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單元一︰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 學校經驗分享 · •...

34
「選修單元一︰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 學校經驗分享 寧波公學 李鏡品 呂志凌 選修單元的規劃設計、實施推行與回饋修訂 1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Sep-2019

1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選修單元一︰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

學校經驗分享

寧波公學

李鏡品 呂志凌

選修單元的規劃設計、實施推行與回饋修訂

1

必修部分體現本課程的基礎性。學生通過必修部分的學習,培養必須具備的語文素養。(《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頁 28 )

選修部分與必修部分的學習,互相促進、互相補足。選修部分以必修部分的學習為基礎是必修部分的延伸和發展,體現課程的選擇性。(頁 29 )

2

學習目標 • 閱讀名著及觀看由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讓學生掌握閱讀、寫作文章,甚至小說的「鑰匙」,並且開啟學生閱讀名著興趣之門。

• 提高閱讀名著的興趣,加強感受、分析、鑒賞、評價名著的能力,提高生活品味和文化素養。

教學重點 • 文學/視像的語言 • 鑒賞人物形象的方法 • 敘事角度 • 故事的主題 • 情節的鋪排

學習材料 • 《聊齋誌異‧聶小倩》 • 《傾城之戀》 • 《活著》

3

年級 教學重點 教材

中二 人物描寫 • 《李逵壽張喬坐衙》 • 《我的老師》 • 《差不多先生傳》

記敘的人稱 • 《種梨》 • 《藥罏·母親》

中三 選材與剪裁 • 《口技》

影視改編 • 《孔明借箭》 • 《智鬥書生》 • 《爸爸的花兒落了》

4

學習重點 必修單元 學習材料 (中四)

選修單元學習材料 (中五)

影像與文字對讀

• 《雙層床》

• 《聊齋誌異‧聶小倩》 • 《傾城之戀》 • 《活著》

人物描寫

• 《給母親梳頭髮》 • 《老王》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聊齋誌異‧聶小倩》 • 《傾城之戀》

小說賞析 (文學鑑賞)

• 《我們看菊花去》 • 《傾城之戀》 • 《活著》

人物塑造

• 《孔乙己》 • 《范進中舉》

• 《聊齋誌異‧聶小倩》 • 《傾城之戀》

5

(I) 導論

(II) 文學/視像的語言

(III) 人物刻劃與角色塑造

(IV)故事主題思想與情節鋪排

6

• 中四深度閱書報告

1. 張愛玲《傾城之戀》

2. 余華《活著》

• 中四暑期作業

7

‧認識文字著作與影視作品的關係

‧認識文字著作與影視作品的語言特點

‧認識何謂改編及改編的方法

‧掌握賞析文字著作與改編影視作品的基本技巧

8

閱讀重點

蒲松齡一生落魄不遇,雖有蓋世才華,奈何官場腐敗、科考黑暗,使他難以步入仕途;50 餘年拋妻別子的孤苦生活更使他窮困潦倒,精神寂寞。這些經歷不僅影響到了他的創作心態,也影響到了他筆下女性形象的創作模式。

蒲松齡借助現實未有之鬼狐來表現生活應有之內容,讓現實中不可能實現的理想在虛幻的世界中得以實現,讓人感覺到生存的希望。蒲氏筆下的妖鬼狐精也因此具有了更多的人的意志和理想,其中的《聶小倩》便通過鬼魂報恩的故事寄託了蒲氏對人世間的美好理想,反映了古代社會的婦女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

透過分析文本在人物、故事、情節諸方面的安排,感受《聊齋誌異》獨具的藝術魅力故事及聊齋的愛情故事。

9

掌握改編影視作品運用視像語言來轉化及豐富文字著作內容的手法,加深對兩種媒介在畫面、顏色、聲音處理等方面的認識。

學習目標

10

預習

11

小說及電影均運用了直接描寫手法來呈現寧采臣的形象,兩者所帶出來的效果有甚麼不同?

