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戏剧节连办六届,越办越好...

1
副刊 副刊 2018 11 8 日 星期四 24 24 本社社址:北京市朝阳门外金台西路 2 电子信箱: rmrb people.cn 邮政编码: 100733 电话查号台: 65368114 印刷质量监督电话:(010 6536890165368903 广告部电话:(010 65368792 定价每月 24.00 零售每份 1.80 广告许可证:京工商广字第 003 昨日本报(北京)开印: 3 20 印完: 5 40 第六届乌镇戏剧节闭幕了。与国内诸多落户 大城市的戏剧节(展)相比,依托已有 1300 年历 史、具有独特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乌镇而生的 戏剧节走到第六个年头,愈发凸显出它的独特与 重要。 在这里,戏剧不会像城市中的戏剧节一般,被 阻隔在特定场馆,而是渗透到乌镇的角角落落。 11 天时间内, 17 个国家和地区的 29 部“特邀 剧目”在 12 个各具特色的剧场完成 109 场演出, 400 余份有效报名材料中脱颖而出的 18 组“青 年竞演”作品轮番上演,五大洲的 100 余组表演 作品借助“古镇嘉年华”完成 1800 多场街头表 演,包括论坛、中阿会议、朗读会等板块的“小镇 对话”举办了 28 场活动。加上散落于景区的《我 我我》等 10 件公共空间艺术展演作品,悬挂在主 街两侧的 100 位中外戏剧名人的肖像,随处可见 的演出、活动海报、展板、册子,大艺术家、偶像明 星与普通观众甚至偶然游客围绕戏剧的坦诚交 谈等等,从剧场到街头,从白日到黑夜,从需要抢 票、预约到人人可以观看、参与,戏剧艺术在乌镇 成为没有围墙的文化形态,鲜活地流淌于江南水 乡,成为外来客与当地人共同珍视的记忆。 此种独树一帜的气质,让乌镇戏剧节迅速成 为中国乃至世界众多戏剧节中难以复制的样 本。这份样本虽然独立却并不孤立,它不仅紧密 接驳国际戏剧的发展浪潮,亦在保护人类戏剧遗 产与财富、孵化中国青年戏剧人才并输出世界等 方面,颇有文化担当。 把握现在,接轨世界戏剧致 敬与解构经典的热潮 当今世界剧坛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对包括小 说、剧作、电影等在内的经典文本的致敬与解 构。通览近些年来华演出或借助 Live 放映亮相 的众多国外戏剧,我们会发现各领域大师的名作 —莎士比亚、契诃夫、阿瑟 · 米勒等大剧作家的 戏剧,塞万提斯、歌德、普希金等大作家的小说、 长诗,德莱叶、法斯宾德等大导演的电影……各 类经典作品,正被世界范围的戏剧人以多种当代 手段呈现于戏剧舞台。 以上一届乌镇戏剧节的作品为例。去年的开 幕大戏《叶甫盖尼 · 奥涅金》中,导演用一面可以轻 轻摆动的大镜子,诗意表现普希金笔下俄罗斯 19 世纪的社会与生活面貌。澳大利亚戏剧《圣女贞 德》,脱胎自德莱叶 1928 年编剧、导演的影史经典 之一默片《圣女贞德蒙难记》,用即时摄影、行为艺 术等手法,完全打破了观众对原电影甚至贞德的 印象。日本利贺铃木剧团掌门人铃木忠志执导的 《特洛伊女人》《大鼻子情圣》,分别对希腊神话、西 方名著作出了具备东方美学特征的改造。 而本届戏剧节特邀剧目“经典醒来时”等板 块上演的《茶馆》《等待戈多》《卡里加里博士的小 屋》《小王子》等作品,仍是对这一热潮的呼应。 其中,开幕大戏《茶馆》由本届戏剧节艺术总监孟 京辉根据老舍同名剧作改编。该剧把孟京辉惯 用的先锋符号、对年轻人情感与生活状态的关 注,拼贴进老舍剧作的部分内容,造成多种舞台 语汇互相冲撞。结尾时,舞台中央倾斜放置的巨 大摩天轮缓缓转动,瓦解了位于其中的一座茶 馆,瓦解了众多书页的整齐有序,完成了对老舍 经典的争议解读。 国内鲜少见到的印度戏剧《卡里加里博士的 小屋》,则由电影而来。这部电影由德国导演罗 伯特 · 维内在 1920 年执导,被誉为 表现主义电影的里程碑式作品。而戏剧 在延续影片怪诞、悬疑、惊悚的风格之外,利用散 落在舞台周边、用完便撤的“帐篷式”舞美,以及 一些新奇的技术手段,对电影主题作出现代化的 延展,带动观众思考现实世界的迷雾与本质。 回望历史,引介戏剧“活化 石”、展示多样性成为传统 以再创作的形式致敬经典之外,本届戏剧节 还把多位世界各地的实验戏剧启蒙者、传承人以 及他们的作品请到乌镇。