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25
40(2) : 137-162 ( 1991 ) ) ) ) 1

Upload: others

Post on 31-Jul-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一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1 ) 邱紹恆1 ) 黃隆明 1 )

(接受刊載日期:中華民國80年 11月 29日)

摘要:為暸解丘陵地復雜之風速及風向分佈,特勘選五種不同地形特性之丘陵地,進行野外

風速及風向測定,獲致結果如下:

1 圓形獨立丘陵:

(1)愛直風速剖面:丘陵頂端風速呈對數分佈型態,迎風面及地形起伏劇變處,多不星對數分佈

型態。

(2)水平風速分佈:迎風面頂端風速最強,兩側面次強,背風面弱。

(3)風向分佈情形 : 迎風面與風向來源相同,兩側面則呈包圍狀態,背風面山頂附近之風向不定

2.細長形獨立丘陵:

(1)垂直風速剖面:丘陵頂端與其附近之風遮不呈對數分佈型態。

(2)水平風速分佈:迎風面嵐遠較強,尤以迎風面之丘陵頂端特強,兩側面次之,背風面弱。

(3)風向分佈情形:大致與風向來海相間,兩側面略呈包圍狀。

3.平頂獨立丘授:

(1)垂直風速剖面:平頂上之風速量對數分佈型態,迎風面各處與平頂邊緣地帶則不量對數分佈

型態。

(2)水平風速分佈:迎風面風速強,尤以平頂之邊緣最強,平頂上次強,兩側面則弱。

(3)風向分佈情形:與風向來源棺悶 。

4.兩並立丘毆:

(1)垂直風速剖面:兩山間之鞍部,其風遠不呈對數分佈型態。

(2)水平風速分佈:迎風面風速最強,鞍部次之,兩側及背風面弱。

(3)風向分佈情形:鞍部之風向與其地形走向相同。

5.丘陵谷地 :

(1)垂直風速剖面:谷口附近之風遠不皇對數分佈型態。

(2)水平風速分佈;谷口風速最強,谷內山谷走向與風向一致之坡面次強﹒其餘坡向次弱﹒谷底

最弱。

(3)風向分佈情形 :與谷之走向相同。

關鍵詢:丘陵地 、風速、風向。

1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教授、研究生、講師。

Page 2: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138一

一、前AJa

臺灣因地理位置之間係 (2) ,氣候主要受

中國大陸及海洋兩方面影響,具有高溫、豪雨

與多風等氣候特徵,此一特殊之氣候型態,屢

屢帶來許多天然災害,其中尤以強風進蟹所造

成之風害最為嚴重。由於本省為太平洋熱帶風

暴進龔之風衝地帶,於每年六月至九月間,常

遭颱風侵簣,被帶強風豪雨而來,為害最烈,

常造成鉅大損失;晚秋十月初至翠年初春三月

末,則因亞洲大陸西伯利亞高氣壓之影響,全

省均龍罩在強勁東北季風( Monsoon )及信風

( Trade Wind) 之範圍內,平均風速常連 10m

/sec以上,不但經常吹裂枝葉,使氣溫降低

,影響植物生理作用,而且促進蒸發量,使空

中及土壇中之水份喪失,導致作物枯死;不僅

海岸附近之農村與作物受到嚴重摧殘,甚至內

陸丘陸地區,亦同時遭受強風為害,對於農業

生產、民生經濟及生命財產影響甚大。

本省山多平地少,近年來平原土地資源早

已不敷生活所需,丘陵地開發利用與日劇增,

然而丘陸地農業生產與休閒活動之經營條件本

已較平地差,除強風外還有寒霜與冷氣流,其

所遭受之風害甚於平地者,尤其海岸附近之丘

陵地,一年四季長期受到強風侵哩,經營條件

更形惡亮,因此丘陵地之防風措施遂成為丘陸

地農業最重要之屏障。以住在丘陵地帶, !il1t設

置有極簡陋之防風林草防風籬等,但因缺乏學

理依據及構築準則, 不僅無法有致防風 , 亦禁

不起強風考驗,反而導致土地之浪費,因此為

了加速農林邊際土地之開發利用,以及握高丘

陵地農業生產,改善丘陵地組營條件,當務之

急,唯有加強丘陵地防風工作之基礎研究及配

合防風設施之構築,才能克盡其功。

唯丘陵地之風速分佈極為接雜,不但山頂

丘陵地風 i乏與風向分你之研究

、山腹及山谷之風速強弱不盡相同,而且迎風

面、背風面及兩側翼各處之風速分佈亦截然不

同,此外,各種丘陸地形之風速分佈更隨地形

特性而變化多端,故丘陵地防風工作應特別考

慮地形因素對風速之影響,必須依據各種丘陵

地之安風狀沮及地形特性,舉行風速分佈之揖IJ

定與分析,以掌握丘陵地防風設施之配置要點

,方能充份發揮其防風功妞,有效達到風殺風

速、防止風蝕之目的。

鑑於本省有關丘陸地風速分佈乏相關資料

甚少( 1) (J) ,實有必要針對本省特殊氣候條件

及丘陵地地形特性,勘選幾種不同地形特性之

丘陵地,實際進行野外風速制定,並配合室內

風洞試臨作為驗證,以明瞭丘陵地地形特性與

風速分佈之關係'作一廣泛而基本之探討,以

提供未來丘陸地利用之參考。

二、材料及方法

←)試驗地點概況:

