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湛河区持续打造富裕文明兴业宜居城区 - epaper.pdsxww.comepaper.pdsxww.com/pdsrb/page/1/2018-01/23/A05/20180123A05_pdf.p… · 划,打造出了水乡旅游点。 以实现农业产区景区化

5湛河新闻 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 E-mail:[email protected]编辑 焦葵葵 校对 李京晶

1月20日,市民在湛河区荆山街道辉岗村一侧的大棚内采摘草莓。 本报记者 姜涛 摄

1月20日上午,湛河区荆山街道任庄村的香菇大棚里暖意融融。不少市民前来购买香菇。不远处的几座草莓棚里,也有许多市民带着孩子在采摘新鲜草莓。

“每年这个时候,来咱这的人不是奔着任庄的香菇,就是想着辉岗的草莓或者梁李的绿色蔬菜。”该街道党工委委员魏俊英说,近年来荆山街道大棚经济蓬勃发展,该街道根据各村的特色和种植户的种植习惯,发展反季节蔬菜、草莓、香菇等大棚种植产业,并利用临近交通要道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果蔬观光采摘,有效增加农民冬季收入。临近春节,来到这里置办年货的人络绎不绝。

除了开源路高速引线区域,该区平桐路和苗张路沿线区域的蔬菜、草莓大棚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采摘。

近年来,该区大力实施果蔬采摘休闲农业示范工程。发挥传统水果蔬菜副食品基地优势,以“服务市民,致富农民”为宗旨,着力引导农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截至目前,在沙河、开源路高速引线区域、平桐路和苗张路沿线区域已初步建成李庄艺隆生态园、焦庄品种桃种植采摘基地等10多个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园区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管理,并先后有任庄草莓、邢铺西红柿、油坊头猕猴桃等17个农产品获得上级农业部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每年夏冬“采摘季吸引前来观光的市民5万余人次,直接为当地农民创造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张亚丹/文

湛河区迎来“年货采摘季货采摘季””

1月22日,湛河区荆山街道任庄村大棚内,市民在采摘香菇。任庄村有香菇大棚48座,占地约150亩,是市郊最大的香菇种植基地。 张改华 摄

日前,荆山街道统张村村民计巧贞的蔬菜大棚里,一顾客在采摘新鲜蔬菜。 李向平 摄

本报讯(记者张亚丹 通讯员张旭长)1月22日上午,湛河区曹镇乡银王村千余亩苗木红绿相间,穿行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该村党支部书记王记章介绍,得益于湛河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打造,该村将进一步扩大苗木种植规模,加大乡村美化力度,将苗圃基地改建成集生态种植养殖、观光、垂钓、花木盆景展销、美食为一体的游乐园区,使观光产业成为该村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去年初,湛河区提出“六大发展板块”战略,曹镇乡作为该区唯一的农业区,被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板块”,将被打造成鹰城居民宜居、宜游的“后花园”。

该区以苗张路、顺坝路两条主干道为轴,对其两侧因地制宜进行景观布局,全程统一绿化,打造环绕全乡的旅游观光圈。沿主干道两侧,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按照

“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的标准,逐村发展特色 农 业 ,逐 片 打 造 特 色 景观。去年底,湛河区结合当地水网密布的地域特色,利用曹镇乡齐务村老村改造的

机会,引水入村,进行系统规划,打造出了水乡旅游点。

以实现农业产区景区化为发展目标,以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经营为侧重点,实行无公害种植,重点打造本地农作物市场品牌,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沿农业区主干道两侧,该区连片建立莲虾共养观赏基地、花卉苗木观赏交易园区、金鱼养殖园区、荷塘观赏园区、蟠桃采摘园区、树状月季观赏园区、生态水稻种植区等,实现示范园区内21000余亩农业特色种植区一处一景,连景成片。

该区从推动特色经济发展入手,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鼓励涉农企业、农业科研单位通过合作共建、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现代农业建设,鼓励支持龙头企业抱团发展。同时,引导各经营主体积极创建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商品率。在已培育成“曹镇大米”“金味仔香菇酱”等地方品牌的基础上,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再培育并打响 15 到 20 个地方品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因地制宜 盘活资源

湛河区打造“农旅一体”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本报讯(记者张亚丹)1 月 22日上午,在市区新南环路湛河区河滨街道郭庄村段,一面面墙体在挖掘机“铁臂”的挥动下轰然倒塌。当天,该段集中拆除了两栋三层楼房,拆除面积2000多平方米。

