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46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05 《公平交易季刊》 15 卷第 3 期(96/07),頁 105-150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邱垂昌、林惠美* 摘要 國營事業之營運效率及成本控管常為大眾所詬病,而獨佔事業則常發生不公平 交易之現象。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為一獨佔之國營事業,在水價調整議題甚囂塵上之 此時,如何在符合公平交易之情況下訂立合理的水價,乃成為一重要之課題。本研 究以民國 82 年至 91 年之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為研究對象,探討影響該公司營運成本 及營運效率之因素,作為該公司管理決策單位控制成本與制定營運策略,以及主管 機關決定是否調整水價之公平性的參考依據。實證結果發現致力於品質管理及設法 增加產能利用率可有效降低單位營運成本,但設立較久之管理處其單位營運成本反 而較高,顯示在其營運管理上應善加檢討。營運效率分析結果顯示,自來水公司整 體營運效率並不佳,效率不佳之主要原因為投入產出之配置不當,自來水公司應該 在投入資源之配置上徹底檢討改善。而差額變數分析結果則顯示自來水費之調漲必 須在解決該公司投入資源不當運用後,再行審慎評估,以符合公平交易原則,並保 護弱勢的消費大眾。另外,營運效率影響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在固定規模報酬下經營 與降低單位營運成本,皆可有效提升自來水公司之營運效率。 關鍵詞:公平交易、成本動因、營運效率、資料包絡分析法 投稿日期:94 8 29 審查通過日期:95 8 27 * 邱垂昌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會計學系副教授,林惠美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博士班研 究生。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Mar-2021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05

《公平交易季刊》

第 15卷第 3期(96/07),頁 105-150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邱垂昌、林惠美*

摘要 國營事業之營運效率及成本控管常為大眾所詬病,而獨佔事業則常發生不公平

交易之現象。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為一獨佔之國營事業,在水價調整議題甚囂塵上之

此時,如何在符合公平交易之情況下訂立合理的水價,乃成為一重要之課題。本研

究以民國 82 年至 91 年之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為研究對象,探討影響該公司營運成本

及營運效率之因素,作為該公司管理決策單位控制成本與制定營運策略,以及主管

機關決定是否調整水價之公平性的參考依據。實證結果發現致力於品質管理及設法

增加產能利用率可有效降低單位營運成本,但設立較久之管理處其單位營運成本反

而較高,顯示在其營運管理上應善加檢討。營運效率分析結果顯示,自來水公司整

體營運效率並不佳,效率不佳之主要原因為投入產出之配置不當,自來水公司應該

在投入資源之配置上徹底檢討改善。而差額變數分析結果則顯示自來水費之調漲必

須在解決該公司投入資源不當運用後,再行審慎評估,以符合公平交易原則,並保

護弱勢的消費大眾。另外,營運效率影響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在固定規模報酬下經營

與降低單位營運成本,皆可有效提升自來水公司之營運效率。

關鍵詞:公平交易、成本動因、營運效率、資料包絡分析法

投稿日期:94年 8月 29日 審查通過日期:95年 8月 27日 * 邱垂昌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會計學系副教授,林惠美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Page 2: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06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一、緒論

國營事業之營運效率及成本控管常為社會大眾所詬病,而獨佔事業則常發生不

公平交易之現象 1。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為一獨佔性之國營事業 2

,由於長期獨佔市

場,使得自來水公司之經營無法有正常競爭之環境,水價無法由市場機制調整。在

此環境經營之獨佔事業,產品價格容易受到扭曲,無法反應市場價格,導致營運效

率之低落 3,更容易使得市場有不公平之交易存在。所以針對自來水價格之調整需

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機制,以使自來水價格不致受到壟斷與政治因素之影響 4,而影

響自來水事業的經營,造成市場機制之蕩然,及經營不善造成全民之負擔與不當之

轉嫁。

台灣省自來水公司水價自從民國 81 年大幅調整後,已有 13 年未再調整價格,

但是最近水價調整之議題甚囂塵上,爭論之點在於水價若調整,當可減少目前自來

水公司之虧損,但自來水用戶的負擔勢必將隨之提高,如何公平地訂定水價乃成為

重要之課題。為免使自來水經營陷入困境也避免水價的不當轉嫁,在此調整水價前

之時機,針對自來水之營運效率與成本進行探究分析,可做為自來水公司是否調整

水價之合理性的參考。另外,營運效率係衡量投入產出組合是否恰當,而企業最主

要的投入資源是營運成本;因此,欲改善營運效率,必須設法降低單位營運成本,

而探討影響單位營運成本之成本動因,則可對如何降低單位營運成本進而增進營運

效率提供良好之建議。故本文以專業之態度,分析影響自來水公司單位營運成本之

成本動因(cost drivers),同時探討其營運效率(operating efficiency),以做為合

理水價之基礎。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營運作業成本動因與單位營運成本

1 依據公平交易法第一章總則第一條之規定,公平交易法制訂之目的係在為維護交易秩序與消費者利益,確保公平競爭,促進經濟之安定與繁榮。

2 依據公平交易法第一章總則第五條之規定,本法所稱獨佔,謂事業在特定市場處於無競爭狀態,或具有壓倒性地位,可排除競爭之能力者。

3 由公平交易法第一章總則第十四條所引伸之含意,為有益於整體經濟與公共利益,獨佔事業必須自我要求提高技術、改良品質、降低成本與增進經營效率。

4 依據公平交易法第一章總則第十條之規定,獨佔事業不得有對商品價格或服務報酬,為不正當之決定、維持或變更之行為。

Page 3: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07

之關係,並評估其營運效率。具體而言,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 探討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的成本動因與單位營運成本之關係,對實證結果進行分

析及提出建議,可供管理決策單位運用資源與成本管控之參考。

(二) 探討台灣省自來水公司各區管理處之投入及產出是否具有效率,以及其無效率

是否與其單位營運成本有關,並比較何區績效較好?何區較差?藉以提出區域

性經營改善之建議。

(三) 探討各區管理處之投入資源是否合理,有無過量投入,致使資源浪費情事?

(四) 針對整體自來水公司營運效率進行分析,探討水價訂定是否公平合理?藉以作

為調整水價公平合理性之參考。

本研究內容安排如下。第一節為緒論;第二節為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衡量方

法;第三節為研究方法;第四節為實證結果分析;第五節為結論與建議。

二、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衡量方法

(一) 成本動因衡量方法

傳統成本會計制度之成本分攤較無法表示資源耗用之實際情形,而作業基礎成

本制(Activity-Based Costing,簡稱 ABC),首先分配成本予作業,再依據每項產

品使用之作業分配予產品,亦即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Lewis, 1995;

Hansen and Mowen, 1995)。ABC嘗試以比傳統成本會計制度更精確的方法將製造

費用分攤到成本標的,因此常被作為支持中長期買賣、定價及產品組合等決策之基

礎,並被視為一種策略成本管理制度(Cooper and Kaplan, 1988b;Homburg,

2004)。成本動因則為任何和資源之消耗具有直接因果關係的要素或作業;ABC 作

為決策基礎之品質好壞則決定在於此成本動因(Homburg, 2004)。因此,要利用

ABC進行決策必須先了解影響其作業成本之成本動因為何。

早期許多成本動因文獻係針對單一成本動因進行檢討。Johnson and Kaplan

(1987)指公司常拘泥於使用單一成本動因系統來分攤產品製造費用,最常見的單

一成本動因如直接人工小時或機器小時。然而,在多產品公司使用單一成本動因分

Page 4: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08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攤製造費用至個別產品,易扭曲成本資訊。Cooper and Kaplan(1988a, 1988b)亦有

同樣看法。Cooper and Kaplan(1987)研究三家生產過程複雜的多產品公司,結果

發現使用單一成本動因導致這些公司高估某些高產量或低複雜性產品之成本,卻低

估低產量或高複雜性產品之成本。此種被扭曲之產品成本資訊,可能會導致公司制

訂不當產品政策。Hwang and Kirby(1994)以醫療保險給付制度為例,指出採用單

一成本動因分配醫院住院成本時,會使保險給付制度成本資訊產生扭曲。Banker

and Potter(1993)則指出獨佔廠商使用多重成本動因系統優於直接人工的單一成本

動因系統。上述結果皆顯示多產品公司之成本動因不應侷限於單一個,否則可能扭

曲成本資訊。

有鑑於單一成本動因之缺失,Cooper and Kaplan(1987, 1988a, 1988b, 1991)乃

提倡 ABC,係考慮多種成本庫、多重成本作業活動及多重成本分攤基礎,可更正確

地分攤共同成本至產品;而其所謂的成本動因係指影響成本庫成本之作業活動。

Milne and Milne(1992)則證明出大部分製造費用庫包含多重作業活動,若使用適

當之技術可將多種作業活動累積之成本正確地分攤至產品。Babad and Balachandran

(1993)認為傳統單一成本動因維持單一作業及單一成本動因,優點為容易收集、

儲存及處理資料,但可能會有高錯誤發生;若細分作業,可能更精確分攤成本,但

需花龐大成本收集、儲存及處理資料,因此在設定成本動因項目及數量時,必須取

得成本精確性與資料收集、儲存與處理之成本間的平衡。 Datar, Kekre,

Mukhopadhyay, and Srinivasan(1993)認為作業間可能具有依存或抵觸關係,如預

防成本以監督及維修小時為基礎分攤成本,而殘料成本則以殘料多寡為基礎分攤,

此兩種成本間具有依存關係。

Shank and Govindarajan(1993)指出一家公司之競爭地位是結構性作業

(structure activity)與執行性作業(execution activity)之綜合結果。傳統策略管理

偏重結構性作業策略之選擇,此現象可能導致兩家公司有相同結構性作業,卻有不

同的策略效果,此原因被解釋為忽略執行性作業。而隨著 ABC 之盛行,執行性作

業之分析愈加可行。在傳統成本會計制度下,偏離實際資源耗用之成本分攤並無法

用來評估執行性作業;而在 ABC 制度下,各項成本均根據其成本動因正確地分攤

至各項作業,使得產品之實際成本可以得知,進而能正確評估執行性作業。Riley

(1987)更進一步提出可供評估製造業結構性及執行性作業的成本動因;其中結構

Page 5: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09

性成本動因包含有生產規模、生產範疇、學習經驗、技術能力、產品複雜度;執行

性成本動因包含有員工對企業之貢獻程度、全面品質管理、產能利用率、產品設

計、廠商與顧客之關係(Riley, 1987;鄭丁旺、汪泱若、張錫惠,2001)。

在生產規模方面,Foster and Gupta(1990)曾針對 37家電子工廠進行研究,探

討生產規模與製造費用之關係,結果顯示規模與製造費用呈顯著負相關。Ou

(1993)及唐如又(2002)以銀行為對象,亦有同樣發現。然而,施博川(2000)

以中油公司 3 個煉油廠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規模愈大之煉油廠,單位煉製費

用相對較高,表示規模較大之工廠應注意效率之提升,及控制規模之無效率擴張。

祝日康(2002)以某一個案公司為例,亦有相同發現。

在生產範疇、產品複雜度及產品設計方面,Foster and Gupta(1990)研究產品

複雜度對製造費用之影響,結果顯示複雜度動因對製造費用影響較低。然而,Datar,

Kekre, Mukhopadhyay, and Srinivasan(1993)、Banker and Johnston(1993)、Ou

(1993)、Banker, Potter, and Schroeder(1995)及張錫惠(1995)卻都發現產品愈

多樣化或製程的複雜性愈高,則其生產成本相對愈高。施博川(2000)以中油為

例,亦發現產品多樣化與單位煉製費用呈正相關。

在學習經驗方面,施博川(2000)檢視經驗對中油煉製費用之影響,結果顯示

並無顯著效果。

在技術能力方面,Ou(1993)針對 7023 家美國銀行,以 1978 年至 1988 年之

相關財務及營運資料,探討影響銀行業營運之成本動因。實證結果顯示資訊科技化

的程度具有相當程度影響銀行之營運成本。蕭幸金(1998)以 38 家本國銀行為研

究對象,結果顯示櫃員自動化程度明顯影響銀行之營運成本。公司資訊化程度與自

動化程度皆與技術水準有關,若技術水準提高,則其營運成本相對會較低。施博川

(2000)亦發現研發支出對單位煉製費用有效益存在。

在員工對企業之貢獻程度方面,蕭幸金(1998)以民國 81 年至 85 年之 38 家

本國銀行之財務資料為研究對象,探討影響銀行營運成本之作業動因。實證指出,

員工貢獻度愈高,則銀行之營運成本愈低。

在全面品質管理方面,施博川(2000)以中油為對象,指出品質管制與單位煉

製費用呈顯著負相關,顯示品質提升可有效降低營運成本。謝國松(1996)認為品

質管理是營運成本影響因素之一。蕭幸金(1998)研究亦指出放款品質優劣明顯影

Page 6: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10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響銀行之營運成本。

