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與社區合作之個案探討cooshow.ntua.edu.tw/ezfiles/0/academic/90/nfu_7365_6826061_45426.pdf ·...

27
1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與社區合作之個案探討 黃美賢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 摘要 隨著全球性創意經濟時代的來臨,文化創意產業已為當今世界主要國家的政 策發展重點。藝術大學暨其所屬的文創園區,是培育文創專業人才、及提升社會 大眾美感與創意素養之重要基地,也是產業人力與消費人口的培育場所。國立臺 灣藝術大學設立的系所幾乎含括所有的文化創意產業,並於 1997 首創設立隸於 學校的文化創意園區,至今仍為台灣為一的案例,因之,以之為研究個案,探討 其與社區互動之策略內涵,具有指標性與獨特性之意義。檢視該園區目前相關研 究少,且傾向經營理念論述,本研究著重具體策略之探討,並著重在其與社區互 動層面,具有獨創性與實務之參考價值;又本文作者具該園區之實務行政經驗, 對於本研究之資料來源及研究內涵,更為切實深入。 本研究旨在尌個案探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與社區合作之 策略內涵。透過文獻分析文中首先分析園區與社區合作的背景,包括經濟、文化、 教育與學校四方面,。進而分析歸納論述園區與社區合作的策略,包括空間運用、 文創人才培育、產業育成、生活美學與社區營造推展四大策略主軸及十五項具體 策略,並提出三項省思。 關鍵字: 文化創意園區、文化創意產業、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學校與社區、經營 策略 The Case Study of the Strategy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Community Abstract Mei-Hsien 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 Graduate School of Creative Industry Design (Ph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Abstract Develop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nurturing the creative talents have been all the rage recently, at the same time, is the focused of our national policy with the approaching of global creative economy age. However, University of Arts is not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Sep-2019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與社區合作之個案探討

    黃美賢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

    摘要

    隨著全球性創意經濟時代的來臨,文化創意產業已為當今世界主要國家的政

    策發展重點。藝術大學暨其所屬的文創園區,是培育文創專業人才、及提升社會

    大眾美感與創意素養之重要基地,也是產業人力與消費人口的培育場所。國立臺

    灣藝術大學設立的系所幾乎含括所有的文化創意產業,並於 1997 首創設立隸於

    學校的文化創意園區,至今仍為台灣為一的案例,因之,以之為研究個案,探討

    其與社區互動之策略內涵,具有指標性與獨特性之意義。檢視該園區目前相關研

    究少,且傾向經營理念論述,本研究著重具體策略之探討,並著重在其與社區互

    動層面,具有獨創性與實務之參考價值;又本文作者具該園區之實務行政經驗,

    對於本研究之資料來源及研究內涵,更為切實深入。

    本研究旨在尌個案探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與社區合作之

    策略內涵。透過文獻分析文中首先分析園區與社區合作的背景,包括經濟、文化、

    教育與學校四方面,。進而分析歸納論述園區與社區合作的策略,包括空間運用、

    文創人才培育、產業育成、生活美學與社區營造推展四大策略主軸及十五項具體

    策略,並提出三項省思。

    關鍵字: 文化創意園區、文化創意產業、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學校與社區、經營

    策略

    The Case Study of the Strategy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Community

    Abstract

    Mei-Hsien 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 Graduate School of Creative Industry Design (Ph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Abstract

    Develop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nurturing the creative talents have

    been all the rage recently, at the same time, is the focused of our national policy with

    the approaching of global creative economy age. However, University of Arts is not

  • 2

    only the cradle of train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rofessionals, but also an

    excellent foster to industry and consumer populariz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is the oldest history background, largest number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and

    the most complete arts related department university among other three. Besides, it

    is the first university that established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ts business managing strategy and community is

    uniqueness and meaningful. However, there are not many literary researched focused

    on this part. The researcher is rich in the experience of practical serving in the park;

    hence, the researcher i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al continuing practice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Community by case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 In the context, it analysi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park and community, includes in economy,

    culture, education and school, then, possessed with its main 4 paths and 15 strategies,

    includes in space usag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industry breeding,

    life aesthetics promoting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Keywords: cultural creative park,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management strategy

    壹、前言

    隨著全球性創意經濟時代的來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與培育創意人才不僅

    是國際性的熱潮,也是我國政策的重點。溯源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根本,主要在

    於專業文化創意展業人才的培育,以及廣大社會消費人口美感與創意素養之提

    升。環顧高等教育中,藝術大學不僅是高等專業文創產業人才培育的主要基地,

    同時也是生活美學與文化創意社會推廣的極佳場域。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簡稱臺藝大)前身校前身為「國立藝術學校」,於 1955

    設立,目前設有表演藝術、美術、傳播、設計及人文 5 的學院,17 個系所,學

    生數約五千人,為臺灣歷史悠久、系所含括文化創意產業範疇最完整(15 類只缺

    建築產業設計 1 類)、人數最多的多元藝術人文大學,也是國內培育文創菁英的

    大本營。尤其是設立借用社區閒置的舊紙廠為腹地,設立文化創意產學園區,,

    佔地 2.7 公頃,有 25 家文創產商進駐。連結前半部 1.2 公頃公園綠地,而成為該

    校與產業及社區合作的最佳場域(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1a)。因之,以之為個案,

    探討該園區與社區合作之策略內涵,具有指標性與獨特性之意義。又檢視目前該

    園區相關研究很少,且傾向經營理念論述,本研究著眼於具體策略之探討,並著

    重在其與社區合作層面,具有獨創性學術性與實務性參考價值。又筆者任教於該

  • 3

    校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並兼行政職於該園區行銷及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計畫

    任務,實際規劃執行該園區教育推廣事宜,對於研究內涵更加切實深入。本研究

    旨在透過對本研究個案實際之觀察參與及文獻內容分析之方式,分析探討該園區

    與社區合作之策略內涵。

    貳、臺藝大文化創意產學園區與社區合作之背景

    臺藝大文化創意產學園 與社區合作的成因,主要包括經濟、文化、教育與

    學校本身四層面的背景:

    一、經濟層面的背景

    臺藝大文創園區與社區的合作,有其經濟上的目的與效益,也然受到經濟環

    境發展趨勢的影響,這些影響包括創意經濟、文化創意化與品牌化以及產業聚集

    效應三方面。

    (一) 創意經濟的時代趨勢

    文化創意為近年來全球先進國家競相發展的經濟力,繼第三波「資訊產業」

    經濟後,文化創意產業被視為「第四波」經濟動力;創意經濟已經成為當今強勢

    發展的經濟型態。在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中發表的《2008 年創意經濟報告書》

    指出,1996 年全球創意商品國際出口貿易的總金額是 2,274 億美元,2005 年總金

    額則是達到 4,244 億美元,十年之間平均每年的成長率是 6.4%。2000-2005 年平

    均每年的成長率更是高達 8.7%,展現創意經濟強勁的發展力道。(臺北市文化局,

    2008)。特別是金融海嘯後,全球華人的經濟影響力受到矚目,其靠的不再只是

    經濟實力,而是各國文化的創造力 (行政院,2009)。我國自 2002 年貣,發展文

    化創意產業列被為重點政策,從 2002 年到 2008 年,臺灣國內生產毛額(GDP)

    成長了 19.89%,由 2002 年的 102,933.46 億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123,409.23 億

    元;同一時間,臺灣文化創意產業附加價值的成長率則是高達 32.38%,由 2002

    年的 2,364.74 億元成長到 2008 年的 3,155.08 億元。在政策的倡導以及民間的努

    力下,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展現強勁的發展力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9) 。

    台藝大文化創意產學園區是培育產業人才需求的基地,隨著創意經濟的趨

    勢與熱潮,其功能顯的特別重要。園區的產業來自校外產業的進駐,因之學校與

    社區產業界的合作是必頇的步驟。

    (二)文化創意化與品牌化的產業發展重點

    在全球性的經濟產業競爭中,產品必頇能凸顯出其獨特性,方能脫穎而出,

    以文化特色為本,增加創意與美感設計增加附加價值,已成為重要的產業策略。

    建立獨特品牌,更為信譽之基礎,也才能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台灣過去產

    業的經濟奇蹟是以代客加工(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為主,著

    重降低成本(cost down),與生產「物美價廉」的產品。隨著產業結構丕變與外移,

    人們意識到經由創意設計「提高價值(value up)」比到降低成本重要,即所謂代

  • 4

    客設計(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最後,透過研究發展與文化加值設

    計產業,並能自創品牌,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value added)」,進而自創品牌

