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士 塔

25
道 道 道 余余余

Upload: berk-hoover

Post on 13-Mar-2016

4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道 士 塔. 余秋雨. 试为文中四部分加一恰当的标题. 道士塔中王圆箓 敦煌石窟枉守护.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无知道士瞎折腾 灿烂文化遭破坏. 只因物多运费高 窃得遗产去他乡. 敦煌专家苦研究 忍辱负重保财富. 我们是否可以归罪于他——王道士?. 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王圆录是湖北麻城人,早年因家乡闹饥荒,逃往他乡谋生,在肃州当过兵,退任后做了道士,最后辗转到了敦煌。成为莫高窟的住持。. 他把洞窟中的壁画刷白了; 他毁掉雕像塑天师灵官像. 他把经卷随意送给官员 他以极低的价格出卖经卷.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道 士 塔

道 士 塔余秋雨

Page 2: 道 士 塔

试为文中四部分加一恰当的标题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道士塔中王圆箓 敦煌石窟枉守护无知道士瞎折腾灿烂文化遭破坏只因物多运费高窃得遗产去他乡

敦煌专家苦研究忍辱负重保财富

Page 3: 道 士 塔

我们是否可以归罪于他——王道士?王圆录是湖北麻城人,早年因家乡闹饥荒,逃往他乡谋生,在肃州当过兵,退任后做了道士,最后辗转到了敦煌。成为莫高窟的住持。

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他把洞窟中的壁画刷白了;他毁掉雕像塑天师灵官像他把经卷随意送给官员他以极低的价格出卖经卷

Page 4: 道 士 塔

也许王道士作一个普通人,他是非常好的。但当他成为敦煌守护者时,那便不同了:巨大的文化落差,使这一切都走了形。所有看起来还算良好的品行,都变成了肆意作恶的帮凶。 王道士站错了位置,演错了角色! 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机,而他是不适当的演员,做着不适当的动作,念着不适当的台词。

他成了这一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对中华民族是,对敦煌是,对王道士同样是。 可是,是谁铸就了这一错误?

Page 5: 道 士 塔

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抒发自己饱满的情感 ① 选用一些褒贬色彩鲜明的词语或句子直接表明自己的情感倾向 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 肮脏的土道士

强烈表明作者激愤的情感

Page 6: 道 士 塔

② 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示人物的灵魂,在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目光呆滞,畏畏缩缩 不妨,有那点意思就成

衔着旱烟管,趴在洞窟里随手捡翻 勾画出其人愚昧无知的蠢相

鄙夷与愤慨

Page 7: 道 士 塔

③ 记叙中抒情• 书后习题

•1 强烈地批判和辛辣地讽刺了封建官僚的腐败无知•2 辛辣地讽刺了王道士的愚昧、浅薄、无知和奴性,也渗透着对民族劣根性的反思与批判之情。•3 因为虽然自己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被掠夺的文物却•流散海外,所以面对同行们的由衷赞叹也高兴不起来,•反而更沉重,表达的是一种愤懑无奈之情。

Page 8: 道 士 塔

④通过精当的议论表明自己的立场 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

他们没有那副赤肠,下个决心,把祖国的遗产好好保护一下

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中国官僚不管文物这一问题的实质

Page 9: 道 士 塔

⑤使用疑问句,犹如当面质问,感情强烈,气势逼人• 中国的文官都到哪里去了,他们滔滔的奏折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 ?

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

反诘的语气和口吻,比一般谴责式的陈述都来得生动有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Page 10: 道 士 塔

⑥用饱含感情的句子,直陈自己内心的感受,造成浓烈的抒情气氛 • 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我好恨!”

这些句子出语真诚,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抒情性,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Page 11: 道 士 塔

艺 术 手 法• 在这篇文章中,余秋雨先生突破了传统散文的表达方式,在方法和技巧上大胆吸收小说和戏剧的特点,充分发挥他的艺术想象才能,对发生在晚清的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史实进行了艺术的虚构,使尘封的历史复活,有利于读者更能真切的了解这段屈辱的沧桑历史。

1 、运用虚构,再现了沉重灾难的沧桑历史。

Page 12: 道 士 塔

2 、借助对比,加深了痛彻心扉的悲剧色彩。•拿神圣的佛教圣地和无知的道士主持进行对比,•展现清末历史管理的混乱和百业凋敝的国情,•为敦煌文献遭到人为破坏和大量流失的事实作出合理的铺垫 •王道士对古老文化的摧残与欧美艺术家对东方艺术的歆羡•形成对比 ,国民的愚昧无知是民族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 。•拿中国政府、中国官员与外国学者对待中国历史文物的•态度形成对比,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官员的自私贪婪,是造成敦煌悲剧的根本原因。

