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 negotiable crossed check and endorsement by...

38
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 1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 期,033~70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 款背書 評最高法院 95 年台上 2223 號判決 Non-negotiable Crossed Check and Endorsement by Procuration----Comments on 2006 Tai Shang Zi No.2223 Judgment of the Supreme Court 李旻諺 Li, Min-Yen 摘要 之一種支票類 型。該 種支票是 否可再為委任 取款背書? 我國學說及實 務上多採肯定 見解。惟承認此 種支票可再 為委任取款背 書,是 否會與禁 轉票據之效力 相違背?不 無討論空間存 在。最 高法院 95 年台上字第 2223 號判決 雖肯認劃平行 線之禁轉支票 可再為委任取 款背書,但仍 ○○號、七十四 年台央業字第 一一四五號函 釋之要件, 否則付款行對 其付款則屬票 據法第 144 條準用第 71 1 項對背書 不連續之支票 付款,付款行應 自負其責。 然而,本 案上 訴人(發票人 )據此請求被 上訴人(付款 行)負侵權行 為損害賠償責 任。關於此問 題,於否認劃 平行線之禁轉 支票可再為委 任取款背書見 解下,付款行 對該纸支票付 款,亦有可能 發生。惟該請 求是否合理? 則屬另一問題。本文認為,付款行對背書不 連續之支票 付款,且執票 人又非實質上 票據權利人時,依票據法第 71 條第 1 項規 定之法律效果 為自負其責, 乃須向真正 票據權利人再 度付款,並非負 侵權行為損害 賠償責任。 國立空中大學兼任講師、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兼任講師、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系博士生。 33

Upload: trinhdien

Post on 13-Apr-2018

2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TRANSCRIPT

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 ∙ 1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 期,033~70

- -

劃 平 行 線 之 禁 轉 支 票 與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評 最 高 法 院 9 5 年 台 上

字 2 2 2 3 號 判 決 ( N o n - n e g o t i a b l e C r o s s e d C h e c k

a n d E n d o r s e m e n t b y P r o c u r a t i o n - - - - C o m m e n t s o n 2 0 0 6 Ta i S h a n g Z i N o . 2 2 2 3 J u d g m e n t o f

t h e S u p r e m e C o u r t )

李 旻 諺 ∗

( L i , M i n - Y e n )

摘 要 劃 平 行 線 之 禁 轉 支 票 為 日 常 生 活 票 據 流 通 中 常 見

之 一 種 支 票 類 型 。 該 種 支 票 是 否 可 再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我 國 學 說 及 實 務 上 多 採 肯 定 見 解 。 惟 承 認 此 種 支 票 可 再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是 否 會 與 禁 轉 票 據 之 效 力 相 違 背 ? 不

無 討 論 空 間 存 在 。 最 高 法 院 9 5 年 台 上 字 第 2 2 2 3 號 判 決

雖 肯 認 劃 平 行 線 之 禁 轉 支 票 可 再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但 仍

認 為 須 符 合 中 央 銀 行 業 務 局 七 十 三 年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八

○ ○ 號 、 七 十 四 年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一 四 五 號 函 釋 之 要 件 ,

否 則 付 款 行 對 其 付 款 則 屬 票 據 法 第 1 4 4 條 準 用 第 7 1 條

第 1 項 對 背 書 不 連 續 之 支 票 付 款 , 付 款 行 應 自 負 其 責 。

然 而 , 本 案 上 訴 人 ( 發 票 人 ) 據 此 請 求 被 上 訴 人 ( 付 款

行 ) 負 侵 權 行 為 損 害 賠 償 責 任 。 關 於 此 問 題 , 於 否 認 劃

平 行 線 之 禁 轉 支 票 可 再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見 解 下 , 付 款 行

對 該 纸 支 票 付 款 , 亦 有 可 能 發 生 。 惟 該 請 求 是 否 合 理 ?

則 屬 另 一 問 題 。 本 文 認 為 , 付 款 行 對 背 書 不 連 續 之 支 票

付 款 , 且 執 票 人 又 非 實 質 上 票 據 權 利 人 時 , 依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規 定 之 法 律 效 果 為 自 負 其 責 , 乃 須 向 真 正

票 據 權 利 人 再 度 付 款 , 並 非 負 侵 權 行 為 損 害 賠 償 責 任 。

∗國立空中大學兼任講師、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兼任講師、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系博士生。

33

∙ 2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且 付 款 行 對 背 書 不 連 續 之 支 票 付 款 並 未 造 成 發 票 人 有

何 權 利 或 利 益 受 損 可 言 。 本 文 最 後 對 於 最 高 法 院 9 5 年

台 上 字 第 2 2 2 3 號 判 決 評 析 實 務 對 上 述 兩 個 爭 點 之 見

解 。

關 鍵 字 : 禁 轉 票 據 、 平 行 線 支 票 、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背 書

不 連 續 票 據 、 侵 權 行 為 。

34

∙ 3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 95年台上字 2223號判決

- -

N o n - n e g o t i a b l e C r o s s e d C h e c k a n d E n d o r s e m e n t b y

P r o c u r a t i o n - - - - C o m m e n t s o n 2 0 0 6 Ta i S h a n g Z i N o . 2 2 2 3 J u d g m e n t o f

t h e S u p r e m e C o u r t

L i , M i n - Y e n

A b s t r a c t

T h e N o n - n e g o t i a b l e C r o s s e d C h e c k i s o n e c o m m o n k i n d o f

c h e c k s i n t h e i n s t r u m e n t s n e g o t i a t i o n i n d a i l y l i f e . C a n t h i s

k i n d o f c h e c k b e u s e d a s t h e E n d o r s e m e n t b y P r o c u r a t i o n a g a i n ?

T h e a n s w e r i s m o s t l y p o s i t i v e i n 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 A n d

w h e t h e r i t c o n f l i c t s a g a i n s t t h e e f f e c t o f t h e n o n - n e g o t i a b l e

i n s t r u m e n t s b y a d m i t t i n g t h e s a i d c h e c k t h a t i t c a n b e u s e d a s

t h e E n d o r s e m e n t b y P r o c u r a t i o n a g a i n ? T h e r e i s s t i l l t h e r o o m

f o r d i s c u s s i o n . T h o u g h 2 0 0 6 T a i S h a n g Z i N o . 2 2 2 3 J u d g m e n t o f

t h e S u p r e m e C o u r t a d m i t s t h a t t h e N o n - n e g o t i a b l e C r o s s e d

I n s t r u m e n t c a n b e u s e d a s t h e E n d o r s e m e n t b y P r o c u r a t i o n

a g a i n , i t s t i l l r e c o g n i z e s t h a t i t s h a l l c o m p l y w i t h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p a r t s o f t h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 1 9 8 4 T a i Y a n g Y e Z i

N o . 1 8 0 0 o f t h e B u s i n e s s B u r e a u o f C e n t r a l B a n k , a n d 1 9 8 5 T a i

Y a n g Y e Z i N o . 1 1 4 5 . O t h e r w i s e , t h e p a y m e n t p a i d b y t h e

p a y i n g b a n k s h a l l b e d e e m e d a s t h e p a y m e n t b y c h e c k s w i t h

u n c o n t i n u o u s e n d o r s e m e n t s w h i c h i s s t i p u l a t e d i n A r t i c l e 1 4 4

35

∙ 4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m u t a t i s m u t a n d i s C l a u s e 1 o f A r t i c l e 7 1 o f L a w o f I n s t r u m e n t s

a n d t h e p a y i n g b a n k s h a l l b e a r t h e l i a b i l i t y a r i s i n g t h e r e f r o m .

H o w e v e r , t h e A p p e l l o r ( t h e D r a w e r ) a p p e a l s t h e A p p e l l e e ( t h e

P a y i n g B a n k ) f o r d a m a g e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a g a i n s t t h e

i n f r i n g e m e n t a c t s . A s f o r t h i s p r o b l e m , u n d e r t h e o p i n i o n o f

d e n y i n g t h e N o n - n e g o t i a b l e C r o s s e d I n s t r u m e n t c a n b e u s e d a s

t h e E n d o r s e m e n t b y P r o c u r a t i o n a g a i n , i t i s p o s s i b l e f o r t h e

p a y i n g b a n k t o p a y f o r t h a t c h e c k . T h e n w h e t h e r t h a t a p p e a l i s

r e a s o n a b l e b e l o n g s t o a n o t h e r p r o b l e m . T h i s p a p e r b e l i e v e s

t h a t w h e n p e o p l e w h o h o l d t h e i n s t r u m e n t a r e n o t t h e p r a c t i c a l

o b l i g e e o f t h e i n s t r u m e n t s , t h e p a y i n g b a n k s h a l l p a y f o r t h e

c h e c k s w i t h u n c o n t i n u o u s e n d o r s e m e n t s , a n d i n o r d e r t o b e

r e s p o n s i b l e f o r i t s o w n f a u l t , i t s h a l l p a y t o t h e p r a c t i c a l

o b l i g e e o f t h e i n s t r u m e n t s a g a i n i n a c c o r d a n c e w i t h C l a u s e 1 o f

A r t i c l e 7 1 o f L a w o f I n s t r u m e n t s . A n d t h e p a y i n g b a n k s h a l l n o t

b e r e s p o n s i b l e f o r t h e d a m a g e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o f t h e

i n f r i n g e m e n t a c t s . A n d t h e c h e c k p a y m e n t w i t h u n c o n t i n u o u s

e n d o r s e m e n t b y t h e p a y i n g b a n k h a s n o t c a u s e d a n y l o s s o f

r i g h t s a n d i n t e r e s t s t o t h e d r a w e r . F i n a l l y ,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c o m m e n t s o n t h e s a i d t w o a r g u m e n t s i n p r a c t i c e a r i s i n g

f r o m 2 0 0 6 T a i S h a n g Z i N o . 2 2 2 3 J u d g m e n t o f t h e S u p r e m e

C o u r t .

K e y w o r d s : n o n - n e g o t i a b l e i n s t r u m e n t , c r o s s e d

c h e c k , e n d o r s e m e n t b y p r o c u r a t i o n ,

i n s t r u m e n t s w i t h u n c o n t i n u o u s

e n d o r s e m e n t , t o r t .

36

∙ 5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 95年台上字 2223號判決

- -

壹 、 前 言

票 據 法 不 僅 允 許 發 票 人 於 簽 發 票 據 時 得 記 載「 禁 止

轉 讓 」, 且 亦 允 許 背 書 人 於 背 書 讓 與 票 據 時 得 記 載 之( 參

照 票 據 法 第 3 0 條 第 2 項 及 第 3 項 、 第 1 2 4 條 、 第 1 4 4

條 ) 。 就 條 文 文 義 之 形 式 而 言 , 前 者 稱 為 「 禁 止 轉 讓 票

據 」, 簡 稱 為「 禁 轉 票 據 」; 後 者 稱 為「 禁 止 轉 讓 背 書 」,

簡 稱 為 「 禁 轉 背 書 」 1 。 「 禁 轉 票 據 」 最 常 見 於 簽 發 支

票 時 , 其 目 的 有 三 : 1 . 發 票 人 不 欲 與 他 方 多 生 關 係 、 2 .

發 票 人 對 於 受 款 人 欲 保 留 抗 辯 權 、 3 . 發 票 人 不 欲 於 其 他

票 據 關 係 人 不 付 款 時 , 擔 當 額 外 之 負 擔2

。 支 票 發 票 人

除 記 載 「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 字 樣 外 , 往 往 會 伴 隨 於 票 據 正

面 劃 兩 道 平 行 線 , 稱 為 「 平 行 線 支 票 」 , 此 為 支 票 上 所

特 有 之 制 度 。 其 目 的 乃 便 於 掛 失 止 付 及 防 止 冒 領 , 為 付

款 人 及 發 票 人 雙 方 安 全 , 以 限 制 付 款 方 法3

。 最 高 法 院

9 5 年 台 上 字 2 2 2 3 號 判 決 之 案 例 正 是 發 票 人 簽 發 劃 平 行

線 之 禁 轉 支 票 , 而 其 所 討 論 之 爭 點 有 二 : 第 一 、 發 票 人

簽 發 禁 轉 票 據 後 , 背 書 人 是 否 可 再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或 隱

存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要 討 論 此 問 題 前 , 須 先 瞭 解 禁 轉 票 據

之 內 涵 與 效 力 , 以 及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內 涵 及 效 力 為 何 ?

