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法定傳染病 及 最新防疫重點 - haiching.org.t · 認識法定傳染病 及...

71
認識法定傳染病 最新防疫重點 吳麗鴻 社團法人臺灣感染管制學會 秘書長暨中區會長 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 感管組 2015.10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Aug-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認識法定傳染病及

    最新防疫重點

    吳麗鴻社團法人臺灣感染管制學會 秘書長暨中區會長

    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 感管組

    2015.10

  • 課程大綱

    •傳染病法規簡介

    •法定傳染病分類

    •機構內常見法定傳染病防治

    - 腸胃道傳染病

    - 呼吸道傳染病..

    - 最新防疫重點

    •TB、新型流感、麻疹、伊波拉..

    •機構內法定傳染病通報

    •疫情監測

  • 前言

    •傳染病是指某種病原體或其分泌毒素直接侵入人體或經由動物或媒介物侵入人體,造成疾病。

    •通常這些疾病可藉由直接或間接接觸已感染之個體、感染者之血液或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體,亦可透過水、食物、空氣或其它而散佈。

  • 傳染病通報目的

    即早發現傳染病,即早治療。

    及早研判疫情並投以適當的防疫人力及資

    源,以避免疫情的擴散

    避免群聚事件發生。

    保障工作人員健康,避免感染。

  • 通報傳染病法源依據

    傳染病防治法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

    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

  • 傳染病法規簡介

  • 傳染病防治法

    共有7章, 77條

    全文分為

    –總則(第1條至第13條)

    –防治體系(第14條至第18條)

    –傳染病預防(第19條至第34條)

    –防疫措施(第35條至第57條)

    –檢疫措施(第58條至第60條)

    –罰則(第61條至第71條)

    –附則(第72條至第77條)

  • 第39條

    •醫師診治病人或醫師、法醫師檢驗屍體,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時,應立即採行必要之感染控制措施,並報告當地主管機關。

    •前項病例之報告,第一類、第二類傳染病,應於二十四小時內完成;第三類傳染病應於一週內完成,必要時,中央主管機關得調整之;第四類、第五類傳染病之報告,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期限及規定方式為之。

    •違反處新臺幣九萬元以上、四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 第40條

    •醫師以外醫事人員執行業務,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或其屍體時,應即報告醫師或依前條第二項規定報告當地主管機關。

    •醫事機構應指定專責人員負責督促所屬醫事人員,依前項或前條規定辦理。

    •違反處新臺幣九萬元以上、四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 保障住民隱私權及其他人格權-1

    第10條:政府機關、醫事機構、醫事人員及其他因業務知悉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之資料者,應保守業務所知悉秘密。凡因業務知悉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之姓名、病歷等個人資料,均負有保密之責任,不得任意對外洩露。

    如有違反,處新臺幣九萬元以上四十五萬元以下罰鍰(第64條);醫事機構所屬醫護人員違反保密責任時,得併處醫事機構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有關傳染病防治法第10條所規範之「因業務知悉有關資料者」,亦涵蓋新聞媒體從業人員。

  • 保障住民隱私權及其他人格權-2

    第11條:規定人格權之保護,對於傳染病病人、施予照顧之醫事人員、接受隔離治療者、居家檢疫者、集中檢疫者及其家屬之人格、合法權益,應予尊重及保障,不得予以歧視;同時限制任何人,在未經前述人員同意時不得對其錄音、錄影或攝影。

    違反時,地方主管機關應對其處以新臺幣一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必要時,並得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按次處罰之,針對上述情形,主管機關得逕行處分(第69條)。

  • 採檢與留驗

    第43條第2項:

    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及相關人員對於前項之檢驗診斷、調查及處置,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

    第46條:

    傳染病病人檢體,由醫師採檢為原則;接觸者檢體,由醫師或其他醫事人員採檢;環境等檢體,

    由醫事人員或經採檢相關訓練之人員採檢。採檢

    之實施,醫事機構負責人應負督導之責;病人及

    有關人員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

    違反第43條第2項或第46條規定者,地方主管機關

    除逕行強制處分外,並得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

    元以下罰鍰(第67條第1項)。

  • 隔離檢疫 - 配合隔離治療之義務

    隔離治療對象:對於傳染病病人,主管機關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44條規定,應為下列之處置:

    –第一類傳染病病人,應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

    行隔離治療。

    –第二類、第三類傳染病病人,必要時,得於指定

    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必要時」:係指

    「該傳染病病人有傳染他人 之虞時」)。

    –第四類傳染病病人,必要時,得於指定隔離治療

    機構施行隔離治療。

    –第五類傳染病病人,應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

    隔離治療。

  • 隔離檢疫 - 配合隔離治療之義務

    第45條規定:

    傳染病病人經主管機關通知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

    行隔離治療時,應依指示於隔離病房內接受治療,

    不得任意離開;如有不服指示情形,醫療機構應報

    請地方主管機關通知警察機關協助處理。

    違反規定,地方主管機關得依傳染病防治法第69條

    ,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必要時

    ,並得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按次處罰之

    ;主管機關得逕行處分。

  • 遺體處理 - 消毒

    傳染病防治法第50條:

    醫事機構或當地主管機關對於因傳染病或疑似傳

    染病致死之屍體,應施行消毒或其他必要之處置

    ;死者家屬及殯葬服務業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

    違反本條規定者,地方主管機關應處新臺幣一萬

    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必要時,並得限期令

    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按次處罰之;主管機關得逕行處分。

  • 遺體處理 - 死者家屬限期火化義務

    傳染病防治法第3條、第50條:

    死者家屬對於經確認染患傳染病之屍體,應期限

    內入殮並火化:

    –第一類及第五類傳染病之屍體應於二十四小時

    內,違反規定者,地方主管機關應依傳染病防

    治法第67條,除逕行強制處分外,並得處新臺

    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

  •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

    全文27條

    內容可分為

    –總則(第1條至第5條)

    –預防(第6條至第12條)

    –通報與處理(第13條至第17條)

    –外國人之處理(第18條至第20條)

    –罰則(第21條至第24條)

    –附則(第25條至第27條)

  • 通報義務

    第13條:醫事人員發現感染者應於24小時內向地方主管機關通報。

    違反時,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主管機關於必要時,得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按次處罰之。醫事人員違反本條情形而情節重大者,移付中央主管機關懲戒(第23條)。

    第17條:醫事人員發現感染者之屍體,應於24小時內向地方主管機關通報,違反通報義務時,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主管機關於必要時,得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按次處罰之。醫事人員違反本條情形而情節重大者,移付中央主管機關懲戒(第23條)。

  • 個案資訊提供之義務

    第13條第2項:

    明定醫療院所及相關人員應配合防治需求提供相

    關資料,以利後續個案追蹤管理。違反個案資訊

    提供義務時,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

    元以下罰鍰。

    主管機關於必要時,得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

    善者,按次處罰之。

  • 感染者屍體適當處理之義務

    按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係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染,

    又據醫學研究該病毒相當脆弱,懼陽光、高溫

    、酒精或漂白水,離開人體即難以生存

    感染者遺體的處 理原則上可依一般喪葬方式

    及家屬意見進行處理。

  • 第一類法定傳染病

    類別

    傳染病名稱報告時限

    病人處置措施

    屍體處置

    第一類

    天花、鼠疫、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狂犬病

    24小時

    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

    24 小 時 內入 殮 並 火化

  • 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類別

    傳染病名稱報告時限

    病人處置措施

    屍體處置

    第二類

    白喉、傷寒、登革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副傷寒、小兒麻痺症/急性無力肢體麻痺、桿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瘧疾、麻疹、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漢他病毒症候群、霍亂、德國麻疹、多重抗藥性結核病、屈公病、西尼羅熱、流行性斑疹傷寒、炭疽病

    24小時

    必要時,得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

    火化或報請地方主管機關核准後深埋

  • 第三類法定傳染病

    類別

    傳染病名稱報告時限

    病人處置措施

    屍體處置

    第三類

    百日咳、破傷風、日本腦炎、結核病、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急性病毒性肝炎(B、C、D、E型)、流行性腮腺炎、退伍軍人病、侵襲性b型嗜血桿菌感染症、梅毒、淋病、新生兒破傷風、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漢生病

    一週

    必要時,得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

    火化或報請地方主管機關核准後深埋

  • 第四類法定傳染病類別

    傳染病名稱報告時限

    病人處置措施

    屍體處置

    第四類

    疱疹B病毒感染症、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肉毒桿菌中毒、

    24小時

    必要時,得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

    火化或報請地方主管機關核准後深埋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Q熱、地方性斑疹傷寒、萊姆病、兔熱病、恙蟲病、水痘併發症、弓形蟲感染症、流感併發重症、布氏桿菌病

