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拉开万人肃立 广场传来天籁童音 -...

1
昨天上午,天安门广场上一曲3000人的无伴奏 混声部合唱《今天是你的生日》惊艳全世界,来自 30 余所大中小学的同学们用 18 首歌曲为祖国 70 年华 诞送上最好的礼物。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完美的配 合,站在合唱队员正前方的21位分指挥们功不可 没。 “这些指挥们只要有一个人起拍快了,或者慢了, 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合唱团表演得不整齐。”国庆天安 门合唱团总指挥李刚老师介绍。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为了能够完美完成合唱指 挥的任务,这些分指挥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李刚 老师说:“因为他们是指挥,在表演过程中,3000 多 名合唱队员都看他们的手势,所以一拍都不能错。 因此他们需要熟悉每一个声部的每一个音,做到了 谱子在脑子里,手里才会有引领。这些孩子们通过 近半年的艰苦训练,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将每个声部 的每个音都烂熟于心。 特别是无伴奏的混声表演, 对于音准、节奏的要求更严格。” 李刚老师介绍,这21位学生指挥是经过首都师 范大学三次校内考核才最终确定的。是否有一定指 挥经验,肢体是否协调,对作品的阐释是否准确都是 考核的内容。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他们年龄跨越6 个年级,涵盖从大二至研三。7位同学学习指挥专 业, 14 位同学是“外行”,包括竹笛表演专业、声乐专 业、钢琴专业等。 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作为分指挥,自己的技 术练得再好也需要和合唱团的同学们进行合练磨 合,到合练中去发现问题也是分指挥们必须要经历 的。据介绍,这21位分指挥截至9月初已经分别走 进41所大中学进行了59次合练,时长达到179个 学时。“暑假这些分指挥们一天都没有休息。”李 刚老师说。 此外,除了训练技术和配合,分指挥们还需要在 仪态和表情上下功夫。他们在指挥每一首歌曲时的 表情都要比合唱团的同学们更丰富、更有感染力,以 此来带动演唱者们的情绪。乐队指挥专业研三的丁 超男同学告诉北青报记者:“为了让表情更有感染 力,我们都会利用休息的时间在水房面对着大镜子 一遍一遍练笑容,有时候刷牙的时候也会放着音乐 边刷牙边练表情。”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 飞一群白鸽……”昨天上午, 9 岁女孩武俊极 天籁般的童声唱响长安街两侧,拉开了“庆 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 70 周年庆祝活动” 群众游行的序幕。她和其他三位少先队员 领唱一同带领着 3000 余名合唱团团员高唱 《今天是你的生日》,用歌声祝福祖国,开创 了国庆大典上无伴奏演唱先河。四位小领 唱也在那一刻受到全世界目光的关注。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此次童声领唱的训 练老师贺佳处了解到,9岁女孩武俊极和 其他3位童声小领唱,还有站在合唱团第 一排的14位童声合唱,分别是来自全市的 15所小学,他们光荣地成为了全市少先队 员的代表。 “他们能作为领唱站在 3000 余人合唱 团最前面并不容易。”贺老师介绍道,他们 通过了年龄、声音、形象等多方面考核和训 练,之所以如此严格就是希望能够表达出 孩子们最天真可爱、最纯真纯净的声音和 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 武俊极的声音非常稳定、李润彤对自 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北青报记者了解 到,这四位同学来自不同学校,但都有着良 好的歌唱基础。“我今年 9 岁了,从四五岁 就开始学习唱歌,想到能代表全体少先队 员们为庆祝祖国生日唱歌就感到很荣幸。” 唱出第一句歌词的小领唱武俊极说。 “吸气先把喉咙吸凉,后背都挺起来……”9月 23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提前来到北京市少年宫 的声乐教室里探班正在训练的小领唱们。