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cultural family studyweb.uvic.ca/~ifslab/sites/default/files/2004 newsletter (chinese).pdf ·...

6
父親平均年齡是四十五歲。他們在 加國的時間從少至一年多至四十二 年間。平均在加國居住的時間約是 九年半。母親稍微比父親年輕,平 均年齡四十二。有些母親在加國居 住時間少於一年,而有些母親居住 時間已長達三十四年。平均下來,母親在加國時間約 為為為為父親與母親的教育程度介於國小至教究所教育,父親 完成大學教育(62%)的人數多於母親(37%)父母的結婚時間約教十七年。 子女的平均年齡約教十二歲,小由九歲大至十四歲。 約有57%的子女教女生,而另外的43%為為為參加的子女約有37%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 34%的家 庭有一個大於教究子女的兄弟教妹。而33%的家庭有 一個小於教究子女的兄弟教妹。並有6%的家庭有 三個子女。 大部分的子女出生於加國之外(74%),而剩下的 子女出生於加國(26%)。在加國之外出生的子女 在加國的居住時間平均約教五年。 所有參與實驗的父母都是在加國以外的國家出生 Intercultural Family Study W HO P ARTICIPATED IN THE R ESEARCH ? 誰參加了這項教究 跨文化家庭教究 養育教少年可能是很大的挑戰,在移民至一個新的國家後養育教少年可能是更大的挑戰! 華人文化 與加國文化本身就不盡相同。而移民家庭必得平衡兩地文化上外加照顧家中的教少年。而我們的跨 文化家庭教究即在於討論移民家庭所面對的挑戰。我們希望能由華人家庭的角度探討父母與教少年 的關係,而不是假設這些家庭所面對的親子關係與加國父母所面對的相同。為為為為為,我們必須教究 不同家庭是如何面對華人與加國文化的衝擊。我們的教究以開始在確認某些鼓勵父母與子女健康適 應移民後生活的元素。我們希望我們的教究結果能支持其他新進的移民家庭。 我們真的由衷感謝參與我們研究的家庭,與他們所分享的經驗。我們也同樣感謝ICA幫我們聯絡這 些家庭。整個實驗一共有一百個華人家庭參與。我們花了幾年的時間集合與分析我們的研究結果。 Fall, 2004 Catherine Costigan, Ph.D. Origin 39% 40% 21% China Taiwan Hong Kong or Mixed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Jan-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Intercultural Family Studyweb.uvic.ca/~ifslab/sites/default/files/2004 newsletter (Chinese).pdf · 而移民家庭必得平衡兩地文化上外加照顧家中的教少年。而我們的跨

父親平均年齡是四十五歲。他們在

加國的時間從少至一年多至四十二

年間。平均在加國居住的時間約是

九年半。母親稍微比父親年輕,平

均年齡四十二。有些母親在加國居

住時間少於一年,而有些母親居住

時間已長達三十四年。平均下來,母親在加國時間約

為為為為。

父親與母親的教育程度介於國小至教究所教育,父親

完成大學教育(62%)的人數多於母親(37%)。

父母的結婚時間約教十七年。

子女的平均年齡約教十二歲,小由九歲大至十四歲。

約有57%的子女教女生,而另外的43%為為為。

參加的子女約有37%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 34%的家

庭有一個大於教究子女的兄弟教妹。而33%的家庭有

一個小於教究子女的兄弟教妹。並有6%的家庭有

三個子女。

大部分的子女出生於加國之外(74%),而剩下的

子女出生於加國(26%)。在加國之外出生的子女

在加國的居住時間平均約教五年。

所有參與實驗的父母都是在加國以外的國家出生

Intercultural Family Study

WHO P ARTICIPATED IN THE RESEARCH? 誰參加了這項教究

跨文化家庭教究

養育教少年可能是很大的挑戰,在移民至一個新的國家後養育教少年可能是更大的挑戰! 華人文化

與加國文化本身就不盡相同。而移民家庭必得平衡兩地文化上外加照顧家中的教少年。而我們的跨

文化家庭教究即在於討論移民家庭所面對的挑戰。我們希望能由華人家庭的角度探討父母與教少年

的關係,而不是假設這些家庭所面對的親子關係與加國父母所面對的相同。為為為為為,我們必須教究

不同家庭是如何面對華人與加國文化的衝擊。我們的教究以開始在確認某些鼓勵父母與子女健康適

應移民後生活的元素。我們希望我們的教究結果能支持其他新進的移民家庭。

我們真的由衷感謝參與我們研究的家庭,與他們所分享的經驗。我們也同樣感謝ICA幫我們聯絡這

些家庭。整個實驗一共有一百個華人家庭參與。我們花了幾年的時間集合與分析我們的研究結果。

Fall, 2004

Catherine Costigan, Ph.D.

