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战争年代做出人生重要抉择 “跟着共产党走,我这条路走对...

1
02 零售价:1元 总编辑 陈兵 总值班 廖伟 责编 马京川 视觉 青泉 图编 张路 责校 罗文宇 刘玛利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0—0002(代号77—12)本报地址: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发行电话:966977邮编:401120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农历己亥年六月十七 今日天气 中雨转阵雨,25℃~30℃ 总第 12041 期 今日8版 报料热线 966966 重庆晚报 官方微信 上游新闻报料热线电话 966966 崔连喜在讲述自己的革命经历 “只知道毛委员、朱总司令” 报告会结束后,崔连喜坐在后台并未 休息,而是精神饱满地向记者讲起了自己 人生中三次重要的抉择。 崔连喜是山西闻喜县人,父母都是农 民,家里很穷。他 10 岁出头时,父母双双 去世,作为长子的崔连喜,带着弟弟和妹妹 相依为命。可仅凭他一人之力,实在难以 维持三人的生计。“后来,妹妹做了童养媳, 弟弟也过继给了别人。我靠给别人做做 工、放牛割草,勉强讨个生活。”回忆起少年 生活,崔连喜语气中满是无奈。 1946年,解放军太岳军区56团途经闻 喜县,16 岁的崔连喜果断报名参军,成为 56 团 3 营 9 连一名战士。这是他人生中的 一次重大抉择。为什么这么做?崔连喜说 得很直白:“我当时不知道共产党,只知道 毛委员、朱总司令,知道八路军,知道这支 军队是救穷苦人的。我就参了军。” 参军第二天,崔连喜连军装都没换上, 发在手里的一杆步枪还没摸热,就参与了 战斗。战斗地点距离崔连喜的家乡闻喜县 只有十几里路。回忆起那场战斗,崔连喜 说:“战斗来得太突然,耳边是枪声、爆炸 声,空气里都是硝烟的味道,我拿着枪,手 在不停地抖。这个时候,班长对我大吼: ‘你不要怕!对着敌人的方向打就可以 了!’我这才稳住,对着敌人射击,但脑子里 还是有点懵。” “参了军,部队就是我的家” 那场战斗,崔连喜所在连队激战两天 两夜,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最后,一百七八 十人的连队打得只剩二三十人,被冲散。 崔连喜幸存下来,但也和部队失去联系。 当时是6月,战场上堆叠着密密麻麻的尸 体,很快就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这一幕深 深震撼了崔连喜,他也为自己没有成为其 中的一员感到庆幸。可是,接下来该怎么 办呢? 当时的崔连喜还没有换上军装,又和 战友们失去了联系。他大可以把枪一丢, 回到闻喜县继续当一个默默无闻的老百 姓,卖力气讨生活,远离这血腥残酷的战 场。但他却冒着风险,把枪藏在身上,在没 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东躲西 藏,寻找部队。他说:“我必须找到部队,也 只能去找部队。父母去世,弟弟妹妹都被 送走了,我没有家了。我参了军,部队就是 我的家。我要回去。” 借着身上百姓衣物的掩护,崔连喜最 终找到了部队。为此,他还受到部队首长 的表扬。他清晰地记得,当时首长拿他向 其他战士举例:“你们看!这个新兵蛋子被 打散了,都能自己摸回来找到我们!” “报告连长,我想入党” 崔连喜回到部队后,随56团往绛县转 移。崔连喜至今还记得转移路上的一条 河,因为蜿蜒曲折流在大山里,转移的部队 一天之内渡河 18 次。那时的崔连喜才 16 岁,因长期营养不良显得瘦弱无比,背上的 背包因渡河浸了水,更加沉重,压得他喘不 过气来。身旁的老战士帮他拿着枪,他才 勉强跟上队伍。 抵达绛县时,已是夜晚。战士们刚刚 行军一整天,没有吃任何东西,身上的衣 服、背包都是湿淋淋的。崔连喜惊讶地发 现,所有战士都安静、整齐地在路边列队。 没有人喧哗,更没有人去打扰当地的老百 姓,大家就这样饿着肚子,穿着湿衣服,睡 在大街上。 说到这里,崔连喜突然激动起来,他语 速变快,声音也大起来:“第二天早上,群众 发现我们后,都自发地给我们熬姜汤、送稀 饭,帮着救治伤员,含泪争着把我们往自家 屋里拉!我和战友们吃饱喝足有力气了, 也争着为老百姓扫地抹屋挑水。一位大爷 笑嘻嘻地对我说:‘共产党的部队和我们老 百姓就是一家人啊!’