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p的理論及架構

54
1 個個個個個個個個個個個個個 個個個個個 個個個 10-1-2010

Upload: taiwan-community-living-consortium

Post on 15-Jan-2015

2.154 views

Category:

Technology


0 download

DESCRIPTION

2010年10月27日德蘭啟智中心主辦--社區居住實務工作坊--如何導入PCP? 之【PCP的理論及架構】 吳咸蘭老師主講

TRANSCRIPT

Page 1: pcp的理論及架構

1

個人中心願景規劃的理念、原則與相關議題

吳咸蘭10-1-2010

Page 3: pcp的理論及架構

3

Page 4: pcp的理論及架構

4

什麼是個人中心願景規劃(Person-Centered Planning, PCP) ?

你是誰 ?

我們是誰 ?

我們和你可以一起做些什麼,支持你現在和未來能夠過更好的生活 ?

Page 5: pcp的理論及架構

5

是持續聆聽、學習和探索的歷程; 焦點放在當事人認為現在和未來重要的事 務上; 和家人與朋友聯手合作規劃並付諸行動; 有一些實踐的方法和技巧。

Page 6: pcp的理論及架構

6

「誰」包括哪些人? 當事人 家人 朋友 受僱的服務提供者 還可能有哪些人 ?

Page 7: pcp的理論及架構

7

為的是什麼? 能在一般的社區 /社群中生活和學習; 在社區 /社群中發展社交網絡; 對自己的生活事務有自主權; 在社區 /社群生活中被認定是個有用的人; 能夠找到自己可貢獻出來的能力。

( O’Brien, 1987)

Page 8: pcp的理論及架構

8

! !

? ?

Page 9: pcp的理論及架構

9

PCP 發展的故事

PCP 的幾種作法

值得省思的議題

Page 10: pcp的理論及架構

10

為什麼我們要談 PCP ?怎麼發展出來的?

常態化原則 ( The principle of normalization) (Nirje, 1969; Wolfensberger, 1972 )

去機構化

Page 11: pcp的理論及架構

11

障礙觀 醫療模式—社會模式 缺陷模式—優勢模式 行為模式—人本模式 對服務計畫有什麼影響 ?

Page 12: pcp的理論及架構

12

實務界的省思和分享 從初創到成形: 1973-1992( 美加英國) 實驗場域 問題論壇 工作坊 溝通平台 (family tree)

Page 13: pcp的理論及架構

13

從紥根到政策: 1993-2001 美國州政府 英國衛生部 “ Valuing People ” 澳洲 評估與前瞻: 2001--

Page 14: pcp的理論及架構

14

如何將常態化原則轉化為實踐的方法? Program Analysis Of Service System ( PASS; Wolfensberger & Glenn, 1972, 1975) 量化評估工具 教學工具

1973-1986 雖未開花,但提供豐厚的萌芽土壤。

Page 15: pcp的理論及架構

15

PASS

障礙

實作服務政策

社區生活

Page 16: pcp的理論及架構

16

PASS 研習課程—五天 團體 小組 實習 參訪 服務品質討論: 1)34個常態化原則指標

2)16 個品質評估指標

Page 17: pcp的理論及架構

17

實驗場域 仔細觀察服務的運作 想出一些作法來進行觀察與檢驗 從服務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服務體系 探索自己的觀察,非解釋為什麼該是這樣 根據指標逐一進行討論並做出結論 撰寫報告

Page 18: pcp的理論及架構

18

你覺得這樣的練習可能為研習的學員帶來什麼刺激?

Page 19: pcp的理論及架構

19

透過 PASS 的放大鏡, PCP 的創始成員看到一些現象: 權力關係? 服務計畫與日常生活的關連? 社交生活? 控制和紀律? 安適的家、有關心的人、有工作?

Page 20: pcp的理論及架構

20

好的實作例子:

例一:評估威斯康新州三個地方服務單位的服務體系,採用 92位障礙者及其家人的個別計畫和個別化預算來評估。

Page 21: pcp的理論及架構

21

兩個問題:

每一個人要能成為受到尊重、參與社區的一份子需要哪些物資、服務和其他支持?

要讓這些服務和支持能夠兌現,需要哪些人、時、地的配合?

Page 22: pcp的理論及架構

22

例二: Sharron 個人的社區支持計畫

如果一個人要在一個環境中做個有用的公民,那麼這份服務計畫怎麼樣用同樣的眼光來看 ?對於需要仰賴服務體系的人而言,還需要提供哪些相同的和多元的機會給他們?

Page 23: pcp的理論及架構

23

( 引自 O’Brien, 2001)

Page 24: pcp的理論及架構

24

問題論壇 近距離觀察引發深度的思考和質疑 社會融合( social integration) ? 發展人與人的良好關係?

Page 25: pcp的理論及架構

25

Citizen advocacy initiatives Circle of Support 五項成就指標( O’Brien, 1987) : 社區居住 潛能 選擇權 社區參與 尊重

Page 26: pcp的理論及架構

26

研習 課程講師面對不同特質學員,激發了不同 的引導學習的方法: 先從基本問題問起 用淺白易懂的語言 問預測性問題 圖示法

Page 27: pcp的理論及架構

27

PCP 創始的旅程告訴我們什麼?個人的—組織的—體制的—

Page 28: pcp的理論及架構

28

哪些力量推波助瀾?

