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點‧孔王會計師...

14
104高點‧孔王會計師 考前30分鐘重點題神 1-1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Nov-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04高點‧孔王會計師 考前30分鐘重點題神

    1-1

  • 高點‧孔王會計師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104高點‧孔王會計師 考前30分鐘重點題神

    1-1

    【證券交易法】 一、X 股份有限公司從事電腦周邊設備之生產,自民國 96 年 12 月 18 日起在臺灣證券交易所

    上市買賣。X 公司董事長 A 為增加 X 公司營收,與公司總經理 B 及財務長 C 共同策劃,在民國 96 年間於海外設立甲公司作為人頭公司,並指示員工對甲公司進行大量假銷貨,並配合出貨流程製作不實之估價發票、銷貨單、工單、裝貨單等資料,實則出口貨物由 X公司派駐美國之員工收受後存放在自行承租之倉庫內;同時,又以乙公司另一人頭公司作

    為 X 公司配合進貨對象,製作虛偽之訂購單偽充 X 公司向乙公司訂貨之證明,由 X 公司派駐美國之員工將上述虛偽銷貨放置於美國倉庫之貨物另行包裝、更換電腦產品名稱,以

    乙公司名義將貨物虛銷回 X 公司。另一方面,ABC 等人自民國 97 年起,尋得丙公司與丁公司作為配合 X 公司國內虛偽交易之原料供應商,戊公司與己公司作為配合虛偽銷貨對象。由 X 公司先將生產之電腦週邊產品虛銷予戊公司與己公司,再由戊公司與己公司虛銷予丙公司與丁公司,最後由丙公司與丁公司將上列產品虛銷回 X 公司,以此循環虛增營收、美化帳面。民國 101 年 12 月水果日報揭發 X 公司自 98 年度起之財務報告,持續製造假銷貨虛增鉅額應收帳款,震驚證券市場。試問:在證券交易法下,X 公司、A、B、C、丙公司、丁公司、戊公司及己公司各應負何等責任?

    【解】 (一)X 為發行人,應就財報不實損害賠償負無過失責任。

    1.依證券交易法第 20-1 條規定,財務報告及財務業務文件其主要內容有虛偽或隱匿之情事,下列各款之人,對於發行人所發行有價證券之善意取得人、出賣人或持有人(下簡稱投資人)因而所受

    之損害,應負賠償責任: 一、發行人及其負責人。二、發行人之職員,曾在財務報告或財務業務文件上簽名或蓋章者。前項各款之人,除發行人外,如能證明已盡相當注意,且有正當理由可合

    理確信其內容無虛偽或隱匿之情事者,免負賠償責任。係針對財報不實的情形,公司負責人及其

    他經手財報之相關人員,設計階段式責任,以保障投資人權益,合先敘明。其中「主要部分」,

    即可能影響合理投資人交易決定之資訊,美國有實務見解提出量化標準,認為只要影響公司營收

    達百分之五,即屬主要部分。 2.本件 X 公司於董事長、A 總經理 B、財務長 C 的共謀下,透過循環假交易虛增應收帳款美化帳面

    營收,偽造 98 年後之財務報表,其中應收帳款、營收之增加應屬影響投資人之重要投資資訊,可能影響公司股價,應屬財務報表之主要內容。X 公司為發行人,其財報主要內容有虛偽隱匿之情形,造成投資人受有損害,違法本法第 20 條第 2 項、第 20 條之 1 規定,應就其損害負無過失責任。

    (二)A、B 為董事長與總經理,應負無過失責任。C 屬公司負責人,應就投資人損害負推定過失責任。 董事長 A、總經理屬公司負責人。而財務長 B 雖無經理人職銜,惟依公司法經理人實質認定標準,有為公司管理事務及簽名之權者,即屬公司法上之經理人,依照公司法第 8 條規定,屬公司之職務負責人。本件,ABC 三人均屬公司負責人,共謀偽造財報,造成投資人受有損害,依照舊法,原來董事長與總經理均負無過失責任,惟依本年新修正證券交易法規定,然尚應不溯及既往,故 AB 應負無過失責任。而財務長 C 僅負推定過失責任,而 C 為故意導致財報不實,自須負責。

    (三)承前所述,X 公司與 ABC 三人分別應依財報不實之規定就投資人之損害負責,而因 ABC 三人因屬故意導致財報不實,無過失比例責任之適用,其損害賠償範圍應就全部損害負責。另依證券交易法

    第 171 條規定,違反本法第 20 條第 2 項規定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併此敘明。 (四)丙丁戊己公司並非本法第 20-1 條之規範主體,僅依本法第 20 條第 1、3 項及民法第 184 條規定附損

    害賠償責任。於刑事責任方面,丙丁戊己公司屬 X 公司違反第 171 條規定之財報不實罪幫助犯,依法應罰公司負責任。

  • 高點‧孔王會計師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104高點‧孔王會計師 考前30分鐘重點題神

    1-2

    溫馨小提醒: 近年考試越來越多這種非常長的題型,通常看到這麼多字就會覺得很煩,此時必須要壓抑想要靠北的心

    情,冷靜下來,先從問句開始看,看是要問哪些人哪些事?回過頭來跟著「人」的脈絡,抓出他們做的

    事情,把關係圖畫出來釐清事實後,再回顧證交法的「體系」(所以體系一定要熟練),看看涉及到所

    學過的那些法條、法理,先默寫出來後,慢慢把架構擬好,一步步拆解。並且要注意,財報不實的規定

    今年已經修法,注意新法規定。 二、A 上市公司於 91 年 4 月 30 日所申報公告的第一季至 93 年上半年度財務報告虛偽隱匿 1.

    對 B 公司擔保借款、假借貸方式取得資金,以隱匿公司資產不足;2.虛設行號以不實交易虛增營業額。投資人甲等人誤信 A 公司財報,自 91 年 4 月 30 日至 93 年 8 月間買入 A 公司股票,於 93 年 9 月 1 日間 A 公司公布上半年財報,A 公司提列虧損 41 億元方暴露於外,股價因而重挫。甲等人因而控告 A 公司及其負責人。 (一)A 公司抗辯甲等人應舉證其親見並信賴不實財報之事實,此交易因果關係成立,才需

    負賠償責任。有無理由? (二)A 公司抗辯其公告虧損訊息至股票被暫停交易期間長達四個月,而公司恢復交易至投

    資人提起訴訟相隔五個月,甲等人位於市場適當反應該重大訊息期間內出脫持股,導

    致損害擴大,為與有過失,有無理由? 【解】 (一)本案應適用詐欺市場理論,A 公司抗辯無理由

    1.依證券交易法規定,公司之財務報表及財務業務文件之主要內容有虛偽隱匿情事,發行人及負責人等人對公司有價證券之取得人、出賣人、持有人(下簡稱投資人)之損害,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其中,就因果關係之舉證責任,區分為交易因果關係與損失因果關係,前者須舉證不實資訊與交