比如波兰实验戏剧奠 基人耶日 · 格洛托夫斯基的传人汤姆斯 · 理查兹 带来了他导演的《客厅》。通过他们,观众可以追 溯到戏剧某些流派或区域特征的源头。 格洛托夫斯基认为戏剧的核心是演员与观众 的坦诚面对,传统台上表演与台下观看的观演模 式,是对这种关系的破坏,他一直致力于打破两者 的界限,做了大量抛弃外在形式、专注开发演员身 体与声音潜能的实践工作。1985 年起师从格洛托 夫斯基的理查兹,同样注重让观众与演员在非典 型剧场的空间里,迅速亲密起来。《客厅》的表演场 所被布置成欢迎 50 名“客人(观众)”慢慢赶来做 客的“大客厅”,在“主人(演员)”招待“客人”简单 吃喝、欢送他们离开的过程中,利用灵活多变的身 体开启基于传统文本、歌谣的吟唱式表演,让观众 感慨人与人的交流可以如此简单而愉悦。 对全球各地已然成为活化石的戏剧大师及 其作品的有意识引介,提供平台对一些珍贵戏剧 样式进行展示,已经成为乌镇戏剧节的传统。 2013 年首届乌镇戏剧节,美国现代剧场最具影响 力的人物之一罗伯特 · 布鲁斯汀、欧洲戏剧大师 尤金诺 · 巴尔巴,分别带着他们的《最后的遗嘱》 和《鲸鱼骨骸内》亮相特邀剧目单元。2015 年第 三届乌镇戏剧节压轴上演的,是世界戏剧大师之 一、“空的空间”理论提倡者彼得 · 布鲁克执导的 《惊奇山谷》。历届古镇嘉年华单元,还出现过傩 戏、苗岭高腔、蓝面具藏戏等原本偏于一隅的中 国古老民间戏种。每每现身,总能引发中外游客 驻足欣赏、称赞连连。 放眼未来,培育中国青年戏 剧力量 像众多行业一样,戏剧的未来无疑在青年。 乌镇戏剧节非常看重对中国未来戏剧潜力的挖 掘。“青年竞演单元”的设置,放眼全球戏剧节,亦 是独一份的。它旨在推动中国青年原创戏剧的发 展,扶植青年戏剧人才,为热爱戏剧、有潜力和梦 想的青年创作者提供登台展示才情的机会。而每 年斩获奖项的剧目及个人,也会很快获得国内市 场的青睐,甚至在国际戏剧节上展露风采,彰显出 乌镇戏剧节特设青年竞演单元的深远意义。 历届的获奖作品,比如吴彼执导的《静止》、 杨哲芬执导的《花吃了那女孩》、庄一执导的《山 居》、毛尔南执导的《跳墙》等,已由参赛时 30 钟的片断发展成为一部完整剧目,在全国各地开 展过巡演。其中《跳墙》更在 2015 年获邀参加法 国阿维尼翁戏剧节,毛尔南本人更成为故宫博物 院出品的大型话剧《海棠依旧》的导演。第六届 乌镇戏剧节上,过往 5 年的高人气获奖作品 被集结起来,形成《初恋》(包括《嘀 嗒》《跳墙》《静止》)与《初吻》 (包 括《 曾 经 未 经》《嘎 玛》《花吃了那女 孩》),这次特别上演, 也是对青年竞演孵化梦 想成果的展示。 此外,乌镇戏剧节的特邀 剧目单元,每年也会邀请中外青 年戏剧人携作品参加,以期打造一 个环境,让中国年轻的创作者能在世 界范围内发声,并与年纪相当的国外同 行一道探测戏剧的边界。 70 后导演李建军近几年的创作深受德 国著名艺术家约瑟夫 · 博伊斯“人人都是艺 术家”的观念影响,致力于创造“凡人剧场”。 他希冀从日常生活出发探索剧场美学、寻求戏 剧素材,并起用毫无表演经验的普通人创排过 多部作品。今年,他为乌镇戏剧节带来了《大众 力学》, 17 名非职业演员在 5 分钟内,开启、结束一 段短暂的表演旅程。80 后导演王翀的《平行宇宙 爱情演绎法》中,两名演员围绕多台均匀分布在半 圆舞台上的摄像机,向观众展示一段关系的多种 可能性。90 后导演孙晓星执导的《樱桃园》,则把 弹幕、颜表情、火星文等网络二次元文化符号植入 契诃夫的经典。与王翀同龄的日本导演篠田千明 的《动物园》,用 VR 虚拟现实、即时投影等技术手 段,把处于同一空间的表演场所分割成几个互相 关联又彼此独立的区域,观众既被要求观看某些 特定部分,又可自由游走,表演与观看的关系在打 破与建构之间迂回,带出创作者关于科技异化人 类的思考。 比起在舞台上完成一部电影拍摄的《影子》、 让观众集体陷入疯狂的浸没式戏剧《不眠之夜》 等有效扩延戏剧界限的成熟大作,它们对戏剧传 统面貌的改写尝试还存在不少可商榷之处。然 而,乌镇对它们的开怀接纳,让我们看到一个 戏剧节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尊重,以及站在现 有高度眺望未来的视野与胸襟。 制图: 蔡华伟 乌镇戏剧节连办六届,越办越好 戏剧艺术流淌于江南水乡 为庆祝广西壮族自 治区成立 60 周年而创 排的舞剧《花界人间》, 日前在北京保利剧院上 演。