為便於進行野外風速觀測,必須選擇風

力較大,地勢突廟,且各坡面無高大植生阻

礙之丘陵地,本試驗乃於澎湖沿海地區及臺

灣中部西岸地區之風衝地帶,勘選五處不同

地形特性之丘陵地,分別觀損IJ其風速分佈情

形。試驗地位置如圖 1所示,此五種丘陸地

形及地點概混為:

1.圓形獨立丘陵:於澎湖縣望安鄉天台山,

此丘陵地之海拔高度為54.2m' 幅員廣達

直徑約800m' 地表裸露。

2.細長形獨立丘陵:於澎湖縣湖西鄉虎頭山

,海故高度29 .4m' 迎風面地表裸露,背

風面有 1m高之鋁合歡零星覆蓋。

3.平頂獨立丘陵:為虎頭山勢之小型丘陸地

,海拔高度 15.3m' 坡頂十分平坦,坡綠

陡峭,地表裸露。

Page 3: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農林學報第 40 卷第 2 期 1991 一139.

+

望安公快將軍澳嶼

N

+ 臺灣海峽

彰化市@

圓1. 試驗地位置圖

Fig. 1. The loca tion of the experimen t si te.

Page 4: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140一

4 兩並立丘陸.為合併虎頭山與旁側之平頂

小型丘陸地,由於闊地海拔高度差約15m

'相距?約80m' 且在其中問形成一鞍部,

因此將其視為一並立丘陵。

5.丘陵谷地:位於台中縣清水鎮米粉寮溪支

流之一谷地處,海拔高度介於50-130m

之間,唯此試驗地之植生覆蓋較茂密,其

高度約20-150crn 。

(二)地形測量:

分別於各試驗地施行地形損1]:壘,選定各

丘陵地上之風速觀測點及對照點,方法如下:

l 以丘陸地坡頂之最高點做為對照點,因此

處之風速較大,且其風速較其他各處穩定

2 . 自對照點起,分別以輻射狀向各方位制出

丘陵地形之等高線,等高線間距踩5m 0

3 .依丘陵地範圍大小,自迎風面起,在笛隔

30。或45。之方位線與等高線相交處取一觀

測點,亦即每條等高線上取8-12個觀測

點。

4 .若遇地形起伏變化較大或地貌地物特殊之

處,貝IJ視實際需要,加取若平個觀說IJ點。

臼風速風向觀測儀器:

1.風速觀側儀器:使用魯寶遜風杯型多層風

速計,每套共有5其風杯,因此每一觀測

點可同時測得5個不同高度之風速資料

,藉此可用以分析垂直方向之風速剖面及

水平方向之風連分佈狀況。

2 風向觀沮IJ 儀器:使用 OTA-24型攜帶用風

向風速計,可同時讀取風向觀測值及30秒

平均風速值,便於室內分析時,作為篩除

風速觀測值誤差之用。

(四)風速觀沮IJ 方法:

1.根據Prandtl (6) 理論,在一般平坦地上,

風速剖面呈一對數分佈型態,因此在對照

點與各詛IJ點上分別設立多層風速計,同時

丘陵地風i乏與風向分体之研究

制定距離地面高0.5m 、 1m 、 2m 、 3m 及

5m高度之風速。

2 丘陵頂端對照點所測得之風速視為標準風

速。

3. 由於風真有陣性,故依世界氣象組織之規

定,據用 10分鐘之平均風速(.0 ,即每 10

分鐘同時記錄一次,並換算成m/sec之單

位風速,最後尚須以各個儀器之校正係數

乘實測風速,以校正因儀器所產生之誤差

個風向觀揖IJ方法

1 在風速觀測同時,於對照點與各削點上並

配合使用風向風速計觀測距離地面高1.5m

之風向。

2.笛隔 1分鐘讀取風向值一次,至 10分鐘時

以平均風向代表之。

3.在對照點上由於各時段內所揖IJ得之風向不盡

相同,因此當風向偏離主風向北北東22.5。

以上時,即行重測,以減少誤差。

。,)測定日期、時間之選擇

本試驗之野外風速風向觀測,係分別於

民國79年 10月至民國80年 3月東北季風盛行

期間,前往觀棋IJ多次。

三、試驗結呆與討論

茲將本試驗結果討論如下:

(一)野外風速觀測結果

1.垂直風速剖面分析

所謂風速剖面,是指風速隨高度變化

之形態,根據Prandtl理論“) ,一股卒坦

地地表上風速剖面符合對數法則,然風行

進遇丘陵地形阻擋時, 於丘陸地上各處之

風速剖面是否仍依循對數分佈型態,貝IJ必

讀分析風速在近丘陵地表面處之垂直分佈

情形。首先取高度之對數值為自變數,風

Page 5: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震林學報 第 40 過生第 2 期 1991

速值為隨變數,以最小平方法求算風速對

高度對數值之直線迴歸方程式,結果發覺

各測定點之相關係數di直並未昔達1%或5%

顯著水準 (7) 。由於本試驗設計時,對照

點之選取乃在風速較大較穩定處,因此再

使用相同方法,對各丘陵地上之對照點標

準風速值加以迴歸分析,得到除細長形獨

立丘陵地外,其餘各對照點之相關係數r

值皆達1%或5%顯著水準,亦即呈對數分

佈型態,足見當風越過丘陵地形時,其垂

直風速剖面臨地形不同而有所差異。

為能清楚瞭解丘陵地上風衝地區風速

剖面情形,以高度為縱座標,觀測風速值

為橫座標,繪出各種丘陸地上風衝處各觀

測點之風速剖面圖,如圖2-圖6所示,並

分別揮討討論之:

(1)圓形獨立丘陵: (圖2)

