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ann sebastian bach - dennis wu · 2019. 5. 12. · herz und mund und tat und leben, bwv 147...

4
1 「音樂遊蹤」講座系列:德國站 音符的工藝師 2019/5/15 文:胡銘堯 (www.denniswu.com) 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海頓曾說:「巴赫是父親,我們就是兒子。」 我們現在稱巴赫為「音樂之父」,是不是因為 海頓尊崇巴赫? 這裏只對了一半。的確,海頓認為巴赫是他的 前輩,但海頓這裏所說的巴赫,不是我們現在 熟悉的、也是最有名的約翰.塞巴斯蒂安. 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而是他的兒子 卡爾.腓力.以馬內利.巴赫 (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在老父巴赫逝世後,世人幾乎 都把他忘掉。 Bach 在德語是解作小溪。老巴赫在生時斷乎沒 有證據顯示,他的影響力,會像孕育文明的河 流一樣。 *** 提起德國的作曲家,總會先想起巴赫。我們現 在一提起巴赫,指的應該會是最有名的約翰. 塞巴斯蒂安.巴赫。但是,姓「巴赫」的音樂 家,為數其實不少。《新格洛夫音樂及音樂家 字典》中,羅列了姓巴赫的音樂家,多達 78 人,而且,他們大都來自同一家族。巴赫果真 是一個音樂世家。 而先提起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因為他是 最德國的作曲家。與他同年出生的韓德爾,出 生於德國、學習於意大利、最後到英國工作並 成名,雖然他在德 國出生,卻活像一 個遊走世界的人。 巴赫卻一生沒有離 開過我們現在所認 識的德國領土。他 信奉來自德國的基 督教。他一生只懂 說德語。他寫的歌 曲,絕大部分是德 語演唱,即或不 然,都只會是拉丁 文。 巴赫在生時,雖薄 有名氣,但卻不是 一位影響力深遠的 作曲家。當時要影 響整個歐洲的,首 推韋華第 (Antonio Vivaldi) 。他的音 樂,不單在威尼斯及意大利流傳,就連德累斯 頓的奧古斯特一世  (Friedrich August I),也要 到威尼斯向他討樂譜。巴赫沒有這種瘋狂的朝 聖者,就連後來,他的名聲比他的兒子都要 掩蓋: CPE 巴赫在腓德烈大帝  (Frederick the Great) 的宮廷擔任樂手,而另一位兒子  JC 巴赫 則在英國發跡,更帶領着古典樂派的風格。 他們的父親,卻被認為是守舊的表表者。 巴赫現存唯一可靠的人像 畫,由侯斯曼 (Elias Gottlob Haussmann) 1746 年繪 製。在他筆下,巴赫是一位 有學識的音樂家,手上拿着 的,雖然樂譜精簡,卻是一 部謎樣的六部卡農。

Upload: others

Post on 28-Jan-2021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

    「音樂遊蹤」講座系列:德國站

    音符的工藝師

    2019/5/15

    文:胡銘堯 (www.denniswu.com)

    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海頓曾說:「巴赫是父親,我們就是兒子。」我們現在稱巴赫為「音樂之父」,是不是因為海頓尊崇巴赫?

    這裏只對了一半。的確,海頓認為巴赫是他的前輩,但海頓這裏所說的巴赫,不是我們現在熟悉的、也是最有名的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而是他的兒子卡爾.腓力.以馬內利.巴赫 (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在老父巴赫逝世後,世人幾乎都把他忘掉。

    Bach 在德語是解作小溪。老巴赫在生時斷乎沒有證據顯示,他的影響力,會像孕育文明的河流一樣。

    ***

    提起德國的作曲家,總會先想起巴赫。我們現在一提起巴赫,指的應該會是最有名的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但是,姓「巴赫」的音樂家,為數其實不少。《新格洛夫音樂及音樂家字典》中,羅列了姓巴赫的音樂家,多達 78 人,而且,他們大都來自同一家族。巴赫果真是一個音樂世家。

    而先提起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因為他是最德國的作曲家。與他同年出生的韓德爾,出生於德國、學習於意大利、最後到英國工作並

