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刘发为 邮箱:[email protected]...

1
11 11 行天下 行天下 旅游天地 旅游天地 责编:刘发为 邮箱:[email protected] 责编:刘发为 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9 年 11 月 14 日 星期四 想近距离接触一下邱锦仙大师 及她的工作环境是件不容易的事。 邱锦仙是英国大英博物馆高级 古书画修复师。这行业很“小 众”,却有很多国家政要专门去见 她。提起她的名字,中国人了解的 并不多,西方人知道的却不少。我 最早也是通过海外媒体的介绍文 章,才结识了这位在全球博物馆行 业声名遐迩、被誉为“海外中国古 画修复大师第一人”的传奇人物。 中国游客越来越多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 大、藏品最丰富的著名博物馆。目 前馆藏珍品1300多万件,其中收 藏的中国文物多达 2.3万件。现对 外 公 开 展 示 有 2000 多 件 中 国 文 物,还有大批历史久远的文物藏品 并未能公开于众。除了场地和空间 的诸多限制,更主要还是很多珍品 早已破旧不堪,不修复整理亦很难 再见天日。而对这些价值连城的瑰 宝修复,是一项极为审慎而又耗时 冗长的工程,非技艺特别精湛者而 难以胜任。 据英国旅游部门统计,近十多 年来,来自中国的旅行者越来越 多。中国人纷纷走出国门,去世界 各地休闲度假已是件稀松平常的 事。成千上万的中国旅游者在抵达 伦敦之后,十有八九都会将大英博 物馆列入首选旅游地。很多人甚至 一泡就是一整天,流连忘返。 一位在牛津从事生物研究的华 裔教授曾不无感叹地对我说,大英 博物馆不自觉地已成了我们在海外 最具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博物馆就是一部历史书。温故而知 新,反思而明理,任何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乃或一个家庭与个人, 首要自强,图谋自立,方有自信。 这从主展厅每日都大量出现的那些 络绎不绝的中国旅行者的表情上, 都不难找到这种解读。 大英博物馆始建于1753年, 位于伦敦新牛津街北面的罗素广 场,是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博物馆。 穿过恢弘的广场前中厅大道,走过 博物馆熙熙攘攘的正厅,沿西楼梯 继续下行,通过安检之后,才算真 正进入了神秘的大英博物馆半地下 的馆藏重地。邱大师工作了 30多 年的东方古书画修复室,就坐落在 一个静谧的小花园中。 开水洗旧画 初见邱锦仙女士,这位在大英 博物馆担纲古玩修复第一师,也被 称为“天下无二,身怀绝技”的高 手,是一位和蔼慈祥、质朴的中国 女性。她是上海人,若是走在上海 街头,你不会觉得她和那些普通的 中国老太太有何两样。只有在握起 她的手时,你才会感受到大师的特 别气场。那双神奇的手,使你油然 而生一种崇敬和仰望。亚洲部主管 乔安娜女士向我讲起了三十多年前 发生在大英博物馆的一件趣事。 1987年圣诞节的前两天,原 在大英博物馆任中国藏品部研究员 的韦伯教授,正苦于面对馆藏古画 保存和修复的困境,无意间听闻上 海博物馆有位女古画修复师正在伦 敦一位古董商家中小住,于是设法 找上门来。 邱锦仙仍能清晰地记起那次应 约走进大英博物馆的情景。“我当 时心怀忐忑。”面对这位表情怯 生、不谙英文的中国女性,馆里很 多专家学者初始也不把接待她当件 什么事。时任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主 任罗森,只是礼貌性招呼一下,便 就随手选张有过火烧遭遇的傅抱石 旧画,说是请她“号号脉”,对这 一类画究意如何修复为妥。 邱锦仙默默地端详了好一会, 又用指甲轻剔了几下画卷,在确定 无误这是一帧绢本画后,便招呼陪 同的人给她烧壶开水。等众人还没 有反应过来邱锦仙要做什么时,那 一壶滚烫的开水已泼到画面上。 面对瞠目结舌的众人,邱锦仙 很淡定,她用排笔在画卷正面挥洒 开水的同时,又用层叠的宣纸慢慢 吸水拭干,不断反复而至,直到胶 水与画面渐渐分离。平常掉根针都 能听到响的修复室,这天起了不小 的嚷闹,工作人员都纷纷停下手中 的活围观上去。那是他们第一次看 到中国人用这种方式修复旧画。 “其实,他们根本没指望我能修复 好那幅傅抱石的残卷,只是考考我 究竟有什么路子。”邱锦仙回忆起 当时的情景,只是淡淡一笑。 “开水洗旧画”这一事件,震 惊了大英博物馆馆长。那张傅抱石 旧画的完美修复,也彻底征服了大 英博物馆的诸多同行。馆方当即向 邱锦仙提出,希望她能留在大英博 物馆,帮助抢救馆内文物中大批古 书画藏品。大英博物馆求才心切, 甚而直接通过外交部给邱锦仙申请 特别工作许可。 没曾想,这一次伦敦行,与大 英博物馆的一次邂逅,就此改变了 邱锦仙的一生轨迹。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宝 邱锦仙最初接手这份“中国古 画修复师”职位,内心其实是矛盾 的。一方面,她为自己能被大英博 物馆聘请而心生自豪;另一方面, 当她看到在库房里,成箱成箱破损 严重的中国古画与唐卡,还有数百 片团成硬块的敦煌绢画,就那么杂 乱堆积在那里,暗无天日了百多 年,她又为此内心纠结,甚感心 痛。每当手指轻触到那些曾经是多 么璀璨的中国古典艺术作品,她总 感觉指尖有种触电般麻酥,她的眼 眶总是要模糊好一阵才转而清晰。 