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18
2012-2013 年度 「照顧不同學習需要」 基礎課程 Basic Course on Catering for Diverse Learning Needs AH 1 6/ 5/ 2013 10/ 5/ 2013 單元手冊 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委託 香港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主辦及統籌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Oct-2019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bat.eduhk.hk/sec_upload/course/BC-AH_handbook_final.pdf · (潘啟祥先生) 9/5 (四)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2012-2013 年度

「照顧不同學習需要」

基礎課程

Basic Course on Catering for Diverse Learning Needs

第 AH 期 1 組

6/ 5/ 2013 至 10/ 5/ 2013

單元手冊

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委託

香港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主辦及統籌

Page 2: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bat.eduhk.hk/sec_upload/course/BC-AH_handbook_final.pdf · (潘啟祥先生) 9/5 (四)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Page 3: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bat.eduhk.hk/sec_upload/course/BC-AH_handbook_final.pdf · (潘啟祥先生) 9/5 (四)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委託

香港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主辦及統籌

「照顧不同學習需要」基礎課程(2012-2013)

單元手冊

目錄

課程資料

﹙一﹚ 課程背景 1

﹙二﹚ 課程目的 1

﹙三﹚ 課程對象 1

﹙四﹚ 課程內容 1

﹙五﹚ 上課形式 2

﹙六﹚ 課程統籌及導師 2

﹙七﹚ 上課時間及地點 3

﹙八﹚ 單元課題編排 4

﹙九﹚ 單元課題內容 5-9

﹙十﹚ 單元評估及習作 10

﹙十一﹚ 習作評核指引

﹙十二﹚ 習作呈交方法

11

12

﹙十三﹚ 學員名單 13

附錄﹙一﹚ 特殊教育課程介紹

附錄﹙二﹚ 請假申請表

課程手冊

本學系力求編入此「單元手冊」內的資料準確無誤,惟本學系得隨時更改或修訂其內容,毋頇另行

通知。

如「單元手冊」所載資料或內容詮釋上出現歧義,以本學系之最後決定作準。

Page 4: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bat.eduhk.hk/sec_upload/course/BC-AH_handbook_final.pdf · (潘啟祥先生) 9/5 (四)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1

「照顧不同學習需要」基礎課程

一、 課程背景

教 育 局 致 力 推 動 融 合 教 育,讓 有 特 殊 教 育 需 要 的 學 生 也 有 機 會 在 普 通 學 校 接 受 教 育。在 特

殊 教 育 培 訓 方 面 , 自 2007/08 年 度 開 始 , 教 育 局 製 訂 了 一 項 教 師 專 業 發 展 架 構 計 劃 ,以 提

升 教 師 教 導 有 特 殊 教 育 需 要 學 生 的 專 業 能 力 。 現 就 2012/14 年 度 開 辦 的 特 殊 教 育 培 訓 課

程 , 有 下 列 各 類 :

(a) 「照顧不同學習需要」基礎課程 (30 小時)

(b) 「照顧不同學習需要」高級課程 (90/102 小時)

(c)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專題課程 (90/120 小時)

多 年 來,香 港 教 育 學 院 已 舉 辦 教 師 專 業 進 修 課 程( 照 顧 不 同 學 習 需 要 )基 礎 班 及 深 造 班 ,

上 課 模 式 為 部 份 時 間 制,經 費 由 大 學 教 育 資 助 委 員 會 資 助。 現 承 教 育 局 委 託,香 港 教 育 學

院 特 殊 教 育 與 輔 導 學 系 主 辦 上 述 課 程 。 各 課 程 的 開 辦 日 期 可 參 考 本 課 程 網 頁

(http://bat .ied.edu.hk )及 從 教 育 局 培 訓 行 事 曆 報 名 (http:/ / tcs.edb.gov.hk)。

我 們 相 信 透 過 部 份 時 間 兼 讀 模 式 或 全 日 整 段 時 間 給 假 制 模 式 的 安 排,能 為 在 職 的 教 學 人 員

提 供 更 多 特 殊 教 育 專 業 培 訓 的 機 會 。

二、 課程目的

本基礎課程目的是提高教師照顧課堂內差異的能力,學員將會認識融合教育的理念及政策,了解

各類特殊教育需要,掌握有關的支援策略及技巧,並發展正面及接納的態度。修畢課程後,學員

應能了解如何辨識及照顧課堂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三、 課程對象

課程對象為學校的現職教師。於校內負責教導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提供學習支援的統籌者,或校內中層

管理人員將會優先考慮。

四、 課程內容

本單元旨在提升教師照顧課堂內差異的能力。內容將會介紹融合教育的理念、政策及殘疾歧視

條例教育實務守則,並剖析各類特殊教育需要及辨識方法。學員亦將會進一步探討課堂內一些

照顧多元學習需要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並透過學校個案,分享成功經驗,另於一個月的修業期

內,呈交習作,以鞏固課程學習及提升學員反思能力。

Page 5: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bat.eduhk.hk/sec_upload/course/BC-AH_handbook_final.pdf · (潘啟祥先生) 9/5 (四)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2

