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最好的學習 - gfamily.cwgv.com.tw · 孩子當導遊,規劃一趟拜訪祖父母之旅 p92...

12
C 封面故事 OVER STORY 083 082 C 封面故事 OVER STORY C 封面故事 OVER STORY 張德齡 旅行 是最好的 學習 旅行,能夠培養孩子很多能力, 除了增廣見聞,時間管理、專注力、 挫折忍受力、同理心、勇氣與隨機應變, 這些豐富精采的經驗, 都是課堂上學不到的。 只要多花些心思, 不但可以創造美好難忘的親子時光, 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更會是最好的教育工具。 1 自主規劃旅程國外篇 放手讓孩子主導,帶全家勇闖美東 P88 2 自主規劃旅程國內篇 孩子當導遊,規劃一趟拜訪祖父母之旅 P92 3 法國深度之旅 融入當地生活,建立世界觀 P96 4 義工之旅 柬埔寨做志工,體驗後更懂珍惜幸福 P100 5 食農教育之旅 農場生態旅遊,體會食物真價值 P104 6 環境教育之旅 上山下海就是最棒的自然課 P107 陳建維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Oct-2019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C封面故事OVER STORY

083082

C封面故事OVER STORYC封面故事OVER STORY

文 │ 張德齡

旅行,是最好的學習

旅行,能夠培養孩子很多能力,

除了增廣見聞,時間管理、專注力、

挫折忍受力、同理心、勇氣與隨機應變,

這些豐富精采的經驗,

都是課堂上學不到的。

只要多花些心思,

不但可以創造美好難忘的親子時光,

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更會是最好的教育工具。

1 自主規劃旅程〉國外篇 放手讓孩子主導,帶全家勇闖美東 P88

2 自主規劃旅程〉國內篇 孩子當導遊,規劃一趟拜訪祖父母之旅 P92

3 法國深度之旅 融入當地生活,建立世界觀 P96

4 義工之旅 柬埔寨做志工,體驗後更懂珍惜幸福 P100

5 食農教育之旅 農場生態旅遊,體會食物真價值 P104

6 環境教育之旅 上山下海就是最棒的自然課 P107陳建維 攝

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微電

影,短短數天在 YouTube就有超過 300萬的點閱率。影片中飾演爸爸的郭富城,帶著年幼女兒到

台灣騎單車環島,途中雖遇到不

少困難,彼此都在學習如何相處,

影片的最後一句「當下最真,讓

愛無憾」,提醒父母不要在孩子

的記憶裡留白。

在影片中,你可以觀察到小女

孩的轉變,從一個剛開始不知道

如何與人打交道,連自己的名字

都說不清楚,到最後,可以很流

暢的與人交談,大方的介紹自己。

父女兩人,從一開始彼此陌生到

後來建立起的革命情感,都令人

印象深刻。

讀萬券書不如行萬里路

旅行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旅行

中的所見所聞,遠比課堂中的知

識與文字來得更豐富與精采,而

且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來自高雄的阿芳老師,她和先

生都熱愛旅行,從孩子很小的時

候,就帶著姊弟倆一起出遊。他

們想帶孩子出國深度旅行,可是

光是住酒店就是一筆很大的開

銷,後來,他們發現用露營的方

式,不但能夠節省花費,還能真

正體驗當地的生活。此後,他們

的足跡遍及日本、加拿大和英國。

阿芳老師常常和其他家長分享

旅行中的幸福感,「喜歡在旅行

中邊玩邊走,和孩子一起欣賞沿

路的風光,一起尋找植物的種子,

品嚐每個地方的小吃,感受旅途

的點點滴滴,收集每一段甜蜜的

回憶。」

上個暑假,阿芳老師全家一起

去加拿大露營,原本擔心升國二

的女兒功課會跟不上,沒想到開

學後的第一次段考,女兒得到全

校第一名。

這位媽媽觀察,原來從小到大

的旅行經驗,能夠培養孩子很多

能力,例如時間管理、專注力與

隨機應變,這些都是課堂上學不

到的。

旅行創造多元體驗,點點滴滴

成為生命的養分

Vicki也是位熱愛旅行的媽媽,她在女兒 Lia 六個月大時,就帶著她到處旅行,一直到學齡前,

他們全家從亞洲玩到美洲,最遠

還去過巴西亞馬遜叢林。「就我

的理解,小小孩腦部長期記憶還

沒有發育完成,只有六個月內的

記憶,很多朋友告訴我,帶這麼

小的孩子出去玩,簡直是浪費錢。

但我的經驗與直覺告訴我,她雖

然不會記得全部的事,但是旅途

中所有她曾經歷的,包括面對許

多不確定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如何獨處,學習如何在無聊

的時候娛樂自己,這些種種,都

將一點一滴累積在孩子的生命

裡,成為她個性的一部分。」

Vicki分享,其實旅行從選擇搭乘的交通工具,就已經是學習的

開始,包括飛機、高鐵、火車、

快艇、巴士、腳踏車、嘟嘟車,

甚至到走路,就能讓孩子了解世

界上有各種不同的運輸方式。

如果出國遇到時差,這位媽媽

也會機會教育,告訴孩子地球、

月球、太陽的關係,自轉與公轉

如何進行。而每個國家使用不同

的錢幣,也能教導孩子用錢方式

與幣值的換算。

親子旅遊作家 Choyce,喜歡分享帶孩子旅遊的育兒經驗。旅

行可以訓練孩子獨立自主,她讓

孩子自己打包行李,在旅行中學

會自理。而年紀較大的孩子,可

以跟著大人一起參與行程規劃。

她也建議父母可以把相機交給孩

子,記錄旅行中的點滴。並且鼓

勵孩子每天寫微網誌,上傳照片

到臉書或部落格。下筆寫作可以

幫助孩子整理旅行心得,也可當

做下回旅行的基礎。

透過旅行,可以讓孩子學到不

同的面相:

