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22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1 1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2 2 第第 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 3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4 4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5 5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体。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体。

Upload: yvette-burns

Post on 03-Jan-2016

1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并对现阶段分配结构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本章要掌握的主要内容:1、所有制与分配的关系;2、我国物质利益关系的基本特点;3、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及其特点;4、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及实现形式;5、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和政策调节。.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制度基础 第二节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第三节 多种分配形式的冲突及收入分配的调节. 一、社会主义物质利益主体及其形态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利益关系特点.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并对现阶段分配结构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本配关系,并对现阶段分配结构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本章要掌握的主要内容:章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11 、所有制与分配的关系;、所有制与分配的关系; 22 、、我国物质利益关系的基本特点;我国物质利益关系的基本特点; 33 、按劳分配的必然、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及其特点;性及其特点; 44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及实现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及实现形式;55 、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和政策调节。、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和政策调节。

Page 2: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制度基础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制度基础 第二节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第二节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第三节 多种分配形式的冲突及收入分配的调节第三节 多种分配形式的冲突及收入分配的调节

Page 3: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一、社会主义物质利益主体及其形态 一、社会主义物质利益主体及其形态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利益关系特点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利益关系特点

Page 4: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物质利益关系的性质和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物质利益关系的性质和构成。 11 、物质利益含义:指经济主体为满足其经济利益的需、物质利益含义:指经济主体为满足其经济利益的需要而实际占有的经济资源。要而实际占有的经济资源。 22 、物质利益主体及其形态:物质利益主体主要是国家、、物质利益主体及其形态:物质利益主体主要是国家、集体(企业)和个人。集体(企业)和个人。 国家物质利益:国家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收取利润; 国家物质利益:国家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收取利润;作为社会管理者收取税收。作为社会管理者收取税收。 集体(企业)物质利益:国有企业物质利益是国有资产 集体(企业)物质利益:国有企业物质利益是国有资产的实际运营权的体现,即上缴国家的利润。集体企业的物质的实际运营权的体现,即上缴国家的利润。集体企业的物质利益是集体占有本企业生产经营所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益是集体占有本企业生产经营所实现的销售收入。 个人物质利益:个人劳动所得及其他收入和就业权利。 个人物质利益:个人劳动所得及其他收入和就业权利。

Page 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物质利益关系的特点。 1 、国家、集体(企业)、个人三者利益有机结合与统一;同时存在差别和矛盾。 2 、物质利益关系通过分配关系实现。分配采取货币形式,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调节。

Page 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一、按劳分配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 三、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Page 7: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一)按劳分配的内涵(一)按劳分配的内涵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商品经济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商品经济中表现为货币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包括:中表现为货币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包括: 11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尺度;、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尺度; 22 、每个劳动者分配收入的多少,取决于他为社会提供的劳动进行必要的扣除、每个劳动者分配收入的多少,取决于他为社会提供的劳动进行必要的扣除之后为个人劳动部份的多少;之后为个人劳动部份的多少; 33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收入将增加。、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收入将增加。 按劳分配执行的是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 按劳分配执行的是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 (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实现条件(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实现条件 11 、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22 、经济社会条件要能够保证劳动、经济社会条件要能够保证劳动者各尽所能。者各尽所能。33 、商品经济已经消亡。、商品经济已经消亡。 44 、社会可以统一对社会总产品做各项扣除。、社会可以统一对社会总产品做各项扣除。 (三)按劳分配的原因(三)按劳分配的原因 1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 22 、劳动分工及劳动是谋生手段是实、劳动分工及劳动是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3 、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终极原因。、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终极原因。 (四)现阶段我国按劳分配的特点(四)现阶段我国按劳分配的特点 实践中的按劳分配与马克思设想的不同。 实践中的按劳分配与马克思设想的不同。 11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通过三个阶段实现。(、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通过三个阶段实现。( 11 )企业的总劳动在商品市场上)企业的总劳动在商品市场上实现。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劳动者的劳动才转化为社会劳动。实现。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劳动者的劳动才转化为社会劳动。(( 22 )企业对劳动者按其劳动进行分配。()企业对劳动者按其劳动进行分配。( 33 )用个人收入购买商品实现自己消费。)用个人收入购买商品实现自己消费。

22 、采取货币工资或其他形式实现。实际报酬水平不仅同货币工资量有关,也、采取货币工资或其他形式实现。实际报酬水平不仅同货币工资量有关,也与商品供求及价格有关。与商品供求及价格有关。 33 、在全社会范围内没有统一标准。、在全社会范围内没有统一标准。 44 、与其他分配形式、与其他分配形式并存。 并存。