五、 上課形式

基礎課程為一個學習單元 (三十小時) 的全日整段時間給假制課程,每天上課六小時,共五天。

學員上課完畢後,需要於限定時間前呈交習作,完成此課程的修業時間為一個月。

六、 課程統籌及導師

課程統籌

姓名 部門/ 職銜 辦公室 電話

(2948+)

電郵

(@ied.edu.hk)

課程統籌主任 何福全博士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 D1-2/F-25 7777 fcho

行政主任 林佩君女士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行政主任 B4-1/F-18 8893 kpklam

課程事務處

地點 :大埔露屏路 10 號香港教育學院 D1-1/F-06

傳真 :2948 7792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五 9:00am – 1:00pm 及 2:00pm – 5:00pm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休息

導師

姓名 部門/ 職銜 辦公室 電話

(2948+)

電郵

(@ied.edu.hk)

朱醒華先生

(單元統籌導師)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B4-2/F-08 7287 chusws

岑嘉林博士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B4-2/F-08 8689 samsam

邀請講者

姓名 部門/ 職銜

張溢明先生 客席導師

鄞佩慧女士 客席導師

李境泉先生 客席導師

潘啟祥副校長 客席導師

丁錫全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客席導師

葉吳素如女士 客席導師

Page 6: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bat.eduhk.hk/sec_upload/course/BC-AH_handbook_final.pdf · (潘啟祥先生) 9/5 (四)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3

七、 上課時間及地點

香港教育學院將軍澳教學中心 (鄰近港鐵寶琳站)

日期 時間 地點(室)

第 1 組

五月六日(一) 上午 9:15 至 12:15

下午 1:30 至 4:30

202

202

五月七日(二) 上午 9:15 至 12:15

下午 1:30 至 4:30

202

202

五月八日(三) 上午 9:15 至 12:15

下午 1:30 至 4:30

202

202

五月九日(四) 上午 9:15 至 12:15

下午 1:30 至 4:30

202

202

五月十日(五) 上午 9:15 至 12:15

下午 1:30 至 4:30

202

202

Page 7: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bat.eduhk.hk/sec_upload/course/BC-AH_handbook_final.pdf · (潘啟祥先生) 9/5 (四)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4

八、 單元課題編排

單元

《照顧課堂內的差異》( Catering for Classroom Diversity) 本單元旨在提升學員照顧課堂內差異的專業知識、技能與態度,幫助學員認識融合教育的理念及政策、了解各類特殊教育需要,及掌握有關的支援策略及技巧,以照顧就讀於主流學校或特殊學校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課室:202 室 (除特別標示外)

日期 時間 課題及導師

6/5

(一)

0845 – 0910 註冊

0910 – 0915 課程簡介

(何福全博士)

0915 – 1215

融合教育的理念、政策及發展 殘疾歧視條例 與「教育實務守則」

(朱醒華先生)

1330 – 1630

行為、情緒及社交發展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自閉症及亞氏保加症

(張溢明先生)

7/5

(二)

0915 – 1215

行為、情緒及社交發展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及情緒行為問題 (包括精神健康問題)

(丁錫全醫生)

1330 – 1630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特殊學習障礙 (讀寫障礙 及 發展性協調障礙)

(朱醒華先生)

8/5

(三)

0915 – 1215 課程調適、測考調適及合適教材套

(鄞佩慧女士)

1330 – 1630 教學策略、行為處理及家校合作

(潘啟祥先生)

9/5

(四)

0915 – 1215

感官、溝通及肢體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特殊語言障礙、聽障

(葉吳素如女士)

1330 – 1630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智力障礙 及 協作活動

(朱醒華先生)

10/5

(五)

0915 - 1115

感官、溝通及肢體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視障、肢體傷殘

(李境泉先生)

1115 – 1215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需要及服務 (包括不同文化背景學生)

(岑嘉林博士)

1330 – 1630 協作活動:小組匯報

(朱醒華先生)

Page 8: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bat.eduhk.hk/sec_upload/course/BC-AH_handbook_final.pdf · (潘啟祥先生) 9/5 (四)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5

九、 單元課題內容

(內容與進度或會依據學與教進度、導師或講者的內容、學習方式而作適當的調節。)

課題﹙一﹚ 融合教育的理念、全校參與、三層支援及殘疾歧視條例教育實務守則

課題內容

本課題主要介紹融合教育的理念、發展與趨勢,並比較不同地方的發展模式、困難及成功經驗,學員

將會反思香港現行的融合教育政策、推行的困難及發展的趨勢。

主要參考文獻

冼權鋒、許令嫻、徐麗楨合編 (2010) :《全納教育全攻略:理念篇》香港:中國教育及科研特佳印刷。 李麗梅 (2008):《不一樣的孩子 : 認識及培育學習差異兒童》,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香港教育學院基礎教育學院 (2004):《教師專業發展課程(照顧不同學習需要)課程手册》,香港:香港教 育學院。 邱上真 (2005)﹕《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台北:心理出版社。 何英奇編 (2004)﹕《心理與特殊教育新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慶良 (2004)﹕《特殊教育行政與法規》,台北,心理出版社。 冼權鋒 (2000):「邁向成功之融合教育」,刊於許令嫻、吳仰明合編,《多元學習的教育》,教育評議會六週 年文集,53-60 頁,教育評議會。 冼權鋒、杜秀慧合編 (2000): 《邁向成功之融合教育計劃: 融合教育之我思我見學員文集》香港:香港教 育學院。 冼權鋒、杜秀慧合編 (2000): 《邁向成功之融合教育計劃: 從認識到實踐》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Dettmer, P., et al.. (2009). Collaboration, consultation, and teamwork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6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Merrill. Ekins, A. & Grimes, P. (2009). Inclusion: developing an effective whole school approach. Maidenhead, England:

McGraw Hill Open University Press. Forlin, C. & Lian, M.G. (Eds.) (2008). Reform, Inclusion and Teacher Education: Towards a New Era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the Asia. London: Routledge / Falmer. Forlin, C. (2007). Inclusive Educational Practices: A Way Forward for Hong Kong.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ol. 40,

No.4, July/August, pp.63-75. Hodkinson, A. & Vickerman, P. (2009). Key issues in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 inclusion. Los Angeles, Calif.: SAGE. Leicester, M. (2008). Creating an inclusive school. London: Continuum. Miller, S. P. (2009). Validated practices for teaching students with diverse needs and abilities (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earson. Moore, L. O. (2009). Inclusion strategies for young children: a resource guide for teachers, child care providers, and

parents. Thousand Oaks, Calif.: Corwin Press. Sage, R. (Ed.) (2010). Meeting the needs of students with diverse backgrounds. London ; New York : Continuum.

網址

Centre for Special Needs and Studies in Inclusive Education CSNSIE http://www.ied.edu.hk/csnsie Internet Special Education Resources (ISER) http://www.iser.com/index.shtml 全國特殊教育資訊網 http://www.spc.ntnu.edu.tw/

共融資料館 http://www.hkedcity.net/sen/cht/index.html

Page 9: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bat.eduhk.hk/sec_upload/course/BC-AH_handbook_final.pdf · (潘啟祥先生) 9/5 (四)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6

課題﹙二﹚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特殊學習障礙 (包括讀寫障礙及發展性協調障礙)

及智力障礙

課題內容

本課題讓教師能認識讀寫障礙的問題及成因,並掌握認讀訓練、選擇訓練目標、類化訓練等技巧;從

而提高教師對閱讀困難的認識,亦能幫助有閱讀困難的學童提升閱讀能力,減少學童在學業上的挫敗

感。另一方面,讓學員認識智障學生的特徵及需要,並介紹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及支援原則,以提供

適切的支援。

主要參考文獻

冼權鋒, 何福全 (2010):《合作學習 : 在特殊學校的實踐與啟示》,香港,香港敎育學院特殊學習需要與 融合敎育中心。 何福全 (2008) 。《讀寫障礙 : 發展網絡計劃(教材套)》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何福全、香煥瓊、冼權鋒等(2003) 《讀寫障礙: 認識與教導》。香港: 香港教育學院。 香港教育署(2002):《讀寫樂》, 香港:香港教育署。 香港教育署(2001):《如何幫助有讀寫困難的學童》, 香港:香港教育署。 香港教育署(2000):《幫助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童-教學建議》, 香港:香港教育署。 清野茂博、田中道治編著,王昭月等譯 (1999)﹕《障礙兒童的發展與學習》,台北,心理出版社。 高野清純著,陳瑞郎譯 (1997)﹕《學習障礙》,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文德 (1994)﹕《學習困難兒童指導手冊﹕感覺統合積極療法》,台北,遠流出版社。 黃敬歲 (2004) ﹕《智障人士自我決策》,香港,香港心理衛生會、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鈕文英 (2003)︰《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台北,心理出版社。 教育署 (2001):《認識及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教學指引》,香港,政府印務局。 林素貞 (1999)︰《如何擬定「個別化教育計劃」:給特殊教育的老師與家長》,台北,心理出版社。 何華國 (1996) ﹕《啟智教育研究》,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Mercer, C. D. (2005).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Ohio: Pearson Prentice Hall. Peer, L & Reid, G. (Eds.). (2001). Dyslexia-Successful inclusion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London: David Fulton Publishers Reid, G. (2005). Dyslexia and Inclusion: Classroom Approaches for Assessment, Teaching and Learning. London: David

Fulton Publishers Ltd Reid, G. (2003). Dyslexia: A Practioner’ s Handbook. West Sussex. John Wiley & Sons, Ltd. Westwood, P. (2004). Learning & Learning Difficulties: A handbook for teachers. Camberwell: ACER Press.