1.學習關懷他人旅行可以體驗不同的生活,現

在的孩子容易養尊處優,很多事

情都視為理所當然。旅行能開拓

孩子的視野,讓他們有不同以往

的經驗,也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

的一切。

三年多前,溫憶伶和先生帶著

15歲的女兒與 12歲的兒子去柬

旅行本身就是一種學習,

旅途中的所見所聞,

遠比課本中的知識更有趣與精采。

出國旅行最能拓展視野,

當他們見識到不同的人種文化,

會變得更好奇,更想去探索。 

C封面故事OVER STORY

085084

林俊潭 提供

Vicki 提供

埔寨,這個旅行可不是去看世界

著名景點吳哥窟,而是協助當地

的孤兒院蓋房舍。

這段經歷不止讓孩子震撼,同

時令大人也印象深刻。當地的生

活條件非常落後,住宿也相當簡

陋,孩子們的心願就是能夠吃飽,

能夠有一般的生活必需品,例如

牙膏、牙刷,這些再平常不過的

日用品。

這份工作需要大量的體力,有

時連大人都吃不消,他們頂著大

太陽,但又擔心瘧蚊,因此必須

將身體包得密不通風,常常在酷

熱天候下工作好幾個小時。

媽媽分享,弟弟從小就怕熱,

夏天一到必定要開冷氣,但當時

孩子們沒有任何抱怨,姊弟倆都

深受感動。回到台灣後,姊姊又

組織了兩三團到柬埔寨幫忙,今

年暑假,弟弟也自願到台東部落,

教導當地小孩功課。

2.學習環保,珍惜資源現在的孩子物質太過豐富,反

而容易浪費資源。接近大自然,

常跟真實的生命互動,就會降低

對物質的依賴,也不易對 3C產品成癮。

環保人士彭瑞祥和太太,從小

帶著兒子小土彈一起親近大自然

的旅行,從阿朗壹古道、花蓮的

八通古道、司馬庫斯,到小琉球,

幾乎跑遍整個台灣。彭瑞祥說,

常在野外跑跳,自然不會怕髒、

怕土、怕水,看到各式各樣的植

物昆蟲,都不會畏懼,久而久之,

對新事物的接受度較高,也更有

好奇心,喜歡探索身邊環境。而

當孩子真實的生活經驗中有花、

有草、有樹、有小動物時,看得

到、摸得到也聞得到時,孩子可

以直接理解「生命」,明白生命

的各種樣貌與可能性。

3.學習感恩,尊重食物現在的小朋友常有偏食的習

慣,或不肯把飯吃乾淨,如果讓

他們了解農夫的工作,以及親身

體驗種稻種菜的辛苦,就會更加

珍惜食物。

主婦聯盟志工彭桂枝就常帶著

小孩去產地拜訪農夫,在旅行的

過程中,讓孩子了解食材真實的

價值、明白農業耕作的面貌,與

親近土地。因為和食物有了深度

的連結,孩子們變得更願意吃飯,

也更認真吃飯,在餐桌上也會用

不同的心情看待食物。

4.學習自己規劃,完成任務放手讓孩子自己規劃行程,能

夠讓他們更有參與感與責任心。

Choyce曾經讓兒子參與行程規劃,甚至讓兒子擔任一天的導遊,

這一天不管孩子怎麼走,全家都

無異議跟著,讓兒子扛起工作,

而不是被媽媽指揮。

婕妤媽媽聯合幾個家庭,一起

讓孩子規劃旅行,帶領其他小朋

友們回到自己的阿公阿嬤家玩,

不但要計劃行程,交通工具,還

要與當地的資源結合,安排在地

的探訪與活動,這趟旅行,不止

阿公阿媽開心,每個孩子都有很

大的收穫。

5.突破極限,建立自信任務型的旅遊方式,包括登山

攻頂、自行車環島或是馬拉松比

賽,在過程中,可以培養孩子的

自信心。

電視節目主持人支藝樺和先

生,透過陪伴孩子一起登玉山、

富士山、騎單車環島,這些挑戰

體能的活動,讓孩子得到自信,

並且勇於嘗試,對於未來有很大

的幫助。

6. 建立世界觀出國旅行是最能讓孩子拓展視

野的方式,當他們見識到不同的

人種、食物、文化與生活方式,

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好奇,更想去

探索。而接觸許多和自己不一樣

的人事物,能學習如何去包容與

尊重每個人的不同。

來自高雄熱愛露營的林爸爸,

分享第一次帶著全家到法國露營

的經驗。一路上雖經歷迷路、下

雨、沒電等挑戰,但也看到阿爾

卑斯山夏慕尼和白朗峰的壯觀美

景,這種全家同心協力,共同完

成一項目標的革命情感,令人印

象深刻。

林爸爸分享,這是他最想送給

女兒的禮物,希望孩子能學習去

探索未知的領域,因為這個世界

很奇妙,只要願意踏出去,外面

的世界可以海闊天空。

只要多花些心思,旅行就是最

好的學習,也會是全家人一輩子

最美的回憶。

現在的孩子物質太過豐富,反而容易浪費資源。

接近大自然,常跟真實的生命互動,

就會降低對物質的依賴,也不易對 3C產品成癮。

C封面故事OVER STORY

087086

這個世界很精采,

只要願意帶孩子去體驗,

一定可以有滿滿的收穫。

王淳如 提供 王淳如 提供

林雯雯 提供

享譽國際的當代藝術家蔡國強,有件相當有名的

作品「撞牆」,是由 99隻狼的模型和一塊大型玻璃所構成,狼群一個個排列成跳躍般狀,橫跨半空中,

但在盡頭處卻因為撞上那座高大的玻璃,各個摔落

在地上,最後卻又若無其事的走回原點,繼續重複

這樣的動作,就像一種輪迴。

「這個撞牆的鏡頭,就好像台灣茫然的父母,明

明知道不行,但還是繼續往那裡走,看起來通往教

育唯一的路,最後還是重重的摔下,雖然一瘸瘸的,