才 能 做 出 正 確 之 判 斷 。 第 二 、 當 否 定 背 書 人 可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或 雖 肯 定 背 書 人 可 為 委 任 取 書 , 但 不 符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要 件 時 , 付 款 行 對 委 任 取 款 之 被 背 書 人 付 款 , 是

否 須 對 發 票 人 負 侵 權 行 為 之 損 害 賠 償 責 任 ? 就 此 問 題 ,

則 須 對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有 正 確 之 解 釋 , 才 能 做 出 結 論 。

本 文 以 下 先 就 本 判 決 之 案 例 事 實 、 法 院 見 解 作 簡 述 , 再

針 對 「 禁 轉 票 據 」 、 「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之 內 涵 及 效 力 作

介 紹 。 最 後 運 用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之 解 釋 來 對 最 高 法 院 判

1 李欽賢,禁轉票據與禁轉背書,月旦法學教室,第 59期,2007年 9月,頁 26。 2 鄭洋一,票據法理論與實務,自版,2003年元月修訂 23版,頁 163。 3 同前註,頁 284、285。

37

∙ 6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決 做 評 析 。

貳 、 事 實 摘 要

訴 外 人 林 文 環 係 原 告 新 光 人 壽 保 險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即 本 案 上 訴 人 )大 展 通 訊 處 區 經 理 , 為 招 攬 保 險 業 務 ,

於 民 國 七 十 九 年 至 八 十 六 年 間 , 偽 造 招 攬 係 爭 被 保 險 人

即 要 保 人 向 其 公 司 投 保 人 壽 保 險 , 並 自 民 國 八 十 六 年 起

偽 造 係 爭 被 保 險 人 之 死 亡 證 明 書 等 文 件 , 向 保 險 人 詐 領

死 亡 、 醫 療 保 險 金 。 原 告 不 知 被 保 險 人 , 或 未 死 亡 或 根

本 無 其 人 存 在 , 於 民 國 八 十 六 年 起 分 別 簽 發 以 台 新 國 際

商 業 銀 行 儲 蓄 部 ( 下 稱 台 新 銀 行 , 及 本 案 被 告 、 被 上 訴

人 ) 或 合 作 金 庫 城 東 分 行 ( 下 稱 合 作 金 庫 ) 為 付 款 人 之

支 票 九 纸 , 作 為 保 險 理 賠 金 、 年 金 之 給 付 。 上 述 九 纸 支

票 均 係 記 名 支 票 , 記 名 被 保 險 人 為 受 款 人 , 票 面 均 劃 有

平 行 線 並 載 有 「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 字 樣 。 編 號 一 及 六 之 支

票 票 載 之 受 款 人 , 未 於 票 背 記 載 委 任 取 款 外 , 其 餘 之 支

票 均 於 票 背 載 有 受 款 人 委 任 取 款 , 委 託 訴 外 人 林 文 環 及

其 夫 郭 正 國 取 款 。 該 二 纸 支 票 之 背 面 雖 未 明 確 記 載 委 託

取 款 字 樣 , 但 被 委 託 人 已 提 出 確 認 委 任 取 款 關 係 之 書 面

文 件 。 被 告 台 新 銀 行 收 受 後 直 接 付 款 , 由 林 文 環 及 其 夫

郭 正 國 領 取 全 部 票 款 。 原 告 新 光 人 壽 認 為 被 告 台 新 銀 行

之 受 僱 人 違 反 中 央 銀 行 業 務 局 七 十 三 年 十 二 月 十 四 日

( 七 三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八 0 0 號 4 及 七 十 四 年 八 月 二 十

二 日 ( 七 四 )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一 四 五 號 函 5 及 票 據 法 之 規

定 , 任 由 非 係 爭 支 票 受 款 人 之 林 文 環 及 郭 正 國 委 任 取 款 ,

4 中央銀行業務局(73)年台央業字第 1800號函內容:劃橫線並註明「禁止背書轉讓」之票據,受款人在金融業未

設立帳戶,得以委任取款之方式委託在金融業設有帳戶之人代為取款。此種禁止轉讓背書之票據,如委任背書取款,

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受款人在金融業未設立帳戶。二、受款人與受任領款人均須於票據背面簽名,並經提示之金

融業者簽章證明。三、應由受款人於票據背面記載「委託受任人取款」等委託文句。 5 中央銀行業務局(74)年台央業字第 1145號函內容:受款人除應於票據背面書明票面金額委託受任領款人代為取

款之文字及親自簽章外,受任領款人亦應親自簽章。並應於提示行簽章證明存入受任領款人帳戶無誤後,付款行始

得付款。所謂「親自簽章」,僅須受款人親自簽章即可,並未限制其必須親往提示行簽章,是以受款人與受任領款

人無需親往提示行簽章。

38

∙ 7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 95年台上字 2223號判決

- -

並 直 接 付 款 致 新 光 人 壽 受 有 損 害 , 故 請 求 被 告 台 新 銀 行

應 負 侵 權 行 為 之 僱 用 人 損 害 賠 償 責 任 。

參 、 法 院 判 決 之 見 解

一 、 臺 灣 臺 北 地 方 法 院 判 決 6

關 於 本 案 , 臺 灣 臺 北 地 方 法 院 於 9 0 年 度 重 訴 字 第

3 0 6 5 號 判 決 指 出 , 依 票 據 法 第 1 4 4 條 準 用 同 法 第 3 0 條

第 2 項 及 第 1 3 9 條 第 3 項 規 定 , 記 載 受 款 人 名 稱 並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且 劃 有 平 行 線 之 支 票 , 應 於 受 款 人 之 帳 戶 提 示

付 款 , 不 得 背 書 轉 讓 。 然 依 中 央 銀 行 業 務 局 ( 七 三 )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八 ○ ○ 號 函 釋 , 劃 橫 線 並 註 明 「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 之 票 據 , 受 款 人 在 金 融 業 未 設 立 帳 戶 , 得 以 委 任 取

款 之 方 式 委 託 在 金 融 業 設 有 帳 戶 之 人 代 為 取 款 。 此 種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之 票 據 , 如 委 任 背 書 取 款 , 須 符 合 下 列 條 件 :

1 . 受 款 人 在 金 融 業 未 設 立 帳 戶 ; 2 . 受 款 人 與 受 任 領 款 人

均 於 票 據 背 書 簽 名 , 並 經 提 示 之 金 融 業 者 簽 章 證 明 ; 3 .

應 由 受 款 人 於 票 據 背 面 記 載 「 委 託 受 任 人 取 款 」 等 委 託

文 句 。 次 依 中 央 銀 行 業 務 局 ( 七 四 )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一 四

五 號 函 : 經 註 明 「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 之 劃 平 行 線 支 票 , 受

款 人 在 金 融 業 因 無 往 來 帳 戶 而 委 託 在 金 融 業 有 往 來 之

存 戶 代 收 者 , 依 ( 七 三 )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八 ○ ○ 號 函 , 受

款 人 除 應 於 票 據 背 面 書 明 票 面 金 額 委 託 受 任 領 款 人 代

為 取 款 之 文 字 及 親 自 簽 章 外 , 受 任 領 款 人 亦 應 親 自 簽 章 。

並 應 於 提 示 行 簽 章 證 明 存 入 受 任 領 款 人 帳 戶 無 誤 後 , 付

款 行 始 得 付 款 。 再 依 中 央 銀 行 業 務 局 九 十 一 年 十 月 一 日

台 央 業 字 第 ○ 九 一 ○ ○ 四 二 一 三 二 號 函 表 示「 劃 平 行 線

並 記 載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之 票 據 , 其 受 款 人 於 金 融 機 構 無 存

款 帳 戶 , 得 以 委 任 取 款 之 目 的 為 背 書 , 委 託 已 開 立 存 款

6臺北地方法院 90年度重訴字第 3065號判決。

39

∙ 8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帳 戶 之 第 三 人 ( 受 任 領 款 人 ) 代 為 取 款 。 受 款 人 應 於 票

據 背 面 書 明 委 任 取 款 之 意 旨 , 並 須 經 受 任 領 款 人 簽 章 ,

提 示 行 亦 應 簽 章 證 明 存 入 受 任 領 款 人 帳 戶 無 誤 , 付 款 人

即 得 付 款 。 付 款 行 依 票 據 法 第 七 十 一 條 規 定 , 應 審 核 該

委 任 取 款 之 背 書 是 否 連 續 。 至 委 任 取 款 之 意 旨 與 簽 章 ,

及 受 任 領 款 人 有 無 簽 章 與 是 否 為 提 示 行 之 存 款 戶 等 要

件 , 應 由 提 示 行 為 形 式 上 之 審 查 , 較 為 合 理 」 , 故 如 編

號 一 、 二 、 三 、 四 、 六 、 七 、 八 、 九 所 示 之 支 票 雖 經 發

票 人 記 載 「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 字 樣 , 如 符 合 上 開 要 件 , 仍

得 以 委 任 取 款 之 方 式 , 委 託 他 人 代 為 取 款 , 且 提 示 行 具

有 為 形 式 上 審 查 之 注 意 義 務 。

就 編 號 二 、 三 、 四 、 七 、 八 、 九 所 示 之 支 票 背 面 皆

載 有 「 票 面 金 額 委 託 受 任 人 領 款 」 ( 或 者 載 明 委 託 人 及

受 託 人 文 句 ) 、 「 證 明 存 入 受 任 人 帳 戶 無 誤 」 字 樣 , 已

符 合 中 央 銀 行 前 開 函 釋 所 指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記 載 方 式 ,

至 為 明 確 。 提 示 行 僅 須 就 委 任 取 款 之 票 據 , 其 背 面 是 否

記 載 委 任 取 款 之 意 旨 、 有 無 經 受 款 人 及 受 任 領 款 人 簽 章

及 受 任 領 款 人 是 否 為 該 行 之 存 款 戶 等 要 件 , 負 形 式 審 查

之 責 。 故 上 述 六 纸 支 票 , 付 款 行 職 員 付 款 並 無 疏 失 可 言 。

就 編 號 一 、 六 兩 張 支 票 , 其 票 據 背 面 無 記 載 「 票 面 金 額

委 託 受 任 人 領 取 」 之 字 句 , 受 任 人 林 文 環 未 於 支 票 背 面

蓋 章 , 此 點 並 不 符 合 中 央 銀 行 前 開 函 釋 所 指 「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之 記 載 方 式 。 雖 然 被 告 出 具 受 款 人 具 名 之 委 託 書

表 明 將 支 票 金 額 委 託 林 文 環 代 為 領 取 等 語 , 惟 此 委 託 書

係 屬 於 私 文 書 性 質 , 並 非 記 載 於 票 據 之 背 面 , 而 非 屬 於

票 據 上 記 載 事 項 , 與 票 據 法 上 「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之 含 義

不 同 , 不 符 合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記 載 方 式 。 被 告 由 形 式 上

審 查 , 即 可 判 別 均 與 票 據 法 所 規 定 「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之

要 件 不 符 , 依 前 揭 中 央 銀 行 業 務 局 所 為 之 函 釋 可 知 , 提

40

∙ 9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 95年台上字 2223號判決

- -

示 行 即 被 告 就 委 任 取 款 之 票 據 , 其 背 面 是 否 記 載 委 任 取

款 之 意 旨 、 有 無 經 受 款 人 及 受 任 領 款 人 簽 章 及 受 任 領 款

人 是 否 為 該 行 之 存 款 戶 等 要 件 , 應 為 形 式 上 之 審 查 , 被

告 所 屬 承 辦 人 員 竟 疏 於 審 查 , 將 此 二 筆 支 票 款 項 撥 入 林

文 環 之 帳 戶 , 明 顯 違 反 票 據 法 第 一 百 四 十 四 條 準 用 同 法

第 三 十 條 第 二 項 與 同 法 第 一 百 三 十 九 條 第 三 項 有 關 平

行 線 支 票 、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之 規 定 , 付 款 行 職 員 付 款 有 過

失 。

因 被 告 承 辦 人 員 之 過 失 , 未 盡 形 式 上 審 查 之 義 務 ,

將 附 表 編 號 一 、 六 號 支 票 之 款 項 撥 入 訴 外 人 林 文 環 在 被

告 處 之 帳 號 , 原 告 因 而 受 有 上 開 金 額 之 損 失 , 被 告 明 顯

違 反 票 據 法 之 規 定 。 票 據 法 之 前 揭 規 定 , 足 認 屬 於 保 護

他 人 之 法 律 , 故 判 決 被 告 應 依 民 法 第 一 百 八 十 四 條 第 二

項 、 及 第 一 百 八 十 八 條 第 一 項 前 段 之 規 定 , 對 原 告 負 損

害 賠 償 之 責 。

二 、 臺 灣 高 等 法 院 判 決7

關 於 本 案 , 臺 灣 高 等 法 院 於 9 3 年 度 重 上 字 第 1 9 4

號 判 決 認 為 , 按 支 票 執 票 人 以 委 任 取 款 之 目 的 , 而 為 背

書 時 , 應 於 支 票 上 記 載 之 , 票 據 法 第 1 4 4 條 準 用 同 法 第

4 0 條 第 1 項 定 有 明 文 。 是 支 票 執 票 人 為 行 使 取 款 權 利 ,

於 支 票 上 記 載 委 任 取 款 意 旨 後 , 此 時 執 票 人 僅 授 與 被 背

書 人 收 取 票 款 之 代 理 權 , 並 非 轉 讓 票 據 之 所 有 權 , 故 不

生 票 據 上 權 利 移 轉 之 效 力 , 從 而 , 記 名 支 票 經 發 票 人 為

禁 止 轉 讓 之 記 載 者 , 依 票 據 法 第 1 4 4 條 準 用 第 3 0 條 第

2 項 規 定 , 固 不 得 轉 讓 , 惟 仍 不 妨 以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方 式 ,

委 託 他 人 代 為 取 款 。 故 本 件 系 爭 9 張 支 票 雖 經 發 票 人 新

光 人 壽 為 禁 止 轉 讓 之 記 載 , 仍 非 不 得 以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方

7 臺灣高等法院 93年重上字 194號判決。

41

∙ 10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式 , 委 託 包 括 林 文 環 、 郭 正 國 在 內 之 第 三 人 代 為 取 款 。

支 票 劃 平 行 線 乃 因 支 票 為 支 付 證 券 , 且 限 於 見 票 即

付 , 付 款 後 不 易 查 知 提 款 人 , 故 票 據 法 第 1 3 9 條 採 行 在

支 票 劃 平 行 線 方 式 , 限 制 付 款 人 僅 得 對 金 融 業 者 支 付 票

款 。 是 劃 平 行 線 支 票 並 無 禁 止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或 受 委 託 人

須 限 於 金 融 業 者 之 規 定 , 亦 無 禁 止 或 限 制 之 必 要 , 其 執

票 人 如 欲 委 託 他 人 取 款 , 仍 得 於 支 票 上 載 明 委 任 取 款 意

旨 以 背 書 為 之 , 由 受 託 人 即 被 背 書 人 將 支 票 存 入 其 在 金

融 業 者 之 帳 戶 委 託 取 款 , 如 生 紛 爭 , 付 款 人 仍 得 查 明 委

託 提 款 人 , 於 平 行 線 支 票 之 立 法 意 旨 並 不 違 背 。 故 本 件

雖 為 劃 平 行 線 支 票 , 亦 得 以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方 式 , 委 託 林