虽然是以神话故事 为题材,这部剧却焕发 着生生不已、鲜活跃动 的现实生活气息。它的 华美是由于深邃,它的 欢乐是由于辛劳,它的 厚重是由于悠久,它的 魅力是由于独特……它 像初绽的花朵那样照 人,如早春的竹笋那样 向上,显示出光泽喜人 的成就。 首先,也是最难能 可贵的,是这部舞剧展 现了壮族的创世神话, 描述了壮族先民对生 命、对人生、对人间世界 的哲理性解释和无比美 妙的想象。 序幕,花神姆六甲 繁衍出许多美丽的花 朵,这些花朵将要到人 间去,化为一个一个男 男女女,去经历人生。 剧中的女主人公达棉和 男主人公布壮就是从上天花界走出来的花儿中最美的 两朵。达棉与布壮在人间创造出美好爱情,历经被诱 惑、被折磨、被压抑,终究突破束缚,在与幽灵蜘蛛的殊 死搏斗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尾声,达棉与布壮的花魂重新升入上天花界,再次 成为姆六甲身边的花朵…… 人从花中来,魂归花中去,这是多么美妙的想象, 多么庄重的阐释,又是多么高尚的追求。 这样的架构寓意着壮族先民对祖先的崇拜—实 质是对文化传承的坚守,以及对自然的崇拜 —实质 是对伟大创造的憧憬,是地域特色与中原地区传统的 融合,渗透着改天换地、敦睦修德、勤劳智慧的精神,体 现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文化的丰富性和同一 性。而这,或许是《花界人间》最重要的价值。 女主人公达棉的塑造值得关注。她是姆六甲繁衍 出来的花魂,然而,导演和演员没有刻意显示神的不 凡,而是处处以普通壮族姑娘的行为举止使其显得亲 和可爱。她和青年男女一起劳作,摔稻谷,跳起打砻 舞;挥杵杆,喊出号子歌。她东飞西舞,活力四射,与小 伙子们嬉笑打闹,以不加掩饰的含情目光盯住心爱的 人,俨然就是一个俊俏调皮的村姑。她开朗中的单纯, 预示着必将经受迷惑和煎熬;她活泼中的美好,昭告着 将与丑恶泾渭分明;她幽默中的智慧,决定了她可以战 胜横逆。最为感人的是,她被幽灵蜘蛛诱惑后,历经痛 苦磨难,好不容易被布壮救出魔窟,返回族人之中;可 幽灵蜘蛛以“恶之花”泛起“欲望之海”,再次诱惑善良 的人们时,看穿这种鬼魅之态的她,不顾一切地想要解 救乡亲,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戏剧行动,完成 了达棉艺术形象的升华。 特别要说的是达棉那块浅蓝色手帕的七次出现, 犹如贯穿全剧的金色丝绦,将男女主人公的戏剧性关 系描绘得缠绵曲折—第一次出现,在打谷场上,手帕 历经了三送三还,刻画了达棉的执着,布壮的憨实,爱 情在萌芽;第三次出现,达棉被幽灵蜘蛛的恶之花刺 伤,布壮用手帕为之包扎,爱情充作了抵御丑恶的力 量;第五次出现,是达棉、布壮和幽灵蜘蛛的一段三人 舞,达棉几近崩溃,但当她凝视展开的手帕,抵抗的力 量油然而生;最后一次,则是在达棉牺牲自己、解救众 人之后,醒来的布壮发现了那块手帕,他用手帕将两人 的手臂捆在一起,同生共死,一起回归花界,生命与爱 情由此而变得更美丽。手帕这一关键意象,使全剧的 情感表达更加细腻,线索也更为清晰。 从舞台呈现可以看出导演的匠心独运。为了整个 舞剧的诗意表达,主创团队营造出幽远的苍穹,神秘的 星汉与或坠落或升腾的星光,仿佛打开了无尽思索的 天地。姆六甲的造型庄严而温柔,三层花坛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美轮美奂,完美表达出“女神”应有的意境。 幽灵蜘蛛的表演更是堪称出神入化,深紫色的衣装、惟 妙惟肖的肢体语言,完美地模拟出蜘蛛的外形与幽灵 的恶毒本性;而幽冥之境众多蜘蛛出现时,则写意地以 演员衣服上的荧光彩条来意指蜘蛛表皮的斑纹,不求 形似却十二分神似。 《花界人间》这类好作品的出现,无疑能让我们对 舞剧寄予更高的期待。 由剧作家陈涌泉和导演张平领衔创作、梅 花奖获得者刘雯卉主演、驻马店市演艺中心推 出的新编古装豫剧《皇家驿站》,一经亮相就引 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在当下以文艺作品打 造地方名片的创作热潮中,《皇家驿站》的成功 经验具有一定意义上的示范价值。 从题材选择及舞台叙事来看,《皇家驿站》 将历史事实与民间传说、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熔于一炉,并自然而然地将富有地域色彩的文 化元素融入故事之中,实现了无缝对接。