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282
................................................................................................................................................... 1 1 总论................................................................................................................................................. 4 1.1 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 4 1.2 编制依据.............................................................................................................................. 4 1.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7 1.4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3 1.5 评价时段与评价重点......................................................................................................... 17 1.6 环境保护目标..................................................................................................................... 18 2 建设项目概况............................................................................................................................... 22 2.1 矿区基本情况..................................................................................................................... 22 2.2 拟建项目概况..................................................................................................................... 26 2.3 工程建设内容..................................................................................................................... 27 2.4 产品方案............................................................................................................................. 30 2.5 主要生产设备..................................................................................................................... 30 2.6 公用及辅助工程................................................................................................................. 30 2.7 运输方案设计..................................................................................................................... 31 2.8 总图布置............................................................................................................................. 31 2.9 工程占地............................................................................................................................. 33 2.10 项目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 33 2.11 经济技术指标................................................................................................................... 33 3 工程分析....................................................................................................................................... 35 3.1 矿山开采工程概况............................................................................................................. 35 3.2 矿山开采............................................................................................................................. 37 3.3 破碎工段工艺流程............................................................................................................. 43 3.4 剥离岩土排弃..................................................................................................................... 43 3.5 污染源分析......................................................................................................................... 44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6 4.1 区域环境概况..................................................................................................................... 56 4.2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60 5 环境影响评价............................................................................................................................... 72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72 5.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77 5.3 社会环境影响................................................................................................................... 101 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103 6.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分析........................................................................................... 103 6.2 运营期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分析....................................................................................... 107 6.3 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措施投资....................................................................................... 118 7 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 120 7.1 清洁生产分析................................................................................................................... 120

Upload: others

Post on 28-Aug-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目 录前 言...................................................................................................................................................1

1总论.................................................................................................................................................41.1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41.2编制依据..............................................................................................................................41.3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71.4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31.5评价时段与评价重点.........................................................................................................171.6环境保护目标.....................................................................................................................18

2 建设项目概况...............................................................................................................................222.1矿区基本情况.....................................................................................................................222.2拟建项目概况.....................................................................................................................262.3工程建设内容.....................................................................................................................272.4产品方案.............................................................................................................................302.5主要生产设备.....................................................................................................................302.6公用及辅助工程.................................................................................................................302.7运输方案设计.....................................................................................................................312.8总图布置.............................................................................................................................312.9工程占地.............................................................................................................................332.10项目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332.11经济技术指标...................................................................................................................33

3工程分析.......................................................................................................................................353.1矿山开采工程概况.............................................................................................................353.2矿山开采.............................................................................................................................373.3破碎工段工艺流程.............................................................................................................433.4剥离岩土排弃.....................................................................................................................433.5污染源分析.........................................................................................................................44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64.1区域环境概况.....................................................................................................................564.2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60

5 环境影响评价...............................................................................................................................72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725.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775.3社会环境影响...................................................................................................................101

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1036.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分析...........................................................................................1036.2运营期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分析.......................................................................................1076.3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措施投资.......................................................................................118

7 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1207.1清洁生产分析...................................................................................................................120

Page 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2总量控制分析...................................................................................................................123

8 环境风险评价.............................................................................................................................1248.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1248.2评价工作等级...................................................................................................................1248.3风险识别...........................................................................................................................1248.4确定最大可信事故...........................................................................................................1278.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298.6应急预案...........................................................................................................................1308.7小结..................................................................................................................................133

9 水土保持.....................................................................................................................................1349.1水土流失预测...................................................................................................................1349.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389.3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安排...........................................................................................1439.4水土保持监测...................................................................................................................1439.5结论..................................................................................................................................145

10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4610.1概述................................................................................................................................14610.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4610.3小结................................................................................................................................149

11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15011.3环境监测计划.................................................................................................................15211.4监测技术要求及档案管理.............................................................................................15311.5排污口规范化管理.........................................................................................................15411.6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155

1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15712.1目的和作用.....................................................................................................................15712.2公众参与的原则.............................................................................................................15712.3公众参与形式.................................................................................................................15712.4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16312.5对公众调查结果的分析.................................................................................................16612.6公众参与四性分析.........................................................................................................16712.7结论与建议.....................................................................................................................167

13选址论证...................................................................................................................................16813.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6813.2环境保护政策相符性.....................................................................................................16813.3规划符合性分析.............................................................................................................17113.4建设条件可行性.............................................................................................................17613.6环境承载力分析.............................................................................................................17813.7临时排土场合理性分析.................................................................................................17913.8总图布置可行性.............................................................................................................18013.9公众对项目选址的意见.................................................................................................18013.10小结..............................................................................................................................181

14 结论及建议...............................................................................................................................18214.1项目概况.........................................................................................................................182

ii

Page 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4.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8214.3建议................................................................................................................................18614.4综合结论.........................................................................................................................187

附图附图一 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二 总平面布置图附图三 项目矿区最终境界图附图四 项目矿区地形地质、矿区范围图附图五 项目矿区资源储量估算图

iii

Page 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图六 引用项目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图附图七 兴国县土地利用规划图附件附件一 项目环评委托书附件二 项目标准确认函附件三 划定矿区范围批复附件四 噪声环境现状监测报告附件五 引用环境现状监测报告附件六 企业营业执照附件七 公众参与调查表样表(附 5份)

附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iv

Page 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 言花岗岩是一种火山爆发的熔岩且受到相当的压力在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

层之构造岩。在地壳表层形成中,缓慢地移动冷却下来。属于火成岩之一,火成

岩是由含有硅酸盐熔融物的岩浆或熔岩冷却固化结晶形成的一种物质。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优质建筑石料。抗压强度根据石

材品种和产地不同而异,约为 1000-3000公斤/厘米。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

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

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又是我国发展的重点,因而带动

了原材料行业的发展,花岗岩矿的大量开发利用就是适应了这种发展需要,预计

在今后 5-10 年内,本市基础设施和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将需求大量建筑用石料,

这就为花岗岩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泛的市场需求保障。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国土发[2009]141

号)、《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控制和规范矿业权协议出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规[2015] 3号)、《江西省安监局、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江西省公安厅关于

1

Page 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印发江西省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安监管一字

[2014]76 号)文件精神,结合兴国县双源采石场文院建筑用花岗岩矿和兴国县永

兴石材加工厂竹坑山采石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实际情况,2015年兴国县双源采

石场文院建筑用花岗岩矿与兴国县永兴石材加工厂竹坑山采石场申请进行矿区整

合,2016年兴国县矿产资源管理局以“兴矿管字[2016]27号文批复,同意以兴

国县双源采石场龙口文院建筑用花岗岩矿为整合主体对以上两矿区进行整合,建

设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项目矿区面积为 0.116635km2,采用

露天开采,开采标高为+241.3~+175m,并建设工业广场,将石料加工为所需规

格建筑材料,矿区距 S223省道 600m,交通十分便利。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

关规定,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该项目应当编制环境

影响评价报告书,为此,兴国县双源采石场委托安徽通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

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立即组织人员到项目建设所在地及其周围进行了实地调

2

Page 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查与勘查,详细了解与收集了本项目的有关资料,并征求了环保部门的意见,参

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有关规范要求,结合该项目的特点,在全面深入

现状调查、工程分析、环境现状监测、公众参与的基础之上编制了该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报告书,以作为环境管理、工程设计和建设单位实施“三同时”的依据。本次评价工作主持单位为安徽通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编制工作,评价资格证书编号为国环评证乙字第 2120 号。协作单位为兴国县

环境监测站,负责环境现状监测工作。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得到兴国县环境保护局的热情支持和指导、建设单位兴

国县双源采石场的积极协助与支持,协作单位兴国县环境监测站等单位的良好配

合,从而使得本次评价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在此一并表示感谢。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详见下图:

3

Page 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

Page 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针对本石灰岩矿开采项目的工程特点和项目周边的环境特点,本次评价主要

关注的内容为项目露天开采过程产生的粉尘和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水

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及安全预评价报告等按国家有关规定另行报批,以减

小项目建设对矿区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本评价报告针对项目运营过程中

产生的粉尘等污染物提出了各项严格的防治措施,最大程度减小了项目污染物排

放对项目区域环境的影响。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通过工程分析、预测评价以及选址论证等方面分析,该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

产业政策的要求,选址合理且符合相关规划要求。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认真贯彻落

实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将各项环保治理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各项污染

物的达标排放。项目在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能确保项目对周围水环境、

空气环境、声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从

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5

Page 1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

Page 1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总论1.1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1.1.1评价目的

1、通过类比调查和工程分析,确定项目建设期间及营运期间各环节中的污

染源特征、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2、通过调查掌握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及环境空气、噪声

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现状。3、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建设期和营运期对评价范围内大气、噪声、地表水和

生态环境等主要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4、提出控制和缓解污染影响的对策和建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工程的可

行性做出明确的结论,为管理部门决策、设计单位优化设计、环境保护管理部门

的环境管理和建设单位的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1.1.2评价指导思想

1、贯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和“达标排放”、“总量控制”、

“清洁生产”的原则。2、坚持城市建设、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方针,确保开发

7

Page 1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与周围景观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3、坚持环评工作为优化设计服务,为建设单位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

针,不断提高环评工作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科学性。4、在保证环评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料,以科学、客观、公正

的态度开展环评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建设项目的污

染防治工作。5、评价内容力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数据准确可靠,污染防治及环境影

响防治措施可行,结论明确可信。

1.2编制依据1.2.1相关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 1 月 1 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 年 8 月 29 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 2 月 28 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 年 6 月 29 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 3 月 1 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 年 9月 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2.29);

8

Page 1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08.29);(9)《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5.1);(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6.10.30);(11)《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2003.12.23);(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25);(1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 年 1 月 1 日,国务院第 257 号);( 1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53 号,

1998.11.29);、(15)《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 [2011]35 号,

2011.10.17);(1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正)(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9 号,2011 年 6 月 1 日);(1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15.6.1);(18)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计价格[2002]125 号“关

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 年 1 月 31 日);

9

Page 1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9)原国家环保总局,《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

[2005]109 号;(20)《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务院,国环发 [2006]28 号,

2006.3.18;(21)《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

[2012]77 号);(22)《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财

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2006 年 2 月;(23)《土地复垦条例》,2011 年 3 月 5 日;(24)《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2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

则》AQ2005-2005;(26)《关于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止“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环发

[2012]130号,环境保护部,发改委,财政部 2012年 10月 29日通过,自 2012年

12月 7日起施行。1.2.2地方法律法规

10

Page 1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2001.6.1;(2)《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08年修正本)》(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18号公布,2009年 1月 1日起施行);

(3)《关于进一步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通知》,赣环督字[2007]189号,

原江西省环保局,2007年 8月 6日印发;

(4)赣环评字〔2014〕145号《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5)《江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2015年 5月 28日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15.7);(6)《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2010 年 9月 17日);(7)《江西省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办法》(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 148

号),2006.6.13;(8)“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1.12.22;(9)“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4.4.16。

1.2.3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

11

Page 1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国家环境保护部;(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国家环境保护部(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国家环境保护

总局;(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国家环境保护部;(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国家环境保护部;(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国家环境保护

部;(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国家环境保护

部;(8)《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9)《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10)《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5 年 9 月;(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1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13)《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1)。

12

Page 1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4相关规划(1)《江西省地表水水功能区划》;(2)《江西省生态功能区划》;(3)《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4)《兴国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5)《兴国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6)《兴国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2.5主要技术文件(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3)江西省兴国县龙口文院建筑用花岗岩矿区资源储量地质报告;(4)兴国县龙口文院建筑用花岗岩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5)兴国县环境保护局标准确认函;(6)引用环境现状监测报告;(7)与项目有关的其他资料。

1.3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1.3.1评价因子

13

Page 1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本项目属于非金属矿的采掘(行业代码 B10-1099),位于兴国县龙口镇文

院村,为新建矿山,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矿山施工期、运营期和闭矿期的污染

物排放及生态破坏。经过对该项目生产和排污特征分析及对周围环境状况的调查,

识别出项目对环境影响矩阵见表 1.3-1。表 1.3-1 环境影响要素判别表

时段 环境要素 影响因子 工程内容及表征 影响程度

项目施工期

环境空气 扬尘 运输车辆带起扬尘 --

机械尾气 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尾气 -

水环境 COD、SS、氨氮 施工人员废水 -

环境噪声 噪声 施工机械噪声 --

土壤 固体废物 施工产生固废和施工生活垃圾 -

生态环境 开发建设 施工活动使植被、地形地貌改变以及产生的水土流失 --

社会环境 交通 施工材料运输影响交通 --

公众健康 对周围公众的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

营运期

环境空气粉尘 凿岩、采装、爆破、破碎加工的粉尘 ---

机械废气 采矿机械作业过程排出的废气 --

风蚀扬尘 废土堆场风蚀而产生的扬尘,原料、成品堆场扬尘 --

运输扬尘 运输道路扬尘 -

声环境 噪声 采矿机械噪声、运输车辆噪声 --

水环境 废水 职工生活污水;采场及临时排土场淋溶水 --

生态环境 矿山开采 开采对矿区地形地貌、土壤侵蚀、野生动物、植被、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产生的影响 --

社会环境 交通 矿山生产加大区域交通运输需求量 +

闭矿期 生态环境 生态影响 矿山开采场所景观与自然景观不相协调,以及产生的水土流失

注:- 表示负效应,+ 表示正效应;符号随数量的递增,表示影响的程度由大到小。2、污染因子识别

14

Page 1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该项目属于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根据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及现场勘察情况,建设期过程中的影响主要有粉尘、废水、噪声、固废以及生态影

响;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对地表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要求,结合该项目实施

方案,对环境影响因子加以识别,编制项目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表,具体见表 1.3-

2。

表 1.3-2 项目环境污染因子识别表

名称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环境

植被

水土流失

土地占用

景观

噪声

水体

大气

固体废物

工业

农业

生活质量

建设期

影响性质

短期 Y Y Y Y Y Y Y Y Y

长期 Y Y

可逆 Y Y Y Y

不可逆 Y Y Y Y Y Y

直接 Y Y Y Y Y Y Y Y Y

间接 Y

有利 Y

不利 Y Y Y Y Y Y Y Y Y Y

运营期

影响性质

短期长期 Y Y Y Y Y Y Y Y Y Y Y

可逆不可逆 Y Y Y Y Y Y Y Y

直接 Y Y Y Y Y Y

间接 Y Y Y Y Y

有利 Y Y

15

Page 2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利 Y Y Y Y Y Y Y Y Y

备注 “Y”表示有关联影响3、评价因子筛选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状况和本项目工程分析,确定本次环境质量现

状评价因子和预测评价因子,见表 1.3-3。

表 1.3-3 评价因子筛选一览表环境要素 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SO2、NO2、TSP、PM10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粉尘地表水环境 水环境质量现状 pH、COD、BOD5、SS、氨氮

水环境影响分析 COD、BOD5、SS、氨氮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动植物种类分布状况、植被覆盖现状、土壤

侵蚀程度、水文水质、土地利用格局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动植物种类及分布状况的改变、植被覆盖率

的改变、水土流失声环境 交通噪声、采矿噪声 等效连续A声级

厂界噪声 等效连续A声级固体废物 污染源分析 采矿废土石、生活垃圾土壤环境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pH、铜、镉、锌、砷、铬、汞、镍景观环境 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

1.3.2环境质量标准16

Page 2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环境空气根据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项目所在地位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区域,常

规污染因子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具体各指标值

见表 1.3-4。表 1.3-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

污染物标准浓度限值

单位 依据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一次浓度

TSP 200 300 /

μg/m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

标准NO2 40 80 200SO2 60 150 500PM10 70 150 /

2、水环境平固江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其中

SS参照《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标准值列于表 1.3-5。

表 1.3-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标准值 单位:mg/L,pH为无量纲项目 Ⅲ类标准值pH 6~9

COD 20BOD5 4NH3-N 1.0

DO 5

石油类 0.05

17

Page 2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总氮 1

总磷 0.2

粪大肠菌群(个/L) 10000

SS 30

3、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

表 1.3-6 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类别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污染因子 标准值

单位 数值

地下水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

pH 6.5~8.5铜

mg/L

≤1.0

锌 ≤1.0

高锰酸盐指数 ≤3.0

氨氮 ≤0.2

氰化物 ≤0.05

砷 ≤0.05

六价铬 ≤0.05

铅 ≤0.05

镍 ≤0.05

镉 ≤0.01

硝酸盐 ≤20

亚硝酸盐 ≤0.02

总大肠菌群 ≤3.0

4、声环境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为 2类功能区,声环境参照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类标准。详见表 1.3-7。表 1.3-7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dB

类别 昼间 夜间2类 60 50

5、土壤环境

18

Page 2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所处区域土壤应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

准,详见表 1.3-8。表 1.3-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单位:mg/kg

项目 二及标准 依据pH <6.5 6.5~7.5 >7.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铜 150 200 200

锌 200 250 300

砷 40 30 25

铬 150 200 250

1.3.3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项目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标准

值见下表 1.3-9。表 1.3-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项 目 pH值 BOD5 CODCr SS NH3-N

一级标准值(mg/L) 6~9 20 100 70 15

2、废气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标准

值见表 1.3-10。表 1.3-10 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 排放浓度(mg/m3)

排放速率(kg/h)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标准来源颗粒物 120 3.5(15m) 1.0 mg/m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氮氧化物 240 0.77(15m

) 0.12

19

Page 2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噪声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 2

类标准,具体见表 1.3-11。表 1.3-1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单位:dB

类别 昼间 dB(A) 夜间 dB(A)

2类 60 50

本项目建设期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具体见表 1.3-12。表 1.3-12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昼间 夜间

70 55注:① 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 15dB(A)。 ② 当场界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其室外不满足测量条件时,可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并将表中相应的限值减 10dB(A)作为评价依据。4、固废本项目一般固体废物处理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

准》(GB18599-2001)及其 2013年修改单相关规定。

1.4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4.1评价等级根据本项目排污特征及场址区域环境特点,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

则》中的有关规定,确定各专题的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等级确定

20

Page 2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为二级,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为三级,生态环境影响为

三级,环境风险评价确定为二级。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规定,在工程

分析的基础上,选择 1~3 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

占标率 Pi(第 i 个污染物)及第 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 10%时所对应

的最远距离D10%,其中定义 Pi 为:

式中: Pi—第 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 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第 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判别依据见下表所示。

表 1.4-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表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依据

一 Pmax≥80%且D10%≥5km

二 其他三 Pmax≤80%或D10%<污染物距厂界最近距离

根据本项目的工程分析结果,选择大气污染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相应

的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源、各个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

响范围。估算结果如下表所示。表 1.4-2 采用估算模式项目大气预测计算结果表下风向最大浓度 评价等级

污染源位置 下风向预测 浓度占标率 三级21

Page 2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浓度mg/m3

粗碎、细碎、 筛分及物料转运过程 0.01522 1.71

由上表可知,项目排放的无组织污染物粉尘最大浓度占标率为 1.18%,最大

占标率 Pmax<10%,据此,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正常生产时无废水外排,

采区及运输道路降尘洒水自然蒸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外运用作农肥,

因此,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中相关规定,本

项目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为“非金属

矿开采及制品制造”中的“土砂石开采项目”,本项目属于Ⅲ类项目。项目选址不在饮用水源保护范围内,地下水环境不敏感;场地土层以粉质粘

土,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等;所处区域属于中度透水层,地下水污染影响较小,

含水层易受污染程度属不易。表 1.4-3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

敏感程度 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敏感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

22

Page 2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

保护区。

较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为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水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

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不敏感 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由上述可知本项目属于Ⅲ类项目类别,且为不敏感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表 2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确定本项目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表 1.4-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 项目类别

环境敏感程度 Ⅰ类项目 Ⅱ类项目 Ⅲ类项目敏感 一 一 二较敏感 一 二 三不敏感 二 三 三

4、声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所在地的声环境功能区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

的 2 类标准地区,项目噪声主要为爆破临时突发性噪声及机械噪声和交通噪声,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中的相关规定,建设项

目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5、生态环境评价本项目采用山坡露天开采方式,最终境界位于预设矿权内,矿区面积为

0.116635km2,远小于 2km2,同时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为一般区域。鉴于本项目

23

Page 2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新建矿山,项目建设会造成土地利用类型改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环境》(HJ19-2011),矿山开采可能导致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评价工作

等级应上调一级,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6、环境风险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环境风险评价工

作等级划分原则见下表。表 1.4-5 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项目 剧毒危险性物质 一般毒性危险物质

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

爆炸危险性物质

重大危险源 一 二 一 一非重大危险源 二 二 二 二环境敏感地区 一 一 一 一该项目不设炸药库,不属于环境敏感地区,不涉及危化品的生产和加工,爆

破作业所使用的硝铵炸药为工程唯一使用的危化品。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

源辨识》(GB18218-2009),硝酸铵储存临界量为 5t,该工程所需炸药及爆破器

用量向公安部门申请,并有专业爆破机构代为爆破。炸药不储存,属于非重大危

险源。由表判定,此次风险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1.4.2评价范围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有关评价工作范围的规定,确定出本项目各环

24

Page 2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境要素的评价范围。

(1)大气环境

根据项目的评价等级及评价区域周围环境状况,确定本次大气环境评价范围

为以采场中心为中心,半径为 2.5km的圆形区域以及运输道路中心两侧 200m的

范围。

(2)地表水环境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无废水外排。 确定本次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东侧平固江

项目所在地上游 500m~下游 2500m的范围。

(3)地下水环境

建设项目场地为中心周边 6km2以内为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4)声环境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

况,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环

境噪声的评价范围,工业场地建设项目边界向外 200m,运输道路中心线外两侧

200m范围内。

(5)生态环境

25

Page 3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结合矿区所在区域

的地形地貌特征、项目所在地道路和河网分布,最终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

价范围为以采场范围边界为基准,向外扩展 1.0km,评价范围约 5km2,评价区范

围内无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分布。

表 1.7-1 项目评价范围评价内容 环境功能级别 评价等级 评价范围大气 二类 三级 以采场中心为中心,半径为 2.5km的圆形区域以

及运输道路中心两侧 200m的范围地表水 Ⅲ类 三级 东侧平固江项目所在地上游 500m~小下游

2500m的范围地下水 Ⅲ类 三级 建设项目场地为中心周边 6km2以内为地下水环

境评价范围噪声 2类 三级 破碎站工业场地厂界向外 200m,运输道路中心

线外两侧 200m范围内。生态环境 / 二级 以采场范围边界为基准,向外扩展 1.0km,评价

范围约 5km2

1.5评价时段与评价重点1.5.1评价时段本项目为新建整合矿山,因此本次评价时段为基建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

主要评价运营期的环境影响。

26

Page 3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5.2评价重点根据本项目的环境影响特征和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现状情况,结合当前环保

管理的有关要求,确定本次评价重点如下:(1)工程分析:突出工程分析,搞清该项目开采期各类污染物的排放点、

排放规律及排放量,为影响评价打好基础,为做好污染防治提供依据。同时还要

做好工程各类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科学合理地确定工程的排放总量。对采矿场

开采界内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恢复

治理方案。(2)污染防治措施及生态影响评价:从经济、技术、环境三个方面,对项目

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评价及其经济技术论证为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

对策建议。针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剥离物,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着重分析矿山

基建期、开采期、闭矿后,矿山植被破坏、土地复垦、水土流失等主要生态问题。(3)环境影响预测: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预测评价该工程对生态环

境、大气环境以及声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环境风险。(4)通过公众参与调查,了解周边群众对建设项目的认识与看法反馈公众

27

Page 3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意见与建议。

1.6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位于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项目周边无历史名胜古迹和风景区等特殊

敏感目标,本次评价选取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本项目工程占地及矿区 300m爆破警戒线安全距离范围内无居民拆迁,距离

项目最近的居民点为下洞居民组,位于矿区采场西侧约 330m。本项目南侧 100m为 638乡道,东侧 600m处为 S223省道。项目矿石运输由

产品堆场运出,经过磅清洗后,经 638乡道 1.2km后接上 S223省道后对外运输

外售,经现场勘查,乡道道路两侧均为山林、农田,无学校、医院等敏感点。本工程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环

境空气等。项目周围环境敏感目标分布状况见表 1.6-1,环境保护目标图见图 1.6-

1。

28

Page 3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1.6-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

环境保护对象 方位 距离m 规模 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

下洞 西侧 330 约 10户,30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上洞 西南侧 575 约 8户,24人坪坑 西北侧 620 约 26户,78人石角上 东北侧 1000 约 30户,90人抱佛山 东侧 600 约 50户,150人文院村 东侧 1000 约 150户,450人玉口村 东侧 2100 约 50户,150人老桥 西侧 900 约 25户,75人土围 东北侧 1600 约 40户,120人甲登 西南侧 1500 约 8户,24人大门头 西侧 1600 约 20户,60人都田村 西侧 2200 约 20户,60人龙砂湾 东北侧 1800 约 12户,36人迎福坝 东北侧 2200 约 30户,90人紫岭塘 东北侧 2200 约 20户,60人芦溪村 西南侧 2200 约 50户,150人老屋场 西南侧 2200 约 25户,75人高嵌 西南侧 1300 约 30户,90人中岭村 西南侧 2200 约 60户,180人黄泥垇 西北侧 1500 约 21户,63人嶂下 西北侧 1800 约 20户,60人草塘 西北侧 2000 约 20户,60人

声环境 场界 四周 厂界 -- 《声环境质量标准》29

Page 3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00m (GB3096-2008)2类标准

水环境 平固江 东北侧 1000 小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Ⅲ类标准

生态环境 评价范围内动植物资源、土地利用等表 1.6-2 沿线交通运输噪声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环境保护目标名称

与道路相对方位

与道路中心线最近相对距离(m)

规模 环境功能及保护级别

运输路线声环境 抱佛山 路两侧 10 50户,150

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类标准

30

Page 3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1图 1.6-1 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图

图例:项目所在地大气评价范围敏感点

比例尺

项目所在地

草塘迎福坝

文院村抱佛山

嶂下

坪坑 土围石角上

玉口村

龙砂湾

紫岭塘

龙砂村

老桥 下洞上洞大门头

都田村黄泥垇

甲登

Page 3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2图 1.6-2 沿线交通运输噪声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抱佛山

矿区

运输路线

Page 3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建设项目概况2.1矿区基本情况2.1.1地理位置整合后的江西省兴国县龙口文院建筑用花岗岩矿区,位于兴国县城南南西方

向直距 11公里处,矿区地理坐标东经 115°17′05″~115°17′14″,北纬 26°21′05″~

26°21′12″。行政区划属兴国县龙口乡文院村管辖。矿区东边约 1公里有京九铁路

和兴国至赣州公里通过,矿区有约 1.2公里乡道与 S223省道相连,矿区交通较

方便。具体位置见图 2.1-1。

图 2.1-1 矿区地理位置图

33

Page 3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1.2矿区现状1、矿区整合前概况(1)六十年代末期江西省地质局区测队在进行过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2)矿区于 90年代开始开采,当时曾经作为铁路道渣供应产地,受当时市

场牵引影响,矿区前期开采量较大。(3)矿区 2006年进行过花岗岩石材矿简测找矿工作。(4)2011年 5月,兴国县永兴石材加工厂竹坑山采石场委托过赣州精达矿

业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过建筑用花岗岩石材矿地质工作,编制了《江西省兴国县龙

口镇竹坑山建筑石料用花岗岩矿资源储量简测报告》。该报告估算,兴国县永兴

石材加工厂竹坑山采石场截至 2011年 3月 31日保有建筑石料用花岗岩矿内蕴经

济资源量(333)矿石量 21.66万立方米,矿山累计查明建筑用花岗岩资源储量

(122b+333)矿石量 51.77万立方米,其中 2006年 9月 30日以后至 2011年 3月

31日,矿山共消耗 122b资源储量 10.11万立方米。2006年 9月 30日以前共消耗

122b资源储量约 20万立方米;该报告经专家评审,兴国县矿产资源管理局备案

备案文号:兴矿储备字【2011】第 1106号。

34

Page 3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2014年 11月,兴国县双源采石场委托过赣州精达矿业技术有限公司

进行过建筑用花岗岩石材矿地质工作,编制了《江西省兴国县双源采石场文院建

筑石料用花岗岩矿资源储量简测报告》;该报告估算,兴国县双源采石场文院建

筑用花岗岩矿区截止 2014 年 10 月 31 日,累计查明建筑用花岗岩矿

(122b+333)矿石量 66.14万立方米(合 164.74万吨),其中采空消耗资源量

(122b)矿石量 23.99万立方米(合 59.98万吨),2006年 9月 30日以前消耗资

源储量约为 13.99万立方米(合 34.98万吨),2006年 10月 1日-2014年 10月 31

日消耗矿石量 10万立方米(合 25万吨),保有(333)资源量 42.15万立方米

(105.39万吨);该报告经专家评审,兴国县矿产资源管理局备案,备案文号:

兴矿储备字【2015】第 0135号。整合前两矿区基本情况:两矿区最早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有民采,为

当时京九铁路和兴国至赣州公路的主要几个提供石料的采石场,由于地表覆土较

厚,当时开采工作面主要沿乡道开采,2000年以后,兴国县双源采石场及兴国

县永兴石材加工厂的开采位置才基本稳定在现有采矿许可证内,两矿区办理了采

矿许可证。由于矿区于 90年代开始开采,整合前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5

Page 4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国土发[2009]141

号)、《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控制和规范矿业权协议出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规[2015] 3号)、《江西省安监局、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江西省公安厅关于

印发江西省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安监管一字

[2014]76 号)文件精神,结合兴国县双源采石场文院建筑用花岗岩矿和兴国县永

兴石材加工厂竹坑山采石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实际情况,2015年兴国县双源采

石场文院建筑用花岗岩矿与兴国县永兴石材加工厂竹坑山采石场申请进行矿区整

合,2016年兴国县矿产资源管理局以“兴矿管字[2016]27号文批复,同意以兴

国县双源采石场龙口文院建筑用花岗岩矿为整合主体对以上两矿区进行整合。2、环境现状目前矿区范围内无工业污染源。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较好,周边为山地,开

采矿体周围 300米内无高压线路、铁路、等级公路等设施,没有民居。新设矿区以往经多年开采已形成南北两个开采矿坑,采壁较陡。

36

Page 4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2.1-2 矿山现状图

2.1.3矿区资源情况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1)矿区范围规划(划定)情况整合后的兴国县龙口文院建筑用花岗岩矿区拟办证采矿许可证界定范围由 5

37

Page 4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个拐点圈定,面积 0.116635km2,开采深度由+241.3 米至+175 米标高,。矿区范围

拐点坐标见表 2.1-1。表 2.1-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号 北京 54 座标 西安 80 座标X Y X Y

1 2904116.592 38629931.97 2904062 386298762 2903951.592 38630209.97 2903897 386301543 2903614.592 38630125.97 2903560 386300704 2903633.592 38629906.97 2903579 386298515 2903939.592 38629882.97 2903885 38629827

面积:0.116635km2 开采深度:+241.3m~+175m标高

图 2.1-3 矿山开采范围规划图(2)矿区自然地理及经济简况

38

Page 4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区内地势低,属丘陵地区,矿区内最高海拔标高 241.3 米,最低标高 160 米,

相对高差 81.3 余米。山脊总体走向为近北西向,地表植被不发育。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温湿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18.3℃,最低气温-

6.2℃,最高气温 38.4℃。1 月平均气温 6.9℃,7 月平均气温 28.4℃,年平均降水

量 1588 毫米,无霜期 280 天。区内经济以农业、林业为主,农作物主产水稻、大豆、花生、油菜等。(3)地质勘查工作概况赣州精达矿业技术有限公司于 2016年 6月对江西省兴国县龙口文院建筑用

花岗岩矿区进行了地质勘查工作,编制了《江西省兴国县龙口文院建筑用花岗岩

矿区资源储量地质报告》,大致查明了矿区内建筑用花岗岩矿体的分布、规模、形

态、产状和厚度变化,大致了解了矿区范围内建筑用花岗岩矿体的矿石质量,大

致了解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矿区累计查明建筑用花岗岩矿矿石量(333+122b)189.09万立方米(472.73万

吨),其中保有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 114.54万立方米(286.36

39

Page 4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万吨),累计消耗 122b矿石量 74.55万立方米(186.38万吨)。3、方案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本方案是以赣州精达矿业技术有限公司于 2016 年 6 月对矿区进行的地质勘

查工作成果为基础,对地质报告估算的矿体资源储量进行方案设计,其它有待查

明的储量,应按规定程序申报、评审后另行设计。因此,本方案为总体开发的一

部分。

2.2 拟建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单位:兴国县双源采石场。建设地点:项目选址位于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

115°17′05″~115°17′14″,北纬 26°21′05″~26°21′12″。详见附图 1。建设规模:项目矿区面积为 0.116635km2,采用露天开采,开采标高为

+241.3~+175m。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服务年限:9.07年。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 391万元,计划环保投资约 60万元,约占工程

40

Page 4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总投资的 15.35%。

2.3工程建设内容本工程主要由主体工程(露天采场、破碎站工业场地),辅助工程(办公生

活区),储运工程(临时排土场、产品堆场、交通运输),公用工程(包括给排

水、供电等)、环保工程(包括废气治理、废水治理、噪声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

置和矿山生态复垦等)等部分组成。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详见表 2.3-1。

41

Page 4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2

Page 4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2.3-1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组成一览表

工程名称 工程内容 备注

主体 工程

露天采场 项目矿区面积为 0.116635km2,采用露天开采,开采标高为+241.3~+175m。设计开采的采场高度为 70m,台阶高为 10m,共分 6个台阶;开采规模 30万 t/a,服务年限 9.07a。 原有设备规模较小且较为

落后,设备均为新建内容破碎站工业场地破碎站工业场地占地约 1200m2。破碎站处理能力为 30万 t/a。矿石加工采用 1条生产线,破碎、筛分过程矿石转运采用皮带廊运输方式,皮带廊密闭。破碎站工业场地内主要布设给料机、粗碎设备、细碎设备、分级筛分等设备、矿产品堆场等,无原矿堆场,矿山来料直接加工。

辅助 工程 办公生活区 位于采矿区西南侧,占地约 200m2,主要包括办公室、值班室、宿舍、食堂等设施。

依托整改前双源采石场办公生活区

储运 工程

临时排土场 项目设 1个临时排土场,排土场布置于露天采场东北侧边界以外约 150m的沟谷中,占地面积约 6000m2,容积约 7.2万m3,配套建设截水沟和挡土坝。

新建,整合前未设置规范的排土场,均在采空区进

行堆放

交通运输矿石:采用 15t 载重汽车运输。本项目不设置柴油储罐。剥离岩土:采用汽车运输,由采场运至临时排土场暂存,岩石全部加以综合利用。表土与岩石分开堆存,表土拟用于后期土地复垦。

本项目仅修建矿山内部部分运输道路,不涉及外部运输道路的修建。产品运输直接利用现有交通道路

运输

公用 工程

给排水给水系统:矿山生产、消防用水取来自西侧的小溪和矿区沉淀池,设计在开采范围西侧+50m建一个 50m3高位水池;职工生活饮用水取自附近山泉水。排水系统:采场汇水及临时排土场淋溶水经过沉淀池的沉淀后回用于生产。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外运用作农肥。

依托整改前给排水工程

供电矿区主供电源引自龙口镇供电站的变电所。节能变压器容量为 600KVA,高压 10KV,动力电源电压 380V,生活用电电压 220V,供矿山生产生活用电。全年矿山总用电量为 28万Kwh,吨矿石耗电量为 0.93Kwh。

依托整改前双源采石场供电系统

环保 工程

露天采场、产品堆场、临时排土场防尘、运输道路扬尘

采用洒水抑尘,水源来自矿区沉淀池和西侧小溪。 /

破碎站工业场地除尘

破碎和筛分采用 1 套布袋除尘器对矿山产生的粉尘进行治理,除尘效率 η>99%,风量6000m3/h,粉尘经处理后由 15m高排气筒排放。破碎站破碎设备及转运皮带廊采取密闭措施。