    易行為間有因果關係,後者需舉證原告交易後因被告行為而受有損害。而於實務上交易因果關係

    有「眼見為憑」原則的適用,原則上原告應舉證其親見並信賴不實資訊的事實。 2.惟美國實務對此發展出「詐欺市場理論」,依照效率市場假說,假設投資市場是一個效率市場,資

    訊進入市場後均會適當反映在股價上,而公司發佈不實資訊,亦將影響市價,可謂對整體市場的

    欺騙,投資人縱未取得該資訊,但因信賴市而交易,應推定其買賣與不實資訊間,具交易因果關

    係。但公司仍得反證推翻。此一原則已為我國實務廣泛引用,於此發生舉證責任轉換之效果。 3.本案 A 公司虛偽隱匿之資訊為重大不實資訊,該資訊進入市場後已足使投資人誤信,依前述詐欺

    市場理論,生舉證責任轉換之效果,應由 A 公司舉證投資人之買賣和不實資訊間無交易因果關係。A 公司抗辯無理由。

    (二)甲之「與有過失」抗辯,為有理由。 1.界定不實資訊與損害賠償之因果關係有兩種方式,分述如下:

    (1)毛損益法:回復受害投資人至交易前肢經濟狀態,受害投資人取得證券時的價格扣除請求時或 出脫時的價格,為損害賠償。於此被告需承受所有價格變動的不利益風險。

    (2)淨損益法:指被害人交易時之市場價格,與標的物真正價值之差額作為損害賠償範圍。此一賠償乃限於被告不實財報所造成之損害,而排除其他下跌因素

    (3)小結:實務見解未見一致,本文認為,應採淨損益法計算對被告較為公平。實務有採以扣除特定期間同類股跌幅作為計算「真實價值」之方式。

    2.如原告未於適當反應期間出脫持股,是否構成與有過失? (1)肯定說:有實務見解認為,需注意反應該項重要訊息所需之期間,因此投資人未於反應期間內

    出脫持股造成損害擴大,此部份已與資訊不實無關並無損害賠償發生之問題。 (2)否定說:損害金額之擴大在於股價繼續下跌,股價繼續下跌之原因事實與受害投資人完全無

    關,故難謂與有過失。 (3)小結:採否定說,解釋上出脫持股之時機個人解讀並不相同,因此投資人並無出脫持股之作為

    義務,否則等同於剝奪個人的投資選擇判斷空間。

  • 高點‧孔王會計師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104高點‧孔王會計師 考前30分鐘重點題神

    1-3

    3.本案,原告雖有足夠的時間足以出脫持股,惟 A 公司股價下跌並非原告之作為所能控制,原告並無出脫持股之作為義務,自無與有過失之適用。

    溫馨小提醒: 本題把所有證券詐欺、財報不實所有的非法條考點通通考出來了,近年來會計師證券交易法的試題,非

    法條、著重於法理演繹跟學說、實務見解的考點越來越多,難度也遠遠超越公司法,故學習上不只要掌

    握法條規定,對於法條背後的立法理由與解釋方法,以及實務的解釋適用結果,都要切實掌握。

    三、查第十四條之五之立法理由:「考量審計委員會均由獨立董事組成,且設置審計委員會已

    不選任監察人,發揮審計委員會之獨立、專業功能,第十四條之五所定審計委員會之職權

    規定應經全體成員二分之一以上同意,且排除第十四條之三之規定,惟相關事項仍應經董

    事會決議,以明確落實董事會之責任。另基於企業界實務運作之考量,及為免因審計委員

    會制度之推動,而影響公司營運之效率及彈性,於第十四條之五第二項訂定第一項所列事

    項如未經審計委員會全體成員二分之一以上同意,得以全體董事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行之,

    另因第一項第十款原屬監察人特有之職權,爰予排除。」試就現行審計委員會與董事會權

    責劃分之規定,加以評釋。 【解】 (一)是否需引進審計委員會制來取代監察人功能

    因現行公司法制採行雙軌制,以監察人為代替股東監督公司業務執行之機關,惟監察人權力有限,

    致使成效不彰,因而引進獨立董事提供董事會專業獨立之意見,形成公司決策。又以獨立董事組成

    審計委員會,使獨立董事取代監察人職權,而廢置監察人,以與國際潮流接軌,然而,獨立董事是

    否能真正取代監察人之監督功能,不無疑問。如為強化公司監控,而是否可以從改善監察人制度著

    手。 (二)審計委員會權責混亂

    一旦獨立董事組成審計委員會時,其便擁有了監察權,而獨立董事既係董事,自然也係董事會權。

    換言之,獨立董事此時既決定及執行公司業務,又負有監督之職責,此種情況恐怕也有違制衡之設

    計。 另外,如前所述,審計委員會未通過之議案,基本上可由董事會全體董事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取代,

    如此妥協設計,恐怕也紊亂了原先制衡設計之本意,造成業務政策決定及執行者之董事會意志,凌

    駕於監督者審計委員會之監督。 (三)審計委員會定位不明

    既然前述審計委員會之審計委員規定由獨立董事充任,其既又是「業務執行機關,亦是監督機關。

    在角色混淆不清之情況下,證交法又授權主管機關得以公權力強制企業設置審計委員會,在相關權

    責釐清前,主管機關在行使此項授權時宜否特別謹慎,在釐清審計委員會職權行使的爭議時,宜多

    兼顧公司法架構下權力分立的本質,否則將會在法規不清的情況下,製造更多本土問題。 溫馨小提醒: 會計師考試比較少出法規評釋題,但配合審計委員會實務爭議的題目,如果能在答案中寫出一些些法律

    評釋,也可以幫答案創造一點深度,當然這還是在熟練法條的前提下才需要掌握的進階考點。不過審計

    委員會的相關規定近年在其他考試都是高度重要考點,宜加掌握,而這些法規適用問題也跟本題的法規

    批判環環相扣,了解審計委員會在規範上有哪些不足之處,也可以幫助記憶第 14-2~14-5 條的適用方法。 四、甲公司從未辦理公開發行有價證券,然於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因資本額達經濟部所規定新

    台幣五億元門檻,依規定必須向證券主管機關補辦公開發行。(經(八九)商字第八九二二一四一二號令:「茲依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第四項,特規定股份有限公司實收資本額達新台幣五億元以上者,其股票須公開發行」。)公司法於九十年十一月修正時廢除強制公

