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ZHENGZHOUDAILY 陈泽来 孔媚媚 寸寸青丝寸寸思

“ 断指乔”说:可我还记着呢。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吧,当年仓爷的一个馍,就值五百两银子。既是恩人来了,赎银就减半吧。

仓爷忙说:谢了。难得这位爷仁义。康家店开张不久,您多关照。

“断指乔”说:这家的霜糖豆腐不错。

仓爷说:你也喜欢这一口?周亭兰心里焦急,说:我的孩

子呢?孩子在哪里?……可话说了一半,她赶忙又改口说:要早知道这位爷喜欢霜糖豆腐,我会给你留个座儿。

“断指乔”看了看周亭兰,不动声色地说:是么?

周亭兰说:这位爷,开店的,来的都是客。

“断指乔”说:不会私下里报官吧?

周亭兰说:这一点你放心。生意人,不会往窄处走。凡进小店的,都是神。

“断指乔”说:这里是仙爷庙,没有正神。

周亭兰马上说:不管是哪路

神仙,都会以诚相待。“断指乔”说:好。一个女流,

能说出这样的话,佩服。有你这句话在,有恩人在,这银子,算是我寄存在你那里的,可好?

周亭兰说:这位爷,你随时去。只要说一声仙爷庙的,我会亲自下厨。孩子呢?

“ 断指乔”一摆手说:够意思。小的们,起票吧。

后来,当“肉票”起走后,喽啰们说,当家的是喜欢上这女掌柜的了吧?“断指乔”只是笑了笑,说:那口霜糖豆腐,真的好吃。

四康悔文被赎回的当天,发起

了高烧。他一直迷迷糊糊的,不停地

做着噩梦。在梦里,他总是看见一个蒙着面的人,手里拿着一根针,朝他扎来……一连换了三个大夫,吃了几副药也不见好。周亭兰急坏了,在他身边流着泪说:儿呀,儿呀,你快睁睁眼吧。

可康悔文却一直不睁眼。他觉得他的身子一直往下飘,就要沉到深渊里去了。真黑呀!无边的黑,在一片漆黑里,亮着一群一

群的恶狗,狗眼里泛着绿莹莹的火苗,狗群眼看就要扑上来了,它们咬他的手指头……他哇哇大叫,可就是喊不出声来,就像谁捏住他的喉咙似的。

仓爷已来看过他好多次了。每次来,见他迷迷糊糊的,就劝慰周亭兰说:放心吧,会好的。

这天,仓爷又来了。仓爷问:悔文咋样?还不好吗?

周亭兰摇摇头,发愁地说:一直不醒。

仓爷沉吟片刻,说:怕是中邪了,给他喊喊魂吧。

周亭兰焦急地说:药都吃了好几副了?管用么?

仓爷说:我小的时候,也吓着过,三天三天滴水不进,后来是我母亲拿着我的一只鞋,硬把我喊回来了。

周亭兰说:那就试试吧。要是孩子还不好,那匪人,我决饶不了他!

这天夜里,周亭兰请了个神婆,给康悔文喊魂来了。

神婆先是在屋里的四角焚烧了香表,一番愿吁后,一手提着康悔文的一只鞋,一手拿着一把勺

子,伏在床前喊道:勺子磕着床帮叫,远的近的都来到,孩儿,回来吧。

周亭兰站在门外,满脸都是泪水,大声回道:回来啦!

神婆又拉着那只鞋来到门外,喊道:勺子磕着门槛叫,远的近的都来到,孩儿,回来吧。

周亭兰远远地应道:回来啦!神婆拉着那只鞋又来到镇街

上的十字路口,敲着石板路喊道:勺子磕着石板叫,远的近的都来到,孩儿,回来吧。

周亭兰一步一应地回道:回来啦。回来啦!

