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2008 ·...

81
I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2008 年年報 錄 壹、 系所簡介……………………………………………1 一、歷史沿革 ……………………………………………1 二、教育目標及特色 ……………………………………2 三、研究群組簡介 ……………………………………..3 四、人力資源概況 ………………………………………3 五、空間及儀器設備更新概況 …………………………6 六、活動剪影 ……………………………………………8 貳、 教職員名錄及專長…………………………….….. 10 參、 教學內容……………………………………….….. 17 肆、 研究成果…………………………………………....29 一、重要研究成果 …………………………………………29 二、教師發表論文目錄 ……………………………………32 三、教師發表論文統計 ………….…………..…………..50 伍、 學術活動………………………………………….....51 一、 國際學術交流…………………………………………….51 二、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及出國考察………….………….... 53 三、 本系舉辦之研討會( 或活動)……………………………55 四、 校外服務及榮譽 ………………………….…… .... 56 五、 本系舉辦之學術專題演講………………….……………58 陸、 研究計畫及經費來源………………………………60 柒、 學生活動……………………………………………64 捌、 畢業學生…………………….………….…………. 66 一、博士班………………………………………………….66 二、碩士班……………………………………….…………66 三、大學部 ……………………………………...…………68 附錄 九十六學年度及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博士論文摘要-1

Upload: others

Post on 14-Oct-2019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I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2008 年年報

    目 錄 壹、 系所簡介……………………………………………1

    一、歷史沿革… … … … … … … … … … … … … … … … … 1 二、教育目標及特色… … … … … … … … … … … … … … 2 三、研究群組簡介… … … … … … … … … … … … … … . . 3 四、人力資源概況… … … … … … … … … … … … … … … 3 五、空間及儀器設備更新概況… … … … … … … … … … 6 六、活動剪影… … … … … … … … … … … … … … … … … 8

    貳、 教職員名錄及專長…………………………….…..10

    參、 教學內容……………………………………….…..17

    肆、 研究成果…………………………………………....29 一、重要研究成果…………………………………………29 二、教師發表論文目錄……………………………………32 三、教師發表論文統計………….…………..…………..50

    伍、 學術活動………………………………………….....51 一、 國際學術交流…………………………………………….51 二、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及出國考察………….…………....53 三、 本系舉辦之研討會(或活動)……………………………55 四、 校 外 服 務 及 榮 譽 ………………………….…….. . .56 五、 本系舉辦之學術專題演講………………….……………58

    陸、 研究計畫及經費來源………………………………60

    柒、 學生活動……………………………………………64

    捌、 畢業學生…………………….………….………….66 一、博士班………………………………………………….66 二、碩士班……………………………………….…………66 三、大學部……………………………………...…………68

    附錄 九十六學年度及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博士論文摘要…附-1

  • 二十世紀工程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人類具備前所未有的使用地

    球資源與改變地球環境之能力,卻也面臨因環境變遷所產生之負面

    影響,如洪水、旱災、地層下陷、土石流、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水

    庫優養化及河溪、濕地之生物棲地破壞等,導致生態及環境品質劣

    化。本系有鑑於解決上述地球環境之種種問題,必須藉助科技系統

    整合,以環境系統觀點整合水土資源工程、資訊與風險管理、生物

    環境控制等技術,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以達到資源永續

    利用,社會永續發展之目標。在本系全體師生、同仁之鼎力配合下,

    上述相關領域之教學研究工作,已有許多具體的成果。

    本年報僅將過去一年來本系各項研究、教學及服務資料彙集成

    冊,方便同仁參閱,文中亦介紹本系研究教學發展之近況,並可做

    為與其他單位合作之橋樑。

    本年報承蒙本系陳秀美組員、李文君幹事及系學會同學整理各

    項資料、編排設計,同仁提供寶貴資料,才得以出刊,謹此誌謝。

    本系年報付梓前雖經多次校稿,然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尚祈各界先

    進不吝指正。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教授兼系所主任

    黃宏斌 謹識 2009 年夏

  • 1

    壹、系所簡介

    一、歷史沿革

    本系之前身為日據時代

    台北帝國大學「農業工學教

    室」,為臺灣大學創校系所之

    一。民國 34 年台灣光復時改為「農業工學系」,隸屬農學

    院,民國 38 年中央政府遷台以後,正名為國立台灣大學

    「農業工程學系」,分為水利

    與機械兩組招生。民國 55 年8 月成立研究所碩士班,先招收水利組研究生,民國 63 年開始招收機械組研究生。

    民國 60 年至 70 年代,台灣由農業社會積極轉型為發展工業,部分灌溉水受到工廠排放污染之影響,使得農作物遭受污染。更由

    於水資源的迫切需求,沿海地區地下水超抽造成地下水位急速下降

    及地層下陷。另外畜產業快速興起,畜舍環境及農業廢棄物處理也

    是當時所面臨之棘手問題。因此本系之課程除原有灌溉排水課程

    外,亦加強水質污染、農業設施、地下水及農業廢棄物處理等領域

    之課程。

    民國 70 年,農業工程學系機械組另成立農業機械工程學系(已於八十九學年度起更名為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農業工程學系水利組則保留原「農業工程學系」名稱,民國 77 年農業機械工程學研究所成立。民國 79 年以後,由於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以人本結合環境永續共存之觀念逐漸受到重視。落實生態環境保育,提高農業產

    值,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等都是本系教學研究及發展的重點。因此本

    系之研究領域除繼續加強灌溉排水技術外,尚包括農業災害防治、

    注重生態環境發展、生物環境工程技術及農村環境規劃等。在課程

    設計上本系也加強了水土保持、農業環境、生態水力學、農村建築、

    水土資源保育、地下水污染及生物環境工程等課程。

    民國 80 年 8 月,農業工程學研究所博士班成立。民國 88 年起,

  • 2

    本系由原來之農學位改授予工程學位。過去本系在農學院中一向以

    農業水利及生物環境為教學研究之目標,為因應時代潮流之變遷,

    本系自九十學年度(民國 90 年 8 月)起,更名為「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學內容包括水文學、環境化學、熱力學、土壤科學、生物

    力學、遙測技術、資訊管理、環境生態、生態水利工程、水土災害

    防治。研究方向著重於生態環境工程、生物環境與設施系統工程、

    水土資源工程與保育、地下水開發與污染防治、灌溉排水規劃與水

    工設計、系統分析與永續發展、鄉村建築與環境規劃、生物環境資

    訊。以培育生物環境工程、水土資源及環境資訊管理等高級人才,

    並運用工程技術及科學方法,有效管理及利用水土環境及生物資

    源,提升人類生活環境品質,促進資源永續利用為本系發展目標。

    二、教育目標及特色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是應用高科技工程技術以改善或保護生

    產、生活、生態環境之專門學科,在「生物環境工程」、「水土資源」

    及「生物環境系統與資訊」三個領域中,以生物技術、工程方法、

    系統分析的方式開創永續發展之生物環境,整合力學、數學、工程

    及生物等各領域之科技,落實自然資源、生態保育及生物科技發展。

    畢業學生頒授予工學學士、工學碩士或工學博士等學位。

    教育目標

    教授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相關之理論,培養具有分析、創新及解決

    問題能力之科技人才,以期能增加資源使用效益、改善生活環境,

    促進自然資源之永續利用。教學之內容包括生物環境工程、水土資

    源與環境保護、及環境系統分析與資訊管理科技等,以達生產、生

    活及生態三生均衡之發展目標。

    特色

    以生物技術、工程方法、系統分析的方式開創永續發展之生物環

    境,整合力學、數學、工程及生物等各領域之科技,落實自然資源、

    生態保育及生物科技發展於多元穩固之基石。

  • 3

    三、研究領域簡介

    本系簡稱生工系,研究課題涵蓋生態環境工程、生物環境與設施系統工程、水土資源工程與保育、地下水開發與污染防治、灌溉

    排水規劃與水工設計、系統分析與永續發展、鄉村建築與環境規劃

    與生物環境資訊等。為因應生物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水土資源永

    續利用的殷切需求與生物環境資訊科技的快速變遷,本系乃整合前

    述研究課題為「生物環境工程」、「生態工程與水土資源」以及「生

    物環境系統與資訊」等三個整合型研究領域。

    生物環境工程研究領域

    研究項目包括生態環境污染防治與復育、建築設計與環境規

    劃、生物系統環控工程、設施與環境、生物環境毒物分析、生物生

    產工程、生物環境力學、生物力學、再生能源研究、生物環境傳輸

    理論等。

    生態工程與水土資源研究領域

    研究項目包括環境水資源工程、生態工程、河口及濕地保育研

    究、環境微氣候、生態水利工程、灌溉排水、水土保持、水土環境

    影響評估、地層下陷防治、地下水及污染防治等。

    生物環境系統與資訊研究領域

    研究項目包括生物系統分析、環境系統分析、水資源系統分析、

    水資源規劃與調配、生物資訊系統、水文資訊系統、地理資訊系統

    應用、遙測資訊系統、空間分析模式、環境永續發展等。

    上述各領域師資可相互支援,並結合本校相關系所師資共同開

    拓發展,以強化教學、研究與服務之完整性。

    四、人力資源概況(九十七學年度統計資料)

    大學部:

    現有大學部學生共計 182 人。

  • 4

    研究所:合計 127 人

    碩士班:現有學生 80 人。 博士班:現有學生 47 人。

    榮譽教授:合計 7 人

    專任教師:合計 21 人

    教授 16 人 副教授 2 人 助理教授 3 人

    兼任教師:合計 4 人

    職員:合計 4 人 組員 1 人 技士 3 人

    師生比:

    年度 教師 大學部 碩士班 博士班 學生總數 師生比

    91 22 181 91 44 316 1:14

    92 22 171 93 46 310 1:14

    93 22 182 105 45 332 1:15

    94 21 177 94 46 317 1:15

    95 21 179 94 41 314 1:15

    96 22 175 88 46 309 1:14

    97 21 182 80 47 309 1:15

  • 5

    專任教師年齡分佈圖:

    本系專任教師中,年齡介於 31~40 歲間之教師共 3 位,佔專任教師總數之 14%;年齡介於 41~50 歲間之教師共 5 位,佔專任教師總數之 24%,其他年齡分布如下圖。

    教師年齡分佈圖

    2

    1

    5

    3

    0

    10

    0

    2

    4

    6

    8

    10

    31-35 36-40 41-45 46-50 51-55 56-60

    年齡

    人數

  • 6

    五、空間及儀器設備更新概況

    空間

    本系主要使用空間為台大五號館及農工試驗館兩棟,另配有農

    業綜合大樓三樓西側研究室,使用樓版面積共約 3,068 平方公尺。

    本系使用空間

    2,197 2,4012,659

    3,068

    4,637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1987 1987 1991 1997 2003