邱锦仙在大英博物馆度过的 30 多年时间里,共修复了 300 多件 濒临毁灭的古作珍品,1000余幅 馆藏中国古画经她妙手回春,才第 一次有了向众人展示的机会。假邱 锦仙之手修复后的《女史箴图》, 2014年再次公展成了轰动新闻, 现永久陈列于博物馆 91号室,已 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如果我不做,很多价值不菲 的画可能就毁掉了,或者永远也不 能再现世人了。我就想多修复几幅 画,这样可以供各国学者研究,也 可以让更多游客了解我们中国曾有 过的辉煌而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邱锦仙这样对我说。 邱锦仙在英国守护中国瑰宝 30余年,在古画修复生涯里也创 造了无数个第一。她挽救了为数众 多的流失海外的中国文化珍品,被 业界公认是“将中国书画装裱技艺 带入欧洲的第一人”。大英博物馆 第一次专为一位中国人量身设置了 “中国高级古画修复师”这一职位。 邱锦仙一生从事着修复还原并 延长古书画珍品艺术生命的工作。 在整个采访中,邱锦仙最多的感慨 就是:“这么多馆藏瑰宝,本属于 中国。它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只要 它存在,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认 知。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没理由不 去维护好它,保藏好它。”跟着邱 锦仙学艺多年的英国徒弟告诉我, 邱大师本人就是大英博物馆里的中 国宝。 (严啸建,旅英作家,安徽繁 昌 人 , 著 有 《英 伦 汉 学 家》《苦 旅》《小 城 三 作 家》《风 灯》 等 作 品,曾获马来西亚第三届世界华文 小说“花踪奖”。) 上图:大英博物馆 左图:邱锦仙工作的东方古书 画修复室 在海外守护中国瑰宝 严啸建文/图 在海外守护中国瑰宝 严啸建文/图 秋意渐浓,川 藏公路的新都桥路 段迎来了一年中最 美的季节。在这片 风景如画的世外桃 源之中,神奇的光 线、弯弯的小溪, 吸引着人们前来欣 赏。新都桥山峦起 伏,尽显川西平原 的无限风光,让人 流连忘返。 新都桥的闻名 离不开声名远播的 “摄影家走廊”,川 藏公路在其境内的 10余公里路程,不 仅让许多的人来这 里记录美好的景 色,也让这里从深 山之中为世人所认 识、所了解。 这,就是路的 魔力。 一条路,可以 将不同的地理单元 所连接,更能够将不同的历史文化所串联。 当你去青海湖旅游的时候,印象最深的 风景不是在景区里面,而是在环线的路上; 当你驾车行驶在荒漠戈壁中的公路之时,你 耳边的风都变得粗犷而有力;当你在云南群 山中的公路穿梭,时而晴空时而雨的天气让 你对这片神秘的土地更加好奇;当你在丹江 口环库公路上驰骋的时候,沿途是一幅三季 有花、四季见绿的秀美画面。 我们为这些独具特色的公路所折服,不 仅仅因为沿途的美景,更是这一条条路背后 所蕴藏的故事。正如新都桥镇那样,川藏公 路带给当地的改变,已经远远超过作为交通 属性路的本身。当地人的生活蒸蒸日上,川 西文化的魅力也更为广泛地传播出去。这条 路,既见证了新都桥的脱胎换骨,也有中国 很多地方发展的影子。 其实,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几条最美的公 路,每个人心中也都有几条令人难忘的路。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不同的地方走一走,看 一看,不同的路,终归有着不一样的故事, 即便是同一条路,不同的时节也会有不一样 的风景。离开自己习惯的环境走一走,也许 心胸会在一刹那间变得开阔,多转一转不同 的路,也会少一些偏见与刻薄。 “书可以参考,但是路只能自己走。”余 秋雨的这句感慨,正是他走过了很多地方之 后的心里话。路,或实或虚,对于行者来 说,每一段走过的经历都将在人生的旅程中 留下足迹,或浓或淡。 鲁迅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 多了,也便成了路。路因人而变得灵动,人 也因走过更多的路而变得深沉。每个人的心 中都有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经过草原也好, 罢,走的 越远,越 要记得自 己为什么 而出发。 光村位于吕梁山脉姑射峰东南麓,是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新绛县的一个村 落。其美丽的村名,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北齐时该地上空某夜倏显昼光,五 彩缤纷,耀眼夺目,奇绝丽极。遂以吉兆 上报朝延,获名光村。早在新石器时代, 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省级文物保护 单位,2011 年被授予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有着 3000年辉煌历史的光村,经过历 代村贤志士的不断创建与修葺,至 20 世纪 40年代,村四周的环境风貌已经形成了以 肃穆雄伟的神庙结构为景点、护村林池为 屏障的村文化长廊。 光村深厚古老的文化积淀,还体现于 巍然深厚的城垣堞门及城外的环城林。