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zu.edu.cn · web view(本科) 推 荐 单 位 广东省教育厅. 所 属 学 校...

Download it.szu.edu.cn · Web view(本科) 推 荐 单 位 广东省教育厅. 所 属 学 校 深圳大学 (非部属) 课 程 名 称 工程制图.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

If you can't read please download the document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Jan-2020

3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 荐 单 位 广东省教育厅

所 属 学 校 深圳大学 (非部属)

课 程 名 称 工程制图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机械类

课 程 负 责 人

胡 琳

申 报 日 期

2008年5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八年三月

填 写 要 求

1、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4、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5、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胡 琳

性 别

出生年月

1955.11

最终学历

研究生(研究生班)

职 称

教 授

电话

0755-26534920(O)

13670153582

学 位

工学学士

职 务

教研组长

传真

0755-26536249

所在院系

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邮编)

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518060)

研究方向

工程图学、机电产品设计

1-2

教学

情况

1-2

教学

情况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课程负责人胡琳教授一直承担本科生的《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连续多年保持优秀,06年和08年连续2次获得深圳大学首届和第二届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具有良好的师德,多次被评为深圳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2007年获得深圳大学“教学名师”奖。

1. 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 数

学生人数

工程制图

(本科) 专业基础课

3.5

15

744

工程制图(1)

(本科) 专业基础课

4

12

1036

工程制图(2)

(本科) 专业基础课

2

13

826

工业产品设计

(本科) 专业课

2

11

523

Engineering Drawing

(本科) 专业基础课(与英国

兰开夏中央大学合作办学)

5

9

343

工业设计

(研究生) 专业课

2

2

8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内容

授课对象

届 数

学生人数

零部件测绘

本科生

12

801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生(其中有4人发表论文)

18

48

指导科研开发与实践

本科生(有21人获奖)

8

76

下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本科生

2

96

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

硕士研究生

1

2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来源

年限

本人

作用

“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途径、方法、手段的创新与实践”

教育部高教研究中心项目立项的教育科学“十五”国家重点立项课题

2003-2006

主持人

《工程制图》网络练习软件的研究

深圳大学教改项目

2003-2004

主持人

《工程制图》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深圳大学教改项目

2004-2006

主持人

工程制图网上虚拟实验室的开发与研究

广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基金项目

2007-2009

主持人

采用“工程项目引入法”进行实践教学的探索

深圳大学教改项目

2007-2008

主持人

“《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

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07-2008

主持人

4. 教学研究论文(以第一作者署名)

论文名称

发表刊物

发表日期

Differences Between “Engineering Drawing” instruction of U.K and China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DRAWING》

莫斯科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5-8037-0184-ΧЯНУС-К

2004.8

浅论中、英国工程图学教育的差异

《北京大学学报》ISSN 1000-591

2007.5

《工程制图》双语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高教探索》CN-1109/G4

2007.6

“工程制图”课程网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创新与探索》

ISBN 7-5399-2466-7

2006.12

“工程制图”双语教学的探索

《高等教育创新与探索》

ISBN 7-5399-2466-7

2006.12

“工业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ISBN 7-5399-1778-4

2002.10

CAI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工业产品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高等教育创新与探索》

ISBN 7-5399-2466-7

2006.12

关于“工业设计”课程中素质教育的探索

《工程图学学报》ISSN1003–0158

2001.3

关于现代工业产品设计教育新理念的探索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DN》

ISBN 7-5062-5217-1

2001.10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图学研究》

1995.12

1-2

教学

情况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本人排序

时 间

“工程制图”—广东省精品课程

广东省教育厅

第一

2006年

“《工程制图》网络练习系统软件”获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优秀奖

教育部 / 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第一

2006年

《工程制图ENGINEERING DRAWING》(英汉双语对照) CAI电子教案获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多媒体课件组优秀奖

教育部

中央电教馆

第一

2005年

“《工程制图》网络练习系统软件”获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网络课件组优秀奖

教育部

中央电教馆

第一

2005年

“《ENGINEERING DRAWING工程制图》双语CAI电子教案”获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高等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优秀奖

广东省教育厅

第一

2006年

“《工程制图》网络练习系统软件”获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大赛高等教育组网络课程优秀奖

广东省教育厅

第一

2006年

《工业产品设计概论》CAI电子教案获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大赛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奖

广东省教育厅

第一

2007年

“图样画法”中英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获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优秀网络课程三等奖

广东省教育厅

第二

2007年

“广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教育厅

第四

2006年

6.出版教材/电子教案(第一主编)

教材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ENGINEERING DRAWING工程制图》(英汉双语对照)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9月

《ENGINEERING DRAWING工程制图》(英汉双语对照)CAI电子教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9月

《EXERCISE WORKBOOK OF ENGINEERING DRAWING工程制图习题集》(英汉双语对照)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7月

《EXERCISE WORKBOOK OF ENGINEERING DRAWING工程制图习题集》(英汉双语对照)练习光盘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7月

《工业产品设计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

《工业产品设计概论》CAI电子教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音像出版社

2004年8月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年 限

本人所起作用

EDM超精镜面加工多相主流形态特征功效控制

深圳市科学基金项目

2003.1~2005.12

主要完成人

基于动态分布式约束网络的协同制造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3.1~2003.12

主要完成人

模具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的研制

广东省科技计划专项

2003.3~2005.3

主要完成人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及其实践基地建设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2001.9~2004 .10

主要完成人

面向中小企业的机电产品数字样机开发ASP服务平台

广东省科技计划专项

2004.9~2007.9

主要参加人

2.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

时 间

新型电火花混粉镜面加工的

液处理工艺流程及装置设计

《机床与液压》

第一

2006.5

运用PRO/E实现薄壳件产品模具设计的应用研究

《新技术新工艺》

第一

2005.5

手机外壳的注射模具设计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一

2005.5

新型EDM混粉加工液处理工艺流程的研究

《机械制造》

第一

2005.7

基于Pro/E的手机外壳

造型及注塑模具的设计

《机电工程技术》

第一

2005.9

3.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时 间

“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诊断模型的研究”获第九

届自然科优秀论文三等奖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第一

2003

实用新型专利“底流型磁力液力旋流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第二

2003

国家发明专利“电火花加工工作液的循环处理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第三

2004

“磁力液力旋流器在电火

花加工工作液处理装置中

的应用”获优秀学术论文奖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

第一

2003

“普及工业设计教育志在必

行”获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广东省图学学会

第一

1997.