只见小领 唱们正在贺老师的带领下一句一句地训练,从每个 发音的准确表达,再到表情、动作、站姿等都严格要 求。贺老师介绍,他们的声音条件都非常好,而且各 有特点,但即便如此,他们的训练也非常辛苦。 “我们 要求孩子们声音要稳定,配合要默契和表达要统 一。比如孩子们的咬字吐字要统一,呼吸要统一,表 情动作要统一等。 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同学们在开始训练前 都会提前练十几分钟站姿,训练间隙上厕所都要排 成一队,以此来保持演出状态。 为了让小领唱们能够唱出感情唱出 内容,除了这些技术上的训练,老师们还 通过多种方式让他们了解这首歌的内 涵。贺老师介说,通过上课的方式,为孩 子们一一解析歌词的内容,让他们理解歌 词说了什么;还让每位同学都通过画画的 方式,加深对这首歌的直观认识。“在唱歌 的时候,他们的脑子里和眼前都能浮现一 幅他们内心对于这首歌的画面,这样唱起 来就会有感情有内容,从内心感到高兴, 而不是只将歌词平铺直叙地唱出来。” “我画了一面国旗和一个蛋糕,蛋糕 的后面是大山,还有和平鸽衔着橄榄叶飞 过。这幅画的寓意就是祝福新中国的生 日。我唱歌时自己画的画面就会浮现在 我的眼前。”小领唱之一的侯张奕涵告诉 北青报记者。武俊极也说:“唱歌的时候 只要一想到自己画的一座座大山,我的声 音就能传得更远一些。”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北青报记 者还了解到,小领唱们经常在家也会练习 表情和体态。武俊极告诉北青报记者: “平时的晚上爸爸妈妈会陪我一起练微 笑,我都是跟爸爸妈妈一起比赛,看谁笑 的时间长。” 作为候补小领唱,北京师范大学朝阳 附属学校四年级的陈嘉昀表示,即使自己 不能跟他们四个一起作为领唱出现,但她也会出现 在童声合唱的队列中。“能选上我就已经非常高兴 了,能够为祖国生日献唱,我就很珍惜这次机会。”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昨天上午3000人无伴奏演唱《今天是你的生日》领唱武俊极只有9岁 2019年10月2日 星期三 19 盛装行·歌舞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周年 在昨天的群众游行活动中,当最后一个压轴的 “祖国万岁”方阵伴随着《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出现 时,排头位置的70人国标舞团队再次吸引众人目 光。只见他们身着华服展示着舒展的舞姿,大气优 雅地带领着5000余人方阵缓缓向天安门城楼舞 动。据介绍,这也是国庆群众游行史上首次在天安 门城楼前大规模跳起“华尔兹”,欧洲起源的国标舞 成为我国新时代开放的缩影。 为了呈现这一独特场景,北京舞蹈学院国标舞 系主任韩美玲介绍,从今年 6 月接到任务,北京舞蹈 学院便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舞蹈创意编排工作。北 京舞蹈学院国标舞系大二至大四同学放弃暑期所有 安排全员上阵。 为了让这舞蹈更加贴合群众游行的主题,与音 乐相贴合,编排方案前后修改了十多次。韩美玲介 绍,首先在这个场合选择国标舞,就需要将国标舞的 风格和特色展示出来,“我们用维也纳华尔兹,也就 是我们俗话讲的快三步,这个舞种是在舞池中逆时 针旋转,本身是流动性非常强的舞蹈,我们都选择了 表现出大气的动作进行展示。 “我们本来在国标舞中 加入了一些拉丁舞的动作,但在如此大的场地上展 示时看上去有些琐碎,我们就立马拿下,简化动作。” 韩美玲说,大家可以在现场看到,同学们的舞姿基本 都是在保持脚下步子不乱的同时,手上动作基本都 是向上打开,将一种“大气”的感觉传递给观众们。 韩美玲还介绍,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广场上将1分 40秒的舞蹈做到精益求精,他们克服了多重困难, “例 如天安门广场场地非常大,对于同学们步幅的要求就 比平时高很多,经过测算,每位同学一步迈出去大概 就需要将近一米。大迈步的同时还要保持舞蹈动作 标准,同学们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另外,广场上的 地面跟平时练舞的木地板相比,摩擦力太大,国标舞 传统的翻毛皮鞋在广场上就不能穿了,为此同学们在 广场上表演时穿上了特制了舞鞋,一种外形类似旅游 鞋但足弓位置更高的鞋,方便孩子们在广场上跳动。” “另外,我们不仅要让同学们尽快地适应步伐, 场地的变化、队伍之间的配合做到整齐划一,还需要 与方阵、音乐相配合。