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 towisdom.org.t ·...

16
1 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林晏伃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碩士班二年級 永明延壽(904-976)為唐末五代的僧侶,亦為法相宗第三祖,而其思想師承法 相宗的清涼文益與天台德韶;此外,其思想受到華嚴及天台等宗的影響,故其「一 心」思想可謂是集各宗之大成。然而,本篇論文主要探討的是延壽早期思想之作: 《唯心訣》,而其探討價值在於了解「一心」思想的整體發展脈絡,以及對往後作 品所產生的影響。由於,研究延壽思想的資料,大都以《宗鏡錄》為主,對《唯 心訣》大都只有略微提到而已,故可參考的文獻資料寥寥無幾。因此,筆者希望 藉此研究,能讓讀者對《唯心訣》的組織架構及其思想有完整且系統的認識。 故本篇論文的研究重點如下列所示:一、簡介永明延壽之時代背景及生平事 蹟。二、探究《唯心訣》的著作時間,並分析其組織架構:以「一心」破題、萬 法由人:「正觀」之要、破斥一百二十種邪見、欲知妙理:「觀心」。三、對《唯心 訣》的思想做進一步探討,其主要思想是以「正觀」的「觀心」之法,明心見性, 進而入中道之觀;關於思想探源的部分,則可從《唯心訣》的內文發現,其思想 受到華嚴的「唯心」思想及天台的「觀心」之旨的影響。四、因《唯心訣》受到 文體的限制:訣體,所以理論架構不完整,但其「一心」思想卻對後期作品影響 甚大,《唯心訣》中以「整異為一」為其重點,透過「一心」將各宗的思想,巧妙 且圓融地撰寫於《唯心訣》中。 關鍵詞:永明延壽、唯心訣、一心、觀心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May-2020

1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 towisdom.org.t · 〈《唯心訣》解讀〉主要是將一百二十種邪見逐項翻譯成白話,但並未整理出 其系統及架構。《永明延壽》、《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永

1

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林晏伃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碩士班二年級

摘 要

永明延壽(904-976)為唐末五代的僧侶,亦為法相宗第三祖,而其思想師承法

相宗的清涼文益與天台德韶;此外,其思想受到華嚴及天台等宗的影響,故其「一

心」思想可謂是集各宗之大成。然而,本篇論文主要探討的是延壽早期思想之作:

《唯心訣》,而其探討價值在於了解「一心」思想的整體發展脈絡,以及對往後作

品所產生的影響。由於,研究延壽思想的資料,大都以《宗鏡錄》為主,對《唯

心訣》大都只有略微提到而已,故可參考的文獻資料寥寥無幾。因此,筆者希望

藉此研究,能讓讀者對《唯心訣》的組織架構及其思想有完整且系統的認識。

故本篇論文的研究重點如下列所示:一、簡介永明延壽之時代背景及生平事

蹟。二、探究《唯心訣》的著作時間,並分析其組織架構:以「一心」破題、萬

法由人:「正觀」之要、破斥一百二十種邪見、欲知妙理:「觀心」。三、對《唯心

訣》的思想做進一步探討,其主要思想是以「正觀」的「觀心」之法,明心見性,

進而入中道之觀;關於思想探源的部分,則可從《唯心訣》的內文發現,其思想

受到華嚴的「唯心」思想及天台的「觀心」之旨的影響。四、因《唯心訣》受到

文體的限制:訣體,所以理論架構不完整,但其「一心」思想卻對後期作品影響

甚大,《唯心訣》中以「整異為一」為其重點,透過「一心」將各宗的思想,巧妙

且圓融地撰寫於《唯心訣》中。

關鍵詞:永明延壽、唯心訣、一心、觀心

Page 2: 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 towisdom.org.t · 〈《唯心訣》解讀〉主要是將一百二十種邪見逐項翻譯成白話,但並未整理出 其系統及架構。《永明延壽》、《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永

2

第一節 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唐末五代的「永明延壽禪師」是法眼宗第三祖,亦是淨土宗六祖,再加上,