在迎風面低海故捌點呈對數分佈型

態,至高海拔45m以土即不呈對數分佈

型態,可能由於氣流因地形由陡變接影

響而受壓縮,敢下方風速往往比土方風

速大,俟推至坡頂對照點後才做@l對數

分佈型態。

(2)細長形獨立丘陵: (圓的

除了25m與對照點處不呈對數分佈

型態,其餘風速剖面呈對數分佈型態,

風力於此安地形陡變緩影響,下方風力

匯集,風速比上方大;並且此丘陵地形

之兩側面與圓形獨立丘陵地者相同,風

亦有從兩側面繞過之情形。

(3)平頂獨立丘陵 : (圖 4 )

在迎風面各點均不皇對數分佈型態

,因地形從提峭驟變為極平緩,故下方

風力匯集激劇 ,風速巨幅增大,尤以

15m之平頂邊緣最為凸顯 。

(4)兩並立丘陵: (圖5 )

141一

在SE5m與SE10m處因鞍部地形影

響,致測高2m及3m之風力匯集,風速

明顯增大。

(5)丘陵谷地: (圖6 )

在谷地右側邊坡,多呈對數分佈型

態,而在谷地左側邊坡,經分析結果亦

皆呈對數分佈型態。

2.相對風速分析

由於風具有陣性,故風速不能保持較

長時間而不變,但觀測點測定時間皆不相

同,為比較整個丘陵地在安風狀況下,其

水平風速分佈之強弱及變化情形,故將各

觀測點風速值與對照點風速值相除,作為

一相對風速百分比,即:

相對風速(%)=該甜點風速/同時刻對

照點之標準風速 x 100 ( % )

因此某捌點之相對風速值愈大,員IJ表示該

祖.IJ點風速愈強。

但在丘陵地上,同方位不同削點之相

對風速,未必皆因高程之升高而增大,且

同一測點上各沮IJ 高( 0.5m 、 1m 、 2m 、 3m

、 5m) 之相對風速亦不一定隨捌高增加

而增大,因此,為明瞭各方位上各觀測點

其相對風速變化之趨勢,取相對風速百分

比值為縱座標,等高線高程為描座標,作

出不同丘陵地形各方位、各捌點、各損IJ高

之相對風速百分比垂直分佈圈,如圖7-

11所示,分別討論如下:

(1)圖形獨立丘陵: (圖7)

迎風面相對風速有隨海拔高度增加

之趨勢,且高度愈高 . 0.5m高度之風

連觀測值愈大,可見坡頂附近有下方風

速增大之現象;再者 ,由圖中折線分佈

位置之高低,可概知丘陵地各方位及各

觀測點之風速強弱變化狀況。由此,迎

風面相對風速大,側面次之,背風面弱

Page 6: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142一

'且 S50m處由於風力突然擴散﹒故五

個 ìlllJ高之風速值變化程度頗大,而分別

以S45m 、 S40m 、 S35m處觀之,卻未因

風力擴散致五個捌高之相對風速值有大

差距之現象,推測此地帶可能有亂流產

生。

(2)細長形獨立丘陵: (圖8)

因此一地點之對照點標準風速剖面

不呈對數分佈型態,故此相對風速不具

任何分析意義,無法斷定風速分佈情況

,唯仍可發現迎風面山頂處0.5m沮IJ 高

之相對風速值特別大。

(3)平頂獨立丘陵: (圖9)

迎風面相對風速值極大,側面與背

風面則小,其中迎風面 15m平頂邊緣地

帶, 0.5m 、 1m及2m高度之相對風速較

3m與5m者大,而背風面相對風速分佈

較平穗,風力維持一定。

(4)兩並立丘陵: (圖 10 )

鞍部(方位SE) 之相對風速大,

尤以5m處最明顯。

(5)丘陸谷地: (圖 11)

谷地內可明顯看出,迎風之披面

( RF 、 LF 、 RM) 及谷口 B70m處之相

對風速值均較其他地點大,在谷底損1)線

B上,相對風速沿谷之深入漸繭,至谷

後方坡腳﹒高度100m處方又增加,足

見愈深入谷中風速愈小。

3.水平風連分佈分析

在相對風速分析中,以各方位 、各測

點、各捌高之相對風速百分比值作相五間

之綜合比較,求取每一丘陵地形上各坡面

水平風速強弱之差別,為易於明瞭全丘陵

地各坡面之相對風連水平分佈情形,男依

相對風速值之大小,細分為特強、強、次

強、次弱、弱五級,以表示各丘陵地之水

丘陵地風遠與風甸兮佈之研究

平風速分佈,如閻 12-圖 16 。並分別簡述

如下:

(1)圓形獨立丘陵: (圖 12 )

頂點前迎風面之風速最強,兩側面

次強,背風面弱。

(2)細長形獨立丘陵: (圖 13 )

丘陵頂端風速特強,迎風面風速強

,兩側面次強,背風面弱。

(3)平頂獨立丘陵: (圖 14 )

迎風面平頂之邊轍風速最強,迎風

面強,平頂上次強,兩側面弱。

(4)兩並立丘陵: (國 15 )

迎風面風速最強,鞍部次之,兩側

及背風面弱。

(5)丘陸谷地: (圖 16 )

谷口風速最強,谷內山谷走向與風

向一致之坡面次強,其餘坡向次弱,谷

底最弱。

4.風向分佈分析

野外風向測定之結果, ]"'1在對照點處

常風向( NNE) 之憎恨下觀測所得,因此

風向來源可視為一定,在此條件下,由各

觀測點所觀測之風向,可明瞭風行進遇不

同丘陸地時之路線改變情形,故將各揖IJ點

風向觀測結果點繪於圍17-圖21 '便於辨

識及分析:

(l)圓形獨立丘陵: (圖 17)

迎風面風向與主風向相同,兩側面

則呈包圍狀態,而背風面山頂附近之風

向不定。

(2)細長形獨立丘陸: ( 圓的)

大致與主風向相同,兩側面略呈包

圍狀。

(3)平頂獨立丘陵: ( 圖 19 )

與主風向相同。

(4)兩並立丘陵:(圖20 )

Page 7: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是林學報第 40 卷第 2 期 1991

鞍部之風向與其地形走向相同。

(5)丘陵谷地: (圖21 )

谷地內之風m谷之走向進行。

口綜合討論

丘陵地之風速風向分佈情形相當複雜,

以巨靚觀點而言﹒當風在廣大地平面上吹送

時,若遇丘陵地形阻擋﹒必然單純地沿著地

形起伏而上升、下降與翻越丘陵地,且其風

速會先由穩定轉強,再由強轉弱,最後復由

弱恢復穩定;若以微觀觀點而言,則風行經

丘陵地地表時,會隨著地形起伏的特性,改

變其強弱與行進方向,且隨著受風面、高程

與地形變化程度之不同,致丘陵地上各處有

不同的風速風向分佈表徽。然丘陸地地形特

性影當風速風向分佈之,情形,及其地形特性

與風速風向分佈有何關係,以下就試驗結果

分別探討之:

1.以風速剖面分析而言:

(1)圓形獨立丘陵:

迎風面多不呈對數分佈型態,當氣

流行至丘陵頂部即受到壓縮,觀測點下

方之地表面風力匯集,致風速訓面對數

型態消失,下部風速比上部大,至頂端

最高點時才峽復對數分佈型態。

(2)細長形獨立丘陵地:

氣流行進遇此種丘陵地形,便逕從

迎風面翻昇直衝坡頂,造成風力於坡頂

匯集,使下方之風速明顯增大,故坡頂

附近及頂點之風速剖面皆不呈對數分佈

型態,直至越過坡頂,風力擴散後,下

方風速漸減, 方叉量對數分佈型態。

(3)平頂獨立丘陵 :

從迎風面起至平頂邊緣,氣流安強

烈壓縮,風力劇烈地匯集在平頂邊緣,

qd AUZ

致風速剖面不呈對數分佈型態,俟上升

至平頂後才做復對數分佈型態。

(4)兩並立丘陵地:

兩丘陸地問之鞍部因氣流匯集,風

速增加,故其風速訓面不呈對數分佈型

態。

(5)丘陵谷地 :

谷口附近形同風口,亦有風力匯集

、風速增大之情形發生。

2 .以相對風速及水平風速分佈分析而言:

(1)圓形獨立丘陸:

顯而易見的,迎風面風速較其餘各

坡面強,但迎風面頂端坡頂附近之風速

更強,此試驗結果與日本方面之研究成

果相異 (5l ,可能是由於圓形獨立丘陸

地形之形狀因子有闕,也可能與地勢之

海拔高度有密切關係,因高海拔大山周

固之風速分佈情形或許與低海拔之丘陸

地不盡相同,此有待以後總續探討。

(2)細長形獨立丘陵:

坡頂風速最強,兩側次之,背風面

弱。

(3)平頂獨立丘陸:

迎風面風速強,邊緣特強,兩側弱

(4)兩並立丘陵:

鞍部風速僅為次強而已,與前人研

究相異 (5 ) t 由於本試驗之地點,其鞍

部不夠明顯,有待將來從事類似試驗研

究方能定論。

(5)丘陵谷地.

谷口風速最強, 谷內山谷走向與風

向一致之披面次強, 其餘坡向次弱,谷

底最弱。

Page 8: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4且心中包-" x.-

1. 62

1.70

‘.71

5

4.5

4

孔,高 2

度:“,...‘、

2 叮1

..__, 1.5

0.5 o

s 4.5

4

:1.5

高 a

JJr 2 .5 ,...、、

2 m 、..,., 1.1

0 .5 o

- H 玄M ﹒3.91

3.'S

3.12

' ‘.5 4

15 高 2

度 2.5韋

拉E

、-' 1.5

M LZ35 o 2 • 10 12 14

風速( m/s自)2 • ,

2/ 1m mw,s‘、

,速風

-u

.. --俑

u" ' 4.5

-15 曹 3『同

度 2.5,......_

2 m

1.皂、J

' 0.5 o

8 • 10 1置'‘風速( mνν/

• H :fi啊 ,

7. S6

6.42

6.06 ..

4

' 4.5

4

15

高 2

度u,....、 2 m ..__, 1.5

' 。.5 Õ

hwm仲phpb附加』戶雪山V審計學恃

• ,0 12 1‘ 風述( m/sec)

- H 皮帽﹒

2

13.34

11.81 • 10 12 1‘ 風速( m/s配)

nv

SAa-AZA2A

••

d

a.可奄

4,‘

2•••

nu

高度(m)

2/ •• m 他

速訓

﹒風.m

h 2

a.nL • • 10 12 1‘

風速( m/sec)

5

..5 4

:L5

高 2

度 2.5f冉、

2 m 、-' 1.5

, 0.5

圖 2. 圓形獨立丘陵地方位北各觀測點風速剖面圖

Fig. 2. The wind velocity vertical profile of the independent round mounds on the north measurement point.

• a‘ 2 2

Page 9: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兩排場帶回山洞A阱。品?閻明Nh且

-II~-6.89

7.03

"“泣,

E.R-a

.