Page 8: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生产要素所有权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要素所有者凭借其所有权索取报酬,这是 生产要素所有权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要素所有者凭借其所有权索取报酬,这是要素所有权的经济意义,只要存在要素所有权,这种权力就应有其对应的经济利益;报酬要素所有权的经济意义,只要存在要素所有权,这种权力就应有其对应的经济利益;报酬水平的变化导致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水平的变化导致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的竞争和交换关系将各种生产要素都包容在有偿使用、等价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市场的竞争和交换关系将各种生产要素都包容在有偿使用、等价交换的经济关系中。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机制(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机制 按要素分配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要素的报酬水平是要素的均衡价格。而均衡价格 按要素分配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要素的报酬水平是要素的均衡价格。而均衡价格是由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是由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 要素的所有权是市场配置要素的基础,也是要素报酬的依据;要素的需求者是使用这 要素的所有权是市场配置要素的基础,也是要素报酬的依据;要素的需求者是使用这些要素的企业,企业对要素的需求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产出。些要素的企业,企业对要素的需求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产出。 要素报酬水平不仅与其供求状况有关,还与该要素有替代关系的要素的供求有关。 要素报酬水平不仅与其供求状况有关,还与该要素有替代关系的要素的供求有关。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部分个人消费,部分通过储蓄或投资,转化为资本要素。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部分个人消费,部分通过储蓄或投资,转化为资本要素。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 要素的多样性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性。 要素的多样性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性。 11 、劳动力价值分配;、劳动力价值分配; 22 、按资分配。凭资本获取利润的分配称经营性资本收入,表、按资分配。凭资本获取利润的分配称经营性资本收入,表现为利润;现为利润; 33 、按居民个人资产分配。存款、债券、股票,报酬形式有利息、股息或红利;、按居民个人资产分配。存款、债券、股票,报酬形式有利息、股息或红利;住宅和某些固定资产报酬形式是租金;住宅和某些固定资产报酬形式是租金; 44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55、按土地和其他自、按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分配;然资源分配; 66、风险收入和机遇收入。 、风险收入和机遇收入。

Page 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一)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及其依据 (一)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及其依据

(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Page 10: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我国分配制度或结构是以按劳分配为我国分配制度或结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依据是: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依据是: 11 、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22 、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决定的。、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决定的。 33 、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Page 1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生生产产力力

所有制所有制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

公有制(全民、集体)公有制(全民、集体)

个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

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

按劳分配按劳分配

劳动收入劳动收入资本收入资本收入劳动力价值收入劳动力价值收入资本收入资本收入劳动力价值收入劳动力价值收入技术收入技术收入

信息收入信息收入房地产收入房地产收入利息收入利息收入证券收入证券收入

其他收入其他收入

多种分配方式与所有制、市场经济关系示意图多种分配方式与所有制、市场经济关系示意图

Page 12: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11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主体”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主体”和“非主体”的关系“非主体”的关系 主体地位: 主体地位: 11 、在公有制中劳动者的按劳分配收、在公有制中劳动者的按劳分配收入在个人收入总额中占主要部分;入在个人收入总额中占主要部分; 22 、在整个社会经、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公有制中劳动者的按劳分配收入,占收入总额济中,公有制中劳动者的按劳分配收入,占收入总额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 22 、两种分配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替代关系、两种分配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替代关系 这种替代关系源于要素之间在生产中的技术替代 这种替代关系源于要素之间在生产中的技术替代关系。这既影响要素的配置,又影响要素所有者的收关系。这既影响要素的配置,又影响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要素的价格变动,还受到入。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要素的价格变动,还受到与它有替代关系的要素价格的影响。与它有替代关系的要素价格的影响。

Page 13: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一、多种分配形式的矛盾及问题 一、多种分配形式的矛盾及问题 二、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 二、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 三、收入分配的政策性调节 三、收入分配的政策性调节 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Page 14: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11 、矛盾、矛盾 不同的要素分配体现不同的经济关系。不同的要素分配体现不同的经济关系。 ——私有制经济收入分配表现为资本和劳动的对立。 ——私有制经济收入分配表现为资本和劳动的对立。 ——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的公有权与劳动力的私有权的矛盾转化为劳动者集体 ——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的公有权与劳动力的私有权的矛盾转化为劳动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利益关系。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利益关系。 ——整个社会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两种收入机制并存,资本和劳动的价格存 ——整个社会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两种收入机制并存,资本和劳动的价格存在不同的尺度,是形成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在不同的尺度,是形成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 22 、问题、问题 ——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扩大 ——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扩大个人收入来源于劳动及要素的占有。要素收入差距可以极大。要素收入可以再转化个人收入来源于劳动及要素的占有。要素收入差距可以极大。要素收入可以再转化为资本(或要素),资本又转化为收入。这种循环累计的效应是收入差距扩大化的为资本(或要素),资本又转化为收入。这种循环累计的效应是收入差距扩大化的内在机理。内在机理。 资料一: 基尼系数 资料一: 基尼系数 资料二: 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其差距( 资料二: 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其差距( 1985-20001985-2000 年) 年) —— ——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缺乏有效的限制垄断、鼓励平等竞争的政策。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缺乏有效的限制垄断、鼓励平等竞争的政策。 ——在再分配领域,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备。 ——在再分配领域,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备。 ——缺乏完善的打击、遏制违法非法收入的政策。 ——缺乏完善的打击、遏制违法非法收入的政策。 违法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严重破坏了收入分配秩序。 违法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严重破坏了收入分配秩序。