    (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正是目前政府引領產業發展的努力方向(林

    榮泰,2005)(如圖1)。臺藝大文化創意園區成立以工藝與數位設計為主軸,正是

    本著此一理念而成。

    圖 1 台灣從 OEM 到 OBM 經濟發展示意圖

    資料來源:林榮泰(2005)。

    因此,中小企業產品的創意設計加值透過與學校的合作,學校專業教師的合

    作,具研究臺灣研究人力百分之八十在大學,因此大學之幫助扶持產業升級之

    重要資源,因此社區產業與學校的合作,有其必要性。

    (三)產業群聚的效應

    美國管理學家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在《國家競爭優勢》(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一書中指出:「一個國家是否有國際競爭優勢,

    與該國的優勢產業是否能形成所謂『產業群聚』有關。」(李明軒、邱如美譯, Michael

    E. Porter 著,1999)。他並曾針對台灣的發展提出建議:「台灣應該要特別重視與

    強調產業的獨特性,必頇強化技術創新能力,進而發展出屬於台灣的特色群聚,

    創造出新的產品產業,以提高全球競爭力(廖德志,2006)。」文化創意園區即是

    立基於產業群聚的概念,著重整體性結構,將單獨經營的「點」(獨家企業),散

    到多數企業共同經營的「面」(群聚),有效運用區域經濟特色,以群聚創新發展

    商機。至於產業聚集之作用大致上有三個主要的優勢:降低企業成本、加快資訊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F%88%E5%85%8B%E5%B0%94%C2%B7%E6%B3%A2%E7%89%B9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hael_E._Porter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Competitive_Advantage_of_Nations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Competitive_Advantage_of_Nations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key=%A7%F5%A9%FA%B0a%A1A%AA%F4%A6p%AC%FC&f=author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key=Michael%20E.%20Porter&f=author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key=Michael%20E.%20Porter&f=author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key=Michael%20E.%20Porter&f=author

  • 5

    的流通、強化社會凝聚力。群聚形成的最大因素主要係因為企業本身的特質和需

    要,誠如 Porter(1998)所指出: 企業群聚的動機是為了追求規模經濟效益、創

    新知識或擴大經營領域(李明軒,邱如美譯,Porter 原著,1999)臺藝大文創園區招

    聚地方文化創意產業進駐園區,正基於此理念,並期能透過產學合作,兼具育成

    微型文創產業成果與提高學生尌業及教師研究與產業的連結。

    台藝大文化創意招募中小企業,主要以北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為主。以大台

    北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為主,這些產業聚集在台藝大文化創意產學園區,形成學

    校與社區的夥伴關係。

    (四)新北市都市計畫更新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暨其所屬與所成立的文化創意產業產學園區後為徐國新北市正規劃都市計

    畫中,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位於文化創意園浮洲橋連繫著兩岸;東邊是湳仔

    溝,經過南興橋可以到達板橋市中心。

    現今的浮洲在新北市的城鄉發展及都市計劃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雖然被台鐵縱貫線及高

    鐵從中間橫斷,浮洲被分為南北兩區。但因為浮洲過去是眷村的關係,再加上多所學校所構成的

    學區,及大漢溪旁的「浮洲藝術河濱公園」,這裡依舊是具有高度文化藝術涵養的文教區。

    過去新北市政府曾在浮洲推動「數位產業生產專區」、「數位娛樂休閒生活區」、「複合式

    購物及建康生態住宅區」,已為浮洲地區發展數位娛樂產業打下深厚基礎。現在更指定浮洲作為

    發展新北市動漫產業的南部重鎮,設立「動漫原創特區」。再加上隨著台鐵捷運化,在浮洲地區

    設立簡易車站,交通的便利促成大量人潮的匯集。深厚的產業基礎配合完善的都市規劃,勢必將

    帶動周邊環境及動漫產業的大幅發展,未來的浮洲也將成為全台各大城市發展動漫產業的重要指

    標。

    現在更指定浮洲作為發展新北市動漫產業的南部重鎮,設立「動漫原創特區」。再加上隨著台

    鐵捷運化,在浮洲地區設立簡易車站,交通的便利促成大量人潮的匯集。深厚的產業基礎配合完

    善的都市規劃,勢必將帶動周邊環境及動漫產業的大幅發展,未來的浮洲也將成為全台各大城市

    發展動漫產業的重要指標。

    二、 文化層面的背景

    文創園區與社區合作,文化層面的因素有著重要的意義,除前述的文化產業

    化之外,社區營造與生活美學推展的理念與政策,也是重要影響因素。

    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key=%A7%F5%A9%FA%B0a%A1A%AA%F4%A6p%AC%FC&f=author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key=Michael%20E.%20Porter&f=author

  • 6

    (一)社區總體營造文化政策

    文建會於 1994 年提出「社區營造政策」,透過社區意識的重建,培養國人

    的共同體意識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4) 。並因應時代腳步及外在環境改

    變,於 2002 年至 2007 年配合行政院推動「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推

    出「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策略包括結合特有的文化傳統、空間環境與地方產

    業以及發展地方魅力等。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園區,正位於新北市都市計

    畫更新的浮洲文創區的核心。目前已規劃除文創園區外,對面的「又一村」,將

    設立「動漫原創特區」,並於文創園區後端設立簡易車站於 2011 年 8 月設立,

    交通更加便利,促進人潮匯集,也促成了文創園區與週邊環境的融合發展。

    (二) 台灣生活美學運動

    文建會自 97 年開始推動「台灣生活美學運動」,希望能運用藝術思維和手

    段,建構國民社會美學的基礎,以改善台灣目前生活環境的狀況,以美感、創意、

    愛與關懷來提升台灣的競爭實力。至於實際做法,包括落實美感素養、創造美感

    城市、深耕美感環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建會, 2008) 。

    台藝大與結合大觀國小、中山國小、大觀國中、華僑高中五所鄰近學校策

    略聯盟為大觀藝術教育園區(如圖 5),開創絕佳的藝術教育環境。文化創意園區

    為主要與學校周邊社區學校合作的平台與窗口。

    圖 5 大觀藝術教育園區規劃圖

    三、 教育層面的背景

  • 7

    大學以教育為本,臺藝大文創園區與社區的合作,教育政策是主要的影響背

    景,主要學有校與產業連結、培育文創人才及促成終身學習社會。

    (一)學校與產業連結培育文創人才的教育政策

    由於創意經濟的時代趨勢及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創意人力培育以及學校與

    產業連結,為近年來的教育政策重點。行政院所提的「 100 國家建設計畫」中,

    以「創意優質人力」為教育政策的主軸,「培育優質創新人才」則為政策重點之

    一。政策內容包括三大項:其一,著重學校與產業的連結,特別是新興產業;其

    二,「培育文創人才」;其三,培養具跨界整合能力之中介人才。因此行政院提出

    對策:鼓勵大專院校相關系所開設實習課程,推薦學生進入產業實習,使學生具

    備相關職業能力、提前與職場接軌,並為企業注入創新活力,協助有潛力之人才

    順利進入文化創意產業服務。

    另依行政院(2009)所提出之「創意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行動計畫

    98—102 年」,針對臺灣文化創意產業 SWOT 的分析指出:在弱勢(W)方面,藝文

    界缺乏整合、行銷與管理人才。由於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資產在於「人」,並同

    時牽涉到感性創意人才和理性經營人才的培育。因此,一方面需持續扶持藝文產

    業之新秀,另一方面對於目前中介人才之缺口亦應予以補強,培養兼具文化內

    涵、創意思考及產業經營能力的跨界人才。因此行政院提出對策: 鼓勵大專院校

    相關系所開設實習課程,推薦學生進入產業實習,使學生具備相關職業能力、提

    前與職場接軌,並為企業注入創新活力,協助有潛力之人才順利進入文化創意產

    業服務 (行政院,2009) 。

    學生到產業實習,地點的方便性是重要的實際考量,尤其常以學校周邊附近

    的產業為優先。而台藝大文化創業產業園鄰近學校,學生只要步行十分鍾以內可

    以到達園區,學生實習的橋接。

    (二)終身學習社會的理念政策

    教育部於 1998 年提出「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提倡終身學習社會的發展

    目標:其一,為促成學校轉型將學校轉型為社區學習中心,學習社會的理想才可

    能獲得實現。其二,鼓勵民間參與,需要激發民間組織積極加入提供學習的行列。

    近年來隨著教育部倡導「終生學習社會」的理念,學校與社區的連結合夥逐

    漸強化、正式化與系統化(許水德,1994;陳建州,2001),「學校社區化」成

    為學校經營的思考與落實方向。從社會系統觀點而言,學校是一個典型的「開放

    的社會系統」(Hoy and Miskel, 2001),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且與外部環境相互依

