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鑽石模型-以中國與台灣之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

7
國企管 -雙鑽石模型 以中國與台灣之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 陳韋翔 * 翁祥惠 劉承衢 April 15, 2011 Figure 1: Diamond Model 上圖為本次分析之架構,分析對象為中國與台灣資訊電子業之雙鑽石模型, 而本組選取了較小的分析標的 -筆記型電腦產業。台灣筆電廠商在世界的競爭 力相當強大,目前以自有品牌打下各自一片天的 Asus Acer 皆是相當好的例 子;此外,中國聯想集團 (Lenovo) 在近年的快速崛起也是相當令人注目,故本 * 99212501 國企碩一 99212511 國企碩一 99212513 國企碩一 1

Upload: jim-chen

Post on 28-Jul-2015

1.14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雙鑽石模型-以中國與台灣之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

國企管 -雙鑽石模型以中國與台灣之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

陳韋翔* 翁祥惠† 劉承衢‡

April 15, 2011

Figure 1: Diamond Model

上圖為本次分析之架構,分析對象為中國與台灣資訊電子業之雙鑽石模型,

而本組選取了較小的分析標的 -筆記型電腦產業。台灣筆電廠商在世界的競爭力相當強大,目前以自有品牌打下各自一片天的 Asus 與 Acer 皆是相當好的例子;此外,中國聯想集團 (Lenovo) 在近年的快速崛起也是相當令人注目,故本

*99212501 國企碩一†99212511 國企碩一‡99212513 國企碩一

1

Page 2: 雙鑽石模型-以中國與台灣之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

組決定以筆電產業為分析對象,並從 Michael Porter 所提出的鑽石理論出發,並加入雙鑽石模型之說明。

1 生產要素 factor endowment

依照定義,生產要素可分為兩大類別:初級與高級。

• 初級生產要素指的是天然資源、氣候、地理位置、非技術工人、資金等。Porter 認為,在全球化分工下,初級生產要素重要性越來越低,因為跨國公司可以通過

全球的市場網路來取得。

• 高級生產要素則是指現代通訊、信息、交通等基礎設施,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機

構等。與初級生產要素不同的是,高級生產要素需要國家自行培養,較難

從其他國家取得。

而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在生產要素的優勢則主要來自充沛的高科技人才,由

於政府在早期的教育推廣影響頗深,每年相關系所畢業的學生數量與質量皆相

當具有國際競爭力。此外,相對於亞洲其他各國,如日韓,台灣在工資上仍具

有優勢,雖然近年來組裝工作大多移往中國,但在技術研發上的人力成本仍較

其他先進國家低廉。

另一方面,對中國的筆電產業來說,中國政府持續開發的基礎建設也發揮優

良效果(道路、鐵路、港口…等),而部份頂尖大學亦招攬國外優秀老師來教育

學生,大陸本土的高級生產要素正在快速發展當中。儘管發展時間還未能有台

灣為長、在經驗、技術、人才訓練…等方面也不如台灣來的完整,但中國也快

速欲脫離單一生產要素優勢的狀態,以發展長久之競爭優勢。

1.1 生產要素的交流

台灣雖然在工業原料供給上處於不利,發展資訊電子產業卻也身為島國的新

契機,此一劣勢卻也相對的是台灣積極開發知識密集產業的利基,現階段也把

握良機與中國生產要素進行互補。由於台灣在低技術勞力成本急速上升後,價

值鏈中勞力成本佔有率較高之組裝作業皆已經移往外國,又以鄰近之中國為最

2

Page 3: 雙鑽石模型-以中國與台灣之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

密切的合作夥伴,幫助了雙 A 品牌電腦有效壓低成本,並與世界其他電腦廠商一較長短。

2 需求條件 demand conditions

需求條件的定義為:本國產業對於該產業提供產品或服務的需求特性。也就

是說,透過國內消費者的需求,進而提高該產業於消費者需求之契合度。在這

個分析面向,由於台灣為電子大國,資訊產品發展往往走在最前端,消費者的

挑剔程度較高,因此有利於國內廠商創新。像是雙 A 品牌皆曾推出功能與外型前衛的筆電,Asus 更曾經因為推出簡易型電腦 eeepc 而入選哈佛商學院的創新個案。

在《中國 CEO:20 位外商執行長談中國市場》一書提及,中國民眾對於電子產品的挑選較不注重品牌,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價位上;即代表大陸消費者是

