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自治县中水镇 万亩果林遍山野...

1
深度报道 · 广告 7 2016 8 17 星期三 王荣泮 大农视野 2019 7 31 星期三 校检 徐冰洁 06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决战 从威宁县城出发,沿威昭高速公路驾车行 40 分钟后进入中水镇。放眼望去,绵延起 伏的山野在数千亩果林的装点下,俨然一片绿 色的海洋。 两年前,这里栽种的还是烤烟、玉米等传 统作物,在省委“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 的产业革命”政策指导下,中水镇党委、政府 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两年时间,这里变成了果 园,让这片土地充满了蓬勃生机。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中水镇,四面环山,河 流纵横,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水果生长, 是威宁著名的蔬菜产区。文化底蕴深厚,辖区 内有著名的鸡公山文化、汉墓群遗址,素有 “果蔬之乡,千年中水”的美誉。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自古有种植果树的传 统,过去漫山遍野都是苹果树、梨树。 现年 56 岁的马关赛是中水镇泉山村村 民,喜欢唱山歌的他在当地小有名气。因为残 疾,家庭较困难,他家 2014 年前一直享受着 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马关赛回忆,过去他们家有 10 口人,家 14 亩地 9 亩多用来种苹果,后来为了吃饭, 父母把苹果树全砍了。 作为人口大镇,中水镇现有人口超过 5 人,耕地面积 58291.35 亩,林地 10200 亩,荒 24618 亩。人均耕地面积 1 亩左右,人地矛 盾突出。人们过去种植苹果,由于缺少销路, 没有科学的储藏技术,苹果成熟后要么送人, 要么烂在地里,果农损失很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改变传统种 植,实现产业转型,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成为 中水镇党委、政府一直思考的问题。 穷则思变,困则破局。 进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借着乡 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产业革命在全省上下深入推 进的东风,一场纵深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 的行动在中水镇有序开展。 2017 年,中水镇引入威宁县大生高原生态 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8 年引入海升集团, 2019 年引入同心弘盛公司。3 年来,中水镇成 功引入 3 家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 采用滴灌技术规模化发展苹果种植。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水镇投 入数百万元资金实施老果林提升改造工程,通 过改善品种,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了 19 家专 业合作社,把原有的苹果种植散户集中起来, 抱团发展,降低市场风险。 为确保群众通过苹果种植稳定增收致富, 中水镇党委、政府整合 266 万元涉农资金成立 了“威宁县顺田坝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用 于收购辖区内产出的苹果,通过利益联结, 1113 户贫困户 8447 人直接受益。 泉山村村民马召鹏,多年前因病致贫。 2018 年他家流转了 2 亩多地种苹果树,1 亩地 每年可获得 1200 元的土地流转费。“山坡地种 苞谷,收成好的时候 1 亩地也就六七百块的收 入,各种成本算下来弄不好还要倒贴。把地流 转出去比种苞谷划算,自己还能做其他事。” 马召鹏说,土地流转出去后,空闲时间多了, 平时妻子虎燕就在泉山村苹果种植基地务工, 每天有 80 元到 100 元报酬,他在附近帮人修建 房子,每天有 200 元收入。更可喜的是,去年 他们家通过政府实施的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扶 持,危旧房变成了小康房,今年已顺利脱贫。 万亩果林遍山野,昔日旧貌换新颜。随着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推 进,截至今年,中水镇苹果种植面积达到 60210 亩;发展种植马铃薯 8500 亩,蔬菜 12600 亩,其他经济作物 16120 亩;发展养牛 5793 头,羊 4278 只,猪 6885 头。全镇实现人 1 亩经果林,贫困人口人均 1 亩蔬菜、户均 2 头能繁母牛。通过调优产业结构,形成产业 多元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格局,有力推动 脱贫攻坚进程。 今年,中水镇种植的苹果已经大面积挂 果,再过一两个月,便可大量上市。 “从过去几年的销售情况来看,依托龙头 企业与市场对接,中水苹果远销贵阳、四川、 杭州、上海等地,因为苹果质量好,市场销售 价格往往要高于其他地方生产的苹果,群众得 到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目前中水苹果的销路 不存在问题,但还是要居安思危,从长远来统 筹谋划,实现苹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 展。”中水镇镇长马力说。 今年 4 月,中水镇依托威宁县顺田坝果蔬 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了具有苹果糕生产技术 专利的合作伙伴,共同成立“威宁县乐丰农业 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从上海购买的生 产设备已经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即将正式投入 生产。随着公司的投产运作,中水镇的苹果种 植产业正逐渐形成集技术专利、深度加工、价 值延伸、市场销售、品牌打造于一体的现代产 业发展格局,助力当地发展。 威宁自治县中水镇 万亩果林遍山野 昔日旧貌换新颜 □ 本报记者 胡艳群 通讯员 马亚旭 中水镇上寨村苹果种植基地 中水镇上寨村苹果种植基地 本报讯 (陈炯吉 道) 时下正值西红柿成熟上市的旺 季,近日,在纳雍县勺窝镇五一村 蔬菜基地,满目新绿中挂满了累累 硕果,历经 3 个多月的精心栽培和 悉心照料, 2.6 万株西红柿相继成 熟,预计产量达到 15 万余公斤,一 个个红彤彤的西红柿采摘装箱后, 运往纳雍县城、六盘水等市场。 自恒大帮扶纳雍以来,勺窝镇 紧抓帮扶机遇,建设蔬菜基地,大 规模种植西红柿、辣椒、黄瓜等高 效蔬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基地 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 基地”的运营模式,引进易成养殖 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基地的运营 生产、技术指导、采购和销售。按 照“一户一栋”确权给全镇脱贫基 础较差的贫困户,覆盖全镇贫困户 87 367 人。 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基地从 山东引进适宜本地栽种的红果、粉 果西红柿,预计每栋大棚能采摘西 红柿 3500 公斤左右,按照每公斤 3.6 元左右的价格批发到水城和纳雍 县城,40 栋大棚的西红柿毛利润大 40 余万元。自去年 5 月建成并投 入使用后,交替种植了西红柿、黄 瓜、辣椒、四季豆等高效蔬菜。有 了种植经验,今年种植的第一茬西 红柿喜获丰收,产量喜人,大棚种 植的黄瓜也将陆续上市。西红柿迎 来采收期,基地工作量增大,每天 都需要十余名工人在大棚务工,这 些工人都是基地周边的村民和贫困 户。村民们在基地内工作按小时计 算,每小时 10 元钱,每人每月有两 千余元的纯收入。 蔬菜基地不仅给当地贫困户带 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充分 吸收村内的闲散劳动力,解决村内 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村民们通 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和入股分 红,在一份土地上可以获得三份收 入,这种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当 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 有力地巩固了扶贫成效,助力群众 持续增收。 本报讯 (刘国艳 报道) 当前,正 是辣椒挂果的时节。连日来,在七星关区田坝 镇盘挪河村辣椒基地里,10 多名村民抢抓好 天气给辣椒除草、打芽。 “他们说要想辣椒长得好,就要把头芽打 了,以前我们自家种才舍不得打呢,要留来 吃。”村民邹忠艳戴着草帽边打芽边自言自语 地说。 40 多岁的邹忠艳,没出过远门,虽然不能 体会外出打工的心酸,但一直依靠仅有的几亩 地,过着只能填饱肚子的日子,也让她备受煎 熬。 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东风,让邹忠艳家 的日子有了起色。 “我家不仅有 8 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在 合作社务工一天还有 80 元的工资,比以前种 苞谷洋芋划算很多。”虽然邹忠艳无法精确计 算出种植辣椒比种苞谷洋芋强多少,但务工收 入,让她家生活宽裕了很多。 2017 年,七星关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田坝镇以“大党建”统领“大扶贫、大 安全、大发展”,把党支部建在生产线上,充 分发挥党支部凝聚人心、助推发展和党员岗位 示范、先锋引领的作用,让党员成为合作社、 基地的先锋骨干,让党组织成为群众脱贫致富 的主心骨,保证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2017 年底,在田坝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 支持下,盘挪河村成立了村社一体合作社盘挪河村惠泽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流转 土地 300 余亩用于发展软籽石榴种植。 虽然村里有了产业,但由于石榴种植周期 较长,见效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两年来, 盘挪河村“两委”不断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 习,想找到一样适合该村土质、气候的短平快 经济作物,增加群众收益。 