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 · 斯诺

14
埃埃埃 · 埃埃 • 埃埃1905.7.19 • 埃埃 67 埃 • 埃埃 埃埃 埃埃埃埃埃埃埃埃 • 埃埃埃埃 埃埃埃埃埃埃埃埃埃埃埃 • 埃埃 埃埃埃埃埃 埃埃 :,

Upload: dylan-slater

Post on 01-Jan-2016

4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7 download

DESCRIPTION

埃德加 · 斯诺. 生于: 1905.7.19 享年67岁 国籍:美国 密苏里州坎萨斯城 毕业学院: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职业:新闻记者,作家. http://video.sina.com.cn/v/b/53644565-1802565057.html?. 埃德加.斯诺 与中国之缘.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埃德加 · 斯诺• 生于: 1905.7.19 • 享年 67 岁• 国籍:美国 密苏里州

坎萨斯城 • 毕业学院:美国密苏

里大学新闻学院• 职业:新闻记者,作

埃德加 . 斯诺与中国之缘

•  埃德加 . 斯诺 1928 年离开大学和妻子海伦 · 福斯特 . 斯诺来中国,在上海任《密勒支评论报》助理主编,以后又任《芝加哥论坛报》、伦敦《每日先驱报》驻东南亚记者。他踏遍中国大地进行采访报道,“ 9·18” 事变后曾访问东北、上海战线,发表报告通讯集《远东战线》。在上海,他见到了宋庆龄和鲁迅,引发了他对记录中国人民苦难与向往的中国新文艺的兴趣,后来他对萧乾讲,“鲁迅是教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他庆幸自己能在上海结识鲁迅先生和宋庆龄女士,他是在他们的指引下认识中国的。

斯诺与抗战• 1937 年 7 月 7 日,七七事变爆发,斯诺在

北平南苑目睹了中日战争的开端。 他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斯诺这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日军新闻发言人狼狈不堪,无法正面回答,只得仓促宣布记者招待会结束。

•   9 月末,斯诺在上海目睹了八一三淞沪抗战。在报道中,斯诺称赞这场战争是“伟大的表演”,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军事技能,是许多人所没有料想到的。

•   接着,斯诺沿着日军在中国的侵略战线,横越中国国土,去了汉口、重庆、西安,并再一次去延安,撰写了一系列的新闻报道。在汉口,他为中国工业所遭到的破坏而痛心:“最令人气馁的是中国在各处所犯的同样的错误,那就是没有把工业企业和有技术的工人加以改组和撤退,而在放弃南京、汉口两座战略城市之前,又没有作出巨大的努力使两个城市不致变成敌人的战争基地。日本利用了掠得的资源和工厂,把侵略更深一步向内地推进。”

•   他称赞新四军:最大资产,也许就是他的革命传统,那就是有组织方法,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战斗的战术。他夸奖八路军:已经成为一种英勇的传说,这传说在它万次战斗的记录中,象征着每一个作战的人都必须相信它具有的那些战斗的品质:忍耐、敏捷、勇敢、指挥的天才、不屈不挠以及——也许最重要的——精神的不可战胜。所有这些结论,都显示了斯诺作为一个进步新闻记者敏锐的洞察力。

斯诺与一二 ·九运动• 1935 年 6 月,斯诺又被聘为英国《每日先驱报》特派记

者。当时正是一二 ·九运动前夕,燕京大学是中共领导学生运动的重要阵地,斯诺积极参加燕大新闻学会的活动,他们家也是许多爱国进步学生常去的场所,地下党员们在斯诺家里商量了“一二 ·九”运动的具体步骤,并把 12月 9 日、 16 日两次大游行的路线、集合地点都告知斯诺夫妇。游行前夕,斯诺夫妇把《平津 10校学生自治会为抗日救国争自由宣言》连夜译成英文,分送驻北平外国记者,请他们往国外发电讯,并联系驻平津的许多外国记者届时前往采访。