明宪 宗时期万贵妃独霸后宫,对其他怀孕妃嫔乃至 新生皇嗣屡加迫害;被幸宫女纪瑶怀孕产子, 众人暗中保护,皇子历经磨难才长大成人。这 些事件均于史有据。而驻马店一带,百姓不惧 牺牲保全皇子的传说亦广为流传。该剧十分 巧妙地将历史记载嫁接于民间传说之上,彰显 出艺术创作相对于历史真实的充分自由,以及 出娴熟的编剧技法。 剧情展开一波三折、步步为营,时而紧张, 时而婉转,动静交织。尤其是驿丞郑方夫妇以 “双簧表演”掩过役长耳目一场戏,貌似轻松诙 谐,实则字字惊心;而在乐山父老互帮互助、纪 瑶母子生死相依的温情之后,紧接着就是东厂 追兵的血雨腥风,可谓悲喜交融。该剧还精心 设置了几个似乎游离于主线之外的“闲笔”。 但“闲笔”绝非可有可无的枝蔓,它们有时成为 推动剧情进展,乃至“解结”之关键,有时是全 剧情感抒发的高潮,有时增强了舞台呈现的形 式美感。 驻马驿这一地点的选择,堪称一石三鸟。 首先,便于展示驻马店名扬天下的驿站文化。 驻马店居华夏之腹,扼九州之通衢,系八方之 通达,自古就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塞,这也正 是其得名之由来。其次,驿站的特殊地位,使 其成为一个半公开的公共场域,纪瑶与晴儿亡 命至此,汪执和役长追查到此,乃至剧末宪宗 皇帝在此犒赏三军并御封“皇家驿站”,便显得 合情合理,故事的展开因此获得了恰当的支 点。其三,古之驿站所在地,往往水陆便利、物 产丰饶,该剧便由此将洪汝河、老乐山、植桑养 蚕、缫丝制衣等地标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而汪 执在驻马驿欣赏傩戏的场面,顺带将盘古开天 处、伏羲画卦亭、神农尝百草、嫘祖取丝绒等典 故和盘托出,亦是水到渠成,让观众充分感受 到天中文化的丰富内涵。 “戏曲审美的最高层次是审人性之美,而 戏曲审美的最高目的在于培育美的人性,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陈涌泉一以贯之的艺术 理念,而《皇家驿站》“审人性之美”的特别之 处,在于采用鲜明的对比,将明确的道德判断 寄于对宫廷与民间的褒贬之中。该剧饱含深 情地塑造了生活于乐山脚下的父老乡亲的群 像,他们淳朴、善良、勤劳、正直,又敢于反抗, 敢于维护底层民众的生命尊严。表现宫廷之 恶是为了反衬民间之善,揭示人性之丑的终极 旨归是呼唤人性之美。尤其是晴儿和天中父 老保护皇子、维护大明社稷的义举,在个体价 值和人格尊严的光芒之上,还多了一层家国大 义的崇高理想。 以舞台作品打造地方文化名片是近年戏 剧创作的一股热潮。但毋庸讳言,其中真正的 精品力作并不多见。究其原因,大多在于宣传 与艺术的失衡、分裂和相互掣肘,特别是忽视 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则,结果是地域文化和艺 术创作“一损俱损”,文化名片自然也就“亮”不 起来。而《皇家驿站》由于充分遵循了艺术创 作的内在规律,以生动的故事感染人,以美好 的人性打动人,在此前提下将地域文化元素渗 透其中,绝不生硬附会,而是润物无声,从而实 现了艺术表现既善且真、名片打造既美且亮的 互利双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皇家驿站》的 启示值得珍视。 舞台佳作扮靓文化名片 穆海亮 《合 同 婚 姻》 北京人艺实验剧场): 这次是老剧新排,由于大胆的台词、 新鲜的话题,这部剧 14 年前刚面世时就 引起了轰动,里面对爱情、婚姻关系的思 考,现在来看也不过时。演员和舞美的 更新换代,使新版颇具青春气息,不像老 版有点沉重的感觉。很喜欢舞台上那个 框架的设定,它或许象征着婚姻的“围 城”状态,或许象征着来自法律或道德良 心的约束,简洁中蕴含丰富语义。 周飞亚管窥戏剧节 图为剧照粟国光 刘海栋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Sep-2019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乌镇戏剧节连办六届,越办越好 戏剧艺术流淌于江南水乡paper.people.com.cn/rmrb/page/2018-11/08/24/rmrb2018110824.pdf · 谈等等,从剧场到街头,从白日到黑夜,从需要抢

