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 cma.org.cn · 第十次大会在南京召开,林宗扬任主席...

8
第十次大会在南京召开,林宗扬任主席 大会学术活动安排15个专题报告 1934年3月31日~4月7日,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大会即合并后第二次大会在南京励志社召开,到会会员377 人,来宾21人。大会主席戚寿南代读执委会主席牛惠生演词,该演词提出应加快发展会员、尽快按各地 会员比例组织代表大会。行政院院长代表褚民谊、教育部部长王世杰、卫生署署长刘瑞恒等到会分别致 辞。大会就公共卫生、内科、外科、医院标准和门诊管理等方面安排了15个专题报告,并分为内科、外 科、妇产科、公共卫生、皮肤性病科、眼耳鼻喉科、放射学、病理学、生理学等9个组进行了学术交流, 共宣读论文274篇。 大会讨论通过中华医学会组织法 该组织法规定:①选举董事会,管理财产,审核经费、预算及负责募捐等。董事会设董事6人,每次大会 改选董事2人,最长任期不得超过6年。②理事会设理事10人,每次大会改选5人,连选连任。理事长由理 事推选产生。③本会主席及副主席应推选学优望重,或对本会有特殊贡献者担任,应选者不得为理事会当 然理事。大会通过决议,对会章中与组织法有关的各条即加以修正;根据国民政府医师条例领有医师执 照、但其学历与本会规定的会员资格未尽符合的医师,按增设“会侣”办法准其入会,由理事会办理。 大会改选了新的学会领导人 大会选举林宗扬任本会主席,李树芬、施尔德(R.T.Shields)任副主席,莫约西(J.C.McCracken)、劳 纳(J.C.Lawney)、金宝善、牛惠生、伍长耀、李廷安为理事,颜福庆、伍连德、刁信德、刘瑞恒、兰 安生(J.B.Grant)、牛惠霖为董事,朱恒璧为秘书,方嘉成为会计,余 为《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 林宗扬、马雅各(J.L.Maxwell)为《中华医学会英文杂志》总编辑,李廷安、颜福庆、施尔德、苏迈尔 (J.A.Snell)、马雅各、宋国宾、贝德生(J.LB.H.Paterson)分别为公共卫生、医学教育、出版、医院 标准、研究、业务保障、教会医事委员会主席。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推举牛惠生为理事长,马雅各为副理 事长;公共卫生委员会主席李廷安请辞,改推黄子方为该委员会主席。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第十次大会 NO.10 1934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大会会场南京励志社大礼堂旧照及近照 A BRIEF HISTORY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A BRIEF HISTORY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P/052

Upload: others

Post on 11-Oct-2019

2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NO - cma.org.cn · 第十次大会在南京召开,林宗扬任主席 大会学术活动安排15个专题报告 1934年3月31日~4月7日,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大会即合并后第二次大会在南京励志社召开,到会会员377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P/052

第十次大会在南京召开,林宗扬任主席

大会学术活动安排15个专题报告

1934年3月31日~4月7日,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大会即合并后第二次大会在南京励志社召开,到会会员377

人,来宾21人。大会主席戚寿南代读执委会主席牛惠生演词,该演词提出应加快发展会员、尽快按各地

会员比例组织代表大会。行政院院长代表褚民谊、教育部部长王世杰、卫生署署长刘瑞恒等到会分别致

辞。大会就公共卫生、内科、外科、医院标准和门诊管理等方面安排了15个专题报告,并分为内科、外

科、妇产科、公共卫生、皮肤性病科、眼耳鼻喉科、放射学、病理学、生理学等9个组进行了学术交流,

共宣读论文274篇。

大会讨论通过中华医学会组织法

该组织法规定:①选举董事会,管理财产,审核经费、预算及负责募捐等。董事会设董事6人,每次大会

改选董事2人,最长任期不得超过6年。②理事会设理事10人,每次大会改选5人,连选连任。理事长由理

事推选产生。③本会主席及副主席应推选学优望重,或对本会有特殊贡献者担任,应选者不得为理事会当

然理事。大会通过决议,对会章中与组织法有关的各条即加以修正;根据国民政府医师条例领有医师执

照、但其学历与本会规定的会员资格未尽符合的医师,按增设“会侣”办法准其入会,由理事会办理。

大会改选了新的学会领导人

大会选举林宗扬任本会主席,李树芬、施尔德(R.T.Shields)任副主席,莫约西(J.C.McCracken)、劳

纳(J.C.Lawney)、金宝善、牛惠生、伍长耀、李廷安为理事,颜福庆、伍连德、刁信德、刘瑞恒、兰

安生(J.B.Grant)、牛惠霖为董事,朱恒璧为秘书,方嘉成为会计,余 为《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

