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非遺木偶戲中東展演民眾:如賞三維動畫大片...

1
科技豐富技藝 人機交互吸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曉峰、蘇征兵 廣 西報道)2 月 7 日大年初三,在廣西三江侗族 自治縣林溪鎮程陽村,送親隊伍送新娘回 門。村民吳連論檢查整理好一筐筐的酸魚、 糍粑、糯米、侗布等賀禮,十一點半準時出 發,「護送」兒媳婦到娘家回門。這獨特的 傳統侗族婚俗,成為春節假期裡的一道風景 線。 吳連論說,當地的傳統侗族婚俗是,年三 十新郎把新娘「偷」回家,年初一新娘出門 挑水亮相,初二新郎舉辦酒席宴請各方親 朋,初三新郎邀上所有親朋抬禮物肉,放着 鞭炮,浩浩蕩蕩地送新娘回門。侗族娶新娘 都是在春節期間,因而送新娘也就成為當地 最隆重的新年習俗之一。 扛紅豬挑賀禮 回門浩浩蕩蕩 初三當天上午,香港文匯報記者遇到一支 正在送新娘回門的隊伍,男方的親友團男男 女女近百人,隊伍拉出小半里路,個個身着 侗族盛裝,扛着紅豬,挑着酸魚、糍粑等賀 禮,一邊走一邊燃放鞭炮,並主動向路人派 發喜糖,浩浩蕩蕩將新娘送回娘家,而娘家 也早已備好筵席。 那麼一行人中的「主角」新娘究竟是哪一 位呢?路邊的村民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要 耐心地等隊伍經過,走在隊伍最末、腳穿繡 花鞋、手中緊握一小塊布,任多大風雨也不 打傘、旁邊還陪着二位伴娘的那位女子就是 新娘啦…… 當地村民表示,「偷個新娘過春節」是程 陽八寨侗族人家至今最為神奇和古老的習 俗,男青年要在春節前「行歌坐夜」兩三 晚,獲得雙方父母認同後,大年三十晚上要 「偷偷」地去把新娘帶走,半夜回到夫家放 鞭炮,寨裡人便知道是哪一家娶了新娘子。 每到年初三,不論颳風下雨,這相似的一 幕就會在程陽八寨輪番上演,少則三五十 人,多則上百人的一支又一支隊伍挑着各式 禮物,浩浩蕩蕩地從村寨延伸到四面八方, 一整個上午無論大路小路上,滿是你來我 往、挑着賀禮走村串寨的回門送親隊伍,而 原汁原味的傳統侗族婚俗也成為景區的一大 節目,吸引不少遊客駐足圍觀。 「給 無知覺者以知覺,給無生命者 以生命,把無情物有情化。」 這或許就是提線木偶最為貼切的表述。 提線木偶又稱為「懸絲傀儡」,該劇種 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傳統戲劇。表演者需 從上空提線操縱着細線,從而操縱木偶 的形體。在簡單的提線木偶中,腿、 手、肩和耳以及脊骨底部各縛繩一根, 從而能達到表現各種形態的作用。 作偶人以戲 書畫皆通 泉州木偶劇團今次攜《鍾馗醉酒》和 《偶韻詩情》兩齣劇目參演。《鍾馗醉 酒》講述妖魔叢生、斬除不絕,鍾馗萬 分鬱悶,借酒澆愁的故事。演出中,吳 偉宏操作的鍾馗拿起酒壺倒酒,酒壺裡 竟然能倒出酒,且醉酒醉得有模有樣, 令現場觀眾頻頻發出讚歎。 由莊麗娥操作的仕女,演繹的《偶韻 詩情》,只見一位古代美女,活靈活現 地提起毛筆,畫一枝斜伸的梅花,並題 一個雋永的「梅」字,實在讓人歎為觀 止。 「提線木偶基礎是 16 根線,但是我們 劇團最多的一尊木偶有 50 幾根線,而且 是單人操作。」據吳偉宏介紹,演出 時,需要操作手中絲線向木偶下達「指 令」,並且配合其他演員表現整體故事 情節,尤其重要的是不能出現「纏 線」情況。 邊唱邊操縱 人偶合一 「最講究的是要『人偶合一』,演出 者需用手中的勾牌和吊線,讓『癱軟』 的木偶活起來。」據吳偉宏介紹,絲線 越多木偶越靈活,尤其表演大型劇目, 演員需要在 3 米多高的天橋上操作木偶 身上數十條的絲線,難度極高,需要演 員一直磨煉,提升演出操作技巧。 