Transcript
  • 8本版编辑:王楚芸 电话:(010)83161008

    2019 年 9 月26 日 星期四

    www.chinapostnews.com.cn

    文明和平以“邮”相伴

    倾情服务始终如一

    乡情邮情普惠于民

    方寸之间演绎美好

    和平邮政:演绎津门老城新故事□本报记者 冯彤 吕文礼 文 / 图

    在和平区金融街上众多的欧式建筑中,一抹邮政绿格外醒目,那就是和平区解放北路邮电支局。这个充满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邮局,其前身是英国的麦加利银行,也就是著名的渣打银行,建 筑 始 建 于 1926 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银行恢复营业。1956 年,麦加利银行天津分行关闭,这里改为天津邮政局解放北路营业处办公地。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北路支局一直都是全市业务收寄大局,也是全市开办西联汇款、国际特惠券等新业务的试办局。支局的服务对象多为政府官员、外国友人和社会名流,因此,解放北路支局的员工也都是人力部门

    严格挑选和精心培训的,不仅外表端庄,还要学习能力强、业务综合素质高。同时,由于服务的单位多是政府机关和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总部,业务需求也更加广泛和多元化,所以这里的员工早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习惯,对自己从不敢有丝毫松懈。

    韩敬华就是这里的佼佼者。她 1965 年入局,当时 19 岁的韩敬华 1 米 7 的个头,白白净净、又瘦又高。她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新中国成立前入职的天津邮政员工,能成为一名邮政员工是她从小的梦想。实习期后,由于形象气质佳、工作积极努力,她被分配到解放北路支局干投递员。7 年的投递路,她真切地感

    受到邮政普遍服务的意义,与百姓心贴心的幸福。之后,在营业岗位上,她更是干得风生水起,业 务 技 能、工 作 业 绩 都 数 一 数二,也是解放北路支局第一位走出柜台、尝试厅堂服务的大堂经理。三十几年来,韩敬华一直在该支局工作,把青春奉献在邮政基层岗位上,也把这份责任和爱传递给她的徒弟纪晓玉。

    接 过 师 傅 的 接 力 棒,这 位1997 年毕业于西安邮电学院的高材生甘愿守在三尺柜台,做起了营业员。纪晓玉充分发挥英语特长,为外宾和政府客户服务,赢得客户啧啧称赞。为了感谢她热情周到的服务,著名作家赵玫将自己的新作赠送给她留作纪念。

    为了满足政府机关重要文件的递送时限,纪晓玉总是早来晚走。几年后,已经调离天津市发改委办公室文秘岗位的卞丽女士再次提起纪晓玉时,仍对她的服务称赞有加。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让她放下了身段,甩开了大学生的光环,褪去了女孩子的骄娇二气,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具备了高效的办事能力。用纪晓玉的话说,只要在解放北路支局干过营业前台的员工,都是见过大世面的。十年后,她从营业员走上了领导岗位。辗转几个单位,今年,她又回到了出发的地方,成为解放北路支局长。在上任的第一天,她带着最初入职时的初心和热忱,准备再出发。

    海河环绕的津卫城临海近都,位于城市核心地带

    的和平区依河成湾、天赋其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五

    大道上,风格迥异的小洋楼建筑精美绝伦;百年金街上,

    众多《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中的美食亮相,展现出“夜

    和平”的独特魅力。古老的建筑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

    交相呼应、相得益彰,吸引无数人来这里度假游玩。

    近代邮政看天津。19 世纪 70 年代,天津是北京

    的门户,海运大港,北方洋务运动的中心地。为了方

    便通商、吸引名人居住,清政府于 1884 年在现和平区

    解放北路 111 号开办了中国第一所邮局——海关拔

    驷达局。2010 年,天津邮政博物馆落成于此。百年

    邮政历史、厚重的城市文化积淀构建了和平邮政独有

    的人文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津邮政走过了 70 年历程。

    70 年长路漫漫,70 年砥砺奋进,和平邮政发展的脚步

    从未停歇,如今,它与老城一起伴着新中国的脉动,继

    续聚焦体制机制创新、业务结构调整、绿色邮政建设,

    开启了城市兴邮的新征程。

    天津是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的故乡,邮票就首发于和平区。现在,天津邮政博物馆里还完整地珍藏着大龙邮票五分银、三分银、一分银的整版邮票模板及票品。用邮票记录历史、追根溯源,传承集邮文化、培育集邮土壤成为一代代和平邮政人的传统和责任。

