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29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from the late 1950’s

Upload: guest3bd2a12

Post on 12-Jul-2015

658 views

Category:

Lifestyle


2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from the late 1950’s

Page 2: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1935~1955 消費主義與風格 Consumerism and Style

─ 風格意識 + 設計意識 + 社會群體財富增加 + 新材料開發利用─ 〝流線形〞風格與〝空氣動力學〞構想運用於設計上始於美國─ 藉由設計展覽推廣,設計已成為經濟、文化、社會重要的一部份,同 時設計不在為少數人所有,而是開放給任何需要它的人─ 風格 / 式樣: 1945 原子彈爆發(原子時代的注意)影響了 50 年代的

設        計,如分子模型中的彩色中子(家具、燈)與軌道形狀 或晶粒與分子結構(織品、平面設計)      :流線形風格,一種更自由、更雕塑風格的有機造型 :各國呈現多元化的設計模式,設計在本質上是一種國際       現象

Page 3: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原子結構理論 (1930) 影響之窗簾布圖案設計     1944   Vouge 雜誌中展出的 Jaeger 服飾                           實用主義風格

Page 4: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Page 5: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1955~1975 富裕時光 The Age of Affluence

─ 為需要而設計(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 美國在二次大戰後傳送給世界的設計繼承 1. 工業設計實務的專業結構(設計部門、專業設計顧問公司)  2. 設計於大眾文化領域的發展( GM, Ford )─ 新型消費者社會:年青人專屬的市場, Levis, Andy Warhol, 貓王─ 風格 / 式樣 ─風趣的造型、亮麗的顏色 、搶眼的表面裝飾 ─ 50 年代中期 - 折衷式、無拘無束的設計與風格處理手 法、丟棄哲理  與短期需求 ─ 60 年代 - 大眾文化爆發,不斷尋求風格上的新奇 ─ 70 年代早期 - 風格漸趨嚴謹

Page 6: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普普設計運動─ 英國在 1950 年代無法順利開展出一種持續的、國際承認的設計風 格,但在室內大眾文化的層面上普普設計運動漸漸影響到世界各地─ 對陳舊的設計思想不滿,產生了重歡樂、生活風格、可消耗性、拒 絕嚴謹的造型與任何實用性的強調 ─ 渴望破除時裝、平面藝術、產品設計等各領域的籓離─第一個將普普設計運動融入現實生活的行業中為服裝設計─ 強調表面色彩與平面式樣,偏好抽象圖式用作一種引人注目的視覺 符號─明亮色彩、雕刻式造型、活潑的式樣

Page 7: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紙箱包裝設計  60 年代中期  Cliff Richard   牆壁浮雕設計 1968 Victor Vasarely 設計       強調色彩與平面式樣 ,偏好抽象圖式 , 作為一

                                                       種引人注目的視覺訊號 .

Page 8: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Page 9: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Fashion School

- 1948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設立 School of Fashion

 -該校提供完整的理論與實務課程 -影響其他藝術學院紛紛成立 Fashion Design科系 -為產業界提供受〝設計訓練〞的設計人才 -建立 Fashion school 模式   -於學期末或畢業前舉辦 Fashion show ,產業界不但可尋求人才

,   同時也會設立獎學金鼓勵傑出學生- Fashion School 的另一個影響為為當時的〝 The movement for

  Fashions for the young 〞提供相當大的衝力,為時尚界提供前所未有的流行創造者

Page 10: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The movement       for Fashions for the young

- 50 年代後的年輕文化時尚 -始於 50 年代,完整於 60 年代(戰後嬰兒潮世代)  -完全獨樹一格的發展,與任何核心時尚城市、潮流與歷  史無太大關聯 -多數的設計師為年輕、專業科系畢業、不受過去時尚影  響 -戰後嬰兒潮世代生長於物資充裕的時代,服飾為其最大  的支出項目,同時也希望擁有可表達自我態度的時尚 - Mary Quant 為這股潮流的領導者 

Page 11: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Page 12: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Teddy Boy style

