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幼兒品德發展 新辦 - education bureau · 藝術與 創意 學習目的...

86
閱讀與幼兒品德發展 (新辦) 25.05.2018

Upload: others

Post on 01-Jul-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閱讀與幼兒品德發展 (新辦)

    25.05.2018

  • 幼兒成長與品德發展

  • 綱要(成長角度)幼兒成長與品德發展(教育角度)甚麼是品德培育?(政策角度)《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策略建議及其他

  • 幼兒成長與品德發展

    迷思

  • (於幼稚園)推行的迷思

    「品德」是沒法教「培育品德」是家長/家庭的責任遵守秩序就是「乖」 , 「乖」就是有品德「品德發展」早存在於「情意和群性發展」幼兒「品德發展」不能作評估課程緊迫,沒有空間再加

  • 幼兒成長與品德發展品德的理念

  • 品德…..你是甚麼?

    「推人出馬路」的故事「放生」的故事「婆婆的秘方」的故事「農藥和人工肥料」的故事

  • 良好品德良好品德

    認識相關概念 (知)認識相關概念 (知)

    應要持守(情)

    認同

    應要持守(情)

    辨識情境並連繫價值觀 (意)

    辨識情境並連繫價值觀 (意)

    掌握實踐技能 (行)掌握實踐技能 (行)

    「品德」的內涵

    仁、義、禮、智、信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 影響品德發展的因素

  • 相關理論

    Physiological Approach

    Behavioural Approach

    Humanistic Approach

    Psychoanalytic Approach

    PsychosocialDevelopment

    Social Learning Approach

    Ecological Approach

    Others, e.g.Neuropsychology

    品德發展與實踐

    生理性

    發展性

    關係性

    環境性

    情境性

  • 幼兒品德幼兒品德

    個人(例:積極、堅毅、樂觀、

    自信)

    個人(例:積極、堅毅、樂觀、

    自信)

    生理

    條件

    生理

    條件

    成長與發展成長與發展

    (個人)認知、氣質和性格

    (個人)認知、氣質和性格

    家庭(例:孝順、關愛、互助)

    家庭(例:孝順、關愛、互助)

    (父母)認知、氣質和性格

    (父母)認知、氣質和性格

    生活環境和條件

    生活環境和條件

    家庭教養模式家庭教養模式

    照顧者特質照顧者特質

    學校、社會、國家、世界

    (例:尊重、互助、承擔、責任感、身份認同、誠信)

    學校、社會、國家、世界

    (例:尊重、互助、承擔、責任感、身份認同、誠信)

    教師及相關人士

    教師及相關人士

    同儕互動同儕互動

    環境與生活環境與生活

  • 幼兒成長與品德發展成長階段與期望

  • 品德發展 (從幼兒到青少年)

    幼兒階段(2-6歲)

    兒童階段(6-12歲)

    青少年階段(12-18歲)

  • 品德發展

    柯爾伯格/柯爾堡道德發展序階

    服從與懲罰服從與懲罰

    利己主義利己主義

    好孩子定向好孩子定向

    法律與秩序法律與秩序

    社會契約社會契約

    原則與良心原則與良心

    20

  • 幼兒成長與品德發展

    情境討論

  • 幼兒成長與品德發展

    課程定位與發展

  • 「預防」勝於「治療」 !

  • 課程定位 (1)

    • 學校應爲學生提供「全人發展」的學習經歷

    • 幫助學生「德、智、體、群、美」五育的發展

    • 中小學的課程架構,應是由「學習領域」、「共通能力」和「價值觀和態度」三個部分組成

    • 「德育及公民教育」是課改四個關鍵項目之一

    《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報告書 (2001)

  • 知識

    態度和價值 共通能力

  • 課程定位 (2)

    課程改革: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2002

    以「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爲重要目標

    五個首要培育價值觀爲切入點(2008年修訂後增至七個)

    強調整合不同價值教育範疇,如性教育、禁毒教育、環境教育、公民教育等

    以培育價值觀,貫穿各學習領域/科目及學習活動

    以「生活事件」作爲主要學習材料

  • 五個首要培育價值觀

    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

  • 培育價值觀為骨幹,加強各教育範疇連繫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公民教育

    性教育 傳媒教育 環境教育

    價值觀的培育:•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

  • 價值觀的「功能」接收

    環境訊息

    連繫固有認知

    辨識問題所在

    列出選擇項目

    排序並作決定

    情境壓力

    心理狀態

    原則、信念、價值觀

    生理狀態

    其他

    知識及認知能力

  • 新修訂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1)

    於2008年4月推出

    德育及公民教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元素,通過各學科課程的講授及多元化學習經歷,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幫助他們在成長的不同階段,當遇上與個人、家庭、社會、國家以至世界相關的議題之際,能以此作為判斷的依歸,並勇於實踐承擔。