它 们作为光村文化的载体,不仅具有为护村 安民提供优良环境的物质作用,而且在丰 富文明儒雅的光村民居文化、弘扬传统的 道德理念、培养造就人的精神气质中都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造就一代代光村优 秀人才的文化基石。 光村城垣呈正方形,东西、南北之长 皆为一百二十丈。村围四周城垣完整,高 约四丈,上宽九尺,车马可以环行。东、 西城墙端南正北一线贯通,不留旁门,仅 在南、北城垣上各设二门,子午为轴,南 北呼应。东、西二门又各分南、北城墙为 三等份,其比例近似黄金分割。竖立于村 四周的城垣门标新立异,城门各有寓义。 西北,乾元门。有两重含义:其一是 追溯本村的起源;其二是强调这西北方向 的重要。东南,继照门。继为续承,照是 耀射。“继照”二字力沉千钧,任重百世。 其含义十分明显:寄厚望于后昆,期可继 承先祖之荣耀。东北,广汉门。广者宽大 也,汉可解为汉朝或银汉。光村始建于北 齐可排除汉乾说,银汉即银河 (天河),又 可引伸为地上的江河。西南,大武门。提 醒本村后辈,怀鸿鹄之大志,弃燕雀之小 志,学有用之大技,弃雕虫之小技,干利 国之大业,建为民之丰功。 “地上文物看山西”,在三晋大地,要 找出“王家大院”那样的豪宅大院户并非 难事,但像光村这么多豪宅大院集于一村 之村,并不多见。 因此,2008年,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 冯骥才来光村感慨道:“没想到这里的文化 遗产这么地道,这些是时间的产物,这些 椽子很有历史的味道,别看这些门楼已破 败,但历史的价值都写在它的上面。” 光村的民居院落以四合院居多,其中 最为称奇的是赵家十八座院。该院始建于 乾隆初年,建筑风格有四奇:奇一,大小 院落 18 座,一线建起,凡墙接处皆互相咬 合绝无垂向接缝;奇二,不论面阔几间, 皆用通檩,绝无一间一檩者;奇三,整个 十八座院落院院有门,可相互穿行;奇 四,全院都是砖木结构,大院六座,都是 四面插廊,檐下花板雕柱,刻工精致,或 人虫鸟兽,或山水花木,无不寓意深刻, 呼之欲出。 光村的院落各有别名,也从一个层面 上体现了本村的民居文化,如:横院里、 南楼里、北楼里等。 光村的村郊结构、城垣堞门、豪宅大 院共同构成了光村特色的村居文化,而整 个建筑的布局设计,更加全面地营造了 “光村古民居文化”氛围,这种浓郁的文化 环境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光村极为珍 贵的文化财富。 下图:光村古建筑 摄( 人民图片 山西光村 村居文化放异彩 本报电 (记 者 何欣禹近日,2019雪窦山弥勒文化 节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举 行,2000多名海内外人士参 加活动。 奉化是中国化弥勒化身 —布袋和尚出生、出家、弘 法、圆寂和归葬之地,拥有渊 源深厚的弥勒文化,被誉为 “中华弥勒文化之乡”。雪窦山 是弥勒根本道场。 今年文化节围绕“慈行天 · 和乐人间”主题,分为开 幕式、论坛、佛事、展览和群 众性活动5大版块、8项主题 活动。活动期间,举办了中国 佛教讲经交流会和雪窦山全国 摄影展两项国家级活动;还赴 日本、意大利、斯里兰卡等国 家,持续开展“四海同心”弥 勒文化海外慈行活动;雪窦山 佛文化展设东方禅意馆、遇见 敦煌体验馆等,并举办禅智慧 讲座、素食展等,让民众共享 文化大餐。 自2008年起,雪窦山弥 勒文化节已连续举办11届, 成为奉化地区全民参与的文化 活动。十余年间,奉化与亚、 欧、美三大洲的50多个国家 和地区开展弥勒文化互访交 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进一 步扩大弥勒文化和“中国佛教 名山—宁波奉化雪窦山”的 海外影响力。据了解,雪窦山 佛教五大名山建设从2013年 开 始 筹 划 , 2014 年 正 式 启 动,目前,首个项目—浙江 佛学院已经启用。 在名山建设和节庆活动带 动下,奉化深度挖掘区域特色 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去 年,奉化游客接待量达23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200亿 元,均较 5 年前翻一番。 雪窦山弥勒文化节举行 严啸建 郭红松欢迎关注本版微信公众号 “人民日报行天下” 欢迎关注本版微信公众号 “人民日报行天下” 旅游漫笔 旅游漫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五彩城, 距离富蕴县城280公里,其外观属丘陵地形, 是受风力和流水作用形成的侵蚀台地,分布面 积达 10 余平方公里。一般由倾角不大的侏罗纪 地层构成,岩画凹凸相间,岩石色泽多变,以 红为主,间以绿、黄、白、黑及过渡色彩,酷 似五彩古堡,是观光旅游、科学考察、科普教 育、摄影等的理想场所。 图为风光美如画的五彩城。 刘是何摄影报道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Sep-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责编:刘发为 邮箱:rmrblytd@163.com 在海外守护中国瑰宝paper.people.com.cn/rmrbhwb/page/2019-11/14/11/... · 11 行天下 旅游天地 责编:刘发为 邮箱:rmrblytd@163.com

