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为何点兵防疫另一条“战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公报发布报纸...

1
2020.03.04 星期三 今日 4 6993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178 邮发代号 1-209 国外发行代号 4556D 改革网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CHINA REFORM DAILY CHINA REFORM DAILY 中国改革报微信 www.cfgw.net.cn 中华人民共和 中华人民共和公报发布报纸 公报发布报纸 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报纸 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报纸 全国独家信用公示信息披露指定报纸 全国独家信用公示信息披露指定报纸 本报发布企 本报发布企 债券公告 债券公告 传播力就是竞争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新闻热线:(010 56805028 Email:[email protected] 本版编辑:王淼 重点推荐 恢复春耕生产缘何“莫等闲” 2国家发改委召开电视电话会 部署 2020 年铁路建设任务 要求科学扎实推进川藏铁路建设, 加快推进沿江高铁等骨干通道建设 本报讯 记者刘政报道 2 月 28 日,国家发改委召 开第九次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家 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胡祖才出席会议并讲话,国铁 集团副总经理黄民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 2019 年铁路 项目前期工作总体情况和2020年前期工作的总体考 虑、具体安排的汇报,对2020年前期工作进行了部署。 会议认为,2019 年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坚决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精准补短板力 度,川藏铁路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批铁路项目前 期工作扎实推进、开工建设,年初确定的建设任务全面 完成。 会议指出,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之年。要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 来,坚持优先推动重大项目,坚持客货并重,坚持量力而 行、尽力而为,科学扎实推进川藏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沿 江高铁等骨干通道建设,加强中西部地区和普速铁路建 设,强化枢纽配套和“最后一公里”建设,有序推动城际 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 会议强调,2020年铁路前期工作任务重、项目多, 各有关部门、国铁集团和有关地方要加强协调联动,以 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真正使铁路不仅做疫情防控、保 障人员物资运输的“先行官”,也成为建设领域复工复产 和新开工的“先行官”。 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林草 局、铁路局、国铁集团等部门和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 会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改委(铁 路办)铁路规划建设负责人在当地通过视频连线参加 会议。 廊坊临空经济区 廊坊临空经济区 9 9 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 总投资 1 157 57 亿元 亿元 3月2日,廊坊临空经济区集中开 工9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157亿元 人民币,涵盖科技研发、智能装备制造、 总部经济、运营基地等多个板块。当 日,河北省廊坊市103个重点项目集中 开工,总投资 1247.4 亿元,今年计划投 资 308 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 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超半数。图为集 中开工活动现场。 贾珺 本报评论员 杨禹 3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考察,先 后去了“一军” —军事医学研究院,“一 地” —清华大学医学院。考察全程中,他 主要强调怎么做好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 工作。从深层领会,围绕“怎么做好”,总书 记讲得最多的是要凝聚举国之力。 特殊时期再提“新型举国 体制”意味深长 不妨从这句话破题—“要完善关 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看 到有网友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新提法。 其实不然。这个提法很重要,但并不是 总书记第一次讲。 四个多月前,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 会上通过的《决定》里就曾明确提出,要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 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而习近平 总书记在抗疫之际再提“新型举国体 制”,意味深长。 在2日的考察讲话里,埋藏着凝聚举 国之力的丰富涵义—围绕新冠肺炎防 控科研攻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综合多 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总结前 一阶段战“疫”科技努力,他说,有关部门 “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科研、 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 密配合”;围绕挽救患者生命,他强调“坚 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围绕疫苗 研发,他强调“加强合作”,“建立国家疫 苗储备制度”。 总书记用了“国之重器”,来定义生命 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用 “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定义 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性质。他 正是在此处,强调了“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 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并围绕加快科研力 量布局、整合国家重点科研体系、布局一批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快提高战略科 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等作了部署。 面对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各方面科研 力量,提高体系化对抗能力和水平”。“体 系化”一词,耐人寻味。显然,化解这类 风险,单打独斗不行。要想“尽快攻克疫 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必须凝聚举国 之力,打一场有力的国家战争。 与重大疫情作战、建设科技 强国都须凝聚举国之力 不妨进一步从“一横一纵”两个角度 来深入思考横向来看,不仅是在科研攻关上,其 实,整个这次抗疫大战,中国能有效控制 疫情蔓延、不断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因 素,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举国上下,14 亿 人同心聚力。整个国家,像一台庞大机 器般隆隆开动起来,人财物力汇聚,各种 保障良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声号 令、令出如山,该动起来的,迅速行动;该 静下来的,坚决执行。这种举国之力,不 是哪个国家都能调动得起来的。 纵向来看,不仅是新冠肺炎防控的 科技攻关,其实,要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 国的奋斗目标,我们始终要凝聚举国之 力。四中全会除了提出构建关键核心技 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还提出要强 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要求。在两年前 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 强调,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 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强调“举国体制”与激发科研 主体、市场主体活力并不矛盾 在科技攻关上强调“举国体制”,是 否意味着会忽略一线科研主体、市场主 体的主观能动性?不会。汇聚举国之力 的要义之一,就是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 积极性,让它们各展所长,形成合力。 在 2018 年 5 月的那次两院院士大会 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明确企业 、高 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 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 和活力”。多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一 直以激发科研主体活力、促进产学研合 作、给科技人员松绑减负、推动企业投身 研发活动等为努力目标。 3月2日在考察时,总书记也在强调, 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 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而之前,四中 全会在部署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时,提 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 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四中全会 《决定》在阐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 系的显著优势时,在“坚持全国一盘棋”这 句话之后,就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当科研人员把一个人、一个团队的 力量,融入到整个国家的努力全局中,每 一个个体的价值才能实现社会价值上的 最大化,而整个国家的力量才有源源不 断汇聚来的鲜活因子。 