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英烈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

1
专题报道·综合新闻 责编 张潇予 视觉编辑 白刚 校对 赵随 田云 2019 年 8 月 3 日 星期六 www.xiancn.com 5 本报讯 (记者 文艳) 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曾创造过 灿烂的文明,燕文化以其特有的“慷慨悲歌”著称于世。 7 31 日,“幽燕长歌—燕国历史文化展”在秦始皇帝 陵博物院开幕, 120 件(组)精品文物再现了燕国 800 年历史文化,其中包括伯矩鬲这样的国宝级文物。 此次展览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主办, 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天津博物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研 究所、河北博物院和易县燕下都文物保管所的 120 (组)展品,集中展示了燕文化的丰富遗存和最新研究成 果,让观众在领略、欣赏大秦文明的同时还能够了解、探 究极富特色的燕文化。展览展期 3 个月。 展厅中,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伯矩鬲尤为 引人注目。这件伯矩鬲造型为立耳、三袋形足,有平盖, 通高 33 厘米,年代为西周早期。它通体满饰浮雕状牛 头纹,数量达 7 个之多,将牛的神态雕刻得淋漓尽致,造 型奇特而华丽。这种造型在古代青铜器中,极其罕见。 “幽燕长歌”展走进秦地 精品文物再现燕国历史 游客在欣赏西周伯矩鬲。 (首席记者 李明 摄) 本报讯 (记者 樊华 实习生 李彩姚) 7 31 日,智联 招聘发布《 2019 年职业教育人才就业景气度报告》,其中 显示,当前大专和中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就业市场景气指 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职业教育人才有进一步 向二线以上城市集聚的趋势。新一线城市的职业教育 人才占比 33.36%从人才供需关系看,当前大专和中等职业教育人才 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分别为 3.70 2.30,均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 1.68 )。即 1 个大专学历的求职者拥有 3.7 个岗 位机会, 1 个中职学历的求职者拥有 2.3 个岗位机会,表 明职业教育人才的就业景气度较高。 从跳槽周期看,职业教育人才的跳槽周期高于本科 和硕士及以上人群,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周期又长 于大专。可见,学历水平越高,跳槽周期越短。具体来 看,中职人才的跳槽周期达 35 个月;大专人群平均每份 工作坚持 27 个月;本科人群跳槽周期为 23 个月;硕士人 才跳槽周期仅为 19 个月。 行业间流动方面,趋势上来看,职业教育人才正在 从互联网/电子商务、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汽车/摩托 车、加工制造(原料加工/模具)、酒店/餐饮等行业流出,流 入到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贸易/进出 口、环保、医药/生物工程、医疗设备/器械等行业。从区域 间流动看,职业教育人才有进一步向二线以上城市集聚 的趋势。新一线、一线、二线城市的职业教育人才分别占 33.36%22.65%21.81%职业教育人才就业景气度较高 超三成选择新一线城市 记者 任娜 实习生 曹亮 警笛呼啸,大群特务包围了一座小 楼。随着滴滴答答的发报声,出现了一圈 圈无线电波、坚毅的脸庞、快速移动的手部 的近景画面……李侠在从容地发着电报,发 完报文将密码迅速塞进嘴里……这是电影 《永不消逝的电波》震撼人心的镜头。这部 由真人真事改编成的故事片,感动了好几代 人。影片所塑造的那位忠心耿耿、临危不惧 的共产党员的原型就是革命烈士李白。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弘扬英烈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8 2 日晚,由上海歌舞团 以李白等烈士为创作原型,创排的谍战题 材大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西安拉开 全国巡演的大幕。 向党和人民倾吐最后一组电码 用舞剧展示谍战题材 电波传递、英雄回家。大型舞剧《永 不消逝的电波》是以中国无线电波之父 —李白烈士的事迹为原型创排,反映了 解放前我党隐秘战线的真实故事。李白 烈士是被党中央从延安派到上海执行秘 密任务,在上海和党中央之间架起了这道 “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海解放前 20 天,李 白被特务残忍杀害,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 了重要奉献。