現在大都提倡「禪淨雙修」,因此筆者選擇研究「永明延壽禪師」。然而,禪師並

非專修淨土,只是以念佛為萬善之一,「以心為宗,以悟為則。」1,可得知,延

壽禪師主張「唯心淨土」,然而,禪淨兩家本就不分彼此,其修學要旨皆以不離「淨

化心念」為主。

此外,關於延壽的著作研究大都以《宗鏡錄》為主,對《唯心訣》的研究甚

少,但《唯心訣》的著作時間早於《宗鏡錄》,《唯心訣》是延壽早期思想,而之

後的著作大都以《唯心訣》為基礎。故筆者選擇《唯心訣》為思想略探。

在《唯心訣》:「故《般若》唯言無二。《法華》但說一乘。《思益》平等如如。

《華嚴》純真法界。《圓覺》建立一切。《楞嚴》含裹十方。《大集》染淨融通。《寶

積》根塵泯合。《涅槃》咸安祕藏。《淨名》無非道場。統攝包含事無不盡。籠羅

該括理無不歸。是以一法千名。應緣立號。」2由上所述,可得知,《唯心訣》是

闡明唯心思想之著作,延壽禪師站在「佛心宗」的立場,企圖統合諸經論,主張

各學說總歸於一法,而萬法歸於一心,諸經只是法的千種別名而已;所以,各宗

理念相同,只是切入的角度不同,關鍵之處在於「觀心」,進而達到圓融解脫之境。

綜觀以上所述,共有三個面向是筆者有興趣想探究的:第一、《唯心訣》理論

架構為何?第二、《唯心訣》包含華嚴宗、天台宗等思想,然而,各宗派的思想不

同,是如何將其思想圓融地置於《唯心訣》中?第三、如何以「觀心」之法來解

其迷惑?

1 《佛祖統紀》,T49, no. 2035, p. 395, a11-12。

2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3, c17-22。

Page 3: 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 towisdom.org.t · 〈《唯心訣》解讀〉主要是將一百二十種邪見逐項翻譯成白話,但並未整理出 其系統及架構。《永明延壽》、《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永

3

二、近人研究成果

〈《唯心訣》解讀〉主要是將一百二十種邪見逐項翻譯成白話,但並未整理出

其系統及架構。《永明延壽》、《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永

明延壽心學研究》,各自都有分析《唯心訣》的內容,但並未將《唯心訣》的組織

架構做明確的分類,再加上,《唯心訣》的思想是受到其他宗派的影響,但這些文

獻皆並未對此做進一步的分析。

三、研究範圍與限制

由於,永明延壽禪師的著作等身,倘若要深入研究其思想,必須對禪師的著

作,例如:《宗鏡錄》、《萬善同歸集》、《神棲安養腹》、《唯心訣》…等,有一定程

度的了解,如此才能對禪師的思想觀有全面性的概觀;但礙於篇幅所限,所以,

筆者須聚焦於一部著作,才能對其背後的思想做進一步的探討,而《唯心訣》是

延壽禪師早期的著作,因此,筆者選擇《唯心訣》作為主要的研究。

四、章節內容與研究重點

針對本論文研究主題,筆者將內容架構共分為五節來探討。第一節、緒論,

為本論文之要旨,說明研究動機、目的、架構及研究方向。第二節、延壽的生平

簡介,以永明延壽之時代背景及生平事蹟作為本論文的序幕。第三節、《唯心訣》

組織架構,探討《唯心訣》的著作時間,並分析其組織架構。第四節、《唯心訣》思

想略探,從思想師承到主要思想的探源。第五節、結論,為本論文的回顧與總結,

並說明《唯心訣》的思想對歷史及社會的價值。

Page 4: 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 towisdom.org.t · 〈《唯心訣》解讀〉主要是將一百二十種邪見逐項翻譯成白話,但並未整理出 其系統及架構。《永明延壽》、《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永

4

第二節 延壽的生平簡介

一、時代背景

唐朝末年的會昌法難,因唐武宗焚燒經典的舉動,再加上,黃巢之亂造成僧

侶們的流亡,使得重視典籍的的宗派,如:天台、華嚴,難以恢復到之前的盛況;

