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mhk newsletter 2014 jun

40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二○一三年八月至 二○一四年六月 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 of Hong Kong 聲援七一 佔中聲明 新書速遞 Trip to Manila 新莊介紹 基督教 性/別文化節 行動紀實 WCC大會 所見所聞 呼籲青年 「自己教會自己救」當聖保羅遇上鄺保羅 地址:九龍旺角砵蘭街 280 號砵蘭街商業大廈 18 1-2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頁:http://www.scm.org.hk 電話:23843932 傳真:27823980

Upload: -

Post on 13-Feb-2017

142 views

Category:

Government & Nonprofit


0 download

TRANSCRIPT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二○一三年八月至

   二○一四年六月

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 of Hong Kong

聲援七一佔中聲明

新書速遞

Trip to Manila

新莊介紹

基督教性/別文化節

今 期 尚 有行動紀實 WCC大會

所見所聞  呼 籲 青 年

「自己教會自己救」‧

當聖保羅遇上鄺保羅

地址:九龍旺角砵蘭街 280 號砵蘭街商業大廈 18 樓 1-2 室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頁:http://www.scm.org.hk

     電話:23843932      傳真:27823980

《當你沒有富爸爸  後獅子

山世代生存實錄》前言

《當你沒有富爸爸  後獅子山世代生存實錄》為本會與春天

教會合作出版的新書,現於各大書店均有代售,請多多支持。

  2008 年美國二按房地產泡沫爆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隨著美

元量化寬鬆,中國隨即撥出四萬億元人民幣救市,其中 1.5 億資金流

入鐵路項目。面對經濟衰退,香港政府一改行政紀律,沒有充份理解

顧問報告、沒有考慮「一地兩檢」的出入境問題、沒有充份討論不同

方案、沒有充份考慮社會影響評估、甚至沒有充份考慮涉及工程可行

性的勘探及地質研究,就強行通過撥款 669 億元興建廣深港高鐵。如

此違反程序公義、環境正義、人情、土地正義的決策,在社會上引發

大規模的示威抗爭,促成了「80 後反高鐵青年」、80 / 90 後社會運

動的產生,啟動了一連串對發展、土地,以及香港青年人的主體問題

的反思。

  八十後自我研究計劃亦乘勢而起。我們四年前本著「自己研究自

己」的理念,「自己故事自己寫」,希望在主流試圖定義青年人「未

能享受經濟成果」、「不能上位」、「難以置業」這些論述以外,尋

找自己生活的主體經驗,以文字留下自己一代人不同的生存感覺與掙

扎。

  2003 年香港經歷嚴峻的經濟結構轉型,當年的財政司梁錦松(他

亦是主導教育改革的三頭馬車之一)曾經在其財政預算案演辭尾聲,

唱出八十年代歌手羅文的金曲《獅子山下》,以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起

文/吳國偉、陳嘉莉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2

飛時「努力就會向上流」的流行文化記憶,掩飾經濟下流而政府無能

的窘境。

  然而,努力就會向上流?十年之後的 2013 年,香港人已受夠了

天天吵架、劇情犯駁、人物性格支離破碎、一天重播三次、同一演員

同一天死七次的無線免費電視劇。以創意及企業精神為人熟悉的「魔

童」王維基,竟然願意投資數以十億發展數碼電視,抱持創新、尊重

演員職員以至觀眾的態度,在取得某些政府高層的「綠燈」之後,並

按自由市場企業的「合約精神」向政府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然而政府

在多次「變招」之後,HKTV 在今天仍然未能廣播。相反,另外兩間取

得牌照的公司卻一再拖延,叫市民仍然不能脫離舊有的電視模式。「獅

子山精神」,經已不合時宜。

  這真是一個可悲的新時代。原來我們不是所有人的經濟社會水平

都向下流了,而是某些有關係、沒有得罪權貴、「順服在上掌權者」

的人,即使沒有能力,卻可以取得利益往上流。香港已經跟著重能力

(Meritocracy)、市場競爭、創新企業精神的時代脫離。我們忽然倒

退回六十年代:「識人好過識字。」

  其實我們起意要以「青年貧窮」為題進行今年的自我研究,是源

於數年前容祖兒一位前助理,擁有兩個副學士學位卻又因為學債壓力

而自殺。我們發現這些「不得好死」的青年人反映這一代面對的社會,

實在是充滿經濟、政治、文化、情感、學業、住房、職業、人際、前途、

宗教等等全方位的 強大生存壓力,令青年人的生活質素整體下跌。最

近多齣青年因為家庭壓力自殺、猝死,甚至竟然有青年因為與妻子吵

架而被警員三槍打死的悲劇,引起我們期望更深入探討青年人的生存

品質的旨趣。

  最初我們以簡單的「青年貧窮」這個標誌去招集訪談者與受訪者。

在 Frankie ( 吳國偉)的面書上貼上不到一天,已收到四十多個要求參

二○一三年八月至二○一四年六月 3

與的回應,其中覺得自己適合被訪問的人比參與訪問的更多。經過多

月的會議、組合訪談小隊、安排訪問、初稿、過文……我們收集了近

廿個故事。

  特別要提及的,是我們跟一班中學生合作。其中三篇故事,就是

來自這些香港中學文憑課程的通識科學生。這些出版與研究的計劃,

在中學生層面不單可行,而且成果有目共睹。深入聆聽一個個活生生

的青年的掙扎,讓學生與導師都深深感動。我們都體驗到畢希納所謂

「每個人都是一個深淵,當人們往下看的時候,會覺得頭暈目眩」的

意思。在今天道德規條化、政策為政治口號服務的年代,我們要還原

人民的生活感覺,實在需要更多這些「目眩教育」。

  造書期間我們漸漸看到,貧窮當然不是個人問題,然而在得到制

度改革、文化變遷、社會公義的來臨之前,我們仍要在「沒有富爸爸」

的狀態下有智慧地生活。於是我們將第二部份結構分析、關鍵概念變

得更富創意想像,尋找另類生活的可能;而第三部份,我們特意加上

在現行有問題的政策下,青年人可以如何活得更好的「攻略」。

  我們不能忘記,在造這本書的九個月間,以至近幾年,一群面臨

社會壓力而選擇自殺的青年人。我們在搜集他們名字及經歷時,感到

極為深沉的憂傷。我們深信,即或這些創傷的生命沒有引起很大的社

會關注,但是每一個靈魂都為上主所珍惜。這些沉重感引領我們轉向

宗教情感而非分析性的回應,與〈愛仇敵:耶穌運動的人民大團結〉

並列在第四部份作為整本書的信仰反省。

  這本書一如既往的自我研究系列,沒有波平浪靜的政策歷史分

析,而是身在其中的自我研究者的行動研究,是困境中的弱勢者如何

認清形勢,再伺機而動的一個反思行動。編輯們看到訪談文稿,愈覺

得「後獅子山時代」比原初的「青年貧窮」更能表述這一代青年的處

境。完成這本書之後,不禁想問,將要來的普選時代的執政者,你們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4

會如何對待這群「沒有富爸爸」的青年人?