文 環 、 郭 正 國 代 為 提 示 取 款 。

至 上 開 中 央 銀 行 函 釋 就 劃 平 行 線 且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之 支 票 , 於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時 , 認 應 具 備 一 定 要 件 , 始 得

為 之 云 云 , 核 係 因 票 據 為 流 通 證 券 , 為 方 便 持 票 人 提 示

兌 現 票 據 , 遂 有 票 據 交 換 制 度 , 實 務 上 並 有 「 提 示 行 」

及 「 付 款 行 」 之 產 生 , 而 提 示 行 及 付 款 行 為 同 一 或 不 同

金 融 業 者 , 均 無 不 可 , 僅 於 非 同 一 金 融 業 者 時 , 因 直 接

接 觸 持 票 人 者 為 提 示 行 , 付 款 行 並 未 實 際 與 持 票 人 接 觸 ,

為 明 確 區 分 其 內 部 相 互 間 責 任 , 乃 有 提 示 行 應 於 票 據 上

為 相 關 特 定 記 載 之 必 要 , 以 利 付 款 行 為 形 式 確 認 是 否 付

款 , 基 此 , 中 央 銀 行 經 金 融 業 者 函 詢 後 , 乃 有 上 開 函 釋 ,

旨 在 明 確 劃 分 提 示 行 與 付 款 行 內 部 相 互 間 之 責 任 歸 屬 ,

如 提 示 行 與 付 款 行 為 同 一 金 融 業 者 , 即 無 責 任 區 分 之 必

要 。 惟 不 論 提 示 行 與 付 款 行 是 否 為 同 一 金 融 業 者 , 付 款

行 即 付 款 人 仍 應 依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規 定 對 票 據 權

利 人 負 責 , 於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之 記 名 支 票 為 委 任 取 款 時 ,

猶 須 審 查 符 合 票 據 法 第 4 0 條 第 1 項 由 受 款 人 於 支 票 上

載 明 委 託 意 旨 , 並 為 背 書 後 , 始 得 付 款 , 而 用 資 免 責 。

42

∙ 11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 95年台上字 2223號判決

- -

本 件 編 號 一 至 四 及 編 號 六 至 八 號 共 7 張 禁 止 轉 讓

支 票 ( 編 號 五 支 票 之 請 求 部 分 , 新 光 人 壽 已 敗 訴 確 定 ,

無 再 審 究 必 要 ) 之 提 示 行 及 付 款 行 均 為 台 新 銀 行 , 台 新

銀 行 均 應 依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規 定 對 票 據 權 利 人 負

責 , 即 於 上 開 7 張 支 票 委 任 林 文 環 、 郭 正 國 取 款 時 , 應

依 票 據 法 第 4 0 條 第 1 項 規 定 , 審 查 是 否 符 合 由 受 款 人

於 支 票 上 載 明 委 託 意 旨 , 並 為 背 書 後 , 始 得 付 款 , 並 用

資 免 責 。

編 號 二 、 三 、 四 、 七 、 八 核 其 形 式 上 已 具 備 受 款 人

載 明 委 託 意 旨 , 並 為 背 書 之 委 任 取 款 要 件 , 台 新 銀 行 據

而 付 款 , 要 無 過 失 可 言 。 惟 編 號 一 及 編 號 六 支 票 背 面 僅

有 受 款 人 簽 名 蓋 章 , 並 無 記 載 委 任 取 款 之 意 旨 , 不 符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之 記 名 支 票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要 件 , 台 新 銀 行

逕 予 付 款 , 依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規 定 , 應 自 負 其 責 。

至 於 編 號 九 支 票 , 其 提 示 行 雖 為 台 新 銀 行 , 惟 付 款

行 為 合 作 金 庫 銀 行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城 東 分 行( 下 稱 合 作 金

庫 城 東 分 行 ) , 依 前 開 說 明 , 應 由 付 款 行 合 作 金 庫 城 東

分 行 依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規 定 對 票 據 權 利 人 負 責 ,

縱 提 示 行 台 新 銀 行 違 反 上 開 中 央 銀 行 函 釋 應 審 查 之 要

件 , 亦 僅 係 台 新 銀 行 與 付 款 行 合 作 金 庫 城 東 分 行 內 部 間

責 任 歸 屬 問 題 , 票 據 權 利 人 尚 不 得 對 台 新 銀 行 逕 為 主 張

或 請 求 , 是 不 論 新 光 人 壽 是 否 為 編 號 九 支 票 之 真 正 權

利 人 , 其 請 求 台 新 銀 行 賠 償 該 編 號 九 票 款 之 損 害 , 均 屬

無 據 。

依 票 據 法 第 1 4 4 條 準 用 同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規 定 ,

付 款 人 對 於 背 書 不 連 續 之 支 票 而 付 款 者 , 應 自 負 其 責 。

此 所 謂 「 應 自 負 其 責 」 , 係 僅 指 對 真 正 票 據 權 利 人 不 得

主 張 免 除 票 據 法 上 付 款 責 任 而 已 , 非 謂 付 款 人 對 背 書 不

連 續 之 付 款 不 生 效 力 。 台 新 銀 行 既 無 不 法 之 行 為 , 核 與

43

∙ 12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民 法 侵 權 行 為 須 以 不 法 侵 害 他 人 權 利 之 構 成 要 件 有 間 ,

自 無 負 侵 權 行 為 責 任 可 言 。 且 票 據 係 無 因 證 券 , 不 論 票

據 簽 發 之 原 因 關 係 為 何 , 其 真 正 票 據 權 利 人 為 票 載 受 款

人 , 本 件 付 款 人 台 新 銀 行 付 款 予 林 文 環 、 郭 正 國 , 不 論

是 否 具 備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要 件 , 台 新 銀 行 均 僅 依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對 真 正 票 據 權 利 人 負 責 , 不 須 負 損 害 賠

償 責 任 。

依 上 訴 人 與 被 上 訴 人 約 定 書 內 容 , 並 無 新 光 人 壽 簽

發 之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支 票 , 不 得 以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方 式 委 託

第 三 人 取 款 , 或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應 具 備 如 何 要 件 始 得 付 款

之 約 定 , 而 系 爭 支 票 上 發 票 人 之 印 鑑 與 留 存 於 台 新 銀

行 之 印 鑑 相 符 , 為 上 訴 人 所 不 爭 執 , 則 難 謂 台 新 銀 行 有

何 違 反 兩 造 支 票 存 款 契 約 之 情 事 , 是 故 不 須 依 民 法 第

5 4 4 條 規 定 付 損 害 賠 償 責 任 。

三 、 最 高 法 院 判 決8

關 於 本 案 , 最 高 法 院 於 9 5 年 度 台 上 字 第 2 2 2 3 號 判

決 指 出 , 按 支 票 執 票 人 為 行 使 取 款 權 利 , 於 支 票 上 記 載

委 任 取 款 意 旨 後 , 即 得 以 背 書 方 式 委 託 他 人 為 之 , 並 無

其 他 限 制 , 此 時 執 票 人 僅 授 與 被 背 書 人 收 取 票 款 之 代 理

權 , 並 非 轉 讓 票 據 之 所 有 權 , 不 生 票 據 上 權 利 移 轉 之 效

力 , 此 觀 票 據 法 第 一 百 四 十 四 條 準 用 第 四 十 條 第 一 項 規

定 自 明 。 是 以 ,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之 記 名 支 票 , 依 法 固 不 得

轉 讓 其 權 利 , 惟 仍 得 以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方 式 , 委 託 他 人 代

為 取 款 。 又 在 支 票 正 面 劃 平 行 線 者 , 依 票 據 法 第 一 百 三

十 九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 持 票 人 如 非 金 融 業 者 , 則 須 將 支 票

存 入 其 在 金 融 業 者 之 帳 戶 委 託 取 款 。 若 劃 平 行 線 支 票 無

禁 止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約 定 , 執 票 人 即 仍 得 於 支 票 上 載 明

8 最高法院 95年度台上字 2223號判決。

44

∙ 13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 95年台上字 2223號判決

- -

委 任 取 款 意 旨 以 背 書 為 之 , 由 受 託 人 即 被 背 書 人 將 支 票

存 入 其 在 金 融 業 者 之 帳 戶 委 託 取 款 。 準 此 , 於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劃 平 行 線 之 記 名 支 票 為 委 任 取 款 時 , 付 款 人 於 審 查

受 款 人 已 為 背 書 及 於 支 票 上 載 明 委 託 取 款 之 意 旨 , 即 得

付 款 予 受 託 人 , 並 於 付 款 後 免 除 其 責 任 。

中 央 銀 行 業 務 局 七 十 三 年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八 ○ ○ 號 、

七 十 四 年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一 四 五 號 函 釋 , 僅 在 明 確 劃 分 提

示 行 與 付 款 行 內 部 相 互 間 之 責 任 歸 屬 , 自 非 屬 於 保 護 他

人 之 法 律 。

編 號 二 、 三 、 四 、 七 、 八 號 之 支 票 背 面 均 已 載 明 委

託 取 款 之 意 旨 , 並 分 別 蓋 有 委 託 人 、 受 託 人 之 印 章 , 被

上 訴 人 核 其 形 式 上 具 備 委 任 取 款 要 件 , 據 以 付 款 , 要 無

過 失 可 言 。 另 編 號 九 支 票 之 背 面 亦 經 載 明 為 委 託 取 款 ,

因 其 付 款 銀 行 係 合 作 金 庫 銀 行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城 東 分 行 ,

原 應 由 該 行 負 審 查 之 責 , 苟 提 示 行 即 被 上 訴 人 有 違 反 上

開 中 央 銀 行 函 釋 應 審 查 之 要 件 , 亦 僅 係 被 上 訴 人 與 付 款

行 內 部 間 責 任 歸 屬 問 題 , 票 據 權 利 人 尚 不 得 對 被 上 訴 人

逕 為 主 張 或 請 求 。

至 於 編 號 一 、 六 之 支 票 , 其 背 面 之 記 載 雖 未 符 合 委

任 取 款 之 要 件 , 然 票 據 法 第 七 十 一 條 所 謂 付 款 人 對 於 背

書 不 連 續 之 支 票 而 付 款 者 , 應 自 負 其 責 之 規 定 , 係 指 對

真 正 票 據 權 利 人 不 得 主 張 免 除 票 據 法 上 付 款 責 任 , 非 謂

付 款 人 對 背 書 不 連 續 之 付 款 不 生 效 力 。 上 訴 人 所 舉 證 據

既 不 足 以 證 明 被 上 訴 人 之 付 款 行 為 , 與 民 法 侵 權 行 為 之

構 成 要 件 相 當 , 即 不 能 責 令 負 侵 權 行 為 之 責 任 。 況 系 爭

支 票 之 受 款 人 為 各 保 險 契 約 之 受 益 人 , 縱 上 訴 人 受 林 文

環 詐 欺 而 簽 發 系 爭 支 票 , 惟 票 據 係 無 因 證 券 , 不 論 簽 發

之 原 因 關 係 為 何 , 其 真 正 票 據 權 利 人 應 係 票 載 之 受 款 人 ,

被 上 訴 人 ( 之 受 僱 人 ) 付 款 予 林 文 環 二 人 , 如 未 具 備 委

45

∙ 14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要 件 , 被 上 訴 人 自 僅 對 真 正 票 據 權 利 人 負

責 , 上 訴 人 依 侵 權 行 為 法 律 關 係 , 訴 請 被 上 訴 人 負 僱 用

人 之 損 害 賠 償 責 任 , 亦 無 可 採 。

上 訴 人 於 被 上 訴 人 處 開 設 支 票 存 款 帳 戶 而 與 被 上

訴 人 間 成 立 委 任 關 係 , 然 兩 造 並 未 有 被 上 訴 人 對 於 上 訴

人 簽 發 之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支 票 , 不 得 以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方 式

委 託 第 三 人 取 款 , 或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應 具 備 如 何 要 件 始 得

付 款 之 約 定 , 則 上 訴 人 對 於 系 爭 支 票 上 發 票 人 之 印 鑑 與

留 存 於 被 上 訴 人 處 之 印 鑑 相 符 , 既 不 爭 執 , 即 難 謂 被 上

訴 人 違 反 委 任 契 約 之 約 定 , 上 訴 人 依 民 法 第 五 百 四 十 四

條 關 於 受 任 人 損 害 賠 償 責 任 之 規 定 , 請 求 被 上 訴 人 賠 償

其 所 受 損 害 , 更 屬 無 據 。

四 、 小 結

不 論 地 方 法 院 、 高 等 法 院 或 最 高 法 院 對 於 發 票 人 簽

發 劃 有 平 行 線 之 禁 轉 支 票 , 皆 肯 認 其 可 再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其 理 由 在 於 禁 轉 支 票 依 法 固 不 得 轉 讓 其 權 利 , 惟 仍

得 以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方 式 , 委 託 他 人 代 為 取 款 。 但 須 符 合

中 央 銀 行 業 務 局 七 十 三 年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八 ○ ○ 號 、 七 十

四 年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一 四 五 號 函 釋 之 要 件 。 本 案 中 , 編 號

二 、 三 、 四 、 七 、 八 號 之 支 票 符 合 函 釋 對 於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要 件 , 被 告 對 其 付 款 , 自 無 過 失 可 言 , 不 須 對 原 告

負 損 害 賠 償 之 責 。

編 號 一 、 六 之 支 票 , 因 不 符 合 函 釋 對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要 件 , 則 地 方 法 院 認 為 被 告 對 其 付 款 造 成 原 告 損 害 , 應

依 民 法 第 一 百 八 十 四 條 第 二 項 、 及 第 一 百 八 十 八 條 第 一

項 前 段 之 規 定 , 對 原 告 負 損 害 賠 償 之 責 。 但 高 等 法 院 及

最 高 法 院 認 為 , 被 告 對 其 付 款 , 僅 違 反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 應 自 負 其 責 , 即 須 對 於 真 正 票 據 權 利 人 付 款 。