    一週內

    必要時,得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

    火化或報請地方主管機關核准後深埋

    庫賈氏病

    一個月

    必要時,得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

    屍體不得深埋,火化溫度須

    達1000℃且持續30分鐘以上

  • 第五類法定傳染病

    類別

    傳染病名稱報告時限

    病人處置措施

    屍體處置

    第五類

    裂谷熱、馬堡病毒出血熱、黃熱病、伊波拉病毒感染、拉薩熱 24小

    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 24小時內

    入殮並火化。中東呼吸症候群冠

    狀病毒感染症、新型A型流感

    必要時,得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

  • 機構內常見法定傳染病防治

    •腸胃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其他 - 登革熱

  • 腸胃道傳染病防治

  • 腸胃道傳染病

    •法定傳染病

    –阿米巴痢疾

    –霍亂

    –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

    –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

    –小兒麻痺症-急性無力肢體麻痺

    –桿菌性痢疾

    –傷寒及副傷寒

    •病毒性腸炎Rotaviruses(輪狀病毒)Noroviruses(諾羅病毒)Adenoviruses 40型或41型Sapoviruses

  • 腸胃道感染

    • 潛伏期:通常為 12~48 小時,少數感染者可能在60 小時後才出現症狀

    - 12~48 小時:輪狀病毒、大部分諾羅病毒- 超過60 小時:部分諾羅病毒

    • 症狀定義:1. 一天內有腹瀉三次(含三次)以上者2. 一天內有嘔吐或腹瀉兩次以上,且伴有腹痛或發燒者

    3. 出現帶有血絲的腹瀉

  • 可能的病原菌

    • 輪狀病毒(Rotaviruses)• 諾羅病毒(Noroviruses)• 沙門氏菌(Salmonella)• 志賀氏菌(Shigella)• A型 肝炎病毒• 阿米巴原蟲• 其他

  • 常見傳染途徑

    • 經食物傳染:1.特殊食物:有殼水生動物未完全煮熟,或其生存的水 質已

    受污染時,易有帶原的情形

    2.食物經初步處理後未再烹煮時• 經水傳染:飲用水源或休閒用水源(如游泳池水)受污染

    • 經人傳染:1.為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及群突發之主要原因,經糞口傳染或是經排泄物(嘔吐物)傳染

    2.嘔吐物及排泄物是污染環境或食物的主要因素

  • 預防方式

    •勤洗手

    •避免接觸生病者

    •環境衛生

    •飲水衛生

    •疫苗接種

  • 腸胃道感染管制措施-1

    •平日的預防措施–以一般腸胃道感染之傳染方式,執行手-糞-口途徑相關的人員與環境的管制措施。

    –必須嚴格的遵守個人和食品衛生習慣,才能

    預防。

    • 勤洗手,特別是在如廁後、進食或者準

    備食物之前。

    • 徹底清洗水果和蔬菜。

  • 平日的預防措施(續)

    •徹底地煮熟食物。

    •不需烹煮的食物應該儘快吃完。

    •食物需要封上保鮮膜以預防污染,吃剩的食物應

    該放在溫度適中的冰箱中儲存。

    •被污染的食物或懷疑被污染的食物,必須丟棄。

    •為了預防傳染給其他住民,負責餐飲工作者(廚

    工),須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

  • 腸胃道感染管制措施-2

    •Cohort program集中照護計畫

    - 住民、照顧者、家屬..等均應區分出

    感染者與非感染者,並予以區隔照護

    - 感染者移入一般隔離病房或單獨空間

    或區域

    - 暫時予以限制訪客

  • 腸胃道感染管制措施-3

    •立即對住民採取腸胃道隔離的措施–手部衛生:

    Ω 工作人員接觸感染者前後均應洗手,脫除手套後亦應洗手。

    Ω 住民亦應常洗手。–酒精性消毒劑:

    Ω 對於細菌,黴菌,及具有外套膜(envelop)的病毒效果較好。

    Ω 酒精性乾洗手液能否有效殺死諾羅病毒,尚有疑慮。

    –在如廁後、處理食物前或清理每個遭糞便..等

    污物及被污染的住民或物品後,應以肥皂與清水洗淨雙手。

  • 腸胃道感染管制措施-4

    •立即對住民採取腸胃道隔離的措施(續)

    –體液與分泌物的處理:

    糞便、嘔吐物均應用漂白水處理後再沖入下水道。

    •環境與用物的處理:器具、用物..等。

    •食物和飲用水的處置:餐具、食物和飲水均應經過高溫消毒。

    •若住民有腹瀉或大腸造口及開放性傷口引流時,進入房間前應穿隔離衣。

  • 腸胃道感染管制措施-5

    1.工作人員任用前需作健康檢查•罹患疾病為Salmonella (沙門氏菌)、Shigella

    (志賀氏菌) 或急性A型肝炎..等具傳染性疾病時,

    不可擔任食品處理工作。

    •有腸胃道等相關感染徵兆之工作人員,應主動向主

    管報告,並採取適當的治療及防護措施

    •遵守手部衛生時機與原則;尤其進行侵入性治療時

    ,如:插鼻胃管、灌食、灌腸、造瘻口處理..等,

    需加強手部衛生。

    • 依衛生主管機關規定接種疫苗, 如輪狀病毒疫苗及A型肝炎疫苗..

  • 2.住民

    • 有相同症狀者集中照護• 注意與加強住民手部衛生,尤其是吃東西前及如廁後

    • 限制飲食型態,避免生食、未煮熟及來源不明的食物

    • 限制訪客

  • 3.訪客

    • 流行期間應限制訪客探視時間,並保存相關記錄備查

    • 進入探視住民前後均應洗手• 應避免孕婦、幼兒及罹患傳染性疾病者探訪

  • 腸胃道感染管制措施-6 -器材及物品管制

    • 一般器材及物品應隨時保持清潔,有血、體液、嘔吐物、排泄物污染之虞時,應消毒後方可使用

    • 可重覆使用之醫材用後應先清洗,再消毒或滅菌• 灌食用具:

    - 不同個案間不可共用,並應經常維持清潔乾燥- 灌食住民應主動監測紀錄個案消化及排泄狀況,遇腹瀉個案應採取立即的腸胃道感染防護措施

    • 便盆、尿壺:- 不同個案間不宜共用,並應經常維持清潔乾燥- 用後須經消毒方可供其他患者使用

    • 廢棄物處理:依廢棄物分類處理規定辦理

  • 腸胃道感染管制措施-7 環境消毒

    •地板

    •護理站

    •公用廁所及浴室

    •病床及床旁桌椅

    •會客室

    •500 ppm漂白水(0.05﹪濃度):市售漂白水5.25﹪稀釋100倍;用於各環境區域污染消毒。

    •100 ppm漂白水即0.01﹪濃度,市售漂白水5.25﹪稀釋500倍。

    •器械處理槽

    •污物間

    •儲藏室

    •洗手檯

    •清潔用具

  • 環境消毒 -高、低濃度漂白水泡法

    19919999清水 CC

    1111漂白水 CC

    10 ~ 12%5 ~ 6%10 ~ 12%5 ~ 6%

    漂白水加清水稀10倍 200倍

    漂白水加清水稀釋100倍 200倍

    高濃度漂白水0.5%

    5000 ppm

    低濃度漂白水0.05%500 ppm

    濃度

    溶液

    ※ 應每日新鮮泡製並於24小時用畢

  • 呼吸道傳染病防治

    •呼吸道感染種類與防治•TB (結核病)•新型流感

  • 呼吸道感染種類•上呼吸道感染

    –指鼻、咽、喉及鼻竇等受到病原體的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鼻咽炎、急性咽扁桃腺炎、喉炎及會厭炎等

    –症狀:鼻塞、噴啑、流鼻涕、喉嚨痛、咳嗽、發燒、頭痛、食慾不振、全身乏力為主

    –病毒為主要致病微生物(約佔95%),細菌佔少數

    •下呼吸道感染

    –原為無菌區域

    –症狀:高燒、咳嗽、胸痛等,但較不會有鼻塞、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痛等;通常症狀較為嚴

    重,需住院治療,可能危及住民生命–肺炎為具代表性

  • 感染管制措施

    •標準防護措施

    •空氣傳染防護措施

    •飛沫傳染防護措施

    •疫苗接種

    •呼吸道與咳嗽禮節

  • 避免交互傳播標準防護 (Standard precautions)

    •單獨房間、獨立空調..•洗手

    –落實洗手五時機•手套

    –接觸住民及其體液時須戴手套–手套在照顧住民後需立刻移除

    •口罩/面罩/護目鏡–口鼻黏膜可能接觸住民體液時需佩戴

    •隔離衣..•環境消毒

  • 執行飛沫的處置及檢查注意事項

    •減少暴露機會

    –儘量減少執行會產生噴霧處置

    –執行插管或支氣管鏡時,應給予適當鎮靜藥物和神經阻斷劑,以減少病患咳嗽及抗拒

    –執行藥物吸入治療,建議選擇以加壓式的定量噴霧吸入劑(MDI) ,加分隔器(Spacer)或使用高效率濾網過濾呼出氣體

  • TB (結核病)