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 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 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 第一位”,就提出了这种重大而现实的需要。 黄钰钦 梁晓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主席习近平 3 月 2 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 控科研攻关工作。从军事医学研究院到清 华大学医学院,从“最有力的武器”到“国之 重器”,习近平在考察中多次强调科学技术 和科研成果之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 观察认为,随着全国疫情防控积极向好 的态势不断拓展,中国最高领导人对防疫的 另一条“战线” —科研攻关工作进行“靶 向”考察,既从科研体系角度部署疫情防控, 也从战略体系高度思考国家安全,着眼于当 下,谋划于长远。 着眼当下:疫情防控向科学要答案 外界注意到,无论是在中央高层会议, 还是一个月内的两次在北京调研,习近平 在不同场合均提及科学技术之于疫情防控 的重要性。在当日对科研攻关工作的考察 中,习近平更是多次以“硬核表述”定调科 研创新。 对于人类同疾病较量的方法,习近平指 出,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 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对于如何打赢当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习近平强调, “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对于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 科技成果,习近平直言其为“国之重器”。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有两条战线,一 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条就是科研和物 资生产,两条战线要相互配合、并肩作战。”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医学院考察调研时说。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常健表示,以“另一条战线”定位疫情防控科 研工作,既体现出科研攻关的重要性,亦强 调科研人员需要将自身研究与疫情防控更 加紧密结合。 “在防疫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科研和 物资生产就是‘造武器’。从医药器械的研 发制造,到对疫情病毒本身的研究,每一步 进展都直接影响一线防疫工作。”清华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澜分析说,“从推进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面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需要科学思路,并辅之 以科学工具合理应对。” 谋划长远:体系建设应对重大风险 在当日的考察中, “体系”二字再次成为 习近平提及的“高频词”:“加强疫病防控和 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 体系化对抗能力和水平”“研究建立疫情蔓 延进入紧急状态后的科研攻关等方面指挥、 行动、保障体系”…… 观察指出,相关表述表明了谋长远之 策、建久安之势的决心和谋划,以长远眼光 审视现存体系问题,从整体科研领域进行反 思,力图促使疫情成为补短板的契机。 “体系和制度建设事关长远和全局。” 常健表示,“中央高层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强 调体系建设,正是针对科研工作中的短板和 弊端提出具体要求,把相关资源以科学方式 进行最合理高效利用。” 例如,疫苗研发一直被视为应对疫情的 重中之重,但由于疫苗研制资金和时间成本 较高,相关风险令不少研究机构和医药企业 “望而却步”。 对此,习近平特别指出,要推进疫苗研 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加快建立以企业 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 体系,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为有可能出 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 分析称,面对科技领域短期内不能直接产出 效益的研究,高层如果没有明确导向和高度 重视,可能会造成科研工作盲目的“短期效 应”,真正需要成果时却拿不出手。相关要 求一方面积极回应了现实关切,另一方面也 着眼于弥补现行科研工作短板。 加强合作:共同挑战需各国携手应对 “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 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习近平在考察中 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多个国家出 现,要加强同世界卫生组织沟通交流,同 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在溯源、药 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 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 力量。 截至北京时间 3 月 2 日 17 时,中国境外 已有64个国家确诊新冠肺炎8774例,死亡 共计128例。 “环球同此凉热”,面对疫情在全 球扩散,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与日俱增。 薛澜指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 际合作必不可少,各国之间需要取长补短分 享经验,“世卫组织官员来华高度评价中国 相关方面所做的努力,充分肯定中国将研究 成果及时向国际同行分享的行为。” “在事关全人类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作 为负责任大国从不抱以狭隘眼光。”戴焰军 表示,“疫情防控研究实际上就是在同病毒 赛跑,及时共享合作成果将使国际社会少走 弯路,更快实现科研攻关目标。” 总书记为何点兵防疫另一条“战线” 观察认为,最高领导人对科研攻关工作进行“靶向”考察,既从科研体系角度 部署疫情防控,也从战略体系高度思考国家安全,着眼于当下,谋划于长远 从“新型举国体制”读懂习近平 2 日北京考察讲话 2035 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 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发布《关于 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本报讯 记者李韶辉报道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 局等8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 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 2025 年我国大型 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到2035年各类 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 《意见》提出,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 核心技术支撑,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 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 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 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实现煤矿开拓、采掘(剥)、运 输、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 行,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 有重要意义。 《意见》明确,到 2021 年,我国要建成多种类型、不 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初步形成煤矿开拓设计、地 质保障、生产、安全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传输、自动化运 行技术体系。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 本实现智能化,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 系。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 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 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 为此,《意见》指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智能 化发展长效机制。对验收通过的智能化示范煤矿,给予 产能置换、矿井产能核增等方面的优先支持;在煤矿安 全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上,对积极推广应用井下智 能装备、机器人岗位替代、推进煤矿开采减人提效的煤 矿予以重点支持;对新建的智能化煤矿,在规划和年度 计划中优先考虑;将煤矿相关智能化改造纳入煤矿安全 技术改造范围,探索研究将相关投入列入安全费用使用 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智能化煤矿的支持力度,鼓 励企业发起设立相关市场化基金。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Dec-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总书记为何点兵防疫另一条“战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公报发布报纸 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报纸 全国独家信用公示信息披露指定报纸

