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为您解读 - xiancnepaper.xiancn.com/newxawb/page/2019-02/19/12/2019021912_pdf.pdf ·...

1
语文 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和重要考点 西北大学附中浐灞中学 一级教师 张莹 责任编辑 王军贤 视觉编辑 苏一 校对 苍珠 2019 2 19 日 星期二 www.xiancn.com 12 教育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了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 试大纲。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高考大 纲,在多个学科中强调对考生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在此,我 们邀请了西安教育界的相关专家和资 深教师,对高考大纲进行解读,并针对 性地提出了下一阶段的 复习建议,供广大考生和 教师参考。 精准把握《考纲》 落实立德树人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理学博士 解慧明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相比, 2019 年《考试大纲》主要呈现两大特征: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 培养教育体系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以促进素质教育发 展为基本遵循,科学构建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高考评 价体系。突出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包括考查目的、考 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结合 2019 年《考试大纲》,对广大高三师生提 出以下建议: 深研考试大纲,精准科学备考。深入研究《考试大纲》,明确 “一核四层四翼”,弄清“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核心问题,提 高复习效率,全面盘点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思想方法、学科科学价 值和人文价值、必考考点等,达到精准备考。 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备考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核心素养,《考试大纲》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精心设计教 学主体内容,创设新颖问题情境,增加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 型试题,在知识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并加以运用,以达到 考查考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各学科在备考中应以提升核心素养为 目标,抓住学科本质,真正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构建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能力。构建知识体系,把握知识脉 络,增强系统性和关联性,要在知识网络的形成、知识结构的系统 性、知识间的联系和方法的迁移上下功夫,提升学生解决综合性问 题的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拓宽眼界和视野。近年来高考注重对学生阅 读能力的考查,所以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注意平时积累,做好知 识储备,增加知识广度,拓宽眼界和视野,进而提高阅读能力,透析 命题意图,及时获取解决方案。 注重学科知识在生活实践的应用。关注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 相结合,提升学生理解现实问题,能从学科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019 年语文考纲及考试说明与2018 年相比共有这几方面变化: 一是考纲的变化。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的变化:将“根据普通高 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这一变化将“文化素质” 具体化,强调了“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考试范围与要求中的 变化:写作部分的要求变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应用 E”。 “实用类”调至“文学类”之前。 二是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部分有两方面变化。一个是试题 顺序调整,一个是所给例题的变化,有增有减。试题顺序调换了文 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顺序。这一变化会让语文试卷 的结构布局更加科学,在本质内涵上来看,论述类文本阅读和以新 闻为核心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都具有时政性的基本特征,而文学类 文本阅读和古诗文阅读在本质内涵上都属于文学作品,这样的顺 序调整有助于考生在解题时呈现出思维上的连贯性。 这些变化是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变革的成果和结晶,展现出 了高考语文试题的创新性,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热点。下足功夫研 究考纲,把握命题导向的同时,要立足于能力立意。只有这样才能 确保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9 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在指导思想、考核要求及考试范围 方面延续了 2018 年的要求, 2019 年高考数学命题仍将保持稳中有 变的总基调。 结合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在备考中应坚持:遵循考试大纲, 夯实基础知识。依据考试大纲,全面盘查高考必考考点,了解并掌 握重难点,做到精准备考,有备无患;重视夯实基础,掌握“四基四 能”,注重通性通法,强化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突出学科核心素 养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的好习 惯。近几年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在知识点的交汇处设计试题,所以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一是要能使数学知识串成串,连成线,汇成面, 建立知识和方法关联,二是要能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分析问题,具 有发散性思维。 加强中国数学文化的渗透,培养人文精神与素养。