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king in forest sculpture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创作营

192
林间步履 Walking in forest—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 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美术出版社

Upload: -beijing-sculpture

Post on 16-Mar-2016

29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Beijing, China, about The Landart, public art & the landscape sculpture in Beijing Yanqi lake park. 中国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作品集

TRANSCRIPT

林间步履Walking in forest—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

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美术出版社

2 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 雁栖论坛 • 雁栖湖景观雕塑——前言 朱尚熹 ••••••••••••••••••••••••••••••••••••••••••••••••••••••• 6

走向“生态主义”的雕塑艺术——雁栖湖公园西岸雕塑作品解读 邹跃进 •••••••• 12

林间步履 意犹未尽——关于北京雁栖湖的公共雕塑 殷双喜 ••••••••••••••••••••••••• 15

林间步履 高岭 •••••••••••••••••••••••••••••••••••••••••••••••••••••••••••••••••••••••••••••• 17

林间步履漫谈——关于雁栖湖雕塑公园环境艺术 赵磊 ••••••••••••••••••••••••••••••• 18

向“步履”群体致敬! 张永忠 •••••••••••••••••••••••••••••••••••••••••••••••••••••••••• 26

雁栖湖西岸雕塑园总体构想 许庾岭 •••••••••••••••••••••••••••••••••••••••••••••••••••••• 29

关于雁栖湖东、西岸公共艺术的对话 ••••••••••••••••••••••••••••••••••••••••••••••••••••••• 31

• 艺术家与艺术作品 •朱尚熹 •••••••••••••••••••••••••••••••••••••••••••••••••••••••••••••••••••••••••••••••••••••••••••• 40

许庾岭 •••••••••••••••••••••••••••••••••••••••••••••••••••••••••••••••••••••••••••••••••••••••••••• 58

杨金环 •••••••••••••••••••••••••••••••••••••••••••••••••••••••••••••••••••••••••••••••••••••••••••• 68

宫长军 •••••••••••••••••••••••••••••••••••••••••••••••••••••••••••••••••••••••••••••••••••••••••••• 82

赵 磊 •••••••••••••••••••••••••••••••••••••••••••••••••••••••••••••••••••••••••••••••••••••••••••• 92

白 峥 •••••••••••••••••••••••••••••••••••••••••••••••••••••••••••••••••••••••••••••••••••••••••••• 106

目录Contents

2

2 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张 伟 •••••••••••••••••••••••••••••••••••••••••••••••••••••••••••••••••••••••••••••••••••••••••••• 120

喻 高 •••••••••••••••••••••••••••••••••••••••••••••••••••••••••••••••••••••••••••••••••••••••••••• 126

温朝勃 •••••••••••••••••••••••••••••••••••••••••••••••••••••••••••••••••••••••••••••••••••••••••••• 134

韩 栋 •••••••••••••••••••••••••••••••••••••••••••••••••••••••••••••••••••••••••••••••••••••••••••• 142

潘毅群 •••••••••••••••••••••••••••••••••••••••••••••••••••••••••••••••••••••••••••••••••••••••••••• 150

• 前期策划与规划设计•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雕塑创作营的策划书 ••••••••••••••••••••••••••••••••••••••••••• 160

规划与设计 •••••••••••••••••••••••••••••••••••••••••••••••••••••••••••••••••••••••••••••••••••••• 164

• 第二次组稿和拟邀艺术家 • ••••••••••••••••••••••••••••••••••••••••••••••••••••••••••••••••••••••••••••••••••••••••••••••••••••••• 173

• 艺术友人的参观访问 •

••••••••••••••••••••••••••••••••••••••••••••••••••••••••••••••••••••••••••••••••••••••••••••••••••••••• 179

• 雁栖湖优美的自然风光 •

••••••••••••••••••••••••••••••••••••••••••••••••••••••••••••••••••••••••••••••••••••••••••••••••••••••• 183

3

4 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4

4 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雁栖论坛Yanqi Forum

6 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雁栖湖景观雕塑 —— 前言

朱尚熹

这是一本迟出的画册!

事件发生在2000年的冬天,我们

刚刚结束了“阳光下的步履——北京红

领巾公园公共艺术作品创作营”的所有

工作,我们步履艺术群体的好友张永忠

老师带着北京怀柔雁栖湖公园的刘兴老

总,说要参观我们的红领巾公园的公共

艺术品。参观后刘总产生了极大的兴

趣,并邀请我们去为他们做类似的活

动,于是雁栖湖的景观雕塑创作营就这

样迅速地发生了。2000年的12月到2001

年的3月间,我们和雁栖湖的环境与人

进行了热恋般的接触,采集大量的环境

照片,仔细的现场测量,详尽的文字策

划,频繁的座谈研讨,创作成果逐步成

型。令人欣慰的是雁栖湖的领导层给予

艺术家们宽松的创作空间,任艺术家充

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这与我们在红领巾

公园所遇到的创作生态完全一样。在此

强调的是,雁栖湖的刘总本身就有很深

的文化修养,还是摄影艺术家,他与我

们在整个项目的策划和具体作品造型方

案的沟通中很是顺畅。如果没有这样一

个甲方领导层的相当开明的保障,很难

想象有好的作品产生和后来实施工作的

顺利。

本来,按我们策划组的原先设想,

在整个雁栖湖的西岸不到170亩的山丘

地里放置20来件艺术品,计划进行两次

创作营来实现这一目标。首次创作营我

们十位艺术家通过几个月的努力顺利完

成了10件景观雕塑作品。紧接着策划小

组乘兴完成了第二次创作营的艺术家选

择和作品的酝酿。不幸的是,我们的甲

方即雁栖湖公园在后来的经营中出现了

困境,使得我们所期盼实施的西岸第二

次创作营的机会一直没有出现。从本画

册中读者可以了解到我们策划小组对整

个雁栖湖西岸雕塑艺术园区有一个很完

整的构想,计划的半途而废,应该说对

谁都是一件遗憾的事。

虽然我们只完成了首次创作营,而

且只有10件作品,但并不影响我们学术

态度的表达。作为一次称得上学术的活

动,其学术的现实针对性必不可少。垃

圾城雕的泛滥,不锈钢雕塑遍及中国,

球乱滚,带瞎飘,粗制滥造,千篇一律

的东西大当其道。艺术家们都在畅谈环

境艺术,可大家还是满足于见地儿刨坑

的方式立雕塑。这些就是中国城市雕塑

的现状。当然,城市雕塑的现状可能是

多种原因造成,但艺术家和设计者同样

难脱干系。艺术家们往往在名利面前很

少经得起考验,尾随铜臭味成风,唯甲

方意图是从,艺术家的责任完全丧失。

在雁栖湖西岸的这次创作活动中我们为

艺术家提出了以下学术上的倡议:首先

艺术家应该拼作品的创意、想法和点子

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这个独一无二表现

在作品本身形态和空间的同时,还要表

现在作品与环境的关系上。也就是说作

品与环境是生长关系而不是拼接关系,

而且这种关系应该让人喜出望外,并不

是司空见惯的、拾人牙慧的结合;第二

是在已经完成的红领巾公园公共艺术实

践的基础上继续实现作品空间的开放

性和参与性;第三提倡艺术家使用朴素

的、廉价的和当地的材料,这不仅仅是

为甲方的经济考虑,它应该是对时尚的

不锈钢的批判和对传统的青铜和石刻的

朱尚熹: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

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雕塑学

会会员部部长、北京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

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6 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反思,同时也是开出的一剂良药。这是

一次非赢利的行动,艺术家也只能有很

少一点报酬,可是大伙觉得很过瘾的。

大家的热情和态度远远超过任何一次赢

利的商业项目。可以这样说,这不仅仅

是一次学术层面艺术实验,而且还是一

次对艺术家责任和使命感的召唤。

难忘2001年的夏天,我们全体艺术

家全力投入了艺术品的制作。由于这次

创作的意义不同于一般的赢利性项目,

作者们大都亲自呵护作品的成长或是全

程监护制作过程。许庾岭为了替自己的

作品找到合适大小的鹅卵石,开着吉普

到处跑。现场制作中,他和赵磊就地安

营扎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闷热之

时,到湖里游一游,好不惬意!老潘走

访了很多废旧钢铁垃圾站,尽可能为他

的作品添置一些供公众玩耍的部件。杨

金环则在家里进行水泥翻制的试验,然

后“生产出”一批几何蛋。韩栋、张伟

和朝勃在798厂做泥塑放大,8米高的椅

子和3米高的大花钵,在室内放大也够

壮观的了。我在进行我的红色星球制作

时,还要料理全面的管理,精力老是不

够用,那时我不会开车,老是起个大早

到东直门赶去怀柔的远郊车。制作中最

为悲壮的是朝勃的椅子和我的大井盖安

装了。西岸完全没有用设备和机械安装

作品的道路条件,成吨的铸铁作品只能

靠肩扛人拉来移动。好大的家伙,只见

下面几十条腿在一点一点地挪动,就像

荒野中蠕动的天外来客!我那天的心一

直提着,生怕出了安全问题,还好,

“老天”一直在现场办公,没有出什么

事。金秋的时节我们的10件作品全部就

位。从此,雁栖湖成了我们的精神家

园,春天去,夏天去,秋天去,冬天也

去。我们所拍的一批作品中雪景是最棒

的。我们喜欢带国内外同行去看那些作

品,那山、那水、那长城、那树林、那

红鳟鱼、那农家菜都是我们力荐和吹嘘

节目。

不觉5年已过!荒野里的作品随时

间的造化虽更显神韵,但个别作品已经

风烛残年。我们目睹了它们的变化,我

们有责任记录和公开它们不同季节的风

采,以安慰它们长达数载的沉默;我们

当年的“壮举”虽在圈内耳有所闻,但

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再回顾过去的一切,

诉说给世人。

在此必提到的是张永忠先生。张

永忠,设计艺术家,成功企业家,我们

“步履”艺术群体的大媒人。2000年的

红领巾公园的公共艺术活动和2001年的

雁栖湖景观艺术活动都是他为我们牵的

线,搭的桥。如果说我们的这两次活动

为我们长了公共艺术的学识和知名度的

话,那就是张永忠先生成就了我们。我

代表我们策划组以及全体“步履”艺术

群体的艺术家对张永忠先生表示衷心的

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还要感谢中央美术学院的邹跃

进博士,他是我们的艺术指导,经常为

我们把脉;我们还要感谢中央美术学院

教授,雕塑家曹春生先生、著名艺术评

论家殷双喜先生和高岭先生、北京城市

雕塑管理办公室主任于化云先生、建筑

艺术评论家王明贤先生给予我们的一贯

支持和帮助。

在此还要一提的是,应刘总的邀

请,2004年我们又为雁栖湖的东岸作了

5件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在我们原先的

西岸总体构想之外,但它们并不缺少我

们先前的理念和经验,所以顺便收入本

画册。

2006年岁末于中国宋庄

8 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This is a long expected catalogue.It was the Autumn of 2000 when we concluded the Public Art Symposium of ‘Stepping into the Sun’ for the Red Scarf Park in Beijing. Our friend Mr. Zhang Yongzhong said he wanted to see the sculptures in the Red Scarf Park together with Mr. Liu Xing, the director of Yanqi Lake Park in Huairou, Beijing. After the visit, Director Liu was greatly impressed and invited us to organize a similar event for his park –– therefore the Yanqi Lak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Symposium took place in no time. In the period of December, 2000 to March, 2001, we had frequent and passionate contact with the Yanqi Lake, including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people there. We took a large number of photos, made measurements on site, wrote specific proposals, held seminars… the sculptures gradually took shape. What we appreciated is that, the directing team of the park offered the artists very relaxing space for the artistic creation as in the Red Scarf Park. The self-cultivation of Director Liu is worth mentioning. As a photographer, he made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for the project very smooth and effective. Without their openness and understanding, it would have been impossible to execute the project so successfully.In our original proposal, we planned two symposiums to set up over 20 sculptures for this 113,333 square meters area of the

Preface for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By Zhu Shangxi

west Yanqi Lake. In the first symposium we made 10 pieces in several months, and had finished the selection of sculpture projects for the second symposium. Unfortunately, due to some unexpected difficulties of the park, the opportunity to realize the second symposium never arrived. This catalogue shows our overall idea for the west Yanqi Lake sculptures. It is a pity for all the people to leave the project half way. However, the first symposium with 10 sculptures have fully implemented our academic view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We have seen too many kitsch public sculptures in China. Material in stainless, balls and belts too much over-used, roughly made stereotyped sculptures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Artists are talking about environmental art, but the way to set up sculptures without deliberate planning has never changed yet, so everybody is happy with it. This is unfortunate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Chinese public sculpture. We are aware of the comprehensive causes, however, artists and designers can hardly say they are not one of them. Few artists can stay aloof from fame and gain. Money talks. The clients are the boss. Artists’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re never shouldered. Against the above mentioned problems, we made the fo l lowing proposals for the artists attended the Yanqi Lake Symposium. First of all, the artists should spare no efforts on unique and creative ideas for the

8 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works. They should be unique not only in the shape, but also in their rel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which means the sculptures are not collaged to the surroundings, but ‘growing’ within the environment. They are not common objects, seeing them will make people feel overjoyed. The second proposal was that we should go on with the openness of the space and interaction with viewers that had been successfully realized in Red Scarf Park.The third proposal was that artists should use simple, less expensive local materials. This was not only out of the economic consideration for the client, but an animadversion on the overused stainless steel and a reflection on the traditional use of the material in bronze and stone. As well it served as a good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It was a not-for-profit symposium, artists might only receive a small subsidy, but everybody involved enjoyed themselves to the full. Their enthusiasm was even greater than getting a commercial project. It was not only an academic artistic experiment, but a call to the artists for their social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to return. The Summer of 2001 is unforgettable. The artists made all the efforts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art works. Due to its significance against normal commercial projects, most artists got themselves involved in person in the execution process, either making or supervising

making the sculptures. Xu Yuling drove his jeep around to search for the right cobblestones for his piece. He and Zhao Lei camped on site, starting the work in dawn and went on till sunset. When it was too hot they jumped into the lake to enjoy the coolness of the water. Lao Pan visited many garbage stations to collect as many parts as possible to use in his works for the public to play with. Meanwhile Yang Jinhuan experimented at home with cement to produce his ‘geometrical eggs’. Han Dong, Zhang Wei and Zhao Bo made clay molds in 798 factory, the 8 meter chair and 3 meter vase looked spectacular inside the house. As for me, I always felt exhausted while doing my Red Planets and managed the project at the same time. I didn’t drive at that time, so had to get up very early every morning to take the public bus from Dong Zhimen to Huairou. The most solemn moments were the installation for the chairs by Zhao Bo and my big wells. On site there was no any mechanical facility for the installation, moreover, the road conditions were also not right for these pieces. It had to be man to pull and push. Under the pieces over tons you could see dozens of legs draggling bit by bit, they looked like ETs wriggling in the wild!I was very angst on the installation safety that day. However, thanks to God––nothing happened. Our 10 sculptures were successfully installed in golden autumn,

and ever since then, Yanqi Lake became a place where our soul perches. We go there in all seasons. Among the photos taken there, views with snow are the most marvelous. We also like to take our foreign colleagues there, the mountains, the water, the Great Wall, the woods, the red trouts and the farmhouse green foods are all those we boast and recommend to the friends. F i v e y e a r s f l i e d a w a y w i t h o u t consciousness. Shaped by the power of nature, the works in the wild become more and more charming, however, some of them have come to their time. We witness the changes, we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record and unveil their elegant demeanor in different seasons so as to console their silence in years. Our action has been heard and talked in the circles, and we are still confident to recall the past and tell more people what it was all about.The one who should not forget to mention is Mr. Zhang Yongzhong. As a successful entrepreneur and artist, he is the matchmaker of our ‘Stepping’ Artists Group. The public art symposiums in 2000 and 2001 were both made possible by him. If these two symposiums gained us reputation and knowledge in public art, Mr. Zhang Yongzhong was the one who helped us achieve the goals.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our gratitude and great respect on behalf of the curatorial team and the ‘Stepping’ Artists Group.

10 1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We would a lso l ike to express our gratitude to Dr. Zou Yuejin from 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He was our art director and frequently gave us suggestions. There are more people whom we want to say thanks to: Mr. Cao Chunsheng, professor and sculptor from 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Dr. Yin Shuangxi, famous art critique from 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Mr. Yu Huayun, Director of Beijing Public Art Management Office , Mr. Wang Mingxian, critique in architecture and Mr. Gao Ling, art critique who has always been supportive to us. With the invitation of Director Liu, we made 5 more sculptures for the East side of Yanqi Lake, though they were not within the proposal for the West side public art, they followed our original ideals and went even further with our experience. Therefore we decided to include them into this catalogue.

December, 2006 Song Zhuang Village, China

10 1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2 1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近几年来,尽管城市雕塑仍然是

主流,是雕塑家们施展艺术才华的舞

台,也是各地政府塑造城市形象的首选

方式,但在雕塑界也出现了另一种新的

趋向,即让雕塑走出城市而与纯粹的自

然、古老的乡村结合。这意味着自然对

雕塑家的召唤已产生出效果,雕塑家对

雕塑的公共性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的

认识,开始向自然延伸,向大地回归,

向无建筑物的天空书写。如:“桂林愚

自乐园雕塑创作营”、“西湖孤山国际

雕塑邀请展”等。在这里,我将以“雁

栖湖公园雕塑创作营”在公园西岸创作

的一批雕塑作品为个案,从“生态主

义”(ecoism)的角度,阐释走进自然

的雕塑和有了雕塑的自然的意义。

当然,在对“雁栖湖公园雕塑创

作营”的雕塑作品进行探讨之前,我们

有必要对“生态主义”给予简短说明。

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率先进入工业

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最早意识到了

“征服自然”之后所产生的人与自然之

间的紧张关系,由此从民间开始了一场

保护自然环境的“绿色行动”。随着工

业化和资本的全球化,“生态主义”也

成了全人类面对自身与自然环境之间关

系的—种新立场、态度和实践。在艺术

上,具有“生态主义”含义的作品也随

之产生了,如上世纪的前卫艺术家博伊

斯就从环保的立场创作了一些著名的作

品。在中国,大概要到90年代,“生

态”问题才真正成为艺术家们开始思考

的主题。从总体看,涉及“生态”问题

作品,基本上是从两个角度切入的:一

是在作品内部呈现或批判工业化进程所

造成的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和恶化;二

是从“生态主义”的立场出发,把作品

的环境作为作品的内在一部分来对待,

使其从更现实的身心感受方面,揭示人

类面临的生态问题。我将在本文中给予

评述的雁栖湖公园西岸的一批雕塑作

品,就属于从第二个角度表达艺术家们

的“生态主义”立场的。

在这次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面

对的是一个特殊的艺术创作环境:即一

方面,雁栖湖公园西岸是雁栖湖公园的

一部分,而与纯粹的自然景观有差异,

因为它就像一切被指定为旅游景区的自

然风光一样,期待人们去感受、欣赏和

观看,事实上,这是人类社会进入一个

特殊的历史时期对自然界的重新认识所

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自然;另一方面,

在这座山上,没有任何娱乐、休闲、居

住等方面的设施,所以,在本质上又具

有自然风景的一切属性。然而也正是这

一特殊的自然环境,为雕塑家们思考和

创作具有“生态主义”的雕塑艺术提供

了新的可能性。简单地说就是怎样在一

个被既定的自然环境中,通过雕塑的形

式,把审美的观赏价值与回应当代社会

面临的“生态”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创

造性的艺术活动,使雕塑在与自然对

话、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让无语的自然

因艺术而言说,艺术因自然的无私而更

加意味深远。

为了在这一特殊的自然环境中探索

雕塑的“生态主义”方面的意义,艺术

家们在如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

艺术家们以自然风景区整体的地势、形

态、结构、色彩和功能为基础,以观众

走向“生态主义”的雕塑艺术

—— 雁栖湖公园西岸雕塑作品解读

邹跃进

邹跃进:博士、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人

文学院副教授。

12 1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的活动路线和区域为参照,把这一群雕

塑置于这一自然环境中的最佳位置,使

其与环境形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如

从东岸去西岸,对于观众来说,由于距

离较远的缘故,在开始的时候,只能看

到与雁栖湖相连的一座山,但随着距离

的拉近,映入观众眼帘的第一件作品是

喻高的《定海神针》,对于熟悉《西

游记》的观众来说,喻高的《定海神

针》,因借孙悟空的“定海神针”之

名而仿佛置身于海一样广阔的空间和

神话般的神秘色彩之中。在此位置,

观众同时也能远距离看到在屹立于山

顶温朝勃的作品《帝与后》,对于进山

之前的观众来说,这一作品无疑具有激

发无穷的艺术想象的功能。在进入雁栖

湖西山散步、观光的过程中,观众能通

过不同的路线选择,先后看到如下不同

的雕塑作品:赵磊的《网》、潘毅群的

《回声》、许庾岭的《呼吸・风景》、

宫长军的《黑石圈》、朱尚善的《红色

星球:宇宙学博物馆》、韩栋的《痕

迹》、杨金环的《鸟巢与几何蛋》、张

伟的《献给小人国的礼物》。艺术家们

在对待艺术作品与环境的关系上,很显

然受到了汉唐时代“以山为陵”式的有

机整体构思方式和以“自然为本”的观

念的影响,这样,艺术作品的“生态主

义”立场也就从这种构思方式和观念中

自然流露出来,给观众以审美的享受和

思想上的启示。

二、为了在这次艺术创造活动中,

全面而又充分地表现“生态主义”的观

念和立场,艺术家们在使用雕塑材料

上,也有意识地突出了“生态主义”方

面的含义,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在不影响户外雕塑持久性的前提下,

尽量使用低成本的物质材料,如砖、水

泥、石头、铁等。像朱尚熹的《红色星

球:宇宙学博物馆》、杨金环的《鸟巢

与几何蛋》、张伟的《献给小人国的礼

物》,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就是水泥、砖

和少许的铁;二是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

作为艺术创作的物质材料和艺术题材也

是这次艺术创作活动中的一个创举。如

许庾岭的《呼吸・风景》,几乎所有的

材料均来自本地随处可见的石头;张伟

的《献给小人国的礼物》,甚至把本地

生长的一棵树作为艺术作品中的重要题

材来利用,这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

艺术方式,与作者的“生态主义”立场

是非常吻合的,这不仅加强了作品的

“绿色”含义,而且也体现了艺术家的

“生态智慧”与“艺术智慧”的统一。

三、当然,雁栖湖西山的雕塑作品

群在“生态主义”方面的意义,不仅体

现在有机整体的艺术构思和以“自然为

本”等“生态主义”的观念方面,而且

更为重要的还体现在每一位艺术家所创

作的艺术作品上。这也就是说这次艺术

活动,虽然是建立在艺术家的群体性,

创作的整体策划和明确的艺术观念(生

态主义)的基础上的,但是每一位艺术

家都能把自己的生存经验、艺术个性,

与对“生态主义”的理解结合起来,创

造性地表达个人对当代社会所面临的

“生态”问题的认识。在总体上,我们

可以把雁栖湖西山的雕塑作品分为几种

类型,来解读它们与“生态主义”的联

系。

从朱尚熹的《红色星球:宇宙学

博物馆》、潘毅群的《回声》、韩栋的

《痕迹》等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

用“历史主义”方法表达“生态主义”

