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計劃之避孕方法】®¶庭計劃之... ·...

17
婦產科-003 修訂日期 98.8 【家庭計劃之避孕方法】 一、避孕方法 子宮內避孕器 口服避孕藥 95-97% 100% 90% 100% 產後幾天 42 天或月經結束 2-3 天。 3 週最慢不超 28 天或月經第 5 天。 3-4 1 天或隨時。 不影響性生活及 哺餵母乳。 減輕痛經症狀及 停止服用後可懷 孕。 取得容易、無副 作、預防性病。 永久避孕,不影響 性生活。 月經血量過多、腹 部悶痛、骨盆腔發 炎、子宮外孕、點 狀出血。 體重增加、乳房脹 痛。 使用不當易避孕 失敗。 想在懷孕成功率 不高。 二、性生活 (一)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產,可在產後 3-4 週恢復性生活。 若陰道出血停止避免感染延長交前愛撫刺激陰道分泌以增加潤滑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Jul-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編 號 婦產科-003

    修訂日期 98.8

    【家庭計劃之避孕方法】 一、避孕方法

    項 目 子宮內避孕器 口服避孕藥 保 險 套 結 紮

    效 果 95-97% 100% 90% 100%

    產後幾天

    42 天或月經結束

    後 2-3天。

    第 3 週最慢不超

    過 28天或月經第

    5天。

    3-4週 第 1天或隨時。

    優 點

    不影響性生活及

    哺餵母乳。

    減輕痛經症狀及

    停止服用後可懷

    孕。

    取得容易、無副

    作、預防性病。

    永久避孕,不影響

    性生活。

    缺 點

    月經血量過多、腹

    部悶痛、骨盆腔發

    炎、子宮外孕、點

    狀出血。

    體重增加、乳房脹

    痛。

    使用不當易避孕

    失敗。

    想在懷孕成功率

    不高。

    二、性生活

    (一)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產,可在產後 3-4週恢復性生活。

    (二)若陰道出血應停止避免感染。

    (三)延長性交前愛撫可刺激陰道分泌以增加潤滑。

  • 編 號 婦產科-005

    修訂日期 98.8

    【生產後傷口照護】 一、自然產

    (一)惡露未乾淨前,如廁後,需使用小可愛沖洗壺裝溫水或加適量優碘,由前往後沖洗會陰,

    再用衛生紙由前往後輕輕拍乾,並更換乾淨產墊。

    (二)若傷口疼痛紅腫,可於 24小時內使用冰敷,每次約 15分鐘;24小時後可使用大臉盆裝

    溫水加適量優點行溫水坐浴,早晚實施,每次約 15分鐘,溫水坐浴後可使用烤燈照射傷

    口約 15分鐘,以緩解不適,並可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傷口乾燥癒合。

    (三)惡露未乾淨前或坐月子期間,宜使用淋浴,避免盆浴,以防感染。

    二、剖腹產

    (一)腹部傷口於術後 10天或拆線後,醫師許可後,才可開始淋浴,平時須保持傷口乾燥,以

    透氣膠帶或美容膠帶固定傷口,至少 3-6個月,避免疤痕產生。

    (二)需每日診視及檢查傷口,若有紅腫或是分泌物時,應馬上返診檢查。

    (三)於術後 10天或拆線後,可貼上防水美容膠淋浴,於沐浴後,以乾毛巾輕拍黏貼處,若是

    使用透氣膠布者,於淋浴後更換貼布。

  • 編 號 婦產科-010

    修訂日期 98.10

    【親子同室感染控制及安全措施】 一、實施時間

    在母嬰健康狀況許可下,無時間限制。

    二、感控措施

    (一)親子同室病房均備有洗手設備,接觸新生兒之所有人員均先洗手。

    (二)為了寶寶安全與健康,親子同室病房限制訪客(2人為限)。

    (三)呼吸道感染、發燒、傳染病及皮膚病等限制訪視。

    (四)母親如有上呼吸道感染情形一律戴口罩及勤洗手再接觸嬰兒。

    (五)婦產科病房之親子同室為專用病房,不與他科病人並用。

    (六)母親或嬰兒如有突發不明原因之感染即暫停親子同室。

    (七)護理人員執行一般護理活動時,先護理母嬰同室之個案,再護理其他個案。

    (八)嬰兒每日有固定時段回嬰兒室,接受兒科醫師診視進行例行檢查,有異常狀況由兒科醫師

    決定是否繼續親子同室。

    三、安全措施

    (一)為了寶寶安全,親子同室之嬰兒接送,以母親身分證或護照及手圈確認辨識,嬰兒推回嬰

    兒室交給戴識別證之護理人員,不將寶寶交給不認識的人。

    (二)病房拒絕推銷人員進入病房,如有推銷人員騷擾,請通知護理人員。

    (三)第一次實施親子同室個案,由嬰兒室同仁教導母親與代理人,嬰兒常見問題處理,如嗆

    奶 、溢奶發紺等。

    (四)請勿讓寶寶離開母親視線範圍,寶寶須隨時有人陪伴,避免將寶寶單獨留在病房內如暫無

    代人須離開病房時,請通知護理人員。

    (五)護理人員至少每 2小時進行護理活動外,另設有簽認單確認寶寶安全。

    (六)病房前均設有滅火器或安全門,及緊急疏散路線圖。

    (七)病房設有監視錄影系統監控進出之人員。

    四、注意事項

    (一)在母親或嬰兒有健康問題時,可以隨時尋求協助,並做適當的調整。

    (二)新生兒出生後,經兒科醫師檢查無特殊健康問題,即可進行親子同室,期間須持續評估嬰

    兒突發狀況。

    (三)嬰兒推至病房後,由護理人員確認嬰兒體溫狀況。

    (四)嬰兒推至病房後一小時,由護理人員確認嬰兒體溫狀況,並記錄及簽名。

    (五)嬰兒室護理人員續追蹤哺餵技巧及哺餵狀況。

    (六)如遇嬰兒因疾病須要而無法親子同室,則鼓勵產婦至嬰兒室哺餵母乳;結束照光則鼓勵繼

    續親子同室。

  • 編 號 婦產科-012

    修訂日期 97.8

    【哺餵母乳的重要性】

    一、前言

    國家的嬰幼兒營養政策,對其人民全體的健康和福祉有著立即及長遠的影響。我們將以現有

    的科學證據,來探討哺餵母乳的重要性,及其他新生兒餵食方式所造成的影響。

    二、哺餵母乳的益處

    (一)對嬰兒的益處:

    1.吸吮乳房的動作,幫助口腔以及面頰部位肌肉的發展,以及耳咽管的開閉調節減少蛀牙以及

    口腔變形、齒列不正的機會。

    2.有增進語言發展的可能。

    3.提供良好的早期口腔經驗,對於日後食慾控制以及減少肥胖風險的可能有正面的關聯。

    4.營養均衡且充足,充分配合新生兒的需求。

    5.與所有配方奶比較起來,母乳較容易消化,其吸收率以及生物利用率亦高,嬰兒耗費在消

    化、吸收的能量少,在體內也產生較少的廢物。

    6.減少中耳炎的發生率。

    7.減少罹患第一以及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

    8.降低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的機率 。

    9.降低腸胃道感染,以及其帶來的腹瀉、嘔吐等不適症狀。

    10.降低呼吸道的感染及罹患流行性感冒的機率。

    11.減少尿道感染的發生率。

    12.降低過敏性疾病的罹患率:包含了濕疹、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等。

    13.母乳中富含的生長因子以及生長激素,對於新生兒的腦部、中樞神經系統以及視力的發展

    有重要的影響,這些影響在早產兒身上更為顯著。

    14.減少早產兒罹患壞死性腸炎的機率。

    15.母乳中的各種生長因子以及生長激素,幫助新生兒腸道以及呼吸道的成熟與發展。

    三、越來越多的研究也發現一些其他的益處

    (一)有減少罹患某些兒童期癌症(如:淋巴癌、白血病及霍金氏疾病)機率的可能,一些研

    究顯示,可以減少嬰兒猝死症的機率。

    (二)喝母乳的新生兒長大後血壓以及血膽固醇含量較低。

    四、哺乳對母親在身體上的益處

    (一)促進產後子宮收縮。

    (二)降低停經前罹患乳癌的機率。

    (三)降低特定形式卵巢癌的比例。

    (四)降低 65歲以上骨質疏鬆以及髖部骨折的機率。

  • (五)更快恢復產前體重。

    (六)對於熟練授乳的母親,出門時不必攜帶大包小包、瓶瓶罐罐,也不需擔心衛生以及消毒

    的問題,方便又環保。

    (七)抑制排卵,避免快速再度懷孕。

    五、其他的好處

    (一)環境保護:製作配方奶的過程消耗土地資源養牛,同時消耗能源,產生廢氣,另外沖泡

    及餵食的過程中也要消耗能源、水源,並產生奶瓶、奶嘴及奶粉罐等垃圾。母乳哺育則

    可避免這些消耗而保護環境。

    (二)節省購買配方奶及奶瓶等等的開銷。

    (三)對於熟練的母親而言,隨時隨地都可以哺乳。

    (四)因為吃母乳的嬰兒比較不會生病,所以父母親在回到職場後,比較不需要因為孩子生病

    而請假及擔心。

  • 編 號 婦產科-014

    修訂日期 99.1

    【母親脹奶時的處理】

    一、前言

    母乳是上天賜給嬰兒最好的食物,它易消化、好吸收,含有免疫物質,可幫助嬰兒抵抗疾病

    又能避免牛奶蛋白過敏所造成的傷害。不但經濟、衛生又安全,且母親可藉著哺乳,增進親

