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21
獨立雜誌主題範例參考 整理_杏仁

Upload: ying-chan

Post on 28-Mar-2016

21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TRANSCRIPT

Page 1: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獨立雜誌主題範例參考

整理_杏仁

Page 2: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PPAARRTT 11..

愛米的 REVIEW

(作者介紹傳送門____)

爱米

18岁玩摇滚,20岁迷电影,21岁半开始做杂志至今 6年。长

期撰写国内外时尚杂志 review,喜爱研究创意经济。曾为年轻

生活志《NEWAY 华夏》编辑部主任,创立女性创作网络杂志

《after17》及年轻视觉杂志《TOO》。http://www.amyrockju.com/

《TOO MAGAZINE》

http://www.amyrockju.com/index.php?/project/test/

《AFTER 17》

http://www.amyrockju.com/index.php?/pulications/after17-onlin

e-mag/

Page 3: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蘑菇》:一本不用力的杂志

文:爱米 图:杨弘迅

早期的《蘑菇》还有些“用力”的痕迹,可以感觉到他们正在努力去靠近他们想要的生活,试图让自

己的步调慢下来。而现在,他们已然过着他们所憧憬的生活吧:在台北拥有一家实体空间,售卖设计品、

举行展览、音乐会,有飘香的咖啡……同时,他们好几家人在城外的一片树林子里盖木屋,闲时去看星

星和种菜。

风格乐活的《蘑菇》并没有让“乐活”成为一个空洞的标签,它一直关注的是日常生活里细微的、容

易被人忽略的部分。每一期杂志都是一种生活态度,但它们又紧密相连,比如“山上的人”、“自然的颜

色”、“食材的旅行”,光是看这些名字,就有一种云淡风清的感觉。《蘑菇》里的图片没有刻意的摆拍,

大多是日常生活的场景;铅笔蜡笔风格的插画作品也总是登上了杂志的封面,或是在杂志里占据重要位

置,增添了手工的质感;文字也完全没有理论、历史的严肃,而是将严肃的东西不经意地在字里行间流

露出来。

Page 4: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http://www.amyrockju.com/index.php?/magreview/2/

前几期讲过了旅行、食材、骑单车出行,到第 24 期夏季刊,《蘑菇》开始讲“日常的空间”,也就是我们

所居住的地方。通常杂志的做法会找一堆精致无比的样板间式的家,而《蘑菇》却非单一以某一种标准来衡

量一个空间,它展示的是居住的多种可能性。选择怎样的居住地点,也就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方式,《蘑菇》

拜访了几位居住方式各异的朋友:住在半山腰的旧公寓顶楼并拥有绝佳山景的桃乐丝,因为可以望着小山丘

而感到内心平静;而一对带着小孩的夫妻则是住在旧日的办公室,即使屋子里看起来乱糟糟地随意扔着些生

活物品,但在这种乱之中却让人充满灵感;另外两位从事艺术工作的夫妇选择了把租用的厂房改装成工作室

加居所,而租住在旧楼里的几位女生将居住空间的话题拓展至社区生活。当然这一整期里,最让人记忆深刻

的是《蘑菇》团队的四家人的空间转变,他们在台东的一片椰子园里建立了第二居所,过起了山居日子,而

他们盖木屋、盖高脚屋、教小朋友种树的过程都被一一记录下来。每每看到这样行动派的人类,心里也充满

了期望。这么说来,《蘑菇》如同真人秀,我们借他们的眼睛去拜访了登山的人、去骑自行车环岛、搭了林

中的木屋,这种生活经历既是分享也是一种鼓舞,鼓动你向你想要的生活前进。

Page 5: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独立杂志的成功转型:来自英国曼城的《Flux》

文:爱米 图:杨弘迅

http://www.amyrockju.com/index.php?/magreview/flux/

和伦敦出产的《Tank》、《i-D》等闻名世界的时尚杂志相比,这本来自曼城的《Flux》

在全世界的认知程度显然不如前两位高,但它在独立杂志中又是比较有名的。《FLUX》在

1997 年刚创刊时,只是一本 30 页黑白印刷的独立杂志,花了三年时间,杂志才有了一个

相对专业的版式和运作。它是众多独立杂志中的幸运儿,因为它获得了各方面的经济支持,

拥有一定的读者群。可贵的是,当它在全世界各地发行时,仍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个性和观点,