就是那个时候,就是 那一瞬间,就是那位大爷的那一句话,让我 更加确定,跟着共产党走,我这条路是走对 了!然后,我马上就去给连长报告。” 向记者回忆起当年自己向连长报告的 那个情形,崔连喜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天,那 一刻—他举起右手,敬着军礼,目视前 方,大声地说: “报告连长,我想入党!” “敌人火力猛,我给连长说 ‘我去’” 当时,连长给他的答复是:“要入党,必 须经过考验。”随后,连长安排这个新兵当 了自己的通讯员。 接下来的两年里,崔连喜随56团攻下 垣曲、翼城,拿下运城、临汾。1948 年,56 团直逼太原。太原防御工事非常坚固,城 外有数个碉堡群。其中,城东一处可以直 接瞭望城内的碉堡群非常重要,也成了崔 连喜所在部队重点攻克的目标。但在攻下 该碉堡群后,敌人开始疯狂反扑,把碉堡群 里的战士和大部队隔断开来。碉堡群里的 战士没有电台,要把指挥部的命令传达到 碉堡群内,只能靠人穿过几百米的交火 区,顶着敌人的火力网,冲进碉堡群。 “敌人火力猛啊,已经牺牲了好几名传 达命令的战友了!但是这个碉堡群非常重 要,绝不能失守!我就主动给连长说:‘连 长!我去!’于是连长就派了我。”接下来几 天里,崔连喜一直在大部队和碉堡群之间 这几百米交火地带上和敌人的子弹赛跑。 最终,他跑赢了,成功传达了每一条命令, 而且奇迹般地毫发无伤。 后来部队攻入太原城,崔连喜和战友 冲进阎锡山官邸,发现有间房屋有地道。 他又是第一个跳进去,还没站稳,“啪!”的 一声,敌人的一颗子弹从他脖子擦过,如果 再歪几毫米,崔连喜就牺牲了。 1948 年 7 月 1 日,在攻下太原的总结 大会上,在战场上无数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的崔连喜,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 员。他告诉记者:“那是我这辈子选择得最 好的一次,跟党走,不回头!永远为共产主 义事业奋斗!” 随后,他又参加了西北战役、川陕战 役、大西南剿匪战役。之后又在四川上血 书请命,得以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 美援朝战争,从上甘岭一直打到“三八”线。 (下转 02 版) “如果每个党员 都主动为群众做好 事,全国 9000 多万党 员能帮助多少困难群 众?可以为国家减轻 多少负担?所以我还 要提高身边人的觉 悟,让他们早日入党, 让他们更加努力地服 务群众。” —崔连喜 他在战争年代做出人生重要抉择 他的一颗初心至今已经坚守 73 年 “跟着共产党走,我这条路走对了” 17 日,一位身高 1.76 米左右、体重 90 余斤、身形消瘦的老人,以看似弱不禁风的身躯,站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 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演讲台上,腰背挺直,向台下听众敬了一个严整有力的军礼。随后,在听众热烈的 掌声中缓缓走下台。他,叫崔连喜。 人的一生,面临着无数次抉择,这些抉择就像铁路上的岔道,会把人生这辆永不倒退的列车引向不同的方位。89岁的 崔连喜说,自己这辈子最大、最重要的抉择,早在 73 年前就全做过了。往后余生,无论是穿行硝烟弥漫的战场,一次次和死 亡擦肩而过,还是奔波在和平建设时期的社区,带着伤病继续为人民服务,都只是坚持自己73年前的抉择而已。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余珂静 摄影报道 陈敏尔为全市党员干部作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报告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 提高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能力 杜宇新唐良智王炯出席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Dec-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他在战争年代做出人生重要抉择 “跟着共产党走,我这条路走对 ......该碉堡群后,敌人开始疯狂反扑,把碉堡群 里的战士和大部队隔断开来。碉堡群里的