    子間的互動,更可幫助母親子宮收縮、避孕,甚至能減少乳癌的產生。這是大自然賜給嬰兒

    的權益,也是母親應享的權利及應盡的義務。在剛開始哺乳的頭幾週,尤其對初產婦而言,可

    能是一段充滿挫折感的時間,其中乳脹的問題最常見,如果能在頭幾天給予產婦正確的支持

    與指導,將可避免脹乳的發生,如果不幫忙母親,哺乳可能會因此而失敗。

    二、脹奶的原因

    當乳汁開始分泌時,乳房會變得比較熱、重且疼痛,甚至如石頭般硬。這樣的腫脹是因為乳

    房內乳汁及結締組織中增加的血量及水份所引起的,當產婦在嬰兒出世後未即早開始哺餵母

    乳,或間隔時間太長才哺餵,使乳汁無法被完全排出,就會讓乳房變得腫脹且疼痛。乳房也

    因此變硬,嬰兒比較不易含母乳頭,母親也因為怕痛而減少餵奶次數,使得乳汁無法有效的

    移出,乳汁可能會因此而停流。要預防乳房腫脹的最好方法,就是即早給嬰兒開始吸吮,在

    出生兩小時內開始哺餵母乳,可讓嬰兒提早吸到初乳,同時也可使噴乳反射早點產生,而使

    乳汁分泌較多。且勤快哺餵(約二至三小時一次),以排出乳汁,可使乳腺管通暢,較不易產

    生乳脹。當乳房發生腫脹時,會迫及乳腺管,而使乳汁較不易流出,此時,哺乳前可先熱敷

    乳房,哺餵時,手以 C 型握住乳房,先往胸壁壓,再以大姆指及食指壓住乳暈,擠出一些乳

    汁,如此使乳房變軟後,再讓嬰兒吸吮,此時嬰兒較易含住乳頭,而能有效的吸吮,當嬰兒

    不能有效地吸吮或嬰兒一點都不肯吸奶時,需幫助母親將乳汁擠出,可以用杯子將擠出的乳

    汁餵嬰兒。

    三、解除脹奶的技巧

    如果乳房很痛,可用擠奶器擠出乳汁,或用熱瓶子技巧,繼續視需要擠出乳汁使乳房舒服至腫

    脹消失為止。另外可用一盆溫熱水放在膝蓋上,再將上身彎至膝蓋,讓乳房泡在臉盆裡,輕輕

    搖晃乳房,藉著重力可使乳汁比較容易流出來,或者可以在淋浴時,一邊按摩乳房,如果痛的

    無法忍受時,可請醫生給予「止痛藥」,對嬰兒並無影響。哺餵母乳是母親給予子女人生的第

    一份禮物,也是母愛的具體表現,請不要輕易放棄這項只有母親才有的寶貴資產,讓親子關係

    及寶寶的健康在哺育母乳的過程中,有美好的開始,也將會有豐富的果實。再次提醒您及早開

    始哺餵,並增加餵奶的次數,會使您的餵奶過程順利且成功。

    四、我該如何擠奶?

    在擠奶前,可以嘗試刺激噴乳反射,讓奶水更容易出來。試看看下面幾種方法:

    ÿ 有的媽媽發現和其他同樣在擠奶的媽媽一起時,比較容易擠奶。 ÿ 可能的話,抱住寶寶,有肌膚的接觸。或是看著寶寶。即使看寶寶的照片也可能有幫忙。 ÿ 喝一杯溫熱有安神作用的飲料。如:紅棗蓮子湯、酒釀芝麻湯圓等,不要喝咖啡。 ÿ 熱敷乳房,或是泡溫水,或是溫水淋浴。 ÿ 用自己的大拇指及食指,輕柔地拉或揉乳頭。

  • ÿ 輕輕地按摩乳房。可以手指端或是梳子輕柔地撫摸乳房,或是以拳頭朝乳頭方向輕柔地滾壓。

    ÿ 請人按摩背部。媽媽坐著,身體前傾,手臂彎曲擱在身前的桌上,並將頭趴在手臂上。 ÿ 不穿衣服,或是穿寬鬆的衣服,讓乳房輕鬆地下垂。請一個人由上往下按摩妳的脊椎兩邊。將她的手掌握起,大拇指朝前,以大拇指用力地做小環狀按摩。同時按摩脊椎兩邊,由頸部