Page 1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一是以基尼系数反映的居民收入总体性差距逐年拉大。一是以基尼系数反映的居民收入总体性差距逐年拉大。 19911991 年为年为 0.2820.282 ,,19981998 年为年为 0.4560.456 ,, 19991999 年为年为 0.4570.457 ,, 20002000 年为年为 0.4580.458 ,, 1010 年上升年上升 1.621.62 倍。倍。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19901990 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 11 :: 2.22.2 ,, 19199595 年为年为 11 :: 2.712.71 ,, 20012001 年扩大到年扩大到 11 :: 2.92.9 。三是地区间差距扩大。。三是地区间差距扩大。 20002000 年,年,东部地区人均收入是西部的东部地区人均收入是西部的 2.262.26 倍,最高的省与最低的省差距超过倍,最高的省与最低的省差距超过 33 倍。四倍。四是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速度明显加快。是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速度明显加快。 20022002 年年 11 季度的统计季度的统计表明,表明, 2020 %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 46.246.2 %,%, 2020 %的低收入者的收入%的低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占总收入的 66 %,高低收入差距为%,高低收入差距为 7.667.66 倍。 倍。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2003.06.16 2003.06.16 财政部科研所课题组 主持人:白财政部科研所课题组 主持人:白景明等)景明等) 另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 另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 2020 世纪世纪 9090 年代,世界上基尼系数最高年代,世界上基尼系数最高的的 1010 个国家是塞拉利昂个国家是塞拉利昂 0.6290.629 ,巴西,巴西 0.6010.601 ,危地马拉,危地马拉 0.5960.596 ,南非,南非 0.5930.593 ,,巴拉圭巴拉圭 0.5910.591 ,哥伦比亚,哥伦比亚 0.5720.572 ,巴拿马,巴拿马 0.5710.571 ,津巴布韦,津巴布韦 0.5680.568 ,智利,智利 0.50.56565 ,几内亚比绍,几内亚比绍 0.5620.562 。美国。美国 0.4340.434 。 。

Page 1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其差距( 1985-2000 年) 年份 农村名义

人均收入城镇名义人均收入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农村实际人均收入

城镇实际人均收入

城乡实际人均收入比率

1985 398 739 1.00 1.00 398 739 1.86

1988 545 1181 1.32 1.41 413 837 2.031990 686 1510 1.65 1.66 416 911 2.19

1992 784 2027 1.77 1.89 443 1074 2.421994 1221 3496 2.48 2.75 492 1273 2.59

1996 1926 4839 3.14 3.49 613 1388 2.261998 2162 5425 3.19 3.57 678 1518 2.242000 2253 6280 3.14 3.56 718 1764 2.46

资料来源:农村名义人均收入和城镇名义人均收入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 2000 》第 304 页;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 2000 》第 282 页。城乡实际人均收入和收入比率是作者计算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李实)。

Page 17: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11 、效率与公平含义、效率与公平含义 效率指通过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劳动和其他生 效率指通过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产要素,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率和经济效益。 公平指权利和机会平等。按照公平原则的要求, 公平指权利和机会平等。按照公平原则的要求,收入应与决定收入的尺度相对应。收入应与决定收入的尺度相对应。 22 、二者关系:公平与效率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二者关系:公平与效率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体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经济领域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经济领域强调效率优先,在社会领域更多地考虑公平;在初强调效率优先,在社会领域更多地考虑公平;在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在再分配侧重公平。 次分配强调效率,在再分配侧重公平。

Page 18: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11 、强化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力度、强化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力度 调节收入分配是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 调节收入分配是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 一是制定倾斜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二是深 一是制定倾斜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二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规范社会分配秩序;三是对借助权力和垄断化分配制度改革,规范社会分配秩序;三是对借助权力和垄断地位获取暴利,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地位获取暴利,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22 、完善税制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完善税制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并加强征缴。目前收入差距,更多地体 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并加强征缴。目前收入差距,更多地体现为财富占有上的差距,对不动产、金融资产收益以及财产的现为财富占有上的差距,对不动产、金融资产收益以及财产的继承与赠与,要设置税种税率,征收房产税、遗产与赠与税等继承与赠与,要设置税种税率,征收房产税、遗产与赠与税等税种来进行调节。税种来进行调节。 33 、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 制定反垄断法,清除市场准入壁垒。对于某些垄断行业严 制定反垄断法,清除市场准入壁垒。对于某些垄断行业严重存在着收费过高过乱等问题,一是要改革价格形成机制,二重存在着收费过高过乱等问题,一是要改革价格形成机制,二是要建立成本约束机制,三是要完善明码标价有关规定。 是要建立成本约束机制,三是要完善明码标价有关规定。 44 、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市场管理、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市场管理