    •是目前全世界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

    •更是單一病原引起最多死亡的傳染病

    •可以預防也可以治癒的疾病,只要早期診斷,

    並在尚未擴散或出現合併症前,接受 6 個月

    以上正確有效的藥物治療就能痊癒

    •1882年德國柯霍醫師發現結核菌

    •第三類傳染病、需一週內通報(多重抗藥性結核第二類傳染病、24小時內通報)

    •未通報或延誤通報 :

    - 個人 : 處 9 萬至45萬元罰鍰

    機構 : 處30萬至150萬元罰鍰

  • 傳染途徑

    • 直接傳染:- 直接吸入開放性肺結核病人咳嗽、打 噴嚏或高聲談話時自口鼻噴出的飛沬,是最主要的傳染

    途徑。

    • 間接傳染:-間接吸入漂浮於空氣中含有結核菌的飛沬,常發生在空氣不流通的室內。

    -間接吸入附著有結核菌的塵埃,這類塵埃來自病人痰液污染的地板、衣物或被褥..等

  • 感染管制措施

    • 標準防護措施

    - 隔離病房- 口罩:外科或N95- 手部衛生

    • 空氣傳染防護措施

    - 負壓隔離房• 飛沫傳染防護措施

    - 服藥14天- AFB(-)- 單獨房間、獨立空調

  • 新型流感

    • 傳染途徑– 與季節性流感類似,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一般成人在症狀出現前1天到發病後7天均有傳染性,但對於病程較長之病患,亦不能排除其發病期間繼續散播病毒

    – 兒童病例的可傳染期通常較成人病例長– 潛伏期:約為1~7天

    • 依不同型別而有差異–傳染力:發病前、後7~10天

    •依不同型別而有差異

  • 新型流感預防之道

    • 增強自身抵抗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

    • 遠離感染源:- 避免前往疫區旅遊,如需前往,應避免前往人潮聚集處或探訪病人

    • 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 自我健康管理監測 7-10天,若出現發燒..等類似

    新型流感症狀,通報當地衛生局協助就醫,並

    主動告知醫師症狀、旅遊史,接觸史以及職業史• 員工生病時應在家休息,除就醫外儘量避免外出• 抗病毒藥物及疫苗接種

  • 感管措施建議-1

    • 防護措施:- 應確實遵守標準防護、飛沫傳染防護措施及接觸傳染防護措施,並且至少維持到住民發病7 天後(兒童所需的時間更長),如仍有症狀則需維持到症狀消失後,才可解除傳播途徑防護措施

    • 住民應安置於單人病房並關閉房門- 如果可能,應收治於符合標準的負壓隔離病房(負壓之通風系統,每小時換氣6-12次,排出氣體應經過HEPA過濾)

  • 感管措施建議-2

    •手部衛生:

    在脫下手套或其他防護裝備後,以及接觸呼

    吸道分泌物後等,務必立即使用肥皂和清水

    洗手或使用酒精性乾洗手液

    •近距離接觸或照護住民,或對住民進行採

    檢時:

    - 應戴手套、穿著隔離衣、並配戴護目鏡或面罩避免眼睛的暴露

  • 感管措施建議-3

    • 有關口罩的使用建議:1. 執行會產生飛沫微粒(aerosol)的步驟時,應佩戴經過密合測試的拋棄式N95口罩

    2. 建議直接照護新型流感住民的工作人員,進入病房時應佩戴經過密合測試的拋

    棄式N95口罩

    • 住民離開病房時應佩戴外科口罩

  • 流感併發症

    •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常引起發燒、頭痛、肌

    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以及咳嗽等,通常

    在2~7天內會康復

    •估計每年流行時,約有10%受感染的人有噁心、

    嘔吐以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伴隨呼吸道症狀而來

    •流感之重要性在於其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

    泛以及併發症嚴重,尤其是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

    •爆發流行時,重症及死亡者多見於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

    能不全者

    •第四類法定傳染病,需於一週內通報

  • 傳播方式

    •傳染窩(Reservoir)- 人是人類感染的主要傳染窩

    •傳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主要在密閉空間中經由空氣傳播- 流感病毒可在寒冷低溼度的環境中存活數小