1111

行 天 下行 天 下

旅游天地旅游天地责编:刘发为 邮箱:[email protected]责编:刘发为 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想近距离接触一下邱锦仙大师及她的工作环境是件不容易的事。

邱锦仙是英国大英博物馆高级古 书 画 修 复 师 。 这 行 业 很 “ 小众”,却有很多国家政要专门去见她。提起她的名字,中国人了解的并不多,西方人知道的却不少。我最早也是通过海外媒体的介绍文章,才结识了这位在全球博物馆行业声名遐迩、被誉为“海外中国古画修复大师第一人”的传奇人物。

中国游客越来越多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著名博物馆。目前馆藏珍品 1300 多万件,其中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 2.3 万件。现对外 公 开 展 示 有 2000 多 件 中 国 文物,还有大批历史久远的文物藏品并未能公开于众。除了场地和空间的诸多限制,更主要还是很多珍品早已破旧不堪,不修复整理亦很难再见天日。而对这些价值连城的瑰宝修复,是一项极为审慎而又耗时冗长的工程,非技艺特别精湛者而难以胜任。

据英国旅游部门统计,近十多年来,来自中国的旅行者越来越多。中国人纷纷走出国门,去世界各地休闲度假已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成千上万的中国旅游者在抵达伦敦之后,十有八九都会将大英博物馆列入首选旅游地。很多人甚至一泡就是一整天,流连忘返。