当天,在新南环路北渡街道北渡村段等地,村民的自拆行动也在进行中。

去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有效遏制和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湛河区以新南环路两侧建筑物构筑物征迁工作为突破口,号召全区上下,打开格局、拉开架势、放开手脚、敢于担当。湛河区共确定该段道路控制线内建筑物构筑物清除任务约90 万平方米,其中房屋拆除 685 处约19万平方米,涉及8个街道16个村。今年 1 月份以来,各相关街道铆足干劲,克难攻坚。

随着作业覆盖面的不断扩展,征迁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后,该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按照沿线征迁物布局情况,精准绘制征迁作战图,科学设计征迁进度条形图,实施挂图作战。

抓拆迁关键,不等不靠,争分夺秒。各相关街道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带领各村党员干部,深入拆迁一线,扎实开展工作。通过“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分片包干落实责任,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按照政策办事,实施依法依规拆迁”等一环套一环的强有力措施,啃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使征迁工作逐步走上了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

抓时间节点,促工作快速推动。行动中,该区要求各相关街道、部门实行日报告调度,对发现的问题,当日研究、当日解决,绝不过夜。各街道根据摸底排查建立的台账,每天上报拟拆除清单,拆除一处、销号一处。同时,该区组建督查组对各街道的拆除工作进行不间断督查,每天通报排名。对未及时完成拆除任务的单位和领导予以约谈、诫勉谈话、停职等处理。

抓难题破解,促干部作风转变。该区持续夯实责任逐级化解,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对于情绪大、问题多的群众,积极采取“亲情感化工作法”等多种方法,打开群众心结,找准问题突破口。

截至目前,该区新南环路控制线内建筑物构筑物征迁工作顺利进行,已累计拆除新南环路控制线内建筑物构筑物 353 处,占总任务量的 51.53%。

深入拆迁一线

实施挂图作战

新南环路两侧拆迁工作顺利推进

“马书记,要不是你和大伙儿帮忙,这家俺真不知道搬到啥年月了!”1 月 22 日上午,湛河区河滨街道苗侯村新南环路两侧拆迁现场,67岁的苗侯村村民耿忠孝拄着拐杖来到这里,拉着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马献杰的手感激地说。

市政工程新南环路景观大道开工建设在即,两侧建筑物、构筑物需要抓紧时间完成拆迁,耿忠孝家的一处门面房也在拆迁之列。然而耿忠孝本人体弱多病,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门面房里又堆满了各种器械物品,拆迁对他一家来说尤为困难。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马献杰和苗侯村两委会工作人员连续上门 10 余次,给耿忠孝讲解拆迁政策。

近日,在争取耿忠孝同意后,马献杰花费了大半天时间,和大伙儿一起帮耿忠孝搬运了门面房里的所有的物品。考虑到他年迈体弱,马献杰还帮耿忠孝购置了必备的生活用品,并留下电话,如果

耿忠孝有什么难处,可以直接给他打电话。生活得到妥善安置的耿忠孝会在闲暇之余主动来到新南环路沿线,动员邻居配合拆迁。

“拆迁是为了让群众更好地生活,我们一定要让群众认清这个理儿!”去年11月份,湛河区新南环路两侧建筑构构筑物拆迁工作启动以来,作为苗侯村的包村干部,今年48岁的马献杰第一时间召集了村两委会成员开会,向村干部们强调拆迁工作和群众利益同等重要,务必克服一切困难,做通群众工作,保证好群众利益。

然而让马献杰没想到的是,在场的村两委会干部们自始至终很少有人主动回应。会议开完后,马献杰要求村干部们一块儿沿路逐户宣传、丈量,弄清拆迁对象和拆迁数量,但是很多村干部借故推辞,不愿上前。

苗侯村是近郊村,耕地非常有限,村民们主要以个体创业或打工为生,路边的门面房,有洗车行、修车店、五金店、饭店等,都是

村民们经营的生意,拆迁难度尤为突出,村干部的畏难情绪也十分突出。

马献杰私下试着和部分村干部交流,终于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苗侯村的9个村两委会成员中,有6个在路边有生意,再加上村里马上就选举了,都不愿因为拆迁和群众闹误会。

弄清了问题症结,马献杰再次组织召开苗侯村两委会会议,强调一定要保障好拆迁户的既得利益,妥善处理好每家每户在安置过程遇到的各种难题;要公开拆迁补偿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在此基础上,他还要求党员干部当好表率,带头拆迁。

马献杰把村干部作为突破口,按照街道确定的“干部带头、连片拆迁”准则,反复做工作。最终,苗侯村的部分党员干部不仅带头拆掉了自家的房屋,还主动动员亲戚朋友带头拆迁。有些群众把房屋租出去了,自己在外打工,马献杰就通过他们的亲戚和其取得联系,发动他们的亲人在电话