然而,因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3,淨土宗的他力念

佛往生,使其不受到影響,因而在中國佛教逐漸成為主流。4

五代十國是戰亂的時代,期間,周世宗的毀佛無疑又是對佛教造成一次嚴重

的災難。5但因地域之隔,北方雖處於戰亂,因而對佛教有諸多限制,反觀南方各

國則是偏安於江浙,且相當重視佛教。因此,永明延壽生於南方的吳越國,再加

上,政經等助緣,使其能在平安穩定之處弘揚佛法,甚至影響高麗國。6

二、生平事蹟

依據黃公元所著的《一代巨匠兩宗祖師-永明延壽大師及其影響研究》,可發

現延壽生平的史料豐富。7然而,筆者選擇《宋高僧傳》〈宋錢塘永明寺延壽傳〉

與《景德傳燈錄》〈行思禪師第十世前天台山德韶國師法嗣〉作為探討延壽生平

的主要史料依據,因其他文獻皆以此作為基礎而衍伸。以下,筆者將從早期生涯、

捨俗求道、住寺弘法、永明家風、著作影響,五項各別做說明。

永明延壽(904-976)為唐末五代宋初之僧侶,俗性王氏,法號為「延壽」,封號

為「智覺」,諡號為「慧日」,「永明」則因住持永明寺。延壽為法眼三祖,亦是淨

土六祖。8

3 《教外別傳》,X84, no. 1580, p. 157, c9-10。

4 史丹利•外因斯坦,釋依法譯,《唐代佛教:王法與佛法》,頁 249-254。

5 施仲謀,《延壽與禪宗》,頁 11-12。

6 王鳳珠,《永明禪師禪淨融合思想研究》,頁 18-22。

7 將史料文獻分為:始源性文獻、宋代其他傳記類與筆記類文獻、元明清的文獻、現當代有關

文獻,摘錄自黃公元,《一代巨匠兩宗祖師-永明延壽大師及其影響研究》,頁 6-25。 8 田青青,《永明延壽心學研究》,頁 1、7。

Page 5: 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 towisdom.org.t · 〈《唯心訣》解讀〉主要是將一百二十種邪見逐項翻譯成白話,但並未整理出 其系統及架構。《永明延壽》、《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永

5

(一)早期生涯

《宋高僧傳》:本錢塘人也,兩浙有國,時為吏,督納軍須。其性純直,口無

二言。誦徹《法華經》,聲不輟響。9

《景德傳燈錄》:餘杭人也,姓王氏。總角之歲,歸心佛乘。既冠,不茹葷,

日唯一食。持《法華經》,七行俱下。才六旬,悉能誦之。年二十八為華亭鎮

將。10

延壽從幼年就歸心佛乘,二十歲始茹素,每日僅吃一餐,並誦持《法華經》。

二十八歲曾擔任官職,其個性純直,口不說虛假之言。

(二)捨俗求道

《宋高僧傳》:屬翠巖參公盛化,壽捨妻孥,削染登戒。11

《景德傳燈錄》:屬翠巖永明大師,遷止龍冊寺,大闡玄化。時吳越文穆王,

知師慕道,乃從其志,放令出家。禮翠巖為師。12

延壽尊禮翠巖為師,當吳越的文穆王得知此事,遂讓延壽依其志向,便捨離

妻子及兒女,完成出家之志。

(三)住寺弘法

《宋高僧傳》:漢南國王錢氏最所欽尚,請壽行方等懺,贖物類放生,汎愛慈

柔。或非理相干,顏貌不動。誦《法華》計一萬三千許部。多勵信人,營造塔

像,自無貯畜,雅好詩道。13

《景德傳燈錄》:師居永明道場十五載,度弟子一千七百人。開寶七年,入天

台山,度戒約萬餘人。常與七眾受菩薩戒,夜施鬼神食,朝放諸生類,不可稱

算。六時散華。行道餘力,念《法華經》一萬三千部。14

延壽其性慈悲柔軟,且清素高雅,喜好詩道;力行實踐方等懺法,居永明寺

共十五年,度眾近一千七百人,並於開寶七年(974)至天台山度眾受戒近萬餘人,

並常於晝放生,夜施食予鬼道眾生;誦持《法華經》將近一萬三千多部,且常鼓

勵信眾營造佛塔及佛像。

9 《宋高僧傳》,T50, no. 2061, p. 887, b1-3。

10 《景德傳燈錄》,T51, no. 2076, p. 421, c8-11。

11 《宋高僧傳》,T50, no. 2061, p. 887, b3-4。

12 《景德傳燈錄》,T51, no. 2076, p. 421, c11-14。

13 《宋高僧傳》,T50, no. 2061, p. 887, b8-12。

14 《景德傳燈錄》,T51, no. 2076, p. 422, a9-13。

Page 6: 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 towisdom.org.t · 〈《唯心訣》解讀〉主要是將一百二十種邪見逐項翻譯成白話,但並未整理出 其系統及架構。《永明延壽》、《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永