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通过舞剧的独 特表现形式,展示了主人公李侠(原型李 白)与兰芬假扮夫妻在上海长达 12 年的潜 伏岁月。他们每日行走在生与死的刀锋 上,秘密用电波传递着情报。无声的枪口, 紧张的追逐,李侠夫妇一路患难走过。“天” 快亮了,却迎来生死抉择。 “李侠坦然发送出最后一份电报,笑对 牺牲!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采 访中,一位剧组主创人员说,上海是党的诞 生地,是李白烈士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地方; 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是李白烈士曾经工作 和保卫的地方,西安又是李白烈士的母校 所在,《永不消逝的电波》和红色传统把它 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上海歌舞团综合 舞蹈的艺术形式和隐蔽战线的题材内容进 行舞台结合的一次艺术探索和实践,通过 舞蹈艺术的肢体语汇和舞台空间的抽象气 质,赋予了谍战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以全 新的艺术呈现,作品富含青春元素、现代气 息以及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从排练厅到舞台,每一个动作、每一 场情绪、每一次走位、每一幕布景……主创团 队反复构思,精雕细琢,执着付出,在创作理 念、舞蹈形式、叙事结构和美学风格等方面进 行了大胆的创新、探索和实践。”采访中,一位 主创人员表示,舞剧的创作过程,也是演员们 艺术生涯经历磨炼、成长及蜕变的过程,表演 贴近人物灵魂,情感演绎淋漓尽致。 编排颇具匠心 有人物、有生活、有故事 “密密点点的摩斯密码,在泛黄的报纸 上快速闪过,微弱却连续不断的嘀嘀声隐 隐从背景音乐中透出,虽看不见摸不着,但 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这红色电波是革命脉 搏的有力跳动,诉说着英雄的故事。”观看 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一位观众激动 地对记者说。 “我是学舞蹈的,今天看了这个剧,我 觉得从专业营养和心灵洗礼两个方面都受 益匪浅。”舞蹈演员王女士表示,《永不消逝 的电波》创新了舞蹈的叙事方式,用艺术的 手法再现了烈士李白潜伏的故事,让观众 真正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该剧获得文华大 奖。整体上看,这场舞剧编排颇具匠心,给我 印象较深的有好多场景。”王女士表示,例如 四对“夫妻”,在同一个画面中呈现出不同时 空中的自我,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历时两年研讨 150 天艰辛创制 希望感染当下的青年人 “当李白从延安告别宝塔山离去以后, 他再也没有回来,最终也没有看到胜利的 鲜花。今年是李白烈士牺牲 70 周年,在我 们喜迎新中国 70 年华诞的时候,我们无法 忘却那些牺牲在胜利前夜的先烈们。”昨日 下午,记者采访剧中李侠的扮演者、舞蹈演 员王佳俊时,他动情地说。 “李白烈士是被党中央从延安派到上 海执行秘密任务,在上海和党中央之间架 起了这道‘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人民解放 事业作出了重要奉献。”电波是看不见的, 可这是一个无声的战场。王佳俊告诉记 者,在剧中演员们换了一种方式,除了肢体 以外,还加入了很多眼神、神态等多种细微 的肢体动作。“与以往舞剧多以展示优美的 舞姿不同,这个剧中肢体动作都非常琐碎、 精、短,力求展示出内在更有力的东西,尽 力靠近人物、还原故事。” 王佳俊介绍,剧中舍弃了不少舞蹈中 比较优美的东西,换来了很多有力量的东 西。“比如,剧中有很多感情戏的部分,难 受、哭泣、悲伤等,整个剧有五次流泪,这对 舞蹈演员来说不是很好表现。导演说,希 望我们更好地把握细节,每次伤感的程度 都不同,用更细腻的表演来讲述我党隐秘 战线的真实故事。”王佳俊说,主创们一次 次查阅革命先辈们珍贵的历史资料,一次 次赴上海红色教育场馆采风,历经了两年 多的孵化研讨和 150 多天的艰辛创制。希 望今天的“80 后”关注上世纪的同龄人,通 过创作演出感染当下的青年人,共同缅怀 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电波“永不消逝” 西电将继续传承这道红色基因 1958 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李白 烈士事迹为原型,拍摄了电影《永不消逝的 电波》。这部电影一经上映,迅速轰动全 国。《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人公李白烈士, 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友。他是 1931 设立在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的第二 期毕业生,这所学校从瑞金辗转到延安等 地,最终落地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电子 科技大学。 