Page 13: 道 士 塔

• 总之,这三组对比,让人重温了敦煌文物流失的这一民族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文物大量流失的痛惜之情以及对清朝政府不能保护文物的悲愤之情,读来痛彻心脾,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古老的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Page 14: 道 士 塔

3 、使用反讽,强化了深恶痛绝的悲愤感情。•为了刻画王道士、中国官员们的丑恶行径,文中还使用了反讽手法,如:“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窑里转转”•“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的一笑,顺便打听了石灰的市价。•…… 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 “ 他吩咐帮手去借几个铁锤,•让原先几座塑雕委曲一下”

•在这反讽的语调里,我们仿佛感到作者的牙在紧咬,•心在流血。又如作者说将文物 “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这样的气话,是为了表示对中国官员的腐败深恶痛绝,•对中国文化的流失深表遗憾,从而强化了作者的悲愤感情。

Page 15: 道 士 塔

品味精彩语言

Page 16: 道 士 塔

•  1 .“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 品味:夕阳、朔风、破落的塔群,如画如诗,渲染出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把读者引入到那个可悲的时代,去追溯那一段可悲的历史。  2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品味:外国掠夺者掠走大量珍贵文物,老弱的民族被野蛮地宰割。  3 .“王道士起得很早——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 品味:王道士把这巨大辉煌的文物宝库当作了自己的农家小院,愚昧无知的王道士,“认真”地毁坏珍贵文物,令人扼腕痛惜。

Page 17: 道 士 塔

• 4 .“当几面洞壁全部刷白——再作下一步筹划。” 品味:可悲!可叹!可恨!看似轻松的描述中寓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  5 .“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依然一片惨白。” 品味:时空错位,作者竟闯入这历史悲剧的舞台,想拦止住王道士手中的刷把和铁锤,甚至想向他跑求。表达了作者极度痛惜之情。  6 .“中国是穷——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物。” 品味:有这样腐朽的政府,有这样腐败的官员,敦煌文物的遭遇可想而知。作者痛恨、痛惜、痛心之情可见。  7 .“王道士频频点头——两道深深的车辙。” 品味:这两道深深的车辙,明明是两道深深的历史伤痕!

Page 18: 道 士 塔

• 8 .“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 品味:反语,这是作者对当时政府极端失望后的激愤之辞。 9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 品味:这话从外国学者口中说出,回击了前文外国掠夺者说中国人无法研究敦煌文物的借口,同时也证明中国人在屈辱中奋起,中国学者“越是屈辱越是加紧研究”,中国人有能力,也有决心研究和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Page 19: 道 士 塔

1915年,当斯坦因的 45 头重载骆驼满载着 141 箱中国文物,排成长长的一队,如沙漠上的一列火车驶向西方时,其中一头骆驼背上四个古怪的大木箱,装的就是敦煌文献。

可是,我们能对他和所有的劫掠者们说什么,尽管他们无耻、狡诈、卑鄙?!

我们能用我们的文字如子弹把他们射杀在历史的风沙中么?能用我们的语言如钉子,把他们钉牢在文明的耻辱柱上么?

华尔纳说:你们有这么好的文化,有这么好的敦煌,却不知道爱护!你们——是谁??

Page 20: 道 士 塔

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中国的文官都哪里去了,他们滔滔的奏折里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

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们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

Page 21: 道 士 塔

中国官员也不都是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的经卷,推测书写的朝代了。叶昌炽,第一位研究藏经洞出土文书的学者。光绪三十二年卸任后,仍在《日记》中不时记录有关敦煌写本的消息,尤其对自己当年视学仅至酒泉,而未能西出嘉峪关,尽取藏经洞宝藏,愧疚不已。

他们在沙漠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

Page 22: 道 士 塔

清末学者罗振玉于法国看到伯希和所得敦煌经卷,得知还有残余,电告清廷,请求收取。 1909 年清廷学部拨付库银 6000两,下令敦煌县令陈藩交出剩余的遗书。而王道士早已将许多私藏于两个大转经筒中。 转年,由新疆巡抚何彦升负责上交时又被雁过拔毛,层层剥夺,最后只有劫后残存的 8697卷送到北京,收存在京师图书馆中 (今北京图书馆 )。

偌大一个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

Page 23: 道 士 塔

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谁来弥合这个百年的伤口?

Page 24: 道 士 塔

我们,飞天的后人!

常书鸿 1904~1994樊锦诗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

他们默默地离开会场,走过王道士的圆寂塔前。

Page 25: 道 士 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