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

66
第第第 第第第第 ( ) 1. 第第 2. 第第第第第第第 3. 第第第第第第第 4.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5.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6. 第第第第第第第 — a. 第第第第第第 b. 第第第 第第 c. 第第第第 第第 d. 第第第第第 第第 e. 第第第第第第 7.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Upload: eldora

Post on 07-Jan-2016

6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6. 全球暖化的影響 —a. 極端氣候增加 b. 海平面上升 c. 生態系統 改變 d. 影響人類身體健康 e. 影響糧食生產 7. 全球氣候變遷的佐證 — 自然災害的增加. 一、前言: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2. 全球暖化的定義3. 大氣暖化的機制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6. 全球暖化的影響 — a. 極端氣候增加 b.

海平面上升 c. 生態系統 改變 d. 影響人類身體健康 e. 影響糧食生產

7. 全球氣候變遷的佐證 —自然災害的增加

Page 2: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 一、前言:• 也許現今的天氣真是有點變了,幾十年前記得台灣的夏

天並不是這麼熱,吹吹電風扇也就過的去,冬天則常常冷到田野下霜凍壞農作物;近些年來似乎夏天都是異常炎熱,戶外溫度常接近攝氏四十度,居家不開冷氣幾乎不能過日子,而冬天又異常暖和,有時穿個短衫也能應付過去。以上不過是個人一些點滴感受,但也可見全球暖化現象的確已經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 關於全球暖化,過去存在著兩派見解。一派認為全球目前處於間冰期,氣溫升高,海平面逐年上升,故暖化是自然界正常現象。一派則認為全球暖化是人為造成的,從二十世紀初內燃機被發明,人類開始大量燃燒石油排出二氧化碳,造成大氣層中溫室氣體比例大幅增加,它們吸收熱能使得全球氣溫上升。雖然學術上過去兩派都有理論支持,但近年來越來越多新的證據,顯示人為造成的全球暖化可能性很高,而且大部分的科學家都支持人為產生的全球暖化理論。

Page 3: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 2007 年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與聯合國所屬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

n Climate Change ,IPCC ) ,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得獎原因是因他們致力於傳播有關人為氣候變遷的知識,並積極推動遏阻氣候變遷所需措施。高爾與其團隊曾製作了一部「不願面對的真相」影片,描述未來世界可怕光景,大聲疾呼我們需節制使用化石能源,曾引起大眾廣泛迴響和關切。他在片中甚至提出若氣溫繼續上升,北大西洋洋流的循環受影響,我們有可能被迫進入一個冰河時期,更是聳人聽聞。

Page 4: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二、全球暖化的定義 :

1. 全球暖化是指接近地表處的大氣和海洋的平均溫度在一個多世紀以來明顯增加的現象,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 ( 西元 1906 – 2005 年 ) ,全球表面平均溫度上升了約攝氏 0.74 度 ( 華氏 1.33 度 ) ( 圖 ) ,並且此增溫的趨勢仍在繼續中。

Page 5: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西元 1850 至 2005 年全球表面度變化

Page 6: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地質史上的冰期與間冰期 :

當地球溫度下降,南北極冰被的擴張期稱為冰期 ( 圖 ) ;目前全球處於間冰期,冰被逐漸融化,故海平面逐年上升。( 自然的暖化 )

地質史上的冰期與間冰期 :

當地球溫度下降,南北極冰被的擴張期稱為冰期 ( 圖 ) ;目前全球處於間冰期,冰被逐漸融化,故海平面逐年上升。( 自然的暖化 )

上次冰期北極冰被的擴張

Page 7: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加拿大近 Calgary 原野上有冰川留下的漂礫

Page 8: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圖 3.8: 挪威的冰峽是由冰川切割而成

Page 9: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Yosemite National Park 位於加州東部中間一帶, 在加州 Modesto 市之東。

Page 10: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Page 11: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 大多數科學家相信,全球暖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自從一百多年前內燃機被發明與製造,人類開始燃燒化石燃料並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至大氣層中,加上大量林木的清理和耕作等都增強了溫室效應。以往大眾普遍認為此溫室氣體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 (CO2) ,但近年來很多研究顯示,甲烷 (CH4)、二氧化氮 (NO2) 與氟氯碳化物 (CFCS )等氣體因大量被排放,它們產生的溫室效應也幾乎近同於二氧化碳。 除了上述溫室氣體促成的增溫因素外,自然的現象如:太陽的變化、火山灰的噴發等等,對大氣溫度的增加也有些影響,我們在這裡也一起談談。