“体育用计时记分装置”获

科技进步奖情报成果三等奖(排名

轻工业部

第一

1989.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⑷-1

基本

信息

姓 名

王贤坤

性别

出生年月

1960.6.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 授

电 话

0755-26534836

学 位

工学博士

职 务

系副主任

传 真

0755-26557471

所在院系

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邮编)

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518060)

研究方向

CAD/CAM开发方法论与开发平台、光机电产品虚拟样机设计与网络化制造技术平台的研究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 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 数

学生人数

工程制图

专业基础课

4

4

266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导论

全校选修

2

1

85

汽车电子商务概论

全校选修

2

5

466

2.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来源

年限

本人作用

CAD/CAM网络课件

深圳大学

2003年

主持

深圳大学机械基础实验示范中心信息管理

广东省高教厅

2006年~2007年

主持

基于虚拟现实的虚拟手机拆装的展示

广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子项目

2007.11~

2008年.12

主持

虚拟设计制造技术教学教材建设

广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基金项目

2008.3~

2008年.12

主持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年 限

本人所起作用

产品数字样机开发ASP服务平台

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

2004年-2007年

项目负责人

模具虚拟设计ASP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深圳市科技基金项目

2006年-2009年

项目负责人

基于分散知识源的冲压工艺决策系统的研究

福建省科技计划

2002年-2003年

项目负责人

福建省CAD技术应用工程中心网站建设,2000Z061

福建省科技计划

2000年-2002年

项目负责人

具有ASP模式的真空泵虚拟样机设计平台研制

深圳市科技计划

2008年-2010年

项目负责人

2.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

时 间

基于Web冲压工艺智能决策与分散资源集成应用平台研究

冶金工业出版社

独著

2005年9月

基于ANN的冲压工艺设计系统的研究

机械与电子

第一

2003年1月

Research on a multi-reasoning press process decision system based on the dispersed knowledge bases.

(ISTP、Ei、SCI收录).

7thICPMT'2004,

Suzhou

第一

2004年12月

Research on a dispersed

networked CAD/CAM system

of motorcycle (ISTP、SCI收录)

Journal of Material Process Technology, Vol.129/1-3

第一

2002年10月

面向福建省中小制造业

的信息化工程建设.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第一

2002年10月

3.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时 间

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福建省CAD应用

工程开发与应用示范专题)

福建省人民政府

4

2002年10月

冲裁模CAD系统的集成开发台的研究

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2001年1月

4. 出版的专著

书 名

出版社/书号

出版时间

基于Web冲压工艺智能决策与分散资源集成应用平台研究 

 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7-5024-3811-4:CNY18.00

2005年9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程蓉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9.6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话

0755- 13686418167

学 位

工学博士

职 务

传真

0755-26557471

所在院系

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邮编)

研究方向

工程图学、CAD/CAM

1-2

教学

情况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 数

学生人数

工程制图(1)

(本科) 专业基础课

4

3

158

CAD/CAM

(本科) 专业专业课

3

4

285

计算机辅助工程

(本科) 专业专业课

3

1

39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

(本科) 专业专业课

3

1

27

CAD/CAM

(本科) 专业基础课(与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合作办学)

3

5

100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内容

授课对象

届 数

学生人数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生

5

15

指导科研开发与实践

本科生

6

12

下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本科生

1

60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来源

年限

本人作用

“图样画法”中英文专题学习网站

广东省教育厅

2005.1-2006.12

主持

《工程制图》中英文双语多媒体教学系统

深圳大学教务处

2004.1-2005.12

主持

模具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2003.1-2004.12

主持

基于WEB的“注塑模具结构分析与拆装”虚拟实验

广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基金项目

2008.3-2008.12

主持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教学模式

广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基金项目

2008.3-2008.12

主持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网站的建设

广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基金项目

2008.3-2008.12

主持

4. 教学研究论文(以第一作者署名)

论文名称

发表刊物

发表日期

《工程制图》CAI练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理工高教研究

2004.8

模具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模具制造

2004.7

MSC.Patran软件在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2003年MSC中国用户论文集

2003.7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本人排序

时 间

“《图样画法》中英文专题学习网站”获2007年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优秀网络课程三等奖

广东省教育厅

第一

2007年

“工程制图”CAI练习系统获深圳大学多媒体课件三等奖

深圳大学

第一

2002年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年 限

本人所起作用

基于无线局域网的集装箱码头集卡智能动态调度系统

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

2008.1-2009.12

主持

2.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

时 间

一种面向网络化制造的产品信息集成实现方法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第一

2006.8

基于STEP文件的BOM自动提取技术研究

工具技术

第一

2005.2

基于STEP和XML的产品信息集成技术研究

机械设计

第一

2004.10

模糊生产环境下作业车间调度优化方法研究

现代制造工程

第一

2007.7

作业车间调度优化算法参数效能研究

新技术新工艺

第一

2007.11

3.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时 间

“模具生产过程的动态优化调度技术及其应用”获

2007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教育部

第五

2008.1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情况⑶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王红志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3年2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话

0755- 26535059

学 位

工学博士

职 务

传真

0755-26537471

所在院系

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邮编)

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518060)

研究方向

工程图学、机电设计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 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 数

学生人数

工程制图

(本科) 专业基础课

3

7

346

机械识图与制图

(本科) 专业基础课

3

1

39

工程制图(1)

(本科) 专业基础课

4

1

55

机械原理

(本科) 专业基础课

4

3

179

工程制图

(本科) 专业基础课

2

1

50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内容

授课对象

届 数

学生人数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生

4

17

指导科研开发与实践

本科生

3

17

下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本科生

1

44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来源

年限

本人作用

计算机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模式研究

深圳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1

主持人

自选式机械原理课程项目开设模式探索

广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子项目

1

主持人

4. 教学研究论文(以第一作者署名)

论文名称

发表刊物

发表日期

面向现代模具设计制造的人才培养

模式与实践

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议论文集)