副刊副刊 2018年 11月 8日 星期四2424

本 社 社 址 :北 京 市 朝 阳 门 外 金 台 西 路 2 号 电 子 信 箱 :rmrb@ people.cn 邮 政 编 码 :100733 电 话 查 号 台 :65368114 印 刷 质 量 监 督 电 话 :(010)65368901、65368903 广 告 部 电 话 :(010)65368792 定 价 每 月 24.00 元 零 售 每 份 1.80 元 广 告 许 可 证 :京 工 商 广 字 第 003 号 昨 日 本 报(北 京)开 印 :3 时 20 分 印 完 :5 时 40 分

第六届乌镇戏剧节闭幕了。与国内诸多落户

大城市的戏剧节(展)相比,依托已有 1300 年历

史、具有独特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乌镇而生的

戏剧节走到第六个年头,愈发凸显出它的独特与

重要。

在这里,戏剧不会像城市中的戏剧节一般,被

阻隔在特定场馆,而是渗透到乌镇的角角落落。

11 天时间内,17 个国家和地区的 29 部“特邀

剧目”在 12 个各具特色的剧场完成 109 场演出,

从 400 余份有效报名材料中脱颖而出的 18 组“青

年竞演”作品轮番上演,五大洲的 100 余组表演

作品借助“古镇嘉年华”完成 1800 多场街头表

演,包括论坛、中阿会议、朗读会等板块的“小镇

对话”举办了 28 场活动。加上散落于景区的《我

我我》等 10 件公共空间艺术展演作品,悬挂在主

街两侧的 100 位中外戏剧名人的肖像,随处可见

的演出、活动海报、展板、册子,大艺术家、偶像明

星与普通观众甚至偶然游客围绕戏剧的坦诚交

谈等等,从剧场到街头,从白日到黑夜,从需要抢

票、预约到人人可以观看、参与,戏剧艺术在乌镇

成为没有围墙的文化形态,鲜活地流淌于江南水

乡,成为外来客与当地人共同珍视的记忆。

此种独树一帜的气质,让乌镇戏剧节迅速成

为 中 国 乃 至 世 界 众 多 戏 剧 节 中 难 以 复 制 的 样

本。这份样本虽然独立却并不孤立,它不仅紧密

接驳国际戏剧的发展浪潮,亦在保护人类戏剧遗

产与财富、孵化中国青年戏剧人才并输出世界等

方面,颇有文化担当。

把握现在,接轨世界戏剧致敬与解构经典的热潮

当今世界剧坛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对包括小

说 、剧 作 、电 影 等 在 内 的 经 典 文 本 的 致 敬 与 解

构。通览近些年来华演出或借助 Live 放映亮相

的众多国外戏剧,我们会发现各领域大师的名作

——莎士比亚、契诃夫、阿瑟·米勒等大剧作家的

戏剧,塞万提斯、歌德、普希金等大作家的小说、

长诗,德莱叶、法斯宾德等大导演的电影……各

类经典作品,正被世界范围的戏剧人以多种当代

手段呈现于戏剧舞台。

以上一届乌镇戏剧节的作品为例。去年的开

幕大戏《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导演用一面可以轻

轻摆动的大镜子,诗意表现普希金笔下俄罗斯 19世纪的社会与生活面貌。澳大利亚戏剧《圣女贞

德》,脱胎自德莱叶 1928 年编剧、导演的影史经典

之一默片《圣女贞德蒙难记》,用即时摄影、行为艺

术等手法,完全打破了观众对原电影甚至贞德的

印象。日本利贺铃木剧团掌门人铃木忠志执导的

《特洛伊女人》《大鼻子情圣》,分别对希腊神话、西

方名著作出了具备东方美学特征的改造。

而本届戏剧节特邀剧目“经典醒来时”等板

块上演的《茶馆》《等待戈多》《卡里加里博士的小

屋》《小王子》等作品,仍是对这一热潮的呼应。

其中,开幕大戏《茶馆》由本届戏剧节艺术总监孟

京辉根据老舍同名剧作改编。该剧把孟京辉惯

用的先锋符号、对年轻人情感与生活状态的关

注,拼贴进老舍剧作的部分内容,造成多种舞台

语汇互相冲撞。结尾时,舞台中央倾斜放置的巨

大摩天轮缓缓转动,瓦解了位于其中的一座茶

馆,瓦解了众多书页的整齐有序,完成了对老舍

经典的争议解读。

国内鲜少见到的印度戏剧《卡里加里博士的

小屋》,则由电影而来。这部电影由德国导演罗

伯特·维内在 1920 年执导,被誉为

表现主义电影的里程碑式作品。而戏剧

在延续影片怪诞、悬疑、惊悚的风格之外,利用散