    開發行,惟甲公司至今並未向證券主管機關申請撤銷公開發行。甲公司因資金需求擬辦理

  • 高點‧孔王會計師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104高點‧孔王會計師 考前30分鐘重點題神

    1-4

    增資發行新股,為求時效,擬以私募普通公司債一億元之方式辦理。 (一)請問此私募案是否須經甲公司董事會或股東會決議同意? (二)請問此私募案是否須事先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 (三)倘若甲公司改為私募普通股一千萬股,前述問題(一)及(二)之答案是否相同?請於回答

    是或否之外,附加所根據之法律規定及理由說明。 【解】 甲公司已於八十九年辦理公開發行,迄未辦理撤銷公開發行,屬公開發行公司,應適用證交法規定,合

    先敘明 (一)甲公司私募普通公司債應經董事會決議為之。

    1.確保證交法為增加公司募集資金的彈性,在對非特定人公開招募有價證券的方法外,增加了對特定人招募有價證券的私募規定,使其無需事前向主管機關申報,使募集資金更加簡便迅速。惟避免

    公司濫用私募機制,證交法為此對私募採股東會特別決議,並且需在召集事由中列舉並說明價格

    訂定的合理性、特定人選擇的方式以及辦理私募的必要理由,其目的不外乎並且使私募需經由股

    東會特別決議方能辦理,避免經營階層透過私募機制圖利特定人及稀釋股權。 2.解釋上,證交法 43-6 條所規定之私募客體應指所有有價證券,包含普通公司債在內,但依同條第

    三項規定:「普通公司債之私募…並得於董事會決議之日起一年內分次辦理。」解釋上似回歸公司法 248 條第二項私募普通公司債以董事會決議之方式為之;普通公司債之私募不涉及股權稀釋,對股東權益影響較小,應無需由證交法所規定的股東會特別決議為之。實務上依照公開發行

    公司辦理私募有價證券應注意事項第四點規定,私募普通公司債以董事會決議之方式辦理。 3.本題甲私募普通公司債一億元,應由董事會決議即可。

    (二)甲公司私募普通公司債無需事先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 1.私募法制的建置目的,在藉由縮減行政程序流程,以節約資本,達到達到籌募資金的靈活化和程序

    的簡便化。因此證交法 43-6 條規定,私募僅需於有價證券價款繳納完成日起十五日內,報請主管機關備查即可。

    2.公司債之募集,如依公司法 248 條規定,亦需備妥相關書件,向主管機關申請,惟普通公司債之私募,依同條第二項規定:「並於發行後十五日內檢附發行相關資料,向證券管理機關報備」為同

    一處理。 3.本題甲公司私募普通公司債,無需事先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

    (三)甲公司私募普通股應經股東會特別決議,仍無需事先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 1.私募普通股之規定依證交法 43-6 條,為私募有價證券之行為,應經由股東會特別決議,非如前述

    私募普通公司債之規定僅需董事會決議即可。本題甲如私募普通股,則需經由股東會特別決議,

    並履行報告義務。 2.私募有價證券依前述證交法 43-6 條規定,價款繳納完成日起十五日內,報請主管機關備查即可,

    無需事先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或申報生效。本題甲私募普通股,僅需事後備查,無需事前申請。 五、A 上市公司設置有審計委員會及薪資報酬委員會。A 公司章程第 22 條規定: 「本公司董事長、副董事長及董事之報酬,依其對本公司營運參與之程度及貢獻之價值,

    並參酌國內外業界水準,授權由董事會議定之。」此外,A 公司章程第 33 條規定: 「本公司無盈餘時,不得分派股息及紅利。本公司分派每一營業年度盈餘時,應先彌補歷

    年之虧損以及提撥 10%為法定盈餘公積;但法定盈餘公積累積已達本公司資本總總額時,不在此限。次依法令或主管機關規定提撥特別盈餘公積。次提所於盈餘不高於 0.5%作為董事酬勞,及不低於 1%作為員工紅利。」

    又 A 公司董事乙擬與 A 公司進行不動產之交易,由於 A 公司審計委員會成員對該筆交易有不同意見,無法做成同意或反對之決議。A 公司董事會乃決定跳過審計委員會之決議,依證交法之規定,直接由全體董事 2/3 以上同意該筆不動產交易案件。

    請問:

  • 高點‧孔王會計師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104高點‧孔王會計師 考前30分鐘重點題神

    1-5

    (一)就 A 公司董事長甲 102 年度所受領的報酬和酬勞,其決定程序應分別如何為之? (二)A 公司董事會就該筆不動產交易之決議是否合法? (103 台北大)

    【解】 (一)薪資報酬委員會之薪酬議案決議程序,惟根本上涉及董監報酬與酬勞之本質問題,說明如下:

    1.公司法設計上,以股東會決定董事會之委任、解任、報酬事項,依照公司法 196 條規定,董事(監察人)報酬,由股東會議定之,且不得事後追認。並同依經濟部 93 年商字第 09302030870 號函釋,公司章程經股東會決議,訂明監察人報酬授權董事會決議依同業通常水準支給決定,於法尚

    無不可。 2.惟實務見解將董事可能取得之利益,區分為「報酬」、「酬勞」、「車馬費」等,且將酬勞與車馬

    費排除於 196 條適用規定之外1,惟近年有法院實務認為即便「酬勞」是盈餘分派性質,亦屬於廣義報酬之範圍2;莫衷一是。

    3.惟近年證交法制定薪資報酬委員會之規定,考其意旨,莫非防杜肥貓、提供公司內部人合理薪資報酬機制,而提出薪資報酬議案與標準,惟依照其職權行使辦法,所謂薪資報酬之範圍,除薪水之

    外,亦包括盈餘分派、認股權、員工福利甚至離職給付等,均包含在內,實已超出傳統「報酬」

    與「酬勞」之分類,合先敘明。薪資報酬委員會每年開會兩次,就公司之董事、監察人、經理人

    之薪資報酬等福利,提出考核辦法等議案,經過董事會決議後採用之,惟董事會亦可經特別決議

    方法不採納該薪資報酬議案,並於決議中依前項綜合考量及具體說明通過之薪資報酬有無優於薪

    資報酬委員會之建議。 4.因此可區分為兩種情形:第一、公司章程經股東會決議通過授權由董事會依同業通常水準支給議定

    全體董監事報酬,則薪酬委員會提交予董事會之薪酬議案,經董事會決議後,即為最終決定。反

    之若章程未明定有授權,則薪酬委員會之決議經董事會決議後,仍應由股東會作最後議決。3 5.綜上所述,本件 A 公司報酬與酬勞之決定,由於公司章程已授權董事會依照「對本公司營運參與

