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dgkinson價值理論在特色學校經營實踐 的省思研究 -以臺北縣...

27
Hodgkinson 價值理論在特色學校經營實踐 的省思研究 -以臺北縣「九份礦夫營」為例 林忠仁 摘要 本研究針對 Christopher Hodgkinson 的教育行政價值理論,分析其理論的 主要觀點,再以學校教育現場的觀察,找出其價值理論如何實踐於學校行政組織 的運作。 本研究對象以臺北縣九份國小「九份礦夫營」為例,先了解特色學校經營的 具體作法和措施,其次,應用 Christopher Hodgkinson 的教育行政價值理論, 透過校長實踐經驗的詮釋分析,探究特色學校的行動本質和價值取向,最後,予 以檢視價值經驗與行動的實踐關係。 本研究發現,「九份礦夫營」的價值取向是: 一、後現代的課程觀。 二、本土化的文化思考。 三、永續經營的合作模式。 四、礦業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關鍵詞:Hodgkinson、特色學校、九份礦夫營 台北縣九份國小校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學生 投稿日期: 95 年 4 月 14 日;修改日期: 95 年 10 月 3 日;接受日期:95 年 10 月 13 日 Hodgkinson價值理論在特色學校經營實踐的省思研究-以臺北縣「九份礦夫營」為例 109

Upload: others

Post on 11-Aug-2020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Hodgkinson 價值理論在特色學校經營實踐

    的省思研究

    -以臺北縣「九份礦夫營」為例

    林忠仁

    摘要

    本研究針對 Christopher Hodgkinson 的教育行政價值理論,分析其理論的

    主要觀點,再以學校教育現場的觀察,找出其價值理論如何實踐於學校行政組織

    的運作。

    本研究對象以臺北縣九份國小「九份礦夫營」為例,先了解特色學校經營的

    具體作法和措施,其次,應用 Christopher Hodgkinson 的教育行政價值理論,

    透過校長實踐經驗的詮釋分析,探究特色學校的行動本質和價值取向,最後,予

    以檢視價值經驗與行動的實踐關係。

    本研究發現,「九份礦夫營」的價值取向是:

    一、後現代的課程觀。

    二、本土化的文化思考。

    三、永續經營的合作模式。

    四、礦業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關鍵詞:Hodgkinson、特色學校、九份礦夫營

    台北縣九份國小校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學生

    投稿日期: 95 年 4 月 14 日;修改日期: 95 年 10 月 3 日;接受日期:95 年 10 月 13 日

    Hodgkinson價值理論在特色學校經營實踐的省思研究-以臺北縣「九份礦夫營」為例

    109

  • An Analytical Study of Hodgkinson`s Value Theory on Characteristic School Practice -

    Using Taipei County "Jeou-Fen Miner Camp" as an Example

    Jung-ren Lin

    Abstract This study used the view of Hodgkinson`s value theory to analyze the major point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 researcher tried to find the organization's operation of its value theory and how to practice to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by the school scene observation.

    The " Jeou-Fen miner camp " of Jeou-Fen elementary school in the Taipei count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for the study subject. First, the researcher tried to understand the concrete method and the measure management into the characteristic school. Next, based upon the principal`s experience of operating the characteristic school, the researcher used the Hodgkinson`s value theor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o analyze the motion essence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school.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lue experience and the motion practice will be inspected.

    The details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 Jeou-Fen miner camp " are as follows: 1. Being the postmodern view of curriculum. 2. To ponder localization cultural. 3. The cooperation pattern of continue management forever. 4. To inherit and innovate the culture of mining.

    keywords: Hodgkinson, characteristic school, Jeou-Fen miner camp.