立场的艺术方式。朱尚熹在《红色星

球:宇宙学博物馆》这一作品中,借用

“博物馆”概念的历史指向,以男性与

女性的原始和谐为隐喻,呈现了人类曾

经在这个宇宙中与自然和平相处,生生

不息的状态。这样,在“生态”问题

上,朱尚熹用理想的过去来批判现在

就具有了特殊的力量。潘毅群的《回

声》,在回应“生态”问题上,它与朱

尚熹的《红色星球:宇宙学博物馆》不

同的地方在于,它是以挪用废弃的各种

机械部件的艺术手法,组合而成的一个

类似能吞噬自然万物的“饕餮”形象,

实际上,它也就是一个人类在现代化、

工业化历史进程中逐渐创造出来的自我

异化的形象。韩栋的《痕迹》,制造了

一批大小不一的动物牙齿,散落在山上

的不同地方,它们像不可置疑的证据,

暗示着人类在近代开始占优势地位的

“以人为中心”的傲慢观念和征服自然

的斗争,所导致的猎杀动物的恶果和对

14 1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生物链的破坏。可以说,从历史的角度

批判当代社会面临的“生态”恶化的问

题,是上述三件作品表达“生态主义”

立场的特殊角度。

在这次艺术创作中,在自然中与自

然对话,在自然中揭示自然的“生态”

价值,是赵磊的《网》、许庾岭的《呼

吸・风景》、杨金环的《鸟巢与几何

蛋》等几件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特点。赵

磊的《网》,依据地势的走向和起伏,

用几何化的形状,在自然环境中铺开一

大片低于观者视线的“网”,以暗示自

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许庾岭的《呼吸

・风景》,以反透视法的艺术方式,在

一个低洼地带,利用其特有的形状,采

用把石头“种”在地里的手段,构成了

一片巨大的树叶。这一作品所展示的非

同寻常的艺术形象和手法,无疑能激发

观者热爱自然和生命的自我意识。杨金

环的《鸟巢与几何蛋》,是在一个特定

的自然环境中,以白水泥为材料,制造

了一批大小不一的蛋的形象,并把它们

随意摆放在地上,而巨大的鸟巢形象则

是由钢丝组合而成的,上面至少可以躺

卧两个成年人。我以为,从“生态主

义”的角度看,这一作品的独特之处在

于,它可以通过观众的主动参与,唤醒

他或她关于人与动物世界和谐相处的重

要性的意识。

喻高的《定海神针》、温朝勃的

《帝与后》、张伟《献给小人国的礼

物》,宫长军的《黑石圈》,我把它们

作为这次雁栖湖公园雕塑作品中的第三

种类型来解读。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以

神话(《定海神针》)、寓言、童话

(《献给小人国的礼物》),或巫术似

的观念(《黑石圈》)为文化资源,来

赋予雁栖湖公园北山这一纯粹的自然环

境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就此而言,这批

作品在表达“生态主义”的立场方面具

有含蓄而又曲折的特征。如张伟的《献

给小人国的礼物》,使我想起一位朋友

说的一个解决生态资源与人类生存之间

的矛盾的科学假想:用基因技术改变人

的体积以减轻人类对地球的压力。《献

给小人国的礼物》,可以说是以非常智

慧的艺术方式,表达了艺术家的“生态

主义”立场。

在这次艺术活动中,与第二点相关

的艺术意义在这里是特别需要说明的,

那就是由于这次艺术创作的研究主题是

“生态主义”的,这样,不仅激起了赞

助方——雁栖湖公园对这次艺术创作活

动的热情,而且低成本的艺术材料,也

降低了赞助方的资金投入水平,使这次

“生态主义”的艺术活动,得到了顺利

实施。当然,以北京雕塑研究所为主体

的雕塑家们,这几年来一直从不同的角

度研究雕塑与公共性之间的新课题,雁

栖湖公园的这次创作活动,是他们继北

京红领巾公园的雕塑创作之后,又一次

与企业合作研究雕塑与公共性的艺术课

题所产生的成果,由于是一种带研究性

质的非盈利的公益性创作活动,所以,

也得到了雁栖湖公园的全力支持。从艺

术操作方式看,艺术家们主动地把自己

研究的艺术问题与赞助方的各种利益

(社会的与商业的)相结合,不过与红

领巾公园的雕塑比较起来,雁栖湖公园

的雕塑群,一方面承续了它那从艺术、

人与环境三者关系的互动,来研究艺术

公共性的特殊方式的成果(像红领巾公

园的雕塑作品一样,雁栖湖的所有雕塑

作品,也都为观众参与作品的意义建构

设定了相应的方式与空间,从而使观众

的参与行为,成了作品不可分割的—部

分,如张伟《献给小人国的礼物》,观

众只有站在这一作品面前,才能真正体

会到小人国在“生态主义”方面的真正

意义);另一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深

入,即我在前面所说的,把人文主义对

人的关怀,与对“生态”的关注,给予

了综合性的研究和表达。我们甚至可以

这样认为,从人文精神走向“生态主

义”, 在天、地、人三者之间建立一

种新的精神上的联系,是雁栖湖公园的

这次雕塑艺术创作对跨入新世纪的中国

雕塑艺术的贡献。

14 1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林间步履”是一个富有诗意的

城市公共雕塑创作的主题,它是以北京

雕塑工厂创作研究室为主的一批雕塑家

为北京怀柔雁栖湖公园所做的一批公共

雕塑的策划命题。“步履”是北京雕塑

创作工厂创作研究室的一个品牌,此前

他们已经举办过两个成功的展览,一个

是《’98步履——北雕研究室10人作品

展》,一个是2000年举办的《阳光下的

步履——北京红领巾公园公共艺术作品

展》,前者是一个传统的室内雕塑作品

展,后者却是一个根据公园环境进行设

计的室外公共艺术项目,不知为什么还

要称之为展览。不管怎么说,他们的步

履越迈越坚实,越迈越开阔。

北京周边地区近些年开展的乡村

旅游活动十分火爆,但大体上不出钻山

沟、登长城、农家饭、红鳟鱼、时令采

摘等游乐、度假的套路。也有投入大量

资金建设人造景点如八达岭长城附近的

动物园之类,但经济效益不好。由雕塑

家主动出面,与旅游景地管理机构协

商,通过创作具有环境艺术特色的公共

艺术景观,进而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拓

展文化旅游的举措,可以说是具有前驱

意义的实践。在此之前,虽然不乏艺术

家到京郊找个地方搞一些室外的艺术

活动(如北京的艺术家最爱拿长城说

事),但那是借用地方的人文自然资源

干自己的事,完了就撤,与当地没有什

么关系。

北雕研究室的策划是在雁栖湖公园

的西岸建一个文化雕塑园区,利用西岸

宁静的自然风光,建立一个旅游者步行

观景的幽静景区,与东岸热闹的游乐区

相对。在全国以娱乐建园的很多,但以

文化与高雅艺术建园的并不多,“以文

化塑造公园”,这个想法总体上来说是

没有错的,但是策划者忽略了一个重要

的因素,从东岸到西岸,相隔了很长的

湖面,虽然公园方面还专门修建了一座

长长的浮桥(与景区景观不甚协调),

但由于过桥要收费,所以过桥来的游人

还是不多,再加上雕塑园区的宣传做得

不够好,许多人不知道西岸还有雕塑,

所以策划者最初的良好愿望就打了一些

折扣。

坦率地说,已经完成的十余件作

品虽然想法不同,与环境结合的程度也

各有不同,但可以看得出,艺术家们还

是十分珍惜这次创作机会,并且尽了很

大的努力。喻高的《定海神针》有8米

高,是不锈钢上色,她将作品与湖结

合,水面形成飘摇的倒影,借用《西游

记》的神话,体现扶正压邪的人性。远

远从东岸望去,作品以简洁的结构表达

出一种理智、秩序与威严的力量。温朝

勃的铸铁作品《帝与后》,以两把古典

风韵的“椅子”立于山上,将历史的积

淀与回忆浓缩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凝

固为一种新的风景,从而成为一种文化

的记忆。朱尚熹延续了他的井盖艺术

系列,题名为《红色星球宇宙学博物

馆》,虽然有些深奥,但以朴素的材料

营造了一个史前的遗址,让人浮想,叙

述了作者对太空的遐想和期待,应该说

这一组作品具有科幻特性。潘毅群的

《回声》是比较大的作品,长56米,高

5米,由废钢铁和金属零件焊接构成,

它的构思来源于人类的心电图造型,以

林间步履 意犹未尽

——关于北京雁栖湖的公共雕塑 殷双喜

殷双喜:博士、中国雕塑学会会长助理、著名艺术

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执行主

编。

16 1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跳跃的形象展现生命的节奏,与远处的

群山形成和谐的形式对比。张伟的《献

给小人国的礼物》根据视错觉的原理,

以超大尺度制作了一个花盆,将原景地

的一棵树圈入花盆中,似乎与观众开了

一个善意的玩笑,化平凡为神奇,给人

以意外的惊喜。杨金环的《巢与几何

蛋》以粗细不等的钢筋编焊成鸟巢,以

水泥制成数十个蛋散置于林间,观众可

以出入于鸟巢,也可以坐在蛋上,体会

生命的原始状态。

我最为欣赏的两件作品,一件是赵

磊的《网》,作品以着色钢管在林间草

地上覆盖,草从网眼中长出来,作品与

自然融为一体,观众可以在网上攀援,

融入网中。而“网”是一个极为广泛的

概念,它覆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系网、法网、情网、信息网……人类

就在繁多的有形与无形的网络中生存发

展。作者将网的概念过滤纯化,抽象出

单纯的形式,将它放在自然环境中,让

它回到最原始的审美形态中,启发人的

联想。许庾岭的《呼吸・风景》以天然

空地作为调色板,用自然的鹅卵石作为

颜料,描绘一片树叶的幻影。鹅卵石由

南至北尺寸渐渐增大,从南面的观赏点

望去,由于透视原理的作用,给人的直

观感觉是叶子已经直立起来,而非平铺

在地面上。作者利用人的视觉误差而呈

献给观众一个魔幻的视觉效果。

为了达到作品的特殊效果,作者专

门去河北精心挑选大小不同的鹅卵石,

用汽车运到公园进行铺排制作,作品长

48米,宽15米,也可以说是一个地景艺

术,体现了作者的巧思。

综观雁栖湖的公共雕塑设计与创

作,有几点是值得称赞的。一是整体规

划由雕塑家在反复考察景区的基础上进

行设计,包括景区的行走路线、作品尺

度等,使作品的安置与欣赏更为合理。

二是在充分研究具体环境的基础上发挥

艺术家的想象力,同时要求作品要考虑

群众的审美水平,不搞晦涩难懂的怪异

形式。三是尽量采用自然的、经济的材

料,以获得与自然环境融合协调,同时

也降低了整个工程的造价。最令人感动

的是,艺术家们为了实现公共艺术的理

想,主动降低设计费用和作品的稿费,

虽然这不应该成为今后公共艺术项目的

榜样。

当然,雁栖湖项目也有不尽如人

意之处,一是经费的不足,使得作品的

制作稍显粗糙,并且后期也缺乏维护保

养,例如《呼吸•风景》因为没有人时

常整修草地,作品已被草所掩没。也是

由于经费的问题,现在完成的只是最初

计划的一半,这使得十余件作品在偌大

的景区中显得单薄。二是个别作品仍然

比较简单,创意不清晰,虽然立起了说

明牌,但观众仍然不大好理解。尽管如

此,我对北京雕塑工厂的雕塑家群体在

北京市公园中所作的一系列公共艺术的

推广,还是十分赞赏的,毕竟,这是北

京市较早的具有自觉意识的整体性公共

艺术项目,雕塑家们的探索为北京市公

共艺术的发展积累了经验,提供了范

例。希望有更多的雕塑家关注普通百姓

的文化生活,为他们的日常生活空间提

供更多更好的公共艺术作品。

《呼吸・风景》“躺”在雁栖湖西岸茂密葱郁的山

林之中。

16 1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在树林里信步,沐朝露夕霞,听

鸟鸣雀唱,沿小路前行,或自辟野径,

通幽柳岸之处,豁然花明开朗,此番感

受想必爱好散步、放迹山林的人莫不皆

有。

京郊怀柔雁栖湖西岸的山麓丛林间

便是一处绝好的悠然闲步之处。此地地

处怀柔县城西北的雁栖湖公园内,与公

园的主体湖面和湖东岸业已开发的各种

游乐设施不同的是,西岸山林幽静、野

逸,充满了自然的朴茂,湖水由以得名

的大雁等飞禽在此筑巢栖居,使得这里

成为一方难得的净土。

如今生态旅游、绿色家园成为风

尚,如何使雁栖湖西岸的这份幽野能为

世人所分享而又不破坏它整体的天然形

态,公园的管理者们想到了雕塑,想到

了用雕塑来增加西岸山林内在的文化内

涵,以使大自然难得的这份宁静与高雅

艺术的精神之旅巧妙地结合起来。于

是,曾经成功筹备创作红领巾公园公共

艺术的朱尚熹、许庾岭、赵磊三位中青

年雕塑家被请来实地考察、论证,风格

各异的十件出自十位艺术家之手的雕塑

作品,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展露在

了世人面前。

从湖东岸沿浮桥进入西岸,老远

就能看到葱茏山麓与明净水面之间有一

根八米高的方形金箍棒。这件取意《西

游记》里东海龙王镇宫之宝后又成为孙

悟空降妖除怪之武器的“定海神针”,

其简洁的结构体现出的理智、秩序和威

严的力量,与背后山麓茂密的丛林,还

有飘忽波动的水面倒影相得益彰。可以

说,这是西岸雕塑文化公园独具特色的

序幕。

十分有趣的是,这批散落在山林沟

壑间的雕塑作品,在充分考虑与自然环

境的原始风貌相统一相和谐的同时,大

量使用石、木、砖、废钢材、铸铁、混

凝土、自然石等古朴自然的经济材料,

也大胆运用了现代艺术的不少语言表现

形式,诸如抽象、视错觉、几何化、反

差对比等等,甚至加入了神话、寓言和

科幻的成分。著名中年雕塑家朱尚熹,

曾经以独具慧眼的铸铁井盖设计而名噪

京城,2001年完成的皇城根遗址公园里

的《对弈》也出自他的手下。在雁栖

湖,他用自己独有的艺术想象力,向人

们展示了一个科幻的世界:宇宙深处有

一个拥有高级生命的红色星球,那里的

高等动物早已与宇宙中其他星球上的生

命形态建立了联系,关于宇宙的起源和

现状,特别是智慧生命的现状,有他们

自己的学说……眼前用红砖砌成的圆

丘,犹如散落林间的红色环行山,其壮

丽的景观充满神秘、未来的气息,还可

供人们歇息、聊天,不妨跟随着作者在

想象中作一番对太空的遐想和期待。

秋天的怀柔,树叶已经开始改变颜

色,以错落的丛林和多彩的树叶为天然

调色板,用自然的鹅卵石为颜料,一片

超大比例的树叶竟魔鬼般地在游人的眼

前直立了起来。这是许庾岭利用透视原

理反其道而为之,让远处的石头比近处

的大,从而产生因视觉误差而带来的情

趣。不远处赵磊的《网》在大胆过滤掉

“网”在游人心目中的固有概念内涵,

提纯为单纯几何状的巨大铁网的同时,

在功能上又转换成游人可随意攀爬游

林间步履 高岭

戏、歇脚休闲的坐椅,实在是出人意料

却又在情理之中。

倡导以环境为主体的雕塑语言形式

探索,回归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

想,尊重环境,尊敬自然,通过自己的

作品启发人们对环境生态问题的思考,

在张伟的《献给小人国的礼物》、杨

金环的《巢与几何蛋》、温朝勃的《帝

与后》、宫长军的《黑石圈》、韩栋的

《痕迹》和潘毅群的《回声》几件作品

中也均有令人难忘的体现。

在洒满秋阳的林间散步,与造型

新颖又浑然天成的艺术品不期而遇,体

味回归自然的快乐,享受陶冶情操的欢

愉,这样的步履可算是美的步履,美的

散步。

高岭:博士、著名美术评论家艺术评论家。

18 1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雁栖湖雕塑公园已经建成两年了,

虽然总是想,但一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

写一点儿东西,来唠叨一下自己的感受

和想法。作为组织者之一,有必要总结

一下我们活动的前因后果,整理一下思

路。所以写下一些文字来与同志们进行

探讨和交流。

缘起

“步履”艺术群体创建于1998年,

当时全体成员来自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工

厂雕塑研究室,他们都是20世纪60至

90年代的中央美院雕塑系毕业生。“步

履”这个名称代表我们从自己的过去艰

难地走来,并将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向前

走去。

当时北雕处于一个发展低谷,学术

气氛不浓,大家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1998年9月,在研究室成员朱尚熹、许

庾岭、赵磊的倡议下,研究室全体在职

人员共同举办了“’98步履北雕研究室

十人作品展”。作品三十七件,全部为

室内小型架上雕塑,最大的不超过90厘

米。作者覆盖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材料

为玻璃钢、不锈钢、青铜、陶等。展览

在“北京当代美术馆”举行。展览规模

不大,小巧精制,获得了广大同行与普

通观众的认同和喜爱;并应中央美院雕

塑系之邀,于当代美术馆展出结束后在

美院“通道画廊”继续展览。这是“步

履”所迈出的第一步,也成为当年雕塑

展览风潮的第一个展览。

作为“步履”群体的核心,我们计

划进行第二次“步履”展览活动。那是

在1999年底,通过张永忠老师的关系,

我们与北京红领巾公园达成共识,遂决

林间步履漫谈

——关于雁栖湖雕塑公园环境艺术

赵 磊

赵磊:北京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北京市人

文空间雕塑研究所副所长、雕塑家。

18 1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定在2000年年内举行第二次“步履”活

动,命名为“2000—阳光下的步履”北

京红领巾公园公共艺术展。这次展览的

形式已经脱离了室内展示的传统,彻底

走出室内展览的模式而进入公共环境艺

术的领域。此次展览的主导思想是:以

便宜材料进行大尺度室外环境作品的创

作尝试,充分结合公园现有环境和儿童

公园的特色考虑作品思路。环境与人被

当做第一创作因素进行思维创作,人与

艺术的关系作为探讨内容。

我们组织了九位艺术家总共十八

件作品,作品材料包括不锈钢上色、构

筑架管、石材、玻璃、砖、水泥、瓷片

等。作品尺度最高达到八米,个别的占

地面积达五百平方米。展览开幕式于

十一月举行,在业内与业外都获得了较

高的评价。

在“阳光下的步履”活动刚刚结束

之际,北京雁栖湖旅游开发总公司的刘

兴总经理应红领巾公园之邀,参观了雕

塑公园,倍感振奋,通过张永忠先生和

公园领导找到我们,表达了希望在雁栖

湖公园西岸建设雕塑公园的想法。我们

与雁栖湖刘总的接触实际上早于红领巾

公园。由于时机不成熟和其他原因,我

们没能和雁栖湖先行合作,而是和红领

巾公园完成了我们的第一次室外雕塑公

共艺术展。

在与雁栖湖公园进行了多次磋商

后,“步履”群体决定在2001年,于

北京雁栖湖公园西岸举行第三次“步

履”——“林间步履”雕塑创作营。

筹划与组织

整个“林间步履”雕塑创作营的筹

备工作开始于2000年底,计划邀请二十

位艺术家,每位作者制作一件作品,分

二期两年完成,2001年度为第一期,

2002年为第二期。

对现场环境的勘察从2000年11月开

始。活动组委会由朱尚熹、许庾岭、赵

磊(艺术家小组)、张永忠(北京金翰

旅游产品开发中心总经理),刘兴(北

京雁栖湖旅游区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组

成。

朱尚熹与许庾岭主要负责与甲方

商谈事宜,我主要负责有关具体现场施

工的繁杂事务。由于张永忠先生与公园

方和艺术家方的密切关系,我们聘请他

作为我们这次活动的承办方,负责项目

的全面管理。刘兴先生作为主办方的代

表,负责经费供给、作品意见参与、公

园方施工协调。

组委会的工作首先是选择艺术家,

主要由我们艺术家小组推荐。选择方式

分两种,一是选人,二是选作品。艺术

家基本从北京地区选择,不考虑外地

及海外作者,原因之一是作为第一次活

动,我们的活动经费有限,无法承担外

地艺术家的差旅、吃住;另外从联系、

场地考察、方案讨论等诸方面问题都难

以方便解决。我们作为三人组织小组,

同时又是参展艺术家,亦无精力照顾。

当然我们在筹划第二期创作营时已

经邀请了外地及一位法国艺术家参与,

在2002年已经为第二期创作营开展了邀

请艺术家、征稿和现场勘察,并已经决

组委会成员在雁栖湖西岸实地考察雕塑实施场地。

20 2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定了二期的艺术家人选、方案和雕塑位

置。但由于公园方原因,我们的第二期

创作营计划无限期搁置,这是后话。

我们综合二者共选了十位北京艺术

家参与活动,那是在2001年初。

我们要求每一位参展艺术家亲自

到公园现场考察环境,选择自己中意的

环境和位置。创作营对参与艺术家的要

求是以现有自然环境为基础,力求作品

与其选择的环境有密切的关联性、融合

性、创造性和建设性;鼓励艺术家在材

料多样性和降低材料成本方面进行试

验。

符合公园的自然环境是第一创作

重点,而非作品本身。艺术家的作品只

可以称之为半个作品,在结合了环境以

后,才可以成为完整作品。这称之为

“关联性与融合性”。而“建设性”也

是相对于环境来说的。本次创作营拒绝

作品对现有环境带有任何破坏性尝试,

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应保持对自然环境

的尊重。自然由于有我们的作品而精

彩,我们的作品也因为自然的造化而鲜

活。作品、作者、自然是一个完整的、

有机的统一体。

我们相信充裕的资金与作品的高

艺术水准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我们也相

信资金并不绝对意味着作品的质量,我

们努力以有限的资金进行作品创作和制

作,我们鼓励作者运用便宜的材料进行

有益的探索,不鼓励运用昂贵材料制作

作品。

当然,艺术家作品的“创造性”

是毋庸置疑的,而在与甲方合作的过程

中,保护艺术家创作的自由性是我们活

动组织工作的重点。作为活动的出资方

和主办方,不可能不对我们提出要求,

他们要求的重点是希望我们的作品不要

与大众的理解能力有太大的差距,就是

希望尽可能多的人喜欢我们的作品。从

这一点上来说,公园方与我们没有目标

上的差距。“公共艺术”是与“架上艺

术”有着质的区别,作为公共艺术的创

作者,考虑公众的接受能力是创作过程

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艺术家们在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与

听取公园方意见后,于三月份向组委会

提出了创作计划、草图和效果图。经过

大约一个月的磨合,方案全部得以通

过,并在四至五月份开始逐步实施。我

们这里所说的并非广泛意义上有一定具

体期限的实施(普通创作营有十五天至

一百天的具体工作时间)。由于所有作

品为不同材料、制作方法和地点,所以

我们活动的作品不是在统一时间和地点

制作。有的作品是在现场制作,例如赵

磊、许庾岭、朱尚熹的作品,都是在现

场制作组装完成;其他都在不同的厂家

和地点完成,然后到现场组装和安装。

水泥加树脂的作品都在北京大山子798

厂雕塑放大场地制作完成,铸铁作品在

铸铜厂,石材在石刻厂制作。

经过大约三个月的外部加工时间,

所有作品在七月至八月逐步进入现场安

装,整个制作加工和安装工作在八月底

圆满完成。

在这几个月的工作时间中,我们遇

到了很多困难,主要集中在现场工作、

安装方面,我们计划不周详,和公园方

的沟通不畅是主要原因。例如现场的供

电、作品吊装安装等,问题多多。我曾

由于电的问题甚至与现场公园方管理人

员发生争吵。当然现在想起来也没什

么,都是可以理解和顺利解决的问题。

从活动组织方面看,这样规模的创

作营的组织工作,对于我们三人小组来

说已经不容易了。作为艺术家本人,参

与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是不专业的,我

们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找到一个专门

班子(策展人)来负责组织工作,以便

我们能有更多精力来考虑自己的作品。

这次活动非常糟糕的是宣传方面

的工作,对于一个学术活动来说,宣传

上的工作应该占相当的比例。由于资金

和精力的问题,我们并没有举行开幕式

和大规模展开宣传工作,只是在几个专

业艺术刊物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和图片,

而且是拖滞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后。

显而易见,宣传上的滞后极大地限制了

“林间步履”的社会影响力。

关于作品

雁栖湖西岸方圆约一百六十亩,山

地地形变化丰富,植被种类繁多。2000

年我们进行第一次现场考察时的现状

是,西岸湖边有游船码头,现有水泥人

行道已经遍布整个区域,植被生长的非

常茂盛。原有的自然地貌确定了我们的

创作思路,以自然地貌为基础,把作品

融入环境中,使人为作品与自然环境和

谐地结合在一起。

喻高的作品《定海神针》是唯一一

件位于水中的作品,不锈钢材料上涂以

暗红色调,顶端一米镀钛,呈金黄色。

20 2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作品从水底算有八米高,你甚至能够从

雁栖湖东岸看到一根金箍棒斜插入水

中,而站在西岸码头上你可以以较近的

距离观赏。首先从作品斜插入水中的状

态、金色包头和暗红的颜色,就使你有

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好像有些异样于

我们意识中所熟悉的部分。“这是金箍

棒,可金箍棒不是方的呀!”是啊,在

艺术家的思维里,金箍棒为什么不可以

是方的?这是艺术作品,不是博物馆的

展品。自由的思维和想象从来就是艺术

品的生命力所在。一年四季随着水位的

变化,作品所呈现给人们的是不同的视

觉效果,露在水面以上的部分或多或

少,无论水在如何变化,它总是“定”

