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ming lewisian turning point? commentary on the labor …€¦ · 25 the coming lewisian...

4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May-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The Coming Lewisian Turning Point? Commentary on the Labor …€¦ · 25 The Coming Lewisian Turning Point? Commentary on the Labor Shortage in China 2010 2007 !"#$ 5 %&' ()*+,-

「路易斯轉折點」的到來?──大陸缺工潮現象評析

25

時 評

「路易斯轉折點」的到來?

──大陸缺工潮現象評析

The Coming Lewisian Turning Point? Commentary on the

Labor Shortage in China

歐陽新宜(Ou-Yang, Hsin-Yi)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與中國大陸研究所

2010 年之交,大陸沿海地區出現的缺工潮,印證了「2007 年人口與勞動

綠皮書」對於大陸經濟社會將於 5 年內進入「路易斯轉折點」的預言。勞動力

減少與工資上漲對沿海企業不利、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不利,卻對農村農民

有利。「缺工潮」對臺灣而言,臺商雖不欲見大陸工資上漲而造成的成本上昇

與回流壓力,但是大陸地區貧富差距的減小,將有利於兩岸關係在良性制度競

爭上的雙贏。

壹、前言:缺工現象各有期待

2009 年底至 2010 年初,大陸沿海地區持續出現擴大的缺工潮現象。其中

缺工現象最嚴重的地區從珠江三角洲開始,逐漸蔓延至長江三角洲以及福建廈

門、泉州等地。根據大陸新華社報導,珠江三角洲估計缺少 200 萬至 300 萬名

勞工;當地臺商則認為實際缺工超過千萬人。以廣州、東莞為例,就缺工 20

萬人,深圳缺工 90 萬人,廈門缺工 10 萬人。有些上海臺商甚至認為,華南珠

三角及華東長三角的缺工潮之缺工率達 30%。正當臺商憂慮因為缺工現象導致

工資上漲的同時,中共總理溫家寶卻說,今年全中國 1 億 5 千萬的民工回城率

比去年降低了 6%,「這是我們期待的現象」。

貳、勞動力結構的轉變

Page 2: The Coming Lewisian Turning Point? Commentary on the Labor …€¦ · 25 The Coming Lewisian Turning Point? Commentary on the Labor Shortage in China 2010 2007 !"#$ 5 %&' ()*+,-

第 8 卷第 4 期 中華民國 99 年 4 月

26

大陸沿海地區發生缺工潮的原因是多重的。「一胎化」人口政策造成的勞

動力年齡結構變化當然有影響。根據分析,2050 年時,中國大陸全國人口將

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達到 60 歲以上(同一時期的美國只有 26%的 60 歲以上人

口)。勞動力的逐漸老化和更為稀少的年輕人,造成中壯勞動力的逐年短缺,

乃是必然的趨勢。

年齡結構之外,城鄉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變化也是因素。中共國家統計局

2009 年公布,截至 2008 年底,中國現有農民工總數達到 2 億 3 千萬人。根據

溫家寶在今年人大會議結束時的記者會上的講話:中國大陸目前仍有 1 億 5 千

萬的進城民工;另外有 2 千 4 百萬的城市失業和每年 6 百 30 萬的大學畢業生

在爭取就業。整體來看,中國大陸的失業問題仍然嚴重;缺工問題只集中在沿

海地區和「高技術工人部門」。

參、經濟脈動因素的影響

大陸沿海地區包括東筦、深圳等地技術性工人短缺的現象其實幾年前已經

開始。今年特別嚴重的原因是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2008 年下半年,受金融

危機的影響,以外銷為主的臺資企業,由於訂單銳減,企業不得不裁員或者停

工;2009 年經濟好轉後,訂單湧至,一時卻又無法立即找到熟練工人;因此

才出現了短期的大量缺工現象。

大陸中西部內地人力需求增加則是另一項經濟因素。近年來包括深圳在內

的珠三角地區進行所謂「騰籠換鳥」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不少勞動密集型企

業轉向經濟欠發達地區。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加速沿海地區的產業升級,

使得中西部地區以勞力密集為主體的的製造業、服務業得到發展。民工勞動力

的「推力」之外,新出臺「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村新城鎮建設」則是民工

勞動力留在農村的「拉力」。「新農村建設」對農村挹注較大的財政資金,讓農

村條件改善,農民在種田之外,還可兼顧更多本地副業,增加營收。「農村新

城鎮建設」也使得鄉鎮企業得到更大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在地工作機會。

地區性工資差距的變化更強化勞動力「城鄉推拉」的現象。目前沿海省分

的非技術工資約為每月人民幣 1,700 元,技術工的月薪則達到 3 千至 5 千元。

但在勞動力輸出大省的四川,普通作業員的月工資至少都有 1,000 元左右;在

重慶等地,則可以高達 1,800元。

肆、農民意識的覺醒與心理因素

Page 3: The Coming Lewisian Turning Point? Commentary on the Labor …€¦ · 25 The Coming Lewisian Turning Point? Commentary on the Labor Shortage in China 2010 2007 !"#$ 5 %&' ()*+,-