二○一三年八月至二○一四年六月 5

造書過程

《當你沒有富爸爸》成品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聲援七一佔中聲明

編按:在二○一四年的七一遊行當晚,學民思潮與學聯分別帶頭佔領

中環,其中,學聯於中環遮打道的佔領行動有千人參與,警方在七月

二日凌晨開始清場並拘捕遮打道的佔中示威者,至該日早上完成清

場,共有 511 人被捕。

感謝學界勇敢佔中

  我們是一群關心社會的大專基督徒。我們感謝、讚揚因七一佔中

而被拘捕的511位示威者。他們為了爭取香港民主而勇敢地押上自己,

無懼付上法律責任,實在值得敬佩。我們亦感謝帶頭提出今次七一佔

中的學界(學聯及學民思潮),勇於提出新的形勢分析,並勇於實行,

為香港換來一次寶貴經驗,讓群眾運動的意識和力量得以累積,亦讓

廣大市民看到和平佔中的可能性。我們促請特區政府聆聽民意,落實

真普選,否則香港市民必然有更強烈的反抗!

強烈譴責警方暴力

  同時,我們對警方清場及使用暴力作出強烈譴責。首先,人民

有權示威,無需警察批准。再者,示威者只是和平靜坐,並無使用

絲毫暴力,警方清場時卻按壓示威者穴位及屈曲示威者手腕。即使

在示威者已自行步上旅遊巴時,警方亦全程屈曲示威者手腕,為示

威者帶來強烈痛楚,做法可恥。在示威者被帶回黃竹坑警校後,大

部份示威者並沒有被搜身、錄口供及落案檢控,卻拘留他們十二小

時以上,期間更拖延提供食水與及聯絡律師的渠道,變相折磨示威

者,剝削其基本人權,做法無理。我們在此要求警方作出道歉 ,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6

取消檢控示威者,並嚴懲未能克制、使用武力的警員。

團結上街,前線與支援同樣重要

  現在,香港正處於能否取得真普選的關鍵時刻。面對中央和特區

政府的鎮壓,香港市民必須更加團結,顯示出更大決心和勇氣。我們

在此呼籲更多香港人走上街頭抗爭。每個人所能承受的法律後果都不

一樣,除了走到前線被拘捕,在旁的聲援同樣重要。例如今次行動中,

有學生自發組成後援會,為群眾收集及提供糧食、食水及醫療的支援;

又例如在場一直有大量群眾聲援,在旁監察警方有否使用武力、為示

威者鼓掌打氣,讓示威者不是孤單作戰,他們同樣值得表揚。希望這

些例子鼓勵更多香港人,在不同位置、用不同方法參與抗爭,為香港

努力。

鄺保羅言論可恥

  然而聖公會大主教鄺保羅,於周日講道時,竟然指參加遊行的人

「心靈沒平安、佢哋個腦完全唔識得分析」,又指「有陣時唔一定要

出聲嘅,無聲勝有聲」。我們對鄺保羅的言論感到失望和憤怒。自己

教會自己救,我們呼籲聖公會教友,公開抵制鄺保羅的言論,展示出

香港教會對這個世代應有的承擔,拒絕維穩。這幾天,有很多大學老

師表示支援他們的學生,並表示會為被拘捕的學生提供協助。我們呼

籲基督徒和香港教會,能像大學老師般,為這些被捕基督徒展現出同

樣的承擔。

呼籲信徒自救教會和香港

  幸好,透過媒體報道,我們得知在場佔中的也有基督徒,包括王

少勇牧師。報道指王牧師患有癲癇症,在被拘留期間延誤服藥,幸而

沒有病發。我們十分欣賞王牧師和在場的其他牧者和基督徒的義舉,

二○一三年八月至二○一四年六月 7

他們的行動活出基督的樣式。我們亦呼籲更多基督徒走出來行這條爭

取公義的路,或走到佔領最前線,或在旁支援為佔領者打氣。自己香

港自己救,讓我們在這世代作鹽作光,讓主耶穌對人的愛和對抗不義

政權的精神,能在這世代得到彰顯。阿們。

二零一四年七月八日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8

菲律賓人權之旅

  我有幸可以參加二零一三年八月底在菲律賓舉行的 Human Rights,

Justice and Peace (HRJP) 和 Asian Students and Youth Gathering(ASYG)

之聚會,加深對菲律賓社會現狀的認識,亦對其他亞洲國家所面對的

共同問題有更深入的體會。

  在 HRJG 期間,來自十多個不同國家的年青人聚集在一起,各自

分享自己國家所面對的教育問題。大部份亞洲國家面對教育商品化、

文憑化的現象,令教育產業化。特別在發展中的國家裡,當教育是唯

一向上流的方法,而基層學生在巨大的學費之下,已經輸在起跑線上。

教育變成窮人不可達到的夢,卻成為富人階級再製造的工具。

文/黃兆恒

圖為 HRJP 期間參與的一次示威

二○一三年八月至二○一四年六月 9

  而在已發達的亞洲地區裡,教育量化為數字,以公開考試的成績

來量度一個人的成就。教育不再是以啟發思維,道德教育為主,反而

以考試技巧、面試心得為主。教育成為了異化的工具,所以每當公開

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學生往往失去了人生目的,有些更自尋短見。當

我們希望教育是人權的一部份時,除了爭取相應教育改革之外,更

要反思資本主義的功利社會心態,把教育的本質回歸最初──以人為

本。

  在 ASYG 期間,我親身感受到更多菲律賓底層人民的生活,也對

菲律賓人有不同的想法。在探訪期間,我去了菲律賓的垃圾山,與區

來的居民交談,參與一間區內的幼稚園課堂,體驗到當地生活的困苦

和衛生的惡劣,亦對小孩努力學習的態度所深深感動。垃圾山除了是

社區規劃不當的惡果之外,將來更要面對財團收地迫遷,當地居民前

路茫茫。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10

攝於垃圾山

  這次旅程令我更真實地感受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現狀,種種社會不

公義存在於不同的社區,在貪污嚴重和制度透明度不足的地方裡,民

主體制亦難以發揮其功效。所以,我們除了要繼續爭取體制上的改革,

落實民主的制度;另一方面亦要壯大公民社會的力量,才能令公義得

到彰顯,確保我們的權利受到保障。

攝於垃圾山內的一所教育機構

二○一三年八月至二○一四年六月 11

A Tired but Joyful Trip in Manila

Four SCM-HK members, including me, went to Manila to

participate in Human Rights Workshop and the Asia-Pacific Student

and Youth Gathering (ASYG) from August 24 to September 5, 2013.