落在舞台周边、用完便撤的“帐篷式”舞美,以及

一些新奇的技术手段,对电影主题作出现代化的

延展,带动观众思考现实世界的迷雾与本质。

回望历史,引介戏剧“活化石”、展示多样性成为传统

以再创作的形式致敬经典之外,本届戏剧节

还把多位世界各地的实验戏剧启蒙者、传承人以

及他们的作品请到乌镇。比如波兰实验戏剧奠

基人耶日·格洛托夫斯基的传人汤姆斯·理查兹

带来了他导演的《客厅》。通过他们,观众可以追

溯到戏剧某些流派或区域特征的源头。

格洛托夫斯基认为戏剧的核心是演员与观众

的坦诚面对,传统台上表演与台下观看的观演模

式,是对这种关系的破坏,他一直致力于打破两者

的界限,做了大量抛弃外在形式、专注开发演员身

体与声音潜能的实践工作。1985年起师从格洛托

夫斯基的理查兹,同样注重让观众与演员在非典

型剧场的空间里,迅速亲密起来。《客厅》的表演场

所被布置成欢迎 50 名“客人(观众)”慢慢赶来做

客的“大客厅”,在“主人(演员)”招待“客人”简单

吃喝、欢送他们离开的过程中,利用灵活多变的身

体开启基于传统文本、歌谣的吟唱式表演,让观众

感慨人与人的交流可以如此简单而愉悦。

对全球各地已然成为活化石的戏剧大师及

其作品的有意识引介,提供平台对一些珍贵戏剧

样 式 进 行 展 示 ,已 经 成 为 乌 镇 戏 剧 节 的 传 统 。

2013 年首届乌镇戏剧节,美国现代剧场最具影响

力的人物之一罗伯特·布鲁斯汀、欧洲戏剧大师

尤金诺·巴尔巴,分别带着他们的《最后的遗嘱》

和《鲸鱼骨骸内》亮相特邀剧目单元。2015 年第

三届乌镇戏剧节压轴上演的,是世界戏剧大师之

一、“空的空间”理论提倡者彼得·布鲁克执导的

《惊奇山谷》。历届古镇嘉年华单元,还出现过傩

戏、苗岭高腔、蓝面具藏戏等原本偏于一隅的中

国古老民间戏种。每每现身,总能引发中外游客

驻足欣赏、称赞连连。

放眼未来,培育中国青年戏剧力量

像众多行业一样,戏剧的未来无疑在青年。

乌镇戏剧节非常看重对中国未来戏剧潜力的挖

掘。“青年竞演单元”的设置,放眼全球戏剧节,亦

是独一份的。它旨在推动中国青年原创戏剧的发

展,扶植青年戏剧人才,为热爱戏剧、有潜力和梦

想的青年创作者提供登台展示才情的机会。而每

年斩获奖项的剧目及个人,也会很快获得国内市

场的青睐,甚至在国际戏剧节上展露风采,彰显出

乌镇戏剧节特设青年竞演单元的深远意义。

历届的获奖作品,比如吴彼执导的《静止》、

杨哲芬执导的《花吃了那女孩》、庄一执导的《山

居》、毛尔南执导的《跳墙》等,已由参赛时 30 分

钟的片断发展成为一部完整剧目,在全国各地开

展过巡演。其中《跳墙》更在 2015 年获邀参加法

国阿维尼翁戏剧节,毛尔南本人更成为故宫博物

院出品的大型话剧《海棠依旧》的导演。第六届

乌镇戏剧节上,过往 5 年的高人气获奖作品

被集结起来,形成《初恋》(包括《嘀

嗒》《跳墙》《静止》)与《初吻》

(包 括《曾

经 未 经 》《 嘎

玛》《花 吃 了 那 女

孩》),这次特别上演,

也 是 对 青 年 竞 演 孵 化 梦

想成果的展示。

此外,乌镇戏剧节的特邀

剧目单元,每年也会邀请中外青

年戏剧人携作品参加,以期打造一

个环境,让中国年轻的创作者能在世

界范围内发声,并与年纪相当的国外同

行一道探测戏剧的边界。

70 后导演李建军近几年的创作深受德

国著名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人人都是艺

术家”的观念影响,致力于创造“凡人剧场”。

他希冀从日常生活出发探索剧场美学、寻求戏

剧素材,并起用毫无表演经验的普通人创排过

多部作品。今年,他为乌镇戏剧节带来了《大众

力学》,17 名非职业演员在 5 分钟内,开启、结束一

段短暂的表演旅程。80 后导演王翀的《平行宇宙

爱情演绎法》中,两名演员围绕多台均匀分布在半

圆舞台上的摄像机,向观众展示一段关系的多种

可能性。90 后导演孙晓星执导的《樱桃园》,则把

弹幕、颜表情、火星文等网络二次元文化符号植入

契诃夫的经典。与王翀同龄的日本导演篠田千明

的《动物园》,用 VR 虚拟现实、即时投影等技术手

段,把处于同一空间的表演场所分割成几个互相

关联又彼此独立的区域,观众既被要求观看某些

特定部分,又可自由游走,表演与观看的关系在打

破与建构之间迂回,带出创作者关于科技异化人

类的思考。