我们站在整个方阵的最前端, 当节奏响起,我们必须在四个小节也就是不到8秒 的时间跳出方阵,到方阵前 5 米左右的位置起舞,否 则后面的方阵群众就会很快赶上来。这样的要求对 于同学们来说很高了,既要考虑动作的标准,也要考 虑‘大部队’的速度。”韩美玲说。 “我们在演练中还发现,因为广场很大,音乐有 延时,而且人声比较嘈杂,同学们出现了听过音乐不 同步,甚至听不到音乐的情况。”韩美玲介绍,为了应 对这种情况,同学们会在音乐节奏响起时用四个八 拍来让同学们互相提醒,他们谁第一个听到就大声 喊出节奏,后面陆续听到的同学也跟随着继续往下 喊节奏,当第四个八拍喊出时全体起跳。“大家互相 提醒,就会很整齐。” 此次的国标舞团队中,有16名同学5月份刚刚 在“黑池舞蹈节”捧回金奖,这个舞蹈节也被誉为“国 标舞奥运会”,国标舞系大四学生冯龙就是参赛者之 一,他告诉北青报记者,能够参加到国庆游行中非常 自豪。虽然跳国标对他来说并没有很高的难度,但 在这次活动不同的场地,对于技术的要求、步伐的距 离都与平时不同,他们必须一丝不苟不断训练,一遍 一遍与舞伴磨合才能达到要求。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摄影/本报记者 柴程 编辑/张颖 李晓萌 美编/谢爽 责校/成岗强 下载北京头条 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延伸 昨天上午的游行方阵,36个游行方阵使用了 31首音乐,广场的大屏幕上为每个方阵播放了相 应的背景视频。音乐的遴选从去年就开始了,视 频的素材选择和现场拍摄持续了几个月,仅从各 省拿到的素材量就达5T,现场不同方阵行进时音 乐和视频的切换也是个“技术活儿”,多名工作人 员人工操作,在秒级反应时间内实现无缝衔接,保 障了群众游行的流畅进行。 以前的国庆群众游行,广场上的大屏幕播出现 场游行的电视直播画面,本次游行首次播出每个方 阵的背景视频,这些视频是提前制作好的,旨在延展 彩车内容,烘托游行氛围,点明方阵主题。 音乐部门的工作同样“充实”,音乐的遴选、后期 沟通、录制、现场发令,都需要倾心投入,游行方阵展 示国家发展历程,每个方阵都会根据方阵主题选择 富有时代特色的音乐,比如《东方红》《春天的故事》 等,音乐响起,会勾起人们对特定时代的记忆。音视 频部请了音乐学院专家、军乐团专家作为外脑,每个 阶段都开研讨会,一边讨论,一边把关。 音乐确定后,交响乐团需要根据音乐编曲,再进 行排练,在紧密配合的同时,还要跟3000人的合唱 团密切配合,合唱团是来自首都多所高校的学生,每 个人需要记谱记歌词。音视频部需要进行充分协 调,协作中随时会有调整,合唱中一个高音上不去, 就要从作曲上进行调整,编曲、配器都要随之调整, 这样的调整,在过去几个月中已成家常便饭。 36个方阵的31首音乐,切换全靠现场人工操 作,切快了或者切慢了都会直接影响游行节奏和效 果。7名工作人员在现场操控,留给他们的反应时 间以秒计算,熟练的操作来自于平时无数次训练。 工作人员介绍,切换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游行方 阵的不确定性,人不是机器,虽然经过严格训练,但 出现方阵走快了或者走慢了很正常,一个方阵马上 走过来了,上一个方阵还没展示完,音乐也还没结 束,要不要切换,需要工作人员现场决断,工作人员 介绍,这需要感性和理性的结合,理性就是到一个点 就该切换,前后不能误差太多,感性就要凭借自己对 音乐的熟悉和理解,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确保前后 方阵展示的完整性和游行整体流畅性,酌情做出精 准判断。 让他们头疼的是,每一次演练暴露的问题都不 一样,方阵走过来的时间快慢不一,可能这次慢了几 秒钟,下次又快了几秒钟,没有现成经验,只能靠反 复磨练,考虑各种情况,做好各种预案,才能万无一 失。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36 个视频 31 首音乐怎样做到“秒级切换”? 序幕拉开万人肃立 广场传来天籁童音 这是国庆游行史上首次在天安门跳起大规模华尔兹舞 “祖国万岁”压轴华尔兹优雅伴行 相关 3000 人合唱 21 位分指挥 上千课时训练保证每拍精准 武俊极(左)、侯张奕涵以及另外两名少先队员一同带领 3000 余名合唱团成员在现场演唱 供图/新华社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Jul-2020