Page 1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国家税务总局的资料显示国家税务总局的资料显示 ,2001,2001年全国税收总共年全国税收总共 1500015000 亿元亿元 ,,个人所得税收入为个人所得税收入为 995.99995.99 亿元亿元 ,,占全部税收的占全部税收的 6.6%,6.6%, 发达国家的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的平均值为这一比率的平均值为 30%30%。据世界经济组织估算。据世界经济组织估算 ,,中国的个人所得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完税率只有税完税率只有 50%50% 左右左右 ,,有一半的个人所得税流失。而在欧美等发有一半的个人所得税流失。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达国家 ,,个人所得税的完税率达到个人所得税的完税率达到 85%85%以上以上 ,, 挪威、瑞典等国的完挪威、瑞典等国的完税率接近税率接近 100%100%。。 20022002年,在北京、深圳、广东、南京、重庆等城年,在北京、深圳、广东、南京、重庆等城市,都建立了对一些高收入人群的监控。北京地税局正式颁布《关市,都建立了对一些高收入人群的监控。北京地税局正式颁布《关于加强重点纳税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所谓重点纳税于加强重点纳税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所谓重点纳税人,指年收入人,指年收入 1010万元以上的个人和以下五类人:万元以上的个人和以下五类人: 11 、负有个人所、负有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或主要负责人;得税代扣代缴义务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或主要负责人; 22 、、一个月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和没有代扣代缴义务人的一个月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和没有代扣代缴义务人的个人;个人; 33 、取得境外、取得境外 ((包括港、澳、台地区包括港、澳、台地区 ))所得的个人;所得的个人; 44 、税、税法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外籍个人;法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外籍个人; 55、主管税务机关确定须自行申、主管税务机关确定须自行申报纳税的个人。北京由于规定重点纳税人必须到税务部门登记备案,报纳税的个人。北京由于规定重点纳税人必须到税务部门登记备案,从而使得对重点纳税人的监控由从而使得对重点纳税人的监控由 33万人扩大到万人扩大到 3535万人。万人。

Page 20: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社会保障就是弥补市场缺陷的制度安排。社会保障就是弥补市场缺陷的制度安排。 11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功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功能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维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权利,保证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维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权利,保证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减轻社会震荡而建立的一整套保障制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减轻社会震荡而建立的一整套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和优抚安置等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和优抚安置等内容。内容。 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保证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给每一个社 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保证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给每一个社会成员以经济安全,保障其因社会和经济不测造成的伤害得到补偿。会成员以经济安全,保障其因社会和经济不测造成的伤害得到补偿。

22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扩大保障的对象和范围,逐步实现全社会的劳动者都享受到 ——扩大保障的对象和范围,逐步实现全社会的劳动者都享受到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保障利益。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保障利益。——拓宽保障基金的来源,提高保障基金的社会化程度。形成国家——拓宽保障基金的来源,提高保障基金的社会化程度。形成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格局。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格局。 ——建立和健全多方式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和健全多方式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统一的保障管理机构,完善保障的法规和管理办法。 ——建立统一的保障管理机构,完善保障的法规和管理办法。

Page 2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11.基本概念:物质利益、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保障。.基本概念:物质利益、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保障。

22.试说明我国现阶段各利益主体的物质利益基础及各自的物质利.试说明我国现阶段各利益主体的物质利益基础及各自的物质利益形态。益形态。33.试论述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试论述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44.论述我国现阶段按要素分配的依据。.论述我国现阶段按要素分配的依据。55.论述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论述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66.试分析两种分配形式之间的冲突,并说明如何推进收入分配体.试分析两种分配形式之间的冲突,并说明如何推进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制的改革。77.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

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

Page 22: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

11.王述英、张彤玉主编:《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第十.王述英、张彤玉主编:《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第十一章,南开大学出版社一章,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2003年。 年。 22.逄锦聚等主编:《政治经济学》第十七章,高等教育.逄锦聚等主编:《政治经济学》第十七章,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20022002年版。年版。33 、谷书堂、宋则行主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谷书堂、宋则行主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三章,陕西人民出版社分)》第三章,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32003年版。年版。55.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差别》,上海三联.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差别》,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1994年版。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