    國民教育研究集刊

    110

  • 壹、緒論

    一、特色學校的緣起

    台北縣九份國小雖然位處偏遠的地區,但自九十二學年度開始,台北

    縣教育局積極推動「特色學校方案」計畫,希望偏遠地區的學校整合既有

    人力、經費、環境、社區等資源,依各校資源條件特性,創新發展參觀、

    遊學、研習、交流等課程與教學活動,充分運用社會資源,促進當地文化

    及多元特色呈現,而「特色學校方案」計畫的實施,提供九份國小創新經

    營模式的另一方向。

    於是,學校運用校園內既有之礦坑文物館設施,建立小小導覽解說員

    培訓制度,結合九份社區人力、環境資源,並透過家長會的討論,邀請家

    長會顧問的投入參與,一起擬定經營策略,因而開啟「九份礦夫營」的特

    色課程之路,辦理一系列體制內學校的特色遊學。

    二、Hodgkinson 的哲學對特色學校經營的啟發

    Christopher Hodgkinson 是教育行政理論人文主義的主要推介者,是

    加拿大當代的教育行政學者,他的教育行政理論,是跟循著相關的哲學、

    人文、和組織(特別是教育組織)的生活特性,所發展出來的一套行政藝

    術及價值的思想,他認為價值構成領導的核心,探討教育機構組織皆由價

    值而形成,價值是領導和行政的內涵,並指出很多理論家探討組織和行政

    時,犯了很大的錯誤,把行政與性、愛、成長、衝突、腐敗、死亡、才能、

    機運等分開,把有關價值、人性、熱情、信念、脆弱、堅毅等,排除在行

    政科學之外,這樣的行政研究,事實上是不對的,因為行政哲學在組織和

    行政的研究裡,是非常重要的,他強調選擇、責任、榮譽、堅毅的研究探

    索,並以藝術、道德取代科學和明確(Hodgkinson,1991:4-6)。

    他也認為科學處理自然界事實的問題,有著客觀性的可能,而行政則

    以價值的討論為主,有較多的主觀因素存在,教育行政應該被視為一種行

    動科學,是一種蘊含價值成分的「人文主義」與實踐科學。他對教育行政

    理論的闡釋,有著細緻思維及獨到的見解,並以此解釋教育行政理論長久

    以來,對價值與事實,理論、實務與實踐等主題的爭議,提出個人的看法

    (林志忠,2004;Hodgkinson,1991)。

    特色學校的經營構想,來自於對偏遠地區學校教育存在的價值挑戰,

    因為,廢掉一所學校,學生的上學之路就越來越遙遠,節省的可能不是經

    費,而是輸掉學生的機會與公平。學校教育存在的價值取向,不應該從單

    一的學校規模或經濟成本來考量,而必須以人文主義的角度思考,

    Hodgkinson 的行政價值哲學架構提供特色學校經營不同面向的啟發,本研

    究即運用 Hodgkinson 的價值理論,加以檢視特色學校的經營模式,透過

    互動過程的反省思考,深入探索特色學校的經營與價值內涵,因而發現學

    Hodgkinson價值理論在特色學校經營實踐的省思研究-以臺北縣「九份礦夫營」為例

    111

  • 校教育對學生的在地學習、社區營造、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帶給偏遠學校

    具有無可取代的存在價值。

    貳、研究方法與研究問題

    學校教育行政的研究,經常落在理論與實踐的兩個極端,有的論文著

    重在純粹理論的論證,有的著重在實踐現場的描述,前者理論性的探究多

    於實證性的研究,後者偏重現場事實的描述,忽略理論涉入的重要性。台

    灣本土化的學校教育行政研究的焦點,應該從純粹理論論證或純粹現場實

    徵性的描述,轉向理論與行動實踐的可能性研究,讓理論與實踐產生真正

    的交互作用,並以實踐的經驗修正理論,不斷循環,讓現場的研究變成理

    論與實踐的同時演進。

    一、研究方法

    領導或行政本質即是一種人性(humanities)作為,故行政應該與哲

    學、文學、歷史與藝術等相結合,而不僅是工程學的一個分支,其中又以

    哲學為行政的致命武器,包括邏輯及批判分析的技巧,概念綜合價值分析

    與許諾,語言與溝通的表達力量,修辭與人類本質的深層理解最為迫切需

    要(林志忠,2004;Hodgkinson,1991)。教育行政不是藝術或科學,也

    不是藝術與科學,而是藝術、科學和哲學(Hodgkinson,1991:42)。對

    於哲學應有的內涵,Hodgkinson 認為,哲學世界的認識層面可以分為兩大

    領域,分別是邏輯與價值,前者探究事實、結構、一致性、一貫性、因果

    關係、系統解釋與次序性等問題,後者則經過評價的過程,探討倫理、道

    德問題,以了解人類意向的複雜性,因此,它的研究對象,包含所有人類

    心中的理性元素,所以,必須結合兩個領域的知識,才能深入了解所有的

    組織行為(Hodgkinson,1983:6)。

    本研究即以九份礦夫營作為研究的對象,並以 Hodgkinson 的價值理

    論提供一個基本的現象詮釋架構。價值在 Hodgkinson 的理論中,它透過

    意向性而引導教育行政人員思考與行動,因此,學校教育行政歷程中的反

    省性經驗,成為研究的探索焦點。而本研究採用反省思考的途徑作為研究

    的方法,包括現象的反省、角色的反省、對話的反省、隱喻的反省,以及

    文本的反省。

    (一)現象的反省

    國民教育研究集刊

    112

  • 教育被視為世界每天的一部份,學校是公共機構,在特性上具有官僚

    特性,學校的課程教學與行政都是例行性的活動,具有社會的角色特徵,

    但是,教師及校長淹沒在每天的例行工作中,在這樣的環境中,真實性可

    以被發現嗎?一個人的內在心靈,是沒有外顯的具體表象,因此,觀察者

    無法從學校社會的例行工作,去分辨真實的她或他(Small,1999:260-261

    現象觀察可以分為直接與間接兩種,直接觀察是到被觀察者的現場去

    觀察,間接觀察則是將被觀察者的言行舉止錄影或錄音起來,然後再從錄

    影中去觀察,錄音中去傾聽,這種錄影帶觀察與錄音傾聽的方式,也可以

    用在個人的身上,也就是將自己的言行舉止錄影或錄音起來,然後再去看

    或聽,同樣可以達到反省的效果(謝文全,2004:300)。本研究即聚焦於

    實施九礦夫營的過程與現象,作為反省思考的最重要內容與素材。

    (二)角色的反省

    教育被視為世界每天的一部份,學校是公共機構,在特性上具有官僚

    特性,學校的課程教學與行政都是例行性的活動,具有社會的角色特徵,

    但是,教師及校長淹沒在每天的例行工作中,在這樣的環境中,真實性可

    以被發現嗎?一個人的內在心靈,是沒有外顯的具體表象,因此,觀察者

    無法從學校社會的例行工作,去分辨真實的她或他(Small,1999:260-26

    1)

    角色的反省,透過模擬的方式,以角色扮演和案例討論為主,角色扮

    演是由成員扮演一些與工作或職務有關的角色,以這些角色的眼光或角度

    ,來檢視自己的角色行為是否適當(謝文全,2004:300)。

    任何研究人類行為的過程必須先假定研究者或任何觀察者都可以瞭

    解及領悟人們的作為,包含研究者必須能解釋發生什麼事,然後將描述和

    解釋相結合。透過對現象連貫性理由的取得,人們在研究過程下找出信念

    及期望。人們形成代理的角色,代理人的行動是受到信念及期望的指導,

    然後可以經由理論知道他們的動作或行為(Kissack,1995:253-254)。本

    研究從校長的角色,直接切入到九份礦夫營的場域,以參與觀察者的視角

    ,親自深入的反省探究。

    (三)對話的反省

    人類的世界是創造出來的,被看見的真實,是一個意向(intention

    )和思考(thought)的複雜世界,用社會現象學的觀點來看,針對不同

    文化的觀察,社會世界是非常豐富的(Flynn,1995:211)。而人們有一個

    危機,就是用同一詮釋主題或視角來看不同的文化,以為真實世界的架構

    Hodgkinson價值理論在特色學校經營實踐的省思研究-以臺北縣「九份礦夫營」為例

    113

  • ,就像我們所見到的一樣,其實,相同的知覺資料,會產生不同的詮釋主

    題和意義。

    對話的差異,可以提供另類觀點,彌補自己觀點的盲點,藉著不同的

    批評與啟發,讓人反省。使用現象學層面有三種途徑要考量,最簡單的是

    引用存在現象學家的話來做為人類存在的現象依據,再來難一點的是建立

    一個有意義的命題,經由引用存在現象學家的話來運用到教育,第三個途

    徑是經由使用先驗的語言(transcendential language)來表達先驗領域

    與知覺存在的現象(Vandenberg, 1995:188-189)。在九份礦夫營特色方

    案實施的過程裡,經營團隊不斷地對話,也不斷地反省思考下一步驟如何

    進行,因此,研究者參與眾多的對話內容,得以歸納出九份礦夫營的行動

    領域及價值取向。

    (四)隱喻的反省

    隱喻(metaphor)是運用類比的方法,將某一類型的概念,來類比另

    一類型的概念,透過認知置換,來重新詮釋意義的方法(謝文全,2004:

    301)。詮釋學的循環發生在字和句子之間,句子和字之間的關係就像是

    句子和內容的關係,所以就一般而言,我們可以說詮釋學循環發生在部份

    和整體,部份闡明了整體,整體闡明了部份(Danner,1995:230)。

    舉例來說,在日常的生活中,發現一個小孩子,她拉著膝蓋和手肘開

    始爬行和搖動,當她突然發現她可以把一隻膝蓋放在另一隻膝蓋的前面,

    她就可以移動了!我們看到這件事,認為像是一個小孩子自然的發展邏

    輯,小孩的「正常發展」被公式化,但是,這個發現對小孩子本身有什麼

    意義呢?是她不再被束縛在地板上的一點,她的世界變寬廣;她可以拿到

    東西;這「意義」代表了她達到了生命新的階段:更寬廣的世界。同樣地,

    九份礦夫營的隱喻,存在於所有的課程規劃與教學,從礦車到金沙小魔

    瓶,甚至是九份古老的傳說,都包含了意義與指涉,而這些事物透過特殊

    個人、組織團體的觀點,發現不同的意義。

    (五)文本的反省

    不需要有懷疑,在我們人之外,有一個真實的世界,而其外表的世界,

    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也無法說出真確的樣子,我們沒有辦法去看到它

    的本質,因此,必須去收集有關真實的資料、想像、和模型,拼成和真實

    一樣的模樣,以找出影響我們的真實(Flynn,1995:210)。

    文本的反省,是透過閱讀自己,或他人寫作的文件、文獻,達到反省

    的目的,這些文件與文獻包括札記、日記、自傳、會議記錄、研究報告、

    視導報告、考核結果通知、行政檔案、及個人故事等(謝文全,2004:300)。

    研究人類生活和教育是普遍的興趣之一,在西方的研究傳統中,必然

    會看到不同視角(perspectives)和範式(motifs)的限制。後來學者更

    國民教育研究集刊

    114

  • 進一步發現,有三種不同視角的理解傳統,每一個視角都經過時代歷史的

    重要發展,提供西方文明對人類社會的想像(Flynn,1995:200-201)。九

    份礦夫營的行動實踐過程中,已產出許多不同的課程資料與專輯手冊,本

    研究藉由文本的蒐集,得以一窺「九份礦夫營」課程與教學活動所形成的

    歷史發展脈絡。

    二、研究問題

    經過研究方法與價值概念的互動反省思考,本研究的待答問題分別

    是:

    (一) 校長實施特色學校計畫時,進行哪些思考和行動領域?