6

(四)永明家風

《景德傳燈錄》「欲識永明旨,門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風來波浪起。」15

湖水象徵的是「心」,當陽光使湖水波光粼粼,亦或是,風吹拂時使湖水呈現

波浪的表面,但湖水依舊是湖水,本質並無任何變化,藉此說明「心」本清淨無

染,永明家風則在「唯心」。16

(五)著作影響

《宋高僧傳》:著《萬善同歸》、《宗鏡》等錄數千萬言。高麗國王覽其錄,遣

使遺金線織成袈裟、紫水精、數珠、金澡罐等。17

《景德傳燈錄》:著《宗鏡錄》一百卷。詩偈賦詠凡千萬言,播于海外。高麗

國王覽師言教,遣使齎書敘弟子之禮。奉金線織成袈裟、紫水、精數珠、金澡

罐等。18

延壽有《萬善同歸集》、《宗鏡錄》等著作,且另有詩賦等作品;然而,這些

著作影響高麗國的佛教及其思想,高麗國王因此而以禮相待之。

三、小結

永明延壽雖處於紛亂時期,但因吳越王室的器重與鼎助,使其能弘揚佛法,

並完成多部影響後世的著作,如:《唯心訣》、《宗鏡錄》、《註心賦》、《觀心玄樞》…

等19,因而發展出「唯心」為其代表思想。

此外,在《宋高僧傳》中,贊寧將延壽列在〈興福篇〉,而非〈習禪篇〉,顯

示作者重視延壽的慈物善行之舉,如:放生;然而,在《景德傳燈錄》中,道原

則提出不同的面相-法眼宗傳承及風格,如:永明家風。之後,關於延壽生平著作,

大都以這兩部著作的生平內容為基礎,其餘則增添淨土修行的事蹟。20

15 《景德傳燈錄》,T51, no. 2076, p. 421, c28-29。

16 胡順萍,《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頁 12-14。

17 《宋高僧傳》,T50, no. 2061, p. 887, b12-14。

18 《景德傳燈錄》,T51, no. 2076, p. 422, a13-1。

19 《智覺禪師自行錄》,X63, no. 1232, p. 164, c18-p. 165, b5。

20 王鳳珠,《永明禪師禪淨融合思想研究》,頁 17。

Page 7: 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 towisdom.org.t · 〈《唯心訣》解讀〉主要是將一百二十種邪見逐項翻譯成白話,但並未整理出 其系統及架構。《永明延壽》、《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永

7

第三節 《唯心訣》組織架構

一、著作時間

在《宗鏡錄》云:「《唯心訣》破一百二十種見解。」21由此可推論,《唯心訣》

的成立時間早於《宗鏡錄》。在冉雲華所著的《永明延壽》中,則指出《唯心訣》

是延壽早期的著作,雖未說明其成立的明確時間,但因「觀心」為「天台」的教

旨,再加上,「華嚴」名相的運用,故時間推論是拜會天台德韶之後。22

二、組織架構

《唯心訣》共五千多字,筆者將其組織架構略分為四項,詳細說明如下:

(一)以「一心」破題。

《唯心訣》:「詳夫心者,非真妄有無之所辨,豈文言句義之能述乎!……是以

千途異說,隨順機宜,無不指歸一法而已。故《般若》唯言無二;《法華》但

說一乘;《思益》平等如如;《華嚴》純真法界;《圓覺》建立一切;《楞嚴》含

裹十方;《大集》染淨融通;《寶積》根塵泯合;《涅槃》咸安祕藏;《淨名》無

非道場。統攝包含,事無不盡;籠羅該括,理無不歸。是以一法千名。應緣立

號;不可滯方便之說,迷隨事之名。謂眾生非真,諸佛是實。若悟一法,萬法

圓通。」23

「心」並非真妄、有無的辨別,更不能用文字、言語的意義來陳述。延壽以

十經為例,並指出經名只是「隨順機宜」、「應緣立號」,但唯有總歸於一法,才能

達到理事無礙的圓融境界;因此,若能領悟一法或一心,則能萬法圓通。

(二)萬法由人:「正觀」之要。

《唯心訣》:是以心空則天地虛寂,心有則國土崢嶸;念起則山岳動搖,念默

則江河寧謐。機峻而言言了義,志徹而念念虛玄,器廣而法法周圓,量大而塵

塵無際。意地清而世界淨,心水濁而境像昏。舉一全該,坦然平等。宛爾具足,

唯在正觀。萬法本只由人,真如自含眾德,無念而殊功悉備,無作而妙行皆圓,

21 《宗鏡錄》,T48, no. 2016, p. 688, b20-21。

22 冉雲華,《永明延壽》,頁 72。

23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3, c14-24。

Page 8: 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 towisdom.org.t · 〈《唯心訣》解讀〉主要是將一百二十種邪見逐項翻譯成白話,但並未整理出 其系統及架構。《永明延壽》、《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永

8

不運而成靈智,法爾無求自得,妙性天真方知。24

以天地虛寂、國土崢嶸描述心的空有;以山岳動搖、江河寧謐描述念之起默。

以機峻、志徹、器廣、量大詮釋言、念、法、塵。因此,當意念清淨時,所觀之

世界亦清淨;當心如水一般混濁時,所觀之境亦昏暗不明。故萬法由人,重點在

「正觀」。然而,眾生皆本具真如之心,故以「無念」、「無作」、「不運」、「無求」

為正觀的方法。

(三)破斥一百二十種邪見。

《唯心訣》以綱目方式破邪見25。依據原文可歸納出,每一種邪見皆以「或」

字為始;筆者將破邪見的詮釋方式分為四項,以下分別列點說明:

第一、以不正確的方法,以達修習目標。26如:「或苦質摧形,而為至道」27:

以苦行為修道法,偏離中道;「或執無著,而樁立前境」28:執空為相,偏離中道。

第二、誤以邪見為真。如:「或執妄,而求實」29:執著妄念而求真實,卻不知捨

妄歸真;「或指幻化境,作無情」30:誤認幻境為無情,卻不知境唯心所現。第三、

說明邪見導致的結果。如:「或進求,而乖本心」31:以有所得而求,反而違背本心;

「或立無相觀,而障翳真如」32:執著無相,反而遮蔽真如。第四、以「譬喻」詮

釋邪見。如:「或執妄同究竟之果,如即泥是瓶」33:誤執妄念為究竟之果,如同視

泥為瓶;「或敦圓理,而起著心,飲醍醐而成毒」34:對圓教之理生起執著之心,如

同飲醍醐而成癮。

24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4, c20-28。

25 程群,〈《唯心訣》解讀〉,頁 43。

26 冉雲華,《永明延壽》,頁 89。

27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5, c5。

28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5, c6。

29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5, c21。

30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5, c22。

31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6, a19-20。

32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6, b8-9。

33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5, c12-13。

34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6, b10-11。

Page 9: 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 towisdom.org.t · 〈《唯心訣》解讀〉主要是將一百二十種邪見逐項翻譯成白話,但並未整理出 其系統及架構。《永明延壽》、《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永

9

總結邪見的主因為:「不能以法性融通,一旨和會。」35然而,延壽以「唯心」

論證空與有、斷與常…等不二之觀念,但若執著於「心」之邪見,如:伏捺妄心、

澄心泯色、起色心之見、生斷滅之心、執心境混雜、起有得心、起身心精進、乖

本心、起了知心、起著心,如同「緣木求魚」般,反而會遮蔽真如本心,因而偏

離中道。

(四)欲知妙理:「觀心」。

《唯心訣》:「不知萬法無體,一切無名。從意現形,因言立號。意隨想起,

言逐念興。想念俱虛,本末非有。是以三界無物,萬有俱空。……欲知妙理,

唯在觀心。恒沙之業,一念而能消。千年之暗,一燈而能破。自然不立名相,

解惑寂然。豈有一物當情,萬境作對!取捨俱喪,是非頓融。眾翳咸消,豁然

清淨。無非不思議解脫,盡是大寂滅道場。」36

人人本具真如之心,且「心」包含一切真理,故對治邪見的妙理就是「觀心」。

因此,恆河沙的業報,一念就能消除,如同,在暗處點一盞燈,便能破暗變明。

然而,所有的萬物皆不需另立名相,只因一切本無名。故以「三界無物,萬有俱空」

來破斥取捨、是非之對等的觀念,且明白萬物皆是假名施設,自然就不會以「主

觀」的感官之情與「客觀」的現象產生對立。因此,唯有回到「觀心」,才得以解

脫,並回歸清淨的道場。37

三、小結

《唯心訣》的著作時間,大約是在拜會天台德韶後,到撰寫《宗鏡錄》之前

的這段期間內所完成,而且其內容為延壽早期思想的雛型。關於組織架構的部分,

由於,《唯心訣》屬於短篇的作品,筆者將其架構略分為四:第一、以「一心」破

題。第二、萬法由人:「正觀」之要。第三、破斥一百二十種邪見。第四、欲知妙

理:「觀心」。

35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6, b14-15。

36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6, c4-19。

37 胡順萍,《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頁 29。

Page 10: 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 towisdom.org.t · 〈《唯心訣》解讀〉主要是將一百二十種邪見逐項翻譯成白話,但並未整理出 其系統及架構。《永明延壽》、《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永

10

第四節 《唯心訣》思想略探

一、思想師承

法眼宗著重於「華嚴」思想38,延壽為法眼宗第三祖,而其法脈的傳承為:

清涼文益→天台德韶→永明延壽,因此,延壽的思想受到文益及德韶兩位大師影

響深遠39,以下將列點說明。

(一)清涼文益

在《景德傳燈錄》〈大法眼禪師文益頌十四首〉,記載「三界唯心」、「華嚴六

相義」的思想,說明如下: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識唯心,眼聲耳色。色不到耳,聲何觸眼?眼色耳聲,

萬法成辦。萬法匪緣,豈觀如幻?大地山河,誰堅?誰變?」40即使是三界唯心,但

是萬法仍要憑藉特定因緣才能生果,例如:眼根需憑藉色塵才能產生眼識,而非

憑藉聲塵;所以,倘若假借非緣,就連幻境也無法產生。

「華嚴六相義,同中還有異,異若異於同。全非諸佛意,諸佛意總別,何曾有同異?