在其接受的價格下做出選擇,而且會希望一入手的產品即是好產品,對於讓他

們失望的產品,就不會再次給予其關注的目光,由此可知大陸消費者對於大陸

筆記型產業所強調的需求條件是符合他們預算的優良產品。由此可知,在消費

者驅動的創新力量顯得無台灣強勁。

相較之下,台灣民眾則是有較高的品牌意識,會對知名品牌預設其會有符合

品牌價值的產品品質,故台灣消費者會將台灣自有品牌的廠商與外國眾多廠商

相比較,所以可得知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的需求條件是強調符合其品牌形象與

價值的好產品。而台灣消費者對於產品功能性、時髦性的追求也讓台灣消費者

成為筆電產業的競爭來源。

3 相關產業與支持產業之表現

related and supported industries

此項目主要用來評估此產業或是其上游產業有無國際競爭力,而上下游產業

加總起來便成為一個價值體系 (value system)。例如,台灣電腦產業受益於主機板、光碟機等產業之競爭力,肇因則是產業聚落的形成,適度的幫助上下游產

3

Page 4: 雙鑽石模型-以中國與台灣之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

業,互相拉拔所致。像是 Asus 對於主機板出貨的掌握,還有 AUO 、CHIMEI廠商在面板領域的主導能力,亦或音效卡資源等,都是台灣廠商極佳的競爭優

勢。相較於此,中國筆電廠商則較無此優勢。下文將會分析兩岸在生產面的合

作支援。

3.1 台灣與中國筆電之生產支援

Table 1: 生產品牌筆記型電腦之主要廠商與其委外代工情形品牌廠商 主要代工廠商

Asus 廣達、仁寶、鴻海、和碩

Acer 廣達、仁寶、英業達、緯創

Lenovo 廣達、仁寶、英業達、緯創、和碩

從筆電產品代工來看,不論是台灣或是中國之廠商都相當依賴台灣的專業

代工廠。伴隨著台灣土地取得不易與與勞力成本上漲,代工業務也大量移轉至

中國,使得台灣廠商在兩岸的筆電生產扮演重要地位。然而,在 Lenovo 吃下IBM 之 PC 部門時,有些人也開始思考 Lenovo 是否會調整其供應鏈,開始與中國本土代工廠商合作。但是,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在政府及筆記型電腦相

關廠商多年來的苦心經營下,產業環境已經完善,也具備了完整的零組件供應

鏈、強大的研發及設計能力、種類多且具彈性的生產線,皆是台灣筆記型電腦

產業能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的關鍵所在。而中國之筆記型電

腦產業,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無論在技術能力與生產規模等方面與台灣相比

尚不具有競爭條件。

而一台完整的筆記型電腦包括了許多部份,像是主動元件、被動元件、機構

元件和功能元件等。主動元件部份,如中央處理器、記憶體、繪圖晶片等,多

半由台、中以外的廠商所掌握,此部份的構成也相當模組化,甚少有大變化。

被動元件則包括了電容器、電阻器、振盪器、變壓器等零件,這些種類之元件

製造技術較低,不論台灣或中國皆有廠商專門生產,但中國方面未能取得台灣

筆電廠的採用。而 Lenovo 方面,在與併購 IBM 之 PC 部門後,生產量得到一定的提昇,若是 Lenovo 開始採用中國本土之零件,其增加之議價能力,必然會造成台灣零件商的壓力。

4

Page 5: 雙鑽石模型-以中國與台灣之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

此外,在 NB 中必備之 TFT LCD 方面,台灣廠商更佔有強大的優勢。由於面板廠建設不易,加上投資成本又相當高,全球面板供應商也僅由少數寡佔,

台灣在面板產業則擁有 AUO、CHIMEI (日前被群創併入) 兩家廠商提供貨源。有別於筆電代工生產,面板生產則是由兩岸的分工模式所組成,中國與台灣也

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此也與生產要素優勢息息相關。一般而言 TFT LCD 的製程包括了三個部份:Array、Cell 與 LCM,其中以 LCM 需要最多人力投入,故優先移往中國生產。