2020.03.04星期三

今日4版 第6993期国内统一刊号CN11-0178

邮发代号 1-209国外发行代号 4556D

改革网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CHINA REFORM DAILYCHINA REFORM DAILY中国改革报微信

www.cfgw.net.cn

中华人民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价价格格公报发布报纸公报发布报纸

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报纸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报纸

全国独家信用公示信息披露指定报纸全国独家信用公示信息披露指定报纸

本 报 发 布 企本 报 发 布 企 业业 债 券 公 告债 券 公 告

传 播 力 就 是 竞 争 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新闻热线:(010)56805028

Email:[email protected]

本版编辑:王淼

重点推荐

恢复春耕生产缘何“莫等闲” 2版

国家发改委召开电视电话会部署2020年铁路建设任务

要求科学扎实推进川藏铁路建设,

加快推进沿江高铁等骨干通道建设

本报讯 记者刘政报道 2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召

开第九次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家

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胡祖才出席会议并讲话,国铁

集团副总经理黄民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2019年铁路

项目前期工作总体情况和2020年前期工作的总体考

虑、具体安排的汇报,对2020年前期工作进行了部署。

会议认为,2019年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坚决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精准补短板力

度,川藏铁路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批铁路项目前

期工作扎实推进、开工建设,年初确定的建设任务全面

完成。

会议指出,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之年。要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

来,坚持优先推动重大项目,坚持客货并重,坚持量力而

行、尽力而为,科学扎实推进川藏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沿

江高铁等骨干通道建设,加强中西部地区和普速铁路建

设,强化枢纽配套和“最后一公里”建设,有序推动城际

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

会议强调,2020年铁路前期工作任务重、项目多,

各有关部门、国铁集团和有关地方要加强协调联动,以

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真正使铁路不仅做疫情防控、保

障人员物资运输的“先行官”,也成为建设领域复工复产

和新开工的“先行官”。

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林草

局、铁路局、国铁集团等部门和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

会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改委(铁

路办)铁路规划建设负责人在当地通过视频连线参加

会议。

廊坊临空经济区廊坊临空经济区99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总投资115757亿元亿元3月 2日,廊坊临空经济区集中开