新建工程

43

Page 4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生产废水处理 采场设 120m3 沉淀池 1 座,临时排土场设 10m3 沉淀池 1 座,车辆进出口设 5m3 沉淀池 1 座,

工业广场设 1m3 沉淀池 1 座,废水沉清后打入采场高位水池加以回收利用。 生活污水处理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外运用作农肥,加以利用,无外排。

噪声防治 安装时采用减振措施,尽可能选用低噪设备,加强绿化,并充分利用山体地形隔声。

固废处理处置 剥离岩土全部加以综合利用,本项目设置一处临时排土场,用于临时堆存剥离岩土,用于矿山闭矿时复垦之用,废石加以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统一清运;除尘器灰渣外售综合利用;

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恢复

1、剥离下来的废土石运至临时堆场,堆场下方修筑挡土墙,挡土墙下部留有泄水孔;2、在边坡及平台植树、种草,增加土壤抗侵蚀能力;3、在采区下方构筑挡土工程,防止泥沙直泻入河道、农田;4、在采场区周边、道路内侧建设排水渠;5、闭矿后,采矿场、临时排土场等进行全面复垦。

44

Page 4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4 产品方案本项目所采矿石经破碎加工后成为各种规格建筑用石子及石粉,产品方案见

下表,实际产品方案由客户订单确定。表 2.4-1 产品方案一览表

序号 产品规格 单位 数量1 32~22mm 万 t/a 102 22~15mm 万 t/a 103 15~8mm 万 t/a 54 8~4mm 万 t/a 35 石沫 万 t/a 2

2.5主要生产设备原有设备因规模较小且为落后设备,均淘汰重新购买,本项目生产设备主要

可参见下表。表 2.5-1 主要采掘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1 挖掘机 台 22 W-3/5压风机 台 13 VF7/7空压机 台 24 轻型潜孔钻机KQY90 台 15 YT-24钻 台 26 破碎设备 台 17 水泵 台 28 变压器 台 19 汽车 台 310 电焊机 台 1

2.6公用及辅助工程1、供电区内电力资源充足,可满足矿山开采和生活用电。矿区主供电源引自龙口镇

45

Page 5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供电站的变电所。节能变压器容量为 600KVA,高压 10KV,动力电源电压

380V,生活用电电压 220V,供矿山生产生活用电。全年矿山总用电量为 28万

Kwh,吨矿石耗电量为 0.93Kwh。2、供水矿山生产、消防用水取来自西侧的小溪和矿区沉淀池,设计在开采范围西侧

50m建一个 50m3高位水池;职工生活饮用水取自附近山泉水。矿区消防用水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矿区室外消防用水量 15L/s,室内消

防用水量 10L/s,消防水池内贮有消防用水水量 30m3,水池内的不变水量供给消

防用水。3、排水(1)雨水排水本项目为矿山开采项目,在采场封闭圈外侧、矿山运输道路内侧及矿石堆放

场周边设置雨水导排系统,避免剥采表土因雨水冲刷而流失。(2)生产废水采场汇水及临时排土场淋溶水经过沉淀池的沉淀后回用于生产。(3)生活污水

46

Page 5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职工均不在作业场内食宿,不产生生活污水排放;职工少量如厕粪便

等利用旱厕处理后用于周边林地绿化肥料。

2.7运输方案设计本项目采用的总体开拓运输方案为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即采场内采用

汽车运输,矿石由汽车运往破碎站。

矿山设计年产矿石 30万 t,年总运输量约为 30万 t,破碎站总出入口位于破

碎站的南侧,项目矿石运输由产品堆场运出,经过磅清洗后,经 638乡道 1.2km

后接上 S223省道后对外运输外售,运输较方便。

矿产品外售采用汽车运输的方式,装载量按 15吨计,运输时间为 8h/d,每

小时运输 8.3次,夜间不运输。

经现场勘查,乡道两侧均为山林、农田,无学校、医院等敏感点,仅在乡道

和 S223省道交口处有 1处居民点,矿石运输过程中的交通噪声、粉尘等对周边环

境影响不大。

2.8总图布置1、矿区总平面布置矿区总平面布置内容主要有露天采场、工业场地、临时堆场、办公生活区等。

47

Page 5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爆破工程委托专业爆破工程公司进行,矿区不设炸药储存库。2、矿区总体布置(1)露天采场项目矿区面积为 0.116635km2,采用露天开采,开采标高为+241.3~+175m。

设计开采的采场高度为 70m,台阶高为 10m,共分 6个台阶;开采规模 30万

t/a,服务年限 9.07a。(2)工业场地矿山工业广场设计布置在采场南东侧,处在露天爆破警戒线范围外。破碎站

工业场地占地约 1200m2。破碎站处理能力为 30万 t/a。矿石加工采用 1条生产线,

破碎、筛分过程矿石转运采用皮带廊运输方式,皮带廊密闭。 破碎站工业场地内

主要布设给料机、粗碎设备、细碎设备、分级筛分等设备、矿产品堆场等,无原矿

堆场,矿山来料直接加工。(2)临时堆场项目设 1个临时排土场,排土场布置于露天采场东南侧边界以外约 150m的

沟谷中,占地面积约 6000m2,容积约 7.2万m3。矿山开采过程中会有少量废石及

裂隙中充填的粘土集中堆存在临时堆场内,为防治泥石流危害,保证排土场稳定,48

Page 5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排土场周围开挖截洪沟,并设置挡土墙,以防止地表径流汇集到排土场,排土

场下部建拦渣墙,沉淀池。表土堆存中要分层压实,待矿山闭坑后用于环境治理。(3)办公生活区根据开发利用方案,企业员工主要从当地招聘,布置于露天采场南侧边界以

外约 350m的宽缓地带,占地面积约 200m2,主要为采矿设备停放、排班、临时休

息、矿山工人生活、娱乐的场所。依托整合前办公生活区。(4)开拓运输道路矿山开采为自上而下水平分层台阶式开采,根据矿区地形,将首采区开采的

矿石运出,首采区开采结束后,将山上的路逐次引修至下一个开采层。采用公路

开拓,汽车运输方案。该方案与其它方案有以下优点:①装载机工作线要求较短,可以提高矿山的生产能力。②公路曲线半径小、坡度大、降低了土石方工程量,施工方便,新水平准备

快。③ 汽车机动灵活,便于矿石、盖层(夹石)的分采分运,也便于质量搭配。

矿山运输道路设计指标为纵坡平均 6.5%,最大 10%,宽度 4.0m,转弯半径最少

15m。碎石路面。49

Page 5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矿选用汽车—公路运输开拓方案,矿山道路采用折返式布线方式。

露天采场总出入口位于采场东南侧,矿山道路从采场总出入口以折返方式修

建上山公路。各水平运输道路均由此开拓公路沿地形等高线布置联络道进入采场。

为了保障运输安全,道路外侧设置连续型挡车墩,内侧设置排水沟。

2.9工程占地本工程占地包括露天采场占地、工业场地、临时排土场占地、办公生活区、矿

区内部运输道路等。项目总占地面积 11.6635hm2,其中永久占地 11.6435hm2,临

时占地 0.02hm2,占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和荒草地,不占用基本农田。

2.10项目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本工程劳动定员 23人,其中生产工人 18人,管理及辅助人员 5人。年工作

日 280天,每天一班作业,每班工作 8小时。职工均不在厂内住宿。

2.11 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 2.11-1。

50

Page 5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2.11-1 综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矿产资源储量保有储量

1.1 矿石量 万立方米 114.54 333

设计资源量1.2 矿石量 万立方米 114.54 333

2 生产能力 万立方米/年 原矿石 12 30万吨/年3 服务年限 年 9.07

4 开采方式 露天开采5 开拓方法 公路运输开拓6 采矿方法 山坡露天开采 爆破法7 主要技术指标

7.1 采矿回采率 % 95

7.2 采矿贫化率 % 0

7.3 工作台阶高度 m 10

7.4 最终边坡角 ° 53.2/53

8 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剥采比 m3/m3 0.49

9 投资 万元 391

10 成本与费用直接生产成本 万元/年 384

销售费用 万元/年 6.4

管理费用 万元/年 20

财务费用 万元/年 0

总成本与费用 万元/年 410.4

11 销售收入、税金、及利润

51

Page 5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 年销售收入 万元/年 633.6

11.2 增值税 万元/年 44.6359

其中:

销项税额 万元/年 92.0165

进项税额 万元/年 47.3806

12 年销售利润 万元/年 74.2244

13 所得税 万元/年 18.5561

14 税后利润 万元/年 55.6683

15 利润率 % 8.7916 投资还本期 年 6.11

52

Page 5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工程分析3.1矿山开采工程概况3.1.1开采境界整合后的江西省兴国县龙口文院建筑用花岗岩矿区,位于兴国县城南南西方

向直距 11公里处,矿区地理坐标东经 115°17′05″~115°17′14″,北纬 26°21′05″~

26°21′12″。整合后的兴国县龙口文院建筑用花岗岩矿区拟办证采矿许可证界定范

围由 5 个拐点圈定,面积 0.116635km2,开采深度由+241.3 米至+175 米标高,。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3.1-1。表 3.1-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号 北京 54 座标 西安 80 座标X Y X Y

1 2904116.592 38629931.97 2904062 386298762 2903951.592 38630209.97 2903897 386301543 2903614.592 38630125.97 2903560 386300704 2903633.592 38629906.97 2903579 386298515 2903939.592 38629882.97 2903885 38629827

面积:0.116635km2 开采深度:+241.3m~+175m标高3.1.2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1、地层矿区地层简单,仅有第四系全新统(Q4)。分布于矿区东部,沿水沟分布,岩性为耕植土、亚粘土、亚砂土、砂砾石层,

厚度一般 1~4米。

53

Page 5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构造矿区范围内,未见大的断裂构造,但由于受区域构造应力影响,规模较小的

节理、裂隙发育。

3、岩浆岩矿区内出露的主要为加里东期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为羊山岩体,岩石呈浅

灰白色夹浅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4、矿体地质特征矿体赋存于加里东期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内,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即为

用花岗岩石材矿体,矿体延长 500 米,宽 300 米,赋存标高 241.3~175 米。矿石结构、构造及主要矿物组成:矿区矿石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主要由

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等矿物组成,主要为花岗结构、似斑状结构,块状构

造。5、矿石的质量特征矿体赋存于燕山期花岗岩中,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

白云母等,副矿物有锆石、磁铁矿、磷灰石等,次生矿物有绢云母及绿泥石。矿石结构为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54

Page 5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花岗岩矿石呈浅灰色—浅肉红色,结构致密、坚硬。因而能满足铁路、公路及

民用建筑石料质量要求。矿区内矿石物理性能良好。抗压、抗剪强度高。此类矿石

加工简单,只需人工破碎即可。

3.1.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水文地质条件矿区为山区地形,最高海拔标高 241.3米,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 160米左右。

矿区范围地表无大的水体存在,山沟多为干谷,仅小溪常年流水。地表水受大气

降雨和地下潜水补给。花岗岩石材矿体呈致密块状体,节理、裂隙不发育,又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

之上,为极弱含水层。地表水除极少量沿裂隙渗入地下矿体外,绝大部分沿地表

自然排泄于矿区沟谷中。矿区溪水长年流水不断,清澈透明,水质良好,可满足

矿山生产、生活用水。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2、工程地质条件矿区花岗岩石材矿体呈致密块状体,处于地形坡度 20-55度山体内。矿体及

四周岩石单一,均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且矿体赋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

55

Page 6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矿区范围内矿体覆盖层较薄,总剥离量 92.25万立方米,矿区剥采比仅 0.49:

1,小于 0.5: 1,矿区适宜露天开采;就地就近建厂,进行加工,矿体开采台阶高

度 10米,开采边坡角考虑到矿区开采高都较高因此控制在 60o,,不易诱发塌方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本矿床开采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3、环境地质兴国县龙口文院建筑用花岗岩矿离主要村庄较远(直线距离大于 300米),

但距小溪流和村级公路仅 20米。根据江西省兴国县龙口文院建筑用花岗岩矿区资

源储量地质报告,矿区浮土及风化一半风化层的剥离土石和花岗岩石材矿的开采,

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而污染环境。但矿床的开采对矿区的生态环境一森林生态

系统、自然景观的整体格局,特别是对公路和小溪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要防止

剥离产生的废土、废石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因此,要切实选择好排土场,做

好拦砂固土、固石和植被恢复工作,以避免人为地质灾害发生,确保生态环境。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确定矿床开采标高在 175米以上,高于侵蚀基准面,利于自然排水。矿体围岩单一

力学强度高、结构面不甚发育、稳定性好。工程地质不突出、无原生环境地质问题

56

Page 6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矿石及废弃物不易分解有害成分,采矿活动不形成对周围环境及水体污染。因此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简单类型(Ⅰ型)。

3.1.4设计利用矿产资源储量矿区累计查明建筑用花岗岩矿矿石量(333+122b)189.09万立方米(472.73万

吨),其中保有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 114.54万立方米(286.36

万吨),累计消耗 122b矿石量 74.55万立方米(186.38万吨)。

3.1.5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赣州精达矿业技术有限公司于 2016年 6月对江西省兴国县龙口文院建筑用

花岗岩矿区进行了地质勘查工作,编制了《江西省兴国县龙口文院建筑用花岗岩

矿区资源储量地质报告》,大致查明了矿区内建筑用花岗岩矿体的分布、规模、形

态、产状和厚度变化,大致了解了矿区范围内建筑用花岗岩矿体的矿石质量,大

致了解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区累计查明建筑用花岗岩矿矿石量(333+122b)189.09万立方米(472.73万

吨),其中保有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 114.54万立方米(286.36

万吨),累计消耗 122b矿石量 74.55万立方米(186.38万吨)。各项工作基本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57

Page 6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2矿山开采3.2.1开采方式根据矿床的矿体赋存条件、矿山实际情况,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开采方式为

山坡型露天开采。 自上而下分台阶逐层开采。本次设计开采范围由 5个拐点圈定,

矿区面积为 0.116635km2,开采标高+241.3~+175m。

3.2.2开采境界的圈定1、本项目开采范围位于矿权范围内,设计开采深度:+241.3~+175m。矿体

延长 500 米,宽 300 米。2、露天开采境界圈定的原则(1)在设计开采范围内根据地形条件圈定开采境界;(2)圈定开采境界时考虑地表的约束条件;(3)平均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剥采比;(4)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回收矿产资源;(5)采场最终边坡角≤55°。3、回采率本矿开采的采场高度为 70m,台阶高为 10m,共分 6个台阶。根据最终境界

平面图、剖面图可知,储量估算边界线和最终边坡线重叠,开采台阶损失与由于

58

Page 6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台阶坡面角为 65°而超采的量相当,因此,工作面阶段设计损失可不计,采矿回

采损失主要损失在底部、开采不当或没有按规定开采造成。工作面阶段回采率一

般为 85~92%,本方案取 95%;损失率为 5%;废石混入率取 0。4、最终边坡角的确定采场最终边坡角是圈定露天采场境界的主要参数,依据国家行业标准《金属

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以及《采矿设计手册》规定:“岩石状矿

床最终边帮角:开采最终边坡高度小于 100m时为 55~60°;100~150m 时为 50

~55°;大于 150m 时小于 50°”。本次设计采场最终边坡角是根据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及有关设计规范选取的,

露天采场最终边坡角为 53.2°,53°,采场终了台阶坡面角为 60°。综上可知,本次设计主要边坡参数结合矿山实际,在标准、规范规定的范围

内,是合理的,为确保边坡的稳定,矿山在生产建设前应委托有资质的研究单位

进行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更加安全、合理的边坡角。本次设计露天采场主要参

数见下表。矿山运输道路设计指标为纵坡平均 6.5%,最大 10%,宽度 4.0m,转弯半径

59

Page 6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最少 15m。碎石路面。表 3.2-1 露天采场参数表

项目 单位 构成要素采场最高标高 m 241.3

采场底部标高 m 175

台阶高度 m 10

最高台阶标高 m 235

最低台阶标高 m 175

台阶数量 个 6

安全平台宽度 m 4

台阶坡面角 ° 65

最终边坡角 ° 53.2°,53°终采底盘 m ≥15

最小工作平台宽度 m >4运输道路宽度 m 4

运输道路最大纵坡 % 6.5

运输道路最小转弯半径 m 15

矿石回采率 % 95

3.2.3矿床开采(1)采矿方法矿山露天开采,采场标高在+241.3m~+175m之间。开采方法为自上而下分台

阶开采。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分台阶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台阶高度 10m。采用公路

开拓~汽车运输方式,开拓公路以折返的形式布置在山坡上,为了避免顺层开采,

采矿工作线沿走向布置,垂直于走向推进,初期运输水平宽度达到 30m以上,

修建挖掘机道路至台阶顶部,对表土、废岩进行剥离,剥离物用挖掘机翻运至初

60

Page 6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期运输水平,然后装车,由短运车辆送至临时排土场排弃,用于矿山采剥扰动区

域的复土、复绿。开采台阶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并保持一定的超前关系,正常情况下,形成 2

个可以交替推进的工作平台。在开采过程中和开采终了时在空间上形成阶梯状,

直到靠帮到界,开采到边界。矿山开采过程中,采场中有部分最终边坡与矿体产状相同,属于顺层边坡,

为避免顺层开采引发边坡失稳、滑塌,采矿工作线沿走向布置,垂直于走向推进,

并严格按设计留设靠帮边坡,以确保矿山生产安全。本设计采矿场共划分为+235、+225、+215、+205、+195、+185、+175,6个台阶。

其中安全平台宽度为 4m,最终边坡角≤53.2°,53°。(2)穿孔工作该矿的矿岩均需进行穿孔爆破才能进行装载。中深孔穿孔设备选择轻型浅孔

凿机。潜孔钻机的凿岩效率取为 50m/台·班,根据穿孔工作量,并考虑中深孔的

工作条件及废孔率;经计算需要潜孔钻机 4 台。(3)爆破工作采场采用预裂爆破、中深孔爆破相结合的穿爆方式进行现场爆破工作。炮孔采

61

Page 6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用三角形布孔,孔径 40mm,孔距 1.0m,最小抵抗线 1.12m。采用乳化炸药爆破,

平均炸药单耗 0.40kg/m3,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起爆,多排孔微差爆破,每天爆

破 1次。正常生产每次爆破矿岩量约 1000t,炸药消耗量 160kg。同时为了保证最

终边坡的稳定性,当生产工作面靠近固定边帮时还必须采取预裂爆破措施。根据《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中深孔爆破警戒半径为 200m,在山坡上爆破应

按《爆破安全规程》规定,增大 50%的警戒半径,因此设计确定矿山爆破警戒半

径为 300m(总平面布置图中的爆破警戒线是按 300m半径圈定的)。由于实际爆

破点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每次实际警戒范围按照爆破点的实际位置和最小

抵抗线的方向,根据设计要求的距离派出警戒人员,并及时撤离到安全警戒线以

外的地区。(4)采装工作根据矿山生产规模、工作制度、台阶高度等指标,采用挖掘机 2 台、装载机 2

台采装,15t自卸汽车运输,矿石直接外运。(3)运输工作采场内各工作面采用 15t自卸汽车运输矿石,6个台阶开采。阶段之间有道路

62

Page 6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连通,采场各阶段的矿石和表土分别由 15t自卸汽车经上山道路运至低凹处复垦。

根据矿山年产矿石 30万吨和运距计算,矿山需 15t 汽车 3辆。矿山开采工艺及产污环节见图 3.2-1。

图 3.2-1 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3.2.4采场、临时排土场防排水系统

1、采场防排水(1)采场防洪为保护露天采场不受坡面洪水影响,保证开采边坡稳定,减少采场汇水,设

计沿矿山永久边帮外侧应开挖截洪沟。截洪沟断面呈梯形,上口宽 0.6m,下口宽

63

Page 6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0.5m,沟深 0.5m。(2)采场排水①采场汇水量采场汇水面积内 24h最大水量按下式计算:Q=αH24F

式中:Q——24最大总量,m3;α——径流系数,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碎石路面取 0.4;H24——查当地暴雨参数多年 24h降雨量最大值为 149mm;F——汇水面积,21885m2。

将数值代入上式,求得采场汇水量为 1304.36m3/d(54.35m3/h)。②采场排水方式本矿山为山坡露天开采,在山坡露天开采过程中,工作面保证有一个 3‰的

坡度,设计最大排水高度为 30m。选用 150WQ30-30-30型水泵 2 台(一用一备),

功率 30kw,扬程 30m,流量 30m3/h。暴雨天要停止生产作业。本评价要求在采场北侧修筑截洪沟,将采场汇水引至采场沉定池,经沉淀池

处理后,作为开采抑尘用水和道路洒水使用。采场沉淀池设计:设计表面负荷为 1.5m3/(m2·h),沉淀时间 2h,沉淀池尺

64

Page 6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寸 10m×6m×2m,有效容积为 120m3。2、临时排土场防排水(1)临时排土场防洪项目设 1个临时排土场,排土场布置于露天采场东北侧边界以外约 105m的

沟谷中,占地面积约 6000m2,容积约 7.2万m3,矿山要按设计进行排土,排土

场堆放角度应小于 35°,同时加强弃土、废石的综合利用,减少废石土的堆放量。矿区临时排土场上游修建截水沟,截排暴雨季节地表径流,防止地表径流冲

刷坡面,浸润边坡岩体,防止边坡发生滑坡地质灾害,上游修建截水沟,下游有

矿山道路经过,在其下游修建挡土墙,防止排土场发生滑塌地质灾害。挡土墙采

用浆砌块石结构(2)临时排土场排水①临时排土场充水因素分析临时排土场均位于冲蚀凹地中,四周高,中间低,主要充水来源为大气降水。②临时排土场汇水量临时排土场汇水面积为 6000m2,汇水量为 86.66m3/d(3.61m3/h);③临时排土场排水方式

65

Page 7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评价要求在临时排土场下游设一座 10m3 沉淀池,收集沉淀后的降水通过

水泵打入采场高位水池(50m3)供采场作业使用。临时排土场沉淀池设计:设计表面负荷为 1.5m3/(m2·h),沉淀时间 2h,沉

淀池尺寸 4m×2.5m×1m,有效容积为 10m3。3、工业广场排水企业将沿工业广场外围修筑一圈截水沟,截排地面径流,将其沉淀后排至地

面水系的排水沟。①工业广场汇水量临时排土场汇水面积为 1200m2,汇水量为 17.33m3/d(0.72m3/h);③临时排土场排水方式本评价要求在工业广场设一座 1m3 沉淀池,收集沉淀后的降水用于洒水抑尘。沉淀时间 2h,沉淀池尺寸 1m×1m×1m,有效容积为 2m3。

3.3 破碎工段工艺流程1、破碎工段工艺流程破碎工段工艺流程详见下图。

66

Page 7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3.3-1 破碎工段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2、工艺流程简述根据采出矿石粒度及产品方案要求,破碎流程确定为两段一回路。采出矿石

运至原矿仓靠自重给入一级破碎机破碎,随后进入二级破碎机进行二次破碎,破

碎后的矿石经筛分机筛分出所需产品尺寸的石子及石粉,其中每步工艺设备均带

水洗过程。

3.4 剥离岩土排弃3.4.1 剥离岩土分析由于本矿区围岩及矿体基本为花岗岩矿,根据详查地质报告,本次设计开采

范围内剥离物主要为第四系剥离物,剥离物可用于道路建设或堆放于临时排土场,

用于矿山复垦。

3.4.2 剥离量与处置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可知,矿区开采境界内设计圈定的矿石量总计 114.54万立

方米(286.36万吨),平均剥采比 0.49t/t,剥采比小,服务年限内矿山总的剥离

67

Page 7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岩土量为 140.32万 t,根据开发利用方案中设计,大约 124.42万 t岩石作为矿产

品用途外售加以综合利用,整合后大约 15.9万 t(5.88万m3)表土需堆存。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可知,矿床开采的剥离物主要为第四系表土,本评价要求

企业对全部剥离岩石经在排土场临时堆存后 124.42万 t作为矿产品用途外售加以

综合利用。该要求与本项目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书里的建议一致,做好剥离土

石的综合利用,达到露天开采固体废弃物零排放的要求。并且本评价要求对剥离

表土单独堆放,用于后期复垦。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既减少了剥离岩土占地以

及引起的二次环境污染,又综合利用了资源,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3.4.3 临时排土场位置及容量临时排土场位置:项目设 1个临时排土场,排土场布置于露天采场东北侧边

界以外约 150m的沟谷中。

废石(土)容量:用多台阶排土,高土高排,低土低排的方式,分台阶堆放,

台阶高度 8m,共 2个台阶,台阶坡面角 35°。

按照堆排阶段高度 6m、阶段安全平台宽度 4m、阶段坡面角 35°,堆高 2层,

有效容积 7.2万m3,本项目服务年限内大约 45.4万 t(16.8万m3)表土需堆存,

68

Page 7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可以满足大约 15.9万 t(5.88万m3)表土堆放需求。

3.5污染源分析3.5.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本工程建设施工期约6个月。施工阶段主要是采场基建、运输道路以及生产设

施。施工阶段主要污染源分析如下:1、噪声源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拟建工程的施工机械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吊

车、钻机等。经类比调查,确定施工期产噪设备噪声级如下表所示。表 3.5-1 主要设备噪声源强表

产噪设备 声级/距离(dB(A)/m) 产噪设备 声级/距离(dB(A)/m)

推土机 85~90/3 振捣棒 87/5

挖掘机 84/5 电锯 103/1

装载机 85/3 汽车 85/10

移动式空压机 89/3 风镐 98/1

起重机 82/10 切割机 88/1

2、水污染源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采场基建等施工过程产生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是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及清洗用水。施工机械

运转、维修以及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产生的废水会含有一定量的油和悬浮物。

69

Page 7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施工期生活污水为施工队伍的生活活动,主要包括盥洗废水和粪便污水,含

有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等。3、大气污染源该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空气污染物为废气和扬尘,其中废气主要来源于

各种燃油机械的废气和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尾气,扬尘的主要来源为:①建筑材料如水泥、石灰、砂子等在装卸、运输、堆放过程中将产生扬尘;②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往来将造成地面扬尘;③施工垃圾在堆放和清运过程中将造成地面扬尘。上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扬尘将会造成周围空气环境的污染,其中又以

扬尘的危害较为严重。4、固体废物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矿山基建产生的施工渣土、建筑垃圾和生活

垃圾。施工期发生的主要土石方工程主要为废弃的岩土,项目共产生少量的弃土,

运至临时堆场堆存。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的各种生活用品以及饮食垃圾。若不及时清运处理,

70

Page 7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则会腐烂变质、孳生苍蝇蚊虫、产生恶臭、传染疾病,从而给周围环境和作业人员

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3.5.2 营运期污染源分析自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本工程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多处产污环节,可以产

生废水、粉尘、噪声、振动以及固体废物等污染。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粉尘和噪声

污染,现将各污染因子产生情况简述下:3.4.2.1大气污染源强拟建工程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采场穿孔、铲装、运输等工序产生的粉尘,爆

破时产生的炮烟,破碎、筛分工序产生的粉尘,以及堆场扬尘等。其排放特点是:

①排放高度低,属于面源污染;②排放点多而且分散;③排放量受风速和空气湿

度影响较大。1、采场粉尘(1)穿孔穿孔工艺是用潜孔钻机打深孔,本项目选用 2 台潜孔钻。工作时会产生一定

的粉尘污染,由于排放点接近地面,因此只对近距离和采石工人产生影响。项目凿岩过程为湿式凿岩,经同类矿区调查,排放粉尘量为 1.64t/a。

71

Page 7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爆破粉尘爆破时相应产尘量约 25g(粉尘)/m3(土石方),因此爆破时粉尘年产生

量为 7.32t。爆破后,粒径大的粉尘在短时间内在爆破区内沉降,直径<10μm的

飘尘不易沉降,但仅占产尘量的 1%,另外在直径 10~45μm 的粉尘在爆破区内

也不能短时间沉降,合计为 10%左右,故本项目爆破粉尘产生量为 0.73t/a。(3)采矿粉尘(非爆破作业)采剥下来的石料和少量的土岩在采装过程中可以产生一定量的粉尘,据相关

研究资料,若无防尘措施,铲装作业的粉尘产生速率约为 7.5kg/h,距作业点 6m

处粉尘产生浓度约为 80mg/m3,起尘状况与风速和土岩潮湿情况有关,本项目勤

于洒水抑尘,可明显降低铲装粉尘的产生量。洒水抑尘效率约为 80%,因此,粉

尘排放速率约为 1.5kg/h,厂界监控点粉尘浓度小于 1mg/m3,每天持续采装时间

约为 8小时,因此本项目采装作业过程中粉尘产生量约为 60kg/d(16.8t/a),排

放量约为 12kg/d(3.36t/a)。2、破碎筛分粉尘矿石采装运至破碎站后,通过颚式破碎、圆锥破碎、震动筛分、皮带机传送等

72

Page 7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过程都会产生粉尘,采石场的粉尘污染物也主要来自于破碎筛分过程。建设方拟对项目破碎站采用洒水的方法抑尘。项目在破碎站旁设有水罐,在

破碎机进料口及出料口、下料场均设置摆臂式洒水喷头对破碎机石料进行水喷淋

降尘;同时,输送带设置水喷淋装置,保持石料的湿度,抑制粉尘的产生。为了

最大限度减小破碎站粉尘的排放,保证粉尘排放能达到相应标准的要求,项目应

采取更为严格的除尘、降尘措施,具体如下:(1)对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皮带运输机采用单体钢板箱体密闭,设备

与输送带衔接处均密闭处理;(2)除尘器设置情况:项目共设 1条生产线,包括颚式破碎机(粗破)1

台,圆锥破碎机(细破)1 台及筛分机 2 台。破碎站共设置布袋除尘器 1 套,通

过风机将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和筛分机的粉尘引至布袋除尘器收集处理,除

尘净化效率按 99%计,净化后的气体经 15m高排气筒排放。各产尘点经处理后,

粉尘排放浓度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120mg/m3)的要求,排放量满足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二级)3.5kg/h的要求。采取上述措施后破碎区生产线粉尘产排情况见表 3.5-2。

表 3.5-2 破碎筛分生产线粉尘产生情况一览表73

Page 7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污染源 产生浓度 mg/m3

废气量 m3/h

捕集 效率

除尘器数量 及除尘效果

排放浓度mg/m3

排放速率kg/h

作业时间 h/a

排放量t/a

粗碎、细碎、筛分及物料转运过程

2500 12000 >98%1 套布袋除尘器

η>99%24.5 0.364 2240 0.65

表 3.5-3 破碎系统无组织粉尘排放情况一览表(无组织)污染源 产生量(t/a) 消减量(t/a) 排放量(t/a)

破碎站粉尘(未捕集) 1.34 1.07 0.27

3、堆场粉尘(1)工业场地产品堆场无组织粉尘

破碎站无组织粉尘主要来源于产品堆场的扬尘。

本矿山产品总产量为 30万 t/a。产品堆存于破碎站工业场地,产品堆场面积

约 900m2。堆场起尘量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QP-起尘量(mg/s);

ß –经验系数,本项目取值 10-5;

W-堆场表面含水率(%),矿石含水率 2%;

U –堆场平均风速(m/s),项目所在地平均风速为 2.5m/s;

AP–堆场面积(m2)。

74

Page 7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计算得出,破碎站堆场无组织粉尘量约为 0.48t/a。采取洒水抑尘,粉尘可降

低 80%左右,其破碎站堆场无组织粉尘排放量约 0.10t/a。(2)临时排土场无组织粉尘

临时排土场面积约 6000m2。按上述堆场起尘量经验公式计算,临时排土场扬

尘产生量约为 3.19t/a。采取洒水抑尘后,临时排土场无组织粉尘排放量为

0.64t/a。4、爆破废气本项目采用乳化炸药爆破,设计每月爆破 30 次,一次爆破总装药量

160kg,全年炸药量约为 48t。

炸药爆破产生主要污染物为 NO2和 CO,根据查阅文献《工程爆破中的灾害

及其控制》,每公斤炸药产生的有害气体约为 107L,可产生 14.6g氮氧化物(以

NO2计)、6.3gCO。因此本项目爆破作业NOx、CO产生量分别为 0.70t/a、0.30t/a。5、运输过程(1)厂内运输扬尘矿山内部运输设备选用矿用自卸汽车,载重为 15t,全矿用车需要 3辆。类比

相似矿山道路运输粉尘产生量为 4.2t/a,其粉尘产生量与运输车覆盖情况、道路

75

Page 8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面含尘量、运输车辆车速等因素有关。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对厂区道路及对外

运输道路进行硬化,除雨天以外天气每天进行 6 次以上洒水降尘,使地面尘土的

含水率达到 8%-10%的情况下,道路粉尘的产生量将减少 80%以上,经计算,本

项目汽车运输粉尘排放量为 0.84t/a。(2)燃油机械车辆尾气生产过程中,各种燃油机械,例如铲车、挖掘机、运输车辆等动力设备运转

时,产生柴油尾气。根据《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柴油尾气主要污染物为氮氧

化物、烟尘和二氧化硫,由于场界开阔,排放面大且为流动性,因此不会对环境

产生过多不良影响。6、产品外运环节粉尘本项目南侧 100m为 638乡道,东侧 600m处为 S223省道。项目矿石运输由

产品堆场运出,经过磅清洗后,经 638乡道 1.2km后接上 S223省道后对外运输

外售,产品运输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扬尘污染,拟建项目通过修缮运输道路,并

定期洒水,减少运输道路扬尘污染。废气源强及排放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 3.5-4 废气源强及排放情况(t/a)

76

Page 8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加工类别 污染源名称 起尘量

排放类型 治理措施 除尘

效果排放量

采矿区采场扬尘(凿岩、钻孔、开挖、爆破、

铲装等)24.12 无组织 洒水抑尘 80% 5.73

加工区破碎、筛分、物料转运过程

65 有组织 1 套布袋除尘器 99% 0.65

1.34 无组织 洒水抑尘 80% 0.27

产品堆场 0.48 无组织 洒水抑尘 80% 0.10

排土场 扬尘 3.19

无组织洒水抑尘 80% 0.64

道路 扬尘 4.2 洒水抑尘 80% 0.84

工程废气 NOX 0.70 / / 0.70CO 0.30 / / 0.30

3.4.2.2废水污染源强1、废水污染源分析本项目日用水量为 23.75t/d,主要用于生活及生产,项目全厂水平衡图如下

所示。

图 3.5-1 项目厂区水平衡图(m3/d)

77

15

消耗 3

3

1.15

5 4

消耗 1新鲜水

24.15

消耗 0.15

0.6生活用水

破碎输送带降尘用水

消耗 15

开采(爆破)、运输、排土场降尘用水

车辆冲洗用水 沉淀池4

用于绿化及农业生产

Page 8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铲装卸载及汽车运输道路、排土场抑尘用水为防止铲装和运输工作时的飞尘,采用对道路和矿山洒水措施降尘。用水量

10m3/d,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 SS 等。这部分水将全部渗透到矿石、剥离岩土中。(2)爆破抑尘项目以中深孔爆破为主,其粉尘产生量较少;采用液压锤进行破碎,粉尘产

生量也较小。因此,抑尘用水量较少,用水量约 3m3/d,这部分水将全部蒸发或

渗透。(3)堆场洒水降尘堆场洒水抑尘用水,用水量为 2m3/d,此水被地表吸收和蒸发,没有废水外

排。(4)破碎站喷淋废水建设方对项目破碎站采用洒水的方法抑尘,在破碎站旁设有水罐,在破碎机

进料口及出料口、下料场均设置摆臂式洒水喷头对破碎机石料进行水喷淋降尘;