神婆的声音粗哑苍凉,而周亭兰的回应焦灼激越。她们就这样一声低一声高地喊着,一直喊到了洛河码头上。这天夜里,一个镇子都听到了那让人心悸的叫魂声。

深夜里,神婆累惨了,说:老天,邪气太重,怕是喊不回来了。周亭兰的喉咙都喊哑了,仍然说:喊,接着喊。

黎明时分,周亭兰跟着神婆又喊了一次,直到把红日头喊出来。

冥冥之中,康悔文像是听到了那撕心裂肺的呼唤。它的魂儿像是有一根绳儿系住了似地,在无边的黑夜里慢慢、慢慢地飘了回来。当他睁开眼的时候,他听见神婆说:老天爷,回来了。回来了。

周亭兰心疼地看着儿子:悔文,你可醒了。

可醒来的康悔文仍是怔怔地,那神情有些呆滞。更让人不放心的是,他的目光像是空了,看什么都似见似不见的,很冷。你给他说什么,他就听着,也 不 回 话 。 只 要 一 听 到 点 动静,马上就吓得浑身发抖。再请先生来看,说是虚症,只有慢慢调养了。

然而,就在这天晚上,“断指乔”独自一人来到了康家店。夜半时分,“断指乔”突然出现在康悔文的病床前,把周亭兰吓了一跳。可周亭兰毕竟是见过些世面的,就说:要吃霜糖豆腐么?我这就去给你做。

“断指乔”说:不忙。我听说这孩子吓着了,来看看。

周亭兰气愤地说:你,你就不怕我喊人抓你么?

“断指乔”说:怕就不来了。走上这条路,就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

周亭兰愤愤地说:你也是个人,就不能做一点善事么?

“断指乔”冷冷地说:我三岁死了娘,五岁死了爹。房无一间,地无一垅,善从何来?这恶,是命

里长出来的。说着,“断指乔”从怀里掏出

了那面小镜子:这是个宝器,可以驱邪。正当午时,你给这孩子照一照吧。

周 亭 兰 听 了 他 的 话 ,怔 怔地。片刻,她看了看那面小镜子,很精致的一面小镜子,迟疑着说:这,太贵重了。我能给你什么呢?

“断指乔”说:人。你给吗?周亭兰听了,又恼又气,默声

不语。“断指乔”笑了笑说:我就知

道你不会答应。看来,这善,也是分人的。那好,东西就先放在这里,改天我来拿。

临走时,“断指乔”说:你这孩子将来了不得。我绑了他,他还笑。

周亭兰愣愣地站在那里。片刻,等她拿着那面小镜子追到院里的时候,已不见人影了。

第 二 天 的 午 时 ,周 亭 兰 半信半疑地拿出那面小圆镜子,把悔文抱到院子里的阳光下,给他照了照。孩子果然就说话了,他说:我看见指头了。 20

连 载

ZHENGZHOU DAILY 72020年8月21日 星期五 责编 陈泽来 校对 孔媚媚 电话 56568162 E-mail:[email protected] 郑 风

中 国 自 古 就 是 看 重 头 发 的 国度。《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的身躯、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是父母身体的一部分,不敢使之受到丝毫的侮辱和损伤,这也是实行孝道的开始。黑格尔在其《美学》中也说:“人的头发是身体上的植物,从头发的长势可以看出人体的健康程度。”

头发可用来表示年龄。“垂髫”是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古人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总角”是指古代幼童把垂发于头顶扎成两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年;“束发”是指 15岁左右的男孩。古代男孩到 15岁就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表示成人。如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二毛”是指头发斑白的老人,即由壮年进入老年 的 人 ,因 其 黑 白 间 杂 ,故 称“ 二毛”。如《左转·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皓首”又称

“白首”,指老年人。如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黄

发”是指长寿老人,如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头发可以代首。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于是,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 春秋》上的法典,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于是,他拿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从头发的状态,可以看见人情感的浓烈。荆轲刺秦王,临行易水慷慨一歌,发尽上指。山河破碎,志士报国无门,岳飞怒发冲冠。万念俱灰发泄在头发上,男人叫落发为僧,女人叫削发为尼。多情的女子剪一缕头发,将一份心事送给所亲的人,这种东方式的罗曼蒂克,写满了多少古代女子爱情的沧桑。

头发可以入诗,而且还成就了众多千古佳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

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以发喻愁,绝句惊人!“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情落游丝无定,有情还似无情……”司马光不正面描写舞姬之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李煜抓住了女子“云鬓乱”的细节,将其置于晚照的背景之下,写出了她哀婉凄艳的相思之美。

古往今来,无数女子对满头青丝,总有太多割舍不下的牵挂。单是看看那些描写梳头的动词:梳,绾、结、挽、盘、扎……还有那些花样繁多的发髻:盘螺髻、秋蝉髻、倭堕髻、拂云髻、飞凤髻、高髻……这么多美丽的名字,记载了多少纷纷扰扰的心情。难怪古代文人会在“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的情调里进退徘徊!