星火八十七载,电波永不消逝。2018 1 8 日晚,由西电大学生艺术团话剧团 历时近一年编排的大型原创话剧《永不消 逝的电波》在西电北校区大礼堂上演。话 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植根于西电 87 年的历 史,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坚定文化自信,在 深入学校校史、扎根传统革命文化中进行 文艺创造,为将红色文化基因之“历史母 体”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土壤”所全力打 造的首部校园文化精品剧目。 话剧在“半部电台起家、红军开始长 征,延安通校、抗日后方支援……”慷慨激 昂的旁白中拉开了序幕,缓缓展开一幅壮 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这所绵延着中国高校最长的红色根脉的高 等学府,为党和人民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西电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吴梦瑶在观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原创话 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公演,我数次泪目。 文化传承,润物无声,为党为国,不改初心。” 如今,在西电校园里,依然矗立着李白 烈士的雕塑,并有人物介绍:李白是电影 《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化名 李霞、李静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杨银堂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李白烈士是西电 杰出校友的代表,西电经过这么多年的发 展逐渐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电子信息类的 高校,这是前辈为学校打下的坚实基础。 西电也将李白烈士作为学生的典范,继续 传承这道红色基因。 弘扬英烈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大型红色主题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全国巡演西安启帷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巡演现场。 (记者 尚洪涛 摄) 盛世迎盛会,全运奏华章。昨晚, 2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会徽、吉祥物 正式公布。这也预示着三秦儿女正式吹响了 全面加速筹备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嘹亮冲 锋号角。 “礼天玉璧”精美绝伦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会徽取象传统礼天玉 璧。玉为自然之精华,玉璧为致敬上天礼器。寓 意全国人民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庆祝第一个百年 梦想的实现和第二个百年梦想的到来。 会徽设计方案主要由中心部分、环形部 分、主体色彩三方面构成。虚实相间,动静结 合。中心部分为宝塔山、延河水和五孔窑洞, 它们是中国革命的灯塔。表达全国人民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任何挑战的坚强意志。 环形部分将玉璧纹饰幻化成田径、球类、 游泳三个运动项目人形,体现全民全运的理 念,展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向上、奋力拼 搏、逐梦圆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的精神风貌。 会徽以黄、绿、蓝、紫、红为主色调,其中黄 色象征黄土高天,红色象征革命圣地,绿色象 征生态文明,蓝色象征现代科技,紫色象征文 化魅力,呈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历史渊 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秦岭四宝”吉祥可爱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设计方案是 以陕西秦岭独有的四个国宝级动物“朱鹮、大 熊猫、羚牛、金丝猴”为创意原型,设计了一组 幸福快乐、充满活力、精神焕发、积极向上的运 动吉祥物形象。 朱鹮“朱朱”,手举火炬,展翅飞跑;大熊猫 “熊熊”,张开双臂,热情奔放;羚牛“羚羚”,健 壮憨萌,阔步向前;金丝猴“金金”,聪明智慧、 灵动可爱。身着“富裕黄”、“圣地红”、“梦想 蓝”、“生态绿”运动装的吉祥物组合,分别寓意 奔向新时代、喜迎八方客、同享新生活、共筑中 国梦。 “秦岭四宝”正以昂扬的斗志,不忘初心、 团结一致,奔跑在建设体育强国、实现全面小 康、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 “世界眼光国家标准”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会徽、吉祥物的征集 创作原则是:“坚持体现政治站位、文化品位, 坚持体现时代特征、陕西特色,坚持体现世界眼 光、国家标准,坚持体现公开公正、广泛参与,坚 持体现简洁明快、易于传播。”陕西省体育局局 长、十四运会筹委会副秘书长王勇介绍道。 据王勇介绍,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会徽、 吉祥物的征集创作采用公开征集和委托设计 相结合的方式。2018 5 26 日,在西安大雁 塔北广场召开发布会,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会 徽、吉祥物设计作品。8 1 日,第一轮征集工 作结束,共征集会徽作品 1012 件、吉祥物 256 件。经专家初评后, 9 20 日启动了二次定向 征集,向 20 家知名设计机构发出创作邀请,共 征集会徽作品 340 件、吉祥物 201 件。11 23 日,筹委会组织专家综合评审,推荐会徽设计 方案 10 件、吉祥物 5 件。12 21 日,筹委会召 开秘书长办公会议,从中选定会徽、吉祥物设 计方案各 3 件。 经过多轮修改,十四运会陕西省筹委会于 2019 4 29 日正式向国家体育总局上报会 徽、吉祥物设计方案各 2 件。2019 5 27 日, 国家体育总局批复确定了第十四届全运会会 徽和吉祥物设计方案。 昨晚举行的 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 届运动会会徽、吉祥物发布会可谓是众星云集。 这其中,就包括冯坤、秦凯、郭文珺等多位奥运冠 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也纷纷祝福全运会 精彩、圆满。 中国女排原队长、 2004 年雅典奥运会冠军冯 坤就表示,能够受邀出席这样一个重要的活动自 己感觉非常荣幸。此次是她第一次来到南门广 场,对于这里的景象她感到震撼和惊喜。但更让 她感到震撼和惊喜的是第十四届全运会会徽和吉 祥物设计现代、内涵丰富。她认为陕西一定能够 举办一届成功的全运会。 我省跳水名将秦凯则告诉记者,他希望 2021 年在陕西举行的全运会上,我省的运动员能够有出 色的发挥,弥补自己不能参赛的遗憾。而作为参加 过三届全运会比赛的沙场老将,两届奥运冠军得 主,射击名将郭文珺也对记者表示,目前她正在进 行科学的训练, 2021 年还有望征战全运会。 奥运冠军祝福全运会 作为2021 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东道主,我省 健儿早已投入到紧张、有序的科学备战工作之 中。昨天,据省体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 2021 年全运会我省竞技体育将全项目参赛,力 争实现金牌总数大幅提升、综合排名跻身全国 十强的目标。 首次全项目参赛 7 31 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 2021 第十四届全运会竞赛规程总则,其中明确 2021 年第十四届全运会竞赛项目为 34 个大 项。对此,省体育局相关人士表示,“和我们预 期的基本一致,我们的目标就是全项目参赛。 这样的目标在全运会的历史上并不多见,历届 东道主全项目参赛的少之又少。” 有数量更要保证质量。2021 年第十四届 全运会,除了全项目参赛之外,我省竞技体育 的成绩目标和要求是金牌数要大幅提升,综合 排名跻身全国前十。横向比较,这样的目标和 要求似乎并不突出,历届全运会东道主成绩均 十分突出,甚至从1997 开始形成了所谓的全运 会东道主定律(排名第一)。但是纵向比较,这 一目标和要求对于三秦健儿来说,还是“压力山 大”。天津全运会上,陕西体育取得了历史性的 突破,最终成绩是16 19 17 铜,参照这一数 字, 2021 年我省要实现金牌总数大幅提升、综 合排名要跻身全国前十的目标,就意味着金牌 和奖牌总数至少得翻一番。 努力初获回报 目前,我省34 个项目队近2000 名运动员正 在按照全运会的目标和要求分布不同的地点夏 练三伏、苦练技艺。据记者从省体育局竞技处 了解,目前我省有30 多名运动员入选了13 个项 目的国家队,正在按照各自国家队的安排积极 备战东京奥运会。其中,东京奥运会上有望在 射击、游泳、拳击和举重等项目上摘金夺银。 目标跻身全国十强 点赞祝福 雄心壮志 本组稿件 文/记者 张勇 图/记者 杨力 第十四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发布会现场。 第十四届全运会吉祥物亮相。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Oct-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弘扬英烈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 xiancn.comepaper.xiancn.com/newxarb/page/2019-08/03/05/2019080305_pdf.pdf · 通高33厘米 ,年代为西周早期 。它通体满饰浮雕状牛