    時,故亦可能經由接觸傳染。

    •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 通常約1~4天。

    •可傳染期(Period of communicability)-成人:大約在症狀出現後3~5天。-小孩:可達7天。

  • 登革熱感染(Dengue fever )

  • 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病毒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依據不同的血清型病毒,分為Ⅰ、Ⅱ、Ⅲ、Ⅳ四種型別,每一型都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

    第二類法定傳染病;24小時內通報。登革熱是一種「社區病」、「環境病」,且病媒蚊對於叮咬對象並無選擇性,一旦有登革病毒進

    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就

    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性。

    概論

  • 傳染方式

    •臺灣主要傳播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

    •蚊子特徵:

    –身體是黑色的,腳上有白斑。

    –埃及斑蚊的胸部兩側具有一對似七弦琴的縱線

    及中間一對黃色的縱線,喜歡棲息於室內的人

    工容器,或是人為所造成積水的地方

    –白線斑蚊中胸楯板部位中間有一條白色且明顯

    的縱紋,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

    •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

    前的2-3小時

  • 潛伏期:- 3~8天

    - 最長14天

    可傳染期:-病人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5天的這段期間,又

    稱「病毒血症期」

    - 如果感染者在這個時期被斑蚊叮咬,那麼這隻

    斑蚊將感染登革病毒,病毒在蚊子體內經過8

    - 12天的增殖,此斑蚊就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

    能力,當牠再叮咬其他人時,就會把體內的登

    革病毒傳染給另一個人。

  • 臨床症狀

    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些人感染登革熱時,症狀輕微,甚至不會出現生病症狀。

    典型登革熱的症狀:突發性的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

    若先後感染不同型別登革病毒,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的臨床症狀,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20%以上。

    發病後的第3~5天,若病情突然加劇,如發生劇烈疼痛、抽搐、昏迷、意識狀況及血壓改變等,須

    注意是否進展為「登革熱重症」。

  • 治療方法

    •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登革熱

    •感染登革熱的患者,一定要聽從醫師的囑

    咐,多休息、多喝水、適時服用退燒藥,通常在感染後兩週左右可自行痊癒。

    •登革熱重症病人應安排住院,適時的介入

    措施,提供完整嚴密及持續的照護,可將

    死亡率從20%以上降到1%以下。

  • 預防方法

    機構預防1.裝設紗窗、紗門 ;流行期可使用蚊帳

    2.清除不需要的容器,把暫時不用的花瓶、容器等倒放。

    3.陰暗處或地下室應定期巡檢,可使用捕蚊燈。4.花瓶和盛水的容器必須每週清洗一次,清洗時要記得刷洗內壁。

    5.戶外的廢棄輪胎、積水容器等物品馬上清除,沒辦法處理的請清潔隊運走。

    6.平日至戶外環境,宜著淡色長袖衣物,並在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

  • 機構內法定傳染病通報

  • 傳染病通報處理流程

    依規定於時限內上網通報

    採檢相關檢體 相關病摘資料上傳

    送指定單位檢驗

    執行隔離措施

    臨床上發現疑似/確診傳染病住民

    通報或檢驗結果查詢

  • 疑似群聚之處理

    •疑似群聚定義:

    - 於一至三天內有三位符合傳染病症狀定義時。

    - 群聚定義符合通知衛生局及相關主管機關通報條

    件時,請依「人口密集機構傳染病監視作業」之

    規定辦理。

    •處理:

    -隔離、檢體採集及消毒等相關防疫措施,配合主管

    機關及轄區衛生局之規定辦理。

    •記錄與追蹤:

    -至所有個案症狀解除與無新個案產生後3個月。

  • 參考資料

    •醫療(事)機構感控措施指引-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人口密集機構感染控制措施指引–衛福部疾病管

    制署 2011.03 第六版

    •長照機構及重點人口密集機構感染管制 - 衛福

    • 部疾病管制署

    •感染管制業務訓練手冊 – 合記出版 2011

    •流感防治網 -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

    •傳染病介紹 -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 網站

    •長期照護機構感染管制手冊 - 衛福部疾管署

  • 謝謝聆聽

    敬請指教

    ==‥*‥= =· ·*· ·= =· ·*· ·==· ·*· ·==· ·*· ·=E – 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yahoo.com.tw

    電 話:04-7256166 轉 66138傳 真:04-7278313 手 機:0975-611671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