6.96

5

4.5

• a.

高 2

度 2.5r、m 2 、_,1 1.5

0.5 2

-II~-

' ‘.5

4

15

高 3

夜",因、

2 叮1

'-' 1.5 1 ~ (.76

O.5 H.20

2 ‘

高 3

度 2.5

EjlJ ]戶ω們也]戶

咱配

"/ m l

速vh風﹒

的阿恥的

mmum

--..

s 4.5

-11

高 a

度 2.5,...._

2 口1

、-, 1.5

0.5 2

7.95

7.45 • • 10 12 U 15 '1

風速( m/sec) - IDf'AA~-=

17.81

10 12 ,‘" 11 風速( m/s配)

.陀 1~ -12. s4

• a

-4.5

4

15

高 a

度 2.5r、、

2 m ,-, 1.1

0.5 2

1

前向/

m 2速

.. 風."

。"的叫“

...

8.56

6.80 6.88

4 5

-4.5

• 15

高 a

1!J<. 2.5 r、

2 m 、-' 1.5

0.5 '2

川/牛川臨

IU

叫/

'Lm

2

s 4.5

4

15 高 2

度 2.5......,

2 口1

、J 司 .5

-0.5 2

8 10 12 1. 15 11 風通( m/s配)

- ~ 2se . lO. S4

10.(4

10.48 • 10 12 14 15 18

風述( m/s凹)

s 4.5

4

15 高 2

;又 2.5

m 2 、-' 1.5

' 。3 2

liE叩

8

圓 3. 細長形獨立丘陵地方位北、東北各觀捌點風速剖面圖

Fig. 3. The wind velocity vertical profile of the independent slender mounds on the north

and the north-east measurement point.

a ‘ ' ..

Page 10: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戶抖。li

7.35 - X l!:e -

7r • • 風速( m/sec)

5.711. o • 風速( m/s配)

- " 10. -5 5. 85

‘.5 I

4

15 高 2

按. 2.5 (

m 2 、J 司 .5

' 。.5

2

-H 5oI-('~2

~ .12

s

a‘A 4

15 高 2

度uf圖、

2 m 、/1.5

1 12.33 0 .5

2

hFB仲裕、無悔給觀尸,SQV寺內海防

5

4.5

A

3. 5 高 3

要 Mm 2 、..., 1.5

。A2

前一

./­m

速-

4.風﹒F

hj 陀

o • .愣, 風速( m/sec)

A .

~.~ J

3.59

3.7. 4

J.90

s a‘.5

‘ 3. 5 高 2度" 2 .5

m 2

、-' 1.5

。.5 2

平頂獨立丘陵地方位北、東北各觀測點風速剖面圖圖 4 ,

Fig. 4 , The wind velocity vertical profile of the independent flat mounds on

the north and the north -east measuremen t poin t.

7.20 .7.47

風速( m/ sec)

5

4.5

a. 司的

高 3度r、 2.5

m 2

、"/1.S

0.5 2

Page 11: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神+骨嘟枷抖滴血。科研精心道

- S 1501 -

2. Sl

5

4.5

a‘ 官3.5

9( 3

r、 2.5m

2

1.5

1 i 2.71

0 .5 -1- 2.71 o 2

- E 501 -l.l7

1.16

1.25

1. 12

1. 04~~~~.

2 4 e I 10 12 14 1e 18 風速( m/sec)

- SE 1c. "

-4.5

4

3.1

F堅 a

又u叮\ 2

'-" 1.5

1

。品

- E 1501 -

2.53

2.31

l. ð4

2 ‘

2.21

-4.5

4

3.5 rdl ... 度 e

".... 2 .5

叮\ 2

、_, 1.5

0.5 o ]Fmvφ

]戶

12.09

1I .(sJ , 10 12 14 1& 18 風速( m/ scc)

e 10 12 "‘ 15 la 風速( m/s缸)- SE 501 ~-'~ , ---.

5..-_____ 一--1‘ 7‘4 .5

4

3.5

墮 2;...;; 2.5

m 2 、_, 1.5

0 .5 o

-‘ 5 _

4 ~

3. 5 1

要: ~ 叮\ 2 1

0.5 ~11. 29

。 2 ‘. • 10 12 1‘1e " 風速( m/sec)

15.12

15.45

e , 10 12 14 1& " 風速( :n/sec)

.SE 1:' ..: lι55

川/『于1 1. J7Lι一

風速(肌/sec)

s 4.5

4

. 3. 5

E3 r、 2.5

位\ 2

、.,., 1.5

' 。.5 o ‘ 4‘ 2

,!:. -..l

關 5 兩並立丘陸地方位東、東南、南各觀測點風速剖面圖

Fig. 5. The wind velocity vertical profile of two parallel mounds on ihe eas t. 、 south -east

and the south measurenEmt point .

Page 12: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p.. (x)

3.&7 " e , 風速( m/s配)

- R!' 1悔﹒

aazaa­

-a‘

15 高 a

Z之 M

m 2 、.; 1.5

o.s O

-RF 8Sa--~.26

‘.63 ;-3.55

s 4.5

‘ 15

::;:! J

'" 2.$ m 2 ..._, 1.$

0.5 O

6.75

6.92

-RF.紛m ﹒

6.64

U7 .?