里拉家常、讲政策、做工作。有些群众白天不在家,马献杰就带着分包干部连夜蹲守在家门口。

“再难,拆迁工作都要赶在元月底之前完成,争取春节过后绿化工作就能开展!”马献杰说。为了尽早完成任务,拆迁工作开始以来的两个月里,马献杰一直吃住在办事处,总是天不亮就赶到村里,直到深更半夜才回到办公室里眯会儿。

在马献杰和苗侯村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征迁工作终于得到了群众的信服和理解,他们纷纷到村委会签约,主动拆除房屋。截至目前,新南环路苗侯村段两侧14000余平方米房屋最终都签订完了拆迁协议,并即将全部拆迁完毕。

“党员干部,吃点苦受点气,没什么!”马献杰在党员会上说,“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只要咱一心为了群众,群众自然会支持咱!”

(张旭长)

“党员干部,吃点苦受点气,没什么”——记湛河区河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马献杰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倡 导 健 康 文 明 的 娱 乐 方式,湛河区北渡街道油坊头村于今年初建起了休闲文化广场。广场内有篮球

场、乒乓球台等诸多健身设施。

图为 1 月 20 日,该村村民在休闲广场打乒乓球。

本报记者 姜涛 摄

本报讯(记者张亚丹)1月17日、16日,湛河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协第五届湛河区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

去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湛河区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该区围绕“一城两区三带”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富裕文明、兴业宜居新型城区,坚定不移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事关全局的主要任务,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创新驱动、环境推动、和谐联动发展战略,克难攻坚、锐意进取,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去年,该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7.7 亿元,同比增长 7.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6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6亿元,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2.6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129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6653元,增长8.2%。

突出载体建设,全力提速“六大发展板块”。去年,该区湛南新城建设实现新突破,新华路南延、长江路西段等道路工程形象显现,平叶快速通道工程顺利推进;工业园区

建设展现新形象。中峰纸业和上市公司山东晨鸣纸业合作,神马博列麦气囊丝四期项目积极推进;特色商业区建设取得新成效,马庄转盘西南角地块收储顺利启动;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呈现新面貌。中石化总部、平运公司总部、平顶山金库等项目规划初步确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凸显新亮点,成功举办小龙虾美食节、潘桃廉政文化节、农副产品暨特色美食推介会等活动,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湖东片区建设打开新局面,招商引资、棚户区改造等工作加紧推进。

突出项目带动,全力夯实经济发展基础。该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抓手,创新“首席服务员”机制,组织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保持了项目建设的强劲势头。去年,全区 51 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3.8亿元,超额完成市定重点项目建设任务,时序进度排名六区第一。以大招商活动为抓手,该区主要领导带队招商,先后组织参加了中博会、长三角市情推介会、珠三角市情推介会等招商活动,共签约项目13个,合同金额84.6亿元。全年实际到位省外资金86.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335%;实际

吸收境外资金 2900 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26%。

突出结构调整,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去年,该区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经济总量持续壮大。强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在金融服务业发展上,建立金融企业行政服务绿色通道,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去年全年引进英大财险、中煤财险、光大证券、国华人寿4家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业完成税收 2.16 亿元,占全区税收收入的38.4%;加快培育辖区中、小企业纳入规上企业名录库,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推进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蓬勃发展。

突出统筹协调,全力提升城乡建管水平。该区围绕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管理,努力实现城市建管提质增效;以新南环路两侧道路控制线内建筑物构筑物集中拆除为突破,强力推进

“双违”整治、市政工程、棚户区改造、土地收储等征迁工作;持续推进市容秩序综合治理,油烟烧烤、占道经营等问题得到基本整治,城市天际线更加美丽。

突出绿色发展,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去年,该区扎实开展“捍卫蓝天”“秸秆禁烧”“清洁城市”等一系列活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217 天,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PM2.5、PM10 指数和优良天数较前年实现了“两降一升”。全面落实河长制,河长巡河及清河行动有效开展,取缔沙河网箱养鱼 1400 余箱。同时,该区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各行政村均成立了专职队伍,加强日常保洁,全年累计清运垃圾 5.2万立方米,多年积淀的垃圾围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突出抓改革、转作风,全力增强政府行政效能。该区按照中央、省委、市委部署,稳步推进各项综合改革,不断转变政府作风。

“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该区实行“两单”动态化监管,审查结果向社会公布,清理各类证明和盖章环节29项。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实施“三十五证合一”,开展全程电子化注册登记,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该区持续转变工作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按照区委“百日整风”活动要求,在政府系统深入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专项治理,工作作风明显好转。

围绕“一城两区三带”发展战略 全力提速“六大发展板块”建设

湛河区持续打造富裕文明兴业宜居城区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