人物分析初探

12

影視作品如何運用視覺語言來轉化 及豐富內容

音樂(配樂、歌曲、聲效) 13

學習材料:

張愛玲《傾城之戀》(小說)

許鞍華《傾城之戀》(電影)

延伸閱讀:

張愛玲《天才夢》

張愛玲《金鎖記》

14

前備知識

扣緊單元與必修部分

已學習必修單元:中五上單元九小說欣賞

閱讀篇章:講讀魯迅《孔乙己》、導讀吳敬梓《范進中舉》。

學生應掌握小說三要素:環境、人物、情節(序幕、開端、發展、高潮、 結尾和伏筆、照應),並能把握人物性格,進而整體感知小說內容,整理人物活動的幾個場景,準確把握文章主題;

學生初步認識文字著作與影視作品的關係、文字著作與影視作品的語言特點;

透過研習蒲松齡《聊齋誌異‧聶小倩》 (小說)及程少東《倩女幽魂》,初步掌握賞析文字著作與改編影視作品的基本技巧。

15

課堂教學

對照與探究:《傾城之戀》 學習內容

從不同角度(如小說三要素:環境、人物、情節安排)分析作品的主題思想;

分析及比較小說跟電影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相異處,感受不同媒體的表達效果,從而掌握鑒賞人物形象的方法;

分析文字、影視媒介的特點、相異處,感受和領會作品的思想情懷,進而評價兩種媒介的表達手法和呈現效果。

教學特色:

文字、影像結合,尤重感受、評價。以學生為主體設計課堂,讓學生反思不同媒體的表達效果,從而掌握鑒賞人物形象的方法,進而感受和領會作品的思想情懷。以「名著及影視」的魅力帶動語文學習,讓學生掌握閱讀、寫作人物描寫文,甚至小說的「鑰匙」,開啟學生閱讀名著興趣之門。

16

課堂設計(五教節)

教節一

作者與導演介紹(預習、課堂學習)

閱讀張愛玲散文作品〈(我的)天才夢〉(獲《西風》雜誌徵文榮譽獎)

作家身影(影片):張愛玲 (認識張愛玲及其蒼涼的文字)

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介紹(張愛玲《傾城之戀》;許鞍華導演電影《傾城之戀》)

閱讀重點

請找出小說中最足以描述白流蘇、范柳原特色的文字敍述,並作出標記;

由人物分析着手,着重男女主角及其他配角(注意女性地位、意識的反思及文中諸多人物的襯托效果);

留心物件場景象徵(如:白公館、月、鏡、胡琴、野火花、蚊香、時鐘、城),及綜合分析小說的意象運用;

由時空背景,甚或戰爭與愛情入手;

請思考字裏行間的言外之意,並想想此作歷久彌新,頗受好評之因。

重視文本細讀 通過預習、筆記,培養學生自學習慣

17

從小說三要素:環境、人物、 情節安排,分析作品的主題思想 (課業、課堂學習) 你認為《傾城之戀》中的「傾城」有哪些含義?(文本細讀)

教節二

18

教節三

閱讀張愛玲《傾城之戀》後,試為小說中的男女主角設計造型,並附上約

50字說明你如何突顯人物性格(課業)

對照與探究:《傾城之戀》

文字、影像對照與探究(課業、課堂學習)

一、環境(文字、影像對照與探究)

二、不同的人物塑造手法會帶來甚麼效果?

1) 肖像描寫(文字、影像對照與探究)

2) 語言描寫(文字、影像對照與探究)

3) 行動描寫 (文字、影像對照與探究)

4) 心理描寫(文字探究)

試參考小說《傾城之戀》與電影《傾城之戀》的人物形象,從5A班的同學中揀選男、女主角,為電影重新配角,並說明選角的標準和原因。(課業)

完成工作紙,列出小說及影視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預習)

多元化學習活動,提高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19

教節四

對照與探究:《傾城之戀》(續)

二、不同的人物塑造手法會帶來甚麼效果?

(4) 心理描寫(文字、影像對照與探究)

教節五 影視作品中的音樂運用

喜劇還是悲劇?

「留聲語」:我想我講

總結

20

教節四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

導入活動──我講你聽‧我演你賞

教學主體

不同的人物塑造手法會帶來甚麼效果?(續)

(4) 心理描寫

白流蘇與范柳原一舞傾情(如果你是導演,你會如何拍攝這場畫面)

你認為影視作品會以哪些不同手法來呈現原著中人物的心理活動?