46

∙ 15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 95年台上字 2223號判決

- -

然 而 , 就 發 票 人 而 言 , 該 發 票 行 為 有 效 , 即 須 負 擔 票 據

債 務 。 縱 使 發 票 行 為 乃 因 詐 領 保 險 金 而 為 之 , 基 於 票 據

行 為 無 因 性 , 發 票 人 仍 須 負 擔 票 據 責 任 , 故 被 告 付 款 行

為 , 不 會 造 成 發 票 人 損 害 。 且 違 反 上 述 函 釋 之 規 定 非 違

反 保 護 他 人 之 法 律 。 因 此 , 被 告 不 須 依 民 法 第 一 百 八 十

四 條 第 二 項 、 及 第 一 百 八 十 八 條 第 一 項 前 段 之 規 定 , 對

原 告 負 損 害 賠 償 之 責 。

實 務 上 對 於 劃 有 平 行 線 禁 轉 支 票 是 否 可 再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持 肯 定 見 解 。 但 如 此 是 否 與 禁 轉 票 據 之 本 質

及 效 力 相 符 , 則 有 討 論 空 間 存 在 。 再 者 , 對 於 付 款 行 違

反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之 規 定 時 , 是 否 會 造 成 發 票 人

受 損 ? 本 案 地 院 與 高 等 、 最 高 法 院 之 見 解 不 同 , 究 竟 孰

是 孰 非 ? 則 須 就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為 正 確 之 解 釋 。

肆 、 禁 轉 票 據 之 內 涵 與 效 力

一 、 禁 轉 票 據 之 內 涵

票 據 屬 有 價 證 券 之 一 種 , 就 有 價 證 券 之 分 類 而 言 ,

依 據 證 券 上 記 載 權 利 主 體 之 方 式 , 得 分 為 無 記 名 證 券 、

指 示 證 券 與 記 名 證 券 。 證 券 上 未 記 載 權 利 主 體 之 姓 名 或

名 稱 者 , 即 係 無 記 名 證 券 ; 反 之 , 有 記 載 者 , 即 係 記 名

證 券 ; 若 於 權 利 主 體 姓 名 或 名 稱 之 下 加 上「 或 其 指 示 人 」、

「 或 來 人 」 字 樣 者 , 即 係 指 示 證 券 。 無 記 名 及 指 示 證 券

與 記 名 證 券 之 不 同 主 要 有 二 : 其 一 、 權 利 移 轉 之 方 法 不

同 , 無 記 名 證 券 僅 須 交 付 證 券 即 發 生 權 利 移 轉 之 效 果 ,

指 示 證 券 則 須 背 書 即 交 付 始 生 權 利 移 轉 之 效 力 , 記 名 證

券 則 不 得 依 背 書 轉 讓 權 利 , 僅 得 依 背 書 以 外 之 方 法 移 轉

其 權 利 : 其 二 、 有 否 流 通 保 護 規 定 適 用 之 不 同 , 前 兩 者

若 依 背 書 或 交 付 之 方 法 轉 讓 其 權 利 , 則 有 抗 辯 限 制 及 善

47

∙ 16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意 受 讓 規 定 之 適 用 , 後 者 即 無 此 等 規 定 之 適 用9

依 票 據 法 第 3 0 條 第 2 項 : 「 記 名 匯 票 發 票 人 有 禁

止 轉 讓 之 記 載 者 , 不 得 轉 讓 。 」 本 票 及 支 票 分 別 依 票 據

法 第 1 2 4 條 及 第 1 4 4 條 準 用 之 。 所 謂 「 不 得 轉 讓 」 是 否

指 禁 止 一 切 之 權 利 移 轉 方 法 ? 從 體 系 上 來 看 第 3 0 條 第

2 項 緊 接 著 第 3 0 條 第 1 項 做 規 定 , 應 解 釋 為 僅 禁 止 依

背 書 轉 讓 的 方 式 移 轉 票 據 權 利 , 並 不 禁 止 以 背 書 移 轉 方

式 以 外 的 方 法 如 繼 承 、 公 司 合 併 、 強 制 執 行 及 普 通 債 權

讓 與 等 方 法 移 轉 票 據 權 利 ; 且 民 國 六 十 二 年 票 據 法 修 正

理 由 中 「 不 得 以 背 書 轉 讓 」 之 說 明 更 可 以 明 白 看 出 當 時

立 法 者 之 意 ; 再 從 「 禁 止 背 書 」 票 據 之 制 度 意 旨 而 言 ,

允 許 發 票 人 為 該 記 載 , 乃 賦 予 其 得 剝 奪 票 據 之 指 示 性 ,

即 剝 奪 受 款 人 得 依 背 書 之 方 法 轉 讓 其 權 利 , 而 非 剝 奪 票

據 權 利 之 讓 與 性 , 故 「 禁 止 背 書 」 票 據 得 依 背 書 以 外 之

方 法 轉 讓 , 係 屬 有 價 證 券 法 理 上 所 當 然 。 故 由 上 述 可 知 ,

「 禁 轉 票 據 」 屬 有 價 證 券 中 之 記 名 證 券1 0

, 僅 得 依 背

書 以 外 之 方 法 轉 讓 其 權 利 。 此 為 學 說 通 說1 1

及 實 務

1 2之 見 解 。

日 本 學 說 上 對 於 「 禁 轉 票 據 」 亦 做 相 同 解 釋 , 其 認

為 票 據 僅 記 載 受 款 人 姓 名 時 , 於 法 律 上 被 視 為 指 示 證 券 ,

可 以 藉 由 背 書 轉 讓 票 據 權 利 。 然 而 , 於 票 據 上 有 「 禁 止

指 示 」或 與 其 有 同 一 意 義 之 文 字 記 載 時( 如 禁 止 背 書 ),

則 成 為 禁 止 背 書 票 據 或 禁 止 指 示 票 據 。 該 票 據 不 能 再 藉

由 背 書 方 式 轉 讓 票 據 權 利 , 成 為 記 名 證 券1 3

9 李欽賢,發票人簽發禁止背書票據之效力,臺灣本土法學,第 56期,2004年 3月,頁 163。 10 同前註,163、164頁。

11 鄭洋一,同前註 2,頁 163;施文森,票據法論—兼析聯合國國際票據公約,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9月

初版,頁 142;鄭玉波,票據法,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3月增訂第 2版,頁 108。 12 最高法院 52年台上字 1865號判決;最高法院 84年台抗字第 300號裁定;最高法院 87年台簡上字第 30 號判決。

13 田中誠二、山村忠平、堀 口 亘,コンメンタール手形法,勁草書房,1971年 9月初版,頁 451;平出慶道,手

形法小切手法,有斐閣,1990年 3月初版,頁 389;田中誠二,手形‧小切手法詳論(上巻),勁草書房,1976年

2月初版,頁 409。

48

∙ 17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 95年台上字 2223號判決

- -

二 、 禁 轉 票 據 之 效 力

發 票 人 簽 發 禁 轉 票 據 後 , 若 受 款 人 再 為 背 書 轉 讓 效

力 如 何 ? 其 與 通 常 背 書 轉 讓 之 效 力 是 否 相 同 ? 分 述 如

下 :

( 一 ) 通 常 背 書 轉 讓 之 效 力

通 常 背 書 ( 轉 讓 背 書 ) 之 效 力 有 三 : 即 權 利 移 轉 效

力 、 擔 保 效 力 及 資 格 授 與 力 。 其 中 權 利 移 轉 效 力 乃 基 於

背 書 人 之 意 思 表 示 而 來 , 擔 保 效 力 及 資 格 授 與 力 , 則 與

當 事 人 意 思 並 無 關 係 , 而 為 法 律 所 特 別 規 定 。

1 、 權 利 移 轉 效 力

因 背 書 乃 讓 與 票 據 上 權 利 之 行 為 , 藉 由 背 書 , 票 據

上 一 切 權 利 移 轉 於 被 背 書 人 。 此 稱 為 權 利 移 轉 效 力 , 是

背 書 本 質 之 效 力 。 藉 由 背 書 , 被 背 書 人 代 替 背 書 人 成 為

票 據 上 一 切 權 利 之 權 利 人 。 然 而 , 附 著 於 背 書 人 票 據 上

權 利 的 人 的 抗 辨 事 由 , 原 則 上 並 不 移 轉 於 被 背 書 人 ( 人

的 抗 辯 切 斷 )1 4

。 再 者 , 關 於 票 據 外 權 利 而 附 從 於 票

據 上 權 利 者 , 例 如 質 權 、 抵 押 權 、 民 法 保 證 契 約 上 權 利 、

違 約 金 請 求 權 及 背 書 人 對 於 前 手 所 有 原 因 關 係 上 權 利

等 , 是 否 亦 因 背 書 移 轉 於 被 背 書 人 ? 多 數 學 者 以 此 等 權

利 均 非 票 據 權 利 , 而 解 為 非 因 背 書 而 當 然 發 生 移 轉 。 但

亦 有 謂 : 在 通 常 之 情 形 , 當 事 人 既 依 背 書 轉 讓 票 據 , 則

可 解 為 含 有 同 時 移 轉 此 等 票 據 權 利 之 意 思 。 惟 當 事 人 間

另 有 合 意 時 , 則 不 在 此 限 。 又 若 被 背 書 人 不 知 有 此 項 附

從 權 利 存 在 時 , 故 無 認 其 有 移 轉 之 必 要 , 自 不 得 解 為 此

項 附 從 權 利 亦 依 背 書 當 然 或 為 背 書 自 體 之 效 果 而 發 生

移 轉1 5

。 關 於 此 問 題 , 日 本 學 說 上 早 期 認 為 若 於 當 事

人 間 無 特 別 合 意 時 , 無 法 藉 由 背 書 移 轉 於 被 背 書 人 。 其

14 末永敏和,手形法‧小切手法—基礎と展開,中央経済社,2007年第 2版,頁 53、54。

15 陳世榮,票據之利用與流通,正中書局,1981年第 3版,頁 130。

49

∙ 18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理 由 在 於 日 本 票 據 法 第 1 4 條 規 定 「 背 書 乃 移 轉 藉 由 票

