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陈弟兰,47岁,新希望双峰乳业送奶工,老家在安徽,2005年开始送奶工作,一干就是13年。她每天凌晨2点左右投入工作,配送 300余份牛奶到 200来户人家,为的只是让订户能在清晨醒来后准时喝上新鲜奶。这几天的风雪让她的工作节奏起了一些变化。

昨日凌晨 1点,陈弟兰便已简单洗漱好,穿上雨衣、雨裤、雨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因为风雪天气,她比往常起得更早一些。

“天气不好,路难走,早点出门好。”陈弟兰说。记者详细询问之下,才知道风雪天的送奶路有多难。

“出门的时候已经开始下雪了,一直下到大概早上五点多。”陈弟兰说,送奶的电动三轮车在大路上开得挺顺畅,可到了小区,路就难走多了。“大路上车来车往,雪已经压得比较平了。”在小区里,雪积了厚厚的一层,车子启动困难。陈弟兰索性想了法子,把小三轮推到或者拉到积雪较薄的树下,再进行启动。

“小小的身体,大大的能量。”这句话用在陈弟兰身上并不夸张。风雪夜里,昏暗的路灯下,一个身影忙碌着,手冻得通红,头发被雪花打湿。“有的奶箱被冻住了,打开也花了不少时间。”带着电筒、篮子、抹布、开奶箱小钥匙这几件工作套装,陈弟兰把一瓶瓶奶稳稳地放到了奶箱里。

为了追回耽搁的时间,陈弟兰基本一路都在小跑,热得浑身是汗。在她看来,作为送奶工,守时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花了 5个多小时,她送掉了当天最后一份牛奶,才有功夫停下来欣赏一下美丽的雪景。

不论严寒还是酷暑,不论风雪还是烈日,陈弟兰一直在做着别人看似重复和单一的工作。但她觉得,做好本职工作,让订户喝上新鲜奶,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想到每天有许多老人和孩子喝到了我送的牛奶,早晨打开奶箱拿出的是我亲手放进去的奶,感觉到了自己劳动的价值。”订户们多年来的信任和支持,让她心里暖暖的。如果订户有事不在家,想停几天奶,发条微信或留张字条给陈弟兰,她总会安排妥当。

快要到春节了,陈弟兰说,腊月二十九早上送好就奶回老家安徽过年,大年初六回来。一年中只有在这几天假期里,这位一直在奔跑的送奶人,才能稍微停下脚步,饱饱地一觉到天明。

(记者 孙明姝 杨嘉诚)

新希望双峰乳业送奶工:

让订户喝上新鲜奶,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有一种坚守

陈弟兰的送奶车装得满满当当

记者手记:

送奶工,可以说是一群“熟悉的陌生人”。他们的工作与我们有着一定的“时差”,我们很难见到他们,但每天都能收到他们送来的温暖。无论是晴天雨天,还是三伏三九天,他们都奔波在牛奶瓶叮叮当当的声音和奶箱之间。因为他们,千家万户才能在清晨享用到最新鲜的牛奶。采访中,陈弟兰欣喜地告诉记者,前几个月换了这辆小三轮,前几年靠电动车送奶的时候摔过不少跤,现在的工作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那一刻,她的语气很满足也很坚定。

正是他们的默默坚守,为人们带来温暖,为社会带来正能量。最美的不是雪景,是他们风雪中的身影。

YUHANG MORNING POST要闻 22018年1月27日

责任编辑:洪欢欢 王 轲

(记者 金晓榕 通讯员 邱剑霞 金良瓶)“成为人大代表后,责任更重了,但是平台也更大了,能够为更多有诉求的百姓发声。”陈甜是良渚街道大陆村党委书记,杭州市、余杭区两级人大代表。在他看来,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责任,代表着老百姓对他的信任与期望。

“大陆村是良渚街道人大代表第四联络站所在地,每个月的16日是选民接待日,这个月,有选民再次提议加快良睦路建设。”陈甜说。未来科技城里有很多人住在良渚文化村,大多数人会选择“七贤桥—大陆村—仓前”的出行路线,而七贤桥村中步桥、大陆村哥罗桥、仓前火车道口这三个点位每天早晚高峰都会堵车,所以大家迫切希望建造良睦路。收到建议后,陈甜提交给了良渚人大工委,并特地去交通局咨询,了解到,在余杭区第三期交通规划中,良睦路已经被囊括其中。

“目前良睦路还在前期土地调整,顺利的话今年可能会实施。未来这条路建成后,也会进一步拉近梦栖小镇与梦想小镇之间的距离,对于工作及生活在周边的群众来说,将是一大利好。”