傳統提線木偶表演更難的一點是,表 演者需要一邊演唱一邊操縱木偶。演唱 時他們的身體不可能站直,唱起來難度 也更大。彎着身子唱歌並不難,難的是 讓操縱者與懸絲木偶保持同步,讓聲腔 從下面傀儡的嘴中「唱」出來。 目前,泉州木偶劇團一年演出超過 365 場次,除了日常性的公益惠民演出 外,亦有進校園展演。「儘管泉州提線 木偶戲影響力早已聲名在外,但對外傳 播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止過,現在每年 國內交流演出有 40 多次,國外演出也有 20 次左右。許多演職人員經常沒有節假 日,克服種種困難漂洋過海,進一步拓 展泉州提線木偶戲的影響力,讓中華文 化傳播到世界各地。」泉州市木偶劇團 團長洪世鍵說。 廣西侗族婚俗: 除夕夜偷娶新娘 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華社報 道,紐約聯合國總部的聯合國 大會會議廳 8 日晚喜氣洋洋, 蘇州交響樂團的中國新年音樂 會在這裡舉行,將中國農曆新 年的喜悅和祝福傳遞給聯合國 官員及各國使節,也讓在海外 的華僑華人春節過得更有年 味。 《春節序曲》拉開音樂會序 幕。《茉莉花》、《敦煌》以 及小約翰.施特勞斯和柴可夫 斯基的經典作品奏響大廳。中 國傳統樂器二胡、大鼓的演奏 更是音樂會的亮點。 完成既定曲目後,在觀眾持 久的掌聲中,樂團加奏了《北 京喜訊傳邊寨》、《花好月 圓》和《拉德斯基進行曲》。 指揮家陳燮陽當天接受採訪 時說,音樂會曲目選擇經過深 思熟慮,做到囊括中外、兼顧 經典與現代。他表示,蘇州交 響樂團受邀到聯合國演奏意義 重大,這裡各國使團聚集,能 將中國春節文化傳至全世界。 樂團演奏前,第 73 屆聯合國 大會主席埃斯皮諾薩、本月安 理會輪值主席國赤道幾內亞常 駐聯合國代表阿納托利奧.恩 東.姆巴以及中國常駐聯合國 代表馬朝旭先後發表致辭。會 場還播放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 雷斯的春節賀詞。 希臘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卡拉 姆夫雷佐斯曾在中國工作,他 說:「我對中國有很深的感 情,熱愛中國的語言文化。音 樂會十分精彩,我尤其喜歡其 中的中國樂曲,感到彷彿又回 到了中國。」他的小女兒用中 文對記者說:「春節快樂!」 當天的音樂會屬中國文化和 旅遊部「歡樂春節」活動項 目,也是這一大型文化交流活 動首次走進聯合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蔣煌基 泉州報道)每當有 人走近,「楊貴妃」輕輕招手致意,來人觸碰「古 箏」、「笛子」等按鈕時,「楊貴妃」就在清越的 樂聲中翩翩起舞……作為泉州市首批國家級非物質 文化遺產,當傳統提線木偶與機械手臂結合而成的 數字化人偶互動,着實令人耳目一新。 非遺結合數字化 泉州市木偶劇團團長洪世鍵介紹,劇團與廈門大 學軟件學院合作,通過現代科技手段,木偶的絲線 懸在機械手上,把木偶的數字模式輸入到計算機裡 面後,機械手會按事先輸入的程序,操縱提線木偶 做出相應動作,甚至人站在電腦前面與木偶進行互 動,以此展示提線木偶的表演程序。 據介紹,泉州提線木偶數字化人偶互動項目 是國家藝術基金 2018 年度資助項目,由泉 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和廈 大軟件學院合作開展,希望通過科技手段,豐 富傳統木偶的表現手法。 「我們也走了很多地方,總是覺得單單傳統 藝術的表現手法也是不夠的,通過這種現代 科技的手段與傳統藝術結合,走出去能夠讓 青少年兒童更加容易來體驗我們的操作, 體驗現代科技跟傳統藝術結合的成果。」 