“Education is human rights!” - the theme of this year ‘Human Rights

Justice & Peace Workshop’ organized by World Student Christian

Federation-Asia Pacific (WSCF-AP) in Manila, focusing on the issue of

commerci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world. The workshop aims to

reclaim rights to education for all, so as to tackle unfair competition

between rich and poor students or other serious problems caused

by commercialized education. To my shock, l realized that the

phenomenon of commercialized education is quite common, not only in

Hong Kong but also in other regions of Asia-Pacific after the “education

situations of your own region” sharing from other participants. They

have mentioned several problems they are facing in their own countries.

For instance, Government of the Philippines is known for serious

corruption problem. Schools/Colleagues have taken the main part

from government fund for their personal usage and put little resources

into academic research, finally lead to degrading academic quality.

Also, shortage in school rooms and underfunding from government

are shown that Philippine government has to bear big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onal problem. Government in Philippine spent only 3.3% of

its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compared to 7.4% from Malaysia and 4%

from Thailand. “Education as business” is the main orientation viewed by

Philippine government. Government is always finding ways to remove

its responsibility to other stakeholders, such as non-funding school, in

education aspect. All in all, education, under beautifully sounding slogan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12

Written by Mabel

“your education is our future”, equals only to commerce and price.

This was my first time to go aboard participating on human

rights workshops, and l was so lucky to learn a lot from the sharing

on education situations of the Philippines and other countries in

Asia-Pacific. The opportunity to join community exposure and

demonstration match outside the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is

virtually priceless. The events teach me the views how local people

considering their education system, their stories of struggle and

resistance to autarchic power. I was touched by their braving actions

on fighting the rights on education and house. Their actions are fight

for humanity and they believe that education should be used to seek

for humanity as Paulo Freire said “ Education is a cultural action of

freedom!” (Paulo Freire, Cultural Action for Freedom, 1970)

In ASYG event, l went to Muslim and Migrants community to stay

one night with the local. This is definitely the poorest place l have been

visited. However, people showed me their biggest smile and generous

hospitality. Their most brilliant smile has marked on my heart even

after l came back to Hong Kong. I really feel thankful to their generous

hospitality of cooking breakfast/dinner to me and leaving me a bed to

take rest. All of these are valuable experiences despite of the harsh

schedule host by organizers.

二○一三年八月至二○一四年六月 13

Participating in a demonstration during HRJP.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14

Government plan on urban development - High Railway Construction.

Children’s brilliant smile.

新莊介紹

熊玉婷(主席)

呀靚,斤兩很少,努力學習中,很想貢獻自己,希望每個人都能活得

像人。

吳以諾(副主席)

大家好,我是以諾。

不少人以為此名源自創世記那位「與神同行百年,被接升天」的人,

但他的名其實也是抄回來的。抄誰?

正是史上首位謀殺犯──該隱之子以諾。

早前,有人得悉後問我:寧願當哪個以諾?

我答:後者。

換著你,你會怎樣答?

蕭咏詩 Nicole(文書)

記得第一次接觸 SCM,是因為一些想不通的宗教問題。這裡給了我對

信仰更多的可能性。今年成為執委,希望能承傳 SCM 的傳統,繼續結

合信仰和社會運動,為我們的社會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各位 SCMERs,

一起加油!

忘了介紹自己,我是說話聲音很大,很愛吃的 NICOLE。

陳志榮(財政)