    時間(西元年)

    註:(1)1987 年:收回五號館一樓西側空間約 204 平方公尺。

    (2)1991 年:取得農業綜合大樓三樓西側研究空間約 258 平方公尺。

    (3)1997 年:擴建五號館東側約 409 平方公尺。

    (4)2003 年:獲配原子能委員會新館五、六、七樓層共 1,569 平方公尺。

    (5)2004 年:整修工程完畢,空間供研究生使用以及上課教室。

  • 7

    儀器設備更新

    本系三年來有關空間使用及儀器設備更新概況,如下表所示:

    年度 更 新 項 目

    2006

    1.儀器名稱:可程式噪音計 用途:主要應用在監測動物鳴聲的追蹤,以瞭解動物棲息動線,以規劃適宜生物廊道。

    2.本系吳富春教授獲本校邁向頂尖大學提昇專業課程教學品質改善補助更新流體力學實驗教學設備:

    (1)層流實驗台(流場觀察實驗) (2)自由與強制渦流儀(渦流實驗) (3)射流撞擊實驗儀(射流撞擊實驗) (4)沈降試驗台(動床輸砂實驗及動床形貌實驗) (5)魚體壓力分布、阻力及昇力實驗水槽、附測壓孔壓克力魚體模型、

    壹頻道測壓電子皮托管、阻力與昇力數位式顯示及輸出裝置(魚

    體壓力分布實驗、魚體阻力與昇力實驗) (6)風洞結構物電子測壓計、測壓孔壓克力模型房屋、孔道轉接器(地

    表邊界層風洞實驗) (7)高速數位影像系統(異重流實驗)

    2007 1.本系余化龍助理教授新增電腦軟體: Splus 8.0, Matlab 2007a, Maple 11,inter visual fortran compiler with imsl library;硬體:Mac Pro workstation, Asus w7 laptop, Epson EPL-6200 Laser Printer。

    2008

    1. 本系黃宏斌與水工所同仁共同研發泥砂自動採樣器,已經成功使用於石門水庫集水區。

    2. 本系范正成教授購置自動化滲透灌漿模擬設備,用途為量測灌漿後土壤試體之滲透性、凝聚力及摩擦角等參數。

    3. 本系余化龍助理教授新增電腦軟體: ESRI Arcpad, OSPM, Crystal Ball, GWR 及硬體:Crescent A100 Smart Antenna (GPS), HP-iPAQhx7200 (GPS 控制器), Thecus-N700NAS(磁碟伺服器)

  • 8

    六、活動剪影 本系本年度舉辦或協辦之活動如下:

    本系教職員工年終尾牙聚餐

    民國 97 年 2 月 22 日於京采飯店海鮮百匯餐廳舉辦本系教職員工新春聚餐。

    台大杜鵑花節暨系博覽會

    台大杜鵑花節於民國 97 年 3 月 8、9 日,於台大校總區綜合體育館展出。配合三月初春杜鵑花盛開之校園,將本系近年來之研究

    領域、研究成果及更改系名後之預期前景,做各項動態及靜態的展

    示。

    2008 年水田與水環境國際研討會暨第七屆農業工程教育認證研討會

    國際水田與水環境工程學會、日本農業農村工學會、韓國農業

    工程學會、社團法人台灣農業工程學會、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

    程學系、水工試驗所、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於 97 年 10 月 27日至 29 日共同主辦「2008 年水田與水環境國際研討會暨第七屆農業工程教育認證研討會」。

  • 9

    九十七年度農業工程研討會

    本系於 97 年 10 月 28 日舉辦「九十七年度農業工程研討會」。

  • 10

    貳、教職員名錄及專長

    系主任

    黃 宏 斌

    教授系主任

    美國愛荷華大學博士

    水土保持

    水土環境影響評估

    名譽教授

    施 嘉 昌

    名譽教授 日本國立東京大學博士

    旱作灌溉 灌溉方法 灌溉取水工程

    徐 玉 標 名譽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

    農地改良 農業水質污染

    易 任

    名譽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

    渠道水力學 高等水文學 水利法規與工程契約

    曹 以 松 名譽教授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碩士

    地下水 風能利用

  • 11

    甘 俊 二

    名譽教授 日本國立東京大學博士

    水資源規畫與調配

    灌溉排水原理

    配水技術

    王 如 意

    名譽教授

    日本國立京都大學博士

    水文規劃

    水工模型

    水資源工程

    劉 佳 明

    名譽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碩士

    美國康乃爾大學碩士

    系統分析

    工程經濟

    數理規劃

    專任教師

    許 銘 熙

    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博士

    河川水理

    河口環境與生態

    環境流體力學

    洪災防治

    淹水潛勢研究

    張 尊 國

    教授

    美國普渡大學博士

    水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防治

    GIS 應用於環境資源保育

  • 12

    范 正 成

    教授

    美國普渡大學博士

    土壤力學

    土石流

    非點源污染

    大地工程

    張 斐 章

    教授

    美國普渡大學博士

    水資源系統分析

    生態水文

    智慧型控制理論

    類神經網路

    韓 選 棠

    教授

    德國卡爾斯魯大學博士

    農村建築工程

    景觀規劃

    農村規劃

    劉 振 宇

    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地下水

    地下水污染

    孔隙介質流

    污染傳輸

    譚 義 績

    教授

    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

    地下水

    孔隙介質流

    張 文 亮

    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

    水質環境與保護

    濕地生態

    土壤物理

  • 13

    蘇 明 道

    教授

    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博士

    地理資訊系統及應用

    管路灌溉及灌溉管理

    水資源規劃與管理

    空間決策支援系統及

    其應用

    廖 中 明

    教授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博士

    生物環境與設施系統

    工程

    生物系統動態分析與

    控制

    鄭 克 聲

    教授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博士

    序率水文學

    環境遙測

    空間統計

    吳 富 春

    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生態水利工程

    序率水理學

    環境水資源工程

    童 慶 斌

    教授

    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

    環境變遷影響評估

    環境系統分析

    水土資源永續發展

    張 倉 榮

    教授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博士

    生物環境力學

    設施與環境

    計算流體力學

    生物力學

    再生能源研發

  • 14

    林 裕 彬

    教授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土木暨環

    境工程學系博士

    景觀生態計量方法 土地利用變遷模式 生態規劃與模擬 空間分析

    侯 文 祥

    副教授

    日本國立東京大學博士

    水產土木及環境工程

    畜舍工程

    溫室工程

    廖 秀 娟

    副教授

    美國杜克大學博士

    環境生物技術

    分子毒理學

    環境醫學

    環境風險評估

    謝 正 義

    助理教授

    美國杜克大學博士

    環境生物物理學

    邊界層氣候

    環境流體力學

    余 化 龍

    助理教授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教堂山

    分校博士

    環境模式 地理資訊系統 序率分析及時空地理

    統計 暴露分析

    任 秀 慧

    助理教授

    香港大學博士

    淡水生態學 統計學模擬 生物監測系統 生態復育 保育生物學

  • 15

    兼任教師

    吳 銘 塘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碩士

    水路農場生態與休閒

    規劃

    李 源 泉

    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博士

    工程契約及規範

    黃 光 政

    副教授

    德國布朗獅威理工大學研究

    農業工程規劃原理 農工管理與推廣

    賴 進 松

    副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水庫環境與泥砂

  • 16

    系辦行政、技術人員

    陳 秀 美

    組員

    國立臺灣大學學士

    系務行政工作

    吳 明 裕

    技士

    技術人員

    林 軍 廷

    技士

    技術人員

    呂 家 豪

    技士

    技術人員

  • 17

    參、教學內容

    本系教學之目標在於培養具有獨立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之科技

    人才。課程內容之設計以基礎之力學、數學、生物、化學等科目,

    結合工程技術、系統分析與資訊管理,使學生非但具有寬廣之基礎

    知識,更具備應用新穎技術與分析方法之能力。大學部課程之教學

    重視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的基礎訓練與應用,並強調實作能力和經驗

    的培養;而研究所課程之教學宗旨,則在於介紹先進理論與研究成

    果,並重視科技整合的鍛鍊。

    課程安排上,除校訂大學部之共同必修課程(18 學分)及通識教育課程(18 學分)共 36 學分外,主要以「生物環境工程」、「水土資源與生態工程」與「生物環境系統與資訊」三大研究領域為課程訂定之

    方向。藉由課程之施行,導引本系教學朝向資源有效經營與環境生

    態保育,並透過現代化生物工程科技與嶄新理念,和諧的融入生產、

    生態與生活並重之永續發展,在教學與研究上具有更為寬廣之發揮

    空間,並可進一步與本校相關系所密切配合,相輔相成。

    本系自 93 學年度開始推動英語授課,並逐年增加英語授課科目數。今年度內計有遙測學、環境風場分析、水土保持工程、生物科

    技與污染防治、土壤沖蝕力學及預測、氣候變遷與環境生態、隨機

    過程、地理資訊系統、河川形貌與棲地復育、集水區景觀生態學、

    博士班專題討論等十一門科目採用英語授課。

    一、大學部

    本系針對大學部學生所開授課程之設計與編配,如下表所示。除必修課程外,同學們可視自己的能力、性向及興趣,選修群組課

    程。本系大學部修畢期限為四年,畢業學分至少應修滿 134 學分,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課程規劃 規定學分數 備 註

    (1)共同必修科目 12 學分 含國文(6)、外文(6)等領域科目

    (2)通識教育學分 18 學分 超過者可計入自由選修學分

  • 18

    (3)系訂必修課程 74 學分 系定必修科目,第一次須在本系修習,重修者不限。

    (5)自由選修課程 30 學分 可自由選修本系之一般選修課程或外系之課程

    其中,系訂必修課程及群組必修課程如下表所示:

    ◎系定必修科目 【一年級】上學期 【一年級】下學期

    課程科目 學分 課程科目 學分 微積分甲(上) 4 微積分甲(下) 4 普通物理學甲(上) 3 普通物理學甲(下) 3 普通物理學實驗(上) 1 普通物理學實驗(下) 1 普通生物學 3 普通化學(丙) 3 普通生物學實驗 1 普通化學實驗 1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 2 計算機應用及程式語言 2 服務一(單號) 0 服務一(雙號) 0

    合 計 14 合 計 14

    【二年級】上學期 【二年級】下學期

    課程科目 學分 課程科目 學分 工程數學(一) 3 工程數學(二) 3 環境化學 3 水文學 3 流體力學 3 生態學 3 工程力學 4 空間資訊 3 統計學 3 流體力學試驗 1 服務二 環境化學實習 1