    之程度及貢獻之價值,並參酌國內外業界水準」之標準決定之,故僅需董事會就薪酬委員會提出

    之薪資報酬考核議案,由董事會決議後,即為定案。惟依照最高法院 98 台上 935 號判決之意旨:「『本件上訴人花蓮企銀於九十一年六月十四日舉行股東常會通過修訂公司章程第二十四條「董

    事、監察人之酬勞由董事會議定之」之決議,對於董事之報酬無具體規定,應屬概括授權,為原

    審所確定,既未決議訂定董事報酬之總額或盈餘之一定比率,要與首揭法條所謂經章程訂明者有

    間。」然而本件 A 公司章程僅有就盈餘比率有規定,並未規定報酬總額,是否得僅由董事會決議行之,實值存疑。4

    6.薪酬委員會性質上與審計委員會相同,均屬董事會下之功能委員會,並無直接決定權,只有向董事會之建議權。並配合資訊揭露,透過陽光、防制貪婪。但前提是其成員需真正獨立行使職權,不

    受公司經營者羈絆。薪酬委員會制度不應以消滅肥貓為主要目的,而應以建立連結經營績效之合

    理薪酬制度為主,以留住公司人才。 (二)不合法,雖依照審計委員會職權行使辦法規定,程序上即使審計委員會不同意該交易案,董事會仍

    得以全體董事 2/3 同意強行通過該議案,但審計委員會本於監督機關之地位,就該交易案之「第一次」審查、作成決議之過程與意見,仍需依法做成議事錄,如審計委員會係採反對意見,縱使經全

    體董事 2/3 同意通過該議案,則依照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議事辦法之相關規定載明,並需於二日內公告並向主管機關申報,使投資人得知悉該議案之相關問題與考量,屬重要資訊公開之程序規定,

    故不得以全體董事 2/3 同意通過議案而省略前階審計委員會決議過程,否則審計委員會之功能將被大幅架空。

    1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2011年,頁399。 2 台南高等法院100年度上易字280號判決 3 劉連煜,肥貓與薪酬委員會,台灣法學雜誌,2011年10月,頁137-141,頁140。 4 廖大穎,企業自治與董監報酬之決定-章程授權董事會議定董監報酬的合理性,台灣法學雜誌,2014年5月,頁

    154。

  • 高點‧孔王會計師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104高點‧孔王會計師 考前30分鐘重點題神

    1-6

    溫馨小提醒: 關於審計委員會、薪資報酬委員會、報酬與酬勞之認定與性質,可以說是近年來公司法、證交法法規、

    學說、實務變動最大的其中一個部分,涉及公司治理理論的本質,在盡可能不破壞我國公司法體系的前

    提下,強化公司治理、進而與國際規定接軌,是我國實務近年努力的目標,但還是發生了許多「本土問

    題」。這部分當然就會成為考點,務必留意。此部分答案撰擬稍微繁瑣,考生只要能掌握大致的規範、

    衝突,用自己的話寫上去就好了。 六、某甲為 A 上市公司董事長,為填補其個人投資設立,但與 A 公司並無業務往來之 B 公

    司資金缺口,竟濫用董事長權限,多次指示 A 公司財務經理某乙將 A 公司資金 貸與 B 公司,某乙明知 B 公司為某甲個人投資,且與 A 公司並無業務往來關係, 仍陸續接受某甲之指示,多次違背職務製作內部傳票、簽呈,並經某甲核定後,指 示不知情之財會人員將款項撥入 B 公司。嗣後 B 公司因經營不善,無力償還 A 公 司之借款新臺幣二億元,某乙並未對 B 公司進行催收或採取其他債權保全之法律行 動。其後經人檢舉並經檢察官起訴,惟某甲辯稱其未對某乙作任何指示,並無違背 職務行為。而某乙則以其於簽呈中,均註明不建議核貸,資金貸與 B 公司係依 A 上 市公司董事長之批示辦理,並無違背職務行為,資為抗辯。試問某甲及某乙之行為 有無違反證券交易法之規定?並請說明其依據及理由?

    【解】 (一)證交法第 171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有下列情事之一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二億元以下罰金:已依本法發行有價證券公司之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或受僱

    人,以直接或間接方式,使公司為不利益之交易,且不合營業常規,致公司遭受重大損害。」復依

    證交法第 174 條規定:「有下列情事之一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千萬元以下罰金:八、發行人之董事、經理人或受僱人違反法令、章程或逾越董事會授權之範圍,將公

    司資金貸與他人、或為他人以公司資產提供擔保、保證或為票據之背書,致公司遭受重大損害。」

    按「證券交易法第 171 條第 1 項第 2 款所規定之不合營業常規交易罪,其立法目的,係以已發行有價證券公司之董事、監察人、經理人及受僱人等相關人員,使公司為不利益交易行為且不合

    營業常規,嚴重影響公司及投資人權益,因廣大之社會投資大眾可能因此受害,犯罪惡性重大,實

    有必要嚴以懲處,以發揮嚇阻犯罪之效果。是在適用上自應參酌其立法目的,以求得法規範之真

    義。故只要形式上具有交易行為之外觀,實質上對公司不利益,而與一般常規交易顯不相當,其犯

    罪即屬成立。」為高等法院 99 年金上訴字第 46 號判決著有明文。 (二)甲違反證交法部分:甲為 A 上市公司董事長,指示公司財務經理乙貸款予自己個人投資設立之 B 公

    司,而造成 A 公司之損害,屬證交法第 171 條規定,乙直接或間接方式,使公司為不利益之交易,且造成 A 公司損害之掏空公司行為。再依公司法第 15 條規定:「公司之資金,除有左列各款情形外,不得貸與股東或任何他人:一、公司間或與行號間有業務往來者。二、公司間或與行號間有短

    期融通資金之必要者。融資金額不得超過貸與企業淨值的百分之四十。」查,A 公司與 B 公司並無業務往來,承前所述,依證交法第 174 條第 8 款規定,系爭貸與行為,實有違法將公司資金貸與他人,致使 A 公司受有損害。證交法第 171 條、174 條均不以違背職務與否作為構成要件,故甲以一行為同時觸犯證交法第 171 條、174 條,為想像競合犯,依法應從一重即證交法第 171 條處斷。

    (三)乙違反證交法部分:乙為 A 上市公司財務經理,受甲之指示、違背職務製作不實會計憑證,貸與資金予 B 公司。即依證交法第 171 條規定,使公司為不合營業常規、不利益之經營,致公司受有損害;並有違法將公司資金貸予 B 公司之行為,依證交法第 174 條規定,屬違反將公司資金貸與他人,致他人受有損害。證交法第 171 條、174 條均不以違背職務與否作為構成要件,故乙以一行為同時觸犯證交法第 171 條、174 條,為想像競合犯,依法應從一重即證交法第 171 條處斷。