Origin

39%

40%

21%

China Taiwan Hong Kong or Mixed

Page 2: Intercultural Family Studyweb.uvic.ca/~ifslab/sites/default/files/2004 newsletter (Chinese).pdf · 而移民家庭必得平衡兩地文化上外加照顧家中的教少年。而我們的跨

當個人從一個文化

進入另一個文化

中,他們面對了適

應新文化的價值觀

與文化實行的挑

戰。在同一時刻他/

她也在決定要維持多少自己原有的文化價值

觀與傳統。 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文化適應。

文化適應發生在不同的層面,包含了

價值觀和行為。例: 選擇說中文,或

說英文。父母親多數會擔心他們的子

女會因移民而失去了原本對自身文化

的傳承。然而由我們的研究結果所顯

示,成為加國人並不代表不再是中國

人的文化傳承。結果顯示,子女參與

加國文化的體現,例: 較為喜歡英文

的電視節目與音樂,與他們實行中國

文化傳統並沒有相關。同樣的結

果也在父親身上顯現。參與加國

文化的活動與接受加國文化,與

他們實行中國文化傳統與價值觀

並沒有直接的相關性。

母親在實驗中是唯一的例外。強

烈實行中國文化傳統與價值觀的

母親比較不可能參與加國文化的

活動與接受加國文化。

Page 2

Do differences in acculturation affect family relationships?

是否文化適應上的不同會影響家庭關係

ACCULTURATION DIFFERENCES WITHIN FAMILIES 家庭間的文化適應差異

Does becoming more “Canadian” involve becoming less “Chinese”?

是不是成為加國人就代表了失去中國文化

Do parents and children differ in acculturation? 父母與子女在文化適應上是否有不同

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 ¸ 父母

與子女間在中國文化

上價教觀與行教的差

距可能比加國文化上

的差距更教重要∘

一般來說,當父母與子女都同意中國文化的行

為與價值觀時,這樣的親子關係最為理想。最

不正面的關係是為,父母親高度的參與中國文

化,但是他們的子女並沒有。雖然父母與子女

在對加國文化上的行為有不同的參與,但這

些不同並不對家庭關係有所影響。這樣說來,

父母對子女參與加國文化的行為可以放心,因

為這對家庭並沒有多少影響力。

我們也想知道是否文化適應上的不同

會影響家庭關係。

我們的結果顯現,父母與子女在對中

國文化上的行為與價值觀的差異會影

響親子關係。舉例來說: 父母與子女在

對中國文化上的行為與價值觀的差異

會導致親子關係間更多的摩擦與不

滿,也會至使更強烈的衝突。

父母與子女在移民至加國後在維持中

國文化與接受加國文化上有所不同。

子女在行為上較為加國化。他們比父

的評價上是一樣的。有些子女對中國

文化與價值觀的評價更超過父母,比

如說: 以和為貴和把家庭放於自己之

前。

母親更加喜歡說英文,看英文電

視節目,和與加國人交朋友。在

這之上,父親又比母親更加融入

加國文化中。

平均下來,母親在行為上比父親

維持更多中國人的行為。而父親

又比子女維持更多中國人的行

為。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

這樣的,在28%的家庭中,父母親

與子女在維持中國人的行為上是

相仿的。而更有22%的家庭,子女

維持比父母親更多的中國人的行

為。而子女與父母在對中國文化

Canadian Behaviours

1

2

3

4

5

Children Fathers Mothers

Chinese Values

27%

40%

33% Parent >

Child

Similar

Child >

Parent

Page 3: Intercultural Family Studyweb.uvic.ca/~ifslab/sites/default/files/2004 newsletter (Chinese).pdf · 而移民家庭必得平衡兩地文化上外加照顧家中的教少年。而我們的跨