    合 計 16 合 計 14

    【三年級】上學期 【三年級】下學期

    課程科目 學分 課程科目 學分 土壤力學 3 環境系統分析 3 水資源工程 3 生態工程 3 環境工程 3 土壤力學試驗 1 服務三 0

    合 計 9 合 計 7

    【四年級】無系訂必修科目

  • 19

    本系自 92 學年度開始主辦台大之「生態工程學程」,以促進工程背景學生對生態,生物棲地復育之瞭解,培養具生態觀點的工程人

    才。生態工程學程所開授之課程如下:

    1. 必修課程(六學分)

    課程名稱 學分 授課系所

    生態工程 3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土木工程學系、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生態學 3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生命科學系

    2. 一般專業課程:包括生態工程群組、生態系統群組,至少修習十四(含)學分。其中生

    態工程群組、生態系統群組至少各修習六(含)學分。

    群組 課程名稱(學分) 授課系所 備 註

    A 組:生態水文學(3) 溪流生態工程(3) 水庫及河口生態系統管理(3) 水污染生態復育工程(3)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B 組:濕地生態與工程(3) 坡地生態工程(3) 土木工程與環境(3) 生態工法概論(3)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土木工程學系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生 態 工 程

    C 組:生態建築學(3) 都市綠地生態工程(3) 特殊環境綠化技術(3) 生態建築與氣候(3) 生態建築與節能設計(3)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園藝學系 土木工程學系

    至少修習六(含)學分,且修習課程至少跨越二組(含)以上。

    A 組:森林生態學(3) 森林生態系的經營(3) 森林生態系功能(3)

    森林學系

    B 組:環境生態學(3) 環境生態學及實習(3) 景觀生態學甲(3)

    環境工程研究所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園藝學系

    C 組:昆蟲生態學(3) 水棲昆蟲生態學(3) 昆蟲保育學(3) 都市昆蟲學(3)

    昆蟲學系

    生 態 系 統

    D 組:野生動物經營管理(3) 生物多樣性概論(3) 森林學系

    至少修習六(含)學分,且修習課程至少跨越二組(含)以上。

  • 20

    E 組:海岸生態學(2) 河溪生態與保育(3)

    漁業科學研究所 森林學系

    F 組:生態系統模擬(3) 生態分析(3) 生態設計(3) 環境、職業與健康(2) 環境管理一(3)

    海洋研究所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園藝學系 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

    二、研究所

    碩士班 1.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 2.碩士班研究生至少須修滿二十四學分(不包括畢業論文)。 3.畢業生授予工學碩士學位。

    博士班 1. 博士班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 2. 逕行修讀博士學位者,自轉入博士班起,其修業年限依照前項規定辦理。

    3.博士班研究生至少須修滿二十四學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須修滿三十學分(含碩士班期間所修學分數)。上述學

    分均不包括畢業論文。 4.畢業生授予工學博士學位。

    本系博士班研究生外語能力應達標準:

    博士班研究生資格考試前應通過全民英語能力分級檢定中

    高級初試,但提出其他外語能力證明,且經學術與教學委員會認

    可者,得視為同等外語能力。(97 學年度以後入學之博士班研究

    生開始實施。)

  • 21

    三、本年度開授之選修課程

    九十六學年度第二學期 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

    課程 授課教師 課程 授課教師

    結構學 陳增壽 產學實習一 黃宏斌

    灌溉管理 林俊男 地化環境之氧化還原反

    應一 劉振宇

    灌溉排水工程 陳增壽 土石流特論 范正成

    水文資訊系統 張斐章 類神經網路 張斐章

    地化環境之氧化還原反應

    二 劉振宇 農業工程管理與推廣 黃光政

    生態毒物模擬特論一 廖中明 畜舍工程 侯文祥

    地下水特論 譚義績 坡地水力工程學 黃宏斌

    遙測水文學 鄭克聲 孔隙介質流 劉振宇

    啟發式演算法與水資源管

    理 童慶斌 養殖環境物理學 侯文祥

    環境生物科技原理與操作 廖秀娟 氣候變遷與環境生態 童慶斌

    地下水 譚義績 生物流體力學 張倉榮

    數值分析 林俊男 工程契約及規範 李源泉

    農業工程規劃原理 黃光政 土壤物理及改良 張文亮

    溫室設計 侯文祥 工程經濟 童慶斌

    養殖工程設計 侯文祥 生物環境與設施工程 侯文祥

    環境系統分析 童慶斌 測量學及實習 余化龍

    自然處理系統 張尊國 地理資訊系統 蘇明道

    水土保持工程 黃宏斌 資料庫系統 蘇明道

    環境工程二 張尊國 環境生物技術概論 廖秀娟

    環境影響評估 黃宏斌 生態毒物學概論 廖秀娟

    環境計測學 侯文祥 環境生物物理學 謝正義

    生物科技與污染防治 廖秀娟 微氣候學 謝正義

    環境生物物理量測 謝正義 水庫環境與泥砂 賴進松

    溪流生態工程 侯文祥

    生態環境空間分析與模

    擬 林裕彬

    生態建築學 韓選棠

    環境變數之時空分析與

    繪圖 余化龍

    空間資訊分析 蘇明道 渠道水力學 吳富春

    生物環境傳輸現象 張倉榮 環境統計與風險評估 鄭克聲

  • 22

    小灌區規劃設計 蘇明道 淡水生態學-環境應用 任秀慧

    生態環境空間分析與模擬 林裕彬

    環境暴露風險模式與分析 余化龍

    生態社區與綠色住宅規劃 韓選棠

    序率水文學 鄭克聲

    環境生物科技原理與操作 廖秀娟

    四、教學評鑑

    本校每學年度均對大學部或進修學士班三年級(含)以上與研究所二年級(含)以上學生,進行「教學優良教師」遴選之問卷調查。另外,對每學期所開授之課程,就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度、

    評量(含作業及考試)方式及對學生之影響等項目,進行教學意見評鑑值(滿分為 5.00)之調查。綜合以上兩項,評選出校、院教學優良教師。

    本系近三年之教學意見評鑑值統計如下表所示:

    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教學意見調查統計

    程 評鑑樣本資料 評鑑值統計圖 平均 評鑑值

  • 23

    必 修

    總開授課程數:24 調查課程數:11 選課總人數:504 人填答總人數:381 人 填答百分比:75.60﹪

    1 1

    2

    7

    0

    1

    2

    3

    4

    5

    6

    7

    8

    3.25~3.5

    3.5~3.75

    3.75~4

    4~4.25

    評鑑值

    3.97

    選 修

    總開授課程數:33 調查課程數:18 選課總人數:487 人 填答總人數:324 人 填答百分比:66.53﹪

    2

    8

    3

    1

    4

    0

    1

    2

    3

    4

    5

    6

    7

    8

    9

    3.75~4

    4~4.25

    4.25~4.5

    4.5~4.75

    4.75~5

    評鑑值

    4.24

  • 24

    九十四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學意見調查統計

    程 評鑑樣本資料 評鑑值統計圖 平均 評鑑值

    必 修

    總開授課程數:23 調查課程數:12 選課總人數:397 人填答總人數:255 人填答百分比:64.23 ﹪

    0

    3

    2

    7

    0

    1

    2

    3

    4

    5

    6

    7

    8

    3.5~3.75

    3.75~4

    4~4.25

    4.25~4.5

    評鑑值

    4.04

    選 修

    總開授課程數:31 調查課程數:18 選課總人數:562 人 填答總人數:297 人 填答百分比:52.85﹪

    1

    2

    1

    7

    3 3

    1

    0

    1

    2

    3

    4

    5

    6

    7

    8

    ~3.5

    3.5~3.75

    3.75~4

    4~4.25

    4.25~4.5

    4.5~4.75

    4.75~5

    評鑑值

    4.13

  • 25

    九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教學意見調查統計

    程 評鑑樣本資料 評鑑值統計圖 平均 評鑑值

    必 修

    總開授課程數:17 調查課程數:11 選課總人數:480 人 填答總人數:345 人填答百分比:71.9 ﹪

    0

    3

    1

    7

    0

    1

    2

    3

    4

    5

    6

    7

    8

    3.25~3.5

    3.5~3.75

    3.75~4

    4~4.25

    評鑑值

    3.94

    選 修

    總開授課程數:28 調查課程數:14 選課總人數:611 人 填答總人數: 445 人填答百分比:72.8 ﹪

    4

    6

    4

    0

    1

    2

    3

    4

    5

    6

    7

    3.75~4

    4~4.25

    4.25~4.5

    評鑑值

    4.12

  • 26

    九十五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學意見調查統計

    程 評鑑樣本資料 評鑑值統計圖 平均 評鑑值

    必 修

    總開授課程數:18 調查課程數:13 選課總人數:547 人填答總人數:477 人 填答百分比:87.2 ﹪

    2

    4

    2

    5

    0

    1

    2

    3

    4

    5

    6

    ~3.75

    3.75~4

    4~4.25

    4.25~4.5

    評鑑值

    3.91

    選 修

    總開授課程數:35 調查課程數:16 選課總人數:522 人 填答總人數:293 人 填答百分比:56.1﹪

    1 1

    4

    5

    3

    1 1

    0

    1

    2

    3

    4

    5

    6

    ~3.5

    3.5~3.75

    3.75~4

    4~4.25

    4.25~4.5

    4.5~4.75

    4.75~5

    評鑑值

    4.10

  • 27

    九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教學意見調查統計

    程 評鑑樣本資料 評鑑值統計圖 平均 評鑑值

    必 修

    總開授課程數:17 調查課程數:11 選課總人數:466 人填答總人數:358 人 填答百分比:76.8 ﹪

    4

    3

    4

    0

    1

    2

    3

    4

    5

    3.25~3.5

    3.5~3.75

    3.75~4

    4~4.25

    評鑑值

    3.91

    選 修

    總開授課程數:26 調查課程數:21 選課總人數:334 人 填答總人數:205 人 填答百分比:61.4﹪

    2

    8 8

    1

    2

    0

    1

    2

    3

    4

    5

    6

    7

    8

    9

    3.75~4

    4~4.25

    4.25~4.5

    4.5~4.75

    4.75~5

    評鑑值

    4.19

  • 28

    九十六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學意見調查統計

    程 評鑑樣本資料 評鑑值統計圖 平均 評鑑值

    必 修

    總開授課程數:15 調查課程數:12 選課總人數:378 人填答總人數:304 人 填答百分比:80.4 ﹪

    1

    4

    1

    4

    2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3.25~3.5

    3.5~3.75

    3.75~4

    4~4.25

    4.25~4.5

    評鑑值

    3.96

    選 修

    總開授課程數:30 調查課程數:24 選課總人數:784 人 填答總人數:523 人 填答百分比:66.7﹪

    1

    5

    7

    5

    2

    4

    0

    1

    2

    3

    4

    5

    6

    7

    8

    3.5~3.75

    3.75~4

    4~4.25

    4.25~4.5

    4.5~4.75

    4.75~5

    評鑑值

    4.20

  • 29

    肆、研究成果

    一、 重要研究成果

    黃宏斌 教授

    1. 使用衛星影像判釋宜蘭、臺北、桃園、新竹等4 縣及基隆、新竹兩省轄市之山坡地及原住民保留地內之綠覆率(綠覆率評估指標C 值),並使用數值地形模型分析窪蓄區位及氣象資料分析水收支失衡情形,可有效節省判釋時間。 2. 參考Einstein (1988)所提出之評估崩塌機率之步驟, 以崩塌區位與崩塌相關因子(landslide-related factors)分析崩塌潛勢(susceptibility),再以崩塌潛勢(susceptibility)與引起崩塌之因子(impact factors)分析崩塌機率(possibility),最後再加上保全對象,分析崩塌風險(risk)。並以石門水庫集水區為例,獲得不錯之成果。 3. 每條野溪都有其溪流特性,在治理工程開始之前,必須有足夠之背景調查資料,以及現場勘查資料,在瞭解野溪之災害類型和溪流

