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三 章 土 壤

40
第 第第 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第第第第 (F.D.Roosevelt),1932

Upload: bianca-carrillo

Post on 02-Jan-2016

7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 十三 章 土 壤. 每個國家的歷史,最終是以他關心土壤的方式寫成。 小羅斯福 ( F.D.Roosevelt ),1932. 第十 三 章 土壤 目次. Ⅰ. 土壤的組成與成土要素. Ⅱ. 成土作用與土壤剖面. 土壤化育與全球土壤分布. Ⅲ. 第一 節 土壤組成與成土要素. 1.1. 土壤組成. 1.2. 成土要素. 1.1 土壤組成. 土壤的組成物質與比例. 1.1.1. 理想土壤. 1.1.2. 1.1.1 土壤組成物質與比例 -Ⅰ. 土壤組成物質. 氣 體. 液 體. 氮氣. 氧氣. 水分. 固體.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 十三 章   土   壤

第 十三 章 土 壤

每個國家的歷史,最終是以他關心土壤的方式寫成。

小羅斯福 (F.D.Roosevelt),1932

Page 2: 第 十三 章   土   壤

第十三章 土壤 目次

土壤的組成與成土要素Ⅰ

Ⅱ 成土作用與土壤剖面

Ⅲ 土壤化育與全球土壤分布

Page 3: 第 十三 章   土   壤

第一節 土壤組成與成土要素

土壤組成1.1

成土要素1.2

Page 4: 第 十三 章   土   壤

1.1 土壤組成

土壤的組成物質與比例1.1.1

理想土壤1.1.2

Page 5: 第 十三 章   土   壤

氣 體 液 體

固體

1.1.1 土壤組成物質與比例 -Ⅰ

土壤組成物質

氧氣氮氣 水分

有機質礦物質

•來自母岩的風化物質•組成顆粒依大小分成 沙粒 (2mm~0.05mm) 坋粒

(0.05mm~0.002mm) 黏粒 (0.002mm 以下 )

•來自生物遺骸

Page 6: 第 十三 章   土   壤

1.1.1 土壤組成物質與比例 -Ⅱ

組成比例與影響

組成顆粒 透水性 保水性 利用

大 ( 沙粒 ) 佳 差西瓜

小 ( 黏粒 ) 差 佳水稻

Page 7: 第 十三 章   土   壤

1.1.2 理想土壤理想土壤的組成比例

此種土壤最有利於植物的生長『壤土』的組成最接近理想土壤

Page 8: 第 十三 章   土   壤

1.2 成土要素

1.2.1 土壤母岩1.2.5 時間

1.2.2 氣候1.2.4 地形

1.2.3 生物

水資源

Page 9: 第 十三 章   土   壤

1.2.1 土壤母質又稱為母岩,指逐漸被風化成土壤的原始

岩石決定風化後的土壤成分、酸鹼度和質地,

例如台灣北部大屯火山地區的火山灰土,母岩為當地的火成岩

通常在土壤化育初期,母岩的影響較大

Page 10: 第 十三 章   土   壤

1.2.2 氣候氣候是土壤化育後期的最重要影響因子其中以溫度與濕度對土壤的化育影響最

大 高溫多雨風化速度快土壤形成較快、土壤

較厚鈣、鉀、鎂等物質流失,土壤呈酸性 氣候乾或冷化學風化慢土壤形成較慢、土

壤較薄鈣、鉀等鹽類留於地表,土壤呈鹼性美國中部溫帶沙漠氣候和土壤景觀

Page 11: 第 十三 章   土   壤

1.2.3 生物 土壤中的蚯蚓、真菌、

細菌等生物,在土壤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分解者』之稱

人類活動尤其是農業發展,對土壤化育有重要影響 長期耕作地力降低 使用化肥土壤酸化 只灌不排土壤鹽化

Page 12: 第 十三 章   土   壤

1.2.4 地形 -Ⅰ

影響因素:高度、坡度及坡向和地下水面最厚

Page 13: 第 十三 章   土   壤

1.2.4 地形 -Ⅱ

高度:影響土壤化育的氣候坡度:影響土壤層的厚度,緩坡土壤較厚坡向:影響有機質含量,向陽坡有機質較

多地下水面:影響腐植質含量,沼澤腐植質多,

形成厚層泥炭,但土壤層次不分明

溪頭大學池附近的沼澤

Page 14: 第 十三 章   土   壤

1.2.5 時間時間愈長,風化愈久,成土因子作用加深,

土壤量越多; 氣候、生物因子重要性增強

第一階段•以岩石風化為主

第二階段•風化物質逐漸累積

成土壤

第三階段• 發

展出層次分明的土壤

Page 15: 第 十三 章   土   壤

第二節 成土作用與土壤剖面

成土作用2.1

土壤剖面2.2

Page 16: 第 十三 章   土   壤

2.1 成土作用

淋溶作用2.1.1

洗出作用2.1.2

洗入作用2.1.3

增添作用2.1.4

( 形成土壤的過程 )