    到肩胛骨,約二到三分鐘。

    擠奶的方法

    最簡單而方便的方法就是用手擠奶。先徹底的洗手,準備好乾淨的容器,舒服的站或坐著,拿

    著容器靠近乳房,將大拇指放在乳頭及乳暈上方的乳房上,食指在乳頭及乳暈下的乳房上對著

    大拇指,以其他的手指托住乳房。將大拇指及食指輕輕地往胸壁內壓,要避免壓太深,以免阻

    塞輸乳管。再以大拇指及食指相對,壓住乳頭及乳暈後方。反覆壓放,應該不痛,如果會痛得

    話,表示技巧不對。在一開始可能沒有奶水流出,但是在擠壓幾次後,奶水開始滴出。如果噴

    乳反射活躍的話,奶水會似泉水湧出。以相同方式擠壓乳暈兩側,確定奶水由乳房各部位被擠

    出。避免以手指摩擦皮膚,手指的動作應比較像滾動。避免擠壓乳頭本身,壓或拉乳頭不會擠

    出奶水,這就好像寶寶吸乳頭一樣。一邊乳房至少擠三到五分鐘,直到奶流變慢,然後擠另一

    邊,如此反覆數次。可以使用同一邊的手擠同一邊的乳房,如果累的話,可以換手。一次可能

    要花二十到三十分鐘,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隨著擠奶的技巧越熟練,奶水量就會越多。

    正面 側面

    錯誤的擠奶手勢

  • 五、擠出的奶水要儲存在什麼容器?

    1. 如果擠出來的奶水是要送到醫院給生病或是早產的寶寶時,就要特別留意容器的材質。可使用硬的玻璃、聚乙烯、或聚碳酯。

    2. 擠出之奶水除非於 1 小時內使用,否則應立即放入冰箱並標示時間日期。在擠出後 48 小時內不會使用之奶水應冷凍處理。冰凍的奶水應先使用最早擠出的,以確保奶水於三個月

    內給予住院的早產兒食用。

    3. 運送過程中所有的奶水都應緊緊地放於沒有冰塊的冰桶內,多餘的空間可以乾淨的毛巾或冰寶塞住。雖然儲存的過程多少會影響母乳的細胞量或功能,或是一些酵素的活性等,但

    是仍是比配方奶好。其實最好的容器是乳房,退而求其次才是其他的容器。應注意清潔及

    不要過度加熱。對足月兒不是完全吃擠出來的奶水的,其實影響應不太大。但是要特別注

    意的是給生病或早產的寶寶,就需特別注意容器的材質。

    容器材質: 玻璃、聚丙烯、聚乙烯

    ÿ 玻璃:易清洗,拿取方便,但要小心摔破。 ÿ 聚乙烯(polyethylene, PE):的母乳袋可能在裝取的過程不易處理,另外有破洞的可能性。 ÿ 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為稍有彈性的不透明塑膠瓶,在刷洗過程中可能會有刷痕,而讓髒東西藏在其中。

    ÿ 聚碳酯(polycarbonate, PC):為透明的硬塑膠奶瓶。 依據主婦聯盟94 年5 月20 日所發佈的資料顯示塑膠奶瓶含有PC 材質的,使用過程可能會釋出

    有害物質「雙酚A」,建議改使用玻璃或PP.PE 材質的奶瓶。

    六、擠出的奶水儲存方式

    奶水的儲存時間 剛擠出來

    的奶水

    在冷藏室內

    解凍的奶水 在冰箱之外以溫水解凍的奶水

    室溫25℃以下 6~8 小時 2~4小時 當餐使用

    冷藏室(0~4℃) 5~8 天 24小時 4小時

    獨立的冷凍室

    (家用的雙門冰箱) 3個月 不可再冷凍 不可再冷凍

    -20℃以下冷凍庫 6~12 個月 不可再冷凍 不可再冷凍

    不要放在冰箱的門邊,而是儘量放在冰箱的內部,比較不會受關開門影響溫度的地方。

  • 編 號 婦產科-006

    修訂日期 98.8

    【產後運動】 一、產後運動的目的

    在預防或減輕因生產造成之身體不適及功能失調情形,主要協助骨盆 韌帶排列恢復,腹部及骨

    盆肌肉群功能恢復,並使骨盆腔內器官位置復原。

    二、產後運動的好處

    1.促進子宮的收縮及復舊。

    2.促進陰道肌肉的收縮,以防止陰道鬆弛。

    3.恢復會陰及骨盆底肌肉的彈性及張力,以防子宮及陰道的下垂。

    4.增加腹部肌肉的彈性及恢復健美的身材。

    產後運動必須持之以恆,才能收到效果。

    三、常見的產後運動

    (一)腹式呼吸運動

    1.目的:收縮腹肌。

    2.時間:自產後第一天開始。

    3.方法:平躺、閉口、用鼻深呼吸氣使腹部凸起後,再慢慢吐氣並鬆弛腹部肌肉重覆 5~10 次。

    (二)會陰收縮運動

    1.目的:收縮會陰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及傷口癒合,減輕疼痛腫脹,促進膀胱控制力恢復,