而非是商业化痕迹极重的时尚杂志。

杂志的出版人之一 Claire Lomax谈到杂志的发展过程时说到,“杂志创刊初期,我们

完全是一帮新手,不论是我或是主编 Lee Taylor还是其他编辑,都未曾接触过一家印刷厂,

也未曾在其他媒体发表过任何一篇文章。最初,我们只是想做一本制作精美的艺术爱好者杂

志,并且希望吸引到的读者不仅仅是典型的艺术爱好者。很多人以为我们的名字《Flux》与

激浪派艺术运动有关,其实杂志的宗旨在于表现改变,表现新动态。我们希望杂志能将那些

正浮出水面的艺术家与知名艺术家一同在杂志展现,以达到 Mix 的状态,以此具有更为开放

的视野。我们的杂志自然而然地从曼城卖到了利兹再到利物浦,然后是整个英国,然后全世

界。我想,杂志吸引人之处在于它在曼城是独树一帜的。从来没有听说过一本杂志关注文化

并且具有思想性,在这样一个人人抱着怀疑论的地方,我们幸运地拥有足够多的读者和支持

者,让我们一直走下去。”

英国的独立杂志众多,要获得经济支持也并非易事,没有任何行业背景的《Flux》却获

得了多方支持。为年轻人提供解决方案的慈善团体 The Princes Trust 在杂志初期,为其提

供了设备资助, Arts Council England(英格兰艺术委员会)的一些重要项目又促使杂志

在全世界各地同步发行……除此之外,《Flux》还得到了欧洲基金的赞助。来自四面八方的

支持使得杂志保证了一个稳定的运作和发行。“我认为,创意产业一直努力想从一些主要的

机构获得支助,但这些机构对于创意产业的角色普通存在误解,部分原因在于创意产业不一

定能为那些机构提供可计算到的产品。《Flux》是一本全国性的杂志,但很多机构都不承认

这一点,他们这样的态度让我们现已得到的支持越发有价值,越为宝贵。”对于创意产业共

同头疼的问题,Claire Lomax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Page 6: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第 63期的《Flux》,在源源不断地提供英国及世界各地的时尚及文化资讯的同时,加入了各类人物采访,而其中的几组时装照让人感觉到杂志

的份量。由封面开始,大大打出“Superman is dead”(超人已死)的口号,以此探讨由上世纪以来,人们追求永生追求力量,英雄主义横行的

欧美如何在 911事件后反省到作为人类的脆弱,在编者眼里,超人的消失更像是一种祝福而非诅咒。杂志邀请了几位具有“超人情结”的中年男女以

各具特色的超人造型出现并探讨他们的超人幻想,这样的呈现颇为玩味。除了这个重头戏外,封面人物挪威创作型女歌手 Ida Maria 也以民族风的

朋克造型出现,像她的音乐一般温暖又乖张。关注音乐文化的《Flux》不仅介绍了代表老一代音乐人的先锋音乐大师 John Cage,还有窜红速度很

快的 These New Puritans 等新晋乐团,如此这般零零碎碎的小采访散落在时装照之间,保证了资讯的丰富性。时装照方面,杂志别出心裁地找来

4位造型师为同一主题各自操作了一张时装片,黑人 Model的演出颇为惊艳,也从中看出造型师们的风格差异;时装设计怪 John Galliano08 年春

夏女装系列,以默片中的美艳海妖与外星女子为灵感,也就此定义了《Flux》一组未来感的时装片;另一辑名为 Girltronic(电子女孩)的时装片充

满了迷幻感觉,假发、朋克服饰、电气化表现的是否是关于人类的变异。杂志的后部分,奉上的全都是颜色清淡且干净利落的几组时装片,好好地将

光影游戏与设计品牌造型进行了实验性的融合。

翻看整本杂志,唯一不足之处在于设计,从封面到内页,如此花哨的设计大大地破坏了内容的整体性,花到喧宾夺主了。

(杂志网站:http://www.fluxmagazine.com)