網址

香港耀能協會 http://www.sahk1963.org.hk/

共融資料館 http://www.hkedcity.net/sen/cht/index.html

香港特殊學習困難研究小組織 http://web.hku.hk/~hksld/ 香港大學課程學系現龍系列發展小組織 http:www.dragonwise.hku.hk 邁步兒童發展中心 www.step-hk.com 跨越障礙 如何輔導有讀寫困難的中學生 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specialed_project/090723-001/ EDB 或 QEF 有用軟件: 如何提升學童的讀寫能力-家長培訓課程 (教統局) 中文漢字-構詞法意識訓練 (香港理工大學, QEF-2005) 走出文字的胡同-中文讀寫訓練課程 (香港扶幼會,QEF,HKU-2005) 輕鬆教 輕鬆學 聽說讀寫教學策略資源套(教育局) 輕鬆學語音(教育局) 輕鬆講故事 靈活說句子(教育局) Special Education Resources Centre, HKSAR (http://www.edb.gov.hk/serc) The Hong Chi Association, HKSAR (http://www.hongchi.org.hk/)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U.S.A. (http://www.aamr.org/) The Arc, U.S.A. (http://www.thearc.org/)

Page 10: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bat.eduhk.hk/sec_upload/course/BC-AH_handbook_final.pdf · (潘啟祥先生) 9/5 (四)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7

課題﹙三﹚ 行為、情緒及社交發展需要的認識與教導:自閉症及亞氏保加症、注意力

不足/過度活躍症及情緒行為問題 (包括精神健康問題)

課題內容

本課題旨在讓學員了解行為、情緒及社交發展需要學生的特徵和困難,當中包括自閉症及亞氏保加症

學生在學習、溝通、社交及行為上的特徵。通過探討不同的教導方法,幫助學員了解學生的需要,掌

握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及支援原則,以配合學生的學習、行為及社交發展需要。另一方面,促進老師

對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及情緒行為問題的認知,當中包括學生精神健康方面的問題,協助老師及

早認識及辨別有關問題,並能掌握有關的處理技巧,以提供適切的支援。

主要參考文獻

楊蕢芬 (2005)﹕《自閉症學生之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 Attwood, T. 著,何欣善譯 (2005):《亞斯伯格症:寫給父母及專業人士的實用指南》,台北,久周。 Myles, B. S. 及 Simpson, R. L. 著, 楊宗仁、張雯婷、楊麗娟譯 (2005) :《亞斯伯格症:教育人員及家長指南》,

台北,心理出版社。 楊蕢芬、黃慈愛、王美惠 (2004)﹕《自閉症兒童社會情緒技能訓練》,台北,心理出版社。 蕭宏展、羅莫穎斯、潘思賜 (2002)﹕《自閉的天空》,香港,突破出版社。 教育署 (2002) :《特殊學校 : 自閉症兒童輔導教學計劃》。香港特區政府:政府印刷局。 教育署 (2001) :《認識及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教學指引》。香港特區政府:政府印務局。 徐美蓮、薛秋子 (2000):《融合教育教學模式:以自閉症兒童融入普通班為例》,高雄巿,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Mesibov, G. B. (2010) :《自閉症學生的融合教育課程 : 運用結構化教學協助融合》,台北市 , 心理出版社股份

有限公司。 梁培勇(2004):《兒童偏差行為》,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香煥瓊、何定邦 (2003) : 《過度活躍: 愉快學習》。香港: 香港教育學院。 黃成榮(2002):《教導學童遠離欺凌》,香港,復和綜合服務中心出版。 謝永齡 (2000):《青少年自殺》,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高強華(2000):《理解青少年問題》,台灣,師大書苑發行。 楊坤堂 (1999): 《注意力不足過動異常 : 診斷與處遇》,台北市 :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香港教育署(1998):《適應有困難兒童課程指引》,香港,課程發展處。

網址

香港教育教院蕊展計劃 http://www.ied.edu.hk/aspire/index.html 扶康會 http://www.fuhong.org/ 自閉症人士福利促進會 http://www.swap.org.hk/ 香港教育城大同學習村 http://www.hkedcity.net/specialed/autism/ 主流教育自閉學童家庭會 http://www.paacme.org.hk/ Autism Partnership http://www.autismpartnership.com/ 適應有困難兒童課程指引(http://cd.edb.gov.hk/la_03/chi/curr_guides/Maladjusted/index-Cma.htm) 聯合情緒健康教育中心(http://www.ucep.org.hk/)

認識過度活躍症(http://www.union.org/chi_t/d11-12.php)

課題﹙四﹚ 感官、溝通及肢體需要的認識與教導:肢體傷殘、視障、聽障及特殊語言障礙

課題內容

本課題將會認識課堂內有感官、溝通及肢體需要的學生,學員將會的認識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肢體

傷殘及特殊語言障礙學生的需要及教導方法,並掌握如何運用資訊科技協助他們的學習。

主要參考文獻

Downing J.E. et al 著,曾進興譯 (2003)﹕《教導重度障礙學生溝通技能﹕融合教育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 冼權鋒 (2002): 「澳門的聽力殘疾兒童教育」,刊於張寧生主編 : 《聽力殘疾兒童心理與教育》,216-217 頁,

中國: 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 萬明美 (2001): 《視障教育》,台北,五南出版社。 Mecham, M.J.著,曾進興譯 (1999)﹕《腦性痳痺與溝通障礙》,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昭月等譯(1999):《障礙兒童的發展與學習》,台北,心理出版社。 楊玉珊(1999) :《認識腦麻痺兒童》,香港, 香港痙孿協會。

Page 11: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bat.eduhk.hk/sec_upload/course/BC-AH_handbook_final.pdf · (潘啟祥先生) 9/5 (四)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8