Page 12: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三、大氣暖化的機制:• 1. 溫室氣體• 地球上大部分的熱能主要是由陽光的輻射而來,但它不

是直接加熱大氣。太陽光的輻射是一種短波輻射,其輻射範圍包括紫外線 (波長 0.2 至 0.4微米 ) 、可見光 (波長 0.4 至 0.7 微米 ) 及 紅外線等。當陽光穿射過大氣時,少部分短波輻射熱能被吸收,例如臭氧﹙ O3﹚吸收了紫外線以及可見光波長在 0.4 至 0.56 微米部分光譜,水蒸氣吸收了少部分幾段波長在 0.7 至 4.0 微米部分光譜,此外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氟氯碳化物 (CFCS )等氣體也吸收了少部分太陽輻射的熱能。輻射熱能被各種氣體選擇性吸收的現象稱為選擇性吸收,這可能與各種氣體分子內部結構有關 (圖 ) 。

Page 13: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認識光譜 : (a) 任何一種光線或熱能都可看作是一種波的輻射,

其波長的範圍如圖。 (b) 太陽光的輻射是一種短波輻射,其輻射範圍包括紫外線 (0.2 to 0.4 微米 ) 、可見光 (0.4 to 0.7 微米 ) 及 紅外線等。

(c) 當陽光照射地表一段時間後,地表被加熱而放射熱輻射或稱長波輻射,波長為 4 至 100微米。

(d) 長波輻射被大氣中的氣體如氧 (O2) 、臭氧 (O3) , 水蒸氣及二氧化碳 (CO2) 吸收。

Page 14: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大氣對短波輻射與長波輻射的吸收。

Page 15: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 當陽光照射地表一段時間後,地表被加熱而放射熱輻射 (紅外線輻射 )或稱長波輻射,波長在 4 至 100微米之間 (圖 ) 。長波輻射幾乎全部被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碳化物、水蒸氣及微塵等吸收,只有在波長在 10 至 12微米間的長波輻射例外,可看為紅外線大氣窗戶 (圖 ) ,因此將一部分熱能洩釋於外太空中。溫室氣體吸收熱能使大氣變暖現象,便稱為溫室效應 (Greenhouse Effect ,圖 ) 。

大氣層內的溫室效應

Page 16: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a)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對人體是無害的,在大氣中的二氧化

碳形成一循環,藉著火山活動、生物體的呼吸、燃燒化石燃料及植物的分解等過程,二氧化碳被釋放於大氣中。二氧化碳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被吸收,亦可溶解於海洋中 ( 約 50 倍於大氣 ) ,或在海水中與一氧化鈣結合沉澱為碳酸鈣 ,一般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式如下。

C + O2 →CO2 ( 燃燒 ) CaO + CO2 → CaCO3 ( 碳酸鈣 )

Page 17: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循環

Page 18: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b) 甲烷 (Methane): 甲烷,最簡單的烴(碳氫化合物),化學式 CH4 。在標準狀態下是一無色氣體。一些有機物在缺氧情況下分解時所產生的沼氣其實就是甲烷。

甲烷是天然氣的最主要成分,是一種很重要的燃料。同時它也是一種溫室氣體,其全球暖化能力比二氧化碳高21倍。

它主要的來源有:(1) 有機廢物的分解(2) 天然源頭(如沼澤): 23%(3) 化石燃料: 20%(4) 動物(如牛)的消化過程: 17%(5) 稻田之中的細菌: 12%(6) 生物物質缺氧加熱或燃燒

Page 19: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c) 氟氯碳化物 (Chlorofluorocarbons CFCs): 氟氯碳化物是一種在空調與冰箱中作為冷媒用 物質,由於空調與冰箱使用中常有漏氣現象, 這些氣體被釋放於大氣中,並且不容易分解, 它們可在大氣中停留一百年;過多的氟氯碳化 物使大氣中的臭氧層受到破壞 ,造成臭氧層 破洞。

Page 20: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2. 回饋機制﹙ Feedback Mechanism﹚

• 上述大氣增溫的機制又受到另一個機制影響,即大氣的回饋機制,將起初大氣溫度改變現象加強或減弱,稱為正回饋機制 (positive feedback mechanism)或負回饋機制 (negative feedback mechanism) 。