Page 7: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因为厌恶 80年代那些浮华时尚,他们以“反时尚”为概念,一手一脚地做起了

《Purple Prose》,帮助当时那些新晋无名的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在杂志上推出

他们的作品,将文学艺术、时尚、建筑等原本看似分离的界别融合起来。用 Olivier Zahm

的话说,Purple 是那代人的写照,也是他和 Elein Fleiss 各自生活、思想与美学的体

现。在那时,两位年轻人用灵魂用血肉浸入的杂志,虽然充满了单色印刷、手绘涂鸦等

各种看起来有些 low-fi的视觉,却令人感动。翻看《Purple Anthology》这本数年的

杂志集合,从早年的杂志里,我感受到了那种无拘无束的年轻态度,任意妄为得很可爱。

在十数年间,Purple 的名字一直以各种形态和内容变幻着,《Purple Prose》、

《Purple Fiction》、《Purple Sexe》,直到 2004 年,Purple 一分为二,一个投入了时尚工业的怀抱,即是 Olivier Zahm主编《Purple Fashion》;一

个开始了古典而沉静的城市日记,Elein Fleiss 主编《Purple Journal》。Olivier Zahm手中的 Purple 虽然有他本人坐阵的一些重要访谈让人深入了解那些闪

《Les Cahiers Purple》反时尚

文:爱米 图:杨弘迅

http://www.amyrockju.com/index.php?/magreview/les-cahiers-purple/

Page 8: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亮名字背后的人物,但近年来,影像越来越重复,翻来覆去的 Terry Richardson 让人觉得如同吃麦当劳快餐,没有营养且乏味。相反,Elein Fleiss 的 Purple

却充满了理性却又不失浪漫的气质,通过那些清淡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就能到达世界上那么多个城市,一切都是信手拈来,没有牵强感,有些《Purple Prose》

早期的影子。于是,近几年我放弃了《Purple Fashion》,而一直追看《Purple Journal》。相信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吧。13本《Purple Journal》,从封面

设计、尺寸到内容设置一直在不断变化。直到 2008 年的夏天,Elein Fleiss 在网站和杂志上预告一个暂时的休止符,启动时间指向 2009 年。大家都在猜想,

这个等待是无期或有期,总不能永别了吧。

等待近一年时间,Elein Fleiss 再度回归,《Purple Journal》重生后的样子,变厚了,从 100 多页到近 300 页,纸张仍旧是具有粗糙质感的特种纸,字

体还是很古典,黑白单色印刷,而名字变更为《Les Cahiers Purple》。按 Elein Fleiss 的话来说,“Cahier”这个词用英语难解释,接近“Notebook”之意,

但其又太具限制性,所以索性在英法两个印刷版本的《Les Cahiers Purple》中,都保留了“Cahier”。“《Les Cahiers Purple》像是不同杂志的综合体。我为

文字预留了更多的位置,甚至在杂志里放了长达 30页的剧本。在《Purple Journal》里,我不能那样做。那个剧本简直就是一部杰作,能够在《Les Cahiers Purple》

里发表它,我很开心。”

《Les Cahiers Purple》分为 15 个章节,剧本、系列肖像摄影、人物报道、时装作品、旅行历险、插画等等都被分门别类地排队放置在杂志之中,独立的

章节让读者更容易陷入某一种阅读体验之中,而不用担心被其他琐碎内容给分了心。翻阅第一章,法国的语言学家 Marcel Cohen 带来 10 个小短篇,一张图都

没有,字都很精致地按顺序排列着。第二章,“住在日本”的报道里,是对日本普罗大众的记录,包括京都附近的小村子 Ayabe 的老妇人、在山梨县的群山中开

了近二十年画廊的女主人、从“伺候”川久保铃改行伺弄花草的年轻男子等等,Elein Fleiss 迷恋日本文化的情结在杂志里继续释放。第五章,70 年代中期,葡萄

牙一个如小联合国般的农业合作社的老照片与参与者的访问,画出那时乌托邦式的理想与冰冷现实。第六章,里斯本的人和地,包括了 Elein Fleiss 本人一篇关

于里斯本城里那些老去和消失的建筑。第八章,冬装,从日本的 Cosmic Wonder Light Soure 到德国的 Bless 及日本的 Zucca,全都是这些品牌的首个系列