同时,输送带设置水喷淋装置,保持石料的湿度。破碎站喷淋工艺见下图。

78

Page 8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3.5-2 破碎站喷淋工艺流程图项目破碎站用水量约为 3m3/d,喷淋水均蒸发耗散或被充分润湿的石料带走,

无废水外排。本次评价要求项目应设置专门人员对破碎站喷淋系统进行管理,确

保喷淋系统的正常运转。(5)车辆冲洗用水为减轻车辆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本项目设置冲洗区,在运输车辆在驶离厂区

时冲洗干净,可有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扬尘。项目车辆冲洗废水主要含 SS等,

SS浓度约 200mg/L。评价要求在项目车辆出场处设隔油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的车

辆冲洗废水 SS浓度小于 70mg/L,可循环利用。2、采场排水矿山为露天开采,采场排水来自大气降水。降水条件下采场水主要污染物为

79

Page 8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悬浮物。本评价要求在采场修筑截洪沟,将采场汇水引至采场沉定池,经沉淀池处理

后,作为洒水抑尘使用,不外排。3、排土场淋溶水正常情况下排土场不产生淋溶废水;当在一定的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的条件

下将形成排土场淋溶水(非正常工况)。排土场汇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本评价要求企业需对

临时排土场设置挡渣墙,并在临时排土场下游设置沉淀池,临时排土场淋溶水经

收集后汇入沉淀池沉淀后,抽到采场高位水池供生产使用,不外排。4、工业广场排水工业广场汇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沿工业广场外围修

筑一圈截水沟,截排地面径流,将其沉淀后用于洒水抑尘,不外排。5、生活污水职工生活用水主要是饮用水及盥洗用水,本项目运营期需职工 23人日常生

活用水量按人均 50L/人•d 计(职工大多为本地人,下班后即回家),用水量约

为 1.15m3/d、322m3/a,根据《环保统计手册》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一般占其用水量的

80

Page 8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80%。因此,污水产生量为 0.92m3/d、257.6m3/a,根据同类水质类比,废水中主要

污 染 物 为 CODCr 、 BOD5 、 SS 、 NH3-N 等 , 外 排 浓 度 分 别 为 :

300mg/L、200mg/L、200mg/L、25mg/L。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产生浓度及产生量等如

下表所示。表 3.5-5 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序号 污染物名称 产生浓度(mg/L) 产生量(t/a) 排放去向

生活污水

废水量 — 257.6

经化粪池处理后可用于绿化及农业生产

CODCr 300 0.077BOD5 200 0.052

SS 200 0.052NH3-N 25 0.006

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可用于绿化及农业生产,旱厕的粪便,定时

由当地农民清运,作为农家肥。本项目无生活污水进入地面水。3.4.2.3噪声源强1、噪声源分析矿山在开采过程中穿孔、爆破、装车、运输、破碎等环节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

噪声。根据本矿山开采所采用的工艺流程以及所选设备,产生高噪声的设备有钻

孔机、挖掘机、空压机、自卸式载重汽车。其中以爆破产生的噪声最大,但这种噪

声为瞬时噪声,且矿山采用中深孔爆破形式,爆破噪声不大,据同类矿山测定,

81

Page 8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距爆破源 200m 处,其声压级为 66dB(A),各设备噪声见下表。表 3.5-6 生产设备声源类比调查情况表

序号 噪声源 数量 等效声级 [dB(A)]

备注1 挖掘机 4 75~80 距设备 1m处,稳态2 潜孔钻机 2 95~100 距设备 1m处,间歇3 空压机 2 90~95 距设备 1m处,间歇4 破碎机 3 100~105 距设备 1m处,稳态5 振动筛 1 75~80 距设备 1m处,稳态6 皮带输送机 4 75~80 距设备 1m处,间歇7 自卸汽车 2 75~85 距设备 1m处8 爆破 / 66 距声源 200m处

2、防治措施采石爆破工序,特别是深孔爆破可以产生地面振动,振动的强弱受装药量影

响,可以通过采取中深孔微差爆破,降低爆破噪声及地面振动,保证附近建筑物

不遭破坏。此外,爆破还可产生冲击波和飞石,为保证安全,采用划定安全距离

300m 以远及定向爆破来控制受影响的方向和范围。为降低噪声产生值和排放值,建议项目单位采取以下措施:(1)在购买设备时,应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从根本上降低声源噪声强度;(2)潜孔钻机、空压机等生产设备要注意润滑,并对老化和性能降低的旧

设备进行及时更换;(3)破碎机配套减振措施,同时注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以免发生机械故

障;82

Page 8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工人佩戴防声耳塞进行作业;(5)爆破要定时进行,并及时通知周边居民,且避开休息时间。3.4.2.4 固体废物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采矿产生的剥离岩土、破碎站粉尘、职工生活垃

圾、机修固废等。其产生环节如下:1、生活垃圾本项目实行一班制,年工作 280天,(职工大多数为本地职工,下班后即回

家),因此,矿区内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少,人均生活垃圾按 0.5kg/d计,全厂职

工 23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 7.5kg/d(3.22t/a)。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

定期由环卫部门负责清运,送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2、剥离岩土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可知,矿区开采境界内设计圈定的矿石量总计 114.54万立

方米(286.36万吨),平均剥采比 0.49t/t,剥采比小,服务年限内矿山总的剥离

岩土量为 140.32万 t,根据开发利用方案中设计,大约 124.42万 t岩石作为矿产

品用途外售加以综合利用,整合后大约 15.9万 t(5.88万m3)表土需堆存。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可知,矿床开采的剥离物主要为第四系表土,本评价要求

83

Page 8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企业对全部剥离岩石经在排土场临时堆存后 124.42万 t作为矿产品用途外售加以

综合利用。该要求与本项目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书里的建议一致,做好剥离土

石的综合利用,达到露天开采固体废弃物零排放的要求。并且本评价要求对剥离

表土单独堆放,用于后期复垦。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既减少了剥离岩土占地以

及引起的二次环境污染,又综合利用了资源,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3、破碎站粉尘项目破碎过程中无废矿石产生。破碎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破碎和筛分

设备配套的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类比同类工程,其产生量约为 30t/a。该粉尘

亦可用于作为建筑原材料使用。评价建议建设单位在除尘器外设置圆筒库用于存

放该粉尘,定期外售。4、机修固废本项目设备运行过程中会有一定损耗,产生一定量的废物,约 2t/a,建设单

位拟采取以换代修措施,老化破损装备及零部件进行回收。5、沉淀池底泥沉淀池底泥,根据类似企业生产资料产生量约 90 t/a,底泥及时清理,置于

84

Page 8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临时堆场堆放。3.4.2.5生态环境影响1、植被与景观:本工程采场、临时堆场、矿区道路等工程的建设将彻底改变

工程所占地原来的地表植被,原有的景观将不复存在,尤其是采场、临时堆场等

形成的景观与周围景观不协调。2、地形地貌:本项目采用的是边坡式露天开采,主要特点是将矿区区域的

表土及植被全部剥离,地形地貌发生较大变化。临时排土场在堆积过程中,临时

排土场原有的地形地貌也随之发生变化,原来的凹地底部变平,同时其地表的植

被将被覆盖。工程弃土在堆放过程中,若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会引起

水土流失。3、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露天矿山开采将造成较大面积植被的毁坏,直至矿

山关闭复垦后,植被才得以慢慢恢复。4、动物影响:本工程建设及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人员活动、地表地形改

变等因素会对区域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5、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运行期剥离表土运往临时排土场,因此,如不采取

85

Page 9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可能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

3.5.3污染物排放汇总本项目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汇总见下表。

86

Page 9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3.5-7 污染物排放量汇总单位:t/a

种类 污染物名称 产生量 处理措施 削减量 排放量 排放去向

废水

生产废水 废水量 -- 车辆冲洗水车辆出场处设隔油沉淀池,其余生

产废水全部挥发损耗 -- -- 车辆冲洗水沉淀处理,其余挥发损耗

生活污水

废水量 257.6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可用于绿化及农业生产,旱厕的粪便,定时由当地农民清运,作为

农家肥257.6 0

COD 0.077 0.077 0

氨氮 0.006 0.006 0

大气降水

采场排水 -- 设置容积 30m3 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 -- -- 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排土场淋溶水 -- 场设置一个容积 2m3 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 -- --

废气

破碎筛分

破碎、筛分粉尘 65 生产设备及皮带运输线密闭处理,经 1 套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经 15m高排气筒排放 64.35 0.65 有组织排放

未收集粉尘 1.34 洒水抑尘 1.07 0.27

无组织排放

堆场粉尘

产品堆场粉尘 0.48 洒水抑尘 0.38 0.10

临时排土场粉尘 3.19 洒水抑尘 2.55 0.64

露天采场 粉尘 24.12 湿式爆破、矿区及运输道路洒水抑尘; 18.39 5.73

运输 扬尘 4.20 保证运输车辆车况良好,必须对车体进行覆盖,同时对运输矿石进行洒水淋湿。运输道路

在晴天时对路面进行清扫和洒水3.36 0.84

工程爆破

NOX 0.70 / 0.70CO 0.30 / 0.30

固废

表土/万m3 5.88 排土场堆存,矿山终期的绿化覆土 及土地复垦 5.88 0

固废全部得到有效处置,不外排

破碎粉尘 65 设置圆筒库存放,定期外运 65 0

机修固废 2 采取以换代修措施,老化破损装备及零部件进行回收 2 0

沉淀池底泥 90 置于临时堆场堆放,矿山终期的绿化覆土及土地复垦 90 0

生活垃圾 3.22 统一收集,由环卫部门处理 3.22 0

87

Page 9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1区域环境概况4.1.1 自然环境概况

1、地理位置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邻近闽、粤和港澳等地区。中国第

二大动脉京九铁路贯穿全县,并设有三级货运站,公路通车里程 1700 余 km,泉

南高速(兴国段)已建成通车,“319”国道穿县境东西与“105”、“323”国道、正

在兴建的“昆厦”高速公路相连接,兴赣(州)、兴宁(都)、兴永(丰)、兴

(万)安公路相互沟通,连接赣州、吉安的空运和万安的水运,运输条件十分便

利。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 115°17′05″~115°17′14″,

北纬 26°21′05″~26°21′12″。2、地形、地貌、地质兴国县境地层,有第四系、白垩系、石炭系、泥盆系、震旦系和寒武系,其中

以震旦系和寒武系分布最广。白恶系分布于盆地中心地带;震旦系围绕盆地分布,

主要在县内东北部;寒武系分布于西部边境;第四系大都分布于境内的主要河流

88

Page 9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两岸;其它地层则分布零星。项目所在地为上古生界,属石炭系,其岩性主要为

灰岩、白云质灰岩、壳灰岩等。兴国县的地质构造,处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东段北侧,属于江西南部北

北东向兴国至大余断陷带和雩山隆褶带最北部分。本项目周边地质构造体系主要

为新华夏构造。兴国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局部有中山、低山地分布。南部海拔最低处睦埠

村 127.9m,北部最高处大乌山 1204.5m,一般海拔 300m至 500m,中部盆地最

低处高程海拔 130m至 160m。地形特征是东北西三面中山和低山环绕,山峦重叠

地势由东北西逐渐向中南降低,形成以县城郊区为中心不封闭的小盆地。据区域地质资料,矿区及附近未见新构造活动迹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3.0-2003)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3),矿区抗

震设防烈度为 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 I组。3、气候气象兴国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光照充足,

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

89

Page 9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气温年平均气温为 18.8℃,极端高温为 39.4℃,极端低温为-5.2℃;最热月为七

月,平均温度为 29.3℃;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温度为 7.2℃,气温年温差为

22.1℃。(2)日照与气压太阳辐射的年平均总量为 112.1k cal/cm2,全年平均日照数 1926.5h,日照率

为 44%,年平均气压 996hPa。(3)降水和蒸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609.3mm,多雨年份(1975年)为 2137.1mm;少雨年

份(1963年)为 916.4mm。3~6月受冷空气交替影响,雨量多,形成明显的雨季

多年平均值为 722.8mm,占年降雨量的 44.6%,6月降雨量集中且强大,常常出

现大雨、暴雨,引起洪涝灾害。其平均值为 293.7mm,占降雨量的 18.3%。最高年

份(1966年)达 640.6mm。根据历年资料,历年平均蒸发量为 1528.1mm,相对湿度为 80%。年蒸发量

以 1963年最大,1821.5mm;1975年最小,1292.7mm。一年中,月平均蒸发量以

90

Page 9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7月最大,207.7mm;2月最小,68.5mm。4、水文特征境内水域属贡江水系,潋水位于县境东部,又名东河。发源于马鞍山西面,

经兴江、古龙冈、东村、鼎龙、长岗水库、长岗、洪门于狮子口入平江。清同治年间,

船可由平江上溯至象牙滩,1968年前可通竹筏,1968年建长岗水库后,竹筏只

通库坝下。流域面积 95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 30%,占平江水系流域面积的

43.3%。长岗水库,位于长岗乡石燕村龙颈上(潋水下游峡谷段),距县城 10km。

属防洪、灌溉、发电、养鱼的综合型水库。1966年 10月 22日开始筹建,11月 26日

开工。1970年 8月大坝竣工。1971年 11月开始第一台 3200千瓦机组发电,1972

年全部建成。控制流域面积 848.5km2,占潋水全流域的 87.5%,库内多年平均来

水量 7.76亿m3,总库容量 3.56亿m3,有效库容量 1.58亿m3,防洪库容量 0.6亿

m3。平江,由潋水(东河),氵岁水(北河)在县城东南汇合而成。(潋水于

1974年 11月至 1979年 12月改治河道,从洪门村大坪冈经朱屋黄泥塘狮子口入

91

Page 9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平江)。潋、氵岁二水汇流后,名平江。下经县城南门、坝南、埠头、龙口流入赣县

江口入贡水。在县境内河段长 23.9km。全水系在县境主要干流流域面积

2211.07km2,占全县水域面积的 68.8%。属常流淡水沙河。渣江河,系赣江三级支流,平江二级支流,氵岁水一级支流,自东北向西南

流经分水、方太圩,至高平脑纳王竹坑水,于兴国县高兴乡下坑子汇入氵岁水,

主河道长度 26.5km,主河道纵比降 5.2‰,流域平均高程 409m,流域平均坡度

2.33m/km2,流域长度 26.6km,流域形状系数 0.33,年平均产水量 1.67×108m3,

水质功能为Ⅲ类。5、自然资源(1)萤石资源兴国县地处南岭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新华夏系于山构造与东西向沙地

—大柏地构造带交接复合部位。断裂构造发育,北东向、北北东向的大余—南城

构造带与东西向沙地—大柏地构造交汇,形成了多条北东向、北北东向、东西向

断裂带。断裂带规模大,活动时间长,长度达几十公里,宽度几米至数十米,形

成较好的控岩控矿构造。经过地质作用,形成了大量的石英—萤石热液充填型脉

92

Page 9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状矿床。由于勘探程度较低,目前探明储量较大的只有四处,已发现的矿床矿化

点 29处,主要分布在隆平、良村、城岗等 7个乡镇,萤石储量占赣州全市萤石资

源总量的 60%以上。2006年底全县保有储量 483万吨,氟化钙量高品位的达

91.6%,平均品位 63%。萤石原矿品位高,成份简单,主要由萤石、石英组成,属

易选矿石。由于勘探投入不足,仅有隆坪矿区进行详查,其余矿点仅通过浅部工

程控制计算储量,深部及矿区周边勘探工作开展不够,但据专家保守估计全县萤

石远景储量在 2000万吨以上。(2)其它矿产资源目前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种就有 25种,矿床矿化点 160 余处,主要矿种

有金、钨、铍、钼、铀、铁、硫铁、莹石、石灰石、白云石、花岗岩、硅石、稀土、铅锌、

水晶、高岭土、钾长石、泥炭、水海石、软玉、石棉、煤、矿泉水等,石灰石、花岗石

储积量高达 2000万吨,居全省第二。(3)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 428万亩,其中山地 336万亩,耕地 47万亩。25度以下的缓

坡山地 20 多万亩,均适宜果业开发;紫色页岩面积 41000亩,适宜发展烤烟生

93

Page 9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产。(4)水力资源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 1515.6mm,地表水丰富。全县五大水系,年平均径

流深 835.9mm,年平均总径流量为 26.87亿m3,水能可开发量为 3.8万 kwh 。地

下水可开发资源为日产 3.7万吨。(5)人力资源全县内劳动力 40万人,潜在富余劳力近 20万人,18万人到沿海经济发达地

区打过工,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基础管理经验。(6)农林资源全县木材蓄积量 296万m3,用材林 150万亩,松脂林 200万亩,毛竹 3万亩,

果茶 23万亩,油茶面积 100 多万亩,常年茶油产量达 300万斤以上,是江西最

大的“绿色油库”之一。

94

Page 9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1.2 社会经济概况1、行政区划、人口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地处东径 115°01′~115°51′,北纬

26°03′~26°41′之间。东接宁都、于都县,南连赣县,西邻万安、泰和,北界永丰、吉安,距省会南昌 346km,县辖 7个镇,18个乡,4个国营林场,302个行政村,总人口 78万人(78万为 2009年数据)。土地总面积 3215km2,其中山地占79.6%,耕地占 9.9%万亩,水域占 7.8%,道路庄园等占 12.6%。

2015年,全县人口总户数 242644户,比上年增长 1.24%;总人口 836396人,比上年增长 1.21%。总人口中,乡村人口 723291人,城镇人口 113105人;出生人口 13381人,死亡人口 3184人。

2、经济概况2015年兴国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8907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9.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85336万元,增长 4.2%;第二产业增加值 603561万元,增长 9.3%;第三产业增加值 400177万元,增长 13.6%。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599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9.0%。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22.4:48.2:29.4优化为 22.1:

46.8:31.1,第二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稳步提升。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40027万元,同比增长 4.4%,其中:农业产值

176723万元,同比增长 5.7%;林业产值 21929万元,同比增长 15.4%;牧业产值 198040万元,同比增长 1.8%;渔业产值 39992万元,同比增长 7.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3343万元,同比增长 1.7%。粮食、烟叶、蔬菜、果业、生猪、水产等农业支柱产业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4.2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为了解项目区域环境现状,本项目引用 2016年 10月委托江西省钨与稀土产

95

Page 10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兴国县灏祥石料有限公司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

建设项目环境现状监测数据,兴国县灏祥石料有限公司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

岗岩矿建设项目位于本项目选址北侧 900m,引用监测数据具有有效性。建设单

位 2016年 10月委托江西省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项目选址声环境质

量进行监测。

4.2.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布点与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常规因子 TSP、PM10、SO2、NO2等 4项。监测频次:进行一期监测,连续监测 7天,其中 NO2、SO2监测采用每日至

少有 18个小时采样时间,获取日平均值;TSP、 PM10监测日均值,每日至少有12h采样时间的平均值;时间为每天 2:00、8:00、14:00、20:00。

监测点位置:综合考虑项目所在地的主导风向,结合项目位置和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共布设 3个监测点位。布设点位见表 4.2-1和附图。

表 4.2-1 大气监测布点点位编号 监测点名称 与本项目位置关系 备注

A1 嶂下 西北侧 1800m 主导风向上风向A2 兴国县灏祥石料有限公

司 北侧 900m 侧风向A3 抱佛山 东侧 600m 侧风向

(2)监测分析方法采样和分析方法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和《空气和废气监测

分析方法》有关要求和规定执行。

96

Page 10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i——污染物 i的单因子指数; Ci—污染物 i的实测浓度(mg/m3);

Si—污染物 i的标准值(mg/m3)。3、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本项目大气的监测时间为 2016年 10月 14日~10月 20日。监测结果统计分

析见表 4.2-2。表 4.2-2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汇总 单位:mg/Nm3

监测点位 项目 小时浓度 日均浓度小时浓度 单因子指数 日均浓度 单因子指数

A1嶂下TSP -- -- 0.089-0.11 0.297-0.367PM10 -- -- 0.066-0.076 0.44-0.507NO2 0.021-0.042 0.105-0.21 0.018-0.023 0.225-0.2875SO2 0.012-0.021 0.024-0.042 0.010-0.012 0.067-0.08

A2兴国县灏祥石料有限公司

TSP -- -- 0.086-0.106 0.287-0.353PM10 -- -- 0.067-0.096 0.447-0.64NO2 0.020-0.038 0.10-0.19 0.019-0.023 0.2375-0.2875SO2 0.014-0.020 0.028-0.04 0.011-0.012 0.073-0.08

A3抱佛山

TSP -- -- 0.089-0.109 0.297-0.363PM10 -- -- 0.068-0.078 0.453-0.52NO2 0.021-0.044 0.105-0.22 0.016-0.022 0.2-0.275SO2 0.012-0.021 0.024-0.042 0.011-0.013 0.073-0.087

由表 4.2-2可看出,各监测点监测因子 TSP、PM10、SO2、NO2的日均值的单因子指数均小于 1,表明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符合所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4.2.2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97

i

ii SC

P

Page 10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监测布点与监测项目监测项目:根据本项目废水特点,本次评价选取 pH、COD、BOD5、氨氮、总

磷、石油类、SS进行监测,并记录水流量、水深、河宽等水文参数。监测频次:进行一期监测,连续监测 3 天,监测时间为 2016年 10月 18

日~10月 20日。监测点位置:根据本项目拟建区域的水文特征、项目废水排放的特点,同时

考虑所在地的地形特点,本项目共布设 4个监测断面,布设断面见下表。表 4.2-3 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

断面编号 位置SW1 平固江项目选址处上游 1100m

SW2 平固江项目选址处上游 600mSW3 平固江项目选址处下游 100m

SW4 平固江项目选址处下游 1900m

(2)监测分析方法采样和分析方法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环境部分)有关要求和

规定执行。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导则中推荐的标准指数法,计算公式如下:

98

ij

ijij S

CP

Page 10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式中: Pij—水质参数 i在 j断面的标准指数;

Cij—水质参数 i在 j断面的监测浓度,mg/L;Sij—水质参数 i的地表水水质标准值,mg/L。pH的标准指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SpH, j—水质参数 pH在 j断面的标准指数;pHj—水质参数 pH在 j断面的监测值;pHsu—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 pH值上限。

pHmu——地面水评价标准中规定的 pH上限;其中DO的标准指数计算表达式为:

式中: ——DO的单因子指数,无量纲;——所测断面溶解氧浓度,mg/L;

——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溶解氧的地面水水质标准,mg/L。

99

Page 10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大于 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3、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监测结果统计分析见表 4.2-4。

100

Page 10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2-4 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汇总 单位:mg/L(pH无量纲)断面项目 (SW1) (SW2) (SW3) (SW4)

监测值 标准指数 监测值 标准指数 监测值 标准指数 监测值 标准指数pH值 7.08-7.13 0.04-0.065 6.75-6.84 0.16-0.25 7.09-7.12 0.045-0.06 7.20-7.25 0.10-0.125COD <10 <0.5 <10 <0.5 <10 <0.5 <10 <0.5BOD5 <2.0 <0.5 <2.0 <0.5 <2 <0.5 <2 <0.5

氨氮 0.0868-0.100 0.0868-0.100 0.759-0.868 0.759-0.868 0.0868-0.125 0.0868-0.125 0.0976-0.130 0.0976-0.130

SS 4-5 0.133-0.167 4-8 0.133-0.267 6-9 0.200-0.300 7-9 0.233-0.300

总磷 0.0351-0.0515 0.1775-0.2575 0.0419-0.0542 0.2095-0.271 0.0378-0.0474 0.189-0.237 0.0405-0.0515 0.2025-0.2575

石油类 <0.04 <0.8 <0.04 <0.8 <0.04 <0.8 <0.04 <0.8

从表 4.2-4可见,评价范围内各监测断面上 pH、SS、CODcr、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的单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 1,指标现状监测

值均符合所执行的标准,满足所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

101

Page 10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02

Page 10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2.3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价为了了解本建设项目厂址周围环境的地下水现状,本次评价引用 2016年 10

月委托江西省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兴国县灏祥石料有限公司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现状监测数据,具体点位、监测项目和采样

频率见表 4.2-5。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布点与监测项目监测项目:pH、氨氮、总硬度、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六价铬、铜、锌

铁、锰、铅、砷共 13项指标。监测频次:监测频率为一期,连续两天,每天取样一次,采样时间为 2016

年 10月 18日,监测和分析方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监测点位置:共设 3个监测点位,具体位置见表 4.2-5。

表 4.2-5 地下水监测布点点位编号 监测点名称 与拟建项目位置关系

Q1 兴国县灏祥石料有限公司场地南侧

场地北侧 400m

Q2 兴国县灏祥石料有限公司矿区

场地北侧 900m

103

Page 10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Q3 兴国县灏祥石料有限公司场地北侧

场地北侧 1400m

(2)监测分析方法采样和分析方法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有关要

求和规定执行。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标准指数法对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标准指数计算公式分为以

下两种情况:(1)对于评价标准为定值的水质参数,其标准指数计算公式:

式中:Pi-第 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参数;Ci-第 i个水质因子的监测浓度值,mg/L;

Si-第 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浓度值,mg/L。(2)对于评价标准为区间值的水质参数(如 pH值),其标准指数计算公

式:

104

j

ii SC

P

Page 10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式中:PpH—pH的标准指数;pH—i点实测 pH值;

pHsd—标准中 pH的下限值; pHsu—标准中 pH的上限值。评价时,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已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指数值越大,

超标越严重。3、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监测结果统计见表 4.2-6。

表 4.2-6 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汇总 单位:mg/L(pH无量纲)监测项目 监测值 标准 标准指数

Q1 Q2 Q3

pH值 6.96 7.04 6.86 6.5-8.5 0.03-0.28

总硬度 14.1 13.1 10.1 ≤450 0.0224-0.0313

氨氮 0.0516 0.0651 0.0759 ≤0.2 0.258-0.3795

氟化物 0.954 0.949 0.961 ≤1.0 0.949-0.961

六价铬 <0.004 <0.004 <0.004 ≤0.05 <0.08

铅 <0.00036 <0.00036 <0.00036 ≤0.05 <0.0072

铜 <0.00032 <0.00032 <0.00032 ≤1.0 <0.00032

锌 <0.0027 <0.0027 <0.0027 ≤1.0 <0.0027

锰 <0.00048 <0.00048 <0.00048 ≤0.1 <0.00048

砷 <0.00048 <0.00048 <0.00048 ≤0.05 <0.0096

硫酸盐 1.18 1.16 1.17 ≤250 0.00464-0.00472

铁 <0.0033 <0.0033 <0.0033 ≤1.0 <0.0033

由上表可见,各监测断面的各污染物因子现状监测值均符合所执行的标准,单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 1,没有超标现象,说明本项目地下水评价区域水质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

105

Page 11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2.4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2016年 10月 19日、20日对项目选址进行了一期噪声现场监测。1、监测布点与监测项目(1)监测项目:连续等效A声级 dB(A)。(2)监测频次:进行一期建成,分昼间和夜间监测,上午 8:00-12:00;夜

间:22:00-24:00。(3)监测点位置:在项目厂界东南西北各布设 1个,共布设 4个监测点位。(4)监测分析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要求进行,

测量仪器为HS5628型声级计,声校准器为HS6020型。2、现状评价本项目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 4.2-7所示。

表4.2-7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 单位:dB(A)

测点代码 昼间监测值 夜间监测值监测值 标准值 达标情况 监测值 标准值 达标情况

N1 51.1-51.5 60 达标 42.6-45.7 50 达标N2 51.7-52.3 60 达标 44.8-46.2 50 达标N3 48.2-49.2 60 达标 40.1-41.1 50 达标N4 47.5-48.3 60 达标 39.7-40.2 50 达标由上表可以看出:项目四个监测点昼夜间监测值均能满足《声环境制质量标

准》(GB3096-2008)中的 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较好。

4.2.5生态环境现状106

Page 11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生态功能区划根据《江西省生态功能区划》,该项目评价区跨越了 1 个生态功能区(隶属

于 1个生态区,1 个生态亚区),即:平江流域水土保持与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功能区(III-2-4)。项目所处生态功能区划的具体分布及该区划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见图 4.2-1。

107

Page 11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08

项目所在地

Page 11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 4.2-1 江西省生态功能区划位置示意图

2、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现状(1)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全县土地总面积为 320933.12公顷。2005年末,全县农用地面积 295926.8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下同)的 92.21%;建设用地面积 14720.68公顷,占4.59%;其他土地面积 10285.56公顷,占 3.20%。农用地——耕地面积为 33310.20公顷,占 10.38%;园地面积为 4631.80公

顷,占 1.44%;林地为 245957.83公顷,占 76.64%;牧草地为 0.00公顷; 其他农用地为 12027.05公顷,占 3.75%。建设用地——城镇用地面积为 685.08公顷,占 0.21%;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为 9508.13公顷,占 2.96%;采矿用地面积为 441.17公顷,占 0.14%;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为 232.98公顷,占 0.07%;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 3771.67公顷,占1.18%;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 81.65公顷,占 0.03%。其他土地——水域面积为 4392.99 公顷,占 1.37%;自然保留地面积为

5892.57公顷,占 1.83%。3、本项目土地利用类型本工程占地包括露天采场占地、工业场地、临时排土场占地、办公生活区、矿

区内部运输道路等。项目总占地面积 11.6635hm2,其中永久占地 11.6435hm2,临

时占地 0.02hm2,占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和荒草地,不占用基本农田。4、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项目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见中亚热带常绿针叶林、阔叶林,植被类型多样,

植物区系成分主要有马尾松、山茶科等常绿阔叶树组成,植被覆盖率达 80%以上

109

Page 11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尾矿输送管道沿线主要为山地,主要树种是马尾松和杂木,少量油茶树,两侧不

存在农田。项目生态评价范围内无国家 I、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名木古树,无特殊风

景和需保护的名胜、古迹,工程建设不涉及生态敏感区。5、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拟建项目附近的野生动物主要是适合栖息于林地、农田、居民点周边的种类,

如林地和农田常见的八哥、布谷、杜鹃、猫头鹰、鸬鹚、鸽、黄鹂、野鸡等;兽类有:

野猪、獐、豹子、猫、果子狸、南狐、山鹿、水獭等。还有部分两栖类和爬行动物。区

域内野生动物数量较少,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和地方特有动物物种。6、水土流失现状与评价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

项目区兴国县长冈乡属于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

重力侵蚀,其中水利侵蚀又以面蚀分布最为广泛,沟蚀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存在,

土壤侵蚀类型以中轻度水利侵蚀为主,土壤容许流失量为 500t/km2.a。根据《关于划分国家及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项目区赣州市兴国县

110

Page 11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属于国家级重点预防保护区;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

区的公告》,属于江西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据 2005 年水土流失卫星遥感数据显示,兴国县仍有水土流失面积

758.37km2,占国土面积的 23.59%。其中轻度流失 257.61km2,占流失面积的

33.97%;中度流失 221.44km2,占流失面积的 29.2%;强度流失 171.51 km2,占

流失面积的 22.61%;极强度流失 78.87km2,占流失面积的 10.4%;剧烈流失

28.94km2,占流失面积的 3.82%。侵蚀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平均年侵蚀模

数为每平方公里 3500t。此外,仍有 5061处崩岗侵蚀,崩岗面积 1341.03 hm2,应

防治面积 3110.47 hm2。紫色页岩流失坡耕地 41.8km2,主要分布在长冈、潋江、高

兴、埠头等乡镇。全县废弃矿山 22处,矿区面积达 3.8 km2。

111

Page 11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 环境影响评价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5.1.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空气污染物为废气和扬尘,其中废气主要来源于

各种燃油机械的废气和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尾气。1、扬尘本项目扬尘主要来源如下:(1)建筑材料如水泥、石灰、砂子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过程中将产生扬尘(2)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往来将造成地面扬尘;(3)施工垃圾在其堆放和清运过程中将产生扬尘;上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扬尘将造成周围空气环境的污染,其中又以扬

尘的污染为主。施工期产生的扬尘污染主要决定于作业方式、材料堆放以及风力因素,其中

受风力影响最大。在一般气象条件下,施工场地内 TSP 浓度为其上风向对照点的

2~2.5倍;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 150m,该范围内 TSP 浓度平均

值可达 0.49mg/m3。当有围栏维护时,同等条件下其影响距离可缩短 40%。当风速

大于 5m/s 时,施工现场及其下风向部分区域的 TSP 浓度将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112

Page 11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准中的三级标准限值,且随着风速的增加,施工扬尘产生的污染程度和超标范围

也将随之增强和扩大。采矿区及辅助道路在施工阶段需要平整地面、清理地表,将会造成地表植被

的破坏,造成地表裸露,在长期干燥无雨及大风天气条件下,裸露地面容易产生

风蚀扬尘,风蚀扬尘的影响范围一般在 200m 以内。此外,施工垃圾及基础施工产生的弃土,在运输过程中洒落在道路上,对运

输道路两侧附近区域的环境空气将产生一定程度的扬尘污染。为尽量减轻其污染程度,缩小其影响范围,评价建议采取如下控制措施:(1)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砂石料应统一堆放,水泥应设专门库房堆

放,尽量减少搬运环节;(2)地面开挖时,对作业面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减少扬尘

产生量。建筑渣土及时清运;(3)谨防运输车辆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其沿途撒

落;合理选择施工运输路线,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的泥土,定时洒水抑尘,减少

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4)施工运输流量应适当控制,且车速应适当控制,以减少道路扬尘。

113

Page 11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废气施工废气的主要来源包括:各种燃油机械的废气释放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燃油机械和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及碳

氢化合物等。根据有关单位在市政施工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氮氧化物(NOx)的

浓度可达 150μg/m3,其影响范围在下风向 200m 以内的范围。这些污染物的排放

会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及施工区局部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周边村庄的影响相对较小。为尽可能减轻施工废气产生的污染,降低其对施工人员和施工区环境的影响,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施工车辆的检修和维护,严禁使用超期服役和尾气超标排放车

辆;(2)对施工进度及进入厂区车流量进行合理规划,防止施工现场车流量过

大;(3)使用优质燃油,减少机械和车辆有害气体排放。

5.1.2声环境影响分析1、建筑施工期

114

Page 11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项目建筑施工中,需采用卡车、挖土机、装载机、推土机、打桩机、搅拌机、

振捣机等十余种施工机械,这些施工机械的噪声级范围一般在65-105dB(A)之间,

在所有施工设备中,打桩机的噪声声级最高,达105dB(A)。噪声从噪声源传播到

受声点,会因传播距离、空气、地面及水体吸收,树木、房屋、围墙等阻挡物的屏

障影响而产生衰减。依据噪声源的特性,采用点源噪声距离衰减公式预测施工噪

声的影响,点源噪声距离衰减公示一般形式为:LA(r)=LAref(ro)-(Adiv+Abar+Aatm+Aexc)

式中:LA(r)——距声源 r处的A声级,dB(A);LAref(ro)——参考位置 ro处的A声级,dB(A);Adiv——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 dB(A),Adiv=20lg(r/ ro)Abar——遮挡物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 dB(A),土石方、打桩阶段均在地面

或地下进行,取值为 10dB(A)(参照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

院相关资料);结构、装修阶段考虑项目楼层较高,产噪声相对

于周边建筑物高,围墙隔声作用不明显,取值为 0 dB(A);Aatm——空气吸收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 dB(A),

Aatm=α(r/ro)/100,查表取 α为 1.142;115

Page 12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Aexc——附加A声级衰减量 dB(A),Aexc=5lg(r/ro)。依据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特征,采用上述公式进行

预测,预计结果详见表 5.1-1。表 5.1-1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的噪声影响预测结果(dB(A))

施工阶段

机械名称 噪声源强 与声源不同距离(m)的噪声预测值 dB(A)