‘ 風途,(m/sL)- RF t6a .

s 4.5

• 15

高 3

叉口

訂J 2

'-' 1.5

0.$ O

5. 6ð • , 風速( m/ sec)

5

4.5

4

15 y智

個叫 3

呆之 2.5

πJ 2

'-' 1.5

0.s o

風速( m/s凹)- RF 1伽﹒s

4.5 J

:L5 ~

革 3 ~ 二之 2.51

口J 21

'--' 1.$ 1

o.s .7‘-o 2 ‘. . 風速( m/sec)

6.821 I

6.761 I

5.!!/' I (.的/" • , 風遺( m/ sec)

2

<UU

‘」•• aa--3-Awaa

嚕,-aa--aa

ta--a

高度(m)

hwm仲侈恤戶仙仰帕拉與身的

V毒此刊每泠

• 2 2

圖 6. 丘陵谷地制線RF各觀測點風速剖面圖Fig. 6. The wind velocity vertical profile of the mounds valley on the measurement line RF .

Page 13: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149一1991 第 40 卷第 2 期農林學教

x .圓

- s -6. ,回。 2 m + 1 m 祖.11高口 O.S m

s

凹的甜甜叮∞個別向別開拍拍扣帽。

制制刮風速(%)

自叫2萬計7).. smtu 3E

(0 萬叫

拔一

s 2

150 '40 130 120

. _ 110

,叫‘。。自言

迷"r、'。4。%甜

、~ 20

'。。" " 2' JS

海拔高( m) • S60W

自海拔高 (11)-N6日E一

15。14。13。'20

"。徊,∞S 闕

l i'j 10

i1;Z r、.。

40 70 30 、~ 2。

'。。,.

可s。

'‘0 130 呵。

"。本日 '0。*ι.。聶.。

10 速駒

,。F司、.。

% ~。20 、/ ,。

0,s .. 海拔高( m)

一 W

.. ) 祖m

f

、一

官問E

放一

s 2

,.。140 130

"。"。徊,雙

聖n~}lT!I_ 10

迷"'。戶、 40

0.-.( "。70 2。

、~ ,。。15

5。‘0 3。20

'。桐,昆

主J 80 Jol'l 70 而1i 80 = .。戶、 40

0..(. 30 ,當 20

、~ ,。。'‘

.. 2' J !i 海拔高( m)

-W30N

.. 25 35 海拔高( m) 一 E30S

s

闊的mmm曲曲肘mM開叫抽叩呻。

相對風速(%)

s

甜甜抽呵呵闖闖

MmMM甜甜甜呵。

制對風速(%)

‘ S :1:5 J !i 海跋高 (m)

一W60N一

‘S ) 拍n

(S 滿帥

刷刷←

s

的風志

要 :1% ;g

"。14。130 120 H。桐,∞

墅',t g。

怔ifti宜.。/、色。俑 40

70 30 、~ 2。

'。。,.

圖 7. 圓形獨立丘陵地各方位各削點相對風速百分比垂直分佈圖

Fig. 7. The relative wind velocity of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the independent round mounds on every direction and measurement point.

" 海鎖商 (m)..

海拔高( m)

Page 14: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一150一 丘陵地風 i是與風向分佈之研究

神l禹。 o . ~ m + 1 m 。 1 .. ð. ) .. x ‘國

- H. -s-"。 12。

"。 "。10。 '0。

屆述望HJLl 盼肥m

;::::60

i軒E風EJlJ -E B o

~ 6。。% 50 % 祖

、- .。 ) 岫

且 團

2。 :lO

。 包 " 、.可﹒

自 扭扭 " 12 " ‘ ,. 詞 扭扭

海i車高 (m) 海J主高 ( m)

﹒陀﹒

-~-"。 12。

"。 "。10。 100

單:個對風連 .圖'" 。;::::.。

% 訕 %甜

、J 似3 、~ .。

JO 3。

2。 2。

‘。 。 、‘ .. ,. E 扭扭 。 12 .. .. , • 前 扭扭

海拔高 (m) 海拔高 (m)

- E. - v. 110 '妥。

"。 "。'0。 10。

i輯HaR:u 抽 風迷袍們 輯.m 。::::: 6。

% 目%甜

、J ‘。 、- .。

:XJ E 抽 2。

'。 " '‘ 、. 、. 20 zl ,. 電3 12 ,. " ‘. 回 zl ..

海拔高 (m) 海放高 (m)

-SE- -~﹒

"。 "。、'。 "。10。

10。

相對風連 間臨,。 iHF瓜iJji 甜甜m

;:::: .。 ( 鼠,% 目

% 目

、J ‘。 、, .。3。 JO 2。 3。當3 也 .. .. 、. 20 zl .. 。 。 " .. ,. 20 zl ,.

海級高 (m) 海拔高 (m)

圖 8. 細長形獨立丘陵地各方位各測點相對風速百分比垂直分佈圖

Fig. 8. The relative wind velocity of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the independent slender mounds on every direction and measurement point.

Page 15: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農林學報 第 40 卷第 2 期 1991 一151-

詛IJ高口。 .5 m + I 回 。 2 國 4主 3 國 x ‘國

- N. -s-、'。,.。.. 0

'‘。

i i車 12。11。10。

f、'。%.0 三示戶........

• " 13 " • " 電3 15 海拔高 (m)

海拔高 (m)

.lf:- - v. ,.。 11。'咎。 ,.。

'‘。,.。

"‘。街自述 口。 棚對風速 lJ 。‘ 2。 12。

"。 11。10。

~、 .0。 戶、.。% .。 %“ 、- 10 、- 10

.。

'。• 11 13 .. ‘。.‘ • 11 • • ‘ • 海!&i萬 (m ) 海t直高 (m)

- E. -\11. 11。 '洞,

..。 ,.。1$。 1&。

'‘。

EH述一1 :"f1o,。:c司L令i - = ~、.。

% 10

.。 ~ e。

.., 區。

.。 .0

'‘ • " " .. s • " ‘ • .. 海t友高 (m)海t友商 (m )

- SE -‘'。,.。

''''

.。S 1 • " 13 1$

海拔高( .n )

圖 9. 平頂獨立丘陵地各方位各祖1]點相對風速百分比垂直分佈圖

Fig. 9. The relative wind velocity of the vertical profiJe of the independent fJat mounds 01

every direction and measurement point.