    溫馨小提醒: 本題考出 171 條掏空公司的規定,算是冷門考點,但在其他考試重要性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宜多加留意。

  • 高點‧孔王會計師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104高點‧孔王會計師 考前30分鐘重點題神

    1-7

    七、A 私募股權基金為併購 B 上市公司,在國內先成立 C 公司。二○○六年三月,B 公司擬撤銷公開發行。同年六月 C 公司自 B 公司主要股東等人,以新台幣(下同) 32.5 元購入90.37%之 B 公司股權。同年 B 公司董事會決議與 C 公司合併,C 公司為存續公司。同年八月二日並以每股 26 元現金逐出其餘不到 10%股東。C 公司再於同年八月十一日和其子公司 D 公司合併,D 公司為存續公司,再更名為 A 公司。小股東劉某持有五九八四股,以本次 C 公司收購 B 公司主要股東之價格為 32.5 元,該公司董事會卻決議以 26 元利用簡易合併逐出剩餘股東,不平孰甚。依法行使不同意股東收買請求權。問:何謂「控制權溢

    價」?又相對人抗辯主要股東出售之價格包含控制權溢價是否有理?現金逐出合併之併購

    方式是否合理? 【解】 (一)所謂控制權溢價,謂取得公司之控制利益,投資者所付出超過一般公眾交易之股價的額外對價,相

    對來說,對於公司原有股東而言,控制權溢價即持股的利益。 (二)強制公開收購與控制權溢價分享

    依證券交易法第 43-1 條及相關法規規定,於 50 日內取得上市公司百分之二十股份,應以公開收購方式為之,此即強制公開收購之規定,目的係為分享控制權議價、促進股東平等,也避免大量取得

    目標公司股份造成的市價震盪。本件 A 欲收購 B 上市公司百分之九十之股份,本應採公開收購方式為之,但 B 公司先撤銷公開發行之後,即不是用證交法,數個月後,C 公司即大量購買該公司股票,但公開收購之過程需經過重重談判與審慎評估,而買方與賣方必經一段時間的磋商,以兩者時

    間緊接之點觀之,該公司撤銷股票之公開發行,再規避證券交易法之規定,實有違誠實信用原則。

    依前述強制公開收購規定之目的在於確保全體股東均有公平出售股票的權利,並能分享控制股份之

    溢價利益,同時讓股東再公司經營權發生變動時,得選擇退出公司,因此,本諸誠實信用原則,B公司聲請撤銷公開發行以規避上揭規定之適用,自應責令概括承受其權利義務之相對人,以同樣之

    價格向意義股東購買渠等之股份,使符合公平原則,俾保護弱勢小股東。 (三)現金逐出合併制度有利於併購者併購計畫之順遂進行,但小股東無選擇權,可能犧牲小股東之意

    願,非事理之平。 溫馨小提醒: 現金逐出合併即公司法上的簡易合併,雖然出在證交法的題目中可能性不大,但仍是公司法考試必須掌

    握的重要規定。本題涉及強制公開收購的基礎觀念,只是在立法理由的基礎上衍伸一下考點。 八、A 公司為一公開發行公司且已持有 B 上櫃公司有表決權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五十點五,今 A

    公司擬近期內與 B 上櫃公司進行合併,故其決定 30 日內再加碼買進 B 上櫃公司股份的百分之十五。請附理由回答下列問題: (一)A 公司依證券交易法規定,是否應採公開收購方式買進 B 上櫃公司股份? (二)A 公司若採公開收購方式買進,依證券交易法規定,是否在買進前應向金融監督管

    理委員會辦理那些特定程序? (三)A 公司在其公開收購期間內又另行以其他方式購買 B 上櫃公司股票。A 公司之前述購

    買行為有何法律後果? (102 高考) 【解】 (一)A 公司無需強制以公開收購方式買進 B 公司股份

    1.依證券交易法(下稱本法)第 43-1 條規定,公開收購方式,指不經由有價證券集中交易市場或證券商營業處所,對非特定人為同一條件之要約,公開收購公開發行公司之有價證券者。任何人單

    獨或與他人共同預定取得公開發行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達一定比例者,除符合一定條件外,應採

    公開收購方式為之。依照主管機關之規定,如於五十日內收購目標公司達百分之二十之股份,應

    強制以公開收購方式為之,其目的在分享控制權溢價、保障股東平等,並緩和大量收購對市場造

    成之震盪。 2.本題 A 公司欲於 30 日內買進 B 上櫃公司股份的百分之十五,並未符合前述強制公開收購之條件,

  • 高點‧孔王會計師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104高點‧孔王會計師 考前30分鐘重點題神

    1-8

    故得選擇公開收購以外之方法進行之。 (二)A 公司於進行公開收購前毋須向金管會事先申報

    1.承前所述,本法所規定之公開收購,收購人於進行前,應先向主管機關申報並公告後,始得為之,例外於下列兩種情形時,毋須事先申報: (1)公開收購人預定公開收購數量,加計公開收購人與其關係人已取得公開發行公司有價證券總

    數,未超過該公開發行公司已發行有表決權股份總數百分之五。 (2)公開收購人公開收購其持有已發行有表決權股份總數超過百分之五十之公司之有價證券。 (3)其他符合主管機關所定事項。此即學理上所謂簡易公開收購。

    2.本題 A 公司已持有 B 上櫃公司有表決權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五十點五,合乎前述簡易公開收購之規定,可逕自進行,事先無需向主管機關申報。

    (三)1.依本法第 43-3 條規定:「公開收購人及其關係人自申報並公告之日起至公開收購期間屆滿日止,不得於集中交易市場、證券商營業處所、其他任何場所或以其他方式,購買同種類之公開發行公

    司有價證券或不動產證券化條例之不動產投資信託受益證券。違反前項規定者,公開收購人應就

    另行購買有價證券之價格與公開收購價格之差額乘以應募股數之限額內,對應賣人負損害賠償責

    任。」 2.本題,A 公司在其公開收購期間內又另行以其他方式購買 B 上櫃公司股票,係屬違反本法第 43-3

    條規定,應依法對應賣人負損害賠償責任,且依本法第 178 條規定,尚有行政罰鍰之罰則,併此敘明。

    溫馨小提醒: 公開收購的條文為出題重點,此外必須注意公開收購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最後務必要分清楚公開收購

    與強制公開收購的分別,在申論題考出強制公開收購時,務必要寫出其立法目的。 九、「炒作股票」,即證券交易法第 155 條人為操縱市場的行為,這在立法政策所非難 的社