培养数学 应用意识,规范数学表达要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注重知识在 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强 化数学表达能力,规范数学语言的运用,做到表达清楚、推理严密, 卷面规范。 2019 年的英语《考试说明》出现微变化,且较集中地 体现在了书面表达的样题改变、增加说明、评分原则和第 二档、第一档的评分依据上。 一、样题在 2019 年的《考试说明》中,书面表达样题 特意使用了 2018 年全国卷 III 的书面表达。 二、新增说明在书面表达样题后,“评分原则”前新增 一段说明: 书面表达题目旨在考查考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评价 其能否运用相关常识和语言知识进行有效的文字表达, 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本题要求考生给英国朋友写封回 信,答复他所询问的学校学生体育运动情况,引导考生关 注体育运动和身心健康,弘扬体育精神。 三、评分原则及评分依据在“评分原则”中,将 2018 年及以前的第 4 点:“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 数量和……”改为“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丰 富性和……”。在“各档次的给分范围和要求”的第二档 和第一档中,将原来的“语法结构单调、词汇项目有限”改 为“语法结构单调、词汇知识有限”。 以上改动既体现了文中表述的规范性、严谨性,同 时对书面表达及其评分标准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 例题后增加的说明进一步诠释了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 真正测试目的,即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 写作的能力,文字表达必须有效,表达必须达到交际效 果。和以前只是考虑是否包含所有要点、语言基本无误 等局限于语言知识本身的文字表达相比,这对考生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在“评分原则”的第 4 点中的改变是对新增说明落实 的具体体现。这表示在书面表达中考生不能只追求较多 高级词汇堆积和语法结构的数量而应在语言词汇、句型 结构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准确性、合理性等方面下功夫。 2019 年物理考试大纲和说明,在考查的内容、难度 求稳的基础上,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凸显对物理核心 素养的考查。具体解读如下: 1.考点内容、难度不变,坚持求稳。2019 年的物理考 试大纲中考点、考点级别、题型设置方面等均无明显的变 化,说明 2019 年高考物理试题在难度上会与 2018 年基本 持平,这既坚持了高考命题保持稳定的一贯原则,又保障 了新旧高考的平稳、有序过渡。 2.考核目标和要求变化显著,用意深远。考核目标和要 求中发生几处显著变化,值得大家重视。如强调了对“思想 道德素质”的考查,这说明“立德树人”教育观在高考中将会 强化和体现,但究竟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可以预测 2019 年高考试卷中那些联系学习生活和 生产劳动实践、考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数量可能 会有所增加,可能会突出设计性、开放性实验,以考查学 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备考中要注意增加一些联系生活和 实际的 STSE 物理问题,实验题中要重视设计性、开放性 实验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 性等综合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3. 题型示例调整,指向清晰。题型示例指引着高考 题的方向,考试大纲的说明中题型示例第 12 题换成用引 力波这一最新的科研成果设计问题情境,主要考查考生 从真实情景中构建模型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意在引 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科学,培养科学精神。 由此可见 2019 年高考命题很可能以一些前沿的科 学发现或我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如“港珠澳大桥”、“嫦娥 四号月球着陆”等热点为情境设计问题。复习中要强化 有真实背景的天体问题和动力学问题、能量问题等。 2019 年高考大纲物理部分考试范围与要求和 2018 年完全相同,但考核目标与要求有几点变化: 1. “对新生文化素养的要求”改变为“对新生思想道 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强调对高中物理核心素 养中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的重视。 2. “注重物理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 用”修改为“注重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广 泛应用”,突出了物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 新增“大力引导学生从‘解决题’向‘解决问题’转 变”。进一步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构建物理 模型,并利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4. 新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复习过程中注意近几年的新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新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新课标 提出的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一致,注意物 理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 2019 年大纲相对于 2018 年大纲无明显变化,结合近 几年考试大纲及高考命题情况来看,关注主干知识的同 时,要求考生能够将生活实际问题与化学基本原理基本 思想联系起来,考查考生分析处理新信息的能力。重点 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思想方法和基 本活动经验,基础知识必须做到全面、准确、熟练。 2. 对化学实验与实验探究能力要求提高:实验装置 的选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加 强实验能力的培养,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 作,常见气体的制备,物质的检验和分离提纯的方法及溶 液配制的方法。 3.重视工业生产、环境保护、材料科技和能源生命等 领域相关知识,注意对工业流程题的训练。 4.强化审题训练,树立审题意识,提高从题干中提取 信息的能力。注意训练学生在陌生背景中,应用已有经 验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分析图像表格信息的能力。 5.统计多年高考考点,寻找命题规律,重点掌握常考 知识点。多年题目统计是有些规律的,重要的知识内容 不会遗漏的,不要以为多年不考就放松警惕。 考试范围依然为四本必修和时政部分。虽然《说明》 表述沿用了旧教材的内容,但在复习中应增添了新教材 的变动内容。所给例题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把握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精神,强调理论联 系实际。 