通过不断的探索,今年年初,经过多方考 察后田坝镇和遵义一家辣椒生产公司达成协 议。由公司提供种子,在田坝镇盘挪河村、新 民村、沙炭沟村、兴旺社区发展朝天椒种植 2000 余亩,其中盘挪河村 120 亩。 据悉,盘挪河村辣椒种植是由帮扶单位七 星关区生态移民局出资,镇党委、政府指导, 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牵头,合作社具体组 织实施,全村贫困户参与劳务工作,产生效益 由合作社、贫困户和村集体三方按一定比例分 红的模式进行。 目前,该村 54 户贫困户 192 人全部参与其 中。“每亩土地每年 500 元的流转费几乎能抵 一亩土地传统种植的收入,群众务工费、年底 分红就是增收部分。”盘挪河村副主任刘秀荣 给大家算了一笔经济账。 “你看现在辣椒长得有半腰深了,按照这 种长势,今年收益应该不错。每亩预计产量在 2200 斤,按保底价 1.8 1 斤计算,每亩就有 4000 元的毛收入。”看着长势良好的辣椒, 刘秀荣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 展好本村现有产业,努力为群众增收致富谋出 路、找点子,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金沙县桂花乡滥坝村 产业齐头并进 群众增收有路 本报讯 (范贤菊 报道) 日前,笔者在金沙县桂花乡 滥坝村猕猴桃基地看到,猕猴桃长势喜人,十余名村民正 在基地进行修枝、疏果等管护,一派忙碌景象。为推动农 村产业革命,助力群众脱贫增收,滥坝村发展猕猴桃种植 1200 亩、花椒种植 800 亩、李子种植 800 亩,有机高粱 1000 亩、有机蔬菜 400 亩,烤烟 600 亩,今年来发展优质 稻养项目 600 亩,实现了产业全覆盖。 务工村民余芝录说:“前几年都是种植玉米,产业效 益很低,现在村委带领村民发展猕猴桃、脆红李等经果林 产业,土地流转出去,还可以在基地上务工,这个效益比 种苞谷的收入好得多。” 近年来,桂花乡滥坝村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推 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动了一场农村产业革命,从根本上转 变多年来制约滥坝村发展的问题,逐步走上了一条产业致 富之路。通过考察学习,科学制定规划,抓好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走上一条规模化、特色化、精品化、现代的山地 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采用“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及大户带动种植的 模式,老百姓选择土地、劳动力入股或将土地流转给企业 或大户,在获取土地流转费用的同时,又能参与合作社年 底分红,农闲时还能到各种植基地务工增加收入,推动当 地群众脱贫致富。 滥坝村驻村工作组组长付国平介绍,通过深入推进农 村产业革命,村里发展种养产业成效凸显。村各基地务工 人员常年保持在 30 人左右,季节性务工可达到 100 余人, 去年来发放务工群众工资 120 余万元,实实在在增加了老 百姓的收入。 务工群众在管护猕猴桃 务工群众在管护猕猴桃 赫章县辅处乡葛布村 打造精品水果示范园 本报讯 (洪 李正平 朱启成 报 道) 为按时打赢 脱贫攻坚战,近年来,赫章县辅处乡葛布村党支部引进赫 章县苗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入葛布,在葛布村流转土 400 余亩,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农 户 (贫 困 户) ” 模式建设精品水果采摘示范园,前期投入资金 300 万元, 由公司组织农户集中连片种植精品水果 400 余亩(其中红 灯车厘子 48 亩,五星大枇杷 80 亩,猕猴桃 120 亩,脆红李 132 亩),目前,该精品水果采摘示范园已初步成型。 据悉,该项目涉及农户 148 660 人 (其 中 精 准 贫 困 42 166 人)。项目产生效益前由公司负责支付种植农 户土地流转费、种植费及管理费等,以培育新的经济主体 为主,待项目产生效益后,带动农民积极参与发展,实行 分散种植加上自愿种植,公司统一收购原则,不断增加农 民和村集体收入,年均带动贫困户务工收入达 60 万元, 有效解决了农民务工不出村致富途径。 今年来,公司还在示范园中猕猴桃基地套种番茄、花 菜等蔬菜,充分发挥了土地的利用率,进一步拓展了农民 的致富门路。 7月25日,黔西县杜鹃街道大兴社区村民在采收桃 子。 近年来,杜鹃街道大兴社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采取“村党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带领农户种植艳 红桃100多亩,目前已进入采摘期,村民们正加紧采摘, 供应市场,帮助增收致富。 (郭常青 摄) 纳雍县勺窝镇 40 栋大棚西红柿进入采收期 七星关区田坝镇盘挪河村 探索“长短”结合产业模式 助力群众脱贫增收 ◆◆◆ ◆◆◆ 务工群众采摘西红柿 务工群众采摘西红柿 务工群众在打理辣椒 务工群众在打理辣椒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Aug-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威宁自治县中水镇 万亩果林遍山野 昔日旧貌换新颜rb.bjrb.cn/resfile/2019-07-31/06/06.pdf · 2017 年,中水镇引入威宁县大生高原生态 农业有限责任公司,2018