過組交流(他山之石)

21

徐太太徐先生帶著孩子一同乘車來接了她上船,坐的是一隻荷蘭船的頭等艙。船小,顛簸得厲害,徐先生徐太太一上船便雙雙睡倒,吐個不休,旁邊兒啼女哭,流蘇倒著實服侍了他們幾天。好容易船靠了岸,她方才有機會到甲板上去看看海景。那是個火辣辣的下午,望過去最觸目的便是碼頭上圍列著的巨型廣告牌,紅的,橘紅的,粉紅的,倒映在綠油油的海水裏,一條條,一抹抹刺激性的犯沖的色素,竄上落下,在水底下廝殺得異常熱鬧。

流蘇想著,在這誇張的城裏,就是栽個跟斗,只怕也比別處痛些,心裏不由得七上八下起來[……]

22

白流蘇第一次到香港在船上的感受

教師範讀文本片段

分析文本流蘇想著,在這誇張的城裏,就是栽個跟斗,只怕也比別處痛些,心裏不由得七上八下起來[……]

迷惘、未知的將來、不安的情緒(直接道出她內心忐忑的感

受)

影視作品

表情、鏡頭、配樂

23

流蘇內心激烈盤算

男生集體朗讀文本片段

分析文本

白流蘇心裡的顧慮、兩個人一個想嫁一個不想娶

影視作品

借用了徐氏夫婦的對話

影像詮釋文字

電影《傾城之戀》最後以文字帶出小說尾段: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甚麼微妙之點。

24

25

延伸探討(挑戰題)

文字與影像屬於不同的媒體,即使導演如何忠於原著,也可因不同的因素,而需要對原著作出改動。而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畢竟都是獨立的創作。試在閱畢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後,觀賞許鞍華導演電影《傾城之戀》,根據電影情節、人物的塑造,以數學「加、減、乘、除」的概念比較小說與電影,並說明當中的效果。

提高閱讀名著的興趣,加強感受、分析、鑒賞、評

價名著的能力

26

學習內容

從不同角度(如小說三要素:環境、人物、情節安排)分析作品的主題思想;

本章特別關注對照文字著作與改編影視作品的故事主題與情節鋪排;

分析文字、影視媒介的特點、相異處,感受和領會作品的思想情懷,進而評價兩種媒介的表達手法和呈現效果。

27

課堂設計

閱讀名著─ ─余華《活着》

余華在1993年出版《活着》的自序說:「正是在這樣的心態下,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着》,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從中可見作者創作《活着》的背景及心態。

閱讀重點

• 余華所著傷痕文學《活着》,由福貴由盛而衰、飽經離亂的一生,探討生命轉折的韌性,對生命的詮釋;

• 結合中國1940年代至1980年代的歷史,並思考小說人物的死亡、人物的命運,反映出甚麼社會問題;

• 小說的名稱,跟主題和情節,有何關係;

• 思考小說的結局,想想作者的深意,他想表達甚麼。

電子教學, 推動自主學習

28

一、激發學習的動機與興趣

二、教師範式轉移,優化語文教學

三、重視教學回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29

學習成果

名著與改編影視作品,兩者相得益彰,都能作為中文學習

平台,有異曲同工之妙。作品配合語文讀寫聽說的綜合能力訓練,又能增加必修單元的廣度及深度,以本節分享為例,就能加深學生對小說、對人物心理描寫的認識,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語文能力;

學生「提早」接觸名家、名著,既增強學習語文成效,又提升閱讀質素,還能提升學生文學素養,開創學生閱讀天地,散播閱讀種籽,醞釀全級、全校閱讀氛圍;

「名著」多為大「家」傑作,透過細讀、誦讀,反複研讀,定能提升學生評鑑及賞析能力,增強學生應試信心;

改編影視作品作為吸引學生閱讀的「工具」,不但能鼓動學生興趣,而且為教師創設機會,增加課堂師生及生生互動,激活語文學習。

30

教學反思

上完這一節課,我帶走了甚麼?

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沒有扎實的閱讀基礎,寫作就無從談起

在學生還沉迷在名著與改編影視作品所營造的氛圍,受感染而心旌搖蕩的時候,如何再趁熱打鐵,讓能力遷移,引導學生提升語文能力,達到「感受──領悟──積累──汲取──遷移──表達」;

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甚至重新審視課程規畫,讓語文課成為學生喜愛的課堂,讓學生喜愛中文;

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1

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索切合實際的教學方式與方法,特別要突出教師的指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

32

以校本課堂研究、同儕協作,以課題研究為中心,組建教師團隊,發展協作的教師文化,旨在喚醒前線教師的自我意識,開發教師的創造潛能,讓教師在團隊中不斷學習,加強教師之間的團結性。

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良性迴圈中,教師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思路和方法,加快專業發展的步伐。

路漫漫

33

總結

以沉默始,以沉默終,以沉默為間隔。

一堂好的語文課,如同一支優美的樂曲,那美妙的旋律使學生久久難以忘懷……

一堂好的語文課是教者動情,學者動容…….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