在許多文化中,青少年是一個離開父母並尋找更大的自由的時段。我們本次實驗的對象也在此範疇之中。我們的結果

顯現,子女想要的自由與權力比父母願意給予的更多。更重要的是,這些差異並沒有帶給家庭更多的衝突。

P ARENT - ADOLESCENT RELATIONSHIPS 親子關係

WHO MAKES THE D ECISIONS IN THE FAMILY? 誰在家庭中做決定

Page 3

AT WHAT AGE CAN CHILDREN DO THINGS FOR THEMSELVES? 子女要幾歲才能做出決定

父母說在學校方面的衝突,比在

個人事務上(例:

把自己房間清乾

淨),和安全問

題上,(例: 去父

母不在的地

方) ,的衝突來

的更為嚴重。

當子女成為青少年時,他們與父母接的衝突一般

來說都會增加。我們請父母與子女告訴我們他們

在過去的兩週內在二十一個不同的方面的衝突。

孩子說,他們與母親比起父親有更多的衝突。總

體來說,衝突都不是太嚴重,平均約是一點五在

五分的標準上。 有趣的是,父親說他們和女兒有

較強烈的衝突; 而母親說他們與兒子有較強烈的衝

總體說來 ¸

父母與子女

間的爭執是

最常有的爭執 最少有的爭執

功課 酒與毒品

為為為為 抽煙

如何使用休閒

時間 約會

我們在問卷中也問了子女與家長,在子女幾歲

的時候能自己做出不同的決定,比如說: 自己決

定要買什麼樣的衣服,或要花多少時間在他們

的功課上。 就像我們預期的,子女覺得他們應

該能為自己在比父母想的年齡更早的時候做決

定。 在比十四歲早的時候,父母與子女同意他

們應該能自己決定看怎樣的書,和決定要花多

少的時間做功課。子女而非父母,覺得他們應該自己決定他們想要去參加男生女生的派對,和決定他們想要穿怎樣的

衣服。 在十五歲至十七歲之間,父母與子女同意子女能有打工的機會,和朋友去音樂會,子女也覺得他們應該能自己

決定何時約會,和朋友在沒有大人的情況下出去。

我們想知道是

誰在家庭中做

決定。比如說:

是誰決定小孩

的髮型該如

何,當他們生

病的時候,是

誰決定他們應該待在家中休息而不去學校,和他們與怎樣的朋友交往。由我們的結果顯示,子

女一般覺得父母在家中作出大部分的決定,而父母卻不這麼覺得。子女表示父母在我們的問卷

問題中作出一半的決定(46%),相反的, 父母覺得他們只做出三分之一的決定(30%)。父母一般

來說覺得大部分的決定都是父母與子女一起做出的決定(51%),子女覺得只有27%的決定是父母

與子女一起做的決定。父母與子女都同意,子女在家中不太會自己做出決定。

父母較子女更

為為為為為為為為: 宵

禁 ¸ 和子女告

訴父母他們所

要去的地方∘

子女一般較有

可能決定: 自

己的衣著 ¸ 何

時做功課 ¸ 與

自己將來想要

W HAT TYPES OF THINGS DO PARENTS AND CHILDREN D ISAGREE ABOUT? 父母與子女在哪方面有衝突

Chi ldr e n ' s Re por t s

46%

27%

27%

P a r e nt s ' Re por t s

30%

51%

19%

Pa r e n t De c id e s

A lo n e

De c id e

To g e t h e r

Ch i ld De c id e s

A lo n e

Chi ldr e n ' s Re por t s

50%

21%

29%

P a r e nt s ' Re por t s

15%

23%

62%

1 4 o r y o u n g e r

1 5 - 1 7 y e a r s

1 8 + o r Ne v e r

Page 4: Intercultural Family Studyweb.uvic.ca/~ifslab/sites/default/files/2004 newsletter (Chinese).pdf · 而移民家庭必得平衡兩地文化上外加照顧家中的教少年。而我們的跨

除此之外,多數的父母覺得比起獨立自主與擁

有好奇心,子女更應該能與人合作且把團體的

順序放於自己之前。

Page 4

HOW DO P ARENTING APPROACHES AFFECT CHILDREN ’S ADJUSTMENT?

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影響子女的適應力教

HOW DO P ARENTS INTERACT WITH THEIR CHILDREN? 父母與子女如何交流

P ARENTING APPROACHES 教教教教教教教

WHY DO PARENTS DIFFER IN THEIR PARENTING APPROACHES?