服装的展示,选取的这些品牌都符合 Elein Fleiss 的审美,有一点点搞怪的创意、没有疆界的设计。第九章,纽约的过去和现在。邀请了与纽约有不同渊源的人

来描述这座如今让 Elein Fleiss 感到激情不再的城市,如何从过往的创意喷薄到如今的资本主义。第十一章,偶像,和艺术有关的文字,十几页,一张图也没有。

第十二章,冒险,从在街上示威的德国人到香港这座城市里的动人细节,题材丰富,延续了《Purple Journal》的眼界。第十三章,Elein Fleiss 所说的让她开

心的三十来页的剧本,来自被流放的波兰导演 Szymon Zaleski。第十五章,数位艺术家的插画作品,包括 Elein Fleiss 多年的“战友”——艺术家 Laetitia Benat

的绘画。

罗列了这么多,都是表象。这是一本虽然留白很多,文字也很多的杂志,和如今那些从头到尾都是时尚大图的杂志划清界限。“如果你不像看本书那样花些

时间,进入其中的话,那么,你得不到任何东西。它不是给你带来视觉刺激。”坚持在主流之外发出自己的声音,酷爱文字的 Elein Fleiss 再一次用她自己的方

式,“反时尚”。

Page 9: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NEUTRAL》:为生活而旅行

文:爱米 图:杨弘迅

http://www.amyrockju.com/index.php?/magreview/ne

utral/

Page 10: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关于旅途的风景,太美太梦幻以至于有人总想要努力去记住它,更想与人分享那些路上的美好。于是,一本“为生活而旅行”的杂志——《NEUTRAL》

降生。

有时侯他们会用尽整本书去描述一个地域,比如创刊号的“怎样的伊斯兰?”,有时侯则喜爱纵观世界各地的人文风俗,比如第 4号的“世界结婚观”……

但不论是哪一种纸上行走的路线,都有着私人化的旅行图文。这不同于拿着几万相机浮光掠影一番大山大水,而是如旅行摄影家一样对世界各地的人文有着

深入的解读,这样的旅行摄影更接近一种创作吧。

Page 11: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走到第 8 号以“Magic Paradise Tour”

为题,同样用镜头深入到世界每个角落,带来

绚烂如梦幻般的天堂之旅。从东京出发,不同

的地域,不同的旅者,企图以多个角度与读者

分享他们所感受到的天堂旅行。墨西哥的浓烈

风情是柔光镜里的淡淡夏日,以画家凡高作为

原点而开始的荷兰艺术之旅里满是绽放的向日

葵,而在法国最地道的 Cheese 作坊里会让人

感受到自然原始的乡村气息,杜拜的海滩是地

球村青年们的游乐场,西班牙卡门舞蹈有种热

烈姿态,当然少不了日本本土青森县、秋田县

与岩手县的古朴静谧……一次奉送的多个天堂

接入口,让人几乎有马上上路的冲动。除了天

堂存照,还有厚厚一叠 “旅行志”,本期特别邀

请到日本当红的插画师、摄影师、作家、导演

等不同界面的 20 位创作人,共同描绘他们最私

人的天堂旅程。在别册中更有世界地图,囊括

了世界上天堂级的海滩、山谷等旅行胜地,更

贴心地告诉你哪些月份是最合适的到访季节。

杂志最末,日本著名的写真家森山大道细腻地

将上海这个令他时空交错的城市纳入镜头里,

黑白片里的市井与彩色片的霓红灯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而他的文字里,不无感叹城市变迁所

