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ji tu

8
1 几种主要“太极图”的来源 郭彧 任何易图的产生都有它的来龙去脉。历史上主要的几幅“太极图”(既是有两条黑白鱼 交互的易图),它们究竟是如何画出来的?其根源在哪里?是何时问世的?对此,我们应该 深入探讨。本文仅就三幅有代表性的“太极图”阐明其来源及大概的问世时间。 有“黑白鱼眼”太极图的由来 明初赵撝谦于《六书本义》列出《天地自然河图》(见图一),言蔡元定(季通)得于蜀 之隐者。 图一 天地自然河图 明宋濓《文宪集》曰:“新安罗端良尝出图书示人,谓建安蔡季通传于青城山隐者。图 则阴阳相合,就其中八分之则为八卦。”按宋濓之说,此图似乎出于南宋的罗愿。我们也同 时明白这样的易图起初并不称之为“太极图”,而是称之为“河图”。此图的命名,大概是本 于《周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用以表达“圣人则河图画卦”。 到了清代的高雪君则于《易经来注图解》列出了《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见图二)。 此图同样在说“圣人画卦”,用以表达圣人法则“太极图”画出先天八卦。与图一比较,图 二仅是“黑白鱼眼”的形状不同而已。 图二 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

Upload: davidzitta368

Post on 24-Jan-2016

23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Taiji tu - Diagram of Taiji

TRANSCRIPT

Page 1: Taiji tu

1

几种主要“太极图”的来源 郭 彧

任何易图的产生都有它的来龙去脉。历史上主要的几幅“太极图”(既是有两条黑白鱼

交互的易图),它们究竟是如何画出来的?其根源在哪里?是何时问世的?对此,我们应该

深入探讨。本文仅就三幅有代表性的“太极图”阐明其来源及大概的问世时间。

一 有“黑白鱼眼”太极图的由来

明初赵撝谦于《六书本义》列出《天地自然河图》(见图一),言蔡元定(季通)得于蜀

之隐者。

图一 天地自然河图

明宋濓《文宪集》曰:“新安罗端良尝出图书示人,谓建安蔡季通传于青城山隐者。图

则阴阳相合,就其中八分之则为八卦。”按宋濓之说,此图似乎出于南宋的罗愿。我们也同

时明白这样的易图起初并不称之为“太极图”,而是称之为“河图”。此图的命名,大概是本

于《周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用以表达“圣人则河图画卦”。

到了清代的高雪君则于《易经来注图解》列出了《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见图二)。

此图同样在说“圣人画卦”,用以表达圣人法则“太极图”画出先天八卦。与图一比较,图

二仅是“黑白鱼眼”的形状不同而已。

图二 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

Page 2: Taiji tu

2

图二外画先天八卦(既是邵雍所谓是“伏羲八卦”),意思是伏羲八卦是依据此《心易发

微伏羲太极之图》演变而来。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一个演变过程呢?

易图的演变应该有顺与逆两个过程。如果从“太极图”可以演变成为“先天八卦图”,

那么从“先天八卦图”也可以演变成为“太极图”。

我们先看从太极图演变作先天八卦的过程:

第一 太极图 第二 八分之图一 第三 八分之图二

第四 变离坎上爻图 第五 拆补图 第六 黑白块八卦

第七 黑白块变化图 第八 变作原本爻符号 第九 变作先天八卦

我们再看从先天八卦变作太极图的过程:

第一 先天八卦 第二 八分之图 第三 爻画变化图

第四 黑白块图 第五 拆补图 第六 黑白鱼图

Page 3: Taiji tu

3

第七 鱼眼变化图 第八 抹线图 第九 太极图

我们学习《周易·说卦》,知道八卦的由来是“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也就是说八卦根本

不是什么人“画出来”的。历史上,司马迁没有说“伏羲画卦”,只是到了东汉的班固《前

汉书》方说“伏羲画卦”。

宋代邵雍说“乾坤纵而六子横”是“伏羲八卦”。又说“乾兑离震”是“天之四象(日

月星辰)”;“坤艮坎巽”是“地之四象(水火土石)”。显然,邵雍知道先天八卦是立体的。

所以邵雍从来不说“伏羲画卦”,在他的书籍里面也没有列出任何平面的“先天八卦图”。

众所周知,所谓“先天八卦”的概念是邵雍首先提出来的,立体的先天八卦是邵雍为了

解释《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相射”一段文字的含义而研究出来的。

此幅所谓的“太极图”是从平面的先天八卦图演变而来,所以这幅“太极图”的问世时间一

定在邵雍之后。

图三 方明八卦的“天之四象” 图四 方明八卦的“地之四象”

图五 方明八卦“天四象”连接 图六 方明八卦“地四象”连接

Page 4: Taiji tu

4

图七 方明八卦展开图 图八 方明八卦展开为平面先天八卦

二 没有“黑白鱼眼”太极图的由来

1.乾坤坎离四卦图不能演变成没有“黑白鱼眼”的太极图

图九 俞琰《易外别传》所列乾坤坎离图

我们从先天八卦图演变太极图成为的过程了解到,图一和图二的“黑白鱼眼”就是坎离

二卦的上爻(而不是胡渭所说的坎离二卦的中爻)。也就是说:没有坎离二卦的六卦图方可

以演变成为没有“黑白鱼眼”的太极图,用乾坤坎离四卦则不能演变成为没有“黑白鱼眼”

的太极图。所以,从设计的角度看韩国国旗的图案,四隅的乾坤坎离四卦与中间几何画法的

“太极图”之间没有易图演变的必然联系。

图十 韩国旗图案

Page 5: Taiji tu

5

2.没有坎离二卦的先天六卦图演变成的太极图

图十一 先天六卦图

第一 六分变化爻画图

第二 曲线分爻图

第三 拆补图

Page 6: Taiji tu

6

第四 抹线成为太极图

3.十二月卦气图演变成的太极图

图十二 汉代十二月卦气图

图十三 元代黑白爻画十二月卦气图

Page 7: Taiji tu

7

图十四 明代演变图之一

图十五 明代演变图之二

图十六 郭彧六位时成图

Page 8: Taiji tu

8

结语

所谓“太极图”的易学根据,源于《系辞》里面有“易有太极”之文。各种式样的“太

极图”都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北宋刘牧在《易数钩隐图》里面列出来的太极图就是一个圆圈(图十);《正统道藏》里

面列出的《周子太极图》,同样是用一个圆圈表示“易易太极”的含义。这就告诉我们,

早的“太极图”就是一个圆圈。

《周子太极图》第二层图式(图十一),是在一个圆圈之内画黑白弧形条块,表示一阴

一阳“是生两仪”的含义;北宋杨时(龟山先生)画一个圆圈,“用墨涂其半”表示“一阴

一阳”(图十二),并说“这就是易”;朱熹造八卦小横图,也是用黑白块替代原本八卦爻画

符号表示一阴一阳(图十三)。

这就证明, 早把八卦原本符号更改作黑白块者是朱熹,他用黑白之位表示一阴一阳的

依据,则源于周敦颐和杨时的易图。

图十 刘牧太极图 图十一 周敦颐图 图十二 杨时易图

图十三 朱熹八卦横图 图十四 载林至易裨传

后来诸多“黑白鱼”太极图的问世时间,都发生在朱熹用黑白块替代原本卦爻符号之后,

如朱熹弟子林至所画之图(图十四)。这是我们系统研究易图学之后得出的结论,同样上述

几种主要“太极图”的问世时间也不在朱熹之前。

写于 2012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