    特性後,再據以規劃設計最適自然環境之野溪治理軟硬體工法。為

    了治理完成後之野溪仍然呈現其最自然之風貌,而非許多非自然構

    件堆砌而成之架構,本研究選定錦梅大橋上游段野溪,從事資料蒐

    集、現場勘查、生態調查、水理分析、規劃建議、管理監測等工作,

    研擬得到一套最適自然環境之野溪治理工法規劃原則,作為提供未

    來野溪治理規劃設計之參考。 許銘熙 教授

    1. 河口水流、水質與生態模式 河口水流、水質情況對於河口生態系統具有決定性之影響,主要以

    淡水河口為研究對象,根據水理特性建立水質動態模式,以現場實

    測河口水流物理、化學、營養鹽及浮游生物等指標資料,進行模式

    檢定及驗證,同時結合地理資訊系統進行動態展示應用於水質管

    理,評估分析環境變遷造成之水流及水質變化情況,以及其對於河

    口生態系統所產生之影響。 2. 河川流域之洪水與淹水預報模式之研發 配合地理資訊系統建立淹水模式,以精確反應研究區域地文與水文

    資料,進行洪水與淹水模擬,並將模擬結果以適當圖像方式輸出,

  • 30

    進而充分掌握洪水與行政邊界之關係,提供災害預警相關資訊。 范正成 教授

    1. 2008 年於Environmental Geology (SCI 期刊)發表「A laboratory study on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mass movement occurrence」,此研究發現邊坡土體崩塌前,地下水離子濃度有顯著上升之現象。因此若

    進行地下水離子濃度之監測,可提供更多的災害應變時間,以降低

    可能之災損狀況。 2. 2008 年於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發表「台北地區降雨沖蝕指數推估公式之建立及歷年變化趨勢分析」,文中提出於降雨沖蝕指數推估公式

    中加入降雨強度因子,能提供更準確且可靠的預測能力。而由變化

    趨勢分析之結果顯示,近年來台北地區歷年降雨沖蝕指數可能已有

    趨向極端化之現象產生。 張斐章 教授

    1. 針對雨水下水道系統建置監測水位站與非監測站之水文量預測模式,以研議防洪抽水站智慧型操作系統。 2. 結合生態、水文、現地調查及系統分析等方面,以臺灣河川流域做深入探討,進一步闡釋水文情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3. 整合雷達影像及數值天氣預報資訊建立精確之定量降雨預報模式,雨量預報產品可強化水文模式於多時刻洪水預報。 4. 開發水文分析程式介面,提供一般學者及研究人員使用。 吳富春 教授

    1. 本系吳富春教授研究團隊與美國愛達荷大學合作利用聲波攝影機(DIDSON)進行顆粒追蹤流速(PTV)量測應用,研究成果發表於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出版之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童慶斌 教授

    推動國科會計畫「氣候變遷對災害防治衝擊調適與因應策略整合研

    究-水庫系統在變遷氣候中之脆弱度評估與支援決策技術發展」發展氣象資料合成模式,可同時產生連續性及暴雨事件之水文資料,並

    利用水庫操作模式,優選未來氣候變遷下水庫可能的操作規線,並

    利用已知之操作規線模擬水庫可能的水位情況,以決策支援系統決

    定可能採行的調適策略。另推動水規所計畫「強化區域水資源永續

  • 31

    利用與因應氣候變遷之調適能力(2/2)」評估氣候變遷對區域水資源供水系統所帶來可能之衝擊,並以永續利用為願景,探討強化水資

    源風險管理之調適能力,提出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影響之策略探

    討,並將研究過程使用之模式整合成氣候變遷規劃模式,提供後續

    與相關研究使用。 張倉榮 教授 1. 國科會計畫(2008/08-2011/07)補助進行晶格波茲曼法在移動邊界流體問題之數值研發與應用(I,II,III)。 2. 國科會計畫(2006/08-2009/07)補助進行極端暴雨引致複合型洪災對都會區淹水影響研究(I,II,III)。 3. 國科會計畫(2006/10-2009/09)補助進行沿海低窪地區淹水受氣候變遷影響之評估方法與調適策略研究(I,II,III)。 4. 農委會計畫(2005/01-2008/12)補助,以生態流體力學為觀點進行水稻田調洪減災生態功能之評估與經濟效益分析。 林裕彬 教授

    1. 發展與應用國內外成熟之土地利用模式,驗證其在台灣之適用性,除修改模式外,並發展以景觀生態及優化理論為基礎之土地利

    用模式「Optimal landscape pattern simulation model」(OLPSIM),並應用於台灣的實際案例。 2. 研發與應用優化方法與生態環境模式,於環境及生態系統變遷之監測與模擬。 侯文祥 教授

    1. 侯文祥、葉曉娟、林志軒,太陽能微動力湧升裝置,2008.3,中國專利。(2008.3 技術移轉)。 2. 侯文祥、葉曉娟、陳以容、張源修,太陽能微動力之微細氣泡產生裝置,2008.5,中國專利。(2008.3 技術移轉) 3. 侯文祥、謝恩倉,複合式隔熱建材結構,中華民國專利,新型第M343035 號,專利權2008.10.21-2018.1.22。 4. 侯文祥、張源修,可收納之組合式生態圍籬及其圍籬組件,中華民國專利,新型第M343703 號,專利權2008.11.1-2018.5.26。

  • 32

    二、教師發表論文目錄(2008)

    黃宏斌 教授

    ◎期刊論文

    1. 黃宏斌、吳榮瑜。2008.06。遮蔽效應對混合粒徑輸砂量之影響探討,農業工程學報,第 54 卷,第 2 期,71-80 頁。

    2. 黃宏斌、林裕益、連榮吉、黃效禹。2008.07。石門水庫集水區泥砂監測系統之初步規劃,工程環境會刊,第 21 期,81-96 頁。

    ◎研討會論文

    1. 翁慕涵、黃宏斌、林極。2008.10。野溪生態棲地評估指標之研究,第十二屆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討會論文集,391-399 頁。

    2. 楊凱鈞、黃宏斌、林億哲。2008.10。土石流衝擊力之時間序率分析,第十二屆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討會論文集,345-350 頁。

    ◎專書、技術報告

    1. 黃宏斌、陳信雄、鄭麗瓊、魏迺雄。2008.12。國有林地崩塌地處理工程技術研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研究報告(Ⅱ)。

    2. 黃宏斌。2008.12。石門水庫集水區泥砂調查分析及監測技術之研究(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保局研究報告。

    3. 黃宏斌。2008.12。97 年度生態工法暨生物多樣性人才培育計畫成果報告,教育部高教司研究報告。

    許銘熙 教授

    ◎期刊論文

    1. Liu, W.C., W.B. Chen, R.T. Cheng and M.H. Hsu. 2008.07. Modelling the impact of wind stress and river discharge on Danshuei River Plume.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32(7): 1255-1280. (SCI)

    2. 許銘熙、林洙宏、陳志鴻、鄧慰先。2008.03。都市區雨水下水道排水效能之評估,台灣水利,56-1, 17-32。

    ◎研討會論文

  • 33

    1. 傅金城、許銘熙、黃成甲、葉森海。2008.10。地震災害後水利設施受損之緊急應變與復建_以集集地震為例,第十二屆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討會,北京。

    2. 傅金城、許銘熙、吳建均、葉森海。2008.10。蘭陽溪河川洪水位演算模式之研究,第十二屆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討會,北京。

    3. 許銘熙、蔡孟原、傅金城、林洙宏、鄒亞達。2008.08。雨量對洪水位預報影響之研究,第十七屆水利工程研討會,台中。

    4. 許銘熙、鄒亞達、傅金城、林洙宏、蔡孟原。2008.08。員山子分洪道對基隆河水位之影響。第十七屆水利工程研討會,台中。

    5. Fu, J.C., M.H. Hsu and P.H. Huang. 2008.08. The Influence of 1-hr ahead leading rainfall on the Accuracy of River Stage Forecasting,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rban Drainage, Edinburgh, Scotland, UK.

    6. Fu, J.C., M.H. Hsu and P.H. Huang. 2008.11. The Influence of 1~3-hr ahead leading rainfall on the Accuracy of River Stage Forecasting, 16th IAHR-APD Congress,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

    7. Fu, J.C. and M.H. Hsu. 2008.10. Floo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Real-time Feedback Routing Technique, 16th IAHR-APD Congress,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

    張尊國 教授

    ◎期刊論文

    1. 林聖淇、趙方杰、黃文達、徐貴新、姚佩萱、張尊國。2008。關渡平原水田砷種類與水稻植體濃度關係探討,農業工程學報,第

    54 卷第 2 期,第 60-70 頁。 2. 張尊國、徐貴新、鄭百佑。2008。南勢溪流域水質趨勢分析,工

    程環境會刊,第 21 期,第 49-68 頁。

    ◎研討會論文

    1. Lin S.C., Chang T.K., Wang M.K., Shyu G.S., Yao P.H. 2008. A Geochemical case study of Arsenic-tainted paddy soils in Guandu, Taipei, Taiwan. The 33rd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Oslo. GSS01412L, pp.169.