    成名,雖然他在德國出生,卻活像一個遊走世界的人。巴赫卻一生沒有離開過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德國領土。他信奉來自德國的基督教。他一生只懂說德語。他寫的歌曲,絕大部分是德語 演 唱 , 即 或 不然,都只會是拉丁文。巴赫在生時,雖薄有名氣,但卻不是一位影響力深遠的作曲家。當時要影響整個歐洲的,首推韋華第 (Antonio Vi v a l d i )。他的音樂,不單在威尼斯及意大利流傳,就連德累斯頓的奧古斯特一世 (Friedrich August I),也要到威尼斯向他討樂譜。巴赫沒有這種瘋狂的朝聖者,就連後來,他的名聲比他的兒子都要掩蓋:CPE 巴赫在腓德烈大帝 (Frederick the Great) 的宮廷擔任樂手,而另一位兒子 JC 巴赫則在英國發跡,更帶領着古典樂派的風格。

    他們的父親,卻被認為是守舊的表表者。

    巴 赫 現 存 唯 一 可 靠 的 人 像畫,由侯斯曼 ( E l i a s G o t t l o b H a u s s m a n n ) 在 1 7 4 6 年 繪製 。 在 他 筆 下 , 巴 赫 是 一 位有 學 識 的 音 樂 家 , 手 上 拿 着的 , 雖 然 樂 譜 精 簡 , 卻 是 一部謎樣的六部卡農。

  • 2

    ***

    巴赫於 1685 年生於德國艾森納赫 (Eisenach),父親是鎮裏的音樂家,教巴赫小提琴和古鍵琴。不過,巴赫的父母卻在 1694 至 95 年間逝世,年輕的巴赫頓成孤兒。他被逼寄居在年長的哥哥家中。雖然他和這位哥哥並不稔熟,但卻因此而接觸到鮑凱貝爾 (Johann Pachelbel) 的樂譜。我們現在認識鮑凱貝爾,大概是因為他那 D 大調卡農 (Canon in D)。寫卡農用上的對位法 (Counterpoint) 知識,在那時是神秘的學問。據說,巴赫是在夜裏偷偷拿樂譜來抄寫,然後在天光前放回原位,不少人認為巴赫老年的眼疾,就在這時種下了根。

    但是,巴赫後來成為了卡農與賦格 (Fugue) 的大師,更超越了鮑凱貝爾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著作,是他晚年完成的兩部作品:《音樂的獻禮》 (Musikalisches Opfer) 和《賦格的藝術》(Die Kunst der fuge) 。這兩部作品其實都不是演奏而成:《音樂的獻禮》題獻給腓德烈大

    帝,因為腓德烈大帝聽聞巴赫的利害,只要給他一個旋律,就能用那旋律即興彈一曲卡農出來。於是,腓德烈就托他的手下 CPE 巴赫,把那年老的巴赫召進宮來,說要見識見識,但其實是想考考這位老匠。

    當時巴赫 62 歲,老遠從萊比錫坐馬車到波茨坦 (Potsdam),心想一見兒子,但被皇帝召喚,又知道必定有麻煩。1747 年 5 月 17 日,巴赫晉見腓德烈大帝,大帝就着巴赫「七步成詩」:即興演出一首三部卡農。

    巴赫幸不辱命,果然立即彈了一曲三部卡農,與會的觀眾都嘖嘖稱奇。腓德烈大帝的回應更妙:「那麼,你可以立即演一首六部卡農嗎?」三部猶可,六部則難矣。巴赫只小勝一仗,後來的一仗,就要回家再戰。兩個月後,他寫成了《音樂的獻禮》,除了六部卡農外,還有幾首帶着謎語的卡農曲,留給腓德烈大帝和他的樂師們解謎。只可惜,腓德烈大帝大概沒有看過這份獻給他的禮物。畢竟,這些音樂對於

    《音樂的獻禮》中其中一首卡農曲,須「將音符時值增長及鏡像倒行。」在題獻予腓德烈大帝的手稿中,巴赫更寫道:「願吾皇之國運如音符時值般與日俱增。」

  • 3

    他而言,實在是太複雜了。

    而《賦格的藝術》,更是巴赫未能完成的遺作。他把一個旋律,寫了十九首不同的賦格,有些還要像鏡像倒影般,正面放着和上下倒轉都能演。這裏的賦格曲,或許巴赫沒有打算把它們用來演奏,但肯定的一點是,他希望自己已經登峰造極的對位技法,為後世留一個樣本。他在生時,還真沒有信心,這手稿會給後世的人重視。

    他執着於賦格和卡農的對位技法,都是早兩個世紀的教會複音風格。蒙台威爾第 (Claudio Monteverdi) 在 1605 年提出簡約的和聲及聲部寫法,並認為這種以文字為主的風格,會主導以後的音樂。沒料到巴赫在晚年所追逐的,正是那古老的知識。