1. 题型示例中所给选择题无显著变动,高考坚持稳 中求变的理念。2019 的试题难度、形式上应该会微调。 2. 非选择例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准确、完整地提炼取文字、图表信息,能够进行系 统分析和多角度分析,提炼、整合,形成完整观点。争取 经济政治不失分,哲学少失分,文化多得分。 2 )检索已有学科知识、时事知识、生活常识,通过分 析、判断、归纳、推理所给资料,解决所给问题。打破板 块,构建联系,筛滤旧有,活化新知,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 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3 )运用学科知识阐释、评价、论证和探究有创见地 提出解题思路和方法,语言组织有层次有逻辑。关注时 政热点并且能够巧妙化用。 2019 年考纲与 2018 年绝大部分一致,以下方面应多 关注: 1. 高考功能中新增“思想道德素质”和“引导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考纲新增“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 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 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做题” 到“做人做事”,志于道,崇于德,突出高考独特的育人功 能与评价导向。因此会聚焦时代使命,加强对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品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斗精神的考 查,同时对审美意识、健康意识、劳动体验等方面引导。 2.考核目标中突出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纲 要求的四方面十二层次的能力目标是基于“历史学科核 心素养”,“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是“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必备方法; “历史解释”是“描述和阐 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的思维表达; “唯物史观”是运 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的理论指导。考纲关注学习潜 , 从重学习结论到重视学习过程。考生应具备《课标》 中核心素养层级的水平三和水平四。 3. 考核形式突出“问题意识”,强化基础性、综合性、 应用性、创新性。考纲注重“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 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试范围不变,考点以通史为主线,以专题方式呈现。 关注考试大纲描述用语的细节变化,特别是对一些 关键词的再理解。可以发现考核目标与要求上与以往四 项考查能力描述不同之处在于,对能力的要求分解得更 为细致。以上的描述要求已很具体地将会让考试命题区 分度增大,尤其表现在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的 考查、对学生是否已形成正确的逻辑关系分析描述力的 考查。高考的人才选拔功能更明显。 考试范围与要求中“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 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应特别引起广大地理教师的 教学反思,如何很好地在教学引导、练习题选取及难度分 析等方面拿捏到位。考试大纲引导的考试内容优化之处 是着力提高质量,课程结构并未有实质性改变,但学生和 教师的共同学习提升负担有很大转变,考试命题会延续 以往课程标准及教材中没有出现的新知识点,如教材中 “地转偏向力”知识点河流的凹凸岸判读等,教师得好 好反思怎样准确理解并在教学中分解课标要求,并教会 学生重组知识结构达到运用。高考命题会更多地选用现 实生产生活中的素材,突出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考查;教 师同时需要在行为上改变自己,即怎样让课堂教学力生的学习力(对新知识结构的现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考纲体现出对知识细节、原理的理解依旧是小切口, 但会更大纵深度,将会把分析图文信息、生活联系的地理 学科命题理念贯穿全过程。建议地理教师一定要清楚把 握复习方向,不能自我增减或放缩课堂教学,考纲规定的 考核目标及范围才是高考地理命题的基本依据。 本版稿件由马天星 刘晓庆整理 高考大纲与 2018 年基本一致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英语教研员 高级教师 王兰英 凸显物理核心素养考查 西安市高河中学 正高级教师 马 西安市黄河中学 高级教师 刘小芳 命题更加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 西安市第二中学 二级教师 石国娴 关注主干知识 注重实践结合 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学 一级教师 段玉婷 彰显时代精神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中 一级教师 贺明明 立德树人全面评价 素养能力比翼齐飞 陕西省西安中学 高级教师 张艳 突出对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 西北大学附属中学 正高级教师 赵丽 突出数学核心素养主线 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 高级教师 罗理想 数学(理) 突出体现四个“注重” 西安市第八十二中学 一级教师 王希武 数学(文) 英语 理综(物理) 理综(物理) 理综(化学) 文综(思想政治) 文综(历史) 文综(地理) 总体来看, 2019 年高考数学的命题仍将保持相对稳定,以“服 务选才,指导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功能,聚焦学生对主干知识的 理解和应用,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注重数学本质和通性通法,淡化解题技巧,融入数学文化。降低 计算难度,加强对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 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考查,从能力立意向素养导向过渡。 在新的一轮高考改革到来之前,以平稳过渡的方式进入新课改。 2019 年高考备考建议: 1.研读考试大纲,把握复习重心,不忽略边缘线知识; 2.回归教材,立足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夯实基础,将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训练落实到位。注意构建 知识体系,加强各部分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从本质上抓住这些 联系,进行知识整合与深化,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关联;注重独 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表达等关键能力的培 养。规范做题格式,特别重视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Dec-2019