在那儿。从环境因素上说,这件作品正

因为与水发生的互动关系而只适于放置

于湖水中。作品的命名更进一步密切了

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给公众以更宽泛

的、自由的想象空间。

沿着小路向小山沟里走,能看到

韩栋的作品《痕迹》,这件作品分三部

分,第一部分由白水泥浇铸,是半圈牙

齿(下牙床)突出于地面并围绕一棵现

状小树,大约40厘米高,适合观众坐在

上面休息;第二部分距离第一部分约

五十米,同样位于小路右侧,藏于野草

之间,由大尺寸天然鹅卵石种在地下,

同样以牙床形式摆放,看着比第一组更

自然;第三组位于两百米以外,这一组

尺寸达三米高和长,树脂加水泥混合浇

筑。分不同形式咬合在一起的三个牙

床,一个直立的居中,两个横卧的呈均

衡态势分散于两侧,其中一个靠近小

路。在作品安装完成时,作者为了达到

原始的出土效果,用混合了墨汁的泥土

涂在表面,然后等待自然气候对其进行

雕琢。在靠近小路的这个中间甚至装入

很多泥土并洒下一些草子,等待其发芽

成长。这第三组可以说是整套作品的主

体部分,观众从一进入公园就看到第一

组,这一组有引子的感觉,沿着小路前

行,即可看到第二和第三组,不同的材

质、形式和相类似的环境给人步步渐进

的感受。最终看到的一组像古生物的骸

骨一样,遗弃在野草丛生的树林中。三

组作品完全分开放置,相距甚远,但观

众可以感受到其间相互的联系,而整件

作品和所选地点的环境的关系更是密不

可分。作品所体现出的历史感和自然环

境所渗透出的荒野氛围相当协调,自然

与人为、相对统一的关系处理得相当充

分,时间和风雨等自然因素进一步完善

了作品。

我们在走过《痕迹》第二组后会

遇到三岔路口,暂且向左转,爬上台阶

后小路左侧有一片天然卵石铺装成的小

径,从小径通过卵石铺装走到尽头大约

四十米长,宽六米左右,随着小径的延

续,铺装变成小面积开阔空间,中间生

长着许多灌木和小树。杨金环的作品

《巢与几何蛋》就分布在这里。作品分

为两部分,一是钢筋焊接的一个大型鸟

巢和三个小鸟巢。小巢直径约40厘米,

离地1.5米高,相距5米~7米错落摆

开,最后是尺寸为两米见方的大巢,围

绕鸟巢,四周树林中散放着水泥铸成的

60厘米见方的十几个几何蛋。之所以叫

“几何蛋”,是因为根据作者的理解,

世界万物的构成都可以归纳为几何形态

的组合,因而他把每个蛋上都开有钢筋

焊接为边缘的几何洞洞,圆、方、三角

形的孔洞分布在不相同的自然形态的蛋

上,分布在整个区域内,与巢形成明确

而又隐讳的关联。

这件作品应该说是与整体卵石铺装

相结合而成为一个环境作品。在当初地

形勘察时,我们选定这里为金环的作品

位置,当时野草长得很高,在1米~1.5

米,茂密就不用说了,还有一些小树掺

杂其间。金环在看了现场后,觉得把小

巢放置于与野草一样高的位置会有一种

漂浮草上的感觉,我帮助金环设计了整

体地形铺装,铺装尽量贴近自然形式。

在三个小巢间延伸铺装(像梳子齿),

三层的铺装中间是原有的野草,从小路

方向朝里看形成至少三层草墙,杂草与

铺装间出现一层层的间隔,人们可以顺

铺装走到小巢跟前仔细观赏,这样的设

计会使观众“进入”作品的感觉更强

烈,而小巢漂浮其间会使整件作品更丰

富和活跃。在走过小巢这一幕后,观众

会看到主体大巢与散布周围的几何蛋,

并且可以在大巢上休息,这样大巢与小

巢之间形成从属关系,几何形与蛋和巢

之间又形成密切的因果关联。这件作品

结合了园林铺装与雕塑,是我们对打破

学院雕塑框框、模糊行业界限的一次尝

试。

在距离《痕迹》第三组东侧约十

米,小路由此分叉转向南侧,映入眼帘

的是潘毅群的作品《回声》,作品是由

废旧钢铁(从废品回收站买回)焊接而

成。据作者自述,其灵感从心电图之起

伏形式而来。作品从小路上空三至四米

22 2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处横跨而过,左冲右突、上下翻飞、伸

展错落、隐没于草丛中。作品通体上下

为铁锈色(上过保护清漆),各种玩意

儿被焊接在一起:汽车化油器、风扇、

自行车部件、水管开关等等,作者还故

意制作了人们可以攀爬的部分以供人们

参与。从周遭环境和作品的关系来看,

作品上下起伏的形式与远处层峦叠嶂的

山峦有着内在的关联,这也是他称其作

品《回声》的原因吧,你确实可以感觉

到作品与远山的回应。

我们再退回来,继续从“痕迹”向

西走,透过灌木,你会发现一大片小树

林,在林间空地中是朱尚熹的作品《红

色星球-宇宙学博物馆》,这是一件占

地面积很大、很分散的作品。材料为水

泥红砖,以及铸铁井盖儿浮雕组成。很

多红砖砌成的火山口分布于树林中,高

低错落,大小不一,其间由红砖小道相

互连接。每个“环形山”的一侧有一缺

口,并通过台阶进入“环形山”的小环

境里。“环形山”里雕有关于宇宙大爆

炸的井盖儿浮雕。最大的一个二米直

径,被放置于最大的火山口中央,其标

题是《宇宙大爆炸》,其余小井盖的浮

雕分别命名为《碎片1号》《碎片2号》

直至《碎片6号》,分别置于六个“火

山口”里。人们可以进入“环形山”或

者说“火山口”里休息,同时欣赏所有

浮雕艺术。作品内容尊重了当下宇宙大

爆炸的结论,但是作者运用了中国本土

神话和他本人幻想对这一结论进行了诠

释。混合了关于神话、科学、生活等等

稀奇古怪的梦境一样的画面,让坐在火

山口休息的人浮想联翩。作品已经脱离

了传统意义的雕塑概念,更多的倾向于

景观概念。

这件作品的位置大约位于整个区

域的中心,距离码头(雕塑公园入口)

已经有相当距离,根据一般人的体力消

耗,是应该设立休息点的区域,况且观

众已经看到半数我们的作品,所以特意

安排这件特定作品在这个特定位置。这

是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作品,虽然

旁边已有一间厕所(现状),我倒觉得

多一个咖啡午餐厅来得更实惠些。我们

不光考虑每一件作品与环境的雕塑意义

的关系,也有景观设计和人文关怀因素

方面的考虑。整个公园同样是一件完整

的作品,同样需要考虑各个作品环境间

的均衡、协调。

继续我们的旅程,从《红色星球》

向西,一段新修的小径通向公园最高的

山包,人还没到,就已经看到两把超大

的灯挂椅和圈椅在野灌木和树木的簇拥

下,高高在上地傲立于山顶,面南背

北地俯瞰着湖光山色,这就是温朝勃

的《帝与后》。两个明式座椅一高一

矮,一帝一后。帝高八米,后取其中。

朝勃说:“西方有亨利・摩尔(Henry

Moore)的《帝与后》,我做的是东方

的《帝与后》。” 铸铁的作品锈迹斑

斑,锈色与周围荒野植物自然而然产生

对话。在蓝天的映衬下骨骼一般的造型

与自然生长的植物各自展示着生命的力

量,作品所拥有的生命力在这里得到了

验证。

下面回到最初的第一个三叉口,向

北直行,再向左进入铺装小径并走到尽

头,一片鹅卵石组成的大树叶呈现在观温朝勃说:“西方有亨利・摩尔(Henry Moore)的

《帝与后》,我做的是东方的《帝与后》。”

《红色星球》落成前后对照,作品有效地激活了环

境,使游客在作品中野餐休息的同时,感受艺术的

魅力。

22 2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众面前,是许庾岭的作品《呼吸・风

景》。整个作品为水泥打底鹅卵石粘

贴,长50米,高20厘米,一片巨大的平

铺在地上的树叶。 事实上,本作品具

有其特定的观测点,在此观赏作品时,

通过作者特殊摆设的不同大小的卵石,

给观众一个错觉:树叶很短,并且有直

立起来的感觉。是的,作者一反近大远

小的透视原理,来了个近小远大。作者

把小尺度卵石放置在靠近观测点的一

端,然后随着距离的渐远卵石的尺寸和

卵石间的间隙就逐渐增大,到了树叶的

最远端,卵石有40~50厘米大小,石头

的间距有20多厘米,而靠近观众的近端

的卵石只有5厘米大小,其间距靠得很

近。这样人们站在观测点观赏时,给人

感觉大树叶站立了起来。我们尝试走到

作品的另一端并回头观望,你会发现这

个树叶一点儿也不像你在观测点所看到

的树叶比例,它显得比实际的更长了。

到了冬天下雪的时候,大雪覆盖了整个

作品,你能看到那令人惊奇的雪的起

伏,连绵不断地从一端延续到另一端。

平静、美丽和柔和的表面下面孕育着强

烈的生命悸动,与夏季效果相比是完全

不一样的感觉。

关注自然环境、气候的变化因素与

作品的相互关系,作为我们希望探讨的

一个课题在这里提出。室外环境艺术品

将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而产生被动的变

化,在最初创作作品时把这一因素考虑

进作品,设想作品在春、夏、秋、冬季

节变化中,包括雨、雪等外界媒体作用

下,会呈现给人们什么样的效果,有时

候会得到完全出乎意料的惊人效果。

再往下是我的作品《网》。从许

庾岭的作品返回到主干道上,已经能在

小路两侧看到零星的金属架管被焊接成

网状,再向前走就逐渐多起来,直到小

路向左拐弯后,一大片架管焊接而成的

网状物遍铺于倾斜的山坡上,与野草灌

木交相辉映,人造物若有若无地穿行其

间。整个网架高50厘米,恰恰低于植物

灌木所生长的高度,这样野生植物就可

以逐渐覆盖作品,与作品形成完整的整

体,进而达到作品的最终完成。作品覆

盖面积200~300平方米,观众可以攀爬

其间,随意嬉戏。在网中间靠右的位

置,我专门开辟了一条上山的小道,以

便人们可以走到网的中间进而登到坡

顶,从那里亦可俯瞰作品。

可以说草木的生长覆盖作品是我所

最注重的细节。从最初设想效果时,我

就希望我的《网》一定要与特定环境搭

调,完全融入而绝不跳出环境;而植物

的自然生长是达到目的的最佳方式。这

样人造部分就只完成了作品的一半,另

一半是由自然生长的植物组成的。当植

物生长超过并覆盖了人造部分时,作品

达到完美状态;而在整体作品未达到最

终完成前,不同的时间段都会有不同的

观赏效果。这就给作品加进了一个时间

概念,通过时间的流逝而完成作品。

宫长军的作品《黑石圈》位于

《网》的一侧,三面封闭一面开放的环

境独立而且封闭。八块尺寸不一的方形

墨玉呈圆形摆放。石材表面为自然机

理,作者将每一块石头的一个棱角雕刻

成极其规范而工整的直角,好像拨开自

然的表面,露出精制的内在。自然和人

赵磊作品《网》尝试了雕塑由人与自然共同完成的

想法,使作品充满了勃勃生机,同时有机地融入到

雁栖湖西岸的自然环境中。

24 2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方面还只是刚刚迈开了一小步,材料上

可追寻的范畴非常广泛,我们的“步

履”自然还要在这个方面继续向前迈

进。

作品的参与性是公共艺术的主要

功能之一,是艺术家、作品和大众沟通

的渠道。十件作品中超过半数都有群众

参与的功能,所以我们也很注重作品的

牢固性和安全性。例如《巢与几何蛋》

《回声》的金属末端都被磨圆,以免伤

人;所有作品,无论轻重都下了足够分

量的基础。不过也还有一定问题,比如

《回声》设置了很多便于人们攀爬的握

点,但有的点设得太高,这就使公众有

机会爬到二至三米高,造成一定的危险

因素。《网》的网格空隙也有可能对攀

爬的人造成威胁。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

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我们尝试在园子中加入园林规划

因素,彻底由雕塑家组织规划。但基于

我们组织小组人员和精力有限,只尝试

了很小的一部分,例如考虑游人运动规

律设置与作品结合的休息点(《红色星

球》和《黑石圈》)。还有我专门为金

环的《巢与几何蛋》所设计规划的小广

场铺装,通过地面铺装和作品本身的互

动设计,使园林因素和雕塑成为有机整

体。

在园林这一领域的尝试不可避免地

存在问题和失误,对植物生长规律的认

识不足导致一些作品在完成后一至二年

内没能达到理想效果。例如《网》《呼

吸・风景》《红色星球》《巢与几何

蛋》都存在野草没能够再次尽快生长出

来的问题。出于便于施工和安全的原因

的完美世界。

成绩与不足

首先,圆满地完成了十件大型环境

艺术品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成功。每一

件作品都成功地适应了其自己的环境氛

围,其中一些在与环境协调方面达到了

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在材料尝试方面,所有的作品都运

用了适应环境的材料达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许庾岭的《呼吸・风景》,所使用

的鹅卵石是自己在卢沟桥河滩上一块一

块挑拣的,当然要花运费;潘毅群的

“回声”是从废品回收站收购的;还有

运用水泥材料混合树脂(为使其在造型

上更牢固),我们认为已经相当成功地

进行了材料方面的探索,一定程度上跳

出了当代中国雕塑界传统的三大件“青

铜、不锈钢、石头”。当然,我们在这

为的机理反差强烈,结合所在环境会给

人相当安静平和的感受。观众可以坐下

来享受一个围合空间的宁静,体会“黑

石圈”朴素外表中所展露出的灵气。了

解宫长军的朋友都能辨别出他在作品中

所透露出的个性,表面平静的火炉里面

燃烧着蓝色的火焰。

顺小路翻过一个小小的山岭后,

展现给人们的是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原广

场,依然是三面环山,东面朝湖。开阔

的草场中间是一个巨大的花盆,一棵树

从花盆中斜指向天空。这是张伟的作品

《送给小人国的礼物》。花盆高约三

米,水泥加树脂的材料呈灰色。我在这

里想向大家说明的是,这个小草场大小

约100米乘20米,被约50厘米高的野草

完全覆盖;在草场中央有一棵高十米的

现状树。作者在看到现场后萌生了花盆

种树的想法。为了不破坏现状树的生

长,我们在树的两侧打下两块水泥基础

以支撑花盆,作品丝毫没有对其构成破

坏。这也是作者最满意的结果。张伟所

展示给观众的是一个变换了位置的美妙

童话,在这个童话中,我们的世界成为

传说中的小人国,是留下礼物的人进入

了我们的世界,还是我们踏进了大人国

的疆域?在茫茫宇宙中,我们的现实世

界是那么的冷酷而充满痛苦,我有时真

有点儿相信不同世界的存在。即使它不

存在于现实当中,它总会在我们心灵的

深处时隐时现。

借助艺术的力量,我们可以进入完

全不同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享受我们

短暂的安宁,医疗我们灵魂的伤痛,追

逐我们美丽的梦想,寻找一个属于自己

24 2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电焊容易引发山火),我们在这几个

作品实施时把工作场地彻底清理成“白

茬地”(没有植物),所有的人都认为

野草在一场春雨后就会再次茂密起来。

但是野草没能迅速长起来,“白茬地”

状况持续了将近一年半;部分土地出现

了裂纹,意味着造成了轻微的水土流

失。现在除《巢与几何蛋》,其他作品

环境已然恢复到植被茂密的程度。我曾

向园林专家咨询过这个问题,他们通常

使用重新种植的方式来恢复植被状况。

观点与目的

如果拿雁栖湖雕塑公园与红领巾

公园的作品作一个对比,大家也许注意

到红领巾作品的研究方向主要针对“环

境、艺术、人”,雁栖湖作品重点聚焦

在“自然、环境、艺术”。“步履”艺

术群体探索方向的不同,标志着我们这

一次与自然贴得更近了,也在自己的艺

术探索历程中迈进了一步。

考虑雁栖湖雕塑公园的这次活动,

艺术环境化和实验性是重点所在,在一

切发生以前我们有条件把作者组织起来

考察现场,针对环境进行艺术创作,尽

可能达到作品专为特定环境而做,这也

是非国际化创作营的优点所在。大胆地

对时间因素、植物构成、园林因素和材

料因素进行尝试;作为附加因素,作品

的实用化也是特色之一。总之,尽可能

地摆脱传统学院雕塑观念的束缚,自由

地敞开思路进行艺术探索是我们努力的

方向。

从观念上来说,我们这群朋友的

思维自然化倾向都比较严重。目光普遍

集中于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这就决定

了我们雕塑公园的主导思想是以公园原

有自然风貌为基础,在不破坏其原始存

在的前提下进行创作,真正达到人文与

造化的完美结合,也是我们古人追求的

“天人合一”。这是我们这群人对于人

与自然、艺术与自然的看法。人是大自

然当中的一份子,相对于自然来说,人

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在自然当中的位置

也该从以往的观念中加以更正,大自然

是让人类崇拜和敬畏的,不是可以枉自

加以改变的。回头看看人类的发展史,

想想我们改造自然的后果,人类文明真

的促进世界进步了吗?看看历史,想想

未来吧。

尾 声

十件作品的完成也许不能构筑一个

完美而绚丽的梦想,但它却印证了我们

的思路,明确了我们的方向,增强了我

们的信念。它促使我们像蜜蜂一样辛勤

地劳作,像黄牛一样艰辛地耕耘,执著

而坚定地追逐自己的梦想。这不单是艺

术家的责任,更是艺术家存在的价值所

在。

2004年11月

26 2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向“步履”群体致敬!

张永忠

1998年底,偶然从朋友李外天处得

到一本非正式出版的薄薄的画册《’98

步履—北雕研究室十人雕塑作品集》。

做过多年美术编辑,当代艺术包

括雕塑艺术的发展及现状多少总会有所

耳闻。但是读《’98步履》还是眼睛一

亮、耳目一新:原来雕塑是可以这样做

的呀!在空间有限的架上,竟可以为受

众开辟出如此独特的观察视角,拓展出

如此广阔的审美空间,创造出如此真实

可信的认知载体!当时,对朱尚熹的

《梦系列》、杨金环的《羊》、赵磊的

《生存状态系列》《活着》、许庾岭的

《新物种1号》等作品印象尤为深刻。

以一个外行人的视角去读这些作品,除

去对学术层面问题的好奇心被激活外,

内心深处被作品本身所传达出的精神与

情感感动,获得了一种久违了的欣赏的

愉悦……

当时心里就想:这样的“步履”应

当坚实地走下去!

机缘天成,不久后认识了庾岭、

赵磊,并通过他们认识了朱尚熹,继而

又结识了宫长军、杨金环、喻高、潘毅

群、韩栋、温朝勃……我这人不会记人

名,所以在心里把这个艺术家群体叫做

“朱尚熹们”。

与艺术家们的深入交往缘于很偶然

很单纯的商业合作。交往之中,我能感

受到他们很照顾我的孤陋寡闻和隔行隔

山。因此,谈及纯粹专业层面的问题并

不多。所谈较多的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济转型,“艺术家也面临一切内容的转

型,最为艰难的是观念上的转型”(朱

尚熹语),艺术家如何面对市场,艺术

如何走向公众,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

下,关照中国当下的历史、政治、经济

和社会人文环境,公共艺术发展所面对

的体制、市场、运营管理以及艺术家在

其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较为公共的话题。

当然也谈到了“步履”群体基本成员所

在的北雕研究室的事业发展正步履维

艰。

恰好,我对此很感兴趣。我曾经投

资并运作过许多文化教育项目,赞助过

全国美展。在与艺术家们交流的同时我

已在寻找与他们深度合作的机会。

靠了天时、地利、人和,机会不请

自来,从而有了“阳光下的步履—北京

红领巾公园公共艺术展”,有了“林间

步履—北京雁栖湖雕塑创作营”……

讨论两次艺术实践活动的学术问题

是评论家的事情。作为红领巾公园公共

艺术展和雁栖湖雕塑创作营的策划小组

成员和该活动的制作人,还是有几点感

受的。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当代社会生

活发生巨变。艺术家在社会生活中的角

色随之发生了巨大而微妙的变化。这些

变化不可避免地对当代艺术家的精神生

活与现实生存处境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

响。太多的精神困惑由此而生;一些艺

术家甚至面临生存困境。“步履”艺术

群体蹒跚起步的1998年至今的十年间,

这一矛盾尤为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步履”群体以

一种学术化的、工业化大生产的作业方

式把被体制边缘化的、承受着巨大的精

神压力、为生存而苦斗的艺术家们组织

起来,沉着应对因个体或集体角色被动

张永忠:

1957年出生。

8年教师、10年编辑、记者、12年企业经理人兼职

业策划人。

作为职业编辑、记者,参与创办过报刊多种。编

辑、主编专业期刊、专著、通俗读物百余种。

作为业余作者,发表过美术、文学、摄影作品千余

件。

作为职业策划人,策划并主持过大型文娱、体育、

科普教育、旅游、影视文化活动数十项。

作为企业人,投资、赞助文化艺术、教育、科学普

及、军事科研项目多种并获得学术与荣誉奖项多

种。

26 2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转变而必须面对的共同的精神困惑与生

存困境。他们以高昂的创造激情、自觉

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学术态度积极介

入社会公共生活,并通过团队化的行为

方式和集群化的作品语言主张艺术家群

体的话语权,传达群体的艺术主张;并

企图引导或影响公众对社会主流文化形

态的选择和对公共艺术审美原则的判

断。这不仅使艺术家群体在体制转型中

身处主动,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同时

极大地提高了艺术家的生存能力,强化

了艺术家主动介入社会生活的自信心,

为艺术真正走向市场做好了心理和技术

的准备,为艺术家在公共艺术生活中主

导地位的确立提供了可能。

脚步一路坚实地走下来,使“步

履”成一种艺术信念;使松散的群体成

为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步履”既

是一个学术群体,又是这个群体每位成

员的心灵慰藉所。在这里,共同的理想

信念和不同的艺术思想和谐并存;在这

里,思想探索与艺术争鸣并举;在这

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完全个性化的

艺术风格水乳交融。十年苦旅,“步

履”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面旗帜。在

这面旗帜下,团队成员间互勉、互助,

彼此欣赏,相互激励,共荣共存。在这

里,群体的每一次课题或商业机会,都

是集体心灵的放飞,是一次绚烂丰饶的

精神盛宴!

