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ytack_#22

2
贊 助: verytack 22 蜂人no.3 2011/oil on canvas /41cm x 31.5cm 2011/oil on canvas /41cm x 31.5cm Kingbee no.3 蜂人no.4 Kingbee no.4 www.vtartsalon.com Artist Statement 信仰的形成之前,一切的起點來自於單純的喜歡,在中西洋藝 術史中,我尤其喜歡宗教題材的繪畫,因為其中的精神性很特 殊,祂是產生於藝術家所能理解的神性之下。這兩年有很多時 間去思考自己和創作之間的關係,某種對於信仰的想象也是應 此而產生。 最後回到展覽本身:關於桃樂絲墜落的由來: 桃樂絲和她的小木屋,墜落於一個新世界,在這個新世界裡, 她必須去尋找魔法師來幫助稻草人找到腦,錫人找到心,獅子 找到勇氣,她自己則什麼都不要,她只想要回家;故事的最後 其實所有的的魔法都來自於你的自身,不需要魔法師,只要你 真心相信自己,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墜落與重生,家和信 仰,就是我這次個展想要說的。 我認為一個地方的文化,來自於當地人們的生活經驗和信仰 (另外去巴西旅行一個月更加深我這方面的感覺),而其中的 基本單位便是家庭,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殊文化,於是我嘗 試著觀察我的家庭;我爸的嗜好是看影集,小學時期我會和他 一起看一些日本的歷史劇和美國的警匪劇,具體內容已經記不 得了,他前兩年迷上福和橋下的二手市集,他會買各式各樣的 東西,包羅萬象,但有一類受到我的注意,他竟然會買一些工 藝品的小雕像,問他理由他都說看起來“古錐”或者“水”便 宜當然也是一大因素,他總是購物的很開心。他甚至會買一些 來路不明的顏料,拿給我鑑定,有一次一個彌勒佛像有點生 鏽,他就把祂塗成綠色,而且很得意,我媽覺得很醜來告訴 我,但我覺得很有趣,我覺得在我爸人生突如其來的瘋狂中, 看到我創作基因的來源,也透過這些他的收集,我有機會一窺 他喜歡的事物,和他的品味。除了家庭外,我的文化構成其他 成分來自個人的信仰,我所說的信仰並不是專屬於某種特定宗 教的信仰,我覺得信仰的起因在於你必須捕捉自己和世界的抽 象關係,因而會有很多的信仰系統可供你參考使用;在意識到 關於這個展覽,其實一開始我是打算以“養蜂人系列繪畫 (Beekeeper)”做為展出內容,但由於我在2012的春天去美國 佛蒙特藝術中心(VSC)駐村,這個經驗改變了我原有的計劃。 佛蒙特藝術中心位於佛蒙特州的Johnson,它是一個典型的美國 鄉間小鎮,鎮上只有一條的商店街,座落不到十間的各樣店 舖,在這樣的美國小鎮中,和近百位的美國人三餐一起生活了 兩個月,從剛開始的稍稍不適應,到最後的捨不得離開,與其 說得到了完美的工作室並在其中繼續 我的繪畫作品,我最大 的收獲來自於我重新去檢視和思考自己的文化構成;我是一個 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在成長經驗中,我從來沒有過任何哈美哈 日的情緒,唯一能說得上的是大學時代因為欣賞的藝術家、舞 蹈家多來自於德國而有了一段德國崇拜的時間,但令我驚訝的 是,我雖然在柏林生活了近兩年,但卻沒有去美國兩個月那種 文化融入的強烈感受,這令我忍不住去思考,身為一個創作 者,一直以來自己的文化構成和想像是如何形成的,所謂的文 化殖民是如何的在我的生命經驗裡產生? Q&A Question : VT Artsalon Answer : Kao Ya-Ting 這次展出是以個人的生命經驗為出發,在異地生活旅行的同時回頭去發現自己對於信仰或創作的想像 (尤其是其中某些根源於童年和家庭的部分),我覺得展覽本身是想表達一種情狀,我其實說不太清 楚,但桃樂絲的故事剛好可以作為一個想像的開端。和阿吉的關聯應該在於我們都在尋找一種對於記 憶的回溯方式,所以很自然地會碰觸到童年或者青少年階段的文化經驗。 Q1.兩位的創作,一位與卡漫文化有關,一位則借喻了童話典故作為展題。狹義地說,它們似 乎不約而同地牽涉了童年或者青少年階段的文化經驗。你們認為這之中是否有什麼共同的巧合 或者值得進一步探究的潛藏因素? 我覺得差異是很正常的,每個創作者對於色彩應 該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我很喜歡差異阿,太多相 似的東西就不有趣了。 Q2.色彩,或者對於色彩的佈署,在兩位作品 中分居不同的動機與概念位置。你們如何看待 彼此這個差異? ...... 有很多很優秀的青年藝術家,對於性 別差異我倒是沒有特別的觀察,和這個生態的 關係,相較於十年前,現在青年藝術家有更多 的機會,我覺得是很幸運的狀態,但有機會另 一方面其實也不代表更多的什麼,總之希望大 家一起努力保持一個生態圈物種的豐富和多樣 性吧,這樣的生態才健康。 Q3.可否談談,對於台灣當今的青年藝術家, 特別是女性,屬於你們自己的觀察,以及自己 與這個生態的關係? 我愛美國美國愛我 I Like America America Likes Me 2012/oil on canvas /192cm x 407cm Reception 2/2 pm 7:00 Exhibition 2/2 - 3/9 Sat. Sat. 2013 2013