Page 17: 第 十三 章   土   壤

2.1.1 淋溶作用定義:

又稱為『淋洗作用』,是指下滲的水流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質溶解帶走的作用

盛行區:多發生於多雨區,如熱帶雨林、寒帶針葉林

影響:因可溶性的礦物質和鹽類被帶走,尤其是鈉、鉀、鎂等鹼性離子,使淋溶作用盛行的地區土壤呈現酸性

Page 18: 第 十三 章   土   壤

2.1.2 洗出作用定義

入滲的水流將土壤上層的礦物質和有機質移至下層

影響:使上層土壤的肥沃度降低,並留下較大顆的物質,土壤質地會較粗

Page 19: 第 十三 章   土   壤

2.1.3 洗入作用定義:

指上層土壤洗出的礦物質和有機質被帶至下層堆積的作用

影響:讓下層土讓的肥沃度增加,且上層較小顆粒物質亦被帶到此處堆積,因而使土壤質地較細

Page 20: 第 十三 章   土   壤

2.1.4 增添作用定義:

指有機或無機物以外加方式覆蓋在原有土壤表層的過程,發生在 O 層

例如: 火山噴發後會將礦物質和稀有元素添加到土壤中 動植物遺骸的堆積,經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植質

Page 21: 第 十三 章   土   壤

2.2 土壤剖面定義:

土壤經過成土要素及成土作用影響,會從地表至地下形成各層皆有特色的土壤剖面

功用:1. 判斷成土要素及成土作用的影響程度2. 可作為土壤分類的重要依據

分層:

Page 22: 第 十三 章   土   壤

2.2.1 有機質層 (O 層 )有機質層通常以大寫英文字母“O”表示

主要為各種生物遺骸暫存或堆積之處 上層主要是尚未被分解的枯枝敗

葉和動物遺骸 下層為經微生物分解後形成的腐

植質『腐植質』呈現黑色,是提供

生物生長的重要元素

Page 23: 第 十三 章   土   壤

2.2.2 礦物質層 -Ⅰ

由上而下可分為 A 、 B 、 C 、 R 層1. A 層 ( 表土層 ) :