因此我认为,“步履”群体存在现

象本身就具有十分有价值的意义。这是

感受之一。

其次,社会转型是个复杂的过程;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延伸到艺术体制改

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造型艺术

有它自己的创作规律和生产作业方式。

这就决定了当代造型艺术家不可能像歌

星或电影明星那样一夜之间被悉数包

装,规范代理。因此,虽然“步履”艺

术家群体仍属于较为松散的团队合作关

系,但它毕竟为我们探索了一种具有可

操作性的大生产化的市场运营模式,在

当下艺术市场化的初级阶段有着特殊的

示范意义。这是感受之二。

感受之三,在巨大的体制积弊和生

存重压之下,面对单纯的功利化、商业

化、媚俗化的诱惑,“步履”群体不为

短期利益所诱惑,不患得患失地选择了

对艺术的坚守与忠诚。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几乎所有大中

小城市,政绩工程泛滥成灾,它的副产

品正是随处可见的各类“视觉垃圾”。

为了避免深陷泥淖,重蹈覆辙,“步

履”团队始终旗帜鲜明地反对将艺术变

成政治说教的传声筒或是短期商业行为

的附庸,将艺术简单庸俗化。他们始终

自觉地主张自己的艺术理想,从不惧怕

面对挑战,同时也从不拒绝或放弃任何

一次可能的沟通与对话机会。在此方

面,他们善于思索,充满智慧。他们走

向市场的第一步,就是试图寻找一条与

业主、投资人有效沟通,建立对话机制

的途径。事实上他们成功地找到了将业

主意愿甚至个人好恶、合理的商业元素

与艺术家艺术思想相结合的有效的对策

和方法。这种努力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成

就了一大批为公众满意、同业认同的优

秀作品。细读“步履”的作品,你不会

看到艺术被简单符号化、功利化;你读

左起:朱尚熹、张永忠、许庾岭

28 2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不出理性的混乱和心态的浮躁;你不会

叹息公共资源被野蛮地浪费;你更不会

看到任何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羞辱与破

坏。这是“步履”团队朱尚熹们的又一

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成功。

然而,作为这帮朋友特邀进入策划

小组的一份子和该活动的制作人,非常

遗憾的是,两次艺术实践活动我只参加

了有限的工作,承担有限责任。

当许庾岭像一位老石匠一样为移

动那些被他赋予生命的鹅卵石而汗流浃

背累折腰身时,当杨金环蛰伏在家中孕

育、生产他神奇的几何蛋并为它们构筑

暖巢时,当毅群先生徘徊在废旧物品回

收站与那些废铜烂铁会心地交谈与对话

时,当朝勃、尚熹指挥着毫无经验的农

民工像牲口一样地在无路的山间缓慢地

挪动他们的“帝与后”、“红色星球”

时,当伟大的喻高的“定海神针”把一

种令人心生敬畏的神力赋予妩媚的雁栖

湖水时,当执著的宫长军追随古人的精

神轻云驾鹤般徜徉在树影婆娑的林间追

寻他天授的灵感时……我正受着伤残老

腰顽疾的折磨,在京城姚家园一隅呻吟

着卧床不起呢!

有一天,我勉强爬将起来,强撑着

斜倚在了窗前。

我亲手栽种的青竹变成了黄色,在

清透的蓝天下随风曼舞。美妙的沙沙声

告诉我,秋天来了。我知道,随秋而至

的一定会是收获的时节。果然,讨要雁

栖湖雕塑创作营工程款的承包人推门而

入。我知道,朱尚熹们的“步履”该要

小憩片刻了 ……

我盼着老腰快快好起来,我急切

地想要奔向雁栖湖畔那片美丽的山林,

去与庾岭老弟的鹅卵石一同“呼吸”。

我想请求刚刚认识却并不相熟的韩栋带

领我追踪我可爱的朋友们一年间走过的

步履,和那些步履留下的绚丽的“痕

迹”。

最后,我终于站在了朱尚熹的《红

色星球》前,对着他的自塑像问道:老

朱哥哥:

下一次步履什么时候起步?

如果真的还有下一次,还要带上我

呀!

2008年3月于北京通州张家湾

28 2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雁栖湖作为休闲、娱乐公园,以其

独有的特色,已成为北京重要的假日旅

游场所。东岸的各项设施已较完备并趋

于饱和。这些项目大都以游乐为主。从

雁栖湖公园所在的优越地理位置及有着

优美的天然景色等等条件来看,仅仅以

游乐项目来进行经营将渐渐落后于时代

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将公园引入文化

建园理念,发展文化旅游是大势所趋。

公园领导决定在西岸利用其自然环境的

特色建立雕塑园这一想法是非常具有远

见的,也是文化建园的一项极重要措

施。

西岸是自然风光保持完好的地区,

与东岸拥挤的建筑群、热闹的气氛相

比,西岸拥有的是一片宁静、安详、古

朴。这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

说在西岸搞建设应该把保持其天然特色

作为最重要的前提,雕塑园理想的效果

应该是:游人在东岸远眺是一片自然风

光,走近可以发现许多丰富有趣的人文

景观。在安详、闲适心境下欣赏艺术的

美,体味回归自然的快乐,让身心同时

得到愉悦和放松,让审美情操得到陶

冶。

鉴于以上考虑,在雕塑园的总体

规划上,在整体的形式及风格上应该有

一种完整性和统一性。当今各种类似的

园林景观设计,风格趋于豪华、五彩缤

纷,这与当今人们的生存状态、人们心

情的浮躁有关。如果西岸也采用这种风

格必然会失其本有的特色,并与东岸形

成重复感。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以

古朴、简约、原始作为我们的基调,可

能反而收到与众不同的效果。譬如其

它园林的亭子大都以雕梁画栋,涂以重

彩,沿袭明清的繁琐之风。而西岸可建

一些相对简陋的用原木与茅草搭建的亭

子,就像宋代山水画中的那样,简单但

有意境,其他设施如座凳、厕所等设计

也应考虑这种统一的意境,让人们来到

此地游览一圈返回之后,心里能留下一

个完整的印象,那种远离都市喧嚣的安

逸,那种“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

超脱。

在雕塑作品的创作上首先考虑的应

该是与环境的协调、融合。我们认为,

每件作品的创作都应遵循以下几项原

则:一、体量不要太大。景区中树林茂

密,开阔的空间不多,体量大的作品会

给人以拥挤感。二、材质以选用古朴、

自然者为好。如石材、水泥、木材,避

免对自然情调的破坏。三、尽量考虑公

众的参与性、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例

如,一些相对开阔平坦的场地摆放供人

坐下休息的座凳同时也是雕塑品,在人

坐下的时候还可以欣赏此地的景观,还

有一些标志性的路牌也可考虑用艺术品

的方式等。四、注意人造景观与远景的

关系。西岸的一些点可让人远眺,在这

些点上建雕塑一定要把远景因素纳入创

作构想之中,让观众感受到作品美的同

时又能观赏到自然的美。五、注意研究

公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的承受力,在保

证艺术格调的前提下,又让百姓能够接

受。

以上是建园基调的构想,在具体实

施操作上,我们可考虑采用国际通行的

创作营的方式,首先成立一个艺术委员

会,建立相应的办事机构(主要负责联

系、服务等具体工作),艺术委员会在

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挑选艺术家,被选

艺术家将创意图寄送到艺委会,艺委会

评议认可后向艺术家发正式邀请。第一

批作品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创作营一次性

完成。公园方负责准备创作必备的材

料、工具、人力助手、艺术家的食宿,

并向艺术家个人单独支付创作稿费。这

种方式在国际及国内流行了许多年,证

明效果是很好的。

愿雁栖湖的雕塑公园能成为一个高

品位的文化公园,能在全国乃至国际上

形成很好的影响,同时促进旅游业的发

展兴旺。

雁栖湖西岸雕塑园总体构想 许庾岭

许庾岭:四川成都川音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北京人文空间雕塑研究所雕塑家。

30 3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30 3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邹跃进(博士、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

授,以下简称邹):由步履雕塑艺术群体

在雁栖湖创造的一批雕塑作品,从2001

年到现在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我想先

请刘总就这五年以来作品对园区的影

响,以及游客或者说观众对这批作品的

反应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刘兴(北京燕栖湖旅游区开发总公司总经理,

以下简称刘):当时想在雁栖湖创造一些

雕塑作品,初衷是为了想提高景区的文

化品位,增加景区的文化内涵。因为雁

栖湖风景区本身是一个自然景区,它不

属于历史古迹,也不属于文物,而是在

京郊开展旅游之后兴起的一个景点。它

是在一个水库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

造、增加娱乐项目,发展起来的一个以

水上娱乐项目为主的休闲度假地。我来

之后,我觉得这个水区娱乐项目固然要

增加,这是景区的主体,它给人们提供

娱乐休闲的场所和快乐。但是作为一个

风景区,它很重要的另一个方面,就是

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我认为雁

栖湖就需要增加这方面的东西,因为它

过去只是一个自然的风景区,它的山、

水都是纯天然的。那么在这种纯天然当

中,我们怎样去挖掘、发现、打造它的

文化品牌呢?

实际在2001年以前,我们就已经

开始着手工作。我比较重视企业文化的

工作,就是要树立企业形象,除了做广

告以外,还需要做一些与文化相结合的

活动。比如我们过去搞过两次“雁栖湖

杯”的摄影比赛。这两次活动的效果都

不错。这两次活动是我们与北京市摄影

家协会联合举办,并在全市范围内展开

的。它以雁栖湖为主体,很多摄影爱好

者,以及一些专业的摄影家,他们到景

区来拍照片,这本身就是对景区形象的

一个宣传。我们也从摄影家那里受到启

发,即在摄影家的眼睛里,雁栖湖美在

哪?怎么美?

我们还在1998年和区委宣传部、

区文化馆合作,由雁栖湖出一部分资

金,组建了雁栖湖艺术团。艺术团经常

到北京、怀柔甚至是外省市去演出。演

出的同时,也把“雁栖湖”的名字带出

了雁栖湖。实际上在2001年前,我们已

经做了一些类似的工作。我想,我们能

不能在雁栖湖再树立一些能永久一些的

艺术作品呢?你想,如果是摄影比赛,

它过去了就过去了;演出,演出完了就

没有了。我们能不能留下一些大家看得

见的摸得着的,又带有一定文化品位的

东西。当时我们经过张永忠老师的介

绍,又认识了朱尚熹老师,认识了赵

磊,我们就进行了策划。正好我们雁栖

湖西岸有一片空闲的山水,我们想在这

块地上干些什么呢?搞娱乐项目不现

实,搞餐饮住宿投资又很大,而游人又

希望获得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正好,

我们就把这块地方定为雁栖湖的一个雕

塑公园。第一期搞了十个作品,这些作

品都是雕塑家与我们的干部、职工一块

讨论、学习的结果。而作品最终呈现出

来,也经历了一个互相磨合的过程。因

为,作为朱老师他们来说,都是搞艺术

的行家,而作为我们来说,只是从观众

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我,则需要站在两

关于雁栖湖东、西岸公共艺术的对话

参加人员:刘兴、朱尚熹、邹跃进、翁剑青、赵磊

地 点:北京雁栖湖公园

时 间:2006年11月11日

邹跃进(博士、著名美术评论家)

刘 兴(北京燕栖湖旅游区开发总公司

总经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怀

柔区文联主席。)

朱尚熹(步履艺术群体雕塑家)

翁剑青(博士、著名美术评论家、北京

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赵磊(步履艺术群体雕塑家)

32 3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个角度,第一要站在企业的角度,第二

要站在游客的角度,看看是否可以使两

者都接受这批作品。朱老师、赵磊应该

都还记得,当时我们很多作品经过反复

的修改。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这些作品

具有很大的超前性;但是对于广大的游

客来说,他们有可能看不懂,他们来雁

栖湖是来游玩,不是参加一个雕塑展,

观看一个美展什么的。所以对于有些作

品,我们就跟朱老师商量,进行了一些

修改,否则能欣赏的人就少了。所以,

当时就在这种情况下,确定了现在的这

十件作品。总的看来,2001年问世的这

十件作品得到的反应还是很好的。我们

通过问卷调查、交流,从游客反馈回来

的情况都说作品不错,都说这些雕塑作

品都是很有水平的,不是粗制滥造的。

其实全国有很多景区,我也去过一些地

方,看过很多地方的雕塑,因此,我最

初商量的时候,我就跟朱老师说,不要

像雕塑匠那样雕头牛雕头马往那一放,

却没有艺术意义。那些东西到哪里都能

看见,买都买得着,没有创造性。我们

这些东西,包括《帝与后》《大地》

《红色星球》《鸟巢》等,在这些作品

中都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含义,与景区的

自然风光结合在一起,是很有可说的东

西的。

在管理上,我们应该要做得比现

在更好一些。但由于我们在资金上有一

定的困难,现在这些作品的标志,说明

都已经没了,都被周边的老百姓给拆走

了。其实我们修过好几次,但是都被拆

了,在这一点上,我们有点力不从心。

但是,就雕塑公园本身来说,它是十分

成功的。当时,一部分干部职工不太理

解,他们认为这些作品不能直接带来经

济效益为什么还要创作它们。

一开始,我们对过桥采取了收费,

虽然钱不多(10元),但是过去的人还

是很少,试行两个月以后,我们就取消

了,使得大家可以随意过去看雕塑。因

为艺术是大家的,是社会的,大家去欣

赏吧!这样一来,过去看雕塑的人就多

了,基本上每天都有人过去。所以根据

这个情况,到了2004年,我们又请雕塑

家把东岸这五组雕塑也立起来了,我们

就以“大雁”、“鸟”为题材,比如

“蛋壳”、《雁戏水》等,后来又请一

些书法家题词,而且这些名字都是我给

取的,如“蛋壳”就叫《生命之初》,

大雁把脑袋扎在水里的那个叫做《雁戏

水》等等。

其实从我的想法来说,我觉得目

前这十五件作品还是不够的,我还想在

这方面进一步地开发。这个问题还要和

朱老师进一步探讨,其实在西岸的很多

地方还可以开发。另一方面,我觉得人

们的文化欣赏水平是不断提高的,对雕

塑这种艺术也是很认可的。比如,在以

前,雁栖湖公园就有《母子大象》《企

鹅学步》《海豚戏水》等作品,这些都

是请的一般的匠人为我们做的,我们出

题目、出图,让他们帮我们雕。这些作

品游客也很喜欢,每天都有观众与它们

合影留念。以前我也和朱老师探讨过,

就是说雁栖湖的主题雕塑,应该是既有

艺术性,又有公众性和代表性。现在雁

栖湖进门那个象征 “飞”的雕塑,是

比较早的,从工艺、艺术角度看,水平

西岸雕塑作品《帝与后》

西岸雕塑作品《痕迹》

32 3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都比较低,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可以取代

它的。现在游客几乎80%的人,都把它

作为一个标志性的雕塑与它合影。所以

我们想等我们经济条件再好一些,我们

有一些工作还是要继续做。一方面,要

研究怎么进一步改进提高,另一方面,

探讨怎样做一些创新的艺术作品。另

外,我还想怎样使雕塑与游客更贴近,

雕塑与旅游更贴近?因为这样才能使游

客有种收获感和满足感,使他们过目不

忘,留下深刻的印象。像我出去旅游,

遇上了好的雕塑作品,或标志性的东

西,我都喜欢拍张照片,留个纪念。假

如是一些一般的,我就可能不会。所以

我想雕塑怎样在保持它艺术的前提下,

与大众更贴近很重要。我对雕塑这门艺

术是外行,没有深入研究,只是有些自

己的内心感受。我知道雕塑作品正在被

更多的人喜欢。像北京已经举行过几次

国际雕塑节,还有国内很多城市的标志

性雕塑都做得很有特点。

邹:从总体上来讲,通过五年时间的

验证,西岸这些雕塑作品的效果还是不

错的,观众的参与度也很高。

刘:对!反正我知道,很多观众到西

岸都和这些雕塑照相合影。

邹:那就你所知,西岸的作品,反映

比较好的是哪几件?

刘:没做过统计,好像目前排在前面

的是《椅子》,这个是比较受欢迎的;

还有就是那个“盆景”,这些都是比较

有创意的作品。其次是《大地回声》。

还有一些观众能看明白,又容易与观众

产生互动的,同时又有一些说明帮助观

众理解的作品,都会受到观众的喜爱。

观众是来玩,不是参观博物馆。博物馆

的东西可以很超前很深奥,让大家去思

考一些问题。但是公园不一样,像东岸

的“蛋壳”,在它前面照相的人特别

多,它有雕塑的感觉,又能让观众接

受。

邹:你说的《椅子》《回音》《花

盆》,它们都很有创意,也很当代,那

么既要满足雕塑家的创作欲,又要赢得

公众的喜爱,怎样将这两者结合成一个

问题。

刘:我觉得这就要分情况看问题了,

要看这个雕塑放在什么地方,用它来干

什么。比如说,是参加一个世界的,国

内的雕塑比赛,那雕塑家就应该充分地

按照自己的要求创作;假使是放置在一

个景区、游乐场所的雕塑,那么就必须

考虑到游客,考虑到观众的接受水平。

比如西岸和东岸的作品,两者相比较,

还是东岸的作品比较让人容易接受。

邹:两位艺术家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吧。

朱尚熹(步履艺术群体雕塑家,以下简称

朱):

艺术家是很个人化的,他的作品出来

比如西岸和东岸的作品,两者相比较,还是东岸的

作品比较让人容易接受。

34 3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后,如果没有受众,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了,艺术家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

里。作为公共艺术,我觉得看到这一点

很重要。 所以说好的作品,一般是修

养高的人修养低的人都能接受。而作为

艺术家来说,这一点就很难把握了。

赵磊(步履艺术群体雕塑家,以下简称赵):

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家的位置多少

有点像艺人,就像搞音乐的、相声的、

戏剧小品的等。

翁剑青(博士、著名美术评论家、北京大学艺

术学院教授,以下简称翁):在当下国内外

谈论公共艺术时,它主要关注的关键点

是:公共艺术是审美文化进入社会大

众,多元社会的艺术实践,它区别于博

物馆、画廊的展览、专业院校的艺术教

育等。这一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认同

了,提出艺术要走进生活,走进城市不

同的人居环境和公共环境。那么在这个

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说:

艺术家在这当中扮演什么角色?作为行

政管理的出资方,他们应该扮演什么样

的角色?作为艺术品受众的观赏者,他

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们之间又

怎么来进行分工、协作?艺术作品的导

入和实施过程,一方面是一种审美体

验,同时又成为社会不同人群、不同利

益群体之间的沟通,乃至在公共娱乐上

发生互动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雁栖湖的公共艺术看,刘总作为

管理方,我觉得在对待艺术上很开明,

而且有远见,就是说,首先刘总考虑到

了员工的长远利益和经济利益,又考虑

到了游者、观光者的需求,也即非专

业、普通大众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又尊重艺术家的创作性,支持艺术

家对艺术的追求,对艺术专业能力的阐

发。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刘总有一种

时代审美眼光和一种社会责任感,也为

艺术家改善景区的人文品质,为艺术家

的创作天地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契机。

就是从国内的公众艺术操作的范例上来

讲,这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实际

上国内很多地方,还是把公共艺术主要

放在经济利益上,很少从当代艺术创

作、大众审美品位的提升以及景区的长

远利益等因素综合来考虑。所以,我觉

得雁栖湖提供了一个怎样操作公共艺术

的范例。

我去看了雁栖湖西岸的作品,从

国内公共艺术的策划、实施,到最后的

景区效益来看,我觉得雁栖湖的公共艺

术还是不错的。首先,我觉得艺术融在

了这个景区之中,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为

雕塑而雕塑,为艺术而艺术。如果将雕

塑独立于自然景观之外,就会破坏自然

的整体形貌,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而

咱们的这些雕塑避免了这一点。我觉得

这些作品的尺度、材质,包括主题、功

能性以及与游客之间的互动性上,都充

分地考虑到了景区作为游览、休闲、娱

乐的需要。而且也比较通俗化,尽管也

很有创意和个性,但总体来说,像《鸟

巢》《化石》《星球》系列,都是可

游、可看、可以触摸、可以介入的,把

作品的审美性和功能性结合在了一起,

同时又能融入自然景观之中。我觉得这

西岸雕塑作品《巢与几何蛋》

34 3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类作品与国际上一些成功的作品之间,

具有一种可对话性。它们在创意上有一

定的相似性。就从雕塑与周围环境配合

的质量上,我觉得就远高于许多地方的

雕塑了。

还有,你们刚刚谈到的东岸、西岸

作品的区别,我也想到一些问题。就是

说,艺术品既要有时代感,有当代性,

又要从大众审美的多元需求来考虑,同

时又要与景区特定的主题内涵有某种关

联,作品又要有通俗性和可读性,在这

几点上都要做到,确实有些难度。我觉

得,其实也不是要在每件作品上都既要

通俗又要有当代性、实验性或原创性,

我觉得要解决好这一点,可能我们还需

要有一个多元的姿态,就是有的作品它

可以很通俗,从专业的角度看,它的艺

术创新不是特别高妙,从学院的专业的

艺术家的角度看,作品的造型、材料都

不是特别完美,但是大众很喜欢,很愿

意接受,愿意与它玩,与它合影,我觉

得这也是一种成功,成功在这里是多层

次多语义的。当然,有些作品,专家看

了觉得艺术水准很高,大众也能看懂,

也能接受,当然就更理想。但是这种东

西也不能求全,人与人之间就不一样,

比如刚刚刘总说的,现在有些观众的品

位也不一样,同时也不能低估现在受众

的欣赏水平,有些虽然不是搞艺术的,

但是他们的鉴赏力很强。有时候,你

觉得作品很“过”,也许他并不觉得

“过”。就是说,东岸的这些作品,相

对通俗一些,与咱们的主题扣得更紧一

些,但是与西岸的作品相比,原创性和

构想上的独特性,相对弱一些,但是我

觉得他们其实是各有千秋,各有得失,

这样是正常的,社会本来就是多元的,

审美的需求和理解也各不相同。所以,

我觉得从总的来说,在这样的工期,在

这种投入下,能够做出这样的作品,产

生这样的影响,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

也很不错了。不论在北京,还是其他城

市,这些雕塑都算很好的作品。

朱:我们步履雕塑群体,从红领巾公

园开始,在北京范围内是最早对公共性

艺术进行探讨的。现在看来,我们已经

做的两个作品,一个是红领巾公园的公

共艺术,一个是这雁西湖的,我们在面

对不同环境,将做出什么样的作品方面

花了很多心思。事实上,这两处作品创

作完以后,影响了我们后来整个的艺术

创作。我们这些人在商业上做得是最不

成功的了,但我们有学术追求,那就是

对艺术公共性的研究。像赵磊后来做的

《水珠》、我后来做的《公团军的罗

盘》《桥》《船》等,都是让雕塑的空

间敞开,让公众进入,具有一定的功能

性,让观众能身临其境地体验而不仅只

是观赏,这是我们的一个学术方向,这

个学术方向也不是我们故意为之的,而

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从我们在北京国际

雕塑公园做的到皇城根公园等地方建立

的雕塑,它们都是公众可以参与的一些

作品。当然,我们也做一些可以观赏的

雕塑,比如像《椅子》那样的作品。但

是,比如像《鸟巢》《嬉戏》,我们不

光是满足好看,同时要求观众能进到作

品中去,我想这就是这么多年我们所追

求的,这是我想强调的一点。

另外我想说的一点是,我们总感

觉这次雁栖湖西岸的艺术活动还没有完

成,所以我们感觉很惋惜。刘总之前也

谈到,想进一步做一些作品,我们之前

也探讨了很多可能性。我们还可以为雁

栖湖作一点贡献,另一方面,我觉得要

是资金允许的话,还是应该接着做。我

们可以交换一下意见,我们的雕塑公园

没有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我想还是与

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有关系。你想,十

件雕塑作品像撒芝麻粒一样,洒在西岸

的山里面,什么也看不见,原来我们拿

了很多方案出来,想让整座山能成为艺

术之岛,但那是要有一定规模的。以长

城脚下的公社那个项目为例,首先它有

个规模摆在那里了,再从艺术水准上来

说,它已经造成了很高的国际影响,参

加了国际双年展,同时也带来经济效

益。我上次看到的报道说,那儿消费很

高,但是还是有人去。我很难说我们的

东西就不能达到那个艺术高度,但要是

当初真的能做出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艺术

之岛,再加上我们的传播的话,我想它

不可能没有经济效益的。假使按照当初

的想法,到之后我们请的艺术名家越来

越多,经济效益肯定也会很好。我的意

思是说如果我们还有这方面的信心,我

以为这一目的还是可以达到的。

翁:当然还有一个对艺术品后续的维

护问题。作品创作出来以后,不能就不

管它了,因此善后维护这一块还要下功

夫,要成为公众艺术持续性的一部分

36 3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来考虑。另外,从景观的整体意义上来

说,还要提升整个环境的品质,这种环

境的品质,包括它的量,要形成一定的

规模,形成一定的品牌,形成一定的传

播效应,让更多人知道有这个地方。同

时在周边还要开发一些与公园相关的东

西,比如工艺品,也许观众并不是对工

艺品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公园整体的经

营上感到舒适。有些人玩了两三个小时

就走了,要是觉得还挺好玩的,就可以

玩一天,或更长时间。这样可以从别的

方面带来经济效益。另外,我觉得现在

艺术要产生直接效应和当下效应,是有

一定困难的。但是,如果从长期的角度

上来讲,当它形成品牌效应之后,就能

够连带产生更为长远的经济效应。所以

我说,还是要站在一个长远的角度看待

这个问题。

赵:我知道一个这样的案例,它确实

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不知道现在怎么

样了,就是北京(奥林匹克)雕塑公

园,它的前三个月人流不断,它们一共

有140件雕塑作品,当然头三个月的观

众络绎不绝,这些雕塑作品也给他们带

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那对我们来说,

我们还是应该致力于把雁栖湖打造成一

个艺术品牌,也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

益。

翁:我再插一句,比方说要产生经济效

益,一方面从量到质要逐步完善,另一

方面,我想,比如在春、夏、秋,比较

好的季节,能不能组织一些团队旅游,

比如说开展夏令营,组织团队游客观光

旅游,形成一种集团性的旅游。比如北

京所有的旅游点,现在开发的纪念品都

很糟糕,好多老外都不买,因为他发现

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太雷同,这也是

我们可以结合雕塑艺术开发的领域。艺

术在这公园里面起的是一个软实力的作

用,它不像一个建筑,或买的一个游

艇,它提升的是公园的文化品位,形成

的是公园的特色,从而区别于其他公

园。

朱:之前我们跟刘总谈过,从我们的

角度出发,我觉得我们的艺术探索有两

方面的启发意义:一方面,我们考虑到

甲方经济有限,现在东西岸加起来开销

是七十万,那如果要做一个环岛雕塑,

随便就要花去一二百万元,所以当时我

们就提出用土质材料,这是从甲方的立

场出发,而我们不是想以材料取胜,不

是以雕塑的华丽取胜,而是要以创意取

胜;另一方面,从学术角度上来说,我

们正好对城市雕塑的那种浮华、铺张进

行了一次革命。

赵:其实像刚才翁老师说的那样,可

以将雕塑进一步开发进去,比如说《椅

子》就可以做更小的椅子,将它作为纪

念品出售;也可以做明信片来传播。比

如说韩国的雕塑公园,还有其他的雕塑

公园,大多数的雕塑公园都有一个共

性,就是与环境结合得不是特别紧密。

基本上就是一件雕塑品搁在那里,观众

围着雕塑看,观众的参与性就很小。

西岸雕塑作品《黑石圈》在不同季节

呈现出不同的意境

36 3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翁:另外我想强调一下持续性,比如

将来在雁栖湖举办一些文化或艺术活

动,从公园经营的角度上说,可以举行

一些独特的文化活动,比如说:“山水

与人文艺术之旅”——这样就显出我们

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而且还有独特的

景观艺术,那么这一点一般的公园就比

不上了。长期这样就能形成一种品牌效

应。

朱:大山子的798艺术中心可以说明问

题,之前那儿也没什么,就是一些艺术

家在租工作室,因为便宜,到现在,就

不单纯是一个艺术区域了,除了画廊,

还有书店、服装店、饭店等等,同时也

成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区域了。

邹:我觉得雁栖湖西岸最大的优势在

于,它是一个独立的区域,它是东岸之

外的一块净土,完全可以好好谋划,从

每一个细节入手。在资金充足的条件

下,一定要好好利用它的广大和独立这

两个优势。

朱:对,其实桂林愚自乐园也是一个

上千亩地、投资很大的一个雕塑公园,

但它们那儿都是平地,远处的山虽然很

漂亮,但是它们那儿也没有我们这儿的

地形优势,我们有山有水,都结合在一

起了。我们应该强调我们的雕塑与环境

的结合,增加雕塑与公众的互动性,同

时改善周边的公共设施,从每一个小的

细节入手,比如垃圾桶的设计,从而整

体上打造雁栖湖的艺术品牌。就好像我

前几天去欢乐谷,同游的朋友也说,像

北京石景山公园没有什么东西,就那几

个设施,没有什么人文景观。但是欢乐

谷它就做了希腊景观、玛雅景观等,虽

然做得相当粗糙,但是大众对它还是很

认可的。像欢乐谷中的人文景观就很通

俗、很商业化,咱们不是说要像它一

样,但它也可以给我们启发。

翁:我同意老朱刚刚说的意思,景区

的雕塑要形成一定的规模,还要增加雕

塑的量,但是要增加多少,又要好好把

握,不然,太多了也会直接破坏整个公

园的感觉。另一点,要整体设计西岸,

包括路径,地面铺装,围栏的设计,还

有每一个垃圾箱的设计,都要体现出设

计的概念。那么每一个观众在当中就能

体会到每一个细节,让他们产生一种与

众不同的感觉,觉得值得一游。而且要

持续性地将工作做好,如一次性投入,

就没有延展力,经济效益也不会持久,

这就像公司投资一样。

刘:今天谈了谈想法,对于大家的意

见,我基本上是赞同的。首先作为一个

景区的管理者,景区的发展与环境以及

文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一个景区的发

展,更需要文化作为它的后盾,没有文

化的景区,它的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

第二点是关于西岸、东岸的发展提议,

我原则上是同意,其实我以前也有过一

些想法,西岸当时是第一期,本来我们

还要接着做的,但是后来又有了一些实

际的困难,比如说非典来了之后,给我

们经济上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所以我们

就没有接着做第二期。我觉得要是第二

期雕塑从整体上搞好以后,它将成为雁

栖湖的一个亮点,它将吸引很多人到那

里游览,同时也可以带动一些相关的经

济效益。还有就是刚刚大家讨论的一些

问题,我觉都取得了一致的看法。我想

这个事情是这样,我们还要继续往下

做,但是具体以什么形式,在哪发展等

问题,我们将以专题讨论。那好,我今

天就表这样的一个态。

邹:好的。我们今天关于雁栖湖公共

艺术的多方面的讨论就到这里,等有机

会我们再继续。谢谢大家!

西岸雕塑作品《礼物—献给小人国》

38 3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张 伟 白 铮

温朝勃

朱尚熹

杨金环

许庾岭

赵 磊

潘毅群喻 高 韩 栋

宫长军

38 3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艺术家与艺术作品

朱尚熹 Zhu Shangxi

许庾岭 Xu Yuling

杨金环 Yang Jinhuan

宫长军 Gong Changjun

赵 磊 Zhao Lei

白 峥 Bai Zheng

张 伟 Zhang Wei

喻 高 Yu Gao

温朝勃 Wen Zhaobo

韩 栋 Han Dong

潘毅群 Pan Yiqun

Artists and Their Works

40 4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朱尚熹简历

朱尚熹,男,1954年12月生于四川省达州市。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1982年8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专业。

参展活动:

1984年,雕塑作品《金牛》参加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展,中国美术馆。

1985年,雕塑作品《华夏力士》参加第一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1988年9月至1991年8月,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攻读硕士学位,并获硕士学位。

1994年10月,雕塑作品《徐洪刚》参加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军事博物馆。

1994年10月至1995年1月,参加全国城雕高级研修班学习,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

1995年8月, 参加’95中国威海国际石雕比赛,作品《石头・女人・梦》获优秀作品奖。

1997年7月, 雕塑作品《节日》参加中国当代雕塑大展,中国美术馆。

1997年7月, 参加桂林“愚自乐园”第四届国际雕塑创作营。创作花岗石作品《阳光下的梦》。

1997年9月, 策划并参与了“’98步履——北雕研究室十人雕塑作品展”,展出了雕塑作品《“梦”系列》。

1997年11月,策划并参加了“平台——’98青年雕塑家作品展”,《大塔楼》和高跷系列共六件作品参展,中国美术馆。

1999年10月,作品《顶楼》《盛大节日》《奥林匹克乐土》参加“回响——中国现代雕塑33人作品展”,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陈列馆。

1999年10月,作品《盛大节日》参加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熹 Zhu Shangxi

40 4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999年12月,作品《最可爱的人》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2000年4至5月,个人作品展《镜城一隅——朱尚熹井盖艺术展》在北京西单文化广场展出。

2000年9月, 参加中国福建惠安国际雕刻大赛,创作大理石雕刻《石头里的梦》获二等奖。

2000年1月至12月,策划组织并参展了《阳光下的步履——北京红领巾公园公共艺术展》,创作了作品《风树林》和《苏醒的

圆环》。

2001年6月,系列作品《朱尚熹井盖艺术之二——宇宙学图示》以及《大塔楼续集——空中花园》参加“时空平台2001雕塑作

品展”,北京西单文化广场。

2月至9月策划并组织参加了“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创作营”。

2002年9月,参加北京国际雕塑邀请展,创作青铜作品《盛大节日》,北京国际雕塑公园。

2002年5月至9月,参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奥肯拉根地区国际雕塑创作营,创作大理石雕刻《山谷之门》。

2003年6月,参加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举行的环保雕塑作品展。

2004年6月,参加奥地利依西格尔火雕艺术节。

2004年10月,受聘为全国十届美术展览雕塑展区评委。

2005年2月,策划并参与了“回到架上——步履雕塑群体第五回艺术展”。

2005年4月至10月创作实验肖像作品《马三立》参加了“中国当代实验肖像展”。

2006年1月至2月赴台湾高雄义守大学参加石雕创作营,创作作品《初雪》。

2007年4月,参加上海城市雕塑国际邀请展,参展作品《无名岛》。

2007年6月,参加深圳国际雕塑雕刻节,创作石雕作品《人工岛》。

2007年6月,受聘为北京奥运国际雕塑展评委、艺术监理。

2007年7月,参加中国长白山国际雕塑创作营,创作景观作品《宇宙碎片》。

2007年9月至12月,参加迎奥运国际雕塑邀请展,创作作品《情侣座》。

2008年4月,作品《情侣座》参加北京奥运国际雕塑展。

ZHU SHANGXI’s Resume

MEMBERSHIP AND TITLE:Chair-man of The Sculptur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China, Member of Sculpture-art Committee of 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Secretary of membership department of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PERSONAL EXHIBITION:8/2001, COSMOLOGY MUSEUM OF RED PIANET –– THE SECEND WELL–COVER–ART EXHIBITION OF ZHU SHANGXI, Yanxi Lake Park, Huairou County, Beijing, China.4/2000, A CORNER IN CITY MIRROR –– WELL-COVER-ART EXHIBITION OF ZHU SHANGXI, Xidan Culture Square, Beijing, China.

GROUP EXHIBITION:11/2006, New Chinese Occidentalism, Beijing, China.10/2006, The Road to Open –– Public Art Exhibition at Songzhaung, China, Songzhaung District, Beijing.

42 4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2/2005, Return to Indoors — Walking Sculpture Group’s 5th Art Exhibition, Beijing.8/2001, Organized and participated the show Stepping in Woods –– Public Art Exhibition in Yanxi Lake Park, Beijing. 6/2001, Platform 2001 Sculpture Exhibition in Xidan Cultural Square, Chang-an street, Beijing, China.12/2000, Stepping in Sunshine–– Public Art Exhibition in Red Scarf Park, Beijing, China. 10/2000, The Third Public Art Exhibition in Shenzhen City, He Xiangning Art Museum,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China.11/1999, Floating Platform––Works Collection of Youth Sculptors '99, Chongqing City and Shanghai City, China.11/1998, Platform –– Works Collection of Youth Sculptors '98, China National Art Museum , Beijing, China. 9/1998, Step '98 –– works Collection of Beijing Studio of Sculpture. Beijing Contemporary Gallery, Beijing.

NATIONAL EXHIBITION: 9/2007, China Professional Sculptor’s Artwork Exhibition in Chengdu city, Sichuan, China.5/2006, Excellent reward, China Contemporary Sculpture Show in Beijing, China. 9/2004, The 10th National Exhibition of Fine–arts, Changchun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Museum, Changchun, China.12/1999, China Grant Exhibi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National History Museum, Beijing, China. 10/1999, The 9th National Exhibition of Fine-arts, China National Art Museum, Beijing, China. 7/1997, China Grand Exhibition of Contemporary Arts, China National Art Museum, Beijing, China.10/1994, The 8th National Exhibition of Fine–arts, China National Military Museum, Beijing, China.1985, National Fine arts Exhibition on Sports, China National Art Museum, Beijing, China.1984, The First National Exhibition of Urban Sculpture Design, China National Art Museum, Beijing, China.

SCULPTURE SYMPOSIUM:3/2008, 2008 Beijing Olympic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Symposium, Beijing.7/2007, Changbaishan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Symposium, Jilin, China. 6/2007, Shenzhen International Marble Sculpture Symposium, Shenzhen, China.9/2006, 8th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Symposium in Changchun, Jilin, China.2/2006, Kao-hsiung I-shou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Symposium, I-Shou University, Kao-hsiung ,Taiwan.8/2005, Penlai International Metal Welding Sculpture Symposium, Penglai, Shandong, China. 7/2004, 2nd reward, The Journey of Red Sculpture –– clay sculpture symposium, Shandong, China.6/2004, The 5th International Fire–sculpture Symposium, Ischgl, Austria. 9/2002, Beijing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Symposium, Beijing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Park, Beijing, China.5/2002, Okanagan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Symposium, Kelowna, Canada. 8/2001, The International Out–door Sculpture Symposium in Yanqing, Beijing, China. 11/000, The International Out–door Sculpture Symposium in Shijiazhuang, Shijiazhuang, Hebei, China.9/ 2000, Hui-an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Festival, Fujian, China. 8/ 1998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Symposium, Guilin Yu-zi Paradise, Guilin city, Guang-xi, China. 5/1998, Portrait Competition, THE JEAN MASSON DAVIDSON MEDAL, Sponsored by THE SOCIETY OF PORTRAIT SCULPTORS, London.5/1998, China Sculpture Competition '98, Dalian, China. 8/1995, Excellent reward,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Symposium '95, Weihai , China.

42 4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红色星球宇宙学博物馆》   朱尚熹井盖艺术系列之二

The Cosmography Museum of Red Planet — Zhu Shangxi's Well Art Series No. 2

44 4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44

44 4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45

46 4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游客坐在环形山口歇息的同时可观赏井盖上的浮雕内容。

安装过程非常艰难,由于施工地点位于山上,载重车辆无法到达,所有雕塑

部件只有靠人力运送上山。

46

46 4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Title:

The Cosmography Museum of Red Planet – Zhu Shangxi's Well Art Series No. 2 ‘The Universe Explosion’ – 2 meters in diameter‘Fragments No. 1’ ‘Fragments No. 6’ 1 meter in diameter each

Material: Bricks, cast iron, cementSize: 300~400 square meters, 190 centimeters the highestArtist: Zhu ShangxiCreation time: July, 2001Description: In the depth of the universe, there is a red planet living highly advanced life. They have long established contact with the life in other planets in the universe, and have their own theories on the beginning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e, which are shown in the museum…

The artist tries to interpret the widely acknowledged theory of the universe explosion with his own perception and experience. Narrating the imagination and expectation of the human beings, the sculptures can be taken as a set of environmental art.What’s more, the red rings offer an interesting and mysterious space for people to get together, chat, rest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enjoy the well art.

左图井盖上的文字:

《红色星球宇宙学博物馆》朱尚熹井盖艺术第二回展

材料:红砖、铸铁

2001.7作

47

48 4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碎片1号》直径1米

‘Fragments No. 1’

1 meter in diameter

《碎片2号》直径1米

‘Fragments No. 2’

1 meter in diameter

《宇宙大爆炸》直径2米

‘The Universe Explosion’ – 2 meters in diameter

48

48 4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碎片4号》直径1米

‘Fragments No. 4’

1 meter in diameter

《碎片5号》直径1米

‘Fragments No. 5’

1 meter in diameter

《碎片6号》直径1米

‘Fragments No. 6’

1 meter in diameter

《碎片3号》直径1米

‘Fragments No. 3’

1 meter in diameter

49

50 5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50

50 5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题 目:《红色星球宇宙学博物馆》——朱尚熹井盖艺术系列之二

小标题 《宇宙大爆炸》直径2米

《碎片1号》直径1米 《碎片4号》直径1米

《碎片2号》直径1米 《碎片5号》直径1米

《碎片3号》直径1米 《碎片6号》直径1米

材 料:砖、铸铁、水泥

尺 寸:占地450平方米,最高处190厘米

作 者:朱尚熹

时 间:2001年7月

创 意:

宇宙深处有一个拥有高级生命的红色星球,那里的高等动物早已与宇宙中其他星球

上的生命形态建立了联系,关于宇宙的起源以及现状(特别是智慧生命的现状)有他们

自己的学说,并建立了反映该学说的博物馆……

作者以东方人对宇宙和生命的认识及体验,来解释地球人公认的宇宙大爆炸学说,

叙述了人类对太空的遐想和期待,应该说这是一组科幻的景观艺术作品。

另外,红色环形山景观的展现,特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神秘而有趣,可供聚会、聊

天、歇息又可以欣赏井盖艺术的空间。

51

52 5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小憩

52 5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Doze

54 5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题 目:《小憩》

材 料:大理石和花岗石

尺 寸:高50厘米左右

作 者:朱尚熹

时 间:2004年

创 意:在这组作品中作者用单纯的体积来表达“鸟”,再结合线的使用,使作品的视觉效果丰

富了起来。尺度上作者有意降低其高度,形体上有意压扁,这样人们可坐可卧。作品的摆放上,

作者将其自由散落湖边,人们可到此艺术品上歇息,欣赏湖光山色,好不惬意!此景鸟儿正小

憩,人们亦小憩。

54 5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56 5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Title: DozeMaterial: Marble and graniteArtist: Zhu ShangxiCreation time: 2004Description: The simple volumes stands for ‘bird’, the use of lines enriches the sculpture visually. The artist flattens the sculptures with less height so that people can sit on them. The sculptures are scattered nearby the lake, people can doze on top to enjoy the beautiful natural views. The sculptures are also for the birds to take rest.

56 5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57

58 5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许庾岭简历

许庾岭 (又名:愚岭),男 ,1963年生于北京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会员

北京人文空间雕塑研究所雕塑家

1983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

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1990年入北京建筑艺术雕塑研究室

2002年至今任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参展活动:

1996年 “联结”艺术展 中央美院陈列馆

1997年 中国当代雕塑精品展 台北

1998年9月 “’98步履——北雕研究室十人雕塑作品展”。 北京当代美术馆

1998年10月 北京“十月”青年雕塑家邀请展 中央美院陈列馆

1999年 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1999年 第二届北京青年雕塑家邀请展 中央美院陈列馆

2000年3月~12月 参与组织策划并参加“2000阳光下的步履——北京红领巾公园公共艺术展” 北京红领巾公园

2000年 首届惠安中国雕塑艺术节 福建惠安

Xu Yuling

58 5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2001年1月~9月 参与组织策划“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雕塑创作营” 北京怀柔雁栖湖

2002年9月 北京国际城市雕塑展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

2003年5月 “银装素裹行——步履艺术群体抗SARS网上艺术展”。 www.bjsculpture.org

2003年 作品《我们的智慧》参加“新实验空间”艺术展 成都美术馆

Xu Yuling’s Resume

MEMBERSHIP:member of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member of Sculptur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TEACHING & WORK EXPERIENCE:2002~now, prof. and dean of Sculpture Department of Chengdu Academy of fine-Arts, Chengdu, China.

EDUCATION BACKGROUND:7/1990, Graduated from Sculpture Department of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7/1983, Graduated from Beijing Arts and Design School, Beijing, China.

EXHIBITIONS:2003, New Experimental Space––Art Exhibition, Chengdu, China.5/2003, White World–– Walking Art-group Anti-SARS Art Exhibition on the Internet” www.bjsculpture.org 9/2002, Beijing Int’l Urban Sculpture Exhibition, Beijing Int’l Sculpture Park, Beijing, China.9/2001, Walking in forest––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 Symposium at Yanxi Lake Park, Beijing, China.12/2000, Walking under Sunshine–– Public Art Exhibition of Beijing Red-tie Park, Beijing, China.7/2000, 1st Hui-an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Festival, Hui-an, Fujian, China. 9/1999, 9th National Art Works Exhibition, China Art Museum .1999, 2nd Beijing Young Sculptors Invitation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 10/1999, “Oct”–– Beijing Young Sculptors Invitation Exhibition,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9/1999, '98 Walk–– 10-people Sculpture Works Exhibition of Beijing Sculpture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China.1999, China’s Contemporary Sculpture Exhibition, Taipei.1998, “Coupling”––Art Exhibition,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

60 6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呼吸・风景》

60 6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Breathe the Landscape

62 6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62

62 6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题 目:《呼吸・风景》

材 料:天然鹅卵石

尺 寸:长48米、宽15米

作 者:许庾岭

时 间:2001年7月

创 意:

作品以天然的空地作为调色板,用自然的鹅卵石作为颜料,描绘一片树叶的幻影。鹅卵石由南至北尺寸渐渐增大,从南面

的观赏点望去,由于透视原理的作用,作品给人的直观感觉是叶子已经直立起来,而非平铺在地面上。作者利用人类视觉误差

而呈献给观众一个魔幻的视觉效果。这片超大比例的叶子就像一个符点,在这片沉睡的空间中吟唱着一首低沉的夜曲。

我将环境创作当做与自然对话的过程,这要求作者首先做的就是在创作的地点亲身感受。一方面在自然中倾听大地的声

音,另一方面向内倾听自己内心的回响。在人与自然的交谈中,诗的境界会自然而然地出现。所以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将自

己放在自然的参与者而不是主宰者的位置上。

Title: Breathe the LandscapeMaterial: Natural cobble stoneArtist: Xu YulingCreation time: July, 2001Description: Taking the natural space as color palette and cobble stones as paint, the works tries to depict the phantom of a leaf. The sizes of the cobble stones increase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the perspective gives an illusion that the leaf is erecting instead of lying on the ground. Taking advantage of our visual error, the artist presents a phantom image for the viewers. The large leaf of surreal sizes are notes producing a low and deep Serenade in the sleeping space.

63

64 6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64 6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I take the creation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art as a dialogue with nature, which therefore requires the personal feeling on site. Listening to the voice of the earth while hearing the echo from my own heart, a poetic image will naturally appear. For m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place myself as a participant in nature instead of someone who dominates.