    幫助縮小痔瘡。

    2.時間:自產後第一天開始。

    3.方法:仰臥或側臥吸氣,緊縮陰道周圍及肛門口肌肉,閉氣,持續 1~3秒再慢慢放鬆、吐

    氣、重覆五次。

    (三)乳部運動

    1.目的:使乳房恢復彈性,預防鬆弛下垂。

    2.時間:自產後第三天可開始。

    3.方法:平躺、手平放二側、將二手向前直舉、雙臂向左右伸直平放然後上舉 至二掌相遇,

    再將雙臂向後伸直平放,再回前胸後回原位,重覆 5~10次。

    (四)頭頸部運動

    1.目的:收縮腹肌,使頸部和背部肌肉得到舒展。

    2.時間:自產後第二天開始。

    3.方法:平躺、頭舉起試著以下巴靠近胸部,保持身體其它各部位不動,再慢慢回原位,重

    覆 10次。

    (五)抬腿運動

    1.目的:促進子宮及腹肌收縮,並使腿部恢復較好曲線。

    2.時間:自產後第五天開始。

    3.方法:平躺、不用手幫助舉右腿使腿與身體成直角,然後慢慢將腿放下,左右交替同樣動作,

    重覆 5~10次。

  • (六)臀部收縮運動

    1.目的:促進臀部和大腿肌肉收縮。

    2.時間:自產後第七天開始。

    3.方法:平躺、將左腿彎舉至腳跟觸及臀部,大腿靠近腹部,然後伸直放下,左右交替同樣動

    作 5~10次。

    (七)腹部肌肉收縮運動

    1.目的:增強腹肌力量,減少腹部贅肉。

    2.時間:自產後第十四天開始。

    3.方法:平躺、二手掌交叉托住腦後,用腰及腹部力量坐起,用手掌碰腳尖二下後再慢慢躺下,

    重覆 5~10次,待體力增強可增至 20下。

    (八)會陰肌肉收縮運動

    1.目的:使陰道肌肉收縮、預防子宮、膀胱、陰道下墜。

    2.時間:自產後第十四天開始。

    3.方法:平躺、雙膝彎曲使小腿成垂直,二腳打開與肩同寬,利用肩部及足部力量將臀部抬

    高成一個斜度,並將二膝併攏數 1.2.3.後再將腿打開,臀部放下,重覆作 10次。

    (九)收縮子宮運動

    1.目的:幫助子宮收縮。

    2.時間:自產後第十五天開始。

    3.方法:俯臥地上,身體弓起始膝蓋與胸部靠近,胸部貼地面;雙腿分開一呎,保持此姿態

    2分鐘。

    四、注意事項

    1.排空膀胱。

    2.選擇硬板床或榻榻米或地板上做。

    3.穿寬鬆或彈性好的衣褲。

    4.避免於飯前飯後一小時內做。

    5.注意空氣流通。

    6.運動後出汗,記得補充水份。

    7.所有運動請配合深呼吸,緩慢進行以增加耐力。

    8.每天早晚各做 15分,至少持續二個月。

    9.次數由少漸多,勿勉強或過累。

    10.若有惡露增多或疼痛增加,需暫停等恢復正常後再開始。

  • (一)腹式呼吸運動

    時間:產後第一天開始

    作法:仰臥地面,身體及腿伸直, 慢慢吸氣擴大胸部,收入下

    腹肌,背部緊壓地面,保持一會兒,然後放鬆,重覆 5-10

    次。

    (二)乳部運動

    時間:產後第一天開始

    作法:兩臂左右平伸,然後上舉至兩掌相遇,保持手臂伸直,放

    回原處,重覆 10-15次。

    (三)頭頸部運動

    時間:產後第三天開始

    作法:舉起頭儘量彎下胸部,保持身體其他部位不動,重覆 10-15

    次。

    (四)抬腿運動

    時間:產後第五天開始

    作法:不用手幫助舉腿與身體呈直角,放下另一腿作相同動作,

    待體力稍強後,兩腿同時舉起,重覆 10~15次。

    (五)臀部收縮運動

    時間:產後第八天開始

    作法:一腿彎舉至腳跟觸及臀部,伸直放下,再舉另一腿重覆,

    每日做兩遍。

    (六)會陰肌肉收縮運動

    時間:產後第十至十五天開始

    作法:彎腿約成直角,身體挺起用肩部支持,兩膝併攏腳分開同

    時收縮臀部肌肉,重覆數次,每日兩遍。

    (七)腹部肌肉收縮運動

    時間:自產後第十四天開始

    作法:平臥地上,兩臂交叉胸前,坐起,保持兩腿併攏在地上待

    體力較強後,雙手在頭後緊握,然後坐起,重覆數次,每

    日兩次。

    (八)收縮子宮運動