深度报道·广告7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王荣泮 大农视野2019年7月31日 星期三 韩 雷 校检 徐冰洁 06

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 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决战

从威宁县城出发,沿威昭高速公路驾车行

驶 40 分钟后进入中水镇。放眼望去,绵延起

伏的山野在数千亩果林的装点下,俨然一片绿

色的海洋。

两年前,这里栽种的还是烤烟、玉米等传

统作物,在省委“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

的产业革命”政策指导下,中水镇党委、政府

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两年时间,这里变成了果

园,让这片土地充满了蓬勃生机。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中水镇,四面环山,河

流纵横,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水果生长,

是威宁著名的蔬菜产区。文化底蕴深厚,辖区

内有著名的鸡公山文化、汉墓群遗址,素有

“果蔬之乡,千年中水”的美誉。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自古有种植果树的传

统,过去漫山遍野都是苹果树、梨树。

现年 56 岁的马关赛是中水镇泉山村村

民,喜欢唱山歌的他在当地小有名气。因为残

疾,家庭较困难,他家 2014 年前一直享受着

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马关赛回忆,过去他们家有 10 口人,家

里 14 亩地 9 亩多用来种苹果,后来为了吃饭,

父母把苹果树全砍了。

作为人口大镇,中水镇现有人口超过 5 万

人,耕地面积 58291.35 亩,林地 10200 亩,荒

山 24618 亩。人均耕地面积 1 亩左右,人地矛

盾突出。人们过去种植苹果,由于缺少销路,

没有科学的储藏技术,苹果成熟后要么送人,

要么烂在地里,果农损失很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改变传统种

植,实现产业转型,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成为

中水镇党委、政府一直思考的问题。

穷则思变,困则破局。

进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借着乡

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产业革命在全省上下深入推

进的东风,一场纵深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

的行动在中水镇有序开展。

2017 年,中水镇引入威宁县大生高原生态

农业有限责任公司,2018 年引入海升集团,

2019 年引入同心弘盛公司。3 年来,中水镇成

功引入 3 家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

采用滴灌技术规模化发展苹果种植。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水镇投

入数百万元资金实施老果林提升改造工程,通

过改善品种,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了 19 家专

业合作社,把原有的苹果种植散户集中起来,

抱团发展,降低市场风险。

为确保群众通过苹果种植稳定增收致富,

中水镇党委、政府整合 266 万元涉农资金成立

了“威宁县顺田坝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用

于收购辖区内产出的苹果,通过利益联结,

1113 户贫困户 8447 人直接受益。

泉山村村民马召鹏,多年前因病致贫。

2018 年他家流转了 2 亩多地种苹果树,1 亩地

每年可获得 1200 元的土地流转费。“山坡地种

苞谷,收成好的时候 1 亩地也就六七百块的收

入,各种成本算下来弄不好还要倒贴。把地流

转出去比种苞谷划算,自己还能做其他事。”