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

父母與子女都同意,父母親很留意子女的日

常活動。比如說: 他們與教樣的朋友交往,

除此之外,父母親很注重子女對他們順從的

態度,且覺得父母應該是家中權力的代表。

就算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很嚴厲,父母與子女

都覺得,父母在子女面前表現了很多的關懷

與親情 而且很少有嚴厲的教訓,為為為說: 父

母對子女的擁抱與讚美是相當頻繁的,而打

孩子是非常少有的。

父母通常覺得對孩子解釋他們被處罰的原因

頗教重要。事實上,父母覺得教養子女,比

成教家中的權力代表來的更教重要。

父母多注重子女

的順從 ¸ 並仔細

了解子女的日常

起居 ; 他們也注

重表現對子女的

溫暖 ¸ 與解釋他

們對子女所做出

的決定∘.

父母的教養方式也與子女

對自身華人身分的同意與

否有關。子女多數對身教

華人更教認同,如果父母

能,多與子女討論父母親

所做的決定,溫暖的關

懷,和公開的討論。

某些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加教子女

的適應力。以下的方式會加教子女

的適應能力,他們與使子女增加自

我信心與感覺有相當大的關係:

1. 關懷與親情的表現

2. 討論父母的決定

3. 父母注重孩子的生活與活動

嚴格的管教,比如說: 父母自己做

出決定,而不與子女商討,並不

一定是好或是壞。

4. 嚴格的管教但溫暖的關懷與正

面的適應力,是成正比的。

5. 嚴格的管教但沒有溫暖的關懷

與正面的適應力,是成反比的。

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 其中一個原因,

是應教他們可能有不同的文化價教觀。

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如: 表現

對家人的尊重,以合教

貴,和把別人放在自己之

前,的父母較教注重教導

孩子去與人合作,和成教

家中的權力代表。

父母也因他們在加國居住時間的長短而

使用不同的教養方式。為為為說: 在加

國居住超過六年的父母親,比剛到加

國的父母親,來的更教注重父母的權

力代表。父母可能覺得因教加國文化

對子女日漸加深影響,而子女逐漸變

的更教獨立,所以父母的影響力會有

所下降。父母可能想要重建他們在家

中的領導地位,所以嘗試教調他們的

權力代表。

Parent Roles

1

2

3

4

5

Mothers Fathers

Nurturer Authority Figure

父母對子女所

表現的溫暖是

子女所能適應

新環境最重要

的原因之一∘

Authority Role Beliefs

1

2

3

4

5

Mothers Fathers

Longer time in Canada

Shorter time in Canada

Page 5: Intercultural Family Studyweb.uvic.ca/~ifslab/sites/default/files/2004 newsletter (Chinese).pdf · 而移民家庭必得平衡兩地文化上外加照顧家中的教少年。而我們的跨

Co-Parenting Relationship

1

2

3

4

Share Tasks Discipline

Conflicts

Spouse Criticism

RELATIONSHIPS BET WEEN MOTHERS AND FATHERS 父親與母親間的關係

Page 5

一半的父母如此滿意。

1. 夫妻間比較快樂,當他們

能互相分擔家務工作。

2. 他們覺得自己身教父母的

角色,被另一半尊重。

3. 他們的文化價教觀很相

同。

我們也審為了夫妻間對加國文化參

與的相同性,比如說: 喜好看英文

電視節目,與說英文。我們發現

夫妻接對加國文化的參與性,與

他們對婚姻生活的滿意度並沒有

相關性。對加國文化參與相同與

不同的夫妻,在婚姻滿意度上呈

我們訪問了父母對婚姻的感覺。

在我們訪問的父母中有許多不同的

意見,他們對自己的婚姻也有不同

的滿意度。

總體來說,約有一半的父母

(52.5%)覺得他們對自己的婚姻生活

很滿意,而另外一半(47.5%)的父母

顯示他們對自己的婚姻生活不像另

WHAT FACTORS LEAD TO MORE HAPPINESS IN MARRIAGES?

什教要的原因造成幸福的婚姻

HOW DO MOTHERS AND FATHERS S HARE FAMILY RESPONSIBIL ITIES?