大家好,我是志榮,今屆 SCM 的執委。

在信仰上我形容自己是一個迷失的人,因為某些原因令我離開了原初

的教會,也摧毀了我長久以來被建立的信仰價值。所幸的是,它幫助

我由一粒「耶膠」開始慢慢改變,而 SCM 亦是其中一個幫助我成長的

場所,令我開始思考基督徒與社會關係的地方。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16

二○一三年八月至二○一四年六月 17

呼籲香港青年

「自己教會自己救」

  前幾天參與大專基督徒圓桌會議,席間提及改革教會,使之關心

公義天國臨在地上。有講員鼓勵青年信徒,努力更新教會,甚至讀神

學,考獲傳道和牧師資格,搶奪教會。我即時的回應是:花這麼大力

氣去移動教會,可能自己直接行動,直接參與改變不公義社會,來得

更實際更化算。想不到會議完結後的討論更精彩。

改變不了教會

  會議完結,我和兩位青年信徒午膳。信徒 A 表示,我的回應正好

刺激她思考。過往她積極呼籲團友關心社會,碼頭工人罷工之時,邀

得相關講者來團契分享;又嘗試把熱哄哄的新界東北議題帶入教會,

盼望教友出席集會。然而,花這麼大力氣,團友反應一般,有的更表

示:「又要返教會又要去集會,這樣做信徒不是很辛苦嗎?」信徒 A

頓感增加了其他團友的工作量和心理負擔,自覺不是味兒。最後她也

體會到:可能我自己出來行動,比起促進教會改變,來得更有效。而

信徒 A 也漸漸少返團契。

  信徒 B 也面對相類似的情況。其教會青年團契漸漸萎縮,只剩幾

個人,於是剩下的人要分擔更多工作,包括帶週會、領詩、準備靈修

材料等,但還是吸引不到青年人來。相反,信徒 B 在遊行和集會之時,

反而碰到平時少返聚會的團友。同枱吃飯的我們立即說:「何不把團

契聚會搬到示威集會現場?」信徒 B 勉力維持教會團契聚會,卻在街

頭碰上他的團友,實在諷刺。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18

文/劉劍玲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執行幹事

別讓教會改變你

  更諷刺的是,讀神學做傳道人改變教會,很可能是一個虛假的希

望(False Hope)。剛過去的新界東北集會中,一位已有家室的青年信

徒,向我們「呻」。他教會中的傳道人,希望在主日場刊中,呼籲教

友 622 和 629 參與佔中全民投票。然而在一輪對答往還後,主任牧師

否決了傳道人的請求。連傳道人也發揮不了甚麼作用,青年信徒面對

教會這個巨大的黑洞,浪費再多的力量也於事無補。

  改變不了教會,更可能讓教會改變你。據一篇報道 [1],黃之鋒曾

遭牧者「『抽水』和開玩笑」,他「盼牧者能對參與社會運動的年輕

信徒『輕手啲』(意即牧者不應過於反對他們參與社運)」。而當黃

之鋒反國教後表示將來未必參與太多社會運動時,教友更因此「感謝

主」。青年信徒內心如不堅定,很容易受教會冷待的氣氛影響,從而

放棄對公義的追求。

自己教會自己救

  如是者,是不是鼓勵青年信徒完全放棄教會?我想答案沒有那麼

簡單,讓我們先看看兩個例子。

  台灣長老教會青年信徒,就教會於年會中倉卒通過反對多元成家

的信仰立場,發起「自己教會自己救」聯署行動 [2],又於教會開會場

地入口舉起示威標語牌,要求與長執公開對話。香港方面,則有 518

「愛爸媽 ‧ 愛我家」集會和「六個一」聲明後,一班基督徒作聯署,

要求集會主辦宗派浸信會、宣道會、播道會為平反六四發聲明。[3]

  這些行動,與文首討論「改變教會」的情況不一樣。首先,仍然

辦青年團契,甚至要讀神學當牧者的想法,是體制內的改革,耗時甚

長,而且有先被體制改變的危險;而上述台灣及香港信徒聯署行動,

二○一三年八月至二○一四年六月 19

則是體制外的訴求,是自主的青年信徒,呼喚教會領導層平等對話、

回歸其宗派傳統的正義行動。

  其次,兩宗行動均牽涉大社會政治形勢。教會以性傾向為題大造

文章,既延續現有對性小眾的剝削和歧視,更有干擾(side track)現

有政治議題的效果。以香港為例,兩次基督教保皇勢力就性傾向議題

集會,正值社會累積對特區政府不滿之際,包括上次討論施政報告和

今次財政預算案正進行拉布等等,基督教集會帶有維穩效果。[4]

  文首「改變教會」的看法最大問題在於,並不視教會為社會問題

的製造者,認為教會頂多是不參與社會運動,卻沒有意識到教會也可

以是社會不公義的源頭。如是者平信徒自發的行動,與其他社會運動

類同,是要針對不公義的源頭,進行或 name and shame,或提升大眾

意識,或平等對話等等變革方法。

誰是你的弟兄姐妹?

  故此青年信徒要認清使命方向,為使公義天國在人間,餘生精力

時間實在有限,要尋求最有效的方法。不少信徒已自發走出來,例如

近日就有信徒登報聯署反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5]。

  其實教會、我們這些大專基督徒組織的存在,是要能更好地讓青

年信徒實踐使命,而不是成為青年信徒的包袱和重擔。組織的存在,

有既定戶口和團體註冊運作,方便你們籌款和申請街站小販牌;組織

的存在,有助鞏固連繫老鬼和新人,提供豐富的金錢上、思想上、信

仰傳統上的資源,幫助你們克服障礙。這就是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的

青年牧養,這就是我們認為大專基督徒組織仍然要存在的原因。

  耶穌曾回答說:「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

母親了。」(馬太福音十二 50)願意和青年信徒一起實踐天父旨意的,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20

就是青年信徒的弟兄姊妹,就是他們的教會,他們的家。

注釋:

[1] 張家輝。2014。〈黃之鋒談信仰與社關 盼牧者對社運青年「手下留

情」〉。時代論壇,6 月 8 日。

[2] 反對 2014 總會年會同性婚姻議題相關的臨時動議案 連署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95087290630426/

[3] 主場新聞:基督徒聯署 促三大教會為平反六四發聲明

http://thehousenews.com/politics/ 基督徒聯署 - 促三大教會為平反六四發聲

明 /

[4] 參考:

普世頻道:三宗信甚麼?你又信甚麼?──評信徒的信仰忠誠與教會改革

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83669&

Pid=1&Version=0&Cid=837&Charset=big5_hkscs

1908 書社酷兒月活動之二:同志運動應協助建構基督教神學(講座)

http://www.inmediahk.net/1908

[5] 時代論壇:逾四百信徒報章刊聲明 反對政府發展新界東北計劃

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83901&

Pid=1&Version=0&Cid=145&Charset=big5_hkscs

二○一三年八月至二○一四年六月 21

WCC 大會所見所聞

  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WCC)第十屆大會在

2013 年 10 月 30 日至 11 月 8 日舉行,而大會舉行前兩天則舉行了

Pre-Assembly。剛好我去年在韓國工作,也在韓國的SCM(KSCF)幫忙,

理所當然的參與在其中。雖然 WCC 大會是在 10 月 30 日才在釜山舉

行,不過早在大會舉行前兩星期,各地不同的基督教團體都藉著 WCC

大會前在韓國舉行不同的討論會或是會議或是訓練之類的,我們世界

基督徒學生聯盟(WSCF)的同工與執委們也在大會前一個多星期就到

韓國順便舉行執委會;亞太區也和 KSCF 合辦了 Peace Symposium,單

單這兩個活動,已經把我的精神幾乎耗盡,而且我又不是參加者,是

以同工的身份參與,忙東忙西,幾乎都沒有完整參與過任何一節討論

或是工作坊,不過,觀察到的東西還不少。

反 WCC 集會

  其實早在年初的時候,已經有韓國基督教界內反 WCC 大會的聯盟

向第十屆 WCC 大會韓國準備委員會(Korea Host Committee, KHC)表

示,會在 WCC 釜山大會舉行期間進行示威,亦因為這個原因,KHC 曾

開會討論過把大會舉行的地點由釜山北移到首爾。當然最後大會還是

繼續在釜山舉行,而反 WCC 大會的聯盟也是一樣地在釜山大會會場外

示威,而且天天都有。我們每天去會場的時間或是吃午飯的時候,總

會聽到數個背著大字牌的叔叔,用著韓式英語說著「WCC GET OUT」

或是「NO WCC」又或是「WCC KILLS KOREAN CHURCHES」等等。有

一個中午,WCC 大會場外忽然出現很多警察,我還在想到底發生什麼

事,跑到外面看才知道原來反 WCC 大會的人舉行大型集會,大喊口

號。其實這個反 WCC 的集會十分誇張,人數之多是可以用十幾輛旅

遊巴才能把他們送走。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22

文/鍾曉芬

青年代表比率下降

  在忙東忙西處理事情,我幾乎都沒有精神和時間去參加會議。還

好認識幾位台灣的青年代表,從她們身上都知道一點的八卦。聽說開

會時青年代表的聲音都不太被聽進去,青年代表們都一肚子的氣。然

後到大會最後有報導說 WCC 青年代表的比率比去屆下降了一點。我

在最後閉幕崇拜時看到新一屆 WCC 的委員會們,WELL……幾乎都是

老一輩的人佔半數以上。

青年聲音在哪?

