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w

38
觀觀觀觀觀觀觀觀

Upload: wsw0912

Post on 18-May-2015

23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Wsw

觀賞台灣歷史建築

Page 2: Wsw

頭城鎮頭城舊街:由南、北福德廟圍成的和平老街,是開蘭第一街,北段有清朝的十三行,南段有約1920 年代興建的中西合璧式街屋。

Page 3: Wsw

宜蘭市舊宜蘭監獄:日本人在南門建監獄、官署、兵營、法院、銀行、小學校、圖書館,展現統治決心,現僅存建於 1896 年的監獄門廳。

Page 4: Wsw

。。

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1924年通車,是當時全台最長的鐵路隧道。洞口上方勒刻「白雲飛處」、「制天險」等碑文,見證當年施工的艱辛。

Page 5: Wsw

宜蘭市宜蘭酒廠:創立於 1909 年,是民生必需品紅標米酒的原產地。辦公廳舍、禮堂、調和室等日治時期的典雅建築,保存尚稱良好。

Page 6: Wsw

三星鄉天送埤及清水水力發電廠:建於 1921、 1939 年的天送埤、清水電廠,引用蘭陽溪水力發電,原為供應當時製糖用電,是日治時期重要基礎建設。

Page 7: Wsw

冬山鄉丸山遺址:距今約 3700-2400 年,出土豐富的玉、石、陶器,並有石板棺、甕棺及建築結構遺跡,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大型聚落。

Page 8: Wsw

羅東鎮五福眼科:日治時期和洋混合式磚木建築,原稱清野病院,二次大戰後由台灣的史懷哲陳五福醫師接手,即著名的五福眼科。

Page 9: Wsw

基隆市港西街海港及陽明海運大樓:海港大樓為日治時代的基隆港合同廳舍,設計理念要求機能與構造相符的新型態。陽明海運大樓,早年是日本大和株式會舍的台灣總部。

Page 10: Wsw

信二路省立基隆醫院:設立於 1896 年的台灣總督府基隆醫院,原沿用清代建築, 1925年新建為歐日混合風,是日治時代鋼筋混凝土建築佳作。

Page 11: Wsw

彭佳嶼燈塔:建於 1906 年,為圓磚砌,建塔基地海拔 130 公尺,是目前各離島中海拔最高燈塔,塔身周圍有金屬環,便於維修保固。

Page 12: Wsw

基隆暖暖淨水場: 1896 年由出身英國愛丁堡工程學院,台灣自來水之父之稱的勃登規劃,歷時四年建成。攔河堰、幫浦間、八角樓等迄今皆保留原貌。

Page 13: Wsw

仁安醫院:位於台北延平北路二段,目前衛生局長柯賢忠家族擁有,山牆保留相當完整,騎樓頂屋簷上有雕花等裝飾、屋頂具風格氣窗等特色。

Page 14: Wsw

李春生紀念教堂:起於日治時期,由當地茶商李春生所捐建。建築採人形外觀,圓窗為眼,上有眉毛的裝飾;二 樓長窗為鼻;大門為嘴。風格特出。

Page 15: Wsw

陳天來故居:位於台北市貴德街,為三層洋房,也是錦記洋行舊址,在此培養出許多人才,包括文官陳錦波與警備總司令陳守山。

Page 16: Wsw

大稻埕基督長老教會禮拜堂:前身為大龍峒禮拜堂,建於 1875 年。由陳願長老發起,馬偕醫生設計,為台北市最早創立的禮拜堂。 1884 年中法戰爭遭毀,次年在迪化街三段重建。 1915 年遷至甘州街現址。

Page 17: Wsw

甘州街李宅: 1930 年代初期由李春生孫女籌建,德國工程師設計,乃裝飾藝術派時期建築。正立面有裝飾線板與柱頭裝飾,側面屋頂女兒 ? 刻有「李」字做為家族標示。

Page 18: Wsw

乾元行:由張清河首創於 1875 年,其所販售的藥材都是經過相當工夫處理,百年來該店口碑傳遍全台。位在迪化街一段 71號

Page 19: Wsw

瑞芳黃金神社:由五坑前登 750 公尺之登山石階可至。建於 1933 年的黃金神社,神社內奉祀天照大神,戰後餘十隻大柱及兩座鳥取門坊。神社可鳥瞰內九份溪之聚落景觀。