父親與母親是如何分擔家庭責任

DO MOTHERS AND FATHERS PARENT IN THE SAME WAY? 父親與母親的教養方式相同教

母親相較於父親對自身的教養能力更教有自信。這個現象在有女

兒的家庭中尤其明顯。母親可能覺得他們更能帶領女兒並與他們

維持更教親密的關係。

平均來說,母親比父親更能表現溫暖的關

懷與親情,解釋他們所做的決定,和掌握

子女的活動。相較之下,母親與父親在想

要成教家中權力代表的程度與避免使用嚴

厲處分的程度是相當接近的。父親與母親

對子女的目標也沒有太多的不同。

總體來說,在同一個家庭中的父母對子女的

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為。這種教養方式的接近,可能對

移民家庭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教父母可能

互相支持他們的管教方式,更明確的來說:

如果父母覺得他們的管教方式並不被加國人

所支持,他們可能更覺得互相支持與在子女

面前的態度更教重要。為為為說: 他們可能更覺

得要加教對子女表達他們的期望。

家庭責任

與其教加國家庭相同,母親在家中比父親從事更多

的家務工作和教養子女。儘管母親從事更多的家務

與教養子女的工作,他們對這樣的安排仍然感到快

樂。

分擔教養責任

我們也想知道夫妻間對分享與挑戰教養責任的感覺

如何。平均來說,大部分的夫妻對配偶的分擔家務

與教養責任感到高興。他們在管教子女上稍有出

入,而且他們並不覺得他們的配偶對他們的管教方

式抱持負面的態度。

分享共同

價教觀的

夫妻對他

們的婚姻

Co-Parenting Relationship

1

2

3

4

Share Tasks Discipline

Conflicts

Spouse Criticism

High

Low

Page 6: Intercultural Family Studyweb.uvic.ca/~ifslab/sites/default/files/2004 newsletter (Chinese).pdf · 而移民家庭必得平衡兩地文化上外加照顧家中的教少年。而我們的跨

Phone: 250-472-4695 Email: [email protected]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Victoria Box 3050

Victoria, BC V8W 3P5

Catherine Costigan, Ph.D.

HOW ARE CHILDREN DOING IN SCHOOL? 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子女覺得父母對他們在學校方面的要求呈現中等的程度。有趣的

是,子女覺得父母對他們的期望並不會對他們的表現教生影響。

換句話說,子女覺得父母對自己學校要求嚴格並不會使他們在學

校的表現更好或更壞,而子女覺得父母對自己學校要求寬鬆也不

會使他們在學校的表現更好或更壞。

總結來說,我們發現子女在學校的表現的確會影響子女的整體表

現。為為為為: 子女擁有較高的平均成績者,對學校較教正面且對自己

的自尊較高。

大部分的子女在學校均表現良好。很多孩子在學

校的平均成績都是A或更高。除此之外,子女多表

示他們對自己在學校的表現有相當高的自信。大部

分的子女也對學校有相

當高的正面態度。

男生與女生在此方面呈

現相同的表現。

大部分的子女與父母都

認教子女上大學是有必要且重要的。然而,子女與

父母對子女在高中後所需要繼續接受的教育呈現不

同的想法。多數的子女表示他們想要在大學之後繼

續教教究所,而大部分的父母表示他們對子女擁有

四年大學的學歷就以滿足。

Questions? Comment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mments about

our results, or about the project in general,

email us at [email protected] or

call us at (250) 472-4695

This is just a sampling of our findings so far; we have many more ques-

tions to address! In addition, we are currently asking Canadian families

about many of the same issues in order to directly compare the

experiences of the immigrant Chinese families and non-immigrant

Canadian families. Watch our web site for updates:

www.youth.society.uvic.ca

We have shared our findings at research conferences and in articles

published in scholarly journals.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families

has also been used to help several university students fulfill the require-

ments of their BA and MA degrees at UVic. Some of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where we have presented our findings are:

Vancouver, BC, 2002: Canadi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Chicago, IL, 2002: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Ottawa, ON, 2002: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Behav-

ioral Development

Albuquerque, NM, 2003: Family Research Consortium III

Vancouver, BC, 2003: National Council on Family Relations

Baltimore, MD, 2003: Society for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San Juan, Puerto Rico, 2004: Family Research Consortium IV

再一次的 ¸ 我們很感謝能參加這次實驗的家庭 ∘ 我

們由衷的感謝家庭成員與他們所與我們分享的經驗

Children's Goals9%

28%

63%

2 year college

or less

4-year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Parents' Goals2%

58

%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