2005.8

1-2

教学

情况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本人排序

时 间

“工程制图”—广东省精品课程

广东省教育厅

7

2006年

深圳大学首届本科优秀课堂教学奖二等奖

深圳大学

1

2006.6

深圳大学首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

深圳大学

1

2007.2

广东省高校数控技能大赛(教师组)三等奖

广东省教育厅

1

2006.3

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三等奖(指导教师)

广东省教育厅

1

2006.6

第一届中南地区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中南地区机械设计教研会

1

2004.6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年 限

本人所起作用

铝型材挤压模具三维设计智能系统开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2006.9~2007.9

主持人

2.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

时 间

磁头/磁盘气体润滑特性计算与分析

摩擦学学报

第一

2006.7

3波长光干涉法测量磁盘磁头纳米级气膜厚度

润滑与密封

第一

2006.8

专用弯管设备的弯管工艺及其实现

机床与液压

第一

2006.8

网格法解动态载荷线接触弹流问题

深圳大学学报

第一

2003.10

铝型材挤压模具护理技术及其产品研制

轻合金加工技术

第一

2003.6

3.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时 间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广东省人民政府

第四

2004.5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第四

2003.12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杜建铭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3.8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话

0755- 26534809

13530597651

学 位

工学博士

职 务

系副主任

传真

0755-26537471

所在院系

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邮编)

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518060)

研究方向

智能控制理论、数控技术和网络化制造、工程图学

1-2

教学

情况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3. 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 数

学生人数

工程制图(1)

(本科) 专业基础课

4

3

145

DSP系统设计

(本科)专业课

3

3

283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本科)专业课

4

2

57

计算机数控加工技术

(本科)专业课

4

1

85

DSP系统设计

(研究生)选修课

2

1

10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内容

授课对象

届 数

学生人数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生

3

7

新开电工电子实习

本科生

1

77

下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本科生

1

82

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

硕士研究生

2

3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来源

年限

本人作用

微机及接口技术实验体系新构想

深圳大学

1

主持

三轴直流伺服控制实验箱制作

深圳大学

1

主持

数控机床伺服电机控制轴运动模拟实验建设

深圳大学

1

主持

新开电工电子实验课配套实验研究

广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子项目

1

主持

数控机床网络化研究

广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子项目

1

主持

4. 教学研究论文(以第一作者署名)

论文名称

发表刊物

发表日期

微机与接口技术实验体系新构想

中国教学与研究》CN15-3591/G

2006.5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本人排序

时 间

“工程制图”—广东省精品课程

广东省教育厅

5

2006年

“广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教育厅

2

2006年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年 限

本人所起作用

嵌入式运动控制器的网络化研究开发

深圳市科技基金项目

2006~2008

主持

关于变形带图象演化的形状记忆合金本构关系的实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20010

第三

苯丙酮尿症荧光检测仪研制

深圳市科技基金项目

2006~2008

第三

2.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

时 间

基于内模的周期性机械系统误差的控制研究(EI,No:03477740689)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核心)

CN61-1069/T

第一

2003.5

基于B/S模式的网络制造关键技术的研究

机床与液压(核心)

CN44-1259/TH

第一

2004.11

基于DSP的开放体系数控滚齿系统的研究

机械科学与技术(核心)

CN61-1114/TH

第一

2003.07

基于DSP和FPGA的电脑绣花机控制系统研究

机械科学与技术(核心)

CN61-1114/TH

第一

2007.10

Spheroidizing mechanism and practice of eutectic carbides in Fe-W-C alloy(SC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ISSN1003-6326 CN43-1239/TG

第二

2005.11

3.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时 间

陶瓷内衬复合铜管制造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ZL 03114615.5

第一

2005.5

轧制型钢用复合辊环制造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ZL 02145549.X

第三

2005.5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 称(资历或学历)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胡 琳

1955.11

教授(深大教学名师)

精密仪器

主持教研及教学工作

王贤坤

1960.6

教授/博导(博士)

CAD/CAE

参加教改及教学工作

伍晓宇

1963.3

教授(博士)

CAD/CAM

参加教改及教学工作

杜建铭

1963.8

教授(博士后)

机械制造

参加教改及教学工作

程 蓉

1969.6,

副教授(博士)

材料加工

参加教改及教学工作

林新波

1973.8

副教授(工程师/博士后)

材料加工

参加教改及教学工作

冯 平

1975.9

副教授(博士)

机械工程

参加教改及教学工作

彭小波

1972.8

副教授(博士后)

机械工程

参加教改及教学工作

娄 燕

1971.1

副教授(博士)

虚拟设计

参加教改及教学工作

王红志

1973.2

讲师(博士)

机械设计

参加教改及教学工作

彭太江

1975.9

讲师(博士后)

精密机械

参加教改及教学工作

李商旭

1983.2

助教(学士)

通讯工程

参加教改及实验指导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1.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教 师队 伍情 况

课程组有主讲教师12人,其中实验技术人员1人。

教师人员职称

(所占比例)

教 授

副教授

讲 师

助 教

4(15%)

5(61%)

2(23%)

1(8.3%)

年龄结构

(所占比例)

40岁以下

40—50岁

50—55岁

8(66.67%)

3(25%)

1(8.3%)

学历结构

(所占比例)

博士学位

硕士学位

学士学位

10(83.3%)

0(0%)

2(16.6%)

学缘结构

(所占比例)

本校毕业

外校毕业

0(0%)

12(100%)

经过多年建设,《工程制图》课程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知识结构较高,现有教师12人,其中已获博士学位10人。教授4人(其中博导1人),占总数的33.33%;副教授5人,占总数的41.66%;讲师2人,占总数的16.66%,助教1人,占总数的8.33%;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范围较广,体现学科交叉、专业互补,是一支科研水平高、热爱教学事业、团结奉献、充满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与科研团队。主讲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知识,能够满足人才培养对师资的需求。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将为该课程不断的创新改革和高水平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教师队伍年龄结构

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合理,50岁以上1人,占总数的8.33%;40~49岁3人,占总数的25%;40岁以下8人,占总数的66.67%。新老交替完成较好,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体现了老中青结合、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年龄结构特点。所有教师均在第一线面向本科生授课。