  之前有參與過 CCA 的大會,那時候也有青年會議(Youth Pre-

Assebmly),我們在青年會議時都會準備我們的聲明書,在 CCA 大會

上也有發表過。不過這次 WCC 的青年大會上,除了有一起崇拜禱告

分享和一些主題討論外,都沒有一份屬於青年聲音的聲明書。我有問

過,WCC 大會上有沒有空間讓青年的聲明書讀出?你應該猜到答案是

「沒有」。那青年大會的目的是什麼?我感覺只是一大班「大人」在

做「正事」,然後開闢一個所謂空間,讓「小朋友」玩,不要誤了「大

人」做「正事」而已。

  還有就是這次大會都有 Steward 的部份,我覺得如果第一次去接

觸 WCC 或是其他大會的話,當個 Steward 是不錯的經驗去認識不同

的朋友和世界教會的朋友 / 前輩(包食包喝包住包機票,還有零用錢

耶!);但如果青年在 WCC 裡的角色位置永遠只停在 Steward 的階段,

而我們又只樂於當個Steward的話……年青人在教會裡,還有聲音嗎?

合一運動無希望?

  大會完結時,和同事們和比較熟的牧師們吃飯,聽他們聊天時,

大部份人的總結都對 WCC 失望,還有覺得合一運動無希望,特別在

二○一三年八月至二○一四年六月 23

韓國的合一運動。我沒有很完全的理解,不過不約而同地,他們都點

出韓國教會以至 WCC 都存在一個很濃厚的階級文化,沒有人想要打

破,也很難打破。合一運動難道就這樣在寒冬裡壽終正寢?合一運動

的春天不會來嗎? WCC 我倒是第一次接觸,我有時候也有點混亂,

到底 WCC 在講的合一運動是什麼?和我們 SCM 講的合一運動又是不

是同一件事?交流的點在哪?我們 SCM 在合一運動上的角色和位置又

是什麼?好有趣,這大概可以是一篇論文的題目吧!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24

羅馬尼亞正教會 (Romanian Orthodox Church) 的代表,在

韓國風格的聖像畫下發言。

25二○一三年八月至二○一四年六月

牧養鄺保羅──

聖保羅與人人平等的香港

文/吳國偉宣教師 春天教會

神學教室

  五十一萬香港人參與七一遊行、數千人七二凌晨留守,以及八十

萬人公投、市民發動公民抗命爭取有公民提名的真普選,這些針對社

會不公義的根源問題而作出的公義行動,社會普遍支持,甚至有人覺

得自己未能勇敢參與 511 位被政治檢控,感到良心責備而內疚。

  可是身為香港聖公會教省的領袖,大主教鄺保羅,不單沒有以其

牧者的身份,去聲援這些良心之聲,還竟然在代表上主向人宣示聖意

的宣道中,助紂為虐,作出冷血涼薄的批評。如此輕率聖職、屈枉正

直、殘害忠良,實在令教會蒙羞。

  後來教省秘書長管浩鳴試圖降溫,稱鄺大主教之言是「風趣」,

更是荒唐。對本地如此重大事件開玩笑,是非不分,實在是低級趣味。

  鄺大主教之講道中,最為失見證的,可能是「菲傭」一說。這種

不倫不類的比喻,首先是侮辱了示威者尋求自主的良知。更為嚴重的,

是對外傭作出羞辱。外傭在香港不建全的制度下,長期失去金錢及人

身的保障,例如被剋扣工資、被收取高昂中介費、甚至被虐等等情況,

很明顯鄺大主教對此毫不知覺。更為基要的,是菲律賓人在本國早享

平等的民主制度。藉教會會眾的信任而晉身特權階級的鄺大主教,有

甚麼正當性去看不起擁有充份自決權的菲律賓人!?

  鄺大主教的名字為基督教最為重視的使徒「保羅」。保羅在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26

《聖經.加拉太書》中,提出著名的基督教有關人人平等的宣告:「並

不分猶太人、希臘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

耶穌裡都成為一了。」(3 章 28 節)鄺大主教在晚上睡前懺悔禱告的

時候,可有聆聽良心之言、聖靈督責?

27二○一三年八月至二○一四年六月

第 一 屆 基 督 教 性 / 別 文 化 節

本會與春天教會、香港婦女基督徒協會,合辦第一屆基督教性╱別文化節。節目豐富,包括:0) 在旺角行人專用區派發安全套和宣傳單張(12月24日)1) 開幕節目「港、台性教育對談暨電影欣賞 -《青春水漾》」(2月9日)2) 身體互動工作坊(2月15日)3)《雅歌》讀詩會工作坊(2月16日)4)「搞定女人」「搞定男人」- 哥哥仔教性歡愉工作坊(2月21日)5) 性情獨白徵稿6) 閉幕禮於3月1日舉行,活動包括性情獨白、雅歌讀詩表演、 SALLY’S TOY拯救、「為何我們談性福?」伸延討論會,並頒奬予 性情獨白得獎作者。

以下為其中一些活動紀錄,與大家分享。更多紀錄和得獎作者文章,見「快樂性福」基督教性別文化節(第一屆)facebook專頁。

紀錄「搞定女人」「搞定男人」──哥哥仔教性歡愉工作坊文/Nicole

在2月21日晚舉行的「搞定女人」「搞定男人」──哥哥仔教性歡愉的工作坊,是整

個基督教性/別文化節最受歡迎的活動。當晚有單拖的,也有攜眷的;有異性戀人,

有同志戀人;不同性別和性傾向的朋友來到,全場爆滿。大家在這個擠滿人群的課室,與

「哥哥仔」互動十足,度過了興奮又難忘的一夜。

  哥哥仔在開始教按摩之前,向在場的參加者作出邀請,希望有人能讓他做示範。我以

為參加者會害羞不願意出面示範,怎料好幾個參加者立即踴躍舉手。第一位被邀請的是舉

手最快的女生,看樣子應該是學生來的。她先俯臥在按摩床上,哥哥仔用適當的力度和手

勢在她的背上游走和按壓,參加者都擁到前面,用心地觀看示範。那個出來做示範的女

生,一臉享受的樣子,被按得可舒服呢!