但還是繼續走,就像宿命一般。」嚴長壽語重心長

的說。

發展美學的全人教育是台灣的契機

近年來,嚴長壽關心教育議題,對於教育抱有相

當大的使命感,他希望改變學生的宿命,不再往同

一個方向撞牆。他提出教育應該不一樣,家長才是

教育的關鍵,一篇〈醒醒吧!家長,你可能就是扼

殺孩子天賦的頭號殺手〉文章發人省思。家長老是

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因此會影響老師,影響民代,

影響政策,政府有再好的改革方案都沒用。

前幾年,為了籌備台東的均一中小學,讓偏鄉資

源缺乏與經濟弱勢的孩子有翻身的機會,嚴長壽實

際參訪許多不同理念的學校,發現宜蘭的華德福慈

心中小學,找到台灣教育的契機,看到重視美學藝

術的全人教育,培養具有創造力與獨立思考的孩子。

「你們真應該來看看慈心中學高中部三天的發表

日!」嚴長壽說,每個11年級的同學花一年的時間,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題目研究與報告。有的同學一開

場就騎單車,分享他的單車學習過程,對武器有興

趣的學生作出〈武器與文明〉的論文,其中一位學

生花了一年的時間與遊民貼身採訪,撰寫一本《遊

民紀實》。現在,因為有了「繁星計畫」,第一次

讓這些孩子有機會去爭取更好的學校。

如今的嚴長壽不但擔任宜蘭慈心華德福和均一中

小學的董事長,也和方新舟創辦「均一教育平台」,

即透過網路平台,集結翻轉教室,提供均等、一流

的教育給每個人。

四年前,嚴長壽出版的《教育應該不一樣》,獲

得《亞洲周刊》年度十大好書,同時榮登華人暢銷

書作家。近日,《教育應該不一樣》要重新修版,

嚴長壽特別接受《未來 Family》專訪,談談他對教育的新想法。

世界正在改變,教育應該不一樣。但為何台灣教育卻始終在原地打轉?

近年非常專心教育議題的公益平台董事長嚴長壽指出,教改要成功,

不能單靠政府政策,一切的源頭仍要回歸家長本身。

文 │ 張德齡

專訪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嚴長壽

教改能否奏效,家長是重要關鍵

人文藝術和美學的基本涵養,應該是十二年國教中可以培養的重點核心。

Q: 這次為什麼想要重修《教育應該不一樣》?

A: 過去五年,是從工業革命到現在,百年來最大

的一次教育革命。早期的教育,都是老師講學

生聽,即使過去也有線上教學,例如電視教學

或者空中英語教室,也不脫這種單向形式。

自從網路科技革命,全世界最大的網路教育

平台可汗學院,發展出來與使用者雙向的交

流,網路教學有了不一樣的變革,從可汗、

Coursera、edX、Udacity開始帶領線上開放

課程的風潮。Coursera,全世界規模最大的

大學教育平台,至今不到三年,已經提供全球

19個國家,上百家的教育機構,600多門免

陳應欽 攝

均一中小學 提供 均一中小學 提供

073072

教育觀點EDUCATION

費課程,其中不乏來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

牛津大學等世界級的名校。

Coursera剛開始時,我特別詢問老朋友孟懷

縈(史丹佛大學電機系教授,曾和現在校長漢

納森一起創業) ,當時她回答:「很多教授

還不願意將課程交出來,不確定這個模式是否

可行。」可是才過了幾個月,她卻打電話告訴

我說:「這將會是教育的全面翻轉,許多教授

發現,這是一個不可擋的趨勢!」

Q: 這樣的改變,對教育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A: 在數位學習的帶動下,老師的角色也將改變,

過去,老師是站在講台上唯一的內容提供者;

但現在,老師成為各方資訊的整合者,或是課

堂討論的主持者等新角色,過去所謂的「填鴨

式教育」早已不合用,現在必須由下而上,全

面性的翻轉。

網路線上教學例如 Udacity上網學習可以轉

成學分,將來的趨勢會是,進入學習網站,選

擇自己有興趣的科目,就像進入書店一樣,可

以選擇喜歡的書。也像進大學,我可以選我有

興趣的課,其他已經會的科目就不必再選,也

不用浪費時間。

網路開放課程後,全世界最優秀教授的課都

可以上網找到,學生很容易對全世界的教授進

行評比。台大電機系葉丙成教授曾指出未來教

授的新挑戰:如果一位學生在前一晚進修了史

丹佛大學的同一門課,最好祈禱第二天他不要

來上課,因為一比較之下,他可能會抱怨眼前

這位老師教得有多不好。

也因此,未來重要的教育趨勢之一就是,英

文變得更重要,因為它是截取資訊的主要工

具,以母語為英語的國家,競爭力將大幅提

升。大陸的教授就曾經對北大、清大的學生提

出警告,不要以為自己很厲害,因為未來的競

爭對手並不是自己的同學,光是印度就有上百

萬的孩子來競爭,他們因為母語是英文,可以

直接學習哈佛、史丹佛大學一流的線上課程。

現在的問題是,只有少數教授看到了這個趨

勢,其他覺醒的力量非常少,而政府的主導者

雖然看到問題,卻沒能做出執行的方案。

Q: 你對教育問題非常關心,你認為教育政策該

如何改革?如果你是教育部長會如何做?