Page 16: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152一 丘陵地風述與風向分佈之研究

測高口。. . ., + 1 ., 。 1 ID L> 1 個 x ‘國

- N. -SE . uo

13。

t抽會2。

"。 "。

風i相對車 當•• 3。o 。 品iH對生l1 咽-圓w

戶、四 r、'。% 岫 、% 00 、,

缸, " .。 4。

30 3。s • 11 Il 15 5 • " Il 15

海u1高 (m) #量級高 (m)

﹒肥﹒ - v . ‘;回 ‘""

回回 官2。

"。"。

盟對閻" 相對風通 第個" 目(個 ~ >。

% %10 )回

'。.。

.。

'。 3。s • 11 Il 15 s • 11 13 " 海拔高 (m) 為1友商 (m)

-E . -'wtl. r.回

1JO

"。 12。

刊。

速對風相 K個用 扣針風Æ 帽-酬,。, f‘、 00

(四

% .。

:主三so

'0

• 11 可3 " 3。

海披高 (m) • 海;主高 (m)

圖 10 . 兩並立丘陸地各方位各說IJ點相對風速E分比垂直分佈圖

E"ig .10. The relative wind velocity of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two parallel mounds on every direction and measurement point.

Page 17: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農林學報 第 40 卷第 2 期 1991

170 ,.0 150

..。130

4fllf: 塹 '00R且.。連 駒

,、 mOL <<50 7 0 5。、~ .。

30 2。'。 了。

17。,.。

"。'‘。13。

4日 120

a;起迷,。~ .-^ , .。用輯

、~ .。

3。2。

'。

‘'。11。..0 '‘。13。

Hl 120

詞"。'0。

風.。迷些( 一

% 宮、~ .0

3。.0 ,。

170

,.。..。

'‘。13。相 12。

"。塹,∞ð:\ 8。

i且: “~ 10

OL •。J υ50

、~ .。

3。2。

'。

'。

'。

iØJ高口。 . S 111 + 1 ..

谷地右側下方jJ嫂

~ 00 "。海級高 ( m )

谷地右側|巾問過坡

00 "。海拔高 (m)

谷地右側上方還坡

J 00 "。海級高 ( m )

谷地小他Ii量控

歹6屆

00 "。海拔高 (m)

。 1 m

130

13。

13。

13。

"。"。"。..。130

桐..。

對 110C剖 '0。~~ .。,;t; .。(閒

%叩

)4。3。2。

'。'。

"。"。15。..。130

I呵..。

對 :;3"" .。述 Mr、 '。OL ·。'"輯

、~ .。30 .。

'。

17。,.0 .. 。,.。13。

柏 :1:塹,∞jOJOI .。

謹、 “( 凹

% :。輯、- .‘。

3。2。

'。

'。

'。

17。

11。可s。

'‘。13。惘 12。針"。風,且述的

r、'。% 竺~ .。

3。2。

'。 '。

Ò 1 111 )(‘回

谷地左側下方過被

》互認

.0 "。海u<高 ( m )

谷地在個l巾問過坡

次00 "。海u<商 ( m )

谷地左側上方通坡

J 00 "。海u<萬 ( 01 )

谷地下方邊坡

00 "。海拔高 (m)

圖 1 1. 丘陵谷地各方位各捌點相對風連E分比垂直分佈圖

一153一

130

130

13。

11。

Fig .11. The relative wind velocity of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the mounds valley on every

direction and measurement point .

Page 18: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l54一 丘陵地風述與風向分佈之研究

園 12. 圓形獨立丘陵地風速強弱分佈圖

Fig .12. The wi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independent round mound.

圖 13. 細長形獨立丘陵地風速強弱分佈圖

Fig . 13. The wi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independent slender mound.

Page 19: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農林學報第 40 卷第 2 期 1991 戶。

因』叫

、了

圖 14. 平頂獨立丘陵地風速強弱分佈圖

Fig .14. The wi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independent flat mound.

圖 15. 兩並立丘陸地風速強弱分佈圖

Fig .15. The wi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wo parallel mound.

Page 20: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l56 丘陵地風i主與風向分佈之研究

圖 16. 丘陸谷地風速強弱分佈圖

Fig .16. The wi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mound valley.

315

215

115

15

-85

-185

-285

-385

Unitl m

-465 - 240 -140 -40 60 160 260 360 460 560

圖 17. 圓形獨立丘陵地風向分佈圖

Fig .17. The wind direc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independent round mound.

Page 21: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農林學報第 40 卷第 2 期 1991 -157-

+ 58

-4~

Unit: m

-142 -H7 - .. 口 5.3 15.3

圖 18. 細長形獨立丘陵地風向分佈圖

Fig .18. The wind direc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independent slender mound .

105 +

5

-95

Unit: m

-1 95 -195 -95 5 1 日5

圖 19. 平頂獨立丘陵地風向分佈圖

Fig.19. The wind direc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independent flat mound.

Page 22: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一158一 丘陵地風述與風向分佈之研究

253

" /主風向 1-

158

58

-‘2

Unit: m

-142 -410 -.)10 -110 -10 90

圖 20 兩並立丘陵地風向分佈圖

Fig. 20. The wind direction distribution of two parallel mound .