在產能利用率方面,張錫惠(1995)針對美國之電信業,以 1988 年至 1993 年

之財務報表和公司之營運資料探討影響營運成本之動因。研究結果顯示產能利用率

具有相當程度影響其營運成本。施博川(2000)指出中油產能利用率愈高,單位煉

製費用愈低。Horngren, Foster and Datar(2000)提出產能之四種觀念為:(1)理論產

能(在最大之效率下全力投入時間生產所獲得之產出)、(2)實質產能(以理論產能

減去維修、休假等無法避免之停工期間)、(3)正常產能(於一段期間內能滿足客戶

需求之產量)、(4)整體運算產能(預期之產量)。

在廠商與顧客關係方面,Philip and Thomas G(1996)以英國 12家電子公司為

對象,指出顧客數是營運成本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Foster and Gupta(1990)指出

銷售複雜度如顧客總數與製造費用之關係較低。陳煥文(2004)探討汽車貸款業務

個人戶之顧客利潤影響因素,研究結果顯示顧客基本屬性資料、顧客使用產品之其

他因素及效率成本動因不會影響顧客利潤;顧客償債能力、顧客信用往來複雜性、

品質成本動因皆會影響顧客利潤。蕭幸金(1998)以本國銀行為對象,探討影響銀

行營運成本之作業動因。結果顯示服務網系之複雜度明顯影響銀行之營運成本,顯

示顧客愈複雜,營運成本會愈高。

(二) 營運效率衡量方法

國內外關於營運效率分析之文獻大多以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簡稱 DEA)作為效率評估方法。本文考量個案公司各區管理處之投入產

出屬性頗為相似,且各擁有相當程度決策權,故可採用 DEA 模式衡量及比較該公

司各區管理處之營運效率(林灼榮、徐啟升、李智隆,2002)。

1. DEA 基本觀念

DEA 源自於 Farrell( 1957)之效率分析模型,主要概念為生產前緣

(productive frontier),DEA 利用等產量曲線,將等產量因素組合點組成生產邊

界,而且並不需要事先設生產函數,藉以評估個別廠商的技術效率(傅祖壇等,

1992);Charnes, Cooper and Rhodes(1978)根據 Farrell之效率衡量概念,發展為

Page 7: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11

多重投入及多重產出之效率衡量模式,定義為資料包絡分析法,此最早提出之 DEA

模式即為 CCR 模式。DEA 模式為較一般化之線性規劃模式,不僅考量各單位間可

以做為衡量效率之因素,且可以對具類似特徵的單位間進行效率分析比較,是一個

良好之評估模式。

DEA 效率評估模式之基礎為包絡線,為基於最有利之投入資料所決定之最大產

出,經由直線或曲線連結效率單位,構成效率前緣線,而將效率單位包絡起來,受

評決策單位必須在相同條件限制下,決定投入及產出項之權數,求出最大效率值。

DEA 是用來評估一受評估決策單位(Decision Making Unit,簡稱 DMU)之效

率及績效,處理多元投入及產出,以線性規劃方法提供各受評估 DMU 求得最佳權

重值,藉以提高該 DMU 的效率。因為不用事先給予權重值,可指出效率不佳需要

改進的 DMU,也可提供決策單位做為改進效率的參考。DEA 模式推導時,以有效

率的 DMU之線性或凸性組合為主要基準,做為無效率單位之比較基準。

2. DEA 評估模式

Charnes, Cooper and Rhodes(1978)所提出之 CCR模式為在固定報酬假設之條

件下評估 DMU之經營效率值;Banker, Charnes and Cooper(1984)則在允許變動規

模報酬假設下將 CCR模式擴展為 BCC模式。分述如下:

(1) CCR 模式

Charnes, Cooper and Rhodes(1978)將 Ferrel 之分數規劃形式轉換成線性規劃

形式,發展成為 CCR 模式,不須先指定權數,藉由模式運算求出對於受評估 DMU

最佳之一組權數,不致於讓其他受評估 DMU之效率值大於 1。假設有 n個 DMU,

有 s種投入,轉換為 m種產出,估計 DMU之效率值,CCR模式如下:

maximize: iki

m

ik YUh ∑

==

1

subject to: 11

=∑=

jkj

s

jXV

−∑=

iki

m

iYU

10

1≤∑

=jkj

s

jXV (2.1)

Page 8: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12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0≥≥ εrU ; 0≥≥ εiV

(i = 1, 2, 3,……, m; j =1, 2, 3,……, s; k = 1, 2, 3,……, n)

k:受評估之 DMU

hk:受評估 DMU之相對效率值

Yik:第 k個 DMU之第 i個產出值

Xjk:第 k個 DMU之第 j個投入值

Ui, Vj:DMU k之第 i個產出值和第 j個投入值求得之權數。

在(2.1)式中,每一個 DMU 之實際投入和實際產出之效率值介於 0 與 1 之

間,不應超過 1,每一個 DMU 都要以它的投入和產出作為目標函數一次,則其他

DMU 之投入和產出都會被作為限制式,所以使用此種方法估計效率為相對比較,

是客觀且公平的。

在 CCR 模式下,衡量 DEA 模式之三種效率指標分別為技術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與整體效率(overall efficiency)(或

稱為成本效率(cost efficiency)或價格效率(price efficiency))。技術效率若以產

出導向解釋,係指在固定規模報酬下,DMU 在給定之投入量下,輸出最大產出之

能力;若以投入導向解釋,係指在給定之產出量下,目標投入(targeted input)除

以實際投入(actual input)。配置效率係指在特定投入價格下,廠商達到最適投入組合

之配置能力;整體效率則為二者之相乘積(林灼榮、徐啟升、李智隆,2002)。

(2) BCC 模式

Banker, Charnes and Cooper(1984)提出 BCC模式,BCC模式假設在變動規模

報酬下,部分投入之增加,並不會造成產出項目亦有相對一部分增加,再引用距離

函數觀念,導出 BCC模式。BCC模式如下:

maximize: kiki

m

ik UYUh −= ∑

=1

subject to: 11

=∑=

jkj

s

jXV

−∑=

iki

m

iYU

10

1≤−∑

=kjkj

s

jUXV (2.2)

Page 9: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13

0≥≥ εrU ; 0≥≥ εiV

(i = 1, 2, 3,……, m; j =1, 2, 3,……, s; k = 1, 2, 3,……, n)

在(2.2)式中,加入一個規模報酬指標 Uk。當 Uk = 0,代表受評估 DMU 在最

適當之生產規模,規模報酬固定;當 Uk > 0,代表受評估 DMU 大於最適當之生產

規模,為規模報酬遞減;當 Uk < 0,代表受評估 DMU 小於最適當之生產規模,為

規模報酬遞增。

在允許變動規模報酬(包含固定、遞增或遞減)下,BCC 模式可將 CCR 模式

中之技術效率值拆解成純技術效率(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與規模效率(scale

efficiency)等二因子。純技術效率係指在給定產出量下,效率前緣投入(efficient

frontier input)除以實際投入(actual input),主要在衡量投入資源之使用效率,檢

視是否有資源投入過量致使浪費及產出是否不足之情事發生。規模效率係指在給定

產出量下,目標投入除以效率前緣投入,主要係衡量經營規模是否適宜,有否遞增

或遞減之規模報酬情事而造成規模不恰當發生。因此,技術效率為純技術效率與規

模效率相乘積,而成本效率則為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與配置效率相乘積。

Finkler and Whirtschafter(1993)之研究對象為美國加州 HMO制度下九家含有

婦產科門診的醫院,以 DEA 之 CCR 模式進行績效評估。研究結果顯示當投入項為

醫師和護士二項,有效率的單位由 7 個降到 2 個單位,而且只有 1 單位具有價格效

率。Donthu and Yoo(1998)採用 DEA針對零售業進行經營效率評估,研究結果證

實只要事前選定適合之投入項及產出項,DEA 模式確實有助於零售業之經營效率衡

量。Chakraborty, Biswas and Lewis(2001)以 DEA評估猶他州 40個校區,其中 23

所相對有效率,17 所相對無效率,且學生績效部分最主要為父母的教育程度、環境

及社會經驗影響學生成就甚鉅。

林嘉玲(1997)以 DEA 模式衡量台電和各區營業處最近幾年之經營效率。研

究結果顯示該公司之技術效率偏低乃是因為規模之無效率,而該公司資本和人員投

入上均呈現過剩現象;另外,各區營業處之技術效率平均績效不錯,但在 1995 至

1997年各區營業處效率值卻有下降之趨勢。蕭幸金(1998)以民國 81年至 85年之

38 家本國銀行之財務資料為研究對象,評估銀行之營運效率,測試 DEA 法是否可

以輔助財務比率分析法,及探討銀行作業成本動因對於經營效率的影響。研究結果

顯示產品多樣化程度、服務網系複雜度、櫃員自動化程度、資本適足率高低、放款

Page 10: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14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品質優劣、員工貢獻度和規模等因素都和銀行之營運效率相關。蘇進祿(2004)以

DEA法針對國內 12家,日本與韓國 6家,共 18家鋼鐵廠進行績效評估。研究結果

顯示,我國鋼鐵業有一半左右仍具國際競爭潛力,必須不斷成長及改善才能面對未

來競爭且獲得更大利潤;達到良好之經營績效須具備生產效率佳、採購之判斷及決

策、銷售制度與風險預知、健全之財務與優質之領導人。

三、研究方法

(一) 資料來源

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全省共有十二個區管理處(參考表 1),北、中、

南區三個工程處,南區及北區水表修理廠,及位於台中之員工訓練所。各區管理處

主要以供水業務為其營運範圍,本文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十二個區管理處

為研究對象,探討影響其單位營運成本之作業成本動因,並進行營運效率分析。

表 1 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各區管理處供水範圍及作業單位統計表

區處別 供水範圍 廠所數(個) 供水系統數(個) 用戶數(千戶)

總 計 臺灣省及高雄市 137 196 5,425

一 區 臺北縣北部及基隆市 8 12 330

二 區 臺北縣林口鄉及桃園縣 9 3 583

三 區 新竹縣、新竹市及苗栗縣 11 16 320

四 區 臺中縣、南投縣及臺中市 21 29 905

五 區 雲林縣、嘉義縣及嘉義市 21 20 449

六 區 臺南縣及臺南市 15 3 605

七 區 高雄縣、屏東縣、澎湖縣及高雄市 18 45 984

八 區 宜蘭縣 5 13 128

九 區 花蓮縣 5 17 90

十 區 臺東縣 4 27 54

十一區 彰化縣 12 10 311

十二區 臺北縣南部 8 1 664

資料來源: 依據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工務處提供資料及各區管理處「用戶數」表資

料彙編(民國 91 年)。

Page 11: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15

本文資料來源包括台灣省自來水事業統計年報、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各

供水系統成本報告、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天然災害損失及經費執行概況統計

表、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水庫或壩堰天然災害損失及復建經費情形統計表、

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附屬單位決算報告,以及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全

球資訊網。

(二)成本動因分析

成本動因主要分為結構性及執行性成本動因。本研究有鑑於自來水公司之產業

特性,因為自來水公司各管理處之產品為唯一之水源提供,故其產品不具複雜性,

因此包含生產範疇、產品複雜度及產品設計之成本動因較不適用於此;另外,自來

水公司係一公營事業,各區管理處之顧客為大眾,受法令限制無法自我選擇顧客,

因此廠商與顧客關係之成本動因亦不適用於此。因此,本研究之結構性成本動因之

衡量指標主要包含營運規模、學習經驗及技術能力;執行性成本動因之衡量指標主

要包含員工貢獻程度、全面品質管理及產能利用率。

1. 研究假說

(1) 結構性成本動因

A.營運規模:SCAL (scale)