66 6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66 6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呼吸・风景》

创作后记我将环境创作当做与自然对话的过

程,这要求作者首先做的就是在创作的

地点亲身感受。一方面在自然中倾听大

地的声音,另一方面向内倾听自己内心

的回响。在人与自然的交谈中,诗的境

界会自然而然地出现。所以对我来说最

重要的是要将自己放在自然的参与者而

不是主宰者的位置上。

非常让我高兴的是,当我的作品实

施完成后,它仍在以自然界特有的方式

生长着、变化着。作品与自然相互参与

的过程还在继续。非常感谢赵磊、朱尚

熹在我不能回去的时候为我的作品拍下

许许多多的图片。这些图片记录下了作

品经过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季节中、

气候的变化之中呈现出的不同面貌。当

一个作品能一直不断地处在变化的状态

中,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这说明我的作品是“有机”的,它有着

自在的生命于其中。也许哪一天这生命

走向了消亡,而那也是自然之大生命循

环的一个环节而已。

在我看来,艺术恐怕就应该是这

样一些交流的过程:首先是艺术家与自

然、社会的交流,然后是其结果——作

品与自然、与观众的交流,在这些交流

的循环往复中,我们将彼此对大地、对

世界、对生命自身的理解诉诸自己、诉

诸对方。如果说“公共艺术”有什么

“公共”之意义的话,也许正在于此

吧。

愚岭

68 6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杨金环简历

杨金环,男,1962年出生于北京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1981年7月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特艺系

1989年8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1989年8月~2003年7月在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厂研究室工作

2003年8月至今在北京市人文空间雕塑研究所工作

展览活动:

1998年9月, 参加“’98步履——北雕创作室十人雕塑作品展”

1998年, 参加第2届“十月”北京青年雕塑家邀请展

2000年3月~12月,参加“2000阳光下的步履——北京红领巾公园公共艺术展”

2000年, 参加“同行”校友雕塑展

2001年1月~9月,参加“林间步履——雁栖湖公园雕塑创作营”

2003年5月, 参加“银装素裹行——步履艺术群体抗SARS网上艺术展”

2004年, 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北京美术作品展”

2004年6月, 参加奥地利伊希格尔火雕创作营

2004年8月, 参加山东临沂“红色雕塑之旅”创作活动

2004年10月,参加北京“蓝色空间主题雕塑展”

2005年1月, 参加“回到架上——步履雕塑群体第五回艺术展”

2006年2月, 参加台湾高雄义守大学国际雕塑创作营。

2006年9月,参加“开放之路——中国宋庄公共艺术展”。

环 Yang Jinhuan

68

68 6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Yang Jinhuan’s Resume

Membership:Member of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Education Background:7/1989, Sculpture Department of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7/1981, Art & craft Department of Beijing Arts and Design School, Beijing, China.

Exhibitions:3/2007, Teheran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Symposium, Teheran, Iran10/2006, The Road to Open–– Public Art Exhibition at Songzhaung, China, Songzhau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2/2006, Kao-hsiung I-shou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Symposium, I-Shou University, Kao–hsiung city, Taiwan, China.2/2005, Return to Indoors—“Walking” Sculpture Group’s 5th Art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10/2004, Blue Space––Sculpture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8/2004, Journal of Red Sculpture, Linyi, Shandong, China.6/2004, Ischgl Fire-sculpture Symposium, Ischgl, Austria. 2004, Beijing Art Works Exhibition of Celebrating 55th Anniversary of PRC’s Establishment”, Beijing. China.5/2003, White World–– Walking Art–group Anti-SARS Art Exhibition on the Internet, Beijing, China.9/2001, Walking in forest––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 Symposium at Yanxi Lake Park, Beijing, China.2000, The Inner Circle–– Alumnus Sculpture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2000, Walking under Sunshine 2000–– Public Art Exhibition in Beijing Red-tie Park, Beijing, China.1998, 2nd “Oct”–– Beijing Young Sculptors’ Sculpture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9/1998, '98 Walking–– Sculpture Exhibition of Beijing Sculpture Studio, Beijing, China.

70 7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70 7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72 7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72 7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题 目:《巢与几何蛋》

材 料:粗细不等的钢筋编焊而成,草中部分用脚手架管作支撑,水泥预制。

尺 寸:鸟巢大小不等,大巢高度为2米左右。蛋0.5至0.6米。

作 者:杨金环

时 间:2001年7月

创 意:

在树木组成的狭长地带,一个个鸟巢安置在茂密的杂草上,像一叶叶漂浮在波涛上的小舟,纵深的排列把游人的视线引

向深处。从地面的艺术铺装上走进去,有一个超大的鸟巢供游人参与其中,在上面休息、娱乐,联想鸟类的家园,也是我们的

家园,启发人们的环保意识。此件作品重点放在游人的参与行为。蛋是生命的原始形态,数十个超常尺寸的蛋形散落在地上,

不同的几何形的孔洞,好像是有不同的生命体从中而出,几何形的孔洞在椭圆形的蛋体上,也形成有趣的现象,增加游人的娱

乐性。

74 7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雁栖湖景观雕塑创作后记

杨金环

2001年,我们在雁栖湖公园进行了一次创作,创作环境是雁栖湖水面西岸一片不大不小的高地间,这里林木、灌木、杂草

茂密,公园修建的水泥小路穿插其间,很难见到大片的空地,创作只能在林间进行,这无形中增加了创作的难度,是一种全新

的尝试,因为在我们之前,还没有人在这样的没有任何人工痕迹的地方做过艺术创作。

  首先我们大家对雁栖湖的地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走遍了这个地方的每一个角落,由每位艺术家自己选定感兴趣的地点,

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和加工方式,摆在桌面上,大家和公园的同志一起讨论作品与环境的关系度,努力使每位艺术家都发挥出自

己的特点,共同把这次活动做好。我喜欢这样的活动形式,因为它可以使我心情愉快,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做我最喜

欢的东西。

在几次去雁栖湖选址的时候,树上的鸟巢引发我的联想,巢是鸟儿的家,是它们繁衍生息的地方,它等同于人类的家,等

同于自然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场所,若干年来,人类为了自己的发展,破坏了许多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因而各种自然的灾难

也不断地降临在人类的头上。时至今日,人类已经注意到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现在提出的爱护环境、爱护动物就

是爱护人类自己的倡议,就可以感受到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设计一个鸟巢的想法在我脑中显现,它不仅可以反映前面所提到

的社会大环境,同时我觉得他也可以做成一种好玩的形式。

通过地形察看,我选的是路边向内的一个狭长地带,两边是树木,中间长满了一米多高的野草,根据地形特点,我对要

做的鸟巢作了初步的设想:在树木、杂草形成的狭长地带。一个个小的鸟巢安置在茂密的杂草上,像一叶叶漂浮在波涛上的小

舟,小的鸟巢纵深排列,把游人的视线引向深处,从地面的铺装上走进去,杂草的尽头显现一个超大的鸟巢,鸟巢上纵横交错

的铁片组成一个平面,供游人参与其中,在上面休息、娱乐。置身鸟巢之中,联想鸟类的家园,也是我们的家园,使人们在娱

乐休闲之中,启发人们的环保意识。

这件作品的另一部分是几何蛋,蛋是生命的原始形态,数十个超常尺寸的蛋形散落在地上,三种基本几何形的孔洞,好像

是有不同的生命体从中而出,几何形的孔洞在椭圆形的蛋体上,也形成有趣的现象,同时也给游人提供了林间休息的座凳。从

整件作品的出发点上,我所注重的是人的参与性和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思考,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也是作品的一部分,小路引导

游人进入作品的最深处体会生命的意味,作品所用材料是钢筋和水泥,工业的材料和自然的环境既形成了对比又很好地融合在

一起,作品的缺憾是为施工的方便清除了整块地的一米多高的杂草,使得小鸟巢的漂泊感没有了,纵深处的大鸟巢和几何蛋露

了出来,鹅卵石小路的延伸作用减弱了,缺少了一些神秘感。

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个性,在艺术作品的公共性上,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我认为一件艺术品适合它的环境就最能

体现它的公共性。

谈到收获,就是通过在创作的过程中,刻意地把环境放在了前面,体会环境的重要性,体会环境与艺术品之间内在的关

系,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作品并未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再有此类活动,最希望的是时间、资金再充裕一些,有一个放

得下任何创新作品的环境。

从2000年我们开始了公共艺术的实践,如今我们仍在不停地探索着……

74 7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76 7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Title: Nest and Geometrical EggsMaterial: Welded steel bars of various sizes. Parts in the grass are in cement with scaffold tubes as the frame. Size: Big nest around 2 meters, eggs 0.5~0.6 meters. Various sizes for smaller nests. Artist: Yang JinhuanCreation time: July, 2001Description: a narrow lengthening belt of woods, nests in dense grasses as if small boats floating on waves, all together they take the eyes of the viewers to the depth of the woods. Walking along the artistic path, viewers will be taken to a big nest in which they can have rest and play games. They are homes of birds and men. It is an interactive art piece to trigger people’s conscious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gg is the original form of life. Tens of abnormal-sized eggs are scattered on the grounds, there are as if various life forms flowing from the geometrical holes. It is an interesting view to amuse viewers.

76 7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78 7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题 目:《雁栖水》

材 料:钢筋骨架加不锈钢抛光

尺 寸:高2米

作 者:杨金环

时 间:2004年

创 意:雁栖湖,大雁南飞落脚的地方。两只大雁一觅食、一游弋,快乐嬉戏。作品以钢筋骨架加不锈钢锻敲

勾勒出大雁的形体,以现代材料表现休闲的情调来寻求对立和统一。作品的网格骨架也可供游人攀爬游戏,增

加作品的参与性。

雁栖水

78

78 7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The W

ild G

eese R

esting o

n W

ater

80 8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Title: The Wild Geese Resting on WaterMaterial: Reinforcing steel bars and polished stainless steelHeight: 2 metersArtist: Yang JinhuanCreation time: 2004Description: Yanqi Lake literally means a lake where wild geese rest in the journey to the South. The works depicts two wild geese amusing themselves, one looking for food and the other cruising in water. Steel bars and forged stainless steel are used to make the forms of wild geese.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material and leisure image makes a unity of the opposites. The gridding frame for the viewers to climb up adds more interacting features to the sculpture.

80

80 8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81

82 8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宫长军简历宫长军 男 1965年11月出生。

1984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职业高中。

198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专业。

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主要课程班。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参展活动:

2006年,开放之路——中国宋庄第二届艺术节公共艺术邀请展,中国北京。

2004年,艺术,让城市更美好——2004广州城市雕塑邀请展,中国广州。

2004年,回到架上——步履雕塑群体第五回艺术展,中国北京。

2003年,第二届“蓝色空间”主题雕塑国际邀请展(最佳提名奖),中国北京。

2003年,北京“环保”雕塑艺术展,中国北京。

宫 长

军G

ong Changjun

82 8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2003年,公众语言——2003对公共艺术的观察展,中国北京。

2003年,银装素裹行——北京步履艺术群体抗SARS网上艺术展。

2002年,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提名奖),中国北京。

2001年,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创作营,中国北京。

2000年,2000阳光下的步履——北京红领巾公园公共艺术作品展,中国北京。

2000年,中国惠安首届国际雕塑艺术节,中国福建。

1999年,中国艺术大展 (铜奖),中国北京。

1999年,北美国际业余摄影公开赛 (一等奖),美国。

1998年,意大利拉维娜国际青铜小型雕塑双年展 (Quelli Del Ponte奖)。

Gong Changjun’s Resume

Membership:Member of the Sculptur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ChinaMember of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Education Background: 6/2003, Postgraduate course, Sculpture Department of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7/1986, Decorative Art Department of Central Academy of Arts and Design, Beijing, China.7/1984, Beijing Vocational High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Beijing, China.

Awards: 5/ 2000, First Prize, North American Open Amateur Photography Contest, U.S.A.12/1999, Bronze Prize, Great Exhibition of China National Art, Beijing, China.5/1998, Quelli Del Ponte Prize, 13th Biennial International Bronze-work and Small Competition, Ravenna, Italy.

84 8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Black S

tone R

ings

84 8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黑 石 圈

86 8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题 目:《黑石圈》

材 料:黑色花岗岩

尺 寸:所组成的石圈直径5~6米,每块岩石的体量不等

作 者:宫长军

时 间:2001年7月

创 意:为了从观念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作品的主体由若干块装置在草地上的黑色花岗岩石块构成。每一块花岗岩石

块都被强加进一些人为的,理性化的,抛光的平面,使粗糙的石块演变成承载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极度单纯的符号。整组作品

有两个目的:首先在视觉上传达一种既对比又统一的唯美主义的效果,特别表现在草地、树林、粗糙石块和抛光的面之间的机

理效果,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激发观众参与有关人与自然的思考的热情。石头圈还具有路椅的实用功能。

86

86 8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左图:改造前的场地照片,以前这里是个被损

害的石头桌凳组合。作者在保持原场地使用功

能性的前提下,设计了《黑石圈》。

88 8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Title: Black Stone RingsMaterial: Black graniteSizes: 5~6 meters in diameterArtist: Gong ChangjunCreation time: July, 2001Description: The granite blocks are laying on the ground to show the integral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re are some man-made polished surfaces on each block to transform the rough stones into simple signs to indicate the man-nature relationship. There are two intentions: Visually it delivers a very pure aesthetic feeling, especially on the texture of grass, forest, stone blocks in rough and polished surfaces. Mentally it arouses passion to think over man and nature. What’s more, the stone rings could be used as stools on the road.

88

88 8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89

90 9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90 9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黑石圈》后记

您别不信,那时候的北京城可不像现在。咱先

不提城里胡同的平和与四合院的舒适,单说城外,

骑上自行车出城就有“景”。荷花堂、树林子、

游鱼、飞鸟、草虫…… 都能让我激动。您还别笑

话,那时候我也买来颜料常去城外画两笔。一句

话,活得有乐儿。后来学习了才知道对于北京城,

无论城里的舒适还是城外的景儿那都叫“公共环

境”—— 影响着市民的生活方式。如今,都说生活

水平提高了,而“公共环境”简直变成了“公共灾

难”。您别和我争,现在,在北京,人们肯定觉得

活得不如以前那样有滋有味儿了,要么干吗有那么

多人非要搞“公共艺术”不可呢。

“林间步履”的策划者们真是明白人儿,兄弟

佩服。2001年大家相邀在雁栖湖的野地里搞作品,

那绝对是个乐儿。您说,我能不上心吗?当然,我

决不能够,也舍不得以我的作品糟蹋那一小块“残

山剩水”怎么办呢?古人云:“笔操于人,勾皴烘

染随之;墨受于天,浓淡枯润随之。”我得把古人

用笔用墨的法子使在创作上,这可以决定作品中的

主观与客观、偶然与必然。于是在我选择石材、估

算尺寸、摆放石头并打磨石头的一角的同时,心中

期待着石头断裂时的自然效果和野草的生长。作品

终于完成了,累是累,可咱高兴。说白了,我在意

的还是环境,我不想让作品本身太扎眼,我也想让

游人感到舒服。《黑石圈》落成后我去看过几次,

您又得不信,写有作品说明的大牌子霸道地立在那

儿,抢去了所有的风头。牌子说明了公共艺术作品

功用却糟蹋了那一方公共的“残山剩水”。折腾了

半天“公共环境”又变成了“公共灾难”。“公共

艺术”,“姥姥”,说出去都叫人脸红。

宫长军

2006年8月31日于北京

92 9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磊Zhao Lei

赵磊简历

赵磊 男

1970年 生于北京

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人文空间雕塑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三级美术师

展览活动:

2007年9月 参加“我雕故我在”全国职业雕塑家联展    成 都

2007年3月 参加中国(上海)“雕塑与城市的对话”——2007迎世博,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 上 海

2006年11月 参加“开放之路”中国宋庄第二届艺术节公共雕塑艺术邀请展 北 京

2006年9月 参加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展 北 京

2006年8月 参加第五届“蓝色空间“雕塑展 北 京

2006年6月 参加中国郑州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年首届国际雕塑精品展 郑州 河南省

2005年9月 参加台州市城市雕塑创作营 台州 浙江省

2005年1月 参加“回到架上”步履雕塑群体第五回艺术展 北 京

92 9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2004年6月 参加“比利时-中国当代雕塑邀请展” 拉纳特雕塑公园 布鲁塞尔 比利时

2003年7月 参加英国“科林国际木雕创作营” 科林 威尔士 英 国

2003年 参加“防治非典,奉献爱心”网上作品展 北 京

2002年 参加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 玉泉路公园 北 京

2002年 参加加拿大“沃肯纳根”国际雕塑创作营 科罗那市 加拿大

2001年 参加“与摩尔对话”雕塑邀请展 广州美术馆 广 州

2001年 参加“林间步履”环境艺术创作营 雁栖湖公园 北 京

2000年 参加“阳光下的步履”环境艺术展 红领巾公园 北 京

2000年9月 参加中国雕刻艺术节木石雕大赛,获木雕一等奖。 惠 安 福 建

2000年8月 参加中国国际艺博会雕塑主题作品展 北京国际展览中心 北 京

1999年12月“雪中彩影”杯全国青年冰雕大赛,获银奖。 中央大街 哈尔滨

1999年4月 “新世纪的希望”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获优秀方案奖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北 京

1998年9月 “步履”北雕十人作品展 当代美术馆 北 京

1998年1月  第四届“哈尔滨”全国雪雕大赛,获三等奖。 太阳岛公园 哈尔滨

1994年 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北 京

Zhao Lei’s Resume

Membership:Member of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Member of Sculptur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China

Education Background:7/1995, B.A. Degree of Sculpture Department of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8/1990, Graduated from Beijing 201 Vocational Fine-art School.

Exhibitions:10/2006, The Road to Open –– Public Art Exhibition at Songzhaung, Beijing, China.2/2005, Return to Indoors —“Walking” Sculpture Group’s 5th Art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6/2004, Belgium China Contemporary Sculpture Invitation Exhibition, Lanart Sculpture Garden, Brussels, Belgium.9/2004, The 3rd “Blue Sky” Sculpture Art Exhibition, Beijing Aquarium, Beijing, China.9/2003, Fujian Sculpture Symposium, Fuzhou, Fujian, China.8/2003, “Public Language” 2003 — Series Exhibition of Observing Public Art, Kong & Jian Gallery, Shanghai, China.6/200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hibition, Beijing Wangfujing Street, China. 7/2003, The 2nd “Blue Sky” Sculpture Art Exhibition , Beijing Aquarium, China.7/2003, Caerleon Int’l Wooden Carving Symposium, Britain.2002, Beijing Int’l Urban Sculpture Exhibition, Beijing Int’l Sculpture Park, China.5 ~9/ 2002, Canada “Okanagan” Int’l Sculpture Symposium, Kelowna, Canada.

94 9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2001, “Dialogue with Moore” –– Sculpture Invitation Exhibition, Guangzhou Art Gallery, China.1~9/2001, 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 Symposium at Yanxi Lake Park, Beijing, China.9/2000, 1st prize, Hui-an Carving Art Festival, Hui-an, Fujian, China.3~12/2000, Walk under the Sunshine 2000 –– Public Art Exhibition in Beijing Red-Scarf Park, Beijing Red-tie Garden, Beijing, China.10/1999, “Oct” –– Combined Exhibition of Works of Beijing Young Sculptors, Art Gallery of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4/1999, Excellent Scheme Prize, New Century Hope –– Design Scheme of Urban Sculpture, Beijing Int’l Convention Center, Beijing, China.10/1998, “Oct” –– Combined Exhibition of Beijing Young Sculptors, Art gallery of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1998, `98Walk –– 10-people Works Exhibition of Beijing Sculpture Research Center,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China.1996, “Coupling” –– Works Exhibition of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rt Gallery of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1994, 8th National Art Exhibition, Beijing Military Museum, China.

94 9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题 目:《网》

材 料:钢管上色

尺 寸:高0.5米,占地约200平方米

作 者:赵 磊

时 间:2001年

创 意: “网”是一种工具,古老的人类发明了网,用来捕获生存所需的食物。而后,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网”这种概

念已延伸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例如:关系网、法网、情网、信息网…… 整个地球人类就是在各种繁多的有形无形的网络

中生存发展。人们的行为也由于网的存在而受到制约。本作品力图将网的概念过滤纯化,抽象出单纯的形式,将它放在自然环

境中,让它回到最原始的审美形态中,启发人的联想。作品远看与环境融为一体,走近其中可以攀爬游戏,进而形成一处诱人

的人文景观。

96 9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96

96 9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98 9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Title: NetMaterial: Painted steel tubesSize: Approximately 200 square metersArtist: Zhao LeiCreation time: 2001Description: ‘Wang (Net)’ is a tool, invented and used by the people in ancient times to capture creatures so as to survive. Along with the civilization, the concept of ‘net’ is extended to all fields of life, such as ‘guanxi wang’ –– relationship network, ‘fa wang ’ –– net of justice, ‘qing wang’–– snare of love, and ‘xinxi wang’ –– information network…the world exists in various nets, visible or invisible. Man’s performances are therefore restricted by the nets. The artist tries to abstract and place the sculpture in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puts it back to the original aesthetic form so as to inspire the viewers' imagination. Seen from afar, the works is merged with its surroundings, while it is an attractive cultural place where people can interact within.

98

98 9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00 10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00 10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在雪地中的网络的结构越发清晰,为路人提供临时歇息的座椅。

102 10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02 10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嬉 戏

104 10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题 目:《嬉戏》

材 料:青铜,钢筋,瓷砖拼贴

尺 寸: 高0.8米,占地40平方米

作 者:赵 磊

时 间:2004年

创 意:作品塑造了5只候鸟在追逐中嬉戏的场景,结合现场现状水泥基础,用多种材料媒介的组合,构造远山背景作为意向

栏杆,提示观众不要越过;瓷砖碎拼构成虚幻的水面效果,这样青铜材质的天鹅等主体游弋于水面上的效果就出来了,观众可

以接近主体进行拍照……

104 10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Title: The FrolicMaterial: Bronze, steel bars, ceramic tileSizes: 40 square meters, 0.8 meter in heightArtist: Zhao LeiCreation time: 2004Description: The works depicts 5 birds chasing and frolicking with each other. Taking the mountains afar as background, the artist uses cement as foundation together with other media to construct railings as signals for the viewers not to pass the ceramic tiles create visional water effect so that the image of swans cruising on water and viewers can take photos nearby the main sculpture……

105

106 10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白峥简历白峥 , 男, 1967年8月出生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至今从事雕塑、园林等设计与制作工作

展览活动:

1999年~2000年参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雕塑工程的制作工作

2001年 参加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展览 (广州)

2003年 参加第二届“蓝色空间——北京海洋馆主题雕塑国际邀请展”,并获得最佳提名奖。(北京海洋馆)

2003年 参加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中国雕塑精品展(北京王府井大街)

2003年6月 参加“银装素裹行——步履艺术群体抗SARS网上艺术展”(www.bjsculpture.org)2004年 参加“艺术让城市更美好——2004年广州市雕塑邀请展”(广州)

2004年 作品《生命之初》《春之舞》落成北京怀柔雁栖湖公园

2005年 作品《全家福——进化系列》入选“回到架上”北京步履艺术群体第五回雕塑展

2005年 作为中国队成员参加在奥地利ISCHGL举办的火雕创作营 (奥地利)

Bai Zheng

106 10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2005年 作品《祖母》入选“黄天厚土”雕塑展

2005年 作品《“豪”宅 》入选第四届“蓝色空间——2005关爱生态构建和谐社会雕塑展”

2006年 作品《老照片—昨天・明天》入选第五届“蓝色空间——2006环境文化与人文奥运雕塑展”

2006年 作品《全家福—现代》参加中国郑州国际城市雕塑艺术节,并被收藏。

Bai Zheng’s Resume

Membership:member of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Education Background:7/1992, graduated from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

Exhibitions:2006, Zhengzhou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Festival, Zhengzhou, China.2006, 06 Blue Space Sculpture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2005, 05 Blue Space Sculpture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2005, My Homeland–– National Sculpture Show, Beijing, China .6/2005, International Fire-sculpture Symposium, Ischgl, Austria. 1/2005, Return to Indoors–– “Walking” Sculpture Group’s 5th Art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2004, Art Makes Cities Better–– 2004 Guangzhou Sculpture Invitation Exhibition, Guangzhou, China.6/2003, White World–– Walking Art – group Anti-SARS Art Exhibition on the Internet” , www.bjsculpture.org2003, The 2nd “Blue Sky–– Int’l Invitation Exhibition in Beijing Aquarium, the topgallant nominal prize, Beijing, China.2001, The 5th National Sports Art Exhibition, Guangzhou, China.