    時間:產後半個月開始

    作法:將身體採跪伏姿勢,使頭側向一邊,雙手屈起伏貼於胸部

    兩側之地面,雙腿分開與肩寬。胸與肩儘量貼近地面,雙

    膝彎曲,大腿與地面垂直。

  • 編 號 婦產科-011

    修訂日期 99.1

    【職業婦女如何哺餵母乳】 一、前言

    媽媽回到工作崗位後仍想繼續哺餵母乳,一方面可以在您準備回去工作的兩個禮拜前,就開始將

    乳汁擠出並儲存起來。這段時間,您的寶寶需要學習喝儲存於瓶中的乳汁。當寶寶不願意喝瓶中

    的乳汁,試著讓家中其他人餵他,也許他較能接受。另一方面,需準備吸奶器、裝乳汁用之消毒

    奶瓶及返家途中放罝奶瓶之小冰桶,上班時可定時用吸乳器將母乳吸出,放入奶瓶冷藏,並於二

    十四小時內餵食,如冷凍則可保存兩星期,每支奶瓶裝六十至一百二十西西母乳為宜,以避免浪

    費。另外,哺乳的媽媽常會遇到為哺乳時乳汁滲出的窘境,可以購買防溢乳墊置於胸罩內以吸收

    滲出之乳汁。

    二、職業婦女需要準備哪些用物

    (一)哺乳胸罩:專為哺乳設計的胸罩,方便媽媽單手開釦。

    (二)防溢乳墊:產後使用於胸罩內,防止母乳滴出弄濕外衣,可依照個人考量選擇拋棄式或可

    洗式。

    (三)哺乳衣:隱藏開口設計,方便哺餵母乳不曝光。

    (四)「以手擠奶」或使用「手動或電動吸乳器」:方便上班媽媽擠奶,可依個人喜好選擇。

    (五)母乳冷凍袋或玻璃奶瓶:可收集並儲存母奶。

    (六)哺乳室:根據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三月八日開始實施的「兩性工作平等法」規定-工作部門

    內的員工人數若超過 20人,則需有哺乳室的設備,以方便上班族婦女擠奶,目前本院於門

    診及嬰兒室設有哺乳室。

    三、職業婦女如何哺餵母乳

    (一)輕鬆的方式及足夠的時間擠奶。

    (二)放於一個乾淨或消毒過的瓶子。

    (三)保存於冰箱。

    (四)母乳回溫請隔水加熱,但不要煮沸。

    (五)返家後讓嬰兒頻繁地吸吮。

    (六)勿使用安撫奶嘴(因為怕嬰兒會產生乳頭混淆)

    (七)擠出的母乳以杯子餵食,勿用奶瓶(因為怕嬰兒會產生乳頭混淆)。

    四、保存母乳要注意哪些事項

    (一)不要裝太滿,以裝約嬰兒一次喝的量為宜並且須註明日期及時間。

    (二)母奶袋勿重複使用。

    (三)足月兒使用之儲存容器需清潔,早產兒使用之儲存容器需無菌。

  • 奶水的儲存時間 剛擠出來

    的奶水

    在冷藏室內解凍的

    奶水 在冰箱之外以溫水解凍的奶水

    室溫25℃以下 6~8 小時 2~4小時 當餐使用

    冷藏室(0~4℃) 5~8 天 24小時 4小時

    獨立的冷凍室

    (家用的雙門冰箱) 3個月 不可再冷凍 不可再冷凍

    -20℃以下冷凍庫 6~12 個月 不可再冷凍 不可再冷凍

    不要放在冰箱的門邊,而是儘量放在冰箱的內部,比較不會受關開門影響溫度的地方。

    五、母乳要如何加溫

    (一)不可直接加熱。

    (二)不可用微波爐加熱。

    (三)在流動的熱水中加熱。

    (四)加熱過的母乳溫度以不超過攝氏 60度為宜 。

    (五)可用熱水瓶中的水隔水加熱。

    (六)在流動的水中解凍或前一晚改放於冷藏室。

    六、母乳解凍回溫的方法

    冷藏的母乳、奶瓶可置於流動的溫水中即可,而冷凍的母乳,則需將奶瓶放在流動的冷水中,

    逐次加入熱水直到溶解的適溫方可餵食。此外,母乳和其他奶品一樣容易滋生細菌,所以溫熱

    過的剩餘母乳,不可再冰藏,應馬上吃掉,而所用的奶瓶、奶嘴、吸奶器,都需經煮沸消毒並

    保持清潔。

    七、寶寶不吸奶瓶

    不要因為媽媽將回去上班而急於在頭幾週給寶寶使用奶瓶,有些寶寶知道媽媽在旁邊而不願

    意吸食奶瓶,但媽媽不在的時候,寶寶很自然的能從照顧的褓姆那裡接受奶瓶。若寶寶不願

    意吸奶瓶,可暫時用杯子做為餵食器。最好在媽媽上班之前讓褓姆和寶寶提早相處熟悉一

    點,並請褓姆在媽媽要真正開始上班之前嘗試用奶瓶餵寶寶,需向褓姆解釋寶寶需要一段時

    間來接受奶瓶餵食。

    倘若寶寶不願意吸奶瓶,可以:

    ÿ 用奶瓶在寶寶還沒餓之前先餵食。 ÿ 用奶瓶餵食時,拿媽媽的衣服包裹著寶寶。 ÿ 不要將奶嘴放入寶寶的口中,把奶嘴放在寶寶的嘴邊,讓孩子自己尋找奶嘴,主動含入嘴裡。 ÿ 試著把奶嘴用溫水沖,讓它和人體溫度相近。 ÿ 讓寶寶試用不同形狀、大小、材質的奶嘴,並調整奶嘴洞的大小。 ÿ 試著用不同的姿勢餵食寶寶,有些寶寶喜歡吃奶瓶時,餵他的人把腳抬高。 ÿ

  • ÿ 有些則不喜歡看著褓姆的臉,喜歡背向著褓姆較願意吸奶瓶。 ÿ 試著抱抱他、搖搖他、走一走等,使寶寶安靜下來。 ÿ 練習餵食奶瓶時,請家裡人代勞。 ÿ 在寶寶睡著時,把奶瓶放入他的嘴中。

    繼續嘗試,但當寶寶仍然拒絕吸食奶瓶時,可用杯子、湯匙或滴管餵食

    八、我的奶量突然減少,該怎麼辦?

    這樣的情況應是暫時性的,原因是媽媽可能剛開始上班了、居家環境改變、寶寶或媽媽生

    病、媽媽本身過於勞累、月經恢復了、與先生及其他家人、工作夥伴的關係、工作的壓力,

    這些都會影響媽媽的情緒。媽媽的情緒是會直接影響乳汁的製造及影響噴乳反射,所以授

    乳的媽媽應保持心情愉快,舒暢才會促進乳汁的製造。當媽媽自覺奶量突然減少,自己又

    是因為以上的一種或多重因素或其他的擔憂時,應正視問題並嘗試解決及找出紓發的管

    道,並保持哺餵母乳的信心及決心。

    在讓寶寶直接吸奶或上班時間擠奶時,要放鬆心情,想一想令自己愉快的事。上班擠奶的

    媽媽可看著寶寶的相片或衣服,緩和緊張的情緒,有助擠奶。如果媽媽太疲勞建議她爭取

    時間休息,家事請家人代勞。若可以,增加讓寶寶吸奶(尤其是晚上),或上班時擠奶的

    次數,或可嘗試所謂的發奶食物,如此可增加媽媽的信心及協助放鬆心情,一般約數天就

    可以恢復奶量。

    寶寶通常在兩週,六週及三個月大時,是生長較快的階段;寶寶的發育並不是一直線的,

    有時快有時慢,寶寶成長增快時,對營養的需求自然增加,媽媽只要寶寶想吃的時候就餵

    他母乳,幾天後奶水就會和寶寶的需求一樣了(這稱為追奶)。

  • 編 號 婦產科-002

    修訂日期 98.8

    【產後飲食衛教】 一、剖腹生產

    一般剖腹產的產婦大部分必須於腸子恢復蠕動後方可進食,也就是排氣以後(俗稱放屁),而且應採漸進式飲食。所謂漸進式飲食是指先喝開水、果汁、湯類,若無腹脹、嘔吐情形,則可進食軟

    飲、稀飯、麵條及青菜約一、二天,待排便正常可食一般飲食。

    飲食注意事項:

    (一)術後一週內禁食水煮蛋及牛奶以避免脹氣,其他容易產氣的食物則依個人體質適量攝取

    (如豆類、麵包、蛋糕、饅頭、蘋果、水梨、韭菜、地瓜、芋頭、青椒、洋蔥、高麗菜、

    蘿蔔、花椰菜)。

    (二)避免油膩的食物。

    (三)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茶、辣椒、酒類)。

    (四)一週後多攝取高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幫助組織修復(如魚、鮮奶、雞精、肉類)

    (五)多攝取纖維質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如:木瓜、柳橙、橘子、奇異果、香蕉、葡萄