  • 34

    2. Chang T.K., Lin S.C., Wang M.K., Chen W.C., Chao J.H., Tsao T.M. and Shyu G.S. 2008. Distribution of arsenic and lead in the sediments in hot spring area of Huang Gang creek, Beitou in Taiwan. Arsenic in the Environment: Arsenic from nature to humans (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ISGSD. Valencia, Spain. pp57-58.

    3. 林聖淇、徐貴新、徐偉展、張尊國。2008。利用逐級萃取程序評估長期受汙染水田土壤砷的生物有效性,九十七年度農業工程研

    討會,台北市。 4. 江季亭、姚佩萱、鄭百佑、徐貴新、張尊國。2008。結合訊息熵

    與因子分析於地下水水質變化之探討,九十七年度農業工程研討

    會,台北市。

    ◎計畫報告

    1. 張尊國、黃文達。2008。96 年度「北投關渡平原砷含量異常農地對作物影響之研究計畫」,國立台灣大學生態工程研究中心,臺

    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編印。 2. 徐貴新、林景行、余東峰、游明哲、張尊國。2008 年 10 月。「96

    年度臺北市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及查證工作計畫」,臺北市政

    府環境保護局。 3. 張尊國、徐貴新。2008。「97 年度臺北市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

    及查證工作計畫」,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4. 於幼華、張尊國、游以德。2008。「北勢溪茶園施肥用藥對水資

    源衝擊改善對策研擬」,經濟部水利署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 5. 何忠賢、張尊國。2008。「新店溪上游河川環境整體營造規劃計

    畫」,經濟部水利署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 6. 張尊國。2008。「坪林鄉整體封溪護漁區段規劃開放申請垂釣收

    費計畫」,臺北縣坪林鄉公所。

    范正成 教授

    ◎研討會論文

    1. 范正成、楊智翔、劉哲欣、廖雯雯、連琮勛。2008。“未來氣候變遷對台灣北部地區降雨沖蝕指數影響之研究”,九十七年度農業工程研討會,台北市。

    2. 范正成、黃建霖、施國琅、黃聖修、莊偉成。2008。“超微粒水

  • 35

    泥漿體滲透灌漿與灌注量之研究”,九十七年度農業工程研討會,台北市。

    3. 范正成、劉哲欣、楊智翔、黃效禹。2008。“土石流發生臨界降雨基準之設定及驗證”,第六屆海峽兩岸山地災害與環境保育學術研討會,台中市。

    4. 范正成、黃建霖、邱亭瑋、梁秉中、吳建興。2008。“土壤生物工程與生物穩定技術應用於新店二叭子植物園坡地災害復建之

    案例研究”,第六屆海峽兩岸山地災害與環境保育學術研討會,台中市。

    ◎專書、技術報告

    1. 范正成。2008。“超微粒水泥漿體基本物理性質及在水利工程應用之先驅研究”,經濟部水利署,96 年 10 月至 97 年 10 月。

    2. 范正成。2008。“96 年臺北縣五股鄉觀音村觀音坑、汐止市白雲里康誥坑、汐止市八連里車坪寮等 3 區崩塌地特定水土保持區治理成效評估計畫”,台北縣政府農業局,97 年 1 月至 97 年 12 月。

    張斐章 教授

    ◎期刊論文

    1. Chang F.J.*, Chang K.Y., and Chang L.C. 2008. “Counterpropagation Fuzzy-Neural Network for City Flood Control System”, Journal of Hydrology, Vol. 358, pp. 24-34. (IF = 2.117,Rank: 1/83 in Engineering, Civil)

    2. Chang F.J.*, Tsai M.J., Tsai W.P., and Edwin E. Herricks. 2008. “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Hydrology of Natural Flow Conditions in Taiwan”, Journal of Hydrology, Vol. 354 pp.75-89, SCI.

    3. Chaves P and Chang F.J.* 2008. “Intelligent Reservoir Operation System Based on Evolv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Vol. 31 pp.926-936, SCI. (IF = 1.648, Rank: 5/57 in Water Resources)

    4. Chang F.J., Yang H.C., Lu J.Y., and Hong J.H. 2008. “Neural Network Modeling for Mean Velocity and Turbulence Intensities of Steep Channel Flows”,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2, 265–274 SCI.

  • 36

    (IF = 1.640, Rank: 7/57 in Water Resources) 5. 張麗秋*、王國威、張斐章。2008。"逐時更新類神經網路於河川

    多階段洪水預測之探 討",台灣水利,Vol. 56, No. 3, pp.12-21。 6. 吳國儒、高慧珊、鍾昌翰、何宜樺、張斐章*。2008。"以類神經

    網路推估蒸發量",農業工程學報,Vol. 54, No. 3, pp.1-13。 7. 高力山、吳子青、劉振宇、張斐章*。2008。"類神經網路於區域

    地下水砷濃度的推估",台灣水利,Vol. 57, No. 1, pp.1-12。

    ◎研討會論文

    1. Fi-John Chang, Yen-Ming Chiang, Yu-Chen Chiu, Yi-Hua Ho, Li-Chiu Chang and Yi-Fung Wang. 2008. "An Investigation of Water Level Prediction in Urban Drainage System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GU Fall Meeting, San Francisco.

    2. Kuo-Wei Wang, Li-Chiu Chang and Fi-John Chang. 2008. "NSGA-II for optimizing water suppl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of Two-Reservoir System", AGU Fall Meeting, San Francisco.

    3. Tzu-Ching Wu, Fi-John Chang and Yen-Ming Chiang. 2008. "Identification of Ecological Flow Regime Related to Fish Community: A Quantitative Ecology Approach", AGU Fall Meeting, San Francisco.

    4. Yen-Ming Chiang and Fi-John Chang. 2008. "Integrating Hydro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for Precipitation and Streamflow Forecasting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GU Fall Meeting, San Francisco.

    5. 林遠見、江衍銘、張斐章。2008。"颱風對台灣物價指數關係之研究",農業工程研討會。

    6. 高力山、孫維、張斐章。2008。"應用類神經網路結合遺傳演算法優選區域地下水中砷濃度最佳化推估模式",農業工程研討會。

    7. 鍾昌翰、江衍銘、張斐章。2008。"影像處理應用於河床粒徑分佈之研究",農業工程研討會。

    8. 吳子青、吳衍諭、江衍銘、張斐章。2008。"以自組織輻狀基底函數網路推估河川之生物多樣性",農業工程研討會。

    9. 江衍銘、陳品安、張斐章。2008。"遞迴式類神經網路於降雨-逕流之探討",農業工程研討會。

    10. 吳子青、江衍銘、陳弘凷、張斐章。2008。"結合河川流態與環

  • 37

    境梯度概念於水資源最佳化管理之研究",農業工程研討會。

    鄭克聲 教授

    ◎期刊論文

    1. Su, Y.F., Liou, J.J., Hou, J.C., Hung, W.C., Hsu, S.M., Lien, Y.T., Su, M.D., Cheng, K.S., Wang, Y.F. 2008. A multivariate model for coastal water quality mapping using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s. Sensors, 8, 6321-6339; DOI: 10.3390/s8106321. (SCI Journal)

    2. Cheng, K.S., Lin, Y.C., Liou, J.J. 2008. Raingauge network evaluation and augmentation using geostatistics.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2(14): 2554-2564. DOI: 10.1002/ hyp.6851. (SCI Journal)

    3. Teng, S.P., Chen, Y.K., Cheng, K.S., Lo, H.C. 2008. Hypothesis-test- based landcover change detection using multi-temporal satellite images–A comparative study.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41: 1744-1754. (SCI Journal)

    4. Cheng, K.S., Su, Y.F., Kuo, F.T., Hung, W.C., Chiang, J.L. 2008.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landcover on air temperature using remote sensing images - A pilot study in northern Taiwan.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85(2): 85-96. (SCI Journal)

    5. Liou, J.J., Wu, Y.C., Cheng, K.S. 2008. Establishing acceptance regions for L-moments- based goodness-of-fit test by stochastic simulation. Journal of Hydrology, Vol. 355, No. 1-4, 49-62. (doi:10.1016/j.jhydrol.2008.02.023. (SCI Journal)

    ◎研討會論文

    1. Cheng, KS, Hsieh, CI. 2008.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paddy field on ambient air cooling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ustainable paddy farming and healthy environment. INWEPF & ICID WG-SDTA joint workshop, Changwon City, Korea, Oct. 29-30.

    2. Cheng, KS, Hou, JC, Wu, YC. 2008.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design storm depth using stochastic storm rainfall

  • 38

    simulation. HydroChange 2008, Kyoto, Japan, Oct. 1-3. 3. Cheng, K.S., Su, Y.F., Su, M.D. 2008. Monitoring the effect of flow

    discharge on coastal water quality using remote sensing images. 2008 AOGS Annual Conference, Busan, Korea.

    4. Cheng, K.S. 2008. Assessing Criteria for Mode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2008 AOGS Annual Conference, Busan, Korea.

    5. Cheng, K.S., Hou, J.C., Liou, J.J. 2008. Stochastic simulation of bivariate gamma distribution for storm depth and duration. 2008 AOGS Annual Conference, Busan, Korea.

    6. Liou, J.J., Su, Y.F., Chiang, J.L., Cheng, K.S. 2008. A covariance conversion approach of gamma random field simul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atial Accuracy Assessment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hanghai, China.

    劉振宇 教授

    ◎期刊論文

    1. Liu, C.W.*, C.S. Jang, C.P. Chen, C.N. Lin and K.L. Lou. 2008. Characterization of Groundwater Quality in Kinmen Island Using Multivariate Analysis and Geochemical Modelling.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2: 376-383. [SCI]

    2. Liu, C.W*., Y.K. Huang, Y.M. Hsueh, K.H. Lin, C.S. Jang and L.P. Huang. 2008.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Arsineic Species of Oysters (Crassostrea Gigas) in the Coastal Area of Southwestern Taiw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138 (1-3): 181-190. (SCI)

    3. Lee, J.J., C.S. Jang, S.W. Wang, C.P. Liang and C.W. Liu*. 2008. Delineation of Spatial Redox Zones Using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Geochemical Modeling in Arsenic- Affected Groundwater Aquifers.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2: 3029-3041. [SCI]

    4. Jang, C.S., C.W. Liu*, Y.P. Chia, L.H. Cheng and Y.C. Chen. 2008. Changes in Hydrogeological Properties in the Choushui River Alluvial Fan due to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 Taiwan.