    賴。因此學校所作的決定除了必頇考量內部脈絡,以確保決定之可行性與所欲達

    成目標之價值性之外,亦應考量外部環境,以維持生存、獲取效能,並維持持續

    發展 (林明地, 2002) 。

    台藝大運用學校鄰近社區閒置的舊紙廠為用地,是學校與社區的一個結

    合,而學校開放社區廠商進駐,並開放民眾自由入園參觀集體驗學習,又園區正

    前方緊鄰著 1.2 公頃的公園,供民眾休憩與運動,具有學校社區化的趨勢。

    四、 學校層面的背景

  • 8

    臺藝大文創園區與社區合作,必然有其學校立場與利益之考量。主要

    包括校地不足的擴展需求及鄰近社區閒置空間之再利用。

    (一)臺藝大校地不足的擴展需求

    臺灣藝術大學設校於 1955 年,至今已屆 55 年,為全國歷史最悠久、學生人

    數最多的藝術大學。然而在校地空間方面,僅 9.67 公頃,可使用的只有 7.81 公

    頃(1.86 公頃被占用),平均每學生可使用之校地面積平均值僅為 19.5 平方公尺。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0)(如表 1)又在臺灣三所藝術大學相較下,校地面積僅為國

    立臺北藝術大學的 4 分之 1,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的 6 分之 1,但學生數卻為兩校

    的 2 倍多,顯見校地相當不足。(如表 1)因此,臺藝大力圖擴展校地規模,除力

    爭歸還被占用的校地外,也多方尋求借用斜對面的廢棄臺北紙廠,以為教學及產

    業育成合作之地。

    表 1 臺灣三所藝術大學比較表

    校 別

    校地總

    面 積

    (㎡)

    樓板總面積

    (㎡)

    學生人數

    日夜間

    校地平均值

    (㎡)

    樓板平均值

    (㎡)

    國立臺灣藝術

    大學 96,700 68,543 4,950 19.5 13.8

    國立臺北藝術

    大學 370,501 92,913 2,025 183 45.9

    國立臺南藝術

    大學 575,797 85,293 1,548 371 55

    資料來源: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9a)

    由於台藝大校地的不足,頇藉助社區的空間與各方資源,而文創園區正可擴

    展校地的不足,此外文創園區前的簡易工員常成為文創園區與社區民眾互動交流

    的地點。現今文創園區,該園區有 2.7 公頃,其前 1.2 公頃規劃為奢區居民運動

    用地的簡易公園,因此社區與學校的互動與合作也在地理上有其必要性。

    (二)鄰近社區台北舊紙廠的閒置之再利用

    臺藝大鄰近社區台北舊紙廠的閒置多年,該廠原隸屬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

    輔導委員會,自民國 88 年撤廠後廢置,廠房屋舍殘破不堪,蔓草叢生。由於該

    地離臺藝大臺藝大園約只有 500 公尺的距離,加上臺藝大原臺藝大地小,專業教

    室不足使用,於是積極協調退輔會及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同意,於民國 95 年取得

    無償借用臺北紙廠用地,透過官、學、產三方在財力、物力及人力各方面的投入

    合作,將舊紙廠再生利用,成為現今的文化創學園區 (黃美賢, 2010) 。

    叁、學校與社區合作的相關文獻探討

    一、學校與社區的意涵

    從社會系統觀點而言,學校是一個典型的「開放的社會系統」(Hoy and Miskel,

    2001),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包括限制與機會:例如外部相關機構的政策、價值

    觀念等「投入」的影響,以及其學生必頇讓社會接受等「產出」方面的影響),

    且與外部環境相互依賴。因此學校所作的決定除了必頇考量內部脈絡(包括結構

    的、個人的、政治的,以及文化的次級系統),以確保決定之可行性與所欲達成

    目標之價值性之外,亦應考量外部環境,以維持生存、獲取效能,並維持持續發

    展(林明地, 2010)。大學

  • 9

    社區 (community)詞源自拉丁字 communis,意指同胞或指共同的關係及感

    覺;在中世紀的歐洲社區是指一群居住於某一地區的夥伴或城市居民(林瑞欽,

    2000)。徐震(1985)更強調:「社區是居住於某一地理區域,具有共同關係、社

    會互動及服務體系的一個人群。」鄭熙彥(1985)尌探討學校與社區發展關係立

    場,說明社區的意義:「社區乃是一群具有相同文化及歷史傳統的人民所居住的

    地域,他們具有共同的精神和意識型態,在直接接觸和親切的聯繫中,交換經驗,

    增進感情,共同為改善所在地的生活情況而努力。」林振春(1993)認為社區的

    概念可以包括:(1)社區是一個地理位置。其大小可分為;村落、城鎮、都市、

    大都會區等。(2)社區是一種心理互動的團體組織。可以沒有固定的地理疆界,

    如:學術社區、宗教社區、文化社區等。(3)社區是一個包含各單位功能的系統。

    這些組成社區系統的單位可以是正式的團體,如:社區理事會;或非正式的團體,

    如:社區守望相助;可以是組織,如:學校、醫院等,這些社區單位在社區內互

    動,其功能在為社區居民提供各種服務。

    Hiemstia(引自林瑞欽,2000)認為:「社區裡的居民分享當地的利益、義務

    和認同其行為的形式,這是一種整個社區間人與人、人與團體、團體與團體間之

    關係和動力。」

    學者們對於社區的界定固然有所差異,然其看法不外乎包括以下八個要點:

    1.特定區域;2.人群結合;3.社會互動;4.組織團體; 5.集體意識;6.共同關係

    二、學校與社區的關係

    「學校與社區關係」( school-community relations)學者謝文全(1993)指

    出「學校公共關係是學校運用媒體溝通、服務及其他活動等方式,與社會公眾建

    立相互了解與良好關係的歷程,以獲得社會民眾的支持與協助,並使學校教育

    能符應社會的需求。」Kindred 等(1990)認為學校與社區關係是學校與社區之

    間的一個溝通歷程,藉以達到增進市民了解教育需求與實際的目的,並鼓勵市民

    致力於學校的改善。

    林明地(2002)認為學校與社區關係:學校與其內、外公眾之間以相互尊重

    為立場而進行有計劃的、系統的、持續的、雙向的以及真誠的溝通歷程管理,強

    調利用溝通媒體、參與、資源互惠、彼此合作、及相互服務等方式提升相互了解

    的程度,以使學校運作良好,提高教育品質,獲致家長與社區居民的支持與協助,

    並使學校教育能適當地符應社會的需求。以ˋ要強調以下要點(林明地,1999):

    一、學校與社區關係的對象包括學校內、外公眾。二、學校與社區關係是一有計

    劃的行動。三、學校與社區關係係建立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四、學校與社區關係

    強調學校正常運作,提高教育品質,以及獲致家長及社區民眾的支持與協助。

    歸結上述學者專家的意見,本研究界定「學校與社區關係」的意義如下:

    學校與該學區所屬的社區雙方之間,運用有效的溝通管道,利用溝通媒體、共同

    參與、相互服務、資源互惠,及彼此分享等方式,進行積極、有計畫、有組織、

    有系統的良好互動,期能獲取家長及社區民眾的肯定、支持與協助,繼而形塑

  • 10

    共同願景,發揮團隊精神,以提升學校效能,達成教育目標。鑑於此,林振春(1997)

    又主張學校如果要與社區發生關係,在雙方各為獨立自主個體的情況下,其互動

    的模式有五:

    (一)將對方視為相互競爭的對手。

    (二)將對方視為可運用的資源。

    (三)將對方視為服務的對象。

    (四)將對方視為共同工作的夥伴。

    (五)將對方視為生命共同體。

    陳益興(1992)認為學校與社區的依存關係是真誠的、雙向的,特指出學校

    教育工作者與社區所有成員,應有以下的共識,方能促使學校與社區同步發展與

    進步,共創雙贏:

    (一)學校為社區居民所共有與共享,學校功能應全民化。(二)社區所有資源

    應為學校教育的憑藉,對社區社會、經濟、文化特質的了解與運用,學校要持恆

    而充分推動。(三)參與學校教育的改進、發展與協成是社區居民無可旁貸的責

    任。(四)學校教育人員與社區居民的相互瞭解、尊重與協同合作是應該且必要。

    (五)對大社會文化系統脈動的體悟與正向的導進、負向的導正,是學校與社區

    共同的使命。

    Elsbree 等人(引自陳益興,1992)更進一步的指出,要促進兩方良好的依存關

    係,學校務必作到:

    (一)產生一個良好友善的學校。

    (二)清楚認識社區。

    (三)從事社區服務

    (四)利用社區為教育的資源。

    (五)尋求對學童與社區人民有興趣的團體。

    (六)促使社區了解學校。

    (七)於團體的歷程中,多運用民主的原則。

    三、社區資源的內涵

    學者徐震、林萬億(1986)說明資源的涵義:「所謂資源,被界定為達到目

    的的有效工具,亦即任何可用以達到目標、解決問題、減輕壓力、達成任務者均

    是。」

    蔡漢賢(1984)提出資源分為有形的物質資源和無形的精神資源,有形的資源包

    括人力(領袖、專家、義工)、物力(土地、設備、器材)和財力(金錢);無形

    的資源是指意識的力量,包括信仰的追求、價值觀念、社團的號召、國家的獎勵,

    而形成一己的意願及整體的目標。有形資源與無形資源的結合可以克服各種障

    礙,可以開創新境界,為求助者提供最完善的服務。

    林明地等將社區資源歸納為五種,說明如下:

    (一)人力資源:包括社區中的人,及其所擁有的知識、經驗與技術等。

  • 11

    (二)物力資源:包括社區之天然與人工物質。

    (三)財力資源:指社區及居民所擁有的金錢。

    (四)組織資源:涉及社區內之公私立組織團體,以及這些組織團体所能提供的

    教育方案與服務等。

    (五)關係資源:組織中之個人與團體所具有的人際或社會關係所成的資源。

    四、社區資源在學校運用

    社區資源之運用有助於教師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成尌與學校行政之運作。

    謝文全(1993)在著作中,亦曾綜合相關文獻,提出運用社區資源主要的的方式

    有七:1.邀請社區人士擔任學校義工;2.請社區人士演講或協助教學;3.請社區

    人士擔任顧問供諮詢;4.利用社區實施校外教學;5.請社區捐助經費設備與物品;

    6.與社區廠商機構實施建教合作;7.請社區專業機構提供支援或諮詢。

    林明地(1999)參酌有關文獻,認為學校運用社區資源的主要方式包括:1.

    邀請社區人事擔任顧問、演講、協助教學,或參與學校各項計畫;2.利用社區實

    施校外教學;3.請社區人事捐助經費設備物品等。4.與社區組織團體合作,共同

    提出教育方案;5.請社區組織團體成立諮詢或支援小組。

    鄭熙彥(1985)認為學校提供社區七種參與學校事務之方式:1.參與學校計

    畫的規劃;2.參與學校重要重要決策的形成歷程;3.藉社區溝通的管道,將社區

    的資料傳達給學校;4.組成研究團體協助學校解決問題;5.協助學校規劃教育活

    動;6.對學校提供經費支援;7.評鑑教育活動的成效。

    學校社區化在理念與實

    壹、前言

    從社會系統觀點而言,學校是一個典型的「開放的社會系統」(Hoy and Miskel,

    2001, p. 1),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包括限制與機會:例如外部相關機構的政策、

    價值觀念等「投入」的影響,以及其學生必頇讓社會接受等「產出」方面的影響),

    且與外部環境相互依賴。因此學校所作的決定除了必頇考量內部脈絡(包括結構

    的、個人的、政治的,以及文化的次級系統),以確保決定之可行性與所欲達成

    目標之價值性之外,亦應考量外部環境,以維持生存、獲取效能,並維持持續發

    展。

    然而,近年來結合終身學習社會的理念與實際,學校必頇與社區建立連結的夥

    伴關係,「學校必頇社區化」,「社區必頇學校化」的呼聲日漸強化、正式化、且

  • 12

    有系統歸納學校社區化未來發展的特性(許水德,民 83;陳建州,民 90)

    林明地提出學校社區化在理念上的發展趨勢

    一、將學校社區化視為學校教育的一環

    二、相互尊重、平等,追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標

    三、強調學校與社區之重疊影響力模式

    四、全面關注結構、人力資源、政治與文化層面的連結

    五、強調學習功能的發揮

    六、重視持續改善

    林明地歸納學者的觀點,指出學校社區化在實踐上的發展趨勢包括:

    一、增加雙向溝通,以相互理解、接受;二、加強相互參與、資源互享、彼此合

    作,以及相互服務的夥伴關係;三、與其他機構彼此統整服務;四、學校之間合

    作聯盟;五、塑造教室像社區、學校像社區;六、協助社區活動教育化;七、協

    助人才培訓與持續專業發展;八、協助公共事務社區化;九、強調評鑑;以及十、

    將教室延伸到社區、使社區有教室。茲分述如下:

    一、增加雙向溝通,以相互理解、接受

    二、加強相互參與、資源互享、彼此合作,以及相互服務的夥伴關係

    三、與其他機構彼此統整服務

    四、學校之間合作聯盟

    五、塑造教室像社區、學校像社區

    肆、臺藝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與社區合作之策略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與社區合作之策略依據台藝大文創處

    園區管理單位「文創處設置要點」以及「台藝大文創創意產學園區規劃書」等文

    獻分析,以及筆者實際參與文創園區之經營管理,歸納該園區與社區合作的策

    略,可分為以下四大部分:

    一、空間運用之合作策略

    (一)臺藝大以鄰近社區閒置空間舊臺北紙廠為園區腹地

    如前述,臺藝大借用鄰近社區舊臺北紙廠閒置空間為園區腹地。該廠原 3.9

    公頃的紙廠用地,劃分為二部份: 前端開闢為公園,加建遮頂及增設休閒運動設

    施,提供社區民眾使用,由板橋區公所維護管理。其後端 2.7 公頃,整修開發為

    文化創意產學園區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2011a) 。除規劃部分廠房為學生專業教

    室及研究中心,也邀集具有潛力的文化創意產業進駐,不僅活化了廢棄的閒置空

    間,也對於學校教育及文創產業有實質的貢獻。

    (二)文創園區提供社區文化創意產業群聚進駐

  • 13

    目前進駐臺藝大的地方文創育成廠商,共有 32 家,其中 25 家進駐文創園區,

    7 家進駐校本部大漢樓。進駐廠商均屬地方文化創意產業類,並分屬經濟部中小

    企業處及文化建設委員會專案補助輔導。另有 9 個藝術工作室,提供藝術家個人

    創作使用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2011a) (如表 2) 。由於園區為老舊廢棄廠房再利

    用,需大筆修繕經費。學校並無充足經費整修及經營園區。於是,進駐的廠商頇

    自行於申請進駐使用的空間上,自費修護與室內裝潢,學校僅收取低價之服務

    費,如此一則可使破舊的廠房,整修適用於廠商工坊的個別需求,二則學校可節

    省龐大的修復費用。

  • 14

    表 2 2010 年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進駐文化創意產學園區之企業工坊與創作者表

    進駐單位/個人名稱 類別 備註

    1 嘉美彩色鑲對玻璃藝術工坊 工藝產業(玻璃) 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計畫(

    經濟部中

    小企業處補助輔導)

    2 光合玻璃藝術有限公司 工藝產業(玻璃)

    3 圓尌是藝術創策股份有限公司 工藝產業(玻璃、漆器)

    4 建築的光有限公司 工藝產業(玻璃)

    5 琉緣風彩企業有限公司 工藝產業(琉璃)