15 30 60 120 200

土石方推土机 81 66.6 59.0 51.5 43.9 38.2

挖掘机 84 69.6 62.0 54.5 46.9 41.2

装载机 71 56.6 49.0 41.5 33.9 28.2

打桩 打桩机 105 90.6 83.0 75.5 67.9 62.2

结构

搅拌机 79 74.6 67.0 59.5 51.8 46.2

振捣机 81 76.6 69.0 61.5 53.9 48.2

吊车 78 73.6 66.0 58.5 50.9 45.2

混凝土装罐车 82 77.6 70.0 62.5 54.9 49.2

由于施工场地的噪声源主要为各类高噪声施工机械,单体声级一般均在

80dB(A)以上,且各施工阶段均有大量设备交互作业,且它们在场地内的位置、

同时使用率变化较大,很难计算其确切的施工场界噪声,由上表计算结果可知,

在采取评价提出的措施后,昼间施工场界噪声在距声源 30m处可达到《建筑施工

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所规定限值要求;夜间施工厂界噪声

在距声源 120m处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所规定的噪声限值要求。另外,施工运输车辆对其所经过的道路两则声环境将产

116

Page 12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生一定程度的噪声污染。为了减少工程施工期间噪声对场界声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有关规定,加强管理,控

制同时作业的高噪声设备的数量;施工作业尽可能安排在白天进行,夜间不施工

或少施工;对于施工期间的材料运输、敲击、人的喊叫等噪声源,要求施工单位

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以缓解其影响。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合理安排。采取有效措施对场址施工噪声进行控制后,会将本项目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

的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施工期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只是暂时的,随着施工期的

结束,该类污染将随之消失。5.1.3水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废水

由于该项目为露天开采,其基建施工工程量少,施工开挖、钻孔产生的泥浆

水量非常有限;施工中的冲洗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料等的洗涤及施工机械的冲洗,

主要污染物为 SS和油污等,质和量是随机的很难估量。施工期通常不会建立完

善的排水系统,这部分废水通过漫游在低洼处集聚或被土地吸收,根据类比类似

117

Page 12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施工期情况,评价认为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污染。

2、生活污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来自施工队伍的生活活动,主要为盥洗废水,含有有机污染

物和悬浮物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按 60~100L/cap.d估算,按最高峰施工

人员 30人计,则污水排放量为 1800~3000L/cap.d。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2000)中的 BOD5人均排污量为 0.02~0.035kg/cap.d,则施工期 BOD5 每日排

放量分别为 0.6~0.1kg/d。

在施工营地设一旱厕,用于施工期人员的粪便、生活污水的收集,收集后的

生活污水用于当地农田或林地肥料。

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量不大,但若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外排,对周

围的水环境同样会造成污染。评价建议对施工废水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加强管理,注意施工废水不可任意直接排放,施工期间在排污工程不

健全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物料流失、散落和溢流现象;(2)施工现场建造旱厕、沉沙池等临时性水处理的构筑物,对生活污水应

加以收集并进行处理后排放;对施工产生的泥浆水,必须经沉淀池澄清后排放。本项目施工废水量很小,水质成分也不复杂,只要施工过程管理到位,污染

118

Page 12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防治措施得以落实,施工外排的水污染负荷量较小,不会对受纳水体产生明显影

响。5.1.4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种类主要包括:剥离岩土;施工建筑垃圾;施工人

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基建期剥离岩土堆存于临时排土场,表土单独堆存。临时排土场堆放执行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中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施工现场废弃的建筑垃圾宜分类回收,施工中产生的碎砖、石、砼块、黄沙等

建筑垃圾,应及时收集作为地基的填筑料。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后拖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

5.1.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有:改变山林荒地生态系统,使山林荒地

变成工矿用地,山地生态系统功能减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加剧。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以及考虑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经济效

益最大化原则,施工期的生态修复措施考虑采用绿化带修复,并根据矿区的气候、土壤、水文、地形等方面的自然生态条件综合考虑,并充分考虑其在生态修复中功能,作出合理安排。在生态修复时,充分考虑其观赏性。在树种选择上,宜用针阔叶林相结合,

常绿林落叶林相结合。空间布局上使乔、灌、草相映衬,既有利于生态系统重建的稳定,又有利于景观观赏性的提高。道路内侧可布置为花草带,外围依次为灌木带和乔木带。可选种具有较强的吸滞粉尘的能力且较为美观的乔木树种。灌木可选种再生能力强,发育成熟后可自行繁殖的树种。

119

Page 12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减缓施工期的各种不利影响,评价建议:(1)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减少植被破坏。(2)对树木应量保护,应按要求制定施工操作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坚决

制止乱挖乱堆,将土壤和植被的破坏控制在最低水平。对施工过程中毁坏的树木和植被,工程施工后应尽量予以恢复,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土流失。(3)强化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合理调整施工时间,严禁高噪声机械在夜间

作业施工。(4)对施工期弃土、弃石应制定处置计划,对弃土场、弃石场应仔细筛选、

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地质环境问题。(5)矿区运输道路改造应避开雨水较多的季节,路基开挖后及时平整压实。总之,矿山施工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阶段性的和

局部的,所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持续时间较短,影响程度轻,不会造成环境功能的改变,随工程施工的结束,各种不利影响亦将随之终止或逐步得到恢复。5.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5.2.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项目所在地污染气象特征分析根据兴国县气象台年地面风向、风速、总云、低云观测资料对项目所在地气象

特征进行分析。(1)常规气象兴国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光照充足,

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平均气压为 997.0hpa;年平均气温为 18.9℃;年平均相 对湿度为 78%;年平均降水量为 1492.9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860.9h。(2)风向根据资料,近 20年兴国县春季为 3~5月,夏季为 6~9月,秋季为 10~11

月,冬季为 12~2月。分别统计兴国县全年及各季的风向频率见表 5.4-5,并绘制成风向玫瑰图 5.2-1。

120

Page 12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5.2-1 兴国县近 20年及各季风向频率统计结果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静风春季 8.97 3.26 0.82 0.00 0.54 0.27 2.17 4.35 15.49 2.72 1.09 0.54 0.82 2.72 6.52 1.9 47.82

夏季 6.15 1.02 1.02 0.00 0.61 0.41 3.07 6.56 19.26 1.84 1.23 0.41 1.23 1.43 5.94 2.87 46.95

秋季 11.07 5.33 2.05 0.00 0.82 0.00 1.64 2.46 2.05 0.41 0.00 0.00 0.82 1.64 7.38 5.74 58.59

冬季 10.99 5.49 1.92 0.27 0.27 0.00 1.1 1.37 4.95 0.82 0.27 0.00 0.82 0.55 10.44 8.24 52.50

全年 8.88 3.42 1.37 0.07 0.55 0.2 2.12 4.03 4.44 1.57 0.75 0.27 0.96 1.57 7.45 11.89 50.46

图 5.2-1 兴国县近 20年及各季风频玫瑰图由表 5.2-1、图 5.2-1可知拟建项目所在地兴国县风向情况为:

121

Page 12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春季主导风向为 S风,其出现频率为 15.49%;次主导风向分别为 N和 NW

风,出现频率分别为 8.97%、6.52%;ENE风向出现频率最小,为 0.00%,静风出现频率为 47.82%。夏季主导风向为 S风,其出现频率为 19.26%;次主导风向为 SSE风,出现

频率为 6.15%;以 ENE风向出现频率最小,为 0.00%;静风频率为 46.95%。秋季主导风向为 N风,其出现频率为 11.07%,次主导风向分别为 NW风和

NNW、NNE,出现频率分别为 7.38%、5.74%、5.33%; ENE、SW、WSW风向出现频率最小,均为 0.00%;静风频率为 58.59%。冬季主导风向为 N风,其出现频率为 10.99%,次主导风向分别为 NW和

NNW风,出现频率分别为 10.44%、8.24%;ESE和WSW风出现频率最小,均为0.00%,静风出现频率为 52.50%。全年主导风向为 NNW风,其出现频率为 11.89%;次主导风向为 N风,其

出现频率为 8.88%;ENE风出现频率最小,为 0.07%;全年静风出现频率为50.46%。兴国县地面风统计情况详见表 5.2-2。

表 5.2-2 兴国县地面风向特征 项目

季节主导风向及频率

(%)次主导风向及频率

(%) 最少风向及频率(%)静风频率

(%)

春 S 15.49N

NW8.976.52

ENE 0.00 47.82

夏 S 23.10 SSE 6.15 ENE 0.00 46.95

秋 N 11.07NW

NNWNNE

7.385.745.33

ENESW

WSW

0.000.000.00

58.59

冬 N 10.99NW

NNW10.448.24

ESEWSW

0.000.00

52.50

年 NNW 11.89 N 8.88 ENE 0.07 50.46

(3)风速拟建项目所在地年平均风速为 1.98m/s(不含静风)和 0.98 m/s(含静风),

逐月及全年平均风速情况见表 5.2-3和图 5.2-2。表 5.2-3 兴国县逐月及全年平均风速   (单位:m/s)

122

Page 12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平均风速(不含静

风) 1.74 1.98 2.12 2.23 2.03 1.84 1.96 1.77 1.78 2.19 2.10 2.09 1.98

平均风速(含静风) 0.80 0.99 1.15 1.15 1.03 0.93 1.15 1.06 0.76 0.92 0.86 0.98 0.98

图 5.2-2 兴国县年各月平均风速曲线图兴国县各月平均风速在 1.74~2.23 m/s之间变动,春秋季风速稍大,冬夏季

风速稍小,总体看来全年风速起伏不大。兴国县年全年及各季各风向下的平均风速统计结果见表 5.4-4。

表 5.2-4 全年及各季各风向下平均风速(单位:m/s)风向季节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WSW

WWNW

NWNNW 平均

春 2.00 2.42 2.33 0.00 1.00 1.00 1.13 1.88 2.58 2.00 2.25 1.50 1.00 2.00 2.08 1.71 2.13

夏 1.77 2.40 1.40 0.00 1.00 1.00 1.13 1.50 2.11 2.67 2.00 2.50 1.17 1.71 1.69 2.00 1.84

秋 2.48 2.46 1.80 0.00 1.00 0.00 1.00 1.67 2.40 3.00 0.00 0.00 1.00 1.00 1.94 2.64 2.15

冬 2.25 1.55 1.43 1.00 1.00 0.00 1.25 1.20 2.11 2.67 3.00 0.00 1.00 2.00 2.11 1.83 1.94

全年 2.12 2.08 1.65 1.00 1.00 1.00 1.13 1.59 2.27 2.39 2.18 2.00 1.07 1.74 1.96 2.03 1.98

从表 5.2-4看出,全年以NNW风平均风速最大,SSW、S、SW风平均风速分别为 2.39 m/s、2.27 m/s、2.18m/s;其次为北风,N、NNE、NNW、NW平均风速分别为 2.12 m/s、2.08 m/s、2.03 m/s、1.96m/s;冬风平均风速最小,ENE、E、ESE平均风速均为 1.00 m/s。春夏秋冬四季与全年的变化基本一致。

2、大气影响预测分析(1)预测因子

123

Page 12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

境》(HJ2.2-2008),三级评价可不进行进一步大气环境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依据。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的预测因子确定为 TSP。

(2)预测范围本项目预测范围选取半径为 2.5km的区域,污染源主要考虑采场和破碎站以

及临时排土场。

(3)预测源强正常工况下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的废气源强见表 5.2-5、表 5.2-6。

表 5.2-5 有组织大气污染物源强破碎站污染源

排气筒高度(m)

排气筒内径(m)

废气量 (m3/h)

温度(K)

作业时间(h/a)

排放量

(t/a)

粗碎、细碎、 筛分及物料转运过程 15 1 12000 298 2240 0.65

表 5.2-6 无组织大气污染物源强污染物 面源名称 排放量

(t/a)长度(m)

宽度(m)

高度(m)

TSP 采场 5.73 500 300 2TSP 破碎站工业场地 0.27 200 60 5TSP 临时排土场 0.64 300 200 6

备注:破碎站工业场地面源考虑了破碎站粉尘、堆场扬尘。

(4)预测模式预测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附录A推

荐的估算模式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5)大气影响预测分析正常工况下,有组织、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下风向浓度分布情况见表 5.2-

7、5.2-8所示。

124

Page 12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5.2-7 破碎站有组织排放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距离(m) 粗碎工段、细碎、筛分及物料转运过程

浓度(mg/m3) 占标率(%)10 1.13E-12 0100 0.01522 1.69200 0.01708 1.94300 0.01571 1.76400 0.01517 1.7500 0.01411 1.56600 0.01333 1.54700 0.01318 1.5800 0.01352 1.51900 0.01335 1.481000 0.01281 1.421100 0.01214 1.361200 0.01144 1.271300 0.01093 1.221400 0.01044 1.161500 0.00994 1.111600 0.00947 1.061700 0.00902 11800 0.00858 0.951900 0.00818 0.912000 0.00780 0.862100 0.00745 0.832200 0.00711 0.792300 0.00680 0.752400 0.00651 0.72

125

Page 13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500 1.13E-12 0

最大值 0.01522(429m) 1.71

表 5.2-8 无组织排放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距离(m) 采场 破碎工业场地 临时排土场

浓度(mg/m3) 浓度(mg/m3) 浓度(mg/m3)10 0.04904 0.02993 0.05907

100 0.05778 0.05626 0.15015 200 0.06586 0.07534 0.15813 300 0.07279 0.07929 0.16061 400 0.07546 0.07264 0.13810 500 0.06091 0.06446 0.11264 600 0.05099 0.05717 0.09167 700 0.04427 0.05106 0.07547 800 0.03938 0.04583 0.06355 900 0.03570 0.04128 0.05429 1000 0.03284 0.03728 0.04700 1100 0.03052 0.03383 0.04124 1200 0.02859 0.03083 0.03654 1300 0.02694 0.02817 0.03270 1400 0.02550 0.02584 0.02942 1500 0.02423 0.02378 0.02665 1600 0.02310 0.02196 0.02428 1700 0.02207 0.02034 0.02224 1800 0.02114 0.01889 0.02048 1900 0.02032 0.01760 0.01892 2000 0.01957 0.01646 0.01755 2100 0.01887 0.01546 0.01639 2200 0.01827 0.01457 0.01536 2300 0.01771 0.01376 0.01444

126

Page 13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400 0.01714 0.01302 0.01360

2500 0.01668 0.01234 0.01285

最大值 0.07558(422m) 0.07936(310m) 0.16271(309m)

破碎站粗碎细碎、筛分及物料转运过程有组织排放的污染物的下风向最大小时浓度值为 0.01522mg/m3,最大占标率为 1.71%,各个点源有组织排放的污染物的下风向最大浓度的占标率均低于 10%,有组织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采场、破碎站工业场地和临时排土场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的下风向最大小时浓度值分别为 0.07558mg/m3、0.07936mg/m3和 0.16271mg/m3,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要求。

综上,本项目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面源无组织排放,企业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面源的控制管理。

2、场界无组织排放达标排放分析由预测可知,考虑最不利的情况下,采场、破碎站和临时排土场无组织排放

的污染物的下风向最大小时浓度值分别为 0.07558mg/m3、0.07936mg/m3和0.16271mg/m3,完全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监控点浓度限值要求,可以做到场界达标排放。

3、大气防护距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推荐模式对采

场、破碎站工业场地、临时排土场无组织排放 TSP 的环境影响预测,其在大气污染物评价范围内无超标点,可不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4、卫生防护距离项目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 TSP。无组织排放污染源主要为钻孔粉

尘、爆破粉尘、采装粉尘及堆场扬尘。项目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采用《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推荐的计算公式,即:

127

Page 13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式中:Cm-标准浓度限值mg/m3

Qc-工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由当地平均风速及企污染类

型构成。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的在单元的等次半径,m。L-卫生防护距离,m。本项目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风速为 1.98m/s。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见表 5.2-9。

表 5.2-9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计算系数

年均风速m/s

卫生防护距离 L, mL≤1000 1000<L≤2000 L>2000

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A<2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80 80 80

2~4 700 470 350 700 470 350 380 250 190>4 530 350 260 530 350 260 290 190 140

B<2 0.01 0.015 0.015>2 0.021 0.036 0.036

C<2 1.85 1.79 1.79>2 1.85 1.77 1.77

D<2 0.78 0.78 0.57>2 0.84 0.84 0.76

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见表 5.2-10。表 5.2-10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

污染源 污染源类型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值(m)

卫生防护距离(m)

采场 面源 20.164 50

破碎站工业场地 面源 8.776 50

128

Page 13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临时排土场 面源 9.550 50

由以上计算可知,本项目采场、破碎站工业场地和临时排土场卫生防护距离分别为 50m、50m、50m。通过现状调查,采场。通过现状调查,采场、破碎站工业场及排土场卫生防护距离内无居民点、学校等环境敏感目标,且今后不得建设学校、居民等敏感点。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可满足要求。本项目爆破警戒线距离为 300m,即在矿区 300 米范围内不宜有居民生活区

或其它敏感点。根据以上计算和矿区平面布置及周边环境敏感点现状来看,矿区周围 300米

内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建议在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得建设对粉尘敏感的居住、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项目爆破警戒线图见附图。

5、道路运输扬尘影响分析道路运输二次扬尘的产生情况与道路状况、砂土含水率、车速等因素有关。对

于本项目外运道路扬尘,评价要求加强车辆养护,限制车速在 20km/h以下,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将运输道路扬尘对于周围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5.2.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生活污水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可用于绿化及农业生产,旱厕的粪便,定时

由当地农民清运,作为农家肥。本项目基本无生活污水进入地面水。本项目矿区设集中的旱厕,粪便经收集后由用于周边林地肥料或由附近的农

民拉走,作为农肥使用。另外孔隙及岩石裂缝中少量的渗透水,路面喷洒降尘水,

被矿石吸收或自然挥发、蒸发。

129

Page 13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采场与临时排土场排水评价项目降雨条件下,采区汇水水质简单,其污染物主要为悬浮物,经沉淀

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不外排;工业广场外围修筑一圈截水沟,截排地面径流,

将其沉淀后用于洒水抑尘,不外排;临时排土场汇水也是经沉淀出处理后,回用

于生产,不外排,对地表水体影响较小。3、生产废水矿山生产用水主要是洒水降尘以及清洁和绿化用水。生产用水取自西南侧小

溪和矿区设置的沉淀池,用水泵抽水至高位水池。生产用水全部在使用过程中挥

发损耗,不会产生相应废水。

5.2.3声环境影响分析1、预测范围本次评价声环境预测点设置场界四周 4 个预测点。预测拟建项目建成运营后

场界及周围声环境敏感点的昼等效声压级(白班制),评价厂界及周围声环境敏

感点的噪声污染水平。2、噪声源及源强评价项目环境噪声主要包括在采场的穿孔、凿岩、爆破、采装噪声,破碎站破

130

Page 13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碎、筛分等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固定声源噪声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流动声源噪声。由

于采场爆破境界线 300m范围内无居民,采场噪声对 300m外的居民的影响甚微。

该项目噪声主要集中在破碎站设备的运转过程。主要设备噪声源强见下表。表 5.2-11 生产设备声源类比调查情况表

序号 噪声源 数量 等效声级 [dB(A)]

备注1 挖掘机 4 75~80 距设备 1m处,稳态2 潜孔钻机 2 95~100 距设备 1m处,间歇3 空压机 2 90~95 距设备 1m处,间歇4 破碎机 3 100~105 距设备 1m处,稳态5 振动筛 1 75~80 距设备 1m处,稳态6 皮带输送机 4 75~80 距设备 1m处,间歇7 自卸汽车 2 75~85 距设备 1m处8 爆破 / 66 距声源 200m处

3、预测模式在噪声预测中,通常进行简化,当声源与预测点间仅有封闭车间的阻隔,降

噪幅度为 20~30dB。空气吸收声波而引起的声能量衰减与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

云、雾、温度梯度、风而引起的声能量衰减及地面反射和吸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

通常忽略不计。由以上分析可将单个噪声源预测公式简化为:

对于两个以上的多个噪声源同时存在时,总声压级计算公式为:

131

Page 13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式中:r1、r2:预测点到声源的距离(m);L1、L2:距声源 r1、r2处的声压级值(dB);Li:各个声压级值(dB);Ln:n个声源的合成声压级值(dB)。上述分析考虑了声波的几何发散衰减和建筑物的隔声效果,其它环境和气象

条件的影响因素不计。这样,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后,各评价点接受的噪声实际贡

献值将比理论计算值低。4、预测结果及影响预测矿山开采中装卸运输等工序都将产生噪声,据工程分析,矿山机械设备噪声

强度一般为 75~80dB,考虑最不利条件下,即设备全开时的噪声影响,采用点

声源距离衰减模式,对其作出 50~300m 范围内噪声贡献值计算。根据计算,设

备全开时,噪声叠加后源强为 82.5dB(A),预测结果见下表。表 5.2-12 矿山主要设备噪声贡献值 dB(A)

源强(dB(A))距源距离 (m) 103.1350 66.85

100 63.45150 58.71200 55.05250 52.57

132

Page 13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00 49.27350 48.36400 46.55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仅为白天生产,因此仅考虑昼间噪声影响,根据现场

情况,场界周边多为荒山,主要的声环境敏感点为场界,附近居民离厂界大于

300m,经上表预测后可知 300m 处噪声值为 49.27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

准》(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准要求。由此可见,拟建项目实施后对区域声环

境影响较小。5、声环境防护距离根据《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83-2000)中

未对采石场类项目规定其噪声防护距离,类比标准中型煤加工厂标准,确定本项

目噪声卫生防护距离为 200m,本项目爆破警戒线为 300m,能够满足噪声防护要

求。

5.2.4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本项目固体废物产生环节如下:1、生活垃圾本项目实行一班制(职工大多数为本地职工,下班后即回家),因此,矿区

133

Page 13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内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少,人均生活垃圾按 0.5kg/d计,全厂职工 23人,生活垃圾

产生量约 11.5kg/d(3.22t/a)。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定期由环卫部

门负责清运,送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2、剥离岩土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可知,矿区开采境界内设计圈定的矿石量总计 114.54万立

方米(286.36万吨),平均剥采比 0.49t/t,剥采比小,服务年限内矿山总的剥离

岩土量为 140.32万 t,根据开发利用方案中设计,大约 124.42万 t岩石作为矿产

品用途外售加以综合利用,整合后大约 15.9万 t(5.88万m3)表土需堆存。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可知,矿床开采的剥离物主要为第四系表土,本评价要求

企业对全部剥离岩石经在排土场临时堆存后 124.42万 t作为矿产品用途外售加以

综合利用。该要求与本项目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书里的建议一致,做好剥离土

石的综合利用,达到露天开采固体废弃物零排放的要求。并且本评价要求对剥离

表土单独堆放,用于后期复垦。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既减少了剥离岩土占地以

及引起的二次环境污染,又综合利用了资源,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3、破碎站粉尘

134

Page 13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破碎过程中无废矿石产生。破碎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破碎和筛分

设备配套的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类比同类工程,其产生量约为 65t/a。该粉尘

亦可用于作为建筑原材料使用。评价建议建设单位在除尘器外设置圆筒库用于存

放该粉尘,定期外售。4、机修固废本项目设备运行过程中会有一定损耗,产生一定量的废物,约 2t/a,建设单

位拟采取以换代修措施,老化破损装备及零部件进行回收。5、沉淀池底泥沉淀池底泥,根据类似企业生产资料产生量约 90t/a,底泥及时清理,置于

临时堆场堆放。通过上述分析,建设项目各项固体废弃物均可得到妥善处理处置,对环境影

响较小。

5.2.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水文地质条件矿区为山区地形,最高海拔标高 241.3米,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 160米左右。

矿区范围地表无大的水体存在,山沟多为干谷,仅小溪常年流水。地表水受大气

135

Page 14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降雨和地下潜水补给。花岗岩石材矿体呈致密块状体,节理、裂隙不发育,又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

之上,为极弱含水层。地表水除极少量沿裂隙渗入地下矿体外,绝大部分沿地表

自然排泄于矿区沟谷中。矿区溪水长年流水不断,清澈透明,水质良好,可满足

矿山生产、生活用水。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2、工程地质条件矿区花岗岩石材矿体呈致密块状体,处于地形坡度 20-55度山体内。矿体及

四周岩石单一,均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且矿体赋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

矿区范围内矿体覆盖层较薄,总剥离量 92.25万立方米,矿区剥采比仅 0.49:

1,小于 0.5: 1,矿区适宜露天开采;就地就近建厂,进行加工,矿体开采台阶高

度 10米,开采边坡角考虑到矿区开采高都较高因此控制在 60o,,不易诱发塌方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本矿床开采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3、环境地质兴国县龙口文院建筑用花岗岩矿离主要村庄较远(直线距离大于 300米),

但距小溪流和村级公路仅 20米。根据江西省兴国县龙口文院建筑用花岗岩矿区资

136

Page 14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源储量地质报告,矿区浮土及风化一半风化层的剥离土石和花岗岩石材矿的开采,

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而污染环境。但矿床的开采对矿区的生态环境一森林生态

系统、自然景观的整体格局,特别是对公路和小溪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要防止

剥离产生的废土、废石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因此,要切实选择好排土场,做

好拦砂固土、固石和植被恢复工作,以避免人为地质灾害发生,确保生态环境。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确定矿床开采标高在 175米以上,高于侵蚀基准面,利于自然排水。矿体围岩单一

力学强度高、结构面不甚发育、稳定性好。工程地质不突出、无原生环境地质问题

矿石及废弃物不易分解有害成分,采矿活动不形成对周围环境及水体污染。因此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简单类型(Ⅰ型)。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地下水影响主要表现为矿区开采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由于矿区降雨

时会有大量悬浮物进入雨水,雨水通过构造裂隙和层间裂隙向下渗漏,从而对项

目区地下水产生污染。但矿区整体地形坡度较大,矿床的自然排泄条件较好,汇

水面积有限,大部分大气降水在降雨后很快以地表径流的方式流至山脚,矿区水

137

Page 14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文地质条件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与储存。而且根据本项目特点,矿区主要为片麻

岩矿,渗漏的雨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同时,排土场和工业场地淋滤水沉淀池和车辆冲洗水沉淀池池底及四周均为

水泥砌筑,经浇筑后,淋滤水池渗透系数≤10-7cm/s,能有效的防止污水下渗。为

进一步防止沉淀池污水下渗的可能性,本评价要求建设方对淋滤水沉淀池和车辆

冲洗水沉淀池池底及四周均采用防水砂浆抹面。

5.2.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生态评价基本情况(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结合矿区所在区域

的地形地貌特征、项目所在地道路和河网分布,最终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以采场范围边界为基准,向外扩展 1.0km,评价范围约 5km2,评价区范围内无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分布。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示意图 1.6-1。(2)评价手段与评价方法本评价采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空间数据分析、指数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评价。2、生态环境现状(1)生态功能区划根据《江西省生态功能区划》,该项目评价区跨越了 1 个生态功能区(隶属

于 1个生态区,1 个生态亚区),即:平江流域水土保持与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功能区(III-2-4)。

138

Page 14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现状①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全县土地总面积为 320933.12公顷。2005年末,全县农用地面积 295926.8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下同)的 92.21%;建设用地面积 14720.68公顷,占4.59%;其他土地面积 10285.56公顷,占 3.20%。农用地——耕地面积为 33310.20公顷,占 10.38%;园地面积为 4631.80公

顷,占 1.44%;林地为 245957.83公顷,占 76.64%;牧草地为 0.00公顷; 其他农用地为 12027.05公顷,占 3.75%。建设用地——城镇用地面积为 685.08公顷,占 0.21%;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为 9508.13公顷,占 2.96%;采矿用地面积为 441.17公顷,占 0.14%;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为 232.98公顷,占 0.07%;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 3771.67公顷,占1.18%;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 81.65公顷,占 0.03%。其他土地——水域面积为 4392.99 公顷,占 1.37%;自然保留地面积为

5892.57公顷,占 1.83%。②本项目土地利用类型本工程占地包括露天采场占地、工业场地、临时排土场占地、办公生活区、矿

区内部运输道路等。项目总占地面积 11.6635hm2,其中永久占地 11.6435hm2,临

时占地 0.02hm2,占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和荒草地,不占用基本农田。③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项目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见中亚热带常绿针叶林、阔叶林,植被类型多样,

植物区系成分主要有马尾松、山茶科等常绿阔叶树组成,植被覆盖率达 80%以上

139

Page 14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尾矿输送管道沿线主要为山地,主要树种是马尾松和杂木,少量油茶树,两侧不

存在农田。项目生态评价范围内无国家 I、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名木古树,无特殊风

景和需保护的名胜、古迹,工程建设不涉及生态敏感区。(2)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拟建项目附近的野生动物主要是适合栖息于林地、农田、居民点周边的种类,

如林地和农田常见的八哥、布谷、杜鹃、猫头鹰、鸬鹚、鸽、黄鹂、野鸡等;兽类有:

野猪、獐、豹子、猫、果子狸、南狐、山鹿、水獭等。还有部分两栖类和爬行动物。区

域内野生动物数量较少,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和地方特有动物物种。(3)水土流失现状与评价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

项目区兴国县长冈乡属于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

重力侵蚀,其中水利侵蚀又以面蚀分布最为广泛,沟蚀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存在,

土壤侵蚀类型以中轻度水利侵蚀为主,土壤容许流失量为 500t/km2.a。根据《关于划分国家及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项目区赣州市兴国县

140

Page 14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属于国家级重点预防保护区;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

区的公告》,属于江西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据 2005 年水土流失卫星遥感数据显示,兴国县仍有水土流失面积

758.37km2,占国土面积的 23.59%。其中轻度流失 257.61km2,占流失面积的

33.97%;中度流失 221.44km2,占流失面积的 29.2%;强度流失 171.51 km2,占

流失面积的 22.61%;极强度流失 78.87km2,占流失面积的 10.4%;剧烈流失

28.94km2,占流失面积的 3.82%。侵蚀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平均年侵蚀模

数为每平方公里 3500t。此外,仍有 5061处崩岗侵蚀,崩岗面积 1341.03 hm2,应

防治面积 3110.47 hm2。紫色页岩流失坡耕地 41.8km2,主要分布在长冈、潋江、高

兴、埠头等乡镇。全县废弃矿山 22处,矿区面积达 3.8 km2。(4)景观现状本项目所在山体按地形地貌划分为山岳型景观,其景观属性和景观资源现状

参见表 5.2-13所示。表 5.2-13 景观属性分级表

地形地貌 A级 B级 C级丰富的多样性

一般的多样性 很少的多样性 很少的多样性地貌 60%为斜坡,且被切割、不平的、

险陡的山脊或大而高的山形30%~60%为斜坡,且是中度被切割或起伏的山形

0~30%为斜坡,很少变化,没有切割

141

Page 14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高耸地形

岩貌地形上很突出,有不寻常的或突出的崩塌斜道、碎石坡、岩石路透等,尺寸大小、形状和地点不

岩貌很显著但不突出,有常见的、不突出的崩塌斜道、碎石坡、圆砾和岩石露

小而不明显的岩貌,无崩塌斜道、碎石坡、圆砾和演示露

头植被

高质量的植被类型,大量古代生长的树木,不寻常或突出的植物

多样性具有类型交替的连续植被覆盖,植物种类多样性一

般没有和很少固定类型植被,没有地面下、上的覆盖

由矿区现场调查结果参照上表各项指标可知,本项目区域自然景观现状属 B

级,具有一般的多样性。3、环境影响分析(1)生态环境影响识别矿山建设和开采期间,需占用大量土地,将使矿区的植被大面积消失,结果

是局部植物种类消失、动物丧失栖息地,岩石裸露,微域生态系统消亡,景观的完整性被打破,小气候出现变异,并伴随水土流失。噪声和粉尘也会使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生产活动将影响到的主要环境要素为:

①生物群落:生物量、物种多样性;②区域系统:绿地覆盖率、居民点、景观;③水和土地:水土流失强度、土壤的理化指标;④ 滑坡、泥石流;⑤社会经济:人口密度、工业产值、农业产值、职业构成。(2)土地利用类型及变化趋势分析工业场地、排土场、运输道路以及辅助设施等的建设,将导致矿区土地利用

功能和土地利用方向的变化,以山林地为主变为工矿用地。服务期满后,矿区所在地部分变成不适合林木、植被、农作物等的生长,未来土地价值将有较大改变,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向。因此,采矿对矿区的土地利用的影响将会延续较长的一段时间。(3)地表形态变化分析

142

Page 14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拟建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地表形态的变化,施工期对地形

的影响主要是地面平整、道路修建、场地建设等。(4)对地表植被的影响分析根据生产规模及企业性质,矿区主要由露天采场、运矿道路、排土场等组成。

目前矿区范围内植被覆盖率较低,占地以少量林木和荒草地为主。本项目建设期主要内容为采场、工业场地、矿山道路、排土场的截水沟、排水

沟、沉淀池、挡土墙建设。本项目开采期间开采方法为自上而下逐台阶分层开采,不向矿界外开采,因此开采期间会对周边植被造成破坏。本项目服务期满后对矿区进行全面的生态恢复后,植被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5)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矿山施工过程中,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影响已经形成。在运营期,直接

影响主要是破碎站工业场地厂界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对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根据环评现场实地调查,项目占地范围内动物均为常见动物物种,多为鸟类

和小型兽类,主要集中在采场及临时排土场林地内。生态影响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级别的动物的栖息繁殖地。矿山运营过程中,对动物栖息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避免,可能影响鸟类等动物的觅食和繁殖。鸟类等动物的规避本能将会使其远离被干扰地区,向其他林区迁徙。因此,项目运营对项目区周边的野生动物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6)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物种的多样性是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也是使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的重

要因素。根据现场调查,矿区所占用土地类型为林地、荒草地,植被物种多为区域常见、广布的物种,组成结构较简单,矿区植被物种在矿区其他地方及矿区外有大量分布,区域的野生动物的数量少,没有发现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野生植物。并且本工程开采影响范围小,矿产开采影响的也极其有限,不会对区域动植物的生境产生重大变化。经调查,区域内地带性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矿区地表植被稀少,周

143

Page 14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边树种主要为意杨,物种多样性简单,矿区内无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由此可见,矿山活动不会对植被的多样性产生威胁,影响可以接受。(7)对土壤的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采矿场地、排土场的建设将破坏地表

植被以及表土层,从而引起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表土的剥离,岩石被开采与破碎,使得整个土壤的结构和层次受到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被恶化,当遇到雨水时,会产生水土流失,严重时会造成泥石流。临时排土场的建设,造成表层土壤被大量的松散的砂石所覆盖,使原来土壤

结构发生改变,土壤变得贫瘠,不利于植物生长,这种影响将会持续很长的时间。但从整个评价区域内来分析,这种影响相对较小,待服务期满后对其进行全

面的生态恢复后,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8)对景观变化影响分析本项目开采花岗岩矿前的山坡景观为丘陵地貌,植被覆盖较为稀疏,但总体

上仍呈现为丘陵地貌的自然景观,山坡下槽谷地貌中的谷底、洼地种植少量的农作物。采矿活动将彻底改变矿区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原有的景观格局不复存在,尤其是临时排土场、采矿工业场地的建设,景观将由林地景观转变为工业建筑景观。塌陷区景观由山地景观转变为局部凹地景观,使矿区景观的总体异质性有所提高。矿区占用土地,尤其是占用山林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建筑物和堆场,虽然

部分被毁林地可分期进行复垦,但在全面生态复垦后的 5 年内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因此,矿区的建设将使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从整个评价区域内来分析,这种影响相对较小,待服务期满后对其进行全面的生态恢复后,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矿区将制订“矿山复垦计划”,边开采边复垦绿化,恢复景观林地,在采场