Upload: vt-artsalon-vt-artsalon

Post on 20-Mar-2016

21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The Beauties–陳怡潔個展 The Beauties–Agi, Chen Yi – Chieh Solo Exhibition 桃樂絲墜落-高雅婷個展 Dorothy Crash–KAO,Ya-Ting Solo Exhibition 展 期:2013/02/02 – 2013/03/09 開幕酒會:2013/02/02 (六) 19:00展覽地點:VT Artsalon 非常廟藝文空間 (台北新生北路三段56巷17號B1)網 址:http://www.vtartsalon.com聯絡電話:02-2597-2525EMAIL:[email protected]

TRANSCRIPT

Page 1: verytack_#22

贊助:

verytack22 蜂人no.3

2011/oil on canvas /41cm x 31.5cm 2011/oil on canvas /41cm x 31.5cmKingbee no.3

蜂人no.4Kingbee no.4

www.vtartsalon.com

Artist Statement

信仰的形成之前,一切的起點來自於單純的喜歡,在中西洋藝

術史中,我尤其喜歡宗教題材的繪畫,因為其中的精神性很特

殊,祂是產生於藝術家所能理解的神性之下。這兩年有很多時

間去思考自己和創作之間的關係,某種對於信仰的想象也是應

此而產生。

最後回到展覽本身:關於桃樂絲墜落的由來:

桃樂絲和她的小木屋,墜落於一個新世界,在這個新世界裡,

她必須去尋找魔法師來幫助稻草人找到腦,錫人找到心,獅子

找到勇氣,她自己則什麼都不要,她只想要回家;故事的最後

其實所有的的魔法都來自於你的自身,不需要魔法師,只要你

真心相信自己,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墜落與重生,家和信

仰,就是我這次個展想要說的。

我認為一個地方的文化,來自於當地人們的生活經驗和信仰

(另外去巴西旅行一個月更加深我這方面的感覺),而其中的

基本單位便是家庭,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殊文化,於是我嘗

試著觀察我的家庭;我爸的嗜好是看影集,小學時期我會和他

一起看一些日本的歷史劇和美國的警匪劇,具體內容已經記不

得了,他前兩年迷上福和橋下的二手市集,他會買各式各樣的

東西,包羅萬象,但有一類受到我的注意,他竟然會買一些工

藝品的小雕像,問他理由他都說看起來“古錐”或者“水”便

宜當然也是一大因素,他總是購物的很開心。他甚至會買一些

來路不明的顏料,拿給我鑑定,有一次一個彌勒佛像有點生

鏽,他就把祂塗成綠色,而且很得意,我媽覺得很醜來告訴

我,但我覺得很有趣,我覺得在我爸人生突如其來的瘋狂中,

看到我創作基因的來源,也透過這些他的收集,我有機會一窺

他喜歡的事物,和他的品味。除了家庭外,我的文化構成其他

成分來自個人的信仰,我所說的信仰並不是專屬於某種特定宗

教的信仰,我覺得信仰的起因在於你必須捕捉自己和世界的抽

象關係,因而會有很多的信仰系統可供你參考使用;在意識到

關 於 這 個 展 覽 , 其 實 一 開 始 我 是 打 算 以 “ 養 蜂 人 系 列 繪 畫

(Beekeeper)”做為展出內容,但由於我在2012的春天去美國

佛蒙特藝術中心(VSC)駐村,這個經驗改變了我原有的計劃。

佛蒙特藝術中心位於佛蒙特州的Johnson,它是一個典型的美國

鄉間小鎮,鎮上只有一條的商店街,座落不到十間的各樣店

舖,在這樣的美國小鎮中,和近百位的美國人三餐一起生活了

兩個月,從剛開始的稍稍不適應,到最後的捨不得離開,與其

說得到了完美的工作室並在其中繼續着我的繪畫作品,我最大

的收獲來自於我重新去檢視和思考自己的文化構成;我是一個

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在成長經驗中,我從來沒有過任何哈美哈

日的情緒,唯一能說得上的是大學時代因為欣賞的藝術家、舞

蹈家多來自於德國而有了一段德國崇拜的時間,但令我驚訝的

是,我雖然在柏林生活了近兩年,但卻沒有去美國兩個月那種

文化融入的強烈感受,這令我忍不住去思考,身為一個創作

者,一直以來自己的文化構成和想像是如何形成的,所謂的文

化殖民是如何的在我的生命經驗裡產生?

Q&A

Question : VT ArtsalonAnswer : Kao Ya-Ting

這次展出是以個人的生命經驗為出發,在異地生活旅行的同時回頭去發現自己對於信仰或創作的想像

(尤其是其中某些根源於童年和家庭的部分),我覺得展覽本身是想表達一種情狀,我其實說不太清

楚,但桃樂絲的故事剛好可以作為一個想像的開端。和阿吉的關聯應該在於我們都在尋找一種對於記

憶的回溯方式,所以很自然地會碰觸到童年或者青少年階段的文化經驗。

Q1.兩位的創作,一位與卡漫文化有關,一位則借喻了童話典故作為展題。狹義地說,它們似

乎不約而同地牽涉了童年或者青少年階段的文化經驗。你們認為這之中是否有什麼共同的巧合

或者值得進一步探究的潛藏因素?

我覺得差異是很正常的,每個創作者對於色彩應

該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我很喜歡差異阿,太多相

似的東西就不有趣了。

Q2.色彩,或者對於色彩的佈署,在兩位作品

中分居不同的動機與概念位置。你們如何看待

彼此這個差異?

恩......有很多很優秀的青年藝術家,對於性

別差異我倒是沒有特別的觀察,和這個生態的

關係,相較於十年前,現在青年藝術家有更多

的機會,我覺得是很幸運的狀態,但有機會另

一方面其實也不代表更多的什麼,總之希望大

家一起努力保持一個生態圈物種的豐富和多樣

性吧,這樣的生態才健康。

Q3.可否談談,對於台灣當今的青年藝術家,

特別是女性,屬於你們自己的觀察,以及自己

與這個生態的關係?