    柚、葡萄、蓮霧等)。

    (六)麻油雞及酒類應於產後一週始可食用。

    (七)食用生化湯時要注意惡露量,若量多於月經量則要暫時停用。

    (八)如有餵母乳則切記禁食人蔘,因為人蔘會抑制母乳排出。

    二、自然生產

    (一)自然生產後即可進食,可先進食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開水、牛奶、熱粥等。

    (二)產後宜少量多餐,並採溫熱且均衡飲食。

    (三)一週內禁食含麻油、酒、人蔘、中將湯等食物。

    (四)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

    (五)哺餵母乳者可多吃高蛋白的食物(魚、蛋、奶類品、大豆製品等。另外,可攝食營養高、

    水分多的食物(如牛奶、水果、蔬菜)以促進乳汁分泌。

  • 編 號 婦產科-004

    修訂日期 98.8

    【何 謂 惡 露】 一、所謂的惡露:簡單的來說為子宮內膜剝落所致

    造成惡露形成的原因,是由於子宮內的殘血、白血球、黏液和組織等混合而成的分泌物,經陰道

    脫落排出所致。惡露的顏色與量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產後 1-3天惡露的顏色呈暗紅色或紅色,又

    稱「紅惡露」,和經血量差不多、有時量稍微多一點、有魚腥味;當產婦第一次起床或經過一段

    長時間的臥床休息後,起身時陰道可能會突然湧出較多的血液,這是正常的現象,產婦並不需要

    過於擔心。

    到了第 4-10天,惡露則慢慢轉為粉紅色或棕色,又稱「漿惡露」,惡露量較少、味道較重。11

    天起,顏色較漸趨白色,又稱「白惡露」,這段時間持續約 4-6週左右。

    惡露持續的時間,會依每個產婦體質而定,大致而言,惡露於產後 1-2週後會慢慢消失,通常不

    宜超過 3週為原則。

    二、惡露量的判斷:

    惡露的種類 顏 色 期 間

    紅惡露 紅色或暗紅色 1-3天

    漿惡露 粉紅色或棕色 4-10天

    白惡露 白色 10-14天

    (可能持續六週)

    三、惡露不止的原因

    惡露的時間與量,雖然會依據每個產婦的體質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是若出現血塊多、有異味、發

    燒、腹痛、大量的出血等症狀時,或是產後 10天後,發現惡露帶有血色或膿樣分泌物,都應立

    即回院求診。造成惡露不止的原因主要如下:

    (一)子宮收縮不良、子宮內膜發炎等。

    (二)胎盤、胎膜等組織殘留在子宮排不出來。

    (三)藥物使用,如血管擴張劑等。

    (四)不當的食補,如服用過量生化湯所致。

    (五)疲勞等。

    此外,產後 6-8應注意身體各種變化,且攝取均衡的營養及多休息、避免疲勞、適當的運動等等,

    如此才能讓產婦疲憊的身體恢復到健康的狀況。

  • 編 號 婦產科-001

    修訂日期 98.8

    【認識子宮收縮及正確按摩子宮】 一、認識子宮收縮

    當胎盤娩出後,子宮就立即收縮,子宮肌肉一陣收縮一陣放鬆,產婦將手置於肚臍周圍以尋找子

    宮的位置,如球狀的物體,就是子宮底的位置,藉此加速子宮的收縮,因為子宮收縮的同時,惡

    露會伴隨著排出體外,而且,子宮按摩可幫助子宮復原及惡露排出,也可預防因子宮收縮不良所

    造成的產後出血,子宮底高度會隨著產後的天數而有改變,胎盤娩出的最初幾分鐘內,當子宮收

    縮時,可以在腹壁介於肚臍和恥骨聯合的中線上,摸到子宮底。產後一小時,上升至肚臍,大約

    維持這種高度 24小時。之後,每天大約下降一指幅(F)(1公分)。所以產後宮底;第二天,

    肚臍下二指幅;以此類推。這種下降程度,可以記錄成肚臍下 1公分,肚臍下 2公分等等,產後

    十四天以後子宮會下降到骨盆腔內,不再觸摸得到。

    二、正確按摩子宮:

    子宮按摩法須做到子宮轉硬為止,子宮變硬即表示收縮良好,如此即可停止按摩,產婦可視本身

    子宮的軟、硬程度來決定按摩的次數及時間。

    作法:

    (一)按摩乃是以一隻手按摩子宮底之上做環形按摩,另一隻手放於恥骨聯合上方支托子宮,且

    可避免子宮內翻。

    (二)按摩至硬即可休息。

    (三)自然產後 24小時內隨時做按摩,當胎盤娩出後,即可開始施行子宮按摩法。以防收縮不

    良產生大出血,之後每天早晚執行一次。

    (四)剖腹產因避免按摩造成傷口疼痛故於產後第三天才開始,早、晚執行。

    (五)收縮良好的子宮底為堅硬的,硬度如葡萄柚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