边帮安全平台和清扫平台种植松树、杨树等当地优势植物,边帮斜面上种植爬山虎等藤类植物,采掘终了时的底面种植松树、杨树等当地优势植物。复垦土壤来

144

Page 14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自于开采过程中的剥离土和裂隙土;复垦资金来自于生产费用中的计提,复垦实施责任单位为兴国县双源采石场。根据《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有关规定,“禁止在铁路、

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开采”。根据本项目现场调查情况,项目周边无主要道路及铁路,对景观视觉影响较小。(9)矿区自然体系生产能力变化分析当评价区内植被有较强生产能力时,可以为受到干扰的自然体系提供修补能

力,有利于生态平衡。当人类活动大量占有植被面积,过度干扰植被的修补能力,自然体系就有可能失去原有的平衡,由平均生产力较高的自然体系衰退到生产能力较低的自然体系。生态系统生产力、生物量是其环境功能的综合体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本地值,或理论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可以作为生态系统的类比标准。生物量是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标志。生产能力估测是通过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估测来完成的。净第一性

生产力估测方法很多,但还没有公认的模式。本评价主要利用地方已有的成果应用法,即采用典型植被调查方法计算出净第一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数据。根据现场踏勘,拟建项目占地主要有工业场地、临时堆土场等,占地类型主

要为山坡荒草地和疏林地,矿区占地面积为 0.24km2。本评价根据下表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和植物生物量一览表中的相关参数估算出拟建项目矿区的平均净生产量。

表 5.2-14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和植物生物量(摘录)生态系统 面积

(106km2)平均净生产力(g/m2·a)

世界净生产量(109t/a)

平均生物量(kg/m2)

农田 14 644 9.1 1.1

疏林和灌丛 8 600 4.9 6.8

荒漠灌丛 18 71 1.3 0.67

沼泽 2 2500 4.9 15

湖泊和河流 2.5 500 1.3 0.02

表 5.2-15 矿区平均净生产量一览表矿区场地 占地面积 平均净生产力 净生产量 备注

145

Page 15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m2) (g/m2·a) (t/a)

矿区疏林地 116635 18 2.1 /

综上所述,拟建矿区所在地的植被生产能力属较低。但随着采矿活动矿区范围内荒山地将变为工业用地,将加剧该区生物多样性的退化,降低系统的生产能力。开采活动对该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不加以保护和恢复,将会加剧生物多样性的退化,降低系统的生产能力。矿区生态经济功能的协调发展不仅取决于其经济功能的强弱,同时取决于其生态功能是否正常发挥以及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匹配程度和共同作用,忽略任何一个功能,矿区都不会是一个完整高效的功能整体,从而将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10)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小结本项目矿区根据现状调查情况分析,矿区内未发生过地质灾害,主要占用疏

林地及荒草地,矿区无耕地。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项目区域土地植被资源影响一般,不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但随着采矿活动将加剧该区生物多样性的退化,降低系统的生产能力,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必须建设防治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工程,做到矿山开发与水土保持相结合,工程、生物措施相配套,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相兼顾,走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5.1.7 外部运输环境影响分析

1、运输路线及污染源概述本项目采用的总体开拓运输方案为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即采场内采用

汽车运输,矿石由汽车运往破碎站。

矿山设计年产矿石 30万 t,年总运输量约为 30万 t,破碎站总出入口位于破碎站的南侧,项目矿石运输由产品堆场运出,经过磅清洗后,经 638乡道 1.2km

后接上 S223省道后对外运输外售,运输较方便。

矿产品外售采用汽车运输的方式,装载量按 15吨计,运输时间为 8h/d,每小时运输 8.3次,夜间不运输。

经现场勘查,乡道两侧均为山林、农田,无学校、医院等敏感点,仅在乡道146

Page 15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 S223省道交口处有 1处居民点,矿石运输过程中的交通噪声、粉尘等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项目运输量相对较小,且运输路线周边环境敏感点较少,外部汽车运输不可

避免地对周围环境及居民产生环境污染,具体体现在:运输过程产生的汽车扬尘、汽车尾气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污染;运输产生的汽车噪声对附近居民产生的噪声污染。

2、运输扬尘、汽车尾气影响分析项目石料对外运输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扬尘,其产尘强度与路面种类、季节

干湿以及汽车运行速度等因素有关,各矿山条件不同,起尘量差异也很大。下表为一辆 10t 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 1km 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

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则扬尘量越大。因此,可以通过采取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的清洁等措施后,减小汽车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表 5.2-16 在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 单位:kg/辆·km

车速/ P0.1(kg/

m2)0.2(kg/

m2)0.3(kg/

m2)0.4(kg/

m2)0.5(kg/

m2)1(kg/m2)

5(km/hr) 0.051 0.086 0.116 0.144 0.171 0.287

10(km/hr) 0.102 0.171 0.232 0.289 0.341 0.574

15(km/hr) 0.153 0.257 0.349 0.433 0.512 0.861

20(km/hr) 0.255 0.429 0.582 0.722 0.853 1.435

道路运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汽车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计划修建的运输道路为沥青路面,且路面比较清洁,因此运输扬尘影响较小。为进一步减少矿石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环境的污染,本环评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①建议矿区配备一台洒水车,配备一名专职的道路清洁人员,对矿区运输道路每日定时洒水抑尘,减轻运输道路的二次扬尘量及对道路两旁敏感点的影响。

②加强车辆运输管理,采用专用运输车辆运输,汽车在敏感点附近行驶速147

Page 15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度应小于 30km/h。

③做好运输工具的密封。车辆运输过程中要加盖帆布,同时不应超载。④建议矿石运出前,对矿石进行洒水增湿处理,以尽可能减少运输扬尘的

产生。⑤运输路线应尽量避让村庄等敏感点,减少对其影响。本项目在采取运输路线避让敏感点、路面硬化、定期对路面洒水抑尘、降低车

速等措施后,预计因本工程增加的汽车道路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3、运输噪声影响分析(1)公路概况经现场调查,现有运输路线的车流量相对较少,沿线路边居民点较多,并且

根据矿区声环境现状监测,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满足 2 类区标准要求,声环境容量较大。(2)源强确定矿产品外售采用汽车运输的方式,装载量按 15吨计,运输时间为 8h/d,每

小时运输 8.3次,夜间不运输,每天运输时间按 8 小时计(上午 7:00~12:00,下午 14:00~17:00)。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

2006)中车辆类型分类标准(具体见下表),拟建项目运输车辆全部采用大型货车,其它材料、人员运输量较少,其流通流量可忽略不计。

表 5.2-17 车型分类标准车型 汽车总质量小型车 S 3.5t以下中型车M 3.5t~12t

大型车 L 12t以上

本项目外部运输道路采用混凝土路面,路面宽 7m,路基宽 9m,设计车辆行驶速度为 60km/h,为降低运输车辆交通噪声影响,在通过环境敏感点时限制车速不得超过 30km/h,且仅在昼间运输,并据此进行交通噪声影响分析。(3)噪声影响分析

148

Page 15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推荐的模式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Leq(h)i—第 i 类车的小时等效声级,dB(A);E i (L ) 0 —第 i 类车速度为 Vi,km/h;水平距离为 7.5m 处的能量平

均A 声级,dB(A);Ni—昼间,夜间通过某个预测点的第 i 类车平均小时车流量,辆/h;r—从车道中心线到预测点的距离,m;(上表)适用于 r>7.5m 预测

点的噪声预测;Vi—第 i 类车的平均车速,km/h;T—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1h;Ψ1、Ψ2—预测点到有限长路段两端的张角,弧度。

交通噪声贡献值计算结果见下表所示。表 5.2-18 交通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

预测点距道路中心线的距离( m) 0 10 20 30 40 50

预测点的预测结果值(dB) 64.55 58.03 54.99 53.1 51.58 50.48

由上表可知,其对各村庄聚居点距道路中心线 40m 距离处的噪声影响经叠加现状值后仍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2 类区标准限值要求,因此本项目运输车辆交通噪声对沿线敏感点影响较小。5.1.8矿山开采爆破的影响分析

1、大气污染物的影响由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可知,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

废气。由于产生量不大,并且污染源分散,如潜孔钻机、运矿汽车随开采位置的

149

Page 15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变化而不断移动,并且矿山地势较高,开阔,大气扩散能力较强,所以矿山开采过程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2、开采爆破产生的影响分析露天矿爆破时,炸药能量通过大地传递,当能量达到一定量级时,就会构成对附近建筑物的破坏。1、安全振速目前,判断爆破震动强度对建筑物的影响,大多采用介质点振动速度作为判断依据,我国的《爆破安全规程》(GB6722-86)中规定了各类建筑物、构筑

物的安全振速、爆破地震烈度与最大振速的关系见下表。

表 5.2-19 建(构)筑物地面质点的安全振动速度建(筑)筑物类型 安全振动速度(cm/s)

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 1

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 1~3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 3.5

表 5.2-20 爆破振动烈度表烈度 爆破地震最大振速(cm/s) 振动标志

Ⅰ <0.2 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Ⅱ 0.2~0.4 个别人静止情况下才能感觉到Ⅲ 0.4~0.8 某些人或知道爆破的人才能感觉到Ⅳ 0.8~1.5 多数人感到振动,玻璃作响Ⅴ 1.5~3.0 陈旧的建筑损坏,抹灰撒落Ⅵ 3.0~6.0 抹来中有细列缝,建筑物出现变形

2、爆破安全距离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86),爆破地震安全距离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R——爆破振动安距离 m;K——与爆破场地条件有关的系数,取 170;V——地震安全速度,取 2cm/s;

150

Page 15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a——与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取 1.6

Q——炸药量:kg 齐发爆破取总药量;延发爆破、微差爆破最大一段药量,取 70kg;计算得:R=74m

3、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

K 空对于一般建筑物取 1,对人员为 6;Q为 384kg

对于一般建筑 R 空=1×3841/2=20m;对人员 R 空=6×3841/2=118m。4、个别碎石飞散安全距离RF=20n2WKF

n取 0.75,W为 4m,KF取 1.5;RF=20×0.752×4×1.5=67.5m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个别碎石飞散对人员的安全距离为200m。沿山坡爆破时,下坡方向的个别碎石飞散对人员的安全距离应增加 50%,为 300m。本项目开采范围 300m 内无居民点,项目爆破对周边居民影响较小。

5.3 社会环境影响5.3.1有利影响根据环境影响识别,本项目的建设能够促进当地劳动人员就业,促进当地经

济的发展,同时项目建成运营后增加物料运输量、对运输道路的养护,对当地交通运输有一定的有利影响。5.3.2 不利影响

1、拆迁征地、移民安置本项目的建设需占用大量土地,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用地均为疏林地及荒

草地,不占用工业用地、建设用地,不涉及拆迁问题。151

Page 15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 50m,爆破安全距离为 300m,噪声卫生防护距离为

200m,最终确定本项目防护距离为 300m,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周边 300m(以工业场地为起点)距离范围内无环境保护敏感目标,不涉及环保拆迁问题。

2、环境污染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产生粉尘、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污染,项目在

建设、运营过程中建设污染防治措施,做到达标排放,同时项目拟定土地复垦计划、水土保持方案,在运营中边开采边恢复,加强生态恢复工作,因此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5.3.3结论本项目的建设不涉及拆迁安置问题,通过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将对周边环境

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项目的建设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劳动人员就业,因此本项目对社会环境影响较小。

152

Page 15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6.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分析6.1.1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分析

1、可收集、利用施工废水在路面和施工场地洒水,干旱、多风季节可增加洒水次数(一般天气状况应不少于 3 次/日,大风日应加大洒水频率),以保持下垫面和空气湿润,减少起尘量。

2、运输车辆不能超载过量,易抛洒、产尘车辆适当加湿,覆盖蓬布或利用箱车,在施工厂区内和经过有居民村庄敏感路段时对运输、装卸等车辆进行限速,车速以不超过 20 公里/小时为宜。

3、对可能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禁止露天堆放,挖掘出的土石方应按照施工安排及时处置。

4、使用优质燃油,以减少机械和车辆的有害废气排放。5、运输车辆均应加盖棚布,加强对施工车辆的检修和维护,严禁使用超期

服役和尾气超标的车辆。6、加强管理,减少人为扬尘量。经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施工期扬尘等大气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且

由于施工期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结束,影响将逐渐消除,因此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经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处理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6.1.2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分析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有:1、施工废水目前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现场冲洗废水、施工机械以及建材的冲洗废水。冲

洗废水的排放特点是间歇式排放,废水量不稳定。但是,如果不采取处理措施,任其在施工现场随意流淌,势必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2、生活污水

153

Page 15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它是由于施工队伍的生活活动造成的,主要污染物为 SS、COD、BOD5、氨氮3、针对上述不同的废水,采取如下防治措施:①针对地表径流,施工区内增设必要的排水沟道,有利于雨水排放;结合

实地情况,修建施工场地围墙,避免施工弃土和废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②针对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建议施工单位设置临时旱厕,废水用作

农肥。③针对施工现场冲洗废水、施工机械以及建材的冲洗废水。建议加强施工现

场管理,杜绝人为浪费,同时在低洼地设置临时废水沉淀池一座,收集施工中所排放的废水,在沉淀一定时间后,作为施工用水的一部分重复使用,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轻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④水泥、黄沙、石灰类的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淋措施,及时清扫施工运输工程中抛洒的上述建筑材料,以免这些物质随雨水冲刷污染附近水体。6.1.3噪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分析施工期间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交

通噪声,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严格遵照宿州市对施工噪声管理的时限规定,防止噪声影响周围环境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建设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向环保部门申请登记,除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外,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因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条),并且必须公告附近公民”。针对本项目而言,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具体有:1、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以及施工时间,禁止中午(12:00-

14:30)和夜间(22:00-6:00)施工,避免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运行动力机械设备的数量,尽可能使动力机械设备

154

Page 15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均匀地使用。

2、合理安排施工机械安放位置,施工机械应尽可能放置于场地中间或对场界外造成影响最小的地点。

3、对高噪声设备采取隔声、隔振或消声措施,如在声源周围设置掩蔽物、加隔振垫、安装消声器等。在高噪声设备周围适当设置屏障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施工场界噪声不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并由施工企业自行对施工现场的噪声值进行监测和记录。

4、运输车辆限速行驶(在居民区附近一般不超过 15km/h),并尽量压缩施工区汽车数量和行车密度,控制汽车鸣笛。

5、注意对施工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6、对施工人员进场进行文明施工教育,施工中或生活中不准大声喧哗,特

别是晚 10 点之后,不准发生人为噪声。7、施工单位应处理好与施工场界周围居民的关系,避免因噪声污染引发纠

纷,影响社会稳定。8、有关施工现场声环境保护的其它措施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工作基本标准”执行。9、详细调查并掌握邻近居民点主要建、构筑物的设置情况,及与本项目的距

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程设计,确保易产生振动的施工设备或设置作业在安全距离以外。6.1.4 固废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及分析根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倾倒、

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国家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制订科学的施工方案及加强管理是避免建筑废物影响的最基本方法。建议施工方采取以下污染防治措施以避免施工固废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155

Page 16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车辆运输散体物料和废弃物时,应密闭、包扎、覆盖,不造成沿途漏撒;

运载土方的车辆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弃土期尽量集中并避开暴雨期,边弃土边压实。

2、本项目产生的表土较少,收集后置于矿区临时堆场,待闭坑后用作环境治理。

3、建设单位在选择弃渣填埋场时应注意弃渣不能置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基本农田、水利工程等保护范围,不能置于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行洪道、河滩湿地,不能置于影响敏感目标之处等,并且要求距离项目区近,节省运输费用和减少运输燃料废气的排放等。同时填埋场造成的影响应能够逐步减轻,其植被应能恢复或重建,而不造成永久的不可恢复的人工破坏印迹,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4、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尽量将一些有用的建筑固体废物,如钢筋等回收利用,避免浪费;无用的建筑垃圾,则需要倾倒到指定场所;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应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5、临时弃土场边坡应采取护坡措施,填方过程要边堆放、边平整、边压实,注意排水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只要统筹安排、加强管理是有条件将建筑废料用于铺路和回填等再利用,做到就地消化,不得随意抛出堆放。6.1.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露天矿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贯穿于基建期和生产期,其中基建期对环

境的影响较为严重,影响的对象主要是植被和自然景观。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基建期及各项施工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将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制定并执行切实可行的基建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尤为重要。

1、加强土地的保护矿山后续生产过程中不应扩大总占地面积外的土地使用范围,尽量减少对土

地的占用与破坏,特别是优化挖填工序,尽量做到以挖补填,避免大量弃土长时间堆放,减少开挖量,剥离表土的有序堆放,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减少对土地侵

156

Page 16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占和破坏,杜绝乱堆滥放。矿山建设中应尽量减少原始地表的破坏,最大限度的保持土壤环境稳定。

2、加强植被的保护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应保护好周边的植被,各类工程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尽量避

免不必要的植被破坏。对于大的乔木和灌木应异地临时假植,以便后期植被恢复时利用。在已形成的稳定区域、闲置区域和最终渣面,适时采取植被恢复措施,缩短闭矿后植被恢复周期。

3、规范施工矿山运输道路施工中尽量做到挖填平衡,施工过程中应边开挖、边回填、边

碾压、边采取护坡措施;尽量缩短施工工期,减少疏松地面的裸露时间,尽量避免在暴雨时进行土石方开挖;工地临时堆存的土料应注意防护,边坡采取临时拦挡和排水设施,堆放高度不宜过高;施工时要规范操作,不得乱占土地,施工机械、土石及其它建筑物材料不能乱停乱放,防止破坏新的植被,加剧水土流失。(1)施工期要加强管理,施工前应修好施工便道,规定施工运输车辆路线;

施工中必须划定施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并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土壤,严禁破坏施工区周边的植被。(2)采掘场、临时堆场及施工期临时用地等,在开挖地表、平整土地时,应

将 0~30cm 表层土收集单独堆放,竣工后,将表土覆盖在原地表,以恢复植被。(3)施工中临时占用的土地和破坏的植被,在施工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土地

复垦和植被恢复工作。植被恢复应采取人工措施种植当地植被以加速植被恢复,可选择一些耐贫瘠和适应广泛的种类。建议在 6月中旬以后种植树苗草籽,此时风小、水份条件好,可保证树苗草籽成活率,有利于植被恢复。基建期主要针对采矿迹地及现有临时排土场场边坡进行生态恢复。①采矿迹地区、工业场地基建后期,对露天采场北侧采矿迹地进行全面整地,然后采用乔、灌、草相

157

Page 16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结合恢复植被。采用乔灌草综合配置植被恢复模式。

②排土场边坡整治为进一步稳定堆场现状高陡边坡,拟采取在其坡脚种植攀援藤本植物的措施

进行防护,植物采用当地适宜的植物。③矿山道路本工程矿山运输道路采用半填半挖方式为主,在矿山道路两侧播撒草籽,石

质边坡在坡脚栽植藤类植物。注重栽植后肥水管理,以保证其成活率。坡面遇降雨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本项目采用彩条布覆盖。施工临时排水沟利用矿山道路排水沟,永临结合。6.2运营期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分析6.2.1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分析针对本项目特点,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如下:1、爆破穿孔作业应当采用带有收尘净化装置的凿岩设备,或者湿式作业① 钻机粉尘工程中钻机配套袋式除尘器,并采用露采区、道路洒水降尘,从源头减少粉

尘产生量;职工配发工作服、防尘口罩,降低粉尘对职工的影响。采取以上措施后,钻孔产生的无组织粉尘对工作人员影响和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

②爆破粉尘对于爆破粉尘,评价要求合理安排爆破时间,避开大风干燥天气,爆破时按

照设计要求填装炸药,并及时对爆堆洒水,减少爆破粉尘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采取以上措施后,可减少爆破粉尘产生量的 80%左右,项目爆破产生的粉尘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可降至最小。

2、矿石破碎加工、储存应当采用全封闭作业设施,配备收尘装置或者符合粉尘防治技术标准的其他降尘抑尘装置;针对本项目特点,破碎加工场地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如下:①破碎筛分粉尘处理措施及其可行性

158

Page 16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 1 台除尘器配置的风量可以满足本项目生产需要,除尘设备选型合理

可行。项目破碎和筛分产生的粉尘经除尘设备处理后通过 15m高排气筒排放,项

目工业场地各产尘设备应密闭设置并预留检修通道。根据工程分析可知,经处理后的粉尘排放浓度、速率均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要求,措施可行。

②皮带输送扬尘各破碎和筛分工段矿石转运通过密封的皮带完成,全部密闭安装,产品出口

设有洒水喷淋设施。工业场地内产品在各工段转运均采用密闭的皮带,最终产品落料时高差约

10m,在大风天气时容易产生较大扬尘。设计在产品出料口设置有洒水喷淋设施,对下落产品进行不间断的洒水,并在出料口设置伸缩式铁桶,降低落料高差,以减少落料产生的扬尘。采取以上措施后,矿石在破碎筛分工段转运时产生的扬尘可得到有效控制,

措施可行。③集气除尘设备设施的管理维护措施为了保证破碎筛分工段集气罩的集气效率及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评价提

出以下建议:a、由本单位环境管理机构对集气及袋式除尘设备进行日常管理,保证每月

必须对集气及除尘设备进行检修一次;b、检修项目包括:破碎、筛分设备车间密闭性、集气罩的集气效率、输风管道

的漏风情况以及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并对各装置进行保养;c、破碎、筛分设备密闭时要预留设备检修通道,检修后,要及时密闭,不得

存在明显漏风现象;d、根据除尘器的实际运行情况,制度符合工况的工艺操作规程以及管理制

度,纳入企业正常管理流程,对除尘器操作人员要加强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

159

Page 16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责任心。

3、场内、外运输及装卸防尘进场道路进行硬化,运输车辆应限速,严禁超载,上面遮盖篷布,及时喷湿

清扫除尘;中低级路面采用洒水捕尘。矿区配备一辆场内专用洒水车洒水抑尘。对集中装卸作业点并设洒水降尘设施,并定期洒水降尘。新建的矿石外运道

路采用混凝土路面,尤其在外运道路两侧有居民点附近,晴天时经常洒水,减小汽车扬尘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4、排土、原料堆场、成品堆场扬尘项目区的排土、原料堆场、成品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为运营中粒径较小的粉

尘在在外力作用下扬起造成大气污染,为抑制临时堆场产生的扬尘污染,应加强场地日常洒水抑尘工作。

5、汽车设备排放废气控制汽车、设备尾气控制主要通过预防为主。对汽车、设备排放的废气应经常检测,

在企业运营期,柴油车加装尾气后处理装置。项目运营期汽车设备用油应采用国家第五阶段车用柴油标准。严禁使用其它污染相对较重的燃料。确保汽车尾气排放达到汽车尾气规定的排放标准。对不达标的设备及运输设备应及时检修或停用。为确保空气质量,防止废气污染,矿区严禁焚烧垃圾及各种有害固废。

6、外部运输扬尘控制措施为消除或减轻外部运输扬尘造成的环境影响,本评价提出如下建议和要求:(1)对路面进行硬化并加强道路养护,确保路面平整,这样可保证汽车平

稳行使,防止因汽车剧烈颠簸造成的扬尘污染;(2)根据路面状况及时给路面洒水,配备洒水车一辆,用于该段道路及工

业场地的洒水抑尘;(3)针对运输车辆采取密闭运输,同时应在工业场地内设置喷洒池,对外

运车辆的车轮及车厢进行冲洗,以防扬尘污染;(4)在道路两侧适宜的种植一些树木,形成隔离绿化带,即可阻留扬尘,

160

Page 16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降低噪声,又可美化环境。6.2.2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分析

1、生产废水本项目生产废水主要包括铲装卸载及汽车运输道路抑尘用水、矿山堆场洒水

降尘。各部分废水全部蒸发或渗透,无废水外排。2、采场排水矿山为露天开采,开采标高为+241.3~+175m。正常情况下无采场排水,仅在

一定降雨历时情况下产生采场排水。根据项目开发利用方案和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在山坡露天开采过程中,工作

面保证有一个 3‰的坡度,设计最大排水高度为 30m。选用 150WQ180-30-30型水泵 2 台(一用一备),功率 30kw,扬程 30m,流量 180m3/h。暴雨天要停止生产作业。本评价要求在采场修筑截洪沟,将采场汇水引至采场沉定池(有效容积为

120m3),经沉淀池处理后,作为洒水使用。(3)排土场淋溶水正常情况下排土场不产生淋溶废水;当在一定的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的条件

下将形成排土场淋溶水(非正常工况)。本评价要求企业需对临时排土场设置挡渣墙,并在临时排土场下游设置一座

10m3 沉淀池,收集沉淀后的降水通过水泵打入采场南侧设置的 50m3的高位水池供采场作业使用。本评价认为,雨季临时排土场淋溶水的收集与利用,符合节约用水的原则。(4)车辆冲洗用水为减轻车辆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本项目设置冲洗区,在运输车辆在驶离厂区

时冲洗干净,可有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扬尘,车辆冲洗水为 5t/d,废水产生量为4t/d,由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生产,不对外排放。(5)生活污水

161

Page 16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职工生活用水主要是饮用水及盥洗用水,本项目运营期需职工 23人日常生

活用水量按人均 50L/人•d 计(职工大多为本地人,下班后即回家),用水量约为 1.15m3/d、322m3/a,根据《环保统计手册》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一般占其用水量的80%。因此,污水产生量为 0.92m3/d、257.6m3/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可用于绿化及农业生产,旱厕的粪便,定时由当地农民清运,作为农家肥。6.2.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及分析

1、运营噪声本项目夜间不生产,厂界昼间噪声值不能满足“2 类区”标准要求,其余场

界昼间噪声值均可以满足标准要求。因矿区周边 300m 范围内无居民点,因此不进行达标治理,参照《环境噪声与振动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规定的防治措施,对空压机、破碎设备、水泵等提出常规噪声治理。

①水泵设置在建筑物内,建筑物隔声量≥10dB(A),移动式空压机设置隔声罩,隔声量≥10 dB(A)。破碎机及分级筛分设备安装减震基座(混凝土块或支架)。

② 潜孔钻机、空压机、破碎机等生产设备要注意润滑,并对老化和性能降低的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换。

③炸药采石发出的噪声其时间短而响,本项目从清洁生产和安全的角度出发,每次爆破装药量控制在一定水平,采用多排孔延时爆破,毫秒迟发多段爆破,减少每一段的装药量,严格控制爆破次数,以降低噪声。爆破前应事先告知周边居民,合理安排每次爆破时间,爆破均在白天进行,以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④对作业人员采取限制工作时间、高噪声环境工作的人员佩带耳塞等有效的劳动保护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2、运输噪声为消除或减轻外部运输噪声造成的环境影响,本评价提出如下建议和要求:①优先选择低噪声的、先进的运输汽车,同时应加强对运输汽车的维护,确

162

Page 16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保汽车的关键部件,如发动机、轴承等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之下,以减轻汽车噪声的发生量。

②加强运输道路的维护与保养,确保路面的平整,以尽可能地避免因颠簸引起的噪声发生量。

③为最大限度的减轻本项目车辆噪声对道路沿线近距离内居民的噪声影响,评价建议建设单位应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保持良好的车况,禁止病车上路;禁止车辆超载运输,以降低噪声级;运输车辆在途径敏感点时,减速慢行,并禁止鸣笛,同时午间及夜间禁止运输作业。6.2.4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拟建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采矿剥离岩土,沉淀池底泥,机修固废以及生活垃圾,根据固体废物的特点,采取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措施如下。

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负责清运,送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2、剥离岩土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可知,矿区开采境界内设计圈定的矿石量总计 114.54万立

方米(286.36万吨),平均剥采比 0.49t/t,剥采比小,服务年限内矿山总的剥离

岩土量为 140.32万 t,根据开发利用方案中设计,大约 124.42万 t岩石作为矿产

品用途外售加以综合利用,整合后大约 15.9万 t(5.88万m3)表土需堆存,置于

矿区的临时堆土场内,用于道路建设以及矿区闭坑后的环境治理使用。本项目设 1处临时排土场,用于堆放开采过程中剥离的第四系表土。设计临

时排土场占地面积约 6000m2,用多台阶排土,高土高排,低土低排的方式,分163

Page 16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台阶堆放,台阶高度 8m,共 2个台阶,台阶坡面角 35°。按照堆排阶段高度 6m、阶段安全平台宽度 4m、阶段坡面角 35°,堆高 2层,有效容积 7.2万m3,本项目服务年限内大约 15.9万 t(5.88万m3)表土需堆存,可以满足表土堆放需求。剥离岩土堆存中要分层压实,待矿山闭坑后用于环境治理。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可知,本矿山为陶瓷原料用瓷石矿山,矿床开采的剥离物

主要为第四系表土,本评价要求企业对全部剥离岩石 124.42万 t作为矿产品用途外售加以综合利用,矿山废石可外售用作公路道渣、非金属矿加以利用(水泥原料、耐火粘土)、用作地下深部开采矿山采空区的充填料等,矿山废石具有污染危害和资源利用的双重特性,在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同时还要坚持矿山废石的利用、安全处置、生态恢复和重剑互相结合,保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互相协调,并通过多种途径综合利用和处置矿山废石。如后期废石销路不畅,建设单位应重新选址建设废石场并报批,确保矿山服务年限内废石得到有效处置。该要求与本项目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书里的建议一致,做好剥离土石的综

合利用,达到露天开采固体废弃物零排放的要求。并且本评价要求对剥离表土单独堆放,用于后期复垦。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既减少了剥离岩土占地以及引起的二次环境污染,又综合利用了资源,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3、破碎站粉尘项目破碎过程中无废矿石产生。破碎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破碎和筛分

设备配套的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可用于作为建筑原材料使用。评价建议建设

单位在除尘器外设置圆筒库用于存放该粉尘,定期外售。4、机修固废

164

Page 16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设备运行过程中会有一定损耗,产生一定量的废物,约 2t/a,建设单

位拟采取以换代修措施,老化破损装备及零部件由维修单位进行回收。5、沉淀池底泥沉淀池底泥,根据类似企业生产资料产生量约 90t/a,底泥及时清理,置于

临时堆场堆放。6.2.5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分析本项目地下水影响主要表现为矿区开采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由于矿区降雨

时会有大量悬浮物进入雨水,雨水通过构造裂隙和层间裂隙向下渗漏,从而对项目区地下水产生污染。但矿区整体地形坡度较大,矿床的自然排泄条件较好,汇水面积有限,大部分大气降水在降雨后很快以地表径流的方式流至山脚,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与储存。而且根据本项目特点,矿区主要为片麻岩矿,渗漏的雨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同时,排土场和工业场地淋滤水沉淀池和车辆冲洗水沉淀池池底及四周均为

水泥砌筑,经浇筑后,淋滤水池渗透系数≤10-7cm/s,能有效的防止污水下渗。为进一步防止沉淀池污水下渗的可能性,本评价要求建设方对淋滤水沉淀池和车辆冲洗水沉淀池池底及四周均采用防水砂浆抹面。6.2.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本着“先保护后开发,边保护边开发”以及考虑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经济效

益最大化原则,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生态恢复措施考虑采用绿化带修复。根据矿区的气候、土壤、水文、地形等方面的自然生态条件综合考虑其在生态修复中的功能,做出合理的安排。

1、矿山开采和其他活动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采矿活动应尽量减少和控制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165

Page 17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尽量减少对矿区内植被的破坏,在植被盖度相对较高的区域进行相关作

业时,采取保护性措施。3、合理安排开采计划和作业时间。4、临时排土场应按照堆放进度,进行覆土和绿化,不能等矿山服务期满后

再着手绿化。5、运矿道路维护必须在原有线路上进行,严格控制道路宽度,避免多占地

对植被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加强对道路进行边坡防护,特别是已出现滑坡的路段,道路导排水沟必须完善,减少水土流失。

6、运输车辆必须科学装载,严禁超载,车辆必须覆盖,防止运送物料沿途洒落,占压道路沿线植被。

7、加强对运输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严格按照规定线路行驶,禁止下路乱行驶,避免因碾压路边植被和失稳路缘,造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8、加强生产管理和职工的生态环保宣传教育,严禁随意开辟便道,禁止所有人员随意进入非工程用地区域活动,踩踏破坏植被,破坏地表生态。6.2.7 爆破飞石防治措施根据《爆破安全规程要求》(GB6722-2003)的规定,本项目爆破安全距离为

300m,安全距离内无敏感目标。但为了最大减少爆破飞石的损害,评价要求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进行防护:

①设计合理,测量验收严格,避免单耗失控,是控制飞石危害的基础工作;②慎重对待断层、软弱带、张开裂隙、成组发育的节理、溶洞、采空区、覆盖层

等地质构造,采取间隔堵塞,调整药量,避免过量装药等措施;③保证堵塞质量,不但要保证堵塞长度,而且保证堵塞密实、连续,堵塞物

中应避免夹杂碎石,要保证堵塞长度不小于最小抵抗线值;④爆破时要选择合理的延迟时间,防止因前排带炮(后冲),造成后排最

小抵抗线大小与方向失控;166

Page 17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⑤采用低速炸药,不耦合装药,挤压爆破和毫秒微差起爆等;⑥本项目矿山设计爆破安全距离为 300m。爆破前,所有在场的工作人员需

撤离到爆破禁戒线(300m)之外。爆破前需张贴公告,做好办公生活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⑦若在爆破时,发生人员伤亡等危险事故,应立即通知当地政府、安监等部门,第一时间保护好现场,作好人员的抢救工作,并采取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6.2.8 退役期生态保护措施及复垦方案矿山服务期满后的生态恢复就是通过人为的措施恢复由于采矿工程所引起的

土地和植被的破坏,重新建立新的植物群落的过程,建立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的重建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确保可操作性。

1、矿区复垦的原则矿区复垦所遵循的原则如下:(1)最小化原则:尽可能少占地,使损失最小;(2)资源化原则:矿区经恢复成为新土地资源,并具有生态价值;(3)无害化原则:使废弃物不污染环境和生态系统;(4)可恢复原则:使废弃的矿山土地逐渐恢复为人工生态系统或自然生态

系统。2、复垦方向经现场调查综合考虑复垦区土地破坏程度、地表、地下水环境等确定土地利

用方向,复垦区露天采场复垦为有林地;临时排土场复垦为有林地;运矿道路复垦为有林地;办公生活区复垦为林地。

3、复垦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根据矿区施工工艺、时序,结合工程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矿山开采结束后进行拆除、清运、覆土平整、翻耕等工程技术措施,最后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

植被。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各复垦区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工程技术措施:167

Page 17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①拆除、清运闭矿后,将办公区内开采配套的所有地面建筑物全部拆除,并将建筑垃圾外

运回填。②覆土工程采矿区域、临时排土场平整后,对采矿区域、废石堆场区域进行覆土(表土

回填)覆土土源为矿区建设前剥离的表土,复垦为林地的区域除坑穴内覆土外,在坑穴周边场地平整区覆土厚度 20cm。对采矿场、对拆除清运干净的办公区域进行覆土平整以利于植被生长,平整厚度 20cm。

③岩穴工程对于采场岩石分布区,开采后植被恢复应挖岩穴(坑)覆土后栽培,依据开

采计划,采场平台采取跟进式治理,且应控制好行距、株距及坑的面积和深度,坑底须施肥。初步设计平台的内外侧栽种攀岩植物,坑的规模为 0.4×0.4×0.3m(长×宽×深),株距为 0.5m。安全平台(5m 宽)中间按 3m 间距种植一排乔木,清扫平台(8m 宽)及运输平台(6m 宽)上栽种 2 行乔木,坑穴规模为 1×1×0.5m(长×宽×深),间距为 3m,错位栽种。(2)生物化学措施本矿区土地复垦项目施工建设、施工工艺及土地复垦各个环节要联系成一个

完整的系统,从而达到土地垦前、垦中及垦后的土地开发利用、生产等环节的一体化经营,形成土地复垦的规模效益和良性循环机制。在复垦后的土地,要采取一定量的生物化学措施,生物化学措施主要包括改