  • 新修訂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2)

    各學科課程的講授 (推行模式)多元化學習經歷 (推行模式)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 (方向)在成長的不同階段 (前瞻性)當遇上與個人、家庭、社會、國家以至世界相關的議題之際 (不同範疇)

    能以此作為判斷的依歸,並勇於實踐承擔(認知、情感、行動)

  • 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2014)_1

    七種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

  • 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2014)_2

    認知、情感及實踐並重

  • 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2014)_3提供全面而均衡的學習經歷

  • 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2014)_4

  • 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2014)_5 評估

    促進學習的評估

    提供正面及清晰的回饋,讓學生掌握改善的方向,並藉着彰顯他們的學習表現,幫助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作為學習的評估

    鼓勵學生透過討論、分享或實踐,加深對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了解,思考自我提升或改進的方向。

    對學習的評估

    為教師及其他持份者提供資料,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和表現,作為調適和優化課程的重要參考。

  • 幼兒教育課程指引 (2017)

    幼兒教育課程指引 (2017)課程目標:

    培育幼兒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的均衡發展培育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讓他們養成健康的體魄培育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精神,樂於探索培育幼兒正面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

    將「加強推展品德教育」作為課程修訂重點之一

  • 課程架構及學習範疇

    幼兒特質和發展綜合模式,生活化和有趣的主題學習

    打破學習範疇的界限,幫助幼兒把所學與生活作連繫

    38

  • 幼兒發展目標標的具體闡述 (2.3.1 p.21) 發展目標 具體闡述

    品德發展(德 )

    初步建立是非觀念,培養幼兒正面的價值觀 幫助幼兒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培養幼兒與人相處的正確態度,學會尊重和關心身邊的人 初步認識自己於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不同

    生活範疇的角色和責任

    認知和語言發展

    (智 )

    誘發和滿足幼兒求知慾,使他們抱積極的態度來認識身邊環境的人和事物

    發展幼兒的簡單數理邏輯概念 發展幼兒分析、推理、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發展幼兒語言和思維的能力

    身體發展(體 )

    發展幼兒的感官機能,專注和觀察能力 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我照顧的能力 促進幼兒大小肌肉活動能力 (粗動作/精細動作 )  的發展 認識身體機能的限制,建立保護自己的安全意識

    39

  • 幼兒發展目標標的具體闡述 (2.3.1 p.21)

    發展目標 具體闡述

    情意和群性發展

    (群 )

    幫助幼兒認識自己的思想和情緒,並以適當的方法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表達需要

    豐富幼兒的群體生活經驗,加強他們的人際溝通的能力 培育幼兒合群的精神,學會透過協商和合作,建立

    良好的人際關係

    美感發展(美 )

    透過豐富和多元的環境,讓幼兒發掘生活中的藝術元素 豐富幼兒的感知經驗,鼓勵幼兒表達個人的思想和感受 培養幼兒的創意及想像力,並享受創作的樂趣 引導幼兒欣賞四周的事物,培養生活情趣,提升生活質素

    40

  • 41

    體能與健康

    學習目的

    語文(中文)學習目的

    第二語言(英語)學習目的

    幼兒數學學習目的

    大自然與生活學習目的

    個人與群體

    學習目的

    藝術與創意

    學習目的

    發展大、小肌肉的能力(精細動作/粗動作),掌握身體基本的動作,建立對空間和方向的認識

    建立學習語文(中文)的興趣

    建立對英語的興趣

    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

    對事物產生好奇

    心,樂於探索四周的事物和大自然現象

    樂觀自信,擁有正面的自我形象

    發展感官能力,積累藝術經驗

    培養積極參與體能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

    養成良好的溝通態度

    培養樂於運用簡單英語與別人和環境互動

    的態度和信心

    留意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逐步建立以數學思考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對事物持客觀而開放的態度,學習觀察、提問和假設等有關探究事物的基本方法,並發展解決疑難的能力

    尊重他人,與別人融洽相處

    透過藝術展示和創作,

    抒發情感,發揮創意

    運用感知能力探索環境,提高健康和安全的意識建立自我保護的能力

    逐步建立語文運用的基礎

    逐步發展英語的基本概念

    培養主動觀察和關心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的態度

    欣賞、尊重和愛護大自然,實踐環保生活

    主動認識不同的群體(例如:家庭、學校、社區、社會、國家),

    展現投入和積極參與的態度

    在藝術活動

    中敢於探索,培養創意

  • 促進幼兒品德發展促進幼兒品德發展

    很早便有是非觀念很早便有是非觀念

    選取合適

    的價值觀

    選取合適

    的價值觀

    從認識和實踐開始從認識和實踐開始

    繼續使用相關資源繼續使用相關資源

    持續觀察並作正面回饋持續觀察並作正面回饋

    不應單以「行為量表」

    評量

    不應單以「行為量表」

    評量

    促進幼兒品德發展

    42

  • 均衡發展

    品德發展(德)