據 而 生 之 一 切 權 利 」 。 但 近 時 學 說 上 通 說 認 為 縱 使 移 轉

該 附 從 權 利 並 不 會 妨 礙 票 據 流 通 性 而 且 反 而 有 益 , 故 解

為 若 當 事 人 間 無 反 對 合 意 , 則 附 從 權 利 亦 移 轉 於 被 背 書

人1 6

2 、 擔 保 效 力

背 書 人 因 背 書 對 於 被 背 書 人 及 其 後 手 全 體 應 擔 保

付 款 , 在 匯 票 更 擔 保 承 兌 ( 票 據 法 第 1 4 4 、 1 2 4 條 準 用

第 3 9 條 準 用 第 2 9 條 規 定 ) , 故 票 據 不 獲 付 款 時 及 在 匯

票 承 兌 被 拒 時 , 背 書 人 應 負 償 還 義 務 , 是 為 背 書 擔 保 效

力1 7

。 一 般 而 言 , 於 到 期 日 屆 至 時 , 對 於 本 票 發 票 人 、

匯 票 承 兌 人 付 款 提 示 不 獲 付 款 時 , 而 發 生 背 書 人 之 擔 保

責 任 。 背 書 人 之 擔 保 責 任 乃 指 追 索 義 務 。

背 書 主 要 目 的 在 於 移 轉 票 據 權 利 , 背 書 人 之 所 以 須

負 擔 擔 保 責 任 與 背 書 人 之 意 思 表 示 無 關 , 乃 是 法 律 上 基

於 促 進 票 據 流 通 特 別 所 訂 定 之 責 任 。 日 本 法 上 學 說 通 說

亦 作 此 解 釋1 8

。 故 此 為 一 法 定 責 任 。

3 、 資 格 授 與 力

所 謂 資 格 授 與 力 乃 指 持 有 背 書 連 續 之 票 據 執 票 人 ,

應 推 定 為 正 當 執 票 人 , 毋 須 證 明 其 實 質 的 權 利 , 此 即 背

書 之 資 格 授 與 力 , 又 稱 為 權 利 證 明 效 力 , 為 謀 票 據 之 權

利 行 使 獲 流 通 之 簡 易 及 安 全 之 法 定 效 力 , 票 據 法 第 3 7

條 第 1 項 本 文 即 設 有 規 定 。 其 內 涵 有 三 : 第 一 、 依 一 般

原 則 , 行 使 權 利 須 證 明 其 為 真 正 權 利 人 始 可 , 亦 即 非 證

明 實 質 有 效 取 得 權 利 之 事 實 , 則 不 能 行 使 權 利 。 然 而 ,

背 書 連 續 之 執 票 人 無 須 為 此 項 證 明 , 即 當 然 可 以 行 使 權

16 服部栄三,手形‧小切手法,商事法務研究會,1977年 2月改訂版,頁 99。

17 陳世榮,同前註 15,頁 131、132。

18 田邊光政,最新手形法小切手法【四訂版】,中央経済社株式会社,2005年 2月四訂版,頁 119、120。

50

∙ 19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 95年台上字 2223號判決

- -

利 , 此 乃 背 書 之 推 定 力 。 但 執 票 人 如 確 無 權 利 之 人 而 債

務 人 能 予 以 證 明 時 , 仍 得 拒 絕 其 權 利 之 行 使 。 第 二 、 依

一 般 原 則 , 債 務 人 清 償 於 真 正 權 利 人 , 始 得 免 責 。 而 在

票 據 , 債 務 人 如 清 償 於 背 書 連 續 之 票 據 執 票 人 , 仍 得 免

其 責 任 , 此 乃 背 書 之 免 責 力 。 但 有 惡 意 或 重 大 過 失 時 ,

則 不 能 免 責 。 第 三 、 依 一 般 原 則 , 背 書 非 實 質 的 有 效 ,

則 被 背 書 人 即 不 能 取 得 權 利 。 但 自 背 書 連 續 之 票 據 執 票

人 依 背 書 取 得 該 票 據 之 人 , 縱 令 背 書 人 為 無 權 利 人 而 背

書 實 質 上 無 效 時 , 被 背 書 人 亦 能 取 得 票 據 上 權 利 , 此 乃

善 意 取 得 。 但 就 背 書 之 無 效 , 有 惡 意 或 重 大 過 失 者 , 則

不 能 取 得 權 利 。 因 此 , 所 謂 資 格 授 與 力 , 從 廣 義 言 之 ,

係 上 述 推 定 力 、 免 責 力 及 善 意 取 得 之 總 稱 ; 從 狹 義 言 之 ,

則 僅 指 推 定 力 而 言1 9

( 二 ) 禁 轉 票 據 之 效 力

票 據 法 第 3 0 條 第 2 項 規 定 「 不 得 轉 讓 」 乃 指 不 得

依 背 書 轉 讓 的 方 式 移 轉 票 據 權 利 , 但 仍 得 依 背 書 以 外 之

方 式 移 轉 票 據 權 利 。 是 以 , 縱 使 受 款 人 仍 以 背 書 轉 讓 之

方 式 讓 與 其 票 據 權 利 , 自 不 生 通 常 背 書 轉 讓 之 效 力 , 當

然 無 權 利 移 轉 效 力 、 擔 保 效 力 及 資 格 授 與 力 。 但 該 背 書

表 示 受 款 人 有 讓 與 票 據 權 利 之 意 思 , 而 受 讓 人 ( 被 背 書

人 ) 有 受 讓 票 據 權 利 之 意 思 , 票 據 權 利 即 因 雙 方 合 意 及

票 據 交 付 時 發 生 權 利 移 轉 效 力 。 故 發 票 人 簽 發 禁 止 背 書

票 據 , 受 款 人 仍 背 書 轉 讓 票 據 權 利 時 , 並 不 發 生 票 據 法

上 背 書 之 效 力 , 但 受 讓 人 得 依 民 法 普 通 債 權 讓 與 之 方 式

及 效 力 使 受 讓 人 取 得 票 據 權 利 。

然 而 , 票 據 畢 竟 屬 於 有 價 證 券 之 一 種 , 與 民 法 普 通

債 權 讓 與 之 方 式 及 效 力 必 有 些 許 不 同 。 民 法 普 通 債 權 讓

19 陳世榮,同前註 15,頁 134。

51

∙ 20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與 僅 須 雙 方 合 意 即 生 效 , 但 受 款 人 依 普 通 債 權 讓 與 方 式

讓 與 票 據 權 利 時 , 除 雙 方 合 意 外 , 尚 須 交 付 票 據 。 蓋 受

款 人 所 讓 與 者 乃 票 據 ( 有 價 證 券 ) 權 利 , 而 票 據 證 券 與

票 據 權 利 相 結 合 , 受 款 人 行 使 權 利 時 既 須 提 示 證 券 , 為

了 使 受 讓 人 居 於 亦 得 行 使 權 利 之 法 律 地 位 , 法 理 上 當 然

須 讓 與 人 交 付 證 券 與 受 讓 人 , 始 生 權 利 移 轉 之 效 力 。 票

據 證 券 之 交 付 , 既 係 票 據 權 利 移 轉 之 生 效 要 件 , 則 無 民

法 上 債 權 移 轉 生 效 後 受 讓 人 享 有 債 權 證 明 文 件 交 付 請

求 權 之 問 題 , 故 民 法 第 2 9 6 條 之 規 定 , 自 無 適 用 之 餘 地 。

「 禁 轉 票 據 」 其 權 利 之 行 使 及 移 轉 , 既 然 均 須 依 證 券 為

之 , 則 受 款 人 讓 與 其 權 利 後 即 不 可 能 向 債 務 人 行 使 權 利 ,

債 務 人 因 此 而 不 可 能 有 二 重 清 償 , 是 以 保 護 債 務 人 之 規

定 , 即 民 法 第 2 9 0 條 關 於 債 權 讓 與 通 知 之 規 定 , 即 無 適

用 之 必 要 。 然 而 , 由 於 受 讓 人 須 繼 受 讓 與 人 之 權 利 瑕 疵 ,

而 其 繼 受 瑕 疵 之 分 界 線 係 債 務 人 受 通 知 之 時 , 亦 即 債 務

人 於 受 通 知 時 所 得 對 抗 讓 與 人 之 事 由 或 得 主 張 之 抵 銷 ,

均 得 以 之 對 抗 受 讓 人 或 主 張 之 , 是 以 受 讓 人 對 債 務 人 之

通 知 , 即 具 有 保 護 自 己 之 作 用 , 民 法 第 2 9 9 條 之 規 定 ,

當 然 適 用 於 「 禁 轉 票 據 」2 0

我 國 實 務 上 對 於 「 禁 轉 票 據 效 力 」 之 解 釋 , 並 不 精

確 。 最 高 法 院 8 4 年 台 抗 字 第 3 0 0 號 裁 定 書 , 一 方 面 認

為 於 禁 轉 票 據 情 形 下 , 受 款 人 雖 不 得 依 票 據 法 上 方 式 移

轉 票 據 權 利 , 但 仍 得 有 民 法 關 於 債 權 讓 與 規 定 之 適 用 ;

另 一 方 面 又 認 為 受 讓 人 不 得 對 禁 轉 票 據 之 發 票 人 主 張

票 據 權 利 , 明 顯 有 所 矛 盾 。 蓋 受 讓 人 依 民 法 上 債 權 讓 與

方 式 取 得 票 據 權 利 , 自 可 對 發 票 人 行 使 票 據 權 利 , 否 則

允 許 受 讓 人 依 民 法 債 權 讓 與 方 式 取 得 票 據 權 利 並 無 意

義 。 最 高 法 院 8 7 年 台 簡 上 字 第 3 0 號 判 決 , 亦 主 張 「 不

20 李欽賢,同前註 9,頁 164。

52

∙ 21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 95年台上字 2223號判決

- -

得 依 票 據 法 之 規 定 對 於 為 禁 止 轉 讓 之 發 票 人 行 使 票 據

上 權 利 」 。 其 理 由 如 下 : 「 此 種 支 票 仍 不 失 為 民 法 上 金

錢 債 權 之 性 質 , 故 得 依 民 法 規 定 一 般 債 權 讓 與 方 式 而 轉

讓 之 , 但 僅 生 民 法 上 通 常 債 權 讓 與 之 效 力 , 其 受 讓 人 所

取 得 者 為 民 法 上 之 金 錢 債 權 , 而 非 票 據 上 之 權 利 。 」 然

此 種 支 票 上 之 債 權 , 既 屬 票 據 上 之 權 利 , 縱 使 是 依 通 常

債 權 讓 與 之 方 式 而 轉 讓 , 受 讓 人 所 取 得 者 , 仍 然 是 票 據

上 權 利 , 絕 非 民 法 上 之 金 錢 債 權2 1

三 、 小 結

綜 上 述 言 之 , 禁 轉 票 據 所 指 乃 發 票 人 簽 發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之 票 據 , 依 票 據 法 第 3 0 條 第 2 項 規 定「 不 得 轉 讓 」

乃 指 不 得 依 票 據 法 上 背 書 之 方 式 轉 讓 , 但 仍 得 依 一 般 債

權 讓 與 之 方 式 轉 讓 。 在 此 需 說 明 者 , 乃 權 利 、 權 利 移 轉

方 法 及 權 利 移 轉 效 力 實 屬 三 種 不 同 之 概 念 。 在 禁 轉 票 據

下 , 執 票 人 欲 轉 讓 之 權 利 者 為 票 據 權 利 , 而 其 轉 讓 之 方

法 為 一 般 民 法 債 權 讓 與 之 方 法 , 故 僅 生 一 般 債 權 讓 與 之

效 力 。 因 此 , 當 執 票 人 以 一 般 債 權 讓 與 之 方 法 轉 讓 票 據

權 利 時 , 受 讓 人 所 取 得 者 亦 為 票 據 權 利 , 並 不 會 因 轉 讓

方 法 不 同 , 使 票 據 權 利 變 成 民 法 上 之 金 錢 債 權 。 就 轉 讓

方 法 言 之 , 因 票 據 本 身 之 特 殊 性 , 執 票 人 須 交 付 票 據 予

讓 與 人 , 此 與 民 法 一 般 債 權 讓 與 僅 需 當 事 人 合 意 即 發 生

轉 讓 效 力 不 同 。 就 權 利 移 轉 效 力 而 言 , 受 讓 人 既 取 得 者

為 票 據 權 利 , 自 可 行 使 票 據 權 利 , 僅 不 過 因 非 依 背 書 取

得 票 據 權 利 , 人 的 抗 辯 事 由 並 未 切 斷 , 受 讓 人 必 須 繼 受

讓 與 人 權 利 之 瑕 疵 。 故 發 票 人 簽 發 禁 轉 支 票 給 受 款 人 ,

受 款 人 仍 背 書 給 第 三 人 時 , 該 背 書 不 發 生 效 力 , 付 款 行

自 可 以 背 書 不 連 續 為 由 退 票 。 然 若 受 款 人 與 第 三 人 間 有

21 李欽賢,同前註 1,頁 34。

53

∙ 22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讓 與 票 據 權 利 之 意 思 合 意 , 受 款 人 並 交 付 票 據 給 第 三 人 ,

第 三 人 仍 可 依 民 法 一 般 債 權 讓 與 方 式 取 得 票 據 權 利 , 僅

不 過 其 行 使 票 據 時 , 必 須 證 明 與 受 款 人 間 有 讓 與 票 據 權

利 之 合 意 , 且 受 款 人 有 交 付 票 據 , 自 己 為 實 質 上 票 據 權

利 人 。

伍 、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內 涵 與 效 力

一 、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內 涵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即 執 票 人 ( 背 書 人 ) 以 行 使 票 據 上

之 權 利 為 目 的 , 而 受 與 被 背 書 人 以 代 理 取 款 之 權 , 並 非

轉 讓 票 據 之 所 有 權 , 故 與 一 般 背 書 有 別 。 票 據 法 第 4 0

條 第 1 項 規 定 : 「 執 票 人 以 委 任 取 款 之 目 的 , 而 為 背 書

時 , 應 於 匯 票 上 記 載 之 。 」 至 於 應 如 何 記 載 本 法 並 未 設

何 規 定 , 除 明 白 記 載 「 本 票 據 委 任 被 背 書 人 取 款 」 或 記

載 「 因 取 款 」 、 「 因 代 理 」 等 字 樣 外 , 依 英 美 慣 例 , 凡

票 據 背 面 載 有 : 「 託 收 」 , 「 入 賬 戶 」 等 , 亦 有 委 任 取

款 之 效 力 。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存 在 , 乃 由 於 票 據 之 付 款 提

示 , 一 般 工 商 業 因 數 量 過 多 , 通 常 均 委 託 金 融 業 者 為 之 。

尤 其 我 國 票 據 法 規 定 劃 平 行 線 之 支 票 僅 得 對 金 融 業 者

付 款 , 委 任 取 款 更 屬 必 要 。 票 據 法 對 於 此 種 背 書 , 乃 明

定 其 背 書 人 與 被 背 書 人 之 關 係 。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既 不 轉

讓 票 據 權 利 , 故 背 書 人 仍 保 留 其 對 票 據 之 所 有 權 , 僅 委

託 背 書 人 代 為 行 使 票 據 權 利 而 已 。 被 背 書 人 以 受 任 人 之

身 分 , 其 所 得 行 使 之 權 利 範 圍 , 與 委 任 人 同 。 其 行 使 權

利 之 結 果 , 仍 由 背 書 人 承 受 , 與 被 背 書 人 無 涉 。 由 於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被 背 書 人 , 本 身 對 於 票 據 並 無 任 何 權 利 ,

其 行 使 票 據 權 利 , 純 係 受 背 書 人 之 委 託 。 因 此 , 基 於 委

任 關 係 之 結 果 , 票 據 債 務 人 對 於 受 任 人 所 得 提 出 之 抗 辯 ,

54

∙ 23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 95年台上字 2223號判決

- -

以 得 對 抗 委 任 者 為 限2 2

二 、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效 力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被 認 為 具 有 授 與 代 理 權 之 效 力 及 資

格 授 與 力 。 委 任 取 款 被 背 書 人 並 無 取 得 票 據 權 利 , 所 取

得 者 乃 一 代 理 權 , 與 通 常 讓 與 背 書 不 同 , 當 然 不 具 有 權

利 移 轉 效 力 。 就 擔 保 效 力 而 言 ,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票 據 權

利 人 仍 為 背 書 人 , 而 非 被 背 書 人 , 故 不 發 生 權 利 擔 保 效

力 , 亦 即 背 書 人 對 於 被 背 書 人 不 負 擔 保 責 任2 3

。 就 代

理 權 授 與 效 力 及 資 格 授 與 力 , 分 述 如 下 :

1 、 代 理 權 授 與 效 力

藉 由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背 書 人 對 於 被 背 書 人 授 與 行 使

票 據 上 權 利 之 代 理 權 。 該 代 理 權 之 內 容 包 括 一 切 因 票 據

而 生 之 權 利 皆 可 行 使 ( 票 據 法 第 4 0 條 第 2 項 ) , 被 背

書 人 不 僅 可 以 行 使 付 款 請 求 權 , 亦 可 行 使 追 索 權 。 且 不

限 於 票 據 上 權 利 , 甚 至 包 含 票 據 法 上 之 權 利 , 如 利 益 償

還 請 求 權 。 除 此 之 外 , 並 不 限 於 裁 判 外 行 使 , 若 有 需 要

時 亦 可 於 裁 判 上 行 使 2 4 。 具 體 言 之 , 被 背 書 人 得 為 付

款 提 示 , 付 款 時 得 予 受 領 , 不 獲 付 款 時 得 作 成 拒 絕 證 書 ,

而 向 前 手 追 索 , 必 要 時 且 可 提 起 訴 訟 。

2 、 資 格 授 與 力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發 生 代 理 權 授 與 效 力 , 因 而 於 形 式 上