良土壤和恢复植被等工程。①土壤改良对于矿区复垦后土壤肥力比较低的状况,需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

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可采用土壤培肥的方法来涵养土壤。如施用农家肥等。

②植被恢复

168

Page 17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矿区破坏土地在复垦初期比较贫瘠,在矿区植被选择上,可选择耐干旱、贫

瘠、耐寒的当地宜栽植物作为主要的种植树种。本方案主要通过种植落叶松,一般春季在 3 月~4 月中旬栽植马尾松,栽树时适量浇水。树穴填满土后,适当踩实,然后在其表面覆盖 5cm~10cm 松散的土。

③生态维护在复垦区植树措施结束后,林间的表土要进行必要的生物措施来保持土壤原

有的肥力,同时也可起到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主要的生物措施为撒播草籽。4、监测措施为及时获得土地损毁情况及土地复垦效果以及可能产生的滑坡与水土流失情

况,安排一定比例的监测费,从矿山开采开始时开始进行监测,监测任务主要有:一是对遭受矿业活动破坏的水、土地资源进行环境监测;二是对矿业活动引发的水、土污染进行动态监测;三是对矿业活动引发或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动态监测。(1)监测内容①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监测;重点对开采边坡及临时排土场堆体的稳

定性进行监测,监测其坡高、坡体角度及坡体稳定性情况等。②矿山开采对周边水、土环境的影响。每年 1 次采集矿区内及附近地表水、地

下水、土壤样品,进行污染情况测试。③对终采后的开采边坡、工业广场、临时堆场进行复垦、复绿的植物被存活情

况进行监测。(2)监测方法①采用目视观测方法,对露天采场边坡进行监测,为是否需治理提供依据。②采用目视观测方法定期对植物存活情况进行监测,以便进行补种和养护。③水、土污染情况监测需要采集水、土样送交有污染测试资质的单位进行化

验测试。(3)监测网点布设本方案布设监测点 24 个。分别为采场、工业广场、临时堆场、土壤污染监测点

169

Page 17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各 1 个(共 4 个土壤监测点);临时堆场下方排水口与矿区北侧排水口处各布设的地表水排水量与排水水质监测点各 1 个(地表排水监测点共 3 个),在矿区北侧布设地下水水位与水质动态监测点 1 个;采场边坡稳定性监测点 10 个,分布在采坑的各侧边坡及拐角处;临时场稳定性监测点 3 个;矿区复绿存活情况监测点 3 个,分别布置在采矿场、工业广场、临时堆场各 1 个。(4)监测时段和频次①监测时段从矿山建设投产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结束;②水土污染每年检测 1 次,植物存活情况监测主要在初种时期,监测每周

开展 1 次,未存活的需及时补种,正常生长后每半年监测 1 次。③终了边坡稳定性观测每月不得低于 2 次,汛期和放炮后加密观测。5、管护期管护措施复垦工程结束后,对绿化工程草木实施管护,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林木生长

规律,管护期定为 3 年。聘请 1 名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实施林木管护。管护内容包括除草、松土、割灌、除萌、定株和对分枝较强的树种进行定株、平茬、修枝等抚育工作。每年进行 1~2 次,共 3 年,具体管护措施如下:一是及时灌溉。新栽树木根系少,吸水困难,而树木发叶和生根都需要很多

水分。保持树根周围土壤有适当的含水率,保证苗根始终处在湿润的土壤中,满足树木苗发根及生长对水分的需要,可提高树木苗的成活率。二是扶苗培土。新栽树木一般入土较浅,周围土松,造成根部悬空或根系暴

露。应对所载树木进行一次检查,把歪斜和松动的树苗扶正并培土踏实,这是一项保证树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三是除草松土。杂草与树苗争夺水分养分,并盘结土壤,阻碍树苗根系伸展,

及时清除杂草,可以改善树苗生根和生长的条件,清除的杂草覆盖地面,可以保持林地湿度,松土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保蓄土壤水分,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树苗成活和生长。四是清理发芽不良苗木。特别是新栽苗木,剪掉未发芽的干捎或平茬,用红

170

Page 17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漆封口,多浇几遍水。五是树体抚育。主要有去蘖、修枝、平茬、摸芽等几项工作,对基部分枝多或

多个主干的苗,要进行除蘖,只留一个好的主干;对主干上分枝或分布不均的树苗,可适当修剪,以培育优质主干。六是病虫害防治措施。

6.3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措施投资本项目总投资 391万元,计划环保投资约 60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

15.35%。

171

Page 17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6.3-1 污染治理、生态保持措施投资估算

序号

污染源分类

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措施 主要工程内容 预期效果 投资 完成时间

一 水污染源

旱厕处理用作农肥 设置旱厕、沉淀池区域内综合利用 12万

三同时

生产废水沉淀后回用

采场设 120m3 沉淀池 1 座,临时排土场设 10m3 沉淀池 1 座,车辆进出口设 5m3 沉淀池 1 座,工业广场设 1m3 沉淀池 1 座

二 废气钻孔湿式作业,湿式爆破,采用洒水车对矿区、道路降

尘建设洒水设施,购买洒水车;厂区设挡墙、卸料点设洒水喷淋装置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 25万破碎站生产设备密闭处理,废气收集系统脉冲式布袋除尘器,共 1 套

三 工业固废 安全处置 废弃土石存储场(挡土墙、拦土坝、排水沟等设施) 实现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 20万

四 噪声 合理选择作业时段、隔声 降噪、隔音措施,充分利用山体地形隔声、降噪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

标准3万

五 生态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方案,并按要求实施

1、采剥下来的表土及时处理、覆盖或运出;采石与生态恢复要紧密衍接,防止表土常时间暴露。2、在采区下方构筑挡土工程,防止泥沙直泻入河道或,避开在雨季进行采剥。3、采石场、临时堆场均利用剥离时堆积的表土进行复土改造,在覆盖的土层(厚约 30cm)上植树造林或种植旱土作物。4、采石场、临时堆场的边坡种植根系发达的花草或耐旱的攀爬植物。5、设置排水沟,防止雨水对采场冲

洗。

满足环保要求及水土保持要求 80万(纳入主体投资)

三同时及采石闭矿后生态恢复措施

六 景观 景观补偿1、在选取采矿点及相关设计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避让,使得矿区的开采不在公路的可视范围之内。2、选择景观效果好、适宜当地生

长的乔木、灌木或观赏性植物作为矿区周边绿化带。满足规范要求 三同时

合计 60万172

Page 17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73

Page 17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7 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7.1 清洁生产分析清洁生产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

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即指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根据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清洁生产指标原则上分为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六类。本矿的生产工艺主要为采矿工艺,考虑到本矿的特点,本次清洁生产分析拟从产业政策分析、生产工艺先进性、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废物综合利用、环境管理要求、节能措施和建议等六个方面来进行分析。7.1.1生产工艺先进性分析采矿方法的选择主要由矿体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决定。采矿方法为山坡

露天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采用中深孔爆破作业,挖掘机、铲运机装运,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式。采矿工艺设备主要是:凿岩机、破碎机等。清洁生产对生产设备要求的原则一方面要满足生产能力的要求、效率高;另一方面生产设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小。在开采方案中能较好体现清洁生产思路,主要表现在:减少粉尘产生,选用具备湿式凿岩设备;降低噪声影响,选用低噪设备,并针对空压机噪声大的特点,采取密闭、消声等降噪措施。根据开发利用方案以及建议,评价项目在生产工艺与装备方面在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及建议措施后,类比同类企业生产实际具有较高的清洁生产水平。7.1.2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分析采矿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值详见表。

表 7.1-1采矿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值一览表

174

Page 17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指标名称 本工程 推荐指标

回采率(%) 95 80~85贫化率(%) 0 15~25

电耗(kw.h/t) 0.93 32~50

从上表可看出,本项目回采率、贫化率优于推荐指标,电耗指标优于推荐指标。因此,本项目的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符合清洁生产的基本要求。7.1.3废物综合利用分析(1)废土、石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基建废石,全部作为工业场地和运输道路的填筑材

料。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剥离表土,送临时堆土场堆存,作为复垦之用,其余废土石全部做为建材外卖,故采矿固体废弃物全部得到了综合利用。(2)除尘灰破碎、筛分工序除尘收集的除尘灰,全部出售。

7.1.4环境管理要求本评价依据相关企业清洁生产标准从环境管理要求等几个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和要求:(1)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污染物排

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2)环境审核:定期按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的要求进行审核,环境管

理制度、原始记录及统计数据要齐全。(3)生产过程环境管理:主要岗位必须要进行过严格培训;有较完善的岗

位操作规程;运行无故障,设备完好率要达到 95%以上;主要设备有基本的管理制度;主要环节进行了计量;生产区有各种标识,并定期进行检查。(4)环境管理:企业必须要建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和环境管理制度;制

定日常环境管理计划;环保设施运行记录数据;要有污染源定期监测系统和定期交流网络化管理系统。

175

Page 18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土地复垦:矿山要制定完整的复垦计划,复垦管理要纳入日常生产管

理中。(6)废物处理与处置:矿山建有临时堆土场,设计采取了有效的防止扬尘、

水污染、水土流失等措施。(7)相关方环境管理:服务协议中应明确原辅材料的供应方、协作方、服务

方等相关方的环境管理要求。7.1.5 节能降耗措施(1)总图布置上充分利用地形条件,采取竖向台阶式布置形式,矿产品从

上至下输送,很大程度达到了节能的效果。(2)装设静电电容器补偿无功功率,以提高功率因素,降低能耗;配电变

压器选用具有节能效果的变压器。(3)照明电光源选用高效节能新光源,有条件处采用混合灯照明。(4)大型电机采用智能型马达控制器软启动装置,减少了启动冲击电流和

设备机械损耗,节能效果较显著。(5)风机、水泵等需要调速的都采用变频调速和软起动器。

7.1.6 清洁生产分析小结从以上清洁生产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本着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基本原

则,从工艺上力求做到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实现清洁生产过程控制创造了条件。工艺、装备和相关资源利用指标及废水和固体废物产生系数指标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因此,本项目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清洁生产矿山的要求,项目清洁生产可达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7.1.7 清洁生产措施建议环境管理是实现清洁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清洁生产是动态的,随

着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而发展,为本项目更好的实现清洁生产的要求,本评价就环境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176

Page 18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完善矿山各种环保设施,确保各种环保设施能够正常稳定运行,确保

各种污染物能够稳定达标排放。(2)按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的要求进行定期审核,不断吸取同行业国

内外先进工艺与技术,实现环境污染预防的全过程管理。(3)按照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和环境管理制

度;制定日常环境管理计划;环保设施运行要记录数据,并有污染源定期监测系统和定期交流网络化管理系统。(4)制定完整的生态保护和复垦计划,将生态保护与复垦纳入日常生产管

理之中。7.2总量控制分析7.2.1总量控制的目的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保证实现

环境保护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切切实实地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之内,才能基本控制环境污染的加剧趋势,确保生态环境免遭破坏,保证人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7.2.2污染物排放量分析中国“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中确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大气污染物为

SO2、NOX,水污染物为 COD、NH3-N。根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正常情况下无废水外排;大气污染物 NOX产生

于爆破工序,SO2产生于燃油机械尾气,都为无组织排放,不进行总量控制。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总量控制的相关要求。。

177

Page 18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78

Page 18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8 环境风险评价8.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们对环

境危险及其灾害的认识日益增强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人们已经逐渐从正常事件转移到对偶然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环境影响进行风险研究。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

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产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的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本次评价根据国家环保部文件环发[2012]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

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98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精神,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

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进行环境风险评价。8.2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乳化炸药为爆炸危

险性物质,其硝酸铵贮存量小于临界量,同时评价项目地面不设炸药库(建设单位爆破材料均由当地民爆部门在爆破生产日统一配送,不存在炸药贮存问题),由此评价项目无重大危险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

2004)有关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原则,见表 8.2-1所示,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表 8.2-1 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项目 剧毒危险性物质 一般毒性危险

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

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

重大危险源 一 二 一 一

179

Page 18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非重大危险源 二 二 二 二环境敏感地区 一 一 一 一

8.3风险识别8.3.1物质危险识别通过对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 内容

以及上述对企业内产品以及主要原辅材料的物性(危险性和毒性)的分析,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主要为炸药。评价项目爆破设计使用乳化炸药,主要成分主要为硝酸铵。硝酸铵的理化性

质及基本特征情况见表 8.3-1所示。表 8.3-1 硝酸铵的基本特征

品名 硝酸铵 别名 硝铵 英文名 Ammonium nitrate

理化性质分子式 NH4NO3 分子量 80.05 熔点 169.6℃沸点 210℃ 相对密度 1.72(水) 蒸气压 -

外观气味 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小颗粒,有潮解性。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丙酮、氨水,不溶于乙醚

稳定性危险性

稳定,不聚合; 禁忌强还原剂、强酸、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 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

作用。毒理学资料 LD50:4820mg/kg(小鼠经口)

LC50:-8.3.2地质灾害危险性识别

1、山体塌方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台阶高差大,坡度陡,岩体极易在作业过程中突然塌落,

造成人员及设备受伤受损。矿区外高陡山坡由于受到自然和人为的风化、破坏,使表面水土流失,植物根系断裂,岩体失稳而造成崩塌。

2、滑坡由于坡体地质结构复杂,岩层破碎、软弱,在重力作用和雨水的淋漓、冲刷

下,坡体沿岩层结构表面或软弱面产生滑动,形成滑坡。矿区滑坡主要为采场边

180

Page 18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坡滑坡,以构造带软弱层滑坡类型为主。

3、泥石流泥石流又称山洪流或泥石洪流,是指斜坡上或沟谷中含有大量的泥、砂、石

的固液相颗粒流体,泥石流是地质不良山区的一种介于洪水和滑坡之间的地质灾害现象。矿山泥石流是山地沟槽或河谷在暂时性急水流与流域内大量土石相互作用的

洪流过程和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有:沟中水量大,岩土量多,山沟坡度大时,泥石流危害就大。

4、洪水及暴雨在洪水及暴雨等恶劣气候条件下,雨水冲击开采区内的泥沙,泥沙等的大量

迁移造成山脚淤积,影响附近农作物的正常生长。8.3.3开采过程环境风险分析开采过程中边坡失稳,造成事故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岩石

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产生原因及照成的风险主要如下。

1、采场工作面边坡角过大或采场上方残坡堆积物未进行有效清理,有可能

引发大范围滑坡而导致重大事故的危险;

2、工作面开采后不及时清理,有形成不规则的岩体在坡面滚跳落而伤人的

可能;

3、采深越大,边坡的岩石压力越大,越易造成边坡的垮落;如最终边坡角

不符合设计要求,有发生坍塌、滑坡的可能;

181

Page 18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矿区局部节理发育,有产生边坡坍塌、滑坡的危险;

5、岩体中的地下水作用,实践证明,边坡的滑坡多发生在雨后,水的静水

压力作用等加速破坏边坡的稳定性;

6、对边坡管理不善,接近边坡开采时,易破坏边坡的稳定性。在边坡坡肩附

近建有建筑物或堆废碴而加大边坡承载重量,增加了边坡滑体的下滑力,发生滑

坡事故;

7、岩体开采后暴露地表,经风吹日晒、冷热雨淋,长期风化作用,形成深度

不等的风化外表,极不稳定,可能威胁到边坡的稳定;

8、地震是影响边坡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地震时边坡更易发生滑坡;

9、在生产中,如对现有的宕口高陡边坡没有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其上部的

松散结构、碎裂结构岩土物质有滑落的可能,人员误入易造成伤害;

10、边清坡边采装,容易产生落石伤人或设备事故;11、没有安全平台或安全平台宽度不足,不能接境外废矿石或其他物体滚落

而发生意外事故的危险;12、如果设计边坡角过大,或开采过程中超挖,使实际边坡角大于设计边坡

182

Page 18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角,边坡角与岩层层面一致时易发生坍塌、滑坡事故。13、项目铲装矿石过程如严格遵守操作规章,可能造成人员机械伤害、触电

等安全事故。

8.3.4排土场环境风险分析该矿矿体直接出露地表,表土覆盖层很薄,剥离量较少,前期开采时剥离的

表土大部用于修筑开拓运输道路,只有少量堆放在采场临时排土场,如不严格按

照设计参数及操作规章进行排土,可能造成以下事故及灾害。

1、排土工艺不当、边坡角过大,有可能出现排土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在排卸废土石时有人员或机械设备自坡顶滚落到坡底造成人员伤亡的可

能;

3、由于排土台阶岩土松散、孔隙率高,台阶的沉降变形频繁容易引起滑车、

翻车而造成车毁人亡事故的可能;

4、因排土场平台边缘未设安全车挡而造成汽车卸载时发生翻车事故;

5、因排卸时滚石到坡底或人员自坡顶滑落到坡底造成人员伤亡;

6、排土场管理监测不到位而造成排土场滑坡及变形的危险;

7、排土场截洪、防洪和排水设施不完善,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

183

Page 18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8、排土作业如无人指挥,将山谷中的泄洪溶洞堵塞,降雨无法外排,有可

能出现排土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9、排土场溃坝的风险:因排洪设施损坏或淤堵、坝体失稳等原因发生坝体滑

动、坍塌等事故,另外排土场周边非法开采、挖土等也会导致坝体失稳,引发大

面积坍塌。

8.4 确定最大可信事故根据相关资料及类比分析,非煤露天矿山主要环境风险为爆破作业风险、因

采矿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在本项目安全预评价中,将爆破作业和采场崩塌滑坡

定为Ⅳ类,为矿山最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如果不严格按爆破设计和爆破安全规

程进行爆破,很容易出现爆破事故;或如不按照设计布置采场,采场边坡过陡、

过高,均易造成边坡垮塌事故;其他项定为危险等级Ⅲ级,如不加以防范,也可

能会引起人身伤害事故。矿山露天开采过程中主要事故类型和产生原因基本如下:(1)爆破事故(放炮事故)本项目在实施爆破时使用炸药和相关爆破器材,在爆破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发

184

Page 18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生事故。当发生爆破事故时主要会引起人身伤害、伤亡和附近建筑物等财产损坏,

也可能因爆破振动引起坍塌等地质事故。爆破伤害事故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早爆事故。在爆破工作中,因操作不当或因受某些外来特殊能源作用造成

雷管或炸药的早爆;②迟爆事故。指在预定起爆时间之后起爆;③盲炮处理不当造成的事故。爆破中发生盲炮如未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潜

在危险极大,往往因误触盲炮、打残眼或摩擦振动等引起盲炮爆炸,以致造成重

大伤亡事故;④爆破时警戒不严、爆破警戒范围内的所有无关人员没有及时撤离造成的事

故;⑤一次爆破用药量过大,爆破影响范围扩大,超出爆破警戒线,使附近村民

安全和民房受到损害。放炮事故的主要原因:①爆破后没有达到规定时间,人员过早进人工作面;

②警戒不严、信号不明、安全距离不够。爆破作业时,没有等爆破警戒范围内的所

有无关人员撤离完毕后,即开始装药爆破;③导火线速燃、缓燃,没有使用标准185

Page 19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导火线和计时导火线,操作方法失误或点火方法有误;④爆破器材质量有问题;

⑤爆破人员没有按照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程序学习、培训、考核,爆破作业人

员无操作资格证;⑥避炮设施未按要求建造;⑦未爆炸的火工品混入矿碴内;⑧

其它违反《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规定进行爆破作业。(2)采场崩塌、滑坡露天矿崩塌、滑坡是露天采场主要的危险源,主要原因有:地质因素(主要

为边坡体内存在的软弱结构面和软弱岩层)、最终或局部边坡角过陡、顺层开采、

地下水或地表水的渗入导致岩体强度的降低、爆破振动以及边坡管理不善。根据调查分析后认为: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矿区的地层特性、

岩体构造、岩体物理性质、以及未按规程要求的边坡结构参数施工、频繁的生产爆

破震动等,其中影响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地质因素、未按设计

要求的边坡结构参数施工、爆破震动和水的影响。

8.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8.5.1 爆破安全防范措施

(1)爆破材料在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严禁炸药和雷管混放在一起。(2)爆破器材加工:装药前应检查雷管外观,不符合要求的,禁止使用;

186

Page 19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采用连续装药,避免堵孔,装药过程严禁吸烟,禁止使用明火。导爆

管、雷管按规范连接,防止连线遗漏造成局部拒爆;(4)爆破警戒:各作业台阶施工时,要注意控制药量和爆破方向,要按露

天矿山的要求实施爆破警戒;开采工程实施爆破作业在起爆前要认真检查,并发

出准确的爆破信号,确保爆破危险区内人员按规定时间全部撤离;(5)盲炮处理:盲炮处理要严格按有关规程执行,盲炮处理过程中无关人

员不准在场,应在当班处理,不同的盲炮采用相应的处理办法;(6)爆破器材储存、运输和销毁严格按有关安全规程执行。

8.5.2预防矿山地质灾害措施

(1)建立监测系统评价要求严格按照《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04)要求在

矿山开采过程中建立监测网点,进行对矿山不稳定段的动态监测,加强对不稳定

边坡段动态监测,防治雨水下渗诱发滑坡、泥石流。矿山闭坑后,要对采场边坡

上岩体进行定期巡视监测,预防产生岩体滑坡个崩塌。(2)崩塌、滑坡、泥石流防护针对预测采坑边坡可能发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如下:

187

Page 19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①在开采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开采设计方案开采,同时对高边坡进行监测,

采取防护措施,防护时结合水土植被保护一并设计。②建议进行临时排土场专门设计,按照临时排土场设计堆高进行堆放,在临

时排土场出口下方设挡土(石)墙,在其周围设排水沟,将雨水导出临时排土场

之外,以防预泥石流(水石流)的发生。

8.5.3排土场风险防范措施(1)应修筑可靠的截洪和排水设施对山坡汇水及地表水进行拦截,对场内

原有地表水及大气降水进行疏导,避免产生渗流水压力,减少对临时排土场边坡

的危害;(2)在临时排土场平台边缘设置反坡和安全车档,以避免滑车、翻车事故

的发生;(3)临时排土场的阶段高度、总堆置高度、平台宽度、相邻阶段同时作业的

超前堆置高度、坡面角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4)在临时排土场坡脚处设置防滚石及泥石流挡墙,防止排土作业时发生

意外事故;废石应在临时排土场设点集中排放,不能就近排弃在公路边和工业场

188

Page 19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地边,以避免形成泥石流;(5)矿山开采结束后,要做好闭坑时环境治理和复垦工作,并对临时排土

场进行复绿,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景观。(6)建立滑坡崩塌应急处理制度,排土场一旦发生滑坡崩塌,立即启动应

急措施,对崩塌滑坡现场的废土石进行清理,重新维护边坡,避免废土石因长时

间遗弃造成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7)汛期应对排土场和下游泥石流拦挡坝进行巡视,及时修复,防止连续

暴雨发生泥石流和垮坝事故。(8)在排土场滚石区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告知附近居民,严禁在

排土场作业区或排土场边坡面捡矿石及其它石材,不得在排土场坡脚外围滚石安

全距离范围内从事任何活动,不定期的检查排土场及坝体、边坡等的稳定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防止对附近的居民人身安全带来伤害。(9)严禁非法作业,及时巡视并修复排土场安全设施,对因地基问题引起

排洪设施倾斜、沉陷断裂和裂缝的,应及时进行加固处理,必要时,可新建排洪

设施;对地基情况不明的,禁止盲目设计,对因施工质量问题或运行中不利因素

189

Page 19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引起排洪设施损坏应及时进行修补、加固等处理,对排洪设施堵塞的,应及时检

查、疏通。

8.6 应急预案为保证企业、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重大危险事故发生,

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

工负责”的原则,制订企业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下称“预案”),供企

业参考。

8.6.1环境风险应急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1、应急管理机构矿山应成立环境风险应急领导小组,由矿长任组长,下设有办公室、宣传动

员组、岩移动态观测小组、灾害调查组、人员物资疏散组、医疗救护、撤迁安置组、

通讯组、资金筹备组,各组均落实具体人员,领导小组由矿各部门领导组成。2、应急机构职责防灾减灾办公室及各工作组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履行各自工作职责,办

公室及各工作任务组职责任务如下:①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爆炸救灾的组织、协调、

190

Page 19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管理和服务工作。②宣传动员组:负责宣传国家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及爆破器材库区防爆防燃管

理办法;宣传面临的灾害形式以及防灾减灾措施;在应急计划制定以后,平时建

设单位领导应该平时安排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让大家意识到风险事故的严重性,

不能掉以轻心。③岩移动态观测组:按照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布设的监测点和监测要求进

行长期的动态监测,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监测结果。暴雨天气应加强观测。④灾害调查组:负责对风险的灾害事态、范围、成因、后果等情况进行及时调

查,及时报告。⑤人员物资疏散组:负责组织力量,动员疏散危险区内的人员和财产。疏散

工作以保障生命为第一任务,必要情况下可采取强制疏散措施。⑥医疗救护及卫生防疫组:负责对灾害所致的伤员和抢险救灾伤员进行紧急

抢救,转移医护。⑦撤迁安置组:负责临时安置灾民,组织实施搬迁安置。⑧通讯组:负责通讯设施完好,保证抢险通讯畅通。⑨资金筹备组:负责筹备救灾资金。

191

Page 19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应急预案建立联动机制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家环保部(90)环管字第057

号文、《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及国家最新的环境风险控制要求,公司

应建立全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同时应急预案应与当地市、县应急预案

建立联动机制。按照“企业自救、属地为主”的原则,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企业应立即实行自救,采取一切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及时向地方人民政府报告,

超出本企业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启动上一级预案,由地方人民政府动用社会应急

救援力量,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和联动,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职能作用和各部

门的专业优势,加强各部门的协同和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使环境风险应急

预案适应本项目各种环境事件及事件次生、伴生环境事件的应急需要。

8.6.2 应急措施

1、矿山一旦发生事故时,在事故发生初期,一般情况下波及范围和危害较

小,是及时消灭事故和减少措施的有力时机。直接处于灾区及灾区附近人员要沉

着冷静,立刻停止生产,并进行扑救。

192

Page 19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事故如果进一步扩大,要掌握危险控制对象,分析事故影响范围和严重

程度,对应急救援工作要有地放矢,明确工作分工。3、为保证应急抢救措施的系统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要设立不同的应急救

援小组,明确各自的应急措施,避免出现胡子头发一把抓的现象,影响救援效果。4、如有人员受伤应立即抢救并报告当地医院。5、如需疏散群众,应与近距离村干部一起疏散。6、如果事故严重难以扑救时,应第一时间通知当地公安部门、环保部门,通

过广播、电视、通信、信息网络、报警器传递警报,协助应急救援小组协助公安部

门负责事故时的扑救,当地医院负责对事故中受伤人员的抢救治疗及转移护理。7、指挥上切忌盲目冒进和撤退。救援现场时间就是生命,指挥者往往会在没

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下达救援命令,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人身伤亡,影响

救援效果,甚至使救援行动陷于瘫痪。因此,指挥命令应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

上,切忌盲目冒进。如果预测现场情况将发生重大变化或事故将进一步扩大时,

总指挥应果断下达撤退命令,给救援人员足够的撤退时间,减少无谓的人员伤亡。

及时准确上报事故救援进展状态,以便总指挥部指挥。现场救援指挥,应及时将

193

Page 19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现场情况向总指挥汇报,总指挥应根据汇报情况,会同相关专家,认真研究现场

情况,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及时作出战术安排。专业救援队伍指挥应稳定作战人

员心态,消除其紧张情绪,阻止队员因紧张情绪而产生的盲目蛮干。8、应急状态善后工作,包括确认事故状态解除、清理现场、恢复生产等现场

工作;对事故中受伤人员的医治;事故损失的估算;事故原因分析和防止事故再

发生的防范措施等,总结教训,写出事故报告,报有关主管部门等。总之,安全重于泰山,防患于未燃是防止一切风险事故发生的唯一途径,本

项目在运营的过程一定要有时时刻刻防止风险事故发生的意识。首先,在建设及

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这是防止风险事故发生的最基础的条件;

其次,爆破作业中,加强管理,确保非爆破作业人员要撤到安全警戒线以外;爆

破作业人员在爆破时必须进入避炮室。最后,要制订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对

采场、临时排土场进行巡视检查,确保不出现坍塌、滑坡等现象。

8.7 小结本项目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通过

源项的分析,确定本项目的最大可信事故为爆破作业和采场崩塌滑坡事故。企业

194

Page 19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必须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建立联动机制。在各环境风险防范

措施和安全落实到位的情况下,将可大大降低本项目的风险,最大程度减少对环

境可能造成的危害。

195

Page 20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9 水土保持本章节编制目的是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对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可能造成

的水土流失及危害进行预测、分析,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

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从水土保持的角度评价主体工程

的合理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使新增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改善

项目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

9.1水土流失预测9.1.1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关于划分国家及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项目区赣州市兴国县

属于国家级重点预防保护区;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

区的公告》,属于江西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据 2005 年水土流失卫星遥感数据显示,兴国县仍有水土流失面积

758.37km2,占国土面积的 23.59%。其中轻度流失 257.61km2,占流失面积的

33.97%;中度流失 221.44km2,占流失面积的 29.2%;强度流失 171.51 km2,占

流失面积的 22.61%;极强度流失 78.87km2,占流失面积的 10.4%;剧烈流失

28.94km2,占流失面积的 3.82%。侵蚀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平均年侵蚀模196

Page 20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数为每平方公里 3500t。此外,仍有 5061处崩岗侵蚀,崩岗面积 1341.03 hm2,应

防治面积 3110.47 hm2。紫色页岩流失坡耕地 41.8km2,主要分布在长冈、潋江、高

兴、埠头等乡镇。全县废弃矿山 22处,矿区面积达 3.8 km2。

9.1.2水土流失成因及特点1、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项目所在区域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水力侵蚀,成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

素。自然因素是发生水土流失的前提条件,而人为因素则对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

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1)自然因素项目区内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有降水、土壤、植被和地形地貌等。区内地貌为丘陵区,植被较发育,主要为松、杉、竹林去及灌木林。海拔标高

为+241.3~+175m米,相对高差约 66.3米。区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年

平均气温 18.6℃,最高温度 38℃,最低温度-3℃,无霜期 280天左右,年最大

降水量约 2150 毫米,最小降水量约 1010 毫米,年平均降水量约 4800 毫米,多

集中在 3—6月。主要地貌类型有河谷冲击平原、红土岗地、红色砂砾岩和紫色页197

Page 20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岩丘陵、花岗岩和变质岩山地。本区处中亚热带南部,属于常绿阔叶林生物气候

带,主要的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紫色土和水稻土。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偏低,不

利于水土流失的控制。上述地形地貌、降水、地面物质组成及植被四个方面的特点构成了水土流失

发生的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开发建设活动随意弃置废土废渣等,一旦遇暴雨和地面径流冲刷,即使地势

平坦,松疏裸露的土地也会发生强烈侵蚀,从而造成严重危害。本工程建设施工期间,矿山开采区、工业场地、办公区、运输道路区等五个区

域,由于有清除植被、剥离岩土转运、施工机械及施工人员等活动,表土遭到强

烈的碾压和扰动,扰乱了原有地面,破坏了原有的水土运移平衡,可能造成较大

的水土流失。其中挖掘和堆弃的土石方比原地貌密度小,潜在侵蚀强度大大增加。在生产运行期内,矿山开采区开采平台面积会越来越大,每年都有裂隙土,

而且在铲运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矿,如不及时清理,将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

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和影响。

198

Page 20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本工程水土流失特点(1)施工准备期:主要进行五通一平,由于原地貌土地被扰动,地貌的覆

盖物(地表植被等)被清除,大面积土地将完全暴露在外,容易产生新增水土流

失。(2)施工期:主要进行建筑物基坑开挖、回填,建筑物的建造,公路路基

的修筑等,大量的挖填活动破坏了项目区原地貌和植被,致使土壤抗侵蚀能力降

低而且挖方和填方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土壤裸露或堆弃,容易导致剧烈的

水土流失。(3)自然恢复期:自然恢复期是指各单元工程施工扰动结束后,在不采取

水土保持措施的条件下,土壤侵蚀强度逐步减弱并达到或接近原背景值所需的时

间,一般为 2 年。这一时期各区域对地表扰动基本结束,因施工破坏而影响水土

流失的各种因素在自然封育下可逐渐消失,土壤固结及植被逐步恢复,水土保持

功能得到日益发挥,生态环境将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水土流失量逐渐减少直至

达到新的稳定状态。(4)生产运行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工业场地区、运输道路等大部分地面

199

Page 20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被建(构)筑物占压使用,裸露土地采取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相结合加以防治,

场区空地也进行了绿化美化,场区内外植被基本恢复,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因此,运行期主要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为瓷石矿的开采。

9.1.3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1、预测范围水土流失调查范围即为各防治分区的扰动面积,调查单元应为工程建设扰动

地表的时段、扰动形式总体相同,且扰动强度和特点大体一致的区域。根据以上

要求,通过现场与建设单位了解,并与主体工程设计相结合,结合项目区域的自

然概况、工程布局以及施工特点,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调查范围为采场区、工业

场地、临时堆土区和运输道路区共 4个区域。2、预测时段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规定,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分为建设

期及运行期。其中建设期又分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三个时段。本工

程建设期 6个月,建设期较短,因此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预测时段为 0.5年。

自然恢复期预测时段为各工程单元土建施工结束后的 2.0年。运行期:本工程运行期主要是矿山开采区进行的矿层采剥,运行期内将持续

200

Page 20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扰动破坏,应对矿山废石量进行预测。本方案服务期 7.4 年,即 2016 年~2023年

9.1.4预测内容和方法1、预测内容本方案水土流失预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扰动地表面积;(2)弃土、弃渣量;(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2、预测方法根据对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可知,根据对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可知,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除受项目区水文、气象、土壤、地形地貌和植被等自然

因素外,还由于受各项施工活动的影响,使施工区域的水土流失表现出特殊性

(如水土流失形式、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等),从而导致水土流失随各个施工单元

和施工进度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时空变化的动态性。水土流失调查预测主要是

通过查阅设计图纸、技术资料并结合实地查勘测量分析;查阅设计资料、同主体

201

Page 20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程设计单位相关专业配合,并进行统计分析。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的主要方法

见下表。表 9.1-1 水土流失预测主要方法一览表

序号 调查内容 调查方法

1建设期工程占地,开挖扰动地表、占压土地和损坏林草植被类型、面

积。通过查阅设计图纸、技术资料,分区确定

扰动地表面积。2 建设期土石开挖量、回填土石方及

弃土、弃石量。查阅设计资料、同主体工程设计单位相关专业配合,对挖方、弃方分别统计分析。

3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根据江西省关于水土保持设施的有关规定,通过查阅设计图纸、技术资料,结合

实地查勘进行测算。4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 用类比法预测

9.1.5 预测结论及综合分析1、预测结论本工程建设期扰动地表的面积为 0.116635k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为

0.116635km2,基建期弃土、弃渣总量约为 1.92万m3,其中矿石直接运至破碎站

加工成建筑石料,废弃岩土、开挖弃土及清基土方运至临时堆场暂存用于矿山基

建,通过调查估算,本工程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和自然恢复期可能造成水土

流失量约 1248.86t,其中背景水土流失量为 75.70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 1173.16t。生产期可能产生的废石等各类剥离物总量 140.32万 t,主要来自矿山开采区,

其中废石用于矿区道路养护,废土运至临时堆场堆存,用于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

202

Page 20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综合分析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表,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大,建设期大部分施

工区域为强度流失。因此,采场区为水土流失重点区域,施工期为水土流失重点

时段,所以应加强采场施工期的防治,同时也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

9.1.6指导性意见通过水土流失预测,对本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及水土保持监测提出以下指导

性意见:1、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开采区为本工程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也是水

