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年 重庆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项技术在国内外68个单位推广...

1
今年重庆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 项目名称 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 术与工程应用 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绿色高效电弧炉炼钢技术与装备的 开发应用 蛋白质抗原工程技术的创立及其应 复杂艰险山区高速公路大规模隧道 群建设及营运安全关键技术 中国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建立的关 键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爆炸防控关键技 术与装备 基于脊柱脊髓损伤流行病学及微环 境理论的诊疗体系建立与临床应用 河谷场地地震动输入方法及工程抗 震关键技术 肺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 应用 复杂水域动力特征和生境要素模拟 与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矿井人员与车辆精确定位关键技术 与系统 主要完成人 周绪红,刘界鹏,傅学怡,张素梅,杨想兵,徐坤,徐国军,杨波,童根树, 周期石,林旭川,张小冬,李江,王宇航,刘晓刚 周建庭,张劲泉,杜博文,张洪,廖棱,马虎,傅宇方,张奔牛,周海俊,王福敏 朱荣,黄其明,余维江,马全峰,李景禾,张豫川,魏光升,石秋强,朱贺,谢建 吴玉章(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车小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倪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丁细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潘玉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何川,方勇,王明年,李祖伟,汪波,韩直,晏启祥,吴德兴,林才奎,陈乐生, 李玉文,李海鹰,曾忠,王卫平,许金华 李建成,邹贤才,姚宜斌,申文斌,魏辉,王彬,张士柱,刘秀,石强,陈为民, 杨一挺,向泽君,张孝成,陈弘奕,李国鹏 王成,聂百胜,李刚,司荣军,钱新明,李润之,苑春苗,韦建树,臧充光,郭俊 冯世庆,周跃,胡勇,宁广智,孔晓红,李长青,郑永发,周先虎,张正丰,周恒星 高玉峰,王景全,吴勇信,韩强,肖杨,曾永平,张宁,张飞,胡遵福,刘夫江 周彩存,张艰,范云,许川,许亚萍,任胜祥,苏春霞,蒋涛,何伟,孙苏彭 陈永灿,李嘉,刘昭伟,李翀,江春波,安瑞冬,吕平毓,邓云,朱德军,李然 孙继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刘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严春(江苏三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樊荣(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喻川(深圳市翌日科技有限公司) 包建军(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单位 重庆大学,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冶建筑 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南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大学,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 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长春三鼎变压器有限公司,天 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红旗除尘设备有限公司,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西南交通大学,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 察设计研究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 公司,四川广甘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都汶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金隧自动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大学,湖北省测绘工程院,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深圳市地籍测绘大队,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 划局,浙江省第一测绘院,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山西省测绘工程院,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北京理工大学,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东北大学,江苏爵格工业设备有 限公司,山西众创达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香港大学,南开大学 河海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山东省临沂市水利勘测 设计院,山东临沂水利工程总公司 同济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格诺思博生物科技南通有限公司,杭州凯保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 资源勘测局 奖项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今要闻 2020年1月11日 星期六 主编 赵本春 责编 郭承斌 视觉 胡颖 但雯婷 责校 宋美妮 03 本报讯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罗薛梅) 昨日,记者 从重庆市科技局了解到,我市此次有1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 技术奖,较2018年度实现翻番,其中牵头完成科技项目4个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个、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个、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2个);参与完成科技项目 8 个(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 个、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 个、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5 个 )。 其中,重庆大学周绪红院士等完成的“高层钢-混凝土混 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创建形成高层混合结 构的分析理论和设计技术,引领了我国高层混合结构建造技 术的发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我市时隔7年再 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我市将充分发挥科技奖励激励和引导创新的作用,进一 步激发创新内生动力、释放创新活力,引导和激励广大科研人 员投身创新、勇攀高峰,为推动我市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注入更大动力。 