冼權鋒(1999):「視障學生之電腦教育」。刊於陳梁悅明主編,《視障教育培訓課程》,153-164 頁。北京: 中國盲文出版社。

蕭雅文(1997) :《聽力學導論》,台北,五南出版社。 南登崑(1995):《肢體殘疾兒童的教育與訓練》,中國,華夏出版社。 謝錫金 (2006) : 《香港幼兒的口語發展》,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林寶貴 (2002) :《語言障礙與矯治》,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周兢 (2002) :《兒童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南京市,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周國光, 王葆華 (2001) :《兒童句式發展硏究和語言習得理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陳家戎 (2001) :《口語病矯治與口才同步》,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 陳淑琴 (2000) :《教材教法 : 全語言教學觀》,臺北縣中和市,光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葉淑儀 (譯) (2000) :《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台北市,新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梁文德 (1996) :《兒童言語治療手冊》,香港 ,荷花出版有限公司。

網址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http://www.ad.ntust.edu.tw/grad/think/architectural_research_methods(95)/hxu/index.htm) 盲多障定向行動 (www.ntnu.edu.tw/spe/class/101.doc) 扶康會 http://www.fuhong.org/

共融資料館 http://www.hkedcity.net/sen/cht/index.html

課題﹙五﹚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需要及服務(包括不同文化背景學生)

課題內容

本課題旨在讓學員認識為非華語學生及不同文化背景學生所提供的教育服務,並介紹各種教育局的資

訊,以提供適切的支援。

主要參考文獻

政府統計處(2001):《人口普查 2001 – 主題性報告:少數族裔人士》。香港:政府物流服務署印。 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九龍社區中心(2006):“香港南亞裔概況”。 民政事務局種族關係組(2006):“色色相關”。 樂施會委託嶺南大學老年學研究中心策劃及執行(2004):”香港市民對少數族裔人士觀感及態度調查報告。 香港基督服務處(2001):”李鄭屋及蘇屋區非華藉學童“課餘的閒暇生活及社區支援現況調查”。 袁月梅主編(2004):《新來港學生教育之研究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陳茂釗等(2003):《從內地來港青少年的跨文化適應》。香港:香港浸大教學發展中心。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編訂(2008):《中國語文課程補充指引(非華語學生)》。香港:政府物流服務署印。 袁月梅(2009):《十八個學生》。香港:當代文藝出版社。

網址

種族關係組 –資源中心 http://www.hab.gov.hk/rru/tc_chi/info/info_vir.htm 「融匯–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CHEER) http://www.hkcs.org/gcb/cheer/cheer.html 少數族裔綜合服務中心--融和樂坊 http://www.christian-action.org.hk/chinese/harmonyFC_c.htm 種族關係組 http://www.cmab.gov.hk/rru/tc_chi/home/index.html 香港融樂會有限公司 http://www.unison.org.hk/

課題﹙六﹚ 教學策略、行為處理及家校合作

課題內容

本課題介紹一般的適切融合課堂的教學策略,並剖析一些處理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的行為策略及技

巧。並說明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主要參考文獻

冼權鋒、陳洪基 (2001): 「發展特殊教育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實踐經驗」,刊於香港弱智服務工作人員協會,《全心啟智、邁新紀元》兩岸四地交流會議2000年2月15-19日,16-21頁,香港明愛康復服務、香港弱智服務工作人員協會及香港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 李翠玲 (2001)﹕《特殊教育教學設計》,台北,心理出版社。

Page 12: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bat.eduhk.hk/sec_upload/course/BC-AH_handbook_final.pdf · (潘啟祥先生) 9/5 (四)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9

李咏吟編 (1995)﹕《學習輔導 —學習心理學的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編 (1994)﹕《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咏吟編 (1994)﹕《學習輔導 —應用性學習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課題﹙七﹚ 課程調適、測考調適及合適教材套

課題內容

本課題主要介紹如何為有特殊需要學生製訂課程調適及測考調適的方法,透過認識及評估學生的學習

需要,教師將能明白有關課程調適的理念及測考調適的可行方案。

主要參考文獻

王瓊珠 (2005)﹕《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台北,心理出版社。 台灣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組合著 (2005)﹕《我可以學得更好﹕學習輔導與診斷手冊 [低年級版]》,台北,心

理出版社。 陳新轉 (2004)﹕《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發展﹕從課程綱要與能力指標出發》,台北,心理出版社。 袁月梅 (2003) :《一班兩制與教師專業發展》,香港,商務印書館。 冼權鋒 (2002) : 「弱能學生的離校課程設計」,刊於許令嫻、李立志,《邁向成長路- 智能障礙青少年的職業

訓練》,93-97頁,香港: 香港教育學院。 教育署(2001):《認識及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教學指引》,香港,印務局。 陳美如 (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冼權鋒、李立志、徐麗楨 (1997): 《有教無類》,香港,香港公開進修學院出版社。 區美蘭、許令嫻、冼權鋒、郭正 (1997): 《特殊的教育需要》,香港,香港公開進修學院出版社。 簡茂發 (1995)﹕《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崇建 (1993)﹕《智力的評量與分析》,台北,心理出版社。 Freeman, Y. S., Freeman, D. E., & Ramirez, R. (2008). Diverse learners in the mainstream classroom: strategies for

supporting all students across content areas,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gifted/talented students. Portsmouth, N.H. : Heinemann.