洪世鍵說。 對於新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傳統文化 的「面目」決定着它的親近感與傳承 度。泉州木偶劇團在做好技藝活態 傳承的同時,亦在努力嘗試和拓 展全新的展示模式和表現手 段,運用現代科技與傳統技 藝的結合,為泉州傳統 文化推廣打開新的 渠道。 「行歌坐夜」(坐妹)是侗 族古老的一種談戀愛方式,通 常在農閒時節的午夜,寨子內 的臘漢(男青年)會三五成群 地舉着火把跑到臘篾(姑娘) 家裡做客,在火塘邊圍座,用對歌的方式來 相互交流,增加了解。 小伙子如果看上了哪個姑娘,就會往那個姑 娘的腿上坐,以此來表達對姑娘的愛慕之情。 但如果姑娘看不上小伙子,會給予冷落;如果 姑娘的父母看不上這個小伙子,則會不停地進 出,用白眼外加咳嗽的方式來打斷他們。 雙方若是情投意合,往往會互相交換定情 信物,然後男方就回去託人來說媒提親。但 即便登記結婚後,新郎也不能將新娘領回 家。大年三十,新郎需約上最好的玩伴,在 深更半夜「偷偷摸摸」來到新娘家吊腳樓下, 用口哨發出暗號,才有人下樓開門,新娘子 則早已邀來幾個女伴圍坐在火塘邊等他們的 到來。凌晨 2 時,新娘家炒些酒菜,新娘的 父母會出去款待「來賓」,當來賓與女方父 母喝酒時,新娘與伴娘則到閨房裡換新裝。 雞叫之後,伴郎推說醉了,該回去了。這 時老人心知肚明便回房睡覺。新娘帶上兩個伴 娘與新郎靜悄悄地打着手電筒出家門,不能驚 動鄰居,越「保密」越好,一路不聲不響到男 方家。大年初一清早,新娘就要出門挑水亮 相,正式登上新郎家庭及其村寨的舞台。 ■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曉峰、蘇征兵 A7 2019 年 2 月 11 日(星期一) 責任編輯:李才瑛 版面設計:張景光 侗族婚戀習俗 「歡樂春節」進聯國 音樂無界響中外 泉州非遺木偶戲中東展演民眾:如賞三維動畫大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蔣煌基 泉州報道)正月初五開 始,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劇團遠赴杜 拜,參加當地中國年表演。國家二級演 員、非遺傳承人吳偉宏告訴香港文匯報記 者,當地民眾鮮有見過木偶戲表演,尤其對於當 地孩子們來說,這樣的近距離觀看中國提線木偶 表演,就像是欣賞經典的中國古代三維動畫大片, 這令更多中東民眾對古老的中華文化產生親近感。 杜拜的孩子們近距離感受中國 傳統文化。 受訪者供圖 莊麗娥演繹的 莊麗娥演繹的偶韻詩情 偶韻詩情》, 》,木偶畫梅寫字 木偶畫梅寫字 令人歎為觀止 令人歎為觀止受訪者供圖 受訪者供圖 吳偉宏操控鍾馗倒酒,惟妙 惟肖。 受訪者供圖 送親隊伍浩浩蕩蕩 送親隊伍浩浩蕩蕩挑着賀禮送新 挑着賀禮送新 娘回門 娘回門香港文匯報記者朱曉峰 香港文匯報記者朱曉峰 * 8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Jul-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科技豐富技藝 人機交互吸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朱曉峰、蘇征兵廣西報道)2月7日大年初三,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鎮程陽村,送親隊伍送新娘回門。村民吳連論檢查整理好一筐筐的酸魚、糍粑、糯米、侗布等賀禮,十一點半準時出發,「護送」兒媳婦到娘家回門。這獨特的傳統侗族婚俗,成為春節假期裡的一道風景線。吳連論說,當地的傳統侗族婚俗是,年三