一般而言,隨著產出數量的增加可以降低平均單位成本,即達到規模經濟;隨

著產出規模愈大可以將固定成本支出分攤至較多產出上,所以隨著營運規模的增加

可以降低單位營運成本。Foster and Gupta(1990)、Ou(1993)及唐如又(2002)

之實證結果皆顯示營運規模與單位營運成本呈顯著負相關。由此可知,營運規模對

於成本分攤具有正面貢獻,當營運規模愈大,單位營運成本應會降低。故本研究設

立以下假說:

假說 1.1: 因自來水公司之產業特性,台水之營運規模與其單位營運成本呈負相

關。

B.學習經驗:EXPER (experience)

Page 12: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16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個人之經驗和特性,可以直接轉化為工作上所需要之知識和能力,可有效運用

過去之經驗在未來之工作上(Reichers, Wanous, and Steele, 1995),因此人才素質的

高低,以及學習經驗的多寡,對於產業的經營有著極度的影響。

自來水產業雖為一資本密集之產業並建立完整的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ss, 簡稱 SOP),但仍賴專業人才操作控制及管理。要達到降低成本

及成本控制,必須要有經驗豐富的經營組織才能執行及落實,且根據經驗學習曲線

理論,隨著生產的產品數量愈多,透過組織及成員的學習效果,可達到成本降低的

目的。因此,本研究設立以下假說:

假說 1.2: 因自來水公司之產業特性,台水之學習經驗與其單位營運成本呈負相

關。

C.技術能力:TECH (technology)

技術存在企業組織的每一項價值活動中,技術同時亦受顧客和供應商之影響

(Porter and Miller, 1985),擁有最佳的技術,即擁有最優的競爭優勢,能為企業帶

來高額利潤。為提升供水品質,必須研發新技術使生產更具效率以降低成本並保持

其競爭優勢。為降低營運成本進而提升競爭力,許多公司對研發技術之投入不遺餘

力。Ou(1993)、蕭幸金(1998)及施博川(2000)之實證皆指出資訊科技化的程

度可有效降低單位營運成本。由此可知,公司投入研發支出,主要目的之一係改良

製程、提高生產效率或服務效率,這些投資之成效為可減少人力及資源之浪費,進

而降低單位營運成本。據此,本研究乃設立以下假說:

假說 1.3: 因自來水公司之產業特性,台水之技術能力與其單位營運成本呈負相

關。

(2) 執行性成本動因

A.員工貢獻程度:APPE (a personnel profit earning)

企業的根本除了客戶外,員工是一個重要因素,一個企業的成功與否與員工的

參與程度有著相當的關係,員工致力於公司業務之推廣,參與程度愈高,則員工貢

獻程度愈高,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將可創造更高之利潤,且同時亦可有效降

低單位營運成本。蕭幸金(1998)即指出員工貢獻程度愈高,將使營運成本降低。

Page 13: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17

因此,本研究設立以下假說:

假說 1.4: 因自來水公司之產業特性,台水公司員工貢獻程度與其單位營運成本呈

負相關。

B.品質管制: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Morse, Roth and Poston(1987)提到藉由品質活動推行與改善,可提高生產力

及降低不良率。品質管制是提昇企業形象的有效方針,也是目前顧客導向企業所專

注的目標,所以為了提昇企業形象,各領域的企業無不以品質保證,來確保產品在

顧客中之形象,以保有企業的穩定獲利。良好的品質管制不僅可以有效獲利,更是

企業生存與否的重要指標。

謝國松(1996)、蕭幸金(1998)及施博川(2000)實證皆顯示品質提升可有效

降低單位營運成本。台灣省自來水公司之漏水率一直為人所垢病,如何提昇品質以

降低漏水率,與自來水公司之營運成本息息相關,所以做好嚴格的品質管制,有效

降低漏水率,不僅可以降低單位營運成本,更可提升台水之競爭力。因此,本研究

設立以下假說:

假說 1.5: 因自來水公司之產業特性,台水公司之品質管制與其單位營運成本呈負

相關。

C.產能利用率:CAP (Capacity utilization)

張錫惠(1995)及施博川(2000)之實證結果皆顯示產能利用率愈高,其單位

營運成本愈低。而自來水為一社會性及政策性與政治性之產業,因此擁有非常廣大

之供水區域及非常龐大之固定資產,固定資產比率較高,理論上其平均成本會隨著

產出量愈大而下降,該公司之產能利用率若提高,表示產量愈多,則所能分攤之成

本愈多,將能有效降低單位營運成本。因此,本研究設立以下假說:

假說 1.6: 因自來水公司之產業特性,台水公司之產能利用率與其單位營運成本呈

負相關。

2. 變數衡量

本節依台水之產業特性以及可取得之資料,訂立如下衡量指標。

Page 14: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18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1)單位營運成本

營運成本之因素為多方性,但不外原物料成本、操作成本及銷售成本等科目,

以自來水專業分類則分為原水成本、淨水成本、供水成本及銷管成本等。本研究依

據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各供水系統成本報告之數據顯示,各區管理處之營運

成本即給水總成本,考慮物價變動,本研究採用相對年份之消費者物價指數平減

之。而單位營運成本係營運成本與售水量之比率,表示出售一數量單位之自來水所

需負擔的平均營運成本。若單位營運成本較低,則營運利潤將提高,可有效降低自

來水公司營運虧損之情形發生。

(2) 營運規模

Foster and Gupta(1990)之研究中生產規模之衡量方式包含每平方尺總製造面

積(產量)、製造相關之員工平均人數及已安裝完成之機器和設備金額。Henderson

and Cockburn(1996)、何朝乾(1977)及陳銘煌(1993)則使用生產量及員工總

數或資產總額為公司規模之代理變數。施博川(2000)使用原油煉製設備的設計產

能(產量)衡量營運規模。由此可知,過去文獻有關營運規模大部分均以生產量、

員工人數或資產總額衡量之。本研究因各區管理處之資產總額之取得限制,故以生

產量(以自來水公司而言為出水量)作為營運規模之衡量指標,並以員工人數做敏

感性測試。其中出水量係取自然對數 5衡量之。

(3) 學習經驗

學習經驗有以整體公司設立年齡考量,代表公司在相關工作之整體經驗,當公

司設立愈久,則其在製程及管理上之經驗相對較豐富,較有能力降低營運相關成

本,使用公司年齡之文獻包含 Chen and Lee(1993)及施博川(2000)等。另有以

個人年資或相關工作經驗為學習經驗之衡量變數,主要係考量個人在工作上所累積

之工作經驗,可有效改善企業生產之效率及作有效之管理,進而降低營運相關成

本,Marino and De Noble(1997)、施博川(2000)及湯令儀(2000)等皆有使

用。本研究考量個人工作經驗資料之取得限制,故採用區管理處設立年數,作為學

5 過去文獻衡量公司規模皆取自然對數為之,如 Hossain, Perera, and Rahman(1995)、Ho and

Wong(2001)、Cullen and Christopher(2002)等。

Page 15: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19

習經驗之衡量變數,並以員工平均年資做敏感性測試。

(4) 技術能力

為了有效改善自來水之供水品質,達到更高之顧客滿意度,及提升台灣省自來

水公司之競爭力,必須不斷研發新技術,且過去之學者大多以研發費用作為技術能

力之衡量變數,如Milkovich, Gerhart and Hannon(1991)、王木琴(1996)及施博

川(2000)皆使用研發費用作為衡量變數。本研究乃以研究發展費用作為技術能力

之衡量變數,考慮物價變動,本研究採用相對年份之消費者物價指數平減之。

(5) 員工貢獻程度

員工貢獻程度愈高,則員工所創造之銷售額愈高,可創造更高之利潤,且可以

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蕭幸金(1998)以員工平均利潤額為員工貢獻程度之衡量指

標。本研究受限於各區管理處利潤額之取得限制,故改採用與利潤額相關程度高之

員工平均銷售額為員工貢獻程度之衡量變數,考慮物價變動,本研究採用相對年份

之消費者物價指數平減之。

(6) 品質管制

周佳樺(2000)經實證結果指出,瑕疵損失率及抱怨金額率等以金額為計算基

礎之衡量指標,較優於抱怨率及不良率等之以數量為計算基礎之衡量指標。謝國松

(1996)認為可用製程中至製成品完成之不良品率衡量品質。Hayes and Clark

(1986)認為品質衡量指標包含製程中總投入原料之浪費比率及退貨比率。以自來

水公司而言,自來水之漏水率可視為產品不良率,若能有效控制漏水率,不僅可以

有效降低單位營運成本,更可提昇自來水公司之形象;藉由管線之檢修,可以延長

管線之壽命,即可有效控制漏水率,相對亦可節省單位營運成本。本研究以檢修隊

費用為品質管制之衡量變數,考慮物價變動,本研究採用相對年份之消費者物價指

數平減之。

(7) 產能利用率

Horngren, Foster and Datar(2000)提出計算產能利用率應該為實際產量除以正

常產能。施博川(2000)探討中油煉製費用之成本動因,以實際煉量與設備的設計

Page 16: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20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產能之比值為產能利用率之衡量指標。而產能利用率在自來水之專業名詞稱之為出

水率,換言之為實際出水量與設計出水能力之比值。本研究採用出水率作為產能利

用率之衡量變數。

(8) 颱風豪雨地震乾旱等天然災害損失

台灣地區每遇颱風季節,常因颱風侵襲而造成許多災害。對自來水公司而言,

颱風侵襲可能因夾帶強風豪雨,而造成如水管破裂、水庫設備損壞或因豪雨而需強

制洩洪等災害,諸般災害都會使其當年度之損失大幅增加;另外,亦可能因強風豪

雨發生土石流而造成水源過於混濁,使售水量減少。因此,颱風等天災可能造成自

來水公司之單位損失(損失/售水量)提高,而進一步提高單位營運成本(營運成

本/售水量)。另外,88 年因為 921 集集大地震造成中部地區自來水管線、供水設

施嚴重損壞,使當年度損失大幅增加,亦使自來水大量流失及用戶供水減少;91 年

上半年台灣北部發生嚴重乾旱,分區輪流供水,全省停供非民生必需用水,以及建

築業仍景氣持續低迷,工業用水減少。上述因地震或乾旱之災害,亦使各該年度天

災損失大幅提高,而售水量也下降,致使自來水公司之單位營運成本因之可能提

高。因此,本研究將颱風豪雨、地震及乾旱等天然災害造成自來水公司之損失 6 視

為影響單位營運成本之控制變數。本研究以颱風豪雨、地震及乾旱等天然災害之損

失除以售水量衡量此損失變數,並採用相對年份之消費者物價指數平減。

3. 營運成本動因分析實證模式

國內外之作業成本動因相關文獻,大部份都以迴歸模型做為分析工具,如

Banker, Potter and Schroeder(1995)、Ou(1993)、蕭幸金(1998)、施博川

(2000)及祝日康(2002)等。本文亦採用迴歸分析作為分析工具,探討台水供水

成本之作業成本動因,分析哪些成本動因明顯影響該公司之單位營運成本。

本文以台水 82年至 91年之財務及營運資料進行分析。迴歸模式如下:

6 作者感謝自來水公司願意提供天然災害損失資料。由於 12 區管理處 10 年(共 120 個樣本)中僅有 14個樣本有發生地震損失、僅有 2個樣本有發生乾旱損失,資料呈現明顯偏態,可能導致結果不具代表性,故本研究合併颱風豪雨、地震及乾旱等天災損失為一損失變數。

Page 17: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21

MOH = β0 + β1 SCAL + β2 EXPER + β3 TECH + β4 APPE + β5 TQM + β6 CAP

+ β7 LOSS + ε (1)