總結來說,中國的筆電生產過程仍與台灣關係密切,短期之間也是台灣筆電

廠商較有主導優勢。

4 企業的策略、結構與競爭對手

firm strategy, structure and rivalry

此項目在不同國家之間必然互異,因為在不同文化架構下也會突顯出不同的

企業策略性質。台灣廠商 Acer 與 Asus 的核心能力在於其技術研發能力較強;而中國企業的強項在於擁有大規模的國內市場,並且國內消費者對國貨忠誠度

也較高。近年來,雙 A 品牌在國際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與信譽,Acer 在歐洲消費者心目中之地位更是銳不可擋;而聯想集團在併購了 IBM 之 PC 部門後,勢力也快速擴張,從許多面向都可看出聯想的佈局以及期望建立自身的品牌優勢。

Lenovo 在中國的較強勢的對手有清華同方、神州電腦等;而台灣方面則是 Asus 與 Acer 分食了大多數市場。截至 2007 年為止,Asus 與 Acer 分別有37%、25% 的市占率;Lenovo 於 2010 年底也宣佈自身於中國市場佔有率達到32.2% 之譜,可知三個品牌在各自的發源地都相當具優勢,難有其他在地品牌可與之競爭。(不約而同,在兩國之 NB 市場,HP 皆是外來品牌第一名)

而 Porter 也認為產業內競爭愈強,愈能增進創新與進步。而在國內顯示出競爭力的產業將也會在國外具有競爭力,亦即國外競爭能力為國內之延續。例

如,Acer 如果沒有 Asus 彼此攻守,也難以站上世界前幾大品牌;反之,Asus亦然。以中國角度來看,Lenovo 成立於 1984 年,一開始也是從中國官方發起,而後續幾家國內電腦廠商,不僅對於培植聯想的競爭力有幫助,也奠基其向國

外發展的可能。

5

Page 6: 雙鑽石模型-以中國與台灣之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

5 機會 opportunities

現在正是亞洲崛起的時機,中國積極發展內部經濟及各軟硬體設施,許多大

廠的合作使得中國國內 NB 產業技術提升,並積極向海外市場發展。台灣與中國間恰好存在產業發展落差,又加上同文同種,溝通成本較低,此也賦予台灣

廠商在中國發展的絕佳利基。現階段新興國家對 NB 需求仍強勁,其雙 A 筆電之高品質評價,積極在不同國家開發低價電腦,一方面維持成長率,並可提升

未來在新興國家的需求量。而目前 NB 市場回溫,一方面是大環境景氣回春,另一方面則是 Windows 7 與 INTEL Calpella 筆電平台上市後,新作業系統與新硬體平台帶來的延後換機潮,NB 產業非緩反增。

6 政府 government

中國政府於 2010 年推動「家電下鄉」與「信息 (資訊) 下鄉」、「寬帶 (寬頻)下鄉」結合,使得農村民眾都能買電腦,都能上網,保持資訊業的持續發展,

而 Acer 即是唯一一個入圍的台資企業。目前,Acer 正在與當地通路商合作,促進 Acer 通路商取得國家許可的家電下鄉銷售資格,從而以此為契機,擴大Acer 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中國政府也投入四兆人民幣刺激需求,保持促進消費、拉動內需的政策方針,中國 NB 市場將踏上快速成長通道,加上全球 IT 景氣全面復甦,帶動 NB 產業成長力道。另中國人民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對於國產 NB 相較於外國品牌更來得支持,保持國內需求,另向外發展。

台灣政府目前也積極藉由政府教育補助的管道,讓多數人有機會接觸電腦,

並推動 e 化設備,包括在許多區域性公共場所設置之免費無線網路,目前台北市也即將近進入第一階段的試作,使得 NB 使用愈來愈普及。此外,政府對 NB產業的補助及投資也不容小覷,在各研究中心補助相關研發技術,促進 NB 產業發展。在政府與中國簽定 ECFA 後,有效促進兩岸經濟並降低關稅,可使得國內品牌降低出口成本,提升廠商收益。

6

Page 7: 雙鑽石模型-以中國與台灣之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

7 小結

從以上分析可知,在 double diamond 架構下,每個國家所具備的產業優勢之建立與維持依賴的並非是該國家自身而已,更是與周遭之國家脫離不了干係。

台灣與中國在分工模式在全球的資訊電子產業中極為強勢,也是眾多合作關係

中相當好的例子,不論是人力資源的互補、生產廠商之間的競爭合作關係與政

府政策所帶來的外部效果,皆是影響該目標產業的重要因素,也是相當值得我

們去探究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