3.学缘结构

任课教师全部来自于外校,课程组师资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比例为100%。其中,博士后彭小波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归国,杜建铭博士后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冯平博士来自香港理工大学,其余各位老师也分别来自国内8所不同的重点大学。其中8人有出国短期进修和学术交流的经历,5人有国外合作研究经历,博采众长,吸取不同学校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2名教学及实验管理人员的学科专业涵盖机械制造、精密仪器、CAD/CAE、机械设计、虚拟设计、CAD/CAM、机械工程、材料加工等多个不同专业和方向。既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又掌握相当的教育教学规律。

4.师资配置情况

教师队伍人员稳定,工作中团结协作、责任感强,教师负责学生的课外辅导和课程设计的指导,同时参加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设计、指导工作。教师和实验教师每学年平均承担100-200名学生的授课、实验和毕业设计等各项教学工作,教师与学生比例约为1﹕20。

工程图学课程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学特色鲜明,质量优秀。校教学督导组专家抽查听课及学生对本课程的网上教学评价均为优秀,“工程制图”的任课老师年终考核均获优秀、良好以上成绩。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近五年来课程组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涉及课程的教学思想、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材建设、实验教学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承担各级教学研究课题40多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篇,获得全国及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和奖励11项,深圳大学教学奖励10项。这些教学改革和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推动了课程建设的向前发展。 

1. 全方位、高质量地进行本科教学名牌工程建设。

近5年中获得“广东省精品课程”、“广东省名牌专业”、“深圳大学精品课程”、“深圳大学教学名师”、“深圳大学首届本科优秀课堂教学奖二等奖”2项、“深圳大学首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深圳大学第二届本科优秀课堂教学奖二等奖”等多项教学奖励。在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成效显著,极大地促进了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 主持国家教育科学“十五”国家重点立项课题

主持完成国家教育科学“十五”国家重点立项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子课题“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途径、方法、手段的创新与实践”,在高质量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果,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标有教育科学“十五” 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字样的教材及由高教出版社高等音像出版社出版的CAI电子教案已经被国内多所院校所使用,效果良好。该教材平均每年销售2000册,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相关教材中颇受欢迎的教材之一。其配套电子教案获得2007年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比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奖;

3. 主持深圳大学“工程制图中英文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

该项目的研究探索了双语教学的方法、模式,自2004年起开展了采用中英文双语进行“工程制图“教学试点及全面实施工作,已发表相关双语教研论文6篇;解决了双语教材及其电子教案编写等双语教学的瓶颈问题。主编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一套《工程制图》(英汉双语对照) 教材和《工程制图习题集》(英汉双语对照);主持研制了《工程制图》(英汉双语对照) CAI电子教案, 该软件2005年获得教育部和中央电教馆颁发的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多媒体课件组优秀奖1项,获得2006年教育部第6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工科组优秀奖1项;主持研制了《工程制图习题集》(英汉双语对照)CAI练习光盘及答案光盘;该套立体化双语教材已经被教育部选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研究成果已经用于国内30多所院校,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对双语教学的开展具有推动和辐射作用。

4. 主持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

主持并完成了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图样画法”中英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获得2007年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比优秀网络课程三等奖;

5. 主持深圳大学教研项目“采用‘工程项目引入法’进行实践教学的探索”。

提出了以主动性、实践性、创新性为特色的“工程项目引入法” 的教学新模式,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环节并主持实施。该项目的研究为本课程在学生学以致用、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性学习等方面探索出新的途径,也是进一步深入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将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2004年获得广东省首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04年获得首届中南地区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06年获得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06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

6. 主持深圳大学《工程制图》重点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

主持深圳大学《工程制图》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开发构建了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的网络化、系列化、数字化成套教学资源及系统,建立了内容丰富的工程制图教学网站,形成了一套面向未来的“多媒体软件+网络教学环境+虚拟现实环境”现代网络协同学习新型教学模式。

基于WSR系统方法论,构建了全方位综合高效的《工程制图》课程建设体系,如图1所示。同时制定了新课程体系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考试大纲、实验指导书等一系列教学文件。其子课题“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2004年深圳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参加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及其实践基地建设”, 获得2004年深圳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图1.基于WSR系统方法论的《工程制图》课程建设体系架构

在多媒体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主研制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媒体软件10个, 2005年~2006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奖励2项;获得深圳大学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教学。

7. 主持深圳大学“开放式工程制图实践教学实验室的创建” 教研项目。

主持并完成了深圳大学“开放式工程制图实践教学实验室的创建” 教研项目,投资近200万元建立了开放式工程制图模型室、展示室和计算机图学与虚拟现实(VR)设计实验室,建立了“国家《机械制图》标准宣传长廊(50块展示板)”,为学生学习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8. 主持深圳大学“《工程制图》中英文双语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研项目。

主持并完成了深圳大学“《工程制图》中英文双语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研项目,建设了《工程制图》中英文双语教学网站,研究成果已于06年应用于校园网;

9. 主持广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子项目。

主持广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子项目“工程制图网上虚拟实验室的开发与研究”,建立了网上虚拟工程制图模型室,并积极开展了“虚拟现实在《工程制图》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工作。

   10.主持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

     主持了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工作,在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旨在开设出可供学生选择的创新实验及实践课题。

近年来获得的省级以上成果/奖励如下: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时间

1)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优秀奖 教育部高教研究中心 2006年

2)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多媒体课件优秀奖 教育部\中央电教馆 2005年

3)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网络课件优秀奖 教育部\中央电教馆 2005年

4)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优秀网络课程三等奖 广东省教育厅 2007年

5)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奖 广东省教育厅 2007年

6)“工程制图” 广东省精品课程 广东省教育厅 2006年

7)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 教育部高教司 2006年

8)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高等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优秀奖 广东省教育厅 2006年