    (二) 在進行思考和行動領域中,呈現出哪些價值經驗?

    (三) 這些價值經驗對校長的思考和行動而言,有何關係?

    參、C.Hodgkinson 價值理論的核心思想

    一、對教育行政中價值概念的詮釋

    Hodgkinson 從心理學的角度,詮釋價值是一種「具有動機力量之慾望

    概念」,他將價值視為一個人的心理概念,同時與人之自我動機、興趣、

    態度和行為等概念有密切關係(Hodgkinson,1991,1996),價值與其他相

    關術語的關係如圖 1。

    價值行動之心理基礎,首先來自自我(self or ego)的存在,從自

    我中產生一些基本的動機,如自我保護的本能(instinct for self-pres

    ervation),愛與死的本能(Eros and Thanatos),或是足以引發行動

    以修正不足或平衡狀態之慾望(desire),需求(need)或需要(want)

    等概念,到了第三層面,乃是個體深層結構,趨向表面化的表現,代表由

    內部的自我與人格緊密結合的價值系統出現。

    但價值的成因,除欲望動機,包括思考、認知、理性與意志等因素,

    價值是態度的來源,態度是價值與世界更直接接觸下的產物,雖然價值與

    動機都是不可見的或不可完全知悉的,但表現於外的態度,卻是可測量與

    觀察的,惟在人類中的態度種類繁多,要完全知悉也極為困難(林志忠,

    2004;Hodgkinson,1991, 1996)。

    Hodgkinson價值理論在特色學校經營實踐的省思研究-以臺北縣「九份礦夫營」為例

    115

  • 二、教育行政的價值理論序階

    Hodgkinson 的價值序階,區分為三個階層,從型 I到型 III,代表著

    從「好」(good)的價值思考,到「對」(right)的價值思考,不同的

    價值階層,意識著個體在面對不同種類實在時,典型的價值思考

    (Hodgkinson,1991:97)。價值概念分類模式如圖 2。

    (一)型 I為「對」的價值領域,屬於最高層級之價值,其價值的基礎主

    要為「原則」,而相關的的心理能力為意志與意動,這種價值的產生,通

    常來自單一個體,一種道德的洞察、宗教的天啟、美學的感覺,同時,也

    代表著一種信念,和許諾的行動,無法由科學技術、或僅由邏輯立論可以

    加以證成的,原則上是形上學層級,超理性,具有絕對的特性。

    圖 1 價值與其他相關術語的關係

    資料來源:1、Hodgkinson, C. (1991: 95).

    2、Hodgkinson, C. (1996 : 113).

    環境刺激、行動、和目的行為的領域範圍

    行為與行動

    態度

    價值系統

    動機基礎

    自我

    自我與世界

    之分隔介面

    國民教育研究集刊

    116

  • (二)型 II 價值領域,再區分為型 II A 及型 II B 兩個部分,型 II A 為

    較高層級價值類型,主要透過理性分析的過程,強調以較佳、較具效率,

    與效能的行為結果為基礎,型 II B 屬其中較低層次價值領域,其以共識

    的形成為價值基礎,亦即以個人喜好意見的集合,作為價值判斷的來源。

    不論 II A 或 II B 的價值,都以認知、理性、與思考等心理特質為主,其

    中又以理性為最主要的基礎,在這個階層中,常會透過法律、傳統、習俗、

    與社會現況等加以設計與支持。

    (三)型 III 為「好」的價值領域,不論是天生或後天養成的,人常會以

    喜好的情感或情緒程度作為價值的基礎,這些價值的基礎,不但常常是個

    殊、或是自我證成,而且都屬較低層次的的動機需求,這樣的價值取向,

    常與後現代主義、行為主義、實證主義、與快樂主義等哲學思維有關(林

    志忠,2004;Hodgkinson, 1991,1996)。

    Hodgkinson價值理論在特色學校經營實踐的省思研究-以臺北縣「九份礦夫營」為例

    117

  • 義務論-律則面-紀律的層次

    價值基礎 心理學的相關聯

    用語 哲學的相關聯用語 價值類型

    原理原則

    (Principle)

    -意動的

    (Conative)

    -宗教主義

    (Religionism)

    存在主義

    (Existentialism)

    意識型態主義

    (Ideolgism)

    型 I超理性的

    (Transradional)

    結果(Consequence)

    (IIa)

    認知的

    (Cognitive)

    -人文主義(Humanism) 型 II 理性的

    (Raditional)

    共識(Consensus)

    (IIb)

    實用主義

    (Pragmatism)

    功利主義

    (Utilitarianism)

    正確的

    (Right)

    (價值)

    好的(Good)

    偏好(Preference) -情感的

    (Affective)

    -邏輯實證論(Logical

    Positivism)

    行為主義

    (Behaviorism)

    享樂主義(Hedonism)

    型 III 下理性的

    (Subraditional)

    價值論-個殊的-沉溺的層面

    圖 2 Hodgkinson 的價值概念分類模式

    資料來源:Hodgkinson, C. (1991: 97).

    綜合上面所述,Hodgkinson 價值理論的核心思想,主要在於對教育行

    政中價值概念的詮釋,認為價值行動的心理基礎來自於領導者的自我,而

    且價值是態度的來源;其次,他也建立價值概念的序階,即領導者在面對

    不同種類實在時,典型的價值思考區分為三個階層,從「好」(good)的

    價值思考,到「對」(right)的價值思考。

    肆、「九份礦夫營」價值的行動實踐

    國民教育研究集刊

    118

  • Hodgkinson 認為,教育行政很多的論辯只針對於理論(theory)和實

    務(practice)兩個部分,其實教育行政不是只有理論和實務兩件事,而

    是應該區分為三個部分:理論、實務和實踐(praxis)。亞里斯多德曾經

    告訴我們,認識世界的三種途徑,分別是理論沉思(theoria)、技術創

    作(techn'e)、和實踐(praxis),最抽象的是理論沉思,如果應用抽

    象理論到實務中,就成為技藝、技巧、科學技術,而實務世界的技藝、技

    巧、科學技術應用結果,也會回饋驗證到抽象的理論。至於,實踐是什麼?