• 北平沦陷后,斯诺在自己的住所里掩护过不少进步学生,帮助他们撤离北平死城,参加抗日游击队或奔赴延安。

斯诺与中共的不解之缘• 1936 年 6 月,在宋庆龄的安排

下,斯诺首次访问了陕甘宁边区,拜访了许多中共领导人。在延安,他曾将亲眼见到的一二 ·九运动实况讲给毛泽东同志听。

• 为了取得更详尽的第一手人物资料,斯诺夫人海伦 · 斯诺于1937 年 4 月冲破国民党宪兵、特务的阻挠,经西安、云阳到延安访问,采访了大量的八路军和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写出了《红区内幕》 ( 《续西行漫记》) 、《中共杂记》等书。

•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日军大肆搜捕、迫害中国的抗日爱国人士和革命青年。当时,斯诺参加了在北平的外国人 (欧美 )援华社会团体,积极掩护和帮助中国的爱国者,使他们免遭日军捕杀,他的公寓成了抗日爱国分子的避难所,斯诺热情地帮助这些避难者化装成乞丐、苦力和小贩逃出北平。

• 斯诺家中还存放着一些中国人寄存的财物,从私人汽车到游击队从日本人手里夺回的黄金、珠宝和玉器。有一次,西山的抗日游击队派了一位联络员来找斯诺,请他帮助变卖从日军手中夺回的珠宝、黄金,以解决游击队急需购买枪支弹药的经费,并提出给斯诺高额的回扣。斯诺说:“我一分钱也不要。但是我建议,你们把在西山一个修道院扣留的几名意大利修道士释放了。”他对游击队员说:“这样做不好,会损害你们的抗日事业,不能获得国际上的同情。”“我是为中国着想。”斯诺说:“一次只能同一个敌人作战,不宜树敌太多。”

中美人民友谊的桥梁• 1941 年,斯诺回到美国后,仍然向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他说:“我依然赞成中国的事业,从根本上说,真理、公正和正义属于中国人民的事业,我赞成任何有助于中国人民自己帮助自己的措施,因为只有采用这种方法,才能使他们自己解救自己。”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斯诺对中国进行了三次长期访问。这在美国政府对新生的中国实行孤立政策和武装支持台湾蒋介石的年代里,对一名美国人来说,真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事。 1960 年,斯诺访问北京,他意识到中国领导人希望他的到来,可能有助于建立起一座中美两国的友谊桥梁,他表示:“前途是艰险的,但桥梁能够架起,而且最后必将架起。”

• 1972 年 2 月 15 日,斯诺在瑞士日内瓦因患癌症病逝。病重期间,斯诺留下遗嘱:“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遵照斯诺的遗嘱,经中国政府同意, 1973 年 10 月 19 日,斯诺一部分骨灰的安葬仪式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举行。墓基座为长方形未经雕磨的青色岩石,上边横卧汉白玉墓碑一方,临时用黑色胶纸贴着楷书:“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 ·斯诺之墓”。碑前放着毛泽东送的花圈,缎带上写着:“献给埃德加 · 斯诺先生”,宋庆龄、朱德、周恩来也送了花圈,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李富春、郭沫若、邓颖超、廖承志、康克清以及北大师生代表参加了安葬仪式。洛伊斯携女儿茜安 · 斯诺出席仪式,她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说:“我丈夫在他遗言中表达了他对中国的热爱,并表示了他生前一部分身心常在中国,希望死后也将他的一部分遗体安放在新中国的古老的土地下,安放在中国的新人中间,在这里,对人类的尊重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这里,世界的希望发射着新的光芒。”

安葬骨灰• 1977 年 12 月 13 日,叶剑英同志为斯诺墓亲笔题写了碑名:“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 · 斯诺之墓”,后被鎏金镌刻在墓碑之上。

•   1982 年 2 月,北京大学在办公楼举行了斯诺逝世 10周年纪念会,廖承志、黄华等同志会见了斯诺夫人洛伊斯 ·惠勒 . 斯诺,并一同到湖畔扫墓。

他的书籍和作品

谢谢观赏

WPS Office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