108 10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春之舞》

108 10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Spring Dance

110 11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题 目:《春之舞》

材 料:不锈钢上色

尺 寸:高8米

作 者:白峥

时 间:2004年

创 意:

《春之舞》这件作品与东岸整体作品群“风格”相比较可能略缺乏“亲和力”,因为这件群雁飞翔的作品高度8米,更像是

雁栖湖的“形象”雕塑。其实我在原始构思这件作品时是想与“雁蛋壳阵”作品相互呼应,目的是增加一种“故事情节”来突

出趣味。一群大雁成群飞去,湖水桥边有它们飞翔的倒影,而“雁壳阵”剩下的一片蛋壳会留给观众更多遐想,人们坐在“蛋

壳”里会想雁何时“回家”呢?而且在放这件作品的地方是一片开阔的沙滩,站在高高的石台上平望湖水,正好与作品的雁平

视,您看到在蓝色的湖光山色的背景下,一群银白色的大雁腾空飞翔您难道不快乐吗?难道您不对雁栖湖的“雁”们有所畅想

吗?您也许暂时忘记身后轰轰作响的电动机器而思绪有片刻地回到了自然吧!谁又规定这有着“快乐”情绪、能和观者心灵

“互动”的雕塑不属于公共艺术!

110 11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Title: Spring DanceMaterial: Painted stainless steelSize: 8 meters highArtist: Bai ZhengCreation time: 2004Description: ‘Spring Dance’ might be of less affinity to compare with other sculptures in the East Side of Yanqi Lake. Due to its 8-meter height, it is more like an ‘image sculpture’ at the Yanqi Lake. In my original thought, this sculpture is coherent with the egg groups. It is to tell a story so as to be fun. A group of wild geese fly away, leaving shadows nearby the bridge at the lake. When sitting on the ‘egg shells’, people will start thinking when the geese will come back home. Moreover, where the sculptures are placed is an open area, looking to the lake on the stone platform, you will see the sculpture in the same level. Isn't it a pleasure to see a group of white wild geese flying in the sky against the blue water? You will have a chance to forget the chaotic life after you and indulge yourself in nature. Who will say, such a pleasant sculpture interacting with viewers’ mind does not belong to the public art category?

112 11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12 11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14 11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The Origin of Life

114 11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生命之初

题 目:《生命之初》

材 料:混凝土喷涂

尺 寸:3米高

作 者:白峥

时 间:2004年

创 意:《生命之初》这件作品的

原始想法很简单,想做一片大大小

小的雁蛋的蛋壳“阵”,大的可作

为亭子供游人攀爬休息,小的作为

小景点缀,在一片开阔区域里形成

一个人工的雁蛋阵,人游其中既好

玩又神奇。但是经过对东岸实地考

察后,这里的区域无法满足“阵”

的需求,因此作品的模样就是各

位现在看到的。这件作品基本满足

我前面提到的三个创作原则,特别

是“趣味”性表达这一点。我以为

“快乐”情趣的传递是有的,略有

不足之处便是如果作品再能大一两

倍,作品“亭子”的“功能性”就

能更加突出了。

116 11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Title: The Origin of LifeMaterial: ConcreteSize: 3 meters highArtist: Bai ZhengCreation time: 2004Description: The sculpture is originated from a simple idea – making a group of wild goose eggs, big ones as kiosks for people to rest and play within, smaller ones as little adornments for the space. However, the site is not big enough for this group of eggs, the final sculpture has therefore been modified as what you see now. The sculpture basically performs my original thoughts, especially in terms of ‘being fun’ and ‘being pleasant’ . The defect is the sizes. If the sculptures could have been 1 or 2 times bigger, the idea of ‘being kiosks’ will be fulfilled and will therefore be functional.

116 11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18 11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18 11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关于我的创作——雁栖湖景观作品

2004年我参加步履雕塑群体所组织的雁栖湖东岸公共艺术品的创作。与2001年相比,步履雕塑群体在雁栖

湖西岸所组织的“林间步履——雁栖湖雕塑创作营”相比,这次的创作我以为更具课题性。这是因为这次的创

作区域在雁栖湖的东岸,东岸是雁栖湖公园最主要的设施建设区,这里有大型电动游乐区、各类水上游乐区、

加上休闲区、办公区和餐厅、宾馆等,可以说这个区域是雁栖湖公园的形象区,雁栖湖公园的领导一定会更加

“看重”这个区域里的作品,也定会参与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因此我觉得这里的雕塑作品比之西岸作品会有更

多的甲方要求和期望。那么,如何在一件作品中将“艺术家看法”、“甲方看法”和“社会看法”完美体现,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课题吧!

我在构思东岸作品时本着三个原则,一是,坚持雁栖湖“雁”的主题,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紧紧围绕着与大

雁有关的一切去思考。二是,坚持“快乐我喜欢”的理念,用快乐的思路、快乐的方式、快乐的感觉去完成一

件“快乐的作品”,用这种快乐的情绪去感染观者,也使观者用快乐的心情创造一个“快乐的雁栖湖”。三

是,根据雁栖湖现有景观的实际摆放情况,根据游客的游行路线和视觉需要重新建立新的景观关系,使作品既

是“景观”,也可“观景”。

  《生命之初》这件作品的原始想法很简单,想做一片大大小小的雁蛋的蛋壳“阵”,大的可作为亭子供游

人攀爬休息,小的作为小景点缀,在一片开阔区域里形成一个人工的雁蛋阵,人游其中既好玩又神奇。但是经

过对东岸实地考察后,这里的区域无法满足“阵”的需求,因此作品的模样就是各位现在看到的,觉得这件作

品基本满足我前面提到的三个创作原则,特别是“趣味”性表达这一点,我以为“快乐”情趣的传递是有的;

略有不足之处便是如果作品再能大一两倍,作品“亭子”的“功能性”就能更加突出了。

《春之舞》这件作品与东岸整体作品群“风格”相比较可能略缺乏“亲和力”,因为

这件群雁飞翔的作品高度8米,更像是雁栖湖的“形象”雕塑。其实我在原始构

思这件作品时是想与“雁蛋壳阵”作品相互呼应,目的是增加一种“故事

情节”来突出趣味,一群大雁成群飞去,湖水桥边有它们飞翔的倒

影,而“雁壳阵”剩下的一片蛋壳会留给观众更多遐想,人们坐

在“蛋壳”里会想雁何时“回家”呢。而且在放这件作品的地

方是一片开阔的沙滩,站在高高的石台上平望湖水,正好与

作品的雁平视,您看到在蓝色的湖光山色的背景下,一群

银白色的大雁腾空飞翔您难道不快乐吗?难道您不对雁

栖湖的“雁”们有所畅想吗?您也许暂时忘记身后轰轰

作响的电动机器而思绪有片刻地回到了自然吧!谁又

规定这有着“快乐”情绪、能和观者心灵“互动”

的雕塑不属于公共艺术!

白峥

2007年1月5日

120 12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张伟简历

1968年10月出生于山西太原

1988年 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同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1989年 获国家教委奖学金,公派至苏联留学。

1996年 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院雕塑系,获艺术硕士学位。

1996年至今 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

Zhang Wei

120 12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参展活动:

1996年 《三人行——雕塑作品展》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展览馆 俄罗斯

1997年 《留俄青年艺术家联展》北京欧美同学会

1997年 《90年代公派留俄毕业生作品汇报展》中央美院美术馆

1996年 《北京青年雕塑家联展》中央美术学院画廊

1998年 获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赴日本茨城参加ARCUS98国际艺术活动。

1998年 《SUSI.TEA.OR ME?》ARCUS六人展 东京 日本

1998年 《雕塑•现实——雕塑系教师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1999年 《ARCUS 98公开展》茨城 日本

1999年 《本土意识的文化自觉——40位中国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上海,墨尔本,台北

1999年 《TRANSLACJE——世纪末的聚会》波兰彼奥翠库夫国际艺术展

2000年 《上海美术馆馆藏作品陈列展》暨《中国现代雕塑作品邀请展》上海美术馆

2000年 《冲突与选择——第二回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 杭州,青岛,深圳

2001年 《2001国际纸雕塑艺术邀请展》 耶夫列 瑞典

2001年 《正品——2001制》 中央美术学院通道画廊 北京

2001年 《共享与共存——中国当代雕塑邀请展》  北京

2004年 《激醒:中法艺术的碰撞与融合》 上海,北京,巴黎

2005年 《LOFTEL开发空间雕塑作品展》 北京

2007年 个展《见山》 新北京画廊

Zhang Wei’s Resume

Education Background:1996, Sculpture dept., Repin State Academy Institute of Fine Art, St. Petersburg, Russia, Graduated with B.A. and M.A. degree1989, Sent to Russia to study sculpture, by China National Education Committee with grants 1988, Graduated from at the 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Exhibitions:2007, Solo Exhibition “Mountain View”. Xin Beijing Art Gallery2005, “Loftel New Space Sculpture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2004, “Awakening: La France Mandarin-the French Influence on Chinese Art”, Beijing; Shanghai; Honking, China; Paris, France2001, “Sharing and Coexistence-Contemporary Sculpture Art of China” , Beijing, China2001, “Paper–arts” Gavle, Sweden2001, “Quality Products in 2001” ,Beijing, China2000, “Collections of China Modern Sculpture Works” , Shanghai, China2000, “Collision and Choice –– Contemporary Young Sculptors’ Works Exhibition No.2”Hangzhou; Qingdao; Shenzhen, China1999, “Project Rooms Open of Arcus 1999” , Ibaraki, Japan1999, “Culture consciousness of Mainland self-knowledge-invite Exhibition of 40 Young Artists in China” Shanghai, China; Melbourne, Australia; Taipei, Taiwan.1999, “Translacje-Meeting in Siecle En” Piotrkow Trybunalski International Arts Exhibition, Poland.1998, “Sculpture-Realist” Exhibition of young Artists of Sculpture Dept. CAFA.1998, “SUSI, TEA or Me?” , Tokyo, Japan.1997, “Works of Young Artists studied abroad in Russia” , Beijing, China.1997, “Final Exhibition of students with China National Scholarship” , Beijing, China.1996,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culpture Dept. CAFA Exhibition, St. Petersburg, Russia.1996 , “Walking with three of us” St. Petersburg, Russia.

122 12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西岸面临湖岸的一片空场中央有一颗孤树,长势略微倾斜。本作品就是作者对这一特定环境有感而发。作者特意设计了一

个硕大的花盆,与这一孤立的树结合在一起,造成一种尺度与比例上的幻觉,使一个巨大的广场变成了“盆景”;使游人变成

了小人国的人。在作品的表面机理上,作者还准备特意模仿手拉坯的塑造痕迹,进一步强化比例错觉。为了与树的现有倾斜姿

势相协调,作品还有意做得倾斜一点,以增加作品的生动性。该作品在这一特定现场作为一种中介,使大与小、现实与梦境,

进行了成功的愉悦的转换。

《礼物》落成前的场地。

122 12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A Gift to the Lilliput

《礼物》——献给小人国

124 12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Title: A Gift to the LilliputMaterial: Man-made stone with clay effectSize: 2.8 – 3 meters in heightArtist: Zhang WeiCreation time: July, 2001Description: This is only a gift to the Lilliput as a kind joke. I hope it will bring us joys, dreams and miracles, as well to open a new way to view nature.

124 12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花盆”制作过程。

“盆”中之树是原有的现状树。

当游客置身于雕塑情景中,会感觉到自己似乎是变小了。

作者正用实拍的小花盆

对“礼物”进行构思。

题 目:《礼物》——献给小人国

材 料:再造石仿土陶

尺 寸:高2.8~3米

作 者:张伟

时 间:2001年7月

创 意:

这仅是一件献给小人国的礼物,一个来自大人国的善意的玩笑。希望它

带去欢乐、神奇、梦幻,并打开一个观察大自然的新视野。

125

126 12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喻高简历喻 高,女,1971年生于北京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环境装饰专业

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1996~1999年在中央美院雕塑系读研究生

现任教于北京服装学院

喻高

Yu Gao

126 12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参展活动:

1995年3月 “三月四人展” 北京当代美术馆

1995年7月 “世界大学生美术作品展” 日本广岛

1996年 “中韩漆艺交流展” 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6年 “’96漆艺邀请展” 北京工艺美校

1997年6月 “五个人的工作室”雕塑展 北京当代美术馆

1997年11月“沟通・97中央美院学生作品展” 北京清华大学

1997年12月“研究生班雕塑展” 北京中央美院通道画廊

1998年3月 “世纪・女性艺术展” 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8年6月 “国际‘生物’雕塑竞赛” 意大利库尼奥

1998年10月“十月北京青年雕塑家作品联展” 北京中央美院画廊

1998年10月“喻高作品展” 北京中央美院通道画廊

1999年3月 “变幻的技术” 北京四合苑画廊

1999年10月“第二届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1999年10月 策划“扩散・当代雕塑七人展” 北京中央美院美术馆

1999年12月“世纪之门・中国艺术邀请展” 成都现代艺术馆

2000年2月 “二月群展” 北京四合苑画廊

2000年4月 “开放工作室” 北京雕塑创作室

2000年4月 “中国当代雕塑邀请展” 青岛雕塑博物馆

2000年6月 “共圆绿色梦” 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0年8月 “八月群展” 北京四合苑画廊

2000年 “第三性——网络艺术展”   北大在线, web:chinese-art.com2000年9月 “第二届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

2000年10月 策划“虚拟与真实”实验艺术展 北京云峰画苑

2000年11月“品味车苑艺术作品展示” 北京东方广场

2000年11月“同行”——校友回顾展 北京工艺美校

2000年12月“与亨利・摩尔对话”雕塑展 广州美术馆

2001年 “中德多媒体艺术节” 北京藏酷酒吧

2001年3月~7月 “林间步履——雁栖湖雕塑公园创作营” 北京雁栖湖

2001年9月 “共享与共存”雕塑展 中央美术学院

2001年10月“冲突与包容”——中国现当代艺术巡回展 意大利曼多瓦青年博物馆

2002年6月 “艺术在医院” 北京儿童医院

2002年6月 “重要的不是玩”艺术活动 中央美院雕塑系

2002年8月 “漆・八・五十六”雕塑展 北京云峰画苑

2002年9月 “开放的节日”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 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

2002年10月“重新解读中国当代艺术十年”广州三年展 广东美术馆

2003年4月 “再造798综合艺术活动” 北京798厂

2003年5月 “银装素裹行——步履艺术群体抗SARS网上艺术展”。 网络展览

2003年7月 “环保雕塑展” 北京王府井大街

“蓝色空间”雕塑展 北京海洋馆

“今日中国美术展” 北京世纪坛

2004年3月 “SHE”——十名女艺术家联展   北京季节画廊

2004年3月 “梦想・困惑・现代女性特质”——女性艺术家作品展 北京中国妇女活动中心

2004年5月 60,70年代优秀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北京今日美术馆

2004年6月 “比利时——中国当代雕塑邀请展” 比利时布鲁塞尔拉纳雕塑公园

128 12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2004年8月 “惠安雕刻创作营” 福建惠安

2005年1月 参加了“回到架上——步履雕塑群体第五回艺术展” 北京炫特区售楼处

Yu Gao’s Resume

Education Background:1996~1999, postgraduate, Sculpture Department of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1991~1996, Sculpture Department of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1988~1991, Environmental Decoration Major of Beijing Arts and Design College, Beijing.

Exhibitions:1/2005, Return to Indoors –– “Walking” Sculpture Group’s 5th Art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8/2004, Hui-an International Carving Symposium, Hui-an, Fujian, China.6/2004, China Contemporary Sculpture Invitation Exhibition, Lanart Sculpture Park, Brussels, Belgium.5/2004, Nominal Exhibitions of Excellent Young Artists in 1960’s and 1970’s, Beijing Today Gallery, Beijing, China.5/2004, Dream, Perplexity and Character of Modern Women –– Female Artists’ Works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 Women’s Activity Center, Beijing, China.3/ 2004, “SHE”–– Combined Exhibition of 10 Female Artists, Beijing Art Seasons, Beijing, China.6/200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ulpture Exhibition, Beijing Wangfujing Street, China.5/ 2003, White World –– Walking Art-group Anti-SARS Art Exhibition on the Internet.4/ 2003, Recreate 798 Comprehensive Art Activity, Beijing 798 Factory, Beijing, China.10/2002, Re-unscramble 10 Years of China’s Contemporary Art –– Guangzhou Triennial Exhibition,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China.9/ 2002, Open Festival –– Int’l Contemporary Art Invitation Exhibition , Singapore.8/2002, “Paint, Eight, Fifty-six”–– Sculpture Exhibition, Beijing Wan Fung Art Gallery, Beijing, China.6/2002, “The importance is not to play”–– Art Activity, Sculpture Department of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6/2002, Art in Hospital, 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 Beijing, China.10/2002, “Conflict and Tolerance”–– China Contemporary Art Rotary Exhibition, Italy.9/2002, “ Share and Co-existence”–– Sculpture Exhibition,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2001, Walking in Forest–– Public Art Exhibition in Yanxi Lake Park, Beijing, China.2001, Sino – Germany Multi-media Art Festival, Beijing Zangku Bar, Beijing, China.12/ 2000, Dialogue with Henry Moore –– Sculpture Exhibition, Guangzhou Museum of Art, Guangdong, China.11/2000, The Inner Circle–– Alumnus Recalling Exhibition, Beijing Art & Design College, Beijing, China.11/2000, Works Show of Tasting Auto Art Works, Beijing Oriental Plaza, Beijing, China.10/2000, Dummy and Reality –– Experimental Art Exhibition, Beijing Wanfung Art Gallery, Beijing, China.9/2000, 2nd Contemporary Young Sculptor Invitation Exhibition, China Academy of Fine-art in Hangzhou, Hangzhou, China.6/2000, Jointly Realized Green Dream, Beijing China Art Museum, Beijing, China.4/2000, China Contemporary Sculpture Invitation Exhibition, Qingdao Sculpture Museum, Qingdao, China.4/2000, Open Studio Show, Beijing Sculpture Creation Studio, Beijing, China.2/2000, Feb Group Exhibition, Beijing Courtyard Gallery, Beijing, China.12/1999, Century Gate, China Art Invitation Exhibition, Chengdu Modern Art Gallery, Chengdu, China.10/1999, Planned Spread –– 7-People Exhibition of Contemporary Sculpture, Art Gallery of Beijing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10/1999, Annual Exhibition of 2nd China Contemporary Sculpture Art”, Shenzhen Hexiangning Art Museum, Guangdong, China.10/1998, Yu Gao’s Works Exhibition, Tongdao Gallery of Beijing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10/1998, Combined Exhibitions of Beijing Young Sculptors’ Works in Oct, Gallery of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6/1998, Int’l ‘Biology’ Sculpture Contest, Italy.

128 12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3/1998, Century Female Art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 Art Museum, Beijing, China.12/1997, Sculpture Exhibition of Postgraduate Classes, Tongdao Gallery of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11/1997, Communication –– 97 Students’ Works Exhibition of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6/1997, 5-People Studio Sculpture Exhibitio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China.1996, Sino-Korea Painting Art Exchange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 Art Museum, Beijing Art& Design College, Beijing, China.7/1995, Art Works Exhibition of World’s University Students, Hiroshima Japan.3/1995, 4-People Exhibitio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China.

130 13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定海神针The Magic Stick

130 13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Title: The Magic StickMaterial: Painted stainless steelSize: 8 meters in heightArtist: Yu GaoCreation time: July, 2001Description: In the classical Chinese novel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 the King of the East Sea has a magic stick as the most important treasure in his kingdom. It is later taken by the Monkey King as a weapon to fight against spirits and monsters –– a reflection of our human nature to uphold the good and abrogate the viciousness. I want to transform the aesthetics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which is shown in the sculptural form as well as in the way of thinking. After seeing the environment, I found that the association of the sculpture to the lake will create a dialogue in between. The shadow of the stick in water makes the sculpture interacting with the surroundings. The paint follows the glorious color in the Imperial Palace so as to be coherent with the nationality. The simple structure brings forth a power of reason, order and dignity.

132 13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题 目:《定海神针》

材 料:不锈钢上色

尺 寸:高8米

作 者:喻 高

时 间:2001年7月

创 意:定海神针是《西游记》里东海龙王的镇宫之宝,也是孙悟空降妖除怪的武器。扶正压邪是人性本质的体现。从形式上

讲,我将“神针”从圆形转变成方形,是从传统审美观向现代审美观的转变,是一个思维的转变。在看过环境之后,我认为

将作品与湖水相结合,能使作品与环境产生某种呼应、对话的关系。真实的神针与水面形成飘摇的倒影,真正实现人为地作品

与环境的有机互动。作品的着色遵循于故宫里建筑的辉煌色彩,以期能使作品与民族性有更紧密的呼应。作品将以其结构的简

洁,显示出一种理智、秩序、威严的力量。

132 13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34 13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温朝勃简历

1968年生于北京

1989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

1996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毕业后一直从事雕塑工作至今。

1996年作为主讲,为北京电视台录制6集电视教学片《跟我学雕塑》在北京地区广泛播放。

2000年~2003年两赴欧洲参加艺术交流活动,并在瑞典制作《生命》系列雕塑。

展览活动:

1986年 《新思想者》赴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参加中法青年艺术交流展

1994年 《雨中男人》获中央美术学院学术交流作品展银奖

1995年 素描作品发表于中央美院《素描回顾作品集1952-1994》

1998年 装置作品《文化宠物》参加“十月”北京青年雕塑家作品联展

2001年 《四季曙光》大型城市雕塑立于北京曙光广场

2001年 椅子系列—《帝与后》参加“林间步履”景观雕塑创作营,立于北京雁栖湖风景区山巅之上

2002年 《升腾》立于北京2008奥运会新闻发布中心

2002年 《生命之树》参加中国(惠安)国际石木雕刻大赛

2002年 《轻舟已过万重山》参加中国(东阳)国际木雕大赛

2003年 椅子系列—《对弈》立于北京黄城根菖蒲河公园

2004年 椅子系列—《恋人》《中国影子》赴欧洲参加比利时拉那国际雕塑大展

2005年 为中国经济界大奖“北京影响力”设计奖杯 创作作品《在路上》

Wen Zhaobo

134 13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2006年 《红色乐章》《散步》入选北京2008奥运会城市景观雕塑方案展

2006年 椅子系列—《坐观山水》参加第四届中国(惠安)国际石木雕刻大赛

2006年 椅子系列—《相约黄昏》《坐观山水》参加首届中国(厦门)“东方精神”中韩雕塑交流展

近年来曾经承接:

宋祖英MTV中大型雕塑制作

朱哲琴《天唱人间》演唱会雕塑制作

电视剧《黑洞》中陈道明像等雕塑创作

电影《明亮的心》中创作《数码英雄》雕塑

Wen Zhaobo’s Resume

Membership:member of Sculptur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Education Background:1996,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

Exhibitions:2006, Sino–Korea Sculpture Exhibition, Xiamen, China.2006, The Fourth China Hui–an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Contest, Fujian, China. 2006, Beijing Olympic Sculpture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2003, Plying Chess, Changpu River Park, Beijing, China.2002, China DongYang International Wood Sculpture Symposium, Zhejiang, China.2002, China Hui–an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Symposium, Fujian, China. 2001, Walking in Forest–– Public Art Exhibition in Yanxi Lake Park, Beijing, China.2001, The Dawn, Dawn Plaza, Beijing, China.1998, October–– Beijing Youth Sculptor’s Art works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1986, Sino-French young Artists’ Sculpture Exhibition, Paris.