A: 以前,我一直認為教育部長是關鍵,因為他是

政策的執行者與規劃者,但後來發現,如果家

長不改變,老師不改變,選民的態度不改變,

立委不改變,勢必無法改變,取得多方面的共

識非常重要,才有可能變成政策,才有執行的

方法。

現在媒體已經在做這些事,有很多報導。從

政策面來說,以芬蘭為例,在該國最貧窮的地

方,孩子的教育程度也會達到城市的標準,就

不會有人口移動的現象。移動造成的災難是,

如果台東孩子的英檢都是最後一名,也沒有人

能考上好大學,在台東有能力的家長是否考慮

到台北的大安區買房子,聰明的都被「收割」,

移植到台北的明星學校,生態把貧富拉大。

芬蘭教育資源不是看人頭算錢,而是想辦法

將最好的老師送去偏遠的地方。在台灣,偏鄉

的小學校資源已經不夠了,如果再用人的平均

分法,只能把人顧好,其他的教育建設都不用

談了。這是分配不均的問題。

Q: 你在新書中,特別提到十二年國教的核心

目的,其實就是回歸到根本的做人與做事,

您可以再闡述嗎?

A: 我覺得基本上十二年國教,不是要讓每個人能

進大學,而是培養做人與做事的能力。做人的

能力:

一、就是品格教育,包括「自我紀律」,懂

得要求自己、為自己言行負責。尤其在現在這

個 3C氾濫的時代,這件事情對孩子來說太重

要了。

二、思辨的能力:公民的基本素養包括關愛

別人,關心環境的「利他能力」,明辨是非、

不被駕馭的思辨能力。尤其是殷海光先生所說

的無色的思想,就是沒有政黨、種族、宗教,

可以不分顏色,做對的就敢支持,做錯的就敢

指正。

三、人文藝術與美學生活的基本涵養。例如

下班之後,不管是音樂、舞蹈、藝術,知道在

休閒時間應該做哪些事。

人文素養是學校可以培養的,但卻因為考試

而剝奪了時間,這些孩子出了校門,自然不會

懂得休閒生活,難道可以怪這些孩子們嗎?

很多家長把教育的責任都依賴在老師或補習

班,這是大大的錯誤。而補習班的存在,用各

種技術,來幫學生贏得高分,但補習班不會教

你如何做人,不會教孩子生活或思辨的能力。

做事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就業」的能力。

可分為:學術、技術、藝術。

德國人只有 29%讀大學,為什麼台灣大部分

的人,要陪著這些精英,照著他們的模式走?

年輕的時候應該多探索自己的天賦能力,而非

一定要照著既定的「遊戲規則」,這是非常不

公平的。

Q: 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父母,也就是家庭環

境對孩子的成長過程非常重要。你在辦學

過程中,接觸不少家長,你對現在新一代的父

母有哪些觀察與期待?

A: 很多新一代的父母在找其他的出路,可惜的是

成功例子不多,例如很多父母送小孩去森林小

學,之後家長自己跳下來當老師,或是自學,

最後自己的經驗畢竟有限。靠著自己去摸索是

必要的,但如果沒有骨幹或攀爬的結構,是辛

苦的。

我認同華德福的理念。從我的觀察,華德福

是經過百年、有扎實基礎的理論,從幼兒園一

直可以帶領到高中畢業,也有特教學校,不是

貴族學校,而是從菸草工廠開始的。

還沒有網路前,華德福的家長不鼓勵裝電

視,現在則不要電腦。目的是做家長的要把握

機會,孩子能夠被你影響的時間不多,最多到

14歲。而華德福非常重視「親師會」,並且

訓練家長,他們認為教育的過程,父母不能放

棄責任,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網路開放課程後,英文變得更重

要,因為它是截取資訊的主要工

具,以母語為英語的國家,競爭

力將大幅提升。均一中小學 提供

075074

教育觀點EDUCATION

「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大致還是刻苦的,克勤克

儉。真正可以教給孩子的,都是身教。」施崇棠認

為,他的父母不是用言語告訴他做人做事的大道理,

而是在潛移默化中,讓他懂得人生的價值,不管是

惜物、正派、勤學、堅韌⋯⋯,這些重要人品的形

塑,都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示範給他們

的。施崇棠認為,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大,

他和弟弟、妹妹至今都有著這些特質。

兒時物質欠缺,反懂得尋找樂趣

回思自己成長的歷程,施崇棠認為,物質很欠缺

的時候,小孩自己會找樂趣。小時候,他跟弟弟很

常玩的遊戲,就是在家裡的樓梯玩丟銅板,一階、

兩階各有分數,最上面一階是七分,但跳過頭就會

零分。這麼簡單的遊戲,他和弟弟玩得不亦樂乎!

施崇棠和三個弟弟的感情很好,自己帶頭讀書,兄

弟都考上了台大。他的爸爸曾是全國心算的冠軍,

因為珠算很好,孩子們把考試成績給爸爸看,他不

說好壞,就是把幾次的成績,算出總平均來,要孩

子自己去培養榮譽感,這反而讓子女們自動自發,

為自己找出路。

施崇棠一出社會,正好趕上台灣資訊工業起飛的

年代,工程師們為了趕上美國的水平,經常睡在公

司。他很感謝妻子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很多,把兩

個兒子教得很好。他笑說自己和孩子相處時間不多,

對孩子「嚴不起來」!不過,孩子愈大,他愈能和

他們相處,雖然他們理工能力很不錯,但他提醒孩

子要全腦發展,也支持他們打籃球、畫漫畫。

關於學習,施崇棠認為,「東方的孩子往往只想

要很快解題,得到答案,而不重視思考的過程。」

然而,未來的世界變化很快,最重要的是要具備獨

立思考的能力,終身樂在學習,才能不被淘汰。

鮮少在媒體前談論家庭生活的施崇棠,

難得暢談他對教育教養和台灣人才培育的看法。

他認為父母的身教非常重要;