一位在牛津从事生物研究的华裔教授曾不无感叹地对我说,大英

博物馆不自觉地已成了我们在海外最具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就是一部历史书。温故而知新,反思而明理,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或一个家庭与个人,首要自强,图谋自立,方有自信。这从主展厅每日都大量出现的那些络绎不绝的中国旅行者的表情上,都不难找到这种解读。

大英博物馆始建于 1753 年,位于伦敦新牛津街北面的罗素广场,是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博物馆。穿过恢弘的广场前中厅大道,走过博物馆熙熙攘攘的正厅,沿西楼梯继续下行,通过安检之后,才算真正进入了神秘的大英博物馆半地下的馆藏重地。邱大师工作了 30 多年的东方古书画修复室,就坐落在一个静谧的小花园中。

开水洗旧画

初见邱锦仙女士,这位在大英博物馆担纲古玩修复第一师,也被称为“天下无二,身怀绝技”的高手,是一位和蔼慈祥、质朴的中国女性。她是上海人,若是走在上海街头,你不会觉得她和那些普通的中国老太太有何两样。只有在握起她的手时,你才会感受到大师的特别气场。那双神奇的手,使你油然而生一种崇敬和仰望。亚洲部主管乔安娜女士向我讲起了三十多年前发生在大英博物馆的一件趣事。

1987 年圣诞节的前两天,原在大英博物馆任中国藏品部研究员的韦伯教授,正苦于面对馆藏古画保存和修复的困境,无意间听闻上海博物馆有位女古画修复师正在伦敦一位古董商家中小住,于是设法

找上门来。邱锦仙仍能清晰地记起那次应

约走进大英博物馆的情景。“我当时心怀忐忑。”面对这位表情怯生、不谙英文的中国女性,馆里很多专家学者初始也不把接待她当件什么事。时任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主任罗森,只是礼貌性招呼一下,便就随手选张有过火烧遭遇的傅抱石旧画,说是请她“号号脉”,对这一类画究意如何修复为妥。

邱锦仙默默地端详了好一会,又用指甲轻剔了几下画卷,在确定无误这是一帧绢本画后,便招呼陪同的人给她烧壶开水。等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邱锦仙要做什么时,那一壶滚烫的开水已泼到画面上。

面对瞠目结舌的众人,邱锦仙很淡定,她用排笔在画卷正面挥洒开水的同时,又用层叠的宣纸慢慢吸水拭干,不断反复而至,直到胶水与画面渐渐分离。平常掉根针都能听到响的修复室,这天起了不小的嚷闹,工作人员都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围观上去。那是他们第一次看到中国人用这种方式修复旧画。

“其实,他们根本没指望我能修复好那幅傅抱石的残卷,只是考考我究竟有什么路子。”邱锦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只是淡淡一笑。

“开水洗旧画”这一事件,震惊了大英博物馆馆长。那张傅抱石旧画的完美修复,也彻底征服了大英博物馆的诸多同行。馆方当即向邱锦仙提出,希望她能留在大英博物馆,帮助抢救馆内文物中大批古

书画藏品。大英博物馆求才心切,甚而直接通过外交部给邱锦仙申请特别工作许可。

没曾想,这一次伦敦行,与大英博物馆的一次邂逅,就此改变了邱锦仙的一生轨迹。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宝

邱锦仙最初接手这份“中国古画修复师”职位,内心其实是矛盾的。一方面,她为自己能被大英博物馆聘请而心生自豪;另一方面,当她看到在库房里,成箱成箱破损严重的中国古画与唐卡,还有数百片团成硬块的敦煌绢画,就那么杂乱堆积在那里,暗无天日了百多年,她又为此内心纠结,甚感心痛。每当手指轻触到那些曾经是多么璀璨的中国古典艺术作品,她总感觉指尖有种触电般麻酥,她的眼眶总是要模糊好一阵才转而清晰。

邱锦仙在大英博物馆度过的30多年时间里,共修复了300多件濒临毁灭的古作珍品,1000 余幅馆藏中国古画经她妙手回春,才第一次有了向众人展示的机会。假邱锦仙之手修复后的 《女史箴图》,2014 年再次公展成了轰动新闻,现永久陈列于博物馆 91 号室,已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如果我不做,很多价值不菲的画可能就毁掉了,或者永远也不能再现世人了。我就想多修复几幅画,这样可以供各国学者研究,也可以让更多游客了解我们中国曾有