Miller, S. P. (2009). Validated practices for teaching students with diverse needs and abilitie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age 13: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bat.eduhk.hk/sec_upload/course/BC-AH_handbook_final.pdf · (潘啟祥先生) 9/5 (四)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10

十、 單元評估及習作

a) 小組口頭報告 (約 1,000 字)

根據「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個案作總結或報告。報告內容可包含遇到的困難、施用的策略技巧及

感受等。

註:

5至7人組成一組,分享教導有不同學習需要學生的經驗

選出其中一個學生的一個或多於一個的學習需要,討論其特徵及所遇到的困難

根據導師的介紹、講義、參考資料、學術研究及/ 或個人的經驗作總結

於課堂上作進行小組報告

口頭報告時限:15 分鐘

報告內容

I. 詳細而準確帶出個案中的情況

II. 當中面對的困難

III. 當中運用的教學或處理技巧

IV. 學員間的感受分享

於口頭報告當日,遞交包含I-IV項的簡報(Powerpoint)

評分準則將按討論個案的情況、簡報的內容,口頭報告的表達手法,以及小組的合作性評定。

口頭報告日期︰10 / 5 / 2013 (星期五)

※小組個案研習口頭報告習作評核指引:及格/ 不及格※

b) 行動計劃(書面報告) (約 2,000 字) (學員必須在「習作封面」填上報告的總字數,並以 A4 格式及

doc. 檔案的形式繳交功課)

撰寫行動計劃時,應提出創新的改變或實踐方法,以協助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適應課堂學習,當中需

作周詳的分析、可能遇上的困難,以及可行的解決方法等。

註:

須以論文的方式撰寫,當中適當地加入參考書目及論點

內容方面,必須包含以下各點:

評估學生的需要及學習時的困難,並提出解決困難的方法

理性地提出創新而可行的課堂教學策略

建議的程序與方法

評估準則將按照習作評核指引而定。

遞交書面報告日期︰10 / 6 / 2013 (星期一)或之前

* 學員必須於所有評核習作中獲得滿意成績,符合修讀課程所要求的出席率(每單元計 80%或以上) ,

並經課程考試委員會通過,方可獲頒授證書。

Page 14: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bat.eduhk.hk/sec_upload/course/BC-AH_handbook_final.pdf · (潘啟祥先生) 9/5 (四)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11

十一、 習作評核指引

優 良

A+, A, A-

學 員 能 詳 細 理 解 題 目 及 透 徹 演 繹 有 關 的 理 念,能 帶 出 啟 發 性 的 論 點,具

高 水 準 的 綜 合 評 論 與 分 析。文 章 組 織 完 善、結 構 嚴 緊、文 筆 流 暢 和 參 考

資 料 引 述 正 確 , 相 關 文 獻 搜 集 充 足 。

良 好

B+, B, B-

學 員 能 理 解 題 目 及 能 演 繹 有 關 的 理 念,能 帶 出 啟 發 性 的 論 點,具 綜 合 評

論 與 分 析。文 章 組 織 良 好、結 構 有 組 織、文 筆 流 暢 和 參 考 資 料 引 述 正 確,

文 獻 搜 集 充 足 。

及 格

C+, C

學 員 頗 能 理 解 題 目 所 需,但 未 能 深 入 討 論 及 演 繹 有 關 理 念。但 能 帶 出 啟

發 性 的 論 點,具 綜 合 評 論 與 分 析。文 章 論 點 有 邏 輯 性,但 限 於 描 述 方 式,

欠 缺 綜 合 評 論 與 分 析 的 觀 點。文 章 結 構 尚 算 有 組 織,並 能 列 出 相 關 的 參

考 資 料 , 文 獻 搜 集 不 充 足 。

不 及 格

F

學 員 對 題 目 以 及 背 後 的 理 論 顯 然 並 不 瞭 解,討 論 及 論 據 不 足。文 章 表 達

欠 缺 系 統,錯 誤 或 沒 有 引 述 文 獻,參 考 資 料 與 題 目 不 貼 切 或 連 繫 不 足 。

Page 15: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bat.eduhk.hk/sec_upload/course/BC-AH_handbook_final.pdf · (潘啟祥先生) 9/5 (四)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12

十二、 習作呈交方法

學習單元習作,請根據導師的安排日期呈交,並上載到課程網頁:

http://bat.ied.edu.hk

上載習作的程序:

1. 下載「習作封面頁」,填妥所需資料及報告的總字數。

http://bat .ied.edu.hk 「常用表格」

2. 登入網頁,上載習作

i. http://bat .ied.edu.hk 「課程」,輸入學員編號﹙ 請 參 考 課 程 手 冊 學 員 名 單 ﹚和

密 碼 (學 員 身 份 證 號 碼 頭 6 個 數 字 , 如 123456) 。

ii. 登 入 後,請 按「 遞 交 習 作 」,選 擇「 照 顧 不 同 學 習 需 要 」基 礎 課 程 (BC-AH),把

「習作封面頁」和習作一併上 載 到 網 頁 。

注 意 :