  大家都很認真地學。有些參加者深怕自己會忘記那夜所學的,趕緊用記事本把按摩

的細節抄下;有些參加者可能覺得自己未能掌握要訣,顯得滿臉疑惑。哥哥仔耐心教導我

們,如何按摩身體各部位。

  這晚,大家都嘗試打破我們生活上的慣例,敞開心懷地去接觸「性」,用最原始的

感覺去探索對方的身體。作為一個異性戀者,平日對異性的觸碰都像是禁忌,要是那個人

不是男朋友,根本不會對他有任何身體接觸。當晚的我,是跟沒有同伴的朋友互相做練習

的。原來,與不太相熟的異性有身體的互動並沒有被冒犯的感覺,反而這正正是一個了解

對方的機會。當跟對方互動時,會一邊按摩一邊溝通位置和力度對不對,還會關心對方的

感受。

  我們可曾有把自己的身體當作至親看待嗎?知道怎樣安撫、享受自己的身體嗎?謝謝

哥哥仔那夜帶我們一起開啟那道通往身體的鑰匙,讓我們的對身體、對「性」更了解。

28

第 一 屆 基 督 教 性 / 別 文 化 節

傳遞關懷──「身體互動工作坊」紀錄文/阿靚

這晚有十多位參加者。在開始真正互動之前,參加者需要一些準備工夫。籌委先替參加者按摩雙手,讓參加者感受怎樣被按、被按哪個位置,是會令自己、令

別人舒服的。初步練習過後,每位參加者都為雙手塗上大量椰子油或潤手霜,戴上眼罩。主持人播放柔和的音樂,引導參加者慢慢放鬆自己的身體,好預備與別人互動。  主持人用雙手引領參加者(A)走到另一位參加者(B)跟前,將A的手交托給B,由B先為A按摩約二十分鐘,再由A為B按摩。期間,主持人溫柔的聲音繼續引領參加者投入:「由對方的指尖開始認識對方」、「讓對方安慰自己,讓自己蘇醒過來」、「請傳遞一份祝福予對方。」透過雙手的接觸、互相撫摸、按摩,傳遞溫度、情感,認識彼此。四十分鐘過後,主持人把參加者的位置打亂,才指示各人把眼罩脫下。由此至終,參加者不知道對方是何許人。  主持人表示,今次的身體互動工作坊最希望帶出,無論對方是誰,對方的外貌、性別如何,即使是平日不喜歡的人,在放下偏見時,在使用肌膚接觸這種最原始的語言時,仍然能傳遞關懷。

參加者分享感受  活動後,參加者分享感受。有人說讓他想起與母親在一起的感覺,很安全。又有人表示初時不太知道可以怎樣摸,摸得很生硬,但愈投入愈放鬆,雙手愈來愈柔軟。他還在互動過程中,感受到對方是一個比他主動的人。因為他為對方按摩時,對方的手有給予回應。  也有參加者表示未能投入,在平日的身體互動中,他習慣用盡五官去感受。如今被蒙眼,站立時間長,他不享受,又累,但又不敢/不好意思中途退出。他笑言感到像性工作者,意指不願意但又要待時間過。  由於今次參加者中較多是男性,不少組合都是男配男,參加者雖然不知眼前人是誰,亦有此預算。部份參加者發現原來在這樣的身體互動中,性別原來不是問題。部份參加者則表示最初猜到對方是同性時,也有恐懼、不安,後來慢慢嘗試去接受,又會幻想對方是大美女、或是戀人,最後也就對方成為了自己的幻想對象而心存感激。

觀察者  筆者在旁觀察整個互動過程,發現兩個有趣的畫面。一是,無論籌委們在較早前的試玩時,或是當天的參加者,大部份都跟隨柔和的音樂,慢慢的接觸,慢慢的撫摸,慢慢的輕按。唯獨有一對參加者,在二十分鐘過程中,皆用盡全力,在手腕至手臂之間超高速來回搓揉、按壓。不知是否先按的參加者做了這個示範,後按的一位也跟隨,用盡全力,高速來回按。互動完後,兩位參加者雙手通紅、疲軟而痠痛,表示不享受。

  二是,筆者又發現大部份參加者被按摩時皆表現放鬆,但其中一位參加者另一隻手全程皆緊握拳頭,好像很辛苦,隨時要向對方揮一拳。  筆者有感,每個人從小到大,或受家人朋友影響,或受社會文化信仰薰陶,建立了一套與人接觸的方法、理解關懷的頻道。所以,即使有人釋出了善意,也不一定有能力接受。而有些人的善意,在對方看來並非善意,苦了彼此。期望人們建立更豐富的頻道,更能理解世界、人與人之間更多的美麗。 29

第 一 屆 基 督 教 性 / 別 文 化 節

30

開幕節目「港、台性教育對談暨電影欣賞 -《青春水漾》」紀錄

文/志榮

  《青春水漾》(下稱《青》),由台灣民間團體「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出

版的性教育影片,對象為高中生及大專生,曾在部分台灣學校播放,用作台灣性教

育的材料。《青》少有地以女性的角度去探索「性」,讓觀眾明白,女性也有性需要、

好奇及疑惑。當中透過女主角在游泳池的出水口找到性快感,與友人探知自己的敏

感帶等片段來呈現。《青》也涉及其他性範疇的探討,例如:自我價值與認同、男

女情感關係上的協商等。而機構希望透過影片與大眾一同探索上述的議題,以友善、

不說教的方式一起談性論愛。

  是次分享會除了觀看《青春水漾》,亦邀請到楊靜怡小姐(前台灣性別平等教

育協會副秘書長,曾參與構思《青》)和潘宇軒先生(香港性別研究(教育)碩士,

前中學教師)作一個港、台兩地性教育的對談。

台灣性教育狀況

  據楊靜怡小姐的分享,台灣很多學校老師在性教育上都未有足夠的裝備,不論

是心理及知識層面上,部分老師更會略過這部分的內容或讓學生自行回家研讀(可

以講大部份老師都係,所以一講「跳過跳過」,就知係暗示緊關於性既野)。導致

學生無法清楚了解「性」是什麼,帶著許多不同的問題,只能與同輩間透過 AV、

網絡等接觸一些似是而非的性知識。又會採用恐嚇式性教育,例如血淋淋的墮胎影

片、性病的講解等,作為性教育材料,希望藉此威嚇學生不要接觸性。曾經有學生

們因播放的影片太血腥而衝出教室或者哭泣等。以此方式教育「性」,根本無助青

少年正面地認識性及鼓勵他們探知自己成長中的身體,「性」亦在此教育模式中被

污名化,在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社交關係中不會或不懂得正面地分享及探知性的話題。