    他以為是政治脈絡中的倫理行動,或是充滿目的性的人類行為,或是被目

    的、意向、動機、道德、情緒、和價值所指引的實際行動,就是一種實踐

    (Hodgkinson,1991:42)。在實踐知識中,不只是將既有規則或理論應

    用到生活世界而已,而是必須強調實際情境的審慎考量,因而實踐知識是

    代表一種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傳統學說中之理論與實務之區隔依此則不復

    存在(林志忠,2004:109)。

    一、校長的思考與行動

    Hodgkinson 認為,實踐很清楚的適用於所有教育行政,但它不是一個

    明顯的概念,但是他強調,實踐過程中包含著兩個關鍵時刻(two

    moments),也就是教育行政實踐行動領域(the field of action)中的

    雙面性質(duality)(Hodgkinson,1991:43):一是第一關鍵時刻裡,

    行政人員的知覺反省(consiousness or reflection)。二是第二關鍵時

    刻裡,行政人員知覺到的反省、理解後,所投入的行動(action)和許諾

    (commitment)。

    (一)校長在第一關鍵時刻裡的知覺反省

    九份這個視野遼闊面向無垠大海的山城,曾經因擁有小香港小上海盛

    名,而繁榮紅極一時,依山傍水的金礦故鄉,如今仍是東北角觀光、休閒、

    領略冶金文化的明珠。一直伴隨參與黃金礦區興盛衰弱的九份國小,就位

    在這煙霧繚繞山城中,過去學生班級人數曾多達四十餘班二千多人,如今

    成了師生共一百多人的偏遠小學,面對九份商圈再造第二春,我們該如何

    規劃在這充滿自然美景、特殊人文歷史環境中學習的課程呢?同時,社區

    中的人文歷史和商圈經營,成為學生最豐富的學習教材和課程,學校怎樣

    加以發展?該如何規劃學校的特色?這些都是學校時時刻刻在思考的問

    題,而「九份礦夫營」就是從細微處著手,一個行動方案開始-特色學校

    的啟動。

    (二)校長在第二關鍵時刻裡,反省、理解後,所投入的行動

    九十二學年度,因應台北縣教育局長積極推動偏遠地區小型學校「特

    色學校方案」計畫,校長特地邀集家長會林顧問、黃顧問、陳顧問及藍先

    Hodgkinson價值理論在特色學校經營實踐的省思研究-以臺北縣「九份礦夫營」為例

    119

  • 生等「四劍客」,再度秉持愛護本土文化、熱心公益之精神,接受學校及

    家長會委託,利用晚上工作之餘或犧牲假日時間,前後歷時半年,在不花

    公帑一毛錢下,將學校既有的彎曲迴廊、舊倉庫和教室,創設完成一座長

    達 40 公尺的藝術文化走廊,包括鄉土走廊區、生活走廊區和柏油畫走廊

    區及室內面積達 500 平方公尺的礦坑館、鄉土文物館及洗金體驗館等三館

    的「九份礦夫營」。

    價值的運作優先於理性,第一層次價值的評價,是對個案作價值分

    析,第二層次對個案價值做判定論斷,並運用到個案上。動機的源頭來

    自於價值,這些價值可能是黑暗的,也可能是光明的,第一層次所思考

    的這些價值是一種導引,它會推著我們,第二層次所運用的這些價值是

    一種動機,它會拉著我們(Hodgkinson,1978:203,210)。

    Hodgkinson 加以說明,行為是可辨識、可測量的改變,但是行動是包

    含意向的改變,行為和行動的區別,在於前者本身是原始粗糙而沒有實踐

    知覺的本能反射,就好像救火員急急忙忙地奔波在火場滅火般,是遭受刺

    激的自然反射或機械反應,而教育行政人員不能花所有的時間,只是在處

    理一條條緊接著出現的問題,那根本不是實踐。上述的兩個關鍵時刻部

    分,在教育行政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亦即實踐必須是很有意識的反省

    性行動,同時,教育行政人員必須有實踐的智慧(Hodgkinson,1991:43)。

    「九份礦夫營」團隊成員提供礦業及洗金等文物設備、古董,至少數

    百項以上,耗資成本至少兩百萬以上,為黃金體驗行「九份礦夫營」特色

    遊學課程,奠定良好的課程資本。其間過程繁複辛苦,既要規劃設計,又

    要施工,也為了維護品質,大家不斷討論和修正,有爭執也有堅持,有默

    契也有對立,只為了好還要更好,因此改改停停,不滿意就建了再拆,直

    到符合原來的課程想像與預期,卻也建立學校與「四劍客」夥伴的革命情

    感。

    二、校長的決策模式

    校長決定的過程,是以個體的價值與興趣為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透

    過「四劍客」個體的集合後,群體價值與興趣的考量,以及與地方系統或

    外在文化潮流,時代精神的考慮,形成一種社會議程的競爭,產生集體的

    共識。

    Hodgkinson 認為整個決定的過程,是以個體的價值與興趣為基礎,在

    這個基礎上,透過個體的集合後,群體價值與興趣的考量,以及與地方系

    統或外在文化潮流,時代精神的考慮,會形成一種社會議程的競爭,最後

    再透過型 I層級領導的過程,進行一種價值調和與價值衝突的解決,以形

    成一種政策,並對不確定的未來產生影響,在整個決策基本模式的運作

    中,同時還包括兩條回饋路線,一是當領導在決策的過程中,對內之政策

    國民教育研究集刊

    120

  • 問題的回饋,而另一條則當政策對外運作後,對整個組織的回饋,基本上

    均會同時對個體群體等價值與興趣產生修正作用(Hodgkinson,1996:61)

    。價值決策的基本模式如圖三。

    不確定的未來

    領導為未來做決定

    回饋 2 政策

    內在政策 以權威權力進行

    價值解決

    社會議程競爭 回饋 1

    集體-集體-組織興趣

    個體價值與興趣

    圖 3 Hodgkinson 決策的基本模式

    資料來源:Hodgkinson, C. (1996: 61).

    因此,校長與團隊具體的決策內容有:

    (一)創新設計「九份礦夫營」方案-設計全國唯一的校園文化礦坑,名

    為「九份礦夫營」,以呈現當地礦業文化特色。

    (二)多元特色遊學課程規劃-「九份礦夫營」注重的是多元情境和過程

    的課程設計,而不是教育結果,避免辦理特色學校遊學課程,流於

    Hodgkinson價值理論在特色學校經營實踐的省思研究-以臺北縣「九份礦夫營」為例

    121

  • 一場熱鬧繁忙的嘉年華,卻難以促成教學內容與課程的品質提升。

    (三)創意文化產業思維-「九份礦夫營」以實踐「地方產業課程化、特

    色課程產業化」之目標,締造偏遠地區小型學校之新價值與學校經

    營之邊際效益。

    (四)持續性舉辦遊學課程與活動-課程活動設計上,首要目標,係透過

    討論發現九份之人文歷史特色,社區老師的專業導覽解說過程,讓

    學生認識建築風貌、特殊景致,重新回顧與創新九份礦區的發展。

    自九十三年五月起開始實施,天天皆可行。

    (五)永續經營的模式-「九份礦夫營」一開始即以建立永續經營的模式

    為目標,整體行動的社區營造,重在象徵意義如何如何被創造、被

    認知,才能可長可久。

    (六)融合為學校本位課程-特色遊學課程中,學校應該加進本土化的文

    化內涵,以在地化的角度和思考,也透過真正的老礦工們導覽,重

    新定義和架構學校本位課程。

    (七)不增加學校班級老師的工作負擔-必須從設計規劃到運作,邀請社

    區老師共同參與,由家長會委託家長會顧問作適當人力的調配與支

    援,不動用任何一位教師的額外人力。

    (八)不影響班級任何一位學生的正常學習-遊學課程的規劃上,避免學

    生活動與學習的路線互相干擾,也將學校教學區與遊學課程區作適

    當區隔。

    (九)學校與社區總體營造-特色學校方案成為社區自行運作的制度,不

    會因校長異動而停滯,因此,社區經營才是運作的核心,建立起學

    校與社區共同的夥伴關係。

    三、九份礦夫營的行動領域

    Hodgkinson 認為,教育行政的過程中,由顯著的三項因素:角色、人

    格及價值的交互作用所構成,每一位教育領導者都在做價值的運作、選擇

    和行動,價值運作的程度和範圍,如圖 4所示(Hodgkinson,1991:43-44)。

    國民教育研究集刊

    122

  • .