比起在舞台上完成一部电影拍摄的《影子》、

让观众集体陷入疯狂的浸没式戏剧《不眠之夜》

等有效扩延戏剧界限的成熟大作,它们对戏剧传

统面貌的改写尝试还存在不少可商榷之处。然

而,乌镇对它们的开怀接纳,让我们看到一个

戏剧节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尊重,以及站在现

有高度眺望未来的视野与胸襟。

制图:蔡华伟

乌镇戏剧节连办六届,越办越好

戏剧艺术流淌于江南水乡梅 生

为庆祝广西壮族自

治 区 成 立 60 周 年 而 创

排的舞剧《花界人间》,

日前在北京保利剧院上

演。虽然是以神话故事

为题材,这部剧却焕发

着生生不已、鲜活跃动

的现实生活气息。它的

华美是由于深邃,它的

欢乐是由于辛劳,它的

厚重是由于悠久,它的

魅力是由于独特……它

像 初 绽 的 花 朵 那 样 照

人,如早春的竹笋那样

向上,显示出光泽喜人

的成就。

首先,也是最难能

可贵的,是这部舞剧展

现了壮族的创世神话,

描 述 了 壮 族 先 民 对 生

命、对人生、对人间世界

的哲理性解释和无比美

妙的想象。

序幕,花神姆六甲

繁 衍 出 许 多 美 丽 的 花

朵,这些花朵将要到人

间去,化为一个一个男

男 女 女 ,去 经 历 人 生 。

剧中的女主人公达棉和

男主人公布壮就是从上天花界走出来的花儿中最美的

两朵。达棉与布壮在人间创造出美好爱情,历经被诱

惑、被折磨、被压抑,终究突破束缚,在与幽灵蜘蛛的殊

死搏斗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尾声,达棉与布壮的花魂重新升入上天花界,再次

成为姆六甲身边的花朵……

人从花中来,魂归花中去,这是多么美妙的想象,

多么庄重的阐释,又是多么高尚的追求。

这样的架构寓意着壮族先民对祖先的崇拜——实

质是对文化传承的坚守,以及对自然的崇拜——实质

是对伟大创造的憧憬,是地域特色与中原地区传统的

融合,渗透着改天换地、敦睦修德、勤劳智慧的精神,体

现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文化的丰富性和同一

性。而这,或许是《花界人间》最重要的价值。

女主人公达棉的塑造值得关注。她是姆六甲繁衍

出来的花魂,然而,导演和演员没有刻意显示神的不

凡,而是处处以普通壮族姑娘的行为举止使其显得亲

和可爱。她和青年男女一起劳作,摔稻谷,跳起打砻

舞;挥杵杆,喊出号子歌。她东飞西舞,活力四射,与小

伙子们嬉笑打闹,以不加掩饰的含情目光盯住心爱的

人,俨然就是一个俊俏调皮的村姑。她开朗中的单纯,

预示着必将经受迷惑和煎熬;她活泼中的美好,昭告着

将与丑恶泾渭分明;她幽默中的智慧,决定了她可以战

胜横逆。最为感人的是,她被幽灵蜘蛛诱惑后,历经痛

苦磨难,好不容易被布壮救出魔窟,返回族人之中;可

幽灵蜘蛛以“恶之花”泛起“欲望之海”,再次诱惑善良

的人们时,看穿这种鬼魅之态的她,不顾一切地想要解

救乡亲,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戏剧行动,完成

了达棉艺术形象的升华。

特别要说的是达棉那块浅蓝色手帕的七次出现,

犹如贯穿全剧的金色丝绦,将男女主人公的戏剧性关

系描绘得缠绵曲折——第一次出现,在打谷场上,手帕

历经了三送三还,刻画了达棉的执着,布壮的憨实,爱

情在萌芽;第三次出现,达棉被幽灵蜘蛛的恶之花刺

伤,布壮用手帕为之包扎,爱情充作了抵御丑恶的力

量;第五次出现,是达棉、布壮和幽灵蜘蛛的一段三人

舞,达棉几近崩溃,但当她凝视展开的手帕,抵抗的力

量油然而生;最后一次,则是在达棉牺牲自己、解救众

人之后,醒来的布壮发现了那块手帕,他用手帕将两人

的手臂捆在一起,同生共死,一起回归花界,生命与爱

情由此而变得更美丽。手帕这一关键意象,使全剧的

情感表达更加细腻,线索也更为清晰。

从舞台呈现可以看出导演的匠心独运。为了整个

舞剧的诗意表达,主创团队营造出幽远的苍穹,神秘的

星汉与或坠落或升腾的星光,仿佛打开了无尽思索的

天地。姆六甲的造型庄严而温柔,三层花坛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美轮美奂,完美表达出“女神”应有的意境。