过的辉煌而灿烂的历史和文化。”邱锦仙这样对我说。

邱锦仙在英国守护中国瑰宝30 余年,在古画修复生涯里也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她挽救了为数众多的流失海外的中国文化珍品,被业界公认是“将中国书画装裱技艺带入欧洲的第一人”。大英博物馆第一次专为一位中国人量身设置了

“中国高级古画修复师”这一职位。邱锦仙一生从事着修复还原并

延长古书画珍品艺术生命的工作。在整个采访中,邱锦仙最多的感慨就是:“这么多馆藏瑰宝,本属于中国。它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只要它存在,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认知。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没理由不去维护好它,保藏好它。”跟着邱锦仙学艺多年的英国徒弟告诉我,邱大师本人就是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宝。

(严啸建,旅英作家,安徽繁昌人,著有《英伦汉学家》《苦旅》《小城三作家》《风灯》等作品,曾获马来西亚第三届世界华文小说“花踪奖”。)

上图:大英博物馆左图:邱锦仙工作的东方古书

画修复室

在海外守护中国瑰宝严啸建文/图

在海外守护中国瑰宝严啸建文/图

秋 意 渐 浓 , 川藏公路的新都桥路段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在这片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之中,神奇的光线 、 弯 弯 的 小 溪 ,吸引着人们前来欣赏。新都桥山峦起伏,尽显川西平原的无限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新 都 桥 的 闻 名离不开声名远播的

“摄影家走廊”,川藏公路在其境内的10 余公里路程,不仅让许多的人来这里 记 录 美 好 的 景色,也让这里从深山之中为世人所认识、所了解。

这 , 就 是 路 的魔力。

一 条 路 , 可 以将不同的地理单元所连接,更能够将不同的历史文化所串联。

当你去青海湖旅游的时候,印象最深的风景不是在景区里面,而是在环线的路上;当你驾车行驶在荒漠戈壁中的公路之时,你耳边的风都变得粗犷而有力;当你在云南群山中的公路穿梭,时而晴空时而雨的天气让你对这片神秘的土地更加好奇;当你在丹江口环库公路上驰骋的时候,沿途是一幅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秀美画面。

我们为这些独具特色的公路所折服,不仅仅因为沿途的美景,更是这一条条路背后所蕴藏的故事。正如新都桥镇那样,川藏公路带给当地的改变,已经远远超过作为交通属性路的本身。当地人的生活蒸蒸日上,川西文化的魅力也更为广泛地传播出去。这条路,既见证了新都桥的脱胎换骨,也有中国很多地方发展的影子。

其实,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几条最美的公路,每个人心中也都有几条令人难忘的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不同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不同的路,终归有着不一样的故事,即便是同一条路,不同的时节也会有不一样的风景。离开自己习惯的环境走一走,也许心胸会在一刹那间变得开阔,多转一转不同的路,也会少一些偏见与刻薄。

“书可以参考,但是路只能自己走。”余秋雨的这句感慨,正是他走过了很多地方之后的心里话。路,或实或虚,对于行者来说,每一段走过的经历都将在人生的旅程中留下足迹,或浓或淡。

鲁迅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因人而变得灵动,人也因走过更多的路而变得深沉。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经过草原也好,荒 漠 也罢 , 走 的越 远 , 越要 记 得 自己 为 什 么而出发。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刘发为

光村位于吕梁山脉姑射峰东南麓,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新绛县的一个村落。其美丽的村名,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北齐时该地上空某夜倏显昼光,五彩缤纷,耀眼夺目,奇绝丽极。遂以吉兆上报朝延,获名光村。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授予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有着 3000年辉煌历史的光村,经过历代村贤志士的不断创建与修葺,至20世纪40年代,村四周的环境风貌已经形成了以肃穆雄伟的神庙结构为景点、护村林池为屏障的村文化长廊。

光村深厚古老的文化积淀,还体现于巍然深厚的城垣堞门及城外的环城林。它们作为光村文化的载体,不仅具有为护村安民提供优良环境的物质作用,而且在丰富文明儒雅的光村民居文化、弘扬传统的道德理念、培养造就人的精神气质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造就一代代光村优秀人才的文化基石。