  • 39

    Hydrogeology Journal. 16(2): 389-397. [SCI] 5. Lee, J.J., C.S. Jang, C.P. Liang and C.W. Liu*. 2008. Assessing

    Carcinogenic Risks Associated with Ingesting Arsenic in Farmed Smeltfish (Ayu, Plecoglossus altirelis) in Aseniasis-Endemic Area of Taiwa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403: 68-79. (SCI)

    6. Jang, C.S., K.H. Lin, C.W. Liu* and M.C. Lin. 2008. Risk-Based Assessment of Arsenic-Affected Aquacultural Water in Blackfoot Disease Hyperendemic Areas,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 Risk Assessment. DOI: 10.1007/s00-477-008- 0245-3. (SCI)

    7. Chia, Y.P., J.J. Chiu, Y.H. Chiang, T.P. Lee and C.W. Liu. 2008.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Groundwater Level Induced by Thrust Faulting.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165: 5-16. (SCI)

    8. Lee, J.J., C.W. Liu*, C.S. Jang and C.P. Liang. 2008. Zonal Management of Multi- Purpose Use of Water from Arsenic-Affected Aquifers by Using a Multi-Variable Indicator Kriging Approach, Journal of Hydrology. 359: 260-273. (SCI)

    9. Liao C.M., S.F. Jau, W.Y. Chen, C.M. Lin, L.J. Jou, C.W. Liu, Vivian. H.C. Liao, F.J. Chang. 2008. Acute Toxicity and Bioaccumulation of Arsenic in Freshwater Clam Corbicula Fluminea.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DOI: 10.1002/tox.20376 (SCI)

    10. Chen J.S., Y.Y. Chang and C.W. Liu*. 2008. Evaluation of Front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Reactive Solute Transport Using Behavior Diagram, 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TAO): accepted.

    譚義績 教授

    ◎期刊論文

    1. Jiann-Mou Chen, Yih-Chi Tan*, Yu- Zhang Wu. 2008. Analysis of Infiltration of 2D Trickle Irrigation under Multiple-Line Sources, Hydrological Processes Vol. 22, 2657- 2666. (SCI)

    2. Nien-ming Hong, Chu-hui Chen, Ching-pin Tung*, Yih-Chi Tan. 2008. Reply to comment on “Regional Daily Baseflow Prediction”, Hydrological Processes, Vol 22, p 887-889. (SCI)

  • 40

    3. Kuo-Chen Ma, Yih-Chi Tan*, Chu-Hui Chen. 2008. Effect of Hysteresis and Rainfall Intensity on Finger Dynamics,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Volume 57, 585-602, Issue 4. (Dec. 2008) (SCI)

    4. Po-Wen Chang, Yih-Chi Tan*, I-Sen Wang. 2008. On-Farm Remediation and Fertility Enhancement of Cadmium-Contaminated Silt Loam by Electrokinetics Treatment Process in TAIWA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Volume 57, 187-201. Issue 2. (April 2008) (SCI)

    5. Shih-Ching Wu, Yih-Chi Tan*, Chu-Hui Chen, Shien-Tsung Lin, Kai-Yuan Ke. 2008. A two-dimensional inverse model to identify transmissivity in an anisotropic aquifer,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ccepted July 16, 2008. (SCI)

    6. Jihn -Sung Lai*, Wen-Dar Guo, Gwo-Fong Lin and Yih-Chi Tan. 2008. A well-balanced upstream flux-splitting finite-volume scheme for shallow-water flow simulations with irregular bed topography,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 Accepted, June 19, 2008. (SCI)

    7. Keshav Rajdhikari, Yih-Chi Tan* and Jihn-Sung Lai. 2008. Irrigation Intervention: A Strategy for Conserving Bio-Diversity and Improving Food Security in Royal Chitwan National Park Buffer Zone, Nepal,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Accepted March 2008. (SCI)

    8. Yun Cheng, Cheng-Haw Lee, Yih-Chi Tan* and Hsin-Fu Yeh. 2008. An Optimal Water Allocation for an Irrigation District in Pingtung County, TAIWA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Accepted Jan., 2008. (SCI)

    9. Yih-Chi Tan*, Kuo-Chen Ma, Chu-Hui Chen, Kai-Yuan Ke and Ming-Tsan Wang. 2008. A Numerical Transport Model of Hysteretic Flow with General Mass Conservatio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Accepted Jan., 2008. (SCI)

    10. Yih-Chi Tan*, Jihn-Sung Lai, Keshav Rajdhikari and Alan Yun LU. 2008. Who Benfits from allocating agricultural water to other sectors in Taiwa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Accepted Dec. 16, 2007. (SCI)

  • 41

    張文亮 教授

    ◎期刊論文

    1. Shao-Wei Liao, Wen-Liang Chang, Shih-Wei Lin. 2008. Status and habitat preferences for endemic inhabitants of fiddler crab Uca formosensis in Hsiang-Shan wetland, Taiw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publishcation.143: 203-214. (SCI)

    ◎研討會論文

    1. 張文亮、蕭友晉。2008。水生植物在臺灣溼地,渠道與湖泊水質淨化與生態效益之功能,「2008 台日生態工程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論文集。

    2. Wu, I.H. and W.L. Chang. 2008. Effects of Hydrology-Soil-Vegetation Dynamics on the Microhabitat of Uca formosensis in San-Sun Wetland, 「The first Asian Wetland Conven- tion」.

    3. 張文亮、游進裕、魏文宜、王瑞君、林宗岳、倪宏坤。2008。應用人工溼地工法淨化河川水質在臺灣地區之推動,「第一屆海峽

    兩岸人工溼地研討會」。

    蘇明道 教授

    ◎期刊論文

    1. Ling-Fang Chang, Chun-Hung Lin, Ming-Daw Su*. 2008.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Weighted Regression to establish flood damage functions reflecting spatial variation, Water SA, 34(2): 209-216. (SCI)

    廖中明 教授

    ◎期刊論文

    1. Liao CM, Yeh CH, Chen SC. 2008. Predation affects the susceptibility of hard clam Meretrix lusoria to Hg-stressed birnavirus.

  • 42

    Ecological Modelling 210(3): 253-262. (SCI) 2. Liao CM, Chen SC, Chang CF. 2008. Modeling respiratory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 effects.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 136(3): 299-308. (SCI)

    3. Lin MC, Liao CM. 2008. Assessing the risks on human health associated with inorganic arsenic intake from groundwater-cultured milkfish in southwestern Taiwan.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46(2): 701-709. (SCI)

    4. Liao CM, Shen HH, Lin TL, Chen SC, Chen CL, Hsu LI, Chen CJ. 2008. Arsenic cancer risks posed to human health in Taiwan from tilapia consumption.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70(1): 27-37. (SCI)

    5. Chen BC, Liao CM. 2008. A body weight-based method to estimate inorganic arsenic body burden through tilapia consumption in Taiwan.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80(3): 289-293. (SCI)

    6. Liao CM, Lin TL, Chen SC. 2008. A Weibull−PBPK model for assessing risk of arsenic-induced skin lesions in childre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392(2-3): 204-218. (SCI)

    7. Chen SC, Liao CM*. 2008. Modeling control measure effort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pandemic influenza among schoolchildren.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 136(8): 1035- 1045. (SCI)

    8. Liao CM, Lin CM, Jou LJ, Chen WY. 2008. Sodium gill potential as a tool to monitor valve closure behavior in freshwater clam Corbicula fluminea in response to copper. Sensors 8(9): 5250-5269. (SCI)

    9. Liao CM, Jau SF, Chen WY, Lin CM, Jou LJ. 2008. Acute toxicity and bioaccumulation of arsenic in freshwater clam Corbicula fluminea.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23(6): 702- 711. (SCI)

    10. Chio CP, Liao CM*. 2008. Assessment of atmospheric ultrafine carbon particle-induced human health risk based on surface area dosimetry.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42(37): 8575-8584. (SCI)

    11. Liao CM, Chiang YH, Chio CP. 2008. Model-based assessment for human inhalation exposure risk to airborne nano/fine titanium dioxide particle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 ment 407(1):

  • 43

    165-177. (SCI)

    吳富春 教授

    ◎期刊論文

    1. Wu, Fu-Chun and Chen, C.C. 2008. “Bayesian updating of parameters for a sediment entrainment model via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ASCE, 135(1): 22-37. (SCI)

    2. Wu, Fu-Chun, Shao, Y.C., Wang, C.K. and Liou, J. 2008.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of an acoustic camera in particle tracking velocimetry”,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79(11), 116102. (SCI)

    3. Shiau, J.T. and Wu, Fu-Chun*. 2008. “A histogram matching approach for assessment of flow regime alteration: Application to environmental flow optimization”,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4(7): 914-928. (SCI)

    4. Shiau, J.T. and Wu, Fu-Chun*. 2008. “Regionalization of natural flow regime: Application to environmental flow optimization at ungauged sites”,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published online. (SCI)

    5. Azamathulla, H. Md., Wu, Fu-Chun, et al. 2008. “Comparison between genetic algorithm and linear programming approach for real time operation”, Journal of Hydro- environment Research, IAHR APD, 2: 172-181. (SCI)

    6. 陳嘉欣、邵允銓、王驥魁、吳富春*。97 年 12 月。河床質粒徑分布之數位影像光篩分析,農業工程學報,第 54卷第 4期,pp.16-32。

    童慶斌 教授

    ◎期刊論文

    1. Tan, C.C., C.P. Tung, C.H. Chen, William W-G. Yeh. 2008. An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Parameter Structure

  • 44

    Identification in Groundwater Modeling.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31: 545-560. SCI. (IF=1.648)

    2. Tan, C.C., C.P. Tung*, F.T.C. Tsai. 2008. Applying Tabu Search and Zonation Methods to Identify Parameter Structure in Groundwater Modeling. Journal of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44(1): 107-120. SCI. (IF=0.735)

    ◎研討會論文

    1. C.P Tung, S.W. Chen, T.M Liu and P.S. Yu. “Strengthening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Adaptive Capacity to Climate Change-a Case Study in Taiwan”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2008 Fall Meeting, San Francisco, USA, 15-19 December 2008.

    2. Kai-Yuan Ke, Ching-Pin Tung, Chung-Che Tan, Pao-Shan Yu. “Climate Change Impact on Groundwater Recharge: A Case Study in Taiwan”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2008 Fall Meeting, San Francisco, USA, 15-19 December 2008.