「路易斯轉折點」的到來?──大陸缺工潮現象評析

27

時 評

溫家寶認為,經濟條件改善和農民權利意識的覺醒,是造成農民不願外出

就業的原因。大陸新生代農民素質逐漸提高,不願離鄉背井赴城市進行勞力密

集的工作。統計顯示,2009 年第 4 季深圳 16-24 歲求職人占總求職人的

51.53%,他們大多接受較好的教育,技術水準較高;一胎化政策下,照顧子

女的壓力也沒有前一輩來的大。這些新生代在選擇職業時,較重視生活品質、

自由度、發展機會,較不願意做生產線的工廠作業員。

伍、大陸工資水準將逐漸調升

這一波沿海城市缺工潮對臺外企業的直接影響就是工資成本的提升。平均

來說,大陸全國的平均工資約上升 10%。個別地區如長江三角洲等江浙地區,

工資的調幅都超過 20%以上。珠江三角洲地區如東莞、深圳的臺商企業甚至有

提高 50%工資的現象。譬如廣州市準備將最低工資從人民幣 860 元調到 1,000

元,行情是目前大陸之冠,即使如此,不少當地臺商發出的工資早就超過

1,500 元,還是找不到人。更大的問題是,即使主動加薪,許多臺資企業也招

不到人。根據報載,江蘇省太倉地區 163家臺資企業,就有 60%的臺企缺工,

其他地區也有同樣的問題。

陸、「路易斯轉折點」的到來?

對於勞動力和工資結構的關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路易斯(Arthur

Lewis)曾提出一個有名的概念,即所謂的「路易斯轉折點」(Lewisian turning

point)。路易斯認為,開發中國家在經濟發展初期,由於農村勞動力富裕,工

資因而便宜,有助於城市工業的發展。但當經濟逐漸發展至一定水準,農村勞

動力逐漸枯竭,城市工資逐漸上漲,過了此一轉折點後,如果經濟體質不繼續

升級,將就將發生勞動力不足、企業成本提高與經濟成長停滯的現象。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7 年人口與勞動綠皮書」指出,中國大陸四分之

三的農村已無青壯年勞動力可轉移,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速度逐年下降,預期 5

年內(2012 年)勞動力供過於求的格局將逆轉。1此一論斷當時曾遭大陸主流

學界的批判,認為大陸的農民工仍有兩億以上,全國就業壓力仍然極大;說大

陸勞動力不足、工資會大幅上漲、經濟發展會因而停滯,乃是「無的放矢」與

「挾洋自重」。沒有想到事隔不到 3 年,「人口與勞動綠皮書」的觀點就得到證

1 新華社,2007年 6月 15日電。

Page 4: The Coming Lewisian Turning Point? Commentary on the Labor …€¦ · 25 The Coming Lewisian Turning Point? Commentary on the Labor Shortage in China 2010 2007 !"#$ 5 %&' ()*+,-

第 8 卷第 4 期 中華民國 99 年 4 月

28

實。

柒、「路易斯轉折點」的出現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根據「路易斯轉折點」的邏輯,大陸的勞動力不再供過於求之後,臺商企

業的生產成本會增加,臺商將會有加速回流臺灣的動力;因為臺商的回流,對

臺灣的產業升級將有一定的幫助;如果臺灣的產業升級順利,就能把經濟眼光

投向全球,對 ECFA的依賴將會減小。

大陸的勞動力不再供過於求之後,因為工資上漲的因素,大陸產品出口的

競爭力將會減弱;中國大陸的外貿順差會減少、經濟成長會減緩;大陸當局為

促進出口,人民幣將被迫貶值或抗拒不升值。

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趨緩之後,人民對逐漸改善生活的期待落空,將會產

生「相對剝奪感」,對「社會主義市場化」的政權合法性將受到挑戰,政治將

更不穩定。

中國大陸農村的勞動力不再供過於求之後,中國大陸的貧富差距會減小,

農民對於農產品價格會有較大的議價空間。以豬肉為例,2006 年中國大陸曾

發生豬肉價格飆漲的現象。當時大陸豬肉總產量達到 5,197 萬噸,占全世界產

量的 50.1%,是全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國。如果農民控制大陸豬肉產

量,甚至惜售哄抬,將會造成城市生活與中共當局的大緊張。這讓城鄉差距以

及農民或戶籍制度等權益有了一定「討價還價」的空間。

中國大陸貧富差距減小以後,群體性抗爭事件將會減少,釘子戶現象會逐

漸消失,維權運動會逐漸法制化,農村社會保障的財政壓力會逐漸減小。但

是,農民要求社會保障品質的呼聲會增高,譬如「向臺灣全民健保看齊」、「向

臺灣農會合作社制度看齊」、「向臺灣土地產權自由買賣看齊」、「向臺灣基層民

主政治看齊」的要求,可能就會逐漸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