会徽吉祥物惊艳亮相

三秦儿女热情期盼全运会

专题报道·综合新闻 责编 张潇予 视觉编辑 白刚校对 赵随 田云2019年8月3日 星期六

www.xiancn.com 5

本报讯(记者 文艳)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曾创造过灿烂的文明,燕文化以其特有的“慷慨悲歌”著称于世。7月31日,“幽燕长歌——燕国历史文化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幕,120件(组)精品文物再现了燕国 800余年历史文化,其中包括伯矩鬲这样的国宝级文物。

此次展览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主办,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天津博物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博物院和易县燕下都文物保管所的 120件(组)展品,集中展示了燕文化的丰富遗存和最新研究成果,让观众在领略、欣赏大秦文明的同时还能够了解、探究极富特色的燕文化。展览展期3个月。

展厅中,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伯矩鬲尤为引人注目。这件伯矩鬲造型为立耳、三袋形足,有平盖,通高 33厘米,年代为西周早期。它通体满饰浮雕状牛头纹,数量达7个之多,将牛的神态雕刻得淋漓尽致,造型奇特而华丽。这种造型在古代青铜器中,极其罕见。

“幽燕长歌”展走进秦地

精品文物再现燕国历史

游客在欣赏西周伯矩鬲。(首席记者 李明摄)

本报讯(记者 樊华 实习生 李彩姚)7月31日,智联招聘发布《2019年职业教育人才就业景气度报告》,其中显示,当前大专和中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职业教育人才有进一步向二线以上城市集聚的趋势。新一线城市的职业教育人才占比33.36%。

从人才供需关系看,当前大专和中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分别为3.70和2.3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8)。即 1个大专学历的求职者拥有 3.7个岗位机会,1个中职学历的求职者拥有 2.3个岗位机会,表明职业教育人才的就业景气度较高。

从跳槽周期看,职业教育人才的跳槽周期高于本科和硕士及以上人群,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周期又长于大专。可见,学历水平越高,跳槽周期越短。具体来看,中职人才的跳槽周期达35个月;大专人群平均每份工作坚持27个月;本科人群跳槽周期为23个月;硕士人才跳槽周期仅为19个月。

行业间流动方面,趋势上来看,职业教育人才正在从互联网/电子商务、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汽车/摩托车、加工制造(原料加工/模具)、酒店/餐饮等行业流出,流入到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贸易/进出口、环保、医药/生物工程、医疗设备/器械等行业。从区域间流动看,职业教育人才有进一步向二线以上城市集聚的趋势。新一线、一线、二线城市的职业教育人才分别占33.36%、22.65%、21.81%。

职业教育人才就业景气度较高

超三成选择新一线城市

■记者 任娜实习生 曹亮

警笛呼啸,大群特务包围了一座小楼。随着滴滴答答的发报声,出现了一圈圈无线电波、坚毅的脸庞、快速移动的手部的近景画面……李侠在从容地发着电报,发完报文将密码迅速塞进嘴里……这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震撼人心的镜头。这部由真人真事改编成的故事片,感动了好几代人。影片所塑造的那位忠心耿耿、临危不惧的共产党员的原型就是革命烈士李白。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8月 2日晚,由上海歌舞团以李白等烈士为创作原型,创排的谍战题材大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西安拉开全国巡演的大幕。