9)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高等教育组网络课程优秀奖 广东省教育厅 2006年

10)广东省首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一等奖 广东省教育厅 2004年

11)首届中南地区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中南地区机械设计教研会2004年

12)首届中南地区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 同上 2004年

13)广东省高校数控技能大赛(教师组)团体三等奖 广东省教育厅 2006年

14)“广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教育厅 2006年

15)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 广东省教育厅 2006年

16)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二等奖 广东省教育厅 2006年

17)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三等奖(2项) 广东省教育厅 2006年

18)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 广东省教育厅 2008年

19)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二等奖(2项) 广东省教育厅 2008年

20)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三等奖(3项) 广东省教育厅 2008年

21)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奖 广东省教育厅 2008年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课程组始终把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采用“引进来”和“送出去”双管齐下的办法,将师资队伍结构调节到最佳状态。本课程组绝大多数成员是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主要成员都具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团队注重培养青年教师,一方面积极鼓励他们出国深造,加强学术交流,学习国际前沿的科研方法和基础理论,与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相结合,另一方面又对他们的本职工作进行严格要求,以保证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坚持每周集体学习制度,通过青年教师“观摩教学、辅导实习、课程试讲”三个环节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使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成为教学骨干。

我们的培养计划有如下特点:

(1) 坚持每周集体活动和每学期相互听课制度。    课程组成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教学法、优化教学内容,吸取课程改革方面的先进经验,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使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其次,我们每学期都安排课程组教师相互听课,并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等;另外,我们还经常组织教学经验交流会,请有经验的老教师介绍教学方法和经验,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根据深圳大学教师课堂教学学生网上测评统计结果,课程组成员近四年平均分达到91.07分,高于全院教师测评的四年平均分88.37分,总体测评为优。 (2) 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    在每位青年教师上岗前,均安排老教师给予具体指导,包括听课、批改作业、写备课笔记、写教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理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等方面,以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通过青年教师“观摩教学、辅导实习、课程试讲”三个环节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使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成为教学骨干。(3) 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资历的教师,强化团队的研究能力。    为强化教学团队的研究能力,积极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资历的青年教师。如引进了王贤坤博导,博士后彭小波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归国,杜建铭博士后和冯平博士分别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使教学队伍充满朝气和活力,这些青年教师具备较好的科研背景,对工程图学的发展史和发展趋势有充分的理解,在教学中勇于创新和改革。(4) 采用多种途径培养教师,更新知识,提高师资素质。    团队每年都要根据国内外先进知识与技术的发展,制定对不同人员的培训计划,鼓励和资助青年教师参加师资培训班和教学研讨会,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机遇和环境。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攻读学位,如程蓉老师通过在职攻读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王红志老师也通过在职攻读获得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另一方面,我们还经常组织教师参加短期培训、与国内外院校进行学术访问、交流等活动,如邀请台湾虎尾科技大学的教授来我校讲学,介绍①台湾工程图学教育概況;② 工程图学CAI中动画之制作;③工程图学CAI中虚拟现实之制作;④设计工程图学CAI的盲点;⑤一些计算机辅助工程绘图之新画法,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对工程图学教学科研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已有8位老师有在国外短期培训进修、学习或访问交流的经历。(5)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讲课比赛等活动,使其在比赛中提高和成长。    2006年课程组有2位教师荣获深圳大学首届本科优秀课堂教学二等奖,有1位教师获得2006年深圳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 2008年课程组有1位教师荣获深圳大学第二届本科优秀课堂教学二等奖。(6) 特别强调注重青年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教师的特长,对具有一定教龄的中青年教师主要是在实践中培养,要求他们能把一定的精力投入到教研中去,对一些前沿性的课题进行研究探讨等,并要求每位教师均能主持一项教研课题,在解决课题关键问题的同时也不断提高和锻炼了自己。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不断把研究的成果逐步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和提高了“工程图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效果。(7) 强调青年教师的培养必须一手抓好教学,一手抓好科研。    不仅着眼于如何过好教学关,还要求青年教师过好科研关。这样的指导思想深受新教师的欢迎,同时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科研热情。如:青年教师冯平副教授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经被列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五批培养对象;程蓉副教授获得2007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王红志讲师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课程组所有成员除承担教学工作外,还从事机械制造技术、CAD/CAM和虚拟设计等相关科学的研究。近5年来,课程组教师主持和参加了4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市、校级科研课题,并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8)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担任了班导师工作,把教学和育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课程组所有的年轻教师都承担了班导师工作,随时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把教学和育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深圳大学创办于1983年, 深圳大学的历史使命是:以改革为动力,建设一所为经济特区提供高水平人才培养、高水平智力服务、高水平科技成果的特区大学,一所特色鲜明能够与世界各国高等院校平等交流互相观照的窗口大学,一所努力创新办学体制、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实验大学。

“工程制图”是为理工科各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1983年~1997年,是课程建设初期。工程制图课程组设在初建校时的精密仪器系里,每年仅招收30人的本科班和20人的夜大专科班各一个,仅有2名制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为机械制图。在此期间,在没有多媒体教室的情况下,主要采用实物模型、挂图和幻灯等方法进行教学。 1997年“工程制图”课程成为校级重点课程,对教学条件进行了大幅度更新与改进。首先建立了专用多媒体制图教室,其次是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了改革,采用了各种电化教学手段,包括投影仪、教学录像和实物投影仪等,并开始研制相应CAI教学软件。

2004年“工程制图”课程被评为深圳大学精品课程,与此同时开展了网络课程的建设,以及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练习模式及测试等方面探讨与研究。

随着近年来的不断扩招和专业设置的增加,教学任务逐年加大,仅2006-2007学年就承担了10个班528人的“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工作,总学时数达到638学时。课程组的师资也逐年得到补充和加强,由4人发展到现在的12人。目前课程组担负着为全校理工科十多个专业和班级的学生开设“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任务。

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开课时间

开课班数

学生人数

2003~2004学年度

9

609

2004~2005学年度

10

591

2005~2006学年度

11

520

2006~2007学年度

12

684

2007~2008学年度

18

859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工程图学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获得省部级的教学成果和奖励21项,校级12项。

目前,我校工程制图课程所属学科专业为省级名牌专业,本科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2006年“工程制图”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正在认真总结,精心规划,积极探索和尝试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使课程建设得到更大的发展。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深圳大学是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经、管、法等多学科综合配套的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学校坚持本科立校,以本科教学为中心,适应本科教育大众化,树立并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办学以学生为本,育人以素质为本,素质以做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主干,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人才培养目标是:极推进教学改革,精心锻造教学特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事业骨干。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73人,其中本科生769人,研究生54人。此外还有中外合作办学学生50人。2007年深圳大学招生5084人,其中深圳市内生员2900人,广东省内外生员2184人。