周绪红院士牵头的“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 技术和工程应用”( 以下简称“混合结构” )此次获得国家科 技进步一等奖。 连续攻坚,新技术兼两种优势 “这项研究得从20年前说起,那时我们国家还没有特 别高的楼,而美国则建设了许多摩天大楼,这些大楼标志着 国家经济的强大……”周绪红院士回忆,在那时他就下了决 心, “今后我们自己的国家也要建设这样的大楼。” 周绪红与其团队人员发现,如果摩天大楼采取传统的 混凝土来做,那么需要的各项成本将特别大,对环境的污染 也很大,而他所研究的混合结构体系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个 问题。 其团队成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界鹏教 授介绍,这项技术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和钢材两种材料各自 的优势,兼具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各自的优势。 我国混合结构建筑多采用该技术 刘界鹏教授说道,该成果中支撑巨型框架-核心筒体 系、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体系、交错桁架结构体系、钢管混 凝土异形柱框架体系等四种结构体系。巨型框架-核心筒 体系适用于300-800米地标性建筑,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 体系适用于100-300米建筑,交错桁架结构体系适用于 100米以下公共建筑;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框架体系适用于 100 米以下住宅。 他提到,近20年的实践,目前已在中国建了大量混合 结构的建筑,其中很大一部分采用了周绪红院士团队的技 术。如今,国际上很多600米以上摩天大楼也采取混合结 构的技术,包括目前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哈利法塔也是借鉴 了其团队部分研究成果。 项目名称: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 技术和工程应用 获得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周绪红 院士及其团队 周绪红(左一) 近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吴玉章牵头,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倪兵等参与的“蛋白质抗原 工程技术的创立及其应用”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技 术发明奖二等奖。 这一项目不仅实现了产业化,这一技术系统内还有全 国测评排名第一的流感诊断新方法,以及全球首个SARS 免疫诊断方法。 项目实现产业化获 34 件国内外专利 吴玉章教授牵头的这一项目,针对主要病原及其抗原 即病毒蛋白质抗原,创立了抗原工程理论和技术体系,发 明了病毒在表位水平的快拆和改装等关键技术,获国内外 授权专利34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件。 目前, “快拆”技术应用于流感、登革热、SARS 等重大疫 情防控,发明廉价、便捷、高质量检测技术,获医疗器械注册 证书和欧盟CE证书共7件,实现产业化、新产品上市和出 口,新产品销售 2600 多万人份、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 这项技术在国内外 68 个单位推广 这一项目基于抗原工程技术,制造出治疗用新抗原和 新病毒,入选了“2006 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并被《自 然免疫学》作为中国免疫学标志性成果评述。 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外 68 个单位推广,应用于细菌、肿 瘤抗原、自身免疫病抗原和其它病毒抗原的表位发现、表位 改造和疫苗设计;推广应用于SARS等其它突发传染病防 控,发明国际上首个SARS实验室免疫诊断试剂盒,写入卫 生部诊疗方案,并作为我国SARS研究标志性成果入选 “2004年中国医药卫生科技十大新闻”。本成果提升了对抗 原的免疫操控能力,在流感、登革热、SARS 等历次重大疫情 防控中做出突出贡献,并形成生物安全前瞻性技术储备。 项目名称:蛋白质抗原工程技术的创立及其 应用 获得荣誉: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吴玉章、倪兵等 吴玉章 让桥梁自己“说”出哪里不舒服,并及时实施精准 “治疗”,这就是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长江 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周建庭教授牵头的“公 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昨天,这一项目 获得了 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研究成果应用于 2000 多座桥梁 目前,周建庭已经给 2000 多座桥“看过病”,开出多 个有效“处方”。他先后研发了8项实用桥梁加固技术, 研究成果应用于 2000 多座桥梁的加固整治。 周建庭建立了“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桥梁监测系统的 安全评价技术”,负责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型桥梁安全 远程实时监测成套技术开发研究”的安全评价核心研究 工作,建立国内首个桥梁远程集群监测评价系统等多项 研究等,来让桥梁“说话”。 近年来,周建庭融合多门交叉学科,进行桥梁健康 监测及评估技术研究,取得良好成效。 自主研制检测装置辅助精准“治疗” 据介绍,该项目聚焦公路桥梁内在隐蔽病害感知难 题,首创了基于自发磁场变异特性的桥梁钢筋锈蚀和拉 吊索腐蚀断丝无损量化检测技术与装置,实现了我国桥 梁内在隐蔽病害精准、量化、无损检测的技术引领。 周建庭举例说,“我们在桥梁的一些部位安装传感 器,桥梁有什么问题,传感器就会把数据传回来,实现桥 梁整体状况的安全把控。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自主研 制的检测装置,实施桥梁隐蔽病害的无损检测和诊断。 再通过对数据、参数监测和分析,桥梁的管养人员就知 道桥梁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实施精准‘治疗’。” 本版文/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罗薛梅 付迪西 项目名称: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获得荣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 长周建庭教授及其团队 周建庭 时隔 7 年 重庆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市此次有1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较2018年度实现翻番 20 年前一次感触引发这项研究 如今国内外混合结构建筑多用它 流感诊断新方法全国测评第一 历次重大疫情防控做出突出贡献 他当了 20 多年“桥梁医生” 给2000多座桥梁开过“处方”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Aug-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时隔7年 重庆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项技术在国内外68个单位推广 这一项目基于抗原工程技术,制造出治疗用新抗原和 新病毒,入选了“2006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并被《自