上方接近地表處,會和有機質混合形成顏色較深的土壤層

下方因淋溶作用使礦物質和有機質向下移動,剩下抗風化強的礦物質,如石英等,顏色會形成較淺的灰白色或淺灰色

Page 24: 第 十三 章   土   壤

2.2.2 礦物質層 -Ⅱ

2. B 層 ( 洗入層、底土層 ) : 來自上層溶解的物質以及被雨水沖刷帶下來的物質在此層堆積,因此稱為洗入層

因為有上層的養分堆積,沃度較A 層高

因土壤顆粒經上層篩選後亦較為精細

因 O 層及 A 層的重力擠壓 , ,土壤結構較緻密

Page 25: 第 十三 章   土   壤

2.2.2 礦物質層 -Ⅲ

3. C 層 ( 母質層、風化層 ) : 是剛形成的土壤,由下層土壤

母質剛開始被風化所形成的碎屑 因形成時間較短,與土壤母質

性質較接近

4. R 層 ( 土壤母質、底岩層 ) 未風化的堅硬岩石層 不同的岩石初期會影響土壤的

成分和性質,如石灰岩形成的土壤較貧瘠

Page 26: 第 十三 章   土   壤

第三節 土壤化育與全球土壤分布

土壤化育與土壤分布3.1

土壤分類與環境分布3.2

Page 27: 第 十三 章   土   壤

3.1 土壤化育與土壤分布

土壤分布3.1.1

土壤化育作用3.1.2

1. 聚鐵鋁化作用2. 腐植化作用3. 鈣化作用4. 灰化作用5. 未完全化育

Page 28: 第 十三 章   土   壤

3.1.1 土壤分布 -Ⅰ

土壤分布與氣候

濕熱

濕冷

乾冷

乾熱

Page 29: 第 十三 章   土   壤

3.1.1 土壤分布 -Ⅱ

雨林莽原

地中海型

地中海型

莽原

乾濕分明

沙漠

沙漠

海洋性

海洋性

大陸性

草原性

針葉林苔原

季風

夏雨型暖濕

Page 30: 第 十三 章   土   壤

3.1.2 土壤化育作用 -Ⅰ

1. 聚鐵鋁化作用 高溫多雨的環境,利於化學風

化進行,土壤中的鐵、鋁物質因氧化形成紅褐色的鐵、鋁氧化物,故土壤多呈紅色

土壤組成的顆粒大、多孔隙,因此透水性佳,但沃度低,宜深根植物

土壤類型:磚紅壤、紅壤、黃壤

Page 31: 第 十三 章   土   壤

3.1.2 土壤化育作用 -Ⅱ

2. 腐植質化作用 植物枯枝敗葉或動物遺骸轉化

成腐植質,增加土壤沃度 潮濕平坦的環境有利於腐植質

化作用平坦利於腐植質累積潮濕溫帶濕潤的環境利於動植物分解

土壤多呈現黑色且質地柔軟 土壤類型:草原黑土 ( 多雨 ) 、黑鈣土

(少雨 )

Page 32: 第 十三 章   土   壤

3.1.2 土壤化育作用 -Ⅲ

3. 鈣化作用 在乾燥 地區,由於蒸發大於降水

,使土壤中的鈣、鎂鹽離子。隨土壤中水分的蒸發而上升,在地表累積碳酸鈣,造成土壤聚鈣

土壤多偏鹼性,施以灌溉,適合農業耕作,形成農業生產地

土壤類型:荒漠土 ( 乾燥區 ) 、 栗鈣土 (莽原區 ) 、 黑鈣土 (緯度較高、雨量較多 )

Page 33: 第 十三 章   土   壤

3.1.2 土壤化育作用 -Ⅳ

4. 灰化作用 在濕冷地區,由於低溫環境不利

有機質的分解,造成有機酸累積,淋溶作用旺盛,僅留下不易帶走的含矽礦物質,如石英

土壤多呈灰白色 土壤為強酸性,地力貧瘠不利農耕 土壤類型:灰化土 ( 針葉林 )

Page 34: 第 十三 章   土   壤

3.1.2 土壤化育作用 -Ⅴ

5. 未完全化育 弱育土:寒冷地區因風化作用緩慢,

使土壤化育相當緩慢 冰沼土:地表長期被冰雪覆蓋 未育土:幾乎未化育的土壤

Page 35: 第 十三 章   土   壤

3.2 土壤分類與環境分布

堆積方式

酸鹼性

土壤成分

顆粒大小

3.2.1

3.2.2

3.2.3

3.2.4

Page 36: 第 十三 章   土   壤

3.2.1 依堆積方式

分類 土壤名稱 形成原因 例子

堆積方式

原 積 土 未經風力、河川等搬運,在原地生成的土壤

台灣山區常見的石質土

運 積 土 經風力、河川等營力的搬運至其他地區

黃土、冰磧土

Page 37: 第 十三 章   土   壤

3.2.2 依酸鹼性

分類 土壤名稱 形成原因 例子

酸 鹼 性

酸 性 土 降雨將土壤中偏鹼性的鹽離子帶走,使土壤呈酸性

低緯 :磚紅壤、

紅壤高緯 / 低溫 : 灰化土

鹼 性 土 少雨區,土壤中有相對多的鹼性離子,土壤呈鹼性

乾漠土

Page 38: 第 十三 章   土   壤

3.2.3 依土壤成分

分類 土壤名稱 形成原因 例子

土壤成分

黑 鈣 土 有機質、腐植質豐富,土壤呈黑色

北美的草原黑土、中國東北的黑土

鹽 土蒸發旺盛的地區,只灌不排,使土壤中的鹽分隨毛細作用而累積,形成鹽土

乾燥地區

Page 39: 第 十三 章   土   壤

3.2.4 依顆粒大小

土壤含有種大小顆粒的比例不同會形成不同的土壤,可以三角圖解法區分

分類 土壤名稱 形成原因 例子

顆粒大小

沙 顆粒較粗,透水性佳,保水性差,適合種西瓜、花生

彰化、雲林的濁水溪沿岸一帶

坋沙 顆粒介於沙與黏土間 沿海沙岸地區

黏土 顆粒較綿密,透水性差,保水性佳,適合種水稻

氾濫平原上

Page 40: 第 十三 章   土   壤

學生活動 13-2

右圖為土壤剖面示意圖,請問1. 甲~丙所在地形的緩陡 ?

2. 依乙的土壤剖面,將各層化育的先後次順序排列

3. 乙地層中的 B 層慢慢變厚,是因哪種作用造成的 ?

A: 乙 > 甲 >丙

A: RCAB

A: 洗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