《工程图学》是面向各类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在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中处于龙头地位,是学生入校后接触到的第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理论严谨,逻辑性强,有丰富、直接的工程背景,课程使学生掌握通过图形载体表达和理解设计对象信息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工程意识和锻炼独立工作能力也有着重要作用。

课程的建设目标为:

本课程作为理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面向全校理工科学生,工程图学通过教授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为低年级学生建立必要的工程意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深圳大学培养“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事业骨干”的办学定位、在研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多方面内涵和理工科本科生各专业培养计划要求以及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将本课程建设目标确定为:通过多途径的混合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必备的工程素质,面向后续课程,为处理工程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将创新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科学道德、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满足工程意识强和专业基础宽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现代化工程图学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

使学生掌握工程图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1) 掌握通过图形载体表达和理解工程对象有关信息的理论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特别是空间形象思维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独立工作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根据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重组,充分注重了传统图学内容与以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为主体的新知识的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力求做到提高课堂知识含量、加强知识的实践性、工程性和科学性,按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以机械类课程为例,教学内容由5个知识模块+贯穿始终的实践环节构成,各知识模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工程图基本知识、投影基础及应用、工程形体的图样画法、机械图、计算机绘图(二维投影图、三维模型)等部分。《工程制图》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各知识模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内容与现代技术应用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时代性,适应社会需求。

本课程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对工程图学知识的

要求不同,而分为“工程制图”(非机类)、“工程

制图(1)”(近机类/机械类)和“工程制图(2)”(机

械类)。

“工程制图”是为非工科(数、文、外、经、管

等)各类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为

新世纪本科非工科类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服务,学时

数:42(3学时/周×14周);“工程制图”课程淡化

专业,为开拓工程素质教育和图学素质的培养提供 图2.《工程制图》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更大的服务空间。

“工程制图(1)”是面向理工科(机电、电子、材料、光学等)各类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时数:56(4学时/周×14周);“工程制图(1)”是一门研究用投影法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技术基础课。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是学生后续课程必备的基础,也是今后参加工作必备的技术基本功。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图学素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重点具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

“工程制图(2)”选课对象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生,“工程制图(2)”的先修课是“工程制图(1)”,针对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生,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而开设的一门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学时数:36(2学时/周×18周);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图学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应用计算机进行三维造型设计和工程图样的生成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课堂教学主要包括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基础及应用、工程形体的图样画法、机械图、计算机绘图(二维投影图、三维模型)等五个部分。制图基本知识部分介绍制图的基础知识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投影基础及应用部分主要介绍图示理论基础和方法;工程形体的图样画法部分主要讲述用投影图表达物体的内外形状、大小的理论与方法;机械图部分主要培养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以及根据投影图想象空间物体内外形状的读图能力和查阅有关的国家标准的能力。

(1) 制图基本知识(2~4学时)

(2) 投影基础及应用(22~24学时)

(3) 工程形体的图样画法(6~10学时)

(4) 机械图(16~20学时)

(5) 计算机绘图(二维投影图、三维模型) (26~36学时)

根据选课对象和专业的不同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学时会有所不同。我们改变“满堂灌”的教育模式,提倡“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多思考、多练习,开展课堂讨论。教学法上坚持讲清思路、引导启发、精讲多练、培养能力的原则,采用讲课、讨论、练习、试验及测绘、上机等多个环节配合,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正常教学实践环节中的手工仪器绘图、徒手草图训练、零件测绘外,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虚拟现实观摩与设计,参加创新设计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设计比赛,目的在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图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探索和构建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建设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现代化工程图学实验教学系统。目前开设的实验有:

(1) 测量工具认识实验(1学时)

(2) 开放实验一:几何作图 —— 产品创新设计绘图大作业。(2学时,课外4学时)

(3) 开放实验二:图样画法 —— 徒手绘制创新设计构型图样。(2学时)

(4) 开放实验三:装配体测绘 —— 分项目组对多种装配体进行测绘。(8学时,课外8学时)

(5) 开放实验四:虚拟现实观摩与设计实验。(1学时)

(6) 开放实验五(选做):虚拟现实设计与创新设计实验。(1学时,课外8学时)

(7) 计算机绘图开放实验一 —— 二维零件图绘制。 (2学时,课外2学时)

(8)计算机绘图开放实验二 —— 三维零件模型构建。 (2学时,课外4学时)

(9)计算机绘图开放实验三 —— 三维装配模型构建。 (2学时,课外4学时)

通过对机器零、部件的测绘,使学生掌握一般测绘程序和步骤;进一步掌握各类零件草图和工作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测量方法;掌握尺寸的分类及尺寸协调和圆整的原则和方法;理解零、部件中的公差、配合、粗糙度及其它技术条件的基本鉴别原则;了解零件常用材料及其加工方法;有效地将制图课、金工、工厂实习等环节接触到的相关知识综合应用,从而提高工科学生的设计绘图能力。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1)图形表达和图形理解:掌握通过图形载体表达和理解工程对象有关信息的理论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和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两个教学重点任务的完成。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近年来我们又采取了加强组合体教学内容、加强测绘实践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开展课外教学活动等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课程的难点在于:

(1)学生空间形象思维训练基础薄弱。

“工程制图”是一门以空间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课程。而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相对来说有着相当大的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先天右脑机能的生理差别和后天生活环境的差异,二是中学课程多以逻辑思维训练为主,空间形象思维训练基础薄弱,三是课程学习阶段未注意有意识地培养。这使得部分学习困难的同学头脑中表象积累不够,加工能力不强。

解决办法有以下几点:

1 图学课程中用到的主要为视觉表象,所以应尽量用实物模型增加直观教学,丰富表象素材;

② 课程中的概念、方法的记忆以记“图”为主,因为图的整体性好、信息容量大,既容易记,又锻炼了思维;

③ 尽量使图形与实际问题相联系,使素材更加生动,容易形成联想;