其中 MOH :調整物價後之單位營運成本(營運成本/售水量)。

SCAL :營運規模,以出水量取對數值衡量之。

EXPER :學習經驗,以區管理處之設立年數衡量之。

TECH :技術能力,以研發費用衡量之。

APPE :員工貢獻程度,以員工平均銷售額衡量之。

TQM :品質管制,以檢修隊費用衡量之。

CAP :產能利用率,以出水率衡量之。

LOSS :颱風豪雨、地震及乾旱等天然災害之單位損失,以各區各年度實際

天災損失除以售水量衡量之。

ε :殘差項

(三) 營運效率分析

效率評估為成本控制之重要核心指標,良好之效率評估模式不僅可以瞭解該企

業之資源投入及產出情形,更可瞭解企業整體表現上是否具有效率。資料包絡分析

法,可處理多元投入和多元產出之效率評估,不會有迴歸分析之僅能一個產出項與

多個投入項分析之缺點,只要事先遵循評估規則,可去除人為主觀因素,評估之結

果較具公平原則。以評估分析之結果瞭解單位之營運效率及對不具效率進行改進建

議,可供決策層級之參考依據。

1. 研究假說

(1) 自來水公司整體營運效率

自來水公司為一獨佔性公營事業,獨佔性企業缺乏正常競爭環境,而公營事業

則受政策性影響極大,無法設立正常績效獎勵措施,諸般因素都可能使員工士氣低

落,而降低公司整體營運效率,如林嘉玲(1997)分析台電之營運效率,結果即顯

示該獨佔性公營事業之營運效率有逐年遞減之趨勢。因此,本研究設立以下假說:

假說 2.1:自來水公司整體營運效率有逐年遞減之趨勢。

Page 18: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22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2) 各區營運效率比較

自來水公司依據用戶數多寡將全省管理處分為十二區。各區管理處以供水業務

為其營運範圍。不同區域管理處可能受其地理位置、業務多寡、人為因素…等等之

影響,導致其營運效率有所不同,瞭解何區營運效率較好?何區較差?可以對區域

管理處提供良好之建議。因此,本研究設立以下假說:

假說 2.2:自來水公司各區管理處之營運效率有顯著差異。

(3) 不同規模報酬型態之營運效率比較

規模報酬型態分為固定、遞增及遞減規模報酬。當規模過小時,將無法享有規

模經濟的效益;當規模過大,則會造成投入資源之浪費。因此,公司必須在固定規

模報酬下,才能使營運效率良好(林灼榮、徐啟升、李智隆,2002)。故本研究乃

設立以下假說:

假說 2.3:不同規模報酬型態之區域管理處的營運效率有顯著差異。

(4) 自來水公司單位營運成本與營運效率之關係

營運效率係衡量投入與產出之關係。以自來水公司為例,當在現有產出(水費

收入)下,能有效降低其投入資源,則其營運效率將可提高。而營運成本為公司主

要之投入資源,當每單位售水量之營運成本能有效降低,則表示自來水公司能以更

少之投入資源(營運成本)增加更多之產出(水費收入),則其營運效率將會提

高。故本研究乃設立以下假說:

假說 2.4:自來水公司整體營運效率與其單位營運成本呈顯著負相關。

2. 投入項、產出項之選擇與衡量

(1)投入價格

A.用人單位價格

用人費用與企業營業額呈相當比例關係,一家管理良好的企業,為了保持企業

的靈活運用,必須控制用人費用在適當比例之內,以使企業穩定成長與獲利。台灣

省自來水公司之用人費用偏高一直為外界垢病,所以本研究以用人費為營運效率之

Page 19: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23

投入項評估變數。而用人單位價格為用人費用除以員工人數。

B.動力單位價格

在自來水供水系統中分為原水、淨水及供水等三項主要處理流程,才能將自來

水供應至一般用戶,在自來水供應所需之動力費,主要為電費,其用途為將位於河

川、水庫及水井之原水送至淨水廠處理,因此必須耗用相當之電力處理原水之輸

送。淨水過程所需之動力主要在將未處理之水淨化為符合自來水飲用標準之水質。

自來水系統之最重要部份為將合格之自來水加壓輸送至供水系統及用戶,所以耗用

之電力更為可觀。這是自來水系統中需用電力之主要因素。因此動力費(即電費)

為本研究另一個投入變數。而動力單位價格為電費除以用電量。

C.機械設備修復單位價格

自來水供水系統之水源分佈於各河川、水庫及地下水源區,淨水場則必須做適

當之選擇,以有效供應用水,供水系統則遍佈有人居住的地區,所需投入之設備十

分龐大,尤其遍佈各地之供水管路更是不計其數,綿延台灣各村落城市;設備一經

啟用也註定了使用期限,在使用過程中更無可避免必須修理故障之設備及監控儀器

設備,密佈各道路之管路由於情況特殊損壞之情況更是多變,為了正常供水必須修

復故障之設備與管路,所以機械設備之修復費成了自來水之一重要成本。因此機械

設備修復費為本研究另一投入變數。而機械設備修復費主要為供水系統之生產機械

及設備修理費。機械設備修復單位價格為機械設備修復費除以供水系統數。

D.折舊攤銷單位價格

自來水供水系統在供應之前,必須根據將來之需求設計水廠及供水系統,同時

為避免多次興建之設備處理不連貫,必須考慮工程之興建因素,一次投入大筆資

金,興建水廠及供水管路,所投資之金額十分龐大,所以水廠之折舊在成本因素中

將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折舊攤銷費為本研究另一投入變數。而折舊攤銷費主要為供

水系統之資產如機械及設備之折舊及攤銷。折舊攤銷單位價格為折舊攤銷費除以出

水量。

E.物料單位價格

加藥為淨水過程不可或缺之重要程序,濾料為自來水處理流程中之一項消耗

Page 20: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24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品,此二項物料對水質影響更是一重大要素,所以本研究以物料為營運效率之投入

項評估變數。而物料費用包含淨水所使用之藥品及濾料費用。物料單位價格為物料

費用除以物料使用量。

(2) 投入項

1) 員工人數:指各區管理處員工人數。

2) 用電量:指各區管理處之用電量。

3) 供水系統數:指各區管理處之供水系統數量。

4) 出水量:指各區管理處之出水量。

5) 物料使用量:指各區管理處之物料使用量。

(3) 產出項

A.水費收入

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之主要經營項目為自來水之供應,水費收入為自來

水之主要收入來源,所以本研究以水費收入為該公司之產出項變數。水費收入資料

來源係依據台灣省自來水事業統計年報「各區管理處水費比較」。

3. DEA模式

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為國營企業,需配合政府政策,提高普及率,視政府編列預

算情形,並得從事相關事業之投資及管理。該公司採責任中心制,各區管理處經理

對於投入項仍有決策之自主權。本研究使用 BCC 模式,採用 DEAP 軟體求算出各

效率值,評估台灣省自來水公司十二個區管理處之營運效率。

4. 營運效率影響因素實證模式

為驗證營運效率之四項假說,本研究設立 Tobit 迴歸模型 7 如下:

OE = α 0 + α 1 TIME +α 2 LOCATION +α 3 RTS +α 4 MOH + e (3)

其中 OE :營運效率(整體效率)。

7 由於應變數營運效率之值介於 0 與 1 之間,若使用普通最小平方法執行迴歸分析,可能使估計係數產生偏誤,因此,本研究使用 Tobit迴歸模式進行分析。

Page 21: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25

TIME : 時間因素之虛擬變數,1-10分別代表 82-91年度,亦即 1表示 82

年,2表示 83年…,依此類推。

LOCATION : 各區管理處之虛擬變數,1-12 分別代表一至十二區管理處,亦即

1表示第一區,2表示第二區…,依此類推。

RTS : 規模報酬型態之虛擬變數,1 表示固定規模報酬,2 表示遞增規

模報酬,3表示遞減規模報酬。

MOH : 調整物價後之單位營運成本(營運成本/售水量)。

e : 殘差項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 成本動因與營運成本之關係

1. 成本動因之敘述統計

由表 2發現,單位營運成本之平均數為 0.0091 千元/立方公尺,最大值與最小

值相差 0.02438 千元/立方公尺。營運規模(出水量取對數值)之平均數為 8.13152

立方公尺,最大值與最小值(對數值)相差 1.52294 立方公尺,換算後之出水量最

大值與最小值相差 33 倍以上,各區管理處差異甚大。學習經驗平均數(區管理處

之平均設立年齡)為 22 年,以民國 91 年為例,設立最久之區管理處已有 28 年之

歷史,而最年輕之區管理處則僅設立 14 年,最大最小年齡差距有 14 年之多。品質

管制平均數為 7,982 千元,最小值為 120 千元,最大值為 93,847 千元,差異亦相當

大。產能利用率為實際出水量與設計出水量之比值,最大值為 111.90%,最小值為

33.37%,差距甚大。產能利用率偏低之可能原因有:(1)規劃之用水量為二十年後之

用水需求,但是目前尚無水量需求,(2)水廠興建完成之後水權無法取得,造成無法

大量出水,(3)與其他水廠共同運轉,但因運轉成本較高,基於成本考量而降低出水

量;產能利用率偏高之可能原因為某些管理處因用水需求增加,必須向其他管理處

購買清水,致使實際出水量超出預設出水量甚多。

Page 22: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26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表 2 各變數之敘述統計值

樣本期間:民國 82 年至 91 年之年資料 樣本數:120

變 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最小值 中位數 最大值

單位營運成本a

(單位:千元/立方公尺) 0.00910 0.00371 0.00422 0.00803 0.02860

營運規模 (單位:立方公尺)

8.13152 0.41781 7.26925 8.22018 8.79219

學習經驗 (單位:年) 22 4.79846 5 23 28

技術能力a (單位:千元) 228,745 247,024 8,281 154,405 1,602,339

員工貢獻程度a

(單位:千元/人) 2,880.40 1,578.27 603.45 2,530.22 8,189.62

品質管制a (單位:千元) 7,982.67 10,964.50 120.00 6,343.50 93,847.00

產能利用率 (單位:%) 71.78 15.57 33.37 70.57 111.90

颱風豪雨地震乾旱等天災單位損失a

(單位:千元/立方公尺) 0.00021 0.00043 0 0.00004 0.00321

a 調整物價後之值

2. 營運成本動因實證結果分析

實證結果如表 3 所示。營運規模(SCAL)迴歸係數為 0.000806(t = 1.098,

p > 0.1),並未達統計顯著水準 8,顯示自來水公司各區管理處之營運規模並未對單

位營運成本有顯著影響;此結果表示各區管理處之營運並未產生規模經濟或不經濟

之效果,而進一步影響其單位營運成本。經由深度訪談區管理處主管指出 9,由於

自來水公司為公共事業,必須兼顧政策性任務,並以積極提高自來水普及率為其首

要目標;因此,開發部份偏遠地區不具投資效益之水源,為其不可推卸之責任,亦

必須不斷拓展自來水之營運規模以達到自來水之普及化,此種規模擴張之目的係為

政策性要求,而非純為節省成本增加利益之目的,故而可能產生規模無效率的擴

張,致使無法降低單位營運成本。

學習經驗(EXPER)迴歸係數為 0.000292(t = 5.224,p < 0.01),與預期結果

8 本研究另使用員工總人數當成營運規模之代理變數,結果仍未達顯著水準(t = − 0.524,

p > 0.1),顯示係數顯著性並未因衡量方式不同有差異,因此結果尚稱穩健。 9 本研究為求實證嚴謹性,對於所有成本動因之實證結果,利用深度訪談該公司區管理處主管之方式,進一步驗證及說明實證結果之可靠性與原因。訪談對象包含某一區管理處資深主任及某