    認知和語言發展

    (智)

    身體發展(體)

    情意和群性發展

    (群)

    美感發展(美)

    各發展目標互有關連,能彼此帶動,同步發展。

    43

  • 幼兒成長與品德發展

    多元化推動模式

  • 多元化推動模式 主導方向

    明確並得到持份者認同的「首要培育價值觀」

    校本規劃,全校參與

    生活化學習內容

    整全的課程

    促進學習的評估

    學習環境

    戶內戶外學校家庭社區其他

    推行策略遊戲親子閱讀主題周親子運動會茶點排洗親子旅行其他家長講座參觀活動

  • 實踐事例:如何培養小朋友要「守秩序」

    「認知」 、「情感」和「實踐」互相扣緊 (認知) 與不同持份者,討論並訂下具備「校本」和「生本」的行為規範

    (認知) 事先以簡單及具體的方法,告訴幼兒期望的行為規範

    (情感)鼓勵實踐正確行為,處罰亦應只強調是針對行為 (情感)行為規範要能體現正面價值觀 (實踐)提高相關技能的掌握 (例:溝通、協作、自理) (實踐)提供觀察和體驗經歷

  • 幼兒成長與品德發展

    活動

  • 「講故事」的元素

    內容時

    講者關係講者技巧「講故事」環境「講故事」時間「講故事」目的

    幼兒:• 認知發展• 情感發展• 身體發展• 社交發展• 美感發展

  • 講故事的技巧…

    聲調

    表情

    態度

    提問

    預測結局

    代入主角

    思考感受

    分享經歷

  • 幼兒最常接觸的是甚麼讀物?

    想一想

    你會用哪類型的讀物進行幼兒的品德培育?為甚麼?

  • 為甚麼選擇圖書進行品德培育?

  • 為甚麼選擇圖書進行品德培育?

    圖畫吸引具故事性內容有趣

  • 為甚麼選擇圖書進行品德培育?

    幼兒容易代入角色,產生同理心

  • 為甚麼選擇圖書進行品德培育?

    研究顯示,幼兒聽故事時,如果利用圖畫輔助,理解力提高兩倍或以上

  • 為甚麼選擇圖書進行品德培育?

    圖畫能讓幼兒細心觀察,發揮想像

  • 如何利用圖書進行「知、情、行、意」?

    良好品德

    認識相關

    概念 (知)

    認同

    應要持守(情)

    辨識情境並連繫價值觀 (意)

    掌握實踐技能(行)

  • 例子(一)取材自長青幼兒學校

  • 活動簡介--高班

    活動主題︰人人有優點(欣賞別人)

    學習範疇︰個人與群體

    學習重點︰1.明白不要以貌取人,每個人都有

    優點的道理。

    2.能夠說出欣賞別人的優點。

  • 老師先出示美妮、小黑、小安、小文的紙偶及介紹四位角色的名稱。

  • 請幼兒在紙上寫出想跟誰做好朋友。

    幼兒第一次分享他們想跟誰做好朋友。

    老師利用《森林奇遇記》圖書講故事,以及播放歌曲,讓幼兒認識小安、小黑、小文、美妮的優點。

    活動後,老師再請他們在紙上寫出其中一位想跟他/她做好朋友的名稱,及說出選他/她的原因。

    幼兒第二次分享他們想跟誰做好朋友。

  • 延伸活動

    活動(一) 秘密小天使遊戲:

    幼兒抽出一位同學的名字,並觀察他/她有

    甚麼優點,回家完成工作紙。

  • 延伸活動活動(二) 「人人有優點」分享會

    -懂得分享

    -關心別人

    -照顧別人

    -斯文

    -溫柔

    -幫助別人

    -有禮貌

  • 延伸活動

    「人人有優點」工作紙

  • 例子(二)取材自荃威幼稚園

  • 主題:我是小義工

    透過閱讀故事、角色扮演、討論及探訪活動,讓幼兒學習關愛別人和珍惜食物。

  • 活動源起1. 本區有多間護老中心。2. 本校有多個家庭是由長者家長照顧幼兒。3. 每年的聖誕主題是關愛身邊的人。4. 希望透過是次活動,讓幼兒更懂得關心家中及社區中的長者。