• 請 以 個 人 學 員 編 號 ﹙ 請 參 考 課 程 手 冊 學 員 名 單 ﹚ 及 個 人 姓 名 作 檔 案 名 稱 , 如

bc-ah1-1_ChanTaiMan.doc, 即 代 表 基 礎 課 程 -AH 期 -第 一 位 學 員 ” 陳 大 文 ” , 如 附 件 ,

可 以 bc-ah1-1.1_ChanTaiMan,bc-ah1-1.2_ChanTaiMan ﹙ 如 此 類 推 ﹚,作 檔 案 附 件 名 稱 ,

並 務 請 保 留 習 作 副 本 。

• 上 載 習 作 後,請 留 意 網 頁 是 否 顯 示 成 功 上 載 的 資 料 。如 沒 有,你 上 載 的 檔 案 類 別 可 能

不 正 確 或 者 檔 案 的 容 量 太 大 , 請 準 確 核 對 上 述 資 料 後 , 重 新 再 上 載 。 你 亦 可 以 致 電

2948-8820 與 高 小 姐 聯 絡 。

• 本 學 系 稍 後 會 開 啟 你 的 檔 案 附 件,並 檢 視 是 否 成 功 及 完 整 地 收 取 檔 案 附 件。如 有 任 何

形 式 的 問 題 , 將 會 透 過 來 郵 或 e-service 的 電 郵 地 址 , 向 你 發 出 重 寄 通 知 。

• 任 何 遲 交 習 作 , 必 頇 透 過 電 郵 通 知 本 單 元 班 主 任 朱醒華先生([email protected]), 並 獲

得 批 准 , 否 則 遲 交 習 作 的 成 績 可 被 視 為 不 合 格 。

• 呈 交 的 習 作,必 頇 依 照 課 程 的 要 求,單 元 習 作 內 容 頇 屬 個 人 原 創 性 習 作,切 勿 抄 襲 或

重 交 。

• 請 以 A4 格 式 及 doc. 檔 案 的 形 式 呈 交 功 課

導 師 或 會 向 課 程 小 組 推 薦 優 異 及 具 參 考 價 值 的 習 作,並 根 據 舉 辦 本 課 程 的 規 定,呈 交 教 育

局 備 案 。 課 程 小 組 獲 得 學 員 的 同 意 後 , 或 將 會 收 集 匯 編 , 以 供 教 學 分 享 及 參 考 。

Page 16: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bat.eduhk.hk/sec_upload/course/BC-AH_handbook_final.pdf · (潘啟祥先生) 9/5 (四)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13

十三、學員名單 (BC-AH 期, 第 1 組)

學員編號 中文姓名 所屬學校/ 機構名稱 組別

BC-AH1-1 1. 陳志強 聖公會阮鄭夢芹小學 1

BC-AH1-2 2. 陳頌玲 樂道中學 4

BC-AH1-3 3. 陳美仲 東華三院羅裕積小學 1

BC-AH1-4 4. 陳思樂 匯知中學 4

BC-AH1-5 5. 陳詠儀 天主教南華中學 4

BC-AH1-6 6. 陳耀光 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 4

BC-AH1-7 7. 陳國丞 寶血會嘉靈學校 1

BC-AH1-8 8. 鄭穎丰 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 4

BC-AH1-9 9. 卓樂森 靈光小學 1

BC-AH1-10 10. 何建成 鄧鏡波學校 4

BC-AH1-11 11. 何麗珊 聖公會阮鄭夢芹小學 1

BC-AH1-12 12. 葉惠玲 天主教培聖中學 4

BC-AH1-13 13. 簡燕婷 循理會白普理基金循理小學 1

BC-AH1-14 14. 黎家源 佛教慧因法師紀念中學 5

BC-AH1-15 15. 林立榮 北區學校發展組 2

BC-AH1-16 16. 林雅宜 循理會白普理基金循理小學 2

BC-AH1-17 17. 劉欽龍 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 2

BC-AH1-18 18. 羅凱聰 聖公會李炳中學 5

BC-AH1-19 19. 李麗萍 樂善堂顧超文中學 5

BC-AH1-20 20. 李詠恩 博愛醫院八十週年鄧英喜中學 5

BC-AH1-21 21. 李建強 荔景天主教中學 5

BC-AH1-22 22. 李慕茵 匯知中學 5

BC-AH1-23 23. 連詠姮 佛教黃允畋中學 5

BC-AH1-24 24. 廖家怡 聖公會仁立小學 2

BC-AH1-25 25. 廖婉芬 聖公會阮鄭夢芹銀禧小學 2

BC-AH1-26 26. 勞佩珊 陳瑞祺(喇沙)書院 5

BC-AH1-27 27. 羅佩華 港九潮州公會中學 6

BC-AH1-28 28. 麥凱儀 嘉諾撒聖家學校 2

BC-AH1-29 29. 文宜靜 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小學(油塘) 3

BC-AH1-30 30. 伍展滔 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 6

BC-AH1-31 31. 伍達洋 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 6

BC-AH1-32 32. 蘇慧詩 上水宣道小學 3

BC-AH1-33 33. 譚啟麟 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 6

BC-AH1-34 34. 譚偉強 閩光書院 6

BC-AH1-35 35. 鄧翠姸 聖公會阮鄭夢芹小學 3

BC-AH1-36 36. 曾彩芬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 6

BC-AH1-37 37. 曾美蘭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 3

BC-AH1-38 38. 謝思敏 中華傳道會許大同學校 3

BC-AH1-39 39. 黃蘭芳 五旬節于良發小學 3

BC-AH1-40 40. 歐淑賢 迦密柏雨中學 6

BC-AH1-41 41. 黃三鳳 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 6

BC-AH1-42 42. 劉妙嫦 香港耀能協會高福耀紀念學校 3

Page 17: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bat.eduhk.hk/sec_upload/course/BC-AH_handbook_final.pdf · (潘啟祥先生) 9/5 (四)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附錄一