4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名师为您解读 - xiancnepaper.xiancn.com/newxawb/page/2019-02/19/12/2019021912_pdf.pdf · 复习建议,供广大考生和 教师参考。 精准把握《考纲》落实立德树人

语文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和重要考点西北大学附中浐灞中学 一级教师 张莹

责任编辑 王军贤 视觉编辑 苏一

校对 苍珠2019年2月19日 星期二 www.xiancn.com12 教育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

名师为您解读2

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年高考大纲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了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高考大纲,在多个学科中强调对考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在此,我们邀请了西安教育界的相关专家和资深教师,对高考大纲进行解读,并针对

性地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复习建议,供广大考生和

教师参考。

精准把握《考纲》落实立德树人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理学博士 解慧明

与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相比,2019年《考试大纲》主要呈现两大特征: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以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为基本遵循,科学构建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高考评价体系。突出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包括考查目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结合 2019年《考试大纲》,对广大高三师生提出以下建议:

深研考试大纲,精准科学备考。深入研究《考试大纲》,明确“一核四层四翼”,弄清“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核心问题,提高复习效率,全面盘点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思想方法、学科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必考考点等,达到精准备考。

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备考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核心素养,《考试大纲》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精心设计教学主体内容,创设新颖问题情境,增加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试题,在知识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并加以运用,以达到考查考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各学科在备考中应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抓住学科本质,真正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构建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能力。构建知识体系,把握知识脉络,增强系统性和关联性,要在知识网络的形成、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知识间的联系和方法的迁移上下功夫,提升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拓宽眼界和视野。近年来高考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所以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注意平时积累,做好知识储备,增加知识广度,拓宽眼界和视野,进而提高阅读能力,透析命题意图,及时获取解决方案。

注重学科知识在生活实践的应用。关注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理解现实问题,能从学科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019年语文考纲及考试说明与2018年相比共有这几方面变化:一是考纲的变化。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的变化:将“根据普通高

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这一变化将“文化素质”具体化,强调了“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考试范围与要求中的变化:写作部分的要求变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表达应用E”。“实用类”调至“文学类”之前。

二是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部分有两方面变化。一个是试题顺序调整,一个是所给例题的变化,有增有减。试题顺序调换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顺序。这一变化会让语文试卷的结构布局更加科学,在本质内涵上来看,论述类文本阅读和以新闻为核心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都具有时政性的基本特征,而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古诗文阅读在本质内涵上都属于文学作品,这样的顺序调整有助于考生在解题时呈现出思维上的连贯性。

这些变化是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变革的成果和结晶,展现出了高考语文试题的创新性,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热点。下足功夫研究考纲,把握命题导向的同时,要立足于能力立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9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在指导思想、考核要求及考试范围方面延续了2018年的要求,2019年高考数学命题仍将保持稳中有变的总基调。

结合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在备考中应坚持:遵循考试大纲,夯实基础知识。依据考试大纲,全面盘查高考必考考点,了解并掌握重难点,做到精准备考,有备无患;重视夯实基础,掌握“四基四能”,注重通性通法,强化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突出学科核心素养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的好习惯。近几年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在知识点的交汇处设计试题,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考生一是要能使数学知识串成串,连成线,汇成面,建立知识和方法关联,二是要能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分析问题,具有发散性思维。

加强中国数学文化的渗透,培养人文精神与素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规范数学表达要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注重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强化数学表达能力,规范数学语言的运用,做到表达清楚、推理严密,卷面规范。