必 伴 隨 資 格 授 與 力 。 也 就 是 說 , 被 背 書 人 藉 由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推 定 被 授 與 行 使 票 據 上 權 利 之 代 理 權 。 此 與 通 常 轉

讓 背 書 效 力 中 之 資 格 授 與 力 相 同 , 於 票 據 法 上 並 未 明 文

規 定 , 但 解 釋 上 被 認 為 從 授 與 代 理 權 之 效 力 衍 生 出 來

22 鄭洋一,同前註 2,頁 169、170。

23 鄭玉波,同前註 11,頁 136、137。

24 前田 庸,手形法.小切手法,有斐閣,1999年 2月初版,頁 370。

55

∙ 24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2 5 。 藉 由 此 效 力 , 被 背 書 人 不 須 證 明 自 己 的 代 理 權 才

可 行 使 權 利 ,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只 要 形 式 上 有 效 , 無 論 實 質

有 效 與 否 , 執 票 人 均 當 然 被 認 為 有 代 理 權 , 因 而 縱 不 為

代 理 權 之 證 明 , 亦 當 然 得 行 使 權 利 , 而 票 據 債 務 人 對 於

執 票 人 為 清 償 時 , 以 無 惡 意 或 重 大 過 失 者 為 限 , 亦 當 然

免 責 。 同 時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權 利 人 雖 仍 為 背 書 人 , 但 因

其 已 不 占 有 票 據 , 故 不 得 行 使 權 利 , 然 而 一 旦 將 票 據 收

回 , 即 當 然 可 以 行 使 權 利 , 縱 未 將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塗 銷 ,

亦 無 妨 礙 2 6 。

三 、 小 結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與 一 般 轉 讓 背 書 不 同 , 其 並 無 發 生 票

據 權 利 移 轉 之 效 力 , 被 背 書 人 並 未 取 得 票 據 權 利 , 而 僅

取 得 代 理 背 書 人 行 使 票 據 權 利 之 資 格 , 故 票 據 債 務 人 自

得 以 對 背 書 人 之 人 的 抗 辯 事 由 對 抗 被 背 書 人 , 學 說 上 又

稱 其 為 「 非 轉 讓 背 書 」 。 就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效 力 而 言 ,

被 背 書 人 僅 取 得 行 使 票 據 上 權 利 之 代 理 權 , 被 背 書 人 被

推 定 有 被 授 與 行 使 票 據 權 利 上 之 代 理 權 , 學 說 上 亦 稱 其

具 有 「 資 格 授 與 力 」 。 然 此 與 一 般 轉 讓 背 書 之 資 格 授 與

力 之 內 涵 不 同 , 於 一 般 轉 讓 背 書 下 的 資 格 授 與 力 , 其 內

涵 包 含 推 定 力 、 免 責 力 及 善 意 受 讓 。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推

定 力 乃 指 推 定 被 背 書 人 有 取 得 行 使 票 據 權 利 之 代 理 權 ,

並 非 推 定 其 為 形 式 上 票 據 權 利 人 。 就 免 責 力 而 言 , 票 據

債 務 人 對 於 形 式 上 有 效 的 委 任 取 款 被 背 書 人 付 款 , 縱 其

實 質 上 無 代 理 權 , 以 無 惡 意 或 重 大 過 失 者 為 限 , 亦 當 然

免 責 。 舉 例 言 之 , 甲 簽 發 票 據 給 乙 , 丙 竊 取 乙 之 票 據 ,

並 偽 造 乙 之 簽 名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給 自 己 , 當 丙 向 甲 行 使 票

據 權 利 時 , 甲 無 惡 意 或 重 大 過 失 下 清 償 時 , 自 可 免 責 。

25 同前註,頁 371。

26 鄭玉波,同前註 11,頁 136。

56

∙ 25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 95年台上字 2223號判決

- -

此 點 與 一 般 轉 讓 背 書 中 資 格 授 與 力 的 免 責 力 相 同 , 發 票

人 僅 須 以 背 書 連 續 證 明 其 為 形 式 上 票 據 權 利 人 即 可 免

責 。 就 善 意 受 讓 而 言 ,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並 不 受 善 意 受 讓 制

度 之 保 護 。 舉 例 言 之 , 甲 簽 發 票 據 給 乙 , 丙 從 乙 處 竊 取

該 票 據 , 並 偽 造 乙 之 簽 名 背 書 給 自 己 , 嗣 後 再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給 丁 , 此 例 中 丙 未 取 得 票 據 權 利 , 縱 使 丁 善 意 , 仍

無 法 取 得 代 理 丙 行 使 票 據 權 利 之 資 格 , 畢 竟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背 書 人 並 無 票 據 權 利 , 被 背 書 人 又 如 何 能 行 使 票 據

權 利 ? 就 此 點 亦 與 一 般 轉 讓 背 書 之 資 格 授 與 力 具 有 善

意 受 讓 制 度 保 護 不 同 。

陸 、 法 院 判 決 評 析

最 高 法 院 9 5 年 台 上 字 第 2 2 2 3 號 判 決 中 所 涉 及 到 之

爭 點 有 二 : 一 、 發 票 人 劃 平 行 線 之 禁 轉 支 票 背 書 人 可 否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二 、 當 否 定 背 書 人 可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或 雖 肯 定 背 書 人 可 為 委 任 取 書 , 但 不 符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要 件 時 , 付 款 行 對 委 任 取 款 之 被 背 書 人 付 款 , 是 否 須 對

發 票 人 負 侵 權 行 為 之 損 害 賠 償 責 任 ? 分 述 如 下 :

一 、 發 票 人 劃 平 行 線 之 禁 轉 支 票 背 書 人 可 否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 一 ) 實 務 與 學 說 見 解

依 票 據 法 第 1 3 9 條 第 3 項 規 定 : 「 劃 平 行 線 支 票 之

執 票 人 , 如 非 金 融 業 者 , 應 將 該 項 支 票 存 入 其 在 金 融 業

者 之 帳 戶 , 委 託 其 代 為 取 款 。 」執 票 人 倘 非 金 融 業 者 時 ,

故 不 得 為 付 款 提 示 , 付 款 人 亦 不 得 對 其 支 付 票 款 , 惟 執

票 人 得 否 以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委 託 金 融 業 者 以 外 之 人 取 款 ,

再 由 該 受 任 人 委 託 金 融 業 者 取 款 , 則 不 無 疑 問 。 如 將 票

據 法 第 1 3 9 條 第 3 項 所 稱 之 「 執 票 人 」 解 為 僅 指 票 面 之

受 款 人 , 則 為 否 定 解 釋 , 亦 即 執 票 人 必 須 第 一 次 即 委 託

57

∙ 26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金 融 業 者 取 款 始 為 合 法 , 反 之 , 如 將 該 條 項 之「 執 票 人 」

解 為 不 限 票 面 之 受 款 人 , 則 亦 包 括 因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而 持

有 票 據 之 人 在 內 , 可 為 肯 定 之 解 釋 , 亦 即 不 必 僅 限 於 受

款 人 或 原 來 執 票 人 直 接 委 任 金 融 業 者 取 款 , 可 許 為 數 次

之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茍 最 後 一 次 受 任 人 存 入 其 在 金 融 業 者

之 帳 戶 , 委 託 代 為 取 款 即 可 2 7 。 國 內 多 數 說 採 肯 定 見

解 2 8 , 蓋 因 平 行 線 制 度 之 設 , 原 在 對 於 支 票 受 領 人 資

格 加 以 限 制 , 規 定 付 款 人 僅 得 對 金 融 業 者 支 付 票 據 金 額 ,

其 作 用 不 外 乎 在 防 止 支 票 遺 失 或 被 竊 而 被 人 冒 領 時 , 得

追 查 係 何 人 領 款 , 藉 資 解 決 糾 紛 。 除 此 之 外 , 平 行 線 支

票 與 一 般 支 票 並 無 不 同 , 茍 不 違 反 平 行 線 制 度 之 本 旨 ,

原 可 與 一 般 支 票 為 相 同 解 釋 。 平 行 線 支 票 執 票 人 , 依 票

據 法 第 4 0 條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規 定 , 背 書 並 記 明 受 任 人

名 稱 委 託 其 取 款 , 再 由 該 受 任 人 背 書 委 託 其 往 來 之 金 融

業 者 取 款 時 , 因 限 存 入 被 背 書 之 受 任 人 帳 戶 嗣 後 亦 可 追

查 究 係 何 人 領 取 支 票 款 項 , 與 平 行 線 制 度 之 本 旨 , 原 無

違 背 , 似 無 禁 止 之 必 要 2 9 。

然 而 , 發 票 人 簽 發 劃 平 行 線 之 禁 轉 票 據 時 , 可 否 再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我 國 實 務 上 皆 採 肯 定 見 解 3 0 , 本 文

所 探 討 之 最 高 法 院 9 5 年 台 上 字 第 2 2 2 3 號 判 決 亦 認 為 :

「 按 支 票 執 票 人 為 行 使 取 款 權 利 , 於 支 票 上 記 載 委 任 取

款 意 旨 後 , 即 得 以 背 書 方 式 委 託 他 人 為 之 , 並 無 其 他 限

制 , 此 時 執 票 人 僅 授 與 被 背 書 人 收 取 票 款 之 代 理 權 , 並

非 轉 讓 票 據 之 所 有 權 , 不 生 票 據 上 權 利 移 轉 之 效 力 , 此

觀 票 據 法 第 一 百 四 十 四 條 準 用 第 四 十 條 第 一 項 規 定 自

27 黃獻全,支票付款委託之研究,凱倫出版社,1984年 2月修訂版,頁 124、125。

28 施文森,同前註 11,頁 337;鄭洋一,同前註 2,頁 286。

29 黃獻全,同前註 27,頁 125。

30 我國最高法院 97年台上字 667號判決、95台上字 2988號判決、93台上字 1909號判決、93年台上字 646號判決、

92台上字 373號判決皆認為發票人簽發劃平行線之禁轉票據時,若符合中央銀行業務局 73年台央業字第 1800號、

74年台央業字第 1145號函釋,可再為委任取款背書。

58

∙ 27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 95年台上字 2223號判決

- -

明 。 是 以 ,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之 記 名 支 票 , 依 法 固 不 得 轉 讓

其 權 利 , 惟 仍 得 以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方 式 , 委 託 他 人 代 為 取

款 。 又 在 支 票 正 面 劃 平 行 線 者 , 依 票 據 法 第 一 百 三 十 九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 持 票 人 如 非 金 融 業 者 , 則 須 將 支 票 存 入

其 在 金 融 業 者 之 帳 戶 委 託 取 款 。 若 劃 平 行 線 支 票 無 禁 止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約 定 , 執 票 人 即 仍 得 於 支 票 上 載 明 委 任

取 款 意 旨 以 背 書 為 之 , 由 受 託 人 即 被 背 書 人 將 支 票 存 入

其 在 金 融 業 者 之 帳 戶 委 託 取 款 。 」 由 此 可 知 , 最 高 法 院

認 為 發 票 人 簽 發 「 禁 轉 票 據 」 後 , 受 款 人 不 得 再 依 票 據

法 第 3 0 條 第 1 項 移 轉 票 據 權 利 , 而 受 款 人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時 , 因 不 具 權 利 移 轉 效 力 , 故 不 應 禁 止 之 。 如 前 所

述 , 僅 不 過 應 依 中 央 銀 行 業 務 局 七 十 三 年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八 ○ ○ 號 、 七 十 四 年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一 四 五 號 函 釋 : 提 示

行 應 就 1 、 受 款 人 在 金 融 業 未 設 有 帳 戶 ; 2 、 受 款 人 於

支 票 背 面 記 載 「 委 託 受 任 人 」 ; 3 、 由 受 款 人 及 受 任 領

款 人 簽 名 ; 4 、 受 任 領 款 人 是 否 為 其 存 款 戶 等 四 項 為 形

式 上 審 查 並 證 明 。

我 國 學 說 上 關 於 此 問 題 通 說 亦 採 肯 定 見 解 3 1 , 其

理 由 皆 認 為 依 票 據 法 第 1 4 4 條 準 用 第 4 0 條 第 1 項 規 定

觀 之 , 發 票 人 記 載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之 劃 平 行 線 的 記 名 支 票

執 票 人 , 為 行 使 取 款 之 權 利 , 於 支 票 背 面 上 記 載 委 任 取

款 意 旨 後 , 即 得 以 背 書 方 式 委 託 他 人 取 款 。 此 時 執 票 人

僅 授 與 該 背 書 人 收 取 票 款 之 代 理 權 , 並 非 轉 讓 支 票 之 所

有 權 , 固 不 生 票 據 上 權 利 移 轉 之 效 力 。 是 以 , 記 載 發 票

人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之 記 名 支 票 , 依 法 固 不 得 轉 讓 其 權 利 ,

惟 仍 得 以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方 式 , 委 託 他 人 代 為 取 款 。 然 而 ,

31 鄭洋一,同前註 2,頁 163;鄭玉波,同前註 11,頁 108;陳世榮,同前註 15,頁 32;梁宇賢,發票人禁止背書

轉讓之劃平行線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九十五年度台上字第二二二三號及相關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

第 175期,2009年 12月,頁 217; 黃獻全,同前註 27,頁 125;黃茂榮,支票問題與問題支票,自版,1984年 5

月增訂版,頁 196。

59

∙ 28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學 說 上 亦 有 採 否 定 見 解 者 3 2 , 其 認 為 如 從 發 票 人 簽 發

禁 轉 票 據 之 意 思 , 在 於 禁 止 依 背 書 轉 讓 票 據 權 利 , 而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僅 生 授 與 被 背 書 人 行 使 票 據 權 利 之 代 理 權

效 力 而 已 , 不 具 有 票 據 權 利 移 轉 之 效 果 , 可 以 推 論 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不 在 禁 止 之 內 。 其 次 , 如 從 禁 轉 票 據 之 具 體