一區管理處資深經理。

Page 23: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27

相反且達顯著水準 10,此結果表示設立年數較久之區管理處(或平均年資較高之區

管理處),其單位營運成本相對較設立較晚之區管理處(或平均年資較低之區管理

處)顯著為高,經驗學習曲線並未發生效果。經訪談結果指出,主要因素為自來水

為一特殊之產業,必須不斷開發水源,且台灣地區由於受到工業與環境之污染及天

然災害之頻仍,自來水公司需時常添購設備做為控制水源之處理,而且水質之合格

率要求越來越高,必須不斷添購儀器以監測水質,此現象尤以設立較久之營運處所

為然,因為其許多軟硬體設備已處於老舊階段,更常需花費成本添購新儀器或增加

維修成本,致使其單位營運成本較高;更由於網路之普及及自動化設備之投資,使

操作技術不斷更新,且為使水質之失誤降至最低,操作也更趨複雜,工作人員常需

不斷學習新技術,才能因應日益惡化之生態環境改變及天災人禍所造成之水質處理

挑戰。然而,自來水公司之員工受公務人員服務法之保障,不少年資甚高且不具工

作效率之人員虛佔職缺,且部分員工因受公務員資格之保障,對於工作之投入並不

積極徒增薪資及管理之成本,工作效率並無法有效提升,因此學習經驗對於設立較

久或平均年資較高之區管理處而言並無法有效累積,而是必須不斷投入更多營運成

本去改善目前之水資源品質及水質處理技術問題。

技術能力(TECH)迴歸係數為−2.93E-10(t = − 0.300,p > 0.1),與預期方向

相同,但未達統計顯著水準,顯示研發支出之投入並未為自來水公司帶來單位營運

成本降低之效益。由於水質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時常考驗自來水之處理技術,所以

為確保並提升供水品質,必須藉由研發自來水處理之新技術才能保持其永續經營及

政策要求,但可能因為研發費用投入金額不高或投入用途之不適當(因為自來水公

司係一公營事業,盈餘績效之壓力較不重,反而常受民意機關或政府之政策性壓

力,致使各區管理處投入研發之目的並未完全針對單位營運成本之降低,而是更為

符合政策要求;此種為符合政策性要求之研發投入,常產生與實用脫節之現象,或

研發方向無法實際應用至生產與管銷流程之改善)11,導致研發支出對降低單位營

運成本並無顯著效果。

員工貢獻程度(APPE)迴歸係數為−1.27E-07(t = − 0.591,p > 0.1),與預期

10 本研究另使用各區管理處員工平均年資當成學習經驗之代理變數,結果仍達正向顯著水準( t = 9.015,p < 0.01),顯示係數顯著性並未因衡量方式不同有差異,因此結果尚稱穩健。

11 此原因係經由訪談之結果,因此應能符合自來水公司之實態。

Page 24: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28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方向相同,但未達顯著水準,顯示員工對區管理處之銷售額貢獻程度並未能進一步

有效降低區管理處之單位營運成本。一般而言,員工之平均銷售額愈高,表示員工

對公司之參與程度愈高,才能創造更佳之銷售業績;當員工參與程度高,相對更有

可能降低營運成本。然而,水價之訂立、員工人數之決定及各區管理處之區域負責

範圍,皆為政策性要求而無法隨意變動,致使員工對銷售額之貢獻程度亦為一固定

數,並未真正代表員工對區管理處之參與程度。另外,亦可能因為自來水公司之員

工人數並未有效管理降低至最佳之規模,譬如由於自來水公司多年嚴格實施遇缺不

補之用人策略,可能產生資深員工逐年待遇提高,徒增人事成本之情況;因此,員

工平均銷售額高之區管理處,所創造之利潤遠不及攤平人事成本之沈重負擔,所以

員工貢獻程度愈高並無法顯著有效降低單位營運成本。此結果應可與平均年資愈

高,單位營運成本愈高之結果相呼應。

品質管制(TQM)迴歸係數為−5.00E-08(t = − 3.297,p < 0.01),達統計顯著

水準,支持假說 1.5,表示區管理處之品質管理愈好,其單位營運成本愈低。此結

果與施博川(2000)以中油為對象及蕭幸金(1998)以銀行為對象之研究結果一

致。因此,做好嚴格的品質管制,譬如時常做好自來水管線之檢修,可以延長管線

之壽命,並有效降低漏水率,進而降低單位營運成本。

產能利用率(CAP)迴歸係數為−6.03E-05(t = − 2.026,p < 0.05),達顯著水

準,支持假說 1.6,表示產能利用率愈高之區管理處,其單位營運成本相對愈低。

此結果與張錫惠(1995)以美國電信業及施博川(2000)以中油為對象之研究結果

一致。主要原因係自來水公司擁有非常廣大之供水區域及非常龐大之固定資產,當

其產能利用率提升,其龐大之營運成本可以隨著售水量愈大而下降,因此藉由產能

利用率提高可以有效降低自來水公司之單位營運成本。

颱風豪雨、地震及乾旱等天然災害造成自來水公司之單位損失(LOSS)迴歸係

數為 2.321586(t = 1.513,p > 0.1),雖然係數值為正號如預期,但未達顯著水準,

顯示自來水公司之單位營運成本並無隨各年度之天然災害所造成各區管理處之單位

損失提高而增加 12。

12 由於地震及乾旱等天然災害對自來水公司之損失僅有少數幾年發生,資料可能不具代表性,因此,本研究亦單獨使用颱風豪雨等天災所帶來之損失為損失變數,重新執行迴歸。結果發現,

颱風豪雨之單位損失對自來水公司之單位營運成本具有顯著影響力(t = 3.746, p < 0.01);然而,其他變數之顯著性則與原始結果完全一致,顯示本研究結果具有相當穩健性。

Page 25: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29

表 3 營運成本動因分析之實證結果a

樣本期間:民國 82 年至 91 年之年資料 樣本數:120

自變數 係數 預期符號 標準誤b t 值 p 值

c VIFd

β 0 0.000817 0.006323 0.129 0.897

SCAL 0.000806 - 0.000734 1.098 0.275 1.283

EXPER 0.000292 - 5.59E-05 5.224 0.000*** 1.241

TECH −2.93E-10 - 9.76E-10 −0.300 0.765 1.673

APPE −1.27E-07 - 2.15E-07 −0.591 0.556 2.866

TQM −5.00E-08 - 1.52E-08 −3.297 0.001*** 1.069

CAP −6.03E-05 - 2.98E-05 −2.026 0.045** 2.869

LOSS 2.321586 + 1.534655 1.513 0.133 1.096

R2 = 0.460 426.02 =R F-Value = 13.609 (P<0.0001) a MOH 代表單位營運成本(營運成本/售水量),SCAL 代表營運規模(出水量取對數

值),EXPER 代表學習經驗(管理處設立年數),TECH 代表技術能力(研發費用),

APPE 代表員工貢獻程度(銷售額/員工人數),TQM 代表品質管制(檢修費用),

CAP 代表產能利用率(實際出水量/設計出水量),LOSS 代表颱風豪雨地震乾旱等天

然災害所發生之單位損失(實際天然災害損失/售水量)。 b 已根據 white(1980)修正殘差標準誤異質性。 c ***p < 0.01 **p < 0.05 *p < 0.1 d 各變數之 VIF 值皆小於 3,顯示共線性問題並不嚴重。

3. 改善營運成本之管理意涵

營運成本動因分析結果顯示,品質管制(以檢修隊費用衡量)及產能利用率

(以實際出水量與設計出水量之比值衡量)對單位營運成本(以營運成本與售水量

之比值衡量)之降低具有正面貢獻。就管理意涵上,此結果意謂若自來水公司要降

低單位營運成本,以節省每單位售水數量之營運成本,進而提高營運利潤,必須提

昇品質管理及提高產能利用率。提昇品質管理(例如增加自來水管線之檢修)可以

延長管線之壽命,以有效降低漏水率,進而降低公司單位營運成本;而提高產能利

用率(例如增加實際出水量)可以提高售水量,增加收入,亦可使其投資之設備得

到有效之利用,進而降低單位營運成本。

其次,學習經驗(以管理處設立年齡及員工平均年資衡量)對單位營運成本具

有正向影響。就管理意涵上,意謂為降低單位營運成本,自來水公司必須針對設立

Page 26: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30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較久之管理處的營運成本進行檢討,因為單位營運成本較高之來源係這些設立較久

之管理處在營運成本之管控不當,致使整體自來水公司之營運成本無法降低。一般

而言,設立較久之營運處所,許多軟硬體設備已處於老舊階段,其添購設備或維修

次數及成本也會相對較高,工作人員之年齡也相對較老,對於節省成本之新操作技

術(例如電腦設備及網路技術)較不如年輕工作人員來得熟練,故而其單位營運成

本會較設立不久之營運處所高。雖然如此,設立較久之營運管理處亦應檢討其營運

管理,進行軟硬體設備更新之成本效益分析,評估更新之可能性;亦應經常實施工

作人員之教育訓練,並加強員工之工作考核,對於考核結果較差之員工,調整其工

作職掌或進行專業訓練,以有效改善其工作效率;或對屆臨退休且不具生產效率之

員工,提供優惠方案鼓勵其提早退休,同時招考新進優秀人員,授以最新操作技

術,以彌補人員及經驗之不足,避免技術跟不上較新的營運處所。

(二) 營運效率分析

1. 營運效率之敘述統計及相關分析

(1) 敘述統計

由表 4 發現,由於各區管理處之規模大小不同,其所提供的用戶數量也有所不

同,因而產出項水費收入及各項投入之營運項目也差異極大。不同管理處係依據其

提供服務區域之規模給予適當之投入,各項投入與產出項是否達到最適效率,乃是

本研究所欲探討之問題。

(2) 相關分析

本文根據營運效率變數衡量搜集共 120 個樣本,觀察投入項與產出項變數間之

相關係數。表 5 之 Pearson 相關係數顯示,產出項水費收入與投入項間相關性皆達

相當顯著水準(p < 0.01),符合 DEA使用要求 13。

13 本研究原本欲使用「用戶數」作為另一產出項,然而,因為下述兩項原因而捨棄:一則用戶數與其他投入項之相關性皆很低,二則本研究主旨之一係進行自來水費調整公平合理性之評估。

因此,本研究僅使用水費收入作為唯一產出項。

Page 27: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31

表 4 投入產出變數之敘述統計值

樣本期間:民國 82 年至 91 年之年資料 樣本數:120

項 目 平均數 中位數 標準差 最小值 最大值

水費收入 (千元) 1,502,951 1,316,375 1,202,266 113,390 5,133,795

員工人數 (人) 464.39 380.50 272.76 151 1,163

用電量 (瓦) 63,314,268 47,706,739.50 57,137,556 5,726,797 242,117,079

供水系統數 (個) 18.74 17 14.18 1 53

出水量 (立方公尺) 198,054,162 166,035,113 155,941,085 18,588,755 619,705,606

物料使用量 (公斤) 6,642,589.38 4,792,294.50 7,573,486.69 33,249 35,764,415

用人單位價格 (千元/人) 569.73 549 148.50 326 1,223

動力費單位價格 (元/瓦) 1.3282 1.27 0.2155 1.09 2.26

機械設備修復單位價格 (千元/個)

12,556.32 4,302.50 20,571.61 203 102,969

折舊及攤銷單位價格 (千元/立方公尺)

1.9917E-03 2.0000E-03 8.7443E-04 0.001 0.005

物料單位價格(千元/公斤) 5.1750E-03 45000E-03 3.0532E-03 0.002 0.023

表 5 投入及產出變數 Pearson相關係數

樣本期間:民國 82 年至 91 年之年資料 樣本數:120

員工人數 用電量 出水量 物料使用量 供水系統數

水費收入 0.847*** 0.947*** 0.959*** 0.943*** 0.373*** ***p < 0.01

2. 營運效率分析

(1) 自來水公司整體營運效率分析

由表 6之 Panel A顯示,整體效率平均值為 0.577,代表自來水公司營運之整體

效率尚有高達 42%之改善空間,顯示該公司對資源之運用並未達最佳狀況,形成投

入資源與產出數量無法達到最適組合之效率邊界。而其整體營運不具效率之原因主

要來自配置無效率;配置效率平均值僅為 0.613,顯示該公司各區管理處之投入與

產出並未達最適比例,有高達 39%之配置無效率。技術效率平均值則為 0.94,其中

純技術效率為 0.981,顯示該公司之投入資源經營管理尚佳,僅有 2%之無效率;而

規模效率為 0.959,顯示自來水公司各區管理處之經營接近最適規模,僅有接近 4%

規模不具效率。

Page 28: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32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2) 各年度營運效率比較

由表 6之 Panel B可知,自 82至 91年期間,除了 82至 83年之配置效率、83

年至 84 年之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有顯著下降,以及 85 至 86 年之整體效率有顯著