林宗扬、马雅各(J.L.Maxwell)为《中华医学会英文杂志》总编辑,李廷安、颜福庆、施尔德、苏迈尔

(J.A.Snell)、马雅各、宋国宾、贝德生(J.LB.H.Paterson)分别为公共卫生、医学教育、出版、医院

标准、研究、业务保障、教会医事委员会主席。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推举牛惠生为理事长,马雅各为副理

事长;公共卫生委员会主席李廷安请辞,改推黄子方为该委员会主席。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第十次大会 NO.10

1934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大会会场南京励志社大礼堂旧照及近照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P/052

Page 2: NO - cma.org.cn · 第十次大会在南京召开,林宗扬任主席 大会学术活动安排15个专题报告 1934年3月31日~4月7日,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大会即合并后第二次大会在南京励志社召开,到会会员377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P/053

林宗扬(1891~1988),祖籍福建海澄(今龙海),出生于马来西亚槟

榔屿。1916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1918年应伍连

德邀请回国后,历任北京中央医院细菌室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细菌

诊断室主任、教授兼教务长,北京大学医学院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教

授。1919年曾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修并于1922

年获公共卫生学博士学位,期间到英国利物普大学热带病专门学校学

习制备疫苗。1949年后继续在北京医学院执教。1956年起任《中华医

学杂志英文版》专职名誉顾问。林宗扬当选中华医学会会长时43岁,

任期1934年4月~1935年11月。

于右任为大会特刊题词影印件

林宗扬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大会会员在南京国民政府卫生署前合影(1934年4月2日)

Page 3: NO - cma.org.cn · 第十次大会在南京召开,林宗扬任主席 大会学术活动安排15个专题报告 1934年3月31日~4月7日,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大会即合并后第二次大会在南京励志社召开,到会会员377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P/054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大会会员拜谒中山陵后留影(1934年4月2日)

《中央日报》在大会期间,发行

《中华医学会二届年会特刊》8期,

图为该报特刊影印 (国家图书馆缩

微品复制件)

Page 4: NO - cma.org.cn · 第十次大会在南京召开,林宗扬任主席 大会学术活动安排15个专题报告 1934年3月31日~4月7日,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大会即合并后第二次大会在南京励志社召开,到会会员377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P/055

在医疗纠纷案中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中华医学会在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追溯到1930年营救被非法拘捕

的江西牯岭普仁医院院长邓青山等。1932年中华医学会第9次大

会上,牛惠生会长在工作报告中曾指出:“近年来医师执业困难

横生,诊病处方往往引起病家误会,以至涉讼,不论理由如何,

医家无不失败。凡有案件皆归司法,卫生署无从过问,值此法律

保障力量薄弱之时,凡医界同仁发生讼事,本会召集专家慎重研

究,以公平的态度作正确的建议。”1934年中华医学会第10次

大会上,专门成立了业务保障委员会,牛惠生会长在工作报告中

指出:“凡本会会员被涉讼案求诸于学会,本会以不偏不倚态

度,立即征求专家意见,贡献法庭;凡由本会力争案件,法庭判

决均未违背医理”。1934年即处理了合肥脑炎血清案、鼓楼医院

案、南昌病院江明医师案等讼案9件,其中胜诉者6人、未结案者

2人、和解者1人。1935年2月19日,医学会致函司法行政部,要

求明令各地法院,对于医患讼案应请正式法医剖验尸体,以其报

告为判断的依据。3月5日,司法行政部答复指出,“除将原呈存

备参考外,合批仰知照”。1935年9月由宋国宾编辑、该委员会

出版的《医讼案件汇抄》一、二集问世,该书汇集21案,20余万

字。1937年朱恒璧代表业务保障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中谈及

“医事诉讼前途颇可乐观,盖司法界对于医讼案件,渐知尊重专

家意见。”