男子身中入定時,女子身中不留意;不留意絕名字,萬象明明無理事。」41華嚴六相分

別為:同異、總別、成壞。其中,同中有異,異中有同;而諸佛之意雖有總別,

但實為一真法界無盡緣起;因此,眾生所見之事物,都各有差別,而聖者因諸法

平等,則能六相圓融,理事無礙。

關於三界「唯心」、華嚴「六相」的觀念,皆在《唯心訣》中出現,故可推論

延壽的「唯心」思想受到清涼文益的影響,並將其運用在往後的著作中。

(二)天台德韶

天台德韶在法會上說法的要點,於《景德傳燈錄》記載:「有云:附物明心,

38 田青青,《永明延壽心學研究》,頁 52。

39 杜繼文、魏道如,《中國禪宗通史》,頁 382-387。

40 《景德傳燈錄》,T51, no. 2076, p. 454, a24-27。

41 《景德傳燈錄》,T51, no. 2076, p. 454, a28-b3。

Page 11: 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 towisdom.org.t · 〈《唯心訣》解讀〉主要是將一百二十種邪見逐項翻譯成白話,但並未整理出 其系統及架構。《永明延壽》、《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永

11

不須認物。有云:色即是空。有云:非風幡動,應須妙會。」42則是說明「心」與「境」

的關係,而延壽的「唯心」思想亦受其影響。

二、主要思想

在《唯心訣》的起始處,延壽點出「千途異說,歸於一法」的主要宗旨。之

後,再補充說明「一法」的關鍵點在於「心」,故《唯心訣》的主題在於「唯心」;

但若能「悟」即能「萬法圓通」,而其主要的方法則是「觀心」之要。

關於「觀」之定義,《唯心訣》云:「萬境齊觀,一際平等。」43在「觀」各種

「境」時,倘若能以「齊」觀之,便能體會萬境皆「平等」。但該如何以「齊」觀

之呢?「養育凡聖,而無質像可觀。」44、「境雖現,而無現性。」

45凡聖只是假名施

設,實際上,並無任何實質的像可觀,因此,萬「境」的顯現,皆只是短暫的幻

象,實質上皆屬「平等」。

《唯心訣》再以「心」「觀」萬「境」來詮釋,「心水濁,而境像昏。舉一全該,

坦然平等,宛爾具足,唯在正觀,萬法本只由人。」46若以濁心觀境,則昏暗不明,

是故應以「正」觀之,才能「平等」待之。接著,在一百二十種邪見中,關於「觀」

之邪見,列舉如下:「或覺觀思惟,墮情量之域。」47、「或弘禪觀,而斥了義之銓。」

48、「或立無相觀,而障翳真如。」49以上三項說明,倘若以任何偏執或偏見來觀照

萬法,實屬邪見,反而會因此產生分別心,如:「觀鏡像,分妍醜之心。」50,進而

「障於本心,不入中道。」51因此,唯有以「正觀」的「觀心」之法,才能明心見

42 《景德傳燈錄》,T51, no. 2076, p. 407, c14-16。

43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4, a9。

44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4, a16-17。

45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4, b2-3。

46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4, c24-26。

47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5, c19。

48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6, a6-7。

49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6, b8-9。

50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6, c11。

51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6, b16。

Page 12: 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 towisdom.org.t · 〈《唯心訣》解讀〉主要是將一百二十種邪見逐項翻譯成白話,但並未整理出 其系統及架構。《永明延壽》、《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永

12

性,進而得以入中道之觀;故《唯心訣》以「欲知妙理,唯在觀心。」52為主要思

想及重要結論。53

三、思想探源

綜觀整篇《唯心訣》,可看出其思想受到天台、華嚴的影響,詳細說明如下:

(一)華嚴的「唯心」思想、「十玄門」、「六相」。

由於,法眼宗受到「華嚴」思想的影響,故可推論《唯心訣》中的「心」思

想,亦受其影響。《華嚴經》云:「一切從心轉」54、「三界所有,唯是一心」55「應

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56說明心為萬法之本的「唯心」思想,且所有法界現象皆

由「心」所造作。以上所述,皆與《唯心訣》中「一法」的關鍵點在於「心」之

觀念相契合。

此外,《唯心訣》中的部分思想,亦與華嚴的「十玄門」、「六相」有關聯。

《唯心訣》:「是以即性之相,故無妨建立;即理之事,故不翳真常。以空

之有故,豈礙繁興;以靜之動故,何虧湛寂。言一則大小相入,言異則高

下俱平,言有則理體寂然,言無則事用不廢。雖起而常滅,世相含虛;雖

寂而恒生,法界出現。任動而常住,萬化不移;任隱而恒興,一體隨應。

無假而幻相和合,無實而真性湛然,無成而異質交輝,無壞而諸緣互絕,

境雖現而無現性,智雖照而無照功。」57

說明「本質」與「現象」錯綜複雜的關係,屬於華嚴的「十玄門」,其意在闡

明「無盡緣起」且「圓融無礙」的關係。例如:《唯心訣》中的「性與相」、「理與

事」、「空與有」、「靜與動」之對等關係,一切原以本性為基礎,皆待緣而起,再

產生相續的變化,但彼此並互不相礙。是故,法界緣起的萬物皆處於相即相入、

互相包容、重重無盡的狀態。

52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6, c14-15。

53 胡順萍,《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頁 57-59。

54 《大方廣佛華嚴經》〈16 夜摩天宮菩薩說偈品〉,T09, no. 278, p. 466, a1。

55 《大方廣佛華嚴經》〈26 十地品〉,T10, no. 279, p. 194, a14。

56 《大方廣佛華嚴經》〈20 夜摩宮中偈讚品〉,T10, no. 279, p. 102, b1。

57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4, a24-b3。

Page 13: 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 towisdom.org.t · 〈《唯心訣》解讀〉主要是將一百二十種邪見逐項翻譯成白話,但並未整理出 其系統及架構。《永明延壽》、《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永

13

然而,「異」、「成」、「壞」屬於華嚴六相,「異」指差別相,「成」指相互依存

性,而「壞」則是指各自獨立性。所有依緣而起的現象事物,皆為六相之統一。

在《法界玄鏡》云:「然事理無礙,方是所觀,觀之於心,即名能觀。」58則說明以「事

理無礙」來觀心,才名為「觀」。因此,若能了解理事之成與壞等相反關係時,且

將觀心與理事相互結合,便能體悟內外不二。59因而進一步地理解,萬法皆是「相

即相入」、「圓融自在」的狀態。

(二)天台的「觀心」之旨。

《唯心訣》以「觀心」為其重要方法,而「觀心」亦為天台的教旨,再加上,

《唯心訣》的著作時間是在永明延壽拜會天台德韶之後,故可推論《唯心訣》的

「觀心」是受到天台「觀心」的影響。

天台智顗於《法華玄義》云:「心本無名,亦無無名。心名不生,亦復不滅,心

即實相。初觀為因,觀成為果。以觀心故,惡覺不起。心數塵勞,若同若異,皆被化而

轉,是為觀心」60心本就無任何名稱,且它不生亦不滅,故「心」就是「實相」。

然而,「觀心」是著眼於當下,讓邪見不生起,甚至可轉化妄念,如同《唯心訣》

中破一百二十種邪見,而這亦是「觀心」之法的主要目的。所以,因觀心而有所

覺照,就能領悟到實相的中道之義。61

《摩訶止觀》:「若論道理,秖在一心:即空、即假、即中。」62若要論道理,只

在「一心」三觀:即空、即假、即中三諦。此三諦是畢竟空、如來藏、實相之義,

而其共通性在於破執,只因諸法因緣生且無自性,並可展現圓融的狀態。然而,「觀

心」是心之歷程的實踐,在緣起緣滅法中,以一心三觀,則能使人不迷失於邪見

與妄念之中。

58 《華嚴法界玄鏡》,T45, no. 1883, p. 676, a28-29。

59 鄭克銘,《華嚴思想之心與法界》,頁 105。

60 《妙法蓮華經玄義》,T33, no. 1716, p. 685, c13-16。

61 胡順萍,《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頁 141。

62 《摩訶止觀》,T46, no. 1911, p. 85, a1-2。

Page 14: 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 towisdom.org.t · 〈《唯心訣》解讀〉主要是將一百二十種邪見逐項翻譯成白話,但並未整理出 其系統及架構。《永明延壽》、《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永