1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序幕拉开万人肃立 广场传来天籁童音 - 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19-10/02/A19/bjbqb20191002A19.pdf · 此外,除了训练技术和配合,分指挥们还需要在

昨天上午,天安门广场上一曲3000人的无伴奏混声部合唱《今天是你的生日》惊艳全世界,来自30余所大中小学的同学们用18首歌曲为祖国70年华诞送上最好的礼物。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完美的配合,站在合唱队员正前方的 21 位分指挥们功不可没。“这些指挥们只要有一个人起拍快了,或者慢了,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合唱团表演得不整齐。”国庆天安门合唱团总指挥李刚老师介绍。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为了能够完美完成合唱指挥的任务,这些分指挥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李刚

老师说:“因为他们是指挥,在表演过程中,3000多名合唱队员都看他们的手势,所以一拍都不能错。因此他们需要熟悉每一个声部的每一个音,做到了谱子在脑子里,手里才会有引领。这些孩子们通过近半年的艰苦训练,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将每个声部的每个音都烂熟于心。 特别是无伴奏的混声表演,对于音准、节奏的要求更严格。”

李刚老师介绍,这21位学生指挥是经过首都师范大学三次校内考核才最终确定的。是否有一定指挥经验,肢体是否协调,对作品的阐释是否准确都是

考核的内容。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他们年龄跨越6个年级,涵盖从大二至研三。7位同学学习指挥专业,14位同学是“外行”,包括竹笛表演专业、声乐专业、钢琴专业等。

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作为分指挥,自己的技术练得再好也需要和合唱团的同学们进行合练磨合,到合练中去发现问题也是分指挥们必须要经历的。据介绍,这21位分指挥截至9月初已经分别走进 41 所大中学进行了 59 次合练,时长达到 179 个学时。“暑假这些分指挥们一天都没有休息。”李

刚老师说。此外,除了训练技术和配合,分指挥们还需要在

仪态和表情上下功夫。他们在指挥每一首歌曲时的表情都要比合唱团的同学们更丰富、更有感染力,以此来带动演唱者们的情绪。乐队指挥专业研三的丁超男同学告诉北青报记者:“为了让表情更有感染力,我们都会利用休息的时间在水房面对着大镜子一遍一遍练笑容,有时候刷牙的时候也会放着音乐边刷牙边练表情。”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昨天上午,9岁女孩武俊极天籁般的童声唱响长安街两侧,拉开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70周年庆祝活动”群众游行的序幕。她和其他三位少先队员领唱一同带领着3000余名合唱团团员高唱《今天是你的生日》,用歌声祝福祖国,开创了国庆大典上无伴奏演唱先河。四位小领唱也在那一刻受到全世界目光的关注。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此次童声领唱的训练老师贺佳处了解到,9岁女孩武俊极和其他3位童声小领唱,还有站在合唱团第一排的14位童声合唱,分别是来自全市的15所小学,他们光荣地成为了全市少先队员的代表。

“他们能作为领唱站在3000余人合唱团最前面并不容易。”贺老师介绍道,他们通过了年龄、声音、形象等多方面考核和训练,之所以如此严格就是希望能够表达出孩子们最天真可爱、最纯真纯净的声音和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

武俊极的声音非常稳定、李润彤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四位同学来自不同学校,但都有着良好的歌唱基础。“我今年9岁了,从四五岁就开始学习唱歌,想到能代表全体少先队员们为庆祝祖国生日唱歌就感到很荣幸。”唱出第一句歌词的小领唱武俊极说。

“吸气先把喉咙吸凉,后背都挺起来……”9月23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提前来到北京市少年宫的声乐教室里探班正在训练的小领唱们。只见小领唱们正在贺老师的带领下一句一句地训练,从每个

发音的准确表达,再到表情、动作、站姿等都严格要求。贺老师介绍,他们的声音条件都非常好,而且各有特点,但即便如此,他们的训练也非常辛苦。“我们要求孩子们声音要稳定,配合要默契和表达要统