    6 紙空間國際有限公司 工藝產業(紙)

    7 評賞專業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產業

    8 創普藝術有限公司 設計產業

    9 米廉坊 數位內容產業

    10 動動虎國際多媒體工作室 數位內容產業

    1 玩火女孩打鐵人藝術工坊 工藝產業(金工) 藝文產業創新育成中心計畫(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補助輔

    導)

    2 高登設計 工藝產業(金工)

    3 玉宸齋琉璃藝術美學 工藝產業(玻璃)

    4 琪登藝術有限公司 工藝產業(琉璃)

    5 金工馬戲團 工藝產業(金工)

    6 水鳳凰設計有限公司 工藝產業(金工)

    7 木趣設計工作室 工藝產業(木雕)

    8 果實造型工作室 工藝產業(木雕)

    9 順藝電影工作室 電影產業

    10 立洲新媒體文創工作室 數位內容產業

    11 明氏設計工作室 設計產業

    12 巨漢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產業

    13 子牙東坡居 綜合類文創產業

    14 臺灣新世紀文化藝術協會 綜合類文創產業

    15 瑞莉格企業有限公司 工藝產業

    1 陳傑強 油畫創作 個人創作者

    2 周孟曄 油畫創作

    3 陶文岳 油畫創作

    4 朱芳毅 陶藝創作

    5 劉洋哲 油畫創作

    6 王嘉霖 金工創作

    7 姚遠 油畫創作

    8 劉文瑄 紙工藝創作

    9 黃淑筠 油畫創作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2011a)。 作者整理

  • 15

    (三)園區空間規劃兼顧學校教學研究與產業進駐運作

    園區廠房空間規劃兼顧教學研究與產業運作二部分。教學研究區部分,目前

    已開發者,包括金屬、陶瓷、版畫、紙質修復 4 個工坊及 1 個戲劇排練場。另在

    籌設中者有 8 個工坊,包括數位媒體、電影藝術、美術、視覺傳達設計、表演藝

    術、以及傳播媒體,具有支援教學實習、研究開發、開放民眾參觀、DIY 教學及

    提供諮詢服務等功能。另有臺藝大畫廊、服務中心及雕塑廣場,可提供社區與社

    會大眾到園區遊憩參觀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2008a) (如表 3 圖 2) 。

    表 3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創意產學園區教學研究工坊 現況 類別 說明

    教 學

    研 究

    用 途

    已 成

    立者

    金屬工坊 主要為金屬工藝的學術研究暨發展中心。

    陶瓷工坊 主要為陶瓷工藝的學術研究暨發展中心。

    版畫工坊 主要為版畫的學術研究暨發展中心。

    文 物 維 護

    研究中心

    主要為紙張、圖書文物類之修復。

    戲 劇 排 練

    主要為提供音樂與表演藝術所需的劇場。

    教 學

    研 究

    用 途

    籌 設

    中者

    數 位 媒 體

    工坊

    為一整合藝術行銷、產品設計開發、空間設計、藝術工程、

    現代家具設計、傳統工藝等內容的多媒材造形工坊,由多媒

    體動畫藝術學系所統合整備。

    電 影 藝 術

    工坊

    主要為電影、影音媒體、互動藝術,由電影學系統合整備。

    美術工坊

    主要為水彩、油畫、水墨畫、書法等的美術藝術工坊,由美

    術系所統合整備。

    視 覺 傳 達

    設計工坊

    主要為包裝、視覺設計等藝術創作的視覺傳達藝術工坊,由

    臺藝大視覺傳達設計學系所統合整備。

    表 演 藝 術

    工坊

    主要為從事舞蹈、音樂、戲劇等的表演工坊,由臺藝大表演

    藝術相關科系整備工坊的統合整備。

    傳 播 媒 體

    工坊

    主要為從事影音、廣播、戲劇等的表演工坊,由臺藝大傳播

    媒體相關科系統合整備。

    其他

    臺 藝 大 畫

    提供學校師生與進駐廠商工坊之藝術品與文化創意商品之發

    表展覽。附設文創園區及校本部賣店。

    服務中心 提供諮詢導覽等服務。

    雕塑廣場 主要為臺藝大師生之戶外雕塑創作。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2008a)。作者整理。

  • 16

    圖 2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平面圖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1b)

    (四)地方產業進駐之空間釋出教學區

    為促進師生到園區與進駐廠商合作支援教學及實習,產業進駐之空間釋出教

    學區。進駐園區之產業與臺藝大同時簽訂「廠商輔導營運約」及「建教合約書」。

    依建教合約書第九條回饋機制約定:「空間使用:甲方(臺藝大)無償提供乙方(進

    駐廠商)所需空間,乙方無償提供設備、場地及管理人員協助教學。」(國立臺灣

    藝術大學, 2009b) 進駐產業頇於所進駐空間中,劃分一區域為教學區,提供教學

    實習與討論實作之空間。教學的對象包括臺藝大校內學生及校外社會民眾。

    目前進駐園區的 25 家廠商,每家廠商大多提供一區塊作為教學討論或 DIY 實做

    實習的空間,廠房越大,所提供的空間也越大。

    (五) 園區場域提供民眾休閒遊憩與參觀學習

    臺藝大文創園區為促進文創產業及與社區互動,開放社區民眾自由參觀。

    由於園區環境優美、綠樹成蔭、空間寬廣舒適,連結其前 2.1 公頃之公園路地與

    運動設施,成為社區居民之極佳休憩場所。除產校合作教學研究外,也於每周一

  • 17

    至周六開放各級學校、政府機關團體、一般社會大眾到園區參觀園區及畫廊即進

    行 DIY 藝術創作體驗學習。

    二、文創人才培育之合作策略

    (一)產業支援學校教學與提供實習

    如上項第四點所述,地方產業進駐之空間,提供一區塊教學區,提供教學實

    習與討論實作之用。教師不僅安排至企業工坊共同教學,亦輔導學生於進駐企業

    工坊實習,進而體驗產品製作、企業經營管理與行銷之實務。透過此園區教學實

    習的機制,能促進學生與職場銜接。至於臺藝大學生在此園區實習的種類,可分

    專業實習與服務實習二種,並輔導學生創業。

    1.專業實習:臺藝大學生的專業實習機制分為兩類,其一為校內專業實習,

    專業實習列為學生必修課程,學生利用班級活動或課餘時間,在校內相關場館或

    單位從事與本科專業相關之實操務作、專業見習、展演服務或應用練習等活動,

    校方鼓勵學生到園區進駐企業工坊。其二為校外專業實習,指學生透過選修「實

    習課程」,在校外相關機構 (單位)從事與本科專業相關之實務操作、展演服務、

    應用練習,或參與產學(建教)合作專案等活動者。原進駐學校畢業離駐到校外繼

    續營業的企業工坊,由於與學校仍有合作互動關係,列為校外實習的推薦名單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2010a) 。