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2、运输道路施工机械对地表扰动较大,注意规范施工,防止施工人员随意

踩踏。踏勘填筑和路面施工完成后,及时采取排水工程和植物措施,减少裸露地

表的水土流失。3、各施工单元的排水设施其排水动向应与原有水系相接。4、施工期剥离的表土,应采取拦挡、防护措施,用于后期绿化,应先挡后弃5、开采区在生产运营期为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应加强监测;而且运

营期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雨季,流失强度大,对雨季应增加监测频次。

203

Page 20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9.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9.2.1分区原则本方案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符合下列规定:(1)在确定防治责任范围的基础上划分防治分区,并进行设计计算工程量。(2)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在防治责任范围内,依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

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等进行分区。(3)分区原则符合下列要求:①各分区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②各分区内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相近和相似。③一级分区具有控制性、整体性、全局性,二级分区结合工程布局和施工区

划分。④各级分区之间层次分明,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4)采用实地调查勘测、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

9.2.2 防治分区依据以上分区原则,本方案划分为露天采场区、工业场地、运输道路区、工临

时排土场区和办公生活区四个防治分区。

9.2.3 防治措施

204

Page 20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及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提出以下水土保持方案。1、露天采场区(1)基建期1)工程措施①截水沟为保护露天采场不受坡面洪水影响,保证开采边坡的稳定,设计沿采场境界

南侧固定迎水侧开挖石质截水沟,排水沟长 90m,即在采场上坡面开挖截水沟,

拦截采场上方坡面来水。采场截水沟通过沉沙池后与矿山道路排水沟相通。

② 沉沙池在截水沟与矿山道路排水沟交接处修建石质沉沙池,沉沙池断面尺寸长

1.5m×宽 1.0m×深 1.0m,共设置沉沙池 1 座。(2)生产运行期设计及终期措施建议。1)工程措施①开采平台内侧横向排水沟本排水沟主要是后期土地整治时,为防止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冲刷开采面及

覆土,沿阶梯平台内侧布设排水沟,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尺寸为(下底宽

205

Page 21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0.3m+上口宽 0.6m)×深 0.3m,排水沟由中间向两侧设置一定比降,沟末端开挖

石质沉沙池。该部分排水沟由运行期开采时预留,不计入基建工程量。②石质沉沙池露天采场运行期开挖截洪沟接自然山体的天然沟道相交处、台阶内侧横向排

水沟向下一台阶横向排水沟利用纵向排水沟相交处需开挖石质沉沙池,沉沙池断

面尺寸 2.0m×1.0m×1.7m,沉沙池为石质基础,故无需护砌,共需修建石质沉沙

池 1 座。该部分沉沙池由运行期修建,不计入基建期工程量。2)植被措施①覆土开采方法为分台阶自上而下逐层开采,采场最高开采标高+241.3m,最低开

采标高+175m,露天采场开采破坏面积大,植被也将全部破坏,开采台阶最终岩

石裸露,完全没有表土,复垦难度较大。本方案采用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提出的“采石场遗留石质开采

面阶梯整形覆土绿化方法研究”(中国水土保持、2001年第 2期)方法,进行覆

土和植被恢复:即在露天采场开采台阶上覆土,覆土可随矿山的开采进度逐渐推

206

Page 21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进,而不至于在短期内完成。按照经济实用的原则和规范规定,台阶覆土厚度均

取 0.30m。②植物措施露天采场终了为石质台阶和边坡,台阶覆土后撒播狗牙根草籽,沿台阶内侧

边坡坡脚栽植爬山虎,株距 1.0m;沿台阶外侧边坡栽植迎春花,株距 1.0m;台

阶及平台内部株距 2m;林下撒播狗牙根草籽。3)其他措施露天采场开挖和运输活动频繁,且高程较高,为防止风蚀和空气污染,晴天

每天应对露天采场洒水 4~6次,保持开采面湿润旱季适当增加洒水次数。建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松散土石方应及时清扫,运输过程中注意遮盖,防止

抛洒。

本方案对露天采场区运行期和终期仅提出防治方案,不计入基建期水土保持

投资。2、工业场地区(1)基建期1)工程措施

207

Page 21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①截排水沟为防止周边雨水汇流进区内,根据地形,新建截排水沟长 350m。排水沟为

矩形断面,M7.5 浆砖砌结构,1:1水泥砂浆抹面,结构尺寸为宽 50cm,深

40cm,厚 24cm的砖砌结构。② 沉沙池在排水沟拐弯及出水口处设M7.5浆砖砌沉沙池 2 座。③表土剥离为保护表土,本方案设计对新增扰动区域表土剥离,剥离表土调出至矿山道

路区用于植被建设覆土,剩余全部用于本区植被建设覆土。2)植物措施设计在工业场地周边植被建设,选择意杨,株距 2.0m;林下播撒狗牙根草

籽。3)临时措施本区剥离表土用于矿山道路区及本区植被恢复覆土,考虑工程施工顺序,表

土需临时堆存,方案新增彩条布临时覆盖,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b)终期恢复措施建议

208

Page 21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采矿工程结束后,需对工业场地区采取植被恢复措施,恢复成林地。按照

“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兼顾防护和植被建设的要求,结合立地条件及

植被特点,根据成活率、生长迅速的优良乡土树种。在栽植前,应将工业场地区

地表设施拆除并进行场地深翻整治,同时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

该部分工程投资纳入矿山运行费用,不计入本方案。2、矿山道路区(1)基建期1)工程措施为疏导坡面来水和路面集水,在矿山道路傍山侧开挖石质排水沟长 1600m,

以防止上坡面来水和路面集水对道路的冲刷,引起新的水土流失。考虑到本工程

所在区域地地质和矿山道路使用情况,采用开挖石质排水沟,不进行衬砌。为顺

畅排水,将排水沟坡底设计成依地势倾斜的坡降,使拦截的坡面径流能安全排入

下游沟道中。在截洪沟拐弯处及出水口处修建石质沉沙池,共设置沉沙池 3 座。2)植物措施本工程矿山运输道路采用半挖半填方式为主,在矿山道路填方侧覆土播撒狗

209

Page 21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牙根草籽,开挖边坡在坡脚栽植爬山虎,株距 1m;在工业场地东侧进场道路侧

栽植生长迅速的优良乡土树种,株距 2.0m。注重栽植后肥水管理,以保证其成活

率。

3)临时措施坡面遇降雨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本项目施工临时排水

沟利用矿山道路排水沟,永临结合。新增雨天采用彩条布临时覆盖,可有效防止

水土流失。b)矿山道路终期恢复建议采矿结束后,需对采场外的矿山道路(边坡已在基建期防护)予以恢复,恢

复成林草地。在栽植前,应将道路地表设施拆除并进行土地整治,同时采取乔灌

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株距、行距均为 4.0m。该部分工程投资纳入矿山生产运行费用,不计入本方案。3、办公生活区(1)基建期1)工程措施为保护表土,本方案设计对新增扰动区域表土剥离,全部用于本区植被建设

210

Page 21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覆土。2)植物措施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覆土后播撒草籽植被恢复。3)临时措施方案新增剥离表土的彩条布临时覆盖,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2)终期植被恢复措施建议采矿结束后采用全面整地,然后采用乔、灌、草相结合恢复植被。选用当地树

种,株行距 4.0 m,林下撒播狗牙根草籽。该部分工程投资纳入矿山生产运行费

用,不计入本方案。该部分工程投资纳入矿山生产运行费用,不计入本方案。

9.2.4 对生产期及方案服务期末水土保持的要求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建成后,将有效防止矿区水土流失。本项目主要生

产活动是露天开采,对地表影响较大。生产活动不间断扰动,可能产生新的水土

流失危害。尤其是矿石生产和不间断的堆弃,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建设单位应加

强对上述区域的监测,加强维护水土保持防护措施,防止重大水土流失危害。所

产生的费用计入生产运行费用中。本方案服务期末,矿石开采结束后,矿山道路

区和工业场地区等应覆土植被建设措施。恢复植被前进行覆土,后期用人工或推

211

Page 21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土机整平(一般尚需拣净石块),坡度不宜大于 1%,以利耕作和排水。上部再覆

0.2~0.4m的耕作层就能完成覆土工作。恢复植被宜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草

种选择当地适生的狗牙根草籽等,都能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

9.2.5 植物措施设计乔木树种要求在 1月初完成挖穴工作,以便土壤疏松,提高造林成活率。栽

植穴根据树木直径大小,一般为直径的 5倍左右,并回填 40~50cm的熟土。有

条件的,栽植前苗木的根部用生根水浸泡一下,可大大提高成活率。栽植时严防

苗木窝根,并用锄头夯实。大规格苗木需用木撑固定。对于灌木树种,栽植穴规

格要求为 30 cm×30 cm×30 cm,并适当回填一些熟土后,再进行栽植。

9.3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安排本方案的实施进度本着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的原则,同时实行水土保持措施

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参照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水土保持措施进度,

相互协调,有序进行,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在主体工程施工时,水土保持工

程同时进行,在保证工程尽快完工的同时,减少项目区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

212

Page 21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流失。

9.4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为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即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

根据项目建设区的施工特点、建设进度,结合水土流失量的预测和水土保持措施

的总体布局,本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监测

单位承担具体监测工作。建设期重点监测露天采场开挖等情况;生产运行期重点

监测露天采场、工业场地和临时堆场的水土流失情况。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分区原则上应与

工程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相一致。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结果,

监测分区划分为:露天采场、运输道路、临时堆场、办公生活区。

9.4.1 监测时段和频率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与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时段相同。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时段

从工程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即 2016 年至 2023年。监测频率:扰动地表面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拦挡等至少每月监测记录 1次;

主体工程建设进度、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长情况等至少每 1

个月监测记录 1 次。遇暴雨、大风等情况应及时加测,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发生后 1

213

Page 21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周内完成监测。施工结束后监测要求:施工结束后的 1 年内(即试运行期)需进行监测,监

测时段安排在工程完工后的第一个雨季结束时。每年 4 月、10 月,对植物措施部

分各监测一次,调查植被覆盖情况。

9.4.2 监测内容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结合工程建设和水土流失

特点,本矿山水土保持监测内容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状况、水土流失状况监测、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等,以及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安全要求落实情况和水

土保持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等。(1)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状况①项目区降雨历时、降雨量、径流量等;②项目区林草覆盖度;(2)水土流失动态变化①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包括工程占用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②水土流失量变化情况,主要是弃石、弃渣量;③对下游及周边地区造成的危害及其趋势;

214

Page 21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①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②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③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4)施工准备期前对土壤侵蚀背景值进行监测(5)重大水土流失事件的监测

9.4.3 监测点位本工程共设置监测点位 5处,位于露天采场截洪沟末端 1 处、工业场地 1处、

运输道路排水末端沉沙池 1 处、临时堆场 1 处,办公生活区 1处。应制定完善调查

和巡查制度,扩大监测覆盖面,并作为上述监测点的补充,特别是降暴雨时,对露天采场边坡加大巡查频率。调查监测点布置:主要布

设在挖填区、植被措施段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防治段。

9.5结论工程建设将对项目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范围和程度的不利影响。本项目主体

工程设计考虑了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的要求,为防治水土流失奠定了基础。主体设计对露天采场采取截洪沟等工程措施,能满足采坑边排水要求。这些

215

Page 22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具有水保功能的工程对防止地表径流对新生裸露面的冲刷、维护边坡稳定和安全

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水土保持角度来看,所有这些工程在保证主体工程

安全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项目区域无泥石流易发区、无崩塌滑坡

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项目选址及工程布局合理可

行,无限制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制约因素。本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对项目建设区的排水、防护、绿化等措施进行了设计,

各项防治措施实施后,能有效控制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恢复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的生态

环境没有不利影响。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没有工程立项的限制性因素,本工程

是可行的。

216

Page 22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0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0.1概述10.1.1目的及内容将项目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定量和不可定量的各种影响列于分析范围内,通

过分析计算用于控制污染所需投资费用、环境经济指标,估算可能收到的环境与经济实效,全面衡量项目建设投资在环保经济上的合理水平,全面反映项目投资的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10.1.2分析采用指标计算方法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将项目对环境产生的

损益分解成各项经济指标(包括环保费用指标、污染损失指标和环境效益等)逐

项计算,然后通过环境经济的静态分析,得出项目环保投资的年净效益、环保费

用的经济效益和效益与费用比例等各项参数。年净效益是指环保投资的直接经济效益,扣除污染控制费用。环保污染治理费用的经济效益等于环保效益指标与污染控制费用之比,当比

值大于或等于 1 时,可以认为项目的环保治理方案在经济技术上是可行的,否则

是不可行的。环保效益与费用的比是在对项目污染控制投资进行分析,当比值大于或等于

1 时,可以认为环保费用在环保经济效益上是可行的,否则就认为在经济方案上

217

Page 22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是不合理的。

10.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2.1环保投资费用估算

1、环保投资费用本项目总投资 391万元,计划环保投资约 60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

15.35%。2、环保设施运行费用估算环保设施运行费用包括“三废”处理的成本费用和车间固定费用。其中成本

费用主要包括原辅材料费、燃料动力消耗及人员工资等,车间固定费用主要包括

环保设备维修费、折旧费、技术措施费、环保管理费及其他费用等。环保设施运行

费用估算详见 10.2-1。表15-1 环保设施运行费用估算一览表

序号 环保项目内容 年运行费用(万元)

1 粉尘治理 52 废水处理工程 13 噪声污染控制 0.5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1.55 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 2

合计 10

3、环保辅助费用环保辅助费用主要包括相关管理部门的办公费、监测费、科研技术咨询费、学

218

Page 22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习交流及增设环境机构需投入的资金等。根据该项目的实际情况,环保辅助费用

按每年 2 万元计。4、设备折旧年限该项目设备折旧年限按 8年计。

10.2.2环保经济指标的确定1、环保费用指标环保费用指标是指项目污染治理所需的各项投资费用,包括污染治理的投资

费用、污染控制运行费用和其它辅助费用构成。环保费用指标按下式计算:

C=C1×β /η +C2+C3

式中:C——环保费用指标,万元;C1——投资费用,该工程为 60万元;C2——年运行费用,该工程为 10万元/年;C3——环保辅助费用,该工程 2万元;η ——设备折旧年限,以 8年计;β ——为固定资产形成率,本项目按 90%计。

经计算,得出该项目环保费用指标为 18.75万元。

219

Page 22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污染损失指标污染损失指标是指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与破坏对环境造成的损失最终以经济

形式的表述,主要包括资源和能源流失的损失,各类污染物对生产、生活造成的

损失以及各种环境补偿性损失。污染损失指标由下式计算:

式中:L——污染损失指标;L1——资源和能源流失对生产造成的损失;L2——各类污染物对生产造成的损失;L3——各类污染物对生活造成的损失;L4——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劳动力的损失;L5——各种补偿性损失;i——分别为各项损失的种类。

“三废”排放使环境功能发生了改变,对周围环境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污染

造成了损失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所造成了损失,这部分间接污染很难直接预测,

根据有关资料类比,这部分总的经济损失约 8万元/年。

220

Page 22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环保损益指标环保损益指标主要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环保效益指标由下式

计算:

式中:R1——环保效益指标;Ni——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包括清洁生产工艺带来的动力,原材料

利用率提高后产生的环保经济效益;Mi——减少排污的经济效益;Si——固体废物利用的经济效益;i——各种效益的种类。

为使资源、能源得以充分利用,治理“三废”污染,采取了环保措施,使资

源、能源流失尽可能的减少,每年可挽回环境经济损失约为 15万元;部分固体废

物通过有效的环保措施和综合利用后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为 20万元。则总的环保效

益指标为 35万元。

10.2.3环境经济的静态分析1、环保年净效益

221

Page 22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保年净效益是指环保直接经济效益(该项目即为效益指标)扣除环保费用

指标后所得到的经济效益。即:年净效益=环保效益指标-环保费用指标-污染损失指标根据以上计算,项目环保效益指标为 35万元,扣除环保费用指标和经济损

失指标,则年净效益为 3.25万元。2、环保治理费用的经济效益环保费用的经济效益按下式计算,即:环保费用的经济效益=年净效益/年运行费用根据以上计算,环保效益与年运行费用比为 0.325。3、环保效益与费用之比环保效益与费用之比按下式计算,即:环保效益与费用之比=环保效益指标/环保费用指标根据以上计算,环保效益与费用之比为 1.87,即环保效益是环保费用的 1.87

倍。

10.3 小结本项目经济效益显著,项目通过采用各种环保措施治理污染后,削减了污染

222

Page 22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物的排放量,各项污染物可达标排放,并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具有环境和经济

双重效益。企业应加强环保设施的维护保养,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不断完

善环保治理设施。

223

Page 22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1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11.1概述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是组成落实、检查和监督该项目的一项生产监督活动,

必须纳入日常性的生产管理轨道和重要的议事日程。拟建项目在建设期间和投产

运营期间均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将不利影响减轻

或消除,为此需要建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及时掌握项目的

施工或运行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程度,了解环境保护措施所获取的效益,以便进行

必要的调整和补充。根据监测结果,可以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以及为环境

影响回顾性评价提供系统性资料,准确地把握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效益。11.2环境管理本工程属于采矿行业,在整个工程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固废、噪

声、生态环境等污染因素,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除工程本身配套

的污染防治措施之外,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正常的生产管理之中,建立健全

各项管理和监测制度,设置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定科学的监控计划,确保项目

在工程施工和运行期间各项环保治理措施自行认真落实,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污

224

Page 22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染。

11.2.1环境管理的原则拟建项目的建设为充分开发利用国内矿产资源,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竞

争力,增加区域经济实力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项目建设是以保护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环境与生态资源的区域环境,同

时实施环境保护建设与改善,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项目实施的各

阶段,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符合区域建设总体规划及区域与企业长远利益;(2)国家有关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标准;(3)国家和当地保护矿产资源、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4)国家和当地环境管理的政策要求;(5)国家和当地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

11.2.2环境管理机构设置为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应设置专

门的环境保护管理科室,负责组织、落实、监督本矿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并在

主要生产工序、废水处理、临时堆场、生态保护等设兼职环保管理员。

225

Page 23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保科负责全矿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并协助全矿的环境监测任务。环保科应

配置环境管理人员 2~3人。环保科的主要职责有:(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环境保护标准,协

助矿领导确定本矿环境保护方针、目标。(2)制订本矿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并经常监督检查各单

位执行情况,组织制定本矿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和监督实施。(3)负责本矿环境管理工作,掌握本矿“三废”排放状况,建立污染源排

污监测档案和台帐,按规定向地方环保部门上报排污情况以及企业年度排污申报

登记,并为解决本矿重大环境问题和综合治理决策提供依据。(4)监督检查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情况,并建立运行档案。(5)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类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效果和

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效果考核指标、“三废”综合利用指标及绿化建设等环保责任

指标,层层落实,并定期组织考核。(6)制定预防突发性污染事件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一旦发生事故,

协助有关部门及时组织环境监测、事故原因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并应认真总结226

Page 23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经验教训,及时上报有关结果。(7)组织开展本矿污染治理工作和“三废”综合利用的环保科研、技术攻关工作,积极推广污染防治先进技术和经验;组织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

教育和培训工作。

11.2.3环境管理工作计划和方案根据本矿区的具体情况,本次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计划和主要环境管

理方案提出如下建议。

表 11.2-1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一览表

企业环境管理要求

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认真落实、完善各项环保手续

(1)严把环保设施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要求执行;(2)生产运行中,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同时请当地环保部门监督、检查、协助主管部门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对不达标装置及时整顿;(3)配合环境监测站做好例行监测工作,及时交纳排污

费。

生产阶段环境管理加强环保设备运行检查,确保达产达标,力求降低排污水平

(1)明确专人负责矿内环保设施的管理;(2)对各项环保设施操作、维护定量考核,建立环保设施运行档案;(3)合理利用能源、资源、节水、节能;(4)监督物料运输和堆存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

作;(5)定期组织污染源和矿区环境监测。

信息反馈和群众监督反馈监督数据,加强群众监督,改进污染治理工作

(1)建立奖惩制度,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转;(2)归纳整理监督数据,技术部门配合进行工艺改造;(3)配合环保部门的检查验

收。

表 11.2-2 主要环境管理方案一览表主要 防治措施 经费 实施时

227

Page 23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问题 间工艺设计

①选用先进工艺和设备; 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③节约能源消耗; ④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基建资金 设计阶

段总图设计

加强绿化工程,规划厂区绿化带。严格按设计、环境工程对策报告要求进行绿化、种植。 基建资金 设计阶

段废气排放

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通过洒水抑尘等措施减少粉尘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经费 运行阶

段废水排放

保证项目废水达标排放,对雨季产生的淋溶水须收集沉淀后达标排放。 环保经费 运行阶

段噪声控制

对机械设备、辅助设备等主要噪声源采取隔声、减振等有效控制措施。 环保经费 运行阶

段固体废物排放

剥离岩石用于房屋建筑、道路修筑的填料 环保经费 运行阶段

生态环境 对采矿场地、运输道路及各类临时堆场进行生态植被恢复。 环保经费 设计、施

工阶段11.3环境监测计划为了解项目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及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应建立污染源及污

染物监测技术资料分类档案,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11.3.1 监测机构设置由于本项目服务年限较短,因此该矿山不设环境监测站,其环境监测任务可

全部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来完成,监测任务包括污染源监测和环境质量

监测。根据国家、江西省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条例等,结合本矿的具体情况,

应建立一套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及规章制度。本矿设环保科为主管全矿环保的职能

228

Page 23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部门,指导全矿的环保工作,负责全矿的污染控制状况调查,统计环境年报和开

展企业环保应用研究工作。

11.3.2生产期环境监测计划(1)废气监测监测因子:TSP、PM10;监测频率:每季度监测一次;监测点位:无组织排放监控点以及周围关心点,包括附近的坪坑等。(2)废水监测本项目无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因此未设置排污口,不需要对废水设置

监测计划。(3)噪声监测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 声级;场界噪声监测:每季度监测一次,昼夜两时段;保护目标监测:附近的坪坑等。主要噪声源监测:每年对主要噪声源监测两次,以便确定是否需采取减噪措

施。(4)水土流失监测

229

Page 23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区监测主要包括主体水土流失因子监测、水土流失状况监测、水土流失

危害监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以及工程进度、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管理等。

11.4 监测技术要求及档案管理本项目的环境监测技术工作可委托兴国县监测站或其他有资质单位按照《环

境监测技术规范》以及相关标准进行环境监测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并按照环保

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及时汇总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项目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环保档案实行专人管理

责任到人。企业的所有环保资料应分类别整理、分类存档、科学管理,便于统计、

查阅。在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中,应建立如下文件档案:与本项目有关的法规、标准、规范和区域规划等;项目建设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报告、设计方案及审查、审批文件;项目环保工程设施的设计、施工、安装的基础资料及验收资料;公司内部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人员环保培训和考核记录;生态恢复工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文件;环境监测记录技术文件;

230

Page 23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所有导致污染事件的分析报告和检测数据资料等。

11.5排污口规范化管理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开展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通知》(环发

[1999]24 号)和《江西省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各

污染源排放口进行的规范化建设。(1)污水排放口、废气排放口和噪声排放源图形标志污水排放口、废气排放口和噪声排放源图形符号分为提示图形符号和警告图

形符号两种,图形符号的设置按GB 15562.1-1995 执行。(2)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图形符号分为提示图形符号和警告图形符号两种,

图形符号的设置按GB15562.2-1995 执行。厂区“三废”排放口、排放源及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处设置明显的环保图

形标志及形状颜色见表 11.5-1、表 11.5-2。

231

Page 23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11.5-1 环保图形标志序号 提示性图形符号 警告图形符号 排放口及堆场

1 废气排放口

2 噪声排放源

3 一般固体废物

表 11.5-2 环保图形标志形状、颜色项目 形状 背景颜色 图形颜色

提示性图形符号 正方形边框 绿色 白色警告图形符号 三角形边框 黄色 黑色

11.6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232

Page 23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33

Page 23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11.6-1 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序号

污染源分类

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措施 主要工程内容 预期效果 完成时间

一 水污染源

旱厕专人打扫用作农肥 设置旱厕、沉淀池 区域内综合利用

三同时二 废气

钻孔湿式作业,湿式爆破,采用洒水车对矿区、产品堆场、道路

降尘建设洒水设施,购买洒水车;厂区设挡墙、卸料点设洒水喷淋装置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破碎站生产设备密闭处理,废气收集系统脉冲式布袋除尘器,共 1 套

三 工业固废 安全处置 临时排土场(挡土墙、拦土坝、排水沟等设施) 实现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

四 噪声 合理选择作业时段、隔声 降噪、隔音措施,充分利用山体地形隔声、降噪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

标准

五 生态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方案,并按要求

实施

1、采剥下来的表土及时处理、覆盖或运出;采石与生态恢复要紧密衍接,防止表土常时间暴露。2、在采区下方构筑挡土工程,防止泥沙直泻入河道或,避开在雨季进行采剥。3、采石场、临时堆场均利用剥离时堆积的表土进行复土改造,在覆盖的土层(厚约 30cm)上植树造林或种植旱土作物。4、采石场、临时堆场的边坡种植根系发达的花草或耐

旱的攀爬植物。5、设置排水沟,防止雨水对采场冲洗。

满足环保要求及水土保持要求三同时及采石闭矿后生态恢复措施

六 景观 景观补偿1、在选取采矿点及相关设计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避让,使得矿区的开采不在公路的可视范围之内。2、选择景观效果好、适宜当地生长的乔

木、灌木或观赏性植物作为矿区周边绿化带。满足规范要求 三同时

234

Page 23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12.1目的和作用任何项目的建设都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邻近地区公众利益。公众从各自利益出发,将对工程持不同的

态度。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就是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进行公众调查,

旨在了解社会各界对工程建设所持的态度和观点。本次环评公众参与的目的是:

了解该项目周边公众对该项目建设所持的观点和态度,了解该项目对社会、经济

及环境的影响范围,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民主化和公众化。

12.2公众参与的原则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 2006【28 号】)的文件精神,

针对本项目的特点,确定以下原则:(1)体现公众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大事件的知情权,维护绝大多数

公众利益,提高公众保护环境的参与意识——公开。(2)通过网上调查让公众了解本项目目前的情况和环保措施执行情况,包

括有益的和有害的影响,长期的和短期的影响,影响是否可以接受——广泛而便

利。

235

Page 24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综合反映公众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对当地经济建设和生

活影响的态度。(4)公众参与对象应具有代表性、公正性,参与方式公开——平等。

12.3公众参与形式根据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本次项目环评的

公众参与方式以网上公示、发放调查表及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公示在兴国县人民政府网站(http://xxgk.xingguo.gov.cn/bmgkxx/hbj/)进行了两

次网上公示。在本环评编制之前进行了建设项目公告,编制完成环评报告后进行了环境影

响公众参与公告,公示时间为 2016年 9月 6日和 2016年 10月 11日,公示时间为 10个工作日。公示内容见表 12.3-1和表 12.3-2。公示情况见图 12.3-1、12.3-2。

表 12.1-1 第一次公示内容年开采 30 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一、建设项目基本概况项目名称: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单位:兴国县双源采石场。建设地点:项目选址位于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 115°17′05″~

115°17′14″,北纬 26°21′05″~26°21′12″。建设规模:项目矿区面积为 0.116635km2,采用露天开采,开采标高为+241.3~+175m。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服务年限 9.07年。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 391万元。二、联系方式1、建设单位名称:兴国县双源采石场联系人:林永兴 电话:135766878382、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名称:安徽通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系人:杨海峰 电话:15083782376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236

Page 24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工作程序接受环评工作委托-现状调查与环境监测-公众调查-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评

审-上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2、主要工作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为阐明工程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

及投入运营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预测分析项目存在的污染因素对环境可能构成的影响程度,针对不利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四、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为听取社会各界对该项目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特将本项目公示,征求公众

宝贵的想法和建议。征询主要事项:了解公众对该项目环保工作方面的意见。五、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公众可通过向公示电话索取地址发送信函、传真等方式,发表对该项目建设及环评工作

的意见看法。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将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真实记录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公众的宝贵意见、建议向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反映。征求意见时间为公示之日起 10个工作日。

公示单位:安徽通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 9 月 6 日表 12.1-2 第二次公示内容

年开采 30 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为了解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态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及建议,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

发 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众参与暂行办法》,现对本项目有关环境保护的情况进行公告,以便广泛了解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以及环保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一、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选址位于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矿区中心

地理坐标为东经 115°17′05″~115°17′14″,北纬 26°21′05″~26°21′12″。项目矿区面积为 0.116635km2,采用露天开采,开采标高为+241.3~+175m。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服务年限 9.07年。本项目总投资 391万元。。建设内容主要由主体工程(露天采场、破碎站工业场地),辅助工程(办公生活区),储运工程(临时排土场、产品堆场、交通运输),公用工程(包括给排水、供电等)、环保工程(包括废气治理、废水治理、噪声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和矿山生态复垦等)等部分组成,均为新建。

二、联系方式1、建设单位名称:兴国县双源采石场联系人:林永兴 电话:135766878382、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名称:安徽通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系人:杨海峰 电话:15083782376

237

Page 24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三、环境影响概述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①施工期: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为施工噪声、扬

尘,施工废水、施工垃圾,水土流失等,通过相应的环保措施均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且这些环境影响会随着施工期结束而消失;②营运期:爆破穿孔作业应当采用带有收尘净化装置的凿岩设备,或者湿式作业,矿石破碎加工、储存应当采用全封闭作业设施,配备收尘装置或者符合粉尘防治技术标准的其他降尘抑尘装置;无组织粉尘采取矿区洒水抑沉,运输车辆限速并加盖篷布等措施;对于车辆清洗水和淋滤水采用收集池收集,回用于项目矿区降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旱地的农肥;根据各种噪声源产生的特点分别采取消音、减振等措施,对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通行,在经过村落时应限制鸣笛;对于剥离表土可用于平整矿山公路和矿区绿化,也可用于当地基础建设的填方工程。项目运营期间植树、种草,加大项目区域的绿化程度;闭矿期拆除临时构筑物,平整土地并绿化,项目矿区的覆土可用于植树种草生态恢复。建设单位郑重承诺,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

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选择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

四、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为听取社会各界对该项目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特将本项目公示,征求公众

宝贵的想法和建议。征询主要事项:了解公众对该项目环保工作方面的意见。五、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公众可通过向公示联系方式索取地址发送信函、传真等方式,发表对该项目建设及环评

工作的意见看法。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将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真实记录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公众的宝贵意见、建议向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反映。本次征求意见时间为公示之日起 10个工作日。

公示单位:安徽通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 10 月 11 日

图 12.1-1 第一次网上公示

238

Page 24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12.1-2 第二次网上公示上述两次公示张贴和网上公示期间,均未收到群众的反对意见。(2)公众参与调查表本次公众参与调查问卷,主要问题有包括公众对本项目的了解程度、项目选

址意见、对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以及对建设本项目的看法和建议等。本次公众调查共发放公众调查表 100份,实际回收 100份,回收率 100%。具体表格形式见表 12.3-3。

239

Page 24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14.3-3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表(个人)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联系电话 职业单位或住址一、项目概况兴国县双源采石场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选址位于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 115°17′05″~115°17′14″,北纬 26°21′05″~26°21′12″。项目矿区面积为 0.116635km2,采用露天开采,开采标高为+241.3~+175m。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服务年限 9.07年。项目总投资 391万元。二、环境影响概述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①施工期: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为施工噪声、扬尘,施工废水、施工垃圾,水土流失等,通过相应的环保措施均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且这些环境影响会随着施工期结束而消失;②营运期:爆破穿孔作业应当采用带有收尘净化装置的凿岩设备,或者湿式作业,矿石破碎加工、储存应当采用全封闭作业设施,配备收尘装置或者符合粉尘防治技术标准的其他降尘抑尘装置;无组织粉尘采取矿区洒水抑沉,运输车辆限速并加盖篷布等措施;对于车辆清洗水和淋滤水采用收集池收集,回用于项目矿区降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旱地的农肥;根据各种噪声源产生的特点分别采取消音、减振等措施,对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通行,在经过村落时应限制鸣笛;对于剥离表土可用于平整矿山公路和矿区绿化,也可用于当地基础建设的填方工程。项目运营期间植树、种草,加大项目区域的绿化程度;闭矿期拆除临时构筑物,平整土地并绿化,项目矿区的覆土可用于植树种草生态恢复。建设单位郑重承诺,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选择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现征求您对于本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感谢您对本项目建设的关心、

支持和参与,对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考虑,并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中加以体现。

240

Page 24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您对项目建设的了解程度: 了解□ 不了解□您对该项目的建设持何种态度: 支持□ 不支持□您认为本项目选址是否合理: 合理□ 不合理□本项目建设对当地经济建设的影响: 有利□ 无影响□ 不利□您认为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主要存在什么环境问题:

水污染□ 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固体废物(垃圾)污染□ 生态破坏□您认为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 影响较大□ 有影响但可以接受□ 无影响

□您对本项目的实施还有哪些环境影响方面意见和建议:

注:1.请你用“√”表示你对每个问题的态度,如“赞同√”等。2.对于其它意见和建议以及一些具体要求,请书面表达,可附纸说明。

调查人: 调查单位:兴国县双源采石场 时间:

12.4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12.4.1 调查对象的信息本项目公众参与调查的对象包括项目附近的居民。共发放调查表 88份,回收有效表格 88份,回收率为 100%。被调查人员基本

信息统计结果见表 12.2-1和表 12.2-2。表 12.4-1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 单位:人

调查人数 性别 年龄 职业 文化程度

88男 女 ≤30岁 30~50岁 ≥50

岁 务农 其它 高中以上 初中 小学

65 23 3 44 41 63 25 7 73 8

表 12.4-2公众调查信息汇总表序号 姓名 性别 单位或住址 联系方式 态度

1 钟生元 男 龙口镇来溪村 18779795859 支持241

Page 24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 钟发龙 男 龙口镇来溪村 支持3 钟正发 男 龙口镇来溪村 15870042693 支持4 钟大海 男 龙口镇来溪村 13879717395 支持5 钟九法 男 龙口镇来溪村 13879745614 支持6 钟九成 男 龙口镇来溪村 13870746775 支持7 李发林 男 龙口镇来溪村 15970889721 支持8 李枫 女 龙口镇来溪村 13870748447 支持9 李小羊 男 龙口镇来溪村 13576784669 支持

10 谢九春 男 龙口来溪 13979701489 支持11 李金水 男 龙口来溪 13503978863 支持12 钟红青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083912009 支持13 张秀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3319463909 支持14 胡根发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8370759881 支持15 刘冬发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3698476429 支持16 胡世彬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8270036298 支持17 胡万松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3576656692 支持18 谢喜春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8827871971 支持19 曾方权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3928912287 支持20 徐新福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5396595 支持21 钟秀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179078750 支持22 胡世清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8870748496 支持23 钟红秀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727763445 支持24 钟红英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179769728 支持25 胡礼明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179798469 支持26 胡世华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270669408 支持27 刘才荣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8270064966 支持28 胡光辉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5396548 支持29 胡华瑞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3479472831 支持30 曾方芹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8070479773 支持31 曾方锦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3979714541 支持32 康黎明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179090366 支持33 曾来发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5396790 支持34 曾良明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3657977351 支持35 钟仁发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5396836 支持36 刘桦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907079086 支持37 曾来春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970803814 支持38 钟礼昌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5396823 支持39 谢文华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8688459976 支持40 曾昭栋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8879722838 支持41 刘秋连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270663329 支持42 钟春华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770739717 支持

