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40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 以成效評估與評估小組委員會運作為焦點 邱惟真 長榮大學健康心理學系 維新醫院 成效評估 一、 法源依據 實施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之期間不得少於三個月,最長不得逾三年,每月不得少於兩小 時。前項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於實施期間,經評估已無實施必要時,得終止之。執行機構或 人員於加害人實施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期間,應每半年提出成效報告;實施期間未滿半年 者,應於實施期滿前十日提出。(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身心治療及輔導教育辦法第七條) 二、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 1 社區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處遇成效評估報告(如附件一、二) 附件一為成人之成效評估版本。包括個案基本資料;個案對判決書的解釋;人際、思考、 行動習慣量表(KSRS);人際行為量表(IBS);穩定動態危險評估量表;急性動態危險評估 量表;治療成效評估;再犯危險評估(再犯可能性、再犯之可能傷害程度、再犯危險情境、 再犯可能受害者、再犯可能時間);綜合結論與建議。整體性評估。處遇建議書。 附件二為少年之成效評估版本。包括個案基本資料;個案對裁判書的解釋;外部量數; 成就評量;量表評量(KSRS-YV-IIJ-SOAP-II);再犯危險評估(再犯可能性、再犯之可能 傷害程度、再犯危險情境、再犯可能受害者、再犯可能時間);綜合結論與建議;處遇建議 書。 三、成效評估建構之策略與內涵(以少年版本為例) ()評估策略 Beckett1994)認為有效評估性侵害者有四個主要的特徵,1.明確的理論模式;2. 1 對於「少年」,一般認為,以「性侵害行為人」為概括稱呼較佳,本文討論範圍包含成人與少年,為避免 討論之混淆,皆以「性侵害加害人」作為統稱。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Mar-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

以成效評估與評估小組委員會運作為焦點

邱惟真

長榮大學健康心理學系

維新醫院

成效評估

一、 法源依據

實施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之期間不得少於三個月,最長不得逾三年,每月不得少於兩小

時。前項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於實施期間,經評估已無實施必要時,得終止之。執行機構或

人員於加害人實施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期間,應每半年提出成效報告;實施期間未滿半年

者,應於實施期滿前十日提出。(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身心治療及輔導教育辦法第七條)

二、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1社區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處遇成效評估報告(如附件一、二)

附件一為成人之成效評估版本。包括個案基本資料;個案對判決書的解釋;人際、思考、

行動習慣量表(KSRS);人際行為量表(IBS);穩定動態危險評估量表;急性動態危險評估

量表;治療成效評估;再犯危險評估(再犯可能性、再犯之可能傷害程度、再犯危險情境、

再犯可能受害者、再犯可能時間);綜合結論與建議。整體性評估。處遇建議書。

附件二為少年之成效評估版本。包括個案基本資料;個案對裁判書的解釋;外部量數;

成就評量;量表評量(KSRS-YV-II、J-SOAP-II);再犯危險評估(再犯可能性、再犯之可能

傷害程度、再犯危險情境、再犯可能受害者、再犯可能時間);綜合結論與建議;處遇建議

書。

三、成效評估建構之策略與內涵(以少年版本為例)

(一)評估策略

Beckett(1994)認為有效評估性侵害者有四個主要的特徵,1.明確的理論模式;2.

1 對於「少年」,一般認為,以「性侵害行為人」為概括稱呼較佳,本文討論範圍包含成人與少年,為避免

討論之混淆,皆以「性侵害加害人」作為統稱。

Page 2: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72

察覺加害者自述中的問題;3.決定自我陳述的可信度;4.多種的訊息來源。

1. 明確的理論模式:事實上,本模式從「焦點團體座談研究」、「初階團體成效評估」、

到「輔導模式之建構」均在試圖建構一明確的理論模式(邱惟真,2011)。主要的理念為:

接受少年性侵害加害人為「非行少年」之本質,其主要問題在於其複雜多樣的偏差行為,

性行為偏差僅為其中之一項,要處理如此複雜多樣的偏差行為,本模式建議採取二個階

段之處遇模式。以輔導教育作為主要介入之策略,但在初階團體則強調以評估為主,輔

導教育為輔之處遇策略。進階團體則強調長期陪伴少年面對其生活中的各種匱乏與衝

突,以支持性團體之方式協助少年性侵害加害人在社區生活之適應,再以少年性侵害加

害人之再犯危險因子做為評估與監控之依據。

2. 察覺加害者自述中的問題:不管評估的方法為何,包括自我陳述、心理測驗、甚

至是利用陰莖體積測量儀,都會面臨到信度的問題(Selgal & Marshall, 1985)。我們的作

法是,以「輔導教育」的方式,試圖讓團體成員建立一種可相互學習的團體關係,再透

過「社區生活適應」的討論,試著讓團體成員形成相互支持的氣氛,在進階團體之階段

則透過藝術治療以及自我敘說之方式進入每個團體成員最黑暗的那一部分,進行「再犯

預防」,以 12 次的團體,循序漸進,慢慢接近,完成對社區性侵害加害人之再犯危險因

子之評估與監督。

3. 決定自我陳述的可信度:Beckett 指出有三種方法可以用來判斷可信度。第一,最

重要的是確認加害人的陳述與其他人的陳述有高度的一致性;對於我們而言,關於其他

人的陳述,只能依賴「裁判書」中的描述,因此,本模式之評估員必須試著澄清加害人

目前的陳述與裁判書之一致性如何?第二,使用有效度的人格量表(Lanyon等人, 1991)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性別關係量表_少年版(KSRS-YV-II)>(邱惟真,2012;如附件三)。第三,使用量表

來比較加害人與其他相似類型的加害者;使用少年性罪犯危險評估量表第二版

(J-SOAP-II;林明傑等人,2006)。

Page 3: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73

4. 多種的訊息來源(邱惟真,2002;Carich & Musssck, 2001;陳若璋,2001):承認

沒有一種評估方法是完美無缺的;我們藉由加害人的自我陳述、成就評量、團體討論、

心理測驗、以及再犯危險評估等等來提高成效評估的信度及效度。

(二)建構之模式

1. 準司法程序的提出

同上所述,在評估性侵害加害人時,評估人員常常面臨一種困境(尤其新手更是如

此),即是「加害人」對自己所犯的罪行通常是否認的,而面對社區性侵害加害人時,此

犯行又都已經是事過境遷了,除了時間差之外,許多第一手資料(例如警方筆錄、被害

人證詞等)也都無法送到評估人員的手裡,更增添了評估的困難度。也就是說,加害人

今天講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或者說加害人的描述中有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這並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McGrath(2000)提醒我們在進行評估時,應該區分

兩種角色,司法審判系統與心理衛生系統的角色,指出個人罪行的判決(成立與否),取

決於司法審判系統,而非心理衛生系統的功能,臨床人員應小心地避免被當成「測謊器」,

應由法官決定什麼是最接近事實的情況。而心理衛生系統的角色,乃進行診斷與了解問

題的形成方式,危險程度的評估,治療的可能性,未來的治療計畫與建議,以及處遇成

效的評估。雖然 McGrath 這種說法比較是放在判決前的心理鑑定這個階段,但是我們認

為將此觀念應用於針對社區加害人的評估亦是適當的。評估人員必需先有一個「標準」

來衡量加害人目前的身心狀況,而此標準通常即是「裁判書」的內容。

雖然我們以「裁判書」作為一種標準,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採取多種訊息來源以及多

元方法來進行評估,因此,邱惟真(2000)提出「準司法程序」之觀念(如圖二),此觀

念認為,我們要將所蒐集到的各方面的資料,進行批判性的檢視,並且根據心理衛生的

知識和理論,提出適當的詮釋或解釋,再加以批判之,最後才提出一完整的說明(說法),

並且接受其他人的批判與討論。而且評估人員必須承認並注意到,此評估歷程均受到社

Page 4: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74

會、政治、心理與歷史因素的影響。所以「準司法」的意思是說,經由互相的檢證歷程,

讓我們的說明與推論更完整、圓融,但並不是在判斷它的對錯與否,也就是說我們這個

說法會讓我們更理解加害人為何是這個樣子,而不是說這個說法就一定是對的。(邱惟

真,1996; Runyan, 1990)

1.證據和資料

蒐集的歷程

2.證據和資料

的批判性檢視 4.提出詮釋, 6.生命歷史

解釋 的敘說 7.對敘說的

5.對詮釋,解釋 1,2,3,......n 批判性評估

3.背景理論和 的批判性考驗

知識

8.社會、政治、心理與歷史的影響因素

圖二:個體生命的理解和知識的進展(譯自 Runyan,1990)