光村城垣呈正方形,东西、南北之长皆为一百二十丈。村围四周城垣完整,高约四丈,上宽九尺,车马可以环行。东、西城墙端南正北一线贯通,不留旁门,仅在南、北城垣上各设二门,子午为轴,南北呼应。东、西二门又各分南、北城墙为三等份,其比例近似黄金分割。竖立于村四周的城垣门标新立异,城门各有寓义。

西北,乾元门。有两重含义:其一是

追溯本村的起源;其二是强调这西北方向的重要。东南,继照门。继为续承,照是耀射。“继照”二字力沉千钧,任重百世。其含义十分明显:寄厚望于后昆,期可继承先祖之荣耀。东北,广汉门。广者宽大也,汉可解为汉朝或银汉。光村始建于北齐可排除汉乾说,银汉即银河 (天河),又可引伸为地上的江河。西南,大武门。提醒本村后辈,怀鸿鹄之大志,弃燕雀之小志,学有用之大技,弃雕虫之小技,干利国之大业,建为民之丰功。

“地上文物看山西”,在三晋大地,要找出“王家大院”那样的豪宅大院户并非难事,但像光村这么多豪宅大院集于一村之村,并不多见。

因此,2008 年,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来光村感慨道:“没想到这里的文化遗产这么地道,这些是时间的产物,这些椽子很有历史的味道,别看这些门楼已破败,但历史的价值都写在它的上面。”

光村的民居院落以四合院居多,其中

最为称奇的是赵家十八座院。该院始建于乾隆初年,建筑风格有四奇:奇一,大小院落18座,一线建起,凡墙接处皆互相咬合绝无垂向接缝;奇二,不论面阔几间,皆用通檩,绝无一间一檩者;奇三,整个十八座院落院院有门,可相互穿行;奇四,全院都是砖木结构,大院六座,都是四面插廊,檐下花板雕柱,刻工精致,或人虫鸟兽,或山水花木,无不寓意深刻,呼之欲出。

光村的院落各有别名,也从一个层面上体现了本村的民居文化,如:横院里、南楼里、北楼里等。

光村的村郊结构、城垣堞门、豪宅大院共同构成了光村特色的村居文化,而整个建筑的布局设计,更加全面地营造了

“光村古民居文化”氛围,这种浓郁的文化环境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光村极为珍贵的文化财富。

下图:光村古建筑陈 卫摄 (人民图片)

山西光村村居文化放异彩

梁 冬

本报电 (记者何欣禹)近日,2019 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举行,2000 多名海内外人士参加活动。

奉化是中国化弥勒化身——布袋和尚出生、出家、弘法、圆寂和归葬之地,拥有渊源深厚的弥勒文化,被誉为

“中华弥勒文化之乡”。雪窦山是弥勒根本道场。

今年文化节围绕“慈行天下·和乐人间”主题,分为开幕式、论坛、佛事、展览和群众性活动 5 大版块、8 项主题

活动。活动期间,举办了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和雪窦山全国摄影展两项国家级活动;还赴日本、意大利、斯里兰卡等国家,持续开展“四海同心”弥勒文化海外慈行活动;雪窦山佛文化展设东方禅意馆、遇见敦煌体验馆等,并举办禅智慧讲座、素食展等,让民众共享文化大餐。

自 2008 年起,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已连续举办 11 届,成为奉化地区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十余年间,奉化与亚、欧、美三大洲的 50 多个国家

和地区开展弥勒文化互访交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进一步扩大弥勒文化和“中国佛教名山——宁波奉化雪窦山”的海外影响力。据了解,雪窦山佛教五大名山建设从 2013 年开 始 筹 划 , 2014 年 正 式 启动,目前,首个项目——浙江佛学院已经启用。

在名山建设和节庆活动带动下,奉化深度挖掘区域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去年,奉化游客接待量达 2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200亿元,均较5年前翻一番。

雪窦山弥勒文化节举行

严啸建 郭红松绘

欢迎关注本版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行天下”

欢迎关注本版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行天下”

旅游漫笔旅游漫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五彩城,距离富蕴县城 280 公里,其外观属丘陵地形,是受风力和流水作用形成的侵蚀台地,分布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一般由倾角不大的侏罗纪地层构成,岩画凹凸相间,岩石色泽多变,以

红为主,间以绿、黄、白、黑及过渡色彩,酷似五彩古堡,是观光旅游、科学考察、科普教育、摄影等的理想场所。

图为风光美如画的五彩城。刘是何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