    從圖中可以看出,價值行動的範圍從 V1 到 V5,即個人到組織,

    甚至社區及整個社會,V1、V2、V3 構成整個行政世界,而個人以外

    的都市文化(Hodgkinson,1991:81)。在這些價值領域範圍之內,教

    育領導者必須去尋找所賦予的、複雜的、困難的價值,並確實實踐。因

    此,沒有一位領導者是容易的,他必須承受所賦予價值的壓力。

    九份礦夫營的行動領域,從型 III「好」的價值領域個人的興趣為訴

    求,尤其,以「四劍客」喜好的情感、或情緒程度作為價值的基礎,這些

    價值的基礎,建立在有喜好藝術的創作者,有土木專才的工匠,也有喜歡

    樂於助人的愛心義工。

    當「九份礦夫營」團體成立時機成熟,則進入型 II 價值領域,主要

    透過理性分析的過程,強調以較佳、較具效率,與效能的行為結果為基礎,

    分工合作地進行各項設施之施做,施做的過程裡,不斷討論和對話,其以

    共識的形成為價值基礎,亦即以個人喜好意見的集合,作為價值判斷的來

    源。在這個階層中,常會透過法律、傳統、習俗、與社會現況等加以設計

    與支持。因此,礦夫營行動的領域包含下列的範疇。

    圖 4 行動的領域範圍

    資料來源: Hodgkinson, C. (1991:44).

    V5 文化(時尚,思潮)

    V4 次文化(社區的目的)

    V3 組織文化(正式

    V2 團體文化(非正式組織目的)

    V1 個人(自我 興趣)