马召鹏说,土地流转出去后,空闲时间多了,

平时妻子虎燕就在泉山村苹果种植基地务工,

每天有 80 元到 100 元报酬,他在附近帮人修建

房子,每天有 200 元收入。更可喜的是,去年

他们家通过政府实施的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扶

持,危旧房变成了小康房,今年已顺利脱贫。

万亩果林遍山野,昔日旧貌换新颜。随着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推

进,截至今年,中水镇苹果种植面积达到

60210 亩 ; 发 展 种 植 马 铃 薯 8500 亩 , 蔬 菜

12600 亩,其他经济作物 16120 亩;发展养牛

5793 头,羊 4278 只,猪 6885 头。全镇实现人

均 1 亩经果林,贫困人口人均 1 亩蔬菜、户均

2 头能繁母牛。通过调优产业结构,形成产业

多元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格局,有力推动

脱贫攻坚进程。

今年,中水镇种植的苹果已经大面积挂

果,再过一两个月,便可大量上市。

“从过去几年的销售情况来看,依托龙头

企业与市场对接,中水苹果远销贵阳、四川、

杭州、上海等地,因为苹果质量好,市场销售

价格往往要高于其他地方生产的苹果,群众得

到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目前中水苹果的销路

不存在问题,但还是要居安思危,从长远来统

筹谋划,实现苹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

展。”中水镇镇长马力说。

今年 4 月,中水镇依托威宁县顺田坝果蔬

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了具有苹果糕生产技术

专利的合作伙伴,共同成立“威宁县乐丰农业

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从上海购买的生

产设备已经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即将正式投入

生产。随着公司的投产运作,中水镇的苹果种

植产业正逐渐形成集技术专利、深度加工、价

值延伸、市场销售、品牌打造于一体的现代产

业发展格局,助力当地发展。

威宁自治县中水镇

万亩果林遍山野 昔日旧貌换新颜□ 本报记者 胡艳群 通讯员 马亚旭

中水镇上寨村苹果种植基地中水镇上寨村苹果种植基地

本报讯 (陈 炯 吉 刘 鑫 报

道) 时下正值西红柿成熟上市的旺

季,近日,在纳雍县勺窝镇五一村

蔬菜基地,满目新绿中挂满了累累

硕果,历经 3 个多月的精心栽培和

悉心照料,2.6 万株西红柿相继成

熟,预计产量达到 15 万余公斤,一

个个红彤彤的西红柿采摘装箱后,

运往纳雍县城、六盘水等市场。

自恒大帮扶纳雍以来,勺窝镇

紧抓帮扶机遇,建设蔬菜基地,大

规模种植西红柿、辣椒、黄瓜等高

效蔬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基地

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运营模式,引进易成养殖

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基地的运营

生产、技术指导、采购和销售。按

照“一户一栋”确权给全镇脱贫基

础较差的贫困户,覆盖全镇贫困户

87 户 367 人。

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基地从

山东引进适宜本地栽种的红果、粉

果西红柿,预计每栋大棚能采摘西

红柿 3500 公斤左右,按照每公斤

3.6 元左右的价格批发到水城和纳雍

县城,40 栋大棚的西红柿毛利润大

约 40 余万元。自去年 5 月建成并投

入使用后,交替种植了西红柿、黄

瓜、辣椒、四季豆等高效蔬菜。有

了种植经验,今年种植的第一茬西

红柿喜获丰收,产量喜人,大棚种

植的黄瓜也将陆续上市。西红柿迎

来采收期,基地工作量增大,每天

都需要十余名工人在大棚务工,这

些工人都是基地周边的村民和贫困

户。村民们在基地内工作按小时计

算,每小时 10 元钱,每人每月有两

千余元的纯收入。

蔬菜基地不仅给当地贫困户带

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充分

吸收村内的闲散劳动力,解决村内

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村民们通

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和入股分

红,在一份土地上可以获得三份收

入,这种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当

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

有力地巩固了扶贫成效,助力群众

持续增收。

本报讯(刘国艳 申 曼 报道) 当前,正

是辣椒挂果的时节。连日来,在七星关区田坝

镇盘挪河村辣椒基地里,10 多名村民抢抓好

天气给辣椒除草、打芽。

“他们说要想辣椒长得好,就要把头芽打

了,以前我们自家种才舍不得打呢,要留来

吃。”村民邹忠艳戴着草帽边打芽边自言自语

地说。

40 多岁的邹忠艳,没出过远门,虽然不能

体会外出打工的心酸,但一直依靠仅有的几亩

地,过着只能填饱肚子的日子,也让她备受煎

熬。

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东风,让邹忠艳家

的日子有了起色。

“我家不仅有 8 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在

合作社务工一天还有 80 元的工资,比以前种

苞谷洋芋划算很多。”虽然邹忠艳无法精确计

算出种植辣椒比种苞谷洋芋强多少,但务工收

入,让她家生活宽裕了很多。

2017 年,七星关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田坝镇以“大党建”统领“大扶贫、大

安全、大发展”,把党支部建在生产线上,充

分发挥党支部凝聚人心、助推发展和党员岗位

示范、先锋引领的作用,让党员成为合作社、

基地的先锋骨干,让党组织成为群众脱贫致富

的主心骨,保证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2017 年底,在田坝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