    1961 年 10 月 1 日,天 津 集邮分公司成立,自此,和平区和平路、鞍山道支局就成为集邮公司、集邮协会的根据地,也是天津集邮活动的主阵地。良好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氛围、超前的服务意识带动了和平区集邮业务的发展。特别是天津邮政博物馆,除了迎来送往参观团队,还成为举办邮政重大历史事件庆祝活动的场所。同时,和平区分公司充分结合文创产业不断尝试,让老邮局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大龙邮票发行 140 周年纪念日当天,天津邮政博物馆里的大龙主题邮局开张迎客。著名作

    家龙一受聘为主题邮局首任名誉局长。主题邮局设在博物馆二层右侧,不足 10 平方米的拱形小屋内,模拟了清政府时期邮局局长办公室的场景。厅内欧式天窗将屋外的阳光柔和地折射进来,垂洒在光滑的木质地板上,将深棕色的油漆照得锃亮。各种精美的邮品画面成了营业所的装饰品,与博物馆的老旧风格相得益彰。大龙主题邮局依托邮政博物馆而建,馆内丰富的文物藏品、翔实的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展现了近代邮政发展历史,成为天津邮政接待重要来宾、举办重大活动的特有窗口,同时,也成为和平区旅游的知名景点。

    为 了 培 养 青 少 年 集 邮 爱 好者,和平区分公司邀约区文化旅游局共同承办了大龙邮局少年邮局,岳阳道小学学生纪施雨受聘为大龙邮局少年局长。周末、节假日,这里成了和平区各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孩子

    们也经常拉着家长来这里参观,离开前不忘写一张明信片邮寄给老师、亲人和小伙伴们。学生们在这里了解到天津在近代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感受到书信文化的魅力。而今,在大龙主题邮局里,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面带笑容伏案疾书,他们传播的是品质生活、文化之旅,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描述与沉淀。

    年复 一 年,城 市 在 成 长,历史在发展,穿越和平区古老优美的建筑,我们仿佛游走在历史文化长河的另一端。中国古代邮驿为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邮政人不断前行。“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位邮政员工的心中,激励着和平邮政人再出发,为书写津城下一个灿烂百年、为创造津邮更辉煌的明天奋勇前行。

    近几年,和平区分公司登上网络热搜的还不止于此,其中《和平邮政助力区政府精准扶贫献爱心》的新闻,再次引来社会对邮政企业的一片赞声。

    2017 年 8 月 26 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与和平区分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当年 12 月 21 日,4500 箱共 12 吨甘肃正宁苹果运抵天津。和平邮政利用网点和电商平台,将首批苹果销往全市,短短5 天时间就被市民抢购一空。10天后,和平区分公司正式与甘肃正宁奥神州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签订苹果销售供销协议。“与和平邮政建立长期供销合作关系,这让果农们的日子有了着落,通过邮政渠道,我们年年滞销的特产苹果终于成了百姓餐桌上的香饽饽。”奥神州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林峰笑着对记者说。

    浓浓的乡情和勇于担当的邮政情,让智慧的和平邮政人在服务

    地方经济发展上,勇敢地走在了最前沿。

    和平区著名的五大道上 900余栋具有多国建筑风格的花园式、公寓式洋楼,被世人称作“万国建筑博览会”,新中国成立后更成为天津的城市地标和文化标识。2018 年末,天津市政府响应中央号召,大力发展城市“夜经济”,并挑选了包括和平区五大道在内的6 处地标式建筑区,开展“夜经济”试运营。得知这一消息后,土生土长的天津邮政干部徐世勇深情地说:“津城的美景不能辜负,和平邮政要打卡‘夜经济’,为璀璨的津城美景增添一抹绚烂的绿色。”

    今年 5 月 18 日,和平区五大道国际风情街区“街·里”主题夜市在先农大院正式开幕,现场灯光旖旎,人潮涌动,天津邮政大龙主题邮局五大道店同时亮相夜间集市。夜市展台上,充满历史气息的大龙邮票系列邮品,洋溢地方特

    色的洋楼文化、津门风光主题明信片、精致小巧的大龙邮局创意手伴以及穿着民国复古服装的主题邮局服务人员,立刻成为焦点。6 月15 日晚,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视察夜市时,也被身着“五四”学生服的邮政营业员吸引。张国清还拓印了大龙邮票木版画留作纪念。