头发还与蝎尾有一定的瓜葛。《诗经·小雅》中有一首《都人士》的诗:

“……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我不见兮,言从之迈。”“卷发如虿”就是以蝎子的尾巴翘起这一生物特性来比喻和

赞美钟爱的女子天然翘起的双鬓。“虿”就是蝎子。它们的尾巴翘起来时,会呈现出一个小小的弧形,弯得很自然、很漂亮。正是由于《都人士》“卷发如虿”的深远影响,后世才有了女子头发末梢上卷的“虿发”发型。

由头发不由想到了“恋”字。“恋”字繁体写作“戀”。以“六书”而论,

“戀”字属会意字,上半部两边都是发丝的“糸”,读作“觅”。比喻恋情如丝,缠绵不绝。左右两个“系”字并用,见出恋情之浓。中间的“言”本是大熟字,但在《说文解字》里又有讲究:“直言日言”,指明恋人相谈当老老实实,不浮不夸。下半部的“心”字,昭示男女交往应推心置腹,相见以诚。切不可朝秦暮楚,见异思迁。由“糸”开始,以“心”结束,一个“恋”字结束。可见,头发在恋爱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在 中 国 的 色 谱 里 ,“ 黑 ”还 称“青”,“青青子衿”指的就是古代学士黑色的衣服。所以,头发又有青丝的说法。而今,却有不少国人染了金发,殊不知,黄发是入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色谱的。

雄关漫道

雄关漫道((国画国画))

闫海洋

闫海洋

《稻草人》是中国现代首部专为儿童创作的童话集,中国现代童话开创者叶圣陶的经典作品,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开山之作!首次出版于 1923年,以其中一篇《稻草人》为全集定名。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童话意境、代表性的情景和人物、生动的故事、优美的语言,为广大儿童创造了生动活泼的童真世界。本书精选叶圣陶 31篇童话作品,如《小白船》《稻草人》《聪明的野牛》等,其中多篇被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这些看似浅显的故事中蕴藏着深刻的含义,于平实的语言中传递着强烈的感情。

除了不可估量的文学地位和教育意义外,《稻草人》本身还是一本好看的童话故事集。打造了一个美好的童话王国,也描绘了一个未知的现实世界。作者创作初期就梦想构建一个儿童般天真的国度,并努力把自己沉浸在孩提的梦境里,又把这种美丽的梦境表现在纸上。《稻草人》一经问世就得到同时代名家们的高度认可。鲁迅评价《稻草人》是给中国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茅盾认为它有净化升华人的品性的力量。郑振铎则认为这本书中几乎无一篇不是成功之作。

新书架

♣ 田 果

《稻草人:叶圣陶儿童文学精选集》

一一念秋思起。在这个季节的初端,雨与秋不期

而逅,一见钟情。黏黏糊糊,难分难舍,一如汗水粘身。风也跑来煽情,四处游说,无端生事。太阳无语,躲到厚厚的云层深处

不肯露面。眼不见心不烦。大地阒寂,任略带寒意的天液灭

失夏季躁动的情绪。树,呆呆站立着,任雨水洗刷浑身

的尘埃,灌注一种叫秋的色泽。鸟儿喑哑,巢里的食物已经底朝天。人憋闷着,傻望向漏斗一般的天

空,开始躁狂。雨不管这些,一直下,向秋诉说着

无穷的情意。秋或许是个意向无定的诗人。雨的恣肆,不是颓废的诗人所能

明白的。二

一位作家说,秋天是一位宜浓宜淡,亦庄亦喜,不带俗气,有伟大的心情,有文学的趣味,能领略你的少女。很有意思的比喻。

反过来看,这位作家定爱秋的况味,也是一位有文学趣味的作家。

秋或许更像一位风韵成熟的少妇。经过了春的青涩,夏的炙热,秋出落得亭亭玉立,温婉端庄,贤良可人。有了青春的铺垫与岁月的沉淀,秋是颇有诱惑力的。

雨,不招自来,不正好可以说明问题么。

静坐桌前,秋雨缠绵如思绪。雨水一点一滴地飘落,把天地装扮成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雨落进我心里,搅乱了一池秋水,动了无妄相思,我拿起笔,一笔一画开始写作,就像雨织斜帘。

雨的宣泄,是失意落寞,还是爱意阑珊?