也樂觀看待台灣的 90 後,

認為他們的特質和新的經濟社會趨勢相符合。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的教育觀

學歷之外,獨立思考能力更重要文.採訪 │ 許耀雲、彭漣漪、張德齡 攝影 │ 陳應欽

在一個秋日午後,《未來 Family》採訪團隊到關渡華碩總部,拜訪低調、極少接受媒

體專訪的施崇棠董事長。以「In Search of Incredible (追尋無與倫比)」為企業精神的華碩,2015年在筆電及手機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然而,施董事長這回不談產業發展,而是

暢談他對於人才養成以及家庭教育的看法。

在 1940、1950年代,國民政府初來台,絕大多數人的生活都很貧困,施崇棠的父親當年

卻能夠讀到商科畢業,已是少有的人才。但他

的父親沒有從商,而選擇在政府機構擔任稅務

工作,一個月的薪水只有微薄的 180元台幣,要維持一家七口的生計,尤其是要養育五個孩

子,經濟十分拮据。施崇棠的母親為了補貼家

用,自學裁縫技術,因為細心且手藝奇佳,街

坊鄰居都找她做衣服,夜晚家中裁縫車的聲音

從不間斷,也成了施崇棠難忘的成長記憶。施崇棠看好 90後的年輕人,認為這一代的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且樂於分享。圖為施崇棠與華碩副董事長曾鏘聲(右)、執行長沈振來(左)在華碩尾牙上大秀街舞,與員工一起同樂。

華碩集團 提供

P親子關係ARENTING

023022

Q: 你對孩子最重視的是什麼?

A: 個性、能力、做人做事的態度。另外,雖

然他們理工能力很好,但我會鼓勵他們盡

量均衡發展。我外祖父當年在鹿港,書法

和國畫是數一數二的,所以孩子可能也受

到一些薰陶,有一些繪畫的天分,老大的

漫畫畫得很好。

我認為即使是讀理工的人,千萬不要只

有理工的思惟,而是要全腦的去發展。我

的工程師有時候比我們還重視美感,雖然

他們一塊錢、兩塊錢都很計較,但若是差

一塊錢會美很多,品質比較好,會寧願選

貴的。他們知道要選擇價值,而不是價格。

Q: 網路 3C是知識的來源,也是近視的來源,你怎麼看數位科技對人的影響?

A: 以前的皇帝沒有電腦、網路可用,也不能

看電影,現在上班族的生活其實比古時的

皇帝還好!而我為什麼做 PadPhone,因

為螢幕太小了,對視力不好。父母要注意

孩子不要在黑暗裡看電腦或手機,光源要

多重,因為人的瞳孔在黑暗中會放大,吸

收太多藍光,很傷眼。

現在資訊太厲害了,小孩以後的考驗會

更大,因為大家得到知識或資訊的機會都

一樣。所以,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終身學

習非常重要!互聯網會顛覆很多東西,現

在的資訊太快,很多東西很快就會被翻新。

那麼在有新東西的時候,如何判斷?

具備思考的方法,懂得如何定義問題,

這些才是終身學習的基礎。

Q: 談談你對台灣目前學校教育的觀察?

A: 除了以色列,北歐、德國、瑞士,都有很

好的職業學校。台灣把職校變成大學,是

很奇怪的,這真是父母的虛榮,認為念大

學才有面子,現在那麼多大學,不同天分

的人都去讀,但其實有些人可以早一點去

做事,培養職業技能。此外,大學教育也

因為門檻太低,無法培養出頂尖人才。

徵才的時候,我們現在無法只看學歷,

因為個個都是大學生。我請公司的主管特

別注意要做出差異化,考試以外的工夫要

更多,人資與主管需要花費更多功夫,把

人才真的找對,知道誰是優秀的、真正適

合公司的發展。

Q: 成長環境不同,不同世代的人也有許多差異。你怎麼看台灣的新世代?

A: 台灣的教育還是太過重視考試,而不是重

視能力。教育最重要的,其實是要孩子真

心愛上學習,而我們太重視成績,讓孩子

不是真的愛思考、愛學問。孩子拚命補習,

結果上了大學就放鬆掉,失去學習的動能。

但美國是相反的,小學到高中沒那麼緊迫,

大學的課業卻很重,進去容易畢業難,去

讀大學的人通常有很強的學習動機。

講到新世代,雖然 90後的世代生活環境

優渥,有所謂的媽寶,但他們這一代可能

比較不會被資本主義綁架,認為人生只為

了賺錢,他們可能更要追求幸福感,有自

己的想法,看重自我的價值,更樂於分享。

這一代的人生態度其實和新的社會發展方

向是 MATCH的,他們可以創造出新的未

來。上一代的資本主義太極端,最新的經

濟學已提出了修正,要把自然環境及其他

共同成本放進去;未來的能源方式不會只

靠石油或媒,各式各樣的再生能源會更蓬

勃發展;3D列印也朝個人化的、分散的方

向,小而美,讓數位製造不必是大量的;

新的經濟社會是協同、共享、分散的,而

90後的特質也比較是這樣,他們很樂於分

享,可以協同作業,價值也更多元。

Q: 家庭教育在新時代扮演什麼功能?父母怎樣和孩子溝通新時代的變化?

A: 小孩的思考力、價值觀、人格的形成,父

母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父母跟孩子的互

動還是很必要,因為身教最重要。

現代小孩為什麼這麼予取予求?例如小孩

不吃飯,父母常常拿不出辦法。但是真的

那麼難嗎?道法自然,就會發現道理其實

很簡單:人餓了就會吃啊,但是父母非常

愛小孩的時候,就會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

要懇求他或是強迫他吃東西。

正確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沒有天分不見得就不要培養,因為即使是天

才,也是需要練習的。《異數》(Outliers)書裡就寫到,讓天才的天分得以嶄露,背

後往往有著一萬個小時的練習,即使如莫

札特這樣有天分的音樂家,也是花了非常

多時間努力練習。有的孩子也許音感差一

點,別人兩次就懂,他可能需要五次,只

要很誠實的面對自己,不要裝懂,還是可

以訓練出一定的水準。不管是哪個專業領

域,成功的前提都是不斷練習和精進。

Q: 你全心投入事業,小孩的教養怎麼辦?