Page 20: Wsw

瑞芳台金清化場:在台金舊址最上層,其下為製煉場,建於 1933 年, 1987 年結束運作。清化場俗稱土管,為金礦擠壓成漿礦之必要設備。

Page 21: Wsw

淡水紅樓:十九世紀末西式洋樓的殿軍,仿英領事館風格及俯瞰淡水河景緻,落成以來即為名景,二十世紀初名士洪以南購下,改名達觀樓做文藝用途。

Page 22: Wsw

瑞芳太子賓館: 1922 年金礦會社為迎接昭和太子巡視所建,佔地三百坪,依皇族規格設15房,房門卻有 23種式樣,另有槌球場射箭場,後因礦區瘟疫,太子未臨。

Page 23: Wsw

平溪鄉台陽俱樂部: 1922 年台陽公司為皇太子來台所建,佔地 600餘坪,台灣高等檜木造和風皇式建築,當地亦稱太子賓館,後來作為招待貴賓官員、會議之用。

Page 24: Wsw

平溪菁桐坑車站:平溪線鐵路是為運輸煤礦於 1928 年闢建,菁桐坑即為終站,也是運煤量最多的火車站。車站建於 1931 年,完全日式木構建築,鐵道對面有台灣最長的降煤櫃。

Page 25: Wsw

平溪菁桐選洗煤場:在民國二○至六○年代,台陽公司在菁桐坑的石底煤礦是全台規模最大礦區。選洗煤場建於民國二○年代,最能代表礦區的建設規模,堪稱煤礦博物館。

Page 26: Wsw

基國派老教堂:建於 1953 年,是復興鄉三民村基國派部落的泰雅族居民,由河床石頭建築而成,閒置後缺乏養護頂坍塌僅剩石壁,現為婚紗攝影的重要景點。

Page 27: Wsw

大溪鎮和平路老街:大溪鎮和平路自 1810 年即有人開設店屋, 1862 年淡水開港後,和平路一帶便發展為貿易商行聚集地, 1912 年拓寬,產生牌樓立面與騎樓空間,立面山牆裝飾繁複。

Page 28: Wsw

楊梅秀才窩四章堂: 1938 年以鋼筋混泥土仿木構式樣之近代和風建築;為祖籍嘉應州梅縣的傅氏家族之公廳,取名四章堂係為紀念 1776 年章字輩四兄弟來台拓墾的事蹟。

Page 29: Wsw

龍潭鄉紅橋:大平橋建於 1923 年,為大平村與三坑村之交通道路,主體結構為五拱清水紅磚橋;建橋經費來自於當地民眾集資、庄役場的補助及日本人捐助。

Page 30: Wsw

中壢醫院:建於 1921 年,以鋼筋混凝土與紅磚為建材,立面採用洋式開窗,造型採用銳利明快的幾何線條,是仿西歐歷史建築與現代設計影響下的作品。

Page 31: Wsw

楊梅呂家聲宅:呂家聲為楊梅聞人,曾任楊梅壢區庄長;故宅為五開間、二層樓的紅磚造街屋,屋頂為硬山擱檁兩坡水,正中央具有穹窿頂、雙騎樓柱,堪稱桃園近代建築之最。

Page 32: Wsw

湖口老街:清光緒年間湖口因鐵路通車設站而成繁華市集, 1914 年起老街外貌漸成,全長 300 公尺,街屋多為二落或三落式的狹長平面店鋪住宅,全屬紅磚拱廊式建築。

Page 33: Wsw

關西東安橋:建於 1927 年的五拱橋,造型特殊,取材自當地的方解石,每一塊橋石各有不同色澤紋理。石橋過去在關西十分平常,現僅存東安橋。

Page 34: Wsw

竹北蓮華寺: 1877 年,竹塹知縣李慎彝面對十八尖山及頭前溪深讚地靈,乃授意鄉紳建廟。次年鄉紳發起創建蓮華寺崇祀觀音菩薩。採二殿二廊二橫屋的建築,木雕石雕均具藝術價值。

Page 35: Wsw

北埔姜氏家廟:建於 1923 年,是北埔姜家的祠堂,堂內彩繪由廣東名匠邱玉坡主筆,擂金彩繪為國寶級作品;木雕採「對場作」方式,聘請大陸兩位漳派名匠較勁而成,極具藝術價值。

Page 36: Wsw

獅頭山靈霞洞:苗栗、新竹交界處的獅頭山,區內寺院香火鼎盛,是名聞全省的佛教聖地。而靈霞洞建於 1917 年,為尼善緣法師所創,就天然石洞,立面建築為仿巴洛克時期的牌樓。

Page 37: Wsw

橫山內灣戲院: 1950 年,楊盛泉因瞭解山林粗重勞工的休閒需要,而在一千餘人的小村落經營戲院,為日式建築物。曾有客家大戲、歌仔戲、歌舞表演以及電影放映。現已停業。

Page 38: Wsw

以上是一些台灣的舊建築,希望以上是一些台灣的舊建築,希望能讓妳多瞭解台灣人文。能讓妳多瞭解台灣人文。 愛台灣最好不要只喊口號!愛台灣最好不要只喊口號!

二馬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