提高外,基本上自來水公司之營運效率並無逐年提高或下降之趨勢。雖然此結果顯

表 6 不同年度之營運效率比較

樣本期間:民國 82 年至 91 年之年資料 樣本數:120

Panel A

效率 年度

整體效率 技術效率 純技術效率 規模效率 配置效率

82a 0.622 0.928 0.985 0.942 0.670

83 0.554 0.980 0.999 0.981 0.565

84 0.523 0.911 0.981 0.929 0.574

85 0.499 0.930 0.987 0.943 0.536

86 0.612 0.963 0.985 0.977 0.636

87 0.625 0.968 0.985 0.982 0.647

88 0.618 0.961 0.991 0.969 0.644

89 0.611 0.931 0.968 0.962 0.655

90 0.551 0.926 0.966 0.958 0.594

91 0.555 0.906 0.960 0.943 0.613

總平均值 0.577 0.940 0.981 0.959 0.613

Panel B

效率差 年度

整體效率 技術效率 純技術效率 規模效率 配置效率

83-82b −0.068 0.052 0.014 0.039 −0.105*c

84-83 −0.031 −0.069** −0.018 −0.052* 0.009

85-84 −0.024 0.019 0.006 0.014 −0.038

86-85 0.113* 0.033 −0.002 0.034 0.100

87-86 0.013 0.005 −0.000 0.005 0.011

88-87 −0.007 −0.007 0.006 −0.013 −0.003

89-88 −0.007 −0.030 −0.023 −0.007 0.011

90-89 −0.060 −0.005 −0.002 −0.004 −0.061

91-90 0.004 −0.020 −0.006 −0.015 0.019 a 為自來水公司十二區管理處當年度效率平均值 b 為兩年度效率平均值差異性比較結果 c ***p < 0.01 **p < 0.05 *p < 0.1

Page 29: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33

示該公營事業之營運效率相當穩定,並沒有因為時代或科技變化而造成該公司效率

下降的現象,顯示該公司有因應科技改變而調整投入資源之措施。然而,由該公司

之整體營運效率不高的現象,也顯示此一公營事業並沒有積極的從事投入產出之調

整,以改善其營運效率之作法。

(3) 各區營運效率比較

A. 各區管理處營運效率之初步分析

表 7之 Panel A係自來水公司各區管理處之營運效率平均值。由此 Panel可知整

體效率最佳的為第十二區管理處,其營運整體效率達 0.913,僅有約 9%的效率改善

空間,而且其無效率來源全係投入產出資源之配置不具效率,因此該區管理當局僅

需在資源配置上重新作合理的調整改善即可;另外,該區純技術與規模效率皆等於

1 而位於效率邊界,顯示其純技術及規模之經營效率甚為優異,並無資源浪費或規

模無效率之情事,足以成為其他各區管理處之楷模。

整體效率最差的則為第一區管理處,其整體效率值僅有 0.362,尚有高達 64%

的效率改善空間,而且其無效率的來源主要仍是配置無效率,有高達 61%的改善空

間(其他區管理處之無效率來源主要亦是配置無效率),此結果顯示自來水公司在

投入資源之配置上應該徹底檢討改進,盡全力改善投入產出組合之配置(可以第十

二區為參考標的)。另外,該區純技術效率及規模效率都有 0.966,顯示該區這兩

項效率尚佳,但仍未達效率邊界,顯示在資源使用上及經營規模上仍有改善空間,

因此仍可以第十二區為榜樣,以改善其經營效率。

B. 各區管理處營運效率之比較

表 7之 Panel B係各區營運整體及各項效率之比較結果。由 Kruskal Wallis無母

數檢定比較結果顯示各區管理處之營運整體及各項效率(包括純技術效率、規模效

率及配置效率)皆達顯著差異,表示各區之營運效率差異甚大,支持假說 2.2。

就營運整體效率而言,包含最差的第一區共有七個區管理處之效率均小於平均

整體效率,而且這七個區之效率值皆顯著低於其他較高的五個區管理處,顯示自來

水公司之營運整體效率之所以不好係來自這七區管理處之效率較差所造成。因此,

管理當局應該對這七區(尤其最差的第一區)實施嚴厲的效率改善措施。而較佳的

Page 30: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34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表 7 不同區管理處之營運效率比較

樣本期間:民國 82 年至 91 年之年資料 樣本數:120

Panel A

效率

區域

整體效率 技術效率 純技術效率 規模效率 配置效率

一區平均值a 0.362 0.935 0.966 0.966 0.389

十一區平均值 0.430 0.957 0.989 0.967 0.449

七區平均值 0.460 0.934 1.000 0.934 0.492

二區平均值 0.480 1.000 1.000 1.000 0.480

十區平均值 0.497 0.856 1.000 0.856 0.586

四區平均值 0.506 0.748 0.888 0.851 0.678

三區平均值 0.528 0.969 0.974 0.995 0.546

五區平均值 0.616 0.962 0.979 0.983 0.641

九區平均值 0.627 0.963 0.999 0.964 0.650

八區平均值 0.667 1.000 1.000 1.000 0.667

六區平均值 0.840 0.960 0.973 0.986 0.869

十二區平均值 0.913 1.000 1.000 1.000 0.913

總平均值 0.577 0.940 0.981 0.959 0.613

Panel Bbc

整體效率 技術效率 純技術效率 規模效率 配置效率

十一-一=0.068***d 十-四=0.108*** 一-四=0.078* 七-四=0.083** 十一-一=0.060***

二-十一=0.050* 七-十=0.078** 七-一=0.034* 七-十=0.078** 七-十一=0.043**

四-七=0.046* 二-七=0.066*** 七-六=0.027** 五-七=0.049** 三-二=0.066***

三-二=0.048* 二-一=0.065** 九-三=0.025*** 二-九=0.036*** 三-七=0.054**

五-十=0.119*** 二-十一=0.043*** 七-五=0.021* 二-一=0.034** 五-三=0.095***

五-四=0.110*** 二-六=0.040** 九-十一=0.010** 二-十一=0.033*** 八-十=0.081**

五-三=0.088*** 二-七=0.038** 二-五=0.017** 八-五=0.026*

八-五=0.051* 二-九=0.037*** 二-六=0.014** 六-九=0.219***

六-九=0.213*** 二-三=0.031*** 二-三=0.005*** 六-八=0.202***

六-八=0.173* 六-四=0.191*** a 為自來水公司各區管理處 82 至 91 年效率平均值。 b 使用 Kruskal Wallis 無母數檢定結果,整體效率之χ 2 = 98.372 (p < 0.01),技術效率之

χ 2 = 70.873 (p < 0.01),純技術效率之 χ 2 = 44.710 (p < 0.01),規模效率之

χ 2 = 74.053 (p < 0.01),配置效率之 χ 2 = 97.551 (p < 0.01)。

c 僅揭露兩區效率平均值差異性比較(使用 Mann-Whitney U 檢定)結果開始達到顯著水準

的第一個值,例如,整體效率值最小者為第一區,而次小值為第十一區,兩區平均值差

異達顯著水準,則其它更大值之區管理處必定也顯著大於第一區,故不再揭露。 d ***p < 0.01 **p < 0.05 *p < 0.1

Page 31: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35

第六及第十二區管理處整體效率皆顯著高於其他區,可做為其他區管理處之仿效對

象。

就純技術效率而言,共有六個區管理處之效率顯著低於其他區,然而除了最差

的第四區仍有約 11%的改善空間外,其他區管理處之效率皆尚佳(有五個區位於效

率邊界),顯示自來水公司對投入資源之經營管理尚佳,在投入資源方面較無浪費

之情事;然而,仍有七個區未達效率邊界,顯示在投入資源節省方面仍有改善空

間,本研究將使用差額變數分析(slack variable analysis),對未達效率邊界的各區

進行投入過量及產出不足之分析及改進建議。就規模效率而言,有九區之效率值顯

著低於其他區,然而除第四及第十區尚有約 15%之改善空間外,其他區管理處之效

率值皆尚佳(有三區位於效率邊界),顯示自來水公司大部分區管理處都在接近最

適規模下經營;然而,就技術效率而言,檢視各區之效率值可知,各區未達效率邊

界(僅第二、八及十二區等三區達效率邊界)之原因主要係規模無效率及純技術無

效率共同造成,但顯然規模無效率之情形比純技術無效率之情形更嚴重,因此各區

在營運規模是否恰當上應再行檢討。

就配置效率而言,共有十個區管理處之效率值顯著低於其他兩區,而且除了最

佳的兩區效率值改善空間較小外(但最佳之第十二區也有約 9%的改善空間),其

他區管理處之配置效率都有極大的改善空間,尤其有四個區之改善空間高達五成以

上,顯示自來水公司之投入與產出比例配置極差,應該強制要求較差的幾個區管理

處進行資源配置之重新調整。

(4) 不同規模報酬型態之營運效率比較

規模報酬係指公司在生產過程中,當規模擴大,其要素投入與產出量變動率之

關係。當規模過小時,將無法享有規模經濟之效益:當規模過大,則會發生投入資

源產能利用不足的現象,此兩種現象皆可能對營運效率帶來負面影響(林灼榮、徐

啟升、李智隆,2002)。

由表 8 之 Panel A 顯示,在固定規模報酬下之各項效率值(尤其純技術效率及

規模效率皆位於效率邊界)皆高於其他兩種報酬型態,顯示在固定規模報酬下營運

是較佳的狀態。再由 Panel B可看出,使用 Kruskal Wallis無母數檢定結果發現,在

不同規模報酬型態(固定、遞減及遞增)下之營運各項效率皆達顯著差異,支持假

Page 32: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36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說 2.3。

由 Panel B 可發現,無論在整體效率、純技術效率或規模效率上,固定規模報

酬型態下之營運效率皆顯著高於遞減或遞增規模報酬型態。而在配置效率上,固定

規模報酬下之效率值亦顯著高於遞增規模報酬。此結果大致支持林灼榮、徐啟升、

李智隆(2002)之說法,生產規模之不足或過度投入皆會對營運效率造成負面之影

響。因此,自來水公司應該針對不具固定規模報酬之區管理處,調整其生產規模。

表 8 不同規模報酬下之營運效率比較

樣本期間:民國 82 年至 91 年之年資料 樣本數:120

Panel A

規模報酬 整體效率 技術效率 純技術效率 規模效率 配置效率

固定平均值 0.665 1 1 1 0.665

遞減平均值 0.508 0.864 0.950 0.910 0.596

遞增平均值 0.503 0.910 0.974 0.934 0.555

Panel Bab

規模報酬比較 整體效率 技術效率 純技術效率 規模效率 配置效率

固定-遞減 0.157***c 0.136*** 0.05*** 0.09*** 0.069

固定-遞增 0.162*** 0.09*** 0.026*** 0.066*** 0.11**

遞減-遞增 0.005 −0.046 −0.024 −0.024 0.041

a 使用 Kruskal Wallis 無母數檢定結果,整體效率之χ 2 = 17.049 (p < 0.01),技術效率之

χ 2 = 98.103 (p < 0.01),純技術效率之 χ 2 = 33.377 (p < 0.01),規模效率之 χ 2 = 97.854 (p < 0.01),配置效率之χ 2 = 6.140 (p < 0.05)。

b 使用 Mann-Whitney U 檢定效率平均值差異性比較結果。 c *** p < 0.01 ** p < 0.05

3. 差額變數分析

進行投入產出差額(input output slack)變數分析可瞭解不具效率的 DMU其投

入及產出之改善目標(與最適投入產出比較)。藉由投入項與產出項的差額變數分

析,可得出各區管理處何種投入資源最易被浪費,以及產出項(本研究為水費收

入)不足的情形。在投入項方面,其差額(input slack)變數係以最適投入水準減除

實際投入額與純技術效率值 14 之乘積。而在產出項方面,其差額(output slack)變

14 在 CCR模式下為技術效率值,在 BCC模式下為純技術效率值。本研究使用 BBC模式,故為

Page 33: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37

數係最適產出水準減除實際產出數額。因此,若純技術效率值達到 1 即位於效率邊

界,表示達到最適效率,則不會有投入及產出項之改善建議;反之,若純技術效率

值未達到效率邊界,則表示有投入過量或產出不足之情形,因此有改善之空間 15。

由表 9 可知,就整體自來水公司而言,其純技術效率值為 0.981,未達效率邊

界,顯示在投入及產出數額仍有改善之空間。在產出項方面,該公司之水費收入不

足 2,877 千元,初步證據顯示自來水公司之水費收入仍有些許調漲空間。然而,就

投入項觀之,自來水公司之員工人數過多(會使薪資成本負擔過重),平均應減少

40 人;用電量則應平均再減少 2,919,449 瓦,顯示在節約能源上仍亟待改善;供水

系統數平均應再減少 2 個,以降低其附加的成本;出水量平均應再減少 369,377 立

方公尺,避免水源有浪費之情事發生;物料量應再減少 7,260,526 公斤。由此顯

示,自來水公司之效率值未達效率邊界,而導致其年年虧損,究其原因並非僅是水

費收入過低,主要仍係各項投入資源之運用不當,致使有許多浪費情事發生;該公

司管理當局不應一昧要求反應成本而提高水費,更應徹底檢討其投入資源運用情

形,並力求改善,否則,僅是要求水費調漲,非但會增加社會成本,造成社會不公

平之現象,對自來水公司本身之長期營運亦可能產生負面的效果。

表 9 顯示,就個別區管理處而言,包含二、七、八、十及十二等區管理處之純

技術效率值皆達效率邊界值 1,顯示其投入產出數額皆已達適當水準,並無投入資

源浪費之情事,因此各項產出不足及投入過量之狀況主要發生在中南部及東部之區

域(三、四、五、六、九及十一等區),可能係這些區域有許多位於內山偏遠地

區,因此相對需花較多投入資源才能達到與其他區同樣的產出效果,管理階層應該

檢討如何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投入資源,期許減少資源浪費的情事發生;而差額變數