带来的都市欲望与游子乡愁。

Page 12: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要找一本彻彻底底的代表纽约的年轻杂志就非

《PAPER》莫属了。这本创刊于 1984 年的月刊,二十

多年响噹噹的历史就足以让其他短命杂志汗颜了。如创

办人兼主编之一 David Hershkovits 所说,杂志的目

标是“Lead the leaders”。想想 leaders 们已经够

牛了,还要引领他们,可见《PAPER》的雄心壮志。当

然,《PAPER》的确见证了纽约至 1984 年以来地下文

化的萌芽和发展,并且他们总有那种敏感触觉,在很多

文化还未受主流关注之时就已经先行报道了。这也是杂

志二十多年来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吧。

《PAPER》:纽约风格

文、图:爱米

Page 13: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由目前最红的嬉皮士音乐人 Devendra Banhart 作为

封面的这期,编辑团队们暂时放下了作为 NewYorker 的骄

傲,飞至阳光明媚的 LA(洛杉矶),从各各方面探询 LA 的

创意文化。专题的重头戏是杂志的市场活动,12页花花绿绿

的现场照片展示了《PAPER》由 Levis、M.A.C 等品牌赞助

的“LA Project”。在 LA 的一周活动中,他们邀请了 LA 最受

关注的艺术家、设计师、潮流青年们,参加艺术展、户外电

子音乐 Party、吉它技术大战及特别的 24小时不停歇的创意

市集。现场图片之后还找来一群 LA 的年轻人穿上 Levis 的

牛仔裤,又用 M.A.C 的化妆品将好莱坞电影中的经典女人形

象复活,这样商业气息浓厚的软广告提醒了我正在阅读的正

是金钱味十足的美式杂志。幸好,除了杂志自家的推广外,

编辑们还找来了 LA 的年轻人谈论他们眼中的 LA 及推荐他们

私人的娱乐及文化地图;杂志最末,以一组清新的时装片来

传达 LA 的西海岸时装风格。相比起法国《WAD》杂志以城

市或地区为主题的操作来看,只能说《PAPER》这次很稳妥,

很商业。

Page 14: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No.11 Summer2007

法国/季刊

安静的力量:《Purple Journal》

文:爱米

Page 15: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什么样的杂志可以让人将其奉之为经典而在搬家时肯定不会