    ***

    巴赫除了默默耕耘對位法外,還不停地寫教會用的聖樂作品。作為路德宗的信徒,他曾擔任過教堂風琴師,最後的職位是萊比錫的聖樂長 (Kantor)。在到任萊比錫的頭幾年,他堅持每個主日寫一部清唱劇 (Cantata),曾經完成過起碼五年完整教會節期用的清唱劇。他也為萊比

    萊比錫聖多馬大教堂,是巴赫工作了  27  年的地方,也是他最後長眠之地。

    錫的聖多馬大教堂 (Thomaskirche) 寫過多部受難曲,分別依據馬太、馬可和約翰福音耶穌受難的情節而譜曲。每部受難曲都有相當多篇幅的合唱、獨唱與重唱曲,將耶穌被出賣、受審、背十架走苦路、被釘和復活的故事完整道來。

    不過,受難曲和清唱劇,到現在很多都已遺失,包括《聖馬可受難曲》的所有音樂。這些作品,在巴赫死後不被記得,手稿淹沒在教堂和其他人的家中。

    後來要把巴赫從被遺忘的歷史中拯救回來的,是孟德爾遜 (Felix Mendelssohn)。他在 1829 年把《聖馬太受難曲》演出,從此巴赫開始重見天日。《聖馬太受難曲》不單是一首有相當難度的作品,它的美竟自然地感動了當時的德國觀眾。巴赫常把上帝掛在口邊:樂譜中不難找到他以「SDG」三字作結,意謂「榮耀只歸上主」。在他而言,音樂不是標奇立異的創新,也不是要為自己鳴放發聲,而是重現大地的和諧和美善。

    不難理解,最先打動十九世紀聽眾的,是巴赫的聖樂作品。

  • 4

    巴赫重要作品

    聲樂作品 Vocal Works《基督受死亡捆綁》 Christ lag in Todesbanden, BWV 4《上主是我堅固保障》 Ein feste Burg ist unser Gott, BWV 80《醒來吧,沉睡的人》 Wachet auf, ruft uns die Stimme, BWV 140《心、口、行、活》 Herz und Mund und Tat und Leben, BWV 147《聖馬太受難曲》St. Matthew Passion, BWV 244B 小調彌撒曲 Mass in B minor, BWV 232

    賦格與卡農 Fugues and Canons《十二平均律鍵盤曲集》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音樂的獻禮》Musikalisches Opfer, BWV 1079 《賦格的藝術》Die Kunst der fuge, BWV 1080

    器樂曲 Instrumental Works六首《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erg Concertos兩首小提琴協奏曲 Violin Concerto雙小提琴協奏曲 Double Concerto古鍵琴協奏曲 Harpsichord Concerto

    獨奏作品 Solo Works《哥爾德堡變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法國組曲》French Suites《英國組曲》English Suites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及組曲 Sonatas and Partitas六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 Suites

    胡銘堯是活躍於香港的音樂作家、作曲家,亦是電台節目監製,曾在香港電台第四台製作及主持多個節目。他的文章廣泛在香港的報章及雜誌出版。他現於香港藝術節出任副市場總監。他活躍於網絡上的寫作及評論,主頁為 denniswu.com。

    ***

    今時今日,我們把巴赫看成為音樂之父,不單因為他寫了大量的作品,更因為他將每首作品,都像一件工藝品般,把它們打理得完好無瑕。雖然,他沒有為後世立下過理論,沒有留下文字去解釋音樂的原理,更沒有搭建如何以音樂打動人心的捷徑。他只遺留下千多首作品,讓我們一窺音樂的玄機。以前的人,將他比作沉悶、刻板、古老,現在的人,卻發現世上已然沒有了專注技藝的人。他把自己比作工匠,說任何人都可擁有如此工藝。他把音符的工藝推上頂峰。然則好幾個世紀過去,這門工藝依然無人能及。

    他的影響力,有增無減。

    至於他尚有更多更多的作品,雖然消失在歷史之中,但卻隱隱地告訴我們,巴赫身處於那個年代,如何做一位忠於自己、忠於使命的作曲家。■

    Copyright © 2013–9 Dennis Wu. All rights reserved.

    此文章的主要部份曾於 2013 年 7 月 10 日「音樂遊蹤」講座系列文章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