浅浅的伤感,是秋。三

雨终于停了,太阳伸出头,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开始恣意。

雨的泛滥换成光的普爱。光芒照耀大地,不停地抽干空气

中的水分。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像画家的

手,挥洒涂抹着一切。大地织锦。种种知名不知名的花盛开着,向

辽阔的天空捧出了笑靥,有橙色的、鹅黄的、纯白的、深红的……应有尽有,争奇斗艳。

苹果熟了,梨也饱满了,柿子脸红了,葡萄也变紫了,哈密瓜绽颜了,橘子也晕圈了……这么多的水果让人馋涎欲滴。

它们都挤在这个季节的某些日子成熟,是一种无意的巧合,还是一种深情地汇聚?

秋天注定要与收获连在一起的么。人们在田间地头幸福地劳作,就

像在天地间作画。太阳不理会这些,它看了一眼五

彩缤纷的大地,抬起头,擦了把汗,绽出了笑容。

秋或许也是一个画家,一个充满幻想的画家。

它的笔力,超出人们的意料之外。四

黄河之水天上来?我站在山顶上,仍然看不见你的

源头。秋天轻轻地贴在水面上,沉淀了

泥沙,沉淀了故事,沉淀了时间。九曲黄河蜿蜒到中原大地,在荥

阳王村镇摆了一下腰,留下了一段小

河湾。这是黄河在荥阳境内水势最为平静温柔的一段,它东接飞龙顶,西连虎牢关,面对滔滔黄河,背倚连绵邙山。据说古时候这里有一棵高大挺拔、树荫蔽日的老柏树,曾是当年汉王刘邦避雨的地方,诗云:“成皋圈解趋何急,孤柏兵旋避雨迟。”后来此处被辟为渡口,就叫作“孤柏渡”。

200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这个古渡口见证了楚汉争霸的烽烟;又一个秋天,这个古渡口演绎了三国征战的厮杀;还是一个秋天,这个古渡口聆听过隋唐群雄逐鹿的马蹄声。

黄河浊也浑,沙场秋点兵。一个又一个秋天,让黄河一次又

一次见证,见证这里的每一寸黄土上叠印的漫漫烟尘。那些合着战争的硝烟与苍茫岁月的风尘。

今天,我站在这里,凝视平静却不乏明黄的河水,就像阅读那些暗淡的史册。

五山脚下是一片一片的水,走近,又

远逝。远处还有一些山岭,随意地蹲在某个方位,或者角落,不惹人注目,成为这个季节最淡定的背景。

视野里,一些草木将黄未黄,一些枝蔓绿意将褪未褪。路旁一株皲裂的梧桐苍然无语,枯叶已是把持不住,三三两两地奔向大地怀抱。

是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还是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衣袂飘飘。雨,不动声色地又来了。

散文诗页

灯下漫笔

♣ 李星涛

雨动秋声♣ 张向前

寸寸青丝寸寸思

人生讲义

律己宜带秋气律己宜带秋气((书法书法)) 王永彦王永彦

万事回头看♣ 周振国

百姓记事

故乡的河♣ 李俊杰

每年都要回老家数次,每次都要经过那条记忆深刻的小河。可是最近几年却看不到河水了,河底长满了绿色植物,远远望去,只能看到弯弯曲曲的一道沟。

听家乡的人说,山那边又新修了河道,河道很宽,水量也很大,非常壮观漂亮。但在我的记忆里,总也忘不掉门前的那条小河和发生在那条河里的故事。

印象中,小河里的水不大,细水长流,一直很清澈,可以看见水底的泥沙和小鱼小虾。小时候看见鱼就去抓,偶尔抓到一条小鱼,就装在瓶子里,让小伙伴们过来看,看鱼在瓶子里撞来撞去,等大家看够了玩够了,就把小鱼从瓶子里放出来,让小鱼再回到小河里。把鱼放到河水里,又去撵又去抓,但怎么也抓不到了,小鱼比小孩儿游得快,就这样撵着追着,嘻嘻打闹着,享受着充满快乐的童年生活。

那时家乡没有自来水,只有井水和河水。村头的一口小井要供全村人生活饮用,小河上游和下游都有村庄,但河水清澈,村民洗衣洗菜都在河里。如果星期天不上学,孩子们起床就到河里洗脸,特别是遇到端午节,家长会早早地把孩子叫起来,赶在太阳出来之前,让去河里洗脸,据说可以辟邪驱毒,有的小孩拿条毛巾,有的小孩拿些艾条,有的小孩儿干脆什么也不拿,就着清水洗把脸,等着自然干。洗完也不回家就在河边玩,等着家长远远地高声叫:二毛,狗蛋儿,吃饭啦!然后飞也似的往家跑。