(1) 正回饋機制:• (a) 水的蒸發:地球的大氣與海洋本來在一個平衡狀態

中,其平衡受密度、溫度、壓力等因素的支配,全球暖化使得海洋的溫度增高,因此有更多的水分子得到能量蒸發成水蒸氣,水蒸氣是主要的溫室氣體,因此又回饋大氣的溫室效應,使得溫室效應的效果更加劇 (圖 ) 。

Page 21: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水的蒸發使溫室效應的效果更加劇

Page 22: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b) 冰的反射 (ice-albedo) :冰的反射作用是另一個正回饋機制,下圖說明明這個機制,當地球變冷,南北級的冰被面積增加,地表比之前反射更多日光,減少了地球從太陽光所能取得的熱能,因此地球變的更冷。反之亦然,當地球變熱,南北級的冰被面積減少,更多的陽光被海水吸收,地球變的更熱。

Page 23: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冰的反射作用是一種正回饋機制

Page 24: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Page 25: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2) 負回饋機制:與上述現象相反的是負回饋機制,負回饋機制會減弱氣溫改變的的趨勢。例如光合作用就是一種負回饋機制,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多,因植物是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與水製造糖並釋出氧氣,故二氧化碳增多有利於植物的生長,更多植物的生長就產生更多光合作用,吸收更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使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減少,抵制了起初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多的趨勢,所以這是一個負回饋機制 (圖 ) 。

光合作用是一種負回饋機制

Page 26: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植物對調節氣候的重要性• 目前在全球的陸地面積中,森林約佔 35% 。森林生長時進行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換為碳水化合物,並且放出氧氣,所以對調節地球的氣候非常重要。植物若生長出一噸的碳水化合物等植物質,必須吸收 1.6噸的二氧化碳,並且釋放出 1.2噸的氧氣。利用森林吸收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是人類面對全球暖化、抑制二氧化碳的重要方法。不當的土地利用與砍伐森林,都是加速地球暖化的幫兇!

Page 27: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Page 28: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3) 雲的回饋機制:雲的回饋機制對地表氣溫變化有很大的作用,但它是比較複雜的,雲可以反射也可以吸收陽光的能量。從雲層上方來看,雲層頂反射陽光並放射熱輻射至太空 (圖 ) ,所以當雲層密佈時大部分陽光的能量被反射或被雲層吸收而使地表變得涼爽。但從雲層下方來看,雲層也可放射熱輻射至地表使地表變得溫暖 (圖 ) ,由此可知雲的回饋有正負兩種機制,它們的淨效果是正或負取決於雲層的高度和型態 ( 見圖 ) ,雲的回饋對地表溫度的變化影響是很大的。

Page 29: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雲的回饋有正負兩種機制

Page 30: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層雲 Stratus層積雲 Stratuscumulus

雨層雲 Nimbostratus

積雲 Cumulus

積雨雲 Cumulonimbus高積雲 Altocumulus

高層雲 Altostratus

卷雲 Cirrus

卷層雲 Cirrostratus

卷積雲 Cirrocumulus

------------------------------

------------------------------

Page 31: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四、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1. 人為的溫室氣體:• 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溫室效應,一直到二十世紀

中葉才被人注意,美國 Scripps 海洋研究所的羅傑.芮維爾教授 (Roger Revelle) 是首先體認溫室氣體造成大氣增溫的科學家之一,他在夏威夷的莫納羅亞火山上設立了觀測站,從 1958 年起忠實的記錄了近地表大氣層每日二氧化碳濃度,這些紀錄強烈證明大氣中二氧化碳大幅增加的事實 (圖 ) ,從 1958 年的濃度百萬分之二百八十增至 2005 年的百萬分之三百八十一,每年增加約百萬分之二 (圖 ) ,根據芮維爾教授的研究,二氧化碳的增加反映了約百分之六十三的溫室效應。

Page 32: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Roger Revelle

Page 33: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Mauna Loa Observatory

Page 34: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羅傑.芮維爾教授忠實記錄了五十年來近地表 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逐年增加

Page 35: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 2. 太陽照射 : 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太陽的活動也是促使近來溫室效應的部分原因,他們從個別的研究中指出,過去幾十年氣溫改變的 10% 至 30% 可能來自太陽輻射的增加,因此不能完全將近年來氣溫增加歸因於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我們無從判斷此兩派觀點的真偽,但可歸納的說太陽輻射觀點不代表主流思潮,而且從近三十年太陽輻射變化似乎也看不出任何明顯增加的趨勢 (圖 ) 。太陽輻射週期性的變化受到太陽黑子的支配,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一種熾熱氣體的巨大漩渦,溫度大約為攝氏4500 度。因為太陽表面溫度為攝氏 5000 度,太陽黑子的溫度比太陽表面溫度低,所以看上去呈深暗色的斑點。太陽黑子活動的週期是十一年,太陽輻射也根據太陽黑子的活動作週期性的變化,因為近三十年太陽黑子的活動並未顯示任何異常 (圖 ) ,因此持太陽輻射造成溫室效應的觀點仍不夠有說服力。