效 果 而 言 , 受 讓 人 非 依 背 書 方 法 受 讓 取 得 票 據 權 利 , 不

生 人 的 抗 辯 限 制 及 善 意 取 得 之 效 力 , 而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亦

無 此 二 效 力 之 存 在 , 亦 得 為 肯 定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依 據 。

惟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具 有 資 格 授 與 之 效 力 , 亦 即 被 背 書 人

具 有 被 授 與 代 理 權 之 形 式 資 格 , 被 背 書 人 縱 使 未 舉 證 證

明 自 己 實 質 上 有 代 理 權 , 而 票 據 債 務 人 對 其 支 付 票 款 ,

仍 得 免 責 , 亦 即 有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規 定 之 適 用 , 如 此 之

結 果 , 有 違 「 禁 轉 票 據 」 上 權 利 行 使 回 歸 民 法 上 原 則 之

制 度 意 旨 。 例 如 受 款 人 遺 失 其 「 禁 轉 票 據 」 或 被 竊 , 拾

得 人 或 竊 取 人 偽 造 以 自 己 為 被 背 書 人 之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則 其 縱 使 未 舉 證 證 明 自 己 實 質 上 有 代 理 權 , 仍 得 行 使 票

據 上 之 權 利 , 票 據 債 務 人 無 惡 意 或 重 大 過 失 而 為 付 款 即

可 免 責 , 顯 不 符 制 度 之 意 旨 。

日 本 學 說 上 對 於 此 問 題 亦 有 肯 定 及 否 定 之 見 解 , 多

數 說 亦 採 肯 定 見 解 3 3 , 其 理 由 認 為 發 票 人 簽 發 禁 止 轉

讓 票 據 , 對 於 受 款 人 之 抗 辯 事 由 , 亦 得 對 抗 之 後 的 票 據

權 利 取 得 者 , 而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亦 無 切 斷 人 的 抗 辯 事 由 之

效 力 , 因 此 認 為 對 於 發 票 人 並 無 不 利 , 故 發 票 人 簽 發 禁

轉 票 據 後 , 仍 得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然 而 , 亦 有 少 數 採 否 定

見 解 3 4 , 其 理 由 認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有 資 格 授 與 力 , 被

32 李欽賢,同前註 1,頁 34。

33 田中誠二,同前註 11,頁 414;中倉貞重,手形‧小切手法の法律実務,ダイヤモンド社,1977年 3月初版,頁

214;富山康吉,取立委任裹書,手形法.小切手法講座第 3卷,1970年 4月初版第 6刷,頁 239;田中誠二、山

村忠平、堀 口 亘,同前註 13,頁 457。 34 西島梅治,裹書禁止手形,手形法.小切手法講座第 3卷,1970年 4月初版第 6刷,頁 52;前田 庸,同前註 24,

頁 345、346。

60

∙ 29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 95年台上字 2223號判決

- -

背 書 人 被 推 定 有 代 理 人 資 格 。 於 付 款 人 善 意 之 情 形 下 對

於 被 背 書 人 支 付 票 據 金 額 , 發 生 免 責 效 力 。 若 認 為 發 票

人 簽 發 禁 轉 票 據 仍 可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則 違 反 禁 轉 票 據 僅

有 指 名 債 權 讓 與 方 式 及 效 力 之 法 律 意 旨 , 而 否 定 之 。 有

學 者 3 5 更 細 緻 分 析 , 認 為 發 票 人 簽 發 禁 轉 票 據 不 可 再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理 由 , 不 在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方 式 與 指

名 債 權 讓 與 之 方 式 相 違 背 ; 從 善 意 取 得 與 人 之 抗 辯 切 斷

制 度 來 看 ,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亦 不 與 禁 轉 背 書 僅 有 指 名 債 權

之 效 力 相 違 背 ; 僅 有 因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具 有 資 格 授 與 效 力

與 禁 轉 背 書 之 效 力 相 違 背 , 而 認 為 以 此 作 為 否 定 見 解 之

立 論 依 據 較 為 正 確 。 除 此 之 外 , 日 本 票 據 法 上 並 未 如 聯

合 國 國 際 匯 票 及 國 際 本 票 公 約 第 1 7 條 第 1 項 規 定 :「 匯

票 發 票 人 或 本 票 發 票 人 於 票 據 上 加 載「 不 得 流 通 」、「 不

得 轉 讓 」 、 「 不 得 付 與 指 定 人 」 、 「 限 對 ( 某 人 ) 付 款 」

或 其 他 類 似 意 涵 之 文 字 者 , 該 票 據 除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外 ,

不 得 再 為 轉 讓 , 且 其 後 任 何 背 書 , 縱 未 載 有 授 權 被 背 書

人 收 取 票 款 之 文 字 , 亦 視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 明 文 承 認

禁 轉 票 據 後 可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既 然 無 明 文 之 規 定 , 即

應 採 否 定 之 見 解 。

( 二 ) 本 文 見 解

採 取 否 定 說 見 解 下 , 最 主 要 之 理 由 在 於「 禁 轉 票 據 」

權 利 之 行 使 回 歸 民 法 上 之 原 則 , 然 禁 轉 票 據 上 再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雖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不 具 權 利 移 轉 效 力 、 擔 保 效

力 , 但 其 具 有 資 格 授 與 力 , 與 禁 轉 背 書 僅 具 有 指 名 債 權

之 效 力 相 違 背 , 被 背 書 人 具 有 被 授 與 代 理 權 之 形 式 資 格 ,

被 背 書 人 縱 使 未 舉 證 證 明 自 己 實 質 上 有 代 理 權 , 票 據 債

務 人 對 其 付 款 仍 得 免 責 。 然 從 發 票 人 欲 簽 發 禁 轉 背 書 之

35 前田 庸,同前註 24,頁 345、346。

61

∙ 30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目 的 在 於 : 1 . 發 票 人 不 欲 與 他 方 多 生 關 係 、 2 . 發 票 人 對

於 受 款 人 欲 保 留 抗 辯 權 、 3 . 發 票 人 不 欲 於 其 他 票 據 關 係

人 不 付 款 時 , 擔 當 額 外 之 負 擔 。 由 此 可 知 法 律 制 度 上 去

規 範 禁 轉 票 據 之 效 力 乃 著 眼 於 保 護 發 票 人 之 角 度 , 因 此

要 求 禁 轉 票 據 後 縱 使 轉 讓 票 據 權 利 , 受 讓 人 必 須 證 明 實

質 上 有 取 得 票 據 權 利 , 不 可 僅 以 背 書 連 續 證 明 其 為 形 式

上 票 據 權 利 人 , 就 發 票 人 的 立 場 來 看 亦 屬 有 利 規 定 。 且

在 禁 轉 票 據 上 再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縱 使 具 有 資 格 授 與 力 ,

被 背 書 人 被 推 定 具 有 代 理 行 使 背 書 人 票 據 權 利 之 資 格 ,

縱 使 被 背 書 人 實 質 上 不 具 有 代 理 權 , 票 據 債 務 人 在 無 故

意 或 重 大 過 失 下 對 其 付 款 , 票 據 債 務 人 亦 可 免 責 , 對 發

票 人 而 言 並 無 任 何 不 利 益 。 再 者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被 背 書

人 僅 行 使 背 書 人 之 票 據 權 利 , 並 不 會 使 發 票 人 與 他 方 多

生 法 律 關 係 , 發 票 人 於 被 背 書 人 行 使 票 據 權 利 時 , 亦 可

保 留 與 受 款 人 間 人 的 抗 辯 事 由 , 亦 不 會 使 發 票 人 擔 當 額

外 的 負 擔 , 皆 不 會 對 於 發 票 人 造 成 不 利 益 。 除 此 之 外 ,

發 票 人 簽 發 禁 止 背 書 票 據 後 , 其 若 再 為 移 轉 票 據 權 利 之

行 為 時 , 基 於 禁 轉 票 據 之 制 度 才 回 歸 民 法 上 債 權 讓 與 之

效 力 , 然 若 非 為 移 轉 票 據 權 利 之 行 為 , 則 應 不 須 作 回 歸

民 法 上 債 權 讓 與 效 力 之 解 釋 , 況 且 我 國 票 據 法 第 3 0 條

第 2 項 文 義 明 白 表 示 「 不 得 轉 讓 」 , 即 針 對 受 款 人 在 轉

讓 票 據 權 利 時 所 作 之 規 定 , 若 受 款 人 並 非 為 轉 讓 票 據 權

利 之 行 為 時 , 自 不 在 規 範 之 內 。 因 此 , 禁 轉 票 據 後 再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因 其 非 移 轉 票 據 權 利 , 自 不 會 與 禁 轉 票

據 之 制 度 意 旨 相 違 背 , 亦 不 會 對 發 票 人 有 何 不 利 效 果 。

故 本 文 肯 定 在 禁 轉 票 據 上 可 再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實 務 上 亦 採 肯 定 見 解 外 , 更 認 為 應 依 中 央 銀 行 業 務

局 七 十 三 年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八 ○ ○ 號 、 七 十 四 年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一 四 五 號 函 釋 : 提 示 行 應 就 1 、 受 款 人 在 金 融 業 未

62

∙ 31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 95年台上字 2223號判決

- -

設 有 帳 戶 ; 2 、 受 款 人 於 支 票 背 面 記 載 「 委 託 受 任 人 」 ;

3 、 由 受 款 人 及 受 任 領 款 人 簽 名 ; 4 、 受 任 領 款 人 是 否 為

其 存 款 戶 等 四 項 為 形 式 上 審 查 並 證 明 。 然 縱 使 本 文 採 肯

定 見 解 , 並 非 贊 同 中 央 銀 行 業 務 局 所 作 之 函 釋 , 於 禁 轉

票 據 上 所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為 何 須 與 一 般 票 據 下 之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作 出 更 嚴 格 之 要 件 , 並 未 加 以 說 明 。 本 文 認 為

中 央 銀 行 業 務 局 所 作 之 函 釋 中 僅 受 款 人 須 於 支 票 背 面

記 載 「 委 託 受 任 人 」 之 要 件 須 具 備 即 可 。 換 言 之 , 基 於

票 據 行 為 文 義 性 , 禁 轉 票 據 下 不 可 為 隱 存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且 我 國 票 據 法 第 4 0 條 第 1 項 明 文 要 求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應

在 票 據 上 載 明 委 任 取 款 之 目 的 。 中 央 銀 行 業 務 局 所 作 之

函 釋 中 其 他 要 件 , 乃 附 加 法 律 上 所 未 加 之 限 制 , 自 於 法

不 合 。

本 案 中 編 號 二 、 三 、 四 、 七 、 八 號 之 支 票 背 面 均 已

載 明 委 託 取 款 之 意 旨 , 符 合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要 件 , 發 生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效 力 ; 然 編 號 一 、 六 之 支 票 , 其 背 面 之

記 載 未 符 合 委 任 取 款 之 要 件 , 自 不 發 生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效 力 。

二 、 付 款 行 對 劃 平 行 線 之 禁 轉 支 票 的 委 任 取 款 之 被

背 書 人 付 款 , 是 否 須 對 發 票 人 負 侵 權 行 為 之 損 害 賠

償 責 任 ?

( 一 ) 法 院 見 解

最 高 法 院 因 承 認 發 票 人 簽 發 劃 平 行 線 之「 禁 轉 支 票 」

後 仍 可 再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僅 不 過 須 受 中 央 銀 行 業 務 局

七 十 三 年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八 ○ ○ 號 、 七 十 四 年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一 四 五 號 函 釋 之 限 制 。 因 此 本 案 編 號 二 、 三 、 四 、 七 、

八 、 九 所 示 之 支 票 背 面 皆 載 有 「 票 面 金 額 委 託 受 任 人 領

款 」 ( 或 者 載 明 委 託 人 及 受 託 人 文 句 ) 、 「 證 明 存 入 受

63

∙ 32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任 人 帳 戶 無 誤 」 字 樣 , 已 符 合 中 央 銀 行 前 開 函 釋 所 指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記 載 方 式 , 自 發 生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效 力 。

付 款 行 對 於 被 背 書 人 付 款 , 自 符 合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反 面 解 釋 , 對 於 背 書 連 續 之 票 據 付 款 , 發 生 付 款 之 效

力 。 付 款 行 之 職 員 並 無 任 何 過 失 可 言 , 付 款 行 不 須 負 損

害 賠 償 責 任 , 自 不 待 言 。 然 而 , 就 編 號 一 、 六 兩 張 支 票 ,

其 票 據 背 面 無 記 載「 票 面 金 額 委 託 受 任 人 領 取 」之 字 句 ,

受 任 人 林 文 環 未 於 支 票 背 面 蓋 章 , 此 點 並 不 符 合 中 央 銀

行 前 開 函 釋 所 指 「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之 記 載 方 式 。 付 款 行

由 形 式 上 審 查 , 即 可 判 別 均 與 票 據 法 所 規 定 「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之 要 件 不 符 , 依 前 揭 中 央 銀 行 業 務 局 所 為 之 函 釋