    會價值,不允許炒作人士憑藉人為力量,操縱市場上的交易價格,因此證券交 易法明文禁止「意圖抬高或壓低集中交易市場某種有價證券之交易價格」,以從事 買賣有價證券之行為等。這是意圖犯的典型規定,請試以法務部調查局調查人員的立場說明,如何證明

    行為人之不法意圖。 【解】 (一)按「對於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之有價證券,不得有下列各款之行為:四、意圖抬高或壓低集中交易市

    場某種有價證券之交易價格,自行或以他人名義,對該有價證券,連續以高價買入或以低價賣

    出。」為證交法第 155 條第一項第四款著有明文,本款即所謂「連續交易炒作股價罪」,防止市場價格之形成本於一定成員之刻意拉高,非供需而形成而係人為之價格,終而扭曲市場價格機能,影

    響正常市場運作下之行情。 (二)惟就本款構成要件之主觀意圖認定,仍須借助市場與行為人之客觀情狀以為斷,準此,金管會提出

    輔助判斷標準謂:「買賣之股票其價量變化是否背離集中市場的大盤走勢?是否背離同類股的股價

    走勢?是否以高於平均價,接近最高價或以漲停價委託,或以拉尾盤方式買入股票?是否以高於均

    價、接近最高價或以漲停價委託?有無於拉高股價後賣出股票獲得鉅額利益?」而此等標準亦為最

    高法院所採,最高法院實務見解認為:「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上開意圖,應綜合行為人於買賣股

    票期間:股票之價、量變化是否背離集中巿場走勢?股票之價、量變化是否背離同類股股票走勢?

    行為人是否有以高於平均買價、接近最高買價或以漲停價委託或以拉尾盤方式買入股票?行為人有

    無利用拉抬後之股票價格賣出系爭股票獲得鉅額利益?行為人介入期間,曾否以漲停價收盤?有無

    變態交易之情形?等客觀之事實,予以判斷之。」綜而言之,判斷行為人是否有操縱股價之意圖,

    不外從個股與市場、同類個股之價量走勢判斷、行為人出價之標準、行為人是否獲利、行為人是否

    有以人頭戶、拉尾盤等非常規方式為交易等等情狀,以形成法官心證,認定行為人具備操縱股價之

    意圖。 (三)此外,就不法意圖之判斷,晚近最高法院實務見解除法條有規定之「操縱股價之意圖」之外,另外

  • 高點‧孔王會計師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104高點‧孔王會計師 考前30分鐘重點題神

    1-9

    納入了「誘使他人出價之意圖」,有最高法院實務見解認為:「故炒作行為人主觀上應有以造成交

    易活絡表象,對市場供需之自然形成加以人為干擾,藉資引誘他人買進或賣出,以利用股價落差圖

    謀不法利益之意圖。故成立本罪應就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造成股票集中交易市場交易活絡表象,

    以誘使他人購買或出賣上開股票謀利之企圖,詳加調查審認,以為判斷之準據。」雖有學者批評此

    為追加法條所無之規定,將使本罪構成益加困難,惟外國法亦不乏此立法例,並從本款所維護之市

    場秩序法益觀之,將「誘使他人出價意圖」納入要件並無不妥,併此敘明。 溫馨小提醒: 證交法第 155 條第 1 項第 4 款的炒作股票,主觀要件-證明被告有操縱股價之意圖,可以說是最重要的考點,實務上必須要提出何等證據方法,進而被告會如何抗辯,都是非常具有可考性的爭議。此外,高

    價、低價的標準以及「連續」交易的定義與適用問題也是準備考試上不可忽略的。 十、甲連續高價買入炒作 A 上市公司股票,使 A 公司股價自 40 元上升至 200 元,乙等人於同

    時期融券放空 A 公司股票,因甲之炒作行為蒙受損失,爰向法院起訴請求甲賠償損害,有無理由?

    【解】 (一)依證券交易法(下稱本法)第 155 條第 1 項第 4 款規定,意圖抬高或壓低集中交易市場某種有價證

    券之交易價格,自行或以他人名義,對該有價證券,連續以高價買入或以低價賣出,而有影響市場

    價格或市場秩序之虞。惟有疑義者,融券放空投資人是否得為本條請求權主體 1.否定說(無人主張):此類交易投機性較一般投資為高,亦應承擔較高風險,故於保護上無需與其

    他投資人一視同仁,否則恐有助長投機風氣之疑慮。 2.肯定說:

    (1)現行法並未排除。 (2)融券放空交易有助於市場流動性。 (3)155 條立法目的在於防止以人為手段操作市場供需關係,並未區分現股交易與信用交易,而有

    不同規範。 3.小結:本文採肯定說,融券放空有正當的市場交易功能,並非投機交易行為,自仍應受證交法保

    護。 (二)融券放空投資損害與操縱股價行為之因果關係

    惟融券放空之交易行為,共有兩次買賣行為,其一為借券賣出時,其二為買回補還予券商時,其損

    害賠償計算與操作股價間之因果關係,如何認定,不無疑問。 首先,學說見解認為,融券放空者亦屬市場參與者,在法規允許的範圍,成為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

    一部分,有助於效率市場。故得適用詐欺市場理論,推定交易因果關係。惟該等交易因果關係應建

    立於「回補時」,非賣出時。 (三)損害賠償計算方式

    融券回補之損害賠償計算方式,應調整為:以投資人若有股價操縱期間內,以遭被告不法行為拉抬

    後之價格賣出 A 公司股票者,就賣出價格與真實價格間之差額,則作損益相抵。亦即在操作期間中,原告若仍有融券賣出行為,則被告應可主張損益相抵。

    (四)綜上所述,乙等人於同時期融券放空 A 公司股票,因甲之炒作行為蒙受損失,得向甲請求損害賠償。

    溫馨小提醒: 融資融券在過去是比較少出現的考點,但慢慢地隨著實務案例的累積,將越來越容易搭配其他的考點出

    現在考題中,考生務必至少要知道融資融券的基本定義,才不會措手不及。

  • 高點‧孔王會計師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104高點‧孔王會計師 考前30分鐘重點題神

    1-10

    十一、A 上市公司董事甲於下列期日有下列買賣 A 公司股票之行為,請計算甲應歸入公司之金額。 (98 政大) 日期 買進 賣出 2008 年 每股價格 股數 每股價格 股數 1 月 3 日 12 3,000 2 月 4 日 14 4,000 3 月 5 日 16 5,000 4 月 6 日 15 3,000 5 月 7 日 17 2,000 6 月 8 日 18 3000 7 月 9 日 21 2,000 8 月 10 日 19 1,000 9 月 11 日 20 2,000

    【解】 (一)依證交法第 157 條規定,發行股票公司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或持有公司股份超過百分之十之股