任人大代表的短短一年,陈甜通过书面建议、微信提交及上门反映等形式,总计提交了7项建议,陈甜说,提的建议 100%都有反馈,大部分都有了进展,所以觉得很欣慰。

前阵子,陈甜去勾庄办事,经过勾庄集镇时特别留意了集镇上的城市面貌,发现乱停车、乱设摊等现象有了明显改善,陈甜心里特别高兴。

“去年‘两会’期间,我提了进一步理顺城管体制的建议,区城管局与良渚新城迅速回应,今年就已经实施了,整个良渚的城市管理面貌都在提升。”陈甜介绍说,按照城市管理条例,城管部门只在建成区进行管辖,但良渚撤镇建街已有很多年,建成区以外的区域,城市管理需求日益凸显。为此,他建议城管局与良渚新城积极配合,扩大城管城市管理执法范围,加快良渚新城建设。如今,良渚城管管辖范围已从原来的 2.3平方公里扩大到了 5.6平方公里,城市管理的面更大也更严,人行道乱停车、乱设摊、渣土车不规范行驶情况都有了较大改善。

采访期间,不断的有村民敲门前来,或是咨询事项,或是诉说一些需求建议。“今年我比较关注养老问题。”陈甜说,在日常走访中,他发现大陆村有一些独自生活的老人,状况令人担忧。目前,他正在完善与养老问题相关的建议,准备带上今年的“两会”。他说,“养老问题是个共性问题,也许过程会很难,路途会很长,但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再难也要试一试。”

区领导检查“两会”会前筹备工作

本报讯(记者 孙明姝)昨日,区领导朱红丹、孙炳松、黄莉带队赴区“两会”会场和代表、委员的驻地,检查各项工作筹备情况。区级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检查。

区领导先后检查了临平大酒店、开元名都酒店等处。开元名都酒店和临平大酒店是即将赴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休息驻地。检查组查看了各酒店大厅接待台的摆放、指示牌的设置等,查看了各分会场的现场布置情况、餐厅的准备情况,并对现场布置作了进一步指导。区领导走进给代表、委员们准备的房间,仔细检查房间的卫生和日常用品摆放情况,希望各酒店负责人在“两会”前仔细布置每间房间,确保房间的卫生和网络畅通等。

检查组要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会场布置工作,注重细节,做到简化但不粗糙;要抓好食品卫生等方面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协调,共同做好各项工作,保证区

“两会”顺利举行。目前处于流感高发期,检查组要求做好卫生和预防工作,可以在合适的区域提供防流感茶饮。

为更多百姓发声记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大陆村党委书记陈甜

代表风采

(紧接第1版)在两个多月的征迁中,几乎所有的街道征迁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休息,加班加点,不分白天夜晚,耐心细致做群众思想工作,详细讲解征迁政策、补偿标准及安置政策,得到不少群众的点赞和好评。

延伸阅读

余杭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直街区块旧城改造范围为北至苕溪、东至木材市场、南至南渠河-南湖路、西至石门塘,整体面积达0.77平方公里,区块内房屋以低层和多层住宅为主、简易结构房屋较多、建筑密度大,房屋破败、道路狭窄、线网乱拉、设施简陋、人员密集,整体风貌破败凌乱。余杭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正是以直街区块旧城改造工作为突破口,全力推动街道全域环境整治,全面改善城乡面貌,优化城区环境,从而带动整个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提升。

有一种热情

26日凌晨5点58分,区城管局市政中心养护工作人员在除雪过程中,发现东湖路与九曲营路交叉口有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正在过马路。工作人员立即上前搀扶,交谈中得知老人要一路走到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看病。为了防止老人在雪中滑到,在征得老人同意后,工作人员开车将他送到了医院。下车后,老人很感动,握住工作人员的手一个劲儿地说着

“谢谢”。(记者 吴一静 通讯员 胡剑锋)

风雪天风雪天 有一股暖意在涌动有一股暖意在涌动

25日,天降大雪,百丈镇石竹园村一位村民家中办丧事,按照流程当天是一定要火化送去公墓的,而当时雪厚得已经没到车子底盘,根本没办法通行。

面对这样的状况,大家急得团团转,正在大家心急火燎的时候,不远处突然传来机器的轰鸣声,一辆黄色的巨型铲车缓缓行驶到大家面前。原来是村里一家企业的老板赵军,听说本地村民急需道路通行立马开着自家的铲车过来帮忙铲雪。

“我早上6点不到就起来了,积雪给大家的出行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正好我厂里有铲车,可以派上用场!其实换作村里的谁都会这么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赵军说。

赵军和妻子来这儿创业,一待就是 6年。“一开始很不适应南方的生活,但村民很热情,时不时送来自家种的菜。办厂时,村里工作人员也忙前忙后帮我办各种证照,我真的觉得自己就是石竹园村的一份子。”