    《學校》1.閱讀故事《送燒餅》2.戲劇活動3.觀看光碟:《我是小義工》

    《家庭》1.鼓勵幼兒在家中減少浪費食物

    2.邀請家長義工織頸巾送給長者

    《社區》1.探訪長者2.藉著聖誕節活動送頸巾給長者

  • 活動一:送燒餅

    學習重點:

    •透過故事及戲劇活動讓幼兒學習關愛別人。

    學與教資源:

    • 圖書《送燒餅》

  • 活動簡介:

    2.定格遊戲

    1.分享幫助別人的經驗

    3.閱讀圖書《送燒餅》

    4.老師入戲

  • 活動二:回收小義工

    學習重點:

    •關懷長者

    •透過回收小義工活動,培養幼兒能主動關懷他人。

    學與教資源:

    •教育電視節目《我是小義工》- 3.做個食物回收小義工

  • 活動簡介:

    2.看光碟《做個食物回收小義工》

    1.分享照顧長者的經驗

    3.小組討論-長者的需要

    4.分享幫助長者的方法

  • 活動三:延展活動(聖誕嘉年華及探訪老人院)

    學習重點:

    關愛長者

    感受當義工的快樂

    促進家庭、學校和附近的社區有諧和的合作關係。

  • 活動簡介:

    1.邀請區內老人院及學生家裏的公公婆婆參加聖誕活動

    2.由義工帶領做健體操

    3.探訪老人院:報佳音和送頸巾

  • 以上兩個例子中,老師如何運用圖書幫助幼兒

    培養良好品格?

    想一想

    老師講故事,還是讀故事好呢?為甚麼?

  • 利用圖書講故事

    多感官活動

    提問和討論

    +

    +

  • 讀者與閱讀材料關係圖(Reader text map)Adapted from Antinarella & Salbu (2003)

    讀者

    閱讀材料

    狀況、情緒、壓力

    閱讀動機

    閱讀經驗

    性別、背景、年齡、成長…

    閱讀時…

    其他

    讀者與閱讀材料的關係

  • 剌激 建立明辨性思考能力

    反應

    激活已有知識

    引發創意思維

    激發情感經歷獨特閱讀經驗建構意義

    聚焦性提問分享及討論多感官活動合作學習

    聯繫生活經驗

    閱讀材料 讀者

    (focused-questioning)

    相互過程 (transactional process)Some ideas adapted from Antinarella &Salbu (2003), Zemlinasky & Bishop (2004)

    讀者回應日誌

    鼓勵合理推想

  • 老師可以參與…

  • 1.跳舞2.唱歌3.繪畫4.角色扮演5.即興劇6. ……

  • 多感官活動的進行意義

    激發幼兒的多元智能,引發不同的回應,使幼兒更投入故事內容,引發同理心,培養良好品德。

  • Adapted from Zemlinasky & Bishop (2004)

    聚焦性問題的提問意義

    沒有特定的對與錯回應(a specific correct or incorrect response)

    只有有效和無效的閱讀(valid & invalid readings)

    太多覆述性問題(recall)或主導性的批判分析(directed critical analysis)只會阻礙幼兒的學習 透過真正分享而獲得愉快閱讀的經驗和

    有效地建構意義(share genuine connections to their reading)

    Adapted from Antinarella & Salbu (2003)

  • 「讀者回應理論」的提問原則:1. 提問的目的是引發回應,

    不是評鑑讀者的反應。2. 提問的語句結構簡單,

    但要求的思考概念並不簡單。3. 提問要具開放性,

    不是說故事者主導。4. 提問要引發真實而不同的反應,

    並不是嘗試獲得預設的答案。

    Antinarella & Salbu (2003)

  • 激活已有知識

    提問和討論的例子

    聯繫生活經驗

    • 你知道甚麼是優點嗎?• 你知道甚麼是義工嗎?

    • 你的好朋友是誰?他/她有甚麼優點?• 你有沒有幫助別人的經驗?請你和大家分享。

  • 鼓勵合理推想

    • 焯言會否向那父女求助呢?為甚麼?• 老伯沒有到燒餅店,安安和樂樂會想甚麼?

    他們接着又會怎樣做?

    提問和討論的例子

  • 引發創意思維

    激發情感

    • 如果你是小黑,你會怎樣幫助焯言?• 你會想到另一個結局嗎?請分享你的想法。

    • 如果你看見那位老伯又餓又凍,你有甚麼感受?• 聽完這個故事後,你有甚麼感受?• 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為甚麼?

    提問和討論的例子

  • 老師擔當甚麼角色?

  • 老師的角色

    老師是小朋友的……

    學習對象

    伴讀者 分享及討論對象

    回饋者

  • 謝謝!

    workshop_moral and reading 25052018_Dr Tam20180525_從閱讀到品德培育_Nata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