2019年的英语《考试说明》出现微变化,且较集中地体现在了书面表达的样题改变、增加说明、评分原则和第二档、第一档的评分依据上。

一、样题 在 2019年的《考试说明》中,书面表达样题特意使用了2018年全国卷 III的书面表达。

二、新增说明在书面表达样题后,“评分原则”前新增一段说明:

书面表达题目旨在考查考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评价其能否运用相关常识和语言知识进行有效的文字表达,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本题要求考生给英国朋友写封回信,答复他所询问的学校学生体育运动情况,引导考生关注体育运动和身心健康,弘扬体育精神。

三、评分原则及评分依据在“评分原则”中,将 2018年及以前的第 4点:“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改为“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丰

富性和……”。在“各档次的给分范围和要求”的第二档和第一档中,将原来的“语法结构单调、词汇项目有限”改为“语法结构单调、词汇知识有限”。

以上改动既体现了文中表述的规范性、严谨性,同时对书面表达及其评分标准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例题后增加的说明进一步诠释了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真正测试目的,即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写作的能力,文字表达必须有效,表达必须达到交际效果。和以前只是考虑是否包含所有要点、语言基本无误等局限于语言知识本身的文字表达相比,这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评分原则”的第4点中的改变是对新增说明落实的具体体现。这表示在书面表达中考生不能只追求较多高级词汇堆积和语法结构的数量而应在语言词汇、句型结构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准确性、合理性等方面下功夫。

2019年物理考试大纲和说明,在考查的内容、难度求稳的基础上,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凸显对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具体解读如下:

1.考点内容、难度不变,坚持求稳。2019年的物理考试大纲中考点、考点级别、题型设置方面等均无明显的变化,说明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在难度上会与2018年基本持平,这既坚持了高考命题保持稳定的一贯原则,又保障了新旧高考的平稳、有序过渡。

2.考核目标和要求变化显著,用意深远。考核目标和要求中发生几处显著变化,值得大家重视。如强调了对“思想道德素质”的考查,这说明“立德树人”教育观在高考中将会强化和体现,但究竟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可以预测 2019年高考试卷中那些联系学习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考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数量可能

会有所增加,可能会突出设计性、开放性实验,以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备考中要注意增加一些联系生活和实际的 STSE物理问题,实验题中要重视设计性、开放性实验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综合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3.题型示例调整,指向清晰。题型示例指引着高考题的方向,考试大纲的说明中题型示例第12题换成用引力波这一最新的科研成果设计问题情境,主要考查考生从真实情景中构建模型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科学,培养科学精神。

由此可见 2019年高考命题很可能以一些前沿的科学发现或我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如“港珠澳大桥”、“嫦娥四号月球着陆”等热点为情境设计问题。复习中要强化有真实背景的天体问题和动力学问题、能量问题等。

2019年高考大纲物理部分考试范围与要求和 2018年完全相同,但考核目标与要求有几点变化:

1.“对新生文化素养的要求”改变为“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强调对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中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的重视。

2.“注重物理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修改为“注重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突出了物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新增“大力引导学生从‘解决题’向‘解决问题’转变”。进一步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构建物理模型,并利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4.新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复习过程中注意近几年的新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5.新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一致,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

2019年大纲相对于2018年大纲无明显变化,结合近几年考试大纲及高考命题情况来看,关注主干知识的同时,要求考生能够将生活实际问题与化学基本原理基本思想联系起来,考查考生分析处理新信息的能力。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基础知识必须做到全面、准确、熟练。

2.对化学实验与实验探究能力要求提高:实验装置的选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

作,常见气体的制备,物质的检验和分离提纯的方法及溶液配制的方法。

3.重视工业生产、环境保护、材料科技和能源生命等领域相关知识,注意对工业流程题的训练。

4.强化审题训练,树立审题意识,提高从题干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注意训练学生在陌生背景中,应用已有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分析图像表格信息的能力。

5.统计多年高考考点,寻找命题规律,重点掌握常考知识点。多年题目统计是有些规律的,重要的知识内容不会遗漏的,不要以为多年不考就放松警惕。

考试范围依然为四本必修和时政部分。虽然《说明》表述沿用了旧教材的内容,但在复习中应增添了新教材的变动内容。所给例题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精神,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1.题型示例中所给选择题无显著变动,高考坚持稳中求变的理念。2019的试题难度、形式上应该会微调。