十新郎把新娘「偷」回家,年初一新娘出門挑水亮相,初二新郎舉辦酒席宴請各方親朋,初三新郎邀上所有親朋抬禮物肉,放着鞭炮,浩浩蕩蕩地送新娘回門。侗族娶新娘都是在春節期間,因而送新娘也就成為當地最隆重的新年習俗之一。

扛紅豬挑賀禮 回門浩浩蕩蕩初三當天上午,香港文匯報記者遇到一支正在送新娘回門的隊伍,男方的親友團男男女女近百人,隊伍拉出小半里路,個個身着侗族盛裝,扛着紅豬,挑着酸魚、糍粑等賀禮,一邊走一邊燃放鞭炮,並主動向路人派發喜糖,浩浩蕩蕩將新娘送回娘家,而娘家也早已備好筵席。那麼一行人中的「主角」新娘究竟是哪一位呢?路邊的村民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要耐心地等隊伍經過,走在隊伍最末、腳穿繡花鞋、手中緊握一小塊布,任多大風雨也不打傘、旁邊還陪着二位伴娘的那位女子就是新娘啦……

當地村民表示,「偷個新娘過春節」是程陽八寨侗族人家至今最為神奇和古老的習俗,男青年要在春節前「行歌坐夜」兩三晚,獲得雙方父母認同後,大年三十晚上要「偷偷」地去把新娘帶走,半夜回到夫家放鞭炮,寨裡人便知道是哪一家娶了新娘子。每到年初三,不論颳風下雨,這相似的一

幕就會在程陽八寨輪番上演,少則三五十人,多則上百人的一支又一支隊伍挑着各式禮物,浩浩蕩蕩地從村寨延伸到四面八方,一整個上午無論大路小路上,滿是你來我往、挑着賀禮走村串寨的回門送親隊伍,而原汁原味的傳統侗族婚俗也成為景區的一大節目,吸引不少遊客駐足圍觀。

「給無知覺者以知覺,給無生命者以生命,把無情物有情化。」

這或許就是提線木偶最為貼切的表述。提線木偶又稱為「懸絲傀儡」,該劇種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傳統戲劇。表演者需從上空提線操縱着細線,從而操縱木偶的形體。在簡單的提線木偶中,腿、手、肩和耳以及脊骨底部各縛繩一根,從而能達到表現各種形態的作用。

作偶人以戲 書畫皆通泉州木偶劇團今次攜《鍾馗醉酒》和《偶韻詩情》兩齣劇目參演。《鍾馗醉酒》講述妖魔叢生、斬除不絕,鍾馗萬分鬱悶,借酒澆愁的故事。演出中,吳偉宏操作的鍾馗拿起酒壺倒酒,酒壺裡竟然能倒出酒,且醉酒醉得有模有樣,令現場觀眾頻頻發出讚歎。由莊麗娥操作的仕女,演繹的《偶韻詩情》,只見一位古代美女,活靈活現地提起毛筆,畫一枝斜伸的梅花,並題一個雋永的「梅」字,實在讓人歎為觀止。「提線木偶基礎是16根線,但是我們