    随着五大道夜市的持续升温,大龙主题邮局逐渐成为众多休闲市民、观光游客的首选。在主题邮局,写一封信,寄给未来的自己;与爱人一起动手拓印一张百年龙邮的版画,留作纪念;录制一段抖音,现场转换成二维码打印在明信片上随时观看……这些有趣的文创产品和项目极大地吸引着八方游客。甚至许多抖音大咖、电台主持人、网络主播也慕名而来,在百年老字号邮局里的文创驿站“show”一下,主题邮局已然成为年轻人猎奇的网红店。

    社会在进步,城市在发展,邮政服务需求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为邮政普遍服务注入了更多内涵。走出三尺柜台,迈出邮局大门,邮政绿不仅印在邮车上、网 点 里,更 和 百 姓 生 活 息 息 相关。

    和平区百货大楼社区活动室内,几乎占了一面墙的图书架上,邮政标识和百货大楼社区标识齐肩而立。百货大楼社区书记贺鑫见到记者感激地说:“去年,邮政帮我们建起了这面图书墙,增加了社区的吸引力,密切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联系,居民也更加有归属感了,是邮政为我们架起了与居民之间和谐共建的桥梁。”现在,来社区参加活动的不只有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很多“80 后”“90 后”也会定期来这里借阅书籍,主动加入到社区活动中,市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自从参与到“文明和平”共建项目中以来,和平邮政利用网点优势和业务资源助推文明城区建设,千方百计为丰富百姓生活作出积极贡献。

    在和平区和平路、滨江道两大商业街交汇的津城地标式建筑——恒隆广场内,一位穿着朴素的老大爷在广场四层的免费

    “共享书吧”里席地而坐,手捧图书,像个渴望知识的青年一样阅读着。老人家已经退休,是一名老党员。他不仅是个读书迷,还十分关心时政,“共享书吧”里最吸引老人的就是有关国家历史和党建方面的书籍。因为喜欢看书,他平常总泡在书店里,可随着电子书的出现,家附近的书店关门了,没想到商场里配备了“共享书吧”,这让他这个很少逛商场的老人成了恒隆的常客。为了方便还书,老大爷常常在书吧一待就是半天,他说,是书吧让他的退休生活多了一份阅读

    的乐趣。不分年龄,无论贫富,和平

    邮政为市民享受平等的学习机会作出了努力。为了倡导文明借 阅 行 为,邮 政 还 特 意 为 每 个有需要的书吧配备一位邮政营业员,负责书吧日常借阅管理工作。一年多的时间,和平区大大小小的社区、商场、企事业单位都建起了“共享书吧”,邮政标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百姓的生活区内。截至目前,和平区由邮政管理的书吧就达 20 个,配备营业员 4 名。和平邮政让每位市民真真切切地受益于国家

    “文化惠民工程”,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让“全民阅读”的理念在和 平 区 生 根 发 芽,开 出 文 明 之花。

    书可以育人,身行一例更胜千言。文明不仅体现在文化层面,还体现在社区居民言行的方方面面。2018 年 12 月 20 日,和平区分公司 160 名邮递员作为“文明

    邮路”志愿者正式上岗。该分公司总经理徐世勇和曾经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和平区中心投递局投递员王秀红,带领这支由和平邮政投递员组成的“文明绿衣使者”队伍走街串巷,宣传文明常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 天 10 万份“新时代文明实践日历”发放到社区、企业和校园,广受社会好评,掀起了全区“讲文明 树新风”的热潮。

    和平邮政在鞍山道支局、营口道网点设立“学雷锋文明驿站”的举动,为城区文明建设再添了一把柴。驿站内设立了文明使者休息区,免费为群众提供饮 用 水、简 易 药 品 箱、微 波 炉、无线网络及休息座椅等服务设施,还开辟了宣传专栏,滚动播放“讲文明 树新风”公益广告。和平邮政共建“文明和平 品质和平”的事迹陆续被天津《今晚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融入“夜经济”的大龙主题邮局,为璀璨的津城夜景增添了一抹绚烂的绿色。

    左上:欧洲古典风格的和平区解放北路邮电支局是新中国邮政的

    “见证者”和“记录者”。

    上图:邮政建起的读书墙架起了政府与居民之间和谐共建的桥梁。

    左图:看到心仪的邮品和纪念戳,来自海南的老人乐不可支。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