幽灵蜘蛛的表演更是堪称出神入化,深紫色的衣装、惟

妙惟肖的肢体语言,完美地模拟出蜘蛛的外形与幽灵

的恶毒本性;而幽冥之境众多蜘蛛出现时,则写意地以

演员衣服上的荧光彩条来意指蜘蛛表皮的斑纹,不求

形似却十二分神似。

《花界人间》这类好作品的出现,无疑能让我们对

舞剧寄予更高的期待。

花魂灿如许,人间别样情

——观舞剧《花界人间》

欧阳逸冰

由剧作家陈涌泉和导演张平领衔创作、梅

花奖获得者刘雯卉主演、驻马店市演艺中心推

出的新编古装豫剧《皇家驿站》,一经亮相就引

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在当下以文艺作品打

造地方名片的创作热潮中,《皇家驿站》的成功

经验具有一定意义上的示范价值。

从题材选择及舞台叙事来看,《皇家驿站》

将历史事实与民间传说、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熔于一炉,并自然而然地将富有地域色彩的文

化元素融入故事之中,实现了无缝对接。明宪

宗时期万贵妃独霸后宫,对其他怀孕妃嫔乃至

新生皇嗣屡加迫害;被幸宫女纪瑶怀孕产子,

众人暗中保护,皇子历经磨难才长大成人。这

些事件均于史有据。而驻马店一带,百姓不惧

牺牲保全皇子的传说亦广为流传。该剧十分

巧妙地将历史记载嫁接于民间传说之上,彰显

出艺术创作相对于历史真实的充分自由,以及

出娴熟的编剧技法。

剧情展开一波三折、步步为营,时而紧张,

时而婉转,动静交织。尤其是驿丞郑方夫妇以

“双簧表演”掩过役长耳目一场戏,貌似轻松诙

谐,实则字字惊心;而在乐山父老互帮互助、纪

瑶母子生死相依的温情之后,紧接着就是东厂

追兵的血雨腥风,可谓悲喜交融。该剧还精心

设置了几个似乎游离于主线之外的“闲笔”。

但“闲笔”绝非可有可无的枝蔓,它们有时成为

推动剧情进展,乃至“解结”之关键,有时是全

剧情感抒发的高潮,有时增强了舞台呈现的形

式美感。

驻马驿这一地点的选择,堪称一石三鸟。

首先,便于展示驻马店名扬天下的驿站文化。

驻马店居华夏之腹,扼九州之通衢,系八方之

通达,自古就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塞,这也正

是其得名之由来。其次,驿站的特殊地位,使

其成为一个半公开的公共场域,纪瑶与晴儿亡

命至此,汪执和役长追查到此,乃至剧末宪宗

皇帝在此犒赏三军并御封“皇家驿站”,便显得

合情合理,故事的展开因此获得了恰当的支

点。其三,古之驿站所在地,往往水陆便利、物

产丰饶,该剧便由此将洪汝河、老乐山、植桑养

蚕、缫丝制衣等地标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而汪

执在驻马驿欣赏傩戏的场面,顺带将盘古开天

处、伏羲画卦亭、神农尝百草、嫘祖取丝绒等典

故和盘托出,亦是水到渠成,让观众充分感受

到天中文化的丰富内涵。

“戏曲审美的最高层次是审人性之美,而

戏曲审美的最高目的在于培育美的人性,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陈涌泉一以贯之的艺术

理念,而《皇家驿站》“审人性之美”的特别之

处,在于采用鲜明的对比,将明确的道德判断

寄于对宫廷与民间的褒贬之中。该剧饱含深

情地塑造了生活于乐山脚下的父老乡亲的群

像,他们淳朴、善良、勤劳、正直,又敢于反抗,

敢于维护底层民众的生命尊严。表现宫廷之

恶是为了反衬民间之善,揭示人性之丑的终极

旨归是呼唤人性之美。尤其是晴儿和天中父

老保护皇子、维护大明社稷的义举,在个体价

值和人格尊严的光芒之上,还多了一层家国大

义的崇高理想。

以舞台作品打造地方文化名片是近年戏

剧创作的一股热潮。但毋庸讳言,其中真正的

精品力作并不多见。究其原因,大多在于宣传

与艺术的失衡、分裂和相互掣肘,特别是忽视

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则,结果是地域文化和艺

术创作“一损俱损”,文化名片自然也就“亮”不

起来。而《皇家驿站》由于充分遵循了艺术创

作的内在规律,以生动的故事感染人,以美好

的人性打动人,在此前提下将地域文化元素渗

透其中,绝不生硬附会,而是润物无声,从而实

现了艺术表现既善且真、名片打造既美且亮的

互利双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皇家驿站》的

启示值得珍视。

舞台佳作扮靓文化名片穆海亮

《合同婚姻》(北京人艺实验剧场):

这次是老剧新排,由于大胆的台词、

新鲜的话题,这部剧 14 年前刚面世时就

引起了轰动,里面对爱情、婚姻关系的思

考,现在来看也不过时。演员和舞美的

更新换代,使新版颇具青春气息,不像老

版有点沉重的感觉。很喜欢舞台上那个

框架的设定,它或许象征着婚姻的“围

城”状态,或许象征着来自法律或道德良

心的约束,简洁中蕴含丰富语义。

(周飞亚)

管窥戏剧节②

图为剧照。 粟国光 刘海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