A: 我太太幫了很大的忙。我們早期常常要睡

公司,真是非常艱苦。我太太嚴的時候很

嚴,但是該慈的時候很慈。小孩的價值觀,

例如和善待人、惜物,我太太教得很好。

我比較是教孩子學習的態度、思考的方法。

有天晚上,我讀初三的大兒子來問我「完

全彈性體」的物理原理,我想爸爸平常很

忙,實在對不起你,今天就一次把你教會,

從最基本的開始教起,講了三個多小時!

後來發現他愁眉苦臉,問他為何,原來明

天要考試!不過,兒子之後還是很感激,

他自詡是物理神,物理是他得分的強項!

兩兄弟就在高中時到美國去念書。他們初

中時去美國參加籃球夏令營,之後,老二

非常想去美國讀書,他很敢衝。兩兄弟個

性很不同,老大很聰明,小時候學走路都

不會摔,沒什麼傷口;老二就跌跌撞撞,

但他學東西有自己的一套,有一回還表演

騎單輪車呢。看他們打籃球,兩個人運球

都是國手級的水準哪!老大投籃比較準,

而老二的姿勢非常好。

現在資訊太厲害了,

小孩以後的考驗會更大,

因為大家得到知識的機會都一樣。

所以,獨立思考的能力

以及終身學習非常重要!

P親子關係ARENTING

025024

127

食。

網購蔬菜箱產地直送餐桌的美味

食安問題連環爆,於是

愈來愈多人選擇自己下

廚保健康。可是要上哪

兒買菜,才能買到安心

農產品?其實並不難,

只要動動手指,上網訂

購,雲端菜市場裡眾多

的優質農產品,讓採買

工作變得輕鬆不費力。

文│王淳如 攝影│陳應欽

多數人選擇在家開伙,目的就是希望能吃得更健康,避開外食危機。然而,新鮮安心的食

材要到哪裡採買,往往也是個困擾,尤其是對上班族而言,如何輕鬆解決買菜這件事,常

常成了能不能持續煮下去的關鍵。

還好,現代網路的發達,提供了消費者更方便的採買管道,上網直接跟農夫訂購蔬菜箱,

最近蔚為流行。不需要舟車勞頓、上市場大包小包的採購,就能輕鬆買到當令盛產的蔬果,

而且價格波動小,也不比一般通路來得貴,因此非常受到網友歡迎。

訂購蔬菜箱還有個好處,主婦聯盟企畫部經理吳蕙芬提到:多數人到市場賣菜時,總是會

習慣性購買熟悉的蔬菜,長久下來,家人攝取的營養反而受限。綜合的蔬菜箱裡不只有葉

菜類,還有根莖豆瓜果,甚至不常看到的野菜,反而更能均衡攝取當令的完整營養。還在

煩惱上哪兒去買菜嗎?不妨趕快動動手指頭,開始你的網購蔬菜箱初體驗吧!

明淳有機農場

你一定很難想像,網路訂菜竟也像搶購演唱會門票一樣熱烈,

明淳農場每次一開放訂購,常常不到 5小時就結團,如果不趕在第一時間喊「+1」,通常就買不到他們家的菜了。明淳蔬菜箱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店長陳靜怡自豪的說:「因為媽媽對自

家蔬果的品管非常嚴格,寄出去的菜不但都有有機認證,而且

品質絕對經得起檢驗。」

另一方面,細心的客製化服務,讓買菜的人更便利也更有彈性,

雖然跟多數農場一樣,配菜內容以當令蔬果為主,隨機組合,

但仍可依各別需求,註明不想要的品項。在付款方面,明淳也

給客戶很大的彈性,就算是預付客戶也沒有硬性規定訂菜期

限,可以依照家庭需求來選擇何時要訂菜?偶爾不想煮或是要

出遠門一段時間,都可以隨時中斷配送。「這樣買菜才不會有

壓力,也比較不容易造成浪費,」陳靜怡說。

明淳的蔬菜箱也接受社區團購,有別於一般團購都是把整批商

品寄給主購,再由主購來整理分裝給其他人,陳靜怡會依照各

別需求,預先把每個人訂的菜一箱箱分裝好,不僅減少主購的

麻煩,還會額外多送一包菜給主購,非常貼心。

完善的售後客服也是讓消費者死忠的原因之一,陳靜怡提到:

「雖然我們已經在出貨時嚴格把關,但有時宅配過程還是無法

避免蔬菜受傷的情形,只要客戶收到商品時,有發現蔬菜凍傷

或是腐爛的狀況,就算只有一顆,我都二話不說,直接退費。」

由於明淳是以臉書社團的方式來跟消費者互動,有時候,客人

收到菜不知如何料理,就會到網路上留言發問,陳靜怡不但樂

於分享自家食譜,其他團友也會熱情提供意見,一起切磋廚藝,

這種熱情的互動模式,也造就了明淳農場的高人氣。

FreshVegetables

蔬菜箱小檔案

供貨農場區域:花蓮

種類 & 價格:迷你菜箱 550元(8∼ 9樣菜)、小型菜箱650元(10樣菜)、中型菜箱 750元(12樣菜)、大型菜箱 1000 元(17 樣菜)、喜洋洋蔬果箱 1250 元(10樣菜、3份水果、1盒雞蛋、1瓶豆漿)、蔬菜箱可註明不需要的菜色,以上價格皆含運