「準司法程序」的提出,不僅可以解決上述「真」、「假」的問題,亦符合我們目前

在社區的實際運作情形。我們除了收集社區性侵害加害人的個案基本資料外,我們也透

過會談與心理測驗的方式,再加上團體輔導教育進行過程中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統整

性的評估,最後,再將此統整性的評估提到少年加害人評估小組委員會進行最後的討論

與確認。

2. 個人建構模式(Individual construct model)

「準司法程序」的提出以及之前有關「評估策略」的說明,提供了我們一個評估性

侵害加害人的概略圖像,並做好評估前的心理準備。接下來如何將所收集到的多元資料

進一步的落實到實務工作中,我們仍需要一些指引與說明。Maloney & Ward(1976)所

提出的概念效度(conceptual validity)的方法正符合我們的需求,「概念效度是以一個單

一個體來開始,這樣可以減少事先架構的可能性。它是一個觀察且收集資料的過程,並

對此個體相關的重要部分做個假設。這個過程最後的結果是要去發展出一個有關這個人

Page 5: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75

的架構或模式。到假設被確定且循此架構模式有一致的觀察時,過程才得以被確認」(引

自許文耀等譯,1997,頁 82)。簡而言之,即是基於對問題個人的觀察及推論,二者間

在邏輯上的一致性。

Maloney & Ward將此概念推廣至人格衡鑑,提出所謂的「個人建構模式」,並將此

模式分成七個階段(如圖三)加以說明。

階段一 初期資料收集

階段二 形成推論

階段三 拒絕推論 修正推論 接受推論

階段四 形成與整合假設

階段五 動力的個人模式

階段六 情境的變項

階段七 預測行為

圖三:個人建構模式

事實上,區分成上述七個階段主要是為了說明上的方便,Maloney & Ward仍提醒我

們上述每一個階段所做的事情其實並不是依循任何僵化的時序。雖然一個衡鑑的過程,

通常開始於資料的收集,接下來則是步向接受假設,但事實上資料的收集以及假設推論

的形成,常常在整個過程中是同時發生的,儘管剛開始的推論很可能是模糊的。套回到

「準司法程序」的語言來說,我們會蒐集到許多加害人的客觀性資料(如判決書、出席

率、成就評量、自陳式量表、再犯危險評估等),以及加害人主觀的感受(如會談、團

體討論、再犯預防等),但我們並不僅僅以客觀性的資料(或者加害人主觀描述))做

為唯一的判準,我們必須將所有的資料進行批判性的檢視,並且根據我們所知道的關於

性侵害加害人的理論背景知識,針對我們所評估的個案嘗試提出一種或多種可能的推論

或解釋。

「個人建構模式」與「準司法程序」最主要的差別在於最後的三個階段。由於「個

Page 6: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76

人建構模式」仍然試圖針對個人建立一個「個別性的模式」(階段五),因此,我們雖

然不排除有其他可能的解釋或推論(解釋 1、2、3…),但評估者仍必須就目前所蒐集到

的資料,針對我們所評估的個案試著提出一種「主要的」論述。然後我們才有可能依據

所提出的個人動力模式,加上潛在的「情境因素」(階段六),針對個人進行「行為預

測」(階段七)。

3. 成效評估之內涵

弄清楚了評估所依據的理論基礎與概念架構之後,接下來則是實際上該如何操作,

事實上,在針對接受完社區輔導教育訓練之團體成員所進行的「成效評估」需完成兩個

主要任務,一為呈現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之歷程及其成果,另一為評估加害人再犯危險

之各種可能性。

可區分為八個部分。第一部份為「個案基本資料」,包括(1)個案姓名,身份證字

號,出生年月日;(2)個案類型,計有四類:有責付、保護處分、少年觀護所、感化教

育;(3)性罪犯類型,區分為五類:強制性交,集體強制性交,合意性交,非暴力,猥

褻;(4)建議處遇期程及實施頻率。

第二部分為「個案對裁判書的解釋」,需釐清三個部分,(1)澄清個案目前對此案件

之描述與裁判書之差異;(2)瞭解個案自我之形象;(3)確認個案之否認型態。

第三部份為「外部量數」,根據個案在團體中之出席狀況、作業品質、以及團體的參

與程度進行評量。反應個案在團體中參與之穩定度以及參與品質(評分標準如下,出席:

缺席=0;請假=1;遲到=2;準時=3。作業:未做=0;不適用=1;可=2;佳=3。

參與度:破壞的=0;消極的=1;可=2;積極的=3)。此部份乃觀察個案朝向復原的動

機與承諾的重要指標,Carich(2003)認為一個真正有復原動機的加害者不會在乎是否被

釋放,而是在乎如何避免侵害另一個人。

Page 7: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77

第四部分為「成就評量」,評量個案在輔導教育中三種課程主題2(如法律教育、性別

關係與性教育、性別平權觀念)的學習狀況。明白顯示個案到底在這些課程中學到什麼,

有什麼樣的困難,有沒有其他的問題。由於此三門課程乃以是非題之方式進行討論,成

效評估之報告可直接呈現個案在這三門課程中之偏差思維,以及個案在此三門課程中的

學習狀況等。

第五部分為「量表評量」,主要為<柯氏性別關係量表_少年版(KSRS-YV-II)>(邱

惟真,2012)。理想上,我們認為若能針對團體成員進行前後測的檢驗,將更可直接反映

成效評估之需求。若無再測之資料,亦可依「初評」之精神,瞭解個案目前之心理狀態

以及人際關係,以作為結案或後續處遇之參考。

第六部份為「再犯危險評估」,使用少年性罪犯危險評估量表第二版(J-SOAP-II;

林明傑等人,2006)。評估個案目前再犯危險之各種可能性。包括澄清個案之「再犯危險」

(Hall, 1990;McGrath, 1992)的五個問題:(1)再犯的可能性為何?(2)再犯所造成的

傷害為何?(3)何種情況最易再犯?(4)誰最有可能成為受害者?(5)何時最易發生

再犯?

第七部分為「結論與建議」,則統整以上所有資料,提出具體之結論與建議,並完成

「成效評估表」。

第八部分為「處遇建議書」,包括(1) 案件類別;(2)處遇方向;(3)建議目標;(4)轉介評估;

(5)其他說明;(6)對相關協助團體的建議;(7)處遇方式與實施頻率。

2 進階團體則多了一個主題: 我所認識的「家」與「家人」。

Page 8: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78

評估小組委員會運作方式

一、 法源依據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成立性侵害加害人評估小組(以下簡稱評估小組)。

前項評估小組由直轄市、縣(市)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醫療服務組組長擔任召集人,並

遴聘至少五人以上熟稔性侵害犯罪特性之精神科專科醫師、心理師、社會工作師、觀護

人、少年保護官及專家學者等組成。(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身心治療及輔導教育辦法第四

條)

評估小組之評估,應參酌加害人之判決書、前科紀錄、家庭生長背景、婚姻互動關

係、就學經驗、生理及精神狀態評估、治療輔導紀錄及加害人再犯危險評估等相關資料,

除顯無再犯之虞或自我控制再犯預防已有成效者外,作成應接受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之

處遇建議。(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身心治療及輔導教育辦法第五條)

二、 評估委員會運作原則與結構

法源依據為我們定下了基本運作規範,但各縣市在實際執行時,在細微處仍有所差異。

由於本人關於評估委員會(以下簡稱評委會)之經驗主要以台中市、苗栗縣、南投縣三個縣

市為主,因此,以下之運作原則與結構乃以此三個縣市之經驗為參考進行說明。

初期性侵害加害人評估小組委員會乃由召集人(即性侵害防治中心醫療服務組組長)擔任

委員會之主席,後來為了讓所有的委員有進一步的參與(亦分擔召集人之負擔),此三個縣市

陸續由評估小組委員輪流擔任評委會之主席。

評委會召開之頻率基本上以各縣市所需討論的案量為依據,目前台中市採取一個月兩次

的頻率,苗栗縣為一個月一次的頻率,而南投縣基本上維持兩個月一次的頻率,但會視需求

加開。台中市所聘之評委,包括衛生局心理健康科技正 1名,精神科醫師 4名、臨床心理師

2名、觀護人 1名、少年保護官 1名、檢察官 1名、律師 1名、學者 1名(臨床心理師)、專

家 1名(醫師),計 13名;列席單位,包括防治中心代表 1名、警察局代表 1名、檢察署代

Page 9: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79

表 1 名、地方法院代表 1 名、處遇單位3代表若干名4。苗栗縣所聘之評委,包括醫政科科長

1 名、精神科醫師 2 名、社工師 1 名、觀護人 2 名、少年保護官 1 名、勞社處社工員 1 名、

警察局婦幼隊組長 1 名、學者專家 2 名(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各 1),計 11 名;列席單