    東,對公司之上市股票,於取得後六個月內再行賣出,或於賣出後六個月內再行買進,因而獲得利

    益者,公司應請求將其利益歸於公司。本題 A 公司董事長於 1 月 3 日至 9 月 11 日間有多筆買進賣出行為,惟是否構成短線交易,應視有無獲利。

    (二)就短線交易獲利計算方式,依照本法施行細則規定,應以最高賣價減去最低買價、次高賣價減去次低買價,依序計算,虧損部分不予計入,以下就甲之交易行為計算之:

    1.最高賣價為 7 月 9 日之 21 元,減去 6 個月內的最低買價即 2 月 4 日之 14 元,價差等於 7 元,乘以交易 2000 股,得獲利 14000 元

    2.次高賣價為 9 月 11 日之 20 元,減去 6 個月內的最低買價 5 月 7 日之 17 元,等於 3 元,乘以 2000股,得獲利 6000 元

    3.再次高賣價為 8 月 10 日之 19 元,減去 6 個月內的最低買價為 3 月 5 日之 16 元,等於 3 元,乘以1000 股,得獲利 3000 元

    4.再次高賣價 6 月 8 日之 18 元,減去 6 個月內的最低買價 1 月 3 日之 12 元,等於 6 元,乘以剩餘3000 股,得獲利 18000 元

    5.再次高賣價 4 月 6 日之 15 元,減去 6 個月內的剩餘買入股票最低買價 2 月 4 日之 14 元,等於 1元,乘以剩餘 2000 股,得獲利 2000 元

    6.最後 4 月 6 日之 15 元,減去 6 個月內的剩餘買入股票次低買價 16 元,等於負 1 元,虧損不予記入。

    綜上所述,歸入利益共 43000 元。 (三)本件 A 公司得向甲請求四萬三千元之歸入利益。 溫馨小提醒: 短線交易也是國考常客,而計算題在選擇與申論中都非常具有可考性,通常選擇題的短線交易獲利計算

    題都蠻簡單的,大多是單筆交易或是可以對應進出的簡單計算,但如果稍微複雜一點如本題,尤其是多

    筆交易在六個月內計算的取擇,以及買進賣出的數量扣除,都要小心,一有失誤,數字就錯了。 十二、一、A 為股票已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A 公司),A 公司由於資金不

    足無法擴充產能,股價一直處於低檔,以致股票被限制交易,爰擬議與多家銀行進行貸

    款,B 銀行為主辦聯貸案之銀行,於民國 102 年 6 月 18 日經董事會通過並確定新臺幣(以下同)15 億元擔保聯貸案,將於 102 年 8 月 15 日簽訂聯貸合約,使 A 公司可取鉅額之授信,甲為 A 公司董事長,在簽訂聯貸合約消息未公開前告知乙、丙、丁等人,甲、乙、丙、丁隨即安排大股東 C 賣出 A 公司股票股票,並使用丁名義於於 102 年 6

  • 高點‧孔王會計師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104高點‧孔王會計師 考前30分鐘重點題神

    1-11

    月 20 日配合買入,買入完成後始於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告上開消息,A 公司股票大漲。試請回答下列問題:

    (一)內線交易之犯罪行為人範圍如何?甲、乙、丙、丁是否為內線交易禁止規定之犯罪 主體?

    (二)何謂內線消息?本案之 15 億元擔保聯貸案是否為內線消息? (三)違反內線交易之刑事責任為何?大股東 C 若向甲、乙、丙、丁請求民事損害賠償其賠

    償額度如何計算? 【解】 (一)證交法第 157-1 條第一項所規範之內線交易主體如下:「一、該公司之董事、監察人、經理人及依

    公司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規定受指定代表行使職務之自然人。二、持有該公司之股份超過百分之十

    之股東。三、基於職業或控制關係獲悉消息之人。四、喪失前三款身分後,未滿六個月者。五、從

    前四款所列之人獲悉消息之人。」除此之外,第 22-2 第 3 項之「受益所有人」亦在規範之內,即董事、監察人、經理人、大股東之配偶、未成年子女、利用他人名義持有者,亦屬本條規範之主體。 本件 A 為董事長,屬第一款之主體,乙、丙、丁等人似非公司內部人,僅自 A 取得公司消息,則應屬同項第五款之消息受領人,惟乙丙丁等人形式上並未購買 A 公司股票,而僅同以丁之名義買進,屬第 22-2 條第 3 項所稱之「利用他人名義持有者」。惟需注意者,第 157-1 條關於受益所有人的規定僅準用於同條第一項第 1、2 款,即公司之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持股百分之十股東,於消息受領人是否有準用之,則有疑問。如考量內線交易之規範目的,此情形應屬立法疏漏,解釋上受益所

    有人之適用應涵蓋消息受領人。惟如考量內線交易有刑事責任,應慮及罪刑法定主義之問題,故應

    採限縮解釋為宜。 (二)證交法第 157-1 條規定:「第一項所稱有重大影響其股票價格之消息,指涉及公司之財務、業務或

    該證券之市場供求、公開收購,其具體內容對其股票價格有重大影響,或對正當投資人之投資決定

    有重要影響之消息。」「內線」之本意為尚未公開之消息,本規定意在保障市場參與者之資訊取得

    地位平等,除非將消息公開,否則至消息公開後十八小時內不得進行交易。然消息則有重大與否之

    區分,本法採「合理投資人」認定標準,如認該消息將影響投資人交易判斷,則該消息應屬重大,

    該當本條所稱內線消息。 本件 A 公司資金不足、無法增產、陷入股票低檔而被限制交易、又無法取得所需資金之惡性循環,此 15 億聯貸案之通過,不啻為有利於 A 公司之財務業務之消息,勢必影響投資人交易判斷,應屬本條所稱之重大消息。

    (三)1.第 171 條規定:違反第 157-1 條,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二億元以下罰金:犯前項之罪,其犯罪所得金額達新臺幣一億元以上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得

    併科新臺幣二千五百萬元以上五億元以下罰金。犯前三項之罪,於犯罪後自首,如有犯罪所得並

    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者,減輕或免除其刑;並因而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者,免除其刑。犯第一

    項至第三項之罪,在偵查中自白,如有犯罪所得並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者,減輕其刑;並因而

    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者,減輕其刑至二分之一。犯第一項或第二項之罪,其犯罪所得利益超過罰

    金最高額時,得於所得利益之範圍內加重罰金;如損及證券市場穩定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犯第一項至第三項之罪者,其因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除應發還被害人、第三人或應負損

    害賠償金額者外,以屬於犯人者為限,沒收之。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時,追徵其價額或以其財

    產抵償之。」 2.內線交易民事責任,依 157-1 條規定:「違反第一項或前項規定者,對於當日善意從事相反買賣之

    人買入或賣出該證券之價格,與消息公開後十個營業日收盤平均價格之差額,負損害賠償責任;