今年重庆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项目名称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

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绿色高效电弧炉炼钢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应用

蛋白质抗原工程技术的创立及其应用

复杂艰险山区高速公路大规模隧道群建设及营运安全关键技术

中国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爆炸防控关键技术与装备

基于脊柱脊髓损伤流行病学及微环境理论的诊疗体系建立与临床应用

河谷场地地震动输入方法及工程抗震关键技术

肺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复杂水域动力特征和生境要素模拟与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矿井人员与车辆精确定位关键技术与系统

主要完成人周绪红,刘界鹏,傅学怡,张素梅,杨想兵,徐坤,徐国军,杨波,童根树,周期石,林旭川,张小冬,李江,王宇航,刘晓刚

周建庭,张劲泉,杜博文,张洪,廖棱,马虎,傅宇方,张奔牛,周海俊,王福敏

朱荣,黄其明,余维江,马全峰,李景禾,张豫川,魏光升,石秋强,朱贺,谢建

吴玉章(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车小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倪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丁细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潘玉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何川,方勇,王明年,李祖伟,汪波,韩直,晏启祥,吴德兴,林才奎,陈乐生,李玉文,李海鹰,曾忠,王卫平,许金华

李建成,邹贤才,姚宜斌,申文斌,魏辉,王彬,张士柱,刘秀,石强,陈为民,杨一挺,向泽君,张孝成,陈弘奕,李国鹏

王成,聂百胜,李刚,司荣军,钱新明,李润之,苑春苗,韦建树,臧充光,郭俊

冯世庆,周跃,胡勇,宁广智,孔晓红,李长青,郑永发,周先虎,张正丰,周恒星

高玉峰,王景全,吴勇信,韩强,肖杨,曾永平,张宁,张飞,胡遵福,刘夫江

周彩存,张艰,范云,许川,许亚萍,任胜祥,苏春霞,蒋涛,何伟,孙苏彭

陈永灿,李嘉,刘昭伟,李翀,江春波,安瑞冬,吕平毓,邓云,朱德军,李然

孙继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刘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严春(江苏三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樊荣(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喻川(深圳市翌日科技有限公司) 包建军(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单位重庆大学,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南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大学,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长春三鼎变压器有限公司,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红旗除尘设备有限公司,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西南交通大学,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广甘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都汶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金隧自动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大学,湖北省测绘工程院,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深圳市地籍测绘大队,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浙江省第一测绘院,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山西省测绘工程院,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北京理工大学,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东北大学,江苏爵格工业设备有限公司,山西众创达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香港大学,南开大学

河海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山东省临沂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临沂水利工程总公司

同济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格诺思博生物科技南通有限公司,杭州凯保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奖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序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今要闻2020年1月11日 星期六 主编 赵本春 责编 郭承斌 视觉 胡颖 但雯婷 责校 宋美妮

03

本报讯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罗薛梅)昨日,记者从重庆市科技局了解到,我市此次有1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较2018年度实现翻番,其中牵头完成科技项目4个(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个、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个、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 个);参与完成科技项目8个(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

个、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个、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个)。其中,重庆大学周绪红院士等完成的“高层钢-混凝土混

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创建形成高层混合结构的分析理论和设计技术,引领了我国高层混合结构建造技术的发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我市时隔7年再

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我市将充分发挥科技奖励激励和引导创新的作用,进一

步激发创新内生动力、释放创新活力,引导和激励广大科研人员投身创新、勇攀高峰,为推动我市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动力。

周绪红院士牵头的“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以下简称“混合结构”)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连续攻坚,新技术兼两种优势“这项研究得从20年前说起,那时我们国家还没有特

别高的楼,而美国则建设了许多摩天大楼,这些大楼标志着国家经济的强大……”周绪红院士回忆,在那时他就下了决心,“今后我们自己的国家也要建设这样的大楼。”