  由民間團體推動的性教育,以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為例,她們透過「種子教

師」計劃,培訓現職教師,讓他 / 她們能夠有足夠的知識及心理層面的裝備,正面

地教導性教育,談論性議題等。製作影片《青》作為性教育材料,讓老師有不同的

教學資源,讓老師和學生能更正面地認識及面對性。與議員合作推動性教育,由於

台灣推動性教育民間團體的力量不大,所以她們會聯合不同的議員,舉辦活動,以

吸引不同層面的人士參與。

香港性教育狀況

  據潘宇軒先生的分享,香港與台灣性教育上有些部分十分相似,首先是老師在

教授學生性教育上同樣未有足夠的支援及培訓。他以個人經驗為例,在他初任職中

學教師時,第一次面對學生在性方面的問題,他本人沒有想過作為老師要面對這樣

的情景,例如有女學生懷孕後問他怎麼辦。在他中學教師生涯也與同學面對過不少

在性方面的疑問,而學校也沒有為他提供足夠訓練或知識的裝備。

第 一 屆 基 督 教 性 / 別 文 化 節

  其次是香港也慣性採用恐嚇式性教育,希望學生不要接觸性,而沒有教育他們,

性並非只有性行為,而是包括對自己身體的了解等方面。潘先生表示,他有一段時

間會將安全套放在自己的枱上,讓學生知道他對性抱持開放的態度,自此以後學生

在性上有疑惑都會找他,儘管是他沒有教過的學生。這些疑惑包括因青春期成長帶

來生理變化,對異性的暇想等。青少年在成長階段在對性必然有許多的疑惑,上述

例子便說明他們十分需要一個開放的長輩同行及分享。

  另外,潘先生也提及過香港性教育只教導青少年人在面對性要求時要說「不」,

而且還停留在教導他們飲冰水、做運動來抵抗性慾。現實情況是一部分學生真按教

導壓抑性慾,但卻有為數不少的學生踴躍欲試,這批學生需要知道如何正確地進行

安全性行為,這些教育卻被忽略。而性教育根本沒有教導年青人如何去面對初次的

性行為,不論在心理或安全的層面上。其實許多年青人都不知道安全套的正確使用

方法,即使學校性教育課有談避孕,也缺乏直接示範如何使用安全套。

  透過是次的港、台性教育對談暨電影分享,讓參加者了解到台灣方面的性教育

工作及情況,並重新檢視一次香港性教育有什麼需要進步的地方。

31

「快樂性福」第一屆基督教性/別文化節:閉幕禮

行動紀實2013 年 8 月至 2014 年 6 月

院校活動:香港中文大學:迎新夜 (9 月 17 日 )、基督徒做乜撐同志? (9

月 26 日 )、政治 ABC + 基督徒要關心政治? (10 月 2 日 )、解放神學

與青年貧窮 (10 月 10 日 )、性傾向歧視法到底所謂何事? (10 月 24

日 )、和平佔中與基督教 (10 月 31 日 )、政治神學 (3 月 5 日 )、解放

神學與性解放 (3 月 24 日 ),於 4 月 10 日與中大 soci cell 合辦聚會「信

徒如何與非信徒相處?」。

院校活動:香港理工大學:迎新夜 (9 月 30 日 )、和平佔中,搞乜東

東? (10 月 8 日 )、迎新週 (9 月 23-27 日 ) 擺放攤位招收新會員、福

音是什麼? (10 月 15 日 )、貧富懸殊 (10 月 22 日 )、香港基督教不同

傳統 (10 月 29 日 )、上帝預定人生劇本?! (11 月 5 日 )、開學週會:

基督徒的掙扎。。。(1 月 15 日 )、生下無頭骨 BB 的反省 (1 月 21 日 )、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32

1.

2.

「外傭與我」查經:誰是我的鄰舍? ( 路加福音 10:25-37)(2 月 21 日 )、

解放神學與青年貧窮 (2 月 18 日 )、聖經中的公義 (3 月 4 日 )、聖經

中的公義 (2)(3 月 11 日 )、查經:動淫念 .....(3 月 18 日 )。

院校活動:嶺南大學:以「批判讀書會」形式進行,活動:從《哈利波特》

看 HKTV 運動爭拗 (10 月 30 日 )。

與民間神學院合辦第六屆神學精補班初班 (2013),自六月開始逢星期

四舉行,包括上帝旨意 (8 月 8 日 )、教會觀 (8 月 15 日 )、真理觀 (8

月 22 日 ) 、聖經觀 (8 月 29 日 ),約二十人出席。

與民間神學院合辦神學精補班中班,以讀書組形式舉行,閱讀劉小楓

的《走向十字架上的真》。9 月 26 日開始第一課,分配組員報告哪一

章;第一章舍斯托夫:從絕望哲學到聖經哲學 (10 月 18 日 )、第二章

巴特:上帝就是上帝 (10 月 25 日 )、第三章舍勒:人是祈禱的 X(11

月 8 日 )、第四章布爾特曼:神聖的相遇 (11 月 22 日 )、第五章潘霍

華:分擔上帝的苦弱 (12 月 6 日 )、複習前幾章 (12 月 19 日 )、第七

章尼布爾:不抱幻想,也不絕望 (1 月 2 日 )、第九章拉納:傾聽與奧

秘 (1 月 15 日 )、第六章薇依:信仰的重負與上帝之愛 (1 月 27 日 )、

第十一章巴爾塔薩:十字架上的榮耀之美 (2 月 12 日 )、第十章漢斯昆:

十字架上的普世挑戰 (2 月 28 日 )、第十二章莫特曼:十字架上的未

來是大地的希望(3月12日)、第八章海德格:期待上帝的思(3月27日)。

另閱保羅.田立克《存在的勇氣》(The Courage to Be) 第六章 (4 月 9 日 )。

與民間神學院合辦合辦第七屆神學精補班初班:神學基本概念與方法

(2014),包括:信點測驗 + 深印 / 深思熟慮的神學 (6 月 12 日 )、神學

反省六資源(6月19日)、神學建構四步曲(6月26日),約十五人參加。

舉辦查經活動,包括:治好畢士大池旁的人 ( 約翰福音 5:1-16) (8 月

30 日 )。

二○一三年八月至二○一四年六月 33

3.