向党和人民倾吐最后一组电码用舞剧展示谍战题材

电波传递、英雄回家。大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以中国无线电波之父——李白烈士的事迹为原型创排,反映了解放前我党隐秘战线的真实故事。李白烈士是被党中央从延安派到上海执行秘密任务,在上海和党中央之间架起了这道

“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海解放前 20天,李白被特务残忍杀害,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奉献。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通过舞剧的独特表现形式,展示了主人公李侠(原型李白)与兰芬假扮夫妻在上海长达 12年的潜伏岁月。他们每日行走在生与死的刀锋上,秘密用电波传递着情报。无声的枪口,

紧张的追逐,李侠夫妇一路患难走过。“天”快亮了,却迎来生死抉择。

“李侠坦然发送出最后一份电报,笑对牺牲!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采访中,一位剧组主创人员说,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是李白烈士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地方;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是李白烈士曾经工作和保卫的地方,西安又是李白烈士的母校所在,《永不消逝的电波》和红色传统把它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上海歌舞团综合舞蹈的艺术形式和隐蔽战线的题材内容进行舞台结合的一次艺术探索和实践,通过舞蹈艺术的肢体语汇和舞台空间的抽象气质,赋予了谍战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以全新的艺术呈现,作品富含青春元素、现代气息以及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从排练厅到舞台,每一个动作、每一场情绪、每一次走位、每一幕布景……主创团队反复构思,精雕细琢,执着付出,在创作理念、舞蹈形式、叙事结构和美学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探索和实践。”采访中,一位主创人员表示,舞剧的创作过程,也是演员们艺术生涯经历磨炼、成长及蜕变的过程,表演贴近人物灵魂,情感演绎淋漓尽致。

编排颇具匠心有人物、有生活、有故事

“密密点点的摩斯密码,在泛黄的报纸上快速闪过,微弱却连续不断的嘀嘀声隐隐从背景音乐中透出,虽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这红色电波是革命脉搏的有力跳动,诉说着英雄的故事。”观看

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一位观众激动地对记者说。

“我是学舞蹈的,今天看了这个剧,我觉得从专业营养和心灵洗礼两个方面都受益匪浅。”舞蹈演员王女士表示,《永不消逝的电波》创新了舞蹈的叙事方式,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了烈士李白潜伏的故事,让观众真正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该剧获得文华大奖。整体上看,这场舞剧编排颇具匠心,给我印象较深的有好多场景。”王女士表示,例如四对“夫妻”,在同一个画面中呈现出不同时空中的自我,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历时两年研讨150天艰辛创制希望感染当下的青年人

“当李白从延安告别宝塔山离去以后,他再也没有回来,最终也没有看到胜利的鲜花。今年是李白烈士牺牲 70周年,在我们喜迎新中国 70年华诞的时候,我们无法忘却那些牺牲在胜利前夜的先烈们。”昨日下午,记者采访剧中李侠的扮演者、舞蹈演员王佳俊时,他动情地说。

“李白烈士是被党中央从延安派到上海执行秘密任务,在上海和党中央之间架起了这道‘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奉献。”电波是看不见的,可这是一个无声的战场。王佳俊告诉记者,在剧中演员们换了一种方式,除了肢体以外,还加入了很多眼神、神态等多种细微的肢体动作。“与以往舞剧多以展示优美的舞姿不同,这个剧中肢体动作都非常琐碎、精、短,力求展示出内在更有力的东西,尽