周绪红与其团队人员发现,如果摩天大楼采取传统的混凝土来做,那么需要的各项成本将特别大,对环境的污染也很大,而他所研究的混合结构体系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其团队成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界鹏教授介绍,这项技术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和钢材两种材料各自的优势,兼具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各自的优势。

我国混合结构建筑多采用该技术刘界鹏教授说道,该成果中支撑巨型框架-核心筒体

系、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体系、交错桁架结构体系、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框架体系等四种结构体系。巨型框架-核心筒体系适用于300-800米地标性建筑,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体系适用于100-300米建筑,交错桁架结构体系适用于100米以下公共建筑;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框架体系适用于100米以下住宅。

他提到,近20年的实践,目前已在中国建了大量混合结构的建筑,其中很大一部分采用了周绪红院士团队的技术。如今,国际上很多600米以上摩天大楼也采取混合结构的技术,包括目前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哈利法塔也是借鉴了其团队部分研究成果。

项目名称: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

获得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周绪红

院士及其团队

周绪红(左一)

近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吴玉章牵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倪兵等参与的“蛋白质抗原工程技术的创立及其应用”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这一项目不仅实现了产业化,这一技术系统内还有全国测评排名第一的流感诊断新方法,以及全球首个SARS免疫诊断方法。

项目实现产业化获34件国内外专利吴玉章教授牵头的这一项目,针对主要病原及其抗原

即病毒蛋白质抗原,创立了抗原工程理论和技术体系,发明了病毒在表位水平的快拆和改装等关键技术,获国内外授权专利34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件。

目前,“快拆”技术应用于流感、登革热、SARS等重大疫情防控,发明廉价、便捷、高质量检测技术,获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和欧盟CE证书共7件,实现产业化、新产品上市和出口,新产品销售2600多万人份、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

这项技术在国内外68个单位推广这一项目基于抗原工程技术,制造出治疗用新抗原和

新病毒,入选了“2006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并被《自然免疫学》作为中国免疫学标志性成果评述。

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外68个单位推广,应用于细菌、肿瘤抗原、自身免疫病抗原和其它病毒抗原的表位发现、表位改造和疫苗设计;推广应用于SARS等其它突发传染病防控,发明国际上首个SARS实验室免疫诊断试剂盒,写入卫生部诊疗方案,并作为我国SARS研究标志性成果入选

“2004年中国医药卫生科技十大新闻”。本成果提升了对抗原的免疫操控能力,在流感、登革热、SARS等历次重大疫情防控中做出突出贡献,并形成生物安全前瞻性技术储备。

项目名称:蛋白质抗原工程技术的创立及其应用

获得荣誉: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主要完成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吴玉章、倪兵等

吴玉章

让桥梁自己“说”出哪里不舒服,并及时实施精准“治疗”,这就是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周建庭教授牵头的“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昨天,这一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研究成果应用于2000多座桥梁目前,周建庭已经给2000多座桥“看过病”,开出多

个有效“处方”。他先后研发了8项实用桥梁加固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2000多座桥梁的加固整治。

周建庭建立了“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桥梁监测系统的安全评价技术”,负责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型桥梁安全远程实时监测成套技术开发研究”的安全评价核心研究工作,建立国内首个桥梁远程集群监测评价系统等多项研究等,来让桥梁“说话”。

近年来,周建庭融合多门交叉学科,进行桥梁健康监测及评估技术研究,取得良好成效。

自主研制检测装置辅助精准“治疗”据介绍,该项目聚焦公路桥梁内在隐蔽病害感知难

题,首创了基于自发磁场变异特性的桥梁钢筋锈蚀和拉吊索腐蚀断丝无损量化检测技术与装置,实现了我国桥梁内在隐蔽病害精准、量化、无损检测的技术引领。

周建庭举例说,“我们在桥梁的一些部位安装传感器,桥梁有什么问题,传感器就会把数据传回来,实现桥梁整体状况的安全把控。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自主研制的检测装置,实施桥梁隐蔽病害的无损检测和诊断。再通过对数据、参数监测和分析,桥梁的管养人员就知道桥梁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实施精准‘治疗’。”

本版文/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罗薛梅 付迪西

项目名称: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获得荣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主要完成人: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

长周建庭教授及其团队

周建庭

时隔7年 重庆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市此次有1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较2018年度实现翻番

20年前一次感触引发这项研究如今国内外混合结构建筑多用它

流感诊断新方法全国测评第一历次重大疫情防控做出突出贡献

他当了20多年“桥梁医生”给2000多座桥梁开过“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