4.

5.

6.

7.

舉辦「社會科學研習系列之正向心理學的功能與限制」,研讀《失控

的正向思考》,由阿烈發動,組員分工作每章報告,包括:第七章 (8

月 12 日 ) 和最後一章 (9 月 9 日 )。

會員大會於 12 月 8 日舉行,並成功選出新一屆幹事會。又於 4 月 12

日舉行特別會員大會,跟進會員大會討論遊行小冊子文章事宜。

「普世頻道」繼續為大家帶來最新反省文章,在這段期間共收錄文章

四十二篇。

SCM 新知舊雨系列,於 8 月 19 日舉行台灣反核之旅分享會;於 2 月

8 日舉行「澳洲 SCM 和東帝汶之旅體驗分享」邀得 Christine 和澳洲

SCM 成員 Aidan 分享。

香港 SCM 代表梁穎恩、李美寶、廖婉婷、黃兆恒,於 8 月 24-30 日

參 加 WSCF-AP 舉 辦 的 Human Rights, Justice and Peace Program, 關

心教育人權;又於 8 月 31 至 9 月 4 日,參加 Asia Student and Youth

Gathering。

香港 SCM 代表熊玉婷,於 10 月 5 至 11 日,出席 WSCF-AP 舉辦的

Women Doing Theology Program。

香港 SCM 成員鍾曉芬,於二月開始在南韓 SCM 任職同工,我們祝福

她在南韓的工作。

張浚軒獲選參加 2 月 20 至 28 日由 WSCF 主辦的中東之旅。

蕭咏詩代表 WSCF-AP,出席六月份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 IDD 委員會

(Identity, Diversity and Dialogue Committee) 會議,為未來八月份 WSCF

大會討論性傾向議題作交流和建議。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34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熊玉婷和蕭咏詩將於八月份到哥倫比亞參加 WSCF 大會 (General

Assembly),感謝友好捐款支持。籌款仍未達標,有興趣支持者請聯絡

本會幹事。

EASY-NET 活動:《教會社會訓導》讀書組,於 8 月 23 日讀第二章,

2 月 22 日讀第三章;於 10 月 26 日舉辦「ASYG 暨 菲國人權工作坊

分享會」;於 4 月 18 日參加東正教受難節崇拜,約二十幾人出席。

與香港婦女基督徒協會於 9 月 7 日合辦「女性主義神學與本土實踐系

列:癌症末期的生命反思」,十幾人出席,可惜嘉賓 Julia 已病重未能

出席。與女協合辦討論會「基督徒遇上援交少女」,4 月 8 日舉行,

執委蕭咏詩作回應嘉賓。

與春天教會於 9 月 29 日合辦「古洞北導賞 + 戶外泰澤崇拜」。

二○一三年八月至二○一四年六月 35

17.

18.

19.

20.

參與 11 月 9 日同志遊行,SCM 成員更製作特刊於遊行期間派發。

參加元旦遊行,期間舉行流動論壇,列出不同界別和參與的「創意提

名委員會」,包括甜酸苦辣味和殘障界別等等。恩賜製作了短片紀錄,

連同文字紀錄一同在普世頻道發放。

參加支持外傭 Erwiana 遊行 (1 月 19 日 ),並舉行戶外泰澤崇拜。遊行

後熊玉婷撰寫紀錄並刊於普世頻道。

21.

22.

23.

與春天教會、女協合辦基督教性╱別文化節。開幕節目「港、台性教

育對談暨電影欣賞 -《青春水漾》」已於 2 月 9 日舉行,並於 12 月

24 日在旺角行人專用區派發安全套,1 月 25 日出席 9UP 台網台節目

接受訪問。活動前有鄒賢程撰文抨擊,籌委會投稿〈「『快樂性福』

基督教性╱別文化節」籌委致鄒賢程邀請函〉回應。其他節目包括:

身體互動工作坊 (2 月 15 日 )、《雅歌》讀詩會工作坊 (2 月 16 日 )、

「搞定女人」「搞定男人」- 哥哥仔教性歡愉工作坊 (2 月 21 日 )。有

報章於 2 月 24 日報道基督教性╱別文化節,質疑借用城大場地問題,

籌委於 2 月 25 日撰文回應。閉幕禮於 3 月 1 日舉行,活動包括性情

獨白、雅歌讀詩表演、SALLY’S TOY 拯救、「為何我們談性福?」

伸延討論會,並頒予性情獨白得獎作者。

二○一三年八月至二○一四年六月 37

24.

於 1 月 24 日提交兩份回應書,包括反對社區驗毒和「減廢-收費.

點計?」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諮詢文件。

師友合研計劃青年貧窮小組,於 11 月 16 日舉行訪問工作訪,又與春

天教會合辦「《拋磚記》青年貧窮討論會」,4 月 2 日舉行,邀得《拋

磚記》作者分析香港房屋政策的問題。之後一直物色受訪者和撰稿,

並於七月與春天教會聯合出版新書《當你沒有富爸爸──後獅子山世

代生存實錄》,前言見本刊第 2-5 頁。

師友合研計劃性 / 別小組,於 5 月 31 日至 7 月 19 日期間八個星期六

舉辦情慾小組聚會,分享大家的成長與性經驗。

「香港人的命運」港加對談會,3月8日舉行,與香江情懷、留守香港、

春天教會合辦,港加兩地港人透過視像會議對談,約三十人出席。

舉辦 SCM CAMP,2014 年 5 月 22-24 日在麥理浩夫人度假村,主題:

「為何需要解放的信仰?」,約十人參加。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二○一三年八月至二○一四年六月

38

25.

26.

27.

28.

29.

本會與春天教會,於七一舉辦聯合街站,售賣新書《當你沒有富爸爸

──後獅子山世代生存實錄》和《解放美學》。感謝各位的支持,落

力幫忙賣書,並與七一遊行朋友溝通新書理念。

30.

本通訊編輯:劉劍玲 排版:梁玉熹

香港

基督

徒學

生運

動St

uden

t Chr

istian

Mov

emen

t of

Hon

g Kon

g

地址

:九

龍旺

角砵

蘭街

280 號

砵蘭

街商

業大

廈 1

8 樓

1-2

室電

話:

23843932

傳真

:27823980

電郵

:sc

mhk

2007@

gmail.c

om網

站:

http://www.sc

m.org

.hk/

本通

訊承

蒙世

界傳

道會

/那打

素基

金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