自下雪以来,赵军的铲车几乎没停过,从早上 6点铲雪到天黑。“听天气预报周末还有雪,看来免不了一番

奋战了。”像赵军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泗

溪村5组村民周峰,看村道被雪覆盖,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不便,而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于是周峰二话没说开来自家铲车对泗溪村上凉亭的村道进行铲雪作业,经过一上午的努力,村道恢复了通行。

同样,来自石竹园村的胡其龙也提前将自家的铲车加满油,不计报酬,积极地清理着道路的积雪。

(记者 李书畅 通讯员 葛亚花)

这两天的余杭,银装素裹,行在路上、走在山间仿佛置身童话世界。但是,美跟不方便同时存在,这几天,全区上下齐心,共同克服困难,上演着一幕幕寒冬里的暖心故事。

港华燃气管网运行部运检员:

每2小时对设备进行监测,确保场站安全运行

这场大雪创造了一个纪录:25日全区日用气量 95万立方米!这个数据成了今年入冬以来日用气量的最高值。同时,这个数据也意味着,当你在暖气屋中倚窗欣赏雪景的时候,一群“港华人”,为了千家万户的用气安全,无畏风雪,迎战在抗雪防冻第一线。

这两天,港华燃气管网运行部的魏雪钢特别忙,他需要每 2个小时对LNG应急气源中心数据进行检测,并对气源中心场站的设备进行检查,以保障场站的安全运行。

位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 LNG项目集气源储备、加气站、仓储功能于一体,起到天然气资源短缺储备和事故应急使用的作用,该项目作为补充气源启用后,将使余杭区的气源供应渠道增加,资源量增大,并可以缓解长输管线供气压力,进一步提高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级别,减少事故状态下停气带来的社会危害及经济损失。4个LNG储罐提供了 36000立方米备用气源,能保障 72小时不间断供气。

在这里,港华燃气也提醒用户,注意冬季用气安全,做好设备的防冻工作,如遇燃气方面的问题,可拨打 24小时服务热线86251111进行咨询。

通讯员 孙滢 记者 沈雯 杨嘉诚

昨天早上 7点,余杭公安交警临平中队的辅警沈国强和几名同事来到运河街道博陆长寿桥清扫积雪,一晚上的大雪和低温天气,使桥面结了冰,一辆北往南行驶的越野车在上坡过程中轮胎打滑,停在了桥面上。早高峰即将来临,沈国强见状立即和两名同事上前推车,旁边的群众也上前帮忙。

在帮忙推车的过程中,穿着雨鞋的沈国强脚下一滑,摔倒在地,不过他一骨碌爬起来,继续把车推到不影响交通的地方。一个早高峰下来,沈国强和同事们帮忙推了十几辆车,空下来的时间就去清扫积雪,一直到了午休时,沈国强才顾得上查看自己的伤势,那一跤摔得不轻,不但摔得屁股挺疼的手也有点不舒服。

这场雪把沈国强忙得够呛,周三晚上他值班,半夜他冒雪赶往辖区各

个主要道路和桥路,巡查积雪情况,一晚上只睡了三个小时。当晚他在运河荷禹大桥通宵巡查积雪的照片(详见本报25日2版),早已传遍了朋友圈,被网友戏称“用脚步丈量积雪厚度的背影哥”。 (记者 黄晟扬

通讯员 章怡/文 郎程鹏/摄)

西部山区乡村医生:风雪无阻送药解忧

“用脚步丈量积雪厚度的背影哥”:

昨天成了令人心疼的“摔跤哥”

有一种敬意

仙岩村是百丈镇海拔最高、降雪量最多的村庄,雪天路滑,对独居老人及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就医成了难题。

村里一位常年瘫痪在床的老奶奶需要导尿,另一位独居老人治疗高血压的药用完了,天寒地冻,道路湿滑,难以出行。就在她们一筹莫展时,门外响起

了“在家吗?我是镇里的医生”的询问声。这简单的一句话,让两位老人的心里瞬间暖暖的,原来,百丈镇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王妙芳、王刚领着医护人员上门送医来了,他们冒雪徒步前往村民家中,为他们送去雪天里最贴心的服务。(记者 李书畅 通讯员 葛亚花)

昨日上午10点,魏雪钢再次检查设备

热心村民:开来自家铲车,为乡亲清出出行路

市政中心养护工人:细心搀扶老人过马路

昨天一早,黄湖镇清波村民兵连队员在永峥桥、黄湖三桥、双黄公路等交通要道自发铲雪。得知白塔畈村有一位独居老人吴大娘,他们清扫完主干道积雪后,立即前往帮助老人清扫家门前的积雪。吴大娘今年70多岁了,家里还有一个长期瘫痪在床的儿子。下雪后,老人也不敢外出,见到民兵连过来,她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你们!” 通讯员 谷艺 记者 潘怡雯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