    2.服務學習:服務學習課程實施對象為日間部學士班一年級學生,列為必修

    課程,零學分,每學期修習時數至少 18 個小時,分上、下兩學期,班導師為指

    導教師。本課程實施項目分為二大類,其一為固定活動類,至少 14 小時,包括

    學習課程與服務課程類。學習課程分為服務理論與精神、課程討論與反思,由指

    導教師於課堂團體實施之。服務課程分為環境美化服務、藝術專業服務、人文關

    懷服務,由各學系主任依該系特色規劃,並由指導教師設計後實施。其二為臨時

    活動:由各單位於活動前二週簽准奉核後,登錄於服務學習課程網站,供學生選

    課(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2010a) 。

    以 2010 年為例,專業實習學生 25 人,共 864 小時。參觀及服務實習學生

    1966 人,共 5898 小時。

    (二)與進駐產業合作輔導畢業學生創業

    臺藝大結合園區產業,輔導畢業學生創業,提供申請進駐園區創作與創業之

    機會,並輔導申請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之補助,進行創業。該計

    畫係教育部為縮短大專校院學生畢業與尌業間連結之平臺落差,建立產學合作創

    業尌業機制,結合各部會產業發展之資源,引導大專校院學生尌業機會,特實施

    並與各大專校院育成單位合作。畢業生提出創業申請計畫,經審核通過,並接受

    臺藝大育成中心輔導創業(教育部,2010) 。以 2010 年為例,台藝大先後輔導畢

    業生「木趣設計工作室」及「大玩創意公司」創業。

    (三)園區協助進駐產業人才培育

  • 18

    臺藝大為培育進駐企業,鼓勵駐校企業成員及學校園區行政服務人員參加校

    外公私部門(如經濟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文建會、臺灣創意中心等)舉辦之文

    創產業經營管理相關教育研習活動,也常針對近助產業之成員,以及學校學生,

    於園區舉辦各種文創產業相關之教育活動。以 99 年為例,計辦理 17 項文創教育

    研習活動 (如表 4, 2010b, c) 。透過這些動的辦理,幫助產業文創意產業業者及學

    生。

    表 4 2010 年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教育研習活動彙整表

    研習主題 日期 主講人

    陶瓷技法專題講座 7/14 Mitsuo Shoji 小路光男/澳洲雪梨大學榮譽教授

    金工專題講座-現代珠寶

    金工的面貌 7/14 周立倫/南華大學應用藝術與設計學系

    品牌設計工作營 7/14 Shahnam Roshan

    雪梨科技大學行銷與傳達中心 創意總監

    玻璃設計專題講座-現代

    日本的玻璃工藝與設計 7/15 藤原信幸/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工藝系教授

    陶瓷設計專題講座-淺談

    設計思考與陶瓷造型的關

    連性

    7/15 李光裕/法藍瓷設計總監

    蔡智琨/法藍瓷設計師

    環境視覺設計工作營 7/15 島津勝弘/島津環境 Graphics 有限會社 負責人

    產官學合作專案講座 8/18 呂琪昌/工藝設計學系副教授

    文化創意思維下的質感商

    品專題講座 9/15 林榮泰/設計學院院長

    智慧財產權專題講座 9/24 王富民/德米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所長

    CITD & ASSTD 補助專案

    申請要領專題講座 11/18 徐啟賢/工藝系兼任講師

    鋁染色金工工作營 11/8

    11/15 林國信/工藝系兼任講師

    3D 蠟雕金工工作營 11/12

    11/19 許力仁/雙微公司電腦工程師

    琉璃 DIY 工作營 12/16 陳民翊/光合玻璃公司負責人

    江承堯/打鐵人藝術工坊負責人

    臺藝大文創產業成長研習

    -

    中華藝術之文創商品設計

    應用與商機-藝術營銷

    5/31 黃美賢/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助

    理教授

    臺藝大文創產業成長研習

    -藝術行銷 5/31 劉德言/玉辰齋有限公司經理

    臺藝大文創產業成長研習

    -中小企業申請政府補助

    經費經驗談

    6/20 劉大煜/銘傳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經理

    臺藝大文創產業成長研習

    -國立故宮博物館的文創

    經驗談–兼談文創商品設

    12/7 金士先/國立故宮博物院前文創行銷處處長

  • 19

    計開發合作機制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0b,c)。作者整理。

    三、產業育成之合作策略

    文創產業園區目前有 25 家中小型之企藝工坊進駐,連同校本部的 8 家企業,

    並分別列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及文建會「藝文產業創

    新育成中心計畫」之育成輔導。育成中心(Incubation Center)是以孕育新事業、

    新產品、新技術及協助中小企業升級轉型的場所,藉由提供進駐空間、儀器設備

    及研發技術、協尋資金、商務服務、管理諮詢等協助,有效地結合多項資源,降

    低業者創業及研發初期的成本與風險,創造優良的培育環境,提高事業成功的機

    會。其目的在於建構完整的創業創新育成平臺,形成創業育成產業,藉由靈活運

    用國內外研發資源,並發揮資源的整合,為中小企業長期發展建構良好的研發及

    創業環境,提升中小企業的競爭力,促進產業的升級與轉型,為國家經濟發展注

    入新的動力。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0) 臺藝大文化創意產學園區以產學合作及互

    惠為營運之原則基礎,可從以下三方面來探討:

    (一)園區協助進駐產業發展

    學校提供進駐產業的服務,主要朝向以下 5 大方向進行:

    1.空間與設備:提供進駐空間及辦公設備、提供共用實驗設備、機械儀器與

    公共設施。

    2.商務支援:提供行銷或市場規劃等服務、規劃專業訓練課程與專題演講、

    協助宣傳展覽與推廣、提供投資、提供法務諮詢或智慧財產權諮詢、協助申請政

    府補助計畫。

    3.行政支援:協助新創公司設立或營業登記,指導撰寫營運計畫書、協助建

    構各項對內或對外合約軟、硬體管理與維護、門禁安全管理。

    4.技術及人才支援:諮詢輔導專家之專業人力、提供技術創新研發移轉或引

    介服務、提供產學合作服務、協助與研發單位合作及結盟。

    5.資訊支援:提供政府相關輔導資訊服務、協助蒐集產業、市場資訊或技術

    資訊、提供專業團體組織之合作網絡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2010d) 。

    (二)進駐企業工坊回饋學校

    為園區之經營發展,臺藝大對於進駐企業,提供以下三種回饋:

    1.基本性回饋:包括以下五種,提供教學與實習空間、配合學校提出之需

    求開放參觀導覽、配合學校提出之需求提供教學協助(不含材料),及輔導學生實

    習,以及提供學校每年行政服務回饋金新臺幣一萬元整。

    2.條件性回饋:進駐企業工坊如有經由學校教師協助獲得資金或獲利的行

    情形,應另依規定提供一定比例之回饋金與學校。這類情形包括:專案計畫或政

    府補助金額者、新產品開發者、專利開發並取得專利。

    3.彈性之回饋:園區為鼓勵企業工坊回饋,以之為考核評估續約與否之依

    據,進駐企業可提供臺藝大三類回饋:其一,實質回饋:包括現金、股票、設備

  • 20

    與產品;其二,服務回饋:包括教學服務、在學學生工讀、畢業生專職工作、園

    區美化、社區服務、參與活動辦理、及引進校外資源貢獻園區等;其三,其他企

    業工坊自願性之回饋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2010e) 。

    四、生活美學與社區營造推展之合作策略

    由於園區空間寬闊,綠樹成蔭,加上園區研究工坊與文創企業工房的進駐服

    務,為大眾實踐生活美學之極佳園地。園區結合產業與政府,推展生活美學與社

    區營造之策略,包括以下五方面:

    (一)合辦藝術文化創作體驗學習

    臺藝大會與進駐企業工坊合作,配合參觀導覽,規劃 DIY 動手做的體驗活

    動,目前計有 12 家企業工坊提供園區或校外 DIY 教學服務(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2011c) (如表 5)。民眾可事先預訂,亦可現場報名。師資主要由園區廠商工坊提

    供,僅收取少許的材料費,以利推廣普及。園區也配合校外機關團體之需求與喜

    好,提供師資到校外教學。以 2010 年為例,到園區參與 DIY 文創體驗的人數超

    過 2000 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2010d)。

    表 5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DIY服務表

    廠 商 名 稱 ( 簡

    稱) 類別 園區教學 園外教學

    子牙東坡居 文創產業 ◎

    水鳳凰 金工設計 ◎

    米廉坊 數位藝術創作 ◎ ◎

    建築的光 鑲對玻璃工藝 ◎ ◎

    動動虎 多媒體 ◎

    榮昕 視覺、工藝 ◎ ◎

    木趣設計 工藝 ◎

    瑞莉格 黏土設計 ◎ ◎

    琪登藝術 琉璃噴砂 ◎ ◎

    評賞專業設計 設計類 ◎ ◎

    圓尌是藝術 玻璃漆藝 ◎ ◎

    嘉美 玻璃工藝 ◎

    資料來源: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創處(2011c)

    (二)合辦生活美學推展活動

    園區為提高社會大眾之生活美學素養,以鄰近社區為出發,聯合社區及學校

    師生辦理藝術教育推展活動(如表 6 ),目的主要有三:其一,透過社區居民到園

    區參創作活動,促進家庭情誼及體驗文化創意創作。其二,透過民眾到園區參與

    導覽參觀,增進對園區之認識與互動。其三,透過本活動參與,建立園區與周邊

    http://portal2.ntua.edu.tw/iic/aciiic/html/3_1supplier.htmlhttp://portal2.ntua.edu.tw/iic/aciiic/html/3_1supplier.htmlhttp://portal2.ntua.edu.tw/iic/aciiic/html/3_1supplier.htmlhttp://portal2.ntua.edu.tw/iic/aciiic/html/3_1supplier.htmlhttp://portal2.ntua.edu.tw/iic/aciiic/html/3_1supplier.html