支持下,盘挪河村成立了村社一体合作社——

盘挪河村惠泽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流转

土地 300 余亩用于发展软籽石榴种植。

虽然村里有了产业,但由于石榴种植周期

较长,见效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两年来,

盘挪河村“两委”不断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

习,想找到一样适合该村土质、气候的短平快

经济作物,增加群众收益。

通过不断的探索,今年年初,经过多方考

察后田坝镇和遵义一家辣椒生产公司达成协

议。由公司提供种子,在田坝镇盘挪河村、新

民村、沙炭沟村、兴旺社区发展朝天椒种植

2000 余亩,其中盘挪河村 120 亩。

据悉,盘挪河村辣椒种植是由帮扶单位七

星关区生态移民局出资,镇党委、政府指导,

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牵头,合作社具体组

织实施,全村贫困户参与劳务工作,产生效益

由合作社、贫困户和村集体三方按一定比例分

红的模式进行。

目前,该村 54 户贫困户 192 人全部参与其

中。“每亩土地每年 500 元的流转费几乎能抵

一亩土地传统种植的收入,群众务工费、年底

分红就是增收部分。”盘挪河村副主任刘秀荣

给大家算了一笔经济账。

“你看现在辣椒长得有半腰深了,按照这

种长势,今年收益应该不错。每亩预计产量在

2200 斤,按保底价 1.8 元 1 斤计算,每亩就有

近 4000 元的毛收入。”看着长势良好的辣椒,

刘秀荣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

展好本村现有产业,努力为群众增收致富谋出

路、找点子,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金沙县桂花乡滥坝村

产业齐头并进群众增收有路

本报讯(范贤菊 报道) 日前,笔者在金沙县桂花乡

滥坝村猕猴桃基地看到,猕猴桃长势喜人,十余名村民正

在基地进行修枝、疏果等管护,一派忙碌景象。为推动农

村产业革命,助力群众脱贫增收,滥坝村发展猕猴桃种植

1200 亩、花椒种植 800 亩、李子种植 800 亩,有机高粱

1000 亩、有机蔬菜 400 亩,烤烟 600 亩,今年来发展优质

稻养项目 600 亩,实现了产业全覆盖。

务工村民余芝录说:“前几年都是种植玉米,产业效

益很低,现在村委带领村民发展猕猴桃、脆红李等经果林

产业,土地流转出去,还可以在基地上务工,这个效益比

种苞谷的收入好得多。”

近年来,桂花乡滥坝村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推

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动了一场农村产业革命,从根本上转

变多年来制约滥坝村发展的问题,逐步走上了一条产业致

富之路。通过考察学习,科学制定规划,抓好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走上一条规模化、特色化、精品化、现代的山地

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及大户带动种植的

模式,老百姓选择土地、劳动力入股或将土地流转给企业

或大户,在获取土地流转费用的同时,又能参与合作社年

底分红,农闲时还能到各种植基地务工增加收入,推动当

地群众脱贫致富。

滥坝村驻村工作组组长付国平介绍,通过深入推进农

村产业革命,村里发展种养产业成效凸显。村各基地务工

人员常年保持在 30 人左右,季节性务工可达到 100 余人,

去年来发放务工群众工资 120 余万元,实实在在增加了老

百姓的收入。

务工群众在管护猕猴桃务工群众在管护猕猴桃

赫章县辅处乡葛布村

打造精品水果示范园本报讯 (洪 红 李正平 朱启成 报道) 为按时打赢

脱贫攻坚战,近年来,赫章县辅处乡葛布村党支部引进赫

章县苗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入葛布,在葛布村流转土

地 400 余亩,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农户 (贫困户) ”

模式建设精品水果采摘示范园,前期投入资金 300 万元,

由公司组织农户集中连片种植精品水果 400 余亩 (其中红

灯车厘子 48 亩,五星大枇杷 80 亩,猕猴桃 120 亩,脆红李

132 亩),目前,该精品水果采摘示范园已初步成型。

据悉,该项目涉及农户 148 户 660 人 (其中精准贫困

户 42 户 166 人)。项目产生效益前由公司负责支付种植农

户土地流转费、种植费及管理费等,以培育新的经济主体

为主,待项目产生效益后,带动农民积极参与发展,实行

分散种植加上自愿种植,公司统一收购原则,不断增加农

民和村集体收入,年均带动贫困户务工收入达 60 万元,

有效解决了农民务工不出村致富途径。

今年来,公司还在示范园中猕猴桃基地套种番茄、花

菜等蔬菜,充分发挥了土地的利用率,进一步拓展了农民

的致富门路。

7 月 25 日,黔西县杜鹃街道大兴社区村民在采收桃

子。

近年来,杜鹃街道大兴社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采取“村党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带领农户种植艳

红桃 100 多亩,目前已进入采摘期,村民们正加紧采摘,

供应市场,帮助增收致富。

(郭常青 摄)

纳雍县勺窝镇

40栋大棚西红柿进入采收期

七星关区田坝镇盘挪河村

探索“长短”结合产业模式 助力群众脱贫增收

◆◆◆

◆◆◆

务工群众采摘西红柿务工群众采摘西红柿

务工群众在打理辣椒务工群众在打理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