位,包括勞社處代表 1名、警察局婦幼隊代表 1名、處遇單位若干名。南投縣所聘之評委,

包括醫政科科長 1 名、精神科醫師 2 名、臨床心理師 1 名、社工師 1 名、警察局婦幼隊長 1

名、社會處科長 1名、督導 1名、觀護人 1名、少年保護官 1名、學者專家 2名(臨床心理

師),計 12名;列席單位,包括防治中心代表 1名、檢察署觀護人室代表 1名、地方法院代

表 1名、警察局各分局警勤區警員若干名、處遇單位代表若干名。

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進行比較以促成進一步的理解,首先是評委會的專業組成結構

(如表一)。

表一、評估委員會專業組成結構比較

台中市 苗栗縣 南投縣

衛政(召集人) 1 1 1

精神科醫師 55 2 2

臨床心理師 3 26 3

社工師(員) 0 2 3

心理衛生人員小計 8 6 8

觀護人 1 2 1

少年保護官 1 1 1

檢察官 1 0 0

警察局婦幼隊 0 1 1

律師 1 0 0

司法人員小計 4 4 3

總計 13 11 12

表一的比較,有三點值得進一步說明,(一)評委會的組成結構中,三個縣市均包含了

3 包括醫療機構與專業處遇協會。 4 依每次評委會之個案量決定出席人員。 5 包括一名醫院副院長,非精神專科醫師,以專家身份進入評委會。 6 包括一名諮商心理師。

Page 10: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80

心理衛生專業以及司法專業兩大領域,但較偏重於心理衛生專業(相對於司法專業);(二)

在心理衛生人員中,台中市的評估委員較偏重於醫師的專業組成,苗栗縣之專業組成結構則

較為平衡;(三)在司法人員中,台中市特別將檢察官與律師納入評委會,苗栗與南投則將

婦幼隊納入評委會。

其中,台中市將主任檢察官以及律師納入評委會,是一相當聰明的作法。一則是主任檢

察官在地檢署系統的社區監督會議中本就扮演主導的角色,如此一來,更容易將兩平台進行

充分的連結;二則檢察官的訓練,亦能提供評委會關於個案犯罪偵察階段之重要訊息;最後,

在考慮針對加害人聲請刑後強治療之初,檢察官可以在第一時間給予建議。而律師在法律見

解上通常與檢察官扮演對立的角色,如此的安排,確實可達到某種程度的平衡。這也凸顯了

評估委員會採取了一種多元專業、多元聲音的決策方式。

另外,我們亦可從評委會的網絡組成結構來進行比較(如表二)。

表二、評估委員會網絡組成結構比較(包括評估委員及列席單位)

台中市 苗栗縣 南投縣

衛生局 4 3 3

防治中心(社會局、處) 1 1 2

檢察署 1 0 0

檢察署觀護人室 1 2 1

地方法院觀護人室 1 1 1

警察局婦幼隊 1 1 1

警察局各分局 0 0 若干名

處遇單位及專家學者 若干名 若干名 若干名

註:若干名,指依每次評估委員會之個案量來決定出席人數。

從表面上來看,表二的網絡組成結構,三個縣市之差異並不大,大致上可區分為四組網

絡成員,(一)性侵害防治中心(包括衛生局、社會局);(二)觀護系統(包括檢察署、觀

護人室);(三)警政系統;(四)處遇單位與專家學者。但實際運作卻有明顯的不同。首先

是防治中心(社會局、處)本身的參與,防治中心的參與人員基本上要求督導級以上之社工

人員參與,在台中市將防治中心視為列席人員,非評估委員,因此,台中市防治中心採輪流

Page 11: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81

派員參與,而在苗栗縣與南投縣則是被聘為評估委員,以固定之人員進行參與。這兩種形式

各有優缺點,固定人員比較了解個案在評委會的整體處遇脈絡,但輪流參與者,因為參與者

的不同,有時候確實會提供評委會平常意想不到的訊息。通常防治中心人員在評委會中所扮

演的角色,比較是提供與「被害人」相關之訊息,尤其是亂倫案,委員會通常會關心加害人

目前是否仍與被害人同居,此時防治中心即可提供較詳細的訊息。

其次為以觀護系統(包括少年保護官)為主軸的參與,觀護人主要負責加害人(具保護

管束身份)的社區監控,其主要任務為將個案於社區監控的「現況」,提供評委會參考,這

牽涉到立即性的資訊交流與溝通,需要對所屬個案的監控狀態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方能有所

貢獻。在地檢署的觀護系統,基本上採「專股」的方式進行性侵害加害人之觀護,因此,出

席之觀護人本身即握有執行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 20 條第 3 項7之權力,此執行權力對於社區

加害人之再犯預防,扮演了積極的「外在監控」的角色。反觀地方法院少年法庭之少年保護

官(通常由主任觀護人參與評委會),其執行保護處分之基礎為少年事件處理法,因此並無

上述成人觀護人之執行權力,更考驗與會之少年保護官如何扮演「地方法院」與「評估委員

會」之橋樑,針對「少年行為人」執行此一「外在監控」之角色。

第三為警政系統的參與,一般而言,警政單位在評委會的參與是較為被動的,通常針對

個案評估的發言並不多,基本上的作法是,等評委會完成處遇建議書後,將處遇建議書中有

關於警察加強對加害人的訪視及注意高危險因素之意見帶回執行,相對於觀護系統,警政系

統對於社區加害人之再犯預防,則扮演了消極的8「外在監控」的角色。值得一提的是,南投

縣卻突破此一困境,連結各分局警勤區警員,至評委會參與個案討論。使得我們對於加害人

目前在社區的適應狀態,有了更立體的了解。

7觀護人對於付保護管束之加害人,得採取下列一款或數款之處遇方式:一、實施約談、訪視,並得進行團

體活動或問卷等輔助行為。二、有事實足認其有再犯罪之虞或需加強輔導及管束者,得密集實施約談、訪

視;必要時,並得請警察機關派員定期或不定期查訪之。三、有事實可疑為施用毒品時,得命其接受採驗

尿液。四、無一定之居住處所,或其居住處所不利保護管束之執行者,得報請檢察官、軍事檢察官許可,

命其居住於指定之處所。五、有於特定時間犯罪之習性,或有事實足認其有再犯罪之虞時,得報請檢察官、

軍事檢察官,命於監控時段內,未經許可,不得外出。六、得報請檢察官、軍事檢察官許可,對其實施測

謊。七、得報請檢察官、軍事檢察官許可,對其實施科技設備監控。八、有固定犯罪模式,或有事實足認

其有再犯罪之虞時,得報請檢察官、軍事檢察官許可,禁止其接近特定場所或對象。九、轉介適當機構或

團體。十、其他必要處遇。 8 此處的「消極」,指的是相對於上述觀護人的執行權力而言。

Page 12: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82

最後是處遇單位與專家學者的參與。處遇單位在評委會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提供評委

會個案成效評估進行討論。除此之外,處遇人員也必須試著依此成效評估提出後續處遇之建

議,提供評委會進行討論並決議。此議題較為複雜,容我們另闢一節進行討論。此處先討論

專家學者的角色,嚴格說來,專家學者並不成為一網絡單位,但在評委會中卻需要扮演提供

「專業」意見的角色,因此對於成效評估以及再犯危險的評估,自應達到相當之專業水準,

以協助評委會達成任務,此任務即透過處遇人員的成效評估報告以及網絡成員所蒐集到的資

料進行研判並完成最後的決議。因此,從專業的角度來進行審視,相對於處遇單位的專業評

估,專家學者雖不至於扮演一對立的角色,卻也必須試著提供一相對客觀的專業意見。

處遇人員與評估委員溝通之重點與原則

本文在第一節「成效評估」部分,即指出「成效評估」包含了兩個主要的任務:一為呈

現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之歷程及其成果,另一為評估加害人再犯危險之各種可能性。因此,