分析結果,則對各區投入過量及產出不足進行改善建議,以純技術效率最差的第四

區為例,其效率值為 0.888,仍有約 11%之改善空間,改善建議為應再減少員工

128 人、用電量 13,276,928 瓦、供水系統 14 個、出水量 2,412,849 立方公尺及物料

量 57,908,466公斤。

純技術效率值。

15 投入產出差額變數分析,係針對與投入項與產出項有關之技術效率進行改善建議,而配置效率係與投入要素價格有關,要素價格常非廠商本身所能控制,因此 DEA 差額變數分析並無對配置效率進行改善建議。

Page 34: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38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表 9 各區投入過量與產出不足之差額變數分析表 a

樣本期間:民國 82 年至 91 年之年資料 樣本數:120

單 位 純技術 效率

水費收入 應變動

b 員工人數 應變動

用電量應 變動

供水系統 應變動

出水量應 變動

物料量應 變動

一 區 0.966 0 −28 −7,697,578 0 −967,601 −4,708,858

二 區 1.000 0 0 0 0 0 0

三 區 0.974 0 −53 −6,493,115 −8 −333,974 −4,007,905

四 區 0.888 0 −128 −13,276,928 −14 −2,412,849 −57,908,466

五 區 0.979 0 −91 −1,085,179 −4 −277,346 −5,150,807

六 區 0.973 20,166 −105 −1,491,014 0 −264,028 −14,292,743

七 區 1.000 0 0 0 0 0 0

八 區 1.000 0 0 0 0 0 0

九 區 0.999 5,009 −2 −11,815 0 −1,192 −79,030

十 區 1.000 0 0 0 0 0 0

十一區 0.989 9,351 −75 −4,977,755 0 −175,538 −978,504

十二區 1.000 0 0 0 0 0 0

總平均 0.981 2,877 −40 −2,919,449 −2 −369,377 −7,260,526 a 為各區管理處 82-91 年度之平均值。

b 數值為正者,代表應增加之數量或金額;數值為負者,代表應減少之數量或金額。

就各年度而言,如表 10 所示,水費收入不足的情況並非相當嚴重,事實上 86

至 90 等五個年度水費收入已達最適水準,不應再調漲,直到 91 年水費收入才再有

不足之現象;然而,各年度之各項資源都呈現過度投入而形成浪費之情形,而且浪

費有逐年遞增的情況(如供水系統有逐年遞增情形,員工人數、用電量、出水量及

物料量甚至在 88 至 89 年出現一倍或數十倍增之情形),因此行政主管機關在進行

自來水費調整之評估前,應先要求自來水公司進行自我檢討改善投入資源之運用效

率,以避免自來水公司將低落的營運效率所引發的後果由無辜的民眾承擔。

4. 營運效率影響因素實證結果分析

由表 11 之實證結果可知,時間因素(TIME)之迴歸係數為 0.008879(z =

1.603,p > 0.1),並未達統計顯著水準,不支持假說 2.1,顯示時間因素並非營運

效率之顯著解釋因子。此結果表示自來水公司各年度之整體營運效率呈現相當穩定

之情況,並未因時代或科技變化而使其營運效率有下降或提高之趨勢。

Page 35: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39

表 10 各年度投入過量與產出不足之差額變數分析表 a

樣本期間:民國 82 年至 91 年之年資料 樣本數:120

年度 純技術 效率

水費收入 應變動

b 員工人數 應變動

用電量應 變動

供水系統應 變動

出水量應 變動

物料量應 變動

82 0.985 1,208 -63 -636,512 -2 -118,953 -3,768,551

83 0.999 581 -21 -33,292 0 -4,307 -4,601,898

84 0.981 8,372 -39 -3,392,067 -1 -80,410 -4,365,323

85 0.987 14,437 -33 -3,200,807 -1 -79,658 -3,813,500

86 0.985 0 -20 -1,449,554 -2 -164,809 -5,098,838

87 0.985 0 -27 -1,618,966 -3 -209,911 -5,696,002

88 0.991 0 -34 -905,678 -3 -92,836 -5,005,910

89 0.968 0 -55 -5,470,498 -3 -1,078,279 -13,596,360

90 0.966 0 -73 -5,322,314 -4 -1,111,668 -12,088,114

91 0.960 4,174 -38 -7,164,797 -4 -752,942 -14,570,764

總平均 0.981 2,877 -40 -2,919,449 -2 -369,377 -7,260,526 a 為各年度十二區管理處之平均值。

b 數值為正者,代表應增加之數量或金額;數值為負者,代表應減少之數量或金額。

表 11 營運效率影響因素之實證結果 a

樣本期間:民國 82 年至 91 年之年資料 樣本數:120

自變數 係數 預期符號 標準誤b z 值 p 值

c VIFd

α 0 0.650555 0.049953 13.024 0.000***

TIME 0.008879 ? 0.005539 1.603 0.109 1.253

LOCATION 0.022273 ? 0.004915 4.532 0.000*** 1.058

RTS −0.079844 - 0.017348 −4.602 0.000*** 1.026

MOH −13.24627 - 4.108952 −3.224 0.001*** 1.308

R2 = 0.327 297.02 =R Log likelihood = 36.11064 a TIME 代表時間因素之虛擬變數(1 至 10 分別代表 82 至 91 年),LOCATION 代表區管

理處之虛擬變數(1 至 12 分別代表一至十二區管理處),RTS 代表規模報酬型態之虛擬

變數(1 至 3 分別代表固定、遞增、遞減規模報酬),MOH 代表單位營運成本(營運成

本/售水量)。 b 已根據 white (1980) 修正殘差標準誤異質性。 c ***p < 0.01 d 各變數之 VIF 值皆小於 2,顯示共線性問題並不嚴重。

Page 36: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40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不同區管理處因素(LOCATION)之迴歸係數為 0.022273( z = 4.532,

p < 0.01),達統計顯著水準,支持假說 2.2,顯示不同區管理處之營運效率確實有

相當差異。自來水公司應對營運效率較差之區管理處進行督促改善措施。

不同規模報酬型態(RTS)之迴歸係數為 −0.079844(z = − 4.602,p < 0.01),

達統計顯著水準,支持假說 2.3,顯示不同規模報酬型態之營運效率有顯著差異。

而且固定規模報酬比遞增及遞減規模報酬型態之營運效率均較高,表示在固定規模

報酬下經營之效率是最佳的,自來水公司應督促各區管理處皆在固定規模報酬下經

營。

單位營運成本(MOH)之迴歸係數為 −13.24627(z = − 3.224,p < 0.01),達

統計顯著水準,支持假說 2.4,顯示單位營運成本與營運效率為顯著負相關。此結

果表示若自來水公司能有效降低單位營運成本,表示自來水公司投入資源運用得

當,則其營運效率亦能隨之提高。

5. 改善營運效率之管理意涵

由營運效率迴歸結果顯示,不同區管理處、不同規模報酬型態及單位營運成本

等三項因素皆顯著影響營運效率。就管理意涵上,不同區管理處之營運效率有顯著

差異,表示有些區管理處之營運效率顯著優於其他區,自來水公司應該以較佳效率

之區管理處為模範,並針對較差效率之區管理處實施嚴格改善措施。其次,不同規

模報酬型態之營運效率有顯著差異,而且固定規模報酬型態之營運效率顯著優於遞

增及遞減型態,自來水公司應鼓勵各區管理處皆在固定規模報酬下經營,避免生產

規模不足或過度投入。最後,單位營運成本與營運效率呈顯著負相關,自來水公司

應該利用改善顯著影響單位營運成本之成本動因,以降低其單位營運成本,進而提

高其營運效率。當其營運成本降低及營運效率提高,則其虧損之程度自可降低,調

整水價之合理性及公平性也較能為大眾用戶所接受。

五、結論與建議

(一) 結論

台灣省之自來水經營必須配合政府政策性經營,隨著用水需求日益升高,水資

Page 37: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41

源污染情況日益嚴重,水資源開發履受阻礙,民眾對用水標準要求亦日益升高,造

成管理上的困境。本文實證結果可以提供相關決策單位瞭解影響台灣省自來水公司

營運成本之成本動因為何,藉以提供降低營運成本暨改善營運效率之參考,而營運

效率之分析結果可做為水價調整公平合理性之參考。本文之實證結果如下:

1. 成本動因分析

本文實證結果顯示自來水公司各區管理處之營運規模、技術投入及員工貢獻程

度等,對其單位營運成本之降低並無顯著貢獻。而品質管理之實施確切及產能利用

率之有效提高,均能有效降低區管理處之單位營運成本。然而,設立愈久或平均年

資愈高之區管理處,其單位營運成本反而相對較高,可能係其營運管理不當或資深

員工對新技術學習之排斥所致。

2. 營運效率

在營運效率方面,自來水公司之營運整體效率平均值僅有 0.577,代表其營運

之整體效率尚有高達 42%之改善空間,顯示該公司對資源之運用並未達最佳狀況,

形成投入資源與產出數量無法達到最適組合之效率邊界。而其整體營運效率不佳之

主要源由係來自配置效率之低落,表示該公司在投入與產出組合之配置上亟待加

強;而在純技術效率及規模效率上,則表現出較佳的狀況。

在各年度之營運效率比較上,自來水公司之營運效率從 82 至 91 年皆無顯著變

化,顯示該公司之營運效率呈現穩定的狀態,雖然沒有隨著科技進步而有落後的現

象,但也沒有積極提高營運效率的措施,導致其整體營運效率依舊不彰。而在各區

之效率比較上,十二區管理處(臺北縣南部)之營運效率最佳,足為其他各區之楷

模;而一區管理處(臺北縣北部及基隆市)之營運效率則最差,管理階層應嚴格監

督改善。

實證結果亦顯示在不同規模報酬下經營之營運效率有顯著差異,其中固定規模

報酬下之營運各項效率皆顯著高於其他兩種規模報酬型態。

差額變數分析結果顯示為讓營運更加具有效率,自來水費收入有些許調漲的空

間;然而,包括員工數額、用電量、供水系統數、出水量及物料量等投入資源之浪

Page 38: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42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費,也是造成營運不具效率的原因。因此,主管機關應督促自來水公司先行檢討公