14

四、小結

關於師承關係,清涼文益「以教入宗」,並將「唯心」及「華嚴」的思想帶入

法相宗;天台德韶在說法時,比較「心」與「境」之關係。因此,延壽繼承文益

及德韶「華嚴」、「唯心」等思想,故因此而「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63。

《唯心訣》的主題在於「唯心」,而其方法則是「觀心」。接著,再以「心觀

境」來說明,觀境的重點在於「平等」待之。然而,邪見的產生,主要是因偏執

而生起分別心,使邪見及妄念遮蔽本心,因而偏離中道。所以,須以「正觀」的

「觀心」之法來實踐,才能明心見性,進而以中道觀之。

思想探源的部分,《唯心訣》受到華嚴及天台的影響。首先,華嚴對《唯心訣》

的影響,有三項:一、「唯心」:心為萬法之本的思想;二、「十玄門」:本質與現

象錯綜複雜的關係,但彼此互不相礙;三、「六相」:所有依緣而起的現象事物,

皆是六相之統一。接著,天台對《唯心訣》的影響,則有兩項:一、著眼於當下

的「觀心」,可讓邪見不生起,因此能領悟實相的中道之義。二、在緣起法之下,

以「一心三觀」來破執,使人不迷失於妄念中。

63 《宗鏡錄》,T48, no. 2016, p. 417, a20-21。

Page 15: 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 towisdom.org.t · 〈《唯心訣》解讀〉主要是將一百二十種邪見逐項翻譯成白話,但並未整理出 其系統及架構。《永明延壽》、《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永

15

第五節 結論

《唯心訣》為短篇作品,僅一卷,五千餘字,但實屬「唯心」思想最早雛型。

因此,延壽先建構主要理論於《唯心訣》,之後,在其後期的作品,如:《宗鏡錄》,

廣泛引用經論,架構思想綱骨,使其理論系統更加完整周延。64

然而,「遵斯一路」65這段話是在《唯心訣》的結尾處,主要是以「一心」來

表示中道之義;之後,在《宗鏡錄》序言中:「舉一心為宗」66,則可依此思想脈

絡,觀察出「一心」思想的重要。延壽不以任何宗派為宗,反而是以「一心」為

宗,因為延壽認為唯有「一心」才能讓佛教達到圓融無礙的願景。

再者,《唯心訣》中,延壽以「一心」彙整各宗經論,「整異為一」是其重點。

67然而,相「異」之處,在於各宗經論切入的角度不同;相「同」之處,則是各

宗經論的終極目標皆是歸於「一心」,例如:天台的一心三觀、華嚴的圓融無礙、

禪宗的明心見性。所以,延壽透過「一心」將各宗的思想,巧妙且圓融地撰寫於

《唯心訣》中。

此外,由於《唯心訣》受限於訣體需對仗的因素,導致理論架構不完整,因

而無法深入探討一些議題,例如:「破斥邪見」的理論架構68?「唯心」的涵義及

其理論?如何「歸於一法」?如何「觀心」?69因此,倘若要一窺究竟延壽「一

心」的思想理論體系,則可透過延壽的其他著作來研究,例如:《宗鏡錄》。

64 胡順萍,《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頁 65。

65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p. 996, c21。

66 《宗鏡錄》,T48, no. 2016, p. 417, a20-21。

67 同上,頁 30。

68 田青青,《永明延壽心學研究》,頁 149。

69 冉雲華,《永明延壽》,頁 94-95。

Page 16: 永明延壽《唯心訣》之略探 - towisdom.org.t · 〈《唯心訣》解讀〉主要是將一百二十種邪見逐項翻譯成白話,但並未整理出 其系統及架構。《永明延壽》、《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永

16

參考文獻

一、 原典文獻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48, no. 2018。

《宋高僧傳》〈宋錢塘永明寺延壽傳〉。T50, no. 2061。

《景德傳燈錄》〈行思禪師第十世前天台山德韶國師法嗣〉。T51, no. 2076。

二、 中文專書、論文

王鳳珠(2007)。《永明禪師禪淨融合思想研究》。台北:學生。

史丹利•外因斯坦(1999),釋依法譯。《唐代佛教:王法與佛法》。台北:佛光。

田青青(2010)。《永明延壽心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冉雲華(1999)。《永明延壽》。台北:東大。

杜繼文、魏道如(2007),《中國禪宗通史》。南京:江蘇人民。

施仲謀(1992)。《延壽與禪宗》。香港:文化教育。

胡順萍(2004)。《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台北:萬卷

樓。

黃公元(2009)。《一代巨匠兩宗祖師-永明延壽大師及其影響研究》。北京:宗教

文化。

程群(2005)。〈《唯心訣》解讀〉。杭州佛學院主編,《永明延壽大師研究》。北京:

宗教文化。頁 30-43。

鄭克銘(1997)。《華嚴思想之心與法界》。台北: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