    Hodgkinson價值理論在特色學校經營實踐的省思研究-以臺北縣「九份礦夫營」為例

    123

  • (一)文化觀點的規劃設計

    「九份礦夫營」的設計上,首先,透過社區老師的專業導覽解說過程,

    學生認識建築風貌、特殊景致,重新回顧九份礦區的發展史,而一般礦工

    的生活故事,除了訴說生活的辛酸與揮霍之外,也在重新建構九份商圈的

    本土化定義和概念,甚至是礦區在商業化操作後的新想法,而將礦業文化

    成分予以詮釋化。其次,活動課程內容包括滔金、碾金、洗金等體驗過程,

    銜接礦工傳奇致富故事的想像,讓學生對黃金模糊與陌生的意象,在此獲

    得具體的認知和感覺,明示化的過程,提高對「礦業文化」的親身經驗知

    識。另外,真實化的「九份礦夫營走廊」、「八番坑礦坑文物館」、「九份老

    街」之旅,轉化了真實實物造景的難題,使學生立刻感受礦車、礦坑、輕

    便鐵軌、九份商圈的親切感,甚至芋圓、草粿是那麼的可口,充滿九份的

    風味,增加對文化產業的深一層認識。當然,礦車模型和金沙小魔瓶的設

    計,除了象徵化的人工飾物層次外,更把整個活動課程注入新的生命,融

    入學生本身的創意藝術,留下難忘的回憶。

    (二)從打造藝術環境著手

    「礦業文化課程學習區」的主要藝術特色有幾個部分,一是現場復古

    塗裝之材質應用創新的設計,例如,九份礦夫營文化走廊石牆的牆面採用

    彈力泥加水泥漆塗料繪圖而成,走廊礦坑生活及採礦壁畫使用柏油的國畫

    作法,其次是運用原來走廊的彎彎曲曲特性,營造九份曲徑通幽的視覺美

    感,屋頂使用黑色紗網隔層,並特地罩上五○年代的老燈泡,更加充滿鄉

    土文化氣息,三是器具多樣的輾金體驗館,甚至提供學生 DIY 彩繪的礦車

    模型設計,都是別出心裁的藝術作品,讓參加的人,不只是導覽解說員精

    闢的知識導覽,還可以在體驗館充分享受輾金、洗金的樂趣,把完成作品

    帶回家作紀念,為九份的金礦文化之旅畫下完美句點。

    (三)學校課程的延伸學習

    對於國小的學生,使其了解「九份礦夫營」課程內容是好玩的、非常

    有趣的,引起學習動機,就已經達到最基本的教學目標,而且這樣學習的

    成果與經驗,會使學生繼續去探索有關礦業文化的相關資訊和內容,理解

    生活經驗背後的知識,尤其,「洗金變變變」將磨碎的礦石粉末,放置於

    洗金碗中沖水,運用比重原理留下金沙的技巧,是結合物理與化學的真正

    實驗課程。當然,接下來「彩繪礦車」提供學生不同領域的學習方式,由

    單一的礦工生活經驗淘金體驗,勞力技術的技能學習,轉化為藝術與人文

    的領域創作,使學生肢體動作的活動學習,進一步開啟情意目標的高層次

    學習為主,尤其礦車模型的設計簡單,易於發揮學生藝術彩繪的思考創

    意,其中不管適用色、造型及圖樣,都有學生適當表現的空間。

    (四)實地礦工生活的體驗

    早期的九份常有颱風侵襲,及東北季風的大雨肆虐,而本地的先民

    們,想出一套別具特色的防颱措施,竟成了九份的建築特色;傳說黃金是

    國民教育研究集刊

    124

  • 土地公錢財,所以,入坑前都要拜土地公,祈求發財,全國唯一的廟中廟

    就在九份,因此,活動行程安排有「黑屋頂的世界」、「懷舊巷道」及「九

    份廟廟廟」。同時,活動行程安排有「礦坑文物館參觀」、「坑道體驗行」,

    讓學生了解九份採礦時期的居家屋舍、日常用品器具、生活起居概況,尤

    其,坑道是採金的動脈,運輸供給延伸,什麼面貌?如何架構?沒有實地

    一探究竟,外人難以了解。

    (五)社區共同參與的場域

    「九份礦夫營」從構思規劃施做到實際作,均透過家長會的討論與委

    託,尤其,核心人物林建功等四位顧問更是經常秉燭夜談,歷時半年始完

    成,縱然到了實施階段,許多實務上的改進和品質提升,也是大家一起激

    盪延伸出來的點子,期間,參與的人自我反省和批判,暢所欲言,不只有

    默契,還有不少的爭執,但最後仍會回歸到教育的本質,也因為是敞開心

    胸的民主參與,讓遊學課程可以發展得更豐富和多元。

    為了讓社區共同的參與深化,導覽解說員邀請在地的大學生擔任,由

    社區老師帶領實習,加以培訓後,實際擔任帶團工作,二者於密切互動之

    下,累積更多經驗和知識,如此不但提供九份子弟服務學習的機會,也提

    供社區老師涉獵現代知識,接觸當代新想法,提升視野,活化九份文化的

    新生命力,更為社區總體營造創造本土化的契機,將來這些學子畢業後,

    成為經營地方人才更加適合的條件,而學校是重建新社會的發源地。

    伍、「九份礦夫營」的價值實踐經驗描述

    教育政策分析中得價值問題,主要涉及民主的價值觀,如自由、平等,

    或經濟的價值觀,如效率、經濟成長、品質等(吳政達,2002:22-25)。

    新概念與新方法的引進原本應是課程改革的活水,但是如果新技術不斷增

    生,卻未能整合於根本的價值之下,結果只是讓學校人員忙於使用新技術

    裝點課程,卻忘了這些新技術的目的與訴求何在,課程改革即失去方向與

    焦點(周淑卿,2004)。學校也認為,所謂的革新或特色,最重要探索的

    部分,應是其所建立的核心價值,而其隱含的規範性價值,從教育角度出

    發,作系統性合理性的檢視,是分析「九份礦夫營」的一個要素,也避免

    辦理特色學校遊學課程,流於一場熱鬧繁忙的嘉年華,卻難以促成教學內

    容與課程的品質提升。

    一、校長的價值衝突選擇

    決策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價值衝突,Hodgkinson 提出一些原

    則,以價值理論三個序階為概念工具,分為階層間的衝突(interhierarc

    Hodgkinson價值理論在特色學校經營實踐的省思研究-以臺北縣「九份礦夫營」為例

    125

  • hical)及階層內(intrahierarchical)的衝突處理。價值衝突類型及處

    理原則如表 1。

    (一)階層間的價值衝突:意旨在價值序階中型 I、型 II、型 III 等三個

    領域間的衝突,Hodgkinson 認為其處理原則較為單純,一般以愈高層價值

    愈重要為原則,價值層次的原則,高於價值層次的目的與共識,而價值層

    次的目的與共識,高於價值層次的情感。但是有兩個例外的情形,分別是

    「少數原則」(principle of least principle)與「大數原則」(prin

    ciple of most principle),「少數原則」指的是當領導能有效解決部

    署間之價值衝突時,常會以個人的價值為組織價值,而不遵從上述的處理

    原則,至於「大數原則」指的是有時組織會因為大多數人之意見的共識,

    導致會採取一些較不符合組織價值之價值處理原則(林志忠,2004; Hod

    gkinson,1991,1996)。

    (二)階層內的價值衝突:認為在面對型 III 價值內的衝突,只要基於喜

    好的力量的適當反省即可辨別,型 II B 之價值衝突,則需以辯證為主,

    在其中允許個人喜好的因素存在,強調彼此均需時間來呈現與討論相異的

    觀點,只不過最後是站在群體的立場來加以解決,型 II A 之價值衝突處

    理的原則,主要以理性或邏輯力量的分析為主,如成本效益分析(cost-b

    enefit analysis)等,但是此種解決的方式,常受制於人之理性的有限

    性,無法充分展現服務個人心靈的原則,最後型 III 的價值衝突,它是最

    激烈的,歷史上各類宗教派別的爭端,即是最明顯的例子(林志忠,2004;

    Hodgkinson,1991)。

    表 1 價值衝突類型及處理原則分析表

    階層間價值衝突之處理原則

    階層內價值衝突之處

    理原則

    I 將所有低層次價值置次要地

    歷史的過程(神的仲

    裁)

    II A 將所有低層次價值置次要地

    位 邏輯的力量(分析)

    II B 將所有低層次價值置次要地

    位 說服的力量(辯證的)

    典範

    中衝

    突層

    III 附屬於所有較高層次價值 喜好的力量(情感)

    資料來源:Hodgkinson,C. (1991:151).