力靠近人物、还原故事。”王佳俊介绍,剧中舍弃了不少舞蹈中

比较优美的东西,换来了很多有力量的东西。“比如,剧中有很多感情戏的部分,难受、哭泣、悲伤等,整个剧有五次流泪,这对舞蹈演员来说不是很好表现。导演说,希望我们更好地把握细节,每次伤感的程度都不同,用更细腻的表演来讲述我党隐秘战线的真实故事。”王佳俊说,主创们一次次查阅革命先辈们珍贵的历史资料,一次次赴上海红色教育场馆采风,历经了两年多的孵化研讨和 150多天的艰辛创制。希望今天的“80后”关注上世纪的同龄人,通过创作演出感染当下的青年人,共同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电波“永不消逝”西电将继续传承这道红色基因

1958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李白烈士事迹为原型,拍摄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一经上映,迅速轰动全国。《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人公李白烈士,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友。他是1931年设立在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的第二期毕业生,这所学校从瑞金辗转到延安等地,最终落地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星火八十七载,电波永不消逝。2018年1月8日晚,由西电大学生艺术团话剧团历时近一年编排的大型原创话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西电北校区大礼堂上演。话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植根于西电87年的历史,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坚定文化自信,在深入学校校史、扎根传统革命文化中进行文艺创造,为将红色文化基因之“历史母体”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土壤”所全力打造的首部校园文化精品剧目。

话剧在“半部电台起家、红军开始长征,延安通校、抗日后方支援……”慷慨激昂的旁白中拉开了序幕,缓缓展开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所绵延着中国高校最长的红色根脉的高等学府,为党和人民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西电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吴梦瑶在观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原创话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公演,我数次泪目。文化传承,润物无声,为党为国,不改初心。”

如今,在西电校园里,依然矗立着李白烈士的雕塑,并有人物介绍:李白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化名李霞、李静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杨银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李白烈士是西电杰出校友的代表,西电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逐渐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电子信息类的高校,这是前辈为学校打下的坚实基础。西电也将李白烈士作为学生的典范,继续传承这道红色基因。

弘扬英烈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大型红色主题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全国巡演西安启帷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巡演现场。(记者 尚洪涛 摄)

盛世迎盛会,全运奏华章。昨晚,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会徽、吉祥物正式公布。这也预示着三秦儿女正式吹响了全面加速筹备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嘹亮冲锋号角。

“礼天玉璧”精美绝伦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会徽取象传统礼天玉

璧。玉为自然之精华,玉璧为致敬上天礼器。寓意全国人民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庆祝第一个百年梦想的实现和第二个百年梦想的到来。

会徽设计方案主要由中心部分、环形部分、主体色彩三方面构成。虚实相间,动静结合。中心部分为宝塔山、延河水和五孔窑洞,它们是中国革命的灯塔。表达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任何挑战的坚强意志。

环形部分将玉璧纹饰幻化成田径、球类、游泳三个运动项目人形,体现全民全运的理念,展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向上、奋力拼搏、逐梦圆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

会徽以黄、绿、蓝、紫、红为主色调,其中黄色象征黄土高天,红色象征革命圣地,绿色象征生态文明,蓝色象征现代科技,紫色象征文化魅力,呈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秦岭四宝”吉祥可爱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设计方案是

以陕西秦岭独有的四个国宝级动物“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为创意原型,设计了一组幸福快乐、充满活力、精神焕发、积极向上的运动吉祥物形象。

朱鹮“朱朱”,手举火炬,展翅飞跑;大熊猫“熊熊”,张开双臂,热情奔放;羚牛“羚羚”,健壮憨萌,阔步向前;金丝猴“金金”,聪明智慧、灵动可爱。身着“富裕黄”、“圣地红”、“梦想

蓝”、“生态绿”运动装的吉祥物组合,分别寓意奔向新时代、喜迎八方客、同享新生活、共筑中国梦。

“秦岭四宝”正以昂扬的斗志,不忘初心、团结一致,奔跑在建设体育强国、实现全面小康、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