我愛美國美國愛我I Like America America Likes Me

2012/oil on canvas /192cm x 407cm

Reception 2/2 pm 7:00Exhibition 2/2 - 3/9Sat. Sat.2013 2013

Page 2: verytack_#22

www.vtartsalon.com

開放時間 : 週二至週六 Tue.-Sat. 13:30 - 21:00FAX:886-2-2587-3232TEL:886-2-2597-2525 104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3段56巷17號B1

B1, No.17, Lane.56, Sec. 3, Xinsheng N. Rd, Taipei City, Taiwan

白雪公主

2013/Laser photo, DiasecThe Beauties-SNOW WHITE

初音未來

2013/Laser photo, DiasecThe Beauties-HATSUNE

Artist Statement

卡通作為一種抽象化的、虛擬化的現實,當我們意識專注於角色演出和故事情結的行進時,

色彩成為凝視的慾望結構所看不見得東西,但這些色彩結構在我們的凝視過程中,卻是不斷

的重複播映,成為我們意識中一種潛在的記憶。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這種潛在的視覺記憶,

它亦正透過電視媒體不斷地重複播放而成為大眾生活中一個變奏的場景,並也透過電視卡通

頻道的反覆播送成為一種集體的視覺記憶。

在「The Beauties」展覽當中,將既“圈圈島”一作,首先將參與者所訂製的卡漫角色抽象

化為色彩同心圓置入從卡漫故事場景擷取出的經典畫面,試圖在抽象與具象的符號之間逼現

那不可見的集體視覺記憶;其次,透過 「圈圈島」作為集體視覺記憶為來源的資料庫,對女

性化的卡漫角色進行採樣,而採樣過程中發現,雖然不同國家的卡通各有對於色彩使用的文

化脈絡,然而不同文化脈絡之間又透過消費社會的行銷傳播系統又不斷地彼此影響,形成一

種全球化的訊息式色彩系譜。此全球化的訊息式色彩系譜必須不斷的推陳出新各種色彩組合,

或者在產品中摻入異國情調,並且透過出版品、電視頻道、以及網際網路等大眾媒體不斷重

複傳播,於是產生出一種色彩使用上不斷互相模仿、挪用的集體視覺記憶。因此「 T h e

B e a u t i e s」系列作品一方面探索集體視覺記憶與當今大眾媒體的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另一

方面也洞見在卡漫的虛構世界中女性角色如何被透過色彩被定義與想像。

Q&A

Question : VT ArtsalonAnswer : Chen Yi – Chieh

對我們這輩的年輕人來說,卡漫文化與童話是我們成長過程中認識世界的重要元素,或許這就是我們

不約而同選擇這個取徑原因吧。

Q1.兩位的創作,一位與卡漫文化有關,一位則借喻了童話典故作為展題。狹義地說,它們似

乎不約而同地牽涉了童年或者青少年階段的文化經驗。你們認為這之中是否有什麼共同的巧合

或者值得進一步探究的潛藏因素?

在我的作品中,我透過色彩的分析去切入卡漫文化的角色設定模式,透過這個分析試圖捕捉我們的集

體記憶是如何被塑造或者薰陶,因為色彩不同於形象(符號),一般人或許沒有注意到,我們對於色

彩的印象主導了我們對於某個形象的認識。

Q2.色彩,或者對於色彩的佈署,在兩位作品中分居不同的動機與概念位置。你們如何看待彼

此這個差異?

我們可以從許多台灣女性藝術家的作品當中發現當代女性的細膩與敏感度,就此而言,我跟大多數

這個圈子的女性藝術家一樣,希望透過生命經驗來思考集體記憶的某個切片。

Q3.可否談談,對於台灣當今的青年藝術家,特別是女性,屬於你們自己的觀察,以及自己與

這個生態的關係?

喬琪姑娘

2013/Laser photo, DiasecThe Beauties-GEORGIE

Reception 2/2 pm 7:00Exhibition 2/2 - 3/9Sat. Sat.2013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