劇團最多的一尊木偶有50幾根線,而且是單人操作。」據吳偉宏介紹,演出時,需要操作手中絲線向木偶下達「指令」,並且配合其他演員表現整體故事

情節,尤其重要的是不能出現「纏線」情況。

邊唱邊操縱 人偶合一「最講究的是要『人偶合一』,演出

者需用手中的勾牌和吊線,讓『癱軟』的木偶活起來。」據吳偉宏介紹,絲線越多木偶越靈活,尤其表演大型劇目,演員需要在3米多高的天橋上操作木偶身上數十條的絲線,難度極高,需要演員一直磨煉,提升演出操作技巧。傳統提線木偶表演更難的一點是,表

演者需要一邊演唱一邊操縱木偶。演唱時他們的身體不可能站直,唱起來難度也更大。彎着身子唱歌並不難,難的是讓操縱者與懸絲木偶保持同步,讓聲腔從下面傀儡的嘴中「唱」出來。目前,泉州木偶劇團一年演出超過

365場次,除了日常性的公益惠民演出外,亦有進校園展演。「儘管泉州提線木偶戲影響力早已聲名在外,但對外傳播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止過,現在每年國內交流演出有40多次,國外演出也有20次左右。許多演職人員經常沒有節假日,克服種種困難漂洋過海,進一步拓展泉州提線木偶戲的影響力,讓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泉州市木偶劇團團長洪世鍵說。

戲說傳統華文化

廣西侗族婚俗:除夕夜偷娶新娘

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華社報道,紐約聯合國總部的聯合國大會會議廳8日晚喜氣洋洋,蘇州交響樂團的中國新年音樂會在這裡舉行,將中國農曆新年的喜悅和祝福傳遞給聯合國官員及各國使節,也讓在海外的華僑華人春節過得更有年味。《春節序曲》拉開音樂會序

幕。《茉莉花》、《敦煌》以及小約翰.施特勞斯和柴可夫斯基的經典作品奏響大廳。中國傳統樂器二胡、大鼓的演奏更是音樂會的亮點。完成既定曲目後,在觀眾持久的掌聲中,樂團加奏了《北京喜訊傳邊寨》、《花好月圓》和《拉德斯基進行曲》。指揮家陳燮陽當天接受採訪

時說,音樂會曲目選擇經過深思熟慮,做到囊括中外、兼顧經典與現代。他表示,蘇州交

響樂團受邀到聯合國演奏意義重大,這裡各國使團聚集,能將中國春節文化傳至全世界。樂團演奏前,第73屆聯合國

大會主席埃斯皮諾薩、本月安理會輪值主席國赤道幾內亞常駐聯合國代表阿納托利奧.恩東.姆巴以及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馬朝旭先後發表致辭。會場還播放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春節賀詞。希臘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卡拉

姆夫雷佐斯曾在中國工作,他說:「我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熱愛中國的語言文化。音樂會十分精彩,我尤其喜歡其中的中國樂曲,感到彷彿又回到了中國。」他的小女兒用中文對記者說:「春節快樂!」當天的音樂會屬中國文化和

旅遊部「歡樂春節」活動項目,也是這一大型文化交流活動首次走進聯合國。

科技遇上傳統 人機交互吸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蔣煌基泉州報道)每當有人走近,「楊貴妃」輕輕招手致意,來人觸碰「古箏」、「笛子」等按鈕時,「楊貴妃」就在清越的樂聲中翩翩起舞……作為泉州市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傳統提線木偶與機械手臂結合而成的數字化人偶互動,着實令人耳目一新。

非遺結合數字化泉州市木偶劇團團長洪世鍵介紹,劇團與廈門大

學軟件學院合作,通過現代科技手段,木偶的絲線懸在機械手上,把木偶的數字模式輸入到計算機裡面後,機械手會按事先輸入的程序,操縱提線木偶做出相應動作,甚至人站在電腦前面與木偶進行互動,以此展示提線木偶的表演程序。