    ◎專書、技術報告

    1. 陳尊賢、童慶斌。2008。永續水土資源。 空中大學。(出版中) 2. 童慶斌、范正成、李明旭、葉欣誠、陳韻如。2008。「氣候變遷

    對災害防治衝擊調適與因應策略整合研究-子計畫:水庫系統在變遷氣候中之脆弱度評估與支援決策技術發展(II)」,國科會。

    3. 童慶斌。2008。「永續環境政策之規劃與設計:永續環境管理機制與支援決策工具之發展-總計畫暨子計畫五:流域尺度、水資源面向(II)」,國科會。

    4. 童慶斌。2008。「強化櫻花鈎吻鮭棲地氣候變遷衝擊評估與季節性預警系統─水溫、水質與極端降雨逕流(2/3)」,國科會。

    5. 童慶斌。2008。「強化區域水資源永續利用與因應氣候變遷之調適能力(2/2)」,水規所。

    6. 童慶斌。2008。「農業水資源經營技術之研究-川流式灌溉季節性乾旱預警系統」,農委會。

    張倉榮 教授

    ◎期刊論文

  • 45

    1. Chang, T.J.* and Hu, T.S. 2008. “Transport Mechanism of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in Partitioned Indoor Environment.”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Vol. 43, Issue 5, 886- 895. (SCI)

    2. Hsieh, C.I., Lai, M.C., Hsia, Y.J. and Chang T.J. 2008. “Estimation of Sensible Heat, Water Vapor, and CO2 Fluxes Using the Flux-Variance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Vol. 52, 521-533. (SCI)

    3. 顧可欣、張高華、張倉榮*。2008。“三維度魚道水理及魚體行進力能之數值模擬研究”,農業工程學報,Vol. 54,No. 3,64-84。

    ◎研討會論文

    1. 王嘉和、賴彥維、張倉榮。2008。“氣候變遷對台灣西南沿海地區極端降雨與海水位之衝擊評估”,第十七屆水利工程研討會,逢甲大學,台中市,第 65-70 頁,2008 年 8 月。

    2. 王嘉和、賴彥維、張倉榮。2008。“氣候變遷對台灣西南沿海區域排水系統保護標準之衝擊評估”,第十二屆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討會,中國北京市,第 73-78 頁,2008 年 10 月。

    3. 杜逸龍、張倉榮。2008。“以時間序列及韋伯風速分佈方法推估風力發電機的月負載因子-以麥寮風力發電廠為例”,第二屆全國風工程研討會,淡江大學,台北縣淡水鎮,第 35-44 頁,2008年 10 月。

    4. 段以利、黃舒郁、張倉榮。2008。“晶格波茲曼法於具移動邊界渠道流場之數值模擬”,九十七年度農業工程研討會,台北市,第 1094-1106 頁,2008 年 10 月。

    5. 杜逸龍、張倉榮。2008。“風力發電機月負載因子的推估-以中屯風力發電廠為例”, 第三屆台灣風能學術研討會,台灣大學,台北市,第 149-152 頁,2008 年 12 月。

    林裕彬 教授

    ◎期刊論文

    1. Lin, Y.-P., M.-H. Yeh, D.-P. Deng and Y.-C. Wang. 2008. Geostatistical Approaches and Optimal Additional Sampling Schemes for Spatial Patterns and Future Samplings of Bird Diversity.

  • 46

    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17, 175-188. (SCI) (Impact factor: 4.435; Rank 1nd/31 in Geography physical; 11th/116 in Ecology in 2007)

    2. Lin, Y.-P., P.-J. Wu and N.-M. Hong. 2008. The effects of changing the resolution of land-use modeling on simulations of land-use patterns and hydrology for a watershed land-use planning assessment in Wu-tu, Taiwan.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8, 54-66. (SCI, SSCI) (Impact factor: 1.633; Rank 2st/30 in Urban Study in 2007)

    3. Lin, Y.-P., Y.-B. Lin, Y.-T. Wang and N.-M. Hong. 2008. 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land-use changes and hydrology of an urbanized watershed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urban growth model and hydrological model - Paochiao watershed in Taiwan. Sensors, 8, 658-680. (SCI) (Impact factor=1.573; Rank 13th/55 in Instruments & Instrumentation in 2007)

    4. Lin, Y.B., Y.-P. Lin* and D. Deng. 2008. Integrating remote sensing with directional two-dimension wavelet analysis and open GIS for quick detecting landslide patterns induced by large natural disturbances. Sensors, 8, 1070-1089. (SCI). *: corresponding author (Impact factor=1.573; Rank 13th/55 in Instruments & Instrumentation in 2007)

    5. Lin, Y.B, Y.-P. Lin* and W.-T. Fang. 2008. Mapping and assessing spatial multiscale variations of birds associated with urban environments in metropolitan Taipei, Taiw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145, 209-226. (SCI)) *:corresponding author (Impact factor=0.885; Rank 116th/160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 2007)

    6. Lin, Y.P. 2008. Simulating spatial distributions, variability and uncertainty of soil arsenic by geostatistical simulations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Open Environmental Journal, 2, 26-33. (Open environmental Science)

    7. 林裕彬、吳振發、楊博宇、顏祐瑾。2008。農田水利生態工程建設效益評估,農業工程學報,第 54 卷,第 4 期,第 58-82 頁。

    ◎研討會論文

    1. Wang, Y.-C., Y.-P. Lin, T.-H. Cho and C.-L. Wang. 2008. Estimating

  • 47

    scale-dependent hierarchical variations and long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stream fish abundance--Datun stream, Taiwan,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Ecology Conference 2008, Scotland.

    2. 游筱玄、林裕彬。2008。溪流生態系統多尺度層級分析之探討回顧,九十七年度農業工程研討會,台北。

    3. 王彥覃、陳虹螢、林裕彬。2008。應用土地分派最佳化模式與降雨-逕流模式優化土地利用格局及評估水文量之變化,九十七年度農業工程研討會,台北。

    4. 王承龍、林裕彬,2008,應用地理統計探討日本禿頭鲨對於河川流況需求之時空變異關係,九十七年度農業工程研討會,台北。

    5. 林裕彬、王詠潔、歐文生。2008。以系統動力模型模擬表面流人工溼地營養物質之循環,台日生態工程研討會,台北。

    侯文祥 副教授

    ◎期刊論文

    1. Hou Wen-Shang, Yuan-Hsiou Chang and Hsiao-Wen Wang. 2008.1. Climate Effects and Impacts of Lakeshore Bank Designs on the Activity of Chirixalus idiootocus in Yilan, Taiwa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32(1): 52-59.

    2. 侯文祥、鄭雅元、陳以容。2008.9。低造價溶氧感測儀之試作研究(2),臺灣農業工程學報,54(3): 14-26。

    ◎研討會論文

    1. Wen-Shang Hou, Yuan-Hsiou Chang. 2008.10. The Relationship of Amphibian Climbing ability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Design,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icators for Land Rehabilit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ijing, China, Oct., 2008.

    廖秀娟 副教授

    ◎期刊論文

    1. Yueh-Fen Li, Feng-Yin Li, Chen-Lung Ho and Vivian H.-C. Liao*.

  • 48

    2008. Construction and comparison of fluorescence and bioluminescence bacterial biosensors for the detection of bioavailable toluene and related compoun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52 , 123-129. (SCI, 2007 impact factor 3.135,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5/160 = 9.375%) (*通訊作者)

    2. Chung-Min Liao, Sheng-Feng Jau, Wei-Yu Chen, Chieh-Ming Lin, Li-John Jou, Chen- Wuing Liu, Vivian H-C. Liao and Fi-John Chang. 2008. Acute toxicity and bioaccumula- tion of arsenic in freshwater clam Corbicula flumines.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in press). (SCI, 2007 impact factor 1.728, WATER RESOURCES 9/59 = 15.25%)

    ◎研討會論文

    1. Yuen-Yi Tseng, Chan-Wei Yu, Chuan Cheng and Vivian H.-C. Liao*. Molecular response of arsenic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2008 年地下水砷及腐植物質及其健康效應國際研習會。

    2. Chia-Cheng Wei, Hsiang-Yen Hsu, Sung-Yun Hsiao, Chen-Wuing Liu, Chung-Min Liao, Fi-John Chang and Vivian H.-C. Liao*.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s(III)-As(V) redox bacteria from arsenic-contaminated groundwater,2008 年地下水砷及腐植物質及其健康效應國際研習會。

    3. Chia-Cheng Wei, Hsiang-Yen Hsu, Sung-Yun Hsiao, Chen-Wuing Liu, Chung-Min Liao, Fi-John Chang and Vivian Hsiu-Chuan Liao*. Isolation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rsenic redox bacteria from blackfoot disease region in Taiwan,2008 細菌研討會。

    謝正義 助理教授

    ◎期刊論文

    1. *Hsieh, C.I., M.C. Lai, Y.J. Hsia, T.J. Chang. 2008. Estimation of sensible heat, water vapor, and CO2 fluxes using the flux-variance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52: 521-533. (SCI)

    2. Chu, C.R., C.I. Hsieh, S.Y. Wu and N.G. Phillips. Transient Response of Sap Flow to Wind Speed,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DOI 10.1093/jxb/ern282, published online, Nov. 20. 2008.

  • 49

    (SCI) 3. *Hsieh, C.I. and G. Katul. The Lagrangian Stochastic Model for

    Estimating Footprint and Water Vapor Fluxes over Inhomogeneous Surfa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DOI 10.1007/s00484-008-0193-0, published online, Nov. 26, 2008. (SCI)

    4. *Hsieh C.I., C.W. Huang and G. Kiely. Long-term estimation of soil heat flux by single layer soil tempera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DOI 10.1007/s00484- 008-0198-8, published online, Dec. 2, 2008. (SCI)

    ◎研討會論文

    1. 邱銘誠、鄭詩憫、蕭軒梅、謝正義*。2008。蒸發散量之推估與量測,農業工程研討會。

    余化龍 助理教授

    ◎期刊論文

    1. Yu, H-L, J-C Chen and G. Christakos. 2008. “BME Estimation of Residential Exposure to Ambient PM10 and Ozone at Multiple Time-Scales”.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 tives. Accepted (SCI)

    2. Choi, K-M, H-L Yu* and M. L. Wilson. 2008. “Spatiotemporal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influenza mortality risk in the state of California during the period 1997- 2001”,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 Risk Assessment. 22(S1): 15-25. (SCI)

    ◎專書章節

    1. Yu H-L, G. Christakos, P. Bogaert. 2008. “Dealing with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The Generalized BME Model”, Advances in Spatial Sciences, Springer, Accepted.

    2. Pan T-Y, R-Y Wang, J-S Lai and H-L Yu. 2008. “Application of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to Rainfall-runoff Processes”,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I-Tech Education and Publishing, Vienna, Austria.