可 知 , 提 示 行 即 被 告 ( 該 二 紙 支 票 付 款 行 及 提 示 行 均 為

台 新 銀 行 ) 就 委 任 取 款 之 票 據 , 其 背 面 是 否 記 載 委 任 取

款 之 意 旨 、 有 無 經 受 款 人 及 受 任 領 款 人 簽 章 及 受 任 領 款

人 是 否 為 該 行 之 存 款 戶 等 要 件 , 應 為 形 式 上 之 審 查 。 故

付 款 行 對 其 付 款 乃 對 背 書 不 連 續 之 票 據 付 款 , 是 否 須 因

付 款 行 員 之 過 失 依 民 法 第 1 8 4 條 、 第 1 8 8 條 負 損 害 賠 償

之 責 ? 地 方 法 院 因 被 告 承 辦 人 員 之 過 失 , 未 盡 形 式 上 審

查 之 義 務 , 將 附 表 編 號 一 、 六 號 支 票 之 款 項 撥 入 訴 外 人

林 文 環 在 被 告 處 之 帳 號 , 原 告 因 而 受 有 上 開 金 額 之 損 失 ,

被 告 明 顯 違 反 票 據 法 之 規 定 。 票 據 法 之 前 揭 規 定 , 足 認

屬 於 保 護 他 人 之 法 律 , 故 判 決 被 告 應 依 民 法 第 一 百 八 十

四 條 第 二 項 、 及 第 一 百 八 十 八 條 第 一 項 前 段 之 規 定 , 對

原 告 負 損 害 賠 償 之 責 。 但 高 等 法 院 及 最 高 法 院 認 為 , 被

告 對 其 付 款 , 僅 違 反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 應 自 負 其

責 , 即 須 對 於 真 正 票 據 權 利 人 付 款 。 然 而 , 就 發 票 人 而

言 , 該 發 票 行 為 有 效 , 即 須 負 擔 票 據 債 務 。 縱 使 發 票 行

為 乃 因 詐 領 保 險 金 而 為 之 , 基 於 票 據 行 為 無 因 性 , 發 票

人 仍 須 負 擔 票 據 責 任 , 故 被 告 付 款 行 為 , 不 會 造 成 發 票

64

∙ 33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 95年台上字 2223號判決

- -

人 損 害 。 且 中 央 銀 行 業 務 局 七 十 三 年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八 ○

○ 號 、 七 十 四 年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一 四 五 號 函 釋 , 僅 在 明 確

劃 分 提 示 行 與 付 款 行 內 部 相 互 間 之 責 任 歸 屬 , 自 非 屬 於

保 護 他 人 之 法 律 。 因 此 , 被 告 不 須 依 民 法 第 一 百 八 十 四

條 第 二 項 、 及 第 一 百 八 十 八 條 第 一 項 前 段 之 規 定 , 對 原

告 負 損 害 賠 償 之 責 。

( 二 ) 本 文 見 解

如 前 所 述 , 本 文 認 為 發 票 人 簽 發 劃 有 平 行 線 之 「 禁

轉 支 票 」 後 , 亦 可 再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但 不 可 為 隱 存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故 本 案 編 號 一 、 六 兩 張 支 票 , 付 款 人 對 其

付 款 , 均 屬 於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對 背 書 不 連 續 之 執

票 人 付 款 , 應 自 負 其 責 。 所 謂 「 自 負 其 責 」 之 內 涵 , 乃

指 此 種 付 款 不 發 生 免 責 之 效 力 , 萬 一 有 真 正 權 利 人 出 而

主 張 權 利 時 , 付 款 人 仍 應 負 責 為 再 度 付 款 3 6 。 因 此 ,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適 用 對 象 僅 針 對 形 式 上 非 背 書 連 續 票 據

且 實 質 上 亦 非 票 據 權 利 人 而 言 , 此 時 付 款 人 付 款 不 發 生

付 款 效 力 , 付 款 行 須 再 對 真 正 票 據 權 利 人 付 款 , 始 生 付

款 之 效 力 。 若 形 式 上 為 背 書 連 續 票 據 , 實 質 上 非 票 據 權

利 人 或 形 式 上 非 背 書 連 續 票 據 但 能 舉 證 證 明 為 實 質 上

票 據 權 利 人 者 , 付 款 行 之 付 款 仍 發 生 付 款 效 力 , 自 可 主

張 免 責 。

最 高 法 院 9 5 年 台 上 字 第 2 2 2 3 號 判 決 : 「 票 據 法 第

七 十 一 條 所 謂 付 款 人 對 於 背 書 不 連 續 之 支 票 而 付 款 者 ,

應 自 負 其 責 之 規 定 , 係 指 對 真 正 票 據 權 利 人 不 得 主 張 免

除 票 據 法 上 付 款 責 任 , 非 謂 付 款 人 對 背 書 不 連 續 之 付 款

不 生 效 力 。 」 對 於 「 自 負 其 責 」 之 概 念 與 學 說 相 同 , 認

為 指 付 款 行 對 真 正 票 據 權 利 人 不 得 主 張 免 除 票 據 法 上

36 鄭玉波,同前註 11,頁 177;李開遠,票據法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初版,頁 122;

王志誠,票據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第 3版,頁 322。

65

∙ 34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付 款 責 任 。 本 案 編 號 一 、 六 兩 張 支 票 執 票 人 既 不 具 備 形

式 票 據 權 利 人 資 格 ( 因 持 有 背 書 不 連 續 票 據 ) 亦 非 實 質

上 票 據 權 利 人 , 付 款 行 對 背 書 不 連 續 票 據 付 款 , 自 不 發

生 付 款 之 效 力 , 須 再 對 真 正 票 據 權 利 人 付 款 。 惟 判 決 中

「 非 謂 付 款 人 對 背 書 不 連 續 之 付 款 不 生 效 力 」從 文 義 上

來 看 , 係 指 付 款 人 對 背 書 不 連 續 之 票 據 付 款 發 生 效 力 ,

既 然 付 款 發 生 效 力 , 付 款 行 自 可 免 除 發 票 責 任 , 可 對 票

據 權 利 人 拒 絕 付 款 。 然 本 案 編 號 一 、 六 兩 張 支 票 因 於 禁

轉 票 據 上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自 不 發 生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效 力 ,

且 因 為 禁 轉 票 據 , 被 背 書 人 亦 未 取 得 形 式 上 票 據 權 利 人

之 資 格 , 當 其 向 銀 行 付 款 提 示 時 , 付 款 行 本 可 依 背 書 不

連 續 拒 絕 付 款 , 但 若 付 款 行 仍 付 款 , 則 付 款 應 不 發 生 效

力 , 仍 須 向 真 正 票 據 權 利 人 再 度 付 款 。 故 最 高 法 院 判 決

中 一 方 面 認 為 付 款 行 對 背 書 不 連 續 之 票 據 付 款 , 依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應 自 負 其 責 ; 另 一 方 面 又 認 為 付 款 人

對 背 書 不 連 續 之 票 據 付 款 發 生 效 力 , 此 部 分 判 決 內 容 自

屬 前 後 矛 盾 , 甚 難 理 解 。

付 款 人 對 於 訴 外 人 林 文 環 及 其 夫 郭 正 國 付 款 , 自 屬

對 於 背 書 不 連 續 之 執 票 人 付 款 , 發 票 人 可 否 因 受 有 票 據

金 額 之 損 失 , 請 求 付 款 人 負 損 害 賠 償 之 責 ? 然 請 求 損 害

賠 償 之 前 提 在 於 請 求 權 人 須 受 有 損 害 , 付 款 行 對 於 背 書

不 連 續 且 非 實 質 票 據 權 利 人 之 執 票 人 付 款 , 依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之 規 定 , 付 款 行 應 自 負 其 責 , 對 於 真 正 票

據 權 利 人 應 再 度 付 款 , 因 此 並 不 會 對 於 發 票 人 造 成 意 外

損 失 。 且 縱 發 票 人 受 林 文 環 詐 欺 而 簽 發 系 爭 支 票 , 惟 票

據 係 無 因 證 券 , 不 論 簽 發 之 原 因 關 係 為 何 , 發 票 人 本 須

因 發 票 行 為 而 負 擔 票 據 債 務 , 不 可 因 而 認 為 付 款 行 付 款

受 有 損 害 。 因 此 , 本 文 認 為 本 案 上 訴 人 請 求 被 上 訴 人 負

損 害 賠 償 責 任 , 實 無 理 由 。

66

∙ 35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 95年台上字 2223號判決

- -

柒 、 結 論

最 高 法 院 9 5 年 台 上 字 第 2 2 2 3 號 判 決 認 為 發 票 人 簽

發 劃 平 行 線 之 禁 轉 票 據 後 , 受 款 人 得 再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僅 不 過 須 受 到 中 央 銀 行 業 務 局 七 十 三 年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八 ○ ○ 號 、 七 十 四 年 台 央 業 字 第 一 一 四 五 號 函 釋 之 限 制 ,

認 為 提 示 行 應 就 1 、 受 款 人 在 金 融 業 未 設 有 帳 戶 ; 2 、

受 款 人 於 支 票 背 面 記 載 「 委 託 受 任 人 」 ; 3 、 由 受 款 人

及 受 任 領 款 人 簽 名 ; 4 、 受 任 領 款 人 是 否 為 其 存 款 戶 等

四 項 為 形 式 上 審 查 並 證 明 。 當 符 合 上 述 條 件 時 , 受 款 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自 發 生 效 力 , 付 款 行 對 被 背 書 人 付 款 , 乃

依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反 面 解 釋 發 生 付 款 效 力 。 由 上

述 要 件 可 知 , 若 受 款 人 為 隱 存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自 不 符 合

須 於 支 票 背 面 記 載 「 委 託 受 任 人 」 之 要 件 , 不 發 生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效 力 。 學 說 通 說 亦 主 張 發 票 人 簽 發 禁 轉 支 票

時 , 受 款 人 仍 可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至 於 若 發 票 人 同 時 劃 有

平 行 線 時 , 是 否 可 再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首 先 , 學 說 上 認

為 發 票 人 簽 發 平 行 線 支 票 時 , 受 款 人 仍 可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再 者 , 並 認 為 禁 轉 票 據 亦 可 為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因 此 可 推

導 出 發 票 人 簽 發 支 票 若 同 時 記 載 「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 及 劃

有 平 行 線 時 , 受 款 人 仍 應 可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惟 本 文 雖 亦

認 為 發 票 人 簽 發 支 票 若 同 時 記 載 「 禁 止 背 書 轉 讓 」 及 劃

有 平 行 線 時 , 受 款 人 仍 應 可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 但 不 可 如 中

央 銀 行 業 務 局 之 函 釋 附 加 票 據 法 所 未 有 之 限 制 。 故 依 我

國 票 據 法 第 4 0 條 第 1 項 ,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應 於 票 據 上 記

載 委 任 取 款 之 目 的 , 故 隱 存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並 不 發 生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效 力 。 因 此 , 本 案 編 號 一 、 六 兩 張 支 票 , 自

不 發 生 於 平 行 線 禁 轉 支 票 上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效 力 。

依 最 高 法 院 見 解 , 編 號 一 、 六 兩 張 票 據 , 亦 因 不 符

合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形 式 , 自 不 發 生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效 力 ,

67

∙ 36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故 付 款 人 對 被 背 書 人 付 款 時 , 依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規 定 不 發 生 付 款 效 力 。 此 時 發 票 人 ( 上 訴 人 ) 是 否 可 請

求 付 款 人 ( 被 上 訴 人 ) 負 損 害 賠 償 責 任 ? 則 不 無 疑 義 。

本 案 地 方 法 院 判 決 認 為 付 款 行 ( 本 案 同 時 為 提 示 行 ) 行

員 本 可 從 形 式 上 輕 易 得 知 該 二 紙 支 票 不 符 合 委 任 取 款

背 書 之 形 式 , 拒 絕 付 款 , 卻 因 其 過 失 而 給 付 票 款 給 被 背

書 人 , 付 款 行 自 應 與 其 行 員 負 連 帶 損 害 賠 償 責 任 。 然 而 ,

高 等 法 院 及 最 高 法 院 認 為 付 款 行 對 於 背 書 不 連 續 之 支

票 付 款 , 依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規 定 「 自 負 其 責 」 ,

乃 須 對 於 真 正 票 據 權 利 人 再 度 付 款 , 發 票 人 並 未 受 到 任

何 損 害 , 故 本 案 上 訴 人 請 求 被 上 訴 人 負 損 害 賠 償 責 任 ,

實 無 理 由 。 關 於 此 爭 點 , 本 文 除 認 為 最 高 法 院 判 決 中 對

於 票 據 法 第 7 1 條 第 1 項 之 說 明 有 所 矛 盾 外 , 其 餘 論 點

尚 可 接 受 。

68

∙ 37 劃平行線之禁轉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 95年台上字 2223號判決

- -

參 考 文 獻

一 、 中 文 部 分

書 籍

王志誠(2008)。票據法。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李開遠(2004)。票據法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施文森(2005)。票據法論—兼析聯合國國際票據公約。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陳世榮(1981)。票據之利用與流通。臺北:正中書局。

黃獻全(1984)。支票付款委託之研究。臺北:凱倫出版社。

黃茂榮(1984)。支票問題與問題支票。臺北:自版。

鄭玉波(2001)。票據法。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鄭洋一(2003)。票據法理論與實務。臺北:自版。

期刊論文

李欽賢(2007)。禁轉票據與禁轉背書。臺北:月旦法學教室第五十九期。26-35。

李欽賢(2004)。發票人簽發禁止背書票據之效力,臺北:臺灣本土法學第五十六期。

159-165。

梁宇賢(2009)。發票人禁止背書轉讓之劃平行線支票與委任取款背書—評最高法院九

十五年度台上字第二二二三號及相關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一七五期。

203-218。

二 、 日 文 部 分

書 籍

中倉貞重(1977)。手形‧小切手法の法律実務。日本:ダイヤモンド社。

末永敏和(2007)。手形法‧小切手法—基礎と展開。日本:中央経済社。

田中誠二、山村忠平、堀 口 亘(1971)。コンメンタール手形法。日本:勁草書房。

田中誠二(1976)。手形‧小切手法詳論(上巻)。日本:勁草書房。

田邊光政(2005)。最新手形法小切手法【四訂版】。日本:中央経済社株式会社。

平出慶道(1990)。手形法小切手法。日本:有斐閣。

前田 庸(1999)。手形法.小切手法。日本:有斐閣。

服部栄三(1977)。手形‧小切手法。日本:商事法務研究會。

69

∙ 38 社會科學學報,民國 103,21期

- -

專 書 論 文

西島梅治(1970)。裹書禁止手形。收錄於手形法.小切手法講座第 3 卷。日本:有斐

閣。

富山康吉(1970)。取立委任裹書。收錄於手形法.小切手法講座第 3 卷。日本:有斐

閣。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