02

零售价:1元总编辑 陈兵 总值班 廖伟 责编 马京川 视觉 青泉 图编 张路 责校 罗文宇 刘玛利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50—0002(代号77—12)本报地址: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发行电话:966977 邮编:401120

最 好 看 最 有 用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农历己亥年六月十七 今日天气 中雨转阵雨,25℃~30℃ 总第12041期 今日8版 报料热线 966966

重庆晚报官方微信

上游新闻报料热线电话966966

▲崔连喜在讲述自己的革命经历

“只知道毛委员、朱总司令”

报告会结束后,崔连喜坐在后台并未休息,而是精神饱满地向记者讲起了自己人生中三次重要的抉择。

崔连喜是山西闻喜县人,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很穷。他10岁出头时,父母双双去世,作为长子的崔连喜,带着弟弟和妹妹相依为命。可仅凭他一人之力,实在难以维持三人的生计。“后来,妹妹做了童养媳,弟弟也过继给了别人。我靠给别人做做工、放牛割草,勉强讨个生活。”回忆起少年生活,崔连喜语气中满是无奈。

1946年,解放军太岳军区56团途经闻喜县,16岁的崔连喜果断报名参军,成为56团3营9连一名战士。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为什么这么做?崔连喜说得很直白:“我当时不知道共产党,只知道毛委员、朱总司令,知道八路军,知道这支军队是救穷苦人的。我就参了军。”

参军第二天,崔连喜连军装都没换上,发在手里的一杆步枪还没摸热,就参与了战斗。战斗地点距离崔连喜的家乡闻喜县只有十几里路。回忆起那场战斗,崔连喜说:“战斗来得太突然,耳边是枪声、爆炸声,空气里都是硝烟的味道,我拿着枪,手在不停地抖。这个时候,班长对我大吼:

‘你不要怕!对着敌人的方向打就可以了!’我这才稳住,对着敌人射击,但脑子里还是有点懵。”

“参了军,部队就是我的家”

那场战斗,崔连喜所在连队激战两天两夜,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最后,一百七八十人的连队打得只剩二三十人,被冲散。崔连喜幸存下来,但也和部队失去联系。当时是6月,战场上堆叠着密密麻麻的尸体,很快就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这一幕深深震撼了崔连喜,他也为自己没有成为其中的一员感到庆幸。可是,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当时的崔连喜还没有换上军装,又和战友们失去了联系。他大可以把枪一丢,回到闻喜县继续当一个默默无闻的老百姓,卖力气讨生活,远离这血腥残酷的战场。但他却冒着风险,把枪藏在身上,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东躲西藏,寻找部队。他说:“我必须找到部队,也只能去找部队。父母去世,弟弟妹妹都被送走了,我没有家了。我参了军,部队就是我的家。我要回去。”

借着身上百姓衣物的掩护,崔连喜最终找到了部队。为此,他还受到部队首长的表扬。他清晰地记得,当时首长拿他向

其他战士举例:“你们看!这个新兵蛋子被打散了,都能自己摸回来找到我们!”

“报告连长,我想入党”

崔连喜回到部队后,随56团往绛县转移。崔连喜至今还记得转移路上的一条河,因为蜿蜒曲折流在大山里,转移的部队一天之内渡河18次。那时的崔连喜才16岁,因长期营养不良显得瘦弱无比,背上的背包因渡河浸了水,更加沉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身旁的老战士帮他拿着枪,他才勉强跟上队伍。

抵达绛县时,已是夜晚。战士们刚刚行军一整天,没有吃任何东西,身上的衣服、背包都是湿淋淋的。崔连喜惊讶地发现,所有战士都安静、整齐地在路边列队。没有人喧哗,更没有人去打扰当地的老百姓,大家就这样饿着肚子,穿着湿衣服,睡在大街上。