④ 归纳读图中常见的典型结构,提高头脑中表象积累的层次和质量;

⑤ 力争每一个问题都想出空间场景,锻炼思维时的表象加工能力;

⑥ 增加发散型问题(如“一补三”、“自由构型”等),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工程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低年级学生基本没有工程实践的基础。

 解决办法有以下几点:

1 增强学生的实践观念;

2 教学中安排足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3 利用先进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和生产录像等)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4 组织学生到生产部门进行现场观摩和参观学习。

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实践教学是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学总体的改革思路是:夯实基础,突出前沿,以研促教,以教助研。在对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改革,在充分吸收双语《工程制图》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教学与知识系统性优点的基础上,教学中适当引入图学研究的新成果,增加新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工程图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研究和改革,我们为工程图学实践教学建立了稳定的高素质教学队伍;更新和充实了实验设施,实现了实验室全方位开放,创造优良的实验环境,积极将实验教学向课内外、校内外延伸。以高素质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核心,构建工程图学实验教学新体系,打破传统的单一性、演示性、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

其主要设计思想是:充分体现基础与实践,课内和课外,教与学,基础与专业的有机结合。改变了过去纸上谈兵与生产实际脱离的现象,改变了过去课堂内满堂灌,课堂外只做习题的单一枯燥模式,改变了过去的以教师为主的主动和被动关系,通过利用开放实验室,以学生作为核心,学生自己构思设计,绘制图纸,自制泥胚,同时利用计算机进行三维实体造型和虚拟设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围绕学生的需求去进行实验教学,满足了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难题。改变了工程图学与其他分支专业基础课相分离的现象,同时也为与机械基础等其他课程的教学链的有机结合打下基础。支撑课程完成课程培养学生设计表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总体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掌握现代设计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发展的需求。

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以下四个模块:

1.作业习题模块:完成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在习题编排上,体现作业量和作业的广度、深度,通过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提高学习效果。仪器图的绘制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用尺规绘图的技法,也同时锻炼了表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实践,使学生提高了表达和思维能力,能较好地绘制零部件的工作图。例如开放实验一:几何作图——产品创新设计绘图。将原来“几何作图”实践中画单一“手柄”(见图3)的练习改变为开放式的“产品创

新设计绘图”大作业,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点自由选择

要设计的产品,并完成设计图的绘制。即:要每求位同学走出课

堂,到社会中去作调研,运用个性化设计理念进行创新设计,极 图3. 原“几何作图”练习内容

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潜能,从而对专业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设计中学生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思路活跃,设计方案丰富新颖,各具特色,图4所示为改革后的“几何作图”——产品创新设计绘图大作业中学生设计的产品图。这样不仅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工程项目紧密联系和结合起来,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a)章鱼卷纸筒 (b)多功能开瓶器 (c)多功能曲线板

图4 开放实验一——“几何作图创新设计”的学生作品图

2. 构型设计模块:徒手图的绘制是使学生掌握徒手表达三维形体的绘图方法和技能,增强徒手绘图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特别是利用开放模型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组合体构型设计,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构思能力。例如开放实验二:图样画法——徒手绘制创新设计构型图样。图5 所示为学生在用构型积木进行创新设计构型及徒手绘制其图样的过程。

(a)学生在用构型积木进行创新设计构型 (b)徒手绘制其图样 (c)完成的徒手图形

图5. 开放实验二——徒手绘制创新设计构型的场景及图样

    3. 零、部件测绘模块:包括机械零件和部件的测绘。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见零件的表达方法,了解零部件的工艺结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后面的课程设计打下基础。该实验是制图课程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包括轴、齿轮、简单件和中等复杂铸零件的测绘,画出测绘草图及工作图。 测绘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手工草图、仪器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同时培养装拆能力、设计初步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快速掌握读图与绘图的能力。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达到独立正确表达各类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能力,同时综合掌握零件和部件的测绘方法,测绘实验还作为课程设计的前期准备,因此属于综合性实验。例如开放实验三:装配体测绘——分项目组对多种不同类型装配体进行测绘,图6所示为学生分项目组进行讨论、测绘及答辩的情况。

(a)项目组在讨论表达方案 (b)测绘零件并画草图 (c)分项目组进行答辩

图6. 开放实验三——分项目组对多种不同类型装配体进行测绘

4.计算机绘图模块:包含绘制二维投影图和三维实体造型两部分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化绘图技术,适应现代化生产的发展。计算机绘图上机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实践教学,通

过上机绘图,逐步摸索迅速、准确绘制工程图的方法和途径。实验采用国际流行的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三维实体造型部分允许学生自选形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思维能力,属于设计性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增强了现代设计的理念,初步掌握了在计算机上绘制二维投影图和生成三维实体模型的方法和技能,为投身现代化生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例如:计算机绘图开放实验一 —— 二维零件图绘制;计算机绘图开放实验二 —— 三维零件模型构建;计算机绘图开放实验三 —— 三维装配模型构建。图7所示为学生完成的三维建模作品。

(a)箱体 (b) 挖掘机 (c) 螺旋阀

图7. 计算机绘图开放实验中学生完成的三维建模作品

5. 创新设计与虚拟设计实验模块: 主要有课内与课外的三维创新设计实践。提供的可供学生选做的创新与虚拟设计实验有:相贯体、组合体、零件、部件拆装、参照产品形状及功能构型、创新设计和虚拟设计等。例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新设计,为老、弱、残疾人设计的作品——“电动入厕轮椅”(见图8);进行虚拟装配设计“齿轮油泵”(见图9)。

(a)设计图 (b)效果图 (c)样机模型

图8. 创新设计实验的作品——老、弱、残疾人“电动入厕轮椅”   

(a)“齿轮油泵”网上虚拟装配实验 (b)“平口钳” 网上虚拟装配实验

图9. 虚拟设计实验——网上虚拟装配实验的设计作品 

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与特点:

利用我校“广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研究优势,引入前沿相关的研究成果,丰富理论教学内容,指导研究性实验教学,使学生通过图学课学习既掌握扎实的图学基础知识、形成正确的图形概念,又能融入现代知识,拓宽视野,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有助于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坚持三个结合:基础知识和科学前沿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课程教学和前沿讲座相结合;突出四个重点:工程图的基础性、工程性、标准性、实践性。教学中处理好基础知识、前沿知识、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全新的思维和最大的效率焕发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热情,为传统的图学教学注入活力。其创新特点是:

1.采用了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工程项目引入法”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工程制图”课程实践教学的模式,一般是在教师规定的练习内容和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尺规绘图、徒手绘图或某个零、部件测绘即可。这种以知识传递和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无权取舍或改变教学内容,其学习兴趣和创造灵感受到压抑。基于上述思考,为了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索,我们在“工程制图”课程实践教学的模式上进行了改革,即:采用了“工程项目引入法”,其主要目的和内涵在于:

①自主性。把实践教学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由被动的继承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创造性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活动方式,提出研究课题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带着问题向实践、向技术资料、向他人学习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智力素质。

②实践性。引导学生把学和用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工程项目和生产实际来确定研究重点,并广泛参加工业调查、社会调查、实际操作等多种实践活动,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缩短学生与现实的距离,丰富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非智力素质。

③创新性。鼓励学生既尊重科学又不满足于现有结论,敢于提出新问题,探究正确答案。同时也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激励他们更加自觉地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习和钻研中。启发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品德。

采用“工程项目引入法”的具体做法是:

1)设计了自选题创新设计作业。如:将原来“几何作图”练习统一规定的单一“手柄”作业改变为开放式的“产品创新设计绘图”大作业,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点自由选择要设计的产品,并完成设计图的绘制。

2)设计了自选题创新构型作业。如:将原来徒手绘图练习时,让学生将习题集中的2维图形徒手绘制成3维图形的固定模式,改变为开放式的实践训练,即让学生用模型室的构型积木模仿实物形状及功能进行自主的创造性构型设计,然后再确定合理的表达方案,并徒手将所设计的结构绘制出图样。

3)设计了自选项目团队合作作业。如:将原来每个学生完成同一种装配体的装配图绘图训练,改变为由学生自由组成不同的项目小组(3~5人),每个项目组可以自主选择做不同的装配体进行测绘,并绘制出该装配体的所有零件图(标准件除外)和装配图。

4)增加高水平的选做练习和实验。如:针对部分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增加开设高水平可以选做的实验,由学生自主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创新设计和虚拟设计等方面的课题,由老师对其进行专门辅导和课外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工程项目紧密联系和结合起来,还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开设了高水平的选做实验

实践教学有效地改变了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考虑学生将来的事业需要,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本着教育要适度超前的原则,开设了创新设计和虚拟设计实验,每个课题小组配1至2位教师进行专门指导。比如,在创新设计实验中,允许学生自选感兴趣的设计课题或项目进行创新设计,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设计方案,探讨不同方案间的优劣,最后得到最佳方案。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3.开设了计算机三维实体造型设计性实验

计算机绘图和三维实体造型实验对学生掌握现代化设计方法起着重要作用,本着教育要适度超前的原则,我们在二维绘图的基础上,开设了三维实体造型实验,这使学生尽早地接触到了先进设计方法,同时为后续课程打下了较好基础。

4.注重实验的综合性,实验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将“课堂讲授型教学”转变为“重视实践的研究型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学习能力的发展。测绘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实验将零件测绘和部件测绘合二为一,精心选择零件的数量和种类,综合覆盖多种常用零件类型,又考虑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其中多种零件选自同一装配体部件。由此,实现了零、部件测绘相结合,实验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实践教学的效果:

近年来实践教学的效果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1. 为后续课程服务,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大大提升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工程图的双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严谨、细致的系统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图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其教学质量得到后续专业课程主讲教师的高度认同。

2. 为毕业设计服务,我们组织毕业生到世界500强的伟力特外企公司进行毕业设计时,对于该公司提供的第3角画法的英文图样,我校学生上手快,在识图、画图方面和对英文技术条件的正确理解方面无障碍,获得该公司员工的高度评价。

3. 为创新大赛服务,通过近几年来的教改,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增强,证明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是行之有效的,近5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4年获得广东省首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2004年获得首届中南地区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2006年获得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06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

2006年广东省高校数控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

2008年获得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4-2-5创新与特点

1.积极探索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模式,率先出版了一套立体化双语教材。

结合近年来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特点,立足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本科教学中开展了《工程制图》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并于2005年7月在国内率先编写出版了全套立体化《工程制图》(英汉双语对照)教材、习题集、CAI电子教案及练习辅导光盘,该套立体化双语《工程制图》教材受到师生们的好评,已经被国内30多所兄弟院校采用,并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该套教材获得深圳大学优秀教教材一等奖,已经被教育部选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对我国工程制图课程双语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辐射作用。

2.开展了以主动性、实践性、创新性为特色的“工程项目引入法”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素质教育为本,面向现代制造技术,根据理工科各类专业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目的,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提出了以主动性、实践性、创新性为特色的“工程项目引入法” 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充分认识工程图学课实验教学是学校培养高素质工科人才和机械工程大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实验教学环节中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环境;将实验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研究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造活力的成长;继承已有工程图学的教学成果,进一步改革创新,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素质,做到实验室全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课内外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全方位、高水平服务。近5年来学生分别获得全国、中南地区和广东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项。

3.建立了开放式实验室,可以开设高水平的选做实验。

实验教学既有经典也有现代的内容,其中包括相关虚拟设计和创新设计的成果。通过实验来加强理论教学,二者有机结合,整体推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建立了包括开放式的工程图学模型室、开放式工程图学展示室、国家制图标准宣传长廊、网络虚拟模型室、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VR)实验室等,可以开设高水平的选做实验。

4.形成了一套面向未来的“多媒体软件+网络教学环境+虚拟现实环境”现代网络协同教学模式。

研制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媒体软件10个,建立了内容丰富的工程制图系列教学网站,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有利于改善学生认知结构,使学生可随时通过网络教学课件进行自主学习、亦可通过网络练习系统进行有选择和针对性练习和自测、还可在工程制图教学网站上提出疑问或与教师探讨相关问题,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教学突破时空限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多媒体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研制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媒体软件10个,先后共获得教学成果/奖励33项,其中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21项。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