抛弃?当今世界众多时尚杂志如繁华入眼,花哨至极,隔靴搔痒

者居多,真正留得下印象的,真正能拥有永恒味道的却是少之又

少。而来自法国的《Purple Journal》正是以安静为力量,以朴

素为刺点,有点中国人所说的“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的观感。与

同行的《Purple Fashion》那私人化夸张的视觉时装照不同,这

本杂志打破了所谓“读图时代”不看字的常规,让读者不仅能享受

视觉也能体味文字的愉悦。如同编者所言,这是一种回归,将艺

术与入侵的文化分离,让政治回到正确的位置,让美远离丑陋,

让 Journal 回归到它原始的作用:从国际政治到厨艺,由旅行到

时尚再到哲学性的散文……所有事物回到它的最初。正是这种单纯

而坚定的信念使得《Purple Journal》如此特立独行。它就像最

初的黑白印刷时代的杂志,所选择的图片多以黑白、单色为主,

再偶尔有几页彩页图片点缀,连字体都充满了严谨而朴质的美感,

而散落其中的广告都乖乖跟着玩起黑白灰,整本杂志的调子都是

统一的带着些怀旧,以老相册的方式演出当下生活与时尚。

No.11 中,从 1 月 6 日到 5月 2日,这其中 69 天,邀请了

在世界各个城市的撰稿人,以各自舒服的方式,告知其中一天他

们所遇到的人,碰到的事,看到的情景。1 月 6 日,周六,有位

在北京的作者以文字描述中餐;3月 9日,周五,在巴黎的摄影

师拍下为芭蕾舞制作服饰的地方;4 月 1 日,周日,在日本的摄

影师记录了一场日本传统的婚礼……在这一篇篇或视觉或文字的

日记中,还穿插了法国前卫品牌 Bless 的系列 N°31

ohyescoolgreat 在 6 月到 9月之间发生的事,包括在巴黎的风

雨交加梦幻夜,照片与手绘的风格,让人不禁感叹连软广告都是

如此艺术。

Page 16: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WAD》:法国年轻势力

文:爱米

http://www.amyrockju.com/index.php?/magreview/wad/

每次看这本法国生产的《WAD》之时都有一种“哇!”的感觉,他们就是想要让你从封面

翻到封底时时刻刻都目瞪口呆。从《WAD》第一期那一双脚底往上拍的封面延续到至今,每

期封面都是在玩广告创意般拍摄各种角度、各种肤色的人体。继前几期玩过“东西南北”后,

今期封面大嘴的炫丽彩虹不仅在杂志里各个章节以涂鸦出现,更在书页的边框上泼洒色彩,

乍一看,还以为他们用了不同底色的纸张。本期杂志由特约编辑 Winter Family 夫妻档(他

们的身份包括独立音乐厂牌老板、DJ、Video 制片人等),共同在 400 页的杂志上肆意上色,

分享他们所热爱的“Wintertainment”儿童般纯真的生活艺术,彩虹正是他们的不二标志。

杂志分为时尚、旅游、音乐、地球、俱乐部、街头、爱等几个部分,仿佛时尚青年们所

关心的一切都在这里呈现了,并且在设计上呼应彩虹风格,花哨至极。Winterland 中 29 位

年轻时尚达人在他们各具风格的家里大玩怪异造型;“Annie Thing Fashion”中男男女女的

造型,以影像小说、连环画般的独特方式表现;绿色地球部分,Winter family 更是和你严

肃讨论所谓的有机生活是否又是聪明的资本家们的赚钱新招,而说到法国的 clubbing 文化到

底是进步还是总在重复过去,Winter family 以多个采访解答;杂志后部,在“人人都有一个

苹果”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们以摄影和插画拿 Apple 说事,延续了《WAD》一向的调侃作

风;最后,摄影师 Martin Parr以一组名为“The two Brides”的片,以他放大细节的独特视

角拍摄了婚礼上的喜悦与疲倦。400 页看下来,整本杂志如大杂烩,眼睛都吃撑了。

Page 17: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Page 18: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PPAARRTT 22..

其他出版物(包括商業雜誌)主題參考

下北沢世代

專營古本、二手雜誌、絕版逸品、文房雜貨等各類商品的獨立

私書店。

http://www.flickr.com/photos/futari -issue

《天南》文學雜誌小革命

http://www.chutzpahmagazine.com.cn/

《言由的雜誌書房》

http://site.douban.com/widget/photos/2268478/?start=30

(獨立雜誌簡報.)

http://blog.jiazazhi.com/

《鲤》

《MING 明日风尚》

Page 19: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鲤”第一本《鲤·孤独》: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091349/

“鲤”第二本《鲤·嫉妒》: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246230/

“鲤”第三本《鲤·谎言》: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373490/

“鲤”第四本《鲤·暧昧》: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610550/

“鲤”第五本《鲤·最好的时光》: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729756/

“鲤”第六本《鲤·因爱之名》: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992737/

“鲤”第七本《鲤·逃避》:

http://www.douban.com/subject/4161848/

Page 20: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MING 明日風尚

Page 21: indie magazines (for reference)

PPAARRTT 33..

電子雜誌範例參考

84KM

http://www.zcom.com/m/84km/

ALESSANDRO GOTTARDO

http://www.alessandrogottardo.com/shout/

THINK QUARTERLY

http://thinkquarterly.co.uk/

01 MAGAZINE

http://www.zero1magazine.com/index.cfm

Deep Sleep MAGAZINE

http://deepsleep.org.uk//index.php

Purpose

http://www.purpose.fr/purpose10.html

Dreamer(紙質版電子模式)

http://dreamerzine.weebly.com/reading-room.html

主導

http://www.a-square.hk/cp/html/?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