-源自於 40 、 50 年代的倫敦青年排斥舊式但具功能性的服飾 ,尋求一種較優雅的時尚穿衣風格,也可稱為 Neo-Edwardian look

-後梳捲髮髮型、長及膝的外套上衣、領結、緊身長褲、膠底鞋。

Page 13: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Mary Quant  瑪莉官 - 1934 出生於倫敦 -非 Fashion school 學生,原就讀藝術教育科系- 1955 年先於 Erik 的女帽製造商工作,之後同年於  Chelsea 的 King’s Road 開了她的個人專賣店 〝 Bazaar 〞, 1957 〝 Bazaar 〞二號店 -因無法自各製造商買到適合的商品,因而引起她自己從事設計的想  法  〝 I had always wanted the young to have fashion of their own…

absolutely twentieth-century fashions…but I knew nothing

about fashion business. 〞-因其設計的服飾大賣,造就一種稱為〝 Chelsea Girl 〞的形象( a  

   bouillabaisse of clothes and accessories ),同時也為該運動的象 徵  

Page 14: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Page 15: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 60 年代因 Mary Quant 的 London Look 所造成的一種世界性的流行 -因美國人對於 London Look 的喜愛, 1962 年 Mary Quant 與 J.C

     Penny簽約,將事業擴展至美國 - 60 年代一年可設計 28個系列

- 1965 年〝迷你裙〞為 Mary Quant 的事業帶來高峰 -一種過去未曾有過 與 反任何〝正常〞變化時尚潮流的裙子風格 -儘管許多廠商推出其他長裙款,但仍不敵這股潮流 -年輕時尚忠實追求者必穿之服飾款式 -或 O.B.E. (英國皇室勳章 )

-乾淨俐落的剪裁、生氣勃勃的服飾風格、無限的創意設計、對既定 日、夜穿著風格的忽視、短裙興起

Page 16: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Mary Quant Ginger Group

Page 17: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Mary Quant 的簡潔幾何髮型the 5 point cut by Vidal Sassoon.

Page 18: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Page 19: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Mary Quant's shop Bazaar on the Kings Road, photographed by John Bignell, 1959

- Bazaar - 1955 於 Chelsea 的 King’s Road 的個  人專賣店  -為一種 boutique (精品店),為當時  建立了另一種全新的購物方式與氣氛  ” became a kind of permanently running cocktail party”  -店內商品針對當時年輕人提供獨特、  多樣且反應不同需求的時尚,營造出  一種” shopping clothes became fun” 的新氣氛 

Page 20: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Bazaar 的影響-提供一個顧客直接將需求與想法反應給商家的平台,隨時與當時快速 變化的年輕時尚接軌- boutique店的新概念 -並非一種全新的概念與銷售, 1933Lucien Lelong 在巴黎開設其第

一  家 boutique

 -主要客層為 15~ 24歲 -年輕獨立有個人想法的設計師   -快速、變化、少量、無盡的新設計是其特色,不遵循一年二季的服  裝與趨勢循環 -百貨公司紛紛跟進,設置 boutique特區  

Page 21: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襪子的消退 與 褲襪的興起-褲襪始出現於 1960 年,原為保暖或運動功能,多為羊毛製,色彩鮮艷

 豐富-基於當時女性還無法自信的穿著襪子與迷你裙,因而褲襪成為唯一選 擇- Mary Quant也投入褲襪設計行列,其設計特色為多種花樣、蕾絲、網

 狀、金屬質感

Page 22: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Shoes

1951

- Charles Jourdan 設計出細跟高跟鞋-繡花風格再度出現,不同材質,設計風格更加誇張與華麗-款式多元包子鞋、球鞋、涼鞋、休閒式樣鞋廣受年輕人喜愛

1960 年代-年輕人追求表現自我風格與社會解放、自我思想與創作方式、顛覆流 行時尚概念-鞋類在色彩、材質、形式、風格、不斷求新與求變-鞋款更多元、現代與古典-高筒靴為此時代象徵性產物, Andres Courreges 白色高筒高原靴

Page 23: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Page 24: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其他 50’s 與 60’s 年代的時尚

-法國時尚勢力與影響漸弱 -戰後雖有 Nina Ricci, Y.S.L., Cardin陸續出現,但其在女 裝潮流上獨佔與權威消退 -受年輕時尚風格影響,巴黎時尚漸漸年輕化 ,如 André Courrèges 的太空與未來主義

   

Page 25: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 André Courrèges( 法 1923~)

-未來主義與太空時代的青年款式 -設計風格簡樸、新穎,講究的比例與裁剪  -短裙,配以白色小牛皮靴或塑膠材質靴子 、盤形帽和深色大框眼鏡

Page 26: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Patou 1967 Cardin 1966

Page 27: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 Emilio Pucci (義 1914~1992 ) -明亮繽紛、異國風格、普普藝術、幻覺的、漩渦形的  風格的幾何印花 -輕柔的絲質材料

Page 28: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Page 29: The Young Explosion Splits Fashion

-國外旅遊、越戰 (1961~1975) vs 民族風服飾

- the Beatles (1963~1970)

-新人造紗與織品 - Polyesters(聚酯 ) 或 acrylic yarn(壓克力纖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