工9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 157亿元

人民币,涵盖科技研发、智能装备制造、

总部经济、运营基地等多个板块。当

日,河北省廊坊市103个重点项目集中

开工,总投资 1247.4亿元,今年计划投

资308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

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超半数。图为集

中开工活动现场。

贾 珺 摄

□ 本报评论员 杨 禹

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考察,先

后去了“一军”——军事医学研究院,“一

地”——清华大学医学院。考察全程中,他

主要强调怎么做好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

工作。从深层领会,围绕“怎么做好”,总书

记讲得最多的是要凝聚举国之力。

特殊时期再提“新型举国体制”意味深长

不妨从这句话破题——“要完善关

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看

到有网友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新提法。

其实不然。这个提法很重要,但并不是

总书记第一次讲。

四个多月前,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

会上通过的《决定》里就曾明确提出,要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

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而习近平

总书记在抗疫之际再提“新型举国体

制”,意味深长。

在2日的考察讲话里,埋藏着凝聚举

国之力的丰富涵义——围绕新冠肺炎防

控科研攻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综合多

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总结前

一阶段战“疫”科技努力,他说,有关部门

“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科研、

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

密配合”;围绕挽救患者生命,他强调“坚

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围绕疫苗

研发,他强调“加强合作”,“建立国家疫

苗储备制度”。

总书记用了“国之重器”,来定义生命

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用

“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定义

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性质。他

正是在此处,强调了“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

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并围绕加快科研力

量布局、整合国家重点科研体系、布局一批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快提高战略科

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等作了部署。

面对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各方面科研

力量,提高体系化对抗能力和水平”。“体

系化”一词,耐人寻味。显然,化解这类

风险,单打独斗不行。要想“尽快攻克疫

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必须凝聚举国

之力,打一场有力的国家战争。

与重大疫情作战、建设科技强国都须凝聚举国之力

不妨进一步从“一横一纵”两个角度

来深入思考——

横向来看,不仅是在科研攻关上,其

实,整个这次抗疫大战,中国能有效控制

疫情蔓延、不断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因

素,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举国上下,14 亿

人同心聚力。整个国家,像一台庞大机

器般隆隆开动起来,人财物力汇聚,各种

保障良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声号

令、令出如山,该动起来的,迅速行动;该

静下来的,坚决执行。这种举国之力,不

是哪个国家都能调动得起来的。

纵向来看,不仅是新冠肺炎防控的

科技攻关,其实,要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

国的奋斗目标,我们始终要凝聚举国之

力。四中全会除了提出构建关键核心技

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还提出要强

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要求。在两年前

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

强调,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

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强调“举国体制”与激发科研主体、市场主体活力并不矛盾

在科技攻关上强调“举国体制”,是

否意味着会忽略一线科研主体、市场主

体的主观能动性?不会。汇聚举国之力

的要义之一,就是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

积极性,让它们各展所长,形成合力。

在2018年5月的那次两院院士大会

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明确企业、高

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

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

和活力”。多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一

直以激发科研主体活力、促进产学研合

作、给科技人员松绑减负、推动企业投身

研发活动等为努力目标。

3月2日在考察时,总书记也在强调,

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

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而之前,四中

全会在部署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时,提

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

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四中全会

《决定》在阐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

系的显著优势时,在“坚持全国一盘棋”这

句话之后,就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当科研人员把一个人、一个团队的

力量,融入到整个国家的努力全局中,每

一个个体的价值才能实现社会价值上的

最大化,而整个国家的力量才有源源不

断汇聚来的鲜活因子。

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

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

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

第一位”,就提出了这种重大而现实的需要。

□ 黄钰钦 梁晓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主席习近平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

控科研攻关工作。从军事医学研究院到清

华大学医学院,从“最有力的武器”到“国之

重器”,习近平在考察中多次强调科学技术

和科研成果之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

观察认为,随着全国疫情防控积极向好

的态势不断拓展,中国最高领导人对防疫的

另一条“战线”——科研攻关工作进行“靶

向”考察,既从科研体系角度部署疫情防控,

也从战略体系高度思考国家安全,着眼于当

下,谋划于长远。

着眼当下:疫情防控向科学要答案

外界注意到,无论是在中央高层会议,

还是一个月内的两次在北京调研,习近平

在不同场合均提及科学技术之于疫情防控

的重要性。在当日对科研攻关工作的考察

中,习近平更是多次以“硬核表述”定调科

研创新。

对于人类同疾病较量的方法,习近平指

出,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

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对于如何打赢当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习近平强调,“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对于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