  • 21

    學校社區之敦親睦鄰關係,例如:2010 年於母親節辦理「母親節禮物 DIY-國立

    臺灣藝術大學敦親睦鄰活動計畫」,邀集板橋中山國小、大觀國小、華僑中學的

    兒童及家長,到園區參加母親節禮物製作,聯合 11 家駐校廠商提供協助,活動

    內容包括:園區參觀導覽、牆壁彩繪以及四類藝術 DIY 體驗。(國立臺灣藝術大

    學,2010e)又於端午節節聯合板橋市公所及四家駐區文創工藝廠商,共同辦理「文

    創樂活過端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敦親睦鄰活動」,邀請板橋市民到園區參觀欣賞

    與 DIY 體驗。活動內容包括:藝術 DIY、園區導覽、臺藝大弦樂四重奏表演、與

    文創市集,目的在於促進藝術創作與生活美學體驗,以及促進社區與學校之互動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0i) 。

    表 6 99 年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與社區推廣活動表

    註:地點均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

    活動名

    期 辦理單位

    服務對

    象 活動內容 說明

    母親節

    禮物活

    動 DIY

    5/8

    主辦: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創處

    協辦:板橋大觀國小、中山

    國小、大觀國小、大觀國中、

    瑞莉格企業有限公司、紙空

    間國際有限公司、嘉美彩色

    鑲對玻璃藝術工坊、琪登藝

    術有限公司

    板橋市

    中山國

    小、大

    觀國

    小、大

    觀國中

    學生及

    家長

    導覽參觀

    園區 社區志工協助導覽

    牆壁彩繪 主題:我的媽媽

    藝術 DIY

    包括四項目:

    1.黏土蛋糕

    2.彩繪石頭

    3.噴砂玻璃杯

    4.小公仔摺紙

    文創樂

    活過端

    6/

    12

    主辦: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台北縣板橋市公所

    協辦: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駐校文創

    廠商工作坊 10 家、瑞莉格企

    業有限公司、紙空間國際有

    限公司、嘉美彩色鑲嵌玻璃

    藝術工坊、琪登藝術有限公

    司、臺灣新世紀文化藝術協

    會、琉緣風彩企業有限公

    司、明氏設計工作室、玩火

    女孩打鐵人藝術工坊、光合

    玻璃藝術有限公司、評賞專

    業設計有限公司

    板橋市

    民(分為

    文官里

    長組、

    學生組

    導覽參觀

    園區 社區志工協助導覽

    藝術 DIY

    1.蛋糕黏土-創意肉粽

    2.琉璃粽-手機吊飾

    3.創意造型噴砂玻璃杯

    4.創意摺紙

    臺藝大弦

    樂四重奏

    表演

    四位駐校藝術家共同表

    文創作品

    市集 34 家廠商聯合提供

    55 周年

    校慶大

    觀藝術

    嘉年華

    活動

    10/

    31

    主辦: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協辦:

    32 家駐校企業工紡

    社區眾

    及學校

    師生

    藝術 DIY 駐校企業廠商聯合提供

    文創作品

    市集 32 家廠商聯合提供

  • 22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0, f,g)。作者整理。

    (三)合辦送藝術到社區活動

    臺藝大為分享其藝術教育資源,辦理藝術送到社區之活動。文創園區成立「弦

    樂四重奏」,聘請校外四位具有博碩士學位之駐校藝術家組成,到鄰近社區及台

    灣偏遠地區表演弦樂藝術演奏,並進行音樂教育推廣活動(如表 7)。服務的地點

    多達 25 處,參與人數超過 5000 餘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0d) 。

    表 7 99 年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弦樂四重奏社區巡迴表演暨音樂推廣教育表

    執行進度

    活動項目

    時間 地點 服務對象

    文創園區音樂推廣活動

    系列

    2010/3/13 文創園區臺藝大藝廊 社區民眾

    2010/4/10 文創園區臺藝大藝廊 社區民眾

    偏遠小學音樂教育推廣

    表演列車

    2010/3/1 板橋大觀國小 大觀國小師生

    2010/3/3 台南縣虎山國小 虎山國小師生

    2010/3/4 屏東縣仁和國小 仁和國小師生

    2010/3/5 屏東縣大光國小 大光國小師生

    2010/3/5 屏東縣水泉國小 水泉國小師生

    慈善絃樂演奏列車

    2010/2/4 縣立仁愛之家 兒童及師生

    2010/3/10 臺北縣家扶發展學園 家扶中心輔導之兒童及家人

    2010/3/24 板橋亞東紀念醫院 醫院職員.病患及民眾

    2010/4/21 板橋榮民之家 榮民及職員

    2010/4/24 北縣家扶中心 家扶中心輔導之兒童及家人

    2010/5/3 台大醫院 醫院職員.病患及民眾

    2010/5/4 臺北監獄 監獄受刑人

    2010/5/7 土城看守所 監獄受刑人

    2010/5/15 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社會大眾

    策略聯盟推展音樂列車

    2010/5/11 國立華僑中學 國立華僑中學師生

    2010/5/11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師生

    2010/5/19 臺北醫學大學 臺北

    醫學大學師生

    2010/5/25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師生

    2010/5/3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師

    2010/6/7 桃園龍華科技大學 龍華科技大學師生

    2010/6/7 政戰學校 政戰學校師生

  • 23

    2010/6/9 板橋大觀國中 板橋大觀國中師生

    臺藝四重奏音樂會 2010/6/22 國家音樂廳 社會大眾(頇購票)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0, h,i)。作者整理。

    (四)合辦社區美化營造

    為促進社區發展及分享學校藝術創作資源,園區協同產業及社區民眾,一參

    與於公共空間的藝術活動及設置,使土地文化與藝術環境永續經營的理想,能逐

    步落實在社區。2010 年學校園區聯合駐校廠商建築的光(玻璃公共藝術設計公司)

    與臺北縣政府水利局合作辦理「湳仔溝津渡文化立牆空間藝術營造」。活動主要

    在於合作美化園區附近的社區湳仔溪。活動內容包括:湳仔溪故事講述、湳仔溪

    故事票選活動、以及彩色磁磚拼貼湳仔溝津渡文化立牆。活動過程均邀集社區民

    眾共同參與 (台北縣政府水利局,2010)。

    (五)社區校際聯盟

    為凝聚社區資源的力量,鑑於臺藝大與社區鄰近學校校地距離相近,且同在

    大觀路上之地理優勢,聯合社區鄰近的學校形成大型藝術教育園區,計畫結合大

    觀國小、中山國小、大觀國中、華僑高中四所學校策略聯盟,形成「大觀藝術教

    育園區」,開闢大型之藝術教育環境。(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2009c,如圖3)基此,

    透過全國唯一之文創園區之資源分享,經常聯合辦理文創推展活動,擴展聞處園

    區的功能。

    圖3 板橋大觀藝術教育園區規劃圖

    肆、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園區與社區合作的省思

    臺藝大文化化創意產學園為全國唯一由大學設立、以產學合作為運作機制的

    的創意園區,自 96 年成立啟用迄今已近 4 年雖已具初步成效,但仍有值得省思

  • 24

    改進之處,茲提出以下三方面:

    一、民眾到園區參觀與學習度

    由於園區位居新北市板橋區邊陲,較之市區,交通不甚方便,一般為公車或

    自行開車,捷運與火車並未經過,此影響民眾到園區山參觀的因素頗大。目前規

    劃施工浮洲臨時火車站,正位於文創園區後門出口,期待能儘速建置完成通車。

    另外,99 年上半年前板橋市公所曾推出「889 文化觀光巴士」,固定專於臺藝大

    博物館、文創園區、林家花園與四三五藝文特區等景點來回停駐,如能恢復,結

    合活動之辦理,將有助於園區人潮之活或與教育活動之參與。

    二、園區場域開發度

    臺藝大文化創意產學園區,在硬體建築與設備上,目前只開發約二分之一,

    若加上教育軟體的逐年增加,相信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期待透過學校與社區的

    合作,學校、產業、官方、民間的參與投入,共同來營造多元性的創意園區。未

    來其教育發展,正朝向多功能的文化創意教育園發展,含括教育正規大學教育、

    在職教育、產業育成、以及大眾社會教育。

    三、產業對學校回饋的態度

    學校基於教育之基礎點,對於進駐產業往往以建教合作之利益為優先,特別

    是公立學校,對於產業應有的經濟回饋並未精打細算。進駐臺藝大的產業,均為

    中小型的文化創意產業,尤以手工製作為多,大量生產者較少生,因此產值並不

    高,對於回饋學校的經濟能力也有限,這是可以理解。然而進駐企業工坊,對於

    學校回饋,基本態度是重要的。產業進駐學校的基礎點,難免有單方利益的考量,

    諸如珠足低租金、教授專家技術協助、學生創意提供、同類產聚集連盟、政府輔

    導基金挹注等,然而,只顧個人企業利益,多所要求學校提供資源,卻漠視或吝

    於對學校的回饋,致使校產互惠公義不能彰顯,是令人遺憾的。立基於公平互惠,

    並避免糾紛發生,制定合理明確知收費、回饋與管理評鑑機制,是很有必要的。

    伍、結語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是國家經濟的主力,也是當今國家發展的重點政策,

    文化創意產學園區,培育高等教育與社會教育之功能、文創專業人才及社會大

    眾,成為文化創意產業之育才重鎮。

    本文尌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與社區合作策略個案研究,首先

    指出,臺藝大文化創意產學園區與社區合作的四層面背景。經濟層面的背景,包

    括創意經濟為時代趨勢、文化創意化與品牌化的產業發展重點以及產業群聚的效

    應;文化層面的背景,包括社區總體營造及台灣生活美學運動;教育層面的背景,

    包括學校與產業連結培育文創人才的教育政策,及終身學習社會的理念政策;學

    校層面的背景,包括臺藝大校地不足的擴展需求,和鄰近社區台北舊紙廠的閒置

    之再利用。其次,本研究提出臺藝大文化創意產學園與社區合作的策略內涵,包

    括四大主軸十五項策略。其一為空間運用之合作策略,包括:臺藝大以鄰近社區

  • 25

    閒置空間舊臺北紙廠為園區腹地、文創園區提供社區文化創意產業群聚進駐、園

    區空間規劃兼顧學校教學研究與產業進駐運作、地方產業進駐之空間釋出教學

    區、以及園區場域提供民眾休閒遊憩與參觀學習。其二為文創人才培育之合作策

    略,包括:產業供學校教學與實習、與進駐產業合作輔導畢業學生創業 以及園

    區協助進駐產業人才培育。其三為產業育成之合作策略,包括:園區協助進駐產

    業發展及進駐企業工坊回饋學校。其四為: 生活美學與社區營造推展之合作策

    略,包括:藝術文化創作體驗學習、生活美學推展活動、送藝術到社區活動、社

    區美化營造、以及社區校際聯盟。

    由本文之探討可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與社區間有諸多

    的合作,透過學校園區、社區與產業大量合作投入的地力、財力、物力等資源,

    形成強大的生產、學習與生活場域。相信,若能繼續強化發展,將可創造多贏之

    局面。尌學校而言,可增強學生尌業與創業之知能、提高學理與實務並用之教學

    品質、擴大學校的空間用。尌產業而言,可提高創新的能量及經營行銷的成長。

    尌社區而言,提高增加休閒學習場域,增進生活美學素養,營造美化社區環境。

    尌國家而言,經由人才及產業的培育及社區品質的提升,社會生活美學與社區公

    共意識增加,提高教育品質,以及增進國家的經濟力。

    參考文獻

    台北市文化局(2008)。國際創意經濟趨勢研析。臺北市 97 年文化創意產業指標調

    查期中報告書。

    台北縣政府水利局(2010)。湳仔溝津渡文化立牆空間藝術營造計畫。

    行政院(2011)。中華民國 100 國家建設計畫。摘自 100 年 2 月 1 日行政院網站

    http://www.ey.gov.tw/ct.asp?xItem=76657&ctNode=2313&mp=1

    行政院(2002)。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

    行政院(2009)。創意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行動計畫98—102 年(核定本)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9)。文化創意產業年報。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8)。台灣生活美學運動。摘自 100 年 3 月 1 日網址:

    http://www.cca.gov.tw/business.do?method=list&id=22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4)。社區總體營造政策。摘自 100 年 3 月 1 日網址:

    http://www.cca.gov.tw/business.do?method=list&id=5

    行政院(2002)。「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

    李明軒,邱如美譯,Michael E. Porter 原著。(1999)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 )。天下文化。

    林明地(1999)。學校與社區關係。載於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黃乃熒、楊

    振昇合著:教育行政(頁� 183-222)。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明地(2002)。學校社區化在理念與實踐上的發展趨勢。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

    主編,教育資料集刊第 27 輯-學校社區化(259-280)。台北:國立教育資料

    http://www.ey.gov.tw/ct.asp?xItem=76657&ctNode=2313&mp=1http://www.cca.gov.tw/business.do?method=list&id=5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key=%A7%F5%A9%FA%B0a%A1A%AA%F4%A6p%AC%FC&f=author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key=Michael%20E.%20Porter&f=author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cat=F01&key=The%20Competitive%20Advantage%20of%20Nations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cat=F01&key=The%20Competitive%20Advantage%20of%20Nations

  • 26

    館。

    林振春(1993)。社會工作。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3)。社會工作。台北:師大書苑。

    林榮泰 ( 2005 ) 。文化創意,設計加值。藝術欣賞 1:7, 26─32。

    林瑞欽(2000)。社區意識的概念、測量與提振策略。載於林瑞欽主編,新台灣

    社會發展學術叢書(1)社區篇(頁 13-41)。台北:允晨。

    徐震(1985)。社區發展-方法與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徐震、林萬億(1986)。當代社會工作。台北:五南。

    許水德(1994)。學校社區化:教育改革的方向。社教雙月刊,64,8-10

    黃美賢(2010)。文創育成與產學合作-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的特色

    與展望。博物館簡訊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8a)。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簡介。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8b)。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學生服務學習課程實施要點。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9a)。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創處設置要點。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9b)。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建教合約書。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9c)。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培育文創人才整建計畫書。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0a)。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專業實習實施要點。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0b)。99 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中小創新育成中心計畫期末

    報告書。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0c)。99 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藝文產業創新育成中心計

    劃期末報告書。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0d)。100 年第一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創會議資料。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0e)。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進駐企業管理考核實施要點。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0f)。「母親節禮物 DIY」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敦親睦鄰活動計

    畫。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0g)。「文創樂活過端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敦親睦鄰活動

    計畫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0h,i)。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弦樂四重奏演出計畫。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1a),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及文創產學發展現況。摘自 2011

    年 2 月 21 日文創處網站 http://portal2.ntua.edu.tw/ccid/about.html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1b)。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平面圖。摘自

    2010 年 2 月 20 日文創處網站: http://portal2.ntua.edu.tw/ccid/parkmap.html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創處(2011c)。DIY 體驗。摘自 2011 年 2 月 20 日網站

    http://portal2.ntua.edu.tw/ccid/diy.html\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網站 :http://www.ntua.edu.tw/about/current2.aspx

    教育部(2010)。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0)。創新育成中心簡介。

    陳益興(1992)。我國社會教育析論。台北:五南。

    廖德志(2006)。產業群聚 創造價值網絡。摘自 2011 年 2 月 22 日。2006/11/05 經

    濟日報。

    蔡漢賢(1984)。社會工作辭典。台北:社區發展訓練中心。

    鄭熙彥(1985)。學校教育與社區發展。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http://portal2.ntua.edu.tw/ccid/about.htmlhttp://portal2.ntua.edu.tw/ccid/parkmap.htmlhttp://portal2.ntua.edu.tw/ccid/diy.html/

  • 27

    Hoy, W. K., and Miskel, C. G. (200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6th.). New York, NY: McGraw-Hill

    Kindred, L.W., Bagin, D., and Gallagher, D. R. (1990). The school & community

    relations(4th .). Boston, MA:Allyn and Ba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