1936年7月11日南京政府司法行政部法医学审议会成立,颜福庆、牛惠生、乐文照、富文寿、朱恒璧、陈鸿康

等中华医学会会员为其委员或顾问,图为法医学审议会成立合影

由首任业务保障委员会主席宋国宾(1893~1956, 上海震旦大学医学博士,国内近代医学伦理学开拓者之

一)编辑的《医讼案件汇抄》1935年9月出版第一集,1937年3月出版第二集。图为第二集封面书影 (国家

图书馆缩微品复制件)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P/055

Page 5: NO - cma.org.cn · 第十次大会在南京召开,林宗扬任主席 大会学术活动安排15个专题报告 1934年3月31日~4月7日,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大会即合并后第二次大会在南京励志社召开,到会会员377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P/056

参与承办远东热带医学会第九次大会

1934年10月2~8日,远东热带医学会第九次大会在南京召开,

14个会员国代表及会员329人(其中我国253人)出席。经选举

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刘瑞恒当选为会长,李树芬、翁之龙、梁

伯强(华南),颜福庆、梅贻琳、牛惠霖(华中),林宗扬、

陈宗贤、林可胜(华北),伍连德(东三省)等为中国理事。

本届大会共收到论文203篇,召开鼠疫、霍乱两次圆桌会议,

分内科、外科(含产科、放射、眼科及牙科)、细菌、麻风、

疟疾、寄生虫、病理、生理(含药物、生物化学)、鼠疫及霍

乱、公共卫生及海港检疫等10个组进行了交流。在闭幕式上,远

东热带医学会向中国政府及主管部门、中华医学会深致感谢。

《中央日报》对大会的报道影印 (国家图书馆缩微品复制件)

远东热带医学会第九次大会合影(前排左六起依次为刘瑞恒、伍连德、颜福庆) ( 新加坡伍玉玲 提供)

Page 6: NO - cma.org.cn · 第十次大会在南京召开,林宗扬任主席 大会学术活动安排15个专题报告 1934年3月31日~4月7日,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大会即合并后第二次大会在南京励志社召开,到会会员377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P/057

远东热带医学会第九次大会全体与会者在会场门前合影

远东热带医学会第九次大会与会者在南京六华春宴会后合影之一(第二排右起第六人为牛惠霖)

(牛恩美、牛恩德 提供)

Page 7: NO - cma.org.cn · 第十次大会在南京召开,林宗扬任主席 大会学术活动安排15个专题报告 1934年3月31日~4月7日,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大会即合并后第二次大会在南京励志社召开,到会会员377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P/058

远东热带医学会第九次大会与会者在南京六华春宴会后合影之二 (牛恩美、牛恩德 提供)

远东热带医学会第九次大会会刊及会徽 (新加坡伍玉玲 提供) 伍连德及其侄伍长耀因对远东热带医学会第九次大会的贡献所获颁的金质奖章

(新加坡伍玉玲 提供)

Page 8: NO - cma.org.cn · 第十次大会在南京召开,林宗扬任主席 大会学术活动安排15个专题报告 1934年3月31日~4月7日,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大会即合并后第二次大会在南京励志社召开,到会会员377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P/059

组织沪郊农村工作促进会开展工作

1935年7月9日,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委员会联合教育界及其他各界,在上海组织了沪郊农村工作促

进会公共卫生事业委员会,由医学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主席黄子方任主席。该会所设卫生事务所及诊

所的开办经费及日常费用由罗氏基金会捐助,以俞塘、颛桥、赵家塘、宝山一带为实验区,委任医

师、护士巡回各村,办理预防、卫生教育及治疗工作;1937年并与地方当局合作组织创伤救护班。

理事会成立花柳病预防委员会

鉴于社会上性病流行,且病者多为青年,往往不能受到充分的治疗,经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第二十四

次会议决议组织花柳病预防委员会。1935年8月9日,花柳病预防委员会正式成立,黄子方担任主

席,常务委员有朱恒璧、宋国宾、高维、邓青山,陈鸿康为技术组主任委员。该委员会订立章程,

明确以预防及治疗花柳病为任务;规定设委员15人,常务委员5人,公共卫生委员会主席、医学会

总干事、副干事三人为当然常务委员;下设技术、宣传两个组。10月11日,本会在上海时疫医院附

设的花柳病诊疗所开始免费接诊病人。

1935年1月中华医学会在上海登记证书影印件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提供)

1935年3月中华医学会活动纪念合影 (云南省医学会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