處遇評估人員在評委會之報告,亦應針對此兩個部分向評委會進行報告。

整個評委會的召開,基本上是由衛生局來管控其程序的(流程詳見附件五),當社區個

案累積一定的數量,即會召開評委會,通常評委會召開的時間與評估之個案名單至少在一個

月前即預定,有些縣市在年初即將評委會的時間固定下來(例如每個月的第一個週一)。處

遇評估人員則至少在一週前,要將成效評估資料寄給衛生局並轉寄給評估委員。在轉寄資料

給評估委員的作法上,各縣市的作法不太一樣,有些縣市將資料電子化,會將評估個案的判

決書以及成效評估用隨身碟或 E-MAIL的方式寄給評估委員,有些縣市則仍是採取紙本方式

寄給評估委員,但為了節省資源,只寄最新的成效評估資料,其他如判決書資料則到評委會

現場才提供參閱。

評估委員在收到個案評估資料後,通常會根據自身專業進行審閱,另外,整個網絡監督

系統此時亦會動員起來,例如觀護人即會根據個案資料,確認具保護管束個案目前在社區的

監控狀態;防治中心社工督導亦會根據個案評估資料,判斷是否需提供被害人資料,進一步

提供評委會討論;警勤區警員亦會進一步確認個案在社區的適應狀態。

Page 13: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83

由於上述程序,基本上在評委會召開前即開始運作,因此,到了評委會當天,其實關於

個案之評估,大部分的評估委員,其實早已有一定程度的判斷,接下來就是再聽聽現場之評

估人員或網絡成員有無補充資料,並依此進行討論與決議。

若依照上述程序進行,評估人員在評委會當天,其實並不需要將其評估報告整個重述一

遍,報告的重點依序為:(一)將個案之基本資料以及性犯罪史進行摘要報告;(二)將個案

之處遇過程以及成效進行摘要報告;(三)將個案未來之再犯危險程度進行評估報告;(四)

整合上述三方面資料,對於個案後續之處遇提出建議。

評估人員做完上述報告之後,評委會主席通常會邀請列席之網絡成員(包括觀護人、防

治中心、與警政系統),提供該名個案目前在社區的適應狀況,進行補充。這部分的進行較

牽涉到評委會「主席」對議事流程的精熟程度,有些主席會跳過這個部分的程序,這是較為

可惜的。事實上,網絡成員的補充資料,對於評委會的討論,常常能夠提供相當重要的參考

訊息。

通常完成上述報告後,主席會開放評估委員針對此個案進行提問與討論,評估人員只要

針對評估委員的提問進行回覆即可,當然評估人員亦可在此階段針對評估過程中之疑慮,提

供評委會進行討論,這是一個雙向互動的歷程,評估人員(包括網絡成員)提供於第一線所

蒐集到的資料,評估委員則以第三者的立場,運用本身的專業知識,提出判斷進行討論,甚

至給予建議。

當討論告一段落,評委會進入最後一個階段,即「處遇建議書」之討論與決議,此階段

必須由所有與會的評估委員共同決策,對於部分較有爭議的個案,主席甚至會動用表決的方

式進行決議,遇到無法在此次評委會決議的個案,主席通常會附帶條件建議下一次評委會再

行決議。最後由與會評估委員完成「處遇建議書」以及「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社區處遇成效評

估表」(如附件四)之簽署以示負責。

Page 14: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84

參考文獻

林明傑等人(2006):成年與少年性侵害加害人病態人格檢索表之應用及其與動靜態再犯

危險評估相關之研究。行政院衛生署九十五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

邱惟真(1996):《朱光潛自我之建構:一種敘說式研究》。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

邱惟真(2000):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社區處遇工作坊。台中縣衛生局主辦。

邱惟真(2002):<「性侵害加害人個案資料及心理衡鑑訓練與督導」成效評估>。《社

區發展季刊》,99,406-414。

邱惟真、邱啟峰(2007):〈性侵害加害人社區處遇成效評估〉。2007家庭暴力及性侵害事

件處遇模式成果發表暨實務研討會。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主辦。

邱惟真等人(2005):《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社區輔導教育手冊》。內政部。

邱惟真(2011):《少年性侵害加害人預防輔導模式》。內政部 100年委託研究報告。

邱惟真(2012):《建構少年性侵害行為人輔導評估工具之信效度》。內政部 101年度委託

研究報告。

柯永河(1999):《「性侵害加害人心理狀態評估工具編製」研究計畫報告》。內政部八十

八年度委託研究報告。

陳若璋(2001):《性犯罪心理學:心理治療與評估》。台北:張老師。

Beckett, R.(1994). <性侵害者的評估>。黃世杰等人譯(2000):《兒童性侵害:男性

性侵害者的評估與治療》。台北:心理。

Carich, M. S. (2003). 九十二年度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治療輔導專業人員訓練:性罪

犯治療及輔導處遇專業訓練工作坊講義。內政部主辦。

Carich, M. S., & Musssack, S. E. (2001). Handbook for Sexual Abuser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Safer Society Press.

Hall, G.C.N.(1990). Prediction of sexual aggression.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10, 229-245.

Lanyon, R. I., Dannenbaum, S. E. & Brown, R. A. R. (1991). Detection of Deliberate denial in

Page 15: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85

Child Abusers.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6(3): 301-9.

Maloney, M. P. & Ward, M. P. (1976).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 Conceptual Approa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許文耀等譯(1997):《心理衡鑑》。台北市:心理。

McGrath, M.A. (1992). Five critical question: Assessing sex offender risk. APPA Perspectives.

16(3), 6-9.

McGrath, R. J.(2000). 性侵害加害人鑑定、評估及治療方案研討會。內政部、法務部、

衛生署主辦。

Runyan, W. M. (1990). Individual Lives and the Structure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In Rabin,

A. I., Zucker, R. A., Emmons, R. A. & Frank, S.(Eds.), Studying persons and lives.

New York: Springer.

Saunders, D. C. (1991). Procedures for Adjusting Self-reports of Violence for Social

Desirability Bias.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6(3): 336-44.

Selgal, Z. V. & Marshall, W. L. (1985). Self Report and Behavioural Assertion in Five Group of

Sexual Offenders. Behaviou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 16(3): 223-9.

Page 16: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86

附件一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社區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處遇成效評估報告

評估者: 評估日期:

個 案 基 本 資 料

姓名 身分證統一編號 生日

個案類型 □ 有期徒刑及保安處分執行完畢

□ 假釋(保護管束期間: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 緩刑(保護管束期間: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 緩起訴(緩起訴處分期間: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 免刑 □赦免

□ 有期徒刑經准易服社會勞動

□ 性騷擾防治法第 25條之罪

□ 經法院、軍事法院依本法第 22條之 1第 3項裁定停止強制治療

性犯罪

類型

□初犯 □累犯

□成人強暴犯

□ 兒童(12歲未滿)性侵害:□家內兒□家外兒

□輪暴犯 □未成年被害者(12-18歲)_____ 歲

處遇期程 □ 第一階段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 □第二階段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

□ 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一年□一年三個月□一年六個月

□ 一年九個月□二年□二年三個月□二年六個月

□ 二年九個月□三年

實施頻率:□每月□每週 次;每次 小時

個 案 對 判 決 書 的 解 釋

判決書摘要

個案之解釋

Page 17: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87

註:實施第一階段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者請填寫以下 KSRS及 IBS量表

人際、思考、行動習慣量表(KSRS)

量尺名稱 百分等級

25 50 75

1.刺激性衝動

2.以性加害證明能力

3.性加害應處罰

4.使用毒品經驗

5.性慾強度與頻率

6.藥物影響性行為

7.反對男尊女卑

8.同理受害者

9.不做性加害者的自我期盼

10對性加害者的負面看法

11性加害傾向強

12性加害行為遺傳、家庭歸因

13反對性加害行為

14支持性加害行為

15社會背景與飲酒關係

16性慾難控制

17對酒與性刺激的忍受度低

18正常量尺

19神經質因素

20精神病質因素

21反社會性格傾向

22反社會思考習慣

23自評作答可靠度

24 性加害組得分低於非性加害組

之量尺

25 性加害組得分高於非性加害組

之量尺

解釋

Page 18: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88

人際行為量表(IBS)