100

-10。可 150 -50 50 150

圖 21. 丘陵谷地風向分佈園

Fig.21. The wind direc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mound valley.

Page 23: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1林學報第 40 卷第 2 期 1991QU Fhu

引用文獻

1.甘偉航。 1966 0 坡地防風林的設置。畫灣省林業試驗所所訊,第214期. 1873-1879 0

2.林朝集、周瑞轍。 1974 。臺灣地質。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印行 'p . 1-2 o

3 . 周恆。 1978 。防風定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台灣台北. p.128-133 。

4.中央氣象局。 1986 。地面氣象測報作業規範。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p1l3-121 。

5 .小呎行雄,吉野正敏。 1965 。小氣候調查法,日本古今書院。 p . 207-218 。

6 .樁 東一郎。 1974 。水理學( 1 )。森北出版株式會社, p . 70-85 。

7. Duncan , David B. 1955. Multiple Range and Multiple F-test. Biometrics. Vol 11 , p.l-心。

Page 24: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160一 丘陵地,風迫與風甸兮佈之研究

Study of the wind Velocity and the Wind Direction Distribution on the Mounds

Yung-Cheh Chiang l) Sau-Hen CHu 1) Long-Ming Huang 1)

(Rcccivcd for publication:Nov29, 1991)

Summary

1‘ hc distribution of thc wind velocity and thc wind dircction is vcry complcx. Thcrcforc, bcforc catching thc points of windbrcak on the mounds, wc have to rcalize thc sitllation of thc wind vclocity and thc wind dircction distribution. Whilc , thcrc is fcw data in Taiwan abollt this ficld of stlldy, this papcr focllscs on thc stlldy of the wínd velocity and the wind dircction distribution on thc complcx mounds. I3y fivc diffcrcnt kinds of mounds arc chosen to proccss thc cxpcrimcnt of thc wind vclocity and thc wind direction. The rcsult品 of this cxpcrimcnt arc as followed:

1. Indcpcndcnt round mounds

(1) thc vcrtical profilc of thc wind vcIocily:

Thc wind vclocity on thc top of thc mounds displays thc typc of logarithm distribu­

tion, whilc thc dircct sidc docs not , and llcithcr do thc sidcs which gcographic叫 Iy

changc grcatly.

(2) thc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c wind vclocity:

Thc wind vclocity at thc dircct sidc is thc strongest , thcn arc thosc at thc Icft and

right sidcs. Thc wind vclocity at thc backsidc is thc wcakcst.

(3) the distribution of thc wind dircction:

Thc dircct sidc is thc samc as the sourcc of thc wind direction . Thc Icft and right

sidcs show in a surrounding situation and thc wind dircction ncar the peak of the

backsidc is not steady.

2.. lndependent slcndcr mounds

(1) the vcrtical profile of the wind velocity:

Thc wind velocity at and ncar thc top of thc mounds docs not show the pattcrn of

logarithm dist ribution.

(2) thc horizonta l distribution of thc wind vclocity:

Thc wind vclocity at thc dircct side is strongcr, cspccially that at the top of thc

mound. Thcn arc thosc at thc Ic ft and right sidcs. And thosc at thc backsidc is

wcak.

(3)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ind dircction :

Which is gcnerally thc samc as thc sourcc of thc wind dircction. Thc lcft and right

Page 25: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 …農林學報 40(2) : 137-162 ( 1991 ) 一137 丘陵地風速與風旬分佈之研究 江永哲 1) 邱紹恆 ) 黃隆明

農林學報 第 40 是在第 2 期 1991 -161一

sidcs appcar in a surrounding situation.

3. Indcpcndent flat mounds

(1) thc vcrtical profilc of thc wind vclocity:

Thc wind vc10city on thc flat top of thc mounds shows the typc of logarithm distri­bution. But those at thc direct sidc and thc cdgc of the f1at top do no t.

(2) thc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wind vclocity:

Thc wind vclocity at thc dircct sidc is strong, cspccially that at the cdgc of thc f1 at top; thcn is the flat top. Thc wind vclocity at the Icft and right sidcs are wcak.

(3) thc distribution of thc wind dircction:

Which is thc samc as thc soursc of wind dircction.

4. Two parallcl mounds

(1) thc vertical profile of thc wind vclocity:

The wind velocity betwcen two mounds docs not display thc pattern of logarithm dis­tribution.

(2)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c wind velocity:

Thc wind vc)ocity at thc direct side is thc strongcst, then ìs which bctwccn two mounds; those at the left, right and back sides is weak.

(3)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ind direction:

The wind direction betwccn two mounds is the same as thc geographical dircction. 5. mound valley

(1) thc vertical profile of thc wind vclocity:

The wind velocity ncar the entrancc of vallcys docs not show the typc of Iogarithm

distribution.

(2)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ìon of the wìnd vclocity:

The wind vclocity at thc entrancc of vallcys is the strongest, then arc thosc at thc sides whose dircctions arc thc same as thc dircction of thc wind; and thosc at 出e

other sidcs are wcak. The bultom of valley is thc weakcst. (3) the distribution of thc wind dircction:

It is thc samc as thc locatcd dircction of vallcys.

Kcy Words: Mound , Wind velocity, Wind direction.

1) Profcssor. Gr.tdualc Sludcnt. InSlruclor, Dcpartlllcnl 0 1" Soi) and Walcr ConscrvalÏ凹 . Collcgc 0 1" AgricuI.

lurc , Naliona) Chung Ilsing Univcrsily , 1 山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