Page 36: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過去三十年太陽輻射變化圖

Page 37: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 五、 全球氣溫的變化• 為了更深體會全球暖化,我們不訪來看看過去歷史上氣候的變遷。地球上曾有多次的氣候的變遷,這些均顯示於氣溫的改變上。

•  • 近一百多年來氣溫的變化在陸上有固定的氣象觀測站溫度計記錄可查,在海上則有許多行駛的商船記載氣溫資料,此外近數十年藉著氣象衛星的遙感探测之助,海面與大氣的温度更可準確的取得,因此近一百多年來氣溫的紀錄是相當精確的。

Page 38: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氣象測站

Page 39: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 至於百年前過去歷史上氣溫的變化就沒有確實溫度紀錄可查,而則必須借助其他方法幫助,例如深海沉積物的岩蕊或冰蕊中所測得 18O 與 16O之比值可換算沉積物或冰蕊形成時溫度。這是因為 18O /16O 值的變化與過去海水的溫度有關, 18O 原子比 16O 原子重,要使 18O 的水分子從海洋表面蒸發,需要較多的能量。因此天氣越冷,海水中含 18O水分子越難得到能量蒸發,並且空氣中含 1

8O水分子也更容易凝結降雨,結果有更多較重的 18O留在海水中,使海水中 18O/ 16O 的比值昇高。海水中的 18O與 16O均被完整保存於深海沉積物一種有孔蟲 ( 動物性浮游生物 ) 的殼中 ( 成分是碳酸鈣 ) 。我們使用石鑽機取得深海沉積物的岩蕊後,在岩石實驗室化驗岩蕊中 18O與 16O 成份,即可測得如下圖中所示 18O/16O值的變動,圖中表明過去五十萬年海水溫度曾多次變化。與取得深海沉積物岩蕊標本以測得沉積物形成時溫度同理,我們也可取得冰蕊標本,在實驗室中決定冰蕊形成時的溫度。

Page 40: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Page 41: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取岩蕊 (岩心 )

Page 42: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每公尺冰蕊紀錄五百年海水溫度變化

Page 43: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岩蕊記錄過去百萬年氣溫變化 (δ18O 顯示海水冷熱 )

Page 44: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 1. 過去百年氣溫變化 • 如圖所示,過去一個世紀以來記錄顯示,全球表面平均溫度上升了約攝氏 0.74 度。圖中亦顯示從 1990 年起全球每年平均溫度都比往年高,且有十年位於一百多年來前十名,2005 年是過去 400 年最熱的一年,平均溫度是 58oF, 高於一個世紀前 1oF 。特別是從 1980 年代起,溫度幾乎逐年增高。

•  

Page 45: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過去百年多來氣溫記錄

Page 46: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 2. 過去千年氣溫變化• 下圖 是氣象學者根據採集樹木年輪、珊瑚礁 ( 成分亦碳酸鈣 )、

冰蕊等記錄,所得過去千年中北半球的平均溫度。圖中亦明確顯示,過去 100 多年北半球的氣温確實在上升。從 AD1100 年到 AD1300 年間溫度比較高,英國的葡萄樹可生長最遠至英格蘭東北的約克郡。從 AD1400 年 到 AD1850 年間溫度都比較低,此時期被稱為歐洲與北美洲的“小冰河時代”(Little Ice Age) ,波羅的海和倫敦的泰晤士河在冬天常常结冰;生長期缩短;在特别寒冷的冬天,大量的家畜被凍死。為何在這一千年中有較熱與較冷的不同期間,地質上沒有任何事件可以對照解釋,歷史上有幾次火山噴發,但火山噴發灰塵遮蔽部分陽光至多數年之久,而二氧化碳與甲烷等溫室氣體濃度在這段期間記錄也無明顯改變,也有人提議可能由於太陽的變化,但這也無確切的證據。也許上述氣溫變化並不須要其他外在因素解釋,可能純粹出於大氣或海洋本身內部的變化或者是因大氣與海洋之間的交互作用。