量尺名稱 T分數

25 40 50 60 75

攻擊量尺

一般性的攻擊

敵對

表現忿怒

忽視權利

口頭的攻擊

肢體的攻擊

消極的攻擊

肯定量尺

一般性的自我肯定

自信心

積極的自我肯定

防衛性的自我肯定

坦白

讚美

求助

拒絕要求

關係量尺

避免衝突

依賴

害羞

效度量尺

否認

罕見

博取印象

解釋

Page 19: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89

穩定動態危險評估量表 填寫日期:

穩定危險因素(計分方式:沒有=0;有些=1;有=2;每一主題,以子

題中最高分計分)

分數 計分

1.不良的社會關係

2.親密關係缺失 (1)夫妻伴侶的親密缺失

(2)女朋友(愛人)的親密缺失

3.社會依附關係缺失 (1)對孩童的情緒認同

(2)對女性的敵意

(3)一般的社會排斥/孤獨

(4)缺乏對他人的關心

4.性的自我規範 (1)性衝動/性幻想不斷

(2)以「性」來處理負面情緒或壓力

(3)偏差的性嗜好

5.對性侵害的態度 (1)滿足性需求是一種權利

(2)強暴的態度(強暴迷思)

(3)兒童性侵害的態度

6.對於監控的配合 (1)對觀護不配合

(2)對治療不配合

7.個人自我規範特質 (1)衝動的行為

(2)問題解決技巧的認知不良

(3)負面的情緒性/敵意

(4)缺乏同理心

總分=7個主要題項的分數加總(最高14分)

說明:(穩定動態危險評估量表填寫日期、次數及各項指標變動情形與意義)

Page 20: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90

急性動態危險評估量表 填寫日期:

急性危險因素(計分方式:沒有=0;有些=1;有=2) 計分

1.接近被害者的機會

2.情緒低落

3.被性佔有的慾念或性幻想不斷

4.對他人的敵意

5.藥物或酒精的濫用

6.社會支持網絡減少

7.拒絕觀護或治療

8.特殊因素

總分=8個主要題項的分數加總(最高16分)

說明:(急性動態危險評估量表填寫日期、次數及各項指標變動情形與意義)

治療成效評估

(註:實施第二階段以後之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者請填寫以下治療成效評估表)

1.對犯行承認度 □低□中□高

2. 對受害者同理程度 □低□中□高

3. 對自身危險因子瞭解度 □低□中□高

4. 對自身犯案歷程與循環瞭解度 □低□中□高

5. 對自身嫌惡源的瞭解度 □低□中□高

6. 壓力處理的能力 □低□中□高

7. 對犯案因應策略的瞭解度 □低□中□高

8. 安排具體未來生活的能力 □低□中□高

Page 21: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91

再犯危險評估

1.再犯可能性

2.再犯之可能傷害程度

3.再犯危險情境

4.再犯可能受害者

5.再犯可能時間

綜 合 結 論 與 建 議

一、暴力危險性:

□低□中高

二、再犯可能性:

□低□中高

三、量表施測結果:

(一)static99

(二)動態危險評估量表

註:本成效評估報告包含:個案基本資料、個案對判決書的解釋、KSRS量表、 IBS量

表、穩定動態危險評估量表、急性動態危險評估量表、治療成效評估、再犯危險評

估及綜合結論語建議等九大項,其中 KSRS量表及 IBS量表係針對實施第一階段身

心治療或輔導教育者建議填寫,實施第二階段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者則填寫治療成

效評估,其他各項則為必填項目。

Page 22: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92

整 體 性 評 估

暴力危險性評估 □犯案時使用武器 □犯案過程使用暴力

□過去曾有暴力犯罪史 □衝動/情緒控制能力差

□受害者不分性別 □犯案時有特別儀式

□多樣的性危險行為(如切割乳頭) □曾造成受害者受傷或死亡

評估結果:□高危險 □中危險 □低危險﹙勾選 3題以上為中、高危險﹚

再犯可能性評估

靜態因素:

□兒童期曾有被性侵害的紀錄 □原生家庭關係不良

□過去學校經驗適應不佳 □出獄前仍未結婚

□第一次犯案年齡低於 18歲 □受害者與犯案人互不認識

□先前曾犯過性犯罪 □曾有多次性侵害犯罪史

□曾有男性/男童受害者 □曾有假釋再犯的紀錄

□已有固定的性犯罪模式 □曾被診斷人格違常

□目前年齡小於 35歲

動態因素

□仍與入獄前有偏差行為之朋友來往 □偏差的性態度(如強暴迷思)

□仍無維持親密關係的能力 □偏差的性興奮(性激發)

□對受害者的同理心低或無感覺 □自我控制能力差

□酒癮或藥癮仍未戒除 □未來環境與潛在受害者接觸機會高

□無(低)意願接受治療

社會支持及監督系統:

□不與家人同住 □未來可能有婚姻問題

□沒有好的監督者 □不易找工作

□居住地可能不穩定 □沒有固定休閒嗜好

□沒有社會支持網路

評估結果:□高危險 □中危險 □低危險

﹙靜態+社會勾選 8題以上為中、高危險﹚

可治療性評估

□中等智商 □高中以上教育程度

□語言理解能力尚可 □否認程度低

□願負起犯罪責任 □高度改變動機

□年齡在 40歲以下

評估結果:個案之可治療性:□高 □中 □低

(勾選 4題以上為中、高可治療性)

結論:是否需要接受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

□ 否,理由:□顯無再犯,說明

□自我控制再犯預防有成效,說明

□ 是,請填具以下處遇建議書

Page 23: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93

處 遇 建 議 書

處遇期間 □第一階段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 □第二階段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

□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一年□一年三個月□一年六個月 □一年九個月□二年□二年三個月□二年六個月□二年九個月 □三年

實施頻率 實施頻率:□每月□每週 次,每次 小時

處遇方向

(可複選)

□ 法律及兩性觀念教育

□ 性犯罪及預防之認知輔導教育

□ 建立個別化之再犯預防模式

□ 其它:

建議目標

(可複選)

□整理成長史 □社交技巧訓練 □探索犯案動機 □再犯預防訓練 □整理犯案循環 □合法、安全的解決性需求 □探索高危險情境 □控制偏差勃起技術 □了解危險因子 □戒(藥、酒)癮 □了解嫌惡源 □法律教育 □受害者同理 □其他

轉介評估

(可複選)

□ 精神疾病鑑定,說明:

□ 物質濫用評估或處遇

□ 智能評估

□ 住院評估

□ 腦傷評估

□其他

其他說明

□ 建議避開危險情境:□受害者 □潛在受害者情境

相關說明

□與個案有關之其它應注意之狀況:

對相關協助

團隊的建議

□加入社區監督機制

□請觀護人加強對加害人的監控與管理,實施密集觀護

□請求警察加強對加害人的訪視及注意高危險因素

□協助家人或友人的監控概念及對高危險因素的認知。

□鄰里長協助監控及對高危險因素的認知。

□ 定期測謊,建議 個月實施一次。

□ 實施科技監控

□ 禁止接近特定對象,

□ 禁止接近特定場所,

評估人員

Page 24: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94

附件二

少年性侵害行為人輔導處遇成效評估報告

評估者: 評估日期:

個 案 基 本 資 料

姓名 身分證統一編號 生日

個案類型 □ 責付

□ 保護處分(保護管束期間: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 少年觀護所

□ 感化教育

性犯罪類型 □初犯 □累犯

□強制性交; □強制性交的集體性犯罪:□社區 □機構

□合意性交

□非暴力類型

□猥褻

□其他:

處遇期程 □評估團體 □進階團體

□ 兩天 12小時□一個半月□三個月□六個月□一年

□ 一年六個月□二年□二年六個月□三年

實施頻率:□每月□每週 次;每次 小時

個 案 對 裁 判 書 的 解 釋

裁判書摘要

個案之解釋

Page 25: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95

輔 導 教 育 課 程 外 部 量 數

項 目 日 期 備 註

1. 出席:缺席=0;請假=1;遲

到=2;準時=3。

2. 作業:未做=0;不適用=1;

可=2;佳=3。

3. 參與度:破壞的=0;消極的=

1;可=2;積極的=3。

4. 以每項目得最高分三分計,該

次總分達總高分 2/3 以上者即

為及格。

出 席

作 業

參與度

得分

總分

及 格

標 準

4 10 16 22 28 34

說明:

成 就 評 量

評 量 項 目 日 期 備 註

法 律 規 範 P:通過;F:未通過。

性別關係與性教育

性別平等與強暴迷思

說明:

Page 26: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96

柯氏性別關係量表-少年版(KSRS-YV-II)

量 尺 名 稱 前測(%) 後測(%)

衝動性指標

第一量尺:物質使用

第二量尺:神經質因素

第三量尺:反社會傾向

第四量尺:衝動性

第五量尺:性侵害傾向強

第六量尺:享樂意願

規範性指標

第七量尺:性的自我規範差

第八量尺:性侵害責難

第九量尺:正常量尺

第十量尺:男女平等態度

效度量尺 第十一量尺:自評作答可靠度

解釋

Page 27: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97

少年性罪犯危險評估量表 [第二版]

(Juvenile Sex Offender Assessment Protocol- II, J-SOAP-II)

A. 靜態因素 I. 性驅力分量表

1. 性犯行之起訴次數 0 [從未] 1 [一次] 2 [2 次及以上]

2. 性侵害被害人之人數 0 [1 名] 1 [2 名] 2 [3 名及以上]

3. 曾有男性之性侵害被害人 0 [從未] 1 [1 名] 2 [2 名及以上]

4. 性侵害犯罪之前後期間 0 [只有一次] 1 [6 個月內] 2 [6 個月以上]

5. 性侵害犯罪之計畫程度 0 [毫無計畫/突發] 1[稍微計畫] 2 [精細計畫]

6. 性化之攻擊 0 [毫無] 1[咒罵/推擠] 2[猛擊/踢/刺]

7. 性驅力及腦中充滿性事 [問一周手淫/看色情片或網頁幾次] 0 [1-2 次] 1[3-5 次] 2 [6 次及以上]

8. 性受害史 0 [無] 1 [有,但無受傷] 2 [有,但有受傷]

II. 衝動與反社會行為分量表 [詢問案主再犯行前之前 6個月以前之情形]

9. 照顧者之變更程度 0 [與父母同住至

今或至 10歲]

1 [照顧者變更 1-2

次]

2 [10 歲前變更 3 次及

以上]

10.廣泛之憤怒 [對他人表現之憤怒程度] 0 [無] 1 [輕度] 2 [中-高度]

11.在學校之行為問題 0 [無] 1 [輕度] 2 [中-高度]

12.品行異常之歷史 [10歲以前] 共有 3個標準 0 [無] 1 [輕度,符合其中

1-2個標準]

2 [中-高度,符合 3標

準]

13.少年反社會行為 [10至 17歲間] 共 6行為 0 [無/很少或 1件] 1 [中度,符合其中

2-3個標準]

2 [高度,符合 4標準]

14.十六歲前曾被起訴或逮捕 0 [無] 1 [一次] 2 [超過 1次]

15.犯行的多樣化 0 [單一類別] 1 [二種類別] 2 [三種及以上類別]

16.在家曾受身體虐待或/與曾目睹家庭暴力 0 [無/不知道] 1 [有/輕度,不必就醫] 2 [中-高度/需就醫]

靜態(I及 II)分量表總分之 Z標準分數 [( )-9.53]/4.70=[ ] □低 □中 □高

B.動態因素

III. 處遇分量表 [詢問案主目前之情形]

17.接受犯行之責任 0 [完全接受] 1 [部分接受] 2 [完全不接受/全否認]

18.有內在動機接受改變 0 [因犯行不安且想改變] 1 [部分有想改變] 2 [不覺需要改變]

19.了解危險因子與應用危險管理方法 0 [有且很清楚] 1 [有但部分清楚] 2 [不清楚/有高危思考]

20.同理心 [指對被害人] 0 [有] 1 [部分有] 2 [沒有]

21.有感覺後悔及罪疚感 0 [有] 1 [部分有] 2 [沒有]

22.認知扭曲 0 [沒有] 1 [偶有] 2 [經常有]

23.同輩關係之品質 [指與性行良好之同輩] 0 [少孤獨/多良友] 1 [良友與惡友均有] 2 [孤獨/或只有惡友]

IV. 社區穩定及適應分量表 [詢問案主在過去 6個月之情形,若案主在監禁中則不用] 24.對性驅力及性慾望之管理[一周內幾次手淫或上色情網站] 0 [1 周各 1 次內] 1 [1周各 2次] 2 [1周各 3次及以上]

25.對憤怒之管理 0 [1週內均無] 1 [1週內 4次及以內] 2[1週內 5次及以上]

26.現在生活狀況的穩定度 0 [穩定] 1 [不太穩定] 2 [很不穩定]

27.工作表現之穩定度 0 [穩定] 1[不太穩定] 2 [很不穩定]

28.有無正面之支持系統 [有正面之好親友/監督人] 0[3人及以上] 1 [1-2人] 2 [沒有]

動態(III及 IV) 分量表總分之 Z標準分數 [( )-8.47]/4.95=[ ] □低 □中 □高

全分量表總分之 Z標準分數 [( )-17.77]/7.82=[ ] □低 □中 □高 註:1. 各題之計分請見下網頁之手冊。本量表仍未有切分點及對照常模。本量表可見於 Prentky, R. & Righthand, S. (2003). Juvenile Sex

Offender Assessment Protocol-II (J-SOAP-II) Manual. [Online] Available www.csom.org/pubs/JSOAP.pdf 2. 本表所附之平均數與標準差係來自 38位明陽中學(少年監獄)之全部性罪犯與 37 位三地方法院保護管束之全部性罪犯。3. 各項之

低中高三個危險分級各如下:0 個標準差及以下(佔所有個案 50%)為低危險、0-1 個標準差(佔所有個案 34%)為中危險、1個標準差及

以上(佔所有個案 16%)為高危險。4.個案之低中高危險分級評等,依據前各項之評等與案主之觀察而定。本個案屬於□低 □中 □高 再

犯危險 (擇一打勾之)

Page 28: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98

再犯危險評估

1.再犯可能性 依J-SOAP-II評估其再犯可能性

2.再犯之可能傷害程度

3.何種情況再犯容易發生

4.再犯可能受害者

5.再犯可能時間

綜 合 結 論 與 建 議

一、再犯可能性:

□低 □中 □高

二、量表施測結果:

柯氏性別關係量表-少年版(KSRS-YV-II):

少年性罪犯危險評估量表:

三、結論與建議:

Page 29: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99

處 遇 建 議 書

案件類別 □強制性交; □強制性交的集體性犯罪:□社區 □機構

□合意性交

□非暴力類型

□猥褻

□其他:

處遇方向

(可複選)

□法律規範與教育

□性別關係與性教育

□性別平權教育

□生涯與自我管理

□個別化之再犯預防模式

□其它:

建議目標

(可複選)

□法律教育

□家庭關係(說明: )

□同儕關係

□親密關係

□社交技巧訓練

□壓力管理

□衝動控制(偏差行為)

□性別平權與性教育

□性別角色與認同

□受害者同理

□整理成長史(自我敘說)

□探索犯案動機

□整理犯案循環

□探索高危險情境

□了解危險因子

□了解嫌惡源

□再犯預防訓練

□合法、安全的解決性需求

□控制偏差勃起技術

□戒(藥、酒)癮

□其他:

轉介評估

(可複選)

□物質濫用評估或處遇

□精神疾病鑑定,說明:

□性別與性傾向,說明:

□智能評估

□其他:

其他說明

□建議避開危險情境:□受害者 □潛在受害者情境。相關說明

□與個案有關之其它應注意之狀況:

處遇方式

實施頻率

□進階輔導教育

□一月一次,一年12次,開放式團體

□一月兩次,半年12次,開放式團體

□個別處遇

說明:

□結案

對相關協助團

隊的建議

□請觀護人加強對加害人的監控與管理

□請心理輔導員提供少年後續之輔導

□建議進行家族治療

□建議進行親職教育

評估人員

Page 30: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100

附件三

請仔細閱讀各題題目,並在作答選項中圈選出自己認為最適合的答案。請注意,題

本上的題號要和答案紙上的題號相同,即答案要圈在答案紙上的圈選處。作答選項

分為 1到 6的數字,分別代表:

「1」代表填答者過去幾年來的習慣,完全不符合該句所說的情形。

「2」代表填答者過去幾年來的習慣,有 20%符合該句所說的情形。

「3」代表填答者過去幾年來的習慣,有 40%符合該句所說的情形。

「4」代表填答者過去幾年來的習慣,有 60%符合該句所說的情形。

「5」代表填答者過去幾年來的習慣,有 80%符合該句所說的情形。

「6」代表填答者過去幾年來的習慣,100%符合該句所說的情形。

例題:

我常常作惡夢。 ○1 2 3 4 5 6

→代表您從未作為惡夢。

我比一般人更為神經質。 1 2 3 ○4 5 6

→代表您認為自己比 60%的人更為神經質。

請依照題目順序將答案圈選在答案紙上,題本請勿做任何記號。

施測時間約為 20~30分鐘,請仔細閱讀每一題,並圈選出最符合自己狀況的答案。

您的所有資料皆會保密,請放心作答。

柯氏性別關係量表-少年版(KSRS-YV-Ⅱ)題本

編號︰

Page 31: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101

1. 我常覺得自己好像做了不應該做的事。

2. 我比什麼人都缺乏自信心。

3. 我善於交際。

4. 我不贊成重男輕女的態度。

5. 當有某個人說我缺點時,我經常會想到他要好好的給我記住,有機會我一定會讓

他很難看。

6. 我認為把異性看成洩恨對象的人才會做出強姦行為。

7. 從小學或國中時代,我就有習慣常常喝酒。

8. 如果社會秩序很亂,根本沒有警察,我就會做強姦行為。

9. 每談到升學考試時,我經常會想到聯考是一種競爭,為了拿到高分,只要不被發

現,作弊也可以。

10. 我認為犯強姦罪的人事後不會感到後悔。

11. 當有人批評我時,我經常會想到他們是偽君子真可惡,將來我會以兩倍的代價讓

他們難過。

12. 女人生來的目的就是為男人傳宗接代。

13. 我覺得自己是個沒有價值的人。

14. 如果有人惹我生氣,那麼即使在公共場合,我也會大罵那個人。

15. 以上我所做的回答都是可靠的。

16. 強姦行為要用閹割的重罰才能讓犯者不再犯。

17. 從小學或國中時代,我就犯過了幾次校規,被記過。

18. 我有很強的依賴心。

19. 安非他命會使我感到自己有能力。

20. 我覺得人生很短暫,應該即時行樂。

21. 我常覺得頭腦很紊亂。

22. 以上我所做的回答都非常不可靠。

23. 我覺得那些腳踏實地的人不夠聰明。

24. 從國中時代,我已經與異性發生過好幾次性關係。

25. 在眾人面前需要有所表現時,我經常會想到按照自己的意思表現出來,誰敢說不

好,我就找機會修理他。

26. 我常喝酒之外,也使用一種以上的毒品。

27. 我認為會犯強姦罪的人都是攻擊心很強的人。

28. 我認為會犯強姦的人都是自卑感強的人。

29. 犯了強姦罪的人應該感到自己像是動物,不是人。

30. 如果我中意的人要強暴我,我會依他。

Page 32: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102

31. 我覺得犯了強姦罪的人應該下地獄。

32. 有時我莫名其妙地不安或恐慌起來。

33. 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國家是每人可以隨心所欲地做強姦行為,我就一定常去那裡享

受那種快樂。

34. 我覺得犯了強姦罪的人根本不值得同情。

35. 我相信很多異性喜歡跟我在一起。

36. 如果這世上只有我和另一位很有性感的異性,他(她)又拒絕和我有親密關係,

我就會強姦她(他)。

37. 我認為會強姦異性的人都是無法控制自己性衝動的人。

38. 我認為犯強姦罪的人是兩性中的失敗者。

39. 以上我所做的回答都非常可靠。

40. 我不太能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

41. 我覺得刺激及冒險比安全重要。

42. 我認為犯強姦罪的人是對異性有強烈報復心的人。

43. 從小學或國中時代,我就常常逃學。

44. 我反對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

45. 我認為把異性看做滿足性慾對象的人才會強姦異性。

46. 我的臨機應變能力很強。

47. 希望與很喜歡的異性交往時,我經常會想到不管對方肯不肯,只要能把他(她)

搶到手就好了。

48. 我覺得周圍的人看不起我。

49. 在酒或安非他命,或可壯陽的藥物控制下,大部分的人都會做出強姦行為。

50. 如果看到異性半露的胸部,我就會興奮得不得了。

51. 我覺得犯了強姦罪的人應該接受閹割手術,讓他絕子絕孫。

52. 以上我所做的回答都相當可靠。

53. 從小學或國中時代起,我已兩次或兩次以上離家出走,在外過夜,且數 日不歸。

54. 從小學或國中時代,我就有習慣,只要學校裡發生了讓我不愉快的事,我就帶著

書包,不請假自行離開學校。

55. 看了 A片電影、電視後,我很快就會有性衝動。

56. 我認為大部分的人都會為了順利達成目標而說謊。

57. 有時,電視節目裡的男女親熱鏡頭,也會使我的性慾強得難以控制。

58. 我是一個經常會感覺悲傷的人。

59. 我使用過毒品。

60. 我會去做一些危險而別人不敢做的事。

Page 33: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103

61. 如果犯強姦罪的人會被判死刑,我就絕對不會做這種行為。

62. 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比別人低。

63. 以上我所做的回答都不可靠。

64. 我常喝酒。

65. 我一個月就會有一次對性生活的渴望。

66. 如果看到了異性的大腿,我就會興奮得不得了。

67. 我相信自己也有一些長處。

68. 從小學或國中時代,我好幾次偷拿父母的印章去蓋學校聯絡簿或成績單。

69. 我相信女人是為了使男人活得快樂而生出來的。

70. 在電視或報紙看到搶劫、殺人、綁架時,我經常會想到將來我也要試試看,一定

很刺激,令我興奮。

71. 每年在某一季節我想做強姦行為的衝動就特別強。

72.

73. 我過去使用過安非他命。

74. 以上我所做的回答都相當不可靠。

Page 34: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104

柯氏性別關係量表-少年版(KSRS-YV-Ⅱ)答案紙

一、性別: 1.□男 2.□女

二、生日: 民國 年 月 日

三、案情:

1.□無

2.□妨害性自主;案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暴力類型;案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暴力類型;案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就學/就業狀況:1.□在學(含半工半讀、建教合作等)學校:

2.□輟學 3.□全職工作

五、年級: 1.□國中七年級 2.□國中八年級 3.□國中九年級

4.□高中(職)一年級 5.□高中(職)二年級 6.□高中(職)三年級

六、家庭結構: 1.□與父母同住 2.□單親(父□母□) 3.□其他

七、與父母的相

關資料:

1.□親生父母健在 2.□父母離婚

3.□其他(如:同居、繼父母…)

八、主要照顧者: 1.□父母 2.□祖父母 3.□其他

九、主要照顧者的

教養方式: 1.□開明 2.□專制 3.□放任 4.□

十、我認為家裡的經濟狀況: 1.□富有 2.□小康 3.□勉強 4.□貧乏

十一、我曾有過性經驗: 1.□是 2.□否

十二、我曾性騷擾或猥褻他人: 1.□是 2.□否

十三、我曾遭他人性騷擾或猥褻: 1.□是 2.□否

十四、我曾性侵害他人: 1.□是 2.□否

十五、我曾遭他人性侵害: 1.□是 2.□否

十六、我曾性霸凌他人: 1.□是 2.□否

十七、我曾遭他人性霸凌: 1.□是 2.□否

十八、填答日期: 民國 年 月 日

編號︰

Page 35: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105

20

%

40

%

60

%

80

%

100

%

20

%

40

%

60

%

80

%

100

%

20

%

40

%

60

%

80

%

100

%

1. 1 2 3 4 5 6 26. 1 2 3 4 5 6 51. 1 2 3 4 5 6

2. 1 2 3 4 5 6 27. 1 2 3 4 5 6 52. 1 2 3 4 5 6

3. 1 2 3 4 5 6 28. 1 2 3 4 5 6 53. 1 2 3 4 5 6

4. 1 2 3 4 5 6 29. 1 2 3 4 5 6 54. 1 2 3 4 5 6

5. 1 2 3 4 5 6 30. 1 2 3 4 5 6 55. 1 2 3 4 5 6

6. 1 2 3 4 5 6 31. 1 2 3 4 5 6 56.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32. 1 2 3 4 5 6 57. 1 2 3 4 5 6

8. 1 2 3 4 5 6 33. 1 2 3 4 5 6 58. 1 2 3 4 5 6

9. 1 2 3 4 5 6 34. 1 2 3 4 5 6 59. 1 2 3 4 5 6

10. 1 2 3 4 5 6 35. 1 2 3 4 5 6 60. 1 2 3 4 5 6

11. 1 2 3 4 5 6 36. 1 2 3 4 5 6 61. 1 2 3 4 5 6

12. 1 2 3 4 5 6 37. 1 2 3 4 5 6 62. 1 2 3 4 5 6

13. 1 2 3 4 5 6 38. 1 2 3 4 5 6 63. 1 2 3 4 5 6

14. 1 2 3 4 5 6 39. 1 2 3 4 5 6 64. 1 2 3 4 5 6

15. 1 2 3 4 5 6 40. 1 2 3 4 5 6 65. 1 2 3 4 5 6

16. 1 2 3 4 5 6 41. 1 2 3 4 5 6 66. 1 2 3 4 5 6

17. 1 2 3 4 5 6 42. 1 2 3 4 5 6 67. 1 2 3 4 5 6

18. 1 2 3 4 5 6 43. 1 2 3 4 5 6 68. 1 2 3 4 5 6

19.