大人们清晨都到自家的菜园里拔菜,蹲在河里凸起的大石头上专心洗菜,小孩儿们就在旁边看,趁大人不注意,偷一棵蒜苗或一个胡萝卜吃。大人发现了,就笑骂几声:打死你个鳖娃!但也不追不撵,任那小孩儿拿去吃了。

那时候村里的人都在河里洗衣服,不知是大人有意挖的,还是河床自动形成的,其中有一处落差很大的河段,两面还有几块光滑平坦的大石头,是洗衣的好地方。村里的女人们就自带一个大盆一根棒槌,一小袋儿洗衣粉或是皂角,来河里洗衣。印象中,衣服大多是黑蓝色和白色,偶尔有件红色的或是色彩鲜艳的衣服,放在河水里,感觉特别得漂亮。只见大人们手拿棒槌,一槌一槌地夯在石头上的衣服上,来回翻腾几遍,敲打几下,把衣服放在河水里一冲就干净了。

有时,小件的衣物很容易被河水冲走,这是大人们就让小孩儿去追去捞,小孩儿们欢快地去追,几步就把衣服捞回来了。大人们一顿夸:看铁蛋儿跑得多快,真能!小孩儿脸上荡漾着笑意,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

腊月的一个清晨,早自习放学回家吃饭,尽管从学校到家里很近,孩子们还是不想走田地旁边的正路,大家商量好,一起斜穿过麦地回家,那一天,我们刚走进地里,就隐约听见身后有人喊:别从地里走!但孩子们怕挨骂挨打,听见有人喊跑得更快了。谁知没走几步,小伙伴们都陷入麦地里边了,原来麦地刚刚浇过水。

这一次,我记住了:以后不管走多远的路,坚决不走邪路不抄近路!一定要规规矩矩地走正道。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家乡的河道改了,家家用上了自来水,但门前的那条小河,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被称为“人间仙境”的蓬莱阁脚下,一艺术馆内藏有一幅张果老倒骑驴图,其题图诗曰:“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

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原先在朝为官,但他嫌官不好做,便辞官回老家。回老家的路上,老远见村口的地里有位苗条的姑娘在拣棉花,便隔着远搭腔调戏人家,哪知被姑娘抢白后竟发现是自己的亲生女儿,顿感无地自容,从此躲进深山,遁世修炼,得道成仙,倒骑毛驴。倒骑毛驴应该是张果老反躬自省或“回头看”的一种方式,时间久了,竟成其另类行脚传奇。

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今天看昨天,可以为镜鉴。爱爬山的朋友知道,每爬一段,累与不累,都会停下脚步回头看看,看看爬过的路、走过的景,体会一下爬山的艰辛和乐趣,抒发一下小感想,然后重振精神,继续攀登的脚步会更稳健、更自信。万事回头看,就是要会当事后诸葛亮,把过去的事拎清楚、看明白,吸取经验教训,发现方法规律,体察生活奥妙,探寻人生真谛,以知往鉴今、彰前昭后。

将来看今天,但愿少遗憾。这是说,凡事不能只顾眼前,要想到将来回头看的那一天。管理学上有个命题: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是方向问题,正确地做事是方法问题。毫无疑问,做事应该首先考虑该不该能不能的问题,然后才是怎样去做的问题,管理学上这样,人生也该如此。但问题是有的人可能是倒过来的,不该做的事做了,还做得挺起劲,以至一时得意;而该做的事没做,或者没做好,稀里糊涂满不在乎,到头来落得个徒唤“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人生没有后悔药,但有预防后悔的药,曾子三省吾身、赵概投豆自律的做法便可为鉴。

袁枚《随园诗话·骑驴图》诗云:“果老倒骑驴,不知是何故;唯恐向前看,忘却来时路。”张果老倒骑驴当然不是为了在“来时路”上打转转,而是闭修得道后行走江湖传播道术,是为了“向前看”,况他的驴也不是踢踏着小碎步的普通的驴,而是能日行万里漂洋过海的神驴,“倒骑”只是其行脚或边传道边修行的一种方式罢了。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只有向后看才能理解生活;但要生活好,则必须向前看。”万事回头看不是为了沉迷过去或空发感慨,而是为了一切向前看或彰往昭来;回望来时的路,是为了把脚下的路走得更稳、更实,把未来的路走得更宽、更远。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