一。比如孩子们的咬字吐字要统一,呼吸要统一,表情动作要统一等。

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同学们在开始训练前都会提前练十几分钟站姿,训练间隙上厕所都要排

成一队,以此来保持演出状态。为了让小领唱们能够唱出感情唱出

内容,除了这些技术上的训练,老师们还通过多种方式让他们了解这首歌的内涵。贺老师介说,通过上课的方式,为孩子们一一解析歌词的内容,让他们理解歌词说了什么;还让每位同学都通过画画的方式,加深对这首歌的直观认识。“在唱歌的时候,他们的脑子里和眼前都能浮现一幅他们内心对于这首歌的画面,这样唱起来就会有感情有内容,从内心感到高兴,而不是只将歌词平铺直叙地唱出来。”

“我画了一面国旗和一个蛋糕,蛋糕的后面是大山,还有和平鸽衔着橄榄叶飞过。这幅画的寓意就是祝福新中国的生日。我唱歌时自己画的画面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小领唱之一的侯张奕涵告诉北青报记者。武俊极也说:“唱歌的时候只要一想到自己画的一座座大山,我的声音就能传得更远一些。”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小领唱们经常在家也会练习表情和体态。武俊极告诉北青报记者:

“平时的晚上爸爸妈妈会陪我一起练微笑,我都是跟爸爸妈妈一起比赛,看谁笑的时间长。”

作为候补小领唱,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学校四年级的陈嘉昀表示,即使自己

不能跟他们四个一起作为领唱出现,但她也会出现在童声合唱的队列中。“能选上我就已经非常高兴了,能够为祖国生日献唱,我就很珍惜这次机会。”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昨天上午3000人无伴奏演唱《今天是你的生日》领唱武俊极只有9岁

2019年10月2日 星期三 19盛装行·歌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周年

在昨天的群众游行活动中,当最后一个压轴的“祖国万岁”方阵伴随着《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出现时,排头位置的70人国标舞团队再次吸引众人目光。只见他们身着华服展示着舒展的舞姿,大气优雅地带领着5000余人方阵缓缓向天安门城楼舞动。据介绍,这也是国庆群众游行史上首次在天安门城楼前大规模跳起“华尔兹”,欧洲起源的国标舞成为我国新时代开放的缩影。

为了呈现这一独特场景,北京舞蹈学院国标舞系主任韩美玲介绍,从今年6月接到任务,北京舞蹈学院便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舞蹈创意编排工作。北京舞蹈学院国标舞系大二至大四同学放弃暑期所有安排全员上阵。

为了让这舞蹈更加贴合群众游行的主题,与音乐相贴合,编排方案前后修改了十多次。韩美玲介绍,首先在这个场合选择国标舞,就需要将国标舞的风格和特色展示出来,“我们用维也纳华尔兹,也就是我们俗话讲的快三步,这个舞种是在舞池中逆时

针旋转,本身是流动性非常强的舞蹈,我们都选择了表现出大气的动作进行展示。“我们本来在国标舞中加入了一些拉丁舞的动作,但在如此大的场地上展示时看上去有些琐碎,我们就立马拿下,简化动作。”韩美玲说,大家可以在现场看到,同学们的舞姿基本都是在保持脚下步子不乱的同时,手上动作基本都是向上打开,将一种“大气”的感觉传递给观众们。

韩美玲还介绍,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广场上将1分40秒的舞蹈做到精益求精,他们克服了多重困难,“例如天安门广场场地非常大,对于同学们步幅的要求就比平时高很多,经过测算,每位同学一步迈出去大概就需要将近一米。大迈步的同时还要保持舞蹈动作标准,同学们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另外,广场上的地面跟平时练舞的木地板相比,摩擦力太大,国标舞传统的翻毛皮鞋在广场上就不能穿了,为此同学们在广场上表演时穿上了特制了舞鞋,一种外形类似旅游鞋但足弓位置更高的鞋,方便孩子们在广场上跳动。”

“另外,我们不仅要让同学们尽快地适应步伐,

场地的变化、队伍之间的配合做到整齐划一,还需要与方阵、音乐相配合。我们站在整个方阵的最前端,当节奏响起,我们必须在四个小节也就是不到8秒的时间跳出方阵,到方阵前5米左右的位置起舞,否则后面的方阵群众就会很快赶上来。这样的要求对于同学们来说很高了,既要考虑动作的标准,也要考