  • 50

    三、教師發表論文統計(2002~2008)

    33

    62

    56 56

    69 6765

    78

    3943

    22

    43

    14

    27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別

    數量

    SCI期刊論文

    國內外期刊論文(不含SCI)

    本系教師國內外論文發表統計

  • 51

    伍、學術活動

    一、 國際學術交流

    1. 3 月20 日邀請Dr. Rebecca Chou (Branch Chief of the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Toxic Substances Control)蒞系演講,題目為:Indoor Air Intrusion from Soil and Ground Water Contamination。

    2. 3 月27 日邀請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湯曉虞主任蒞系演講,題目為:特有生物中心在生物多樣性保育扮演的角色。

    3. 4 月3 日邀請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朱佳仁教授蒞系演講,題目為:蒸發散之風洞實驗。

    4. 5 月22 日邀請Dr. Prasanta K. Kalita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ssociate Professor)蒞系演講,題目為:An Innovative System for Bioremediation of Agricultural Chemical for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5. 5 月29 日邀請Dr. Prasanta K. Kalita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ssociate Professor)蒞系演講, 題目為: Fate and Transport of Microbial Pathogens i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Flows。

    6. 10 月2 日邀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組長李文正博士蒞系演講,題目為:校園災害防救管理。

    7. 10 月9 日邀請A. Veldkamp (Head, Landscape Centre Professor and Chair, Soil Inventory and Land evaluation Wageningen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蒞系演講,題目為:Modelling landscape processes with LAPSUS: examples and applications。

    8. 10 月16 日邀請Dr. Rebecca Chou (Branch Chief of the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蒞系演講, 題目為: "Habitat Restoration", including federal and California regulations and 3 case studies - restoration of marine habitat, wetland habitat and riparian habitat。

    9. 10 月23 日邀請Dr. Fangjie Zhao (Principal Research Scientist Agri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Division Rothamsted Research)蒞系演講,題目為:Arsenic contamination and uptake by rice in relation to the risk to human health。

    10. 10 月30 日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趙榮台副所長蒞系演講,題目為:外來入侵種。

    11. 11 月6 日邀請國立聯合大學土木與防災工程學系木村延明助

  • 52

    理教授蒞系演講,題目為:Physical dynamics of vertical mixing in a subtropical, alpine lake。

    12. 11 月13 日邀請美國加州Davis 大學博士;前美國加州康郡防洪局水文組組長;前美華學會會長鄔寶林博士蒞系演講,題目

    為:Futur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13. 11 月27 日邀請Dr. Georges Vachaud (Earth and Planetaary

    Sciences, French Research Council)蒞系演講,題目為:The impact of urban pollution on the riverine ecosystem of the Red River delta。

    14. 本系黃宏斌教授與UIUC 之Kalita 教授共同開授三學分之「水土保持工程」。

    15. 本系黃宏斌教授與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術交流。 16. 本系鄭克聲教授博士班研究生蘇元風獲得國科會千里馬計畫補

    助赴美國加州大學Davis 分校交流訪問(九十七年三月至九月)。 17. 本系韓選棠教授與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單德啟教授進行安徽居民

    考察。 18. 本系韓選棠教授擔任西安2008 綠色城市與農村可持續發展研討

    會主講人。 19. 本系韓選棠教授擔任.2008 海峽兩岸房地產博覽會主講人。 20. 本系林裕彬教授任國際Global Land Project 通訊會員。 21. 本系林裕彬教授國科會計畫被國際Global Land Project 列入

    newsletter short communication issue No. 4, October, 2008 。(http://www.globallandproject.org/Newsletters/GLP2008_04.pdf)

    22. 本系余化龍助理教授2008/07/01-07/14 訪問Prof. George Christakos 與Prof. Patrick Bogaert 於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並針對當前與未來共同研究之進度與方向進行討論,並合作撰寫

    國際期刊。

  • 53

    二、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及出國考察

    日 期 參加會議名稱 地 點 參加教師 補助單位2 月 19-23 日 第三屆東亞環境與資源經濟學

    會會議 日本東京 譚義績 申請補助國

    科會 5 月 13-14 日 2008年地下水砷及腐植物質及

    其健康效應國際研習會 NCKU, Tainan 廖秀娟 自籌

    5 月 26-27 日 清華大學舉辦「水資源管理先進工具學術研討會」

    中國北京 譚義績 個人計畫經費支應,另

    食宿由清華

    大學補助

    6 月 16-20 日 2008 AOGS Annual Conference Busan, Korea 鄭克聲 國科會 6 月 28-7 月 3 日 33rd FEBS Congress - 11th

    IUBMB conference on Biochemistry of Cell Regulation

    Athens, Greece 廖秀娟 NSC

    8 月 3–7 日 5th SETAC World Congress Sydney, Australia

    廖中明 國科會

    8 月 21-22 日 2008 細菌研討會 NTU, Yaipe 廖秀娟 自籌

    8 月 31 日-9 月 5日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rban Drainage

    英國 愛丁堡 許銘熙 國科會

    10 月 1-3 日 HydroChange 2008 Kyoto, Japan 鄭克聲 台大農學院10 月 17-20 日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

    流研討會 中國北京 黃宏斌 自籌

    10 月 18-20 日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討會

    中國北京 張倉榮 國科會補助

    10 月 18-25 日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討會

    中國北京 譚義績等 機票國科會補助,其餘

    費用由個人

    計畫經費支

    10 月 20-23 日 16th IAHR-APD Congress 中國 南京 許銘熙 國科會 10 月 23-24 日 空間資訊基礎建設國際研討會 台北市 蘇明道 10 月 27-29 日 2008年水田與水環境國際研討

    會暨第七屆農業工程教育認證

    研討會

    台灣大學 張斐章 自籌

    10 月 27-29 日 2008年水田與水環境國際研討會

    台灣大學 黃宏斌 自籌

    10 月 29-30 日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ustainable paddy farming and

    healthy environment.

    Changwon City, Korea

    鄭克聲 韓國農業部

    11 月 17-19 日 AsiaFlux Workshop 2008 Seoul, Korea 謝正義 環保署 11 月 30~12 月 4

    日 第三屆關於災害風險降低的亞

    洲部長級會議 馬來西亞吉隆

    坡 譚義績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LG & G Level, West Wing,

  • 54

    Perdana Putra

    Building,補助

    12 月 15-19 日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 2008 Fall Meeting

    San Francisco,CA,USA

    張斐章 國科會

    12 月 15-19 日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 2008 Fall MeetingSan Francisco,

    CA,USA 童慶斌 國科會

    12 月 15-19 日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 2008 Fall Meeting

    San Francisco,CA,USA

    謝正義 環保署

  • 55

    三、 本系舉辦之研討會(或活動)

    日 期 舉辦研討會(或活動)名稱 地 點

    10 月 27~29

    2008 年水田與水環境國際研討會暨第七屆農業工程教育認證研討會 PAWEES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enefit of Paddy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台灣大學第二活動中

    台灣大學立德尊賢館

    11 月 25 日 水資源最佳化管理於河川生態復育研討會暨教育訓練

    台大水工所

    12 月 5~6 日 2008 台日生態工程國際學術研討會-水生植物應用對水域棲地之水質淨化

    與生態效益功能 (主辦單位:台大生態工程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陽明

    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國立臺灣大學生

    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財團法人臺灣

    水利環境教育基金會、社團法人中華

    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國立臺灣大學進修推

    廣部 611 階梯教室

  • 56

    四、校外服務及榮譽

    教 師 校 外 服 務 及 榮 譽(2008)

    許銘熙 國立聯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

    張斐章

    Invited as the Associate Editor for Journal of Hydrology 社團法人台灣農業工程學會論文獎 曹公農業水利貢獻獎 中華水資源管理學會優良論文獎

    黃宏斌

    台北市總合治水推動委員會委員 司法院司法人員研習所 97 年山坡地保育條例及水土保持法研討會之森林水土保持與生態課程講座 中華學生事務學會第三十七屆監事 臺灣災害管理學會教育委員會委員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綜合教學大樓及游泳池新建工程督導委員會委

    員 國立國父紀念館大會堂整體改善工程督導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工程技術鑑定委員會第 5 屆委員 中華水土保持學會九十七年度論文獎

    蘇明道 台灣地理資訊學會理事長

    童慶斌

    1. 社團法人台灣農業工程學會學術組組長 2. 社團法人台灣農業工程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3.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協會理事 4. 期刊論文審查委員

    Water Resources Reseaarch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Journal of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Paddy and Water Environment Hydrological Processes 農業工程學會學報

    張倉榮

    國際 SCI 期刊論文審查

    1. Journal of Energy Engineering, ASCE 2.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CE 3. 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 Indoor Air 5. Air, Soil and Water Research

  • 57

    林裕彬

    1.期刊編輯委員: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SCI and EI 期刊) 編輯委員 (Editorial board member) 2004 ~目前 Paddy and Water Environment ( 國 際 期 刊 ) 執 行 編 輯(Managing editor) 2007~目前 The Open Urban Studies Journal ( 國際期刊 ) 編輯委員(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member) 2008~ The Open Environmental Journal (Open Environmental Science)( 國際期刊 ) 編輯委員 (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member) 2008~

    2.九十七年度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計畫 (傑出學者養成計畫 ) (2008~2010) 3.九十六年度國科會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創作獎指導教授 (2008)

    廖秀娟 1. 97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年輕學者學術研究獎(生

    物科學組) 2. 國立臺灣大學 97 年度學術研究成果獎勵(優良期刊論文 1 篇)

  • 58

    五、本系舉辦之學術專題演講

    日 期 講 題 演 講 人 單 位

    2008/03/20Indoor Air Intrusion from Soil and Ground Water Contamination。

    Dr. Rebecca Chou

    Branch Chief of the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2008/03/27特有生物中心在生物多樣

    性保育扮演的角色。 湯曉虞主任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

    物研究保育中心

    2008/0403 蒸發散之風洞實驗。 朱佳仁教授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

    程學系

    2008/05/22

    An Innovative System for Bioremediation of Agricultural Chemical for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Dr. Prasanta K. Kalita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ssociate Professor

    2008/05/29

    Fate and Transport of Microbial Pathogens i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Flows。

    Dr. Prasanta K. Kalita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ssociate Professor

    2008/10/02 校園災害防救管理。 李文正博士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

    2008/10/09Modelling landscape processes with LAPSUS: examples and applications。

    A. Veldkamp

    Head, Landscape Centre Professor and Chair, Soil Inventory and Land evaluation Wageningen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

    2008/10/16

    "Habitat Restoration", including federal and California regulations and 3 case studies - restoration of marine habitat, wetland habitat and riparian habitat。

    Dr. Rebecca Chou

    Branch Chief of the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 59

    日 期 講 題 演 講 人 單 位

    2008/10/23Arsenic contamination and uptake by rice in relation to the risk to human health

    Dr. Fangjie Zhao

    Principal Research Scien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