136 13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帝与后The King & The QueenTitle: The King and the QueenMaterial: Cast ironSize: 8 meters in heightArtist: Wen ZhaoboCreation time: July, 2001Description: Two classical chairs sit in woods on top of the mountains, space-time shifts, a part of saga history reveals. The frozen eternal and elapsed moments form a new meaning to the image. The elegant ‘King’ and ’Queen’ squat on the mountain top, overlooking the lake.

136 13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38 13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题 目:《帝与后》

材 料:铸铁

尺 寸:高8米

作 者:温朝勃

时 间:2001年7月

创 意:两把古典风韵的“椅”立于山巅之上、万木之中。此刻时空轮回、虚幻之中,一段历史、一段传说若隐若现 。 凝固

的永恒与逝去的瞬间形成了风景新的意义。风雅之间“他们”踞山而坐,俯瞰湖光。

 “椅”本身承载着时间与历史,形成固有的精神象征。我着迷于它折射出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记忆。

138 13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40 14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创作随想——关于《帝与后》

很久很久以前,皇帝与皇后偕游于此,被雁栖湖这片湖光山色所吸引,

流连忘返。游累,于湖畔山巅,相邻而坐,俯瞰山水……

很久很久以后,21世纪初的一天,一帮热爱生命崇尚自然的朋友,结伴

相游于此,身穿密林,足踏青山,“林间步履”雕塑创作营也由此而生了。

我选中了这片山巅,感觉到了一个故事、传说,于是就有了《帝与

后》。西方雕塑中有亨利・摩尔的《国王与王后》,我要做一个东方的皇帝

与皇后立于山水之巅,他一定是意象、空灵、令人回味的……

创作中我用明式家具中的椅作为载体,挺拔俊朗的灯挂椅就是帝,雍容

曲婉的圈椅即为后,塑造手法精简,用线传意,远远观瞧,好像中国书法的

笔触在天空中挥洒。(多年后回看,当时在创作中书法的意境及表现力度还

不足,把遗憾留给了自己……呵呵)。材料上是铸铁,随着时间流逝,铁的

魅力愈发彰显、朴素、粗犷、内力十足。嘿嘿,记得当时安装时,因位置

在山顶,只有绵绵小路可上,所有吊装机械都无法使用,只能用人力整体搬

抬,负责安装的铸造厂家是这么召集大伙的:明天组织大家到雁栖湖玩儿

去,顺便抬两把椅子。二十余人来后大笑,这么大的椅子叫顺便啊!感谢曾

经肩扛手抬、汗洒山林的大伙啦……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一队古生物研究者走进了这片山林,此时一只几尽

绝迹的翠鸟在椅顶鸣叫,远远望去,《帝与后》依然矗立在山巅,俯瞰山

水,经过风雨的历练成就了一处沧桑遗址,东方精神已汇入山林,飘动于永

恒的天际中……

温朝勃

2007年1月6日

140 14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42 14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韩栋简历

1969年 生于北京。

1995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现为北京自由艺术家

参展活动:

1995年 雕塑作品《马拉多纳》获松冈基金二等奖。

1996年 雕塑《马拉多纳》送给来访中国的马拉多纳本人。

1996年 为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设计制作群雕《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

1998年 为北京海洋馆设计制作雕塑《神秘的海神》。

1998年 为北京海洋馆设计制作壁画《森林》。

1998年 为新华保险公司制作浮雕《永恒的探索》。

2002年 为北京西单商业街设计雕塑方案,获二等奖。

2001年 参加“林间步履——雁栖湖景观雕塑创作营,创作系列作品《痕迹》。

2003年 为北京望京社区设计制作雕塑《鹦鹉螺》《欲飞》《展开的幻想》。

2004年 作品《龙卷风》和《被俘的奴隶》参加“回到架上——步履雕塑群体第五回艺术展”。

HanDong

142 14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痕迹Traces

Han Dong’s Resume

Membership:member of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Education Background:7/1995, graduated from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

Exhibitions:12/2004, Return to Indoors—Walking Sculpture Group’s 5th Art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2003, Sculpture commissions, Wangjing Residential Area, Beijing, China.2001, Walking in forest---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 Symposium at Yanxi Lake Park, Beijing, China.1998, Sculpture commission, Xidan Business Street, Beijing, China.1998, Sculpture commission, Beijing Aquarium, Beijing, China.1996, Sculpture commission, Chinese Anti-Japanese Memorial, Beijing, China.

144 14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44 14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46 14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题 目:《痕迹》

材 料:水泥铸造

尺 寸:高度0.5米~3米

作 者:韩栋

时 间:2001年7月

创 意:来到雁栖湖西岸,这里起伏的丘壑,碧蓝的湖水,丛生的树林杂木,通幽的小径,各种小动物发出的

声响,让人感觉又回到自然怀抱,使人倍感亲切,心情放松。

过去经常做的是城市的环境雕塑,现在从城市环境来到了自然环境,创作雕塑的思路和灵感也更多的是来

自自然界给我的感悟。对自然和生命的含义的探寻成为创作的主导思想。我创作了两组雕塑,〈痕迹1号〉形

体似牙骨化石,水泥浇铸并着色作旧。〈痕迹2号〉 由当地河边巨大鹅卵石不加修饰直接栽于地下,组成牙床

形状。牙,哺乳动物皆有,死而不腐,它撕咬过猎物,它尝过酸甜苦辣,它说过很多言语。我用这两组作品代

表万物轮回的痕迹,唤起我们对祖先的记忆,唤起我们对远古生命智慧和力量的记忆,唤起我们对大自然的记

忆。

在创作过程中,我力求雕塑形式、造型、尺寸、体量、材质、质感都和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自然中

有雕塑,自然中无雕塑,以达到合一。这样自然还是原来的自然。正所谓:青山借碧水,俗念还尘灰。粗衣步

履闲,做巢待雁归。

146 14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Title: TracesMaterial: CementSizes: 0.5 – 3 meters highArtist: Han DongCreation time: July, 2001 Description: In the tranquil depth of woods, small creatures producing various sounds, hills ranging high and low – coming to the west side of Yanqi Lake, you will feel warm and relaxed to be in the hug of nature.

The sculptures I often do are for urban environment. Now that it becomes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ideas for the sculptures should come from nature. The sculptures with two sets pose inquiri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 and nature. Traces No. 1 is in cast cement and painted resembling tooth fossil. Traces No. 2 uses large cobblestones from the local river to plant into the ground as a teeth bridge. All mammals have teeth. They never rot though mammals die. They tear the preys. They taste all flavors. They talk many talks. These two sets of sculptures are the traces that the world goes round. They help us recall our ancestors, the ancient wisdom , the vigor and the nature.

When making the sculptures, I tried to have organic association for the form, dimensions, volume, material, texture and the surroundings so that the sculptures grow in nature and coexist with their surroundings. This makes no changes to nature, as the poem goes:In green mountains and blue water, the worldly pursuit goes to dust. Roaming in plain clothes, I await the wild geese to return.

148 14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48 14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50 15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潘毅群简历

潘毅群, 男, 1956年生于湖北武汉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1982年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1994年 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班

1995年 结业于中国城市雕塑高级研究班

1997年 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进修

1999年 应邀访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

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参展活动:

1994年 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雕塑双人展 北京

1994年 作品《长号》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 中国军事博物馆

1996年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校庆大展 北京

1997年 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艺术家作品联展 巴黎

1997年 巴黎国际艺术城雕塑个展 巴黎

1998年 “车窗外的欧洲”——潘毅群旅欧雕塑作品展 北京

1998年 新疆阿克苏中国当代雕塑家情结城市雕塑展 新疆

Pan Yiqun

150 15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999年 十月——北京青年雕塑家邀请展 北京

1999年 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 中国美术馆

2000年 第一届中国国际雕刻节石雕大赛获三等奖 福建惠安

2000年 “20世纪曙光”河北国际雕塑邀请展 获优秀奖   石家庄

2000年 参加“艺术与科学”国际邀请展,获国际提名奖 中国美术馆

2001年 “元素——金属雕塑五人展” 北京

2002年 “蓝色空间”——北京海洋馆国际雕塑邀请展 北京

2002年 北京 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 北京

2002年 中日韩教授作品交流展 北京,东京 ,汉城

2003年 中国长兴城市雕塑方案大奖赛获三等奖 浙江

2003年 “银装素裹行——步履艺术群体抗SARS网上艺术展” www.bjsculptur.org

2003年 《公众语言——2003对公共艺术的观察》 上海

2003年 中国长春国际雕塑造型作品艺术展 吉林

2004年 中国、比利时当代雕塑作品展 安特卫普

2004年 “艺术家的礼物”当代艺术作品展 上海

PanYiqun’s Resume

Membership:Member of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Education Background:1995, Senior Research Class of Urban Sculpture, Urban Sculpture Committee of China, Beijing, China.1994, Teaching Assistant Training Class, Sculpture Department,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1982, B.A., Central Academy of Arts & Design, Beijing, China.

Exhibitions:2004,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2004, Belgium-China Contemporary Sculpture works Exhibition.2003, City Sculpture Exhibition of Changxing, Zhejiang, China.2002, Japan-Korea-China Exhibition of Professors’ works, Beijing\ Tokyo\Seoul.2002,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City Sculpture, Beijing, China.2002, “Blue Space”––Beijing Aquarium Sculpture Invitation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2001, “Elements”–– Metal Sculpture Exhibition of Five person, Beijing, China.2001, Art and Scienc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and Global Symposium, Beijing, China.2000, Hebei International Stone Carving Symposium, Hebei, China.2000, China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Arts Festival, Hui-an, China1999, Beijing Young Sculptors Group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1999, 9th China Nation Arts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1998, Individual Sculptures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1997, Artists Group Exhibition in International Arts City, Paris, France.1994, 8th China National Arts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 1994, Sculpture exhibition, September Gallery, Beijing, China.

152 15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回 声

Echo

152 15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54 15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54 15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题 目:《回声》

材 料:金属焊接

尺 寸:长56米,高5米

作 者:潘毅群

时 间:2001年7月

创 意:此作品由废钢铁和金属零件焊接构成,它的构思来源于人类的心电图造

型。它那跳跃的形象是生命的节奏和旋律;它那扭动的身躯是奔腾狂舞的巨龙;

它呼唤绵延起伏的群山和草木耳语;它在弹奏怀念从前的乐曲;它在唱着回归自

然的歌。

156 15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56 15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Title: EchoMaterial: Welded steelSize: 56 meters in length, 5 meters in heightArtist: Pan YiqunCreation time: July 2001Description: The sculpture is made of wasted steel and metal parts and based on the electrocardiogram form. It moves as if showing the pace and rhythm of life. Its galloping figure is like a dancing dragon. It calls the continuous mountains to whisper with the trees and grasses. It is playing the music of the past, and singing the songs to return to nature.

158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5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Prophase Plan and Design前期策划与规划设计

160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一、创作营名称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雕塑创作营

说明:

① “步履”雕塑艺术展从1998年开始在北京已成功举办过两次展览。首展名为《’98步履——北雕研究室十人作品

     展》,

这是一次室内雕塑作品展;第二次是在2000年进行的《2000阳光下的步履——北京红领巾公园公共艺术作品展》,

这是一次室外公共空间性质的公共艺术品展。两次成功展览之后,“步履”展在北京雕塑界已成为知名品牌艺术

展。这个创作群体在雕塑创作与公共环境艺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了延续展览的品牌,为了凝聚参展艺术家,

延伸有关创作探索,我们这次延用了“步履”展的名称。

② 所谓“林间步履”区别了上两次展览,意在突出本次创作营回归大自然的宗旨。

③ 这次进行的创作营的地点,正是雁栖湖西岸,具有一片森林的自然环境之中,“林间”正点中了这一具体地点。

二、现场考察与调研

北京雁栖湖公园地处北京怀柔县城的西北角。如果说怀柔是京郊一枝花,那么雁栖湖公园则是这花中之花。在这里,公园

自然风光开阔秀丽,湖光山色如画,再加上数年来公园的领导群体广开思路和财路,经过坚持不解的奋斗开拓,为公园增添了

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再配之以高效周密的软件性管理体系,今天的雁栖湖已成为北京及周边地区远近闻名的集游乐、娱乐、

度假为一体的宝地之一,已数年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好局面,受到了有关领导的赞誉,特别是广大游客的喜欢。

以上讲的是该公园的主体部分,即雁栖湖湖面和湖东岸的情况。经过努力,公园近来又获得了湖西岸的使用权。现在公园的领

导班子又决策将这块地定位为文化雕塑园区,并专门寻求本策划小组为其策划。经策划小组在现场的实地考察得出以下几点结

论:

① 公园方面扩展范围到西岸,并将其建设成为文化雕塑园区,其决策无疑具有创见性和战略性。首先,说创见性是因

为目前以娱乐建园的办法在北京乃至全国比比皆是,而以文化和高雅艺术建园则并不多见,及时以文化塑造公园的

前赡性就在于此。另外,在雁栖湖已有的娱乐硬件环境的基础上想到了高雅艺术建园的点子,则突出了决策者们的

     战略意图。这是因为经济是基础,娱乐性设施可立竿见影地产生经济效益,而文化与高雅艺术园区能增添该公园的

     文化底蕴,由此所产生的社会、文化效益的磁力会吸引更多更广泛的游客,最终又促进更大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

     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精神的追求将越来越高,这是历史进程发展的必然。

  ② 西岸为自然风光保持完好的地区,具有宁静、古朴等特点,与娱乐和游乐硬件设施为主的东岸相比,“静”与

    “幽”是西岸的特色。如果文化雕塑园区在西岸得以实现,将来的雁栖湖,东动则西静,东岸是游乐的而西岸是人文

的。这样分区明确,功能各异,使公园的总体形象格外丰满。

③ 落实在具体的文化雕塑园区的规划与设计上,只能尊重西岸的自然景观,进行建设性地完善,而非破坏性地加进与

之格格不入的东西;只能将创作营放在一个艺术研究的学术高度,出艺术精品,杜绝落俗套的粗制滥造的作品,才

能真正营造出“高雅文化”的氛围。

林间步履 — 北京雁栖湖雕塑创作营的策划书

执笔:朱尚熹

16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④这里所讲的精品,应该是与环境结合上的创造性加上作品本身造型语言的创造性共生的作品。

三、创作营定位

① 主题定位:自然、生态、人类。

② 学术定位:以环境为主体的雕塑形式及语言的探索,对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 思想的回归。

③ 作品定位:A.创造性意识加上与之相匹配的优秀制作。

B.主要使用古朴的、自然的、经济的材料,如:鹅卵石、自然形态石、木、砖、混凝土、废钢材、

          铸铁等(设计需要可少量使用其他金属)。

C.作品材质的永久性,还要注意施工现场只能手工搬运的特点。

④ 对艺术家的创作定位:

A、在充分尊重和研究具体环境的基础上发挥艺术家的创作自由,鼓励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B、注意研究公众对作品的审美承受力,尽量避免晦涩、难懂和强刺激的怪异形式。

⑤ 策划、规划设计与运作的非盈利性。

四、意义

① 对雁栖湖来说,将来文化雕塑园区的建成,使公园拥有一批高品位的雕塑艺术品,等于拥有了一批具有保值或增值意

义的收藏。随着人们对文化与精神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园将因此吸引更多更广的游客,进而促进公园的经济效益。

② 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研究活动,其成果将影响更为深广。这无论在建园思想、人与自然,还是在雕塑与环境以

及艺术为人民服务等等方面的研究,都会以其丰硕的成果影响北京,乃至全国。

五、雕塑园区的总规划

① 划定雕塑园的范围,作品的控制性布局,公众游园的路线、流程、作品尺度等,此项由策划小组单独作出规划设计图

以及说明。

② 经策划小组针对现场的初步考察,估计雕塑园区的作品总量在20~25件,少了则形不成规模,没有规模自然就形不成

文化氛围,多了就乱了。具体多少件作品以及作品的控制性尺度均以策划小组的规划设计为准。

六、雕塑创作营的运作方式

由策划小组先出规划,再由策划小组挑选艺术家,艺术家的来源是全国性的,但以北京为主,艺术家数量根据每一期的作

品而定,一件作品一位艺术家。艺术家根据策划方案书的有关要求,雕塑园区规划图的有关控制性指标以及具体环境进行创作

设计。设计经策划小组研究认定,报创作营组委会研究同意后,在策划小组的监理之下,由艺术家自己动手实施完成(可用辅

助工)。

七、交流、协作、责任

1.本活动积极倡导友好交流与相互协作精神。

162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2.艺术主持和策划小组不定期组织入营艺术家开研讨会,就有关学术话题进行研讨,并以此方式进行每件作品的设计

方案和制作方案的敲定。

3.凡应邀艺术家从一同意参加本活动开始应遵守策划小组的有关安排,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好自己的作品。

八、创作营组织结构

(一)策划小组:朱尚熹、许庾岭、赵磊、张永忠

职能:

① 雕塑园区的规划设计与策划

② 设计、制作作品的运作

③ 宣传方案的策划

(二)艺术委员会:邹跃进 朱尚熹 许庾岭 赵磊

职能:艺术品作者的选人、组稿、议稿

(三)雕塑创作营组委会:于化云、刘兴、张永忠、许庾岭、赵磊、朱尚熹、付长祥

职能:策划与规划方案的审议,运作过程的协调。

(四)主办单位:北京市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

北京市雁栖湖公园

职能:总原则的把握,为扩展宣传学术成果调动种种因素。

雁栖湖公园提供制作过程中的现场后勤以及食宿。

(五)承办单位:北京金翰旅游产品开发中心

职能:负责经济管理、签订经济协议。

(六)学术主持:邹跃进

职能:负责本次活动的理论整理、策划及主持学术活动。

九、第一期创作营的时间流程安排

① 组委会审议策划方案,公园与承办单位签订协议

2001年2月20日以前

② 规划设计阶段 2001年3月30日以前

③ 艺术家的选择与联系 2001年2月20日~30日

④ 艺术品创作阶段(包括艺术家勘察现场)

 2月~3月下旬完成,并通过审议、修改、确定

⑤ 制作阶段,4月上旬备料,下旬正式进入制作,5月下旬制作结束。

16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十、关于产权

① 作品永久性树立在雁栖湖雕塑公园,公园已承诺不得随意挪动。

② 为了保证作品在雁栖湖雕塑公园的专有性,作者不得将作品原大和原貌复制进入雕塑市场盈利。

③ 作者对作品拥有署名权、发表权。

十一、关于宣传

① 制作一本关于此次创作营活动的彩色精美画册,国家正式出版物,内容包括学术评论文章,主办单位的文章,全部的

作品图片,作者介绍以及公园风光和游乐设施的图片和文字。画册80~85页。

② 开幕式、研讨会。

③ 电视、报纸、杂志、网站。

十二、本策划书发放到每位应邀艺术家,希每位艺术家认真阅读。凡同意入营者到策划小组签字报名,本策划书留三份在

策划小组供报名艺术家签名之用。

2001年1月9日

164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规划与设计Plan and Design

16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码头设计《文化积层》

作者:朱尚熹

166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不沉的船》

作者:温朝勃

《生长1》

作者:赵磊

《生长2》

作者:赵磊

《呼吸》第一稿

作者:许庾岭

《风雅》

作者:温朝勃

《网》

作者:赵磊

16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北斗》

作者:潘毅群

《巢》

作者:杨金环

《黑石圈》

作者:宫长军

168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厕所设计2

作者:赵磊

厕所设计1

作者:赵磊

雁栖湖雕塑公园布局图

道路

具体规划设计区域

雕塑公园辐射区域

16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厕所设计3

作者:朱尚熹

公园设施设计

作者:朱尚熹

公园设施设计

作者:赵磊

《无题2号》

作者:宫长军

《无题1号》

作者:宫长军

170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公园设施设计

作者:赵磊

17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公园设施设计

作者:许庾岭

《巢与几何蛋》环境设计

作者:赵磊

公园设施设计

作者:许庾岭

公园设施设计

作者:许庾岭

公园环境设计

作者:赵磊

172 17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72 17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画屏》

作者:付中望

《古国要塞》

作者:高蒙

第二次组稿和拟邀艺术家 The Second Call for Proposals and Artists Shortlisted

174 17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消失的水2》

作者:杨春林

《消失的水1》

作者:杨春林

《生命的痕迹》

作者:赵磊

174 17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椅子》

作者:Annie Baggenstoss (美国)

《原野守望者》

作者:秦朴

《远山的呼唤》

作者:秦朴

176 17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众神圣殿山》

作者:朱尚熹

176 17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第二次参展艺术家名单

付中望

高 蒙

杨春林

Annie Baggenstoss(美国)

秦 朴

萧 立

李路明

赵 磊

杨金环

宫长军

许庾岭

朱尚熹

《小天石广场》

作者:萧立

178 17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78 17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艺术友人的参观访问Art Colleagues Visiting the Sites

180 18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80 18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82 18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摄影:刘兴

182 183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The Yanqi Lake Scenery雁栖湖优美的自然风光

184 18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84 185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摄影:刘兴

186 18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86 187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摄影:刘兴

188 18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188 189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摄影:赵磊

190 19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摄影:刘兴

190 191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Walking in forest —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s at Yanqi Lake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

Linjianbulu––Beijing Yanqihu Jingguan Diaosu组 委 会:刘兴 许庾岭 于化云 张永忠 朱尚熹 赵磊 付长祥

艺术主持:邹跃进

艺术顾问:曹春生 王明贤 殷双喜

策划小组:朱尚熹 许庾岭 赵磊 张永忠

艺术委员会:邹跃进 朱尚熹 许庾岭 赵磊

参展艺术家:朱尚熹 许庾岭 杨金环 宫长军 赵磊 白峥 张伟 喻高 温朝勃 韩栋 潘毅群

主办单位:北京雁栖湖旅游开发总公司

北京市城市雕塑管理办公室

承办单位:北京金翰旅游产品开发中心

施工单位:浙江省玉环县东方金属雕塑厂

北京源北雕建筑艺术雕塑公司

通州华兴文物复制加工厂

北京罗氏兄弟雕塑艺术工艺品制作部

北京雁栖湖旅游开发总公司

主  编:朱尚熹

副 主 编:杨金环 赵磊

责任编辑:李咏玫 汪青青

责任校对:培贵 倪瑶

责任印制:曾晓峰

英文翻译:粟多壮

英文校对:朱羿郎

摄 影:朱尚熹 许庾岭 杨金环 宫长军 赵磊 刘兴 白峥 张伟 喻高 温朝勃 韩栋 潘毅群 赵勇

装帧设计:赵勇

出版发行: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美术出版社

地  址:成都市三洞桥路12号(610031)

印  刷:北京东方之彩印刷有限公司

成品尺寸:260mmX210mm

印 张:12

字 数:180千字

图 片:375幅

版  次:2008年7月第一版

印  次:2008年7月第一次印刷

印  数:1-3000册

书  号:ISBN 978-7-5410-3644-6

定  价:78.00元

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

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作品集:汉英对照/

朱尚熹编.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8.7 ISBN 978-7-5410-3644-6

Ⅰ.林… Ⅱ.朱… Ⅲ.雕塑-作品-中国-现代Ⅳ.J32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0979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