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18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Upload: grant-davenport

Post on 04-Jan-2016

7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第三節 國際局勢與兩岸關係. 戰後臺灣國際局勢. ( 一 ) 40-50 年代 1. 民國 38 年 (1949) : (1) 國民政府遷臺。 (2) 美國發表 《 中美關係白皮書 》 指責 國民黨 不是。 2. 民國 39-42 年 (1950-1953) : 韓戰 爆發 (1) 美國 派 第七艦隊 至臺灣協防。 (2) 美國開始展開對臺灣從 民國 40-54 年 的經濟援助。 3. 民國 43 年 (1954) :中美簽定 《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 該條約 民國 68 年 失效,以 《 臺灣關係法 》 取代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第三節 國際局勢與兩岸關係

Page 2: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 一 ) 40-50 年代1. 民國 38 年 (1949) :(1) 國民政府遷臺。(2) 美國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指責國民黨不是。2. 民國 39-42 年 (1950-1953) :韓戰爆發(1) 美國派第七艦隊至臺灣協防。(2) 美國開始展開對臺灣從民國 40-54 年的經濟援助。3. 民國 43 年 (1954) :中美簽定《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 該條約民國 68 年失效,以《臺灣關係法》取代 )

4. 外交政策:鞏固外交

戰後臺灣國際局勢

Page 3: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從 1951 年到 1965 年,台北大約每年自華府得到大約一億美元的貸款。

1959 年美國對台的金援便次第減少, 1965 年 7 月華府停止對中華民國進行的援助貸款。中華民國自從1951 年到 1965 年總計接受美國經濟支援達 14.8 億美元,加上軍事援助共約 45 億美元。

諺語「美國出打馬膠,臺灣出土腳」(美國出柏油,臺灣

出土地),說明美援對中華民國交通建設的貢獻。

美援

Page 4: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 二 ) 60-70 年代─臺灣面臨外交挫折1. 民國 50 年代末期 (1960 年代初期 ) :美國聯中共制蘇2. 民國 60 年 (1971) :中華民國宣布退出聯合國,中共

加入聯合國。3. 民國 61 年 (1972) :(1) 日本與中華民國斷交,改與中共建交。(2) 中共與美國簽署《上海公報》。4. 民國 68 年 (1979) :(1) 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改與中共建交。(2) 美通過《臺灣關係法》,與臺灣保持半官方關係。5. 外交政策:彈性外交

Page 5: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尼克森訪中

1972年 2月 21日至28

日,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圖為毛澤東會見尼克森總統。

Page 6: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聯合國 2758 號決議

Page 7: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中美建交民國 68 年 1 月 1

日 (1979)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國聯絡處在華盛頓舉行招待會,慶祝中美建交。圖為江澤民主任和美國副總統蒙代爾舉杯慶祝。

Page 8: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 三 )80 年代迄今─中共不斷打壓臺灣國際地位1. 民國 71 年 (1982) :美中簽訂《上海八一七公報》

2. 民國 70 年代 (1980 年代 ) :冷戰 (1945-1991) 告終3. 民國 78 年 (1989) :中國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4. 民國 81 年 (1992) :臺美關係因軍購而頗有進展5. 民國 90 年 (2001) :美國發生 911 恐怖攻擊事件6. 外交政策:務實外交

戰後臺灣國際局勢

Page 9: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兩岸關係的分期

軍 事 對 抗

︵民國38↓67年︶

和 平 統 戰

︵民國68↓76年︶

和 緩 交 流

︵民國76↓88年︶

意 識 對 抗

︵民國88↓迄今︶

Page 10: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 一 ) 軍事對峙 ( 民國 38-67 年 )

1. 民國 38 年 (1949) :兩岸開始對峙

(1)10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 年底:國民政府因國共內戰失利而遷至臺灣

2. 軍事對抗

(1) 民國 38 年 (1949) :爆發「金門古寧頭戰役」

(2) 民國 47 年 (1958) :爆發「金門八二三砲戰」

戰後兩岸關係

Page 11: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 一 ) 軍事對峙 ( 民國 38-67 年 )

3. 軍事對抗漸轉為政治對抗

(1) 民國 55 年 (1966) :中國爆發「文化大革命」

(2) 中國試爆原子彈成功,國民黨政府自知反攻大陸無望。

(3) 國民黨政府退出聯合國後內外交迫,力行革新始克保臺。

戰後兩岸關係

Page 12: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 二 ) 和平統戰 ( 民國 68-76 年 )

1. 民國 68 年 (1979)

(1) 中共與美國建交,正式停止對金門砲轟。

(2) 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和平統一」

2. 兩岸政策

(1) 中共: 「三通、四流」、「一國兩制」、未放棄以武力犯台。

(2) 臺灣:「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三不政策」

戰後兩岸關係

Page 13: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 三 ) 和緩交流 ( 民國 76-88 年 )

1. 民國 76 年 (1987) :(1) 臺灣解嚴(2) 臺灣開放大陸探親2. 民國 79 年 (1990) :臺灣設「國家統一委員會」

( 國統會 ) ,作為研究諮詢機構3. 民國 80 年 (1991) : (1) 不再視「中共」為叛亂團體(2)李登輝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戰後兩岸關係

Page 14: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 三 ) 和緩交流 ( 民國 76-88 年 )

4. 兩岸協調機構(1) 臺灣民國 80 年:①官方─大陸委員會 (陸委會 )

②民間─海峽交流基金會 ( 海基會 )

(2) 中共①官方─臺灣事務辦公室 ( 國台辦 )

②民間─海峽兩岸關係協會 ( 海協會 )

戰後兩岸關係

Page 15: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 三 ) 和緩交流 ( 民國 76-88 年 )

5. 民國 81 年 (1992) :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各自表述6. 民國 82 年 (1993) :第一次「辜汪會談」7. 兩岸協商中斷(1) 民國 83 年 (1994) :發生「千島湖事件」(2) 民國 84 年 (1995) :李登輝赴美訪問母校 (康乃爾

大學 )

(3) 民國 85 年 (1996) :臺灣第一次總統直接民選→中國進行臺海軍事演習

8. 民國 87 年 10 月 (1998) :第二次「辜汪會談」

戰後兩岸關係

Page 16: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 三 ) 和緩交流 ( 民國 76-88 年 )

9. 民國 87 年 (1998) :美國總統柯林頓訪中,發表「新三不政策」

10. 民國 88 年 (1999) :李登輝拋出兩岸「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特殊兩國論 )

戰後兩岸關係

Page 17: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 四 ) 意識對抗 ( 民國 88 年迄今 )

1. 民國 89 年 (2000) :陳水扁當選總統:宣布「四不一沒有」

2. 民進黨認為「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反對「一個中國」。

3. 民國 91 年 (2002) :陳水扁以「一邊一國」陳述兩岸分裂

4. 民國 94 年 4 月 29 日 (2005) :連戰以國民黨榮譽主席身分訪問中國。

戰後兩岸關係

Page 18: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戰後兩岸關係

( 四 ) 意識對抗 ( 民國 88 年迄今 )

4. 民國 97 年 9 月 3 日 (2008) :馬英九總統認為兩岸關係是一種「特別的」關係,但「不是兩個中國」、「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因為兩岸的憲法都「無法容許在領土上還有另外一個國家」。

5. 民國 97 年 11 月 4 日 (2008) :第二次江陳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