“世界眼光国家标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会徽、吉祥物的征集

创作原则是:“坚持体现政治站位、文化品位,坚持体现时代特征、陕西特色,坚持体现世界眼光、国家标准,坚持体现公开公正、广泛参与,坚持体现简洁明快、易于传播。”陕西省体育局局长、十四运会筹委会副秘书长王勇介绍道。

据王勇介绍,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会徽、吉祥物的征集创作采用公开征集和委托设计

相结合的方式。2018年5月26日,在西安大雁塔北广场召开发布会,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会徽、吉祥物设计作品。8月 1日,第一轮征集工作结束,共征集会徽作品 1012件、吉祥物 256件。经专家初评后,9月 20日启动了二次定向征集,向 20家知名设计机构发出创作邀请,共征集会徽作品 340件、吉祥物 201件。11月 23日,筹委会组织专家综合评审,推荐会徽设计方案 10件、吉祥物 5件。12月 21日,筹委会召开秘书长办公会议,从中选定会徽、吉祥物设计方案各3件。

经过多轮修改,十四运会陕西省筹委会于2019年 4月 29日正式向国家体育总局上报会徽、吉祥物设计方案各2件。2019年5月27日,国家体育总局批复确定了第十四届全运会会徽和吉祥物设计方案。

昨晚举行的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会徽、吉祥物发布会可谓是众星云集。这其中,就包括冯坤、秦凯、郭文珺等多位奥运冠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也纷纷祝福全运会精彩、圆满。

中国女排原队长、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冯坤就表示,能够受邀出席这样一个重要的活动自己感觉非常荣幸。此次是她第一次来到南门广场,对于这里的景象她感到震撼和惊喜。但更让她感到震撼和惊喜的是第十四届全运会会徽和吉祥物设计现代、内涵丰富。她认为陕西一定能够举办一届成功的全运会。

我省跳水名将秦凯则告诉记者,他希望2021年在陕西举行的全运会上,我省的运动员能够有出色的发挥,弥补自己不能参赛的遗憾。而作为参加过三届全运会比赛的沙场老将,两届奥运冠军得主,射击名将郭文珺也对记者表示,目前她正在进行科学的训练,2021年还有望征战全运会。

奥运冠军祝福全运会

作为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东道主,我省健儿早已投入到紧张、有序的科学备战工作之中。昨天,据省体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2021年全运会我省竞技体育将全项目参赛,力争实现金牌总数大幅提升、综合排名跻身全国十强的目标。

首次全项目参赛7月 31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 2021年

第十四届全运会竞赛规程总则,其中明确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竞赛项目为 34个大项。对此,省体育局相关人士表示,“和我们预期的基本一致,我们的目标就是全项目参赛。这样的目标在全运会的历史上并不多见,历届东道主全项目参赛的少之又少。”

有数量更要保证质量。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除了全项目参赛之外,我省竞技体育的成绩目标和要求是金牌数要大幅提升,综合排名跻身全国前十。横向比较,这样的目标和要求似乎并不突出,历届全运会东道主成绩均十分突出,甚至从1997开始形成了所谓的全运会东道主定律(排名第一)。但是纵向比较,这一目标和要求对于三秦健儿来说,还是“压力山大”。天津全运会上,陕西体育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最终成绩是16金19银17铜,参照这一数字,2021年我省要实现金牌总数大幅提升、综合排名要跻身全国前十的目标,就意味着金牌和奖牌总数至少得翻一番。

努力初获回报目前,我省34个项目队近2000名运动员正

在按照全运会的目标和要求分布不同的地点夏练三伏、苦练技艺。据记者从省体育局竞技处了解,目前我省有30多名运动员入选了13个项目的国家队,正在按照各自国家队的安排积极备战东京奥运会。其中,东京奥运会上有望在射击、游泳、拳击和举重等项目上摘金夺银。

目标跻身全国十强

点赞祝福

雄心壮志

本组稿件文/记者 张勇 图/记者 杨力

第十四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发布会现场。

第十四届全运会吉祥物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