費,一次預付 10箱另有 5∼7%的優惠。購買方式:加入「明淳農場」

臉書社團,小店長每週會公告

下週預計採收數量,提供網友

下單訂購。

臉書社團:明淳農場

iStock

126

明淳有機農場 提供

明淳有機農場 提供

明淳有機農場 提供

主婦聯盟

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最初是一群媽媽們為了尋找安全的食材來

源而成立的社團,一開始她們沒有能力負擔送檢費用,只能逐

項查閱農友的帳冊,藉此了解有沒有使用農藥。後來,有愈來

愈多人認同並加入,以「共同購買」方式直接向農友訂購農產

品,也讓農友可以無後顧之憂穩定生產安心的食物。至今已有

5萬個家庭加入,合作農友約 150位,等於以友善農耕的方式照顧了 600公頃的土地,相當於 24座大安森林公園的面積。

主婦聯盟企畫部經理吳蕙芬表示,合作社之所以推出「每週一

籃菜」,是希望藉由定期的訂購承諾,許農友一個安心生產的

可能,同時也建立起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長期的夥伴關係。這

是一種從農場到餐桌的彼此信賴,農友照顧社員一家人的飲食

健康、社員則支持農友生計,在健康的土地上用心生產好食材。

目前供應一籃菜的 125個農場,都經過主婦聯盟成員的親自訪視,並通過土壤、水質、農藥殘留等各項檢驗,才會被列入供

貨名單。

「每週一籃菜」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每天檢驗控管進倉

蔬菜的硝酸鹽含量。吳蕙芬指出,多數人買菜都偏好葉菜類,

卻不知道其實葉菜類的硝酸鹽含量很高,即使是有機蔬菜也可

能因為光合作用不足,而造成硝酸鹽含量過高。儘管歐盟早已

制定蔬菜硝酸鹽的官方標準,但台灣目前尚未有任何法定規

範,主婦聯盟早在 1996年就啟動控管蔬菜硝酸鹽的制度,與農友一起在栽培過程中控制氮肥的合理施用,因此,一籃菜提

供的不只是無農藥栽培、更是低硝酸鹽的安全蔬菜。

巨農有機農場

2006年就獲得慈心有機認證的巨農,是目前台南市最大的有機農場,早在 7年前就開始推出宅配蔬菜箱的服務,農場業務副理曾冠中說:「我們最大的特色就是『零庫存』,早上採收

的蔬果,當天下午就會完成包裝出貨,並以全程冷藏的方式配

送,消費者收到的都會是最新鮮的農產品。」

目前蔬菜箱的貨源,超過 90%都來自於巨農自營農場,只有夏季產量不足時,才會搭配其他有機農友的作物。為了維持新

鮮度,清早採收下來的蔬果會先送進 7℃的循環冷藏室冰鎮 1小時,之後再拿到恆溫 18℃的包裝室,進行分級包裝,曾冠中解釋,這樣的做法可以提升蔬菜的保鮮效果,等於在送到消費

者手中之前,蔬果都一直被仔細保鮮著,大大降低腐壞變質的

機會。

曾冠中指出,一般傳統市場比較難找到有機蔬果,想購買有機

農產品目前大多還是得到實體通路才能找到,因此,網路購物

的便利性,使得訂購有機蔬菜箱的客群非常忠誠,買過的人有

八、九成都會回購,其中又以北部及都會區的消費者,對宅配

有機蔬菜的接受度最高,北中南的比例大約是 6:3:1,特別是上班族與小家庭,更是訂購族群的大宗。

蔬菜箱小檔案

供貨農場區域:中南部為主

蔬菜箱種類:大籃菜約 6∼12包、小籃菜約 4∼ 6包,可指定葷、素選項。內容為當

令蔬菜,且皆是環保級與無農

藥栽培的健康級品項,由合作

社隨機組合,包括葉菜類 2∼4樣、根莖瓜果類 1∼ 3樣,可額外註明不需要的菜色。

價格:價錢視每次籃菜內容而

定,平均來說,大籃菜約 5∼600元左右。購買方式:訂購前需先加入社

員,於主婦聯盟官網下載訂購

單,再以 email或電話、傳真等方式訂購。

網 址:www.hucc-coop.tw/products/order

蔬菜箱小檔案

供貨農場區域:台南

種類&價格:時蔬套組 160元(當天生產之不同品項葉菜

類 5包)、蔬果套組 300元(葉菜 3包、根莖 2包、水果1包)、小家庭組合餐 550元(葉菜 5包、根莖瓜果 3包、菇類 2包、蛋 1盒)、好食箱5000元(分成四週配送,每週配送 1次,包含葉菜、根莖瓜果、菇類、芽菜類、水果、

蛋、豆製品及自製農特產等共

21包)單次訂購 1200元免費,可選擇貨到付款或匯款。

購買方式:官網線上訂購

網址:www.tenha.com.tw

128

巨農有機農場 提供

巨農有機農場 提供

主婦聯盟 提供

129

051050

S特別企劃PECIAL REPOR T

台灣教育的城鄉差距,一直是政府著力改善的問題。

但可別以為落差現象只發生在偏鄉,

根據研究,家庭背景對子女的學習表現,有顯著影響,

即便在資源豐富的台北市,學習落差依舊存在,

記者親自走訪校園現場,

發現「一個教室,兩個世界」的情況,已真實上演……。

貧富差距,

拉大學習落差?!文 │ 彭漣漪

一個教室,兩個世界

陳應欽 攝

S特別企劃PECIAL REPOR T

兩位年輕人,兩種家庭,兩類命運,兩個未來。

住在桃園林口的台北德明財經科大設計系三年級

學生孟楚明,來自單親家庭,母親在工廠做作業員,

家中條件讓孟楚明可以申請學費減免一半,高中念

的是育達高職的設計系,從小對美術有興趣,但從

沒到外面畫室上過課,就自學打基礎。

林口也有私立大學,但他選擇到排名較好的德明

科大就學,每天早上要花一個半小時坐公車到學校,

他不想打工,怕影響學業,但生活費很緊,就嚴格

控制花費,交通來回要 88元,一天三餐約 130元,穿著用品都很樸素。

「我想到日本留學,學費大概要 200萬元,」孟楚明打算畢業後開始存學費,假設薪水一個月 2.5萬元,他省吃節用一些可以存下 2萬元,加上媽媽幫一點,這樣四、五年後應該可以如願。