虑‘大部队’的速度。”韩美玲说。“我们在演练中还发现,因为广场很大,音乐有

延时,而且人声比较嘈杂,同学们出现了听过音乐不同步,甚至听不到音乐的情况。”韩美玲介绍,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同学们会在音乐节奏响起时用四个八拍来让同学们互相提醒,他们谁第一个听到就大声喊出节奏,后面陆续听到的同学也跟随着继续往下喊节奏,当第四个八拍喊出时全体起跳。“大家互相提醒,就会很整齐。”

此次的国标舞团队中,有16名同学5月份刚刚在“黑池舞蹈节”捧回金奖,这个舞蹈节也被誉为“国标舞奥运会”,国标舞系大四学生冯龙就是参赛者之一,他告诉北青报记者,能够参加到国庆游行中非常自豪。虽然跳国标对他来说并没有很高的难度,但在这次活动不同的场地,对于技术的要求、步伐的距离都与平时不同,他们必须一丝不苟不断训练,一遍一遍与舞伴磨合才能达到要求。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摄影/本报记者 柴程

编辑/张颖 李晓萌 美编/谢爽 责校/成岗强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延伸★

昨天上午的游行方阵,36个游行方阵使用了31首音乐,广场的大屏幕上为每个方阵播放了相应的背景视频。音乐的遴选从去年就开始了,视频的素材选择和现场拍摄持续了几个月,仅从各省拿到的素材量就达5T,现场不同方阵行进时音乐和视频的切换也是个“技术活儿”,多名工作人员人工操作,在秒级反应时间内实现无缝衔接,保障了群众游行的流畅进行。

以前的国庆群众游行,广场上的大屏幕播出现场游行的电视直播画面,本次游行首次播出每个方阵的背景视频,这些视频是提前制作好的,旨在延展彩车内容,烘托游行氛围,点明方阵主题。

音乐部门的工作同样“充实”,音乐的遴选、后期沟通、录制、现场发令,都需要倾心投入,游行方阵展示国家发展历程,每个方阵都会根据方阵主题选择

富有时代特色的音乐,比如《东方红》《春天的故事》等,音乐响起,会勾起人们对特定时代的记忆。音视频部请了音乐学院专家、军乐团专家作为外脑,每个阶段都开研讨会,一边讨论,一边把关。

音乐确定后,交响乐团需要根据音乐编曲,再进行排练,在紧密配合的同时,还要跟3000人的合唱团密切配合,合唱团是来自首都多所高校的学生,每个人需要记谱记歌词。音视频部需要进行充分协调,协作中随时会有调整,合唱中一个高音上不去,就要从作曲上进行调整,编曲、配器都要随之调整,这样的调整,在过去几个月中已成家常便饭。

36个方阵的31首音乐,切换全靠现场人工操作,切快了或者切慢了都会直接影响游行节奏和效果。7名工作人员在现场操控,留给他们的反应时间以秒计算,熟练的操作来自于平时无数次训练。

工作人员介绍,切换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游行方阵的不确定性,人不是机器,虽然经过严格训练,但出现方阵走快了或者走慢了很正常,一个方阵马上走过来了,上一个方阵还没展示完,音乐也还没结束,要不要切换,需要工作人员现场决断,工作人员介绍,这需要感性和理性的结合,理性就是到一个点就该切换,前后不能误差太多,感性就要凭借自己对音乐的熟悉和理解,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确保前后方阵展示的完整性和游行整体流畅性,酌情做出精准判断。

让他们头疼的是,每一次演练暴露的问题都不一样,方阵走过来的时间快慢不一,可能这次慢了几秒钟,下次又快了几秒钟,没有现成经验,只能靠反复磨练,考虑各种情况,做好各种预案,才能万无一失。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36个视频31首音乐怎样做到“秒级切换”?

序幕拉开万人肃立 广场传来天籁童音

这是国庆游行史上首次在天安门跳起大规模华尔兹舞

“祖国万岁”压轴 华尔兹优雅伴行

相关★3000人合唱21位分指挥 上千课时训练保证每拍精准

武俊极(左)、侯张奕涵以及另外两名少先队员一同带领3000余名合唱团成员在现场演唱 供图/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