    「九份礦夫營」規劃之初,其目的即在於學生優先受益為出發點,以

    學校暨社會環境資源規劃遊學課程,提供其他地區學校進行「校外教學」

    國民教育研究集刊

    126

  • 之跨校學習活動,讓全校學生增加團體互動,其次,整合並發揮既有人力、

    經費、環境、社區等資源效益,進行體制內學校遊學制度,創新學校之經

    營模式,達到學校與社區「永續經營」,發展出學校之特殊資源規劃主題

    式學習,以實踐「地方產業課程化、特色課程產業化」之目標,締造偏遠

    地區小型學校之新價值與學校經營之邊際效益,同時,也與家長會顧問們

    建立共識,鼓勵教師共同參與遊學課程設計,融入學校主題教學之中,活

    化領域教學,所有活動課程的進行與導覽,均由社區老師來協助帶領,不

    動用到上課中老師的人力,使學校平時師生教學不受「特色學校」活動之

    干擾。

    (一)卓越品質的追求

    1、有效達成計畫目標方面,「九份礦夫營」永續經營與完整呈現九份特有

    之人文與藝術特色,既是學校與社區、教育與文化的整合資源共享,

    也是社區總體營造最具體的呈現。

    2、最有創意的人文風貌與礦業景觀,團隊創設完成全國唯一,長達 40 公

    尺的藝術文化走廊,包括鄉土走廊區、生活走廊區和柏油畫走廊區。

    3、高信度的產品與服務,九份礦夫營團隊草根性及自主性的課程發展,

    成為社區有教室課程的最佳典範,以超越一般社區導覽層次,達到課

    程資本轉化、教學資本轉化的最佳見證。

    (二)組織再造的精神

    1、因應九份礦夫營方案之發展,將學校組織成員,包括教職員工及教育

    替代役等人員,加以發展任務組織再造,分為特色遊學發展團隊與班

    級教學團隊,提升組織績效。

    2、特色遊學發展團隊,成員主要以發展特色遊學課程之實施,課程之開

    發與充實為主軸。

    3、班級教學團隊,成員主要以班級課程領域之教學為主軸。

    (三)績效競爭力的提升

    1、多元的特色遊學課程產品規劃,有純洗金體驗行,也有金瓜石加九份

    之黃金遊學,符合不同的顧客需求。

    2、遊學課程產品正達發展期,邁向成熟期,成為卓越品質的動力。

    (四)課程專業知能的進步

    1、知識經濟概念之下,專業的知能是遊學課程的主要賣點,持續性而有

    效的導覽培訓,得以增進團隊成員專業知能的進步。

    2、運用績效管理的概念,有效解決課程與人力資源整合的問題,發揮團

    隊功能。

    二、校長的價值經驗描述

    Hodgkinson價值理論在特色學校經營實踐的省思研究-以臺北縣「九份礦夫營」為例

    127

  • 「九份礦夫營」的價值階序,其本身處在一個連續體中,一端是以校

    長個人領域為主的自我動機的延伸,而另一端則透過「四劍客」的團體文

    化價值,朝向公共集體領域的有目的行為,而學校與社區合作的公共集體

    領域有目的行為,可形成一種文化標準或公共規範,或者進一步演化成法

    律倫理哲學與意識型態系統,但是個人私領域可隨時對這個連續體提供回

    饋,使價值本身呈現一種動態的過程。

    (一)後現代的課程觀

    在規劃與實施「九份礦夫營」特色遊學課程中,我們一直注重的是情

    境和過程的課程設計,而不是教育結果,而且認為,如果不借用「九份礦

    夫營」的課程,讓學生了解礦業文化的內涵,學生將永遠只有書本上的死

    知識,對於金、九地區礦區發展的過程,僅能表面粗淺的了解,將因此而

    失去地區的獨特性和地方性意義。

    另外,整個遊學課程採用生活體驗式的學習,讓學生分享社區老師的

    經驗與生活傳承,而不是灌輸作用,從不同的採礦器具與文物裡,到實際

    踏踩到社區厚實的土地上,具體而微地,領略先前礦工採礦生活的困苦,

    以及實際發現今日九份社區因此衍生的食、衣、住、行變化,也藉由礦車

    模型製作彩繪,使學生有不斷嘗試和創新的機會,發揮個人獨特藝術與思

    考。最重要的,導覽課程裡,並沒有刪除掉九份礦區淘金熱帶來的負面發

    展教材,課程裡有關情慾、歷史、頹廢、盜金等也是所關注的焦點,將其

    與社區發展適時的呈現出來,經由多元化的故事敘述,提供學生批判的原

    點和事實,得以留給其建構自我思考的空間。

    (二)本土化的文化思考

    進行「九份礦夫營」遊學課程中,發現拜網際網路無遠弗屆之賜,最

    新資訊的獲得已如探囊取物,但也抹殺了學生思索的意願,對自己週遭的

    環境卻視而不見,一味的追逐新的思想,而忘卻了本身所處的環境,最常

    見的是對麥當勞趨之若鶩,樂於接受漢堡薯條、可樂等速食文化,而對米

    食不理不睬,難免與本土化漸行漸遠,因此,學校加進不少的本土化的文

    化內涵,例如採礦時期礦工的「礦工飯」,飲食簡單,卻是一天行程後,

    成為學生的最愛。另外,談到礦工的娛樂生活,必定包括「酒家文化」、

    所謂「上品輸九份,次品送艋舺」等紙醉金迷的金色歲月,是當時礦區真

    實的寫照,也有一定的時空背景,更不能否認日治時代的統治,在台灣本

    土文化所滲入的「大和文化」,而面對「三更窮,四更富,五更起大厝」

    的傳奇故事,是生命搏鬥與環境競爭的結果,也是統治政策和開礦政策的

    妥協,絕不能以小偷宵小視之,唯有在詮釋的過程中,以在地化的角度和

    思考,也透過真正的老礦工們導覽,重新定義和架構。

    (三)永續經營的合作模式

    就企業管理的觀點而言,如果學校遊學課程的產品,能夠結合社區特

    色,創新社區在地文化,獲得社區認同,願意共同參與,創造課程品牌的

    國民教育研究集刊

    128

  • 一致性,就可以永續經營,而且,小規模的經營回饋迅速,也比較容易建

    立起一致的共識。

    「九份礦夫營」一開始即建立永續經營的模式,邀請社區老師共同參

    與,由家長會委託家長會顧問規劃設計運作,從遊學課程的規劃上,隔開

    學生活動與學習的路線,將學校教學區與遊學課程區作適當區隔,課程內

    容上,尊重學校老師專業,設計特色課程,人力的調配上,以社區老師擔

    任導覽,所以,在教學上,不妨害學生上課與學習,在人力上,鼓勵但不

    借用老師,不影響老師專業教學,在資源上,不干擾校務行政順利進行,

    在制度上,更不會因校長異動而停滯,成為社區自行運作的制度,因此,

    社區經營才是運作的核心,建立起學校與社區共同的夥伴關係。

    (四)礦業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透過「九份礦夫營」的活動課程,融入礦區社會習俗、風尚、價值觀

    亦深入生活而豐富了生活,思想與文化社會之脈動反映在多樣化、制度化

    與規則化之儀式或活動中,將價值觀轉化為所預期的社會性或物理性之人

    工飾物,或從人工飾物改變既有的價值觀,將人工飾物的客觀性質賦予抽

    象的意義,或從過去經驗中已建立的抽象意義轉化為人工飾物,也從最近

    與先前的經驗中,重新建構符號與基本假定。社會人群經常集體選擇、活

    化特定的社會記憶,以凝聚成員彼此的認同,因此,社區老師或學生以儀

    式或傳說敘述過去記憶時,也悄然透露自己的認同意識。

    經過「九份礦夫營」主題課程的歷程,將礦業文化的想法灌注於腦中,

    社區老師或學生每一次回顧先前的課程,或重新經驗學習的內容時,也正

    在重新書寫自己的記憶,調整既有的經驗與想法,整合或解釋當下歷史記

    憶的同時,亦包含「發明傳統」之過程,即參照過去,不斷正當化與儀式

    化的過程。

    三、價值經驗與思考行動的關係連結

    價值經驗與思考行動的關係詮釋,是將九份礦夫營遊學課程的「差異

    性卓越要素」概念,與財物、顧客、內部流程、團隊成員的學習與成長等

    相關層面,做有效連結,使永續經營九份礦夫營的實踐,不偏於特定或某

    些局部性的思考和措施,以減低過程中因思考不周或片面思考造成的不利

    影響。

    (一)財物

    1、自籌財源,先由團隊成員從無到有、以犧牲奉獻的志工精神,有錢出

    錢、有力出力,結合不同的藝術、木工、礦坑文化專長成員,組合成

    「九份礦夫營」團隊,尤其「四劍客」與學校共同合作更為難得。

    2、使用者付費,是經濟社會的最重要原則,「九份礦夫營」的規劃,每一

    項主要活動課程,都是知識經濟和硬體文化建設的創新設計,有價的

    Hodgkinson價值理論在特色學校經營實踐的省思研究-以臺北縣「九份礦夫營」為例

    129

  • 實質分享與使用,使用者付費才符合社會公平原則。

    3、收支平衡,才能讓九份礦夫營方案可長可久,尤其在無公部門經費補

    助之下,又能自給自足,順暢運作,才能締造偏遠地區小型學校之新

    價值與學校經營之邊際效益。

    4、學生受益,借用「九份礦夫營」的課程,提升學校課程教學內涵,讓

    學生了解礦業文化的內涵,對於金、九地區礦區發展的過程,能深入

    的了解與體驗,九份學生將因此而培養出具地區的獨特性和社區公民

    素養。

    (二)顧客

    1、設計顧客需要之遊學課程,尤其應該考量如何提供吸引國小學生的課

    程元素,以增加新顧客。「九份礦夫營」的課程設計,主要有「九份廟

    廟廟」、「黑屋頂的世界」、「懷舊巷道」、「文物館參觀」、「坑道體驗行」、

    「礦石大樂透」、「洗金變變變」、「礦車 DIY」、「元氣午餐」等,都非常

    吸引人。

    2、規劃多元而豐富的課程學習內涵,提高顧客之滿意度。「九份礦夫營」

    的核心產品,是歷險、致富、多樣情、生動、原始的行動學習,提供

    學生內心最深層渴望的好奇心探索。

    3、印製遊學課程 DM,促進特色課程資訊的流通與效果。

    4、建置九份礦夫營網頁,提供顧客數位資訊平台,便於顧客參與之互動

    機會。

    5、平面媒體專欄報導,給予顧客更多了解課程之途徑。

    6、電子媒體資訊提供,將實施內容及活動情形,以視聽、有線電視傳播

    的有趣方式呈現。

    7、發行成果專輯專書,保存及傳承課程活動實施效果,作為未來檢討與

    發展依據。

    8、利用全縣或區校長會議擴大行銷,以增加顧客對課程之認識。

    (三)內部作業流程

    1、九份礦夫營結構設施及相關硬體施作,結合既有「礦坑文物館」,規劃

    設計相關軟硬體設施,包括有「藝術文化走廊」、「碾金體驗室」、「洗

    金體驗場」。

    2、調整學校組織團隊,編組為遊學發展團隊與班級教學團隊。

    3、蒐集與彙整遊學課程資料,團隊成員共同決定遊學課程之取向。

    4、社區人力資源整合,以「四劍客」為核心,增加社區人力資源之參與。

    5、金、九地區學校策略聯盟,善加利用附近九份、金瓜石地區學校不同

    特色,跨校資源共享,共同提供與分享各校寶貴資源。

    6、進行學校與博物場館契約合作,善用金、九地區場館豐富資源,尤其

    黃金博物園區開幕後,是最重要的場館合作夥伴。

    7、遊學發展團隊與班級教學團隊建立交叉發展模式,班級教學團隊成員

    國民教育研究集刊

    130

  • 可以支援遊學發展團隊,以深層發展遊學課程內涵。另外,遊學發展

    團隊也可以協助班級教學團隊,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素材,二者是相輔

    相成的學習過程。

    (四)團隊成員的學習與成長

    1、遊學課程理念說明,以建立遊學發展團隊成員之間的共識。

    2、遊學課程教材之設計與編寫,共同發展本土化之學校本位課程。

    3、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專業的螺旋發展,遊學發展團隊與班級教學團隊,

    雖分屬兩個團隊,卻是課程資本互相支援發展,在學校本位課程理論

    與實務上,互相辯證批判,具有螺旋發展作用。

    4、導覽人員培訓,促進導覽人員的專業技巧成長。

    5、定期進行特色學校實施結果之檢討會,增進未來遊學課程品質的改進

    與提升。

    陸、結論與建議

    「九份礦夫營」特色學校遊學課程,其特色是結合社區資源,落實在

    地課程的發展,在價值實踐的過程中,「四劍客」的傳奇,與學校和社區

    文化人士的總體營造,將金礦文化結合該校既有「礦坑文物館」,規劃設

    計相關軟硬體設施,使參觀、導覽層次提高到實地經驗操作、深入系統學

    習之課程層次,成為「九份礦夫營」礦業文化課程學習區,完整呈現九份

    特有之人文與藝術特色。

    九份礦夫營的實踐過程中,校長的思考與行動包含兩個關鍵時刻,分

    別是校長的知覺反省與投入的行動許諾;而行動的領域範圍,則從團隊成

    員的個人的自我興趣到整體社區社會的文化;行動之決策的過程,是以個

    體的價值與興趣為基礎,透過群體的共識,形成一種政策,當決策過程發

    生價值衝突時,一般以愈高層價值愈重要為原則,價值層次的原則,高於

    價值層次的目的與共識,而價值層次的目的與共識,高於價值層次的情感。

    本研究透過校長為參與者的經驗描述與省思,獲得以下的研究發現:

    一、「九份礦夫營」的行動領域分別是:文化觀點的規劃設計、從打造藝

    術環境著手、學校課程的延伸學習、礦工的生活實地體驗、以及社區

    共同參與的舞台。

    二、「九份礦夫營」的價值取向分別是:後現代的課程觀、本土化的文化

    思考、永續經營的合作模式、礦業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締造偏遠地區

    小型學校之新價值與學校經營之邊際效益,其行動實踐的領域與價值

    取向應該是可以肯定的。

    三、「九份礦夫營」價值經驗與思考行動的關係連結分別是:財物、顧客、

    內部作業流程、團隊成員的學習與成長。

    其次,從「九份礦夫營」實踐的省思中,也發現 Hodgkinson 的教育

    Hodgkinson價值理論在特色學校經營實踐的省思研究-以臺北縣「九份礦夫營」為例

    131

  • 行政理論,是探索教育行政價值世界的入門,讓我們看到價值的複雜、兩

    難、以及嚴格的挑戰,並且達到是好的境界,而一位優秀的行政人員的挑

    戰,是如何為教育組織尋求更好的世界。其教育行政觀點,讓我們看到新

    的導引,針對「有價值的」、「好的」、「證明的」的世界,提供許多問題的

    答案,他的學說提供實務特性,或者說帶給教育行政更好的行動實踐的特

    質,把理論融入行動,進入特殊的、每天的生活政治中,和為何如此做的

    正當化,而提出世俗的、無可避免的、及有價值的問題解答。

    最後,本研究是以「九份礦夫營」的遊學課程中,校長的行政價值理

    念的行動實踐過程之省思,以及以校長的價值經驗的描述為內涵,未來進

    一步的研究,應以九份礦夫營團隊,尤其是「四劍客」,其與社區、學校

    價值互動的過程觀察與詮釋,探究是否真能一以貫之為目標,同時,「九

    份礦夫營」團隊集體的價值共識轉換,能否成為校長的領導的產出結果,

    都是未來必須再予深入的研究與分析。

    國民教育研究集刊

    132

  •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弘武譯(1992)。哲學講話(第十版),J. M. Bochenski 原著。台北:

    鵝湖。林玉體(1986)。教育價值論。台北:文景。 林志忠(2004)。教育行政理論哲學篇。台北:心理。 吳政達(2002)。教育政策分析(概念方法與應用)。台北:高等教育。 周淑卿(2004)。朝向素樸的課程。載於第六屆「兩岸三地課程理論研討

    會」課程改革的再概念化論文集,頁 172-182。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發展學會。

    施偉隆(2002)。教師教學思考歷程之價值觀。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秦夢群(1999)。教育行政:理論部分(二版)。台北:五南。

    黃貞裕、秦夢群(2001)。教育行政研究方法論。台北:五南。

    黃光國(2004)。科學與哲學創造力。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方法

    論,頁 45-69。台北:心理。

    謝文全(2005)。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教育。

    簡成熙譯(1995)。教育哲學導論,G. R. Knight 原著。台北:五南。

    二、英文部分

    Begley, P.T.(1996). Cognitive perspective on values in administration: A quest for coherence and relevance.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2(3), 403-426.

    Danner, H. (1995).Hermeneutic in education discourse: foundations. In Philip Higgs(Ed.). Metatheories i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Johannesburg: Heinemann.

    Dantley, M. E. (2005). Moral leadership. In Fenwick W. English (Ed),The SAGE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pp.34-46). Thousand Oaks: Sage.

    Deal, T. E., & Peterson, K.D.(1999). Shaping school culture: The impact of communities. San-Francisco, CA: Jossey-bass.

    Evers, C. W., & Lakomski, G.(1991).Knowing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Contemporary methodological controversi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Oxford : Pergamon.

    Evers, C. W., & Lakomski, G. (1996). Exploring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 Coherentist applications and critical debates. Oxford: Pergamon.

    Hodgkinson價值理論在特色學校經營實踐的省思研究-以臺北縣「九份礦夫營」為例

    133

  • Evers, C. W. & Lakomski, G. (1996). Theory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Naturalistic direction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9(6), 499-520.

    Flynn, M. (1995). Social phenomenology and education. In Philip Higgs (Ed.), Metatheories i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Johannesburg: Heinemann.

    Greenfield, T. B. & Ribbins, P. (1993). Greenfield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Gronn, P. (2003). Greatness and service-Antinomies of leadership. In Eugenie A. Samier(Ed), Ethical founda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Essays in honour of CHristopher Hodgkinson). pp. 253-275. NY: Routledge Falmer.

    Hodgkinson, C. (1978). Towards a philosophy of administration. Oxford : Blackwell.

    Hodgkinson, C. (1983). The philosophy of leadership. NY: St. Martin’s. Hodgkinson, C. (1991).Educational leadership: the moral art. N. Y. Albany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Hodgkinson, C. (1996).Administrative philosophy: values and motiv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life. Oxford : Pergamon. Hodgkinson, C. (1999). The will to power, in P. T. Begley (ed.),Values and

    Education eadership,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Hodgkinson, C. (2002).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A

    post-postmodern purview. (ERIC, No. EJ639018). Kissack, D.(1995). Hermeneutic and education: reflections for teachers of the

    humanities. In Philip Higgs (Ed.), Metatheories i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Johannesburg: Heinemann.

    Louis, K. S. & Firestone, W. A. (1999). Schools as Cultures. In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 project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Joseph Murphy, Karen Seashore Louis, editors. pp. 297-323.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Miklos, E.(1972).Train-in-Common for educational, public,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rs. Colubus, OH: University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rland, M.(1993).Inspiration in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21(4), 263-264.

    Pitte, Margaret Van De (1993). Hodgkinson on leadership and philosophy.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21(4), 249-254.

    Schein, E.(1985).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ship. San Francisco:Jossey Bass.

    國民教育研究集刊

    134

  • Small, R. (1999). Phenomenology and existenialism. In J.P.Keeves & G. Lakomski (eds.),Issues in education reseach. Oxford: Pergamon. pp. 256-263.

    Tierney, W. G. (1988).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high educatio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1(9).

    Vandenberg, D. (1995). Phenomenology in educational discourse. In Philip Higgs (Ed.), Metatheories i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Johannesburg: Heinemann.

    Williams, R.C. (1993).Review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The moral art Christopher Hodgkins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21(4), 255-258.

    Hodgkinson價值理論在特色學校經營實踐的省思研究-以臺北縣「九份礦夫營」為例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