司內部資源投入運用情形,並力求改進效率後,再行評估調漲水費,以符合公平交

易之原則,並保護弱勢的消費大眾。

營運效率影響因素實證結果顯示不同區管理處及不同規模報酬型態之營運效率

皆有顯著差異。而單位營運成本之降低,可以有效提升公司之營運效率。

(二) 管理意涵與建議

1. 對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管理階層之建議

(1) 設立較久或員工平均年資較高之區管理處,其單位營運成本均較其他區管理處

為高。就管理意涵上,為有效提升供水品質,自動化設備之投資及設備之更新

是必然趨勢,設立較久之區管理處應審慎評估設備汰舊換新之可行性;而自動

化設備之投資及設備更新,將迫使員工必須強制學習新操作技術,因此對於教

育訓練之投資應加強,而對於不願意接受新技術之資深員工,亦應給予優惠方

案鼓勵其提早退休,並招募優秀之新進員工,在平時亦應加強工作考核,對不

具生產效率之員工施以懲罰或教育訓練,以提升其工作效率。如此,將能有效

降低單位營運成本及提升營運效率。

(2) 全面品質管理是企業的命脈,優良的品質管理才能使企業減少生產體系之耗

損,由於損耗之減低,生產成本有效降低,企業利潤才能相對提昇。因此,自

來水公司應實施全面品管理,無論在管線之維護上或在其他作業之管理上,應

該投入資本進行改進,如此將可有效降低漏水率,並降低相關維修及作業耗損

成本,進而降低單位營運成本。

(3) 產能利用率之提升,可以有效降低區管理處之單位營運成本。因此,自來水公

司應該積極設法提升其產能利用率,避免閒置設備產生,或從事無效果之產能

擴充,而造成投資之浪費(例如任何產能擴充應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審慎評

估),如此才能有效降低其營運成本。

(4) 效率評估結果顯示有九區管理處其規模未達完全效率,應審慎評估調整各區管

理處規模之可能性。例如,規模較大之管理處應予適當的分割至較佳之經營規

Page 39: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43

模;但規模較小之區管理處受限於當地之人口及工商業之活動能力,無法以現

況來提昇營運規模,所以評估可行之方案為合併營運規模較小之管理處為較大

之管理處,或依地理相關位置之考量,將小規模之管理處併入於附近較大規模

之區管理處,以提升其營運效率。

(5) 純技術效率及差額變數分析結果,有七區管理處之投入資源有浪費之情事,應

根據本研究之差額變數分析結果進行投入資源使用之改善。

(6) 整體效率分析結果顯示自來水公司營運無效率的來源主要為資源投入產出配置

不當所產生之配置無效率,因此應針對此情形徹底檢討改善。台灣省自來水公

司之組織結構採用相同之配置標準,但是各區管理處之地理環境及人文環境皆

有不同,不應為相同之組織架構,因此應參酌當地之環境需求設計其所需之組

織架構,才能使各區管理處達到最佳之效率。另外,各區管理處之產能利用也

差異甚大,顯示其資源配置不當,產能過剩常造成設備資產閒置,其相關營運

成本也會隨之提高,造成投入資源之浪費;而產能不足則常造成水資源之浪

費。因此,自來水公司應檢討各區管理處之投入資源配置情形,以改善過量投

入於不足產出或不足投入於過量產出之情況。

(7) 由營運效率影響因素結果顯示,單位營運成本與營運效率呈顯著負相關。自來

水公司應該有效管控成本動因,以降低單位營運成本,進而能提升其營運效

率。

2. 對自來水公司主管機關之建議

(1) 督促台灣省自來水公司嚴格控管成本,以及水質與漏水率之降低。

(2) 自來水的水價調整,應該在考慮如何解決因用人費及其他投入資源偏高或配置

不當,而造成營運效率低落之下,審慎評估。

(3) 若將來台灣省自來水公司進行分區民營化,以本研究成本動因及營運效率實證

分析之結果,提供主管機關民營化之評估依據。

3. 對社會大眾之建議

(1) 嚴格要求台灣省自來水公司供給品質優良之自來水供大眾安心使用,及要求漏

Page 40: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44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水率的降低,才不會增加營運成本。

(2) 水資源的開發已經愈來愈困難,呼籲民眾必須節約用水,並且不要阻撓水資源

之開發,才能有充裕及合格之自來水可供使用,讓自來水的經營更具效率。

(三) 未來研究方向

1. 本文營運成本動因分析中許多資料有取得限制,後續研究者若能取得更詳細之資

料,可進行更完整之研究。

2. 本文僅針對該台灣省自來水公司之營運成本動因及營運效率進行分析,建議後續

研究者針對該公司之成本制度進行瞭解及改善分析。

Page 41: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4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木琴(1996),生產管理,台北:台灣復文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2003),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總決算經濟部主管台灣省

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附屬單位決算報告(營業部分)。

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2003),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各供水系統成本

報告。

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2003),台灣省自來水事業統計年報。

何朝乾(1977),臺灣鋼鐵工業的規模經濟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林灼榮、徐啟升、李智隆(2002),「中華電信市內電話經營效率與影響因子分

析」,經濟研究,第 38卷第 2 期,203-244。

林嘉玲(1997),台電公司經營績效之研究─DEA 之應用,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佳樺(2000),品質、生產力與獲利能力關聯性之研究─以高科技產業為例,國

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博川(2000),中油煉製費用動因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祝日康(2002),製造費用之成本動因分析─以個案公司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如又(2002),銀行業策略性成本動因對營運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會計研

究所碩士論文。

陳煥文(2004),從活動程序觀點之成本動因探討顧客利潤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

會計與資訊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銘煌(1993),公平交易法論述系列─市場範圍之界定與市場佔有率之計算,行

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

張錫惠( 1995),「An Empirical Study of Activity Cost Drivers in the U.S.

Page 42: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46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第二屆商業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

湯令儀(2000),知識分享網路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祖壇、詹滿色、劉錦添(1992),「生產邊界估計方法、函數形式與個別農場技

術效率-台灣稻作與果樹農場之實證」,經濟論文叢刊,第 20 卷第 2 期,129-

153。

鄭丁旺、汪泱若、張錫惠(2001),成本與管理會計上冊,第二版,自版。

謝國松(1996),「策略性管理會計簡介 (四)─成本動因分析」,會計研究月刊,

第 127 期,39-45。

蕭幸金(1998),我國銀行業成本動因及營運效率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

研究所博士論文。

蘇進祿(2004),以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鋼鐵產業經營績效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

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外文部分

Babad, Y. and B. Balachandran (1993), “Cost Driver Optimization in Activity-Based

Costing,” The Accounting Review, 68(3), 563-575.

Banker, R. D., A. Charnes and W. W. Cooper (1984), “Some Models of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 30(9), 1078-1092.

Banker, R. D. and H. Johnston (1993), “An Empirical Study of Cost Drivers in the U.S.

Airline Industry,” Accounting Review, 68(3), 576-601.

Banker, R. D. and G. Potter (1993), “Economic Evaluation of Single Cost Driver

Systems,”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5, 15-32.

Banker, R. D., G. Potter and R. G. Schroeder (1995),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Manufacturing Overhead Cost Drive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1),

115-137.

Chakraborty, K., B. Biswas and W. C. Lewis (2001), “Measurement of Technical

Page 43: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47

Efficiency in Public Education: A Stochastic and Nonstocastic Producation Function

Approach,”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67(4), 889-905.

Charnes, A., W. W. Cooper and E. Rhodes (1978),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6), 429-444.

Chen, K. C. W. and C. W. J. Lee (1993), “Financial Ratio and Corporate Endurance: A

Case of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9(2), 667-694.

Cooper, R. and R. S. Kaplan (1987), “How Cost Accounting Systematically Distorts

Product Costs,” Chapter 9, in W. Bruns and R. Kaplan (Eds.), Accounting &

Management: Field Study Perspectives,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pp.204-228.

Cooper, R. and R. S. Kaplan (1988a), “How Cost Accounting Distorts Product Costs,”

Management Accounting, 69, 20-27.

Cooper, R. and R. S. Kaplan (1988b), “Measure Cost Right: Make the Right Decis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6, 96-103.

Cooper, R. and R. S. Kaplan (1991), “Profit Priorities from Activity-Based Cost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30-135.

Cullen, L., and T. Christopher (2002), “Governance Disclosures and Firm Characteristics

of Listed Australian Mining Compan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Studies 10,

37-58.

Datar, S., S. Kekre, T. Mukhopadhyay and K. Srinivasan (1993), “Simultaneous

Estimation of Cost Drivers,” Accounting Review, 68(3), 602-614.

Donthu, N. and B. Yoo (1998), “Retail Productivity Assessment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ournal of Retailing, 74, 88-92.

Farrell, M. J. (1957),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Part III, 253-290.

Finkler, M. D. and D. D. Whirtschafter (1993), “Cost-Effectiveness an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Health Care Management Review, 18(3), 81-88.

Foster, G. and M. Gupta (1990), “Manufacturing Overhead Cost Driver Analysi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2, 309-337.

Page 44: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48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Hansen, D. R. and M. M. Mowen (1995),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Control,

Cincinnati, Ohio: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

Hayes R. H. and K. B. Clark (1986), “Why Some Factories are More Productive than

Other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4(5), 66-73.

Henderson, R. and I. Cockburn (1996), “Scale, Scope, and Spillovers: The Determinants

of Research Productivity in Drug Dicovery,”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7(1), 32-

59.

Ho, S. S. M. and K. S. Wong (2001), “A Study of the T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d the extent of Voluntary Disclosur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 Taxation, 10, 139-156.

Homburg, C. (2004), “Improving Activity-Based Costing Heuristics by Higher-Level Cost

Driver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57, 332-343.

Horngren, C. T., G. Foster and S. M. Datar (2000), Cost Accounting: A Managerial

Emphasis (10th ed.), New Tork: Prentice-Hall, Inc.

Hossain, M., M. H. B. Perera and A. R. Rahman (1995), “Voluntary Disclosure in the

Annual Reports of New Zealand Compan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6, 69-85.

Hwang, Y. and A. J. Kirby (1994), “Distorted Medicare Reimbursements: The Effect of

Cost Accounting Choic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6, 128-143.

Johnson, H. T. and R. S. Kaplan (1987), Relevance Lost: The Rise and Fal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Lewis, R. J. (1995), Activity-Based Models for Cost Management Systems, Westport,

Conn.: Quorum Books.

Marino K. E. and A. F. De Noble (1997), “Growth and Early Returns in Technology-

Based Manufacturing Ventures,” 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8(2), 225-242.

Milkovich, G. T., B. Gerhart and J. Hannon (1991), “The Effect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on Managerial Compensation in Large Organizations,” 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1), 133-150.

Page 45: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49

Milne, R. A. and F. E. Milne (1992),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Activity Based

Costing,” 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 8, 56-60.

Morse, W. T., H. P. Roth and K. M. Poston (1987), Mearsuring, Planning and Controlling

Quality Costs, New Jersey: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ccountants.

Ou, C. S. (1993), An Empirical Study of Cost Drivers in the U.S. Banking Industry, Ph. D.

Thes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hilip, B. and W. J. Thomas G (1996), “Cost Functions and Cost Efficiency in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A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 48(1),

41-64.

Porter, M. E. and V. E. Miller (1985), “How Information Gives You Competitive

Advanta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3, 149-160.

Reichers, A. E., J. P. Wanous and K. Steele (1995),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ssues in

Socializing (and Re-socializing) Employees,”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17(1), 17-25.

Riley, D. (1987), Competitive Cost Based Investment Strategies for Individual Companies,

In Manufacturing Issues, New York: Allen, and Hamilton.

Shank, J. K. and V. Govindarajan (1993), 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The New Tool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New York: Maxwell Macmillam International.

Page 46: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 ......水價公平合理與否?以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動因與營運效率分析

150 公 平 交 易 季 刊

A Fair Price? An Empirical Study of Cost Drivers and Operating Efficiency in the

Taiwan Water Corporation

Chiou, Chei-Chang and Lin, Huey-Meei *

Abstract

The topic of how to set a fair water price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of the general

public.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operating costs and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the Taiwan Water Corporation (TWC) for the years from 1993 to 2002. The

results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management in the TWC in regard to controlling

costs and making operating strategies, and in assisting the related authorities in

formulating policies in relation to the water pric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 i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he increases in capacity utilization rates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crease in operating costs per unit of water in the TWC. In addition,

the ages of the District Administration Offices (DAO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operating costs per uni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old DAOs must improve their operating

management. We also find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inefficient operation is the

inefficiency of allocation. The input-output slack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WC must

improve the uses of its resources before raising pric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fair trade. Finally, the DAOs with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and decreasing operating costs

per unit will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TWC.

Key words: fair trade, cost drivers, operating efficienc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ate submitted: Aug. 29, 2005 Date accepted: Aug. 27, 2006 * Chiou, Chei-Chang, Assocati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Lin, Huey-Meei, the doctoral student,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 Doctoral Program, National Yunlin Universtiy of Science &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