20.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44.

45.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69.

70.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21. 1 2 3 4 5 6 46. 1 2 3 4 5 6 71. 1 2 3 4 5 6

22. 1 2 3 4 5 6 47. 1 2 3 4 5 6 72. 1 2 3 4 5 6

23. 1 2 3 4 5 6 48. 1 2 3 4 5 6 73. 1 2 3 4 5 6

24. 1 2 3 4 5 6 49. 1 2 3 4 5 6 74. 1 2 3 4 5 6

25. 1 2 3 4 5 6 50. 1 2 3 4 5 6

Page 36: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106

附件四

政府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社區處遇成效評估表( □輔導教育 □身心治療 □二者合併)

姓名 性

男□

女□

出生

日期 年 月 日

期滿

日期 年 月 日

接案

日期 年 月 日

犯行屬性:(□強制性交或猥褻成年人:□強制性交或猥褻男女童:□其他 )

(□初犯:□性犯罪之累犯:□其他犯罪之累犯 )

負責機構 負責機構

近期目標評估 中長期目標評估 出席率 建議 評估小組

委員簽章

(請依改變程度 0-5分作評分) (請依改變程度 0-5分作評分)

初次委員會

評估

評估日期:

□ 1.對犯罪類型承認及接受責任態度……

□ 2.接受輔導動機………………

□ 3.接受改變認知扭曲…………

□ 4.認識自己偏差循環…………

□ 5.同理被害衝擊…………….

□ 6.壓力情緒憤怒管理…….…

□ 7.

□ 8.

□ □ □

第一次半年

評估

( ~ )

評估日期:

□ 1.對犯罪類型承認及接受責任態度……

□ 2.接受輔導動機………………

□ 3.接受改變認知扭曲…………

□ 4.認識自己偏差循環…………

□ 5.同理被害衝擊…………….

□ 6.壓力情緒憤怒管理…….…

□ 7.

□ 8.

□ □ □

第二次半年

評估

( ~ )

評估日期:

□ □ 1.對犯罪類型承認及接受責任態度……

□ 2.接受輔導動機………………

□ 3.接受改變認知扭曲…………

□ 4.認識自己偏差循環…………

□ 5.同理被害衝擊…………….

□ 6.壓力情緒憤怒管理…….…

□ 7.

□ 8.

□ 1.能避開高危險情境………

□ 2.能阻斷自己之偏差循環….

□ 3. 能漸培養合理之兩性關係

□ 4.

□ 5.

□ 6.

□ 7.

□ 8.

□ □ □

結案評估及

建議

不理想

Page 37: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107

一.刑期屆滿或保安

處分執行完畢

防治中心

實施第一階段身心治

療或輔導教育

二.假釋

一.拒絕

二.未到

三.不按時

四.時數不足

按時接受處遇

評估小組評估

罰鍰並限期履行

第二階段身心治

療或輔導教育

移送地檢署

到 評估小組評估

聲請強制治療

(有本法二十條第六項除外)

一.拒絕

二.未到

三.不按時

四.時數不足

罰鍰並限期履行

移送地檢署

監獄、軍事監獄應於加害

人出監前二個月提供資料

監獄收到假釋

獲准通知

檢察機關應儘速提供資料

警察局婦幼隊

衛生局

三日內

三日內

第一類加害人出監前透過矯

正機關協助轉交處遇通知書

加害人出監

前一日電話

通知

加害人出監

後一個月內

強制治療 繼續實施治療輔導至滿三

年,必要者可延長一年

是否核准

有無成效

假釋

之加

害人

通知

地檢

三.監護處分期間屆滿或免除

附件五

圖一、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作業流程圖(一)

Page 38: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108

個案資料建檔

評估小組評估 拒絕或未到

實施身心治療或 輔導教育

每半年成效評估

通知

後已

通知

後未

罰鍰並限期履行

移送地檢署

罰鍰並限期履行

移送地檢署

是 否

防治中心

一.拒絕

二.未到

三.不按時

四.時數不足

按時接受處遇

罰鍰並限期履行

繼續實施身心治

療或輔導教育

移送地檢署

聲請強制治療 (有本法二十條第六項除外)

檢察機關應儘速提供資料

警察局婦幼隊

衛生局

三日內

三日內

強制治療 繼續實施治療輔導至滿三年,

必要者可延長一年

是否核准

有無成效

四.緩刑、緩起訴、免刑

五.有期徒刑經易科罰金執行完畢或

准易服社會勞動

刑、

緩起

訴之

加害

人通

知法

院或

地檢

署 評估小組評估

一.拒絕

二.未到

三.不按時

四.時數不足

個案資料建檔

評估小組評估 拒絕或未到

實施身心治療或 輔導教育

每半年成效評估

通知

後已

通知

後未

罰鍰並限期履行

移送地檢署

罰鍰並限期履行

移送地檢署

是 否

防治中心

一.拒絕

二.未到

三.不按時

四.時數不足

按時接受處遇

罰鍰並限期履行

繼續實施身心治

療或輔導教育

移送地檢署

聲請強制治療 (有本法二十條第六項除外)

檢察機關應儘速提供資料

警察局婦幼隊

衛生局

三日內

三日內

強制治療 繼續實施治療輔導至滿三年,

必要者可延長一年

是否核准

有無成效

刑、

緩起

訴之

加害

人通

知法

院或

地檢

刑、

緩起

訴之

加害

人通

知法

院或

地檢

署 評估小組評估

一.拒絕

二.未到

三.不按時

四.時數不足

四.緩刑、緩起訴、免刑

五.有期徒刑經易科罰金執行完畢或

准易服社會勞動

圖二、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作業流程圖(二)

Page 39: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109

釋放通知

個案資料建檔

評估小組評估 拒絕或未到

實施身心治療或 輔導教育

每半年成效評估

通知

後已

通知

後未

罰鍰並限期履行

移送地檢署

罰鍰並限期履行

移送地檢署 是 否

防治中心

一.拒絕

二.未到

三.不按時

四.時數不足

按時接受處遇

罰鍰並限期履行

繼續實施身心治

療或輔導教育

移送地檢署

聲請強制治療

警察局婦幼隊 衛生局

三日內

強制治療 繼續實施治療輔導至滿三年,

必要者可延長一年

是否核准

有無成效

評估小組評估

一.拒絕

二.未到

三.不按時

四.時數不足

六.經法院、軍事法院依本法第二十二

條之一第三項裁定停止強制治療

強制治療執行機關

儘速提供資料 三日內

圖三、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作業流程圖(三)

Page 40: 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tweb.cjcu.edu.tw/conference/2013_11_16_03_24_20.118.pdf · 或者經社會期望偏誤程序調整過的自我陳述(Saunders, 1991);針對此,我們選擇<柯氏

102 年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專業訓練研討會

102 年 8 月 28 日 中山醫學大學

110

實施初階團體

評估小組評估

通知少年法院(庭)

防治中心

一.拒絕

二.未到

三.不按時

四.時數不足

按時接受處遇

實施身心治療或

輔導教育

衛生局

三日內

繼續實施治療

輔 導 至 滿 三

年,必要者可

延長一年

有無成效

評估小組評估

一.拒絕

二.未到

三.不按時

四.時數不足

七.受保護處分

八.受感化教育處分執行屆滿

或停止、免除

受感化教育執行屆滿者釋放前

透過感化教育機關協助轉交處

遇通知書

少年法院(庭)、感化教育機關

應儘速提供資料

一個月內執行

圖四、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作業流程圖(四)

資料來源: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