Page 47: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過去千年來北半球的平均溫度,顯示近百年來北半球的氣温上升

小冰河時代

Page 48: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 3. 過去百萬年氣溫變化• 由前述深海沉積物中 18O /16O 值可测出過去海水溫度的

變化,我們可以據此重構過去百萬年地表上氣候變遷,在過去百萬年期間,我們至少可以拼出 6 到 7次較冷的冰河時期,如圖中顯示在過去的五十萬年之間至少有五次的海水變冷記錄。地球上為何有週期的氣候變遷? 有人認為是下列諸因素之一造成: (1)太陽黑子異常的活動 (2) 大陸周期性的裂開並漂移影響洋流的變化 (3)火山異常的活動造成火山灰大量噴發,遮蓋了太陽的輻射 (4)歲差 (Precession): 如下圖中地球自轉軌道軸心傾斜,其本身一如陀螺般繞著中心轉動 (呈角度 22o-24.5o) ,在物理學上這種現象稱為進動,在天文學上稱這種現象為歲差,歲差使地球週期性的與太陽距離有遠近之別,因歲差之週期 ( 二萬三千年 ) 與冰川發生之週期略為相近,所以有些人認為歲差與冰期的形成有關

Page 49: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上次冰期北極冰被的擴張

Page 50: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大陸周期性的裂開並漂移

Page 51: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火山灰大量噴發

Page 52: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地球自轉軌道軸的歲差可能與冰期的形成有關

Page 53: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4. 未來全球氣溫預測• IPCC 關於未來全球氣溫曾提出下列預測 (IPCC,

2007):• 全球的表面氣溫至 21 世紀末了,相對於 1980-1990 年代可能增加 1.1 oC至 6.4 oC (2 至 11.5 oF) ,根據溫室氣體釋放到大氣的速率而定,如下圖中幾種假設,最佳估計為 1.8至 4.0 oC (3.2至 7.2 oF) 。並且暖化的速率各地並不平均,一般說來陸地暖化速率比海洋快,因為海洋的熱容量較大 ( 海水可儲存潛熱 ) ;高緯度區域增溫較快,因冰的溶化減少了冰的正回饋作用 (如前所述 ) ;大部分的北美洲、非洲、歐洲、北亞與中亞、大部分的中美洲與南美洲等區域都將經歷較平均值還高的暖化速率。

Page 54: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IPCC未來百年全球氣溫預測

Page 55: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 也許一百年內每日溫度變化 1.8 至 4.0 oC 似乎並沒有什麼,但是以全球平均氣溫來看,這個溫度變化的數字卻是相當驚人,想想看在已過的幾次冰期中,冰期與間冰期的全球平均溫度差也不過攝氏 5o 到 6o左右。 IPCC 估計 21 世紀末了全球平均氣溫增加攝氏 1.8 至 4.0 oC ,也就是相當於幾乎 1/3到 2/3 個冰期間氣候變化,這樣快速的平均氣溫變化其影響必然是驚人的。而因著陸地與海洋、高緯度與低緯度暖化速率的差異,有些地方的暖化速率可能遠大於平均值。台灣地區的暖化速率,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太空總署(NOAA)資料顯示,過去一百年平均增溫速率一點四度,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近三十年平均增溫速率更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因此台灣地區受到暖化的衝擊必然非常顯著。

Page 56: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圖 : 岩蕊記錄過去百萬年氣溫變化 (δ18O 顯示海水冷熱 )

Page 57: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驚人雨量 :辛樂克颱風 (2008.9.13)

Page 58: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辛樂克颱風造成的豪雨,南投塔羅灣溪暴漲,洪水傾洩,廬山溫泉街變成汪洋一片,看不到陸地。

廬山溫泉 : 氾濫平原被過度使用例

Page 59: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2009 莫拉克颱風

Page 60: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Page 61: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Page 62: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2009莫拉克颱風,造成 704 人死亡、 22 人失蹤,甲仙鄉小林村滅村。

Page 63: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2010.9.19 凡那比颱風

Page 64: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凡那比颱風

凡那比的暴風豪雨肆虐,重創南台灣產業,特別是仁武、大社石化工業區淹情慘重

Page 65: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2011 8.27「艾琳」颶風橫掃美國東岸

Page 66: 第二課:全球暖化 ( 一 ) 1.  前言 2.  全球暖化的定義 3.   大氣暖化的機制 4.   全球暖化的產生因素 5.   地球氣溫變化的紀錄

2011 8.27「艾琳」颶風橫掃美國東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