    其情節重大者,法院得依善意從事相反買賣之人之請求,將賠償額提高至三倍;其情節輕微者,

    法院得減輕賠償金額。」故本件,C 得請求甲乙丙丁依照當日 C 賣出 A 公司股票價格,減去消息公開後十個營業日收盤平均價格,其差額再乘以賣出股數,請求損害賠償,並視個案情形加重或

    酌減。

  • 高點‧孔王會計師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104高點‧孔王會計師 考前30分鐘重點題神

    1-12

    十三、A 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為經營綜合證券商業務之公司,董事長甲鑑於自營部門持有 B 上市公司股票一千張,為減少公司持股及跌價之壓力,連續多日於集中市場交易日之該公司

    經紀商業務部門晨間解盤時,以未經證實之資訊大力鼓吹 B 上市公司將有上漲一倍之價格空間,然卻私下指示自營商部門陸續逢高出脫 B 上市公司股票。試請附理由說明下列問題:

    (一)董事長甲之晨間解盤行為,有無違反證券交易法之有關規定? (二)主管機關依證券交易法之規定,得為如何之處分? (三)若 B 上市公司未上漲,依其推介買進而受損失之投資人得否主張損害賠償?

    【解】 (一)依證交法第 155 條第一項第 6 款規定:「意圖影響集中交易市場有價證券交易價格,而散布流言或

    不實資料。」本件 A 公司董事長甲基於減少公司持股及跌價之壓力之意圖,欲影響有價證券交易價格,以未經證實之資訊大力鼓吹 B 上市公司將有上漲一倍之價格空間,而向不特定人傳述該不實資訊,已構成散布流言操縱市場行為。

    (二)證交法第 56 條規定:「主管機關發現證券商之董事、監察人及受僱人有違背本法或其他有關法令之行為,足以影響證券業務之正常執行者,除得隨時命令該證券商停止其一年以下業務之執行或解除

    其職務外,並得視其情節之輕重,對證券商處以第六十六條所定之處分。」再按依同法第 66 條規定:「66 證券商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所發布之命令者,除依本法處罰外,主管機關並得視情節之輕重,為左列處分: 一、警告。二、命令該證券商解除其董事、監察人或經理人職務。 三、對公司或分支機構就其所營業務之全部或一部為六個月以內之停業。 四、對公司或分支機構營業許可之撤銷。」

    (三)承(一)所述,依照同條第三項規定:「違反前二項規定者,對於善意買入或賣出有價證券之人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責任。」本件甲構成散布流言,則對於誤信甲之不實資訊而善意交易之投資人,

    應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惟仍應以投資人受有損害為前提,如投資人僅股價未上漲,然而實際並未

    受有損害時仍不得請求損害賠償。 另按,證交法第 20 條規定:「有價證券之募集、發行、私募或買賣,不得有虛偽、詐欺或其他足致他人誤信之行為。違反第一項規定者,對於該有價證券之善意取得人或出賣人因而所受之損害,應

    負賠償責任。」本件甲散布不實資訊之行為亦同時構成虛偽、詐欺,而使投資人限於誤信之證券詐

    欺行為。惟有實務見解認為,本條之證券詐欺應陷於為募集、發行、私募或買賣所為之詐欺行為,

    然而學說見解認為無需如此嚴格區分。本件董事長甲為倒賣 A 公司持股而散布不實資訊,似得認定為因進行有價證券之買賣而為之詐欺行為,應對善意取得人、出賣人負損害賠償責任。

    十四、A 為股票已經在集中市場上市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A 公司),A 公司零股股東眾多,

    其中甲股東持有 A 公司股票四百股、乙股東持有 A 公司股票三百股、丙股東持有 A 公司股票二百股、丁股東持有 A 公司股票一百股,試請附理由說明下列問題:

    (一)甲股東持有 A 公司股票四百股,在同一交易日未透過證券商及交易所交易,直接向 乙、丙、丁購買三百股、二百股及一百股,湊成一個成交單位以便在集中市場賣出,

    是否違反證券交易法之規定? (二)前述交易之效力為何?甲應如何處理才屬合法? (三)若同一日甲受乙、丙之贈與五百股,並向丁私下購買一百股,湊成一個成交單位,是

    否違反證券交易法之規定? 【解】 (一)依證交法第 150 條規定:「上市有價證券之買賣,應於證券交易所開設之有價證券集中交易市場為

    之。但左列各款不在此限:一、政府所發行債券之買賣。二、基於法律規定所生之效力,不能經由

    有價證券集中交易市場之買賣而取得或喪失證券所有權者。三、私人間之直接讓受,其數量不超過

    該證券一個成交單位;前後兩次之讓受行為,相隔不少於三個月者。」本件 A 公司為上市公司,其股票買賣應於集中市場為之。甲股東持有 A 公司股票四百股,在同一交易日未透過證券商及交易所

  • 高點‧孔王會計師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104高點‧孔王會計師 考前30分鐘重點題神

    1-13

    交易,直接向乙、丙、丁購買三百股、二百股及一百股,甲前後三次場外買進 A 公司股票,相隔不超過三個月,應屬違法。

    (二)違反證交法第 150 條之效力如何?有實務見解認為,不依法定方式之買賣,依照民法第 73 條上段規定,應屬無效。惟多數見解認為,證交法第 150 條之規定僅屬取締規定,非效力規定,買賣行為不因違反本條而無效。本文認為如股票已在市場流通,如使違反本條規定之有價證券買賣因此無效,

    則再取得同一股票之後手則失卻取得之法律基礎,故基於保障交易安全之考量,應認為違反本條之

    有價證券交易行為仍屬有效為宜。 (三)證交法第 150 條場外交易之例外已如(一)所述,本件同一日甲受乙、丙之贈與五百股,並向丁私下

    購買一百股之行為是否合法,分述如下: 1.甲受乙、丙之贈與五百股之行為,因贈與非買賣,故不在第 150 條規範範圍內,自屬合法。 2.甲向丁私下購買一百股之行為,如三個月內甲並未有其他場外讓受 A 公司有價證券行為,則甲丁

    之交易並未違法。 3.綜上所述,甲所為取得 A 公司股票之各該行為均屬合法。

    溫馨小提醒: 本題考出相對冷門的上市公司有價證券場內交易規定,雖非重要考點,但偶爾出題老師也是會在申論題

    中偶爾來這麼一下,例如前幾年的承銷行為相關考點即是,近年來如融資融券、集中保管制度等冷門但

    有考出申論題潛力的考點都有必要注意一下。而場外交易考點在律師考試已經出現過了,在會計師考試

    大概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