科技成果,习近平直言其为“国之重器”。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有两条战线,一

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条就是科研和物

资生产,两条战线要相互配合、并肩作战。”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医学院考察调研时说。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常健表示,以“另一条战线”定位疫情防控科

研工作,既体现出科研攻关的重要性,亦强

调科研人员需要将自身研究与疫情防控更

加紧密结合。

“在防疫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科研和

物资生产就是‘造武器’。从医药器械的研

发制造,到对疫情病毒本身的研究,每一步

进展都直接影响一线防疫工作。”清华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澜分析说,“从推进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面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需要科学思路,并辅之

以科学工具合理应对。”

谋划长远:体系建设应对重大风险

在当日的考察中,“体系”二字再次成为

习近平提及的“高频词”:“加强疫病防控和

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

体系化对抗能力和水平”“研究建立疫情蔓

延进入紧急状态后的科研攻关等方面指挥、

行动、保障体系”……

观察指出,相关表述表明了谋长远之

策、建久安之势的决心和谋划,以长远眼光

审视现存体系问题,从整体科研领域进行反

思,力图促使疫情成为补短板的契机。

“体系和制度建设事关长远和全局。”

常健表示,“中央高层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强

调体系建设,正是针对科研工作中的短板和

弊端提出具体要求,把相关资源以科学方式

进行最合理高效利用。”

例如,疫苗研发一直被视为应对疫情的

重中之重,但由于疫苗研制资金和时间成本

较高,相关风险令不少研究机构和医药企业

“望而却步”。

对此,习近平特别指出,要推进疫苗研

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加快建立以企业

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

体系,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为有可能出

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

分析称,面对科技领域短期内不能直接产出

效益的研究,高层如果没有明确导向和高度

重视,可能会造成科研工作盲目的“短期效

应”,真正需要成果时却拿不出手。相关要

求一方面积极回应了现实关切,另一方面也

着眼于弥补现行科研工作短板。

加强合作:共同挑战需各国携手应对

“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

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习近平在考察中

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多个国家出

现,要加强同世界卫生组织沟通交流,同

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在溯源、药

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

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

力量。

截至北京时间3月2日17时,中国境外

已有64个国家确诊新冠肺炎8774例,死亡

共计128例。“环球同此凉热”,面对疫情在全

球扩散,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与日俱增。

薛澜指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

际合作必不可少,各国之间需要取长补短分

享经验,“世卫组织官员来华高度评价中国

相关方面所做的努力,充分肯定中国将研究

成果及时向国际同行分享的行为。”

“在事关全人类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作

为负责任大国从不抱以狭隘眼光。”戴焰军

表示,“疫情防控研究实际上就是在同病毒

赛跑,及时共享合作成果将使国际社会少走

弯路,更快实现科研攻关目标。”

总书记为何点兵防疫另一条“战线”观察认为,最高领导人对科研攻关工作进行“靶向”考察,既从科研体系角度

部署疫情防控,也从战略体系高度思考国家安全,着眼于当下,谋划于长远

从“新型举国体制”读懂习近平 2日北京考察讲话

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发布《关于

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本报讯 记者李韶辉报道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

局等8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

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大型

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到2035年各类

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

《意见》提出,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

核心技术支撑,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

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

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

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实现煤矿开拓、采掘(剥)、运

输、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

行,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

有重要意义。

《意见》明确,到2021年,我国要建成多种类型、不

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初步形成煤矿开拓设计、地

质保障、生产、安全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传输、自动化运

行技术体系。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

本实现智能化,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

系。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

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

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

为此,《意见》指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智能

化发展长效机制。对验收通过的智能化示范煤矿,给予

产能置换、矿井产能核增等方面的优先支持;在煤矿安

全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上,对积极推广应用井下智

能装备、机器人岗位替代、推进煤矿开采减人提效的煤

矿予以重点支持;对新建的智能化煤矿,在规划和年度

计划中优先考虑;将煤矿相关智能化改造纳入煤矿安全

技术改造范围,探索研究将相关投入列入安全费用使用

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智能化煤矿的支持力度,鼓

励企业发起设立相关市场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