242

Page 24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3 谢长兰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8688459976 支持44 曾方华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3607074435 支持45 刘光塔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5396838 支持46 钟建元 男 龙口镇来溪村 13342867752 支持47 钟行元 男 龙口镇来溪村 5381928 支持48 钟满发 男 龙口镇来溪村 15170745320 支持49 钟思泉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3879717526 支持50 钟贞华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8379798189 支持51 钟明琴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8942277113 支持52 钟三秀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397892945 支持53 钟福元 男 龙口镇来溪村 18379794682 支持54 钟桥发 男 龙口镇来溪村 15970789077 支持55 曾来祥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5396906 支持56 钟电根 男 龙口镇来溪村 18770789077 支持57 曾昭山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3870775954 支持58 钟夜宝 男 龙口镇来溪村 5273235 支持59 钟水莲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5396673 支持60 钟大任 男 龙口镇来溪村 13517074235 支持61 胡昌林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7770122615 支持62 刘元娇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8079791744 支持63 曾昭化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3766358008 支持64 刘福生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970889010 支持65 周明凤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8296862621 支持66 胡有财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970896021 支持67 胡万梓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8146775107 支持68 钟秀兰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5396764 支持69 曾方富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970895367 支持70 钟贵发 男 龙口镇来溪村 13970738837 支持71 钟必发 男 龙口镇来溪村 13727557636 支持72 胡昌萍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5396876 支持73 姚声华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3766314100 支持74 姚家元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979779925 支持75 钟月秀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350073483 支持76 李兴景 男 龙口来溪 13707973315 支持77 谢长喜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970716829 支持78 钟仁选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270779198 支持79 胡世贵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8720837809 支持80 曾方云 男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5727767600 支持81 胡世兰 女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 18270083493 支持82 胡华英 女 龙口镇文院村 15180273288 支持83 曾宜权 男 龙口镇文院村 18970713011 支持84 钟观凤 女 龙口镇文院村 15770881592 支持

243

Page 24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5 刘美芳 女 龙口镇文院村 15979750880 支持86 曾召星 男 龙口镇文院村 15270637573 支持87 曾东财 男 龙口镇文院村 13677070011 支持88 刘小平 男 龙口镇文院村 15907079417 支持本次公众调查过程中还进行了回访,回访记录见表 12.4-3。

表12.4-3 公众参与调查回访记录表公众调查表数量 回访的调查

表数量 回访率88 88 100%

有效被回访人数 回访时间 回访核实情况 核实人员84人 2016.10.12~2016.10.13 情况属实 杨海峰

回访情况小结

经电话回访收集的 120份公众调查表,取得联系的公众调查表 109份,所填内容属实,符合江西省环保厅《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赣环评字【2014】145号)文件要求。

环评项目负责人 杨信华回访处理意见 符合要求

12.4.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表 12.4-4 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序号 调查问题 问题答案 人数 比例%

1 您对项目建设的了解程度 了解 88 100不了解 0 0

2 您对该项目的建设持何种态度 支持 88 100不支持 0 0

3 您认为本项目选址是否合理 合理 88 100不合理 0 0

4本项目建设对当地经济建设的

影响有利 25 28无影响 63 72不利 0 0

5 您认为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主要存在什么环境问题(多选项)

水污染 1 1大气污染 68 77噪声污染 3 3固体废物 14 16

244

Page 24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生态破坏 19 22

6从您认为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环

境的影响是影响较大 0 0有影响但可以接受 87 99

无影响 1 1

12.5 对公众调查结果的分析从以上表格可以作出如下分析:1、对项目了解的有 88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100%。据了解是因为建设单位

加强宣传,所以大多数公众对本项目有所了解。2、对项目选址的态度,认为合理的有 88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100%。从中

可以看出,大部分公众对项目选址满意。3、对项目运行产生的环境问题,认为是废水的占总被调查人数的 1%,77%

认为是废气,3%认为是噪声,16%认为是固体废物(垃圾),22%认为是生态破

坏。从以上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公众关注废气污染。4、对项目实施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有 1人认为无影响,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1%,99%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实施对当地环境影响有影响但可以接受。从中我们

可以看出,大部分公众认为本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的环境带来有利的影响。5、调查表中有 28%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很大,72%认

为无影响。

245

Page 25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调查表中有 88人支持本项目的建设,占总调查人数的 100%,无反对意

见。从“是否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调查可知,公众大多数认为有利于经济发

展,所以被调查群众大多数支持本项目建设。

12.6公众参与四性分析(1)合法性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

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有关规定,公开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征

求公共意见,具有合法性。(2)代表性本环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2006〔28号〕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开展,采取的网上公示、现场公告、

问卷调查等公众参与方式适当。从调查表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调查对象涵盖了项

目周边居民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以及当地团体单位,被调查

着所反应的意见基本能代表当地公众对本项目实施的意见,本环评认为本次公众

参与调查具有一般代表性。

246

Page 25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真实性公众意见公示,调查表的发放均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公示能准确反映建

设项目相关信息,调查结果真实可靠。(4)有效性调查时间为环评报告编制阶段,信息公示采取网上公示,粘贴公告等方式能

准确反应周边群众对项目的态度,调查工作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公示内容真实,

调查范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合理有效。

12.7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本次环评认为: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

结果能较全面反映公众意见,应予以采纳。本次公众参与人员较有代表性,大多

数人对本项目给予肯定和支持,表明本项目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公众参与的结果

还说明公众的环保意识在普遍增强,对自身的生产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

设单位在工程施工和建成后的正常生产中,应充分考虑到周边群众的切身利益,

必须十分注重环保工作。

247

Page 25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3选址论证本项目属矿山资源开采利用项目,由于选址受特定的资源条件的制约,无替

代方案可比,本评价着重从规划相容性、建设条件可行性、环境承载力和公众态度等方面对选址进行论证。13.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9 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拟建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范畴,视为允许类。13.2环境保护政策相符性根据《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矿

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符合性对比情况详见表 13.2-1。

248

Page 25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49

Page 25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13.2-1 本项目与相关文件符合性分析一览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 本项目 符合性

一、实现目标

⑴土地复垦率达到 85%以上。 ⑵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选用采矿清洁生产工艺。

⑴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植被绿化率达到 20%以上,服务期满后土地复垦率达 100%。⑵项目设计采用的是采矿的清洁生产工艺,建议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符合

二、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

⑴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危险区等区域内采矿。⑵限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内采矿。⑶矿产资源开发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符合区域发展规划要求。

⑴矿区所在区域不属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等。 ⑵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兴国县矿产资源规划要求。

符合

三、矿山基建

⑴对矿山基建产生的表土、底土等应分类堆放、分类管理和充分利用。 ⑵矿山基建应尽量少占用农田和耕地,临时性占地应及时恢复。

⑴本项目在施工时对表土、底土等适宜植物生长的地层物质进行保护性堆存,用于复垦时的土壤重构用土。 ⑵本项目不占用农田。

符合

四、采矿⑴推广充填采矿工艺技术,提倡废石不出井,利用废石、尾砂充填采空区。 ⑵鼓励将矿坑水优先利用生产用水。宜采用安装除尘装置、湿式作业、个体防护等措施,防止粉尘污染。 ⑶对采矿产生的废石,应使用专用场所堆放,大力推广综合利用技术。

⑴本项目为露天开采,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洒水抑尘和个体防护等,防止了粉尘污染。

符合

五、废弃地复垦

⑴矿山开采企业应将废弃地复垦纳入矿山日常生产与管理。 ⑵矿山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种植植物和覆盖等复垦措施,对临时堆土场、尾矿库等坡面进行稳定化处理。 ⑶采用生物工程进行复垦时,宜对土壤重构、地形、景观进行优化设计,对物种选择、配置及种植方式优化。

⑴本项目将复垦纳入日常生产与管理,采用采矿-造地-复垦一体化。 ⑵对生产过程的坡面采取稳定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服务期满后及时复垦。 ⑶本项目生产过程及服务期满后,因地制宜地进行景观设计,采取不同的适宜物种进行植被绿化。

符合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环发HJ651-2013) 符合情况 符合性一般要求

禁止在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地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禁采区域内采矿。

矿区范围内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地。

符合

250

Page 25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矿山生态保护

采矿产生的固体废物,应在专用场所堆放,并采取措施防止二次污染;禁止向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及行洪渠道排放岩土、含油垃圾、泥浆、煤渣、煤矸石和其他固体废物。

项目设临时排土场,用于闭坑后矿区环境治理 符合

矿区专用道路生态恢复

矿区专用道路用地应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和范围。开挖路基及取弃土工程,均应根据道路施工进度有计划地进行表土剥离并保存,必要时应设置截排水沟、挡土墙等相应保护措施。

矿区建设内部运输道路,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和范围。设置了截排水沟、沉砂池等相应措施

符合矿区专用道路取弃土工程结束后,取弃土场应及时回填、整平、压实,并利用堆存的表土进行植被和景观恢复。

道路取弃土工程结束后,及时回填、平整、压实,并进行植被和景观恢复

符合道路建设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应及时恢复,与原有地貌和景观协调。

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应及时恢复 符合矿山工业场地生产恢复

矿山工业场地不再使用的厂房、堆料场、沉沙设施、垃圾池、管线等各项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应全部拆除,并进行景观和植被恢复。转为商住等其他用途的,应开展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治理。

临时排土场设置挡土墙,截水沟,用于闭坑后矿区环境治理,并对排土场进行绿化恢复

符合

矿山大气污染防治

矿山采选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 GB 9078、GB 16297、GB 20426、GB25465、GB25466、GB25467、GB25468、GB 26451、GB 28661 等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实施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矿区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标准要求。

经预测分析,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矿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

符合

应采取如下措施避免或减轻大气污染: 1采矿清理地面植被时,禁止燃烧植被。运输剥离土的道路应洒水或采取其他措施减少粉尘。 2勘探、采矿及选矿作业中所用设备应配备粉尘收集或降尘设施。 3矿物和矿渣运输道路应硬化并洒水防尘,运输车辆应采取围挡、遮盖等措施。 4矿物堆场和临时料场应采取防止风蚀和扬尘措施。

1禁止燃烧植被。运输剥离土的道路采取洒水等措施减少粉尘 2道路定期养护,外运运输车辆采取围挡、遮盖等措施 3矿物堆场和临时料场应采取防止风蚀和扬尘措施。

符合

矿山水 矿井水和露天采场内的季节性和临时性积水应在采取沉淀、过滤等措 堆场淋溶水和雨季排水经沉淀后回收利用。 符合

251

Page 25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污染防治 施去除污染物后重复利用。

252

Page 25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综上分析,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中

的相关要求。

13.3规划符合性分析13.3.1矿产资源规划相符性一、《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加强对矿山企业执行开采总量情况

的监督检查,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好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和矿业权核查工作,

为科学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提供基础支撑。鼓励开采铁、铜、铅、锌、岩金、银、钽、铌、煤层气、陶粒原料、陶瓷土、高岭土、

硅灰石、粉石英、滑石、长石、石英、硅石、岩盐、透辉石、透闪石、海泡石粘土、石墨

饰面石材以及地热、矿泉水等矿产;为保障水泥工业发展,适度开采水泥用灰岩。

重要矿产资源的开采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有序开采煤炭资源,稳步推进煤炭资源开发整合,调整改造中小煤矿,促进

煤炭基地建设,稳定煤炭供应能力。限制开采高硫煤、高灰煤。禁止开采石煤作燃

253

Page 25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料或利用石煤生产石煤粘土砖。加强铀矿山生产探矿,支持铀矿资源后备基地建设,提高对核能发展的保障

能力。鼓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扩大硅石、瓷石、高岭土、硅灰石、方解石、海泡石、

黑滑石、岩盐、萤石、透辉石、透闪石、石墨等非金属矿产应用领域,研究开发新型

非金属产品。支持研究推广含钾岩石的农业应用技术。鼓励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

用。(2)加强重要优势矿产保护和开采管理。对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实行有计划的控制开采,对重要优势

矿产实行保护与限制开采。对出口优势矿产实行限产增值和出口配额管理。钨、稀土、锡、锑等国家规定

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实行有计划的开采,严格执行年度开采总量指标控制,

严禁超计划开采和计划外出口。加强对锂、铷、铯、铟、锆、钒等稀散稀有金属矿产

的保护。限制开采钼、萤石、河道砂矿。

254

Page 25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禁止将优质水泥用灰岩和白云岩作为普通建筑碎石开采;禁止在耕地区开采

砖瓦用粘土。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布局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力

推进矿业结构优化升级,挖掘资源潜力,强化综合利用。统筹矿产资源开采,规

划不同功能的矿产资源开采区,科学划分开采规划区块,严格控制大中型矿产地

分割开采,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布局。(1)重点开采规划区重点开采规划区包括大中型矿产地、重点矿区、重要矿产集中分布的区域。重点开采规划区共划定 16个。包括:瑞昌市武山铜硫矿区、九江县城门山铜

硫矿区、德兴市铜钼矿区、德兴市银山铜硫矿区、德兴市金山金矿区、东乡县枫林

铜矿区、铅山县永平铜硫矿区、贵溪冷水坑银铅锌矿区、赣中新余式铁矿区、崇义

淘锡坑钨矿区、崇义八仙脑牛岭茅坪钨锡矿区、宜春市 414钽铌矿区、鄱阳县金家

坞金矿区、德安县张十八铅锌矿区、万年县虎家尖银金矿区、横峰县葛源黄山-松

树岗钽铌矿区等。

255

Page 26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措施: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和整装开发原则要求,实行资源整合和产业

整合。引导和支持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区内矿产开发必

要用地需求。加大开发投入,提高开发强度,扩大开采能力,提升开发利用水平。

限制低水平开发企业进入,对区内已有的低水平开发企业和矿业权,采用政府引

导、企业运作等市场方式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与产业发展的优化配置。(2)禁止开采规划区禁止开采规划区包括:省级以上(含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省级以

上(含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保护历史文物和古迹所在地。铁路、高速公路、旅游专用公路、国道沿线两侧可视一定范围;桥梁、隧道、水

利工程设施等重要基础设施周边安全距离内。城镇、港口、码头、机场周边安全防护距离或者一定直观距离范围。集中式饮

用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或上游 1000米、下游 100米)范围。禁止在实行矿产资源储备和保护的矿产地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国家及省

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禁止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区域。以上禁止开采规划区中的地下水、矿泉水、地热资源除外,但应进行环境影

256

Page 26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响评估。主要措施:实行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不得新设采矿权,已有固体矿产开采活

动有序退出。已建矿山限期予以关闭,采矿权未到期的,给予采矿权人适当的补

偿。关闭矿山必须实施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3)限制开采规划区限制开采规划区包括: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开采和保护性开采矿种的矿产地;优势矿产资源的矿产地;

矿产资源储备保护区。因采选等技术水平条件所限,当前不能合理利用或不能综合利用的矿产地;

或当前技术条件下开采,将造成矿产资源浪费和破坏的暂难合理利用与综合利用

的矿产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鄱阳湖保护区(含近湖湖滨区域),赣、抚、信、修、饶五河源头保护区及东

江源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区以及开采活动会造成严重环境破坏或危害的区域。国家和省政府规定限制开采矿产的其它区域。

257

Page 26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限制开采规划矿区共划定 35个。其中钨矿 13个、稀土矿 8个、萤石矿 6个、锡

矿 2个、锑矿 2个、蛇纹石矿 2个、硫铁矿 2个。主要措施:坚持资源环境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实行采矿权限量和开

采总量控制管理,在规划期内逐步减少矿山数量,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国家和

省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严格限制超量开采;对纳入省资源整合规划的矿

区,依法依规实行资源与产业有序整合。新设采矿权须满足相应的限制条件,提

高采选技术准入条件;采矿权到期需办理延续的,须符合采矿权限量控制和资源

整合要求。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已有矿山,限期整改,到期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

注销采矿许可证。(4)鼓励开采规划区鼓励开采规划区包括:市场前景好,有较好的流通渠道和后续加工产业的紧缺矿种分布区域。有较好的开采技术经济条件,易形成规模化经营,开发利用过程中能够有效

地控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区域。老少边穷等经济欠发达且具有矿产资源开发潜力的地区。鼓励开采规划区共划定 28个,其中铜、金矿区 4个、铅、锌、银矿区 4个、钽

258

Page 26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铌矿区 2个、水泥用灰岩矿区 8个、高岭土与瓷土矿区 2个、滑石矿区 1个、硅灰石

矿区 1个、石膏矿区 1个、粉石英矿区 1个、硅藻土矿区 1个、麦饭石矿区 1个、花

岗岩矿区 1个。主要措施:依据法律法规及政策,实行规范、有序、优化管理。鼓励开采市场

急需的矿产。采矿权出让方式执行分类分级管理办法,支持为老少边穷等经济欠

发达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优先配置资源,并享受地方各级政府规定的相关优

惠政策。5.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保护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保护规划区共划定 9处。包括分宜县下桐岭钨铋矿、龙南县足

洞重稀土矿、龙南县关西稀土矿、寻乌县南桥轻稀土矿区、寻乌县河岭稀土矿、定

南县沙头稀土矿、东乡县何坊重晶石矿、临川区青莲山重晶石矿、新余市铁山硫铁

矿划为资源保护区。矿产资源储备保护规划区,参照限制开采规划区进行管理。上述规划分区之外的地区为允许进行矿产资源开采区域。本项目属于陶瓷原料用瓷石矿开采,因此符合《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本项目属于鼓励开采规划区。

259

Page 26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我市矿产资源特点、开发条件,确定鼓励开采矿种 15种

铅、锌、铜、铁、环保煤、钽、铌、高岭土、水泥用石灰岩、盐、硫铁矿、硅质原料矿产

(石英岩、粉石英)、麦饭石、滑石、透闪石。限制性开采矿种总量调控:对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和市场需求过饱和的矿种实行限制性开采。我市限制

性开采矿种 5种:钨、锡、稀土、萤石、高硫高灰劣质煤。禁止开采矿种:可耕地砖瓦用粘土。2、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1)鼓励开采规划区对鼓励开采矿种和国家急缺矿种,其资源丰富、储量可靠、市场需求量大、前

景好,矿产品有较稳定的流向渠道和后续加工基础,矿业开发经济效益高并能有

效控制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矿区为鼓励开采规划区。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鼓励开采规划区可适当提高开采强度,增设采

矿权,增加开采量。

260

Page 26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限制开采规划区限制开采规划区包括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市场供大于求需限量开

采的矿种所在矿区。开采技术条件或综合利用条件不成熟的矿区、开采过程中对

地质环境有较大影响但可以治理和预防的矿区也属于限制开采规划区。限制开采规划区内,原则上不增设采矿权。实行开采活动萎缩管理,对保护

性开采特定矿种实行统一规划、重点保护,严格控制超量开采。(3)禁止开采规划区本规划规定的各种功能保护区的核心区为禁止开采规划区。禁止开采规划区内禁止一切采矿(地热、矿泉水矿种除外)活动。禁止开采矿区:信丰小江铁铀矿区、信丰丫叉桥水泥用石灰岩矿区、龙南润

洞萤石矿区。(5)资源储量储备保护规划区资源相对集中,开采规模小或尚未利用的优势矿产资源列为资源储量储备保

护规划区。资源储量保护规划区内不新设矿权,已设采矿权的不扩大矿区范围,不扩大

产能。

261

Page 26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属于花岗岩矿开采,因此符合《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本项目

属于鼓励开采规划区。三、兴国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1、鼓励开采矿种及开采总量鼓励开采矿种有金(银)、钼、铜(铅锌)、高岭土、矿泉水、饰面花岗石材等矿

产。2、限制开采矿种及总量控制限制开采矿种为国家和省市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钨、锡、稀土、萤石。同时限

制开采砖瓦用粘土,推广空心砖和工业废渣砖。3、禁止开采矿种禁止开采矿种有高硫高灰分劣质煤、可耕地砖瓦用粘土,禁止在可耕地及其

河道中开采砂金,禁止开采优质石灰岩作为普通建筑碎石石料等。根据《兴国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本项目在鼓励开采 “花

岗石材”范围内。因此本项目符合当地矿产资源规划相关要求。

13.3.2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性

262

Page 26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无废水外排;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属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项目

所在区域噪声属 2类标准适用区域。本项目实施后不会降低区域环境质量现有的

功能要求。因此,项目符合兴国县环境保护的要求。

13.4建设条件可行性13.4.1 资源条件矿区累计查明建筑用花岗岩矿矿石量(333+122b)189.09万立方米(472.73万

吨),其中保有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 114.54万立方米(286.36

万吨),累计消耗 122b矿石量 74.55万立方米(186.38万吨)。设计开采规模 30

万 t/a,采用露天分台阶开采方式,服务年限约 9.07a。因此,矿山资源有保证。

13.4.2开采技术条件1、水文地质条件矿区为山区地形,最高海拔标高 241.3米,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 160米左右。

矿区范围地表无大的水体存在,山沟多为干谷,仅小溪常年流水。地表水受大气降雨和地下潜水补给。花岗岩石材矿体呈致密块状体,节理、裂隙不发育,又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

之上,为极弱含水层。地表水除极少量沿裂隙渗入地下矿体外,绝大部分沿地表自然排泄于矿区沟谷中。矿区溪水长年流水不断,清澈透明,水质良好,可满足矿山生产、生活用水。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

2、工程地质条件矿区花岗岩石材矿体呈致密块状体,处于地形坡度 20-55度山体内。矿体及

四周岩石单一,均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且矿体赋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

263

Page 26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矿区范围内矿体覆盖层较薄,总剥离量 92.25万立方米,矿区剥采比仅 0.49:1,小于 0.5: 1,矿区适宜露天开采;就地就近建厂,进行加工,矿体开采台阶高度 10米,开采边坡角考虑到矿区开采高都较高因此控制在 60o,,不易诱发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本矿床开采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3、环境地质兴国县龙口文院建筑用花岗岩矿离主要村庄较远(直线距离大于 300米),

但距小溪流和村级公路仅 20米。矿区浮土及风化一半风化层的剥离土石和花岗岩石材矿的开采,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而污染环境。但矿床的开采对矿区的生态环境一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景观的整体格局,特别是对公路和小溪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要防止剥离产生的废土、废石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因此,要切实选择好排土场,做好拦砂固土、固石和植被恢复工作,以避免人为地质灾害发生,确保生态环境。

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确定矿床开采标高在 175米以上,高于侵蚀基准面,利于自然排水。矿体围岩单一

力学强度高、结构面不甚发育、稳定性好。工程地质不突出、无原生环境地质问题矿石及废弃物不易分解有害成分,采矿活动不形成对周围环境及水体污染。因此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简单类型(Ⅰ型)。13.5.3 外部条件(1)外部运输条件

本项目南侧 100m为 638乡道,东侧 600km处为 S223省道。项目矿石运输由产品堆场运出,经过磅清洗后,经 638乡道 1.2km后接上 S223省道后对外运输外售,经现场勘查,乡道道路两侧均为山林、农田,无学校、医院等敏感点,交通运输方便。

(2)供水条件

矿山生产、消防用水取来自东北侧的小溪和矿区沉淀池,设计在开采范围西侧 50m建一个 50m3高位水池,用于生产除尘和消防;职工生活饮用水取自附近

264

Page 26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山泉水。(3)供电条件

矿山采用 10KV 电源进线,接自龙口镇变电所,电力供应充足。

设计矿山变电站内安装一台变压器向矿山采场采矿设备动力及照明配电供电。矿山生产、生活采用相同系统供电,动力及照明配电均采用中性点接地的供电方式,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因此,综上所述,从资源条件、开采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外部条件(运输条件、水源条件、供电条件)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建设条件是可行的。13.6环境承载力分析13.6.1大气环境由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可知,本项目周边 SO2、NO2、TSP的日均浓度

标准指数最大值均小于 1,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8978-2012)二级标准限值的要求。本项目实施后,采场工作面和道路采用喷雾洒水等措施控制扬尘等,可大大

减少粉尘排放量,矿界外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可达标。13.6.2地表水环境由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结果可知,各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指标均未出现超标现

象,水质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由前述相关章节分析可知,本项目无生产生活废水外排。因此,本项目不会

影响保护水体目前的水体功能。13.6.3声环境本项目只有白班,夜间不生产。根据项目噪声现状监测结果,从监测评价结

果可以看出,4个监测点昼间、夜间声环境现状监测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265

Page 27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准》(GB3096-2008)中 2类标准限值的要求。本项目实施了减振等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更小,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类标准限值的要求。13.7 临时排土场合理性分析13.7.1 临时排土场位置项目设 1个临时排土场,排土场布置于露天采场东北侧边界以外约 150m的

沟谷中。 废石(土)容量:用多台阶排土,高土高排,低土低排的方式,分台阶堆放,台阶高度 8m,共 2个台阶,台阶坡面角 35°。

按照堆排阶段高度 6m、阶段安全平台宽度 4m、阶段坡面角 35°,堆高 2层,有效容积 7.2万m3,可以满足表土堆放需求。排土场下方修筑挡土墙,阻住泥砂外溢,污染下游,且挡土墙下部留有泄水

孔,卸载平台的北边有天然排水沟,可以满足临时排土场区的排水要求。临时排土场范围内没有居民点。

13.7.2排土场与矿产资源的位置关系本项目临时排土场是为矿区配套建设,排土场不在矿区拐点范围内,不压矿。

13.7.3 临时排土场执行的相关标准及要求本项目表土属于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项目排土场按《一般工业固体废

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执行。故该临时排土场厂址选择的环境保护要求为:

①所选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②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场址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并经具

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在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场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重点考虑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产生的渗滤液以及粉尘等大气污染物等因素。

266

Page 27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③应选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以避免地基下沉的影响,特别是不均

匀或局部下沉的影响。④应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⑤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⑥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⑦应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对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本

项目临时排土场场址不压矿,项目选址符合当地总体规划。场址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不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本项目为非金属矿开采,开采矿种为花岗岩矿,矿石中无重金属元素,排土

场淋溶水污染物主要为悬浮物,本评价要求企业在临时排土场下游建设沉淀池,用于处理雨季废水中的悬浮物。同时考虑降雨条件下土壤的渗滤、截留作用,降雨条件下淋溶水不会对区域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因此本评价确定临时排土场与周边居民的距离,主要从大气粉尘因素考虑。通过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确定,临时排土场卫生防护距离为 50m,通过调查在此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无居民。综上,本项目临时排土场场址选择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

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环境保护要求,选址较为合理。13.8总图布置可行性矿山总平面布置以满足矿床开采所需工业场地及采矿辅助设施,必要的行政、

公共设施等基本要求。办公生活区位于矿区西南侧,主要由值班室、磅房、办公室、食堂等组成。采矿工业场地的位置根据采场的具体条件,满足有关规范要求的原则下,按功能分区,采用分散布置。从上述总图布置方案可知,本项目的总图布置充分根据地形条件,因地制宜,

采用竖向台阶式布置形式,不仅能够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而且能够起到节约能267

Page 27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源的作用;同时,设计指标基本能够满足各项设计规范的要求,设计过程中注意节约用地,充分考虑工厂的绿化及美化等方面。因此,本项目的总图布置较为合理。13.9公众对项目选址的意见本项目的建设得到被调查公众的全部支持,同时对各种环保措施表示满意。

建设单位应重视公众提出的建议和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认真解决做好各类环境问题,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发挥本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保护好环境,实现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3.10 小结

综上所述,本评价从项目选址、规划符合性、建设条件可行性、环境承载力

分析、项目选址的公众意见等多个方面对该项目的选址分析可知,该建设项目的

选址是合理的。

268

Page 273: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4 结论及建议14.1项目概况兴国县双源采石场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选址位于兴国县

龙口镇文院村,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 115°17′05″~ 115°17′14″,北纬

26°21′05″~26°21′12″。项目矿区面积为 0.116635km2,采用露天开采,开采标高

为+241.3~+175m。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服务年限 9.07年。本项目总投

资 391万元。。建设内容主要由主体工程(露天采场、破碎站工业场地),辅助工

程(办公生活区),储运工程(临时排土场、产品堆场、交通运输),公用工程

(包括给排水、供电等)、环保工程(包括废气治理、废水治理、噪声控制、固体废

物处理与处置和矿山生态复垦等)等部分组成,均为新建。本项目总投资 391万元,计划环保投资约 60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

15.35%。

14.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4.2.1国家产业政策、法规相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21号令发布的《产业结构调

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评价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属于允许类。评价项目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未列入《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269

Page 274: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矿区范围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点和

生态功能保护区,也不在高速、国道、省道两侧的可视范围内,可见本项目不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禁止和限制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范围内。14.2.2规划相符性本项目位于兴国县龙口镇。项目符合《兴国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年)等相关要求。14.2.3环境可行性分析

1、大气环境(1)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区域环境空气 TSP、PM10、SO2及NO2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无超标现象。(2)环境影响分析①本项目运行后排放粉尘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浓度贡献值,但均低于标准

限值的 10%,故本项目运营后正常工况下在落实本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的

情况下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但企业仍应尽可能的从源头上控制无组织排放的产

生量。② 叠加各无组织排放源对场界处影响贡献值,各场界浓度均低于 1.0mg/m3

270

Page 275: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浓度限值要求,场界完全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1996)无组织监控点浓度限值要求,做到场界达标排放。③将本项目露天采场无组织排放的粉尘以及工业场扬尘带入公式计算,各

生产单元均无超标点,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④经计算,采场卫生防护距离均为 50米。根据以上计算和矿区平面布置及

周边环境敏感点现状来看,矿区周围 300 米内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建议在卫生

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得建设对粉尘敏感的居住、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2、地表水环境(1)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各监测断面水质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

Ⅲ类标准要求,无超标现象。(2)环境影响分析生活污水: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可用于绿化及农业生产,旱厕的

粪便,定时由当地农民清运,作为农家肥。本项目基本无生活污水进入地面水。雨水:项目运行过程中,采场区外部雨水进入矿区周边的截洪沟,排入附近

冲沟,最终进入附近水体;采场区内部雨水经排洪沟收集,进入排洪沟未端沉砂

271

Page 276: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池进行沉淀和降解,然后排入附近冲沟或综合利用,对周边水体水环境影响不大。

暴雨情况下,雨水容易夹带泥沙汇入水道。由于工程无外排废水,因此,拟建项目实施后,对地表水水质无不利影响,

不会降低现有的水质功能。3、声环境(1)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区声环境质量现状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声

环境功能区标准值要求,未出现超标现象,评价区域声环境质量状况较好。(2)环境影响分析根据预测结果,噪声预测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限值要求。为降低噪声产生值和排放值,建议项目单位采取以下措施:①在购买设备时,应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从根本上降低声源噪声强度;②对老化和性能降低的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换;③注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以免发生机械故障;④工人佩戴防声耳塞进行作业。

272

Page 277: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固体废弃物矿山剥离表土送临时堆场暂存,用于矿区闭坑后环境治理,只要建设方及时

收集,注意存放、保管和综合利用,则这部分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

的有害影响。破碎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破碎和筛分设备配套的布袋除尘器

收集的粉尘,可用于作为建筑原材料使用。本项目设备运行过程中会有一定损耗,

建设单位拟采取以换代修措施,老化破损装备及零部件进行回收。本项目运行所

产生的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负责清运,送垃圾填埋场进行处

置。通过上述分析,建设项目各项固体废弃物均可得到妥善处理处置,对环境影

响较小。5、地下水(1)环境质量现状通过对矿区上游、矿区、矿区下游水井地下水中除总硬度指标以外,其余各

项水质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要求。项目区域

地下水总硬度指标超标的原因与周边居民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以及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有关。本项目矿山开发对地下水影响较小,不会增加区域

273

Page 278: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地下水污染负荷。(2)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地下水影响主要表现为矿区开采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由于矿区降雨

时会有大量悬浮物进入雨水,雨水通过构造裂隙和层间裂隙向下渗漏,从而对项

目区地下水产生污染。但矿区整体地形坡度较大,矿床的自然排泄条件较好,汇

水面积有限,大部分大气降水在降雨后很快以地表径流的方式流至山脚,矿区水

文地质条件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与储存。而且根据本项目特点,矿区主要为片麻

岩矿,渗漏的雨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同时,排土场和工业场地淋滤水沉淀池和车辆冲洗水沉淀池池底及四周均为

水泥砌筑,经浇筑后,淋滤水池渗透系数≤10-7cm/s,能有效的防止污水下渗。为

进一步防止沉淀池污水下渗的可能性,本评价要求建设方对淋滤水沉淀池和车辆

冲洗水沉淀池池底及四周均采用防水砂浆抹面。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矿山工程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及动植物多样性、植被的连续性、动植物之

间的协调性的影响均较小,周边无风景名胜区,不会影响矿山区域的生态系统的

274

Page 279: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完整性。闭矿后采取对开采区进行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等治理措施后,矿区景观

也将逐渐与周边环境相匹配。本矿山开采对区域生态的完整性影响小。7、闭矿期环境影响分析闭矿期的矿区景观格局与运营后期是一致的,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少了

原丘陵景观的异质性,导致景观格局破坏程度增加,对生态过程会产生一定的负

面作用,评价要求在矿山开采设计初期应制定生态恢复方案,在营运过程中采取

边开采边治理措施,确保土地复垦规划、水土保持工程和生物措施的逐步实施,

采取各项措施后,矿区生态环境将逐步得到改善和恢复。14.2.4水土保持通过对主体工程设计方案合理性的水土保持评价分析,确定本工程总体布置、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等基本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本工

程在施工过程中将会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对项目区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影

响是局部的、暂时的,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后,可有效防治工程建

设产生的水土流失,不存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制约因素,工程建设是可行的。14.2.5总量控制

275

Page 280: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正常情况下无废水外排;大气污染物主要为粉尘,

不进行总量控制。14.2.6 清洁生产本项目可满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但由于清洁生产

是动态的,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而发展,故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污染防治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确保其长期稳定地运行,最大限度

的减少各污染物排放,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按照边开采边恢复的原则,及时对采空区进行生态恢复工作,通过覆

土、种植植被等措施,对开采后的矿区进行生态恢复,改善采空区面貌;(3)为使企业长期、持续的推行清洁生产,建议企业设专职人员,负责组

织协调并监督实施清洁生产方案,负责清洁生产活动的日常管理。14.2.7风险评价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采场崩塌、临时表土堆场滑坡等环境安全隐患。对影

响环境安全的因素,企业必须按照本评价的建议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员工

的安全操作培训;同时,制定完善、有效的环境应急预案,保证发生事故时能采

276

Page 281: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控制事故,防止事故的蔓延,并做好事后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这样,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14.2.8公众参与本次公众参与调查程序合法,调查对象人群代表性强,调查内容真实有效,

所调查统计数及汇总的意见,基本能够集中、真实地反映出拟建项目周边群众对

本工程建设所关心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本次调查两次公示未收到投诉

信息,本项目的建设能够得到建设区绝大多数公众的理解与支持。综上所述,公众对该项目的建设表示支持与理解,为该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

的社会基础,建设单位应重视公众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力求解决好公众关心的各

类环境问题,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以取得当地人民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充

分发挥本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4.3建议(1)矿山应建立临时堆土场检查维护制度和档案制度,定期检查维护挡土

墙、导流渠等设施,发现有损坏,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以保障正常运行。(2)矿山关闭或封场时,应及时进行土地复垦。(3)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不断吸取同行业的国内外先进工艺与技术;

277

Page 282: 目录 · Web view前 言 1

年开采 30万吨建筑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开展工业场地的生态保护与复垦技术研究,提高其利用价值和使用效率。(4)建设单位应加强环境管理,健全环境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环境管理

制度。

14.4综合结论综上所述,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项目选址符合赣州市及兴国县矿

产资源总体规划;本项目符合清洁生产的相关要求;在污染防治措施等“三同时”措施实施后,拟建项目的废气、废水、噪声、固废等污染物均可以实现达标排放,能满足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根据预测结果,项目达标排放的废气、噪声等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贡献值不大,不会因此而影响区域现有的环境功能要求;公众对该项目的建设表示支持与理解,无人反对;同时,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对缓解劳动就业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均起到较大的积极作用。建设单位应加强管理,使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和实施。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来说,本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278