特殊教育培訓課程

2012-2013 年度招生

教育局致力推動融合教育,以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而能在普通學校獲益的學生。為進一步提升教師教導有

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能力,教育局已由 2007/08 學年起推行一個教師專業發展架構,有目標地加強教

師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能力。承教育局委託,香港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於本年

度主辦及統籌下列特殊教育課程。

「照顧不同學習需要」基礎課程 (教育局課程編號:SAS020130035) (30 小時)(一週) 額 滿

本基礎課程旨在提高教師照顧課堂內差異的能力,學員將會認識融合教育的理念及政

策,了解各類特殊教育需要,掌握有關的支援策略及技巧,並發展正面及接納的態度。

「照顧不同學習需要」高級課程 (教育局課程編號:SAS020130036) (90/102 小時) (三週 /四週 )

本高級課程目的是提升教師建立共融校園的能力,學員將會探討全校參與的理念,了解

如何制訂共融政策、措施及文化,並認識兩類特殊學生的學習需要及有關團隊支援工作。

學員需要計劃、實踐及檢討校內照顧學生的特殊學習需要的方案。此外,課程完結後,

學員可選擇參與配屬計劃,參觀學校、團體及機構,了解不同專業服務及實踐教導特殊

學生的技巧。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專題課程 (教育局課程編號:CGSEKG20120024)

(90/120 小時) (三週 /四週)

本專題課程目的是提升教師教導各類特殊學生的能力,學員將會更深入地探討某類特殊

學生的特徵、教育需要、支援策略、課程調適、教導資源、行為處理、團隊協作及社區

支援等不同層面工作,學習將會理論與實踐並重。課程包括下列專題 :

行為、情緒及社群發展需要 -

針對自閉症、注意力不足 /過度活躍症及情緒行為問題學生需要

感知、溝通及肢體需要 -

針對肢體傷殘及視障學生需要

感知、溝通及肢體需要 -

針對聽覺及言語障礙學生需要

課 程 日 期 及 詳 情 均 刊 登 於 教 育 局 培 訓 行 事 曆 網 頁 (http://tcs.edb.gov.hk) 及 本 課 程 之 網 頁

(http://bat.ied.edu.hk)。學校申請者頇透教育局培訓行事曆網頁報名,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上述課程乃教育局認可的特殊教育及政府資助課程。教師獲錄取後,有關學校可自行聘請代課教

師。此外,如教師完成高級課程,或一併完成基礎和專題課程共達 90 個或以上授課時數,可獲

承認為完成供晉升用途的認可複修課程。

查詢方法: 基礎課程,歡迎致電 2948-8820 與高小姐聯絡

高級課程,歡迎致電 2948-8938 與何小姐聯絡

專題課程,歡迎致電 2948-7538 與黃先生聯絡

或電郵 [email protected]

Page 18: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eachers (Catering for ...bat.eduhk.hk/sec_upload/course/BC-AH_handbook_final.pdf · (潘啟祥先生) 9/5 (四) 認知及學習需要的認識與教導

附錄二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請假申請表

學員姓名: (中文) 學員編號:

(請參考單元手冊學員名單 )

(英文) 聯絡電話:

(Surname, Other Name)

課程名稱:

請填寫請假詳情:

缺席

日期

課節時間 缺席原因

(如有證明文件,請附上其副本 )

學校蓋章 /

校長簽署 導師姓名

由 至

其他補充資料:

本人聲明以上所述資料,皆屬真實無誤。

學員簽署: 日期:

備註︰

學員請遞交本申請表﹙如有需要,請連同附加證明文件﹚予課堂導師,或於課程完結後兩個工作天內傳真至

2948-7792。

除遞交醫生證明文件外,遲到 /早退 15 分鐘或以上學員,該課堂出席將不獲承認

學員必頇達到百分之八十的出席率 (每 單 元 計 ,不 適 用 於 專 題 課 程 ),否則將不獲發畢業證書﹙課程手

冊第一部份第 11 項﹚。

因本課程為教育局委託課程,所有學員的請假紀錄,將會呈交教育局存檔或跟進,以作發放代課安排款

項的證明

「請假申請表」同時可於本課程之網頁 http://bat.ied.edu.hk 「常用表格」下 載

如有任何問題, 請致電: 2948-8820 與高小姐聯絡 (基礎課程 ) 2948-8938 與何小姐聯絡 (高級課程 )

2948-7538 與黃先生聯絡(專題課程 )

附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