说到这里,崔连喜突然激动起来,他语速变快,声音也大起来:“第二天早上,群众发现我们后,都自发地给我们熬姜汤、送稀饭,帮着救治伤员,含泪争着把我们往自家屋里拉!我和战友们吃饱喝足有力气了,也争着为老百姓扫地抹屋挑水。一位大爷笑嘻嘻地对我说:‘共产党的部队和我们老百姓就是一家人啊!’就是那个时候,就是

那一瞬间,就是那位大爷的那一句话,让我更加确定,跟着共产党走,我这条路是走对了!然后,我马上就去给连长报告。”

向记者回忆起当年自己向连长报告的那个情形,崔连喜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天,那一刻——他举起右手,敬着军礼,目视前方,大声地说:“报告连长,我想入党!”

“敌人火力猛,我给连长说‘我去’”

当时,连长给他的答复是:“要入党,必须经过考验。”随后,连长安排这个新兵当了自己的通讯员。

接下来的两年里,崔连喜随56团攻下垣曲、翼城,拿下运城、临汾。1948年,56团直逼太原。太原防御工事非常坚固,城外有数个碉堡群。其中,城东一处可以直接瞭望城内的碉堡群非常重要,也成了崔连喜所在部队重点攻克的目标。但在攻下该碉堡群后,敌人开始疯狂反扑,把碉堡群里的战士和大部队隔断开来。碉堡群里的战士没有电台,要把指挥部的命令传达到碉堡群内,只能靠人穿过几百米的交火区,顶着敌人的火力网,冲进碉堡群。

“敌人火力猛啊,已经牺牲了好几名传达命令的战友了!但是这个碉堡群非常重要,绝不能失守!我就主动给连长说:‘连长!我去!’于是连长就派了我。”接下来几天里,崔连喜一直在大部队和碉堡群之间这几百米交火地带上和敌人的子弹赛跑。最终,他跑赢了,成功传达了每一条命令,而且奇迹般地毫发无伤。

后来部队攻入太原城,崔连喜和战友冲进阎锡山官邸,发现有间房屋有地道。他又是第一个跳进去,还没站稳,“啪!”的一声,敌人的一颗子弹从他脖子擦过,如果再歪几毫米,崔连喜就牺牲了。

1948年7月1日,在攻下太原的总结大会上,在战场上无数次和死神擦肩而过的崔连喜,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告诉记者:“那是我这辈子选择得最好的一次,跟党走,不回头!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随后,他又参加了西北战役、川陕战役、大西南剿匪战役。之后又在四川上血书请命,得以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从上甘岭一直打到“三八”线。

(下转02版)

“如果每个党员都 主 动 为 群 众 做 好事,全国 9000 多万党员能帮助多少困难群众?可以为国家减轻多少负担?所以我还要 提 高 身 边 人 的 觉悟,让他们早日入党,让他们更加努力地服务群众。”

——崔连喜

他在战争年代做出人生重要抉择他的一颗初心至今已经坚守73年

“跟着共产党走,我这条路走对了”17日,一位身高1.76米左右、体重90余斤、身形消瘦的老人,以看似弱不禁风的身躯,站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

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演讲台上,腰背挺直,向台下听众敬了一个严整有力的军礼。随后,在听众热烈的掌声中缓缓走下台。他,叫崔连喜。

人的一生,面临着无数次抉择,这些抉择就像铁路上的岔道,会把人生这辆永不倒退的列车引向不同的方位。89岁的崔连喜说,自己这辈子最大、最重要的抉择,早在73年前就全做过了。往后余生,无论是穿行硝烟弥漫的战场,一次次和死亡擦肩而过,还是奔波在和平建设时期的社区,带着伤病继续为人民服务,都只是坚持自己73年前的抉择而已。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余珂静 摄影报道

陈敏尔为全市党员干部作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报告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提高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能力

杜宇新唐良智王炯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