住在台北市的曹小姐開過公司、目前擔任房地產

公司高階主管,開著名車上下班,她把兒子送到美

國西岸上大學,兒子穿著帥氣時髦,很有美國人的

Style,最近還和朋友製作了一個遊戲軟體 App,放上蘋果商店銷售,進軍最有未來性的行動領域。

儘管未來成就尚未能有定論,然而,在人生競爭

的起跑點上,兩位年輕人確實有顯著差異。

家庭背景影響子女學習表現

「台灣學習落差最可怕的是,跟父母社經地位關

係太緊密,」師大教育學院院長許添明指出,根據

他的研究,在台灣,家庭與學校兩者對孩子學習表

現影響力差不多是一半一半。

在統計分析上,數學普遍被學界當做分析成績與

人生前景的代表科目。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黃

敏雄,取用和 PISA同等級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研究,結果發現家庭背景好的學生,數學成績很明顯的突飛猛進,家庭背景

對孩子學習結果的影響,從小四到國二增加了一倍,

增加幅度之大,世界第一。

這結果很驚人,黃敏雄一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搞

錯了,再查證多方資料後,發現台灣歷屆調查下來,

結果都一樣。

思考為什麼會如此,他發現,其他國家大多是成績

不好的學生去補習,但在台灣,卻是家庭背景較好的

學生去補習。中產以上家庭,不少父母的煩惱常是,

幼稚園要不要讀雙語?要不要送補習班學國英數?

要不要找家教?在台灣,父母的社經地位對孩子的成

績表現影響居然這麼大,也是全球僅見的現象。

都市裡的學習落差同樣很大

除了家庭背景,學習資源的落差並非只是城鄉有差

距,都市之內,落差同樣很大。許添明指出,中小學

教育經費主要是按班級數發放,就算在台北市,學校

規模在 12班以下的就屬「弱勢學校」,狀況和在偏鄉差不多。

同一個班級呈現的學習落差也常令人意外,台北市

某區域小學的班級數學成績單上,真實出現「最高

90分,分數 10分以下有 8個人,最低 2分」的驚人現象。

許添明指出,學習落後的孩子,最晚要在小學六年

級把成績補起來,否則將節節敗退,然而根據 PISA成績顯示,台灣仍有 13%的孩子落在最差的那一級,9年級的學生,數學卻只達小學三年級左右的程度。政府敢不敢砸錢在小學一、二、三年級就補起來?

目前,政府投在教育上的經費約占 GDP的 4.4%,低於 OECD國家平均 5.1%,加上國家整體預算比起他國少很多,放在教育上的經費很有限。

「我們放在教育上的錢是不夠的,而目前的補救政

策經費對學生基本學力的提升效果有限,」這是許添

明經過研究得到的結論。

打破學歷迷思,能力才是關鍵

學習落差對孩子的未來有何影響?現在大學入學

門檻很低,從小學業表現不佳的孩子的確可以找到私

立大學就讀,只是,有了大學文憑是假平等,能力的

落差還是存在。根據《未來 Family》今年 7月發表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

勢調查」研究發現,台灣家庭

背景好的學生,數學成績很明

顯的突飛猛進,家庭背景對孩

子學習結果的影響,從小四到

國二增加了一倍,增加幅度之

大,世界第一。

黃菁慧 攝

陳應欽 攝

S特別企劃PECIAL REPOR T

053052

為了提升孩子能力,許多中產階級以上的父母,從小就送孩子上補習班,加強學科。

的調查顯示,台灣的父母高達八成希望孩子念大學,

顯示絕大多數父母還是認為,學歷是改變貧窮命運

的強大工具,念書就會有未來。

「父母再窮都會給孩子念大學,」位於台南的首

府大學副校長兼教育研究所所長郭添財感嘆,但這

又成為家庭經濟的沉重負擔,學生多半必須申請就

學貸款。目前,每 100位大學生就有 8人申請弱勢助學金,其中有 1個是低收入戶;私立大學每 100人,就有 19人申請學貸,學費較低的公立大學,每100人也有 5人有學貸。廣設大學真的讓窮人翻身了嗎?中華科技大學校

長田振榮表示,愈後段的私校中低收入戶愈多,為

了籌學費、生活費,學生課外打工超過七、八成,

「這讓學生落入不利位置,社會分配更加不公,」

他表示。

「每到畢業典禮,我都很感慨,擔憂學生是不是

都能找到好工作?」年輕人 22K問題嚴重,台灣經濟又沒有太樂觀,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校長徐守德的

心情,相信不少教育者有同感。

其實學歷不能保證孩子的未來,能力才是關鍵。

學科的學習落差不能及時補上,又未能及早投入其

他非學科的學習,培養其他才華及歷練,糊里糊塗

的升學,無論家庭經濟是富是窮,對孩子而言,都

是生命的浪費。

表 1 102學年大專院校弱勢補助金人數

iStock

S特別企劃PECIAL REPOR T

054

表 2 102學年大專院校申請就學貸款人數

25萬人

私立學校

資料來源:教育部

弱勢助學人數總學生數

10萬人

低收入戶人數

134萬人 5.7

萬人

6萬人

公立學校

7.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