獨立居住運動 民權運動 自我決策 聯合國障礙者宣言

Page 29: pcp的理論及架構

29

基本的價值和原則 每個人都有優勢,能夠表達喜好,能夠 做選擇。 個人的選擇和喜好都應受到尊重,雖然 不見得都能獲得滿足。

Page 30: pcp的理論及架構

30

每個人都能對社區有所貢獻,而且可以 選擇所需的支持與服務該如何協助自己 參與社區。 盡量發展當事人的獨立能力,創造社區 的連結,走向當事人期待的希望和夢 想。 個人的文化背景要受到尊重。

Page 31: pcp的理論及架構

31

PCP 的核心特質 (特質比較) 當事人是規劃過程的核心; 當事人、家人、朋友與工作人員在計畫 中是伙伴關係; 反映出當事人認為重要的事務、他 (她)所能做的,以及所需要的支持;

Page 32: pcp的理論及架構

32

反映出任何的可能性,不只是現在能提供 什麼; 盡量利用自然的和社區的支持; 由計畫中發展出的活動有助於創造更多機 會與關係; 聆聽—計畫—行動—回顧—聆聽—行動

Page 33: pcp的理論及架構

33

主要的實踐方法 共同的原則,基本的元素 瞭解當事人及其現況 整合提供支持的人 共識與決策 計畫過程的引導人

Page 34: pcp的理論及架構

34

不同的路徑與手法 收集資訊的方法 日常生活事務 or 長程的希望和夢想 生命階段

Page 35: pcp的理論及架構

35

Essential Lifestyle Planning

M. Smull (1996):

Our quality of life everyday is determined by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things that are important to us—our choices , our rituals.

Page 36: pcp的理論及架構

36

主要針對重度障礙者 重點放在當事人現在的生活和如何改善 範例 elpworkbook.pdf

Page 37: pcp的理論及架構

37

Personal Futures Planning

如果要對當事人多一些認識,並規劃未來 的願景; 幫助當事人從自己生活中較優的部分著 手,走向期待的未來。 範例 pfp-workbook.pdf

Page 38: pcp的理論及架構

38

PATH (Planning Alternative Tomorrow

with Hope)

當事人知道並能說出(或由熟識者說出) 願景,再由願景回溯規劃行動方案。

Page 39: pcp的理論及架構

39

Page 40: pcp的理論及架構

40

Page 41: pcp的理論及架構

41

MAPS ( Making Action Plans)

原先是為學齡兒童的融合而設計,現今也 用於成人; 透過一練串問題瞭解當事人,包括優勢、 需求、希望、恐懼,在依此規劃行動方 案。 MAPS範例

Page 42: pcp的理論及架構

42

Page 43: pcp的理論及架構

43

Circle of Support

Page 44: pcp的理論及架構

44

PCP 有用嗎? 有什麼用? 英國的一個大型研究( Robertson et al.,2005)針對 93位智障者 社交網絡 與家人的接觸 與朋友的接觸 社區活動 日常作息活動 做選擇

Page 45: pcp的理論及架構

45

預測指標:領導力 工作人員穩定度 有過 PCP經驗 引導人的投入 有精神疾病、情緒和行為問題者相對受 益較少 成本,並未耗費較多 缺乏大型實證研究測量廣泛成效

Page 46: pcp的理論及架構

46

故事做為知和整合訊息的一種方法 科學模式的知—敘事模式的知

吸塵器的故事 王大明的故事

Page 48: pcp的理論及架構

48

PCP 和哪些已經建立的概念架構與工具是相輔相成的?

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 (ICF) 支持強度量表( Support Intensity Scale, SIS )

生活品質 (Quality of Life, QOL) 積極性支持( Active support, AS )

Page 49: pcp的理論及架構

49

挑戰和省思? 「個人中心」? 迷思: PCP很簡單 危機:換湯不換藥 持續的提醒與省思:組織文化和主管的 價值觀 服務使用者理解嗎?

Page 50: pcp的理論及架構

50

組織文化 ? 精神層面? 權力與資源的分配? 量產計畫? 優先順序? 創新? 討論分享?

Page 51: pcp的理論及架構

51

對的實務工作者的期待? 領導核心? 權力關係? 開放的思維和探索? 引導人的溝通技巧? 理想與現實? 聆聽、聆聽、聆聽

Page 52: pcp的理論及架構

52

「計畫不等於結果」 ? 計畫+掌握資源+行動 問問題的順序

Page 53: pcp的理論及架構

53

如果 PCP 開始廣泛推動,經費和資源該如何配置?

我們會時時提醒自己文化、家庭背景、社經地位的差異在工作過程中的重要嗎?

Page 54: pcp的理論及架構

54

如果 PCP 要在台灣的土壤中生根發芽,你覺哪些是已成氣候的條件?哪些是有待開墾的田地?

包括個人的、文化的、組織的、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