據介紹,泉州提線木偶數字化人偶互動項目是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項目,由泉

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和廈

大軟件學院合作開展,希望通過科技手段,豐富傳統木偶的表現手法。「我們也走了很多地方,總是覺得單單傳統藝術的表現手法也是不夠的,通過這種現代科技的手段與傳統藝術結合,走出去能夠讓青少年兒童更加容易來體驗我們的操作,體驗現代科技跟傳統藝術結合的成果。」洪世鍵說。對於新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傳統文化

的「面目」決定着它的親近感與傳承度。泉州木偶劇團在做好技藝活態傳承的同時,亦在努力嘗試和拓展全新的展示模式和表現手段,運用現代科技與傳統技藝的結合,為泉州傳統文化推廣打開新的渠道。

「行歌坐夜」(坐妹)是侗族古老的一種談戀愛方式,通常在農閒時節的午夜,寨子內的臘漢(男青年)會三五成群地舉着火把跑到臘篾(姑娘)

家裡做客,在火塘邊圍座,用對歌的方式來相互交流,增加了解。小伙子如果看上了哪個姑娘,就會往那個姑

娘的腿上坐,以此來表達對姑娘的愛慕之情。但如果姑娘看不上小伙子,會給予冷落;如果姑娘的父母看不上這個小伙子,則會不停地進出,用白眼外加咳嗽的方式來打斷他們。雙方若是情投意合,往往會互相交換定情

信物,然後男方就回去託人來說媒提親。但即便登記結婚後,新郎也不能將新娘領回家。大年三十,新郎需約上最好的玩伴,在深更半夜「偷偷摸摸」來到新娘家吊腳樓下,用口哨發出暗號,才有人下樓開門,新娘子則早已邀來幾個女伴圍坐在火塘邊等他們的到來。凌晨2時,新娘家炒些酒菜,新娘的父母會出去款待「來賓」,當來賓與女方父母喝酒時,新娘與伴娘則到閨房裡換新裝。

雞叫之後,伴郎推說醉了,該回去了。這時老人心知肚明便回房睡覺。新娘帶上兩個伴娘與新郎靜悄悄地打着手電筒出家門,不能驚動鄰居,越「保密」越好,一路不聲不響到男方家。大年初一清早,新娘就要出門挑水亮相,正式登上新郎家庭及其村寨的舞台。

■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曉峰、蘇征兵

A7

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

20192019年年22月月1111日日((星期一星期一))

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責任編輯:李才瑛 ■版面設計:張景光

侗族婚戀習俗

「歡樂春節」進聯國音樂無界響中外

泉州非遺木偶戲中東展演 民眾:如賞三維動畫大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蔣煌基 泉州報道)正月初五開

始,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劇團遠赴杜

拜,參加當地中國年表演。國家二級演

員、非遺傳承人吳偉宏告訴香港文匯報記

者,當地民眾鮮有見過木偶戲表演,尤其對於當

地孩子們來說,這樣的近距離觀看中國提線木偶

表演,就像是欣賞經典的中國古代三維動畫大片,

這令更多中東民眾對古老的中華文化產生親近感。

杜拜中國年

■杜拜的孩子們近距離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受訪者供圖

■■莊麗娥演繹的莊麗娥演繹的《《偶韻詩情偶韻詩情》,》,木偶畫梅寫字木偶畫梅寫字令人歎為觀止令人歎為觀止。。 受訪者供圖受訪者供圖

■吳偉宏操控鍾馗倒酒,惟妙惟肖。 受訪者供圖

■■送親隊伍浩浩蕩蕩送親隊伍浩浩蕩蕩,,挑着賀禮送新挑着賀禮送新娘回門娘回門。。 香港文匯報記者朱曉峰香港文匯報記者朱曉峰攝攝

�*8�

偶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