2.非选择例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准确、完整地提炼取文字、图表信息,能够进行系统分析和多角度分析,提炼、整合,形成完整观点。争取经济政治不失分,哲学少失分,文化多得分。

(2)检索已有学科知识、时事知识、生活常识,通过分析、判断、归纳、推理所给资料,解决所给问题。打破板块,构建联系,筛滤旧有,活化新知,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3)运用学科知识阐释、评价、论证和探究有创见地提出解题思路和方法,语言组织有层次有逻辑。关注时政热点并且能够巧妙化用。

2019年考纲与2018年绝大部分一致,以下方面应多关注:

1.高考功能中新增“思想道德素质”和“引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考纲新增“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做题”到“做人做事”,志于道,崇于德,突出高考独特的育人功能与评价导向。因此会聚焦时代使命,加强对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斗精神的考查,同时对审美意识、健康意识、劳动体验等方面引导。

2.考核目标中突出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纲

要求的四方面十二层次的能力目标是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是“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必备方法;“历史解释”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思维表达;“唯物史观”是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的理论指导。考纲关注学习潜力,从重学习结论到重视学习过程。考生应具备《课标》中核心素养层级的水平三和水平四。

3.考核形式突出“问题意识”,强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考纲注重“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试范围不变,考点以通史为主线,以专题方式呈现。

关注考试大纲描述用语的细节变化,特别是对一些关键词的再理解。可以发现考核目标与要求上与以往四项考查能力描述不同之处在于,对能力的要求分解得更为细致。以上的描述要求已很具体地将会让考试命题区分度增大,尤其表现在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对学生是否已形成正确的逻辑关系分析描述力的考查。高考的人才选拔功能更明显。

考试范围与要求中“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应特别引起广大地理教师的教学反思,如何很好地在教学引导、练习题选取及难度分析等方面拿捏到位。考试大纲引导的考试内容优化之处是着力提高质量,课程结构并未有实质性改变,但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学习提升负担有很大转变,考试命题会延续

以往课程标准及教材中没有出现的新知识点,如教材中“地转偏向力”知识点→河流的凹凸岸判读等,教师得好好反思怎样准确理解并在教学中分解课标要求,并教会学生重组知识结构达到运用。高考命题会更多地选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素材,突出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考查;教师同时需要在行为上改变自己,即怎样让课堂教学力→学生的学习力(对新知识结构的现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考纲体现出对知识细节、原理的理解依旧是小切口,但会更大纵深度,将会把分析图文信息、生活联系的地理学科命题理念贯穿全过程。建议地理教师一定要清楚把握复习方向,不能自我增减或放缩课堂教学,考纲规定的考核目标及范围才是高考地理命题的基本依据。

本版稿件由马天星刘晓庆整理

高考大纲与2018年基本一致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英语教研员 高级教师 王兰英

凸显物理核心素养考查西安市高河中学 正高级教师 马 骏西安市黄河中学 高级教师 刘小芳

命题更加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西安市第二中学 二级教师 石国娴

关注主干知识 注重实践结合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学 一级教师 段玉婷

彰显时代精神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中 一级教师 贺明明

立德树人全面评价 素养能力比翼齐飞陕西省西安中学 高级教师 张艳

突出对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西北大学附属中学 正高级教师 赵丽

突出数学核心素养主线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 高级教师 罗理想

数学(理)

突出体现四个“注重”西安市第八十二中学 一级教师 王希武

数学(文)

英语

理综(物理)

理综(物理)

理综(化学)

文综(思想政治)

文综(历史)

文综(地理)

总体来看,2019年高考数学的命题仍将保持相对稳定,以“服务选才,指导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功能,聚焦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注重数学本质和通性通法,淡化解题技巧,融入数学文化。降低计算难度,加强对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考查,从能力立意向素养导向过渡。在新的一轮高考改革到来之前,以平稳过渡的方式进入新课改。

2019年高考备考建议:1.研读考试大纲,把握复习重心,不忽略边缘线知识;2.回归教材,立足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夯实基础,将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训练落实到位。注意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各部分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行知识整合与深化,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关联;注重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表达等关键能力的培养。规范做题格式,特别重视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